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事业部 搜狐证券 |独家推出
武浩

信达证券

研究方向: 新能源与电力设备行业

联系方式:

工作经历: 登记编号:S1500520090001,新能源与电力设备行业分析师,中央财经大学金融硕士,曾任东兴证券基金业务部研究员,2020年加入信达证券研发中心,负责电力设备新能源行业研究。...>>

20日
短线
30%
(第124名)
60日
中线
0%
(--)
买入研报查询: 按股票 按研究员 按机构 高级查询 意见反馈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1/16 转到  

最新买入评级

研究员 推荐股票 所属行业 起评日* 起评价* 目标价 目标空间
(相对现价)
20日短线评测 60日中线评测 推荐
理由
发布机构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麦格米特 电力设备行业 2024-05-15 26.02 -- -- 29.40 12.99% -- 29.40 12.99% -- 详细
? 公司发布 ummary] 2023年报及 2024年一季报: 2023年实现收入 67.54亿元,同比增长 23.30%,实现归母净利润 6.29亿元,同比增长 33.13%,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 3.55亿元,同比增长 39.02%; 2024Q1实现收入18.31亿元,同比增长 17.32%,归母净利润 1.39亿元,同比-13.96%,扣非后归母净利润 1.22亿元,同比增长 25.62%。 ? 高研发夯实竞争力, 实现多极化增长。 2023年公司毛利率为 24.94%,2024Q1毛利率为 25.91%,同比有所上升;费用率方面, 2023年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研发费用率分别为 4.81%/3.05%/11.41%, 2024Q1为 4.37%/3.03%/11.54%。 过去 10年,公司营业收入与研发投入均实现约 30%的年复合增速,研发费用率稳定在 11%左右。 公司以研发打磨技术,以技术布局业务,以业务壮大平台,以平台支持研发, 实现多极化增长。 ? 业务遍布全球,出海持续加速。 随着公司在全球的“研发+制造+销售”多点布局网络日益完善,近年来公司海外客户需求持续上升, 海外销售收入占比也逐年加大。 2023年,公司业务进一步向海外市场拓展,实现直接海外收入 19.51亿元,占销售总收入比例为 28.88%;另实现占销售总收入比例约 11%的间接海外收入,公司 2023年供应海外地区需求产生的总收入占比(直接+间接)合计约达 40%,国际竞争力逐步提升。 ?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 我们预计公司 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是7.65、 9.21、 11.00亿元,同比增长 22%、 20%和 19%,截止 5月 13日的市值对应 24-25年 PE 为 17、 14倍,维持“买入”评级。 ? 风险因素: 宏观经济周期性波动、原材料价格上涨风险、海外出口不及预期等。
隆基绿能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4-05-10 18.59 -- -- 19.09 2.69% -- 19.09 2.69% --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23年年报以及2024年第一季度季报,2023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294.98亿元,同比增长0.39%;实现归母净利润107.51亿元,同比下降24.84%;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108.34亿元,同比下降27.41%。2024Q1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76.74亿元,同比下降37.59%;出现归母净亏损23.50亿元,同比减少164.61%,扣非后归母净亏损24.19亿元,同比减少167.37%。 点评:硅片、组件双龙头地位稳固,全球化产能布局优势明显。2023年,公司硅片出货125.42GW,连续九年保持单晶硅全球出货量第一,组件出货67.52GW,同比增长分别达到47.45%和44.4%。公司集中资源和合理布局,加速HPBC和TOPcon产能升级及量产,同时亚洲与美国的多个项目投产计划逐步推进,进一步强化在全球市场的出货能力。截止2023年末,公司自由硅片产能达170GW,组件产能达120GW。其中马来西亚2.8GW组件产能,越南3.35GW电池项目按期投产,2024Q1美国合资组件工厂正式投产。 2024Q1业绩承压,长期优势稳固、动力强劲。受当前行业产能过剩、供需结构失衡影响,公司组件、硅片价格连同行业产业链价格下降;同时受到美国查扣大量产品影响,公司计提存货资产减值准备共26.49亿元,致使2024Q1出现较大亏损。长期来看,我们认为光伏产品价格下跌幅度有限,公司亦已积极减值降低风险,其稳固的技术优势和先进的研发实力有望保证自身的全球龙头地位。