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事业部 搜狐证券 |独家推出
王超

招商证券

研究方向: 军工行业

联系方式:

工作经历: 证书编号:S1090514080007,清华大学精密仪器与机械学系工学学士、硕士;2014年7月加盟招商证券,军工行业分析师。历任华创证券研究所机械军工研究员、北京东方永泰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总裁助理。...>>

20日
短线
30%
(第60名)
60日
中线
0%
(--)
买入研报查询: 按股票 按研究员 按机构 高级查询 意见反馈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1/17 转到  

最新买入评级

研究员 推荐股票 所属行业 起评日* 起评价* 目标价 目标空间
(相对现价)
20日短线评测 60日中线评测 推荐
理由
发布机构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中国重工 交运设备行业 2024-02-05 4.37 -- -- 4.92 12.59% -- 4.92 12.59% -- 详细
中国重工发布发布2023业绩预告,预计2023年归母净利润为-8.8亿元至-7.4亿元,亿元,与与22年年同期相比大幅减亏。由于公司同期相比大幅减亏。由于公司Q4计提了大约8.6亿元的资产减值,因亿元的资产减值,因此剔除这部分影响,此剔除这部分影响,Q4单季度公司归母净利润预计达到0.9亿元~2.3亿元之间,亿元之间,环比环比Q3有明显改善。有明显改善。此外,我们预计资产减值的涉及船型均为高价质量船型,大船重工计提的大船重工计提的6.2亿元相比订单总量影响较小亿元相比订单总量影响较小。考虑到船舶是长周期板块,短期业绩低于预期并不影响长期业绩释放。继续维持“强烈推荐”评级。继续维持“强烈推荐”评级。 公司发布公司发布2023年业绩预告,年业绩预告,预计预计2023年度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年度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润为-8.8亿元至-7.4亿元,与22年年同期相比大幅减亏(22年同期的归母净利润为-22.1亿元)。预计2023年实现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11.9亿元至-10.5亿元,22年同期为-25.4亿元。 公司全年拟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共计人民币8.6亿元,由于Q1-Q3公司累计计提资产减值仅261万元,因此8.6亿元主要计在Q4。而公司Q4预计实现的归母净利润为-7.7亿元至-6.3亿元,因此若扣除资产减值的影响,公司的归母净利润将转正,预计达到母净利润将转正,预计达到0.9亿元~2.3亿元之间,环比Q3有明显改善有明显改善。 从资产减值本身来看,大额减值主要集中在民船总装建造合同方面,包括承接的大型液化天然气(LNG)船、新型浮式生产储卸油船(FPSO)、部分集装箱船等新船型。由于此类船型技术含量高、建造工艺复杂,不可预见成本增加,公司出于审慎性考虑,公司年末进行了减值测试并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由于计提减值的船型主要集中在LNG运输船和FPSO船上,我们根据克拉克森的统计,即大连船舶重工在2023年底持有2艘FPSO和13艘LNG运输船订单,我们考虑由于LNG运输船和FPSO的单船价值量高(如大连船舶重工在23年8月31日与中远海能签约的3艘LNG运输船订单,单船价值量预估2.33亿美元,合计订单总额超过50亿元),因此大连船舶重工在2023年计提的年计提的6.2亿元相比订单总值影响较小。 维持维持“强烈推荐”投资评级投资评级。考虑到当期资产减值考虑到当期资产减值+后续首制船短期盈利压力较后续首制船短期盈利压力较大的影响,我们调低了中国重工后续的盈利预测,预计我们调低了中国重工后续的盈利预测,预计23/24/25年年归母净利润分别达到分别达到-7.5/30.1/53亿元。亿元。考虑到船舶是长周期板块,相关上市公司释放业绩进程不一。我们认为,短期业绩低于预期并不影响长期业绩释放和新签订单的判断。结合近期国资委提出要全面推开上市公司市值管理考核,中字头央企有望受益。我们继续强烈推荐中国重工!风险提示:散货船航运市场持续低迷,修复不及预期;中国重工内部生产效率提升不及预期;原材料、人工费用持续上涨;汇率波动风险;对于行业周期的预测与实际不一致。
航亚科技 机械行业 2024-01-25 14.25 -- -- 15.06 5.68% -- 15.06 5.68% -- 详细
公司发布《《2023年年度业绩预增报告》》,期间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归母净利润8,950-9,450万元,同比增长增长346.16%-371.09%;;预计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8,250-8,750万万元,同比增长,同比增长442.76%-475.66%。 23年利润端实现高增,国内国际批产业务持续增长年利润端实现高增,国内国际批产业务持续增长。公司发布《2023年年度业绩预增报告》,期间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8,950-9,450万元,同比增长346.16%-371.09%。预计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8,250-8,750万元,同比增长442.76%-475.66%。2023年,公司国际国内航空批产业务总量继续保持稳定增长,公司持续调整市场结构、不断优化产品结构,批产规模效应提升。同时,内部持续推进精益管理、扎实提升质量绩效,通过管理挖潜持续降本增效、提升运营能力,推动经济效益稳步提升。 发布可转债发行预案,持续加快产能布局。公司于2023年8月7日发布《向不特定对象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预案》,拟发行可转债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5亿元用于航空发动机关键零部件三期生产线二阶段建设项目和补充流动资金。