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纳芯微
|
|
2022-10-31
|
309.00
|
--
|
--
|
396.00
|
28.16% |
|
396.00
|
28.16% |
|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22年三季报,2022年Q3公司实现营收4.83亿元,同比增长102.34%;实现归母净利润0.47亿元,同比减少26.78%,剔除股份支付费用后实现归母净利润1.35亿元,同比增长103.32%。 各类芯片销售保持较快增长,营收盈利双双高速提升。公司受益于驱动与采样芯片产品随着市场拓展的顺利推进,营收同比增长幅度较大,以及信号感知芯片产品和隔离与接口芯片产品继续保持稳健增长,公司Q3实现营收4.83亿元,同比增长102.34%,环比提升6.22%。公司在营收快速增长的同时,始终维持了较高的毛利率水平,Q3实现毛利率51.86%,与去年同期相比基本保持稳定,也体现了公司稳健的盈利能力。 期间费率随营收快速增长略有增加,高额股份支付费用导致研发费用大幅增长。2022Q3,公司发生销售费用0.20亿元,销售费率4.25%,同比增加0.80pct;发生管理费用0.46亿元,管理费率9.52%,同比增加2.69pct;发生财务费用-0.08亿元;发生研发费用1.46亿元,研发费率30.17%,同比增长18.31pct,一方面系公司于2022年6月完成限制性股票首次授予使得计入研发费用的股份支付费用增加;另一方面,公司研发人员增加,使得研发投入中的职工薪酬增加所致。 下游需求持续旺盛,加速拓宽隔离及隔离+产品矩阵。受惠于汽车电子、光伏、电力储能、功率电机驱动等下游应用领域整体需求旺盛,公司作为国产隔离芯片龙头,抢抓机遇,不断推出应用于汽车、工业等高壁垒行业的芯片产品,并在新能源汽车、工业控制、通信电源等领域均已实现批量供货。同时在非隔离领域,公司结合自身技术优势,围绕汽车等市场快速布局,磁电流传感器、非隔离高低边驱动等产品已广泛适用于汽车OBC/DCDC、主电机驱动、整车域控、智能驾舱等系统应用中,随公司产品矩阵的日益丰富,未来单车价值量有望持续提升,为公司业绩增长不断提供充足动力。 投资建议与盈利预测公司下游业务拓展节奏清晰,预计公司2022-2024年分别实现营收16.92、23.98、35.65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3.61、5.06、7.98亿元,对应PE85.10、60.70、38.51x,考虑公司处于快速上升通道,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下游需求不及预期风险;新产品导入不及预期风险;行业竞争加剧风险
|
|
|
时代电气
|
|
2022-10-20
|
56.50
|
--
|
--
|
64.20
|
13.63% |
|
64.20
|
13.63% |
|
详细
事件:公司披露22年三季报,22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08.76亿元,同比增长27.56%;归母净利润15.63亿元,同比增长29.97%;扣非后归母净利润11.38亿元,同比增长29.51%。22Q3单季度实现营业收入43.49亿元,同比增长34.72%;归母净利润6.92亿元,同比增长36.40%。 新能源车电驱、工业变流打造新兴业务成长新引擎公司22年前三季度新兴业务收入35.29亿元,同比增速136.98%,订单放量迅猛,构建公司新成长曲线。新能源汽车电驱、工业变流为公司增长新引擎,22年前三季度分别实现收入8.35、8.45亿元,同比增长193.83%、303.66%。功率器件业务22年前三季度营收12.92亿元,同比增速136.98%。子公司中车半导成为法雷奥igbt模块供应商,预计交货量在250万台,未来有望实现收入端放量。伴随公司三期产线24年投产,8寸中低压组件新增每月3万片产能,及现有6寸产线良率提升,公司更多产能有望释放以满足旺盛的订单需求。 国铁订单回暖,轨交装备业务迎来拐点上行公司轨交业务出现明显回暖趋势,22年前三季度轨道交通装备收入72.02亿元,同比增长5.37%,整体增速稳健。其中,轨交电气装备业务收入57.03亿元,同比增长0.77%,迎来增速转正拐点,该业务前期主要受疫情影响,国铁动车组新造采购缩减,伴随国铁订单回暖,公司作为轨交设备头部供应商,有望迎来收入端兑现。 规模效应体现,盈利能力优化,增厚利润空间公司22前三季度毛利率33.26%,同比下降4.6pct,主要由于新兴业务占比提升;净利率14.47%,同比提升0.26pct。费用率优化主要为规模增长带来的成本摊薄,销售费用率6.06%,同比下降1.38pct,管理费用率4.73%,同比下降0.81pct,研发费用率9.84%,同比下降2.42pct,财务费用率-1.17%,同比减少0.81pct。 先发布局碳化硅领域,IGBT领跑,有望在新能源领域持续起量公司领先布局6寸SiC产线,规划2.5万片年产能,SiCSBD及SiCMosfet均实现650V-3300V覆盖,产品矩阵丰富成熟度高,SiC模块目前已进入新能源车车厂验证环节,未来有望实现碳化硅业务放量。IGBT新能源应用领域逐步扩展,风电用模块向一线设备厂商持续交付,光伏用模块获得批量订单,集中式+组串式光逆获10GW订单,市占率领跑,未来有望持续起量。 投资建议与盈利预测我们预计公司2022~2024年营业总收入分别为170.65、191.64、216.74亿元,同比增长12.85%、12.30%、13.10%,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2.69、27.11、31.05亿元,同比增长12.44%、19.48%、14.55%,对应22-24年PE分别为35X、29X、26X,考虑到公司产能爬坡顺利,为新能源应用拓展顺利带来强劲助力,订单有望持续放量带来业绩增速,给予“买入”评级。风险提示行业竞争加剧,产能扩张不及预期,轨交业务增长不及预期。