考虑到全球新增装机快速增长、主系列产品价格下跌幅度有限和公司即将在2024年下半年推出的高于同规格TOPCon组件5%功率的HPBC二代产品以及其他创新技术,公司有望在未来光伏市场上持续展现优势和活力。 差异化产品领导市场,技术突破电池效率再创记录。公司自主研发的HPBC技术在23年年末实现量产提效和降本攻关,配合“场景化+功能化”产品矩阵,Hi-MOX6产品已稳定实现月超2GW的规模化出货;技术方面,新开发的“泰睿”硅片实现行业单晶硅片领域近十年首次性能突破,大幅提高电阻率均匀性并支撑全平台主流技术路线的电池端效率提升,将于2024年二季度导入量产;同时背接触晶硅异质结太阳电池转化率27.09%和晶硅-钙钛矿叠层电池效率33.9%均刷新世界记录,稳固行业领先地位。 数字化转型升级制造能力,氢能业务引领行业。公司嘉兴基地已成为全球光伏业唯一“灯塔工厂”,多项行业首创数字化技术实现包括单位制造成本在内的多项技术优化,引领光伏行业智造和数字化的最高水平;2023年子公司隆基氢能营业额突破亿元,成为国内碱性电解槽中标规模最大的厂商,截止2023年年末已建成2.5GW产能,位居行业首位。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我们预计公司2024-2026年营收分别是996.69、1155.29、1422.67亿元,同比增长-23.0%、15.9%、23.1%;归母净利润分别是41.52、73.36、110.72亿元,同比增长-61.4%、76.7%和50.9%。当前股价对应2024-2026年PE分别为34.26、19.39、12.85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因素:光伏需求不及预期、光伏产品价格持续下跌风险、竞争格局恶化、国际贸易风险等。
晶澳科技 机械行业 2024-05-09 14.52 -- -- 15.19 4.61% -- 15.19 4.61% --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 2023年年报以及 2024年第一季度季报。 2023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815.56亿元, 同比增长 11.74%; 实现归母净利润 70.39亿元,同比增长 27.21%; 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为 71.40亿元, 同比增长28.46%。 2024Q1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159.71亿元, 同比下降 22.02%; 实现归母净利润-4.83亿元, 同比下降 118.70%; 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为-3.69亿元, 同比下降 114.81%。 点评: 产业链一体化优势明显。 2023年, 公司组件产能超 95GW, 硅片和电池产能约为组件产能的 90%, 其中 n 型电池产能超 57GW, 各环节产能规模有序增加。 此外, 越南 5GW 电池、 美国 2GW 组件等新建项目按计划推进, 按照公司未来产能规划, 2024年底公司硅片、 电池及组件产能均将超 100GW。 公司的一体化产业链涵盖太阳能硅棒、 硅片、电池及组件等多个生产应用环节, 实现了上下游产能的高度匹配, 提高了生产效率, 有效降低了产品成本。 坚持技术创新、 降本增效, 应对产品降价压力。 光伏产业的“内卷” 导致盈利能力下降, 2023Q4公司毛利率降至 13.23%, 2024Q1进一步下降至 5.06%, 为应对这种情况, 公司长期持续支持技术研发和工艺创新工作, 降低成本的同时建立技术壁垒。 2023年发布的全新 n 型组件DeepBlue 4.0Pro 相比于 p 型组件, BOS 成本可降低 2%-4.5%左右,LCOE 可降低 2.5%-6%左右, 相比于原有版型 n 型组件, BOS 成本可降低 1.4%-2.8%左右, LCOE 可降低 0.7%-1.6%左右。 公司 2023年研发投入 44.46亿元, 占营业收入 5.45%。 截至 2023年末, 公司自主研发已授权专利 1,263项, 其中发明专利 285项。 公司全球化布局优势明显, 海外出货占比较高。 2024Q1公司组件海外出货量占比 62%, 同时, 公司在海外设立了 13个销售公司, 销售服务网络遍布全球 165个国家和地区, 短期来看, 企业之间竞争加剧, 产业链价格快速下降。 在这样的环境下, 拥有全球化布局的公司或可以快速调整, 将销售比重倾向高价值市场, 抵消个别国家或地区市场阶段性低谷及国际贸易摩擦等不可控因素的影响, 进而有望保持稳健的发展态势。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 我们预计公司 2024-2026年营收分别是786.40、 957.34、 1166.96亿元, 同比增长 -3.6%、 21.7%、 21.9%; 归母净利润分别是 37.63、62.59、92.35亿元,同比增长 -46.5%、66.3%和 47.5%。 当前股价对应 2024-2026年 PE 分别为 12.86、 7.73、5.24倍, 维持 “买入”评级。 风险因素: 光伏需求不及预期、 光伏产品价格持续下跌风险、 竞争格局 恶化、 国际贸易风险等。
