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事业部 搜狐证券 |独家推出
鲁佩

中国银河

研究方向:

联系方式:

工作经历: 登记编号:S0130521060001,曾就职于华创证券。 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经济学硕士,证券从业 7年,2021年加入中国银河证券研究院。2016年新财富最佳分析师第五名,IAMAC 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最受欢迎卖方分析师第三名,2017年新财富最佳分析师第六名,首届中国证券分析师金翼奖机械设备行业第一名,2019年 WIND 金牌分析师第五名,2020年中证报最佳分析师第五名,金牛奖客观量化最佳行业分析团队成员。...>>

20日
短线
12.5%
(--)
60日
中线
0%
(--)
买入研报查询: 按股票 按研究员 按机构 高级查询 意见反馈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5/52 转到  

最新买入评级

研究员 推荐股票 所属行业 起评日* 起评价* 目标价 目标空间
(相对现价)
20日短线评测 60日中线评测 推荐
理由
发布机构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迈为股份 机械行业 2022-11-02 477.12 -- -- 526.00 10.24%
526.00 10.24%
详细
事件:近日,公司发布三季报。22年前三季度营收 30.26亿元,同比+38.01%,归母净利润 6.87亿元,同比+50.62%,扣非归母净利润 6.35亿元,同比+50.51%。22Q3营收 12.55亿元,同比+32.67%,归母净利润 2.91亿元,同比+42.50%,扣非归母净利润 2.76亿元,同比+49.62%。 22年订单有望或超 20GW,为 23-24年业绩增长提供支撑。公司毛利率 36.7%,环比-2.93pct,同比-1.48pct,净利率 22.33%,环比-0.35pct,同比+1.27pct,维持较高水平。22年前三季度合同负债 34.70亿元,同比+58.0%,环比+22.9%;存货 41.14亿元,环比+12.6%,同比+47.2%。 2021年全行业 HJT 整体市场订单达到 8.1GW(不包括欧洲),较 2020年增长 330%,其中公司获得 5.8GW 订单,市占率达 72%。我们预计22年在手订单有望超 20GW,对应金额约 70-80亿元,增厚 23-24年业绩。公司与印度信实工业、爱康、浙江润海、华晟、宝馨、金刚玻璃等客户,或新签超过 23GW 订单,公司作为 HJT 设备龙头,保持高市占率优势,充裕订单有望支撑明年业绩高增。 效率端、成本端齐发力,公司作为 HJT 电池整线设备龙头持续推动 HJT 量产技术路线成熟化, 23年初 HJT 预计与 PERC 组件成本持平。 (一)迈为与澳大利亚 SunDrive 合作研发的 HJT 效率自 2021年 9月的 25.54%提升至 2022年 9月的 26.41%。9月 2日公司官方公众号公布采用迈为自主创新的可量产微晶设备技术和工艺研制的全尺寸(M6,274.5cm2)N 型晶硅异质结电池,其转换效率高达 26.41%。该电池效率较 3月发布的 26.07%提高了 0.34%。该批次电池的 PECVD工艺在迈为最新一代的量产双面微晶设备上完成,优化了钝化层和微晶 p 工艺,同时结合 PVD 新型 TCO 工艺。在电池的金属化方面,SunDrive 优化了其无种子层直接电镀工艺,使电极高宽比得到提升(栅线宽度可达 9μm,高度 7μm)。 (二)低铟无银技术及薄片化趋势推动持续降本。2022年 8月,公司公布采用特殊的低铟 TCO 技术与铜电镀结合,使铟的用量降到常规水平的 30%,省去昂贵的银浆成本。 另外,薄片化是 HJT 特有的降本项,华晟的薄片化也已取得成效,目前量产线硅片厚度已达 130μm,2022年目标将厚度降低至 120μm。 根据公司 8月 26日交流披露,预计 22年底或 23年初,HJT 成本与PERC 持平可以大概率实现。 2022年 HJT 预计扩产 20-30GW,23年预计 40GW 以上。 (一)首个 10GW 级组件采购协议对于行业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华晟 9月 3日发布与中电建 10GW 组件采购协议(22-25年),此前华晟与大唐、华能均有相关业务合作。 (二)华晟再次大额订单合作,体现了下游客户对公司认可度。近一年来公司已累计与华晟签约 9GW 订单,包括华晟 7.2GW(12条生产线)以及 21年 1.8GW(3条产线)。(三)公司目前现有异质结设备订单已达 14.4GW,考虑金刚玻璃公告的 4.8GW、及其他国内外下游企业潜在扩产需求,公司 22年全年异质结订单也有望 在 80亿左右,大幅高于去年的 5.2亿元。预计 23年公司收入结构中,异质结设备占比有望超 50%。 投资建议:预计 2022-2024年可分别实现归母净利润 8.90/16.56/22.70亿元,对应 EPS 为 5.15/9.57/13.12元,对应 PE 为 101.42/54.52/39.77倍。维持推荐的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订单确认不及预期;下游订单需求不及预期;下游产能落地不及预期;技术发生重大变革公司应对不力。
瀚川智能 2022-11-01 51.62 -- -- 59.00 14.30%
68.23 32.18%
详细
投资事件:公司发布2022年三季报。2022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08亿元,同比增长41.18%;归母净利润0.75亿元,同比增长63.51%;实现扣非净利润0.33亿元,同比增长13.20%。 业务聚焦汽车智能化电动化主业,营业收入快速增长。公司紧抓新能源汽车行业快速发展和锂电扩产潮趋势,积极调整发展战略,聚焦于汽车设备、电池设备和充换电设备三大业务板块,不断加强产品研发和客户开拓,汽车和电池装备业务快速增长,充换电业务加速突破。 2022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08亿元,同比增长41.18%;归母净利润0.75亿元,同比增长63.51%。Q3单季度,公司收入3.44亿元,同比增长42.04%;净利润0.25亿元,同比增长1.42%。公司传统业务订单高峰通常发生在Q4,换电业务交付周期短业绩兑现较快,公司在手订单饱满,将有力支撑明年业绩增长。 