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事业部 搜狐证券 |独家推出
买入研报查询: 按股票 按研究员 按机构 高级查询 意见反馈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2/55 转到  

最新买入评级

研究员 推荐股票 所属行业 起评日* 起评价* 目标价 目标空间
(相对现价)
20日短线评测 60日中线评测 推荐
理由
发布机构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东华测试 计算机行业 2022-08-09 38.45 41.83 -- 38.52 0.18%
44.40 15.47%
详细
无惧疫情扰动,业绩稳步提升公司8月1日发布了2022年半年度报告,2022Hl 营业收入1.40亿元(+36.84%),归母净利润0.27亿元(+73.59%),毛利率66.16%(+0.92pcts),净利率19.25%(+4.07pcts)。基于上述业绩指标,我们认为:1)营业收入增加主要系两方面原因,一方面在市场国产化需求增加之下,公司注重研发投入,提高产品性能与质量,以及专业技术服务能力,保持产品技术领先,带动订单持续增长;另一方面虽受疫情影响,但公司通过内外部资源协调,保证了各业务板块稳定增长,特别是力学结构性能研究和结构安全在线监测与防务装备PHM业务营收总额增速较快,业务占比进一步扩大。 分业务来看:母公司承载的两大主力业务:力学结构性能研究和结构安全在线监测与防务装备PHM业务实现营业收入1.27亿元(+40.36%),业务占比86.60%(+3.49pcts);全资子公司上海东昊承载的面向民用领域的基于PHM 的设备智能维保管理平台业务营业收入0.17亿元(+18.01%),业务占比 11.62% (-1.64pcts)有所下降,主要系市场拓展受到疫情影响所致;全资子公司东华分析承担的电化学工作站业务营业收入260万元(+27.77%),业务占比1.78%(-0.10pcts)有所下降。 而PHM的设备智能维保管理平台和电化学工作站业务作为公司重点发展目标,在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下,其市场开拓有望加速。 2)毛利率和净利率的增加,主要系:?公司三费费率(32.47%, -4.25pcts) 大幅下降;?毛利率较高的产品-动态信号测试分析系统业务的毛利率(68.20%,+0.54pcts)以及其在收入中的占比(66.38%, +6.59pcts) 均有所提高所致。 费用方面看,公司销售费用率14.41% (3.32pcts), 管理费用率18.27%(-0.95pcts),财务费用率-0.21% (+0.02pcts)。其中,管理费用(0.26亿元,+30.05%)增速较高主要系报告期内股权激励成本摊销716万元所致,排除此项支出后,管理费用率为13.16% (-6.06pcts), 降幅较大主要系疫情下的折旧、办公费、业务招待费等支出项均较去年有所下降所致。 公司积极备货,订单加速交付公司2022H1应收账款1.64亿元,较2021年增加48.04%,主要系销售增加;预付款项0.21亿元,较2021年增加108.94%,主要系购买原材料增加所致;应付账款0.19亿元,较2021年增加134.09%。从资产负债整体情况来看,公司业务量的增加带动了备货需求,订单交付节奏或可能加速。 股权解锁条件严苛,下半年业绩需加速追赶根据公司2021年执行的股权激励计划来看,2022年公司层面的业绩指标营业收入最低需达到4.04亿元(目标值为4.50亿元),方可按照相应比例解锁归属于激励对象的股票,结合2022H1营业收入占2022年度解锁条件触发值的34.73%推算,2022年下半年营业收入需达到2.64亿元以上方可按比例以调整后授予价格为16.3750元/股解锁相应股票。 在2022年上半年实现历史同期最佳的营业收入(1.40亿元)和归母净利润(0.27亿元)势头下,根据股权激励解锁条件推算得出下半年营业收入需达到2.64亿元,若实现该业绩指标,则意味着公司2022年下半年业绩也将创历史同期最佳,全年业绩有望更上台阶。 投资建议我们认为:1)报告期内公司订单交付和市场开拓等方面受到疫情的影响,在疫情得到控制后将逐步恢复,同时民用领域业务作为公司重点发展方向,其市场开拓有望加速;2)从公司收入确认节奏来看, 第二季度和第四季度收入确认比例相对较高,叠加股权解锁条件,我们判断公司下半年订单有望加速交付,带动业绩快速增长。 基于以上观点,我们预计公司20222024年的营业收入分别为4.50亿元、6.51亿元、8.99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14亿元、1.46亿元、1.88亿元,EPS分别为0.82元、1.06元、 1.36元,维持“买入”评级,目标价42.00元,对应2022-2024年PE分别为51.22倍、39.62倍、30.88倍。 风险提示原材料价格上涨、产品研发不及预期、市场开拓不及预期
康辰药业 医药生物 2022-08-05 25.04 -- -- 25.88 3.35%
30.36 21.25%
详细
立航科技 航空运输行业 2022-08-04 48.50 61.90 66.85% 52.48 8.21%
52.48 8.21%
详细
公司7月29日公告,2022年H1,公司营业收入0.96亿元(+10.07%),归母净利润0.09亿元(-26.60%),扣非归母净利润0.09亿元(-28.38%),毛利率 47.06%(-2.78pcts),净利率 9.87%(-4.93pcts)。 疫情或影响产品生产交付,公司收入季节性明显,多集中于第四季度报告期内,公司营业收入0.96亿元(+10.07%),归母净利润0.09亿元(-26.60%),扣非归母净利润0.09亿元(-28.38%),毛利率47.06%(-2.78pcts),净利率9.87%(-4.93pcts)有所下滑。我们认为可能有如下几个方面的原因:① 疫情影响部分原材料可能无法按期到厂,影响生产、交付正常推进;同时,公司部分原材料价格上涨,成本上升;② 公司产品交付验收多集中于下半年,尤其是第四季度(以2021年为例,2021Q4公司营业收入1.79亿元(-8.94%),收入占比58.69%),公司存货金额1.49亿元,增加0.46亿元,主要为产品尚未完工交付及发出商品增加,客户尚未验收结算;③ 相比去年同期,公司管理费用、研发费用增加,对净利润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费用方面,公司三费费用率为18.28%(+1.22pcts),其中销售费用率3.67%(+0.09pcts),管理费用率15.58%(+1.67pcts),财务费用率-0.97%(-0.54pcts)。 公司研发费用0.06亿元(+53.71%),研发费用率6.61%(+1.88pcts),较上年明显提升,主要系报告期内公司研发人员工资增加所致。公司研发费用整体规模相对较低,主要系由于根据客户需求承担的受托研发项目,相关成本并未计入研发费用。 公司存货为1.49亿元(+45.19%),较年初增加,其中发出商品(0.64亿元,+32.03%),客户尚未验收结算;在产品(0.61亿元,+63.25%)、原材料(0.23亿元,+48.97%)均大幅提升。