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事业部 搜狐证券 |独家推出
刘兰程

中国银河

研究方向:

联系方式:

工作经历: 执业证书编号:S0130517100001...>>

20日
短线
60日
中线
买入研报查询: 按股票 按研究员 按机构 高级查询 意见反馈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3/4 转到  

最新买入评级

研究员 推荐股票 所属行业 起评日* 起评价* 目标价 目标空间
(相对现价)
20日短线评测 60日中线评测 推荐
理由
发布机构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卫星石化 基础化工业 2019-03-18 13.45 -- -- 20.98 55.18%
22.73 69.00%
详细
(一)全年业绩持平源于蒸汽事故造成的一季度业绩拖累和三、四季度业绩大幅增长 由于嘉兴基地一季度受到工业园区供气单位事故影响,公司一季度归母净利润同比下滑61.21%。随着后续公司经营持续改善,二、三、四季度归母净利润大幅增加,尤其是三、四季度均创历史新高,同比增幅分别达到10.93%、40.13%和28.70%。 (二)PDH二期项目预计年内全面投产2019年业绩有保障 公司45万吨/年PDH二期项目于2018年12月完成试生产备案,于2019年2月实现满负荷生产;下游配套15万吨/年PP二期项目、6万吨/年SAP三期项目,以及36万吨/年丙烯酸及酯预计年内陆续投产。届时公司将进一步巩固C3产业链龙头优势,增强市场话语权,保障公司业绩增长。 (三)乙烷蒸汽裂解项目有序推进打开公司向上发展空间 公司在国内率先布局了乙烷裂解制乙烯项目(两阶段各125万吨/年),目前处在施工建设阶段。公司与美国ETP公司正式签订了乙烷采购协议,在美国合资建设的港口也在建设中。3月,公司与韩国船企签署了6艘全球最大的超大型乙烷运输船建造合同。公司乙烷蒸汽裂解项目的各项工作均在有序推进中,预计一阶段项目将于2020年底建成投产,届时将于C3产业链共同形成公司内生发展的双引擎,进一步开启向上发展空间。 投资建议 预计公司2019-2021年EPS分别为1.13元、1.40元、2.01元,对应PE为12.5倍、10.1倍和7.1倍。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 原料价格大幅上涨风险、下游需求不及预期风险、项目建设进度不及预期风险。
深圳机场 公路港口航运行业 2019-03-13 9.45 -- -- 10.69 13.12%
10.69 13.12%
详细
1.事件 3月8日,深圳机场披露了2019年2月份生产经营快报,2019年1-2月航班起降累计6.11万架次,同比增长6.7%;旅客吞吐量累计880.67万人次,同比增长10.9%. 2.我们的分析与判断 (一)我国迈入航空出行时代,机场生产保持平稳快速增长,深圳机场表现出较好的成长性。据中国民航局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机场主要生产指标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全年旅客吞吐量超过12亿人次,完成126468.9万人次,较上年增长10.2%。其中,深圳机场2018年旅客吞吐量为4939万人次,位居全国第5;旅客吞吐量同比增幅8.2%,位居全国十大机场首位。进入2019年,深圳机场旅客吞吐量累计880.67万人次,同比增长10.9%,体现出较好的成长性。 (二)建设世界级机场群,粤港澳大湾区未来航空运输量预计增幅可观,利好深圳机场。据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粤港澳大湾区五大机场旅客吞吐量合计超过2亿人次,货邮吞吐量超过830万吨,运输规模位于全球湾区机场群之首。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进程,航空运输量将稳步提升,根据国际航空运输协会预测,到2020年,粤港澳大湾区客货运需求量将分别达到2.33亿人次、1000万吨;到2030年,客货运需求量将分别达到3.87亿人次、2000万吨。因此,提升大湾区各机场产能大势所趋,利好深圳机场中长期发展。 (三)加速国际航线布局,改善航空物流业务效率,有望提升公司整体业绩。2018年,深圳机场国际旅客吞吐量达395.3万人次,同比增长33.8%。根据《深圳机场国际航空枢纽建设方案》,到2020年,国际客货运航线争取达到65条,其中直飞洲际航线10条以上;年国际旅客吞吐量550万人次,在总旅客量中占比不低于10%。同时,公司近期签订机场物流服务协议,谋划提升航空物流运营效率。随着国际业务占比不断提高,航空物流业务盈利能力增强,将有助于改善公司业绩,提升盈利能力。 3.投资建议 预计公司2018-2020年营业收入分别为36.52、39.99、43.71亿元,归属母公司股东净利润分别为7.26、7.90、8.55亿元,EPS分别为0.35、0.38、0.42,对应PE为25.65倍、23.56倍、21.79倍。给予深圳机场(000089.SZ)维持“推荐”评级。 4.风险提示 航空出行需求下滑风险,民航监管政策的风险。
中海油服 石油化工业 2019-01-28 8.92 -- -- 10.13 13.57%
11.08 24.22%
详细