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在建工程达到2.12亿元,同比增长92.62%。公司航空发动机关键零部件产能扩大项目中规划的压气机叶片车间,按照建设进度规划稳步推进;贵州航亚已经启动二期投资规划,继续加大资产及管理投入,以满足客户的跨越式发展要求。我们认为,随着公司募投项目等产能的建设完成,公司产能将有较大提升,在需求端旺盛的背景下实现业绩的快速增长。 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023/2024/2025年归母净利润为0.91/1.28/1.67亿元,对应估值44、31、24倍,维持“强烈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下游需求不及预期、产能建设低于预期。
航材股份 机械行业 2024-01-24 46.85 -- -- 61.48 31.23% -- 61.48 31.23% -- 详细
公司发布《2023年度业绩快报公告》,期间预计实现营业收入28.03亿,同比增长20.01%;实现归母净利润5.76亿,同比增长30.23%;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5.68亿,同比增长27.89%。 公司发布2023年度业绩快报,实现高质量发展。公司发布《2023年度业绩快报公告》,期间预计实现营业收入(28.03亿,同比+20.01%);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5.76亿,同比+30.23%);预计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5.68亿,同比+27.89%)。由此测算,23Q4单季度预计实现营收(6.08亿,同比+18.29%);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0.73亿,同比+81.59%)。2023年,公司贯彻主责主业发展思路,聚焦优质运营、加速创新变革,全面助推公司高质量发展。 募集资金缓解产能紧张态势,资产注入计划助力公司发展。根据公司招股说明书,公司IPO募集资金投资范围覆盖公司四大业务板块,核心在于缓解各大业务的产能紧张态势,并为未来下游需求提升打好提前量,预计随着公司募投项目的达产将推动公司收入和盈利能力的不断提升。另外根据招股说明书,公司托管的镇江钛合金公司注入计划明确,其当前承接钛合金铸件前段、后段工序,未来注入后进一步提升钛合金铸件产能和加工能力,助力公司持续发展。 公司四大事业部来源自航材院,技术历史悠久,具备先发优势。公司四大事业部:钛合金精密铸造事业部、橡胶与密封材料事业部、飞机座舱透明件事业部、高温合金熔铸事业部,均来源自航材院,具备悠久的技术开发和研究历史,先发优势明显,各业务在各自领域均居于国内领先地位。公司作为航空产业链核心供应商,未来将核心受益于军民机未来放量的趋势。 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023/2024/2025年归母净利润为5.76/7.05/8.43亿元,对应估值39、32、27倍,维持“强烈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扩产节奏不及预期、订单不及预期。
中航西飞 交运设备行业 2024-01-22 19.46 -- -- 22.06 13.36%
22.06 13.36% -- 详细
公司发布《《2023年度业绩预告年度业绩预告》,期内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归母净利润8.4-9.4亿,同比亿,同比增长增长61%-80%;;预计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归母净利润7.7-9.0亿,同比增长84%-115%。 2023年度业绩预告发布年度业绩预告发布,航空产品交付增加。公司发布《2023年度业绩预告》,期内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8.4-9.4亿(同比+61%-80%);预计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7.7-9.0亿(同比+84%-115%)。由此测算,Q4单季度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0.36-1.36亿,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0.09-1.39亿,四季度同比实现扭亏为盈。2023年度,公司持续推进航空产品改进和系列化发展,交付航空产品数量比2022年同期增加。同时公司通过开展降本增效等专项工作,持续推进全价值链成本管控,经营效益得到提升。 2024年关联交易预计年关联交易预计持续增长。根据公司发布的《2024年度日常关联交易预计公告》,2024年公司预计向航空工业集团等关联方采购金额为247.85亿元,2023年预计发生额为203.00亿元,与23年预计额相比增长22.09%;2024年公司预计向航空工业集团等关联方销售额为7.46亿元,2023年预计发生额为6.76亿元,与23年预计额相比增长10.28%,增速较2023年同期有一定提升。我们认为,公司预计关联交易额度变化显示出当前公司下游需求旺盛,订单增长前景良好。 公司首次发布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公司于2023年2月15日发布《关于第一期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首次授予登记完成的公告》,向261名激励对象首次授予1,309.5万股票,约占本激励计划公告时公司总股本的0.4730%,授予价格为13.45元/股。