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事业部 搜狐证券 |独家推出
张世杰

太平洋证

研究方向:

联系方式:

工作经历: 登记编号:S1190523020001。曾就职于东北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德邦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国元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20日
短线
0%
(--)
60日
中线
57.14%
(--)
买入研报查询: 按股票 按研究员 按机构 高级查询 意见反馈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2/17 转到  

最新买入评级

研究员 推荐股票 所属行业 起评日* 起评价* 目标价 目标空间
(相对现价)
20日短线评测 60日中线评测 推荐
理由
发布机构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复旦微电 计算机行业 2023-08-29 53.50 -- -- 56.14 4.93%
56.14 4.93%
详细
事件:公司 2023 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 17.96 亿元,同比增长5.52%;归母净利润 4.49 亿元,同比变化-15.32%;扣非后归母净利润4.15 亿元,同比变化-20.03%。公司 23Q2 实现营业收入 9.87 亿元,同比增长 6.51%;归母净利润 2.61 亿元,同比变化-12.30%;扣非后归母净利润 2.35 亿元,同比变化-19.73%。 公司产品线不断丰富,FPGA+非挥发性存储产品放量,驱动收入逆市增长。公司 2023H1 安全与识别、非挥发存储、智能电表芯片、FPGA产品线收入分别为 4.10 亿元、5.88 亿元、1.13 亿元、5.86 亿元,同比变化分别为-11%、21%、-59%、55%。其中,FPGA 产品线凭借公司多年技术沉淀,已形成显著竞争优势,其系列产品的下游应用市场亦不断扩张,已形成对高可靠、工控、通信等多领域覆盖,迈入放量阶段。 非挥发性存储产品线受益于公司对产品结构的及时调整,在行业底部周期,NOR 等产品出货量仍然保持增长。智能电表产品线出现下滑,主要由于电网及消费市场处在去库存周期,公司向车规级 MCU 拓展,打开新增长曲线。 高可靠占比提升,叠加新品出货,助力毛利率提升;研发投入加码,夯实技术壁垒。公司 2023H1 毛利率 67.10%,同比增加 2.10pct,主要由于产品结构变化,高可靠产品占比提高,同时高价值量新品陆续出货,驱动整体毛利率持续上行。公司 2023H1 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为 6.81%、4.12%、29.37%、-0.44%,同比变动+1.07、+0.6、+7.41、+0.19pct,其中研发费用率增加主要由于公司加大研发投入,研发项目耗材增加。 AI+数字通信市场爆发,FPGA 需求旺盛,公司转债项目研发新品有望带来增长新引擎。公司 FPGA 产品线拥有系列化超大规模异构融合可编程逻辑器件系列产品,在国内率先研制成功了亿门级 FPGA 和异构融合可编程片上系统芯片,以及面向人工智能应用的融合现场可编程和人工智能的可重构芯片。公司逐步推进基于 1xnmFinFET 先进制程的新一代 FPGA,面向计算机视觉、机器学习、高速数字处理等应用场景,针对智能座舱、视频监控、医学影像、网络通信等行业领域,提供低成本、低功耗、高性能、高可靠性的产品系列。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我们预计公司 2023~2025 年营业总收入分别为 39.87、49.30、64.83 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 12.65%、23.68%、31.49%;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10.99、14.22、20.24 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 2.03%、29.38%、42.38%,对应 23-25 年 PE 分别为 48X、37X、26X,考虑到公司在高可靠、AI、5G 通信等领域 FPGA 新品放量,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行业竞争加剧;新品销售不及预期
峰岹科技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3-08-14 109.90 -- -- 112.52 2.38%
122.87 11.80%
详细
专注 BLDC 电机驱动控制芯片设计,自研双核 MCU 带来增长强推力。 公司专注 BLDC 电机驱动控制芯片设计研发,深耕行业 10 余年融合芯片设计+算法架构+电机技术,推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 IP 内核的“双核”架构 MCU,构筑公司竞争优势及有效国产替代底层技术积淀。公司涵盖电机驱动全部关键芯片,主控芯片 MCU/ASIC、驱动芯片 HVIC、MOSFET 以及IPM,下游应用领域立足高端小家电,应用场景拓展至白电、汽车工控等。 公司在下游市占率不断攀升带动营业收入高速增长,18-22 年营业收入CAGR 37%,业绩增速迅猛,18-22 年归母净利润 CAGR 82%。23Q1 公司归母净利润 0.4 亿元,同比增长 4.54%,伴随高毛利 MCU 占比提升,公司整体毛利率上行至 57%。 芯片+算法+电机三维优势,稳固核心竞争力。公司从芯片、算法、电机三维度差异化竞争,塑造技术护城河。芯片设计方面,公司自主 IP 的ME 内核可针对终端使用需求修改,实现控制算法硬件化、集成化,与普遍采用 ARM 架构的竞品形成差异化竞争,并且由于公司产品不涉及授权费用,更兼具性价比优势。算法方面,公司前瞻性布局无感 FOC、矢量控制等主流算法,助力下游客户解决无感大扭矩启动、静音运行和超高速旋转等行业应用痛点。电机技术方面,公司凭借对电机技术多年深耕,针对下游不同电机种类特点设计定制化驱动方式,优化性能。 