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石化
|
石油化工业
|
2023-11-14
|
5.43
|
--
|
--
|
5.59
|
2.95% |
-- |
5.59
|
2.95% |
-- |
详细
事项:公司公告:2023年11月11日公司公告,公司控股股东中国石化集团拟自公告日起12个月内通过上海证券交易所交易系统及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系统增持公司A股及H股股份,拟增持金额累计不少于人民币10亿元(含本数),不超过人民币20亿元(含本数)。 国信化工观点:1)集团增持A、H股,彰显对公司未来发展信心。我们认为中国石化集团本次公布增持计划,是综合考虑了宏观经济情况、公司当前估值、未来发展前景等综合因素而做出的市场化资本运作。2023年上市公司充分发挥一体化优势应对市场变化,加大产销协同力度,取得了高质量的经营成果。本次增持也彰显了集团对上市公司高质量、可持续增长发展的认可与信心。 2)公司第三季度业绩同、环比增长。根据公司公告,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4699.4亿元,同比上升0.7%;实现归母净利润529.7亿元,同比下降7.5%,其中第三季度为178.6亿元,同比增长34.0%。2023年前三季度,中国经济持续恢复向好,GDP同比增长5.2%。上半年国际原油价格震荡下行,三季度快速上涨,前三季度普氏布伦特原油现货均价为82.1美元/桶,同比下跌19.9%。根据公司统计,前三季度境内天然气需求保持稳定增长,表观消费量同比增长6.4%;境内成品油需求快速反弹,表观消费量同比增长15.1%,其中汽油增长20.4%,柴油增长4.3%,煤油增长68.6%;境内主要化工产品需求回暖,乙烯当量消费量同比增长6.0%。2023年前三季度,公司充分发挥一体化优势应对市场变化,加大产销协同力度,取得了高质量的经营成果。 3)预计2023年四季度、2024年原油价格将保持80-90美金/桶较高区间运行。近期布伦特及WTI原油期货价格均跌破80美元/桶,创7月以来最低水平,主要由于近期由于市场担心全球原油需求的下降以及美国原油协会发布了关于美国原油库存的大幅上升1200万桶的信息,但沙特及俄罗斯将自愿减产协议延期到今年年底。我们看到IEA、EIA及OPEC对于明年原油价格预测区间仍在90-95美元高位,我们认为原油价格存在底部支撑,且美联储如果明年进入降息周期,将推升原油价格的顶部区间。由于全球进入需求旺季,以及海外供应受限的事件频发,海外天然气价格近期持续上行,未来国内天然气作为清洁能源,中长期仍然将保持较高的表观消费量增速,我们认为未来海外油气价格有望保持较高价格水平。公司勘探开发板块盈利主要取决于桶油成本和油价,油价中高位运行将有助于公司在勘探开发板块取得较好业绩。 4)上市公司持续大比例回购注销,彰显公司发展信心。为维护公司价值及股东权益,公司持续在境内外开展股份回购。截至2023年10月31日,公司累计回购A股8932万股,已支付的总金额为5.21亿元,回购股份将全部注销。 5)维持盈利预测,维持“买入”评级。预计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706/747/805亿元,摊薄EPS=0.59/0.62/0.67元,当前股价对应PE=9.2/8.7/8.1x,对应PB=0.80/0.77/0.74x,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油价大幅波动风险;成品油价格上涨不达预期;回购、增持方案实施的不确定性风险等。
|
|
|
中国石化
|
石油化工业
|
2023-11-14
|
5.43
|
--
|
--
|
5.59
|
2.95% |
-- |
5.59
|
2.95% |
-- |
详细
事件:2023年11月10日,公司发布《关于控股股东中国石化集团增持公司股份计划的公告》,中国石化集团拟自公告日起12个月内通过上海证券交易所交易系统及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系统增持公司A股及H股股份,拟增持金额累计不少于人民币10亿元(含本数),不超过人民币20亿元(含本数)。 点评:中国石化集团实力雄厚,履行重要社会责任中国石化集团拟通过上海证券交易所交易系统的集中竞价方式及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系统的场内交易方式增持公司A股及H股股份,拟增持A股、H股股份的金额累计不少于人民币10亿元(含本数),不超过人民币20亿元(含本数)。 截至2023年11月10日,中国石化集团直接持有公司805.72亿股A股股份,并通过其境外全资子公司间接持有公司7.68亿股H股股份,合计持有公司813.40亿股股份,约占公司已发行总股份的67.86%。综合考虑市场波动、资金安排、境内外监管要求等因素,并为保障本次增持计划顺利实施,中国石化集团将自本公告日起12个月内完成本次增持计划。 中国石化集团是中国最大的成品油和石化产品供应商、第二大油气生产商,是世界第一大炼油公司、第二大化工公司,加油站总数位居世界第二,在2022年《财富》世界500强企业中排名第5位。多年以来,中国石化集团在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引领我国现代化工发展、加快能源绿色转型等方面承担重要社会责任。党和国家高度关注中国石化集团的发展,2023年10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前往九江石化视察,希望九江石化按照党中央对新型工业化的部署要求,坚持绿色、智能方向,扎扎实实、奋发进取,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推动石化工业高质量发展作出新贡献。 增持彰显发展信心,体现母公司支持与担当中国石化集团多年来为公司提供全方位支持。在生产经营、资源拓展、上下游产业链完善方面,集团公司在土地使用权、生产技术专利、销售品牌等方面给予上市公司生产经营活动方面的支持。在资本市场方面,历史上在市场情绪低落、股价位于低位时,集团公司往往增持公司股份,于2012、2013、2014、2015、2021年发起股份增持计划,体现出集团公司的支持态度。2023年在A股市场情绪低落、中国石化股价回调的背景下,本次集团公司出手发起回购计划,彰显对公司未来发展前景的信心,同时也体现出母公司作为国企对旗下上市公司的支持与担当。 公司重视股东回报,上市以来累计分红5600亿元中国石化长期实行高分红政策,重视投资者回报,自上市以来,中国石化A股、H股复权累计回报率分别为448%和1040%,平均年化回报率分别为8.0%和11.2%,累计分红约5600亿元,累计分红额超融资额6倍。