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纳芯微
|
计算机行业
|
2024-08-28
|
91.62
|
--
|
--
|
95.21
|
3.92% |
-- |
95.21
|
3.92% |
-- |
--
|
|
|
纳芯微
|
计算机行业
|
2024-08-27
|
95.01
|
--
|
--
|
95.21
|
0.21% |
-- |
95.21
|
0.21% |
-- |
详细
公司公布2024年半年报。报告显示,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8.49亿元,同比增长17.30%;实现归母净利润-2.65亿元,同比下降101.55%;扣非归母净利润-2.86亿元,同比下降60.56%。 平安观点: 受益于模拟电路市场的恢复,季度收入创出新高。2024年上半年,公司收入同比增长17.30%,增长相对稳定。Q2当季恢复较为明显,当季收入4.86亿元,同比增长92.50%,创出季度收入新高。从下游应用的收入结构来看,上半年汽车电子领域收入占比为33.51%,较去年同期提升约7.23个百分点;消费电子领域收入占比为13.74%,较去年同期提升约3.7个百分点;泛能源领域收入占比为52.75%。2024年以来,整体模拟电路市场正实现稳定复苏,去库存正在接近尾声,公司所面对的汽车、消费电子赛道景气度正在向好。此外,公司的新产品持续推出以及持续在提升的营销推广力度,也为公司销售收入增长提供了支撑。 上半年毛利率虽然下滑,但逐季在恢复。整个模拟芯片市场在恢复,但竞争十分激烈,产品价格承压,2024年上半年公司销售毛利率为33.90%,而上年同期为42.83%,同比下降比较明显。但也看到,公司单季度毛利率还在改善,Q1为32.00%,Q2进一步上升至35.33%,这其中主要得益于公司的产品结构的优化。费用端看,公司在销售、市场开拓方面的投入持续在增加,上半年公司销售费用大幅提升57.88%,管理费用上升22.70%。当期费用中,公司股权激励费用影响较大。上半年,公司摊销的股份支付费用1.47亿元,若剔除股份支付费用的影响,1-6月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1.18亿元,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1.39亿元。 推出较多新产品加大创新,应对市场竞争。上半年,公司积极规划更加差异化和创新性的产品,积极和行业头部客户在面向未来的联合创新方 面规划更有竞争力的新产品,不再满足于Pin2Pin替代的产品,通过创新性和差异化的产品能够去改善公司的竞争地位。信号链方面,上半年公司推出多款封装的高速光耦完全引脚兼容替代的隔离器、新一代EMI优化的集成隔离电源的数字隔离器、高性价比的推挽式变压器驱动芯片;推出MCU+(面对特殊应用设计的专用驱动/信号链MCU)产品已开始量产并应用于汽车电子执行器市场。电源管理方面,汽车主驱功能安全栅极驱动终样已在多家主机厂和Tier-1测试验证中;首款4通道75W ClassD音频放大器已完成首批制样。 投资建议:公司是国内模拟隔离芯片领先企业,主营产品分别为传感器、信号链、电源管理等,并通过内生加外延等方式不断丰富产品矩阵。由于市场环境波动超过预期,公司上半年毛利率下降幅度超过我们此前的判断,我们调低了公司盈利预测。预计2024-2026年公司净利润分别为-2.35亿元(前值为0.39亿元)、0.12亿元(前值为2.57亿元)、1.68亿元(新增)。短期内,公司经营仍将承受市场竞争激烈、股份支付费用规模较大等方面的压力,预计仍将处在亏损状态。中长期看,预计随着泛能源市场的恢复以及汽车电子国产化率的提升,公司相关赛道新产品也将相继推广落地,市场潜在的空间较大。此外,公司坚持的产品差异化的策略,以及持续优化的产品组合,有望提升公司竞争力,稳定住公司的毛利率水平,整体盈利能力也有望进一步增强。虽然短期业绩承压,我们仍看好公司所在赛道和后续发展。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1)市场需求恢复不及预期;2)市场竞争加剧;3)新产品推广不及预期。
|
|
|
纳芯微
|
计算机行业
|
2024-07-02
|
102.02
|
142.78
|
68.08%
|
108.60
|
