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事业部 搜狐证券 |独家推出
杨伟

华西证券

研究方向: 化工行业

联系方式:

工作经历: 证书编号:S1120519100007,曾就职于东兴证券、方正证券、太平洋证券。...>>

20日
短线
42.86%
(第237名)
60日
中线
0%
(--)
买入研报查询: 按股票 按研究员 按机构 高级查询 意见反馈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2/44 转到  

最新买入评级

研究员 推荐股票 所属行业 起评日* 起评价* 目标价 目标空间
(相对现价)
20日短线评测 60日中线评测 推荐
理由
发布机构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联瑞新材 非金属类建材业 2023-11-13 48.51 -- -- 67.00 38.12%
67.00 38.12%
详细
公司发布2023年三季度报告。2023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11亿元,同比增长4.72%,实现归母净利润1.25亿元,同比下降4.90%,扣非归母净利润1.08亿元,同比下降8.65%,EPS0.67元。 分析判断:三季度业绩修复,或因高端材料销量增加及能源成本下降公司营业收入及盈利能力均修复。2023年第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97亿元,同比增长43.43%,环比增长16.38%,实现归母净利润0.52亿元,同比增长32.66%,环比增长16.87%,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0.46亿元,同比增长45.45%,环比增长15.85%。第三季度毛利率为42.78%,同比增长2.79pct,环比增长3.29pct。我们认为,半导体封装及导热行业销量增加、天然气价格下降等因素对收入及盈利能力修复的贡献较大。根据iFinD数据,液化天然气(LNG)三季度市场均价为3956.25元/吨,同比下降37.12%,环比下降2.06%。费用方面,公司第三季度期间费用率为15.66%,同比增长2.62pct。其中,研发费用率为6.91%,同比增长1.06pct,公司持续加码研发,加快高端产品开拓,实现自身产品迭代,塑造长期成长力。 下游库存拐点或已显现,先进封装拉动长期需求据投资者纪要,公司今年一季度因终端库存较高影响销售,二三季度销售端逐渐回暖,下游行业部分产品库存出清,开工率明显提升,我们认为下游库存拐点或已显现,公司业绩有望持续改善。公司下游包括半导体封测、电子电路基板、新能源车动力电池和热界面材料、光伏等行业。根据Yole数据,预计2026年先进封装全球市场占比将达到50%,先进封装快速发展有望带动上游材料需求增加及结构优化。集成电路的高集成度与多功能化等发展趋势,带动了低CUT点、高填充、低放射性含量的硅微粉、具备特殊电性能如LowDf(低介质损耗)等特性的球形硅微粉和高纯球形氧化铝粉需求的增加。公司是无机填料和颗粒载体行业龙头,聚焦高端芯片(AI、5G、HPC等)封装、异构集成先进封装(Chiplet、HBM等)、高导热热界面材料等领域的先进技术,现已匹配1)HBM方案中,颗粒封装材料(GMC)中需要添加TOPCUT20um以下球硅和Lowα球铝,公司部分客户是全球知名的GMC供应商,公司配套供应HBM所用球硅和Lowα球铝;2)应用于FC-BGA封装UF的球形硅微粉;3)应用于热界面材料的高α相的球形氧化铝粉和亚微米球形氧化铝粉、应用于高导热存储芯片封装的Lowα球形氧化铝粉、应用于高介电(Dk6和Dk10)高频基板的球形氧化钛、液态填料等高尖端应用的系列化产品,以上产品均已通过海内外客户的认证并批量出货。 产线升级与技术攻关相结合,看好公司长期成长产线升级方面,2023年10月25日,公司通过了《关于投资集成电路用电子级功能粉体材料建设项目的议案》,拟投资人民币12,800万元建设集成电路用电子级功能粉体材料项目,设计产能为2.52万吨/年,建设周期24个月。该项目建成有望优化升级公司现有产能,提升自动化智能化制造水平,以便更好满足客户多品种小批量订单的需求;技术攻关方面,公司继续坚持球形填料等向大颗粒精确切割、更加紧密的填充、高纯度、高导热性、特殊的电性能等方面发展,争取在液态填料、亚微米球形填料、LowDf、Lowα等紧缺需求环节上推出更多符合市场需求的下一代产品,并在氮化物方面有所突破。我们看好产线升级给公司带来的生产及运行效率提升,以及公司重视研发铸就的长期成长力。 投资建议公司是无机填料和颗粒载体行业龙头,产品可用于先进封装领域且为国际知名厂商供货。我们预计公司2023-2025年营业收入分别为7.42/9.43/11.21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06/2.68/3.25亿元,EPS分别为1.11/1.44/1.75元,对应11月9日48.90元收盘价,PE分别为44/34/28倍。参考可比公司雅克科技、国瓷材料和壹石通,考虑公司后续新产能爬坡、产线升级改造及技术攻关,我们看好公司长期成长力,首次覆盖,给予公司“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上游原材料及燃料价格大幅上涨;下游客户认证进度不及预期;终端需求增速不及预期。
卫星化学 基础化工业 2023-09-19 16.47 -- -- 16.53 0.36%
16.53 0.36%
详细
2023年9月12日,公司发布公告,卫星化学全资子公司连云港石化拟以现金方式收购卫星控股和昆元投资持有的江苏嘉宏新材料有限公司100%股权,交易金额为15.24亿元。 分析判断: 进一步完善产品矩阵,形成环氧丙烷和环氧乙烷互补据公司公告,嘉宏新材为卫星控股与国家东中西区域合作示范区(连云港徐圩新区)管委会于 2020年 12月27日签署徐圩新区投资项目合作协议书的具体实施公司,该协议书承诺建设内容包括年产 90万吨烯烃原料加工及下游 HPPO、丙烯腈、ABS 装置、丙烯酰胺等高性能材料产业链项目及相关公辅设施等。嘉宏新材现已建成3套 45万吨/年 HP 装置、1套 40万吨/年 PO 装置、220KV 总降、高架火炬及配套仓储和公用工程等配套设施。交易完成后,能进一步发挥公司产业链一体化的优势,并减少控股股东与上市公司之间的关联交易,避免潜在同业竞争;有利于推进实施公司整体战略规划,完善公司 C3产业链产品结构,同时形成公司环氧丙烷与环氧乙烷两大产品互补,延伸下游环氧衍生物高端化学品产业链。 丙烯酸、丙烯酸丁酯市场回暖,公司盈利改善趋势确定随着内外部环境改善以及旺季到来需求回暖,丙烯酸及丙烯酸丁酯市场逐渐恢复活跃,产品价格逐渐上涨,库存下降。百川盈孚数据显示,2023年8月,丙烯酸/丙烯酸丁酯市场均价分别为6076.09/ 9363.04元/吨,环比+1.75%/+11.12%,开工率分别为62.71%/57.94%,环比+16.76/+9.65pct。截至2023年9月14日,丙烯酸/丙烯酸丁酯均价6625/10900元/吨,较八月均价上涨9.03%/16.41%,涨势明显;截至2023年9月8日,国内工厂库存丙烯酸丁酯2955吨,环比+2%;丙烯酸5381吨,环比+1.09%。据百川盈孚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9月14日,丙烯-丙烷/丙烯酸丁酯-丙烯酸/聚丙烯-丙烯价差为+1589/+576/+940元,较8月月均价差分别+9.53%/+37.84%/+15.82%,价差逐渐扩大。据百川数据,截至2022年底公司拥有丙烯酸产能66万吨/年,丙烯酸丁酯产能62万吨/年,均位居国内第一,处于绝对龙头地位。我们认为,随着市场需求逐步回暖,公司主要产品价差有望继续扩大,提升公司业绩弹性。 加码高分子新材料业务,构建高端材料产业园公司致力于加速发展高端新材料,持续提升竞争力 。2023年上半年,公司自主研发的年产1,000吨α-烯烃工业试验装置一次开车成功,POE 装置加快推进,均取得新的阶段性成果,为后续加快推进各年产10万吨级工业化装置建设奠定基础。公司加码布局高分子新材料业务,2023年6月19日,公司发布公告,拟在连云港建设α-烯烃综合利用高端新材料产业园。建设内容主要包括250万吨/年α-烯烃轻烃配套原料装置、5套10万吨/年α-烯烃装置、3套20万吨/年POE 装置、2套50万吨/年高端聚乙烯(茂金属)、2套40万吨/年PVC 综合利用及配套装置、1.5万吨/年聚α-烯烃装置、5万吨/年超高分子量聚乙烯装置等,总投资约257亿元。公司此次拟收购的嘉宏新材现已建成3套45万吨/年HP 装置、1套40万吨/年PO 装置,随着公司在高分子新材料业务上不断发力,将持续拓展成长空间。 投资建议由于公司产品结构变化和原材料价格变动,我们调整之前的盈利预测,预计2023-2025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437.55/502.83/571.30亿元(此前 2023年为 274.44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4为7.27/64.03/78.32亿元(此前2023年为55.40亿元),由于股本变动,EPS 分别为1.40/1.90/2.32元(此前2023年为4.51元),对应2023年9月14日收盘价15.61元PE 分别为11/8/7倍。公司作为轻烃产业链龙头,产能处于国内领先地位,随着产品价格逐渐回暖,原材料价格下降,公司业绩有望持续恢复;同时新材料项目将为公司业绩提供新增量,维持 “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下游需求不及预期,项目进度不及预期,拟收购进度不及预期。
