|
申联生物
|
医药生物
|
2023-04-28
|
7.49
|
--
|
--
|
7.79
|
4.01% |
-- |
7.79
|
4.01% |
-- |
详细
业绩总结:2022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3亿元,同比减少8.3%,归母净利润为6109.8万元,同比减少44.6%,扣非后归母净利润为5077万元,同比减少48.4%。单四季度实现营收0.4亿元,同比减少51.2%,归母净利润为-1126.6万元,同比减少161.5%。23年一季度公司实现营收8185.2万元,同比减少8.1%,归母净利润为1586.8万元,同比减少33.7%,扣非后归母净利润为1351.8万元,同比减少33.5%。 点评:报告期内公司业绩承压主要系因为:1)下游养殖景气低迷,产品销售端面临压力;2)从费用角度来看,销售费用7311.6万元,同比增长15.4%,系因2022年公司开展并加大“泰吉联”、“联圆净”等产品的市场拓展力度;研发费用3903.9万元,同比增长11.7%,在研产品顺利推进,同时积极开展mRNA疫苗新技术的研发工作,未来产品品类有望更加丰富,长期发展向好。 动保重视程度提高,公司产品矩阵日益丰富。2022年全国生猪出栏7亿头,十家上市生猪养殖企业出栏量合计达1.2亿头,占比达17%左右,相较于21年提升3个百分点,另一方面新版GMP正式实施,提高兽药行业准入门槛,淘汰落后产能。22年Q4-23年Q1北方城市出现非瘟散点复发的现象,养殖企业需进一步提高防疫水平,重视生物安全防护。公司持续推进研发,不断扩充产品多样性,报告期内公司与兰研所签署《口蹄疫等动物疫病疫苗产品合作开发框架协议》,双方同意在口蹄疫、圆环、塞内卡等重大动物疫病方面共同进行开发;猪圆环病毒2型亚单位疫苗(重组杆状病毒OKM株)取得兽药产品批准文号,该产品为国内第二个获得新兽药证书的杆状病毒载体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系公司与南京农业大学等单位联合研发,产品抗原纯度高,交叉保护性强。 持续推进市场化转型,稳步扩张产能。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入推进动物疾病强制免疫补助政策实施机制改革的通知》中指出,未来市场发展的方向将以2021年、2022年、2025年为三个重要节点,逐步全面取消政府招标采购强免疫苗,支持市场机制在强免疫苗经销、采购、免疫服务等环节起决定性作用。公司进行销售模式调整,建立专业的市场化销售队伍和完善的技术服务保障体系,市场化销售占比明显提升。重点产能扩建包括甘肃省兰州新区投资建设动物疫苗项目,建成后预计将带来动物活疫苗、动物灭活苗各7000万头份/年的产能扩张,拟先进行猪圆环疫苗、猪瘟疫苗的生产,投产后预计年均销售收入增加3.2亿元。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预计2023-2025年EPS分别为0.31元、0.49元、0.69元,对应动态PE分别为24/15/11倍,维持“买入”评级,目标价9.3元。 风险提示:下游养殖端突发疫病、研发进度不及预期等风险。
|
|
|
道道全
|
食品饮料行业
|
2023-04-28
|
14.68
|
--
|
--
|
15.33
|
4.43% |
-- |
15.33
|
4.43% |
-- |
详细
业绩总结:2022] 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70.3亿元,同比增长 29%,归母净利润为 -4.2亿元,同比变化 -117.7%,扣非后归母净利润为-4.1亿元,同比变化-166.4%。单四季度实现营收 21.9亿元,同比增长 17.1%,归母净利润为-2.9亿元,同比变化-2.8%。23年一季度公司实现营收 17.5亿元,同比增长 41.3%,归母净利润为 1.1亿元,同比增长 300.4%,扣非后归母净利润为 7092.7万元,同比增长 275.9%。 点评:22年公司业绩承压主要系因上游原材料价格导致,报告期内俄乌地缘冲突、南美大豆减产等多因素共同影响,使得菜油原油价格处于较高水平,公司盈利能力受到影响,但从长期维度来看,公司终端市场稳步发展,品牌议价能力不断提升。一季度业绩来看,公司盈利能力明显提升,销售毛利率为 9.8%,净利率为 6.3%,逐步恢复至正常水平,全年业绩向好。 原材料价格回落,公司盈利能力明显改善。菜籽供应有望宽松,加拿大作为全球第一大菜籽油出口国,2021年受到极端天气影响,2021/22年度油菜籽供应为 1450万吨,同比下降 37%,后于 2022年播种面积为 2140万英亩,整体生产情况呈现恢复趋势。