BLDC 电机渗透加强,电机 MCU 国产化替代,构建高成长引擎。BLDC电机具有高效率、低噪音、及精准的扭矩转数控制性等优势,对传统低能效电机加速替代,市场规模不断提升,2020 年 BLDC 电机全球规模约 173亿美元,其中 BLDC 电机驱动控制芯片市场规模 35 亿美元,年增速约 6%。 公司产品在下游小家电、白电应用领域大有可为,驱动公司延续高成长:1)小家电 BLDC 电机渗透率提升。BLDC 电机在小家电渗透率极低,普遍在 10%左右,对标白电空调已经接近 60%,在小家电向高速/直流变频升级换代背景下,BLDC 电机在小家电渗透率还有大幅提升空间,公司作为市占率近 80%的头部 MCU 供应商,将充分受益。2)白电电机 MCU 国产替代。 电机驱动芯片国产化率不足 20%,主要由德州仪器、意法电子等主导,公司自主 IP 的双核 MCU,具备高集成化、高性价比等差异化优势,有望对海外竞品形成替代,在下游获取更高市场份额。 投资建议与盈利预测:我们预计公司 2023~2025 年营业总收入分别为 4.25、5.38、7.08 亿元,同比增长 31.55%、26.66%、31.60%,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1.74、2.24、3.03 亿元,同比增长 22.66%、28.75%、 35.34%,对应 2023~2025 年 PE 分别为 58X、45X、36X,考虑到公司下游应用受到渗透率增长+国产替代双驱动,市占率有望迎来提速,同时公司自研双核 MCU 具备显著竞争优势,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下游需求低于预期风险;小家电市场渗透率提速不及预期风险。
睿创微纳 机械行业 2023-08-10 48.65 -- -- 53.89 10.77%
53.89 10.77%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23年中报,2023H1,公司实现营收17.84亿元,同比增长64.16%;实现归母净利润2.58亿元,同比增长129.03%;单Q2来看,公司实现营收9.94亿元,同比增长54.83%,环比增长25.82%;实现归母净利润1.76亿元,同比增长114.63%,环比增长79.59%红外业务为主,微波、激光业务逐步突破,境内外业务齐头并进共同支撑公司业务快速发展。2023H1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7.84亿元,同比增长64.16%,主要系红外热成像和微波射频两大主营业务大幅增长所致。分地区来看:公司实现境内收入11.03亿元,同比增长100.99%,占主营业务收入63.04%,在特种装备领域,多个延期项目转入正常交付阶段,并于上半年陆续交付,无锡华测业务发展顺利,产能持续提升,同时,多个特种装备领域新项目也进展顺利,陆续进入转产或批量准备阶段,预期未来可对公司成长提供新助力;公司面向消费电子、医疗健康、智能家居、无人机、畜牧养殖、新能源、智能汽车、安防监控、工业检测、警用执法等行业市场的民用领域红外产品也得到持续开拓;在境外方面,公司实现营收6.47亿元,同比增长21.88%,占主营业务收入36.96%,公司继续加大海外市场的拓展,凭借先进的红外热成像技术和产品质量,全面开拓全球户外运动、工业测温和安防视觉市场,在海外市场的销售收入保持较高速增长态势。公司实现主营业务毛利率49.89%,同比提升2.63pcts。 费用把控得当,盈利能力稳步提升。2023H1公司发生销售费用0.91亿元,销售费率5.10%,同比下降0.85pcts;发生管理费用1.71亿元,管理费率9.59%,同比增加0.89pcts,主要系股权激励导致管理人员股份支付费用增加导致;发生研发费用3.04亿元,研发费率17.05%,同比下降4.54pcts;发生财务费用0.15亿元,较去年同期增加0.19亿元,主要系计提可转债利息费用导致。 军民齐进协同发展,多维感知平台建设初见成效。公司产品主要面向特种装备及民用两大市场,目前已形成红外业务为主,微波、激光等多维感知领域逐步突破的新格局。在红外领域,公司是国内为数不多的具备红外探测器芯片自主研发能力并实现量产的公司之一,成功研发并实现批量生产一系列红外探测器和机芯模组产品,面向工业领域、视觉感知与探测领域、汽车领域、户外领域等多系列多款红外热像仪整机产品,新一代智能手机红外热像仪等消费类产品,系列用于手持观瞄、车载光电系统等红外热像仪整机产品。在微波领域,公司建立了完整产业链,以T/R组件、相控阵子系统及雷达整机切入微波领域,同时在底层的微波半导体方面持续建设核心竞争力。在激光方面,重点聚焦于激光感知技术及产品研发,开展了系列化激光雷达产品的研制迭代,主要面向车载自动辅助驾驶、无人车及机器人等应用,产品类型包括MEMS振镜和转镜扫描混合固态。公司多维感知平台建设已初见成效,将为公司持续快速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 盈利预测公司作为国内领先,国际先进的专业从事专用集成电路、特种芯片及MEMS传感器设计与制造技术开发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在特种装备领域及民用领域深耕多年,具有深刻的竞争优势和企业护城河,在行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公司作为具备技术积累深厚、人才储备充足和品牌效应优秀等先发优势的头部企业,有望不断扩大市场份额,行业集中度将会进一步提高。我们预计公司2023-24年实现营收35.10、46.25、56.35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5.57、7.60、9.57亿元,对应PE39.22、28.74、22.83x,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技术与产品研发风险;核心技术人员流失风险;行业需求波动风险
石头科技 家用电器行业 2023-07-24 253.60 -- -- 289.17 14.03%
333.02 31.32%
详细