公司费用投入仍处较高水平,盈利存在一定波动。今年是公司二次创业三年转型期的收官之年,新客户、新产品的拓展仍需大量费用投入,Q3公司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为5.74%/7.29%/6.03%/1.87%,环比-0.47/+0.05/+0.13/-0.26pct。叠加Q2较高的非经常性损益,前三季度公司净利率相比上半年有所下滑,为10.19%。由于业务结构变化,锂电和充换电业务占比提升,公司综合毛利率有所下滑,前三季度毛利率为31.01%,同比下降1.67pct;Q3单季度毛利率30.31%,同比/环比+0.44/-2.96pct。未来随着业务规模增长,规模效应体现,公司利润率水平有望得到修复。 换电模式乘风而起,换电业务打开第二成长曲线。全球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美国加州、欧盟等陆续提出禁售燃油车的目标,我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快速提升。面对日益增长的补能需求。在政策和相关企业的双重推动下,换电模式迎来发展风口,车企、电池厂、能源央企、运营商等纷纷布局换电业务,我国换电站加速落地,截至2022年9月,全国换电站保有量达到1762座。公司加大力度布局换电赛道,与主机厂、电池厂和运营商等下游客户均实现合作,在无人机等新应用场景也不断取得新突破。公司加快扩产步伐,诸暨生产基地近期顺利完成产能爬坡,达到满产状态,有效支撑换电业务放量。近期刚发布的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针对换电团队制定了定向激励和考核目标,有助于激发团队潜力,进一步推动换电业务发展,实现业绩释放。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公司聚焦汽车、电池设备和充换电三大业务,成功实现战略转型,有望开启二次增长曲线。我们预计公司2022-2024年将分别实现归母净利润1.43亿元、2.59亿元、3.85亿,对应EPS为1.32、2.39、3.55元,对应PE为40倍、22倍、15倍,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新冠疫情反复,新产品拓展不及预期,市场竞争加剧,下游客户扩产不及预期。
先惠技术 2022-11-01 64.82 -- -- 71.66 10.55%
71.66 10.55%
详细
投资事件:公司发布2022年三季报。2022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1.28亿元,同比增长53.45%;归母净利润亏损0.28亿元,同比下降140.18%;扣非净利润亏损0.46亿元,同比下降177.05%。 并表福建东恒提振收入,Q3单季度净利润转正。2022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1.28亿元,同比增长53.45%;归母净利润亏损0.28亿元,同比下降140.18%。其中,Q3单季度收入7.05亿元,同比增长254.12%;净利润879.73万元,同比增长466.94%。公司第三季度收入和净利润均实现大幅增长,主要原因是1)二季度疫情封控影响消除,公司恢复正常生产经营;2)控股子公司福建东恒作为宁德时代动力电池结构件的主要供应商之一,业绩表现出色,2021年收入/净利润9.04/1.42亿元,三季度起实现并表,有效提振公司整体业绩。 期间费用率较高,盈利能力静待修复。2022年前三季度,公司期间费用率为20.56%,同比上升2.42pct,其中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为1.89%/6.63%/11.41%/0.63,同比-0.53/-1.11/+3.36/+0.7pct。 由于二季度业绩受疫情影响严重,2022年前三季度公司毛利率为20.26%,同比下降10.23pct;净利率为-0.12%,同比下降9.90pct。受益生产恢复和福建东恒并表,Q3单季度毛利率环比提升15.28pct至21.46%;净利率转正,为1.25%。未来随着业务规模的不断扩张和利润水平较高的锂电结构件业务的导入,公司盈利水平有望逐步修复。 产能扩张支撑业绩释放,切入锂电结构件打造第二成长曲线。公司凭借领先的技术实力和良好的客户拓展,不断斩获海外内大单,已累计获得宁德时代订单共计10.96亿元,海外市场拓展顺利,分别于4月、5月、7月获得北美和欧洲客户大订单。公司收购的福建东恒是宁德时代某重点国际客户动力电池壳结构件的重点供应商,产品最终服务于奔驰、宝马、特斯拉、大众等知名品牌。通过此次收购福建东恒51%股权,将顺利切入锂电池结构件业务,获得第二业绩增长动能,有利于与模组/pack业务形成业务协同,加强对下游客户的服务能力,进一步加深与宁德时代的合作。为满足公司订单快速增长和新业务持续拓展需求,公司募资11.35亿元在上海、武汉、福建罗源等地扩建自动化装备和结构件产能,上海、武汉二期工厂达产后将分别形成49条和20条装配线产能,罗源工厂一期年产28,000,000pcs铝型材端板、30,000套新能源设备装配夹具、工装;二期年产2,200,000pcsU型框电池模组、64,000,000pcs侧板。产能的不断落地将支撑未来业绩放量。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三季度公司恢复正常生产经营,模组/pack业务受益动力电池厂商扩产潮带动设备需求高增,收购东恒切入锂电结构件,有望构筑第二增长极。我们预计公司2022-2024年将分别实现归母净利润1.06亿元、2.48亿元、3.92亿元,对应EPS为1.39、3.24、5.14元,对应PE为47倍、20倍、13倍,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新冠疫情反复,新产品拓展不及预期,市场竞争加剧,下游电池厂商扩产不及预期。
帝尔激光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2-10-31 164.00 -- -- 189.80 15.73%
189.80 15.73%
详细