惠城环保 电力、煤气及水等公用事业 2023-09-19 47.70 54.86 -- 51.00 6.92%
53.21 11.55%
详细
深耕环保十七春秋,项目投产2023年上半年净利润触底反弹,同比剧增+1921%。惠城环保成立于2006年,经过17年的沉淀发展,基于自主创新能力优势成为“三废”处理及循环再利用行业的领先高新技术企业。2023年H1,子公司广东东粤环保承建的石油焦制氢灰渣综合利用项目已开工运行,实现了高硫石油焦制氢灰渣综合利用技术的工业化应用。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06亿元,同比高增251%;归母净利润触底反弹,实现0.86亿元,同比+1921%,为近五年最高水平。 公司废塑料回收项目为全球首创CPDC技术,达产后将迎万亿市场蓝海。我们测算即将建设的20万吨废塑料项目可产出烯烃和BTX18万吨、节约石油资源60万吨、减少碳排放200万吨,节约欧洲碳税约2亿欧元,目前已完成100吨/年中试并建成农膜原料化学循环产业链。我们测算当前国内废塑料存量以化学法回收产值空间达3.5万亿元;2025年化学法回收塑料有望达296万吨,较2022年翻倍,2021-2025年四年CAGR超23%。公司近期公告拟建设的废塑料回收项目中的技术涵盖裂解过程高效捕集氯化氢,混合废塑料原料化,逆流床流化催化深度裂解反应器设计开发,等温差压输送连续进料等一系列核心原创工艺。可实现将废塑料连续稳定进料、跨相深度催化裂解,三烯三苯收率超过90%。我们预计20万吨废塑料项目归母净利约3.3亿元,未来达产后公司有望快速增加产能规模,带来巨大利润空间。 公司POX灰渣综合利用项目环保与经济效益可观,有望快速推广。随着环保政策趋严,高硫石油焦制氢可实现石油加工流程上的利用最大化,未来或将成为主流选择。公司已投产广东东粤高硫石油焦制氢POX灰渣综合利用项目,是世界范围内唯一可实现对石油焦制氢灰渣全面资源化处理的先进技术;公司具备的灰渣提钒技术,钒沉淀物经干燥有氧煅烧回收可以得到五氧化二钒,钒回收率≥95%,五氧化二钒纯度≥98.5%,该技术成功产业化并复制后将为公司带来极大成长空间。 聚焦环保治理技术创新,产业化项目不断落地贡献新业绩增长点。公司聚焦环保治理领域技术升级、新技术推广及产业落地,新项目多线开花。目前主业之一为危废处置服务,产能为5.85万吨/年,以及广东东粤40万吨/年POX灰渣处理项目设计产能;主业之二资源化综合利用产品现有产能5.45万吨/年,其中包括FCC催化剂4万吨/年,且2023年Q1已与中国台湾中油股份签订0.5万吨销售合同;此外公司自研的新型还原剂替代尿素等氨基还原剂(SNAR技术),可充分解决烟气中硫酸雾和氮氧化物的排放难题,未来有望成为行业主流处理技术。公司目前共拥有56例授权专利,其中发明授权29例,实用新型27例,除已产业化技术外,还拥有工业废硫酸化学链循环利用、含盐(硫酸钠)污水再利用等多个核心技术,未来有望不断落地为公司带来新的业绩增量。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我们预计2023-2025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11.15/13.44/26.39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11/3.49/6.37亿元;EPS分别为1.55/2.56/4.68元,对应2023年9月15日收盘价52.73元PE分别为34/21/11X。公司2023年上半年业绩向上拐点已现,未来二期重金属回收项目投产,可助力业绩再上层楼;公司作为环保“三废”治理及循环再利用平台型创新企业,新技术持续快速产业落地,20万吨废塑料综合利用项目未来如成功达产,将带动公司进入加速成长期。考虑到公司废塑料项目明年Q4投产后市场空间巨大,未来业绩有望持续快速增长,给予2024年30倍PE,未来目标价76.8元,上行空间46%。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项目建设不及预期、海外需求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风险。
惠城环保 电力、煤气及水等公用事业 2023-09-15 52.55 -- -- 51.00 -2.95%
53.21 1.26%
详细
深耕环保十七春秋,项目投产2023年上半年净利润触底反弹,同比剧增+1921%。惠城环保成立于2006年,经过17年的沉淀发展,基于自主创新能力优势成为“三废”处理及循环再利用行业的领先高新技术企业。2023年H1,子公司广东东粤环保承建的石油焦制氢灰渣综合利用项目已开工运行,实现了高硫石油焦制氢灰渣综合利用技术的工业化应用。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06亿元,同比高增251%;归母净利润触底反弹,实现0.86亿元,同比+1921%,为近五年最高水平。 公司废塑料回收项目为全球首创CDPC技术,解决全球混合废塑料化学循环中原料成分、来源、连续进料等多个难点,我们测算单个项目可产出烯烃和BTX18万吨、节约石油资源60万吨、减少碳排放200万吨,节约欧洲碳税约2亿欧元,目前已完成100吨/年中试并建成农膜原料化学循环产业链。我们测算2025年全国废弃塑料收量有望达到2612万吨,2021-2025年四年CAGR8%;对应产值1515亿元,2021-2025年四年CAGR10%。其中2025年化学法回收塑料有望达296万吨,较2022年翻倍,2021-2025年四年CAGR超23%。公司近期公告拟建设的废塑料回收项目中的技术涵盖裂解过程高效捕集氯化氢,混合废塑料原料化,逆流床流化催化深度裂解反应器设计开发,等温差压输送连续进料等一系列核心原创工艺。可实现将废塑料连续稳定进料、跨相深度催化裂解,三烯三苯收率超过90%。 随着环保政策趋严,高硫石油焦制氢可实现石油加工流程上的利用最大化,未来或将成为主流选择。公司已投产广东东粤高硫石油焦制氢POX灰渣综合利用技术,是世界范围内唯一可实现对石油焦制氢灰渣全面资源化处理的先进技术;公司具备的灰渣提钒技术,钒沉淀物经干燥有氧煅烧回收可以得到五氧化二钒,钒回收率≥95%,五氧化二钒纯度≥98.5%,该技术成功产业化并复制后能给公司带来巨大想象空间。 公司主业三足鼎立,成功开拓境外客户,凭借创新能力不断扩容。据公司公告和投关活动记录表,主业之一为危废处置服务遵循废催化剂资源循环再利用的技术路线,产能为5.85万吨/年,以及广东东粤40万吨/年POX灰渣处理项目设计产能;主业之二资源化综合利用产品现有产能5.45万吨/年,其中包括FCC催化剂4万吨/年,且2023年一季度已与中国台湾中油股份签订0.5万吨FCC销售合同;主业之三为烟气治理技术,公司自研的新型还原剂替代尿素等氨基还原剂(SNAR技术),可充分解决烟气中硫酸雾和氮氧化物的排放难题,未来有望成为行业主流处理技术,当前已为多家炼化企业提供。公司目前共拥有56例授权专利,其中发明授权29例,实用新型27例,除已产业化技术外,还具有工业废硫酸化学链循环利用、含盐(硫酸钠)污水再利用等多个核心技术,未来有望为公司带来新增量。投资建议:公司新建项目开始贡献业绩,我们预计2023-2025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10.65/13.44/28.47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74/2.41/7.73亿元;EPS分别为1.28/1.77/5.83元,对应2023年9月13日收盘价52.98元PE分别为41/30/9X。公司作为一家技术驱动型公司,实控人通过定增实现股权进一步集中,引领公司战略,彰显对公司的信心。公司废塑料回收、金属提炼等新项目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未来有望成为公司第二发展曲线,我们认为公司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项目建设不及预期、海外需求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风险。
