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电影
|
传播与文化
|
2022-09-02
|
10.70
|
--
|
--
|
10.97
|
2.52% |
|
14.94
|
39.63% |
|
详细
2022年8月27日,公司发布了半年度报告。2022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5.20亿元,同比下降;归母净利润为2,018.57万元,同比下降93.39%。其中,第二季度实现营业收入5.74亿元,同比下降67.28,环比下降39.37%。实现归母净利润-9,560.22万元,同比下跌159.11,环比下跌258.69%。主要是因为2022年上半年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北京、上海、深圳等多个超大城市疫情反弹,影院大面积关停、影片调整发行上映计划,进而大幅影响了观影消费。利润率方面,报告期内公司毛利率为1.46,同比下跌93.68pct。其中,创作板块毛利率为,同比上涨43.14pct,主要由于公司主投影片《穿过寒冬拥抱你》获得元旦档票房冠军,票房达9.36亿元,对创作板块毛利有较好贡献。净利率为-23.82,同比下跌380.24pct。费用方面,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为3.92/13.25/1.05%/-0.63,同比变动分别为71.93pct/96.17pct/32.97pct/-1812.35pct。今年上半年,公司主导或参与出品并投放市场的电影共8部,累计实现票房80.59亿元,占全国同期国产电影票房总额的55.49%。其中,公司参与出品电影《长津湖之水门桥》《奇迹·笨小孩》分别获得春节档票房冠军和季军,票房分别为40.65亿元/13.78亿元。青春校园电影《暗恋·橘生淮南》于端午节上映,票房为1.35亿元,获端午档票房冠军。发行板块,公司主导或参与发行国产影片222部,累计票房93.56亿元,占同期全国国产影片票房总额的;发行进口影片35部,票房14.21亿元,占同期进口影片票房总额的60.43%。放映板块,截至报告期末,公司旗下控参股院线和控股影院合计覆盖全国21,028块银幕和264.18万席座位,公司银幕市场占有率为28.15%。控参股院线在报告期内实现总票房41.9亿元,观影人次共1亿。电影市场再度回暖,优质电影储备丰富。报告期内,公司出品并发行的剧情家庭电影《人生大事》,截至8月底实现17.10亿票房,荣登国内影史家庭题材票房冠军。参与出品和发行的喜剧科幻电影《独行月球》已于7月底上映,截至8月底已实现28.87亿票房,领跑暑期档。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创作生产中的电影项目近50部。其中,正在拍摄制作中或等待上映的电影约30部,在筹备开发中的电影24部。 公司主出品项目包括全景式展现抗美援朝伟大历程的影片《伟大的战争·抗美援朝》(拍摄中);表达“人类命运共同体”伟大理念的科幻影片《流浪地球2》(计划于2023年春节期间上映);反映“两弹一星”科研精神及中国科学家精神传承的影片《群星闪耀时》;根据真实原型人物经历、讲述一个普通中国家庭如何用爱和知识,以昂扬的姿态在生活的逆流中前行的影片《天才翻译家》等。 【投资建议】由于疫情反复,上半年业绩受影响,我们预计短期业绩承压,下调公司2022年的营收与归母净利润预测,并引入2023与2024年盈利预测。综上所述,预计公司2022/2023/2024年营业收入为56.73/73.51/88.94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06/6.51/8.83亿元,EPS分别为0.16/0.35/0.47元,对应PE分别为64.83/30.48/22.46倍,维持公司“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疫情影响反复;行业竞争加剧;新片上映表现不及预期。
|
|
|
中国电影
|
传播与文化
|
2021-11-01
|
11.61
|
--
|
--
|
12.22
|
5.25% |
|
12.98
|
11.80% |
|
详细
事件:公司公布2021年三季报,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 38.27亿,同比增长262.9%;实现归母净利润2.62亿,较2020年同期增长146.8%;扣非净利润为1.85亿,同比增长130.6%;单三季度来看,营业收入为8.14亿元,同比增长37.3%,归母净亏损同比增长23.6%至-4362万元;扣非净利润-7468.73万元,同比下降6.9%。 “作品+口碑”双丰收,创作与发行能力依然强劲。1)创作板块,前三季度公司主导或参与出品并投放市场的影片共19部,累计实现票房156.06亿元,占同期全国国产影片票房总额的55.5%,其中主投影片《悬崖之上》、《峰爆》、《我和我的父辈》累计票房分别为11.9亿、4.37亿、14.35亿,猫眼评分均在9.1分以上,位列同期电影前列;参投影片《你好,李焕英》、《唐探3》、《中国医生》等市场反馈较好;2)发行板块,覆盖范围广阔:公司主导或参与发行国产影片共452部,累计票房230.7亿元,占同期全国国产影片票房总额的88.7%;发行进口影片共76部,占同期全国进口影片票房总额的69.1%,票房TOP20中的18部由公司主导或联合发行,发行实力仍维持较高水平。 后续项目储备丰富,业绩增长可期。年度抗疫题材情感大片《穿过寒冬拥抱你》已定档12月24日,猫眼想看人数已超过8.2万。公司出品或发行的储备项目还包括《暗恋·橘生淮南》、《铁道英雄》、《超能一家人》、《误杀2》、《熊出没》等,内容题材涉及动漫、战争、爱情等多个领域,多元化布局战略有望提升票房佳作产出概率。 