解锁条件方面:①以公司2021年扣非归母净利润为基数,23/24/25年扣非归母净利润复合增长率不低于15.00%,且不低于同行业平均水平或对标企业75分位值;②23/24/25年度EOE(EOE=EBITDA/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平均净资产)分别不低于11.50%/12.00%/12.50%,且不低于同行业平均水平或对标企业75分位值;③23/24/25年度△EVA(EVA计算基准为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大于0。首次授予限制性股票应确认的费用预计为17,036.60万元。我们认为,公司此次激励计划覆盖面广,预计能充分调动公司高级管理人员与核心骨干人才的工作积极性,促进公司经营业绩平稳快速提升。 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023/2024/2025年归母净利润为9.12/11.47/14.39亿元,对应估值59、47、37倍,维持“强烈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新型号研制交付进度不及预期,产能释放情况低于预期。
中航沈飞 航空运输行业 2024-01-19 35.50 -- -- 39.33 10.79%
39.48 11.21% -- 详细
公司发布《《2023年度业绩快报公告年度业绩快报公告》,预计报告期内实现营收预计报告期内实现营收462.48亿,同亿,同比增长比增长11.18%;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30.08亿,同比增长30.51%。 2023年度业绩快报发布,利润端保持高速增长年度业绩快报发布,利润端保持高速增长。公司发布《2023年度业绩快报公告》,预计报告期内实现营收(462.48亿,同比+11.18%),预计完成年度预算100.34%;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30.08亿,同比+30.51%),预计完成年度预算103.01%,主要是报告期内公司营业收入增加及持续推进低成本可持续发展工作等所致。由此测算,Q4单季度预计实现营收(116.17亿,同比+2.63%),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6.44亿,同比+13.98%)。公司作为我国歼击机的摇篮,将力争到2025年,建设成为国内领军航空装备企业;到2035年,建设成为国际一流航空装备企业;到本世纪中叶,建设成为国际领先的创新引领型高科技航空装备企业。 定增发行预案推出,用于沈飞公司局部搬迁项目及三大能力建设项目。公司发布《2023年度向特定对象发行A股股票预案》,拟向特定对象发行A股不超过1.54亿股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42.00亿元,其中航空工业集团拟认购1.00亿元公司股份、航空投资拟认购2.00亿元公司股份。此次定增发行能够进一步提升公司生产制造、试验试飞能力,并在沈北新区航空产业园加强钛合金和复合材料能力建设,为满足未来需求提供有力保障。 同时,公司加强吉航公司的维修与服务保障能力,力争将其打造成为国内先进的飞机维修基地。 公司推出第二期股权激励,充分调动核心员工积极性。公司于2023年4月28日发布《关于A股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第二期)股份首次授予完成的公告》,向223名激励对象首次授予783.05万股票,约占本激励计划公告时公司总股本的0.3994%,授予价格为32.08元/股。我们认为,公司作为首家完成股权激励的主机厂,本次推出第二期股权激励计划将有助于保持管理层和核心骨干员工长期持续的积极性,利好公司长期发展。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023/2024/2025年归母净利润为30.05/37.40/46.21亿元,对应估值33、27、21倍,维持“强烈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航空产品研发技术风险,军品采购订单出现波动,上游供应商供应不及时影响整机生产。
航天智装 计算机行业 2024-01-15 10.40 -- -- 11.10 6.73%
11.32 8.85% -- 详细
公司作为航天五院智能控制平台企业,主营业务为铁路车辆运行安全检测及检修系统、智能测试仿真系统和微系统与控制部组件、核工业及特殊环境自动化装备,卫星互联网产业爆发或将为公司业绩注入长久成长动力。装备,卫星互联网产业爆发或将为公司业绩注入长久成长动力。 公司营业收入保持增长趋势,特种业务占比持续提升。公司自2019年收购轩宇空间及轩宇智能两家子公司至2022年间,业务规模实现了扩展,营业收入持续增长,由9.28亿上升至13.48亿,CAGR为13.25%。2023Q3,公司营收为3.44亿,同比上升11.24%。公司自合并两家轩宇子公司以来,传统铁路车辆检测相关业务营收占比持续下降,2022年仅占比15.23%。核工业相关业务占比实现快速增长,2019-2022年间,由16.56%上升至39.17%,主要系公司扩展产品市场,提高交付能力所致。智能仿真测试及微系统业务占比始终保持最高,2022年占比略有下降,为44.79%。 乘卫星互联网产业爆发东风,仿真及微系统或将迎来爆发。子公司轩宇空间凭借在测控仿真技术领域的多年深耕,重点布局在我国复杂航天器系统测控仿真领域,具有平台化、通用化、小型化、模块化等特点。公司产品已经成功应用于航空航天控制系统地面仿真测试、嵌入式计算机地面测试及测试数据管理等领域。考虑到“GW星链”与“G60星链”带来2万颗卫星市场需求,公司或将直接受益于行业爆发。 产能储备丰富,静待产业爆发。公司有多个项目正在逐步投产建设当中,顺义航天产业园卫星应用智能装备产业基地承诺使用募集资金2.36亿,预计今年年底交付使用。此外,智能微系统模块研发及能力建设项目与特种机器人研发及能力建设项目也已开工建设,随着多项目的落地投产,有望保证公司产品的成长性。 “双碳”政策驱动核工业及特殊环境智能装备业务发展。随着我国核工业的不断发展,各类工作场景变得愈发复杂,对特种环境下工作的机器人需求不断提高。公司较早进入核工业特种作业设备领域,目前已与中核集团所属单位、中国科学院等客户达成稳定的合作关系,国内竞争对手少。 盈利预测:预测2023-2025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10亿、1.40亿和1.66亿元,对应估值71/58/47倍,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下游需求波动;公司产品研发进度不及预期;竞争格局变动风险;卫星互联网发展不及预期;市盈率较高或将带来股价波动风险。