美瑞新材 基础化工业 2023-09-01 21.40 -- -- 23.70 10.75%
23.70 10.75%
详细
事件概述:2023 年 8 月 29 日,公司发布 2023 年中报,2023 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7.19 亿元,同比-9.37%;实现归母净利润 0.51 亿元,同比-7.79%,扣非后归母净利润 0.49 亿元,同比+9.68%; EPS 0.17 元。2023Q2 单季度实现营业收入 4.01 亿元,同比-0.23%;实现归母净利润 0.28 亿元,同比-16.35%。 分析判断: 主营 TPU 市场需求平稳,上半年销量实现增长根据公司半年报,2023 年上半年公司主营产品 TPU 市场整体较为平稳,虽然上游原材料降价和下游需求低迷导致 TPU 价格有所下滑,但公司发挥差异化技术创新优势,开发和推广高性能聚氨酯新材料产品,在需求不佳的情况下仍然实现销量增长。具体来看 TPU 产品实现收入 6.88 亿元,同比-11.70%,毛利率 16.30%,同比+2.57pct。2023 年上半年期间费用率为 6.99%,同比+0.55pct,其中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财务费用率分别为 0.84%/2.31%/-0.70%,分别同比+0.11/+0.55/-0.14pct。从研发费用率看,公司 2023 年上半年研发费用率为 4.53%,同比+0.02pct。 新建产能即将投产,一体化项目持续推进据互动易, 2022 年国内 TPU 产能为 129.9 万吨,产量为 65.56 万吨。TPU 中低端产品的下游应用较为广阔且客户分散,总体呈现出市场容量大、竞争激烈的特点;高端产品领域下游需求旺盛,但目前参与的国内厂商较少,公司当前正在实现中高端 TPU 产品的突破。据公司公告和环评报告书,截至 2022 年底公司拥有 TPU 产能 8.65 万吨,在建产能为山东烟台大季家厂区的年产 20 万吨弹性体一体化项目,该项目于 2022 年初开工建设,目前项目部分产能即将建成投产,全部建成后公司将拥有 TPU 产能超过 28 万吨。此外,位于河南鹤壁的聚氨酯新材料产业园一期项目于 2022 年四季度开工建设,项目将建设年产 12 万吨特种异氰酸酯(HDI10 万吨、CHDI1.5 万吨,PPDI0.5 万吨)一体化及配套公辅工程,从而针对终端客户需求做成上游单体、下游材料的一体化解决方案。目前,项目已完成部分单体及道路等施工,部分设备已完成安装,预计 2024 年建成投产。我们认为,随着公司烟台 TPU 和河南新材料产业园项目建成投产,上下游材料一体化有望帮助公司突破长期受制于国外垄断的特种 TPU 原材料限制,为公司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能,大幅增厚公司利润。 投资建议我们维持之前盈利预测,预计 2023-2025 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 17.48/33.14/51.84 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42/4.12/6.04 亿元,由于股本变动,EPS 变为 0.47/1.37/2.01 元(此前分别为 0.71/2.06/3.02 元),对应2023 年 8 月 29 日收盘价 21.2 元 PE 分别为 45/15/11 倍。公司为业内少数能够生产高端特种 TPU 的企业,随着今年年底新建 20 万吨/年 TPU 项目投产,公司销量有望进一步扩大;同时一体化项目建成投产后有望大幅提升公司利润,成为公司重要的业绩增长点,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下游需求不及预期,项目投产不及预期。
中复神鹰 基础化工业 2023-08-25 31.60 -- -- 32.36 2.41%
32.36 2.41%
详细
2023年8月19日,公司发布2023年中报,2023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0.56亿元,同比+22.39%;实现归母净利润2.21亿元,同比+0.50%,扣非后归母净利润1.98亿元,同比-6.64%;EPS0.25元。2022Q2单季度实现营业收入4.87亿元,同比-20.91%;实现归母净利润0.90亿元,同比-11.91%。 分析判断:碳纤维业务持续增长,进一步加大研发投入根据公司半年报,2023年上半年公司主营业务碳纤维占营业收入99.14%,实现销售收入10.47亿元,同比+22.36%。上半年碳纤维价格进一步下降,据百川数据,2023年上半年碳纤维市场均价约134元/kg,同比-约28%,因此公司上半年毛利率下降至38.75%,同比-6.73pct,实现毛利润4.02亿元,同比+4.09%。费用率方面,公司期间费用率为9.49%,同比-0.79pct,其中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财务费用率分别为0.95%/8.12%/-0.58%,同比+0.82/-0.43/-2.18pct。作为行业龙头,公司加大科技研发力度,研发费用率由去年同期的6.27%上升到2023年上半年的9.69%,同比+3.42pct。我们认为,随着公司不断加码研发投入,优化公司管理,公司业绩有望迈上新台阶。 碳纤维下游应用领域广阔,中国碳纤维产能占据半壁江山据赛奥碳纤维,2022年全球碳纤维需求量13.5万吨,同比增长14.4%,中国市场总需求量74429吨,同比增长19.3%,预测到2025年,我国碳纤维需求量有望达到13.22万吨,其中国产碳纤维需求量共计11.01万吨,占总需求量的83.31%,市场前景极为广阔。得益于质轻、高强度和导电导热等一系列其他材料所不可替代的优良性能,碳纤维的下游应用主要集中在风电叶片、航空航天军工、体育休闲和压力容器等领域,目前已经得到广泛应用。赛奥数据显示,2022年全球碳纤维运行产能共计25.86万吨,其中中国大陆产能11.21万吨,占全球产能的43%。 产学研推动成本进一步下降,行业龙头优势壁垒巩固公司致力于提升竞争力,构建技术优势壁垒。2023年上半年,公司在T1100级高性能碳纤维关键制备技术、干喷湿纺48K大丝束关键制备技术、万吨级产业化技术等核心技术上持续突破,新增授权专利共65项,其中发明专利10项,这些科技研发成果有助于公司扩大产能以及降低成本。上半年公司神鹰西宁二期1.4万吨碳纤维项目全面投产,规模效应进一步释放,现有产能规模达2.85万吨,位居世界第三,且原材料单耗及能耗突破历史最低水平。公司另有在建产能共计3万吨,预计2026年8月建成,建成后将进一步强化公司产能规模优势,充分发挥规模效应。上海航空预浸料项目通过量产线PCD批准、完成T800级碳纤维预浸料第二产线建设,进一步推进大飞机用碳纤维及预浸料的国产化进程。我们认为,随着碳纤维市场应用的不断扩大和公司多维度多环节不断发力,公司未来市场份额将进一步提升,实现业绩的稳定持续增长。 投资建议由于碳纤维供需格局变化,我们调整之前的盈利预测,预计2023-2025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31.09/41.84/49.75亿元(此前2024-2025年分别为43.76/56.65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6.80/10.42/12.26亿元(此前2023-2025年分别为9.01/12.64/17.04亿元),EPS分别为0.76/1.16/1.36元(此前2023-2025年分别为1.00/1.40/1.89元),对应2023年8月23日收盘31价.元68PE分别为42/27/23倍。公司作为国内小丝束碳纤维龙头,产能和技术均为处于国内领先地位,未来随着各研究建设项目进一步落地,规模化降本和新领域进入有望为公司利润持续赋能,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下游需求不及预期,项目投产不及预期。
呈和科技 基础化工业 2023-08-24 37.37 -- -- 39.13 4.71%
41.72 11.64%
详细