据 2月 USDA 数据,2022/2023年,全球油菜籽产量达8508万吨的历史高位较 2021/2022年度的 7401万吨增产 1107万吨,增长 15%左右。截至 2023年 4月 14日,菜油平均价格为 8588.8元/吨,自 22年 11月以来持续下跌,回落 40%左右,公司作为油料加工企业,其原材料成本将会降低,盈利水平将迎来提高。 持续建设自有品牌,成长性逐步体现。消费升级过程中,存在菜油替代豆油与调和油的发展趋势,豆油、调和油较菜籽油存在的价格优势竞争力将逐步减弱,菜籽油胆固醇比较少,营养成分丰富,因此在消费升级的过程中,其市场占比或将替代豆油与调和油迎来提升。另一方面随疫情管控餐饮逐步恢复,外卖经济迅速发展,根据美团 2019年数据川湘菜于地方菜品类中占比第一,菜籽油作为制作过程中的原材料,将随其市场扩张而迎来需求增量。公司持续投入品牌建设,丰富产品矩阵,扩展产能,毛利水平有望提高。公司布局高油酸菜籽油、山茶油等产品将进一步扩大高端消费市场份额,当前市场反馈良好,未来毛利水平有望进一步提升。产能方面岳阳二期、江苏靖江项目陆续完工投产,广东茂名项目也即将建成,茂名项目将增加菜籽初榨产能,产业链向上延伸,提高原材料掌握能力,经营稳定性增强。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预计 2023-2025年 EPS 分别为 1.1元、1.46元、1.80元,对应动态 PE 分别为 13/10/8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产能建设不及预期、原材料价格上升等。
|
|
|
瑞普生物
|
医药生物
|
2023-04-28
|
21.97
|
--
|
--
|
22.23
|
1.18% |
-- |
22.23
|
1.18% |
-- |
详细
业绩总结:202] 3年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4.4亿元,同比增长 13.3%,归母净利润为 8082.3万元,同比增长 11.9%,扣非后归母净利润为 6339.5万元,同比增长 7.1%。报告期内公司稳健经营,实现业绩提升,销售毛利率为 51%,基本与 22年同期保持一致水平。一季度研发费用为 3206万元,同比增长 48.8%,主要系因公司加大自主研发力度,引进研发人才所致,公司预付款项为 3546.6万元,同比增长 64.4%主要系因本期原材料价格下降,集中采购为实现降本。 布局宠物蓝海赛道,创新研发多维发展。宠物市场快速成长,根据《中国宠物行业白皮书》数据,2021年中国宠物市场消费规模约 2490亿元,同比增长20.6%。当前我国宠物疫苗市场仍以进口产品为主,硕腾、英特威、勃林格等头部企业产品多元,覆盖猫犬的主要品种。目前国内注册产品主要集中在犬用领域。公司布局宠物医院,李守军先生担任董事长的瑞派宠物成立于 2012年,处于国内宠物连锁诊疗领域第一梯队,截至 22年底,瑞派宠物在全国 50多个城市拥有超 500家医院,平均单店年营业额超 300万元。宠物产品方面公司储备充分且持续研发,公司拥有驱虫产品吡虫啉莫昔克丁滴剂、非泼罗尼喷剂;犬猫吸入麻醉剂异氟烷和七氟烷、美洛昔康片,犬猫心脏病盐酸贝那普利咀嚼片等优势产品。猫三联疫苗、犬四联疫苗均为在研产品,截至 2022年 3月,均已取得临床批件,目前处于临床试验阶段,未来若能顺利实现商业化,将为公司提供新的业绩增长点。 动保重视程度提高,公司药苗并重,龙头地位稳固。2022年全国生猪出栏 7亿头,十家上市生猪养殖企业出栏量合计达 1.2亿头,占比达 17%左右,相较于21年提升 3个百分点,另一方面新版 GMP 正式实施,提高兽药行业准入门槛,淘汰落后产能,公司拥有完整的产品矩阵并可以为大客户打造疫病防控体系,差异化服务有效提升集团客户粘性。公司发布公告与圣农发展、圣维生物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合作内容包括联合成立家禽疫病防控研究院为圣农集团提供针对性系统解决方案;共同建设疫病监测预警平台;打造技术服务体系,做到快速响应。同时合作约定,在同等质量且价格不高于圣农从其他第三方采购的情况下将优先从圣维、瑞普采购,公司的销售规模及品牌影响力将扩大,家禽疫病防控知名品牌的市场地位将得到巩固。根据 2022年年报数据,公司生物制品实现营收 10.3亿元,其中禽用疫苗实现营收 9亿元,畜用疫苗营收为 1.3亿元,原料药及制剂实现营收 9.7亿元。重组禽流感病毒(H5+H7)三价灭活疫苗为公司禽用核心产品,具有全禽通用、全禽源、全基因、全新变异株等特点优势,另外鸡新城疫、传染性法氏囊病、禽流感(H9亚型)三联灭活疫苗已获取生产批文,该产品将实现一针三防。畜用疫苗方面则主要针对猪圆环、链球菌、猪腹泻、猪细小等疫病生产疫苗。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预计 2023-2025年 EPS 分别为 1.17元、1.46元、1.83元,对应动态 PE 分别为 19/15/12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养殖端突发疫病、下游需求不及预期、研发进度不及预期等风险。