晶科能源 机械行业 2024-05-08 7.75 -- -- 8.05 3.87% -- 8.05 3.87% -- 详细
公司发布 2023 年报以及 2024 年一季度季报。 2023 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186.82 亿元, 同比增长 43.55%, 实现归母净利润 74.40 亿元, 同比增长153.20%; 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 69.04 亿元, 同比增长 152.09%。 2024年 Q1 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230.84 亿元, 同比下降 0.30%; 实现归母净利润11.76 亿元, 同比下降 29.09%。 点评: Q1 业绩承压, 出货量同比高增。 公司业绩承压主要受到光伏市场竞争加剧影响, 主产业链价格整体处于低位。 一季度公司实现总出货量为21,907MW, 其中组件出货量为 19,993MW, 硅片和电池片出货量为1,914MW, 总出货量较去年同期增长 51.19%。 N 型技术领跑凸显龙头地位, 先进产能快速放量。 2023 年, 公司 N 型产品的技术和量产规模保持领先。 23 年全年 N 型组件出货 48.41GW,同比增长 352%。 同时, 公司高效 N 型电池研发量产持续突破, N 型TOPCon 电池研发最高效率达 26.89%, 基于 N 型 TOPCon 的钙钛矿叠层电池研发最高效率达 32.33%。 截止 23 年底, 公司已投产超过70GW 高效 N 型电池产能, N 型电池量产平均效率超过 25.8%, 2024年一季度量产平均效率已超过 26%, N 型组件功率高出同版型 P 型产品约 30W。 公司持续构建完善一体化生产, 截止 23 年底, 垂直一体化产能在硅片、 电池和组件三大核心板块分别达 85GW, 90GW 和110GW, 一体化产能配套率达 85%以上。 发展探索光伏新质生产力, 技术变革降本增效。 公司于 2023 年 5 月宣布在山西综改区建设年产 56GW 的光伏一体化基地, 目前一期 14GW产能已从 2024 年 3 月开始投产。 该基地的建设体现了公司在光伏生产模式上的创新, 符合光伏新质生产力要求, 将推动技术、 规模、 零碳、效率和智能制造的先进性, 同时增强供应链的韧性和成本控制能力。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 我们预计公司 2024-2026 年营收分别是990.48、 1012.47、 1042.16 亿元, 同比增长 -16.5%、 2.2%、 2.9%;归母净利润分别是 55.58、 67.19、 82.59 亿元, 同比 -25.3%、 20.9%和 22.9%。 当前股价对应 2024-2026 年 PE 分别为 14.13、 11.69、9.51 倍, 维持 “买入”评级。 风险因素: 光伏组件需求不及预期风险; 公司产能扩张不及预期风险;宏观经济环境风险、 国际贸易政策风险等。
璞泰来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4-04-24 17.93 -- -- 20.36 13.55% -- 20.36 13.55% -- 详细
事件: 公司 2023 年实现营业收入 153.40 亿元,同比-0.80%;归母净利润19.12 亿元,同比-38.42%;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 17.81 亿元,同比-39.82%。2024Q1 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30.34 亿元,同比-17.97%;归母净利润 4.45 亿元,同比-36.64%。 点评: 负极盈利能力承压,涂覆隔膜业务持续增长。 1) 23 年公司负极材料及石墨化业务实现营收 66.11 亿元,同比下降 16.01%,负极产品毛利率收窄,主要受行业产能供过于求及下游电池客户去库存的双重影响。 2)涂覆加工业务延续良好态势,膜产品及涂覆加工业务实现营收 48.16 亿元,同比增长 23.63%,新建 PVDF 产能陆续投产,销量逐季提升。 新产品研发持续推进。 1) 公司新一代纳米硅碳产品已完成技术定型,CVD 沉积技术和硅碳复合技术能有效满足未来负极材料长循环、低膨胀的性能需求,动力学性能行业领先。 2)公司推出的快充负极新品在满足 6C 性能的基础上,通过自身粘结剂的配合和原料的创新实现了8C/10C 的快充性能。 3)复合铝箔、符合铜箔集流体的开发取得突破,目前公司复合铝箔产品已经实现消费领域的小批量出货。 盈利预测及投资评级: 我们预计公司 2024-2026 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5/33/40 亿元,同比增长 32%、 31%、 21%。截止 4 月 22 日市值对应 24、25 年 PE 估值分别是 15/12 倍,维持“ 买入” 评级。 风险因素: 行业需求不及预期风险;技术迭代变化风险;原材料价格波动超预期风险;环保及安全生产风险等。
星源材质 基础化工业 2024-04-23 9.90 -- -- 10.82 9.29% -- 10.82 9.29% -- 详细