事件:近日,公司发布2022 年三季报。2022 前三季度,营收10.53亿元,同比+12.65%;归母净利润3.36 亿元,同比19.52%;扣非归母净利润3.2 亿元,同比+19.03%。其中2022Q3 营收3.88 亿元,同比+16.07%;归母净利润1.2 亿元,同比+16.24%;扣非归母净利润1.13亿元,同比+12.59% 。公司前三季度主要营收来自于PERC 激光消融和掺杂设备,今年PERC 订单约100GW。 盈利能力维持较高水平,期间费用率控制良好。公司2022 前三季度毛利率46.9%,同比+2.3pct,主要为应用于大尺寸PERC 电池片激光设备毛利率较高,同步体现公司较高技术壁垒;净利率32%,同比+1.8pct。合同负债5.3 亿元,较年初+17.7%。期间费用率12.6%,同比+1.1pct,其中研发费用率为8.8%,同比+0.8pct,公司积极布局新型电池路线,维持较高研发投入。 多项新技术实现突破,激光技术覆盖IBC、TOPcon、HJT、钙钛矿等方向,单GW 价值量提升。(一)TOPcon 激光掺杂技术较PERC掺杂难度高,单GW 价值大,在5-6 家客户处验证,效率提升0.2-0.3%,预计年底前实现量产订单。(二)HJT 电池LIA 激光修复技术可降低暗衰减、提升转换效率,已获客户量产订单,原欧洲客户今年有新增GW级产能需求。(三)IBC 激光开槽技术已取得近40GW 订单,激光消融为BC 电池背面钝化层开模的标配,取代传统光刻、大幅度简化工艺,降低成本。(四)钙钛矿电池量产订单实现交付。(五)激光转印为各类电池的通用技术,在节约银浆、提升效率、减少碎片率等方面更有优势。目前主要为HJT 工艺,客户反馈效率提升0.3%,浆料节约30-40%,由于非接触印刷,还可以节省烘干炉工艺。激光转印设备预计四季度会有GW 级订单。(六)电镀铜路线方面,公司激光干法刻蚀技术已实现量产订单,具体应用为电镀前的图形化工艺。 投资建议:公司将受益光伏电池技术革新进程化进程,预计2022-2024年可分别实现归母净利润4.63/6.30/10.38 亿元, 对应EPS 为2.72/3.71/6.11 元,对应PE 为61.82/45.42/27.57 倍。首次覆盖给予推荐的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下游电池厂新建产能进度不及预期,技术迭代风险,新产品研发不及预期。
中钨高新 有色金属行业 2022-10-31 14.76 -- -- 17.10 15.85%
17.58 19.11%
详细
投资事件:中钨高新发布2022年三季报,公司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99.71亿元,同比增长2.91%,实现归母净利润3.99亿元,同比增长0.25%,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3.76亿元,同比增长0.93%;其中公司第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31.85亿元,同比下降7.94%,实现归母净利润1.68亿元,同比下降17.94%,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1.61亿元,同比下降16.24%。 净利润率提升带动公司三季度业绩环比提升。公司为硬质合金全产业链公司,数控刀具业务为主要的利润来源。数控刀具为典型的顺周期行业,行业需求在去年三季度为小周期高点,随后进入下行期,今年三季度仍为小周期底部,受此影响,公司三季度营收31.85亿,环比下滑7.94%,环比下滑15.3%。净利润(三季度1.95亿)方面,同比仍下降17.41%,但环比提升了22.7%,主要得益于盈利能力的提升。三季度毛利率为16.42%,环比+1.13pct,净利率6.12%,环比+1.9pct,我们认为盈利能力的提升的原因包括结构改善、公司提质增效措施得以落实以及原材料价格缓慢回落等因素。 随着高端刀具产线产能释放以及钨丝生产线产能释放,期待四季度业绩进一步提升。公司旗下株洲钻石为国内数控刀具龙头公司,去年数控刀片数量已超过1亿片。2021年8月公司发布公告批准建设株钻航空航天和汽车关键零部件用刀具两条生产线,剑指高端刀具进口替代。 此外,公司旗下自硬公司涉及光伏切割用细钨丝项目,投资1亿新增年产100亿米细钨丝。钨丝具备高强度、抗疲劳性等特点,在细线化上具备比高碳钢丝更高的潜力,有望在光伏切割用金刚线细线化趋势下对当前的高碳钢丝母线形成替代。我们认为,数控刀具高端产线项目及钨丝项目均为行业高景气且盈利能力高的项目,有望在今年年底前释放一定产能,带动公司四季度业绩进一步提升。 国企改革趋势下,公司盈利能力仍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公司是五矿旗下钨产业一体化公司,主营硬质合金材料及工具,18年被列为国企改革“双百行动”第一批试点企业。21年完成股权激励,公司治理得到大幅改善。近年来公司锐意进取,提质增效,高端产品及技术不断突破。旗下株洲钻石为国内数控刀具行业龙头,金洲公司是PCB用刀具全球龙头,自硬公司不断开发钨丝、3D打印用金属粉末等新业务打开新的增长空间。随着改革不断深化,公司盈利能力有望得到进一步提升。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预计2022-2024年实现归母净利润6.01亿、8.03亿、10.18亿,同比增长14%、34%、27%,对应EPS为0.56、0.75、0.95,对应PE为26倍、20倍、16倍,首次覆盖给与推荐的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需求回升不及预期,产能释放节奏缓慢,数控刀具行业竞争加剧导致价格战,钨丝产业化进展缓慢。
晶盛机电 机械行业 2022-10-31 76.58 -- -- 78.69 2.76%
78.69 2.76%
详细
事件:10月 24日,公司发布 2022年三季报。公司前三季度实现营收74.63亿元,同比+86.96%,实现归母净利润 20.09亿元,同比+80.92%; 2022Q3实现营收 30.93亿元,同比+81.52%;实现归母净利润 8.02亿元,同比+57.21%。 盈利能力维持高位,订单持续高增,期间费用率控制良好。公司紧抓半导体装备国产化进程加快的行业趋势,积极开发光伏产业链创新性设备群,2022Q3营收 30.93亿元,前三季度毛利率 40.1%,净利率28.1%,单 Q3毛利率 40.2%,净利率 27.7%,毛利率维持在较高水平。 截至 2022Q3末,公司未完成设备合同达到 237.9亿元(含税),同比+34%,其中未完成半导体设备合同 24.6亿元(含税),同比+239%,设备订单饱满有望支撑公司持续高速发展。公司前三季度销售/管理/研 发 / 财 务 费 用 率 为 0.43%/2.70%/6.84%/-0.10% , 同 比 变 动-0.13/-0.83/+0.65/+0.20pct,期间费用率控制良好,研发投入不断加码,经营性现金流净额 7.64亿元,同比降 10.53%。 多元化产品布局,半导体设备订单增长超出预期。