事件概述2023年 8月 18日,公司发布 2023年半年报,2023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3.70亿元,同比+11.86%;实现归母净利润 1.09亿元,同比+10.59%;扣非后净利润 1.03亿元,同比+20.08%。其中 2023年 Q2实现营业收入2.00亿元,同比+14.29%,环比+17.65%,实现归母净利润 0.58亿元,同比+11.54%,环比+13.73%。 分析判断: 新收购业务实现放量,营收利润双增长2023年上半年公司市占率持续提升,完成对科奥化学(抗氧剂)和信达丰收购,拓宽了产品品种并扩大了业务规模,销售收入稳步增长,净利润同比提升,实现销售毛利率 44.83%,同比+0.9pct,环比+0.2pct,具体来看,上半年公司主营产品成核剂/合成水滑石/抗氧剂/复合助剂/贸易商品分别实现销售 2.04/0.48/0.38/0.22/0.56亿元。上半年公司期间费用率有所下降,为 11.11%,同比-1.8pct,其中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财务费用率分别为 3.77%/9.97%/-2.63%,分别同比+0.81/+1.33/-3.94pct。此外,公司积极扩大研发支出,2023年上半年研发费用为 0.16亿元,同比+13.13%,研发费用率为 4.28%,同比+0.04pct。我们认为,随着公司新领域业务放量,叠加原有业务支撑,公司业绩有望迈上新台阶。 助剂国产替代趋势拉升需求增速,国内龙头玩家尤为受益据华西化工团队之前报告《国产成核剂实现 0-1,塑料高端化助力业绩再上台阶》,随着 5G 通信、物联网、人工智能和 3D 打印等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智能家居、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兴起,市场对材料性能要求不断提升,改性塑料行业创新发展力度将会持续增加,2025年我国改性塑料总需求有望达到 3485万吨,进而带动成核剂需求增长。据公司公告,2017年-2022年,我国成核剂进口替代率由 19%提升至 28%。但是随着市场需求增速不断加快,我国成核剂产量仍远低于需求量,未来我国成核剂产量有望快速增长,进口替代率进一步提升,预计 2025年达到 34%,届时国内成核剂市场仍呈供不应求状态。据公司公告,合成水滑石可以作为聚氯乙烯高效、无毒、廉价的热稳定剂,也可以有效吸收 PVC 在加工和使用过程中分解产生的 HCI,提高 PVC 的加工条件和热稳定剂。 随着国家行业标准的实施,合成水滑石作为绿色、无毒、环保助剂,对含毒性热稳定剂具有较大的替代空间。据公司公告,截至 2022年底,公司拥有成核剂产能、合成水滑石 1.93万吨、2.35万吨/年,在建产能 1. 14、1.69万吨/年,预计 2023年建成。我们认为,公司作为国内成核剂龙头,产能和销售均位列行业领先地位,在塑料助剂国产替代率和渗透率提升的趋势下,未来市场份额将不断提升,实现业绩的持续增长。 投资建议基于公司产 品下游 景气变 化,我们 调整之 前的盈 利预测, 预计 2023-2025年公司 营业收 入分别为9.99/13.17/16.78亿元(此前 2023-2024年分别为 11.00/13.46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2.45/3.31/4.48亿元(此前 2023-2024年分别为 3.23/4.23亿元),EPS 分别为 1.81/2.44/3.31元(此前 2023-2024年分别为2.42/3.17元),对应 2022年 8月 22日收盘价 38.23元 PE 分别为 22/16/12倍。公司作为国内成核剂龙头,产能和技术均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在塑料高端化的浪潮下,塑料助剂需求和国产替代率将不断提升,公司核心产品成核剂和水滑石收入有望持续增长,同时新收购的公司将为公司业绩提供新增量,维持 “增持”评级。 148284
中国石化 石油化工业 2023-08-22 5.96 -- -- 6.27 5.20%
6.27 5.20%
详细
事件概述: 2023年 8月 28日,公司发布 2023年中报,2023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15,936.82亿元,同比-1.1%;实现归母净利润 351.11亿元,同比-20.1%,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归母净利润 336.55亿元,同比-22.4%;基本EPS 0.293元。2023Q2单季度实现营业收入 8,023.51亿元,同比-4.57%;实现归母净利润 150.09亿元,同比-28.27%。 分析判断: 勘探及开发:原油价格下滑导致业绩承压,天然气产量大幅增长据公司公告,2023上半年,公司勘探及开发板块实现油气当量产量 250百万桶,同比增长 3.3%,其中原油产量139.68百万桶,同比+0.02%,天然气产量 6609亿立方英尺,同比+7.6%。但由于上半年国际原油价格震荡下行,布油现货均价为 79.8美元/桶,同比-25.8%,公司业绩有所承压,板块实现销售收入为 1449亿元,同比-8.4%,毛利率为 23.8%,同比-0.1pct。具体来看,2023H1该板块原油/天然气/气化 LNG/液态 LNG 销量分别为1717万吨/165亿立方米/85.6亿立方米/53.1万吨,分别同比+1.2%/+7.8%/-23.6%/-41.5%;平均销售单价分别为 3627元/吨、1954元/立方千米、3863元/立方千米、4344元/吨,分别同比-17.4%/+12.1%/+27.2%-23.7%。 我们认为,随着公司加快推进济阳、胜利海上、顺北二区、川西海相等油气产能建设,多元化拓展天然气资源渠道,持续完善天然气产供储销体系,公司优质油气产能有望进一步扩大,为公司下游生产奠定坚实基础。 炼油:毛利收窄和油价下滑导致利润下降上半年,由于国际原油价格同比大幅下降,成品油、化工原料类及其他精炼石油产品价格均同比下降,公司炼油事业部实现营业收入 7296亿元,同比-5.9%。公司汽油/柴油/煤油产量分别为 3033/3215/1359万吨,同比+1.0%/+4.9%/+63.5%;销量分别为 2944/3083/1121万吨。同比+1.7%/+4.9%/+69.1%;平均价格为8256/6639/5623元/吨,同比-7.4%/-9.3%/-0.7%。由于油价下跌导致库存减利,且石脑油、石油焦、液化气等产品毛利同比变差,公司成本和销售毛利双降,2023年上半年公司加工原料油的平均成本为 4293元/吨,同比-9.7%;炼油毛利为 354元/吨,同比减少 179元/吨,同比-33.6%。我们认为,随着公司推进低成本“油转化”,加大“油转特”力度,增产高附加值产品和特种产品,炼油板块利润有望逐渐回暖。 营销及分销:成品油市场需求回暖,营业收入实现增长上半年国内油品市场需求回暖,成品油销量同比增长,公司营销及分销板块实现收入 8713亿元,同比+10.0%,毛利率为 5.7%,同比-0.5pct。成品油销量为 60.44百万吨,同比增长+28%。具体来看,汽油/柴油/煤油分别实现销售 4651/4159/1243万吨;同比+17.6%/+13.0%/+45%;实现收入 4059/2942/708亿元,同比+10.7%/+5.5%/+43.1%。 化工:化工周期底部,业绩等待反弹时机上半年由于市场需求疲软,公司化工板块产品均价同比下跌 13.4%,实现收入 2443亿元,同比-12.2%,毛利率为1.6%,同比-1.5pct。具体来看,化工产品经营总量为 4163万吨,同比+3.1%,其中基本有机化工品/合成树脂/合纤单体及聚合物/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化肥分别实现销售 2359/297/850/54/69/40万吨,同比+2.1%/-22.8%/-1.1%/-8.8%/+4.1%/-1.8%。2023年 8月 15日,公司发布定增公告,募集资金拟部分投入茂名分公司炼油转型升级及乙烯提质改造项目、茂名分公司 5万吨/年聚烯烃弹性体(POE)工业试验装置项目和中科(广东)炼化有限公司 2号 EVA 项目。我们认为,未来随着化工行业走出周期底部,公司加大新材料、高附加值产品开发力度,拓展增效空间,持续推进大乙烯布局发展和芳烃转型升级 ,公司未来业绩和利润率水平有望修复。 投资建议我们维持之前的盈利预测,2023-2025年公司收入分别为 33912.56/34815.89/35775.55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708.94/763.02/809.88亿元, EPS 分别为 0.59/0.64/0.68元,对应 2023年 8月 31日收盘价 6.07元 PE 分别为 10/10/9倍。我们认为,公司作为国内炼化一体龙头公司,在“双碳”和“一带一路”政策下,公司产品中高端转型和加大出口力度将为公司带来新的发展动能;在央国企改革背景下,公司将加快提质增效,实现盈利水平回升和估值修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原油价格波动风险、行业周期变化的风险、环保法规要求的变更导致的风险、募投项目不及预期、境外业务拓展和经营风险。