|
|
|
科前生物
|
|
2023-04-20
|
27.51
|
--
|
--
|
26.44
|
-3.89% |
|
26.44
|
-3.89% |
-- |
详细
业绩总结:2022 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0 亿元,同比减少9.2%,归母净利润为4.1 亿元,同比减少28.3%,扣非后归母净利润为3.8 亿元,同比减少31.3%。 单四季度实现营收3.1 亿元,同比减少3.8%,环比增长7.5%,归母净利润为1.3 亿元,同比减少31.8%,环比增长1.4%。一季度公司实现营收2.8 亿元,同比增长37.9%,归母净利润为1.4 亿元,同比增长49.3%,扣非后归母净利润1.3 亿元,同比增长47.5%。 点评:报告期内公司收入下降主要系因为:1)22年整体养殖景气度较低,公司销售受到影响,同比减少,销售费用同比增长19.4%;2)动物生物制品产业化建设项目陆续转固并投入使用,22 年固定资产折旧、油气资产折耗、生产性生物资产折旧项目金额为9311.8 万元,同比增长56.1%。故而整体营收、毛利、净利均出现同比下降。23年Q1业绩来看,较22年同期出现明显增长,未来随动保重要性日益增强,公司研发创新进程不止,业绩有望迎来增长。 规模养殖场占比提升,动保重视程度提高,公司猪伪狂龙头地位稳固。2022 年全国生猪出栏7 亿头,十家上市生猪养殖企业出栏量合计达1.2 亿头,占比达17%左右,相较于21年提升3个百分点,另一方面新版GMP 正式实施,提高兽药行业准入门槛,淘汰落后产能。22年Q4-23 年Q1北方城市出现非瘟散点复发的现象,养殖企业需进一步提高防疫水平,重视生物安全防护。公司猪用疫苗产品覆盖了强制免疫疫病外的大多数疾病,这使得公司可将不同产品进行组合,提供综合解决方案。且公司产品优势明显,根据年报数据,2021 年公司猪用伪狂犬疫苗市场份额为34.5%,位列第一。产品优质,拥有明显毒株优势,采用我国本土分离的猪源性地方流行毒株研发制造猪伪狂犬病活疫苗(HB-98株)和猪伪狂犬病耐热保护剂活疫苗(HB2000 株),疫苗适应性与免疫原性更强,更适用于我国本土生猪养殖,在此基础之上公司推出猪伪狂灭活疫苗,是国内兽用生物制品行业内少有的能同时提供猪伪狂犬病活疫苗和灭活疫苗的企业,系列产品常年保持市占率第一。 研发支撑快速成长。公司坚持创新引领企业发展的理念,建立多样技术平台,包括病原学与流行病学研究技术平台、基因编辑技术平台等,并积极与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开展合作,研发过程共同参与,成果共享。22 年公司投入研发费用1 亿元,同比增长28.4%,报告期内公司共获得传染性胸膜肺炎基因缺失活疫苗(APP-HB-04M 株),猪圆环病毒2型、副猪嗜血杆菌二联亚单位疫苗和猪伪狂犬病毒gB 蛋白阻断ELISA 抗体检测试剂盒新兽药证书3 项;获得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灭活疫苗(CH-1a 株)产品批准文号;获得猪流行性腹泻、猪轮状病毒二联灭活疫苗(HB17 株+JS01 株)等临床批件4 项;申请发明专利20件,授权发明专利18 件。营销方面公司秉持以客户为导向的信念,坚持“直销+经销”两相结合的体系拓展服务半径,拥有营销服务人才团队,且设立诊断中心从而增强客户对于公司产品以及服务的粘性。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预计2023-2025 年EPS 分别为1.3元、1.7元、2.06 元,对应动态PE 分别为20/15/13 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养殖端突发疫病、下游需求不及预期、研发进度不及预期等风险。
|
|
|
瑞普生物
|
医药生物
|
2023-04-20
|
21.12
|
--
|
--
|
22.95
|
8.66% |