|
|
|
紫光国微
|
电子元器件行业
|
2022-10-18
|
147.99
|
--
|
--
|
167.51
|
13.19% |
|
167.51
|
13.19% |
|
详细
事件: 近日,由证券时报主办的“第十六届中国上市公司价值论坛揭晓了第十六届中国上市公司价值评选获奖名单, 紫光国微荣获“主板上市公司价值 100强” 奖, “中国上市公司价值评选” 连续举办 16年,已成为上市公司领域最具影响力的评选之一 。 点评: 荣获主板上市公司 100强, 凸显公司实力。 近日,由证券时报主办的“第十六届中国上市公司价值论坛” 以元宇宙形式举行,同时揭晓了第十六届中国上市公司价值评选获奖名单。紫光国微荣获“主板上市公司价值 100强” 奖, 此次荣获此项大奖,充分体现资本市场对公司盈利能力、公司治理、平台价值等方面的高度认可,作为国内最大的集成电路设计上市公司之一, 公司在特种集成电路、 智能安全芯片、石英晶体频率器件、半导体功率器件等业务领域居行业龙头地位。 公司立足芯片核心能力,联合生态合作伙伴,以芯片、系统解决方案和创新终端赋能千行百业。 2021年紫光国微核心业务规模及经营业绩创新高, 今年 8月披露的半年报业绩保持持续高增长, 我们认为,在国防信息化高速发展需求的强力拉动下,公司将持续受益下游装备需求放量和国产化替代不断推进,保持业绩高增长。 上半年业绩持续高亮, 参股子公司紫光同创业绩亮丽。 收入端,上半年特种集成电路实现营业收入 19.53亿(+42.54%),主要系下游需求旺盛,销量提升所致,营收占比 67.23%,实现归母净利润 10.89亿(+43.10%),毛利率同比提升 1.8%,净利率继续保持在 55%;智能安全芯片业务实现营业收入 8.03亿(+4.11%),受益于海外市场份额的不断提升,营收占比 27.66%,实现净利润 5.27亿(+11.6%),毛利率大幅提升 11.97%至 41.66%,主要系 SIM 卡海外份额快速提升,提高整体毛利水平。 费用端来看,销售费用 1.27亿(+37.31%),管理费用 1.09亿(+29.21%),财务费用 0.75亿(-18.79%),研发费用 3.8亿(+88.28%),主要系人工费用和自研无形资产摊销增长所致。 参股子公司紫光同创的增长超预期,为公司贡献 9316.84万元投资收益,紫光同创实现营收 7.23亿元(+207.91%),净利润 3.16亿元(+255.17%)。 特种集成电路业务下游需求旺盛, 持续产品迭代龙头地位巩固特种集成电路需求持续增长,收入占比提高 7.5%,产品谱系进一步完善。 1)FPGA 产品。公司新推出 2x 纳米的低功耗 FPGA 系列产品, 进一步完善产品种类,且新一代 1x 纳米更高性能 FPGA 系列产品也在顺利推进中。 2) 特种储存器。继续保持国内系列齐全、技术先进的领先地位。新开发特种 NandFLASH、新型存储器等多个种类。 3) 网络总线、接口产品。市占率继续保持领先,同时也将推出新的总线产品。 4) 特种 SoPC。已全面推广,成为公司重要收入来源。 5) 模拟领域。单片电源、电源模组以及电源周边配套产品的系列化推出,市场份额快速扩大。 6) 高速射频 ADC、新型隔离芯片等新产品有望在“十四五”期间成为公司新的增长点
|
|
|
斯达半导
|
计算机行业
|
2022-09-05
|
393.34
|
--
|
--
|
431.60
|
9.73% |
|
431.60
|
9.73% |
|
详细
事件:公司披露22 年中报,22H1 实现营业收入11.54 亿元,同比增长60.53%;归母净利润3.47 亿元,同比增长125.05%;扣非后归母净利润3.32 亿元,同比增长134.10%。 产品结构优化,新能源车及光伏应用放量显著公司22H1 工控及电源、新能源、变频白电业务收入分别为5.66 亿元、5.47亿元、1.07 亿元,同比增长分别为12.98%、197.89%、19.74%,产品结构优化,新能源应用大幅放量。新能源车方面,车规级IGBT 模块出货显著提升,配套新能源车超50 万辆,其中A 级及以上车型超20 万辆,22H2 配套数量有望持续增加,SiC MOS 模块亦实现大批量装车,销量国内领先。 光伏方面,公司采用自研芯片的650V/1200V IGBT 单管及模块可为户用型、工商业、地面电站提供整体解决暗杆解决方案,单管及模块已成为逆变器、储能变流器头部供应商。公司22H1 毛利率40.89%,同比增加6.47pct,主要受到新能源应用占比提升驱动。 净利润增速靓丽,盈利能力优化公司22H1 净利率30.15%,同比提升8.68pct。费用率优化主要为规模增长带来的成本摊薄,销售费用率1.09%,同比下降0.04pct,管理费用率2.47%,同比下降0.07pct;研发投入增加,研发费用率6.78%,同比增加0.57pct;财务费用率-4.42%,同比减少4.44pct,主要为利息收益增加。 国内IGBT 龙头,碳化硅业务率先卡位,为新能源应用带来持续动能短期来看,公司SiC MOS 模块亦实现大批量装车,第七代Trench FS 车规级650/750V IGBT 芯片22H2 开始批量供货,带动新能源车应用持续放量。长期来看,公司在SiC MOS 领域具有先发优势,车规级800V SiC MOS模块新增多个新能源车主驱项目定点,将助力SiC MOS 模块销售持续增长,构筑公司新增长曲线。