川发龙蟒 基础化工业 2023-07-31 8.38 -- -- 8.67 3.46%
8.67 3.46%
详细
事件概述: 2023年 7月 14日,公司发布 2023年半年度业绩预告。预计 2023半年度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约 2.1-2.5亿元,同比下降 68.27%-73.35%,预计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为 1.7-2.1亿元,同比下降 69.56%-75.36%;EPS 为0.11-0.13元。 分析判断: 23H1公司业绩同比下降,磷化工景气周期下行业绩预告显示,2023年 H1,受磷化工行业景气周期下行、供需错配等不利影响,公司主要产品价格持续下跌,产销量有所下滑,导致公司营业收入、净利润同比下降。根据百川盈孚数据,磷矿石 2023年 H1均价为 1043.05元/吨,较去年同期显著上升约 40%;下游磷加工产品价格承压,主要产品磷酸一铵 2023年 H1均价为 3067.63元/吨,同比降约 15%,磷酸氢钙市场均价为 2392.28元/吨,同比大幅下降超 28%。我们认为,磷化工景气周期已至底部区域,公司作为磷化工产业龙头,未来随着行业供需格局转好,盈利水平有望复苏回升。 磷化工行业地位稳固,“矿化一体”产业链条持续布局完善公司为磷化工产业的龙头企业,始终坚持“矿化一体”的发展思路,磷矿资源储量约 1.3亿吨,2022年合计生产磷矿约 210万吨。公司拥有天瑞矿业、白竹磷矿、绵竹板棚子磷矿等的采矿权,其中,天瑞矿业磷矿储量近 1亿吨,采矿设计产能为 250万吨/年,龙蟒磷化工磷矿生产规模为 60万吨/年,襄阳基地白竹磷矿年产 100万吨磷矿石,待其全部复产并达产后,公司将具备年产 410万吨的磷矿生产能力,在磷化工业务方面有显著的规模效应和成本优势。在“稀缺资源+技术创新+产业链整合+先进机制”的发展战略下,公司提升了上游核心资源自给能力。我们认为,公司对整体产业链条的布局,将有效降低成本,提升公司市场竞争力、抗风险能力以及持续盈利能力。 加速推进新能源材料项目,深耕多资源绿色低碳产业链磷酸铁锂是锂离子电池最核心的组成材料之一,市场需求量持续快速增长。2022年度,公司推进以甘眉新航为主体的锂资源深加工项目,在德阳、攀枝花、湖北等地合计规划建设年产 50万吨磷酸铁、40万吨磷酸铁锂生产线及配套产品。据公司公告和投关活动记录表,同年 11月,公司获得太和铁矿资源权益.目前开采规模已达 300万吨/年,选矿规模达 800万吨/年,其现有钒钛磁铁矿储量 1亿吨,同时其正在办理 1,000万吨/年生产规模的采矿许可证。我们认为,在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持续提升态势下,磷酸铁锂具备较高的产业需求确定性和广阔的市场发展空间,长期来看,公司加快布局“硫-磷-钛-铁-锂-钙”多资源绿色低碳产业链,能够更快形成较为完备的发展体系,从而抓住市场机遇,在竞争中脱颖而出。 投资建议由于公司产品价格波动较大,我们调整此前 2023、2024年盈利预测,并增加 2025年预测,预计 2023-2025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 95.60/123.43/195.71亿元(此前 2023、2024年为 96.61/123.14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9.15/12.28/19.38亿元(此前 2023、2024年为 13.99/15.94亿元),EPS 分别为 0.48/0.65/1.02元(此 前 2023、2024年为 0.74/0.84元),对应 2023年 7月 27日收盘价 8.4元 PE 分别为 17/13/8倍,维持 “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原材料价格波动加剧,项目投产不及预期,下游需求不及预期。
康达新材 基础化工业 2023-07-31 14.20 -- -- 14.18 -0.14%
14.42 1.55%
详细
2023年7月15日,公司发布半年报业绩预告,2023年上半年公司扭亏为盈,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3200万元-3500万元,同比+318.10%-338.55%;预计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693.10万元至-993.10万元,同比+41.48%-59.16%;EPS为0.11–0.12元。 2023年7月20日,公司发布公告,公司拟以全资子公司北京康达晟璟科技有限公司使用自有或自筹资金收购上海晶材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100%股权。 分析判断:原材料价格大幅回落,胶粘剂板块业绩受益据公司公告,2023年一季度公司归母净利润约-1485万元,上半年扭亏为盈,实现归母净利润3200万元-3500万元,主要因收购成都赛英科技产生负商誉4400万元。上半年以来,公司胶粘剂板块主要产品原材料价格呈下降趋势,利好胶粘剂盈利恢复。据百川数据,截至2023年7月17日,环氧树脂(华东)和双酚A(华东)的价格分别1.40、1.00万元/吨,较去年最高点4.02、3.00万元/吨分别回落2.62、2.00万元/吨;2023年环氧树脂(华东)和双酚A(华东)上半年均价分别为1.46、0.96万元/吨,较去年均价分别-34%、-34%。同时,公司积极实施降本增效,优化运营效率,不断提升盈利能力,使胶粘剂板块经营业绩预计较去年同期实现增长。我们认为,未来随着原油价格震荡下行,公司原材料价格有进一步下降空间,利润有望延续改善趋势。 装配市场快速发展,环氧结构胶市场空间巨大从胶粘剂下游市场应用来看,以消费电子、光伏、风电等为主的装配业市场增长较快,引领了行业的增长趋势。作为我国能源结构转型的重要战略支撑,在风电降本趋势下,海上风电装机规模将持续高速增长。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新增风电装机37.63GW,累计装机达365.44GW;据世界风能协会预测,2023-2025年全国风电年均新增装机容量约60GW-70GW,其中2023年装机量有望达到80GW,而海上装机将恢复到8-10GW水平,且海上风电未来10年CAGR超过25%。风电用结构胶是影响叶片力学及结构的主要材料,在风电叶片材料成本中占比仅11%。据新材料产业联盟数据,1GW风电叶片预计消耗700吨结构胶。我们预计,2026年底我国累计风电装机量有望达到635GW,环氧结构胶市场需求有望超过42万吨。 收购晶材科技,积极打造新材料综合平台据公司公告,截至2022年底,公司有环氧结构胶类产能4.66万吨/年,市占率超过60%,处于绝对龙头地位。 此外,公司在主营业务基础上积极打造新材料综合平台。据公司公告、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显示,公司自2018年1月以来,收购或参股了主要研发电磁兼容系统的成都必控科技、从事ITO(氧化铟锡)靶材业务的河北惟新科技、从事液晶显示业务的彩晶光电等公司。2023年3月23日,康达新材公告以1.78亿元公开摘牌赛英科技100%股权,主要从事的整机雷达业务,实现了公司在军工电子科技板块的产业链延伸。据公司投关活动记录表,一阶段公司将进一步整合电磁兼容、电源模块、钽电容、陶瓷电容(MLCC)、微波电子系统等领域的技术研发和市场渠道资源,形成由部件级到系统级与整机级的完整产业链条。公司近期拟收购的晶材科技的产品主要应用于低温共烧陶瓷技术(LTCC)的电子元器件、电路模块的制造和封装,可同时满足军用(有源相控阵雷达、电子对抗等)和民用领域(5G手机、5G移动终端、5G路由器、5G基站、新能源汽车电子电路等)需求,陶其瓷生料带等产品打破了国外的技术垄断,实现了进口替代,填补了国内空白。 投资建议由于今年以来公司部分产品下游需求结构性减弱,我们调整之前的盈利预测,预计2023-2025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23.15/29.31/33.23亿元(此前分别为40.18/52.02/60.54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14/3.57/4.35亿元(此前分别为2.40/3.78/4.54亿元),EPS分别为0.70/1.17/1.42元(此前为0.79/1.24/1.49元),对应2023年7月27日收盘价14.01元PE分别为20/12/10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市场竞争加剧风险;风电装机量不及预期风险;收购进度不及预期风险。