|
22.95
|
8.66% |
-- |
详细
推荐逻辑:1)禽 苗市场领先地位,畜用产品快速成长,禁抗令或将推动治疗用抗生素市场需求翻倍,公司药苗并重,产品矩阵铸优势;2)宠物蓝海赛道千亿级别市场规模,行业增速20%左右,公司从宠物医院、医药产品两方面着手布局;3)规模养殖占比近六成,动保重视程度提高,多渠道销售保障业绩增长。 药苗并重,禽用产品升级提质,畜用产品快速成长。根据2022 年年报数据,公司生物制品实现营收10.3 亿元,其中禽用疫苗实现营收9 亿元,畜用疫苗营收为1.3 亿元,原料药及制剂实现营收9.7 亿元。重组禽流感病毒(H5+H7)三价灭活疫苗为公司禽用核心产品,具有全禽通用、全禽源、全基因、全新变异株等特点优势,另外鸡新城疫、传染性法氏囊病、禽流感(H9 亚型)三联灭活疫苗已获取生产批文,该产品将实现一针三防。畜用疫苗方面则主要针对猪圆环、链球菌、猪腹泻、猪细小等疫病生产疫苗。“禁抗”政策促使治疗用抗生素市场需求增加,参考欧盟禁抗经验,丹麦1996 年治疗类抗生素有效成分48 吨,至2001年上升至94 吨,“禁抗”后畜禽免疫力或将下降,出现病症时对于服用含有抗生素药物的需求将迎来相应的增长。公司化药产品矩阵丰富,拥有化学药物制剂198 种、中兽药84 种、清洗消毒类7种、原料药6种、功能添加剂83 种,未来在多方布局、多样产品矩阵及储备的优势下,公司业绩有望进一步增长。 积极布局宠物板块,公司成长性进一步增强。宠物市场为快速成长之蓝海市场,根据《中国宠物行业白皮书》数据,2021 年中国宠物市场消费规模约2490 亿元,同比增长20.6%。当前我国宠物疫苗市场仍以进口产品为主,硕腾、英特威、勃林格等头部企业产品多元,覆盖猫犬的主要品种。目前国内注册产品主要集中在犬用领域。公司布局宠物医院,李守军先生担任董事长的瑞派宠物成立于2012年,处于国内宠物连锁诊疗领域第一梯队,截至22 年底,瑞派宠物在全国50多个城市拥有超500 家医院,平均单店年营业额超300 万元。宠物产品方面公司储备充分且持续研发,公司拥有驱虫产品吡虫啉莫昔克丁滴剂、非泼罗尼喷剂;犬猫吸入麻醉剂异氟烷和七氟烷、美洛昔康片,犬猫心脏病盐酸贝那普利咀嚼片等优势产品。猫三联疫苗、犬四联疫苗均为在研产品,截至2022 年3月,均已取得临床批件,目前处于临床试验阶段,未来若能顺利实现商业化,将为公司提供新的业绩增长点。 规模化养殖占比提升,公司多渠道销售,注重产品创新。近十年来因环保政策与突发疫病的影响,我国养殖集中度不断提高,生猪规模化养殖占比已达近六成左右,2022 年全国生猪出栏6.99 亿头,十家上市生猪养殖企业出栏量合计达1.2亿头,占比达17.2%。公司近年来新增集团客户数量取得突破性增长,与新希望、温氏等多个养殖集团达成战略合作,23 年3 月公司发布公告与圣农发展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经销方面定期开展线下培训和技术推广,提高经销商服务水平。研发方面公司拥有研发人员324 人,2022 年公司研发支出合计1.7 亿元,在研产项目泰地罗新注射液、孟布酮注射液和粉剂、猪圆环病毒2型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等有望进一步加强公司竞争力。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预计2023-2025 年EPS 分别为1.18 元、1.48 元、1.79元,对应动态PE 为18/14/12 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养殖端突发疫病、产品研发进度不及预期、下游需求不及预期等风险。
|
|
|
国邦医药
|
医药生物
|
2023-04-19
|
23.02
|
--
|
--
|
23.49
|
-0.63% |
|
22.87
|
-0.65% |
-- |
详细
业绩总结:2022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7.2亿元,同比增长27%,归母净利润为9.2亿元,同比增长30.4%,扣非后归母净利润为9.1亿元,同比增长31.2%。 单四季度实现营收16.1亿元,同比增长24.4%,归母净利润为2亿元,同比增长8.1%。23年一季度公司实现营收14.1亿元,同比增长19.9%,归母净利润为1.9亿元,同比减少2.9%,扣非后归母净利润1.9亿元,同比减少2.7%。 点评:2022年公司收入提高主要系重点项目带动下,募投项目相关新产品陆续投向市场,产品矩阵丰富,销量提升。22年强力霉素一期达产达标,同时拓展品类盐酸莫西沙星、维格列汀、碳酸镧、GBMC、硼酸三甲酯、环丙氨嗪等产品均取得大比例增长。