原材料及在产品的增加也表明公司组织生产,积极备货,以应对下游需求的快速增长。 以核心技术为原点,多样化、多层次产品布局拓展公司潜力公司立足航空领域,作为航空工业集团下属重要主机厂的飞机地面保障设备重要供应商,深入挖掘客户和最终用户的现实和未来需求,紧密跟踪型号设计和制造流程,深入挖掘客户潜在需求,实现产品生产、研制和预研协同发展。目前形成了以飞机地面保障设备为核心,航空器试验和检测设备、飞机工艺装备、飞机零件加工、飞机部件装配等多样化的产品结构,为客户提供多样化的产品和服务,为公司提供了多个利润增长点。 ①飞机地面保障装备公司自2005年开始从事飞机地面保障设备的研发和生产,目前自主研发的各型发动机安装车、挂弹车等产品已广泛配套于我国空海军现役及新一代战斗机、轰炸机及运输机等多个主力机型,公司参与研制生产的某型号自动运挂一体挂弹车为国内首台,成功填补国内相关领域空白。 飞机地面保障设备作为军用飞机的重要保障设备,具有技术密集的特点,需要较长时间的积累和技术储备,并非货架产品可被随意替代并配套战机使用,公司在型号工程源头的设计环节即开始研制配套保障设备;并且由于军品市场还具有“先入为主”的特点,日后伴随军方使用反馈及战机升级,地面保障设备随之进行的技术改进一般也是由原厂商完成,公司在该业务领域具备较强先发优势。 ②飞机工艺装备公司凭借在工装设计制造领域多年经验积累,通过多次开发及验证,成功将机电液一体化、电液伺服控制等核心主体技术应用到飞机工装业务中,实现从地面保障设备向工艺装备的技术迁移,在传统工装产品基础上,进一步向柔性、数字化工装产品延伸。截至目前,公司已为各类机型提供百余套各型工装。2013年起公司便开始承制大型数字化工装系统,并已成功应用于国内重要机型生产线中,具体包括某型号战斗机中机身数字化装配系统、某型号运输机起落架安装站位数字化测量调姿系统及某型号飞机中外翼精加工数字化调姿系统等。 ③航空器试验和检测设备由于飞机在空中飞行,工作环境恶劣,危险性高,试验和检测设备是其制造、维护和维修的重要装备。公司基于对国内航空产业发展态势的判断,分别在供电领域、电磁屏蔽领域、通信监控领域等领域,积累了包括柔性起动供电技术、电磁屏蔽技术、卫通和视距监控技术等在内的多项核心技术,并将其进一步应用在多个综合检测保障项目,目前公司已为客户定制化设计研发并生产了多项飞机配套的试验和检测设备,具体包括:机电控制与管理计算机处理系统、综合检测车、地面指挥车、数据处理车等。 ④飞机零部件加工零部件加工业务方面,公司飞机零部件加工业务主要集中于飞机前缘肋、中段肋、隔框、梁、大梁、盖板、薄壁件等机体零部件的机加制造,下游覆盖多款战斗机、轰炸机以及包括ARJ21、C919等在内的民机机型。 ⑤飞机部装业务由于飞机零件加工业务参与门槛相对较低,竞争较为激烈,公司在保证产品交付质量与进度的同时,通过工装业务进一步向产业链下游延伸至部装领域,目前公司已形成加工工艺、工装设计制造、部件装配等方面相对完整的技术体系。在此基础上,公司将上述制造装配经验与无人机产品设计、制造和总装有机结合。报告期内,公司与航空工业下属单位合作研发的天翼-1无人机项目持续推进。 总体来看,公司依托自身工艺技术积累以及成熟稳定的业务团队,通过飞机工装、零部件加工、部装业务协同发展,进一步加深纵向一体化产业链优势,目前已实现由“零部件工装→零部件加工→部件装配→无人机”的全产业链布局。 募投项目稳步推进、在研项目布局长远在公司业务规模持续快速增长的背景下,现有产能难以满足生产经营需求,公司航空设备及旋翼飞机制造项目总投资额为5.50亿元,建设期为两年,报告期末,项目资金投入进度为15.97%,达产后预计新增年收入/利润总额4.5亿元/1.44亿元。此次募投项目预计新增设备160台(套),通过加大设备投入以及厂房扩建,助力公司飞机零件制造、工艺装备及飞机保障设备等核心业务产能提升,进一步满足业务发展需要。 公司高度重视技术研发体系建设,培养技术团队、健全研发制度两手抓,公司核心技术人员皆通过瑞联嘉信持有公司股份,占公司总股本2.34%,通过股权激励方式进一步提升研发团队工作效率。另外,公司也积极引入外部优势资源,与包括航空工业集团及航天科工集团下属单位、中电科五十四所等在内的国内优质科研院所深入开展研发合作,在研项目方面,主要包括某型号飞机起落架、飞机挂架、飞机吊舱、天翼-1无人机项目及神光三号项目 片状放大器分系统腔内放大工程等,其中部分项目已进入试验阶段。伴随上述在研项目的有序推进,公司在航空领域产品线有望进一步拓展,未来有望成为利润新增长点。 投资建议我们认为:① 公司报告期内业绩受产品交付验收及疫情等因素影响,整体有所下滑,但考虑到过往交付验收节奏以及疫情影响的逐步减弱,下半年有望恢复稳健增长;② 公司紧密跟踪型号设计和制造流程,深入挖掘客户潜在需求,目前形成了以飞机地面保障设备为核心,航空器试验和检测设备、飞机工艺装备、飞机零件加工、飞机部件装配等多样化的产品结构,为客户提供多样化的产品和服务,为公司提供了多个利润增长点;③ 公司募投项目稳步推进,项目达产后将助力公司飞机零件制造、工艺装备及飞机保障设备等核心业务产能提升,进一步满足业务发展需要。并且公司高度重视技术研发体系建设,培养技术团队、健全研发制度两手抓,通过与多家国内优质科研院所深入开展研发合作,在航空领域产品线有望进一步拓展。 基于以上观点,我们预计公司2022-2024年的营业收入分别为3.71亿元、4.73亿元和6.05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87亿元、1.12亿元、1.43亿元,EPS 分别为1.13元、1.46元、1.86元,维持“买入”评级,目标价格62.15元,分别对应55倍、43倍及33倍PE。 风险提示:产品项目研发进展不及预期,宏观环境低迷,公司产品下游市场拓展不及预期
诺唯赞 2022-08-04 66.00 -- -- 77.34 17.18%
78.01 18.20%
详细
布局全产业链的国产分子试剂龙头。南京诺唯赞生物于2012年成立于江苏省南京市,主要产品为酶、抗原、抗体等功能性蛋白及高分子有机材料的技术研究和产品开发。从业务板块来看,公司主营业务为生物试剂与体外诊断业务,此外公司近年来也在积极拓展技术服务业务。受益于新冠疫情的不确定性带来的检测刚需,公司新冠相关产品大幅放量,带动公司整体业绩高速增长。2021年,按新冠和常规业务拆分来看,公司新冠业务实现营业收入11.49亿元,同比减少3.25%。其中生物试剂实现营业收入8.06亿元,在新冠业务中比重约为70%,主要为公司生物试剂中属于新冠检测试剂原料的PCR系列、qPCR系列和逆转录系列产品;体外诊断业务实现营业收入3.44亿元,在新冠业务中比重约为30%,主要为新冠抗体、核酸以及抗原检测试剂盒。常规业务方面实现营业收入7.20亿元,同比增长92.00%。2022Q1公司实现营业收入9.75亿元,同比增长80.07%;实现归母净利润4.31亿元,同比增长28.18%。 身处黄金赛道,市场空间广阔。生物试剂方面,按组成和用途划分可分为分子类、蛋白类和细胞类试剂。公司生产的生物试剂产品主要属于分子类试剂。政策角度来看,生物试剂是生命科学领域研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出台了一系列的产业政策,支持和鼓励产业发展,弥补了我国生物试剂产业起步较晚的不足。