根据《中国石化未来三年(2023年-2025年)股东分红回报规划》,公司承诺每年以现金方式分配的利润不少于当年归母净利润的30%。公司上市以来累计分红率为50.20%,2021、2022年度分红率分别为79.91%、64.48%,充分与投资者共享发展结果。公司业绩有望持续改善,估值底部投资价值凸显2023年前三季度,国际油价震荡,中国经济恢复向好,境内天然气需求保持稳定增长,成品油需求快速反弹,主要化工产品需求回暖。受益于油价上行叠加下游需求恢复,公司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同比-7.5%,Q3归母净利润环比+19%,Q3业绩环比显著回升。展望四季度,原油供需维持紧平衡,天然气旺季需求快速上升,炼化产业链盈利进一步修复,公司业绩有望持续改善。 截至2023年11月10日,中国石化A股PB为0.81倍,H股PB为0.55倍,估值位于历史相对低位。公司有望在持续兑现业绩和维持高分红的基础上,开启新一轮价值重估,估值有望达到合理水平。截至2023年11月10日,埃克森美孚、雪佛龙、壳牌、BP、道达尔五家海外油气巨头的PB-MRQ均值为1.52倍,当下公司估值水平相较海外巨头仍被低估,我们坚决看好中国石化和我国石油化工产业链长期投资价值。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我们维持公司23-25年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3-25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859/927/984亿元,对应的EPS分别为0.72/0.77/0.82元/股,维持A股和H股的“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原油价格下行风险,成品油和化工品景气度下行风险。
|
|
|
中国石化
|
石油化工业
|
2023-10-31
|
5.60
|
--
|
--
|
5.61
|
0.18% |
|
5.61
|
0.18% |
-- |
详细
中国石化 Q3归母净利润 179亿, 略超预期2023Q1-Q3公司营收达 24699亿元,同比+0.7%;归母净利润为 530亿元,同比-7.5%。其中 2023Q3公司营业收入达 8763亿元,同比+4.2%;归母净利润为 179亿元,同比+34%。 上游油气勘探板块: Q4有望向上公司加强高质量勘探,稳油增气降本取得积极进展。 2023Q1-Q3实现油气当量产量 376.15百万桶,同比+ 3.6%,其中天然气产量 9,930亿立方英尺,同比+ 8.7%。 上游降本增效明显,油价环比向上,叠加 Q4取暖旺季, 天然气量价齐升的逻辑,我们预计 Q4勘探业务板块业绩有望环比向上。 炼化板块: 需求复苏强劲, 增强出口规模, 化工 Q3开始扭亏2023年成品油需求复苏强劲, 增强出口规模。 2023Q1-Q3加工原油 19,374万吨,同比增长 7.6%,生产成品油 11,752万吨,同比+ 14.0%。 成品油总经销量达 18055万吨,同比+19.1%,其中境内成品油总经销量 1.43亿吨,同比增长 16.9%。 化工板块稳步提升高附加值产品比例, Q3开始实现盈利,息税前利润达0.59亿元。 积极回购 A 股,彰显公司信心2023年 10月 16日,公司通过集中竞价交易方式继续回购 A 股 5,000,063股,回购金额为 29,254,055.92元(不含交易费用)。自 2023年 9月 21日公司首次实施本轮 A 股回购以来,已累计回购 A 股 44,700,078股,占公司总股本 0.04%,已支付总金额为 267,251,008.32元(不含交易费用)。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维持归母净利润预测 2023-2025年 733/864/922亿元,对应 PE 9.1/7.7/7.2倍, 维持“买入” 评级。 风险提示: 经济衰退带来原油需求下降,从而导致油价大幅跌落的风险; 未来新项目投产不及预期的风险。
|
|
|
中国石化
|
石油化工业
|
2023-10-31
|
5.60
|
--
|
--
|
5.61
|
0.18% |
|
5.61
|
0.18% |
-- |
详细
事件: 2023年 10月 26日,公司发布 2023年第三季度报告。 2023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24699.4亿元,同比增长 0.7%;归母净利润 529.7亿元,同比下滑 7.5%;扣非归母净利润 502.8亿元,同比下滑 10.3%。 23Q3归母净利润同环比改善。 23Q3, 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8762.6亿元, 同环比分别增长 4.2%和 9.2%; 归母净利润为 178.6亿元,同环比分别增长 34.0%和 19.0%。 勘探及开发: 23Q3油价环比回升,板块业绩实现环比增长。 勘探方面, 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等地区取得了一批油气新发现和重大突破,胜利济阳页岩油国家级示范区建设高效推进;开发方面, 高效推进济阳、塔河、准西等产能建设,深化老油田精细开发;大力实施天然气增储上产,加快顺北二区、川西海相等产能建设。 产量方面, 23Q3,公司实现油气产量 1.26亿桶油当量, 同环比分别增长 4.2%和 0.8%,其中,原油产量为 0.71亿桶,同比下降 0.4%、环比增长0.8%,天然气产量为 3321亿立方英尺,同比增长 10.7%、环比增长 0.5%。 价格方面, 在地缘政治和供需不平衡的催化下,油气价格高位运行, 2023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原油价格 75.73美元/桶,高于上半年原油实现均价 73.7美元/桶;天然气价格 7.10美元/千立方英尺,同比分别下降 19.6%和 5.8%,从而板块息税前利润为 147.0亿元,同比下降 18.4%,环比增长 8.4%。 炼油和化工: 炼油盈利能力大幅提升,化工板块扭亏为盈。 23Q3,公司汽、柴、煤油产量分别为 1693、 1630、 822万吨,同比变化+13.2%、 +14.2%、+69.1%。 化工方面, 23Q3,乙烯和合成橡胶产量分别为 378.7和 38.2万吨,同比分别增长 20.0%和 31.7%, 合成树脂、 合纤单体及聚合物、 合成纤维产量分别为 544.0、 204.0、 28.4万吨,同比分别变化 20.5%、 -0.4%、 1.8%,主要是公司加大盈利产品排产力度,强化成本管控, 23Q3公司炼油和化工板块息税前利润均同环比增长。 