利润同步增长得益于主要产品的市场占有率提升,竞争力增强。从项目建设角度看,公司特色原料药暨产业链完善项目泰拉霉素等产品建成并一次性调试成功,年产4500吨氟苯尼考项目一期基建工程顺利进行,年产1500吨强力霉素二期项目建设进入安装调机阶段,硼氢化钠系列产品项目建设已进行设备安装,未来产品品类愈发多样,业绩有望进一步增长。 规模养殖场占比提升,动保重视程度提高,公司把握产品质量优势,不断丰富产品矩阵。2022年全国生猪出栏7亿头,十家上市生猪养殖企业出栏量合计达1.2亿头,占比达17%左右,相较于21年提升3个百分点,另一方面新版GMP正式实施,提高兽药行业准入门槛,淘汰落后产能。22年Q4-23年Q1北方城市出现非瘟散点复发的现象,养殖企业需进一步提高防疫水平,重视生物安全防护。2020年6月实施新版《兽药GMP验收评定标准》,提高兽药生产准入门槛,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和产能过剩,规定明确兽药生产企业须在2022年6月1日前通过新版审核标准后方可继续生产经营,落后产能将被市场淘汰。公司发展动保原料药及制剂业务,产品矩阵丰富,综合竞争优势强,拳头产品氟苯尼考、恩诺沙星贡献营收过亿,市场占有率高,主要产品还包括动保领域广泛使用的强力霉素、环丙氨嗪、地克珠利、马波沙星等。 “一个体系,两个平台”铸就综合优势。医药板块同步发展,推进产业链一体化。一个体系是指有效的管理和创新体系,两个平台分别为先进完整的规模化生产制造平台、广泛有效的全球化市场渠道平台。生产制造方面,公司掌握生产中典型化学反应、溶媒技术工艺,并通过一体化研究布局节省成本,形成集约化制造优势。渠道平台方面,公司服务海内外客户,内外贸易一体化,覆盖六大洲销售网络,产品销往115个国家和地区,与全球3,000余家客户建立了贸易与合作关系。公司在印度、荷兰、韩国、巴基斯坦及西班牙等国市场已建立原料药销售渠道,半制剂产品亦销往东南亚及非洲地区。医药业务方面,公司是全球规模最大的大环内酯类和喹诺酮类原料药供应商之一,产品包括抗生素类药、心血管系统类药、呼吸系统类药、泌尿系统类药及抗肿瘤类药。主要产品阿奇霉素、克拉霉素、罗红霉素、盐酸环丙沙星均为销售过亿元大单品系列。同时公司进行关键医药中间体生产,围绕还原剂系列产品、高级胺系列产品等开展经营,打造以中间体-原料药-制剂产业链一体化的布局。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预计2023-2025年EPS分别为1.98元、2.45元、2.93元,对应动态PE分别为13/10/9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项目建设不及预期、产品销售情况不及预期、养殖业突发疫情等风险。
|
|
|
瑞普生物
|
医药生物
|
2023-03-24
|
20.48
|
--
|
--
|
22.50
|
9.86% |
|
22.95
|
12.06% |
-- |
详细
事件:1)公司以自资金6300万元收购圣维生物股权,收购完成后公司持股比例为15%;2)公司与圣农发展、圣维生物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旨在实现各方共同发展。 点评:优质动保企业与头部养殖企业强强联合之合作模式,推动各方优质资源整合,促进行业发展。圣农发展是中国规模最大的自养自宰白羽肉鸡专业生产企业;圣维生物为圣农发展的控股子公司(持股比例为38.1%)是一家新兴兽药疫苗生产企业,是中国东南地区规模最大的动物药品疫苗企业之一,公司作为头部动保企业,禽苗市占率位居前列,三方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实现了合作模式的创新,将产生良好的示范作用。合作内容包括联合成立家禽疫病防控研究院为圣农集团提供针对性系统解决方案;共同建设疫病监测预警平台;打造技术服务体系,做到快速响应。同时合作约定,在同等质量且价格不高于圣农从其他第三方采购的情况下将优先从圣维、瑞普采购。此次合作达成,公司的销售规模及品牌影响力将扩大,家禽疫病防控知名品牌的市场地位将得到巩固。 养殖规模化发展,动保重视程度提升,公司客户结构不断优化。长期以来的环保要求以及非洲猪瘟的打击,中国规模养殖户占比不断提升,2022年全国生猪出栏7亿头,十家上市生猪养殖企业出栏量合计达1.2亿头,占比达17%左右。 养殖集团通过“育种种质提升+低蛋白日粮技术探索+疫病防控能力提升+产业链贯通”实现降本增效,提升抗风险能力。