6.45% |
|
110.95
|
8.75% |
-- |
详细
纳芯微拟收购上海麦歌恩79.3%股份,磁传感器业务持续扩张纳芯微公告拟以现金方式收购上海麦歌恩79.31%股份,收购对价合计为7.93亿元。麦歌恩主要产品包括磁性开关位置芯片、磁性电流芯片、磁性编码芯片、磁传感器及相关模组等,应用领域包括消费电子、工业、新能源汽车等。麦歌恩23年营收3亿元,承诺24年利润到达0.39亿元,该公司估值为10亿元,对应2024年25.6xP/E。此次收购有利于纳芯微拓展产品矩阵,整合供应商、客户、研发资源提高竞争力。我们预计公司24-26年收入为18.5/24.5/31.3亿元,看好公司在产品布局、资源整合等方面发挥优势,给予11倍24年PS(行业均值10.2倍),维持买入,目标价142.78元。 麦歌恩主营传感器芯片,应用领域包括消费电子、工业、新能源汽车等麦歌恩核心团队来自霍尼韦尔(Honeywell)、迈凌(MaxLinear)、美满电子(Marvell)等传感器和半导体头部企业,主要产品包括磁性开关位置检测芯片、磁性电流/线性位置检测芯片、磁性编码芯片、磁传感器及相关模组等,产品广泛应用于消费电子(手机终端、无人机、扫地机、两轮电动车等)、工业(机器人、工业控制、安防等)、新能源汽车(三电、底盘、BMS等)领域。麦歌恩在磁编码、磁开关等细分领域已建立起领先市场份额优势。 麦歌恩2022年/2023年收入为2.7/3.0亿元,归母净利润0.29/0.19亿元,转让方承诺麦歌恩2024/25/26年净利润目标为3,912/5,154/7,568万元。 丰富磁编码、磁开关等磁传感器的产品,客户协同提高产品覆盖度我们认为本次收购有利于1)业务整合:据MordorIntelligence推测,2029年全球磁传感器市场规模超过51亿美元,麦歌恩业务协同公司现有磁传感器业务布局,纳芯微将成为国内少数同时具备位置、速度、开关、电流等多品类磁传感器产品和业务布局的公司;2)研发资源整合。发挥双方的技术优势,完善公司磁传感IP技术积累;3)客户基础整合。麦歌恩在磁传感下游尤其是汽车电子领域积累了广泛的客户基础,与公司现有信号链、电源管理芯片产品互补,公司汽车业务产品覆盖度及市场占有率有望持续提升;4)供应链整合,可提升公司对供应商的议价能力以及整体的盈利能力。 维持买入评级,目标价142.78元暂不将麦歌恩并表纳入盈利预测内,需求逐步复苏,我们调整公司24-25年收入至18.5/24.5亿元(前值:17.4/22.6亿元),考虑到毛利率下滑及随着人员扩张费用上升影响,下修净利润至-1.85/0.59亿元(前值0.1/2.7亿元),公司短期利润承压,看好公司在产品布局、资源整合等方面发挥优势,给予11倍24年PS(行业均值10.2倍),维持买入,目标价142.78元。 风险提示:下游景气度复苏不及预期,行业竞争格局加剧。
|
|
|
纳芯微
|
计算机行业
|
2024-06-26
|
120.00
|
--
|
--
|
109.96
|
-8.37% |
|
110.95
|
-7.54% |
-- |
详细
事项: 公司公告: 公司拟以现金方式收购矽睿科技直接持有的麦歌恩 62.68%的股份, 拟以现金方式收购矽睿科技通过上海莱睿间接持有麦歌恩 5.60%的股份, 合计收购麦歌恩 68.28%的股份, 收购对价合计约 6.83亿元; 拟以现金方式收购朱剑宇、 姜杰所持上海莱睿出资总额的 13.51%的财产份额(对应所持麦歌恩 2.37%的股份) , 拟以现金方式收购方骏、 魏世忠所持上海留词出资总额的 43.82%的财产份额(对应所持麦歌恩 8.66%的股份) , 收购对价合计约 1.10亿元。 本次交易完成后, 公司将直接及间接持有麦歌恩 79.31%的股份,麦歌恩将纳入公司合并报表范围。 麦歌恩 2024-2026年承诺净利润分别为 3912万元、 5154万元、 7568万元。 国信电子观点: 公司与麦歌恩在产品、 技术、 市场及客户、 供应链等方面具有业务协同基础, 是公司基于聚焦主业发展做出的并购决策, 有助于公司围绕下游核心应用场景不断丰富产品品类, 提高核心竞争力。 1) 产品方面, 麦歌恩磁编码、 磁开关等磁传感器产品与公司现有的磁传感器产品形成互补, 有助于完善公司磁传感器的产品解决方案; 2) 技术方面, 公司将利用麦歌恩平面霍尔、 垂直霍尔、 磁阻效应等多种磁感应技术, 积极整合双方的研发资源, 增强公司整体的技术实力和产品竞争力; 3) 市场及客户方面,公司与麦歌恩将充分发挥各自的市场和客户优势, 促进市场与客户协同, 进一步提升公司在磁传感器领域的市场覆盖度和占有率; 4) 供应链方面, 通过供应链资源整合, 发挥规模效应, 有助于进一步提升原材料采购成本优势。 