事件:公司7月17日发布公告,公司全资子公司北京石头创新科技有限公司取得“国家鼓励的重点软件企业”的认定。 创新驱动成长,软件及智能化领域持续深耕。公司全资子石头创新为公司软件系统研发中心,多年来深耕软件及智能化领域的研发与技术创新。公司22年研发费用率7.37%,23Q1研发费用率11.36%,研发投入维持在较高水平,已形成与扫地机软件系统开发匹配的软硬件设施,为后续产品迭代夯实技术储备。 获“国家股利的重点软件企业”认定,助力公司盈利优化。公司凭借在新兴技术软件领域的持续投入及研发,全资子公司石头创新取得“国家鼓励的重点软件企业”认定。根据国家政策,公司自获利年度起,第一年至第五年免征企业所得税,接续年度减按10%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石头创新2022年企业所得税可申请免征,对公司2023年度净利润影响额约为5500万元。 本轮新品周期表现靓丽:欧洲大幅修复,北美延续高成长,内销份额持续提振。公司本轮扫地机新品P10/G20系列、S8系列、Q系列矩阵完善,二季度新品出货占比不断提升,销售情况亮眼。欧洲方面,二季度市场景气度已见明显回暖,叠加上年渠道建设成果兑现,有望实现同比大幅修复。北美方面,公司S8系列产品力领先,Q系列补齐价格带,primeday销售延续高成长趋势。内销方面,公司P10+G20系列显著拓宽价格带,618大促公司表现优于行业增速,销量同比增速约26%,市占率大幅提升至32%以上,加速抢占市场份额。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上调公司预期,2023~2025年营业总收入分别为77.79、90.88、104.80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17.35%、16.83%、15.32%;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5.64、18.37、22.13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32.17%、17.44%、20.46%,对应23-25年PE分别为22X、19X、17X,考虑到公司盈利优化,扫地机+洗烘一体机双新品发力,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行业竞争加剧;税收优惠对盈利影响落地不确定。
普源精电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3-06-13 54.02 -- -- 65.93 22.05%
65.93 22.05%
详细
公司概览:国内电子测量仪器龙头,电子测量仪器核心品类全覆盖。公司的主要产品包括数字示波器、射频类仪器、波形发生器、电源及电子负载、万用表及数据采集器等产品,逐步在时域和频域测试测量应用方向实现多元化行业覆盖,产品广泛应用于教育科研、工业、通信、航空航天、交通能源、消费电子等行业。分产品来看,公司数字示波器2021年营收及毛利润占比分别50%、48%,是营收及利润的主要来源;逐季度看,2022年公司营收增长呈现出加速态势,2022Q1-Q4营收同比增速分别达到26%/21%/31%/40%,毛利率分别53.87%/50.46%/51.71%/53.37%。营收及利润率的不断上升标志着公司高毛利新品放量,产品结构持续升级,自研芯片技术进入收获期。 行业分析:电子测量仪器千亿市场,国产替代大有可为。所有与电子设备有关的企业,几乎都需要使用电子测量仪器。下游应用包括教育与科研、工业生产、通信行业、航空航天、交通与能源、消费电子等行业,其中IT及通信下游市场结构占比最高,达到47%,消费电子、汽车紧随其后,占比分别26%、16%。据统计,全球电子测量仪器的市场规模由2015年的100.95亿美元增至2020年136.78亿美元,CAGR达6.3%。随5G商用化、新能源汽车市场占有率的上升、信息通信和工业生产的发展,全球电子测量设备的需求将持续增长。预计全球电子测量仪器行业市场规模将在2020年到2025年以CAGR=4.7%的增速增至172.38亿美元。中国市场对通用电子测试测量仪器的需求潜力大,产品普及需求与升级换代需求并存。据预测,中国电子测量仪器市场2015-2020年间以CAGR=12.8%的增速从26.29亿美元迅速扩张至48.08亿美元,预计到2025年将进一步增长至64.81亿美元,2020-2025年CAGR约为6.2%。国外企业长期处于绝对领先地位,2019年全球电子测量仪器市场CR5高达48.7%,Top 5企业分别来自美国、日本、德国。从产业链看,芯片是电子测试测量仪器中最为核心的电子元器件。目前,测试测量仪器厂商的主要芯片供应商均来自于国外,而仪器所使用的高端芯片的一部分属于瓦森纳协议管控范围,国内仪器厂商采购前需要获得相关的出口许可证书,这会对厂商的研发和生产活动造成一定的阻滞。随着以普源精电为代表的本土企业开展仪器专用芯片的自主研发,并在相关产品上应用,在提升产品的性能和竞争力的同时,也引领了行业向自主可控的方向发展。在我国国产替代政策刺激和下游市场需求旺盛的双重加持下,我国主要厂商加速追赶海外巨头,多个仪器步入高端领域,部分仪器指标已接近或超过国外高端产品的水平,收入规模迅速增长,市场份额明显提升。 公司分析:芯片自研构筑核心壁垒,产品高端化打开国内蓝海市场。由于2GHz带宽以上示波器核心芯片无法通过公开市场进行采购,为了研制高性能测试测量仪器产品,加速研发仪器专用芯片是电子测量仪器企业发展的重要方向。目前,全球共5家电子测试测量仪器企业拥有自主研发核心芯片的能力,其中中国自主品牌仅普源精电一家企业。继“凤凰座”之后,公司预计2023年将推出基于“仙女座”自研芯片组的13GHz带宽示波器,加快产品高端化进程,率先进入国际高端序列,或将拉开与国内同行实质性差距;中短期看,凭借多年积累,公司将得益于国内完善的营销体系布局,以及国产替代政策和教育贴息贷款形成对公司高端和新品的拉动。伴随2023年13GHz数字示波器等新品集中发布,有望持续落地兑现业绩;中长期看,公司高性能芯片研发规划清晰,持续打开4GHz及以上高端蓝海市场,充分发挥自研芯片产品性能及成本优势。 风险提示:高端自研芯片开发不达预期风险;新客户导入不及预期风险
怡和嘉业 机械行业 2023-04-27 259.24 -- -- 296.05 14.20%
296.05 14.20%
详细