另一方面2020年6月1日,新版GMP正式实施,明确规定于2022年6月1日前兽药企业需通过新版GMP认证,从而提高兽药行业准入门槛,淘汰落后产能,公司拥有完整的产品矩阵并可以为大客户打造疫病防控体系,差异化服务有效提升集团客户粘性,公司不断采取优化客户结构,对于优质规范化的养殖企业加大合作力度,打造强强联手的合作基础,2021年度公司直销模式实现营业收入11.7亿元,占比达58.1%,前五大客户实现销售收入2亿元,同比增长112.6%。 丰富产品矩阵增强竞争实力。公司禽流感(H5+H7)三价灭活疫苗在国内市场占有率位居前列;畜用疫苗方面,猪圆环2型灭活疫苗、猪传染性胃腹泻二联活疫苗在猪用生物制品市场具备较强竞争力;兽用化药方面,“禁抗”后畜禽免疫力或将下降,出现病症时对于服用含有抗生素药物的需求将迎来相应的增长,公司产品替米考星肠溶颗粒、长效晶体头孢噻呋注射液、癸氧喹酯干混悬剂等多项新兽药属国际首创,氟苯尼考、沃尼妙林、妥曲珠利三个单品在国际上市场占有率排名前列。公司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募集资金13.4亿元,产业规模继续扩大,技术进步升级有利于公司长期发展。募集的资金主要使用的范围包括国际标准兽药制剂自动化工厂建设项目(2亿元)、天然植物提取产业基地项目(1.5亿元)、华南生物大规模悬浮培养车间项目(1.6亿元)、中岸生物改扩建项目(2.5亿元)等。有助于公司提升自主研发实力,在基因工程疫苗、疫苗关键核心工艺等领域的创新能力皆有所增强,长期来看公司发展趋势向好。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预计2022-2024年EPS分别为0.96元、1.19元、1.49元,对应动态PE分别为21/17/14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研发进度不及预期;产品销售情况不及预期;养殖业突发疫情等。
|
|
|
中牧股份
|
医药生物
|
2023-03-23
|
14.31
|
--
|
--
|
15.40
|
7.62% |
|
15.40
|
7.62% |
-- |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 公告,与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中科院武汉病毒研究所和广东蓝玉签订《非洲猪瘟亚单位(纳米颗粒)疫苗(以实际注册批准名称为准)技术开发(合作)合同》,共同研究开发非洲猪瘟亚单位疫苗。 点评:1)跨界资源整合加速研发进程,此次四方签订合作项目,整合研究院所与生产企业资源,中科院生物物理所是国家生命科学基础研究所,位列生命与健康领域国际一流研究所行列;中科院武汉病毒所为专业从事病毒学基础研究及相关技术创新的研究机构;广东蓝玉为中科院物理研究所科技成果转化公司;中牧股份作为动保龙头企业,参与到此举国体制的优质资源互助合作之中,旨在进一步推动创新技术在动物疫苗领域的应用,开展非瘟疫苗研发并获得疫苗应急生产批文(或公告)、产品临时生产文号和新兽药注册证书。2)公司充分发挥相关领域优势,承担央企社会责任。公司坚信科技创新应坚持“四个面向”(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非洲猪瘟对中国生猪养殖造成严重影响,非瘟疫苗研发困难重重,公司以此合作研发的形式,充分发挥各方优势,加快疫苗研发,于所处领域不断深耕,助力建设农业强国;3)亚单位疫苗研发或将迎突破,公司有望从中受益。根据公告,非洲猪瘟亚单位(纳米颗粒)疫苗创制项目于多方面取得创新性突破,并在疫苗安全性、有效性等方面具备较为充分的基础数据,若能顺利实现商品化,动保市场有望迎来扩。公司参与研发,提高相关领域创新能力,于兽用疫苗领域的龙头地位将得到巩固。 生药、化药共同发展,新建产能逐步释放,市占率提升。化药方面,公司与养殖龙头牧原股份成立合资子公司,中牧股份合计占注册资本52%。中牧股份与牧原股份分别作为动保、生猪养殖领域的龙头企业,合资成立子公司,后期中牧牧原将投资建设南阳生产基地项目,主要从事兽药的生产、经营以及研发,中牧股份与大型养殖企业的合作由以疫苗产品为主逐步拓展成为全品类,双轮驱动优势更为明显,与大客户深度绑定,提升成长性与确定性。公司南京兽用生物医药产业园项目顺利奠基,内蒙中牧大环内酯类创新驱动产业提质升级项目启动实施,胜利生物获得美国FDA 的出口认证表明公司产品质量受世界认可。 疫苗方面,公司未来市场化结构占比不断提升,核心产品欧倍佳为口蹄疫O型、A 型二价灭活疫苗市场反馈良好,未来随产能利用率不断提高,兰州新厂二期工程建设完毕后新产能释放,销量将迎来增长。