(一)2019-2021年中海油产量目标CAGR为4.37%,行业资本开支将逐步提升 2018年中国石油天然气进口量居高不下,加大勘探开发将是国内油服市场主旋律。根据海关总署公布数据显示,中国2018年天然气进口同比增长31.9%,至9040万吨,创下纪录新高。我们预计国内天然气消费量仍将保持较高增速,而国内天然气产量增速较慢,致使进口量居高不下,2018年11月天然气对外依存度已超过43%,我们预计2019年加大勘探开发仍是国内油服市场主旋律。 2019年中海油资本开支增长11-27%之间。2019年中海油资本支出预算总额为700-800亿元,其中勘探、开发和生产资本化支出预计分别占资本支出预算总额的约20%、59%和19%。根据雅虎财经报道,在中海油2019战略发布会上,中海油CEO指出2018年公司实际资本支出预计为630亿元,考虑到中海油已提出要稳步推进增储上产,按此计算,2019年中海油资本支出预计将增长11%-27%。 未来三年中海油产量目标复合增速为4.37%,行业资本开支将逐步提升。2019年中海油计划钻探173口勘探井、计划采集三维地震数据约2.8万平方公里,与2018年经营策略相比分别增加41口、0.9万平方公里,同比分别增长31%、47%。此外,中海油2019年净产量目标为480-490百万桶油当量,2018年实现净产量预计为475百万桶油当量,2020-2021年净产量目标分别为505-515百万桶油当量和535-545百万桶油当量,未来三年产量目标呈逐年增长趋势,若按照2021年产量目标中间值540百万桶油当量计算,2019-2021年中海油产量目标复合增速为4.37%;若按照中海油提出的2025年产量目标730百万桶油当量计算,2019-2025年中海油产量目标复合增速为6.33%。为保证产量增长,我们预计未来几年中海油将加大勘探开发力度尤其是中国海域的力度,行业资本开支有望逐步提升。 (二)公司各版块业务良好,业绩有较好支撑 根据公司公告,根据目前公司国内外订单情况,预计四大板块中钻井服务、油田技术服务的工作量同比增速更显著,物探和工程勘察服务工作量稳中有升,船舶服务工作量较上年持平。公司为中国海洋油服市场的绝对龙头,受益中海油勘探开发力度加强及国际油价复苏,且2019年公司将重点关注和控制由于工作量增加带来的成本增量,并将通过加强安全管理、机构改革、管理流程优化、劳动生产率提升等系统性降本举措努力提升公司的盈利能力,我们预计公司未来业绩将得到支撑。此外,2019年公司预计资本性开支为30亿元人民币,较2018年公司战略指引提升5亿元,我们预计将用于设备采购、升级及项目项目支出等。 投资建议 2018年国际油服市场竞争较为激烈,海洋性油田服务仍处于谷底水平,但我们看到随着油价提升,传统油气开采景气度缓慢提升,对于中国市场而言,国家石油公司为增储提产,未来将加大对传统油气田包括海洋油气的勘探、开发力度,我们看好未来中国海洋油气服务市场景气度。我们预计2018-2020年公司EPS为0.01/0.12/0.19元,PE为852/71/45倍,首次给与“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 原油价格大幅下滑风险、海外项目执行政策风险。
杰瑞股份 机械行业 2019-01-21 16.97 -- -- 20.09 18.39%
26.98 58.99%
详细
1.事件 公司发布2018年度业绩预告修正公告,2018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变动幅度修正为同比增长760%至810%,增幅较三季报预告数据有一定提升。 2.我们的分析与判断 (一)国内市场景气度提升带动公司业绩增长 根据公告,此次业绩修正主要原因为2018年国内油田服务市场景气度显著提升,市场对于油田技术服务及钻完井设备需求快速增加,公司订单大幅增加,公司钻完井设备、维修改造及配件销售业务收入、毛利率提升优于预期,使得公司2018年度业绩高于前次预告。 2018年中石油加大了国内油气开发力度,尤其是在页岩气等非常规油气资源上投入较大,对外招标压裂车等钻完井设备,其中杰瑞股份中标22台压裂车,石化机械中标10台压裂车。 在加大钻井及完井等推动下,2018年中石油在四川页岩气产量达到42.7亿立方米,同比增长达40%。国内油服及设备市场景气度的提升带动公司订单增长,同时订单毛利率也有相应提升,我们预计公司新签订单毛利率仍能保持在较高水平,公司未来业绩仍有保证。 (二)2019年加大勘探开发是国内市场主旋律,行业资本开支有望提升 近日,中国石油2018年度油气田开发年会在北京召开,会议安排部署2019年重点工作,强调要全力打好勘探开发进攻战,以当好排头兵的精气神开创新时代油气勘探开发工作新局面,实现国内外油气开发业务高质量发展。 中石油此前提出2020年页岩气产量目标为100亿立方米,若按此数据计算,2019-2020年中石油页岩气产量CAGR为53%。而根据海关总署公布数据显示,中国2018年天然气进口同比增长31.9%,至9040万吨,创下纪录新高。我们预计国内天然气消费量仍将保持较高增速,而国内天然气产量增速较慢,致使进口量居高不下,2018年11月天然气对外依存度已超过43%,我们预计2019年加大勘探开发仍是国内油服市场主旋律。 随着水平井及压裂技术设备的成熟,我们预计未来页岩气将成为中国天然气增量的重要来源,与之对应的钻井、压裂等油田服务与设备行业也将迎来快速发展期,受此影响,我们预计2019年国内市场资本开支有望提升。 3.投资建议 我们预计2018-2020年公司EPS为0.63/0.87/1.13元,PE为26/19/14倍,维持“推荐”评级。 4.风险提示 原油价格大幅下滑风险、汇率变动风险、部分海外项目执行政策风险。
大秦铁路 公路港口航运行业 2018-12-11 7.89 -- -- 8.30 5.20%
9.03 14.45%
详细