事件:怡和嘉业发布2023年一季报,公司2023年一季度实现营收4.80亿元,同比增长131.85%;实现归母净利润155.45亿元,同比增长192.03%一季度业绩超预期,淡季不淡收入毛利率环比提升。公司淡季不淡,在23Q1营收实现了4.80亿元,同比大幅增长131.85%,同时,23Q1公司实现毛利率47.02%,同比显著提升4.79pcts,盈利能力实现较大幅度提升。公司一季度单季度收入实现高速增长,主要基于海外收入高速增长,其中:1)呼吸机设备基于高价质量产品推出,设备毛利率预计提升;2)高毛利率耗材增速更快,占比预计环比提升,驱动公司收入及综合毛利率环比提升,同比大幅提升。 规模效应初现,期间费率有所下降。23Q1公司发生销售费用0.20亿元,销售费率4.19%,同比降低2.48pcts;发生管理费用0.09亿元,管理费率1.79%,同比降低0.62pcts;发生研发费用0.20亿元,研发费率4.07%,同比降低1.28pcts;发生销售费用0.03亿元,同比增加233%,主要系汇率变动影响所致。总体来看,随公司营收规模的快速扩张,期间费率呈现出较明显的下降趋势。 深耕呼吸健康领域长坡厚雪赛道,盈利模式持续验证。中短期看,公司将继续显著受益于行业龙二召回事件,公司作为国产呼吸机出海龙头高性价比优势无可替代,伴随海外经销商3B公司(现ReactHealth)的全面升级,能够与公司更好的相互扶持,积极扩大在全球市场呼吸机领域的市占率。中长期看,公司目前呼吸机配套耗材营收占比依然较低,对标海外龙头收入结构,公司高毛利率耗材占比有望持续提升,驱动综合毛利率向上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同时公司注重多产品创新,围绕睡眠呼吸领域不断迭代现有产品以及开发拓展新品类,凭借前期搭建的呼吸科技产品平台,海外渠道复用性好,有望持续推进公司营收利润高速增长。我们预计2023-2025年公司实现营收22.15、28.85、37.5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56.50%、30.25%、30.12%;实现归母净利润6.48、9.06、12.8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70.43%、39.81%、41.81%,以当前市值对应PE25.77/18.43/13.00x,考虑到公司国产呼吸机龙头地位稳固,产品竞争力突出,海内外渠道持续扩张,渠道复用性好,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设备及耗材推进不及预期;外部环境压力发展超预期
石头科技 家用电器行业 2023-04-27 217.09 -- -- 337.16 10.54%
263.00 21.15%
详细
事件:公司 22年实现营业收入 66.29亿元,同比增长 13.56%; 归母净利润 11.83亿元,同比增长-15.62%;扣非后归母净利润 11.98亿元,同比增长 0.63%。公司 23Q1实现营业收入 11.60亿元,同比增长-14.68%;归母净利润 2.04亿元,同比增长-40.42%;扣非后归母净利润 1.63亿元,同比增长-45.97%。 内销市场企稳,北美地区延续高成长,欧洲地区将迎拐点。收入方面,公司 22年国内、北美地区增速显著,市占率提升,彰显公司品牌、渠道建设成效。分地区来看,公司内销/外销收入分别为 31.28亿元/34.83亿元,同比增长 26.47%/3.54%;分产品来看,公司智能扫地机/手持清洁产品及配件业务收入分别为 63.46亿元/2.65亿元,同比增长 13.22%/14.14%。23Q1公司北美地区销售延续高成长,国内稳增。 毛利率方面,公司 22年毛利率 49.26%,同比增加 1.15pct,23Q1毛利率 49.85%,同比增加 2.36pct,伴随国内 G20起量,毛利率有望进一步抬升。 品牌力建设加强,研发投入持续推进,构建坚实的“产品+品牌”护城河,助力后续销量转化。公司 22年净利率 17.85%,同比变动-6.69pct,其中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为 19.89%、2.13%、7.37%、-1.60%,同比变动+3.81、+0.09、-0.18、0.73pct。公司 23Q1净利率 17.61%,同比变动-7.61pct,环比改善 2.92pct,其中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为 20.93%、4.43%、11.36%、-1.84%,同比变动+7.58、+2.26、2.77、-0.62pct。公司销售费用率增加主要由于公司对于广告投放时间节点把握精准,通过加大营销投入力度,实现销量转化,投入产出比高。 传统扫地机海内外新品周期共振,欧洲市场拐点体现;独创分子筛洗烘一体机带来增长弹性。传统扫地机业务,国内发售新品 G20及P10,率先补齐基站扫地机市场的空白价格带,其先发优势有望助力新品放量,进一步扩张市场份额;北美发售新品 S8系列价格中枢持续上行,锚定海外高端市场;地缘政治对欧洲业务的影响已基本缓解,欧洲地区迎来困境反转拐点。独创分子筛洗烘一体机,凭借高性价比“低温烘干黑科技”破局洗烘一体机市场,打开增长新曲线。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我们预计公司 2023~2025年营业总收入分别为 77.79、90.88、104.80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 17.35%、16.83%、15.32%;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14.65、17.22、20.60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 23.87%、17.47%、19.60%,对应 23-25年 PE 分别为 27X、23X、 19X,考虑到公司扫地机+洗烘一体机双新品发力,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海外消费修复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新品销售不及预期。
石头科技 家用电器行业 2023-04-25 220.66 -- -- 337.16 8.76%
262.87 19.13%
详细