从市场规模来看,分子类试剂的市场规模从2015年的39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90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5%。从市场格局来看,生产分子类生物试剂的厂商较多,市场集中度低,外资企业在中国市场整体占有率较高,包括赛默飞、凯杰、Takara 、BioRad四家企业。公司生物试剂产品应用终端主要针对科研院校、测序服务、试剂生产和早期CRO研发,政策端决定了具备快速发展的优势。公司以分子生物学中的相关方法和技术为方法学,以基因工程突变体为原料开发生物试剂,现已开发出超过800种生物试剂,覆盖了多个应用场景。由于目前市场份额多由海外企业占据,随着未来国产替代逻辑和趋势的不断加速,公司具备较大发展空间和潜力。我国POCT行业快速发展,一体化产业链优势凸显。POCT产品方面,政策方面上体外诊断行业是我国目前重点鼓励发展的行业,近年来我国陆续出台一系列相关政策,对体外诊断产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支持。从市场规模来看,POCT试剂市场整体呈现快速增长趋势。POCT试剂的市场规模从2015年的43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173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26.1%,增长迅速。从竞争格局来看,海外企业在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海外企业在中国POCT产业市场占有率超过50%,主要有罗氏、强生、雅培、雷度米特等公司,而国产企业同样具备较大替代空间。公司POCT检测产品包括量子点免疫荧光试剂、胶乳增强免疫比浊试剂和胶体金免疫层析试剂等,一共有心脑血管、炎症感染等8个系列产品及配套质控品。子公司诺唯赞医疗已自主开发了量子点全自动免疫荧光分析仪、全自动特 定蛋白分析仪等6款型号不同的诊断仪器,适配公司生产的POCT诊断试剂。公司通过对POCT诊断仪器的免费投放,通过对终端的免费安装,带动后续对公司POCT诊断试剂产品的需求,提升试剂产品销量。此外,公司目前POCT诊断试剂的关键原料主要源于自产。借助公司自身一体化产业链优势,超过95%的关键原料均来自于公司自产。通过贯通产业链上游、中游研发制造等环节,公司有效控制了经营成本,提升自身行业话语权、减少对供应商形成依赖的同时,也为后续研发提效,快速抓住市场各类产品机遇提供了有力支撑。 四大研发平台构建全方位竞争优势。研发创新方面,公司深耕医疗诊断、生物医药核心关键领域,打破国际垄断的同时,也是国内少数同时具有自主可控上游技术开发能力的研发创新型企业。目前已形成蛋白质定向改造与进化平台、基于单B细胞的高性能抗体发现平台、规模化多系统重组蛋白制备平台、量子点修饰偶联与多指标联检技术平台四大核心技术平台。并通过四大技术平台持续打造生物试剂产品和POCT产品,对下游的科研院校、高通量测序服务企业等客户实现全方位覆盖。 研发投入持续丰富产品管线。从公司研发支出情况来看,公司研发支出整体呈现高速增长趋势,公司研发支出比重长期高于行业平均水平。研发人员数量在2021年有较为明显提升,研发人员由436人上升至652人,占2021年员工人数的27.39%。作为以研发导向型的企业,公司研发支出长期维持在较高水平,具备较好的战略视野考量,叠加研发人员持续扩充,通过进一步丰富公司研发管线和产品管线,持续提升公司在行业中的核心竞争力。研发管线方面,公司目前生物试剂和POCT诊断产品研发管线齐全,进展顺利,在行业小批量多品种的发展环境中,实现业绩持续增长。 投资建议。新冠疫情的不确定性催化了持续的新冠检测需求,为公司生物试剂及POCT检测产品提供了高速发展的机遇,催化公司快速成长。常规业务方面,分子类生物试剂和POCT检测行业目前在我国整体均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同时外资企业依然占据较高的市场份额。随着行业政策逐步落地,国产替代的趋势不可逆转,叠加公司自身产业链一体化优势明显,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位置,公司在分子类生物试剂和POCT检测行业中的市场占有率有望持续提升。我们预计公司2022-2024年的EPS分别为2.30元、2.51元和2.86元,对应的动态市盈率分别为28.54倍、26.18倍和22.95倍,给予买入评级。
双良节能 家用电器行业 2022-07-25 17.95 -- -- 20.05 11.70%
20.05 11.70%
详细
与异质结电池龙头签订30亿销售合同,彰显公司N型单晶硅产品实力公司近日公告了双良硅材料(全资子公司)与安徽华晟新材料有限公司签订的《异质结专用单晶方锭框架供应合同》。根据公告,2022年至2025年期间,华晟将向双良采购用于生产异质结电池的N型单晶方锭7800吨。 参照PVInfoLink单晶硅片(210mm/160μm)均价测算,预计合同销售金额总计为30.24亿元(含税)。 目前P型单晶硅是市场主流,P型单晶硅拉制过程中掺杂剂为硼,N型掺磷,因为磷在硅中的分凝系数比硼小,在以磷为掺杂剂的N型单晶拉制过程中,杂质分布的均匀性较难控制。然而,N型电池技术(如异质结、TOPCon等)具有弱光响应好、温度系数低、光致衰减小等优点,有更大的效率提升空间,N型电池将会是电池技术发展的主要方向。所以能够稳定拉制N型单晶硅的厂商有望在未来获得更多市场份额。 安徽华晟是专注于超高效N型硅基异质结(HJT)太阳能电池、组件技术开发应用与产品规模化生产的科技创新型企业,至今一期、二期异质结电池、组件项目已全面投入运营,实现高效异质结太阳能电池与组件产能各2.7GW。公司此次与华晟建立合作,彰显了公司大尺寸N型单晶硅相关产品持续获得下游优质客户尤其是异质结电池客户和市场的认可,推动公司单晶硅业务形成长期稳定且高质的销售。 年初至今新签单晶硅订单近400亿,今年有望投产50GW产能,进展超预期今年以来,公司和通威、天合、东方日升、安徽华晟等头部光伏企业合计签订了395.06亿元的单晶硅销售订单,对未来业绩形成了充分保障。同时根据公司披露目前包头单晶一厂已经达产,产能约为8GW,满产满销。公司在快速推进单晶硅的投产,单晶二厂部分产能已经投产,通过建设提速和技术升级,2022年力争具备50GW左右产能的投产条件。 此前公司产能规划是2022年尽快实现20GW+的年产能,2023年尽快实现共计40GW+的年产能。此次产能加速落地或表明公司大尺寸单晶硅销售处于供不应求状态,若年内实现50GW投产也将进一步提高公司单晶硅业务的接单能力、发挥规模优势、加快后续年度的产量释放节奏。 大尺寸产能供不应求催生硅片价格持续上涨,石英坩埚采购长单保障公司产能释放今年以来,硅片价格依然处于上行区间。根据PVInfolink,166、182和210硅片年初至今涨幅分别为22.22%、25.52%、24.29%。我们测算22年市场对182以上硅片需求或超过220GW,而21年年底182及210产能合计仅为180GW,且近期由于下游需求旺盛,大尺寸硅片供不应求的情况仍将持续——根据国家能源局的数据,6月我国光伏新增装机7.17GW,同比增长131.2%。上半年光伏累计新增装机30.88GW,同比增长137.4%。今日TCL中环公示P型、N型单晶硅片价格,与此前价格相比,涨幅在4%左右。 单晶硅生产受到设备、硅料、辅材等多因素影响,目前由于硅料供需失衡,硅料价格一路突破300元/kg。公司作为多晶硅还原炉设备龙头,已和新特、通威、亚洲硅业、江苏中能等头部硅料企业签订硅料采购长度保障原材料供应。而在石英坩埚方面,未来也可能出现缺口,但公司和国内一线石英坩埚厂商都签有长单协议,石英坩埚均供应无虞。 投资建议对于单晶硅业务,公司目前供应端(硅料、石英坩埚)、销售端(百亿订单)均有充分保障,而光伏高景气度和大尺寸硅片产能的紧俏也有望保证硅片价格维持在合理区间,进而保障公司盈利水平。 我们预计公司2022-2024年的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0.14亿元、20.90亿元、25.99亿元,对应目前PE分别为28X/14X/11X,继续重点推荐。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下行,市场需求下滑;原材料价格出现大幅波动;光伏行业政策变动风险等。