同时看好公司6 英寸SiC 芯片产线达产后,进一步推动SiC 芯片国产替代,巩固公司竞争壁垒。 投资建议与盈利预测我们预计公司2022~2024 年营业总收入分别为27.42、41.08、57.72 亿元,同比增长60.65%、49.81%、40.51%,2022~2024 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7.68、11.08、15.38 亿元,同比增长92.80%、44.22%、38.83%,对应22-24 年PE 分别为88X、61X、44X,考虑到公司产能爬坡顺利,为新能源应用拓展顺利带来强劲助力,订单有望持续放量带来业绩增速,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行业竞争加剧;疫情反复影响供应链;下游新能源需求不及预期。
|
|
|
永新光学
|
电子元器件行业
|
2022-09-05
|
94.83
|
--
|
--
|
107.70
|
13.57% |
|
116.50
|
22.85% |
|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22中报,22H1公司实现营收4.12亿元,同比增长11.81%,扣非归母净利润1.09亿元,同比增长45.85%。 基础业务基本面稳固,中高端新兴业务拓展顺利。光学仪器方面,22H1实现营收1.61亿元,同比增长23.39%。高端光学显微镜品牌NEXCOPE系列营收突破4,000万元,同比增长近70%;共聚焦显微镜试用客户已超50家,并已开拓海外市场,预计今年将实现数十台套销售;工业检测新开发多款产品,工业检测类显微镜营收同比增长超100%。光学元组件方面,22H1实现营收2.43亿元,同比增长5.41%。条码扫描下游客户受芯片及电子元器件短缺影响,需求暂时放缓,公司采取措施积极应对,若下半年缺芯状况逐步改善,下游需求或将得到有效提升;机器视觉供应给康耐视、Zebra的高速调焦液体镜头稳健出货;应用于大型仓储的全球首款磁性变焦镜头已开始小批量出货,市场需求旺盛。激光雷达光学方面,公司积极把握激光雷达车载应用的行业机遇,并将激光雷达客户群体从乘用车、商用车领域扩展至轨道交通、工业自动化、智能安防、车联网、机器人等领域,产品从以零部件为主扩展至整机代工。车载镜头方面,随车载镜头市场规模持续扩大,客户需求随之提升,公司车载镜头前片销量稳健增长。 运营效率持续提升,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力度。22H1公司发生销售费用0.16亿元,销售费率3.87%,同比降低0.41pct;发生管理费用0.22亿元,管理费率5.38%,同比略有增长0.11pct;发生财务费用-0.39亿元,主要系汇率持续上升,汇兑收益较上年同期增加所致;发生研发费用0.40亿元,研发费率9.72%,同比增长2.16pct。公司持续聚焦技术创新,不断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公司科技创新能力技术中心被认定为国家企业技术中心。 聚焦行业发展趋势,各项业务线条清晰、稳中有进。公司作为中国光学精密仪器及核心光学元组件供应商,在传统业务基础上不断聚焦行业发展趋势,加快高端光学显微镜、嵌入式显微产品、医疗光学、车载光学、激光雷达、机器视觉等中高端新兴业务的拓展。激光雷达光学业务方面,与Quanergy、禾赛、Innoviz、麦格纳、Innovusion、北醒光子等激光雷达领域国内外知名企业保持稳定良好的合作关系,并成功新开拓数家重要客户。随多款搭载激光雷达的车型陆续量产上市,该业务将步入快速增长通道。光学仪器方面,光学显微镜高端替代进展顺利,产品结构加速优化,盈利能力持续增强。光学元组件产品方面,公司积极巩固基础业务,发挥多技术融合优势,加快自主研发和新产品量产,业绩有望保持稳健增长。 投资建议与盈利预测我们预计公司2022-24年将分别实现营收10.30、14.17、19.13亿元,归母净利润2.69、3.59、4.71亿元,对应PE38.60、28.97、22.06x,考虑到公司技术实力领先,多业务线条布局逻辑清晰且进展较为顺利,给予公司“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下游需求不及预期;新产品导入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
|
|
|
石头科技
|
|
2022-09-05
|
321.41
|
--
|
--
|
315.00
|
-1.99% |
|
315.00
|
-1.99% |
|
详细
事件:公司披露 22年中报,22H1实现营业收入 29.23亿元,同比增长 24.49%;归母净利润 6.17亿元,同比增长-5.4%;扣非后归母净利润5.88亿元,同比增长 2.38%。 国内新品 G10S 系列销售迎量价齐升,美亚+亚太渠道拓展顺利公司 22H1智能扫地机业务实现销售收入 29.22亿元,同比增长 29.23%,销量突破 110万台,主要由于自主品牌建设成效显著,新品 G10S 系列在国内销售迎量价齐升,驱动国内市场实现同比 100%增长,同时公司在海外渠道拓展顺利,美国、亚太均实现同比超 20%增速。公司 22H1毛利率48.20%,同比下降 2.54pct,主要受国内业务占比提升,以及原材料价格影响。伴随缺芯得到缓解、原材料成本下行,未来毛利率有望迎来拐点向上。 