创新驱动的科技品牌,产品品类版图再扩张。公司凭借划时代激光SLAM路径规划产品切入智能扫地机市场,引领行业发展。近年来,公司深耕品牌建设成果显著,22年G10s内销表现靓丽,北美S7MaxvUltra出海顺利,市场份额提升显著,带动公司收入突破66亿元,同比增速13.56%。公司亦不断丰富清洁电器品类矩阵,推出手持无线吸尘、商用清洁机器人等,23年公司推出分子筛洗烘一体机,为首创分子筛烘干技术,石头扩张版图再落一子。 扫地机业务:海内外新品周期的共振。 a)内销:基站大势所驱,公司先发补全中、高空白价位段。国内扫地机行业迈入基站时代,基站扫地机渗透率由21年的7.1%迅速提升至22年末的31.5%,产品全面渗透4000-5000元价格带。收入端:23年公司发售新品G20(售价4999元)及P10(售价3299元),率先补齐基站扫地机市场的空白价格带,其先发优势有望助力新品放量。成本端:公司零部件高度集成有效降低零部件成本,单sku销量大摊薄开模费用,叠加芯片价格下行,带动毛利率优化,内销整体盈利能力有望提振。 b)外销:新品迭代驱动价格中枢上行,抢占高端市场份额。北美业务线,价:公司23年发售新品S8系列定价1600美元,延续上涨趋势,锚定海外高端市场,价格中枢持续上行;量:由公司上年S7MaxvUltra销量逆市高增来看,公司产品已在海外高端市场具备竞争力,S8系列针对北美区域特性在拖地模块新增声波震动系统、吸力升级至6000Pa、AI物体识别增至40+种,领跑行业,本轮S8系列新品周期接棒后,有望进一步抢占海外高端扫地机市场份额。欧洲业务线,公司22Q4欧洲区域收入已出现边际改善,伴随23年地缘政治及疫情影响趋弱,欧洲区域销售增速有望回暖。 创洗烘一体机业务:独创分子筛洗烘一体机,凭借高性价比“低温烘干黑科技”破局。国内洗烘一体机为6年CAGR约20%的成长赛道,22年洗烘一体机销量660万台,行业主要围绕冷凝式、热泵式两大主流技术演进,存在洗烘效果与高性价比难以兼容的痛点。公司创新性推出“分子筛洗烘一体机”(定价5999元),为洗烘一体机行业带来优质洗烘效果与高性价比结合的解决方案。该产品为自研分子筛转盘模组,以吸附的方式对衣物除湿,双循环风路系统配合分子筛模组,实现更优质的低温烘干效果。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我们预计公司2022~2024年营业总收入分别为66.29、77.79、90.88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13.56%、17.35%、16.83%;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1.93、14.93、17.20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14.93%、25.17%、15.21%,对应22-24年PE分别为28X、23X、20X,考虑到公司扫地机+新红一体机双新品发力,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海外消费修复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新品销售不及预期。
东微半导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3-04-24 149.50 -- -- 208.88 -1.01%
150.50 0.67%
详细
事件:公司披露 22年年报,实现营业收入 11.16亿元,同比增长42.74%;归母净利润 2.84亿元,同比增长 93.57%;扣非后归母净利润 2.68亿元,同比增长 90.59%。 超结 MOS+TGBT 产品受益光储、充电桩高景气,增长强劲,Si2CMos 实现出货。公司 22年高压超级结 MOS 产品在光逆、储能领域实现替换 IGBT,出货量大幅增加,新能源车及充电桩批量出货,数据中心服务器电源增长领域增长迅速,高压超级结 MOS 实现收入 9.14亿元,同比增长 60.77%。TGBT 产品进入光逆、车载 obc、充电桩领域头部客户供应链,受益下游需求增加,公司 TGBT 规模扩张显著,TGBT 业务22年收入 0.46亿元,同比增长 685.21%。超级硅 MOS 收入 204万元,进入中车、Enphase 等客户,高密度电源 SiC 器件实现出货。公司 Si2CMOS 于 22年首次实现收入,通过客户的验证并开始小批量供货,。 产品结构优化驱动毛利率上行,规模优势优化盈利能力。公司 22年毛利率大幅提升至 33.96%,同比增加 5.24pct,主要由于产品迭代价值量提升,以及下游应用领域结构优化,光逆、新能源车、工业通讯电源等高景气赛道占比提升至 80%,较上年同期占比增加约 20%,驱动整体毛利率上行。公司 22年净利率 25.47%,同比增长 6.69pct,受益于公司业务规模扩张加速,费用摊薄带来盈利能力优化,其中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为 0.84%、2.01%、4.92%、2.47%,同比变动-0. 12、0.07、-1.71pct。 自研技术护城河深厚,TGBT、Si2C MOS 构筑增长新曲线。公司TGBT 独创的器件结构实现更低的导通压降与更小的开关损耗,产品导入光储、充电桩头部客户实现出货,同时大功率主的车用主驱进入客户验证阶段,有望带来弹性。同时。公司前瞻性布局三代功率半导,自主研发的 Si2C MOS 在反向恢复能力接近 SiC MOS 的同时,解决了SiC MOS 高成本和阈值电压不稳定等痛点,对传统 SiC MOS 的部分替代,已批量出货,其在车载 obc、储能逆变器、服务器电源等场景应用空间广阔,未来有望实现放量。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我们预计公司 2023~2025年营业总收入分别为 15.45、20. 10、24.67亿元,同比增长 38.38%、30.09%、22.75%,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3.94、5, 11、6.23亿元,同比增长38.54%、29.69%、21.97%,对应 22-24年 PE 分别为 52X、40X、33X,考虑到公司自主研发护城河深厚,下游光储、车载 obc、充电桩、服务器等应用领域景气度高,TGBT+Si2C MOS 有望迎来放量,给予“买入”评级。
长川科技 计算机行业 2023-04-24 55.56 -- -- 53.60 -3.74%