天通股份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2-07-15 12.11 -- -- 15.48 27.83%
15.59 28.74%
详细
创业近 40年形成三大业务板块,材料+装备协同发展天通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创办于 1984年,是集科研、制造、销售于一体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经过结构调整,目前天通已形成电子材料、电子部品、智能装备三大业务板块。 2021年公司营收 40.85亿元,同比+29.44%;归母净利润 4.15亿元,同比+8.87%;毛利率 25.95%、净利率 10.31%、ROE 8.24%。2022Q1公司营收 9.64亿元,同比+13.31%;归母净利润 1.10亿元,同比+4.70%。 颗粒硅市场认可度不断提升,CCZ 设备有望快速放量与改良西门子法生产的棒状硅相比,FBR 颗粒硅的生产在占地面积、管路长度、碳足迹、能耗水平等方面优势非常明显,且有望与下游拉晶环节配合提高拉晶效率。拉晶 CCz 法可以一边加料一边拉制晶棒,但需要粒径更小、流动性更好颗粒硅作为原材料。在颗粒硅符合要求的情况下,CCz 法能够进一步减少加料时间、坩埚成本和能耗,在坩埚寿命周期内可完成约 10根晶棒拉制,且 CCz 产出晶棒电阻率更加均匀、分布更窄,品质更高,更适用于拉制 N 型单晶硅。 目前单 GW 拉晶设备价值量约 1.2亿元,而截至 2021年底,全球硅片总产能约为 415.1GW,则 CCZ 设备潜在替代空间在 400亿元以上。公司目前与合作伙伴共同进行 CCZ 长晶炉的研制,进展顺利,公司将不断提升生产效率及各项晶体质量指标,尽快达到量产目标。 电子材料业务前景广阔,公司掌握核心技术公司的电子材料业务主要包括磁性材料、蓝宝石材料、压电材料等。公司拥有中国最大的磁性材料研发制造基地,专业从事铁氯体材料和磁芯的研发、制造和销售,被认定为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可生产 50余类材料,5000多种规格的 MnZn、NiZn 铁氧体磁芯,及非晶合金磁芯、微波铁氧体磁芯。产品广泛用于现代通信、抗电磁干扰、电源逆变器、汽车电子、航空航天等科技领域。同事伴随新能源汽车、新能源发电、数据中心等领域的快速发展,软磁材料的市场规模有望持续提升。 预计到 2027年,全球软磁材料市场规模将达到 261.2亿美元。 蓝宝石材料是公司高新技术研发的实力核心之一,目前已经形成完整有序的产业链。主要产品包括 2-8英寸蓝宝石衬底片,并接受客户特殊要求的定制。蓝宝石晶体材料广泛应用于照明,背光显示等领域。同时将受益于 Mini LED、智能穿戴、医美产品等行业的快速升级。 在压电材料方面,钽酸锂(LT)、铌酸锂(LN)压电晶圆具有优良的压电性能、热稳定性、化学稳定性和机械稳定性,是制作射频声表面波滤波器(SAW)的理想基板材料。而射频滤波器系国外占据垄断优势的卡脖子项目之一。根据 Yole,到 2023年,全球滤波器市场规模有望达到 225亿美元,市场空间潜力巨大。公司是国内领先的钽酸锂、铌酸锂压电晶圆供应商,随着 5G、物联网及消费电子对 SAW 器件的需求日益增长,压电材料业务有望持续受益。 投资建议预计公司 2022-2024年的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6.03亿元、6.30亿元、9.27亿元,对应目前 PE 分别为20X /19X /13X,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下行,市场需求下滑;原材料价格出现大幅波动;光伏、电子材料行业政策变动风险等。
华海清科 2022-07-13 285.25 -- -- 344.52 20.78%
382.33 34.03%
详细
国产CMP设备龙头,业绩高增订单饱满。 公司是目前国内唯一一家能量产12英寸CMP商业机型的设备厂,产品已广泛应用于中芯国际、长江存储、华虹集团、英特尔、长鑫存储、厦门联芯、广州粤芯、上海积塔等国内外先进IC制造商的产线中。业绩方面:1)收入端:公司2017-2021年期间营收CAGR达 154.50%,2022Q1营收3.48亿元,同比+192.85%;预计22H1营收增速在87.32%-138.41%。2)利润端:2020年公司开始扭亏,规模效应凸显,盈利能力提升。2022Q1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0.91亿元,同比增长121.63%;预计22H1归母净利润增速在98.469%-155.17%。3)订单方面:2022Q1公司存货总金额16.90亿元,其中发出商品金额8.28亿元;2022Q1合同负债持续增长至8.36亿元。2021年末公司已发出未验收结算的CMP设备共69台,未发出产品的在手订单超过70台,公司今年的业绩确定性高。 2022年全球CMP设备市场规模约30亿美元,华海清科助力国产化率提升。晶圆厂扩产叠加技术升级,CMP市场规模提升。我们测算2022年全球CMP设备市场规模将达29.7亿美元,其中中国市场约9.7亿美元,为第一大市场。当前应用材料、日本荏原占据国内90%以上市场份额,国产替代迫在眉睫。公司率先完成技术突破,已累计发货140台CMP设备,在14nm 以上制程的CMP设备与国际巨头已不存在技术差距,14nm设备也已进入客户验证期。公司作为国产12英寸CMP设备的不二选择,深度受益于国产化替代的时代浪潮,在大陆CMP设备市场的占有率已从2018年的1.05%上升至2020年的12.64%。 依托CMP设备横向拓展品圆再生业务&耗材及维保业务。 1)晶圆再生业务:预计国内12英寸再生晶圆市场空间将达到65万片/月。公司已累计实现10万片再生晶圆出货,并积极规划扩产10万片/月的再生晶圆产能,满产后有望为公司每年贡献2亿元收入;2)耗材及维保业务:与公司CMP 设备的保有量高度相关,随着CMP设备销售及产线投产,业务收入规模提升,且持续性强。此外,维保业务毛利率较高,能有效增厚公司利润。 投资建议:公司作为国内唯一能量产12英寸CMP设备的龙头企业,未来有望实现从1->N的快速放量,充分受益于晶圆厂扩产和国产替代逻辑。我们看好公司主要业务CMP设备出货量的持续增长,以及晶圆再生、耗材及配套服务等业务的协同效应。预计2022-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16.59/25.47/33.19亿元,同比增长106.2%/53.50%/30.3%;实现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47/5.41/7.21亿元,同比增长75.1%/55.8%/33.3%,对应7月8日收盘价的PE分别为83.87/53.85/40.41,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金力永磁 能源行业 2022-07-06 40.98 -- -- 47.20 15.18%