除此以外大单品渗透提升带动多产品综合布局,包括针对猪瘟、猪圆环、伪狂犬等疫病的疫苗及联苗,产品组合拳提升竞争优势。 国企改革不断提高经营活力。2015年中共中央发布《国务院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旨在提高国有资本效率、增强国有企业活力,2018 年国企改革“双百”行动正式启动,公司被纳入双百企业名单。2016 年以来公司采取包括推进股权激励计划、全年加强口蹄疫疫苗市场化销售的发展、子公司混合所有制改革、任期制与契约化等措施,激发公司经营管理的活力。2021 年11 月公司举行企业领导人员任期制契约化签约仪式,完成了胜利生物、乾元浩、中牧连锁等7家法人单位、28 位领导人员的任期制和契约化签约工作。未来在行业成长空间打开、公司自身竞争优势进一步凸显的情况下,业绩有望节节攀升。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预计2022-2024 年EPS 分别为0.54 元、0.65 元、0.89元,对应动态PE 分别为26/22/16 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研发进度不及预期;产品销售情况不及预期;养殖业突发疫情等。
|
|
|
温氏股份
|
农林牧渔类行业
|
2023-02-02
|
20.11
|
--
|
--
|
21.00
|
4.43% |
|
22.60
|
12.38% |
|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业绩预告,预计2022年实现归母净利润48-53亿元,扣非后归母净利润为45-50亿元,较21年实现扭亏为盈,预计单Q4实现归母净利润41.1-46.1亿元。公司业绩与养殖景气度相关:1)生猪销售价量齐升,成本下降利润同比上升。22年公司出栏生猪1790.9万头,同比增长35.5%,实现销售收入410.6亿元,同比增长51.3%,单四季度实现销售收入157亿元,出栏549万头,全年销售均价为19.05元/公斤,同比增长9.6%,单月均价于10月达到最高26.69元/公斤,整体H2均价明显高于H1;2)禽类养殖稳定发展,公司全年销售肉鸡10.8亿羽,同比下降1.8%,销售均价同比上升17.2%,上半年销售均价在13-14元/公斤,7-11月价格于16-18元/公斤附近波动,12月有所下滑为13.38元/公斤;3)报告期内公司对存栏的消耗性生物资产和生产性生物资产计提2亿元左右的减值准备,对整体利润产生影响。 公司生猪养殖业务持续向好。截至22年10月底多方因素使得猪价迅速上涨至28元/公斤左右,后持续回调,22年12月因需求偏弱,生猪价格出现旺季不旺的现象,截至23年1月底,生猪外三元价格为14.67元/公斤,略低于养殖成本线。从能繁母猪产能的角度分析,自21年6月以来出现能繁母猪存栏减少趋势,12月出现小幅反弹后再次下降至22年5月出现环比上升,截至2022年底,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能繁母猪存栏量为4390万头,略高于产能调控绿色合理区域上限。公司于养殖效率与出栏量上不断增强自身竞争力,截至2022年11月公司肉猪上市率已提升至92%,猪业一部已提升至94%,养殖成本方面22年11月成本降至8.05元/公斤。能繁母猪存栏方面,截至22年底为140万头左右,计划23年达到170万头,优质能繁母猪数量不断提高。 黄鸡养殖稳步发展。黄羽鸡养殖景气度于22年H2迎来提升,父母代存栏处于低位,截至2022年11中下旬,在产父母代黄羽鸡1346.3万套,较2020年1575万套左右的最高水平降低15%左右,基本与2021年持平,低于2018、2019、2020年同期水平。从需求端来看,黄羽鸡作为我国本土品种,需求具有一定的刚性,未来需求随消费提升,黄羽鸡供需缺口将为其价格上涨提供支撑,且在经历长时间产能调整以及周期底部后,高景气度具有一定的可持续性。公司为全国最大的黄羽鸡养殖企业,注重研发创新,拥有专业的鸡育种公司,建立了行业内规模领先、结构合理的黄羽鸡育种基地,是国内掌握优质鸡遗传资源最多的单位之一。针对活禽交易和调运受到限制,公司继续推进禽业转型升级,加大禽业屠宰以及预制菜业务发展力度。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预计2022-2024年EPS分别为0.78元、2.06元、2.23元,对应动态PE分别为26/10/9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产能释放不及预期,下游需求不及预期、养殖端突发疫情等。