53.68 -3.38%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22年报,2022年公司实现营收25.77亿元,同比增长70.49%;实现归母净利润4.61亿元,同比增长111.28%;单Q4来看,公司实现营收8.23亿元,同比增长85.96%,实现归母净利润1.36亿元,同比增长52.81%。 测试机业务快速增长,带动综合毛利率显著上行。报告期内,公司在模拟/混合电路测试和分立器件测试领域逐步实现进口替代。从营收端来看,2022年公司测试机业务实现营收11.16亿元,同比增长128.18%,营收占比由2021年的32.37%提升至43.32%;分选机业务实现营收12.55亿元,同比增长34.04%,营收占比由2021年的61.96%下降至48.72%。在利润端,2022年测试机业务毛利率68.96%,同比提升1.29pct;分选机业务毛利率44.62%,同比提升1.97pct。具有更高毛利率的测试机业务营收占比大幅提升,带动公司盈利能力上行,2022年公司综合毛利率56.75%,同比显著提升4.92pct。 期间费用把控得当,继续加大研发投入力度。公司在报告期内加大市场开发力度,积极拓展市场,发生销售费用1.69亿元,销售费率6.57%,同比下降2.57pct;发生管理费用2.07亿元,管理费率8.05%,同比增加0.67pct,主要系公司规模扩大,人员增加,职工薪酬、股权激励费用增加所致;发生研发费用6.45亿元,研发费率25.05%,同比增加3.18pct,主要系公司加大研发投入,职工薪酬、研发材料、折旧和摊销增加所致;发生财务费用-0.04亿元,主要系汇率变动所致。 平台化布局拓宽盈利空间,部分领域在国内厂商率先实现突破。公司作为国内领先的半导体设备平台型公司,坚持“自主研发、技术创新”的发展理念,在测试机、分选机等领域的中高端市场突破国外半导体设备厂商垄断,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同时,公司积极完善战略发展布局,在将现有产品领域做专、做强,保持产品市场领先地位的基础上,重点开拓了探针台、高端测试机产品、三温分选机、AOI光学检测设备等相关测试设备,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在巩固和发展公司现有业务的同时,公司2019年完成了对STI的收购,并于2022年通过了发行股份购买资产收购长奕科技(马来西亚Exis)的审批,交易完成后,有助于公司丰富产品类型,实现分选机的产品全覆盖,通过上市公司与EXIS在销售渠道、研发技术等方面的协同效应,提升公司的盈利能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 投资建议公司作为国内领先的半导体设备平台型公司,坚持自主研发,产品实现了在测试机、分选机等领域的部分进口替代持续,在中高端测试机市场突破国外半导体设备厂商垄断,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同时,公司积极完善战略发展布局,重点开拓了探针台、高端测试机产品、三温分选机、AOI光学检测设备等相关测试设备。未来伴随公司产品在关键客户的不断放量,产品结构持续改善,有望在实现销售规模快速增长的同时,盈利能力及质量同步稳定提升。我们预计公司2023-25年实现营业收入38.72、48.45、58.32亿元,归母净利润8.08、10.78、14.23亿元,对应PE42.38、31.79、24.07x,基于公司所处行业壁垒较高,公司自身平台化建设发展战略规划清晰,维持公司“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新品开发不达预期风险;行业景气度大幅下滑风险;新客户导入不及预期风险
纳芯微 2022-10-31 309.00 -- -- 396.00 28.16%
396.00 28.16%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22年三季报,2022年Q3公司实现营收4.83亿元,同比增长102.34%;实现归母净利润0.47亿元,同比减少26.78%,剔除股份支付费用后实现归母净利润1.35亿元,同比增长103.32%。 各类芯片销售保持较快增长,营收盈利双双高速提升。公司受益于驱动与采样芯片产品随着市场拓展的顺利推进,营收同比增长幅度较大,以及信号感知芯片产品和隔离与接口芯片产品继续保持稳健增长,公司Q3实现营收4.83亿元,同比增长102.34%,环比提升6.22%。公司在营收快速增长的同时,始终维持了较高的毛利率水平,Q3实现毛利率51.86%,与去年同期相比基本保持稳定,也体现了公司稳健的盈利能力。 期间费率随营收快速增长略有增加,高额股份支付费用导致研发费用大幅增长。2022Q3,公司发生销售费用0.20亿元,销售费率4.25%,同比增加0.80pct;发生管理费用0.46亿元,管理费率9.52%,同比增加2.69pct;发生财务费用-0.08亿元;发生研发费用1.46亿元,研发费率30.17%,同比增长18.31pct,一方面系公司于2022年6月完成限制性股票首次授予使得计入研发费用的股份支付费用增加;另一方面,公司研发人员增加,使得研发投入中的职工薪酬增加所致。 下游需求持续旺盛,加速拓宽隔离及隔离+产品矩阵。受惠于汽车电子、光伏、电力储能、功率电机驱动等下游应用领域整体需求旺盛,公司作为国产隔离芯片龙头,抢抓机遇,不断推出应用于汽车、工业等高壁垒行业的芯片产品,并在新能源汽车、工业控制、通信电源等领域均已实现批量供货。同时在非隔离领域,公司结合自身技术优势,围绕汽车等市场快速布局,磁电流传感器、非隔离高低边驱动等产品已广泛适用于汽车OBC/DCDC、主电机驱动、整车域控、智能驾舱等系统应用中,随公司产品矩阵的日益丰富,未来单车价值量有望持续提升,为公司业绩增长不断提供充足动力。 投资建议与盈利预测公司下游业务拓展节奏清晰,预计公司2022-2024年分别实现营收16.92、23.98、35.65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3.61、5.06、7.98亿元,对应PE85.10、60.70、38.51x,考虑公司处于快速上升通道,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下游需求不及预期风险;新产品导入不及预期风险;行业竞争加剧风险
时代电气 2022-10-20 56.50 -- -- 64.20 13.63%
64.20 13.63%
详细