其中, 炼油板块息税前利润为 75.1亿元,同比扭亏为盈、环比增长 925.8%; 化工板块息税前利润为 0.6亿元,同环比均扭亏为盈。 营销和分销: 成品油价同步上升,非油业务加速发展。 公司坚持产销一体协同优化, 提高装置负荷, 23Q3,公司成品油总经销量为 63.95亿吨, 同比增长20.3%, 环比增加 5.8%。此外,公司不断提升非油业务经营质量和效益, 积极向“油气氢电服” 综合能源服务商转型。 23Q3该板块息税前利润为 81.3亿元,同比增长 49.7%、环比下降 18.1%。 投 资 建 议 : 我 们 预 计 , 2023-2025年 公 司 的 归 母 净 利 润 分 别 为726.14/824.19/892.07亿元, EPS 分别为 0.61/0.69/0.74元/股,对应 2023年10月 27日的 PE 为 9倍、 8倍、 8倍, 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 原油价格波动的风险, 化工品景气度下行的风险, 下游需求不及预期的风险。
|
|
|
中国石化
|
石油化工业
|
2023-10-30
|
5.58
|
--
|
--
|
5.61
|
0.54% |
|
5.61
|
0.54% |
-- |
详细
事件 公司发布三季度报告, 2023 年前三季度合计实现营业收入 24699.4 亿元,同比增长 0.7%;实现归母净利润 529.7 亿元,同比下降 7.5%。其中, Q3单季实现营业收入 8762.6 亿元,同比增长 4.2%、环比增长 9.2%;实现归母净利润 178.6 亿元,同比增长 34.0%、环比增长 19.0%。 上游走弱、下游走强等多因素作用下,前三季度业绩稍有回落 前三季度,公司原油、天然气产量 210.59 百万桶、 992.98 十亿立方英尺,同比变化-0.1%、8.7%; 平均实现价格分别为 75.73 美元/桶、 7.10 美元/千立方英尺,同比下降19.6%、 5.8%,上游业务盈利受到冲击。同期, 原油加工量 1.94 亿吨,同比增加 7.6%;成品油总经销量 1.81 亿吨,同比增加 19.1%; 化工产品经营总量 6343万吨,同比增加 5.0%; 从我们跟踪的市场价差来看,成品油、主要化工产品等整体上呈现同比扩大趋势, 量价齐升增厚下游业务盈利。 在上下游综合作用下,以及计提公允价值变动损失等因素共同导致前三季度业绩同比稍有下降。 Q3 业绩环比增长, 油价上涨带来库存转化收益 Q3 公司油气产量环比基本持平、原油加工量环比增加 4.5%、 成品油总经销量环比增加 5.8%、 化工产品经营总量环比增加 4.1%。同期, 下游产品价差整体稍有回落; 油价环比上行,带来原油库存转化收益,预计对业绩带来较大增量;但公司计提公允价值变动损失 71.4 亿元,拖累 Q3 业绩表现,业绩低于预期。 高分红石化央企, 强化资本支出 公司作为我国石化央企,保持着高分红比例,且持续性较佳,注重股东回报。 2017-2022 年公司分红比例在 64.48%-118.42%区间运行;以 10 月 26 日收盘价计算, 2022 年公司股息率为 6.38%。2023 年全年计划资本支出 1787 亿元,处在近十年来第二高位。公司持续加大勘探开发力度,保持油气储量产量持续增长,全力稳油增气降本;炼油方面将继续增产高附加值产品和特种产品;销售业务创新商业模式,发展新能源终端,推动 “油气氢电服”综合能源服务商建设;化工方面坚持“基础+高端”,加大新材料、高附加值产品开发力度。 投资建议 预计 2023-2025 年公司营收分别为 33860.57、 34280.33、 34415.62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691.51、 770.35、 812.82 亿元,同比分别增长 4.30%、11.40%、 5.51%; EPS 分别为 0.58、 0.64、 0.68 元,对应 PE 分别为 9.64、 8.65、8.20 倍,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 原料价格大幅波动的风险,产品景气度下滑的风险,主营产品需求复苏不及预期的风险等
|
|
|
中国石化
|
石油化工业
|
2023-09-26
|
5.86
|
7.50
|
38.89%
|
5.95
|
1.54% |
|
5.95
|
1.54% |
-- |
详细
事件:2023年 9月 21日,公司通过集中竞价交易方式本轮首次回购 A 股股份数量为 1000万股,购买的最高价为 6.16元/股、最低价为6.13元/股,已支付的总金额约为人民币 6151万元(不含交易费用)。 近期分红叠加回购,增加投资者持股信心。2023年 9月 15日为公司现金红利发放日,每股派发现金红利人民币 0.145元,共计派发现金红利人民币 173.85亿元。2023年 9月 21日,公司开始本轮回购A 股股份 1000万股,回购金额约为 6151万元,约占当天交易量的 9%,高于本周前两日的收盘价。 三季度国际油价创年内新高,公司勘探开发板块业绩有望环比改善,库存收益有望明显增长。今年三季度,布伦特油价从最低 75美元/桶持续上涨到最高 95美元/桶,最大涨幅近 20美元/桶。公司原油开采业务的实现油价有望环比大幅增长,勘探开发板块的原油收入有望环比增长,与此同时公司的原油库存也将产生较大库存收益。 2023年受益国内出行需求的恢复,上半年国内成品油表观消费量同比大幅增长 16%,国内汽柴油盈利维持高位。9月 21日俄罗斯全面禁止汽柴油出口,海外汽柴油裂解价差将高位增长,公司成品油出口有望获得更高利润。 盈利预测:国内成品油需求快速增长,成品油出口盈利扩大,油价上涨提升库存收益。我们预测公司 2023-2025年的营业收入分别为33565亿元、34622亿元、35258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739.8亿元、805.9亿元、878.5亿元,EPS 分别为 0.61/0.67/0.73元。考虑可比公司估值、高股息及回购等,我们按照 2023年业绩给予 12倍 PE、一年目标价 7.5元,给予公司“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国际油价大幅下行、成品油需求大幅下降等。
|
|
|
中国石化
|
石油化工业
|
2023-09-26
|
5.86
|
--
|
--
|
5.95
|
1.54% |
|
5.95
|
1.54% |
-- |
详细