麦歌恩整体估值为 10亿元, 对应 2023年收入 3亿元的 PS 为 3.33倍, 对应 2023年净利润 1883.83万元的 PE 为 53倍, 对应 2024年承诺净利润 3912万元的 PE 为 26倍。 我们维持公司业绩预测, 预计 2024-2026年收入分别为 18.68/24.32/29.75亿元, 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72/+0.81/+1.91亿元, 对应 2024年 6月 21日股价的 PS 分别为 9.0/6.9/5.6x。 收购麦歌恩是公司基于聚焦主业发展做出的并购决策, 有利于整合双方的产品、 技术、 市场及客户、 供应链等资源, 将增强公司在磁传感器领域的竞争力, 维持“优于大市” 评级。 评论: 麦歌恩专注于以磁电感应技术和智能运动控制为基础的混合信号芯片上海麦歌恩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 2009年, 是从中科院上海微系统所孵化出来的高科技企业, 总部位于上海, 在深圳、 重庆、 武汉、 韩国等地设有子公司和办事处。 公司专注于以磁电感应技术和智能运动控制为基础的混合信号芯片研发、 生产和销售, 目前主要产品为磁传感器芯片, 已形成磁开关业务、 电流/线性霍尔业务和磁编码业务三大业务线, 为工业、 汽车、 消费等领域众多客户提供位置、 速度、 角度、 智能交通领域, 麦歌恩的汽车级磁性传感器 IC 全部采用 AEC-Q100测试评估标准, 并逐步参照 ISO26262设计评估标准, 产品应用涵盖从轻便助力自行车到燃油机车、 新能源汽车等陆上交通行业, 可用于发动机、新能源动力电机、 底盘控制、 车身、 热管理系统、 OBC、 EPS 等。
|
|
|
纳芯微
|
计算机行业
|
2024-06-24
|
119.00
|
--
|
--
|
131.42
|
10.44% |
|
131.42
|
10.44% |
-- |
--
|
|
|
纳芯微
|
计算机行业
|
2024-05-29
|
85.80
|
--
|
--
|
131.42
|
53.17% |
|
131.42
|
53.17% |
|
详细
事件描述2024年4月25日,纳芯微公告《2023年年度报告》及《2024年第一季度报告》。2023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3.11亿元、同比-21.52%,归母净利润-3.05亿元、同比-221.85%;2024Q1,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62亿元、同比-23.04%、环比+16.89%,归母净利润-1.50亿元。 事件评论一季度营收环比持续改善,大比例投入致业绩承压。2024Q1,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62亿元、同比-23.04%、环比+16.89%,归母净利润-1.50亿元,毛利率为31.99%、同比-13.11pct、环比+1.40pct。一季度,汽车电子需求稳健增长、消费电子景气度持续改善助力公司营收环比持续改善;但行业竞争加剧致公司产品售价承压、行业下行期的人才积累、坚持大比例投入,公司业绩水平整体承压。 行业竞争+去库,2023年业绩整体承压。2023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3.11亿元、同比-21.52%,归母净利润-3.05亿元、同比-221.85%,毛利率为38.59%、同比-11.42pct;从公司产品结构来看,2023年传感器、信号链、电源管理分别占公司总营收的12.71%、54.10%、32.81%,同比+6.05pct、-8.59pct、+2.25pct。 持续聚焦泛能源和汽车领域,并积极开拓海外市场。2023年,公司汽车、泛能源、消费电子的营收占比分别为30.95%、59.52%、9.51%,同比+7.82pct、-10.17pct、+2.33pct;报告期内,汽车市场需求稳定+客户去库后需求的逐步回暖+新品客户端的持续导入,汽车营收占比同比提升显著;泛能源领域工业、光伏、储能等市场的去库+逐步恢复致营收占比有所下滑;消费电子景气复苏+温湿度传感器、传感器信号调理芯片等多款产品的推出,消费电子占比有所提升。