公司发布2023年报和2024年一季报:2023年实现收入30.13亿元,同比增长4.62%,实现归母净利润5.76亿元,同比-19.87%,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5.45亿元,同比-20.20%;2024Q1实现收入7.15亿元,同比增长7.51%,实现归母净利润1.07亿元,同比-41.45%,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0.97亿元,同比-39.66%。 盈利短期承压,毛利率略有下降。2024Q1公司毛利率为35.99%,销售净利率为14.83%,毛利率环比2023Q4下降2.31pct。费用率方面,2024Q1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研发费用率分别为0.96%、9.75%、7.76%,相比2023Q4均有所下降。隔膜销售量方面,2023年公司25亿平,同比48.49%,维持高增态势。 积极扩大产能规模,海外市场进一步拓展。公司始终坚持国际化的发展战略,积极推进南通基地、佛山基地、欧洲基地的项目建设,进一步扩大公司湿法隔膜产能及高性能涂覆锂电池隔膜产能,更好地满足锂离子电池隔膜的中高端市场对公司产品的需求。公司产品批量供应LG化学、三星SDI、远景AESC、NORTHVOLT、村田、SAFT等一线厂商,并与多家大型锂离子电池厂商建立了业务合作关系,海外市场有望进一步开拓。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我们预计公司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是6.1、8.9、12.5亿元,同比增长6%、45%和40%,截止4月19日的市值对应24-25年PE为22、15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因素:行业需求不及预期风险;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新技术开发的风险。
宁德时代 机械行业 2024-04-18 190.68 -- -- 211.70 11.02%
211.70 11.02% --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4年Q1业绩,实现收入797.71亿元,YOY-10.41%;归母净利润105.1亿元,YOY+7%;扣非归母净利润92.47亿元,YOY+18.56%。 点评:公司市占率保持领先,一季度业绩稳健。根据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数据,2024年1-3月国内动力电池企业装车量中,公司电池装车辆为41.31GWh,占比为48.93%;其中,三元电池装车辆20.36GWh,占比67.67%,磷酸铁锂电池装车辆为20.95GWh,占比38.57%。全球来看,根据SNEResearch数据,24年1月全球电车装车辆为51.5GWh,YOY+60.6%,公司的市占率约为40%。公司的市占率继续保持领先位置。 公司产品引领行业,盈利继续逆势改善。公司24年Q1毛利率为26.42%,环比提升0.76pct;净利率为14.03%,环比提升0.62pct。我们认为主要为公司领先市场的研发能力,以及具有竞争力的产品,打造公司护城河,在行业竞争加剧的背景下实现盈利环增。 产能持续扩大稳固市场地位,研发高投入引领行业技术。2023年,公司产能继续加大投入,产能为552GWh,并新增在建产能100GWh,产量389GWh,产能利用率70.5%。公司在电池方面已获得多家海外主流车企新定点,并参与多家洲际规模最大储能项目,海外客户及储能的拓展有望增大公司产能利用率。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持续推出高比能、超快充、高安全、长寿命的新产品。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我们预计公司2024-2026年实现营收4183、5111、5956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56、556、685亿元,同比增长3.4%、22%、23%。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因素:新能源车需求不及预期风险;锂电池技术迭代变化风险;原材料价格波动超预期风险;环保及安全生产风险等。
科达利 有色金属行业 2024-04-17 91.99 -- -- 107.62 16.99%
107.62 16.99% -- 详细