1.事件 2018年12月8日,大秦铁路连续发出18份公司公告,针对出资蒙华铁路、收购太原局持有唐港股份以及收购太原局通信段等三个关联交易议案发表相关公司通告。 事件1:大秦铁路拟现金出资不超过20亿元(含),参与蒙西华中铁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蒙华公司”)资本金募集事项,认购价格为1元/股。蒙华公司完成募集后,本公司持有的蒙华公司股份数额在蒙华公司股份总数的占比不超过3.3416%。 事件2:大秦铁路收购控股股东太原铁路局持有的唐港铁路19.73%股权。交易价格合计人民币174,745.43万元。 事件3:大秦铁路整体收购中国铁路太原局集团有限公司太原通信段(以下简称“太原通信段”)相关资产、负债和业务。按照“人随资产走”的原则,太原通信段职工进入公司。本次交易价格合计人民币45,464.08万元。 2.我们的分析与判断 交通运输行业是能耗和碳排放的三大行业之一,也是污染防治的重点领域,加快推进交通运输绿色发展势在必行。中国交通运输能耗和碳排放持续增长态势,中国货运行业能耗占交通运输行业比例高达75%。公路、铁路运输能耗占比分为71%和5%。相比而言,铁路单位货物周转量能耗为公路运输的1/7,铁路运输相比公路运输更加低碳清洁。国家强化打好污染攻坚战,要求交通领域加快运输结构调整,促进实现公路中长途货运向铁路转移,铁路运输需求量存在增加的潜力,铁路货运板块利好。大秦铁路(601006.SH)是绿色交通发展之结构调整的首要受益标的。 (一)大秦出资蒙华铁路,打造国内重载运输核心地位 蒙华公司在建的蒙华铁路是我国“十二五”规划纲要中的重大交通基础设施,是国家“北煤南运”的战略运输通道。作为国内规划的第四条重载铁路线路,蒙华铁路规划输送能力为2亿吨/年,能够为“中部崛起”、“长江经济带”等国家发展战略提供更好的运输服务和运力保障。大秦铁路出资蒙华铁路,首先可以提升自身在铁路煤炭重载运输的竞争力和影响力,其次可进一步拓宽煤炭货源区域和经营地域。虽然前期蒙华铁路货运增量或不及预期,但随着国家能源运输南北通道的逐步成熟,大秦铁路通过发挥资产组合的协同效应,进一步提升盈利水平和市场竞争力。 (二)大秦注资唐港铁路,完善煤炭集疏运体系。 唐港铁路主要负责迁曹线、曹西线、东港线、京唐港线及张唐连接线等铁路的货物运输业务,具有良好的盈利能力,2017年实现净利润11.66亿元,净资产收益率17.25%。所辖迁曹铁路与大秦线迁安北站接轨,外连渤海湾曹妃甸港和京唐港区,作为“西煤东运”重要出海通道,是大秦线煤炭重载集疏运体系的重要组成。2017年,大秦线完成运量4.32亿吨,其中经由迁曹铁路疏运1.79亿吨。 本次交易收购了太原局持有的全部唐港铁路股份,有利于大秦铁路整体提升自身下水煤集疏运能力,打造环渤海湾的煤炭集疏运多通道格局,保证通道的完整性和独立性,强化“西煤东运”的龙头地位,可为后期进一步提高自身盈利能力和竞争力奠定基础。 (三)大秦收购太原局通信段,打造运输信息流体系。 太原通信段主营业务为铁路通信服务、铁路通信维护与管理等。主要为本公司及区域内合资铁路公司提供行车调度、综合视频监控、应急通信、电视电话会议、CTC、TDCS等专业通信服务。目前,公司就接受的相关通信服务向太原铁路局支付通信服务费,每年约3亿元。在大秦整体收购太原局通信段后,自身运输组织的完整性将进一步加强,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联动在提升大秦铁路通信、信息安全服务能力的同时,可以保证货运的稳定运行,进而维持较高的盈利水平和竞争力。 3.投资建议 公司完成此次系列收购后,短期有望受益唐港铁路投资收益,中长期整合铁路货运能力逐步增强。预计2018-2020年EPS为0.96/1.02/1.06元(原预测:0.95/1.01/1.05元),对应PE为8.3/7.9/7.5倍。维持“推荐”评级。 4.风险提示 煤炭需求下降的风险;铁路运输运营安全风险等。
大秦铁路 公路港口航运行业 2018-11-15 8.08 -- -- 8.09 0.12%
8.76 8.42%
详细
(一)大秦线集中检修导致运量下降,配套港口安全环保专项检修产生影响。 受大秦线集中检修(2018年9月29日至10月23日)影响,大秦线货运运量出现下滑,与2017年同期大秦线集中修期间相比日均运量仍下降7.31%(见表1)。同期,大秦线配套港口秦皇岛港按照相关要求,对安全、环保设备、运营设施集中进行检修,其生产作业从9月中旬开始减产,煤炭周转效率下降,调出量降至30万吨以下,港口船舶滞期时间延长,锚地船舶超过100艘。因此,秦皇岛港存煤出现快速下滑,环比大幅下跌8%。 (二)10月下旬以后,天气转凉叠加经济增速放缓,煤炭下游需求明显放缓,产地受环保检查影响,煤源收紧。 六大电厂10月至今的日耗同比下降19%,降幅较9月扩大8个百分点。从市场情况来看,当前沿海六大电厂库存升破1600万吨,全国重点电厂库存达到近几年高位。存煤可用天数为31.6天,和上月同期相比,增加7.7天,高于正常15-21天的库存水平。电厂补库均以长协拉运为主,市场货较少,影响煤炭货运整体需求。同时,受十月山东龙郓煤业矿难影响,山西陕西方面近期加大开展煤矿安全大检查力度,停产煤矿不断增加。 (三)四季度煤炭需求利好众多,多政策并举维持大秦高运量。 四季度进口煤平控政策落地使得华南后续煤炭需求重心向内贸转移。运输结构性调整政策进一步落实,公路货源部分转移至铁路运输,公路落后产能逐步退出煤炭运输市场。部分中小电厂利用秋季进行阶段性补库,加之水泥、化工等行业恢复生产,煤炭需求增加。煤价上涨带动下游囤货心态。 投资建议 预计大秦铁路(601006.SH)2018-2019年EPS为0.952/1.007元,PE为8.5/8倍。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 煤炭需求下降的风险;铁路运输运营安全风险等。
三一重工 机械行业 2018-11-05 8.10 -- -- 8.28 2.22%
9.17 13.21%
详细