47.20 15.18%
详细
业绩概要:公司2022年半年度业绩预告显示,预计2022H1公司营业收入达到28.9- 36.2亿元(+60%~100%),预计归母净利润达到4.41-5.07亿元(+100%~130%),其中,预计2022H1非经常性损益约为100万元,2021年同期非经常性损益对净利润的影响金额为1,531万元。据我们测算得出,公司2022Q2营业收入大约为13.9-21.1亿元(环比增减范围为-8.2%至+39.8%),归母净利润大约为2.77-3.43亿元(环比+69%~109%);碳中和景气依旧,新能源车业务高歌猛进:2022H1,公司新能源汽车及汽车零部件板块的营收同比增长约230%,并且在节能变频空调、风电、3C、工业节能电机等领域的营收也都实现了较高的增长。公司管理层精确把握新能源及节能环保领域的行业风向,深入布局新能源汽车领域用高性能铵铁硼磁钢,产品结构向具有高景气度的新能源汽车领域进一步延伸,产品下游领域的高速增长使铵铁硼磁钢业务的需求端得到了强而有力的保障;募投项目助力突破产能瓶颈:公司公告显示,包头生产基地一期项目已于2021年底建成,新增的8,000吨高性能稀土永磁材料产能计划于今年6月底达产,公司的铵铁硼毛坯合计年产能将在今年达到2.3万吨;公司远期规划中提出将于2025年建成4万吨的高性能铵铁硼永磁材料年产能,测算可得公司2021-2025年钦铁硼毛坯产能CAGR约为27.8%,高性能稀土永磁材料龙头企业的地位将随产能的释放而得到巩固;投资建议:旺盛的下游新能源领域需求为稀土永磁行业的市场空间奠定了增量基础,未来多方基地扩产项目的陆续推进将助力公司逐步突破产能瓶颈,而产品结构的不断优化和规模效应带来的单位降本也将助力公司产品盈利性得到进一步改善。我们上调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022- 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73.8/94.9/115.2亿元,同比增长81% /29% / 21%,实现归母净利润分别为8.4/10.8/13.4亿元,同比增长85% / 29% / 24%,对应PE 37X /29X / 23x。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风险、募投项目进展不及预期等。
宝明科技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2-07-05 14.76 -- -- 31.88 115.99%
39.99 170.93%
详细
产品结构调整期,业绩短期承压2021年,公司为了应对市场变化,主动调整市场竞争策略,进行产品结构调整,降低手机背光源产品销售份额,加大中尺寸背光源产品市场推广力度。手机背光源业务手机背光源收入7.4亿元,同比降低37.85%。受全球手机需求减少,手机背光源行业竞争加剧的影响,公司2021年实现营业收入11.15亿元,同比减少19.08%;实现扣非净利润-3.64亿元,同比减少3727.48%。在手机背光源行业发生不利变化的情况下,公司主动调整产品策略,主要用于汽车面板的中尺寸背光源实现同比143%的高速增长,达到1.47亿元;电容式触摸屏业务收入1.95亿元,同比增长86.75%,受益于规模效应,触摸屏业务毛利率由2020年20.53%提升至21.25%。 汽车面板高景气,聚焦车载显示随着公司多个车载项目逐步释放,公司业绩将会得到显著提升。据Omdia, 2021年的车载显示面板出货量将达到1.853亿片,同比增长24.3%,预计2022年将同比增长7.2%,达到1.986亿片。公司车载背光源产品目前已进入了延锋伟世通、航盛电子、创维等汽车- -级供应商供应链体系,广泛应用于丰田、本田、现代、福特、大众、VOLVO、红旗、长城、上汽、吉利、BYD等国内、国际汽车品牌。目前车载面板以LCD为主,与LCD相比,Mini LED屏幕具备高亮度、高对比度、HDR色域更广、颜色饱和度更高等优势,奔驰EQXX、凯迪拉克LYRIQ、蔚来ET7等车型开始搭载Mini LED。公司为了持续保持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不断加大对新产品和新技术的研发投入,目前对Mini LED背光源技术和新能源电池新材料等进行研发投入,以期在市场竞争中抢占先机,获取更大市场份额。2021年末,公司中尺寸背光源业务订单数量同比增长62.8%。 看好公司持续扩大以车载显示屏为主的中尺寸背光源产品市场份额,实现良性稳定的发展。 触摸屏扩产项目进展顺利,盈利能力增强公司触摸屏业务随着赣州工厂2020年投产并进入产能爬坡期,目 前已展现出较强的盈利能力。公司触摸屏业务主要客户包括天马、信利、同兴达、立德通讯等国内大型显示面板厂商和知名模组厂商。2020年、2021年,公司实现触摸屏营业收入分别为1.04亿元、1.95亿元,综合平均毛利率分别为20.53%、21.25%。 据公司招股书,公司触摸屏扩产建设项目建成完全达产后,每年可实现营业收入为3.46亿元,利润总额为0.92亿元。后期随着产量的提升,盈利能力将得到进一步增强。 2021年末,公司电容式触摸屏深加工业务订单数量同比增长95.14%。 投资建议公司受全球手机销量下滑,手机面板行业景气度下降的影响,业绩短期承压。随着公司主动降低手机端收入,开拓车载显示业务,公司有望凭借丰富的技术储备,广阔的汽车客户资源,实现业绩回暖。预计公司2022年-2024年分别实现归母净利润0.20亿元、0.78亿元、1.45亿元,当前股价(2022年6月30日)对应PE133.03、34.28、 18.39。 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行业竞争加剧的风险、消费电子行业继续萎缩的风险、汽车业务拓展不急预期的风险、资金短缺的风险、人才流失的风险
智度股份 计算机行业 2022-07-04 5.58 -- -- 6.07 8.78%
7.24 29.75%
详细