公司在聚焦于目标市场的同时,加大全球化布局,在日本、韩国、德国等关键地区设立分支机构,完成海外销售团建的搭建,实现海外市场份额的持续拓展,2023年公司境外营收占比12.35%、同比+2.2pct。 聚焦于传感器、电源管理及信号链三大产品方向,产品品类持续扩张。公司围绕传感器、电源管理、信号链三大产品方向展开重点研发工作,现已拥有1800余款可供销售的产品料号。作为国内较早规模量产数字隔离芯片的企业,公司隔离器件品类非常齐全,并在标准数字隔离器上扩品开发了增强型隔离器等多种品类。报告期内,公司推出了电压基准、栅极驱动、LED驱动、供电电源LDO、功率路径保护等多款信号链、电源管理产品。此外,公司集成式传感器芯片中的压力传感器芯片可覆盖从微压到中高压的全量程。传感器信号调理ASIC芯片已覆盖压力传感器、硅麦克风、加速度传感器、电流传感器、红外传感器等多种品类。公司具有从消费级、工业级到车规级的产品覆盖能力。 短期波动不扰长期成长,内生外延打造公司核心竞争优势。随着消费电子、汽车、工控、数字能源等下游市场逐步恢复拉货,叠加新品陆续导入上量,我们认为公司中长期成长无虞,预计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11、0.57、2.71亿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1、行业竞争加剧风险;2、产品客户导入不及预期风险。
|
|
|
纳芯微
|
计算机行业
|
2024-05-06
|
98.02
|
--
|
--
|
102.70
|
4.77% |
|
131.42
|
34.07% |
|
详细
事件:2024年4月25日,纳芯微发布2024年一季报:2024年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3.62亿元,同比下降23.04%,环比增长16.89%;归母净利润-1.5亿元,扣非归母净利润-1.59亿元,环比亏损扩大。 投资要点:库存去化收入环比提升,市场竞争加剧毛利率同比下降。自2023年二季度以来公司收入逐季环比提升,由2023年二季度的2.53亿元收入提升至2024年一季度的3.62亿元。2024年一季度下游汽车电子领域整体需求稳健增长,消费电子领域景气度改善,工业市场和光伏、储能市场逐步去库存和恢复,2024年公司收入端有望持续改善。受整体宏观经济以及市场竞争加剧的影响,公司产品售价承压,毛利率同比下降13.31pct,环比提升1.41pct。 下行周期加大投入逆势扩张,聚焦传感器、信号链和电源管理产品布局。 公司注重在行业下行周期的人才、技术积累,在研发投入、市场开拓、供应链体系、质量管理、人才建设等多方面持续投入,技术人员由2022年末的326人增长至2023年末的424人,费用率亦同比上升,一季度股份支付费用达7302万元,充分实现了人才激励。2024年一季度公司发布了8通道1Ω车载低边驱动、NSI22C1x系列隔离式比较器、NSOPA系列通用运放、车规级4/8路半桥驱动等新品,不断丰富产品矩阵。 汽车半导体市场未来几年有望持续增长,关注公司远期价值。据mordorintelligence预计,全球汽车半导体市场规模有望从2023年的716.2亿美元增长至2028年的1405.2亿美元,CAGR达14.43%,其中亚太地区份额最高,未来几年增长最快。公司2023年汽车电子领域出货量达1.64亿颗,收入占比为30.95%,产品已广泛应用于汽车三电系统、车身控制、智能驾舱等领域,同时在车身电子、汽车智慧照明、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等实现了市场突破,LED驱动、马达电机驱动获得了汽车头部客户的项目定点,未来有望随汽车电子市场规模扩张持续受益。 纳芯微隔离、传感器等产品国内领先,在泛工业、汽车等领域具备较强竞争力。未来随市场需求扩张、公司产品拓展业绩有望持续增长。根据一季报我们调整2024年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024-2026年收入分别为18.8/25.2/33.7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53/0.44/2.74亿元,对应2024-2026年PS分别为7/5/4倍,考虑到未来泛工业、汽车等领域有望逐步复苏,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产能扩张不及预期风险;下游应用拓展不及预期风险;业绩持续亏损;市场竞争加剧风险;新品研发不及预期风险等。