(一)收入利润恢复高增长,现金流大幅改善 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11亿元,实现净利润49亿元,在上游原材料有所涨价的前提下,由于规模效应显现,毛利率仍有小幅提升,达到31.16%;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87.31亿元,同比上升26.9%,现金流状况良好;资产负债率有所下降,约为55%。在营业收入大幅提升的同时应收账款并无大幅度上涨,资产减值损失大幅下降,说明公司的风险控制水平较好,坏账比例下降,应收账款可回收性良好,现金流大幅改善。同期,公司三费控制情况也较为良好,三季度整体业绩符合预期。 (二)行业整体向好,基建房地产及环保共同驱动 公司三大主要产品,挖掘机械、起重机械和混凝土机械均不同程度增长。工程机械行业从2016年底开始稳中有升,房地产和基建持续驱动行业回暖,房地产开发投资和新开工面积依然保持两位数增长,对工程机械的采购需求加大;若未来基建投资增速上行,叠加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行,工程机械需求仍有望持续增长。同时,由于环保力度的加大,国三排放标准的工程机械有望加快淘汰,产品更新换代需求增加,行业景气度有望维持在较高水平。 (三)积极布局海外销售,业绩有望稳步增长 从中报看,海外收入有所提升。受益于国家“一带一路”政策和亚欧非大陆的互联互通,除东南亚和中东地区外,公司也在积极布局其他海外销售网络。 公司产品在国内国外均有较好的口碑,公司一直以来都注重产品质量,结合数字化转型、智能制造,未来可为客户提供安全和高性价比的产品。我们认为在坚持产品质量和理性竞争的前提下,公司产品市占率有望继续扩大,我们看好公司下半年工程机械的出口情况,公司业绩有望稳步增长。 投资建议 我们认为,公司作为行业龙头,挖掘机在国内市场连续蝉联销量冠军,市场占有率稳定;除挖掘机之外的其他产品销量亦大幅增长,起重机械、混凝土机械等产品市场地位稳固,市场占有率稳步提升。在基建投资回暖的宏观环境下,叠加产品更新换代需求,行业有望持续保持较高景气度。 我们预计公司2018-2020年营收分别为528.33/602.33/665.88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6.79/69.13/80.15亿元,EPS分别为0.73/0.89/1.03元,对应PE分别为10.6/8.7/7.5倍,给与“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 基建投资增速下滑,房地产行业下行,行业竞争加剧。
中集集团 交运设备行业 2018-11-02 10.80 -- -- 11.74 8.70%
11.74 8.70%
详细
1.事件 公司发布2018年三季报,2018年1-9月实现营业收入人民币669.06亿元(去年同期为人民币539.63亿元),同比增长23.99%;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及其他权益持有者的净利润为人民币23.17亿元(去年同期为人民币13.09亿元),同比增长76.96%;扣非后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为11.56亿元,同比下降16.54%。 2.我们的分析与判断 (一)土地收储补偿增厚业绩,毛利率继续改善 公司前三季度资产处置收益为14.13亿元,同比增长3130.79%,主要是公司子公司取得土地收储拆迁补偿所致。公司此前发布公告,公司全资控股子公司青岛中集冷藏箱制造有限公司、青岛中集特种冷藏设备有限公司分别于2016年11月21日及2017年9月4日与胶州市土地储备整理中心签订了《胶州市收回国有土地使用权补偿拆迁协议书》;2018年7月27日,公司与胶州市人民政府签订了《关于建设“中集冷链高新产业园”合作合同(补充协议三)》。根据上述协议约定,胶州市土地储备整备中心将以货币形式补偿公司子公司本次收储及拆迁,本次收储及拆迁补偿款确认约为人民币15亿元。 受汇兑收益增加影响,1-9月份公司财务费用净额为6.13亿元,去年同期为10.73亿。公司前三季度公司综合毛利率为14.91%,比去年同比略有下降;净利率4.26%,同比增加1pct;从单季度看,第三季度公司毛利率为17.00%,今年以来毛利率水平呈持续增长趋势。 (二)集装箱、车辆及能化等业务营收增幅较快 集装箱板块:2018年前三季度,集运货量的稳步攀升带动了用箱需求的增长,客户持续保持对新箱的强劲采购力度。前三季度公司集装箱制造业务实现营业收入人民币246.25亿元,同比增加36.58%;干货集装箱累计销量120.80万TEU,同比增长24.63%;冷藏箱累计销量11.62万TEU,同比增长72.66%。 道路运输车辆板块:轿运车市场受国内治理超限超载政策影响,订单大幅增长;海外市场方面,美国经济强劲增长,海运骨架车更新需求旺盛,欧洲整体经济表现良好。前三季度道路运输车辆业务实现营业收入人民币176.18亿元,同比增长20.21%。 能源化工及液态食品装备:受国际油价持续走高以及国内天然气业务的持续快速发展,公司下属的中集安瑞科能源装备与工程、化工装备及液态食品装备与工程业务的市场需求持续向好,订单饱满。2018年1-9月,中集安瑞科实现营业收入人民币98.52亿元,同比增长17.59%。 空港装备业务: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人民币28.24亿元,同比增长46.45%。 重卡板块:1-9月公司重型卡车业务实现营业收入人民币20.75亿元,同比增长16.31%,主要是工程车、天然气重卡车型销量有所增长。 空港装备业务:1-9月实现营业收入人民币28.24亿元,同比增长46.45%。 (三)海工业务收入略有下降,但市场已呈回暖迹象 前三季度,公司海洋工程业务实现营业收入人民币14.37亿元,同比下降11.95%,报告期内新平台订单仍然较少,二手平台交易价格没有随着油价上涨出现明显回升。 新订单方面,报告期内中集来福士海洋工程有限公司中标1艘交通运输部烟台打捞局插桩式抢险打捞工程船建造项目(中标价格人民币6.1546亿元),2018年1-9月份累计生效合同价值约2.9亿美元(约人民币:19.5亿元),预计10月份新增生效合同价值约1.5亿美元(约人民币:10亿元)。 3.投资建议 公司为全球集装箱制造龙头企业,受贸易战影响不大;受益国内天然气业务持续快速发展,能源化工装备板块有望保持稳健增长;此外受国际油价上涨影响,海洋工程市场呈回暖迹象,公司海工装备业务有望进入复苏通道。 我们预计2018-2020年公司EPS为0.91/1.10/1.29元,PE为12/10/8倍,首次给与“推荐”评级。 4.风险提示 全球经济下行风险、基建不及预期风险、原油价格大幅下滑风险、汇率变动风险。