事件 2023 年 9 月 21 日,公司通过集中竞价交易方式本轮首次回购 A 股股份数量 10,000,000 股,已回购股份占公司总股本的比例为 0.01%,购买的最高价为 6.16 元/股、最低价为 6.13 元/股,已支付的总金额为人民币 61,505,871 元(不含交易费用)。 落实股票回购方案,维护公司价值和股东权益 8 月 28 日,公司发布关于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回购 A 股股份的回购报告书,拟使用不低于人民币 8 亿元,不超过人民币 15 亿元的自有资金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回购公司发行的人民币普通股(A 股)股票,回购价格上限人民币 9.30 元/股。本次回购为公司上市以来第二轮首次回购。公司积极落实股票回购方案有助于维护公司价值和股东权益,增强投资者信心,推进公司股票市场价格与内在价值相匹配。 高分红石化央企,估值水平向上修复 2017-2022 年公司分红比例在 64.48%-118.42%区间运行;以 9 月 21 日收盘价计算,2022 年公司股息率为 5.80%。 公司作为我国石化央企,保持着高分红比例,且持续性较佳,注重股东回报。 2023 年以来,市场积极探索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估值体系,公司市净率自低位逐步向上修复,价值开启重估。 强化资本支出,注重投资质量与效益 2023 年全年计划资本支出 1787 亿元,处在近十年来第二高位。公司持续加大勘探开发力度,保持油气储量产量持续增长,全力稳油增气降本;炼油方面将继续增产高附加值产品和特种产品;销售业务创新商业模式,发展新能源终端,推动 “油气氢电服”综合能源服务商建设;化工方面坚持“基础+高端”,加大新材料、高附加值产品开发力度。 投资建议 预计 2023-2025 年公司营收分别为 33860.57、34280.33、34415.62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691.51、770.35、812.82 亿元,同比分别增长 4.30%、11.40%、5.51%;EPS 分别为 0.58、0.64、0.68 元,对应 PE 分别为 10.61、9.52、9.02 倍,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 原料价格大幅波动的风险,产品景气度下滑的风险,主营产品需求复苏不及预期的风险等
|
|
|
中国石化
|
石油化工业
|
2023-09-26
|
5.86
|
--
|
--
|
5.95
|
1.54% |
|
5.95
|
1.54% |
-- |
详细
事件:2023年9月21日,中国石化发布公告,通过集中竞价交易方式首次回购A股股份数量1000万股,已回购股份占公司总股本的比例为0.01%,购买的最高价为6.16元/股、最低价为6.13元/股,已支付的总金额为6151万元(不含交易费用)。 回购兑现,彰显发展信心。2023年3月26日,董事会批准并提请股东年会、2023年类别股东大会给予一般性授权。此一般性授权将授权董事会决定单独或同时回购不超过公司已发行的A股或H股各自数量的10%的股份。目前,公司已开启回购,彰显了公司对于未来发展的坚定决心。 油价上涨,公司勘探业务利润下半年有望环比增长。2023年上半年,公司勘探及开发的息税前利润为269.2亿元,占息税前利润的比重为47.36%,息税前利润率为18.58%。截至2023年9月21日,布伦特原油Q3的均价为84.90美元/桶,相比上半年的均价79.91美元/桶增长6.24%,预计公司下半年勘探业务业绩有望环比增长。 上半年生产经营情况良好,下半年持续发力。2023年上半年,勘探方面,公司在塔里木盆地、四川盆地、江汉盆地、鄂尔多斯盆地取得了一批油气新发现和重大突破,开发方面,持续扩大效益建产规模,高效推进济阳、塔河、准西等产能建设,深化精细开发调整;炼油方面,全力提高装置负荷,有效统筹“油转化”“油转特”节奏;营销分销方面,积极拓展海外业务,全力推动充换电业务发展,大力开拓氢能应用场景,积极向“油气氢电服”综合能源服务商转型;化工方面,加强产品边际效益测算,加大盈利产品排产力度。2023年下半年,公司油气产量计划246百万桶油当量,原油加工量计划127百万吨,境内成品油总经销量计划94百万吨,乙烯产量计划715万吨。 高股息率彰显投资价值。2016年以来,公司的股利支付率持续保持在60%以上,分红意愿明显提高。按照2022年的分红和2023年9月21日的收盘价计算,中国石化的A股股息率为5.80%,H股股息率为9.08%,股息率较高,投资价值凸显。 投资建议:随着国内需求的恢复,公司盈利有望改善,且在国家大力推动国央企改革深化、推动完善中国特色估值体系的背景下,公司估值有望提升。我们预计,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713.34/828.32/965.50亿元,EPS分别为0.60/0.69/0.81元/股,对应2023年9月21日的PE为10倍、9倍、8倍,维持“推荐”评级风险提示:原油价格大幅波动的风险,化工品所需原材料价格上涨的风险,疫情反复导致需求不及预期的风险。
|
|
|
中国石化
|
石油化工业
|
2023-09-25
|
5.86
|
--
|
--
|
5.95
|
1.54% |
|
5.95
|
1.54% |
-- |
详细
事件: 9月 21日,中国石化发布公司公告,2023年 9月 21日,公司通过集中竞价交易方式本轮首次回购 A 股股份数量为 1000万股,已回购股份占公司总股本的比例为 0.01%,已支付的总金额为人民币 6150.59万元(不含交易费用)。 投资要点: 积极开展回购计划,彰显公司发展信心8月 28日,公司发布关于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回购 A 股股份的回购报告书,公司拟使用不低于人民币 8亿元,不超过人民币 15亿元的自有资金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回购公司发行的 A 股股票,此次回购一方面维护了公司价值和股东权益,同时也彰显了对公司长远发展的信心。其中,本次回购股份的价格上限为 9.30元/股,高出 2023年 9月 21日公司 A 股收盘价 6.12元/股 51.96%,凸显公司投资价值。同时,9月 21日,公司发布公告,公司通过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完成本轮首次回购,其中回购 A 股股份数量为 1000万股,已回购股份占公司总股本的比例为 0.01%,已支付的总金额为人民币 6150.59万元(不含交易费用),本轮回购计划积极稳步推进。 稳油增气降本持续推进,油价上行利好勘探开发板块2023年上半年,公司加强高质量勘探和效益开发,在增储稳油增气降本上取得新成效,2023年上半年公司实现油气当量产量 250百万桶,同比增长 3.3%。