截至 2022Q3末,公司半导体订单达到 24.6亿元(含税),随着过去几年公司半导体设备在下游客户验证、形成销售,2022年公司目标实现半导体设备及服务新签订单超 30亿元(含税)。公司实施多元化产品布局,拓展长晶设备业务,目前公司半导体大硅片领域在晶体生长、切片、抛光、 外延等环节已基本实现 8英寸设备全覆盖,12英寸长晶、切片、研磨、抛光等设备也已实现批量销售,产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预计未来 30亿新订单将主要来自大硅片板块。 硅片扩产持续,单晶炉需求旺盛,光伏设备持续创新。截至 2022Q3末,除未完成半导体设备合同外,公司未完成设备合同共计 213.4亿元(含税),主要来自公司主业单晶炉设备。目前光伏装机还在持续增长,叠加传统能源价格不断上涨以及在硅片环节高盈利推动,预计下游硅片厂商还将继续积极扩产,将推动公司单晶炉设备需求持续增长。同时公司在光伏设备领域不断创新以提升竞争力: (一)为适应硅片技术迭代,公司推出第五代新型单晶炉(预计明年上市); (二)公司大尺寸石英坩埚处于行业领先水平,并且预计明年坩埚产能还会扩大; (三)公司在金刚线领域实行技术差异化竞争,实现了差异化技术突破。 材料领域持续突破,预计未来材料板块营收占比达到 40-50%。 (一)碳化硅材料方面,公司已生产领先的 8英寸碳化硅晶体,目前公司已组建原料合成+长晶+切磨抛的中试产线,完成 6-8英寸长晶热场和设备开发,并且计划于 2022年在宁夏银川建设年产 40万片 6英寸以上导电+绝缘型碳化硅衬底产能。 (二)蓝宝石材料方面,公司已生长出 700Kg级蓝宝石晶体,实现 300Kg 级及以上蓝宝石晶体规模化量产,蓝宝石材料毛利率逐季提升,公司将推进子公司宁夏鑫昌盛项目产能提升,继续强化规模优势,预计到 2023年蓝宝石材料产量翻一番。 (三)辅耗材方面,预计未来公司坩埚增速将快于蓝宝石,同时金刚线也会快速增长。 投资建议:预计 2022-2024年可分别实现归母净利润 26.18/38.06/41.75亿元,对应 EPS 为 2.002/2.910/3.193元,对应 PE 为 38.20/26.27/23.95倍。首次覆盖给与推荐的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光伏新增装机不及预期;新产品拓展不及预期;下游需求不及预期。
先导智能 机械行业 2022-10-31 52.10 -- -- 54.30 4.22%
54.30 4.22%
详细
投资事件: 公司发布 2022年三季报。 2022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100亿元,同比增长 68.13%;实现归母净利润 16.65亿元,同比增加 65.90%;实现扣非净利润 16.20亿元,同比增长 66.23%。 公司在手订单饱满, Q3单季度业绩创历史新高。 新能源汽车产业链高景气,公司竞争力不断加强,市场份额稳步提升,新签订单保持快速增长态势,有力支撑业绩持续释放。 2022年前三季度公司存货/合同负债分别达到 108.05/81.76亿元,同比增加 47.55%/132.20%。 Q3单季度实现收入 45.51亿元,同比增长 69.84%;净利润 8.53亿元,同比增长69.67%,再创新高。 随着三季度起宁德时代启动招标,中创新航、亿纬锂能、 ACC 等海内外动力电池厂商持续招标,叠加储能市场需求的快速放量, 公司增长动能有望持续。 规模效应显现,盈利保持较高水平。 公司加强降本增效,提高管理水平和经营效率, 规模优势逐步兑现, 利润率保持较高水平。 智能物流业务、珠海泰坦等也实现了盈利能力的修复。 2022Q3单季度,公司销售费用率 2.27%,同比/环比下降 1.19/0.20pct;管理费用率为 4.46%,同比/环比下降 1.00/1.43pct。 2022年前三季度公司毛利率相比上半年提升 1.39pct 至 35.64%,净利率相比上半年提升 1.74pct 至 16.65%; 其中,Q3单季度毛利率/净利率分别为 37.32%/18.74%,同比提高 0.62/下降 0.02pct。 光伏、海外业务不断突破,再发股权激励彰显发展信心。 光伏设备方面,公司开发的首条全新技术 GW 级 TOPCon 光伏电池智能工厂产线量产电池片转换效率突破 25%,刷新最高记录,日产能达 30万片以上,性能指标业内领先,运营成本再创行业最低,进一步验证了公司光伏设备技术实力。海外市场方面,公司凭借双倍产线效率的技术优势, 与土耳其 SIRO 签订 20GWh 模组 PACK 订单。 并资收购德国自动化装备制造商 Ontec,建立海外技术能力中心,成为第一家在欧洲本土建设技术中心的中国锂电装备企业, 将为公司海外业务的开拓和全球经营网络的完善提供强劲支持;同时,公司拟发行 GDR 并申请在瑞士/伦敦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有利于快速响应公司海外业务的资金需求。 9月,公司发布新一轮股权激励计划,拟向 1296名激励对象授予限制性股票778万股,占总股本的 0.4975%。业绩考核目标为,以 2021年为基数,2022/23/24年收入增长率不低于 35%/65%/95%,或净利率不低于18%/20%/22%,充分表明公司对未来长期发展的信心。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 公司锂电设备受益下游需求持续增长,非锂电业务不断突破, 海外收入占比快速提升, 未来公司业绩增长动能有望持续。我们预计公司 2022-2024年将分别实现归母净利润 27.92亿元、40.84亿元、 51.66亿元,对应 EPS 为 1.78、 2.61、 3.30元,对应 PE为 29倍、 20倍、 16倍,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 新冠疫情反复,新产品拓展不及预期,市场竞争加剧,下游电池厂商扩产不及预期。
联赢激光 2022-10-31 37.00 -- -- 39.70 7.30%
40.18 8.59%
详细