机器人 机械行业 2018-11-02 15.10 -- -- 15.31 1.39%
15.31 1.39%
详细
1.事件 10月26日,公司发布三季报,第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8.43亿元,同比增长29.70%,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16亿元,同比增长20.06%;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0.74亿元,同比增长23.69%,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29亿元,同比增长20.29%。 2.我们的分析与判断 (一)工业机器人稳步发展,盈利能力有所下降 公司前三季度各项业务齐头并进,经营规模持续扩张,市场影响力增强,营销布局得到进一步完善,促进公司营业收入和净利润稳步增长,当期非经常性损益对归母净利润造成了约2500万的影响。报告期内,公司产品综合毛利率为30.84%,环比下降3.1%,受上游原材料涨价影响盈利能力略有下降。同期,随着产品销售的增长,三费均有不同程度上升,其中由于利息支出增加导致财务费用同比增长281%,公司费用控制能力有待提升。 (二)存货周转有所改善,公司现金流仍有压力 三季度,由于存在周期变化因素,公司存货周转率较二季度有所改善,从0.33提升至0.51,但仍不及行业平均水平(约为1)。另外,存货周转天数和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均有小幅好转,公司供产销平衡效率还有一定提升空间。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为-4.85亿元,2015/2016/2017年度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持续为负,且其绝对值存在进一步扩大的可能性,存在一定的现金流压力。 (三)回购股份增强信心,特种机器人提振业绩 10月17日,公司发布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回购公司股份预案的公告,拟用于奖励员工、减少注册资本等情形,回购资金总额不超过人民币2亿元、回购股份价格不超过人民币20元/股。回购的股份用于员工激励、减少注册资本等,传递出领导层对公司未来发展的信心。 另外,公司三季度接到约1.7亿元的特种机器人订购合同,上半年也与国防部门签订了2.94亿合同。特种机器人作为公司的重要业务板块,产品质量和技术均处于行业领先地位,公司正逐渐扩大在国防领域的市场影响力,上述合同的实施预计将对公司2018和2019年度的经营业绩带来积极影响。 3.投资建议。 我们认为随着人工成本的增加,工业机器人和物流仓储自动化未来仍有较大市场空间,除此之外,伴随着国防现代化建设的加速推进,公司与国防领域合作的特种机器人未来可能迎来快速发展机遇。我们认为公司主业有望保持稳定增长,特种机器人业务有望成为新的利润增长点。 我们预计2018-2020年公司EPS分别为0.35/0.42/0.50元,对应PE为40/34/28倍,维持“谨慎推荐”评级。 4.风险提示。 公司现金流压力进一步加剧,盈利能力下降,工业机器人行业竞争加剧。
中国中车 交运设备行业 2018-11-02 8.55 -- -- 8.87 3.74%
9.65 12.87%
详细
1.事件 公司发布2018年三季报,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353.66亿元,同比下降3.77%,实现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75.32亿元,同比上升10.61%。 2.我们的分析与判断 (一)铁路装备业务较为稳健,净利率有所提升 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353.66亿元,其中铁路装备业务、城轨与城市基础设施业务、新产业业务、现代服务业务分别实现营收717.17亿元、208.55亿元、314.35亿元、113.59亿元,同比分别下降1.13%、2.02%、6.13%、14.95%;上述业务占公司营业收入比例分别为52.98%、15.41%、23.22%、8.39%。 铁路装备业务的营业收入比上年同期减少1.13%,主要是货车、机车销量下降所致;城轨与城市基础设施业务的营业收入比上年同期减少2.02%,主要是本期交付的城轨地铁产品类型不同使收入减少所致;新产业业务的营业收入比上年同期减少6.13%,主要是本期通用配件和新能源汽车等业务实现的收入下降所致;现代服务业务的营业收入比上年同期减少14.95%,主要是本期缩减物流业务规模所致。 公司物流业务毛利率水平相对较低,规模缩减有助于提升公司毛利率水平。公司前三季度综合毛利率为22.91%,比去年同期提升0.37个百分点;净利率为6.42%,比去年同期提升0.55个百分点。 (二)动车组营收同比增长13.6%,未来有望稳中有升 公司动车组业务前三季度收入403.60亿元,去年同期为355.42亿元,同比增长13.56%。 今年以来铁总动车组招标已达到327标准列,其中6月份铁总招标145标准列动车组、10月份铁总招标182标准列动车组,已超过去年采购数量;此外160公里“复兴号”动车组未来有望成为普速客车车型,也将带动动车组整体销量。 另外,根据铁总公司工作会议,2018年投产新线4000公里,其中高铁为3500公里,2025年高铁通车里程目标达到3.8万公里。随着高铁通车里程持续增长,动车组采购需求有望保持在较好水平。 维保方面,2018年一季度公司与铁总签订了约134.4亿元人民币的动车组高级修合同,随着动车组数量及使用年限提升,未来动车组维保有望为公司带来新的利润增长点。 (三)货运增量方案有望带动机车货车需求 根据中国铁路总公司《2018年-2020年货运增量行动方案》,到2020年全国铁路货运量达到47.9亿吨,较2017年增长30%。为实现该目标,铁总未来将采购一批大功率机车和货车。 根据《中国经营报》报道,未来3年铁总计划新购置货车21.6万辆、机车3756台:其中2018年购置货车4万辆,机车188台;2019年购置货车7.8万辆,机车1564台;2020年购置货车9.8万辆,机车2004台。而根据Wind数据,2017年铁路货车及铁路机车采购量分别为43177辆、686台,以2017年采购量为基数,2019年铁路货车及机车采购量增速分别为80.65%、127.99%;2020年铁路货车及机车采购量增速分别为126.97%、192.13%。公司为铁总主要设备供应商,未来铁路货车及铁路机车营收有望维持较高速度增长。 3.投资建议 我们预计2018-2020年公司EPS分别为0.40/0.49/0.57元,对应PE分别为21/17/15倍,给与“推荐”评级。 4.风险提示 基建投资增速下滑、原材料成本上升、铁总要求进一步降价等。
埃斯顿 机械行业 2018-10-29 8.98 -- -- 10.09 12.36%
10.09 12.36%
详细
1.事件 10月25日,公司发布三季报,第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39亿元,同比增长38.42%,实现归母净利润1439.94万元,同比下滑23.38%;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0.65亿元,同比增长60.15%,实现归母净利润7071.05万元,同比增长20.03%。 公司预计2018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区间为0.93亿—1.30亿,将比去年同期增长0%—40%。 2.我们的分析与判断 埃斯顿凭借自身多年在数控系统和自动化核心部件等领域的技术积累,通过外延并购深耕于细分领域的技术型公司,已形成工业机器人全产业链,可提供全系列机器人产品,自主生产比例高达80%。得益于综合水平的提升,公司已成功从单品供应商转变成运动控制完整解决方案提供商。 (一)收入持续保持较高增长,业绩符合预期 公司两大主营业务稳步发展,三季报业绩符合预期。前三季度,公司营业收入增长较快,主要系工业机器人及智能制造业务继续保持100%以上增长,运动控制系统产品增长50%以上,其他业务稳步增长所致。公司通过对宏观形势的预判,对产品结构进行了调整,在资金面较紧的形势下控制了回款较难的集成业务,因此毛利率也维持在较高水平,为36.14%。同期,公司三费及研发支出增长较多,其中贷款利息增加致使财务费用上涨,同时二季度高端技术人才的引进不仅导致人力成本增加,且相对应的研发投入也持续加大。 (二)下游应用多而散,行业增速下滑对公司影响甚微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今年9月中国工业机器人产量增速为-16.4%,或是受中美贸易战的影响,工业机器人最大的下游市场汽车和3C行业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但公司工业机器人销量仍能在逆市中保持较为可观的增速,主要在于公司下游客户所在行业分散,且以非汽车及3C行业为主。虽然工业机器人用量的有所下滑,且经济环境较为紧张,但机器换人的需求真实存在,公司下游客户的合理布局对产品销量并没有造成太大影响。 (三)“机器人+”积极拓展,人才效益转换可期 公司推出的“机器人+”概念,是以公司机器人本体产品为核心的,针对细分行业应用的、可复制、模块化,可供客户菜单式选择订制的标准化机器人工作站产品。“机器人+”产品未来可大幅减少非标工作,集成标准化模块,提高产品性价比,未来有望受到中小客户青睐。公司一直重视人才引进及研发投入,持续在工业机器人、运动控制领域中开发新产品,相信公司对人才和技术研发的投入在不久的将来可转化成成熟的产品并给公司带来收益。 3.投资建议 我们认为,我国工业机器人密度远不及日韩等国家,且我国老龄化进程加快,人力成本逐渐提升,机器换人已是大势所趋,未实现工业自动化的行业可能会出现较大工业机器人需求。公司作为国产工业机器人龙头,已通过并购等途径布局了工业机器人上下游核心零部件,产品可实现80%自主生产,未来协同效应进一步显现,公司业绩有望实现快速增长。 我们预计公司2018-2020年营收分别为16.9/24.4/32.1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36/2.11/2.97亿元,EPS分别为0.16/0.25/0.35元,对应PE分别为55/36/25倍。 4.风险提示 工业机器人行业增速下滑,行业竞争加剧,技术人才流失。
广汇能源 能源行业 2018-10-26 4.40 -- -- 4.75 7.95%
4.75 7.95%
详细
1.事件 近日,公司发布2018年第三季度报告。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实现营业收入92.95亿元,同比增长99.96%;实现归母净利润13.61亿元,同比增长451.40%。 2.我们的分析与判断 (一)广汇能源:煤、气、油并举的优质民营企业 公司是国内唯一一家同时拥有煤、气、油三种资源的民营企业,主营业务集中在天然气、煤化工和煤炭三大领域。充足的、低成本的资源优势是公司核心竞争力的体现。公司及控股股东广汇集团在新疆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勘探储量累计超过180亿吨,为煤化工及煤炭分级提质清洁利用项目提供了丰富的低成本原料。公司在哈萨克斯坦斋桑项目的气源独家供应公司吉木乃工厂,经液化后对外销售,原料气成本优势明显。 (二)主营产品量价齐升公司业绩步入上升期 受到主营产品量价齐升的影响,公司各主营业务毛利率提升,经营质量明显改善,业绩拐点向上。