完成CINITY相关公司股权收购,进一步拓展银幕市场。2021Q3公司完成收购CINITY 相关公司,华夏北京、华夏寰宇纳入公司合并报表范围, 助力高格式电影的研发与推广;前三季度,中影巴可放映机新增销售1908套,占同期全国新增银幕市场的49.8%;旗下控参股院线和控股影院合计覆盖全国20125块银幕和252.2万席座位,占银幕市场的27.5%,未来银幕市场占比提升值得期待。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预计公司2021-2023年EPS 分别为0.22元、0.46元、0.53元,对应PE 分别为54倍、26倍、22倍。考虑到疫情基本好转,龙头公司的市场竞争力优势将进一步凸显,疫情的恢复预计将带动进口片复苏,我们维持对中国电影“买入”的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疫情持续期超过预期的风险、国家政策调整的风险。
|
|
|
中国电影
|
传播与文化
|
2021-03-23
|
14.19
|
16.44
|
17.26%
|
14.84
|
4.58% |
|
14.84
|
4.58% |
|
详细
海外片进口预计将逐步恢复,海外大片周期开启。海外疫情自2020年3月起逐步加剧,众多海外大片集体撤档,同时影响我国电影进口。2021年随着海外疫情的好转及疫苗的广泛接种,众多老片复映、新片定档,全球电影市场回暖在即:1)部分海外大片得到复映。继3月12日《阿凡达》重映后,华纳兄弟电影宣布《指环王》三部曲将以全新4K版在内地重映,预计定档于4月陆续公映。2)近两年积压的新片预计于2021-2022年集中上映,且质量优异,如五部漫威电影、《哥斯拉大战金刚》、《速度与激情9》,《007:无暇赴死》、《碟中谍7》、《黑客帝国4》等已相继定档2021年。海外电影市场恢复的趋势及大片周期的开启,将有望增加我国进口电影的片源。 展望2021年,公司将把握重要国产片档期,叠加发行进口片带来业绩弹性。 下游院线放映渠道恢复符合预期,中影院线市占率领先。我们预计国内院线市场将在未来1-2年内恢复至2019年的水平,整体趋势向好,其中院线板块龙头效应更突出。中国电影的下游基础设施优势明显,院线票房市占率最高。 国产电影内容景气度提升,公司将加大力度参投或发行重要国产片,把握重要档期。2021年元旦及春节档电影爆款效应显著,本次春节档的亮点,是国产电影工业化水准的进一步提升,预计国产电影内容也将成为票房的重要支撑。展望电影板块2021年全年,优质内容供给充足,是景气度提升确定性的一年。内容景气度提升的背景下,策略上公司在重要国产片档期均有参投或参与发行。 公司拥有稀缺的进口片发行牌照,是进口片唯一引进方、唯二发行方。2020年由于疫情影响,海外新上映影片数量大幅减少,公司进口片发行业务受到较大影响,目前海外电影市场逐步恢复,2021-2022年海外大片云集。依托稀缺的进口片发行牌照优势,公司进口片发行业务有望充分受益,带来业绩弹性。 投资建议:2021年初国内电影市场率先复苏,元旦档与春节档票房靓丽,国产电影内容景气度提升,我们预计未来策略上公司将加大对重要档期国产片的参投或发行力度,夯实业绩基础。同时在海外电影市场逐步复苏的预期下,海外大片将陆续上映,依托进口片发行牌照优势,公司进口片发行业务有望带来业绩弹性。我们预计公司2021-2022年净利润分别12.2亿、14.0亿,对应EPS为0.66元、0.75元,对应PE为22X、19X,相较可比公司估值,我们给予公司2021年25X估值,对应目标价16.5元,维持“买入-A”评级。 风险提示:进口片政策变动,海外疫情的不确定性影响电影上映进度,投资的电影播映表现不及预期。
|
|
|
中国电影
|
传播与文化
|
2021-03-01
|
13.22
|
--
|
--
|
14.84
|
12.25% |
|
14.84
|
12.25% |
|
详细
公司为中影集团旗下核心影视资产,具备电影行业全产业链能力。公司控股股东为中影集团,股权占比为67.36%。公司旗下业务主要分为四块,电影发行业务、电影放映业务、影视服务业务和影视制片制作业务,2019年各业务收入占比分别为52.5%、21.1%、16.4%、9.3%,发行业务贡献最主要收入和毛利,公司的收入和利润与电影行业的情况相关度较大。 基本面方面公司为国企背景,行业地位突出,发行业务拥有牌照壁垒和下游渠道优势,资金情况非常稳健。 1、行业地位铸就竞争壁垒,发行规模行业第一。母公司中影集团是电影产业的国企领头羊,行业地位突出;在影片发行规模上,公司国产片和进口片发行规模均是行业第一,进口片与国产片基本各占总票房的一半,公司对进口片与国产片的收入依赖程度相当,进口片占据了重要的收入份额。 2、拥有进口片发行的牌照优势。我国在海外片进口上实行“一家进口,两家发行”的政策,中影集团唯一承担境外影片的进口业务,并负责向中国电影和华夏电影两家供片发行,公司发行的影片票房份额一般占当年分账总票房的50%左右。 3、把握终端放映渠道,下属院线票房市占率第一。公司拥有三条控股院线和四条参股院线,掌握全国20%的影院和票房,对发行业务形成有力支撑。 放映板块以轻资产运营加盟模式为主,反应在经营模型上公司的固定成本比较低,2020H1公司共有银幕数量18499个,其中自营(控股)影院141个,银幕数1044个。 4、资金情况非常稳健,发行、放映作为现金牛为制片、服务业务提供资金。 公司货币资金从上市开始基本维持在70亿元以上,财务状况稳健。稳健的财务状况主要来源于发行、放映业务为主的业务结构,公司2016-2019年净营运资本规模(流动资产-货币资金-流动负债)为-4.9亿元、-6.1亿元、7.9亿元、2.1亿元,对比公司的收入规模来看,公司基本可以在不动用现金储备的情况下完成日常资金流转,同时满足公司制片业务所需现金。 趋势分析:海外片进口预期将逐渐恢复,公司发行业务有望恢复正常。