投资事件:公司发布2022年三季报。2022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8.94亿元,同比增长106.80%;实现归母净利润1.87亿元,同比增加232.33%;实现扣非净利润1.73亿元,同比增长361.01%。 动力电池产业链高景气,公司业绩实现飞速增长。受益动力电池厂商扩产潮,公司新签订单金额持续快速增长,带动业绩兑现。2022年前三季度,公司收入18.94亿元,同比增长106.80%;实现归母净利润1.87亿元,同比增加232.33%。Q3单季度实现收入9.07亿元,同比增长131.75%;净利润1.17亿元,同比增长267.09%。公司在大客户宁德时代中份额占比较高,并不断加深与亿纬锂能、蜂巢、欣旺达等其他客户的合作,随着二三线电池厂商持续招标和宁德时代Q3开启的大规模招标,公司锂电板块收入将持续增长。另一方面,4680电池焊接难度提升带来设备价值量的提高,公司相关设备进入中试阶段,有望受益4680产业化落地。 规模效应下期间费用率降低,净利率改善预期兑现。得益于收入规模的大幅增长,公司期间费用率下降,前三季度期间费用率为25.24%,同比下降7.08pct,盈利水平快速提升。2022年前三季度公司毛利率为35.94%,同比下降0.38pct,主要由于毛利率相对较低的锂电业务占比提升;净利率为9.90%,同比提升3.74pct。其中Q3单季度毛利率34.89%,同比/环比下降1.05/1.10pct;净利率12.91%,同比/环比提高4.76/3.94pct。 海外市场布局逐步发力,非锂电业务拓展有望带来业绩增量。新一轮动力电池扩产潮下,一方面海外本土电池厂商开始大规模扩产,另一方面国内电池企业加快布局海外工厂,海外动力电池扩产提速。公司把握市场机遇,积极拓展海外业务,海外收入占比从2021年的4.78%提升至2022H1的9.11%。近期公司又公告设立德国子公司,有助于开拓欧洲市场,提升海外市场份额和影响力。同时,公司不断拓展储能、消费电子等非锂电业务,从而打开新的成长空间,提高业绩弹性。1)储能市场快速发展,具备较大的成长空间,动力电池厂商和新进入企业纷纷投建储能产线,公司储能订单占比明显提升;2)公司的核心产品为激光焊接设备,可广泛应用于动力电池、汽车制造、消费电子等各个下游领域。相比锂电业务,消费电子等非锂电业务毛利率较高,随着公司非锂电产品批量出货,有望进一步提升公司盈利水平。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公司订单快速增长带来业绩兑现,46系列产品进展顺利,有望受益4680电池产业化进程,海外业务逐步发力。我们预计公司2022-2024年将分别实现归母净利润3.13亿元、5.65亿元、8.03亿元,对应EPS为1.04、1.88、2.67元,对应PE为34倍、19倍、13倍,首次覆盖给予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新冠疫情反复,新产品拓展不及预期,市场竞争加剧,下游电池厂商扩产不及预期。
伊之密 机械行业 2022-10-28 21.59 -- -- 22.96 6.35%
27.15 25.75%
详细
投资事件:公司发 布 2022年三季报。2022 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8.44 亿元,同比增长6.70%;实现归母净利润3.27 亿元,同比下降23.93%;实现扣非净利润2.99 亿元,同比下降25.45%。 下游行业景气疲软,营收逆势增长。在注塑机行业景气低迷导致需求疲软,压铸机下游3C、家电等行业需求不振的情况下,公司通过提高运营效率,加强海外市场拓展,叠加超大型压铸机业务的顺利推进,实现竞争力的进一步强化,9 月全电动注塑机产品成功中标比亚迪3 亿大单。2022 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8.44 亿元,同比增长6.70%;实现归母净利润3.27 亿元,同比下降23.93%。Q3 单季度收入9.24 亿元,同比下降4.45%;净利润0.87 亿元,同比下降47.50%。 多因素影响利润水平,公司盈利短期承压。2022 年前三季度公司费用率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其中销售费用率9.25%,同比下降0.83pct;管理费用率4.97%,同比上升0.13pct;研发费用率4.59%,同比提高0.51pct。受行业需求疲软、执行新收入准则调整运输费以及产品价格调整等因素影响,公司前三季度毛利率为30.10%,同比下降5.55pct;Q3 单季度毛利率29.48%,同比下降4.35pct,环比提高1.22pct。未来随着原材料价格企稳,叠加注塑机景气回升,公司利润率有望修复。 把握新能源汽车一体压铸趋势,超大型压铸机打开新成长空间。在节能减排的大趋势下,汽车轻量化成为全球汽车工业的一致目标。纯电动汽车整车重量每降低10kg,续航里程可增加2.5km,随着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的不断提升,亟需轻量化缓解里程焦虑。一体压铸相比传统压铸方式可有效简化车身生产流程,降低制造成本。在特斯拉的引领下,海内外车企纷纷布局一体压铸技术,从而推动超重型压铸机需求放量。公司把握市场机遇,目前已完成6000-9000 吨超大型压铸机的研发,并积极开拓下游客户,已与一汽、长安、云海金属、长源东谷等达成合作。公司9000 吨超大型压铸机已与一汽完成签约,预计下半年交付;7000 吨LEAP 系列压铸机性能和功效达到国际一流水平,成功中标中国长安车身一体化压铸项目。9 月份,公司先后与云海金属、长源东谷签署LEAP7000T 超大型智能压铸机采购协议。同时,公司扩建超大型压铸机产能,新的重型压铸机生产基地预计将在今年年底投产,规划31 个重型压铸机机位,预计年产能60-90 台。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公司注塑机产品竞争力持续提升,新能源汽车一体压铸趋势下超大型压铸机业务顺利推进,有望打开新成长空间。 我们预计公司2022-2024 年将分别实现归母净利润5.01 亿元、6.19 亿元、8.00 亿元,对应EPS 为1.07、1.32、1.71 元,对应PE 为20 倍、17 倍、13 倍,首次覆盖给予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新冠疫情反复,新产品拓展不及预期,市场竞争加剧,下游行业景气持续低迷。
赢合科技 电力设备行业 2022-10-28 20.90 -- -- 21.75 4.07%
21.75 4.07%
详细