|
|
|
纳芯微
|
计算机行业
|
2024-05-06
|
98.02
|
--
|
--
|
102.70
|
4.77% |
|
131.42
|
34.07% |
|
详细
公司发布2023年年报,2023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3.11亿元,同比-21.52%,实现归母净利润-3.05亿元,同比由盈转亏,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3.93亿元,同比由盈转亏。 公司发布2024年一季报,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3.62亿元,同比-23.04%,环比+16.89%,实现归母净利润-1.50亿元,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1.59亿元。 受市场竞争加剧和下游需求影响,公司23年营收和毛利承压,导致归母净利润转亏。逐季来看,公司单季度营收于23Q2触底,后续逐季环比改善,24Q1收入3.62亿元,环比+16.89%。预计随着下游需求与库存的逐渐改善,公司营收逐季改善的趋势不变。毛利率方面,公司23年毛利率38.59%,同比-11.42pct,24Q1公司毛利率32.00%,环比+1.41pct,随着公司高价晶圆的逐渐消化,毛利率也有望逐渐改善。 坚定研发投入,股份支付影响短期利润。公司在研发方面保持高投入,截至2023年末,公司研发人员达到424人,相比22年新增98人,23年研发投入5.22亿元,同比+29.17%,研发费用率39.79%。公司23全年股份支付费用2.21亿元,对表观利润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隔离类产品构建核心护城河,传感器+信号链+电源管理持续拓展新产品。公司拥有丰富的“隔离+”系列产品,且持续进行更新迭代,保持核心竞争力。 23年公司在传感器产品线推出车规级磁电流传感器、高精度温湿度传感器,研发磁开关、磁轮速等;在信号链产品线除了隔离产品的迭代外,量产了车规级CANFD接口、LIN接口等芯片;在电源管理产品线已将功能安全的主驱驱动进行送样,推出多款电机驱动、尾灯LED驱动、高边开关等。随着新品的陆续放量,公司非隔离类产品23年营收占比达到了39%,稳步上升。 公司聚集高壁垒的汽车和泛能源赛道。中高压的应用环境给公司产品提供了大展拳脚的空间,国内整车、光伏、工业自动化等企业的高速发展也为公司提供了一个持续增长的下游市场。在汽车电动化、智能化的带动下,对三电系统、智慧照明、自动驾驶、智能座舱都会提出越来越多的要求,预计到2027年,模拟芯片价值量将达到300多美元/车。公司约90%的的下游来自于汽车电子和泛能源,有望持续受益。 布局海外市场,长期成长可期。公司已在日本、韩国、德国等关键地区设立了分支机构,搭建海外销售团队,拓展海外客户。23年公司境外收入占比12.35%,同比+2.2pct,彰显公司全球化视野。随着公司持续研发,海内外市场逐步打开,长期成长空间大。盈利预测及投资建议:考虑到公司下游市场整体温和复苏,公司研发投入带来新品持续量产放量,毛利率持续修复,我们预计公司2024/2025/2026年收入分别为18.16、23.85和30.94亿元,同比分别+38.5%、+31.4%和+29.7%,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62、0.78和2.65亿元,2024年亏损减少,2025年由亏转盈,2026年同比+239.8%,2025、2026年对应2024年4月30日收盘价的PE分别为175.7和51.7倍,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下游需求疲软;价格竞争加剧;上游晶圆厂成本上升;新品拓展验证不及预期。