好莱坞影片有可能在2021-2022年集中上映,疫情造成海外制片厂商影片积压,影响资金流,比如华纳宣布2021年17部影片将同步上线流媒体,从片单看2021年可能有5部漫威电影、3部DC电影上映,并有《007:无暇赴死》《速度与激情9》等多部大IP影片待上映,另外《阿凡达2》《神秘海域》等电影正在制作中,预计2022年能实现上映。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我们预测2020-2022年公司营业收入为32.52亿元、96.50亿元、114.69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78亿元、10.03亿元、12.09亿元,2021-2022年基于2020年2月23日收盘价13.42元(总市值251亿元)的静态pe分别为23、19倍。我们基于2021年10.03亿净利润给予30倍估值,总市值在301亿元,给予“买入”评级。 股价催化剂:全球疫情得到控制,进口片预期增多。 风险因素:全球疫情控制不及预期,投资影片项目表现不及预期,海外制片商分账比例变动风险。
|
|
|
中国电影
|
传播与文化
|
2021-02-08
|
12.04
|
13.45
|
--
|
14.25
|
18.36% |
|
14.84
|
23.26% |
|
详细
20年公司预计首次出现亏损,期待疫情后各业务恢复,维持增持评级公司发布 20年度业绩预告:20年预计归母净亏损 4.65至 6.75亿元,同比下降 144%-164%;20年预计扣非后归母净亏损 5.92至 8.02亿元;Q4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1.16至 0.94亿元。业绩下滑主要由于疫情期间公司电影发行、放映等各业务受到冲击,并且公司对收购中影巴可股权形成的商誉计提 1.74亿元减值准备。基于 20年全国电影实际票房 204亿元(来源:国家电影局),我们调整 20-22年归母净利润预测至-5.74/10.08/11.76亿元,20-22年 EPS -0.31/0.54/0.63元。考虑海外疫情仍有不确定性,我们给予21年 PE 25X 估值,对应目标价 13.5元,维持增持评级。 发行:市场逐渐回暖,进口片引进有望恢复正常公司发行业务以进口片发行为主,该业务恢复主要取决于好莱坞电影的定档进度,我们认为随着疫苗研发推进,海外电影市场有望逐渐恢复正常。根据猫眼专业版,众多大片如《速度与激情 9》、《新蝙蝠侠》等电影陆续定档 21/22年在北美上映,有望推动进口片发行业务回暖;国产片发行上,《金刚川》、《送你一朵小红花》等 20年发行的影片赢得广泛好评。公司参与出品 21年春节档头部电影《唐人街探案 3》、《侍神令》,显示公司业内领先地位。 放映业务行业领先,制片项目储备丰富放映业务,据猫眼专业版 20年公司旗下 4条控股院线、3条参股院线合计分账票房 45.34亿元,市占率 24.36%,显示其较强的综合实力;制片上,20年参与出品的《我和我的家乡》、主导创作的《金刚川》均取得良好成绩,据猫眼专业版,两者累计票房分别达 28.29亿元、11.22亿元。公司参与的《唐人街探案 3》定档 21年春节,截至 1月 31日,猫眼想看人数已达 425.9万,我们认为该片将成为春节档冠军。另外公司主导或参与出品的《悬崖之上》、《超能一家人》等影片有望于 21年上映,项目储备丰富。 电影市场有望持续回暖,公司基本面将有序恢复,维持“增持”评级随着全球疫情防控向好,电影需求有望逐步回暖,为公司业绩回升提供支持。 我们认为公司基本面将有序恢复。考虑到海外疫情仍有不确定性,进口片引进恢复至疫情前水平需要一定时间,结合 20年全国电影实际票房 204亿元,我 们 下 调 20-22年 营 收 预 测 至 23.54/84.57/103.06亿 元 ( 前 值23.54/97.95/104.68亿元),归母净利预测至-5.74/10.08/11.76亿元(前值-5.17/11.74/13亿元),对应 EPS-0.31/0.54/0.63元。可比公司 21年 PE 估值为 29.9X,我们给予 21年 PE25X 估值,对应 21年目标价为 13.5元(前值 15.12元),维持“增持”评级。
|
|
|
中国电影
|
传播与文化
|
2020-11-10
|
12.63
|
--
|
--
|
13.49
|
6.81% |
|
13.49
|
6.81% |
|
详细
2020年 10月 30日,公司发布三季报。 2020年前三季度实现营收 10.5亿元,同比下降 84.3%;归母净利润为-5.6亿元,同比下降 164%;扣 非净利润为-6.1亿元,同比下降 177.5%。 公司第三季度实现营收 5.9亿元,同比下降 68.5%,环比上升 192.6%; 单季度归母净利润为-5707.9万元,同比下降129.7%,环比上升79.3%, 单季度扣非净利润为-6988.5万元,同比下降 135.6%。 三季度业绩环比回暖,亏损大幅收窄。 公司第三季度实现营收 5.9亿 元,同比下降 68.5%,环比大幅上升 192.6%;单季度归母净利润为 -5707.9万元,同比下降 129.7%,环比上升 79.3%。利润率方面, 公 司前三季度,公司毛利率为-30.7%,同比下降 53.pct;净利率为 -67.3%,同比下降 81.8pct; 其中第三季度毛利率为-0.47%,环比上 升 54.43pct,净利率为-16.52%,环比大幅上升 140.97pct。 费用方 面,公司第三季度期间费用率为 19.5%,环比下降 19.5pct,;其中管 理/销售/研发费用率分别环比下降 17.5pct/4.3pct/3.4pct。总体来 看,三季度随着疫情影响减弱,影院复工,公司整体业绩修复趋势明 显,亏损大幅收窄。 电影行业持续复苏,公司各业务逐步恢复。 2020年前三季度,公司主 导或参与出品并投放市场的影片共 5部, 截止 10月 29日共取得票房 40.2亿元。