新品发售期加码营销投入,品牌建设成效显著公司 22H1净利率 21.09%,同比下降 6.69pct;其中,销售费用率 17.14%,同比增加 4.74pct,主要由于公司上半年在新品发售期间营销投放加大,且由于国内 to C 端营销投入高于海外经销渠道,国内业务结构占比增加对销售费用率形成一定影响;公司管理、研发、财务费用基本保持稳定,管理费用率 2.21%,同比下降 0.44pct,规模效应体现;研发费用率 7.74%,同比下降 0.73pct,财务费用率-1.88%,同比减少 0.9pct,主要为利息收益及汇兑受益。 SKU 矩阵增多,海内外渠道建设因地制宜,精准聚焦品牌力塑造,驱动公司高成长。 产品方面,公司持续进行研发投入,针对用户痛点在智能扫地机功能上持续提升迭代,定位中高端市场,未来将推出更齐全的 SKU 矩阵。渠道方面,公司利用潜在的市场规模及高品质产品,因地制宜,逐步建立全球分销网络。公司在欧洲地区加速布局自建渠道,并设立分公司进行本土化服务及营销,渗透空白市场;在国内市场积极拥抱新媒体流量入口;在北美地区加大亚马逊平台推广力度,为后续切入线下 KA 渠道奠定基础。品牌方面,公司在新旗舰机型发布期及电商旺季等窗口期加大营销投入力度,实现品牌力到销量的高效转化。 激励落地,提升团队凝聚力、强化研发能力公司 22年激励落地,以技术研发人员为主,基于公司前瞻性研发布局与收入转化落地存在差异,因此相对确定性激励,将更有利于公司研发团队稳定性、强化研发能力。 投资建议与盈利预测我们预计公司 2022~2024年营业总收入分别为 74.34、94.77、121.33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 27.36%、27.48%、28.03%;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15. 12、19.52、25.19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 7.80%、29.10%、29.06%,对应 22-24年 PE 分别为 19X、15X、12X,考虑到公司渠道端全球分销网络逐步完善,营销投入增加助力品牌建设,自建生产基地筑高技术壁垒,降本增效,维持“买入”评级。
|
|
|
时代电气
|
|
2022-09-05
|
62.17
|
--
|
--
|
62.26
|
0.14% |
|
64.20
|
3.27% |
|
详细
事件:公司披露22年中报,22H1实现营业收入65.27亿元,同比增长23.19%;归母净利润8.71亿元,同比增长25.28%;扣非后归母净利润6.18亿元,同比增长25.51%。 中低压模块交付能力大幅优化,功率半导体业务爆发式增长公司22年上半年新兴业务收入18.28亿元,同比增速135.33%,订单放量迅猛,构建公司新成长曲线。其中,功率器件业务营收7.72亿元,同比增速106.56%,主要源自二期igbt芯片产能爬坡顺利,接近设计产能,中低压模块交付能力大幅提升,在新能源车应用同比增长超5倍,市占率超10%,在光伏应用获得批量订单。 受益城轨市场突破,轨道工程机械业务增长靓丽公司22年上半年轨道交通装备收入46亿元,同比增长4.65%,整体保持稳健。其中,轨交电气装备业务收入36.33亿元,同比下降-4.99%,主要为国铁动车组新造采购缩减影响;轨道工程机械受益城轨市场突破,实现收入5.35亿元,同比接近翻倍增长,伴随南京、福州、成都、长株潭和西安5个都市圈规划相继获得国家批复,市域铁路将为公司成长增添新助力。 规模效应体现,盈利能力优化,增厚利润空间公司22H1净利率13.47%,同比提升0.2pct。费用率优化主要为规模增长带来的成本摊薄,销售费用率6.19%,同比下降1.47pct,管理费用率5.24%,同比下降0.21pct,研发费用率10.66%,同比下降1.44pct,财务费用率-1.43%,同比减少1.1pct,主要为大额存单带来的利息收益。 先发布局碳化硅领域,IGBT领跑,有望在新能源领域持续起量公司领先布局6寸SiC产线,规划2.5万片年产能,SiCSBD及SiCMosfet均实现650V-3300V覆盖,产品矩阵丰富成熟度高,SiC模块目前已进入新能源车车厂验证环节,未来有望实现碳化硅业务放量。IGBT新能源应用领域逐步扩展,风电用模块向一线设备厂商持续交付,光伏用模块获得批量订单,集中式+组串式光逆获6GW订单,市占率领跑,未来有望持续起量。 投资建议与盈利预测我们预计公司2022~2024年营业总收入分别为170.65、191.64、216.74亿元,同比增长12.85%、12.30%、13.10%,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2.69、27.11、31.05亿元,同比增长12.44%、19.48%、14.55%,对应22-24年PE分别为39X、32X、28X,考虑到公司产能爬坡顺利,为新能源应用拓展顺利带来强劲助力,订单有望持续放量带来业绩增速,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行业竞争加剧,产能扩张不及预期,轨交业务增长不及预期。
|
|
|
扬杰科技
|
电子元器件行业
|
2022-08-31
|
60.05
|
--
|
--
|
61.18
|
1.88% |
|
61.57
|
2.53% |
|
详细