航天电子 通信及通信设备 2024-01-03 6.85 -- -- 7.36 7.45%
7.45 8.76% -- 详细
公司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旗下高科技上市公司,四大航天电子产品位列行业领先地位,配套比例较高。将核心受益于我国航天事业快速发展,低轨卫星产业链的爆发预计将带来订单的持续,开拓增长新动能。 公司航天产品订单充足,营收、净利润均保持稳步增长。营业收入从 2018年的 135.30亿增至 2022年的 174.76亿,年复合增长率达到 6.61%。与此同时,归母净利润亦经历了显著增长,从 2018年的 4.57亿元增至 2022年的6.11亿元,年复合增长率高达 7.53%。2023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29.59亿元,同比上升 5.46%;实现归母净利 5.13亿元,同比上升 1.59%; 实现扣非净利润 4.72亿元,同比增加 0.15%。受下游订单节奏影响,2023Q3业绩小幅承压,单季度实现收入 33.19亿元,同比下降 6.86%;实现归母净利润 1.24亿元,同比下降 15.08%。 四大航天电子产品受益于航天事业快速发展,低轨卫星产业链爆发增长动能。 测控通信、惯性导航、集成电路、机电组件等是公司传统优势专业,始终在相关行业领域内保持国内领先水平,并保持着较高的配套比例,市场份额基本呈现稳中有升态势。将核心受益于我国航天事业快速发展,低轨卫星产业链的爆发预计将带来订单的持续,开拓增长新动能。 无人系统及高端装备贡献第二增长曲线亮眼。公司的无人系统主要包括无人飞行器、无人车辆、无人舰船、无人潜器等,最先应用于军事领域,后广泛应用于民用领域,并呈现螺旋式的发展趋势。无人系统具有相关主管部门核发的研制生产资质,是全军无人机型谱项目研制总体单位及无人机系统集中采购合格供应商名录单位。 加快无人系统及高端智能装备体系核心技术研发,突破体系仿真、无人指控、集群通信等关键技术。突破多源导航、通导一体核心技术,实现从“卫星导航”向“导航+”全面转型升级,基于 Chiplet 架构的信息处理微系统达到国内先进水平,陆地生态系统碳监测载荷成功实现在轨应用。同时谋划前沿技术创新,重点围绕量子技术、太赫兹成像、人工智能等方向,加强技术储备,培育增长新功能。报告期内,公司创新成果丰硕,共获得国防奖 7项(其中技术发明一等奖 3项),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十大技术突破 1项、科学技术奖 21项,受理专利 745项。 无人系统再出发,募投项目助力科研成果产业化。2023年 7月 21日,公司完成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发行规模 41.36亿元,募集资金将用于智能无人系统装备产业化项目、智能电子及卫星通信产品产业化项目、惯性导航系统装备产业化项目及补充流动资金。随着多项目的落地投产,有望保证公司产品的成长性。 盈利预测:预测 2023-2025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6.79亿、7.66亿和 8.84亿元,对应估值 38/33/29倍,首次推荐,给予“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下游需求波动;公司产品研发进度不及预期;竞争格局变动风险。
中航沈飞 航空运输行业 2023-12-28 35.50 -- -- 38.87 9.49%
39.48 11.21% -- 详细
公司发布《2023年度向特定对象发行A股股票预案》,拟向特定对象发行A股不超过1.54亿股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42.00亿元。 定增发行预案推出,用于沈飞公司局部搬迁项目及三大能力建设项目。公司发布《2023年度向特定对象发行A股股票预案》,拟向特定对象发行A股不超过1.54亿股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42.00亿元,其中航空工业集团拟认购1.00亿元公司股份、航空投资拟认购2.00亿元公司股份。此次定增发行能够进一步提升公司生产制造、试验试飞能力,并在沈北新区航空产业园加强钛合金和复合材料能力建设,为满足未来需求提供有力保障。 同时,公司加强吉航公司的维修与服务保障能力,力争将其打造成为国内先进的飞机维修基地。 毛利率、净利率持续提升,前三季度利润端保持高增速。公司前三季度实现营收(346.31亿,同比+14.38%),完成年度预算75.14%;实现归母净利润(23.64亿,同比+35.85%),完成年度预算80.96%;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22.99亿,同比+35.34%)。盈利能力方面,前三季度公司销售毛利率为10.85%,比去年同期提升1.34pct。销售净利润率为6.75%,比去年同期上升1.01pct。根据公告中披露的2023年度财务预算,预计公司2023年实现营业收入460.90亿元(同比+10.80%),预计实现净利润29.20亿(同比+26.25%)。 关联销售预期快速增长,航空产品预计持续增长。公司发布关联交易预告,2022年公司预计向航空工业集团等关联方采购金额为230.25亿元,实际发生额200.66亿元。2023年预计发生额为238.04亿元,与22年预计额和实际发生额分别增长3.38%和18.63%。2022年公司预计向航空工业集团等关联方销售额为56亿元,实际发生额49.95亿元。2023年预计发生额为67.99亿元,与22年预计额和实际发生额分别增长21.41%和36.11%。我们认为,公司预计关联交易额度变化显示出当前公司下游需求旺盛,订单增长前景良好。 公司推出第二期股权激励,充分调动核心员工积极性。公司于2023年4月28日发布《关于A股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第二期)股份首次授予完成的公告》,向223名激励对象首次授予783.05万股票,约占本激励计划公告时公司总股本的0.3994%,授予价格为32.08元/股。我们认为,公司作为首家完成股权激励的主机厂,本次推出第二期股权激励计划将有助于保持管理层和核心骨干员工长期持续的积极性,利好公司长期发展。 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023/2024/2025年归母净利润为29.85/37.25/46.11亿元,对应估值40、32、26倍,维持“强烈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航空产品研发技术风险,军品采购订单出现波动,上游供应商供应不及时影响整机生产。