《我和我的家乡》和《一点就到家》于 10月国庆档期间上 映,截止 11月 3日,共实现票房 30.1亿。 同时,为纪念抗美援朝出 国作战 70周年,公司主导创作了一系列电影,其中《金刚川》已于 10月 23日上映,截止 11月 3日,共实现票房 7.65亿。 发行方面, 2020年前三季度,公司主导或参与发行国产影片共 130部,累计票房 15.72亿元,占同期全国国产影片票房总额的 27.49%;发行进口影片 共 41部,累计票房 10.57亿元,占同期全国进口影片票房总额的 56.67%。 放映业务方面, 截止报告期末公司拥有营业控股影院共 140家,银幕 1,041块, 2020年前三季度,旗下控参股院线和控股影院合 计实现票房 20.21亿元,观影人次共 0.57亿。 剧集方面, 前三季度, 公司共有 4部主导或参与出品剧集投放市场。随着疫情影响减弱,国内电影市场逐步复苏,但由于目前海外疫情持续,进口片供给缺失,同时上半年业绩受到较大影响, 预计公司短期业绩仍将承压, 因此下调 2020和 2021年的营收和归母净利润的预测,并引入 2022年盈利预测。 综上所述, 预计公司 2020/2021/2022年营业收入为27.6/93.6/105.5亿元,归母净利润为-3.7/10.5/12.3亿元, EPS 分别为-0.20/0.56/0.66元,对应 PE 分别为-/22/19倍,给予公司“增持”评级。
|
|
|
中国电影
|
传播与文化
|
2020-11-06
|
12.47
|
15.06
|
7.42%
|
13.49
|
8.18% |
|
13.49
|
8.18% |
|
详细
Q3亏损环比收窄,需求恢复,等待重磅进口片引进,维持“增持”评级 20Q3营收5.93亿元,同降68.53%;归母净亏损0.57亿元,较Q2的亏损2.75亿元收窄;扣非后归母净亏损6.06亿元。20年前三季度营收10.54亿元,同降84.33%;归母净亏损5.59亿元。考虑海外疫情再起对进口片供应影响及放映成本端较为刚性对毛利率有所压制,我们调整20-22年归母净利至-5.17/11.74/13亿元,对应EPS为-0.28/0.63/0.70元,考虑可比公司估值、好莱坞进口片引进尚需等待,给予21年PE24X,对应21年目标价15.12元,维持“增持”评级。 Q3营收环比回暖,期间费用率同比提升 20Q3公司营收环比上升193%,归母净亏损0.57亿元,环比Q2明显收窄。营收环比上升主要源于7月20日起全国影院陆续恢复营业,各项业务逐步复苏。20Q3毛利率为-0.47%,较19Q3下降20.69pct,但较20H1的-69.68%大幅提升;费用率方面,由于营收同比下降,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分别提升3.26pct、12.68pct,但整体费用规模减少。 发行和放映:国内需求已逐步恢复,好莱坞进口片供给尚需等待 发行上,公司Q3共主导或参与发行国产影片78部,累计票房9.77亿,占同期全国国产影片票房总额的24.10%;发行进口影片32部,累计票房7.99亿元,占同期全国进口影片票房总额的53.88%。放映上,截至20Q3,公司旗下控参股院线和控股影院合计覆盖全国18,408块银幕,市场占有率为28.22%。根据猫眼专业版,20年国庆档票房恢复至19年同期74.4%,我们认为影市需求已逐步恢复;供给上,好莱坞进口片供给恢复至正常尚需等待,主要受北美疫情影响。 制片:Q3表现良好,优质项目陆续定档 公司Q3主导或参与出品并投放市场的电影包括《夺冠》、《急先锋》、《蓝色防线》,累计实现票房3.45亿元,占全国同期国产影片票房总额的5.71%,主要由《夺冠》(2.81亿元)带动。公司主导创作电影《金刚川》10月23日上映(根据猫眼专业版截至10月31日票房为6.52亿);参与的《唐探3》定档2021年春节;公司主导出品、张艺谋导演作品《悬崖之上》处于后期制作阶段。公司影视资源储备丰富,有望为后续业绩提供支撑。 库存现金充足,抗风险能力强,影市日渐回暖,维持“增持”评级 我们认为国内影市已逐步恢复,公司是我国电影行业龙头,业务逐渐恢复,公司库存现金充足,抗风险能力强。但当前受到海外疫情再起,好莱坞进口片供给缺失影响,另外放映端成本相对刚性压制毛利率,对公司业绩形成短期压制。综上我们调整20-22年归母净利润至-5.17/11.74/13亿元(前值为-0.9/11.58/13.22亿元),对应EPS为-0.28/0.63/0.70元。可比公司21年PE估值为27.76X,我们给予21年PE24X估值。对应21年目标价为15.12元(前值17.98元),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电影定档及进口片引进情况不及预期、观影需求恢复不及预期。
|
|
|
中国电影
|
传播与文化
|
2020-11-05
|
12.52
|
--
|
--
|
13.49
|
7.75% |
|
13.49
|
7.75% |
|
详细
三季度亏损大幅收窄。从行业来看,自7月20日营业复业以来,第三季度全国总票房60.49亿元,同比减少64.05%,主要是由于复工初期重磅影片数量较少,仅有8月21日上映的《八佰》获得了30亿元票房,其次是2部3亿元以上票房的影片,而去年同期则有1部50亿票房影片,3部10-20亿票房影片以及3部5亿以上票房影片。受此影响,公司第三季度净利润同比下滑幅度较大,但环比改善了79.25%。 预计四季度业绩进一步改善。 在内容端:2020年1月1日至国庆档期间,公司参与出品并投向市场的电影共5部,大部分集中于9月下旬或国庆档上映,预计在四季度释放业绩。截止目前,公司参与出品的影片中,《夺冠》总票房8.18亿元,《急先锋》总票房2.86亿元,《一点就到家》总票房2.89亿元,《我和我的家乡》总票房26.80亿元。另外公司主导创作的电影《金刚川》于10月23日上映,目前票房7.18亿元。以上5部影片全部都在自复工以来影片票房排行榜前十位,市场表现良好。 