事件:公司披露 22年中报,22H1实现营业收入 29.51亿元,同比增长 41.92%;归母净利润 5.87亿元,同比增长 70.61%;扣非后归母净利润5.73亿元,同比增长 72.35%。 产品结构优化,汽车电子、光伏应用放量,催化收入高成长公司 22H1营收 29.51亿元,同比增速 41.92%,其中半导体器件、半导体芯片、半导体硅片营收分别为 23.64、4.06、1.57亿元,同比增长 50%、21%、5%;毛利率 36.57%,同比增加 2.51pct。公司销售收入与毛利率均实现同比增长,主要得益于:1)公司在汽车电子、新能源等高景气领域应用迅速放量,占比提升至 30%;2)MOSFET、IGBT、SiC 等高价值量产品销售收入同比增速均超 100%;3)海外品牌 MCC 建设顺利,伴随安森美等海外头部厂商退出小信号等业务,公司在海外市场份额迅速提升,外销实现收入 9.05亿元,同比增长 86%,业务占比提升,带动整体毛利率上行。 净利润实现高速增长,规模效应体现,研发投入加码公司 22H1归母净利润 5.87亿元,同比增长 70.61%;净利率 20.78%,同比增长 3.08pct,主要受益于公司业务规模扩张加速,费用摊薄带来盈利能力优化,公司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为 3.19%、3.76%、5.43%、-0.45%,同比变动-0.27、-0.7、0.01、-0.91pct。 IGBT 模块、碳化硅产品出货,切入头部客户供应链公司基于 8英寸平台 Trench 1200V IGBT 芯片,完成了 10A-200A 全系列的开发工作,对应模块进入市场投放,实现有单管到模块的市场突破;三代半导产品持续推出,碳化硅 SBD 产品已经完成对光伏头部客户的批量出货,为公司实现半导体功率器件全系列布局奠定基础。 产能扩充支撑订单放量,收购楚微 40%股权完善 IDM 体系公司持续扩充和拓展核心业务领域的产能,IGBT、FRD 晶圆产能实现 3倍以上增长,以应对行业 IGBT 及配套 FRD 缺货,MOSFET 晶圆产能实现50%以上增长,车规级封装产能实现 5倍以上增长。公司收购楚微半导体40%股权,在公司已有的 5寸、6寸晶圆产线基础上,进一步完善 8英寸产线,巩固 IDM 能力。楚微当前月产能 1万片,公司优质的管理能力亦助力楚微产能迅速爬坡。 投资建议与盈利预测我们预计公司 2022~2024年营业总收入分别为 61.66、80.35、100.37亿元,同比增长 40.24%、30.31%、24.92%,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11.43、15.49、20.30亿元,同比增长 48.75%、35.60%、31.05%,对应 22-24年 PE 分别为 27X、20X、15X,考虑到公司 igbt 模块、车规 mos及 SiC 产品陆续出货,风光车储应用比例加强,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消费电子订单不及预期,产能释放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
|
|
|
朗特智能
|
计算机行业
|
2022-08-22
|
74.00
|
--
|
--
|
78.42
|
5.97% |
|
78.42
|
5.97% |
|
详细
报告要点: 事件:公司披露 22年中报,22H1实现营业收入 5.17亿元,同比增长23.16%;归母净利润 0.75亿元,同比增长 17.27%;扣非后归母净利润 0.71亿元,同比增长 39.03%。 离网照明、汽车电子业务大幅放量,驱动收入高增长公司 22年上半年实现营收 5.17亿元,同比增速 23.16%,其中 Q2单季实现营收 3.19亿元,同比增长 48.17%,增速迅猛,主要得益于离网照明、汽车电子客户业务扩张迅速,公司销售大幅放量,离网照明/汽车电子/智能家居领域营收分别为 2.36、0.52、1.75亿元,同比变动+137.95%、+123.49%、-19.16%。公司 22年上半年毛利率 19.79%,同比下降 2.64pct,主要源自公司离网照明业务增长显著,占比大幅提升,影响综合毛利率。 业绩增速超预期,规模效应逐步体现,盈利能力优化公司上半年实现归母净利润 0.75亿元,同比增长 17.27%,净利率 14.53%,其中 Q2单季实现归母净利润 0.55亿元,同比增长 77.66%,业绩增速超预期,主要受益于公司业务规模扩张加速,费用摊薄带来盈利能力优化,以及0.2亿元汇兑受益,公司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为 1.03%、2.23%、3.86%、-3.65%,同比变动-0.16、-0.36、0.06、-4.11pct。 欧洲微逆储能空间广阔,有望为公司带来新增长曲线地缘政治冲突延续,导致欧洲能源供应紧张,向新能源转型加速。根据欧盟太阳能战略规划,预计 22-25年间欧盟将新增太阳能光伏装机累计约163GW,装机需求显著提升,为微逆、户储业务打开成长空间。公司设立东莞朗特新能源公司,专注海外户储、微逆等新能源业务,有望实现高速增长。 投资建议与盈利预测我们预计公司 2022~2024年营业总收入分别为 13.51、18.02、22.90亿元,同比增长 40.77%、33.35%、27.05%,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97、2.80、4.03亿元,同比增长 39.57%、42.09%、44.12%,对应 22-24年 PE 分别为 35X、24X、17X,考虑到公司离网储能业务拓展加强,汽车电子受益下游客户销售放量,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智能控制器行业竞争加剧风险;智能家居及家电行业景气度不及预期风险。
|
|
|
睿创微纳
|
|
2022-08-08
|
39.88
|
--
|
--
|
54.16
|
35.81% |
|
54.16
|
35.81% |
|
详细