事件: 公司 2023年实现营业收入 105.11亿元,同比 21.47%;归母净利润12.01亿元,同比 33.47%;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 11.58亿元,同比 37.12%。 2023Q4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27.43亿元,同比 2.22%;归母净利润 4.06亿元,同比 33%。 点评: 盈利能力稳健,降本增效持续。 2023Q4,公司毛利率为 24.28%, 环比提升 0.4pct;销售净利率方面,2023Q4为 15.04%,环比提升 4.79pct。 我们认为公司降本增效持续,毛利率相对稳健,净利率方面由于进项税加计抵减等原因增厚利润,四季度净利率有所提升。 产能布局持续深化,海外市场布局加速。 1) 公司在国内的华东、华南、华中、东北、西南、西北等锂电池行业重点区域布局了 13个动力电池精密结构件生产基地以及欧洲 3个生产基地。 2023年,公司使用自筹资金向德国科达利增资 3,000万欧元,向匈牙利增资 3,200万欧元,进一步扩大海外生产基地的生产能力,满足客户产能配套需求,持续拓展国际业务和战略规划实施。 2)海外客户持续拓展,公司与欧洲某知名锂电池生产商签署了《材料买卖供应合同》,约定公司向该锂电池生产商在《材料买卖供应合同》有效期内向其供应预计约 3.5亿套方形锂离子电池所需的盖板。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 我们预计公司 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4.3/17.5/21.2亿元,同比增长 19%、 22%、 21%。截止 4月 15日市值对应 24、 25年 PE 估值分别是 17/14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因素: 新能源车需求不及预期风险;锂电池技术迭代变化风险;原材料价格波动超预期风险;环保及安全生产风险等。
比亚迪 交运设备行业 2024-04-04 210.50 -- -- 231.99 10.21%
231.99 10.21% -- 详细
事件: 公司发布 2023年年报,公司 2023年实现营收 6023.2亿元,同比+42.0%;实现归母净利润 300.4亿元, 同比+80.7%;实现扣非净利润 284.6亿元,同比+82.0%。 点评: 公司全年销量高增,业绩创新高。 公司 2023年实现销量 302.4万辆,同比+61.9%。公司 2023年销量高增,带动业绩增长。公司 2023年全年实现营收 6023.2亿元,同比+42.0%。拆分业务来看,汽车业务实现营收 4834.5亿元,同比+48.9%; 手机业务实现收入 1185.8亿元,同比+20.0%。 规模效应带动,公司盈利提升。 公司 2023年销售毛利率为 20.21%,同比+3.17pct;销售净利率为 5.20%,同比+1.02pct;期间费用率为12.75%,同比+2.82pct。具体费用率情况来看:销售、管理、研发费用率分别为 4.19%、 2.23%、 6.57%,同比分别+0.64pct、 -0.13pct、+2.17pct。 海外布局加速,已进入多国地区。 公司巩固和扩大国内市场发展优势的同时,积极加速海外布局,已进入日本、德国、澳大利亚、巴西、阿联酋等多个国家和地区。 公司首个海外乘用车生产基地泰国工厂于 2023年 3月正式奠基,同时公司于 2023年 7月及 12月,分别宣布将在巴西设立大型生产基地综合体及在匈牙利打造全球领先的新能源汽车整车制造基地,积极推进本地化生产进程, 推动全球汽车电动化转型。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 我们预计公司 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为 410亿元、 516亿元、 607亿元,对应 PE 分别为 14倍、 11倍和 10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因素: 高端品牌车型上市进程不及预期;新车型销量不及预期;上游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等。
聚和材料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4-04-04 56.00 -- -- 61.60 10.00%
61.60 10.00% -- 详细
公司发布 2023年年报, 2023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102.90亿元, 同比增长58.21%; 实现归母净利润 4.42亿元, 同比增长 13.00%; 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为 3.96亿元,同比增长 10.10%。2023年 Q4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28.91亿元, 同比增加 77.96%; 归母净利润 0.01亿元, 同比下降 98.56%。 点评: 主营业务快速增长, 龙头地位凸显。 2023年公司光伏导电银浆出货量为 2,002.96吨, 同比增长 45.76%, 成为行业历史上首家年光伏导电银浆出货量超过 2,000吨的企业, 继续保持太阳能电池用导电银浆行业的领先地位。 产能快速扩张, 全球布局。 公司“年产 3,000吨导电银浆建设项目(二期) ”于 2023年 9月顺利竣工。 此项目的成功落地使得公司在国内的总体产能攀升至 3,000吨, 大幅提升了公司的产能规模, 有效满足了市场需求。 同时, 公司已在泰国完成了子公司聚和(泰国) 的注册, 并已完成年产 600吨银浆的项目建设, 以满足国际客户的交付需求, 提升海外区域市场份额。 公司已在日本完成子公司聚和科技的注册, 成立全球研发中心, 积极拓展新能源材料领域。 收购聚有银, 向上游全面布局。 