其中原油产量 140百万桶,同比+0.02%;天然气产量 6609亿立方英尺,同比+7.6%。展望下半年,公司计划生产原油 141百万桶,生产天然气 6309亿立方英尺,勘探开发工作稳步推进。利润端,2023年上半年受原油价格下行影响,勘探及开发板块经营收益为 254.08亿元,同比减少 3.4%。进入下半年,原油价格持续上行,据 Wind,截至 9月 20日,2023年 Q3布伦特原油均价达 84.92美元/桶,环比+9.23%;同时,9月 20日布伦特原油价格达 93.20美元/桶,较 5月3日低点71.93美元/桶累计增长29.57%。 我们预计,原油价格持续上行将有效提升公司油气勘探开发板块盈利水平,同时炼油板块也有望在三季度迎来一定库存收益。 2023H2拟资本支出 1040亿元,重点项目陆续落地2023年上半年,公司资本支出人民币 746.67亿元,其中勘探及开发板块资本支出 334.21亿元,炼油板块资本支出 70.63亿元,营销及分销板块资本支出 33.20亿元,化工板块资本支出 300.36亿元,总部及其他资本支出 8.27亿元。下半年,公司积极推进各重点项目建设,计划资本支出人民币 1040亿元。其中,勘探及开发板块资本支出 410亿元,主要用于济阳、塔河、川西、威荣等油气产能建设以及储运设施建设;炼油板块资本支出 156亿元,主要用于镇海炼化扩建、广州安全绿色高质量发展技术改造等项目建设;营销及分销板块资本支出 133亿元,主要用于综合加能站网络发展、现有终端销售网络改造、非油品业务等;化工板块资本支出 294亿元,主要用于天津南港、茂名等乙烯项目建设以及镇海炼化扩建;总部及其他资本支出 47亿元,主要用于科技研发、信息化等项目建设。 盈利预测和投资评级 预计公司 2023/2024/2025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778.53、852.90、907.81亿元,对应 PE 为 9.4、8.6、8.1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国际原油和天然气价格波动风险、行业监管及税费政策风险、成品油及化工品价格波动风险、汇率风险、市场竞争加剧风险、油气储量的不确定性风险、海外经营风险。
|
|
|
中国石化
|
石油化工业
|
2023-09-22
|
5.86
|
--
|
--
|
5.95
|
1.54% |
|
5.95
|
1.54% |
-- |
详细
“一基两翼三新”战略布局,一体化龙头优势显著。公司起步于国家石化产业孱弱之际,担当了加快发展我国石化工业、实现自立自强的历史使命。历经 40 年发展,公司已成为上游勘探开发、中游炼油化工、下游营销分销等一体化石化产业布局的龙头,近年来,公司还持续发力新能源、新材料及新经济,开拓“一基、两翼、三新”全新发展格局。得益于一体化布局持续深化,公司具备良好的业绩协同能力,推动公司盈利行稳致远,形成了较强的抗油价波动能力。公司稳定良好的财务状况和充沛的现金流,助力公司资本开支稳步释放,在上游增储上产、炼油结构优化布局和化工新材料等领域深化资本投入,并着力打造“技术先导型”公司,为夯实公司石化龙头地位、增强长期发展竞争力注入不竭动力。 “一基”:稳油增气成效显著,能源资源基础持续夯实。“富煤贫油少气”是我国的资源禀赋特点,公司油气资源基础薄弱,地质区块条件差,但公司通过持续的理论及技术突破,实现了诸多重大油气发现,例如普光气田、涪陵气田、顺北油气田等的发现,在推动我国油气产业发展方面都具有独特而重要的贡献,公司深厚的理论与技术实力,有力保障了资源的有效接替。近年来公司剩余原油可采储量持续修复,天然气业务亦持续放量,并实现了国内外勘探开发协同布局。此外,公司也将受益于国内外多重发展机遇,在国内勘探开发方面,受益于矿权改革政策频出,勘探开采活跃度有望进一步提升,公司矿权基础偏弱格局有望实现一定程度扭转,根据我们测算,未来假设以现有矿权面积 10%作竞争性出让、中国石化竞标 20%的探矿权、单位探矿面积对应原油剩余储量比例与 2022 年一致,公司未来原油新增剩余可采储量有望超过 2.3 亿桶;在海外勘探开发方面,截至 2023 年 5 月,全球待售油气资产规模接近1310 亿美元,国际油气资产供给有望迎来放量周期,叠加公司海外资产风险逐步化解,未来优质油气资产有望再注入。从供需侧看,我们认为,未来上游景气周期仍将延续,油气价格或仍处于中高位运行,公司上游业务有望迎来价量齐升空间。 “两翼”:全球炼化龙头,区域需求红利和行业规范集中助力公司业绩上行。在油品方面,中国石化拥有 2.77 亿吨/年炼油加工能力,居全球第一,其中千万吨级炼厂在公司总体炼能比例中达到 77%,规模化优势突出。公司拥有产业链一体化优势,能够灵活调整装置开工负荷,同时增加上游原油产量实现盈利的协同效应,增强公司经营弹性。此外,公 司油品销售护城河稳固,加油站数量稳居市场第一,自 2013-2022 年,公司营销及分销板块营业利润中枢为 284 亿元左右,盈利保障性较强。 在化工品方面,公司及其旗下子公司共拥有 19 家具备乙烯装置炼厂,合计拥有 1578 万吨乙烯产能,根据我们测算,公司炼厂平均乙烯产能为 83 万吨/年,化工装置大型化,成本优势及产业链延伸能力凸显。从行业层面看,短期来看,近期需求逐步回暖,成品油先行、化工品蓄势,炼化盈利修复可期;长期来看,成品油出口端有望受益于东南亚炼能供需偏紧格局,化工品下游高端产品“卡脖子”与国产替代仍需时日,远期化工品需求红利有望延续。在政策层面,伴随成品油消费税持续规范整顿“双碳”政策逐步加严及产能侧发展受限,行业产能出清或将加速,公司作为合规经营龙头有望优先受益。 “三新”:新动能加快培育,公司第二成长曲线未来可期。公司“三新”战略主要指新能源、新材料、新经济。在新能源方面,氢能行业有望迎来需求放量,公司优先布局抢占市场先机。2022 年中国氢气消费量达到 3533 万吨,根据中国氢能联盟预计,到 2030、2060 年,中国氢能消费量有望分别达到 3715、13030 万吨,氢能需求端或存在较大增长空间。氢能是公司新能源业务的主要方向,公司拥有氢气年生产能力超过 390 万吨,约占全国氢气产量的 11%,公司国内氢能龙头地位稳固,一体化布局持续推进。在新材料方面,公司作为石化龙头,技术研发功底扎实,旗下多家化工研究院具有深厚的技术沉淀,当前在 EVA、POE、大丝束纤维、特种橡胶等领域正加快布局,未来有望在新能源材料、高性能材料等多类型化工新材料领域实现以点带面、协同发展。在新经济方面,公司非油业务背靠中石化集团,在渠道建立、消费生态打造、品牌价值等多方面持续强化竞争内核。 技术先导及央企改革焕发新活力,公司内生动力及估值弹性有望提升。 在技术先导战略方面,公司持续加大技术研发投入,成立 40 年以来,累计专利申请量超 10 万件、授权量超 6 万件,累计完成 200 余项重大成套技术工业转化,为公司在全产业链业务布局建立了深厚的研发基础和技术储备。