在放映端:中秋国庆双节档全国电影票房38.29亿元,虽然同比减少了24%,但依然以较大的优势排在了历史第二位。此外Q4还有《赤狐书生》、《如果声音不记得》、《沐浴之王》、《除暴》、《一秒钟》、《日不落酒店》、《拆弹专家2》、《晴雅集》等市场期待值比较高的影片已定档待上映。 主导或参与出品的储备项目数量丰富。目前公司主导或参与出品、待上映或正在制作中的电影项目主要有:《唐人街探案3》(定档2021年春节档)、《悬崖之上》(后期制作中)、《超能一家人》、《独行月球》(拍摄或筹备中)、《误杀2》(筹备开发中)等。投资评级与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021=2022年EPS为0.60元/0.70元,按照10月30日收盘价12.66元,对应PE为21.0倍/18.2倍,给予“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疫情反复难以控制;影片票房表现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储备项目进度不及预期。
|
|
|
中国电影
|
传播与文化
|
2020-09-04
|
15.40
|
19.93
|
42.15%
|
15.80
|
2.60% |
|
15.80
|
2.60% |
|
详细
核心业务均受到较大压力。中国电影的四项核心业务在上半年均有不同程度的下滑,其中:发行业务实现收入约1亿、放映业务实现收入约0.66亿、影视制作业务实现收入约0.34亿、影视服务业务实现收入约2.5亿。以上数据和去年同期相比,都相对较弱。不过我们认为,导致这样的结果并非公司原因,而是疫情的不可抗力因素,需要注意的是,此次疫情带来的冲击是突发性的,从长期角度而言,对公司并无太大影响。 拥抱后疫情时代的机会。作为国内电影业务最大的发行商、最大的技术服务商、最大的院线经营商之一,中国电影在整个产业链中的位置举足轻重。随着疫情得到逐步的控制,影院率先复工,将带动公司发行业务、放映业务和制作业务率先回归正常;随后影院建设也会继续推进,公司先进的放映技术业务将回归正轨。我们认为,疫情带来的冲击对中国电影的长期影响几乎不存在,反而有利于整个产业链加速出清,利好龙头公司。 后续爆款值得期待。受到疫情冲击,公司前期参与投资的电影作品,包括《唐人街探案3》、《夺冠》、《急先锋》等均未能如期上映。考虑到国内疫情正在逐步稳定,这些存量作品有望加速定档,推动市场对中国电影的关注,催化公司股价。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鉴于疫情影响超出预期,我们下调2020年的盈利预测,预计2020-2022年EPS 分别为0.08元、0.67元、0.89元,对应PE 分别为189倍、23倍、17倍。考虑到后疫情时代龙头公司的市场竞争力优势加剧,同时坚信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空间,我们维持对中国电影“买入”的投资评级,给予2021年30倍估值,对应目标价为20元。 风险提示:疫情持续期超过预期的风险、国家政策调整的风险。
|
|
|
中国电影
|
传播与文化
|
2020-09-04
|
15.40
|
17.91
|
27.75%
|
15.80
|
2.60% |
|
15.80
|
2.60% |
|
详细
H1业绩承压,但行业已渐恢复,盈利能力有望回升,维持增持评级 公司8月28日公布20年中报,H1实现营收4.61亿元,同降90.48%;归母净利润为-5.02亿元。公司亏损主要受疫情影响。考虑到影院正式复工时间晚于我们前次评级时预期,我们调整20年盈利预测,预测20-22年归母净利为-0.9/11.58/13.22亿元,对应EPS为-0.05/0.62/0.71元,采用21归母净利为估值基础,可比公司21年PE估值为32.44X,考虑到海外疫情仍未得到控制,进口片仍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公司估值较行业平均应有折价,给予21年PE 29X,对应21年目标价17.98元,维持增持评级。 20H1营收和综合毛利率大幅下滑,期间费用率大幅上升 20H1公司电影发行收入同降96.49%至1.02亿元、电影放映收入同降92.76%至0.66亿元、影视制片制作收入同降90.09%至0.34亿元、影视服务收入同降61.68%至2.51亿元。主要因疫情影响,1月24日起国内影城陆续停业、中影基地部分影视项目延期开工、影视设备的物流和现场安装进度放缓,至6月30日尚未恢复。20H1整体毛利率较19H1下滑93.58pct至-69.68%,各板块业务毛利率均大幅下滑。费用率方面,由于营收减少,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均大幅上升,但整体费用规模减少。 发行和放映:受疫情影响较大,但行业正在回暖 发行上,20H1受疫情影响,全球电影行业基本停滞,其中好莱坞电影大多推迟上映,公司发行业务受到冲击。20H2好莱坞多部热门电影定档,如《信条》定档9月4日,《花木兰》确定引进国内,后续有望拉动公司电影发行业务营收回暖;放映上,20年H1公司控股影院新增2家,新增银幕18块;拥有营业控股影院合计141家,银幕1,044块,银幕数稳中略增。行业已复工,至8月29日全国影院复工率达83.34%,在《八佰》等影片带动下,行业迅速回暖,各优质国产影片陆续定档将继续提升观众观影热情。 影视制片制作:热门电影档期延后,积极储备优质项目 20年春节档公司参与出品的热门影片《夺冠》《唐人街探案3》《急先锋》受疫情影响档期延后。疫情间公司积极储备优质项目,后续内容储备丰富,《夺冠》定档20年9月30日,张艺谋导演执导的《悬崖之上》等影片正在后期制作中,多部电视剧、网剧待播出,为后续业绩提供支撑。 库存现金充足,抗风险能力强,公司有望快速回至正轨,维持增持评级 公司H1末账面资金69亿元,现金储备丰富,抗风险能力强,我们认为将推动其加快恢复。考虑到影院正式复工时间晚于我们前次评级时预期,我们调整20年盈利预测,预测20-22年归母净利为-0.9/11.58/13.22亿元(前值为1.36/11.64/13.29亿元),对应EPS为-0.05/0.62/0.71元,采用21归母净利作为估值基础,可比公司21年PE估值为32.44X,考虑到海外疫情仍未得到控制,进口片仍有一定的不确定性,给予21年PE 29X,对应21年目标价为17.98元,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电影定档情况不及预期、观影需求疲软。