投资事件:公司发布2022年三季报。2022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6.13亿元,同比增长105.48%;实现归母净利润3.53亿元,同比增加109.65%;实现扣非净利润3.32亿元,同比增长118.32%。 下游应用领域快速发展,公司业绩实现高增。今年以来新能源汽车依然保持良好发展势头,动力电池装机量快速增长,锂电产业链景气持续。另一方面,储能市场供需两旺,受地缘政治和能源价格高涨等因素影响,海外户用储能市场爆发,带动储能电池需求增长。受益于下游需求,公司业绩实现高速增长。2022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6.13亿元,同比增长105.48%;实现净利润3.53亿元,同比增长109.65%。 Q3单季度实现收入19.89亿元,同比增长34.21%;净利润0.89亿元,同比增长36.79%。 费用率显著改善,盈利水平尚待修复。公司不断加强内部管理,提高经营效率,费用管控卓有成效。2022年前三季度,公司销售费用率为2.56%,同比下降2.42pct;管理费用率为2.60%,同比下降1.69pct;财务费用率为-0.17%,同比下降1.54pct。受原材料价格上涨、计提资产和信用减值等因素影响,公司利润水平持续承压,2022年前三季度毛利率为19.54%,同比下滑3.26pct;净利率为5.45%,同比提高0.5pct。未来随着大宗商品价格企稳和公司降本增效的推进,预计盈利水平有望逐步修复。 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力度,海外市场不断取得突破。公司持续加强研发创新,陆续推出多款新产品,前三季度投入研发费用3.52亿元,同比增长44.04%。上半年推出的三工位激光切叠一体机性能行业领先,已进入量产阶段。为匹配刀片电池、21700电池等电芯生产和技术需求,近期公司又相继推出可适应市场上主流叠片电芯,并能够兼容短刀及UC电芯(650-250)生产的短刀电芯装配线;以及可兼容隔膜外包及负极外包的21700负极外包高速圆柱卷绕一体机,并得到客户验证和认可。随着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的提高,全球电池企业加速海外产能建设,公司加速海外市场布局,不断取得客户突破。在2021年便成为宝马前段设备唯一中国供应商,与LG新能源、三星、EN、Varta等全球头部客户均建立良好合作,今年又先后中标ACC和德国大众订单,将为ACC13GWh法国超级电池工厂提供前段量产设备,并获得德国大众亿级订单,为其20GWh超级工厂(后续将扩展为40GWh)提供其欧洲第一条量产线,涵盖涂布、激光切、叠片等锂电池核心生产设备及服务。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下游需求景气持续,公司前段产品具备较强竞争力,中段产品不断开拓,海外市场加速突破。我们预计公司2022-2024年将分别实现归母净利润5.37亿元、8.38亿元、13.00亿元,对应EPS为0.83元、1.29元、2.00元,对应PE为26倍、16倍、11倍,首次覆盖给予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新冠疫情反复,新产品拓展不及预期,市场竞争加剧,下游电池厂商扩产不及预期。
怡合达 机械行业 2022-10-28 73.00 -- -- 78.76 7.89%
78.76 7.89%
详细
投资事件:怡合 达发布 2022 年三季报,公司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8.33 亿元,同比增长37.92%,实现归母净利润4.17 亿元,同比增长36.03%,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4.03 亿元,同比增长33.08%;其中公司第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6.69 亿元,同比增长40.2%%,实现归母净利润1.6 亿元,同比增长44.94%,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1.59 亿元,同比增长44.17%。 疫情影响边际改善叠加下游新能源行业持续高景气,带动公司收入提速增长。二季度受华东地区疫情影响公司收入增速有所放缓(单季度收入增速27%),随着疫情影响缓解,三季度公司收入增长提速(45%)。 公司是为非标自动化设备提供标准化零部件的一站式采购平台,下游行业包括新能源(锂电)、3C、汽车、光伏、工业机器人、医疗、半导体等,其中新能源(锂电)行业销售占比约为三成,新能源及光伏行业高景气带动公司收入增长。 规模效应叠加原材料成本有所回落,公司三季度盈利能力环比有所提升,三季度利润增速45%超预期。公司第三季度毛利率为40.22%,环比-0.8 个百分点,我们认为主要由于下游行业中毛利率较低的新能源占比高且增速最高,结构性的变化导致的。公司第三季度销售净利率为23.85%,环比+0.69 个百分点,主要得益于销售费用率及管理费用率均有所降低。综合前三季度来看,公司毛利率为40.38%,净利率为22.76%,仍然保持的高盈利水平。 持续看好公司高壁垒商业模式,期待FB 放量。公司从事的FA 一站式平台化采购业务具备明显的先发优势,我们认为公司在产品定义及生产、供应链管理、客户数量、信息化建设等方面已经构建了竞争壁垒,未来有望继续提升市占率,在中国自动化发展浪潮中获得α。且公司今年发力从FA 业务延伸至FB 业务(来图定制),长期打开更大市场空间。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预计公司2022-2024 年实现归母净利润5.63 亿、8.01 亿、10.94 亿,同比增长40.31%、42.42%、36.5%,对应EPS1.17、1.66、2.27 为,对应PE 为62 倍、44 倍、32 倍,首次覆盖给与推荐的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下游新能源等行业增速放缓,一站式采购渗透率提升低于预期,竞争加剧导致公司市占率提升低于预期,FB 业务发展低于预期等。
恒立液压 机械行业 2022-10-28 55.99 -- -- 69.10 23.41%
70.25 25.47%
详细