中航西飞 交运设备行业 2023-12-15 19.04 -- -- 21.44 12.61%
22.06 15.86% -- 详细
公司发布《2024 年度日常关联交易预计公告》,对 2024 年度与控股股东航空工业集团及其所属单位各类日常关联交易的金额进行预计。 2024 年关联交易预计实现较高增长。根据公司发布的《2024 年度日常关联交易预计公告》,2024 年公司预计向航空工业集团等关联方采购金额为247.85 亿元,2023 年预计发生额为 203.00 亿元,与 23 年预计额相比增长22.09%;2024 年公司预计向航空工业集团等关联方销售额为 7.46 亿元,2023年预计发生额为 6.76 亿元,与 23 年预计额相比增长 10.28%,增速较上年同期有一定提升。我们认为,公司预计关联交易额度变化显示出当前公司下游需求旺盛,订单增长前景良好。 前三季度利润端实现快速增长,经营效益提升逐步显现。公司前三季度实现营收(284.13 亿,同比+0.24%),实现归母净利润(8.04 亿,同比+22.29%),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7.61 亿,同比+25.86%)。2023Q3 单季度实现营业收入(88.57 亿,同比-3.99%),实现归母净利润(2.38 亿,同比+36.71%),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2.20 亿,同比+39.97%)。盈利能力方面,前三季度公司销售毛利率为 7.15%,比去年同期下降 0.16pct。期间费用方面,前三季度公司发生销售费用(3.41 亿,同比+45.56%),主要系本期销售商品售后服务费用增加所致;管理费用(6.58 亿,同比+9.78%);财务费用(-2.44亿,去年同期-0.55 亿),主要系本期利息收入较上年同期增加,利息费用较上年同期减少所致。三项费用率为 2.66%,比去年同期下降 0.09pct。公司研发费用(1.12 亿,同比-10.28%),税金及附加(2.28 亿,同比-38.74%),主要系本期缴纳增值税减少,相应税金及附加减少所致。前三季度公司销售净利润率为 2.83%,比去年同期提升 0.51pct。公司作为我国唯一运输机与轰炸机主机厂,聚焦航空产品持续改进和系列化发展,并开源节流、降本节支,科学合理降低企业税负,持续推进全价值链成本管控,提升经营效益。 公司首次发布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公司于 2023 年 2 月 15 日发布《关于第一期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首次授予登记完成的公告》,向 261 名激励对象首次授予 1,309.5 万股票,约占本激励计划公告时公司总股本的 0.4730%,授予价格为 13.45 元/股。解锁条件方面:①以公司 2021 年扣非归母净利润为基数,23/24/25 年扣非归母净利润复合增长率不低于 15.00%,且不低于同行业平均水平或对标企业 75 分位值;②23/24/25 年度 EOE(EOE=EBITDA/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平均净资产)分别不低于 11.50%/12.00%/12.50%,且不低于同行业平均水平或对标企业75分位值;③23/24/25年度△EVA(EVA计算基准为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大于 0。首次授予限制性股票应确认的费用预计为 17,036.60 万元。我们认为,公司此次激励计划覆盖面广,预计能充分调动公司高级管理人员与核心骨干人才的工作积极性,促进公司经营业绩平稳快速提升。 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023/2024/2025年归母净利润为9.12/11.47/13.29亿元,对应估值 66、53、46 倍,维持“强烈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新型号研制交付进度不及预期,产能释放情况低于预期
航材股份 机械行业 2023-11-15 52.90 -- -- 61.48 16.22%
61.48 16.22% -- 详细
公司发布《2023年第三季度报告》,期间实现营业收入 21.95亿,同比增长20.52%;实现归母净利润 5.03亿,同比增长 25.02%;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 5.03亿,同比增长 24.61% 前三季度业绩快速增长,净利率有所提升。公司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21.95亿,同比+20.52%),主要系市场订单增加,收入增长所致;实现归母净利润(5.03亿,同比+25.02%),主要系一方面收入增长,毛利同比增加 9,558.70万元,另一方面 7月公司公开发行股份融资,利息收入同比增加所致;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5.03亿,同比+24.61%)。单季度来看,公司 23Q3实现营收(8.77亿,同比+23.11%),实现归母净利润(2.07亿,同比+18.14%)。 盈利能力方面,公司销售毛利率 34.52%,比去年同期下降 1.83pct。期间费用方面,期内公司发生销售费用(1089.31万元,同比+25.30%);管理费用(5652.04万元,同比+22.21%);财务费用(-0.36亿元,去年同期为-0.21亿元)。三项费用率为 1.42%,比去年同期下降 0.42pct。