公司成功收购了江苏连银的全部股权,且实现了对其的全面整合、 工艺优化及产线改造, 已在 2023年第四季度实现了吨级的月出货量。 此外, 公司计划投资 12亿元在常州市建立“高端光伏电子材料基地项目”。 该项目完成后, 将具备年产 3,000吨电子级银粉的能力, 并设立全球领先的粉体研发中心, 旨在研发 MLCC、锂离子电池、 半导体等领域所需的纳米级粉体材料。 持续加大研发投入, 加快技术创新、 产品升级。 2023年公司的研发投入达到 6.43亿元, 占其营业收入的比例为 6.24%。 公司在研项目全面覆盖 N 型 TOPCON、 HJT、 X-BC 及薄膜电池不同技术路线的产品需求, N 型电池除转换效率显著高于 P 型晶硅电池外, 对银浆的需求量也高于 P 型晶硅电池, 随着 N 型硅电池的未来市场占有率增加, 光伏银浆市场需求量有望进一步增加。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我们预计公司 2024-2026年营收分别是 140.78、164.38、 197.71亿元, 同比增长 36.8%、 16.8%、 20.3%; 归母净利润分别是 7.79、 9.27、 10.85亿元, 同比增长 76.2%、 19.1%和 17.0%。 当前股价对应 2023-2025年 PE 分别为 12.21、10.25、8.76倍, 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因素: 光伏新增装机不及预期风险; 公司产能扩张不及预期风险; 宏观经济环境风险、 国际贸易政策风险等。
良信股份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4-04-03 7.75 -- -- 8.03 0.38%
8.85 14.19% -- 详细
公司发布2023年年报:2023年年入实现收入45.85亿元,同比增长10.30%,润实现归母净利润5.11长亿元,同比增长21%,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4.44亿元,同比增长21%;;2023Q4实现收入11.30亿元,同比-5.32%,润实现归母净利润0.96亿元,同比增长32.60%,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0.87亿元,同比增长93.37%。 降本增效持续,公司盈利能力有望修复。2023年公司毛利率为32.45%,相比2022年提升1.85pct。2023Q4毛利率为29%,相比2023Q3降低5pct,我们认为,随着公司海盐工厂逐步释放产能,智能化工厂运营和供应链能力将不断提升,公司的运营模式将不断得到优化和升级,同时零部件自制供工序有望进一步提升,公司盈利能力有望持续提升。 聚焦“两智一新”等重点市场,国产替代趋势下市场份额有望提升。 公司聚焦智慧电气主航道,持续深化“两智一新”、“两化一链”两个重点战略方向,有望进一步发掘光伏、储能、风电、充换电等高增长行业重点客户,同时传统低压电器赛道国产替代有望持续推进,公司有望保持较快增长。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我们预计公司2024-2026归母净利润分别是5.75、6.86、8.10亿元,同比增长13%、19%、18%,截至2024年4月1日市值对应24-25年PE为16/13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因素:宏观经济周期性波动、产业政策调整、原材料价格上涨风险等。
海兴电力 机械行业 2024-04-03 36.47 -- -- 51.15 40.25%
55.39 51.88% -- 详细
全球化智能电表龙头企业,逐步拓展智能配用电解决方案 。公司电表起家,深耕海外电表市场 20余年,目前业务板块包括分为智能配、用电和新能源三大业务板块。财务方面,公司营收稳步增长,海外收入占比较高。2023年 Q1-Q3实现营业收入 28.7亿元,同比增长 20.36%;归母净利润为 8.3亿元,同比增长 25.64%。从收入结构上看, 2022年智能用电产品收入占比 87.6%,智能配电产品占比 9.9%,新能源产品占比 1.3%。公司海外收入贡献占比较高,2022年公司海外收入占比 55.75%(毛利率 35.57%),国内收入占比43.05%(毛利率 41.10%)。 分布式新能源装机快速增长,带动配网智能化加速迭代。光伏行业维持高景气,分布式光伏占总量近一半,电网或成为新能源消纳瓶颈之一 。配网智能化为电网公司“十四五”明确的投资重点,近期我国重磅政策出台,有望催化配网智能化建设,我们判断电网投资今年有望维持高景气。电表是配网智能化的重要环节,电表升级/换表周期有望催动国内电表需求高增。一方面,电表需求具有周期性,当前处于换表周期。另一方面,电网智能化推进带动电表升级,电表单价有望提升。因此近期电表需求有望较快增长。海外电表市场方面,欧盟十年期电网投资计划发布,欧洲电网投资中枢提升,智能电表为主要投资方向之一。全球来看,多数国家智能电表的覆盖率还不高。海外需求增加加上疫情影响减小,我国电表出口恢复双位数增长,电表出海景气有望上升。资质/渠道建设是电表出海的通行证,本土沉淀是优质公司的护城河。不同国家的电表标准不一,资质认证是打开出口的第一步。大多数国家对本土化生产有要求,本土企业合作或海外建厂是获得更多市场份额的关键。 