事件:睿创微纳2022年8月4日发布2022年中报,2022H1,实现营收10.87亿元,同比增长24.89%,实现归母净利润1.12亿元,同比减少58.28%。单Q2来看,公司实现营收6.42亿元,环比增长44%,归母净利润0.98亿元,环比增长587%。 业绩短期承压但环比显著改善,有望。逐渐步入收获期。公司2022H1实现营收10.87亿元,同比增长24.89%,主要系红外热像仪整机和微波射频系统及组件带来的收入增长;其中,公司境外业务实现营收5.31亿元,同比显著增长77.71%,营收占比持续提升至49.16%,主要基于公司在海外市场对原有欧美品牌持续替代,市场份额进一步扩大所致;毛利率层面,22H1毛利率47.19%,同比下降16.20pct,主要系报告期内毛利率相对较低的产品销售占比提升导致。随公司产品订单交付节奏的加速以及业务规司模的进一步扩大,公司22H2业绩有望步入收获期。 持续加大新业务的研发投入和新产品开发,期间费用有所。提升。公司发生销售费用0.65亿元,同比增长115.58pct,销售费率5.9%,主要系人工成本增加、售后维修费增长所致;管理费用0.95亿元,同比增长95.36pct,管理费率8.7%,主要系人工成本增加所致;研发费用2.35亿元,同比增长42.16pct,研发费率21.6%,主要系研发人员的人工成本增加、物料消耗增加以及本期合并无锡华测财务数据带来的研发费用整体增长所致;财务费用-0.04亿元,主要系汇兑收益增加所致。 军民齐进实力雄厚,应用领域拓展拐点将至。在民品领域:公司海外及整机产品营收占比持续提升,公司在海外市场主要业务为户外红外热像仪,伴随成本下降,红外热成像仪售价有望进一步降低,推动市场需求进一步扩容。睿创微纳红外技术及一系列产品的关键技术指标已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户外热像仪业务有望成为公司民品领域业绩增长的重要推动力。 特种领域:国产替代、自主可控是主旋律,在我国仍属朝阳行业,睿创微纳掌握核心技术能力,与客户多年建立稳固的合作关系,公司综合竞争实力日渐增强,产品能够满足特种装备非制冷红外探测器芯片的需求,公司制冷红外机芯产品化进展顺利,并率先完成了全系列100%国产化改造,有望继续在特种装备市场实现连续稳定增长。 投资建议与盈利预测公司作为国产红外热成像技术领先供应商,多年来持续深耕非制冷红外领域,实现了从红外芯片、红外探测器、热成像机芯模组到红外热像仪整机的全产业链布局。依托于业内领先的非制冷红外探测器技术,叠加红外热成像产品随价格下降以及经济发展渗透率持续提升,公司业绩有望持续快速增长,我们预计2022-2024年,公司将实现营收26.05、35.24、45.16亿元,归母净利润5.54、8.63、11.51亿元,对应PE31.49、20.18、15.14x,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市场拓展不及预期;新品拓展不及预期;特种红外订单不及预期
|
|
|
永新光学
|
电子元器件行业
|
2022-07-18
|
108.23
|
--
|
--
|
128.35
|
18.59% |
|
128.35
|
18.59% |
|
详细
公司是国产光学仪器的领先供应商,深度布局“光学仪器+光学元件组件”,光学底蕴深厚。公司深耕光学领域 20余年,产品覆盖光学产业链中下游,主要产品包括光学显微镜与光学元件组件,2021年营收占比分别为38.01%、61.99%。2019-2021年,公司实现营收 5.73、5.76以及 7.79亿元,2021年作为公司“五五五”战略发展目标的开局之年,营收同比增速达到 37.94%,为近几年最快增速,在公司“五五五”战略目标的指引下,未来营收有望继续维持高速增长。从利润端水平来看,公司整体毛利率水平较高,公司销售毛利率表现亮眼,近年来始终保持在 40%以上,并呈现出上升态势。同时,公司费用管控得当,公司净利率不断提高,维持高位运行。 激光雷达快速推进,条码扫描稳健发展。车载光学业务:伴随自动驾驶等级提升,多传感器优势融合互补成为大势所趋,目前激光雷达上车的必要性已经得到充分验证,有望成为打破 L2平台期的核心感知部件,公司布局车载光学十年有余,基于技术积累,先后与 Quanergy、禾赛、Innoviz、麦格纳等国内外知名激光雷达企业建立合作,并获得多家定点合作项目,预计未来几年将实现逐步放量;车载镜头作为高确定性高成长性赛道,也将充分享受汽车智能化趋势带来的机遇,实现量价齐升,公司布局车载光学时间较长,目前已经向索尼批量供应高价值量车载镜头前片产品,未来有望进一步受益 Sony 在智能汽车领域的发展。条码扫描及光学镜头:随二维码普及度与渗透率不断提高,条码扫描器市场不断扩大,而条码扫描仪下游集中度高且格局稳定,2018年行业 CR3高达 66%,公司与得利捷、讯宝科技、霍尼韦尔和 NCR 四大行业巨头均有合作,为其核心光学元组件供应商;同时,在机器视觉领域,公司自主研制的液体对焦镜头已成功实现向康耐视、Zebra 等机器视觉国际厂商供货,技术水平先进,盈利能力稳定,成长前景广阔。 光学显微镜:高精尖仪器市场广阔,政策驱动叠加国产替代有望加速推进。受益于研发资金的增长和下游应用领域的扩张,全球显微镜市场稳定扩容。据 Markets and Markets 统计,全球显微镜市场到 2026年有望增长至89亿美元,2020-2026年 CAGR 达 5.6%。虽然我国系显微镜制造大国,但是高端化产品空白亟待弥补,高端显微镜市场格局集中,德国厂商与日本厂商占据过半市场,近年来,高端仪器上升为国家战略,一系列政策利好刺激高端显微镜市场发展,公司深耕显微镜行业 20余年,底蕴深厚,技术领先,打破国际巨头垄断,将充分享受高端科研仪器国产化所带来的红利。 投资建议与盈利预测公司产品布局完善且实力强劲,给予公司较强的技术产品能力以及清晰的“五五五”战略发展目标,我们预计公司 2022-24年将分别实现营收 10.30、14.17、19.13亿元,归母净利润 2.69、3.59、4.71亿元,对应 PE 44.18、33.16、25.25x,低于行业平均,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下游需求不及预期;新产品导入不及预期;疫情反复风险