公司研发费用(1.51亿,同比+13.46%),主要系公司持续增强企业创新活力,加大研发投入所致;税金及附加为(1099.15万元,同比+396.35%)。前三季度公司销售净利润率为 22.91%,比去年同期提升 0.82pct。 募集资金缓解产能紧张态势,资产注入计划助力公司发展。资产负债表方面,报告期末固定资产为 2.10亿元,较年初增长 26.89%。根据公司招股说明书,公司 IPO 募集资金投资范围覆盖公司四大业务板块,核心在于缓解各大业务的产能紧张态势,并为未来下游需求提升打好提前量,预计随着公司募投项目的达产将推动公司收入和盈利能力的不断提升。另外根据招股说明书,公司托管的镇江钛合金公司注入计划明确,其当前承接钛合金铸件前段、后段工序,未来注入后进一步提升钛合金铸件产能和加工能力,助力公司持续发展。 盈利预测:预计公司 2023/2024/2025年归母净利润为 5.55/7.52/9.98亿元,对应估值 50、37、28倍,维持“强烈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扩产节奏不及预期、订单不及预期。
中国海防 计算机行业 2020-05-01 26.40 -- -- 28.98 9.77%
37.40 41.67%
详细
事件 :公司发布2019年年报及2020年一季报,年报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40.7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5.20%;利润总额7.6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8.66%;实现净利润6.7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9.81%。报告期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46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6.26%。拟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2.73元(含税)。2020年一季报期内,因受疫情冲击,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08亿元,同比下降52.08%,归母净利润为-0.32亿元,同比下降236.46%,扣非净利润为-0.47亿元,同比下降588.21%。 评论:1、优质资产整合,水声龙头起航。 2019年报告期内,公司实施重大资产重组。同口径报表下,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0.74亿元,同比增长15.20%,其中特装电子产品营收25.78亿元,同比增长2.21%;智能装备产品营收9.20亿元,同比增长118.27%;特装电源营收2.29亿元,同比降低16.62%;环保设备营收1.49亿元,同比减少3.96%;其他类产品营收1.62亿元,同比增长22.73%。公司整体实现利润总额7.69亿元,同比增长28.66%;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6.46亿元,同比增长36.26%。经历资产重组后,公司已将国内最优质的水声系统收入麾下,是A股上较为稀缺的海军军品信息化标的。 2、一季度受疫情冲击,但不改公司长期趋势。 2020年一季报期内,因受疫情冲击,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08亿元,同比下降52.08%,归母净利润为-0.32亿元,同比下降236.46%,扣非净利润为-0.47亿元,同比下降588.21%。主要系子公司海声科技(主营水声电子装备)地处湖北宜昌,复工进度相对于全国其他地区更加滞后,同时也存在湖北籍员工不能及时到岗等情况。然而,我们认为,尽管公司短期业绩受黑天鹅事件扰动,但不改公司核心受益于我国海洋国防及海军信息化建设这一趋势及事实。 3、期间费用互有涨跌,整体规模维持稳定。 年报期内,同口径报表下,公司销售费用金额1.06亿元,同比增长11.97%,主要系员工薪酬及服务费用增长;管理费用金额3.06亿元,同比下降7.50%,主要系职工薪酬、折旧费用、其他周转物料耗材下降所致;研发费用金额2.67亿元,同比增长6.86%,主要系职工薪酬、折旧费用、试验费用增加所致。 财务费用金额2,906.14万元,同比增长32.88%。其中利息支出3,728.80万元,同比增长235.25万元,由于受销售回款周期延长影响,为维持正常的生产经营运转,本期贷款增加。 4、我国军船大型化及信息化需求明显,公司未来将核心受益于这两大趋势。 在大中型舰船上,船电系统价值量占比约在35%上下。对标西方,我国总吨位不及美国40%,船只大型化需求明显。同时,信息化装备价值量往往伴随着船型的迭代升级而出现跃升。水声探测系统广泛运用在水下装备、水面舰艇以及反潜机中,预计我国水下信息系统的市场空间将得到快速扩展。 5、业绩预测预测2020-2022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7.56亿、8.60亿和9.86亿元,对应估值分别为26、23、20倍,维持“强烈推荐-A”评级!风险提示:军品订单出现波动,民品业务竞争环境恶化,资产整合进度缓慢。
中航机电 交运设备行业 2020-04-28 8.38 -- -- 8.90 6.21%
11.68 39.38%
详细