事件:公司披露22年三季报,22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08.76亿元,同比增长27.56%;归母净利润15.63亿元,同比增长29.97%;扣非后归母净利润11.38亿元,同比增长29.51%。22Q3单季度实现营业收入43.49亿元,同比增长34.72%;归母净利润6.92亿元,同比增长36.40%。 新能源车电驱、工业变流打造新兴业务成长新引擎公司22年前三季度新兴业务收入35.29亿元,同比增速136.98%,订单放量迅猛,构建公司新成长曲线。新能源汽车电驱、工业变流为公司增长新引擎,22年前三季度分别实现收入8.35、8.45亿元,同比增长193.83%、303.66%。功率器件业务22年前三季度营收12.92亿元,同比增速136.98%。子公司中车半导成为法雷奥igbt模块供应商,预计交货量在250万台,未来有望实现收入端放量。伴随公司三期产线24年投产,8寸中低压组件新增每月3万片产能,及现有6寸产线良率提升,公司更多产能有望释放以满足旺盛的订单需求。 国铁订单回暖,轨交装备业务迎来拐点上行公司轨交业务出现明显回暖趋势,22年前三季度轨道交通装备收入72.02亿元,同比增长5.37%,整体增速稳健。其中,轨交电气装备业务收入57.03亿元,同比增长0.77%,迎来增速转正拐点,该业务前期主要受疫情影响,国铁动车组新造采购缩减,伴随国铁订单回暖,公司作为轨交设备头部供应商,有望迎来收入端兑现。 规模效应体现,盈利能力优化,增厚利润空间公司22前三季度毛利率33.26%,同比下降4.6pct,主要由于新兴业务占比提升;净利率14.47%,同比提升0.26pct。费用率优化主要为规模增长带来的成本摊薄,销售费用率6.06%,同比下降1.38pct,管理费用率4.73%,同比下降0.81pct,研发费用率9.84%,同比下降2.42pct,财务费用率-1.17%,同比减少0.81pct。 先发布局碳化硅领域,IGBT领跑,有望在新能源领域持续起量公司领先布局6寸SiC产线,规划2.5万片年产能,SiCSBD及SiCMosfet均实现650V-3300V覆盖,产品矩阵丰富成熟度高,SiC模块目前已进入新能源车车厂验证环节,未来有望实现碳化硅业务放量。IGBT新能源应用领域逐步扩展,风电用模块向一线设备厂商持续交付,光伏用模块获得批量订单,集中式+组串式光逆获10GW订单,市占率领跑,未来有望持续起量。 投资建议与盈利预测我们预计公司2022~2024年营业总收入分别为170.65、191.64、216.74亿元,同比增长12.85%、12.30%、13.10%,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2.69、27.11、31.05亿元,同比增长12.44%、19.48%、14.55%,对应22-24年PE分别为35X、29X、26X,考虑到公司产能爬坡顺利,为新能源应用拓展顺利带来强劲助力,订单有望持续放量带来业绩增速,给予“买入”评级。风险提示行业竞争加剧,产能扩张不及预期,轨交业务增长不及预期。
紫光国微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2-10-18 147.99 -- -- 167.51 13.19%
167.51 13.19%
详细
事件: 近日,由证券时报主办的“第十六届中国上市公司价值论坛揭晓了第十六届中国上市公司价值评选获奖名单, 紫光国微荣获“主板上市公司价值 100强” 奖, “中国上市公司价值评选” 连续举办 16年,已成为上市公司领域最具影响力的评选之一 。 点评: 荣获主板上市公司 100强, 凸显公司实力。 近日,由证券时报主办的“第十六届中国上市公司价值论坛” 以元宇宙形式举行,同时揭晓了第十六届中国上市公司价值评选获奖名单。紫光国微荣获“主板上市公司价值 100强” 奖, 此次荣获此项大奖,充分体现资本市场对公司盈利能力、公司治理、平台价值等方面的高度认可,作为国内最大的集成电路设计上市公司之一, 公司在特种集成电路、 智能安全芯片、石英晶体频率器件、半导体功率器件等业务领域居行业龙头地位。 公司立足芯片核心能力,联合生态合作伙伴,以芯片、系统解决方案和创新终端赋能千行百业。 2021年紫光国微核心业务规模及经营业绩创新高, 今年 8月披露的半年报业绩保持持续高增长, 我们认为,在国防信息化高速发展需求的强力拉动下,公司将持续受益下游装备需求放量和国产化替代不断推进,保持业绩高增长。 上半年业绩持续高亮, 参股子公司紫光同创业绩亮丽。 收入端,上半年特种集成电路实现营业收入 19.53亿(+42.54%),主要系下游需求旺盛,销量提升所致,营收占比 67.23%,实现归母净利润 10.89亿(+43.10%),毛利率同比提升 1.8%,净利率继续保持在 55%;智能安全芯片业务实现营业收入 8.03亿(+4.11%),受益于海外市场份额的不断提升,营收占比 27.66%,实现净利润 5.27亿(+11.6%),毛利率大幅提升 11.97%至 41.66%,主要系 SIM 卡海外份额快速提升,提高整体毛利水平。 费用端来看,销售费用 1.27亿(+37.31%),管理费用 1.09亿(+29.21%),财务费用 0.75亿(-18.79%),研发费用 3.8亿(+88.28%),主要系人工费用和自研无形资产摊销增长所致。 参股子公司紫光同创的增长超预期,为公司贡献 9316.84万元投资收益,紫光同创实现营收 7.23亿元(+207.91%),净利润 3.16亿元(+255.17%)。 特种集成电路业务下游需求旺盛, 持续产品迭代龙头地位巩固特种集成电路需求持续增长,收入占比提高 7.5%,产品谱系进一步完善。 1)FPGA 产品。公司新推出 2x 纳米的低功耗 FPGA 系列产品, 进一步完善产品种类,且新一代 1x 纳米更高性能 FPGA 系列产品也在顺利推进中。 2) 特种储存器。继续保持国内系列齐全、技术先进的领先地位。新开发特种 NandFLASH、新型存储器等多个种类。 3) 网络总线、接口产品。市占率继续保持领先,同时也将推出新的总线产品。 4) 特种 SoPC。已全面推广,成为公司重要收入来源。 5) 模拟领域。单片电源、电源模组以及电源周边配套产品的系列化推出,市场份额快速扩大。 6) 高速射频 ADC、新型隔离芯片等新产品有望在“十四五”期间成为公司新的增长点
斯达半导 计算机行业 2022-09-05 393.34 -- -- 431.60 9.73%
431.60 9.73%
详细