事件:10 月24 日晚,公司发布2022 年三季报。2022 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9.20 亿元,同比下滑17.58%;实现归母净利润17.49亿元,同比下滑10.70%。第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0.33 亿元,同比增长3.96%,实现归母净利润6.92 亿元,同比增长19.98%。 下游挖机销量或逐步呈现边际改善,Q3 单季度表现好于预期。根据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统计数据,2022 年8 月共计销售各类挖掘机械产品18076 台,与上年同期持平,挖机销量逐步呈现边际改善的态势。报告期内,受下游行业景气度下行影响,公司主要产品的销量也略有下滑,其中挖机油缸产品收入下滑22%,液压泵阀产品收入下滑25%。从第三季度来看,公司单季度好于预期,体现了下游存在边际改善的情况,单季度营收恢复正增长,归母净利润增速达到20%。我们认为,在稳增长预期持续注入的背景下,下有挖机需求有边际改善的预期,因此我们对公司四季度的营收与利润抱有乐观预期。 汇兑损益拉升前三季度业绩,公司盈利能力依然保持平稳。2022年前三季度,公司仍保持较好的盈利能力,销售毛利率为40.30%,环比提升,销售净利率为29.61%,同比环比均有提升。报告期内,公司的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财务费用率分别为1.3%、11.6%和-5.6%,同比分别同比变化0.39/2.35/-6.1 个百分点。公司一方面不断努力拓展全球市占率,维持销售端稳定,另一方面也强化日常经营管理,控制销售、管理费用率,各产品综合毛利率得以保持稳定。报告期内,由于美元兑人民币升值,持有的美元资产导致汇兑收益增加,从而也拉升了公司前三季度净利润的增长。我们认为,公司液压件产品具备核心竞争力,在不断拓宽行业下游应用的过程中,公司仍将保持液压核心件的龙头地位,并兼顾整体盈利能力的平稳抬升。 长期持续高研发支出,围绕国际化和产品多元化布局未来。前三季度,公司研发支出达5.0 亿元,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的比例达到8.44%。 公司通过成立摆线马达、紧凑液压等事业部,成功研制了多系列产品,为工业泵阀持续增产打下坚实的产品基础。公司继续巩固了在工程机械行业的既有优势,同时在非工程机械领域,适用于海工、盾构等领域的工业泵也实现装机;上半年,公司高空作业平台领域增量明显,行走马达和闭式泵高速增长,实现了主控阀的批量交付。未来,公司将继续围绕国际化,大力拓展海外液压市场,扩大新兴市场销售份额,并持续布局产品多元化,深入非工程机械领域,加快产品结构调整。 因此长期来看,公司基于核心技术仍有长足发展空间。 投资建议:考虑到公司在液压元件及系统的核心竞争力,结合目前行业景气程度及公司盈利能力,我们预计公司业绩将持续稳定增长。我们预计2022-2024 年可分别实现归母净利润24.59/27.16/31.03 亿元,对应EPS 为1.88/2.08/2.38 元,对应PE 为30/27/24 倍,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工程机械销量不及预期的风险,非挖产品拓展不及预期的风险,市场竞争加剧的风险。
拓斯达 机械行业 2022-10-26 15.24 -- -- 16.45 7.94%
17.27 13.32%
详细
事件:近日,公司发布三季报。2022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为 32.89亿元,同比增长 43.66%;实现归母净利润为 1.40亿元,同比增长 5.71%。其中,第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为 12.46亿元,同比增长 69.54,实现归母净利润为 3771.19万元,同比增长 750.10%。 公司营收持续增长,盈利能力有望逐步修复。前三季度,公司营业收入增速和净利润增速有较大的分化,延续了增收不增利的态势。报告期内公司毛利率为 20.37%,一方面,公司主要产品中毛利率相对较低的绿能业务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同比增长 93.10%,但营业收入的提升没有能够大幅带动净利润增长;另一方面,注塑领域下游持续处于景气度较低迷状态,因此也带来公司注塑领域相关业务收入及盈利水平有所下降。公司自调整变革以来,各业务板块经营情况有所改善,第三季度单季营收同比增长 69.54%,归母净利润在去年同期基数较低的情况下同比增长 750.10%。我们认为,公司转型或渐进尾声,未来营收、盈利有望依靠三大底层技术逐步提升。 控股子公司埃弗米并表,数控机床业务同比高增长,年内业绩有支撑。公司数控机床业务以控股子公司埃弗米为主,报告期内,由于埃弗米的营业收入纳入合并范围,致使公司的数控机床业务营业收入同比大幅增长 725.99%。公司五轴数控机床下游需求行业分布广泛,涵盖航空航天及军工、精密模具、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工程机械等行业,从订单需求量看未来有望持续保持稳增长。同时,公司也在一季度推出了新产品五轴联动加工中心,扩充产品线,覆盖客户需求。上半年,公司五轴机床出货量达 47台,目前在手订单超过 1.5亿元,预计下半年将推出用于医疗、汽车零部件等高精度加工的五轴加工中心, 因此我们认为公司全年数控机床业务业绩预期乐观。 静待协同发展提升整体业绩,各项业务毛利有待持续提升。公司持续深度研发视觉、控制器、伺服驱动三大底层技术,不断打磨以工业机器人、注塑机、CNC 为核心的智能装备,从传统集成向打造以核心技术驱动的智能硬件平台为方向转型,并致力于成为为制造企业提供智能工厂整体解决方案的公司。近年来,公司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加强对工业机器人、注塑机、CNC 及其底层核心技术的研发投入,在生产技术、产品工艺及应用实践方面积累了丰富的行业经验。公司凭借对市场的准确把握,对行业的深刻理解,以及多年积累的优质客户资源,具备较为突出的竞争优势,各项业务毛利率仍有提升空间,长期来看,我们认为公司产品力将持续增强,长期仍具备广阔发展空间。 投资建议:公司专注于工业机器人及智能装备,结合工业机器人行业的高景气度与工业母机的发展趋势,我们预计公司业绩将持续稳定增长。我们预计 2022-2024年可分别实现营业收入 43.86/52.70/60.10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1.89/2.51/3.19亿元,对应 EPS 分别为0.44/0.59/0.75元,对应 PE 为 29/22/17倍,上调至“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产品研发不及预期的风险,下游行业景气度不及预期的风险,行业竞争加剧的风险。
奥特维 2022-10-25 233.79 -- -- 259.31 10.92%
259.31 10.92%
详细