事件: 公司发布 2020年一季报,报告期内,公司 Q1实现营业收入实现 20.76亿元,同比下降 16.08%,主要系受疫情影响;实现归母净利润 0.65亿元,同比增长7.03%;实现扣非净利润 0.54亿元,同比增长 7.13%;经营性现金流流出-4.37亿元,同比流出增加 11.49%。 评论: 1、 高附加值业务持续增长,归母净利润实现正增长 。 公司一季报营业收入同比下降 16.08%,主要系受疫情影响,公司一季度复产受到一定延迟。然而报告期内,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 0.65亿元,同比增长7.03%,实现扣非净利润 0.54亿元,同比增长 7.13%;考虑到报告期内,公司少数股东损益为-0.09亿元,同比大幅下降 253.6%,我们认为净利润增长高于营收增长的原因主要系产品结构变化所致,收入下滑主要由于民品业务影响,高附加值的航空业务带动公司业绩的逆势上涨。 2、 三费持续压缩,国拨技改冲抵研发费用 。 报告期内,公司四费均有不同程度下降,除公司压缩三费外,公司销售费用金额为 0.24亿元,同比下降 27.60%,主要系公司民品业务下滑所致;管理费用金额 2.01亿元,同比下降 15.61%,主要系疫情期间公司出差、会议费用减少所致;财务费用金额 0.43亿元,同比下降 20.09%,主要系公司融资成本较低,且现金流较为充沛所致;研发费用 0.65亿元,同比下降 19.82%。 考虑到央企集团继续贯彻“瘦身健体、提质增效”原则,我们认为公司有望继续保持这一趋势。 3、 集团再度明确改革思路,“先锋旗手”有望继续领跑. .4月 21日,航空工业召开第 9次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及办公室会议,提出“形成以管资本为主的国有资产监督体系,有效发挥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的功能作用”,其中明确要“聚焦主责主业,探索建设以主机单位为核心的新兴产业集团,借助资本的力量,推动资源聚集和结构调整”。我们认为,自航空工业机电资产注入中航精机以来,无论是股权激励计划,抑或资本运作布局,中航机电始终担任着航空工业集团改革的“先锋旗手”角色。目前,院所改制尚在推进破局之中,公司体外尚存 609、610等优质资产,我们预计,在本次的改革大潮中,中航机电有望继续作为改革的领跑者。 4、 “机电振兴 兴 11号”期满,后续有望继续推行长期激励计划. .报告期内公司 2015年推行的“机电振兴 1号”资管计划到期,截至 4月 18日,“机电振芯 1号”已减持 2233.36万股,占总数比例的 63.08%。考虑到公司 1月 20日发布公告,已完成回购 22,570,005股,成交金额约为 1.55亿,我们认为,“机电振兴 1号”实施完毕后,公司后续有望继续推行员工持股或股权激励方式的高管激励计划。 5、业绩预测预测 2020-2022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11.10亿、13.45亿和 15.88亿元,对应估值分别为 27、22、19倍,给与“强烈推荐-A”评级!风险提示: 航空产品研发技术风险;资产运作不及预期的风险
航天电器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0-04-28 26.31 -- -- 27.95 5.75%
49.80 89.28%
详细
事件: 公司发布 2020年一季度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总收入 7.6亿,同比增长 13.16%,归母净利润 0.73亿元,同比下降 6.13%。 评论: 1、 下游订单持续增长,后续业绩有望恢复 。 报告期内公司保持增长,但毛利率较上年同期下滑 2.83个百分点,由于公司2019年 2月份投资新设广东华旃,聚焦民品市场开拓,相比去年同期,广东华旃对本报告期的收入增速及收入结构有较大影响。民品占比提升,对公司整体的毛利率产生一定影响。如剔除广东华旃,预计公司原有业务在一季度国民经济受疫情冲击较大的背景下还是实现了平稳过渡,未产生较严重的负面影响。期内公司货币资金约较年初下降 33.80%,主要是报告期公司订单增加,为保障及时向客户交付产品,公司适度缩短部分具备快速供货能力供应商的结算账期,同时增加相关产品生产所需的物料储备,外购材料、外协加工等支付的现金较上年同期增加所致。另外公司应收账款较年初增长33.20%,是 2020年公司持续加大市场营销力度,5G 通讯、航天、航空、电子等领域订单增长所致。结合上述经营情况来看,2020年公司下游的军民品市场都保持较好的需求增长,相关订单持续增长,公司积极进行备货生产。 预计随着国民经济活动逐渐恢复正常,公司有望在后续的二、三季度释放产能,恢复业绩的正常增长。 2、 经营效率 持续提升 , 积极布局新 业务 领域 。 报告期内,公司期间费用率稳中有降,发生销售费用(2891万,-9.38%); 管理费用(8791万,+11.39%);财务费用(-420万,+0%);研发费用(7584万,+24.59%)。公司在保持大力投入产品技术研发的基础上,整体费用率实现持续压缩,体现了公司经营管理效率的不断提升。2020年,公司持续加大科技创新、新产业拓展的投入,在 5G 通讯、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智能装备等高技术领域实施积极布局。预计随着 5G 建设潮来临,公司有望实现在民品市场的快速突破。 3、 公司是航天科工十院下属唯一上市公司,资本运作潜力丰富 。 公司大股东为航天江南集团有限公司,隶属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前身为○六一基地,2015年转型升级为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十研究院;2019年 9月起,以航天江南集团为主履行企业职责,集团是我国地空导弹武器系统三大总体单位之一,是国内唯一专业配套相对完整的地空导弹武器系统战略后方基地。航天电器作为目前十院下属唯一上市公司,据测算航天江南集团资产证券化率不足 30%,未来资本运作潜力较大。另外随着军工集团激励机制改革加速突破,预计未来公司也需要在激励机制上实现突破以应对充分的市场竞争。 4、业绩预测预测 2020-2022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4.77亿、5.68亿和 6.88亿元,对应估值分别为 24、20、17倍,给与“强烈推荐-A”评级!风险提示: 疫情影响民品业务开展进度,军品订单出现波动 。
睿创微纳 2020-04-10 43.25 -- -- 50.26 16.07%
68.85 59.19%
详细