2018年前三季度,公司延续2017年的良好经营态势,实现营业收入92.95亿元,同比增长99.96%;实现归母净利润13.61亿元,同比增长451.40%。公司期间费用率控制良好,近年随着经营业绩提升,期间费用率占比呈现持续下降趋势;同时随着经营质量改善,公司资产负债率和净资产收益率均有所改善,进一步确保公司健康可持续发展。 (三)布局优质“气”“煤”项目开启向上空间 公司充分利用新疆煤炭资源储备丰富和低成本的优势,规划布局了多个大型煤化工项目,包括煤炭分级提质利用、煤制天然气等;继续扩建启东LNG接收能力、新建岳阳LNG接收站,拓展海外天然气采购通道;同时,投资建设了红淖铁路,将扩大公司销售半径、增加煤炭销量,提升公司盈利能力。公司通过布局优质“气”“煤”项目,多措并举,且多数项目即将建成投产,为公司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投资建议 预计2018-2020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7.0亿元、25.6亿元、33.5亿元,EPS分别为0.25元、0.38元、0.50元,对应PE分别为19倍、12倍、9倍。首次覆盖,给予“推荐”评级。
拓斯达 机械行业 2018-09-04 40.75 -- -- 44.58 9.40%
44.58 9.40%
详细
1.事件公司发布2018年半年报,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23亿元,同比增长64.1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672.54万元,同比增长40.31%;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4130.10万元;截至2018年6月30日,公司总资产15.3亿元,比上年末增长31.29%;归属于母公司股东权益合计8.15亿元,比上年度末增长6.64%。 2.我们的分析与判断 (一)各项业务并驾齐驱,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市场拓展成效显著,各主营业务营收均保持持续上升态势。 2018年上半年,工业机器人及自动化应用系统业务实现收入2.79亿元,占总营收的53.36%,同比增长50.02%;其他两大主营业务也都保持持续增长,其中注塑机配套设备及自动供料系统和智能能源及环境管理系统业务分别实现收入9,864.37万元和13,160.35万元,同比分别增长7.08%和 301.10%。 受宏观经济的影响,下游行业需求可能会出现不足的情况,但公司注重技术研发,持续加大研发投入,提高自身竞争力。现不仅有能力自主研发机器人控制器、伺服系统等核心零部件,也有能力生产机器人本体,同时还能在多行业为客户提供自动化解决方案。 我们认为,基于多年的技术和客户积累,公司在未来或将受益于工业自动化率的提升。 (二)毛利率有所下滑,公司面临一定现金流压力2018年上半年,公司综合毛利率为32.8%,同比下降7.9%。报告期内,智能能源及环境管理系统业务营收同比增幅高达301%,但该项业务毛利率较低,从而拉低了综合毛利率水平。同期,公司三费控制情况良好,但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为负。受宏观经济波动和行业周期变化影响,下游行业不景气加大了客户的资金压力,使得货款回笼难度加大,导致公司应收账款提升迅速。 (三)内生外延积极推进,业绩增长可期报告期内,公司以自筹资金1.2亿元的对价,完成了对东莞野田智能装备有限公司80%股权的收购,持股比例由20%增加至100%。 此外,公司拟使用自有资金向子公司东莞拓斯达股权投资有限公司增加9000万元的注册资本(增加至1亿元),且拟新增机器人、自动化控制系统、智能装备的研发、制造、销售等业务。同时,工业机器人及智能装备生产基地建设等,三个募资逾3亿元的募投项目,也在有序进展,公司内生动力充足。我们认为公司内生外延共同布局,产能持续扩张,未来业绩增长可期。 3.投资建议我们认为随着人口红利逐渐消失、劳动力成本大幅上涨,机器换人已是必然趋势。我们认为,公司作为一家专注于工业机器人及自动化解决方案的综合服务商,未来主业有望保持持续稳定增长。 我们预计2018-2020年公司EPS 分别为1.52/2.10/2.87元,对应PE 为28/20/15倍,给与“谨慎推荐”评级。 4.风险提示下游市场需求不足,工业机器人行业竞争加剧,毛利率进一步下滑。
机器人 机械行业 2018-08-28 16.39 -- -- 16.76 2.26%
16.76 2.26%
详细
1.事件 公司发布2018年半年报,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2.31亿元,同比增长19.88%;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13亿元,同比增长20.4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2.05亿元,同比增长47.95%。 2.我们的分析与判断 (一)工业机器人稳步发展,国防合作助推业绩 公司的工业机器人产品系列众多,应用范围广泛,包括焊接、搬运、喷涂、码垛、AGV、特种应用等。2018年上半年,公司工业机器人业务营收3.70亿元,同比增长7.63%,毛利率33.17%;物流与仓储自动化成套设备营收3.81亿元,同比大增32.75%,毛利率31.02%;综合毛利率微增。公司三费均有不同程度上涨,受汇率影响,当期产生的汇兑损失导致财务费用增加。除此之外,上半年公司还与国防部门签订2.94亿元的合同。 受到中美贸易战的影响,我国工业机器人7月份增速略有下降,工业自动化投资需求虽存在不确定性,但是机器换人的需求依然存在。