事件:近日,潮州市工信局与智度集团携手打造的潮州工艺美术元宇宙精品馆正式在“Meta彼岸”APP上线,成为国内首个“元宁宙”地方工艺美术馆。此举旨在推动落实潮州工艺美术“互联网+”行动计划,加速布局元宇宙艺术新赛道,共同推动新一代元宇宙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打造国内首个艺术元宇宙社区,持续解锁权益共建艺术新生态。1定位:国内首家艺术元宇宙社区“Meta彼岸”由公司与智度集团有限公司、国光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共同打造,旨在运用数字技术实现线上与线下虚实场景融合,以虚拟现实终端为入口,提供丰富的创作工具和展现方式,打造不同主题、不同风格艺术作品的虚拟展览,给用户带来沉浸式互动的艺术社交体验;2功能:发行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数字藏品、提供知名艺术家作品展览、在线社交互动、沉浸式观感体验等服务;3产品:目前已在 PICO VR、爱奇艺·奇遇VR和Android手机端上线,已推出“听黄河涛声-徐惠君”、“走一走,停! -段革新”、“三七互娱游戏艺术馆”三座元宇宙艺术展馆,策划举办“光之间”、“浮空城”、“夏宫”等艺术展;已推出国内首个元宇宙地方艺术美术馆,借助数字技术推广潮州工艺美术藏品,不定期举办线上工艺美术展览。 推进传统文化的的数字化探索,践行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方向。5月22日,中办和国办联合印发了《关于推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意见》,明确到“十四五”时期末,基本建成文化数字化基础设施和服务平台,形成线上线下融合互动、立体覆盖的文化服务供给体系,发展数字化文化消费新场景,两办发文的高级别彰显推进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公司的“资源积累+技术沉淀+管理经验”优势合力构筑公司的竞争壁垒。 投资建议:公司通过收缩数字营销业务中毛利率较低的实效营销和信息流业务,不断优化营收结构提升整体毛利率,借助国光电器在VR设备产业链中的硬件优势,结合公司在品牌营销、区块链、游戏开发等领域的经验,有望在“Meta彼岸”社区实现更多的商业化创新。我们预计22-24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07/2.48/2.84亿元,EPS分别为0.16/0.19/0.22元,对应PE分别为34/28/25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全球疫情反复、行业竞争加剧、新业务不及预期
中简科技 基础化工业 2022-06-28 49.30 -- -- 52.29 6.06%
52.29 6.06%
详细
高端碳纤维龙头: 中简科技管理层架构稳定,且实际控制人为专业技术人才,对公司产品研发把控具有丰富的经验和专业性,先后开发了 ZT7、 ZT8、 ZT9以及 ZM40J 等丰富的产品,用于星、机、弹、箭等航空航天领域。产品结构多样化且持续优化,产能建设稳步推进。虽然 2021年下游客户阶段性调价有一定负面影响,但公司规模效应开始显现,对业绩形成有效支撑; 需求高增,先军后民成长无虞: 2021年全球碳纤维需求量增长10%,尽管疫情影响了全球航空航天领域需求,但国内受益于军品的定型放量,需求持续高增。 未来我国航空航天用碳纤维的占比将进一步向世界先进水平靠拢: 军用航空领域,对标海外,碳纤维单机用量和飞机数量仍具有较大的提升空间——新机型的迭代将持续为碳纤维需求贡献增量; 民用航空方面, 碳纤维复合材料在民航主流机型的大规模使用证明了其优越性,目前我国民航大飞机正处于起步阶段,国产化替代背景下, 预计未来二十年,国内民用航空领域将产生约 10.7万吨碳纤维需求,市场规模超 1000亿元; 无人机是近年来新兴的领域,在各类领域用途愈发广泛, 根据中无人机招股说明书,未来五年军用无人机市场年产值将达到 148亿美元,全球民用无人机到 2024年将达到 4157亿元,十年间 CAGR 为 43%。基于对历史数据的统计,我们预测到 2025年全球无人机用碳纤维需求量将达到 6312吨, 2022-2025年 CAGR 为 29.6%。 航天是高强高模碳纤维的优势领域,近年来地缘政治愈发复杂,导弹储备需求紧迫性空前提高,随着实弹演习频次提高和新型导弹列装,航天用碳纤维的用量将进一步提高;
启明星辰 计算机行业 2022-06-22 21.07 -- -- 21.18 0.52%
22.45 6.55%
详细
事件:公司6月18日发布公告,中移资本拟以现金方式认购上市公司非公开发行股票284,374,100股,发行完成后中移资本直接持有上市公司23.08%的股份;同时,王佳、严立夫妇自愿、无条件且不可撤销地放弃其合法持有的上市公司105,700,632股股份(占上市公司本次发行后总股本比例8.58%)对应的表决权。上述事项实施完成后,王佳、严立夫妇合计持有上市公司共计13.08%的表决权,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由王佳、严立夫妇变更为中国移动集团。 投资要点: 网络安全行业属于未来确定性的稳增长、快增长行业。根据IDC《2022年V1全球网络安全支出指南》相关数据,2021年中国网络安全相关支出有望达到102.6亿美元,预计2025年将达214.6亿美元,2021-2025年预期复合增速达到20.5%,增速位列全球第一。根据工信部《网络安全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征求意见稿)》,到2023年网络安全产业规模超过250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超过15%;电信等重点行业网络安全投入占信息化投入比例要达到10%。我们认为,随着网络安全相关法律法规、战略规划的陆续出台实施,以及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促进数字经济发展,加强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的战略部署,网络安全行业属于未来确定性的稳增长、快增长行业。 以央企为代表的国有资本持续加码投资,网络安全企业战略价值显现。2019年国投智能受让美亚柏科近15.6%的股份,并通过《表决权委托协议》成为公司实际控股股东;今年3月2日美亚柏科公告国投智能将通过定增直接持有公司股份(发行后)的21.56%。 2019年中国电子旗下明洛投资、中电金投以37.31亿元受让奇安信合计22.60%股权,成为奇安信第二大股东。2019年中电科投资、中电基金和网安基金作为为一致行动人,通过转让、集合竞价等方式合计收购15.54%的股份,成为绿盟科技第一大股东。2019年中国电科旗下中电基金、电科网信合计收购天融信5.01%股份,今年5月底,工业网络安全服务提供商「天地和兴」宣布完成近 7亿元 D 轮融资,投资方包括国电投集团基金、中电科研投基金等11家央国企产业资本、地方国资基金等国内知名一线投资机构。 我们认为,一方面央企担负着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和保障国家网络安全的战略重任,加大网安投资是其本身必须承担的社会重任;另一方面网络安全行业未来持续快速增长的确定性强,A 股相关企业当前估值较低,以启明星辰为代表的网安企业本身具有战略投资价值。 启明星辰行业地位稳固、业务布局完善、技术卡位好,近年来经营稳定、盈利能力较强。公司成立于1996年,是国内最具实力的网络安全产品、可信安全管理平台、安全服务与解决方案的综合提供商,成功实现了对网络安全、数据安全、应用业务安全等多领域的广泛覆盖,曾入选“2019福布斯中国最具创新力企业榜”。 根据中国网络安全产业联盟的统计,公司2020年市占率6.9%,仅次于奇安信。 多款产品市占率位居行业前列,在托管安全服务、态势感知、VPN、工控安全审计、工控主机安全、AI(安全分析、情报)、RO(响应、编排)、咨询服务、安全培训等细分赛道,公司多年处于第一阵营。公司2017-2021年营业收入CAGR 达17.79%,归母净利润CAGR 达17.51%,扣非归母净利润CAGR 达24.23%,近五年来毛利率维持在60%以上,净利率保持在19%以上,经营情况稳定,盈利能力较强。