1、探测器和整机业务快速增长,战略及产品结构调整导致毛利率下滑。 公司产品分为机芯、探测器、整机及其他四大类,期内公司收入快速增长,主要系探测器和热像仪整机产品产销量快速增加所致。其中探测器业务实现收入(2.48亿,+55.77%),毛利率减少9.53个百分点至58.58%。整机业务实现收入(3.29亿,+192.23%),毛利率提升7.07个百分点至39.99%。 公司整机业务大幅增长,受益于民品及海外市场的持续开拓,期内公司国外地区实现收入(2.39亿,+192.44%)。但公司机芯业务出现一定下滑,实现收入(8827万,-18.21%),同时毛利率减少11.08个百分点至66.37%,主要系受军品客户项目进度影响所致。期内公司整体毛利率下滑9.66个百分点,主要是公司为了让利客户,对探测器和机芯进行降价,以占领更大的市场,导致公司毛利率整体下降;另外整机产品销售额的大幅增长,也拉低了整体毛利率。 2、规模效应显现,盈利能力基本稳定。 报告期内公司业务毛利率出现较大幅度变动,但随着公司收入规模的提高,规模效应逐步显现,公司盈利能力基本保持稳定。各项费用中,发生销售费用(2280万,+65.0%);管理费用(3822万,+83.05%);研发费用销售费用(1.11亿,+70.67%),主要系报告期内公司继续加大研发投入,研发人工成本提高所致;财务费用(-2658万,同比减少2740万元),主要系本年公司进行稳健型理财带来利息收入增加所致,期间费用率较上年减少4.94个百分点。 3、非制冷红外领域全产业链布局,军民融合发展典范。 公司在非制冷红外领域的技术和研发实力突出,已获批作为牵头单位承担“核高基”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并实现从芯片、探测器、机芯模组到热像仪整机的全产业链布局,一直致力于以红外成像为代表的光电产业生态链的建设和整合,打造世界级红外探测器及解决方案企业。在军品市场,公司是国内领先的非制冷红外探测器供应商,下游需求在“十三五”期间持续增长。在民品市场,公司户外热像仪品牌国内外市场占有率持续扩大;测温产品线从高精度红外人体测温仪到工业测温产品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与国内安防大厂在原有深度合作的基础上,增加基于公司12μm红外探测器的新产品布局开发,积极拓展与国内AIoT龙头企业合作。加快推进汽车红外夜视产品的推广。而在海外市场,公司品牌认可度及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产品销量和收入保持了连续三年的翻倍式增长。并与下游多个国际知名品牌达成战略合作,为品牌全球化奠定基础。看好公司发展前景。 4、业绩预测 预测2020-2022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07亿、4.51亿和6.92亿元,对应估值分别为62、42、28倍,首次覆盖,给与“强烈推荐-A”评级! 风险提示:民品市场竞争环境恶化,军品订单出现波动。
中航电子 交运设备行业 2020-04-02 12.94 -- -- 14.00 8.19%
14.20 9.74%
详细
事件: 公司发布2019年年报,期内实现收入83.52亿,同比增长9.27%,归母净利润5.56亿,同比增长16%,基本每股收益0.32元/股,每10股派发现金股利人民币0.60元。 评论: 1、航空主业增速提升,推动公司业绩持续增长。 报告期内公司收入稳步增长,整体销售毛利率30.87%,提升1.19个百分点。主业是受航空产品增长拉动。公司三大产品中,航空产品实现收入(69.98亿,+16.34%),占到公司总收入的83.79%,同时航空业务增速达到近五年最高,毛利率30.89%,增加1.32个百分点。非航空防务产品实现收入(5.22亿,+5.22%),毛利率23.82%,减少3.36个百分点。非航空民品实现收入(8.45亿,+10.09%),毛利率21.6%,减少0.67个百分点。2020年,公司计划实现营业收入83.17亿元、同比减少0.43%(同口径相比收入增幅6.8%),利润总额6.96亿元,同比增长10.34%。我们认为,随着“十三五”进入收官阶段,军品采购有望集中释放,推动公司航空产品快速增长。 2、期间费用率进一步压缩,研发费用逆势大幅增长。 期内公司各项费用率合计23.19%,同比下降0.45个百分。其中销售费用(1.42亿,+17.19%),管理费用(9.14亿,-2.14%),财务费用(3.01亿,-1.22%),研发费用(5.80亿,+29.86%)。整体费用率的压缩使公司的盈利能力得到改善,持续的研发投入为公司的长期发展提供保障。新一代武器装备的陆续研制和小批投产为中航电子及成员单位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巨大市场空间。 3、资本运作持续推进,资产证券化空间值得期待。 报告期内,公司剥离了宝成仪表100%股权,该公司截至评估基准日(前三季度)实现收入3.63亿,净利润-5896万,低效资产的剥离将使公司的资产质量进一步提升,同时也为今后的增长减轻负担。另一方面,公司作为集团航电系统上市平台,目前托管机载公司下属5家研究所和9家公司,随着研究院所改制的不断推进,未来资产证券化空间较大。 4、资本运作持续推进,员工持股或股权激励有望突破。 公司此前发布公告,拟以自有资金及自筹资金回购公司股份,目前回购已完成,合计回购1.51亿元,回购区间13.55-15.10元/股,回购的股票将用于员工持股计划或股权激励计划、转换上市公司发行的可转换为股票的公司债券,前者将激发员工积极性和公司活力,后者可降低公司财务费用,有利于公司长期发展。 5、业绩预测。 预计公司2020-2022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6.38亿元、7.59亿元和8.72亿元,对应PE分别为36、30、26倍,维持“强烈推荐”评级!风险提示:航空产品研发技术风险;资本运作不及预期的风险。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1/17 转到  
*说明:

1、“起评日”指研报发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起评价”指研报发布当日的开盘价;“最高价”指从起评日开始,评测期内的最高价。
2、以“起评价”为基准,2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10%,为短线评测成功;6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20%,为中线评测成功。详细规则>>
3、 1短线成功数排名 1中线成功数排名 1短线成功率排名 1中线成功率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