黑猫股份 基础化工业 2023-07-26 12.53 -- -- 14.29 14.05%
14.29 14.05%
详细
事件概述: 2023年 7月 14日,公司发布业绩预告,2023年上半年公司预计归母净利润-2.20亿元至 -2.45亿元;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2.20亿元至 -2.45亿元;EPS 为-0.27至 -0.34元。 分析判断: 原材料价格回落明显,下游需求逐渐向好据公司公告,2023年第一季度,公司主营产品炭黑的生产原料煤焦油维持高位运行,成本高压叠加下游市场淡季需求疲软导致毛利下滑,百川盈孚数据显示,一季度高温煤焦油市场均价为 5078元/吨,较去年同期处于高位;第二季度中上旬煤焦油价格出现大幅下跌带动了产品价格下跌,公司消化高价库存原料及产品导致毛利环比下降,据百川盈孚数据,煤焦油二季度均价为 3634元/吨,进入 6月原料及产品价格趋稳,截至 2023年 7月17日,煤焦油价格 3800元/吨较年初价格下跌 37.39%,较一季度均价跌幅超 28.4%,炭黑价差持续扩大。此外,据百川数据,2023年以来我国轮胎开工率呈现向好态势,2023年 6月开工率为 65.15%,较上年同期提升近 10pct。我们预计,随着焦化置换及新建产能陆续投产,煤焦油价格有进一步下行空间;疫情放开后国内经济恢复,下游轮胎厂商需求将逐渐好转,当前公司通用炭黑产品基本面利空出尽,业绩反弹趋势确定。 锂电池出货量持续增长,导电炭黑急需国产替代据思瀚研究院数据,2022年国内动力锂电池市场仍以常规类导电剂(炭黑)为主,市场份额占比超过 60%。据往期报告,我国导电炭黑主要依赖进口,进口来源主要包括日本狮王、美国卡博特、法国益瑞石、赢创德固赛等国外厂商,亟待实现进口替代。据水晶球财经,2021年我国国内导电炭黑供给 98%来自益瑞石。高工产研锂电研究所(GGII)数据显示,随着 2023年 Q2锂电池排产率逐渐回升,2023H1中国锂电池市场出货量为 380GWh,同比增长 36%;正极材料出货量 115万吨,同比增长 50%; 负极材料出货量 72万吨,同比增长 18%。GGII 预计未来 8年(2022-2030年),我国锂电池市场 CAGR 为 23.84%。我们认为,伴随锂电池产量快速增长,作为锂电池关键原材料的导电炭黑,急需实现国产替代。 多项业务协同布局,导电炭黑已实现量产公司作为国内炭黑龙头,截至 2022年底共有炭黑产能 114万吨,且正致力于实现产能升级将部分低效产能逐步置换成优势及特种炭黑产能,提升主业竞争力。当前公司重点项目稳步推进,据投资者问答,年产 5000吨碳纳米管粉体及配套产业一体化项目第一期正在建设中;拟建年产 8万吨碳基材料项目,打造“煤焦油深加工-软沥青-针状焦”产业链一体化项目。2023年 6月 28日公司发布公告,将投资新建“年产 16万吨碳材/橡胶复合母胶项目”。项目分三期进行建设,共建设 8×2万吨/年生产线,其中一期建设 1×2万吨/年生产线,二期建设 3×2万吨/年生产线,三期建设 4×2万吨/年生产线,公司已对下游客户分行业进行开发,主要针对全钢轮胎、特种轮胎、橡胶制品等领域的规模企业进行送样认证推广。此外公司 2022年先后成立了内蒙古黑猫纳米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江西黑猫纳米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分别新建 5万吨、2万吨超导电炭黑项目,当前公司自主研发的锂电池专用导电炭黑已实现量产,经过半年多的市场推广和客户验证,据投资者问答,目前该产品在多家锂电池头部企业通过验证测试,已于 6月份开始小批量向下游电池企业提供锂电级导电炭黑产品。 我们认为,公司通过产能升级和多项业务协同布局,有助于公司产品结构优化,为公司利润提供可观增量。 投资建议我们调整之前 2023-2024年盈利预测,并新增 2025年盈利预测,预计 2023-2025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 94.39/101.05/108.59亿元(此前 2023、 2024年分别 为 101. 14、 111.19亿元),归 母净利润分别为3.05/7.70/9.92亿元(此前 2023、2024年分别为 5.07、6.95亿元),EPS 分别为 0.41/1.03/1.33元(此前2023、2024年为 0.68、0.93元),对应 2023年 7月 24日收盘价 12.39元 PE 分别为 30/12/9倍。公司为炭黑行业龙头,原材料煤焦油价格高位导致业绩承压,当前价格已大幅回落,我们预计随着公司导电炭黑验证成功并导入下游锂电企业,原材料价格进一步下行及轮胎市场景气度回升,公司业绩有望持续向好,我们看好公司未来的成长,维持 “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煤焦油价格波动加剧,项目投产不及预期,下游需求不及预期。
中复神鹰 基础化工业 2023-05-18 36.28 -- -- 39.39 8.57%
39.39 8.57%
详细
事件概述事件一:2023年 3月 21日,公司发布 2022年报。2022年公司实现总收入 19.95亿元,同比+70%;归母净利润 6.05亿元,同比+117.09%事件二:2023年 4月 25日,公司发布 2023年一季报。2023年第一季度公司实现总营收 5.68亿元,同比增长23.68%;归母净利润 1.31亿元,同比+11.28%。 分析判断: 下游需求旺盛产品实现量价齐升,利润率维持较高水平。 2022年受益于行业下游需求高景气持续,公司碳纤维产品量价齐升,盈利水平再上台阶,2022年公司碳纤维实现销售 9374吨,同比+52.7%;据百川盈孚,T300(12k)/T300(24k)/T700(12k)2022年均价分别为 168/144/254元/千克,同比+4%/+4%/+18%;公司毛利率和净利率分别为 48.13%、30.33%,同比+6.51、6.58pct。各项费用方面,公司 2022年期间费用率 9.24%,其中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财务费用率分别为 0.34%/7.86%/1.05%,同比-0/-2.23/-0.21pct。公司同时也积极扩大研发支持,2022年研发费用 1.55亿元,同比+162%;研发费用率7.8%、同比+2.7pct。2023Q1公司期间费用率进一步下降至 7.21%,其中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财务费用率分别为 0.68%/7.00%/-0.47%。我们认为,当前碳纤维价格已经下降到具有相当性价比的位置,下游行业需求有望进一步增加,公司业绩预计将再上台阶。 产能扩张规模化降本,高端碳纤维龙头充分受益行业增长。 据赛奥数据,2022年碳纤维需求持续增长,其中全球碳纤维需求量 13.5万吨,同比+14%;中国碳纤维需求量7.4万吨,同比+19%,预计 2025年国内碳纤维需求达到 13.2万吨,2022-2025年 CAGR 21%。公司现有单套 5000吨/年 PAN 原液的稳定化均质化制备产线,高品质 PAN 原丝纺丝速度达 400m/min,单线规模 5000吨/年;高强型碳纤维和中模型碳纤维性能与国际同类产品相当,单线规模 3000吨/年。公司在国内高性能碳纤维市占率达到50%以上,其中 T800级碳纤维已获中国商飞 PCD 预批准,预浸料应用验证进展顺利。根据投资者问答,截至2022年底,公司碳纤维产能 1.45万吨/年,其中连云港本部 3500吨,神鹰西宁 1.1万吨.此外神鹰西宁二期 1.4万吨正处于收尾阶段,部分装置试运行中,预计 2023年实现投产,投产后单吨成本将持续下降。据连云港政府,公司连云港 5万吨碳纤维项目一期 3.1万吨预计 2025年投产,二期 2万吨目前处于规划中;此外根据公司2023年 1月公告,2023年 4月拟在连云港基地设立全资子公司建设 3万吨高性能碳纤维项目,预计 2026年投产。