|
|
|
朗特智能
|
计算机行业
|
2022-07-18
|
57.39
|
--
|
--
|
79.00
|
37.65% |
|
85.20
|
48.46% |
|
详细
公司为智能控制器优质供应商,业绩增速显著公司深耕智能控制行业20年,主营业务包括智能控制器(智能家居及家电控制器、汽车电子控制器、消费电子控制器)和智能产品(离网照明、新消费电子)两大类,公司21年营收9.60亿元,近5年CAGR23.52%,归母净利润1.41亿元,近5年CAGR37.08%,高于营收增速。 驱动一:受益新能源车景气度上行向,合作模式向ODM升级公司为比亚迪提供控制器代工服务,占汽车电子业务50%左右,控制器应用于海洋系列、王朝系列、电动大巴等整车。短期来看,电动车高景气度延续,比亚迪22年新款车型交付较多,销量有望迎来同比翻倍增长,叠加外发份额增加,公司作为供应商将大幅受益。长期来看,公司基于现有优势领域,未来有望切入ODM合作,大幅提升单车价值体量。 驱动二:离网储能爆发式增长,产品向高功率高价值迭代离网太阳能行业规模18.81亿美元,近年来即付即用模式激活用户潜在消费力,市场迎来量价齐升。欧盟太阳能战略进行时,22-25年间可带来新增太阳能光伏装机容量约163GW。公司下游客户SunKing为离网照明行业龙头,市占率25%,公司离网照明业务增长主要受两方驱动:1)下游客户放量:SunKing获2.6亿美元的融资,空白渠道拓展加强,切入尼日利亚市场,同时SunKing作为全球PAYG业务头部供应商,将充分享受市场放量红利。2)公司自身产品结构升级:离网照明产品由40W以下功率提升到100W以上功率,大幅提升产品价值。 投资建议与盈利预测我们预计公司2022~2024年营业总收入分别为13.51、18.02、22.90亿元,同比增长40.77%、33.35%、27.05%,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97、2.80、4.03亿元,同比增长39.57%、42.15%、44.17%,对应22-24年PE分别为27.76X、19.53X、13.55X,朗特智能汽车电子业务的收入增速、业务体量占比均处于领先位置,因此我们给予朗特高于可比公司平均的估值。考虑到公司深耕智能控制器及智能产品多年,汽车电子控制器、离网照明业务有望迎来显著放量,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智能控制器行业竞争加剧风险;智能家居及家电行业景气度不及预期风险;汽车电子智能控制器、离网储能产品业务增速不及预期风险。
|
|
|
石头科技
|
|
2022-06-29
|
466.70
|
--
|
--
|
446.67
|
-4.29% |
|
446.67
|
-4.29% |
|
详细
事件:公司拟使用超募资金4.6亿元用于自建制造中心项目。 公司6月27日发布公告,拟使用超募资金人民币45978万元增资公司全资子公司惠州石头新建募集资金投资项目“自建制造中心项目”,本次投资建木建设周期计划为23个月。此项目将采用租赁方式,预计租赁总面积5.12万平方米,其中生产面积4.22万平方米,租赁期7年。 延伸智能制造能力,提升开发灵活性,“研产销”一体筑高技术壁垒公司自成立至今全部采用委托加工方式生产,无自建生产基地。新建智能制造中心投产后,可将公司生产环节转化为委托加工和自主生产结合的方式,实现“研产销”融合,提升“研产销”各环节之间的协同效应。公司作为创新驱动品台,主营的智能扫地机产品为风光机电AI技术集成,自建制造中心将大幅提升产品开发灵活性,为公司产品迭代、品类拓展赋能。 助力交付能力优化,增强成本优势,降本增效可期伴随公司渠道建设逐步完善,公司产品围绕欧洲经销商、国内电商平台、美国亚马逊形成全球性布局。自主制造方式有利于公司根据各地区市场需求灵活排产,快速响应各地区订单变化,同时助力公司在关税政策窗口变化、区域性市场爆发等突发性事件中迅速响应,助力营收增长。成本方面,公司将代工厂采购的部分原材料转为自行采购,节省代采费用,同时降低生产环节加工成本,增厚利润空间。 投资建议与盈利预测预计2022-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74.34、94.77、121.33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27.36%、27.48%、28.03%;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7.96、23.03、29.57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28.05%、28.21%、28.40%。按照最新股本测算,对应基本每股收益分别为:26.88、34.47、44.26元/股,按照最新股价测算,对应PE估值分别为24、19和15倍。考虑到公司22年新品旗舰机开启产品周期,有望迎来收入提速;渠道端全球分销网络逐步完善,深耕空白市场;营销投入增加助力品牌建设;自建生产基地筑高技术壁垒,降本增效,维持“买入”的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大幅波动、工控业务拓展不达预期、产能推进不达预期
|