事件:公司披露22 年中报,22H1 实现营业收入11.54 亿元,同比增长60.53%;归母净利润3.47 亿元,同比增长125.05%;扣非后归母净利润3.32 亿元,同比增长134.10%。 产品结构优化,新能源车及光伏应用放量显著公司22H1 工控及电源、新能源、变频白电业务收入分别为5.66 亿元、5.47亿元、1.07 亿元,同比增长分别为12.98%、197.89%、19.74%,产品结构优化,新能源应用大幅放量。新能源车方面,车规级IGBT 模块出货显著提升,配套新能源车超50 万辆,其中A 级及以上车型超20 万辆,22H2 配套数量有望持续增加,SiC MOS 模块亦实现大批量装车,销量国内领先。 光伏方面,公司采用自研芯片的650V/1200V IGBT 单管及模块可为户用型、工商业、地面电站提供整体解决暗杆解决方案,单管及模块已成为逆变器、储能变流器头部供应商。公司22H1 毛利率40.89%,同比增加6.47pct,主要受到新能源应用占比提升驱动。 净利润增速靓丽,盈利能力优化公司22H1 净利率30.15%,同比提升8.68pct。费用率优化主要为规模增长带来的成本摊薄,销售费用率1.09%,同比下降0.04pct,管理费用率2.47%,同比下降0.07pct;研发投入增加,研发费用率6.78%,同比增加0.57pct;财务费用率-4.42%,同比减少4.44pct,主要为利息收益增加。 国内IGBT 龙头,碳化硅业务率先卡位,为新能源应用带来持续动能短期来看,公司SiC MOS 模块亦实现大批量装车,第七代Trench FS 车规级650/750V IGBT 芯片22H2 开始批量供货,带动新能源车应用持续放量。长期来看,公司在SiC MOS 领域具有先发优势,车规级800V SiC MOS模块新增多个新能源车主驱项目定点,将助力SiC MOS 模块销售持续增长,构筑公司新增长曲线。同时看好公司6 英寸SiC 芯片产线达产后,进一步推动SiC 芯片国产替代,巩固公司竞争壁垒。 投资建议与盈利预测我们预计公司2022~2024 年营业总收入分别为27.42、41.08、57.72 亿元,同比增长60.65%、49.81%、40.51%,2022~2024 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7.68、11.08、15.38 亿元,同比增长92.80%、44.22%、38.83%,对应22-24 年PE 分别为88X、61X、44X,考虑到公司产能爬坡顺利,为新能源应用拓展顺利带来强劲助力,订单有望持续放量带来业绩增速,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行业竞争加剧;疫情反复影响供应链;下游新能源需求不及预期。
永新光学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2-09-05 94.83 -- -- 107.70 13.57%
116.50 22.85%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22中报,22H1公司实现营收4.12亿元,同比增长11.81%,扣非归母净利润1.09亿元,同比增长45.85%。 基础业务基本面稳固,中高端新兴业务拓展顺利。光学仪器方面,22H1实现营收1.61亿元,同比增长23.39%。高端光学显微镜品牌NEXCOPE系列营收突破4,000万元,同比增长近70%;共聚焦显微镜试用客户已超50家,并已开拓海外市场,预计今年将实现数十台套销售;工业检测新开发多款产品,工业检测类显微镜营收同比增长超100%。光学元组件方面,22H1实现营收2.43亿元,同比增长5.41%。条码扫描下游客户受芯片及电子元器件短缺影响,需求暂时放缓,公司采取措施积极应对,若下半年缺芯状况逐步改善,下游需求或将得到有效提升;机器视觉供应给康耐视、Zebra的高速调焦液体镜头稳健出货;应用于大型仓储的全球首款磁性变焦镜头已开始小批量出货,市场需求旺盛。激光雷达光学方面,公司积极把握激光雷达车载应用的行业机遇,并将激光雷达客户群体从乘用车、商用车领域扩展至轨道交通、工业自动化、智能安防、车联网、机器人等领域,产品从以零部件为主扩展至整机代工。车载镜头方面,随车载镜头市场规模持续扩大,客户需求随之提升,公司车载镜头前片销量稳健增长。 运营效率持续提升,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力度。22H1公司发生销售费用0.16亿元,销售费率3.87%,同比降低0.41pct;发生管理费用0.22亿元,管理费率5.38%,同比略有增长0.11pct;发生财务费用-0.39亿元,主要系汇率持续上升,汇兑收益较上年同期增加所致;发生研发费用0.40亿元,研发费率9.72%,同比增长2.16pct。公司持续聚焦技术创新,不断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公司科技创新能力技术中心被认定为国家企业技术中心。 聚焦行业发展趋势,各项业务线条清晰、稳中有进。公司作为中国光学精密仪器及核心光学元组件供应商,在传统业务基础上不断聚焦行业发展趋势,加快高端光学显微镜、嵌入式显微产品、医疗光学、车载光学、激光雷达、机器视觉等中高端新兴业务的拓展。激光雷达光学业务方面,与Quanergy、禾赛、Innoviz、麦格纳、Innovusion、北醒光子等激光雷达领域国内外知名企业保持稳定良好的合作关系,并成功新开拓数家重要客户。随多款搭载激光雷达的车型陆续量产上市,该业务将步入快速增长通道。光学仪器方面,光学显微镜高端替代进展顺利,产品结构加速优化,盈利能力持续增强。光学元组件产品方面,公司积极巩固基础业务,发挥多技术融合优势,加快自主研发和新产品量产,业绩有望保持稳健增长。 投资建议与盈利预测我们预计公司2022-24年将分别实现营收10.30、14.17、19.13亿元,归母净利润2.69、3.59、4.71亿元,对应PE38.60、28.97、22.06x,考虑到公司技术实力领先,多业务线条布局逻辑清晰且进展较为顺利,给予公司“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下游需求不及预期;新产品导入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2/17 转到  
*说明:

1、“起评日”指研报发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起评价”指研报发布当日的开盘价;“最高价”指从起评日开始,评测期内的最高价。
2、以“起评价”为基准,2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10%,为短线评测成功;6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20%,为中线评测成功。详细规则>>
3、 1短线成功数排名 1中线成功数排名 1短线成功率排名 1中线成功率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