|
|
|
申联生物
|
|
2022-11-14
|
9.36
|
12.04
|
55.35%
|
9.29
|
-0.75% |
|
9.29
|
-0.75% |
|
详细
投资逻辑:规模养殖占比不断提升,当前生猪价格于25元/公斤波动,养殖盈利,动保需求向好;2)公司向市场化转型,销售服务升级,市场销售快速增长;3)注重科技创新,与兰研所在口蹄疫、圆环、塞内卡等重大动物疫病方面共同进行开发,产品矩阵不断丰富,动物疫苗项目扩充产能,有望带来增量。 规模场占比提升,下游养殖回暖,动保产品需求提升,非瘟疫苗或将带来市场增量。环保要求提高养殖门槛,非洲猪瘟等突发情况,不仅对落后产能造成冲击,而且使得养殖端更加重视疫病防治,2022年上半年全国生猪出栏3.7亿头,十家上市生猪养殖企业出栏量合计达5985万头,占比达16.4%,科学养殖提升效率与资金优势将成为养殖户的核心竞争力,这使得动保行业长期发展前景向好,优质产品更易获得青睐。当前生猪价格于25元/公斤附近波动,养殖企业步入盈利区间,生猪价格回暖,有利于动保企业业绩提高。非瘟疫苗研究稳步推进,当前亚单位疫苗相关研发关注度较高,随猪瘟病毒变异,其毒性逐步减弱而传染性增强,亚单位灭活苗较弱毒苗而言虽有效性不及,但安全性更高,因而推广可能性便更大,若是未来顺利市场化,则行业关注度与成长性将进一步提升。 公司向市场化转型,利润率提升,市场影响力扩张。目前我国动物疫苗市场分强制免疫和非强制免疫两大类,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入推进动物疾病强制免疫补助政策实施机制改革的通知》中指出,未来市场发展的方向将以2021年、2022年、2025年为三个重要节点,逐步全面取消政府招标采购强免疫苗,支持市场机制在强免疫苗经销、采购、免疫服务等环节起决定性作用。 公司进行销售模式调整,建立专业的市场化销售队伍和完善的技术服务保障体系,公司2021年公司兽用生物制品实现营收3.6亿元,其中政府采购实现收入3.1亿元,同比减少7.3%,市场销售实现营收5243.6万元,同比增长556.7%,占比14.7%。重点产能扩建包括甘肃省兰州新区投资建设动物疫苗项目,建成后预计将带来动物活疫苗、动物灭活苗各7000万头份/年的产能扩张,拟先进行猪圆环疫苗、猪瘟疫苗的生产,投产后预计年均销售收入增加3.2亿元。 多元化产品策略推动公司竞争力快速提升,项目建设逐步投产带来利润增量。 截至2022年上半年公司研发费用为1614.1万元,同比增长6.8%,研发费用率为11.7%,较去年同期提高4.1个百分点。公司构建合成肽疫苗技术平台、灭活疫苗技术平台、病毒样颗粒疫苗技术平台及体外诊断技术平台,并与研究院所以及高校合作研发,2022年4月公司与兰研所签署《口蹄疫等动物疫病疫苗产品合作开发框架协议》,双方同意在口蹄疫、圆环、塞内卡等重大动物疫病方面共同进行开发。11月9日公司发布公告,猪圆环病毒2型亚单位疫苗(重组杆状病毒OKM株)取得兽药产品批准文号,该产品为国内第二个获得新兽药证书的杆状病毒载体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系公司与南京农业大学等单位联合研发,产品抗原纯度高,交叉保护性强。公司合作研发的牛口蹄疫O型、A型二价合成肽疫苗,已完成试生产工作,目前处于产品批准文号申报阶段,合作研发的猪瘟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CHO-133D)及猪塞内卡病毒病灭活疫苗均处于新兽药注册阶段,猪传染性胃肠炎、猪流行性腹泻、猪δ冠状病毒病三联灭活疫苗(SD14株+HuN16株+HeN17株)处于临床试验阶段。公司诊断制剂包含有猪口蹄疫病毒VP1结构蛋白抗体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诊断试剂以及非洲猪瘟病毒毒荧光PCR核酸检测试剂,多元化产品有望带来业绩增长。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预计2022-2024年EPS分别为0.26元、0.43元、0.60元,22-24年对应动态PE分别为35X/21X/15X。参考同行业2023年平均PE28倍,考虑到公司产品创新、销售渠道拓展,未来成长空间广阔,予以公司2023年28倍PE,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目标价12.04元。 风险提示:产能扩张不及预期、研发进度不及预期、下游需求不及预期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