海外电表持续放量增长,光储业务有望形成新生态。公司全球化布局较为完善,继续推进本土化部署。2022年底产品已覆盖全球 90多个国家和地区,2022年公司的智能用电产品在巴西市场占有率保持排名第一,在印尼实现首次市场份额排名第一。公司也持续部署本土化团队,本土员工占比较高。公司注重研发投入,具有较强的软件开发及通信技术,用电端整体解决方案占比有望逐步提升。新业务方面,公司增资利沃得,与通威合作,布局光储充产品,公司的新能源业务具有渠道复用优势。另外,丰富配网产品及布局虚拟电厂业务,公司不断打造配用电的整体解决方案生态。 盈利预测和估值:我们预测公司的 2023-2025年收入为 41.91、53.47、65.99亿元;归母净利润为 7.28、10.18、12.98亿元。公司业绩增速较快,PEG 低于 1且 24年 PEG 低于行业平均,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因素:宏观经济与市场波动风险、市场竞争加剧、外来竞争对手进入风险、电网投资不及预期风险。
壹石通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4-04-03 21.63 -- -- 21.94 1.43%
21.94 1.43% -- 详细
公司发布 2023 年报: 2023 年实现营业收入 4.65 亿元,同比-22.96%,归母净利润 0.25 亿元,同比-83.31%,扣非归母净利润-0.08 亿元,同比增长-107.16%。 2023Q4 实现收入 1.17 亿元, 同比-21%;归母净利润为 0.09 亿元, 同比-69%;扣非后归母净利润为 0.03 亿元, 同比- 86%。 勃姆石客户结构持续改善,降本增效进行时。 根据高工产研锂电研究所(GGI)统计数据,公司勃姆石产品 2023 年度全球细分市场份额占比约40%, 行业地位稳固。 隔膜客户拓展方面, 公司与恩捷、中材、金力、沧州明珠等隔膜企业均建立了良好的长期合作关系,隔膜涂覆用勃姆石出货量占比在 2023 年进一步提升, 同时,公司客户结构持续改善。小粒径勃姆石等新兴产品实现批量出货, 2024 年有望进一步上量。 创新产品持续拓展,有望开辟新增长点。 2023 年,公司持续加大研发创新力度,推出一系列创新产品,有望开辟新增长点: 1) 陶瓷化阻燃系列制品方面, 公司在 2023 年实现了与国内大型整车厂的合作落地,2024 年有望逐步实现批量销售; 2)芯片封装领域, 公司 Low-α 球形氧化铝产品目前已具备量产条件,对日韩客户的送样验证工作在持续推动; 3) 高纯石英砂领域,公司基于行业发展痛点,提前布局并成功探索出新型制备工艺,将有助于摆脱高纯石英砂对于稀缺优质矿石资源的依赖,持续满足光伏石英坩埚内层砂、半导体石英制品的原料供应需求,公司有望在 2024 年推动产业化落地。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 我们预计公司 2024-2026 年归母净利润分别是0.7、 1.0、 1.5 亿元,同比增长 183%、 45%和 50%,截止 3 月 29 日的市值对应 24-25 年 PE 为 61、 42 倍, 给予为“ 增持”评级。 风险因素: 行业需求不及预期风险;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新技术开发的风险。
东方电缆 电力设备行业 2024-03-25 46.00 -- -- 48.30 5.00%
49.19 6.93% -- 详细
事件:公司于2024年3月20日发布2023年年度报告。2023年公司实现营收73.1亿元,同比增长4.3%,实现归母净利润10.0亿元,同比增长18.78%,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9.7亿元,同比增长15.50%。其中第四季度实现营收19.6亿元,同比增长45.85%,归母净利润1.8亿元,同比增长67.92%。 第四季度计提较多减值,包括1915万资产减值和5593万信用减值。 点评:国内海风正在复苏,公司有望充分受益。9月25日,国能龙源射阳100万千瓦海上风电项目获核准;9月27日以来青州六陆续发布66kV海缆采购敷设、330kV海缆施工招标;10月11日帆石一二发布前期电能质量分析招标公告;10月11日,广东发改委发布《广东省2023年省管海域海上风电项目竞争配置结果的通知》,7GW省管海域竞配结果也已经落地。 海缆营收占比进一步提高,盈利能力仍表现优异。2023年实现海缆系统及海洋工程营收34.76亿元,同比增长14.78%,海缆系统毛利率49.1%,同比增长5.9pct;实现陆缆系统营收38.27亿元,同比下降3.77%,毛利率8.0%,同比下降1.7pct。2023年公司海缆系统生产量1,070.558公里,同比增长113.21%,海缆系统销售量852.683公里,同比增长23.79%。截止2024年3月15日,公司在手订单78.6亿元,其中海缆系统31.6亿元,陆缆系统37.5亿元,海洋工程9.5亿元,海缆在手订单额同比有所下降,陆缆订单额增长明显。 海外市场正逐步拓展。2023年外销营收1.3亿元,同比增长130.6%,毛利率37.5%,同比增长2.1pct。