|
|
|
中国电影
|
传播与文化
|
2020-05-11
|
13.85
|
--
|
--
|
13.92
|
0.51% |
|
16.49
|
19.06% |
|
详细
公司动态事项公司发布2019年报,实现营业收入90.68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0.3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0.61亿元,同比下滑28.99%。基本每股收益0.569元,拟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3.18元(含税)。 公司发布2020年一季报,实现营业收入2.58亿元,同比减少88.3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亏损为2.27亿元,基本每股亏损0.122元。 事项点评2019年业绩符合预期,龙头优势依旧。 2019年中国电影总票房达642.66亿元,同比增长5.4%;其中国产电影总票房达411.75亿元,同比增长8.65%,市场占比64.07%;进口电影总票房为230.91亿元,同比增长0.05%,市场占比35.93%。全国平均单银幕产出进一步下滑,且同质化竞争局面并未缓解,影院终端行业的竞争日趋激烈。 公司2019年主导或参与出品并投放市场的各类影片共23部,累计实现票房74.06亿元,在同期全国市场占比17.99%。主导出品的科幻影片《流浪地球》以总票房超过46亿元跃居中国影史第三位和全球年度票房第12名。全年发行国产影片564部,同期市占率34.15%; 发行进口影片133部,同期市占率57.51%。其中《流浪地球》、《复仇者联盟4:终局之战》、《速度与激情:特别行动》等全国票房排名前十影片均为公司主导或联合发行,保持了行业领先优势和市场主导地位。广告营销业务有所下滑,中影银幕广告平台已签约影院718家,覆盖银幕4,700块,占全国银幕总数的7.23%。公司旗下控参股院线和控股影院合计覆盖全国18353块银幕,在全国银幕市场的占比为26.3%,拥有营业控股影院合计139家、银幕1,026块,自有银幕规模同比扩增7.77%,上座率和单银幕效率均保持领先。投入运营的中国巨幕影厅已达352家,中影巴可放映机已安装约37000套,市场占有率51%,在电影设备市场居主导地位。 受疫情影响,一季度亏损且复工时间尚未明确。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全国影院自2020年1月24日起全部停业。 公司参与出品的《夺冠》、《唐人街探案3》、《急先锋》三部影片取消了原定于春节档的上映计划。一季度公司旗下控参股院线和控股影院合计实现票房5.75亿元,观影人次共1,547.7万人次。截至3月末,公司拥有营业控股影院141家,银幕1,044块,公司的4条控股院线、3条参股院线共有加盟影院3,047家,银幕18,628块。目前影院恢复营业时间尚存在不确定性,但随着疫情得到有效控制,我们预计影院也将逐步恢复正常运营。 风险提示公司风险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点:受疫情影响影院无法正常营业风险;市场竞争风险;影院物业租赁风险。 投资建议未来六个月,维持“谨慎增持”评级。 预计公司20、21年实现EPS为0.088、0.530元,以5月7日收盘价计算,动态PE分别为151倍和25倍。WIND电影与娱乐行业上市公司20年预测市盈率中值为34.98倍。公司的估值高于传媒行业的平均值。 由于院线全面复工时间尚未明确,我们的盈利预测基于5月起影院逐步恢复营业。同时疫情使得中小规模影院加速退出市场,公司有望在疫情过后进一步提高市场占有率,巩固龙头地位。公司业务涵盖影视制片制作、电影发行、电影放映及影视服务四大业务板块,拥有完整的电影产业链布局,我们看好公司中长期发展,维持“谨慎增持”评级。
|
|
|
中国电影
|
传播与文化
|
2020-04-29
|
12.54
|
--
|
--
|
13.92
|
11.00% |
|
16.49
|
31.50% |
|
详细
事件: 公司发布19年年报及20年一季报。19年公司实现营收90.7亿元,同比增长0.3%;归母净利润10.6亿元,同比下降29.0%。受疫情冲击,20Q1公司营收2.6亿元,同比下降88.4%;归母净亏损2.3亿元。 点评: 19年电影制片业务票房与市场份额有所下滑,但公司主导的《流浪地球》成功驱动制片业务收入长增长16.9%。1)19年公司主导或参与出品发行的电影共23部,累计票房74亿元,占全国同期国产影片票房总额的18%(18年为15部/81亿/21%);2)19Q1上映的《流浪地球》由公司主导,开创国内硬科幻大片先河,总票房近47亿;该片的成功驱动制片业务收入同比增长,但由于影片投资成本较高,分部毛利率同比下降11.8pcts。 电影发行与放映业务略有下滑,仍保持行业领先优势。1)发行:19年主导/参与发行国产影片564部,票房130亿元,市场份额34%(18年451部/132亿/40%);发行进口影片133部,票房122亿元,市场份额58%(18年124部/125亿/59%)。