事件:近日,公司发布 2022年三季度报告:22年前三季度营收 23.98亿元,同比增长 68.01%;归母净利润为 4.74亿元,同比增长 108.21%;扣非归母净利润 4.5亿元,同比增 119.86%。Q3单季度营收 8.86元,同比增 75.49%;归母净利润 1.75亿元,同比增 106.03%;扣非归母净利润 1.73亿元,同比增 122.24%。 前三季度营收同比增 68.01%,新签订单对未来业绩形成有力支撑。 营收增速较快受益于光伏组件行业高景气以及海外市场快速发展。根据光伏协会数据,2022H1我国多晶硅、硅片、电池、组件产量同比增速在 45%以上。其中组件产量约 23.6GW,同比增 54.1%。同时,海外光伏市场需求持续旺盛,光伏产品呈现量价齐升态势,光伏组件出口量达 78.6GW,同比增 74.3%。公司 22前三季度新签订单 51.1亿元(含税),同比增 79%,截止 22Q3在手订单 65.1亿元(含税),同比增 80%,公司在手订单充足为业绩释放形成有力支撑。22Q3新签订单 18.4亿元,与 Q2基本持平。随着组件产能扩张及多主栅、大尺寸技术发展趋势加速存量串焊机更新换代,公司作为光伏组件串焊机龙头,未来订单有望保持高增长。 22Q1-3归母净利润为 4.74亿元,同比增长 108.21%,业绩增速高于营收增速,盈利水平提升。 (一)规模效应下公司盈利能力持续提升。 22前三季度综合毛利率 39%,同比+0.9pct;综合净利率达 19.2%,同比+3.5pct; Q3单季毛利率 39.0%,同比+1.3pct,环比-0.5pct;净利率19%,同比+2.9pct,环比-2.3pct。期间费用率 17.5%,同比-1.2pct。 (二)期间费用率控制良好,22前三季度期间费用率 17.5%,同比-1.2pct。 前三季度销售/管理及研发/财务费用率,为 4.1%/12.5%/0.9%,同比变动-0.1/-0.6/-0.5pct。 立足光伏,向锂电、芯片领域扩展,增长动力强劲。公司在光伏设备领域的布局从组件端高价值量的串焊机延伸至上游硅片端高价值量单晶炉。 (一)串焊机:光伏组件制备核心设备为串焊机,价值量占组件设备价值量的三分之一,公司为全球串焊机龙头,市占率高。未来关注 SMBB 放量、0BB 技术与 BC 单面焊接、硅片薄片化 120um 以下由于兼容性带来的设备更新换代需求。 (二)单晶炉:公司单晶炉性能处于行业先进水平,单炉产能超 170公斤,2022前三季度取得超过 10亿元订单,对比 21年全年 1.7亿订单,预计全年增速超 500%,建议未来关注下游客户一体化布局背景下,公司高价值量单晶炉业务有望带来的超预期进展。 (三)半导体键合机:公司半导体键合机是封装环节进口替代的主力设备,公司于 22年 4月获得通富微电批量铝线键合机订单并在多家厂商试用,2022年有望对营收做出贡献 。 (四)公司为国内多家锂电池生产客户提供模组/PACK 生产线。
华铁股份 交运设备行业 2022-10-24 4.30 -- -- 4.49 4.42%
4.49 4.42%
详细
事件:10 月20 日晚间,公司发布公告称,为全面发展新能源座椅业务,华铁股份的全资子公司山东嘉泰,与麦格纳国际控股子公司麦格纳宏立,签署了《股东协议》,双方将成立合资公司。 乘新能源汽车蓬勃发展之势,通过合资公司顺利切入新能源座椅赛道。基于新能源汽车销量和渗透率的持续提升,新能源汽车座椅业务随之迎来了良好的发展趋势和广阔的市场空间。合资公司华铁麦格纳汽车座椅有限公司注册资本为1000 万元,其中山东嘉泰以货币出资501 万元(股权50.1%);麦格纳宏立以货币出资499 万元(股权49.9%)。 近年来,公司一直积极进行横向和纵向开拓,产品线紧跟市场和客户需求持续扩展,此次与麦格纳的合作也是基于公司高铁座椅领域技术储备的延伸发展,与麦格纳成立合资公司不仅能增强公司在全系列座椅方面的研发实力,也有助于公司快速进入新能源汽车行业。 山东嘉泰与麦格纳宏立发挥各自优势,早日为母公司贡献业绩增量。根据公司公告,合资公司中,山东嘉泰方将牵头促成未来的各项订单,其主要职责包括尽力协助华铁麦格纳赢得投标,并签订合同,并协助处理与地方政府部门及客户的关系。而麦格纳宏立方,主要负责与客户达成委托开发协议,代工协议等,由其负责产品的生产工作。 麦格纳宏立是宏立至信和麦格纳集团成立的合资公司,重庆宏立至信是一家专业从事汽车座椅研发制造的公司,2021 年1 月与加拿大麦格纳国际集团合资,成为麦格纳集团旗下的合资公司,而麦格纳国际集团是全球第三大汽车零部件供应商之一。麦格纳宏立合资公司拥有12个工厂,主要客户包括长安、吉利、福特等,在汽车座椅方面具有相当的优势。未来,华铁麦格纳为母公司贡献业绩增量值得期待。 轨交全年有望先抑后扬,期待高铁智慧屏开启新增长空间。公司核心产品在动车组新造和修造市场均有一定地位,上半年公司大力发展轨交维保业务,实现了良好的业绩增长。动车组保有量不断提升,轨道交通车辆检修市场不断扩容,高负荷运行下维修周期有所缩短,轨交后市场已步入高速成长期。8 月,山东嘉泰与高铁吉讯签订的高铁智慧屏合作协议,将基于原有的复兴号动车组 Wi-Fi 系统升级,实现复兴号动车组样车座椅智慧屏系统电源、通讯软硬件及网络、座椅设计改造等工作。我们认为,动车座椅智慧屏是在信息互联互通趋势下的发展方向,未来若随着动车组新造和修造的推进,智慧屏渗透率逐步提升,市场空间广阔,智慧屏或将成为公司新的业绩增长点。 投资建议:我们认为公司发展思路清晰,对标全球国际龙头,采用并购方式整合产业链资源,完成轨交零部件平台布局。随着公司传统业务市场份额增长以及并购新业务发力,我们预计2022-2024 年可分别实现营业收入25.30/30.40/33.50 亿元, 实现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07/7.60/8.38 亿元,对应EPS 分别为0.32/0.48/0.52 元,对应PE 为17/12/11 倍,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基建投资不及预期的风险,城轨投资不及预期的风险。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5/52 转到  
*说明:

1、“起评日”指研报发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起评价”指研报发布当日的开盘价;“最高价”指从起评日开始,评测期内的最高价。
2、以“起评价”为基准,2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10%,为短线评测成功;6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20%,为中线评测成功。详细规则>>
3、 1短线成功数排名 1中线成功数排名 1短线成功率排名 1中线成功率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