华扬联众 计算机行业 2022-06-21 20.29 -- -- 20.79 0.82%
20.46 0.84%
详细
事件:5月28日,华扬联众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与北京凤凰数字科技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未来双方将以共同持续发展、合作双赢为宗旨,拟在数字IP、元宇宙、创新营销等领域开展深度合作,并达成了关于“一方宇宙”项目的战略合作。 亮点1:公司IP矩阵又添新军,合力传承国家优秀传统文化。 构建文化数字平台:“一方宇宙”是基于Web3与元宇宙的沉浸式线上开放世界,将在《千里江山图》等传统文化数字资产再创造的背景下,构建一个与现实世界平行,可游、可居、可思、可感的中国传统文化创新时空;凤凰数字科技的文化IP资源:凤凰数字科技作为凤凰卫视集团旗下核心板块,至今已开发出如《清明上河图3.0》(现升级为《画游清明上河》)、《千里江山图3.0》(现升级为《画游千里江山》)、宫薛龙凤呈祥、宋潮游乐园、三星堆奇幻夜、山海赛博等近20项以中华文化为主的精品新文化IP,围绕“文化+科技”整合文博、艺术等领域顶级资源,打造展览、主题馆、出版物、文创周边等线上线下体验产品与消费品。 亮点2:公司坐拥强大IP矩阵,文化数字化运营优势强。教育IP-一“故宫教育”:公司参与搭建故宫学校在线教育项目平台,提供体系化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数字化内容,科技赋能宝藏级文化价值的传承和弘扬;文博IP一秦兵马俑:华扬联众旗下新画幅文创是秦陵博物院文创联合开发单位、官方电商平台独家运营机构,近日共同发行首批基于秦始皇兵马俑文物形象再次创作的数字藏品“秦兵马俑之兼葭潮团”,4月25日摩点APP开启预约7款,发售价格每款29.9元;体育IP--冬奥冠军数智人:作为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官方传播代理服务独家供应商,公司正在以已签约的张虹等奥运冠军运动员为蓝本,创制系列体育数智人,在云直播、解说交互、虚拟竞技等体育场景下进行示范应用,探索体育元宇宙的新场景;虚拟人IP:公司子公司推出虚拟人“YOUNG”、打造景甜的虚拟数字形象“甜小甜”、与燃麦科技和喜悦娱乐成立合资公司探索元宇宙数字内容的创制与应用。 亮点3:文化数字资产的中国探索,坚定践行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5月22日,中办和国办联合印发了《关于推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明确,到“十四五”时期末,基本建成文化数字化基础设施和服务平台,形成线上线下融合互动、立体覆盖的文化服务供给体系。《意见》提出,统筹利用文化领域已建或在建数字化工程和数据库所形成的成果,关联形成中华文化数据库,依托现有有线电视网络设施、广电5G网络和互联互通平台,形成国家文化专网、鼓励多元主体依托国家文化专网,共同搭建文化数据服务平台。鼓励和支持各类文化机构接入国家文化专网,发展数字化文化消费新场景,统筹推进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全国智慧图书馆体系和公共文化云建设等8项重点任务,两办发文的高级别彰显推进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投资建议:公司依托强大的IP矩阵、数字人民币的资质壁垒、虚拟人的技术资源、中移动的数字化业务底层技术支持,以元宇宙生态作为新的传播载体,在文化数字化体系应用场景的搭建进程中具备较强的先发优势和资源禀赋,看好公司未来文化数字化征途的商业潜力。考虑业绩受疫情影响因素,我们调整盈利预测,预计22-24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05/4.07/4.51亿元,EPS分别为1.20/1.61/1.78元,对应PE分别为16/12/11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下行、疫情反复、行业竞争加剧、新业务不及预期
康希诺 2022-06-20 185.08 -- -- 217.99 17.17%
216.86 17.17%
详细
创新驱动疫苗管线研发。 康希诺2009年成立于中国天津滨海新区, 专注研发、 生产和商业化高质量人用疫苗, 是由全球大型制药企业高管团队回国创立的国内领先高新技术疫苗企业。 近十年来, 公司研发、 生产疫苗取得多项重大成就, 发展迅速。 2017年, 公司取得重组埃博拉病毒病疫苗Ad5-EBOV的新药申请批准, 这是我国独立研发、 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性重组疫苗产品。 针对中国疫苗市场庞大的需求, 康希诺凭借强大的基础研究、 生产工艺和产业化实力, 旨在研发三个类别的高质量疫苗, 即全球创新型、 取代现时主流和中国市场最佳疫苗。 为此, 公司搭建了五个技术平台, 包括合成疫苗技术、 基于病毒载体技术、mRNA技术、 蛋白结构设计和重组技术和制剂及给药技术。 基于五个技术平台, 公司正为11个疾病领域研发17种疫苗产品, 包括2017年获批的埃博拉病毒疫苗Ad5-EBOV、 2021年获批“附条件” 上市的重组新型冠状病毒疫苗(5型腺病毒载体) 和2021年获批上市的脑膜炎球菌结合疫苗MCV2和MCV4。 新冠需求催化公司业绩快速增长。 克威莎是康希诺生物股份公司和中国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生物工程研究所陈薇院士团队研发生产的重组新型冠状病毒疫苗(5型腺病毒载体) , 2021年2月25日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附条件” 上市。 腺病毒载体疫苗采用人5型腺病毒作为载体, 将其复制相关基因剔除, 从而使其在人体内不会复制;在被剔除基因的位置上, 插入新冠病毒刺突蛋白(S蛋白) 的基因, 然后由腺病毒载体携带S基因进入人体细胞, S基因进入人体细胞后合成S蛋白, 作为抗原激发机体产生免疫应答。 腺病毒载体疫苗仅含人工合成的S蛋白基因片段, 目标抗原更精准, 更高效, 也更加安全。 