2)放映:公司覆盖银幕数和座位数略有增长,但市场份额有所下滑。截至19年末公司旗下院线和影院合计覆盖1.84万块银幕和232.79万席座位,银幕市场占有率为26.3%(18年1.74万/225.22万/28.9%)。 20Q1受疫情影响收入大幅下滑且净利润出现,亏损,全年影响幅度尚待复工确认。1)公司参与出品、原定20年春节档上映的《夺冠》《唐人街探案2》《急先锋》三部影片撤档,待疫情结束后择时上映;2)公司货币资金充裕,足够应对疫情期间现金流冲击:20Q1公司经营性现金净流出5.6亿,而截至20Q1末公司货币资金72.1亿,且无有息付债。 盈利预测、投资评级和估值: 公司19年业务情况较为稳定,20Q1受疫情冲击较大。本次疫情或造成行业内现金流脆弱、运营能力较弱的院线和影城退出市场,疫情消退后供给格局有望改善,龙头公司有望受益。我们下调20-21年净利润预测至4.7/12.9亿元,新增22年净利润预测14.9亿元,对应EPS0.25/0.69/0.80元,PE49/18/15x,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疫情影响持续时间超预期、新片票房不达预期、
|
|
|
中国电影
|
传播与文化
|
2019-11-05
|
13.47
|
--
|
--
|
14.23
|
5.64% |
|
17.40
|
29.18% |
|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19年第三季度报告,公司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67.27亿元,同比减少2.82%;净利润8.74亿元,同比减少32.67%;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净利润7.83亿元,同比增加2.36%。基本每股收益0.468元。 其中第三季度单季度营业收入18.85亿元,同比减少18.13%; 净利润1.92亿元,同比减少69.53%;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净利润1.96亿元,同比增加23.73%。 投资要点: 18年Q3存在大额非经常性损益影响净利润增幅。公司在2018年Q3完成了对中影巴可的股权增持,有约4.54亿元的投资收益计入2018年Q3非经常性损益,2019Q3并无大额投资收益,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影响后,19年Q3单季度净利润同比增加了23.73%,Q1-Q3的净利润同比增加2.36%。 制片业务收入主要来自于影片《流浪地球》,多影片定档2020年春节档。Q3公司主导或参与出品并实现上映的影片共6部,累计票房为2.67亿元,Q1-Q3公司主导或参与出品并投放市场各类影片共15部,累计实现票房60.37亿元,占全国同期国产影片票房总额的22.2%,上半年该数据为40.78%。目前公司制片业务收入主要来自于公司主投出品的电影《流浪地球》,单片票房达到46亿元。 公司主导或参与出品并拟于近期上映的影片项目有《中国女排》《急先锋》《唐人街探案3》《希望岛》等;其中《中国女排》、《唐人街探案3》、《急先锋》预计将于2020年春节档上映。 发行影片票房占比有所下滑。Q3单季度公司主导或参与发行的国产影片123部,累计票房21.21亿元,占同期全国国产影片票房总额的18.09%;发行进口影片42部,累计票房15.51亿元,占同期全国进口影片票房总额的54.62%。 Q1-Q3公司主导或参与发行国产影片412部,累计票房102.14亿元,占同期全国国产影片票房总额的38.78%;发行进口影片110部,累计票房104.6亿元,占全国进口影片票房总额的58.21%。上半年公司主导或参与发行的国产影片票房占比为55.18%,进口影片票房占比为59.62%。公司Q1-Q3发行影片的票房占比有所下滑。 放映业务有望受益于Q4市场回暖。Q3公司旗下控参股院线和控股影院合计实现票房42.18亿元,观影人次1.21亿。公司目前拥有营业控股影院136家,银幕1002块,由公司控股的4条院线以及3条参股院线共有加盟影院2920家,银幕17647块。 在国庆档的加持下,10月票房已经接近80亿元,18年10月票房为36.48亿元,Q4票房为117.59亿元,预计2019Q4电影市场有明显好转,公司的放映业务也有望受益。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预计公司2019-2020年EPS分别为0.66元与0.77元,按照10月29日13.91元,对应PE分别为21.2倍与18.2倍,维持公司“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影片票房表现不及预期;银幕产出继续下滑;内容监管风险
|
|
|
中国电影
|
传播与文化
|
2019-11-04
|
13.26
|
15.13
|
7.92%
|
14.13
|
6.56% |
|
17.40
|
31.22% |
|
详细