此外,公司深化科研改革进程,推动科研机构市场化改革、科研成果工业转化、科技研发人员市场化激励,提升公司内生动力与创新实力。在央企改革方面,40 年来,中国石化资产、制度、管理机制完成了深化改革,强调创新驱动与高质量发展战略,破解体制机制障碍、激发市场活力,特别在 2020 年深化央企改革后,公司股东回报明显提升,但公司估值仍处于相对低位。“三桶油”横向对比来看,公司盈利能力稳健,抗风险能力突出。分板块看,在上游板块,公司持续加大资本投入,有效弥补资源禀赋偏弱不足;在炼油化工板块,公司规模及技术优势明显,降油增化成效显著,科技竞争实力持续强化,既巩固公司炼化龙头地位,亦顺应长期能源转型趋势布局前瞻,石化龙头迎来高质量发展机遇。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我们预测公司 2023-2025 年的营业收入将分别达到 31498.23、33161.99 和 34057.11 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5.1%、5.3% 和 2.7%。2023-2025 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859.64、1133.03 和 1241.05 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 29.7%、31.8%、9.6%,EPS(摊薄)分别为 0.72、0.95 和 1.04 元/股。对应 2023 年 9 月 15 日收盘价,我们预计 2023-2025 年中国石化 A 股 PE 分别为 8.49、6.44、5.88 倍,中国石化 H 股 PE 分别为 5.45、4.13、3.77 倍,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考虑到公司一体化优势显著,盈利抗油价波动较强,行业龙头地位稳固,叠加公司持续加大资本开支及研发投入,内生成长性有望持续释放,2023-2025 年公司业绩或将稳步增长,对公司 A 股及 H 股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因素:(1)原油价格剧烈波动的风险;(2)增储上产不及预期风险;(3)全国炼能过剩风险;(4)新能源汽车对成品油消费替代过快风险;(5)化工品过剩风险;(6)终端需求恢复不及预期的风险;(7)新能源布局不及预期风险;(8)新材料研发转化滞后风险。
|
|
|
中国石化
|
石油化工业
|
2023-08-28
|
6.22
|
--
|
--
|
6.27
|
0.80% |
|
6.27
|
0.80% |
-- |
详细
事件 公司发布半年度报告,2023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 15936.8亿元,同比下降 1.1%;实现归母净利润 351.1亿元,同比下降 20.1%。其中,23Q2单季度实现营业收入 8023.5亿元,同比下降 4.6%、环比增长 1.4%; 实现归母净利润 150.1亿元,同比下降 28.9%、环比下降 25.3%。 勘探及开发:Q2上游盈利窄幅回落 上半年,公司勘探及开发板块实现经营收益 254.1亿元,同比下降 3.4%;公司油气当量产量 24988万桶,同比增长 3.3%;公司原油实现价格同比回落 16.8%、天然气实现价格同比提升 12.3%。分季度来看,Q2实现经营收益 125.6亿元,环比下降 2.2%;Q2公司油气当量产量 12528万桶,环比增长 0.5%; 公司大力实施稳油增气降本提效,但 Q2天然气实现价格下降或是经营收益环比窄幅回落的主要原因。 炼油:柴油、煤油价差收窄致炼油盈利承压 上半年,公司炼油板块实现经营收益 114.1亿元,同比下降 61.7%。其中,Q2实现经营收益10.1亿元,环比下降 90.3%。上半年,公司加工原油 12654万吨,同比增长 4.8%;生产成品油 7607万吨,同比增长 10.3%。分季度来看,Q2公司加工原油 6430万吨,环比增长 3.3%;生产成品油 3877万吨,环比增长 3.9%。其中,汽油、柴油、煤油产量环比分别增长 0.1%、6.4%、7.2%。我们认为,Q2炼油板块表现不佳主要系成品油价差收窄所致。 营销及分销:成品油需求反弹助力经营规模扩张 上半年,公司营销及分销板块实现经营收益 169.7亿元,同比增长 0.7%。其中,Q2实现经营收益 90.5亿元,环比增长 14.2%。上半年,公司成品油总经销量11660万吨,同比增长 18.5%。其中,境内成品油总经销量 9247万吨,同比增长 17.9%。分季度来看,Q2公司成品油总经销量 6044万吨,环比增长 7.6%。其中,境内成品油总经销量 4790万吨,环比增长 7.5%。 受益于国内成品油需求持续回升,公司充分发挥一体化优势,大力拓市扩销,Q2经营规模进一步提升。下半年,公司计划实现境内成品油经销量 9400万吨,经营规模有望持续提升。 化工:景气周期低谷,静待需求回暖 上半年,公司化工板块实现经营收益-33.6亿元,同比下降 514.6%。其中,Q2实现经营收益-15.8亿元,环比减亏 2.0亿元。上半年,公司乙烯产量 688万吨,同比增长0.4%;化工产品经营总量 4163万吨,同比增长 3.1%。其中,Q2公司乙烯产量 353万吨,环比增长 5.4%;化工产品经营总量 2094万吨,环比增长 1.2%。上半年,公司强化成本管控,优化产品结构,但受化工产品市场需求疲软、产能集中释放影响,化工板块盈利不佳。我们认为,随着国家稳增长政策的逐步发力,化工品终端消费需求有望回暖,公司化工板块盈利有望逐步改善。 投资建议 预计 2023-2025年公司营收分别为 33860.57、34280.33、34415.62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691.51、770.35、812.8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 4.30%、11.40%、5.51%;EPS分别为 0.58、0.64、0.68元,对应 PE 分别为 10.68、9.59、9.09倍,维持“推荐”评级。
|
|
|
中国石化
|
石油化工业
|
2023-08-22
|
5.96
|
--
|
--
|
6.27
|
5.20% |
|
6.27
|
5.20% |
-- |
详细