Omicron(奥密克戎)增加了新冠流行预期的不确定性, 疫情短期或难以结束。 为应对严峻的疫情防控形势以及疫苗加强针的免疫水平会随时间推移而下降这一事实, 世界上已有多个国家决定或已经开始接种第四针疫苗。 站在当前时点来看, 疫情反复的不确定性仍然很大, 叠加第三针疫苗的保护力随时间推移下降, 全球各国第四针疫苗接种需求比较确定, 新冠疫苗的需求预期较之前大幅改善, 公司新冠疫苗放量的态势在短期内或将延续。 MCV2/MCV4上市带来业绩增量。 MCV2(A群C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结合疫苗) 和MCV4(ACYW135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结合疫苗) 分别于2021年6月、 12月上市,目前我国市场中脑膜炎球菌疫苗主要为多糖疫苗(MPSV2和MPSV4) , 公司MCV4是我国首个脑膜炎球菌四价结合疫苗产品。 从临床表现上来看, 康希诺临床试验的血清阳转率结果表明公司MCV2疫苗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免疫性;公司临床试验的血清阳转率结果表明公司MCV4疫苗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免疫性。 从时点来看, 公司MCV4作为我国首个脑膜炎球菌四价结合疫苗产品, 在市场竞争中具备较为明显的先发优势, 未来或将持续为公司提供业绩增量。 在研品种支撑长期发展。 目前公司主要在研品种包括针对婴幼儿的13价肺炎球菌疫苗、 PBPV(通用型肺炎球菌结合疫苗) 、 组分百白破联合疫苗(DTcP) 等。 其中, 已有的研究数据表明, 公司在研的13价肺炎球菌疫苗产品与目前肺炎疫苗金标准和全球重磅产品——辉瑞的Prevnar 13相比, 在覆盖年龄范围、 载体蛋白选择与结合生产工艺、 免疫原性等方面具有优势。 公司在研的通用型肺炎球菌结合疫苗(PBPV) 目前在全球范围内暂无同类产品上市, 行业内仅有 GSK、Sanofi Pasteur 和英国 ImmBiology 公司在研不依赖于血清型的肺炎球菌疫苗, 国内仅有康希诺一家在研, 具有独家优势。 而组分百白破联合疫苗(DTcP) 产品在国内将逐步取代共纯化DTaP疫苗, 与同类竞品相比, 公司产品处在国内行业的第一梯队, 如果临床试验成功, 将有望实现对DTaP的更新换代, 并在DTcP产品市场中占据一定的份额。 投资建议。 我们认为, 新冠疫苗短期内为公司提供了较为明确的业绩支撑和资金保障, 催化了公司的快速成长。 同时, 由于疫情反复的不确定性仍然很大, 第三针疫苗的保护力随时间推移下降, 全球各国第四针疫苗接种需求比较确定, 新冠疫苗的需求预期较之前大幅改善, 公司新冠疫苗放量的态势在短期内或将延续。 叠加公司MCV2和MCV4产品陆续上市放量, 公司MCV4作为我国首个脑膜炎球菌四价结合疫苗产品, 在市场竞争中具备较为明显的先发优势, 未来或将持续为公司提供业绩增量, 公司未来成长空间或将持续打开。 我们预计公司2022-2024年的EPS分别为3.72元、 5.75元和6.79元, 对应的动态市盈率分别为49.86倍、32.28倍和27.32倍, 给予买入评级。
双良节能 家用电器行业 2022-06-20 14.90 -- -- 19.22 28.99%
20.05 34.56%
详细
大尺寸单晶硅年内有望投产 50GW,产能落地速度超预期根据公司最新在投资者交流平台上的回复,目前包头单晶一厂已经达产,产能约为 8GW,满产满销。公司在快速推进单晶硅的投产,单晶二厂部分产能已经投产,通过建设提速和技术升级,2022年力争具备50GW 左右产能的投产条件。 此前公司产能规划是 2022年尽快实现 20GW+的年产能,2023年尽快实现共计 40GW+的年产能。此次产能加速落地或表明公司大尺寸单晶硅销售处于供不应求状态,若年内实现 50GW 投产也将进一步提高公司单晶硅业务的接单能力、发挥规模优势、加快后续年度的产量释放节奏。 产能超预期充分表明公司掌握拉晶核心能力,技术快速升级公司原有规划产能一期 20GW、二期 20GW,合计 40GW 的大尺寸单晶硅产能,然而现在公开宣告力争年内实现 50GW 产能投产——多出来的10GW 并非无中生有,恰恰反映了公司已经对拉晶环节的核心能力理解非常深刻。 我们在《光伏系列报告之硅片篇:技术进步持续推动降本增效,大尺寸产能紧俏催生新需求》中对拉晶环节降本增效的核心因素进行过拆分,晶体生长炉数量一定的情况下,拉晶厂可以在通过:1)提升对硅料的处理能力;2)提升硅料到硅棒的转化率等方式来提升产能,具体包括长晶速率、坩埚寿命、单棒长度、良率等因素。公司本次产能超预期,一方面是生产设备加速进厂安装,另一方面是公司拉晶技术快速升级。 此前公司一期 20GW 规划了 1648台单晶炉,由此计算单晶一厂的560台单晶炉产能约 6.8GW,而根据公司最新披露,单晶一厂达产产能8GW,这充分说明了我们上述论断。 大尺寸单晶硅供不应求,组件业务提高产业链协同能力目前公司已经取得了爱旭、通威、天合光能、阿特斯、东方日升等众多光伏头部企业的硅片订单。目前公司已签订近 92亿片的硅片订单和超 3万吨的单晶方棒/方锭订单,若按照签订时的硅片价格计算单晶硅片长单金额合计约 779亿元。充足的订单为公司业绩提供充分保障。且本次产能加速落地又将进一步提高公司单晶硅业务的拿单能力,提高了业绩上限。 同时,公司计划在包头稀土高新区共建设 20GW 高效光伏组件项目,项目将分期实施。一期 5GW 光伏组件项目总投资预计 15亿元,建设期两年,项目产品主要规格包括 550W 和 660W。公司在节能节水业务领域深耕 40年,积累了大量电力客户资源,包括国电投、国家能源集团国电电力、国家电网、大唐集团、华能集团等,可以协同光伏组件业务的市场拓展。硅片、组件也有望协同共振,进一步推动硅片业务的销售,帮助公司在光伏产业链最大化收益。 投资建议预计公司 2022-2024年的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10.14亿元、20.90亿元、25.99亿元,对应目前 PE 分别为 23X /11X /9X,继续重点推荐。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下行,市场需求下滑;原材料价格出现大幅波动;光伏行业政策变动风险等。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2/55 转到  
*说明:

1、“起评日”指研报发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起评价”指研报发布当日的开盘价;“最高价”指从起评日开始,评测期内的最高价。
2、以“起评价”为基准,2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10%,为短线评测成功;6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20%,为中线评测成功。详细规则>>
3、 1短线成功数排名 1中线成功数排名 1短线成功率排名 1中线成功率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