公司 Q3归母净利 1.92亿,同减 69.53%,符合市场预期,维持买入评级公司 10月 29日发布 19年三季报, Q3营收 18.85亿元,同减 18.13%;归母净利 1.92亿元,同减 69.53%,下滑主要因为去年同期公司完成对中影巴可的股权增持,产生 4.54亿的投资收益;扣非后归母净利 1.97亿元,同增 23.75%,业绩符合预期。 19年前三季度营收 67.27亿,同减-2.82%;归母净利润 8.74亿,同减 32.67%;扣非后归母净利 7.83亿,同增 2.36%。 考虑到 Q4定档电影较我们预期少,我们下调公司 19~21年净利至 12.08/13.35/14.03亿元, EPS 为 0.65/0.71/0.75元,考虑可比公司估值、公司龙头地位,给予19年 PE 24X-25X 估值,调整目标价为 15.53-16.18元,维持买入评级。 制片: Q3业务表现平淡, 明年春节档《唐探 3》《中国女排》等值得关注公司 Q3主导或参与出品并投放市场的电影包括《上海堡垒》等共 6部,累计实现票房 2.67亿元, 表现较为平淡; 1-9月累计票房达 60.37亿元,占全国同期国产影片票房总额的 22.2%,主要由《流浪地球》( 46.6亿元)带动。公司近期将上映的重点影片有《急先锋》《中国女排》 和《唐人街探案 3》等(猫眼显示均在 2020年春节上映),市场关注度较高。 发行: 行业地位稳固,有望保持稳健发展Q3国产片方面,公司共主导或参与发行电影 123部,累计票房 21.21亿,占同期全国国产片票房总额的 18.09%;进口片方面,发行进口影片 42部,累计票房 15.51亿,占同期进口影片票房总额 54.62%。 均较为稳定。 公司长期以来在发行业务上保持领先优势, 市场占有率稳定,发行业务有望保持稳健发展。 放映: 受影市低迷影响下滑, Q4行业有望回暖带动业绩回升三季报披露 1-9月全国总票房 478.64亿元,同比减少 2.21%, 受影市低迷影响,公司放映业务有所下滑。至 9月 30日,公司控股影院 136家,银幕 1,002块,根据猫眼专业版, Q3公司影院总票房约 3.6亿元,同减约10.4%。 Q4影市国庆档表现优异,近期《少年的你》 票房成绩喜人, 10月票房已达 79.7亿(猫眼,至 29日),同比增长约 118%, Q4行业有望回暖。 公司控股影院各经营指标业内领先, 放映业务有望回升。 总体业绩将保持稳健发展,维持买入评级我们认为公司开发并获取优质项目的能力突出,制片业务虽有波动但长线向好;发行业务地位稳固, 将保持稳健发展;放映业务受影市影响,短期有所下滑,但我们看好影市 Q4及长线表现。 考虑到 Q4定档电影较我们预期少,我们下调公司 19~21年净利至 12.08/13.35/14.03亿元(前值为12.38/13.35/14亿元) ,EPS 为 0.65/0.71/0.75元,可比公司 2019年的 PE估值中枢在 21X 左右,考虑中国电影的业内龙头地位,我们认为给予公司2019年 PE 24X-25X 估值较为合理,对应调整目标价为 15.53-16.18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政策监管风险、影视项目效果不及预期。
|
|
|
中国电影
|
传播与文化
|
2019-11-04
|
13.26
|
--
|
--
|
14.13
|
6.56% |
|
17.40
|
31.22% |
|
详细
公司发布2019年三季报。公司发布2019年三季报,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67.27亿元,同比下降2.82%;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8.74亿元,同比下降32.67%(由于去年同期增持“中影巴可”获4.54亿元投资收益);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7.83亿元,同比上升2.36%;基本每股收益为0.47元,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7.52%。 以“一家进口、两家发行”为基石,平稳渡过国产片票房弱势期,借国庆档强势表现,盼春节档信而有征。行业方面,前三季度全国电影总票房478.64亿元,同比减少2.21%。其中,国产片票房284.12亿元,同比减少11.54%;进口片票房194.52亿元,同比增加15.60%。前三季度公司共主导或参与发行国产影片412部,累计票房102.1亿元,占同期全国国产片票房总额的38.78%;发行进口片110部,累计票房104.6亿元,占同期全国进口片票房总额的58.21%。公司以“一家进口、两家发行”政策为依托,进口片票房的高增长很好地缓冲了前三季度国产片票房相对弱势对其国产片发行和放映业务的影响,公司的“强平台属性”和全产业链的协同布局对业绩稳定性和确定性的作用凸显。而在国庆档的强势表现下,截至10月29日,十月全国电影总票房已达74亿元,同比增长125%,国产片全年票房有望回归正增长。展望年末贺岁档,《叶问4》、《被光抓走的人》等国产片将陆续上映;进口片方面,虽然可能没有能与18年《海王》、《毒液》等抗衡的重磅影片,但5亿量级的影片诸如《终结者6》、《冰雪奇缘2》、《勇敢者游戏2》、《星球大战9》等和3亿量级的影片数量明显多于往年。我们预计2019年全国电影总票房的增速约为5-8%。再看春节档,在众多“强IP”和“强流量”影片参与竞争的格局下,我们预计20年春节档的全国电影总票房在19年历史最高基数的基础上仍能保持5%左右的增长。其中,公司主导或参与出品《唐人街探案3》、《急先锋》、《中国女排》和《美人鱼2》(尚未定档)等影片。总体而言,我们认为公司稳健的经营策略、全面且平衡的业务布局无愧于行业龙头地位,看好公司短中长期发展。(上述票房统计和预测均不包含服务费) 投资建议。基于中国电影市场的短期表现、中期发展和长远规划,我们维持对公司的盈利预测,2019-2021年EPS分别为0.75、0.83和0.92元,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18、16和14倍。给予2020年23-28倍PE,对应2020年的合理价格区间为19.09-23.24元,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票房表现不及预期;监管和进口片政策风险;影视投资风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