|
|
纳芯微
|
|
2022-06-02
|
306.31
|
--
|
--
|
388.00
|
26.67% |
|
464.80
|
51.74% |
|
详细
事件:纳芯微5月30日发布《2022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草案)》,拟授予限制性股票300.00万股,公告时公司股本总额的2.97%。其中,首次授予277.0728万股,占公布时公司股本总额2.74%;预留22.9272万股,占公布时公司股本总额的0.23%。 股权激励广泛覆盖核心人员,为公司长期稳定发展保驾护航。本次激励计划首次授予部分考核年度为2022-2025年四个会计年度,每个会计年度考核一次。其中2022-2025年分别设定营收不低于13、18、23、28亿元为考核目标,由此可见,公司未来4年有望实现CAGR 不低于34.25%的增长,体现了公司长期发展的信心。本次激励计划除公司董秘姜尚超先生、核心技术人员叶健先生外,还覆盖骨干员工达178人,能够更大程度的调动核心技术人员及骨干员工在公司经营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有效地将股东利益、公司利益和核心团队个人利益结合在一起,使公司内部共同关注公司的长远发展,同时也有利于维护团队稳定性,为公司长期稳定发展保驾护航。 聚焦信号链芯片,深耕“隔离+”持续丰富产品矩阵。公司深耕信号链芯片领域十余年,作为目前国内隔离类芯片布局较为齐全,唯一能量产全品类隔离芯片的厂商,产品聚焦于壁垒高更高的信息通讯、工业控制以及汽车电子等领域,2021H1营收占比分别44.18%/31.94%/6.95%。目前,公司车规级芯片已成功实现多家头部客户突破,并处于持续放量阶段,随公司后续聚焦于“隔离+”产品,持续扩张产品线,通过提升单车产品价值量从而进一步打开行业天花板,公司业绩有望实现快速增长。 投资建议与盈利预测公司下游业务拓展节奏清晰,预计公司2022-2024年分别实现营收14.31、22.07、29.76亿元,扣除股权激励影响,公司归母净利润4.40、6.53、9.61亿元,对应PE 70.77、47.68、32.40x 若考虑股票激励计划产生的激励成本将在经常性损益中列支影响,归母净利润2.88、4.37、8.36亿元,对应PE 108.09、71.26、37.27x,考虑公司产处于快速上升通道,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行业竞争加剧;下游需求不及预期;新产品拓展不及预期
|
|
|
唯捷创芯
|
|
2022-05-30
|
46.52
|
--
|
--
|
58.23
|
25.17% |
|
58.23
|
25.17% |
|
详细
公司是国内领先的射频前端模组供应商,具有突出的全产品线供应能力。 唯捷创芯是国内最早从事射频前端芯片产品企业之一,产品包括射频功率放大器模组、射频开关芯片、Wi-Fi射频前端模组及接收端模组。2018-2020年营收分别达2.84、5.81、18.10亿元,CAGR高达152.48%,目前PA模组是公司目前营收及利润的最主要来源,2021H1公司PA模组营收占比97.27%,毛利润占比高达96.70%。随公司产品结构的不断改善,公司2021H1毛利率大幅提升,未来公司更高产品附加值5GPA模组出货量占比进一步提升,有望进一步提高公司毛利率水平。 PA模组市场规模大增速快,产业链上下游推动国产替代空间广阔。射频前端作为无线通讯设备的核心器件,受益5G商用化快速发展实现量价齐升。 其中PA模组在射频前端市场占比最高,预计到2025年市场规模将达89.31亿美元,2019-2025年CAGR达8.83%。目前Skyworks、、Qorvo和Broadcom球三家共占据全球PA模组市场超70%份额,国产替代空间广阔。4GPA模组出货量国内厂商第一的唯捷创芯崭露头角,已占据全球3%的市场份额。产业链下游智能手机产业链向国内转移叠加国内品牌占比提升共同推动PA国产替代加速,上游GaAs市场规模的不断增长以及代工厂工艺技术的成熟,代工模式带来的成本优势逐渐显现,也为国内厂商以Fabess模式切入提供了契机。 获得产业链上下游一致认可,5G升级带动司公司PA模组量价齐升。唯捷创芯具备2G-5G全覆盖的设计能力,“技术+”研发”先发优势显著,受益于下游手机快速实现由4G向5G切换,对高集成度模组需求迅速增长,公司产品结构不断优化,5GPA模组占比提升,持续提升公司盈利能力。5G手机价格下探叠加大陆本土终端品牌商的崛起,高性价比与多产品线布局成公司重大优势。与海外厂商相比,公司产品性价比优势突出,在国内射频前端企业中,公司产品线的丰富程度较为突出,产品协同效应较好。缺芯形势下产能为先,公司在全球GaAs晶圆代工龙头稳懋的营收占比逐年提升,份额不降反升。 同时,上下游企业纷纷入股唯捷创芯,体现公司获得了产业链上下游共同青睐睐。公司上市募集资金自建封测厂产能,打造介于IDM与Fabess之间的经营模式,掌握“头”“尾”两个环节,有利于增加公司对供应链管理能力,提供更高品质的芯片产品,从而真正实现国产替代。 投资建议与盈利预测公司作为国内PA模组龙头,具备深刻的技术积累以及优秀的产业链能力,我们预计公司2022-2024年将实现营收47.50、59.36、72.44亿元,归母净利润5.28、7.40、9.04亿元,对应PE35.39、25.28、20.68x,考虑到公司作为行业龙头,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行业竞争加剧;新产品拓展不及预期;下游客户拓展不及预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