2023年新获项目包括为Baltica2海上风电项目提供整个风场66kV海缆及配套附件,合同总金额近3.5亿元人民币;同时公司也与欧洲海缆项目积极推进合作,23年末通过境外直接投资方式认购英国XlinksFirstLimited公司和XLCCLimited公司部分股权,XlinksFirstLimited公司计划从摩洛哥建造长达3,800公里的输电线路到英国,通过该输电线路,将摩洛哥产出的新能源电力跨境供应给英国国家电网,项目建成后,公司预计到2033年将向英国提供3.6GW的清洁、稳定的电力供应。 盈利预测:考虑到公司2024-2025年将交付的广东等地项目,我们预计24、25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5.1亿和20.1亿。截止3月20日的收盘市值对应24、25年PE为20.2、15.2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因素:海上风电发展不及预期风险、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行业竞争加剧风险。
宁德时代 机械行业 2024-03-19 185.50 -- -- 201.57 6.07%
211.70 14.12% --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23年年报,公司2023年营收4009.17亿元,同比增长22.01%;归母净利润441.21亿元,同比增长43.58%;扣非净利400.92亿元,同比增长42.10%。其中2023Q4归母净利润129.76亿元,同比下降1.23%;扣非净利润131.11亿元。另外,公司2023年拟以年度现金分红和年度特别分红合计派发现金220.6亿元,拟向股东分红量每10股派发现金分红50.28元(含税),分红比例占合并归母净利润20%。 点评:点评:公司盈利逆势增长,为少数高分红高成长公司。营业结构来看,23年动力电池系统营收2852.53亿元(占比71.15%),同比增长22.01%;储能系统营收599.01亿元(占比14.94%),同比增长33.17%;电池材料及回收营收336.02亿元(占比8.38%),同比增长29.08%;电池矿产资源营收77.34亿元(占比1.93%),同比增长71.54%。盈利来看,公司整体毛利率为22.91%(YOY+2.66pct),动力电池毛利率为22.27%(YOY+5.1pct),储能电池毛利率为23.79%(YOY+6.78pct),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23年竞争较为激烈,公司凭借自身的优势,盈利能力逆势增长。另外,公司的分红比例较高,彰显公司充沛的现金流以及对股东的回报,是市场稀缺的高分红高成长标的。 新能源车及储能行业空间广阔,公司份额全球领先。行业来看,根据SNEResearch统计,2023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1406.1万辆,同增33.4%;动力电池使用量705.5GWh,同增38.6%;储能电池使用量185GWh,同增53%。我们认为未来新能源车及储能行业成长空间广阔。公司来看,2023年公司实现锂离子电池销量390GWh,同比增长34.95%;其中,动力电池系统销量321GWh,同比增长32.56%,平均不含税单价为0.89元/Wh;储能电池系统销量69GWh,同比增长46.81%,平均不含税单价为0.87元/Wh。其中公司国内动力电池使用量171.9GWh,占市场份额44.5%,连续7年位列第一;海外动力电池占市场份额27.5%,同比增长4.7%。公司在储能电池领域为海内外多家电力公司提供储能系统设备框架采购,全球出货量市占率40%,连续3年位列第一。 产能持续扩大稳固市场地位,研发高投入引领行业技术。2023年,公司产能继续加大投入,产能为552GWh,并新增在建产能100GWh,产量389GWh,产能利用率70.5%。公司在电池方面已获得多家海外主流车企新定点,并参与多家洲际规模最大储能项目,海外客户及储能的拓展有望增大公司产能利用率。公司研发投入183.56亿元,同比增长18.35%,持续推出高比能、超快充、高安全、长寿命的新产品。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我们预计公司2024-2026年实现营收4370、5325、6201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66、568、699亿元,同比增长5.6%、22%、23%。维持“买入”评级风险因素:新能源车需求不及预期风险;锂电池技术迭代变化风险;原材料价格波动超预期风险;环保及安全生产风险等。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1/16 转到  
*说明:

1、“起评日”指研报发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起评价”指研报发布当日的开盘价;“最高价”指从起评日开始,评测期内的最高价。
2、以“起评价”为基准,2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10%,为短线评测成功;6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20%,为中线评测成功。详细规则>>
3、 1短线成功数排名 1中线成功数排名 1短线成功率排名 1中线成功率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