据澎湃新闻,公司 SYT55S-24k、SYT45S-48k 正式亮相 2023年巴黎 JEC 复合材料展,其中 SYT45S-48K 是全球首家采用干喷湿纺技术制备的大丝束产品,兼具小丝束工艺性能及大丝束成本优势,并实现了工艺性能升级、成本降低,可适用于风电叶片、CNG、汽车等应用领域。该产品目前已实现规模化低成本生产。我们预计,随着公司西宁二期全面投产,公司规模化产能将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作为国内小丝束碳纤维龙头,有望持续提升市占率并逐步打入高端军工产业链。 投资建议公司产能投放进度加快,我们调整之前 2023、2024年盈利预测,并新增 2025年预测,预计 2023-2025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 31.09/43.76/56.65亿元(此前 20232024年、分别为 30.98/43.22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9.01/12.65/17.05亿元(此前 2023、2024年分别为 8.78/12.23亿元),EPS 分别为 1.00/1.41/1.89元(此前 2023、2024年分别为 0.98、1.36元),对应 2023年 5月 16日收盘价 36.16元 PE 分别为 36/26/19倍。我们认为碳纤维价格下降促进下游市场景气度持续上行,公司为国内小丝束碳纤维龙头,随着 1.4万吨产能今年年中建成投产,公司规模化成本进一步下降,我们看好公司未来的成长,维持 “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原材料价格波动加剧,项目投产不及预期,下游需求不及预期。
吉林化纤 基础化工业 2023-05-17 3.86 -- -- 4.01 3.89%
4.01 3.89%
详细
2023年4月28日,公司发布2022年年报和2023年一季报。2022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6.70亿元,同比+2.50%;归母净利润-0.91亿元,同比+29.23%。2023年Q1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41亿元,同比-20.87%,归母净利润由负转正,为0.12亿元,同比+124.65%。 分析判断:盈利能力“V”字反弹,利润水平同比大幅改善2022年,纤维行业面临着能源及物料成本高涨与需求疲软、消费不振之间的矛盾,利润空间收窄,经营压力增大,头部企业产业链一体化布局优势进一步凸显,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公司在原辅材料价格居高不下、市场恢复较慢等不利因素影响下,加快新项目建成投产,实施产业产品结构调整,全年销售总额稳步增长,下半年经营业绩有效止损,2022年公司粘胶长丝/粘胶短纤/碳纤维产品分别实现销售70669/47345/805吨,其中粘胶长丝和短纤售价均随成本上调。分产品收入来看,2022年公司长丝/短纤/碳纤维产品分别实现销售25.86/5.95/1.27亿元。分别同比+17.26%/-50.30%/+100%;毛利率分别为13.53%/-5.81%/2.25%,分别同比+1.52/-7.42/+2.25pct。公司在原材料成本高企态势下积极实现成本优化,2022年公司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和财务费用率分别为0.93%/2.42%/5.36%,分别同比-0.09/-0.42/-0.23pct。2023年Q1,公司盈利能力改善,销售毛利率和销售净利率分别为13.07%和1.63%,较2022年全年分别上升4.60、3.99pct。我们认为,随着疫情影响逐渐退潮,经济逐渐回暖和原材料价格回落,公司盈利水平有望持续向好。 碳纤维项目即将达产,大丝束龙头有望业绩高增长据赛奥碳纤维数据,2022年中国碳纤维的总需求为7.44万吨,同比增长19.3%,其中进口量为2.94万吨(占总需求的39.5%),同比-11.2%,国产纤维供应量为4.5万吨(占总需求的60.5%),同比+53.8%,整体市场仍供不应求。公司碳纤维产线最终产品拉挤板材的销售方向主要以风电叶片为主。从风电行业来看,据国家能源局、环氧树脂产业蓝发展研究中心和GWEC数据,2022年中国新增风电装机量约37.6GW,累计风电装机量约为365.2GW,同比增长11.5%;预计2023年我国风电装机量达70-80GW,到2026年我国累计风电装机量将达635.2GW,2022-2026年4年CAGR14.8%。据赛奥碳纤维,2022年,受国外风场补贴以及成本因素影响,我国风电用碳纤维需求仅3.47万吨,同比+5.2%;预计2025年风电叶片碳纤维需求为5.28万吨,2030年达19.59万吨,2022-2030年8年CAGR达24.2%。根据投资者问答,截至2022年底,公司拥有长丝/短纤/碳纤维复材/小丝束碳纤维产能分别为8/12/1.2/0.06万吨,此外参股公司吉林宝旌(49%)大丝束碳纤维产能8000吨;另在建碳纤维复材产能1.2万吨,前期碳化线已达产,复材线正有序安装。我们认为,公司作为大丝束龙头,当前在建产能逐渐达产,2023年常规碳纤维价格已在历史低位,未来风电碳纤维有望重回高增长,公司业绩有望持续兑现,利润率水平预计持续上升。 投资建议由于今年风电装机规划超预期,公司一季度盈利情况修复,我们上调此前2023、2024年盈利预测,并增加2025年预测,预计2023-2025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43.13/51.72/62.20亿元(此前2023、2024年为42.61、47.15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01/3.28/4.86亿元(此前2023、2024年为1.77、3.15亿元),EPS分别为0.08/0.13/0.20元(此前2023、2024年为0.07、0.13元),对应2023年5月13日收盘价3.83元PE分别为47/29/19倍。当前碳纤维原材料价格逐渐回落,下游尤其是风电对碳纤维需求有望增长,公司为国内大丝束碳纤维龙头,随着项目逐渐投产,规模效应逐渐显著,碳纤维拉挤板业绩有望兑现,我们看好公司未来的成长,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原材料价格波动加剧,项目投产不及预期,下游需求不及预期。
美瑞新材 基础化工业 2023-05-17 22.12 -- -- 24.34 10.04%
24.34 10.04%
详细
事件概述: 2023年 4月 25日,公司发布 2022年年度报告和 2023年一季报。2022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14.75亿元,同比+13.66%;实现归母净利润 1.11亿元,同比-6.60%。2023年 Q1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3.18亿元,同比-18.78%;实现归母净利润 0.24亿元,同比+4.68%。 分析判断: 国内中高端 TPU 龙头,新产能即将投产我国 TPU 行业处于较快成长阶段,据公司公告和中国石油化工储运罐区技术大会数据,2022年我国 TPU 消费量为 56.9万吨,预计到 2026年将增至 90万吨,2022-2026年 4年 CAGR12.15%。公司为国内 TPU 中高端市场龙头企业,现有 TPU 产能 8.65万吨,在建产能 20万吨,预计 2023年底能部分投产。2018年以来,公司营业收入保持增长态势,2020-2022年营业收入 CAGR 达 39.60%。公司在隐形车衣等高端 TPU 领域领先国内市场,通过不断优化产品结构和新产能释放,将持续巩固在国内 TPU 市场的竞争优势。 聚氨酯一体化项目开工,打破国外原材料垄断壁垒近年来,公司生产特种 TPU 所需的核心原材料市场价格较高,影响下游需求,据天天化工网,截至 2022年底全球 HDI 产能仅38.4万吨,其中海外巨头合计 30.4万吨,占比超过 79%。 2022年 3月 15日,公司发布公告,投资子公司美瑞科技建设聚氨酯新材料产业园项目。据环评报告,项目分两期进行建设,一期项目投资 15亿元,建设年产 12万吨特种异氰酸酯(其中HDI10万吨,CHDI1.5万吨,PPDI0.5万吨),;二期项目投资 37亿元,建设年产 20万吨特种异氰酸酯(HDI)。项目一期 2022年底已开工建设,预计 2024年建成投产。