事件概述: 2023年 8月 28日,公司发布 2023年中报,2023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15,936.82亿元,同比-1.1%;实现归母净利润 351.11亿元,同比-20.1%,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归母净利润 336.55亿元,同比-22.4%;基本EPS 0.293元。2023Q2单季度实现营业收入 8,023.51亿元,同比-4.57%;实现归母净利润 150.09亿元,同比-28.27%。 分析判断: 勘探及开发:原油价格下滑导致业绩承压,天然气产量大幅增长据公司公告,2023上半年,公司勘探及开发板块实现油气当量产量 250百万桶,同比增长 3.3%,其中原油产量139.68百万桶,同比+0.02%,天然气产量 6609亿立方英尺,同比+7.6%。但由于上半年国际原油价格震荡下行,布油现货均价为 79.8美元/桶,同比-25.8%,公司业绩有所承压,板块实现销售收入为 1449亿元,同比-8.4%,毛利率为 23.8%,同比-0.1pct。具体来看,2023H1该板块原油/天然气/气化 LNG/液态 LNG 销量分别为1717万吨/165亿立方米/85.6亿立方米/53.1万吨,分别同比+1.2%/+7.8%/-23.6%/-41.5%;平均销售单价分别为 3627元/吨、1954元/立方千米、3863元/立方千米、4344元/吨,分别同比-17.4%/+12.1%/+27.2%-23.7%。 我们认为,随着公司加快推进济阳、胜利海上、顺北二区、川西海相等油气产能建设,多元化拓展天然气资源渠道,持续完善天然气产供储销体系,公司优质油气产能有望进一步扩大,为公司下游生产奠定坚实基础。 炼油:毛利收窄和油价下滑导致利润下降上半年,由于国际原油价格同比大幅下降,成品油、化工原料类及其他精炼石油产品价格均同比下降,公司炼油事业部实现营业收入 7296亿元,同比-5.9%。公司汽油/柴油/煤油产量分别为 3033/3215/1359万吨,同比+1.0%/+4.9%/+63.5%;销量分别为 2944/3083/1121万吨。同比+1.7%/+4.9%/+69.1%;平均价格为8256/6639/5623元/吨,同比-7.4%/-9.3%/-0.7%。由于油价下跌导致库存减利,且石脑油、石油焦、液化气等产品毛利同比变差,公司成本和销售毛利双降,2023年上半年公司加工原料油的平均成本为 4293元/吨,同比-9.7%;炼油毛利为 354元/吨,同比减少 179元/吨,同比-33.6%。我们认为,随着公司推进低成本“油转化”,加大“油转特”力度,增产高附加值产品和特种产品,炼油板块利润有望逐渐回暖。 营销及分销:成品油市场需求回暖,营业收入实现增长上半年国内油品市场需求回暖,成品油销量同比增长,公司营销及分销板块实现收入 8713亿元,同比+10.0%,毛利率为 5.7%,同比-0.5pct。成品油销量为 60.44百万吨,同比增长+28%。具体来看,汽油/柴油/煤油分别实现销售 4651/4159/1243万吨;同比+17.6%/+13.0%/+45%;实现收入 4059/2942/708亿元,同比+10.7%/+5.5%/+43.1%。 化工:化工周期底部,业绩等待反弹时机上半年由于市场需求疲软,公司化工板块产品均价同比下跌 13.4%,实现收入 2443亿元,同比-12.2%,毛利率为1.6%,同比-1.5pct。具体来看,化工产品经营总量为 4163万吨,同比+3.1%,其中基本有机化工品/合成树脂/合纤单体及聚合物/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化肥分别实现销售 2359/297/850/54/69/40万吨,同比+2.1%/-22.8%/-1.1%/-8.8%/+4.1%/-1.8%。2023年 8月 15日,公司发布定增公告,募集资金拟部分投入茂名分公司炼油转型升级及乙烯提质改造项目、茂名分公司 5万吨/年聚烯烃弹性体(POE)工业试验装置项目和中科(广东)炼化有限公司 2号 EVA 项目。我们认为,未来随着化工行业走出周期底部,公司加大新材料、高附加值产品开发力度,拓展增效空间,持续推进大乙烯布局发展和芳烃转型升级 ,公司未来业绩和利润率水平有望修复。 投资建议我们维持之前的盈利预测,2023-2025年公司收入分别为 33912.56/34815.89/35775.55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708.94/763.02/809.88亿元, EPS 分别为 0.59/0.64/0.68元,对应 2023年 8月 31日收盘价 6.07元 PE 分别为 10/10/9倍。我们认为,公司作为国内炼化一体龙头公司,在“双碳”和“一带一路”政策下,公司产品中高端转型和加大出口力度将为公司带来新的发展动能;在央国企改革背景下,公司将加快提质增效,实现盈利水平回升和估值修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原油价格波动风险、行业周期变化的风险、环保法规要求的变更导致的风险、募投项目不及预期、境外业务拓展和经营风险。
|
|
|
中国石化
|
石油化工业
|
2023-05-10
|
6.67
|
--
|
--
|
6.82
|
-0.87% |
|
6.73
|
0.90% |
|
详细
事件:4 月28 日,公司发布2023 年一季报:2023 年第一季度,公司实现营收7913.31 亿元,同比+2.59%,环比-8.50%;实现归母净利润201.02 亿元,同比-11.83%,环比+108.48%。销售毛利率15.84%,同比减少3.42个百分点,环比增加2.87 个百分点;销售净利率2.89%,同比减少0.54个百分点,环比增加1.40 个百分点。 投资要点: 一季度业绩环比提升,需求复苏下看好业绩持续改善2023 年一季度,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201.02 亿元,同比-25.03 亿元,环比+104.60 亿元;其中实现毛利润1253.27 亿元,同比-231.84亿元,环比+132.19 亿元。一季度毛利润环比有所修复,主要由于国内经济整体好转,境内成品油需求快速反弹,天然气需求同比增长,化工产品需求有所恢复。据Wind,2023 年一季度汽油市场均价达8889 元/吨,环比+1.99%,汽油-原油(扣除消费税及增值税)价差达1621 元/吨,环比+68.01%。因此,2023Q1 公司炼油业务息税前利润达104.59 亿元,环比+195.03 亿元,盈利大幅改善;2023Q1勘探及开发、营销及分销、化工业务息税前利润分别达133.57/84.75/-30.22 亿元,环比+30.03/+39.19/-75.79 亿元。同时,2023Q1 公司投资净收益14.93 亿元,同比+31.55 亿元,环比-189.80亿元,环比大幅下滑主要由于2022Q4 公司转让上海赛科股权致单季度投资收益大幅提升所致;2023Q1 公司公允价值变动净收益-2.44 亿元,同比+66.93 亿元,环比+32.36 亿元,主要受公司衍生金融工具产生的浮盈所致。