中国现与日韩等国家的工业机器人密度仍存在一定差距,且我国老龄化进程加速,工业机器人市场存在较大增量空间,我们认为,公司未来或将受益于工业自动化率提升。 (二)参股布局半导体行业,业务多元化发展 上半年公司通过新松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公司持股40%)实现对韩国SHINSUNG半导体及自动设备公司的股权投资,目前公司间接持有SHINSUNG32%的股份。SHINSUNG作为全球具有较高影响力的面板与半导体自动化设备供应商,与其合作能进一步提升公司市场影响力,延伸产业链,并共同拓展全球市场。另外,公司加大了在汽车、电子电器、船舶、能源等行业市场推广,移动机器人、特种机器人和服务机器人也都处于行业前列水平。 (三)存货周转较慢,公司面临一定现金流压力 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仍为负,为-3.76亿元,同比降幅达23.44%。2015/2016/2017年度,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持续为负,且其绝对值存在进一步扩大的可能性,存在一定的现金流压力。 结合公司的存货周转率来看,公司上半年存货周转率仅为0.33,较同行业平均水平(约为1)偏低,说明存货周转速度相对较慢,存货变现能力可能会存在一定压力。我们认为,公司若能改善供产销平衡效率,存货周转率和现金流压力都将会得到改善。 3.投资建议 我们认为随着人工成本的增加,工业机器人和物流仓储自动化未来仍有较大市场空间,除此之外,公司与国防领域合作的特种机器人也存在较大蓝海市场,我们认为公司主业有望保持持续稳定增长。 我们预计2018-2020年公司EPS分别为0.36/0.43/0.50元,对应PE为46/38/32倍,给与“谨慎推荐”评级。 4.风险提示 公司现金流压力进一步加剧,存货积压,工业机器人行业竞争加剧。
埃斯顿 机械行业 2018-08-23 12.63 -- -- 12.92 2.30%
12.92 2.30%
详细
1.事件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25亿元,同比增长72.87%,实现归母净利润5631.11万元,同比增长40.37%。公司自动化核心部件及运动控制系统产品业务同比增长47.76%,其中运动控制系统产品保持快速增长,同比增长85.25%;工业机器人及智能制造系统业务保持高速发展,较去年同比增长110.17%;公司国际化布局进展顺利,海外销售同比增长291.28%。 2.我们的分析与判断 公司两大主营业务稳步发展,公司中报业绩符合预期。埃斯顿凭借自身多年在数控系统和自动化核心部件等领域的技术积累,通过外延并购英国TRIO、德国M.A.i等深耕于细分领域的技术型公司,已形成工业机器人全产业链,可提供全系列机器人产品,仅RV减速器采用外购,其自主生产比例高达80%。得益于综合水平的提升,公司已成功从单品供应商转变成运动控制完整解决方案提供商。 (一)技术人才引进导致三费有所提升 2018年上半年,公司三费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同期公司应付职工薪酬也有较大幅度的提升,为2224万元,去年同期仅为649万元,公司有研发人员589名,占员工总数的35%。同时,随着营收规模的扩大,公司研发费用始终保持在10%左右,投入金额稳步提升。公司注重人才战略,旨在通过吸引国内外高端人才,提升公司技术竞争力。我们认为虽然短期内人才吸引战略会影响公司现金流表现,但人才投资所带来的回报或将为公司带来稳定持续的增长力。 (二)毛利率稳步提升,协同效应初显 公司智能装备核心部件毛利率在报告期内微增,工业机器人毛利率同比大增7.02%。公司外延并购所带来的协同效应显现,所收购公司分别深耕于运动控制器(TRIO)、伺服系统(Barrett)和机器人系统集成(M.A.i),公司整合上下游产业链以压缩成本和降低集成难度。我们认为公司在成本和技术上的优势显著,未来随着规模的扩大,毛利率还有进一步提升空间。 (三)海外业务大幅增长,提振公司业绩 今年6/7月份,中国工业机器人产量增速同比大跌至个位数,在此环境下埃斯顿国内营收仍保持稳步增长,海外营收为1.25亿元,同比激增291%。一方面,公司通过外延并购开拓了欧洲市场使得埃斯顿的产品有输出渠道;另一方面也得益于公司产品自身的高品质,而受到客户青睐。 3.投资建议 我们认为,我国工业机器人密度远不及日韩等国家,且我国老龄化进程加快,人力成本逐渐提升,机器换人已是大势所趋,未实现工业自动化的行业可能会出现较大工业机器人需求,公司作为国产工业机器人龙头,大概率受益于工业化替代进程。 我们预计公司2018-2020年营收分别为17.2/25.2/25.9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52/2.36/3.41亿元,EPS分别为0.18/0.28/0.41,对应PE分别为68/44/31倍。 4.风险提示 工业机器人行业增速下滑,行业竞争加剧,技术人才流失。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3/4 转到  
*说明:

1、“起评日”指研报发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起评价”指研报发布当日的开盘价;“最高价”指从起评日开始,评测期内的最高价。
2、以“起评价”为基准,2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10%,为短线评测成功;6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20%,为中线评测成功。详细规则>>
3、 1短线成功数排名 1中线成功数排名 1短线成功率排名 1中线成功率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