我们认为,随着 HDI主要原料己二腈生产技术打破国外垄断,其价格将回归合理区间,有利于 HDI 产业链快速放量;公司聚氨酯一体化项目能够实现特种 TPU 部分核心原材料的自供,降低生产成本,有利于特种 TPU 产品的进一步开发和市场推广,同时能够延伸公司产业链,提供新的利润增长点。 公司为研发导向企业,在研项目丰富2022年公司研发投入 0.70亿元,同比+24.72%;研发费用率达4.77%,同比+0.42pct。截至 2022年底,公司在核心设备、工艺、产品方面拥有授权专利 89项,其中美国、欧洲韩国等境外授权发明专利 25项,国内发明专利 51项,实用新型 13项。截至 2022年底公司共有研发人员 86人,占比达 24.02%。公司当前在研产品包括 PBS、PUR、PUD、TPU 线缆材料和 HDI三聚体等,涵盖汽车、木工、控制、特高压等多种领域,且所有产品均实现小试,部分产品实现量产推广。我们认为,公司通过扩大研发投入,在研项目推广并应用后将能为公司提供更大的业绩弹性和收益质量,打开未来成长空间。 投资建议公司弹性体一体化项目 20万吨 TPU 和聚氨酯一体化项目 12万吨特种异氰酸酯 23年底将进入陆续投产期,我们预计 2023-2025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 17.48/33.14/51.84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1.42/4.12/6.04亿元,EPS 分别为0.71/2.06/3.02元,对应 2023年 5月 15日收盘价 33.28元PE 分别为 47/16/11倍。公司为业内少数能够生产高端特种TPU 的企业,预计未来原材料价格有望回落,公司盈利水平修复;同时 HDI 项目建成投产后将大幅提升公司利润,成为公司重要的业绩增长点,我们看好公司未来成长,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市场竞争加剧、项目投产不及预期。
蓝晓科技 基础化工业 2023-05-15 60.68 -- -- 99.98 9.09%
66.80 10.09%
详细
2023年4月26日,公司发布2022年年报&2023年一季报显示,2022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9.20亿元,同比增长60.69%,实现归母净利润5.38亿元,同比增长72.91%,EPS1.63元,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7.24亿元,同比增长106.61%。2023年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01亿元,同比增长50.90%,实现归母净利润1.34亿元,同比增长66.28%。 分析判断:基本仓持续向上,发动机持续强劲。 2022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9.20亿元,同比增长60.69%,实现归母净利润5.38亿元,同比增长72.91%,其中盐湖提锂系统装置实现收入2.81亿元,同比增长151%,基础营业收入16.39亿元,同比增长51.3%,2022年公司营业收入与归母净利润双双创历史新高。作为公司“发动机”的非锂业务2020-2022年收入分别为7.40、10.83、16.39亿元,增长持续且增速强劲。 近年来在全球疫情的大背景下公司海外收入增速表现尤为亮眼,2020-2022年,公司实现海外销售收入分别为1.63、2.75、4.04亿元,同比增长32.69%、69.25%、46.76%。其中,在高端饮用水、金属提取、生命科学等领域表现尤为突出。根据公司4月投关活动记录表内容显示,国际化是公司的重要发展战略,未来,公司将不断实现多领域的国产替代,并将自主知识产权产品积极出口,在关键海外市场陆续突破,并跻身国际第一方阵。 2023年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01亿元,同比增长50.90%,实现归母净利润1.34亿元,同比增长66.28%。其中,根据公司4月投关活动记录表内容显示,公司盐湖提锂确认收入约0.92亿元,同时汇兑损失约0.069亿元,股份支付约0.15亿元,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公司一季度利润水平。 基本仓持续多点开花,生命科学再下一城。 2022年在吸附材料领域,公司在金属资源、生命科学、水处理、节能环保、食品加工、化工催化领域分别实现营业收入2.18、3.18、4.21、1.35、0.44、1.50亿元,同比+78%、+58%、+46%、+1%、-5%、+68%。其中金属资源(非锂)和生命科学作为公司新兴领域持续的新动能增速均保持在50%以上,而水处理作为公司目前收入占比最大的方向仍然保持40%以上的增速,公司新兴领域的持续高增速彰显公司强劲的新动能。 在生命科学领域,经过十余年的战略性布局,公司拥有近百个产品型号,涵盖层析介质(色谱填料)、微载体、多肽固相合成载体、核酸固相合成载体、西药专用吸附材料、固定化酶载体、天然产物提取树脂、血液灌流树脂、磁性微球等产品。2022年公司生命科学领域客户大幅增长,项目从临床前研发、临床申报、临床I、II、III期到商业化阶段均有布局。2022年以来,公司固相合成载体产品已签订单总额数亿元,公司凭借seplife2-CTC固相合成载体和sieber树脂已成为多肽领域的主要供应商;GLP-1类糖尿病及肥胖症治疗药物市场的快速增长为公司固相合成载体和sieber树脂提供广阔的潜在市场空间。目前公司色谱填料/层析介质设计产能已提升至70000L/年,为公司未来在生命科学领域持续放量充分的保驾护航。 可转债发行落地,充裕现金为发展保驾护航。 2023年1月17日公司发布发行可转换债券预案,拟发行不超过5.46亿元可转换债券用于新能源金属吸附分离领域材料相关的建设,截至目前,公司可转换债券已经完成发行。2020-2022年公司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2.60、3.50、7.24亿元,同比增长654.15%、34.51%、106.61%,截止2023年1季度公司货币资金余额14.25亿元。2020年以来公司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持续大幅改善,以及目前在手现金充足充分说明公司业务发展进入持续收获期。2022年公司吸附分离材料总产量达到4.85万吨,同比增长43%,产能利用率高达96.91%。公司充足的在手现金为未来新产能持续扩产提供了充分的保障。 投资建议2022年,公司非锂板块增长持续强劲,2022年至2023年1季度,由于疫情影响大型项目交付工期,公司盐湖提锂项目确认进度有所推迟,但未来将持续体现到业绩中,同时公司在生命科学板块持续开拓新领域,我们预计未来公司新兴板块仍将保持高增长。我们维持2023-2024年盈利预测不变,新增2025年盈利预测,我预计公司2023-2025年营业收入分别为30.97/36.45/44.52亿元,同比增长61.3%/17.7%/22.1%,归母净利润分别为7.31/9.91/13.60亿元,同比增长36.1/35.6%/37.2%,因为股本变动2023-2024年EPS调整,新增2025年EPS,公司2023-2025年EPS分别为2.18/2.96/4.06元(调整前2023-2024年EPS分别为2.22、3.02元),对应2023年5月9日收盘价89.55元PE分别为41/30/22倍。我们看好公司未来“材料+设备+服务”一体化差异化竞争模式,新产品线产销持续放量,盐湖提锂开启新征程,生命科学板块打开成长空间,未来将进入高速发展阶段,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原材料价格波动、行业竞争加剧、海外项目进度不及预期、盐湖项目进度不及预期的风险。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2/44 转到  
*说明:

1、“起评日”指研报发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起评价”指研报发布当日的开盘价;“最高价”指从起评日开始,评测期内的最高价。
2、以“起评价”为基准,2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10%,为短线评测成功;6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20%,为中线评测成功。详细规则>>
3、 1短线成功数排名 1中线成功数排名 1短线成功率排名 1中线成功率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