期间费用方面,2023 年一季度,公司销售/ 管理/ 财务费用率分别为1.82%/2.02%/0.32% , 同比-0.02/-0.02/+0.02pct,环比-0.01/-0.44/+0.09pct,期间费用控制良好。 展望二季度,原油价格有望中高位维持,公司勘探及开发业务盈利有望维持较好局面。同时下游需求端,人们外出旅行持续增加推动汽油和航煤需求增长、春耕备耕工作陆续推进带动农业用油增多、工程基建开工及物流运输逐步恢复支撑柴油需求;同时国内经济持续复苏,上游化工品也将景气修复,看好公司业绩持续改善。 勘探及开发业务高质量推进,稳油增气降本成果显著公司近年持续加强高质量勘探,扩大效益建产规模,稳油增气降本取得积极进展。2023 年一季度,公司油气当量产量1.246 亿桶,同比增长2.6%,其中天然气产量3304.7 亿立方英尺,同比增长5.3%。 勘探方面,公司聚焦拓资源、增储量、扩矿权,加强新区新领域风险勘探,在顺北、川北、济阳坳陷等地区取得油气勘探重要突破;开发方面,公司积极推进顺北、塔河等原油产能建设,加强老区精细开发,加快川西、川东南等天然气重点产能建设。同时,公司积极优化LNG资源结构,降低采购成本,加强天然气经营系统优化,全产业链盈利水平持续提升。 成品油产销一体化优势显著,积极向“油气氢电服”转型公司是全球领先的原油加工及成品油营销分销企业,产销一体化优势显著。炼油方面,公司紧贴市场变化,保持装置高负荷运行;灵活调整采购策略,降低采购成本;优化产品结构,增加成品油出口;同时,还加快世界级基地建设,有序推进结构调整项目。成品油销售方面,公司紧抓市场需求快速反弹有利时机,充分发挥产销一体化和营销网络优势,强化资源统筹,加大拓市扩销力度,经营量效水平显著提升。2023 年一季度,公司成品油总经销量5616 万吨,同比增加10.1%。同时,公司还优化网络布局,积极向“油气氢电服”综合能源服务商转型。 盈利预测和投资评级 预计公司2023/2024/2025 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780.78、855.03、912.56 亿元,对应PE 为10.6、9.7、9.1倍,首次覆盖,综合考虑公司稳健经营能力,以及在勘探、炼油、化工等领域的综合竞争优势,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国际原油和天然气价格波动风险、行业监管及税费政策风险、成品油及化工品价格波动风险、汇率风险、市场竞争加剧风险、油气储量的不确定性风险、海外经营风险。
|
|
|
中国石化
|
石油化工业
|
2023-04-27
|
6.28
|
--
|
--
|
6.99
|
8.04% |
|
6.78
|
7.96% |
|
详细
2023年3月27日,公司发布2022年年度报告。2022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32万亿元,同比+21.06%;实现归母净利润663.02亿元,同比-6.89%。 2023年4月12日,据公司官网,中国石化与卡塔尔能源公司在卡塔尔首都多哈签署北部气田扩能项目(NFE)参股协议,卡塔尔能源公司将向中国石化转让北部气田扩能项目1.25%的股份。建成投产后卡塔尔LNG年出口能力从现在的7700万吨提升至1.1亿吨。 分析判断:石油炼化绝对龙头,高分红的现金牛公司作为国内石油炼化龙头,炼油能力中国第一位、是中国最大的成品油供应商、乙烯生产能力排名中国第一、同时公司也是世界第一大炼油公司、第二大化工公司,加油站总数位居世界第二。截至2022年底,公司拥有原油探明储量19.62亿桶,其中已开发储量17.66亿桶;天然气探明储量8.81万亿立方英尺,已开发储量7.14万亿立方英尺。2022年,国际原油价格上涨,拉升石化产品价格,从而带动公司营业收入增长。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3182亿元,同比+21.1%;但高油价对公司其他板块业绩拖累,从而利润水平有所下降,实现归母净利润663亿元,同比-6.9%。2016年以来,公司股利支付率均超过50%,2022年已现金分红总额约438亿元,股利支付率达64.48%,全年股利每股人民币0.355元(含税)。2011年以来公司股息率常年保持在3%以上,在2011年达到历史最高11%;2022年股息率为3.67%。 油价进入复苏阶段,四大板块盈利可期据ifind和公司公告数据,2022年,国际原油价格先扬后抑,宽幅震荡,普氏布伦特原油现货价格全年平均为101.2美元/桶,同比上涨43.1%。2023年SVB事件之后,在美联储加息放缓预期和原油供给收缩的刺激下,油价温和上涨,我们认为,随着2023年我国经济逐渐复苏,将推升石油和炼化产品需求,在国际原油供给收缩的形势下,原油价格中枢有望回到80-85美元/桶,进而公司利润率有望逐渐恢复。 加快低碳项目布局,推动产品转型升级近年来,公司不断加快能源低碳转型步伐,推动天然气产供储销协同发展,积极布局氢能业务。据公司公告和世纪新能源,截至2022年底,中国石化已累计建成9座燃料电池氢供应中心,提供燃料电池用的高纯度氢气,能力达到1.9万标立/时(折合约1.65万吨/年);累计建成加氢站98座,合计加氢能力约45吨/天,位居全球首位。公司近期发布的定增项目预案)和卡塔尔合作项目将为公司提供8.1亿方+1.1亿吨LNG、10000Nm3/h氢气、5万吨POE和10万吨EVA的年产能。我们认为,募投项目的实施有助于提升公司高端聚烯烃等高附加值材料产业链水平,有助于公司积极向清洁能源、高附加值材料领域转型,实现高质量发展和进口替代。 投资建议2022年国际原油价格高企,公司除勘探和开发板块外业绩均有所承压,我们预计未来随着原油价格中枢回到80-85美元/桶,公司盈利有望改善,2023-2025年公司收入分别为33912.56/34815.89/35775.55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708.94/763.02/809.88亿元,EPS分别为0.59/0.64/0.68元。对应2023年4月24日收盘价6.32元,PE分别为11/10/9倍。我们认为,公司作为国内炼化一体龙头公司,在原油供需格局优化和国内需求复苏的预期下,公司国内传统板块业绩有望回暖;在“双碳”和“一带一路”背景下,产品中高端转型和增量出口将为公司注入新的发展动能;同时,在央国企改革背景下,公司将加快提质增效,实现盈利水平和估值持续修复,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原油价格波动风险、行业周期变化的风险、环保法规要求的变更导致的风险、募投项目投产不及预期、境外业务拓展和经营风险,拟定增项目不确定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