|
|
|
纳芯微
|
计算机行业
|
2024-04-29
|
96.00
|
--
|
--
|
102.70
|
6.98% |
|
131.42
|
36.90% |
|
--
|
|
|
纳芯微
|
计算机行业
|
2024-02-27
|
111.08
|
--
|
--
|
120.95
|
8.89% |
|
120.95
|
8.89% |
|
详细
2024年 2月 23日, 纳芯微发布 2023年业绩快报: 2023年实现营业收入 13.11亿元, 同比下降 21.51%, 归母净利润-2.36亿元, 同比下降194.21%, 扣非归母净利润-3.22亿元, 同比下降 290.19%。 根据业绩快报测算, 2023年单四季度, 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3.10亿元, 同比下降 21.31%, 环比增长 11.93%, 归母净利润 0.15亿元, 同比增长65.73%, 环比扭亏为盈, 扣非归母净利润-0.08亿元, 同比亏损收窄 0.11亿元, 环比亏损收窄 1.28亿元。 投资要点: 行业周期下行致公司收入毛利承压, 研发费用持续增长。 公司 2023年度营业收入出现下滑主要由于半导体周期下行以及客户去库存行为等因素影响, 导致终端市场需求疲软; 毛利率端, 主要受行业下行周期内供需关系变化的影响, 2023年毛利率有所下降。 期间费用端, 在行业下行周期中, 公司在研发投入、 市场开拓、 供应链体系、 质量管理、 人才建设等多方面持续的资源投入, 使得公司 2023年销售费用、 管理费用、 研发费用持续上升。 股份支付费用端, 公司上市后实施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预计 2023年度总计摊销股份支付费用约为 2.21亿元,同比增长 12.39%。 若剔除股份支付费用的影响, 公司 2023年实现归母净利润-0.15亿元,归母净利润-1.01亿元。 汽车半导体市场未来几年有望持续增长, 关注公司远期价值。 据 mordorintelligence 预计, 全球汽车半导体市场规模有望从 2023年的 716.2亿美元增长至 2028年的 1405.2亿美元, CAGR 达 14.43%, 其中亚太地区占据全球最大市场, 也将是未来几年增长最快的市场。 公司可以提供丰富的汽车半导体产品及解决方案, 2023年上半年, 公司汽车电子领域收入占比达 26.28%, 较 2022年占比提升约 3个百分点。 根据公司股权激励指引, 2024、 2025年公司营收考核目标分别为不低于 23亿元和 28亿元。 公司有望在持续扩张的汽车半导体市场中, 凭借自身产品优势,在未来几年持续取得突破。 盈利预测和投资评级 公司是国内领先模拟厂商, 隔离、 传感器等产品国内领先, 在泛工业、 汽车等领域具备较强竞争力。 未来随市 场需求扩张、 公司产品拓展与迭代公司业绩有望持续增长。 根据业绩快报指引, 我们调整 2023年盈利预测, 预计公司 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36/1.31/3.24亿元, 对应 2023-2025年 PS 分别为 12/8/6倍, 考虑到未来泛工业、 汽车等领域有望逐步复苏, 维持“买入” 评级。 风险提示 产能扩张不及预期风险; 技术路线改变风险; 下游应用拓展不及预期风险; 外延并购不及预期; 地缘政治风险; 市场竞争加剧风险; 新品研发不及预期风险等。
|
|
|
纳芯微
|
计算机行业
|
2024-02-27
|
111.08
|
--
|
--
|
120.95
|
8.89% |
|
120.95
|
8.89% |
|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 2023 年业绩快报, 2023 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13.1 亿元, 同比减少 21.51%,实现归母净利润-2.4 亿元, 同比减少 194.21%,剔除股份支付费用影响,实现归母净利润为-0.15 亿元。 投资要点Q4 业绩环比提升, 下游需求逐步回暖。 2023 年终端市场整体需求疲软, 公司全年实现营业收入 13.1 亿元, 同比减少 21.51%,实现归母净利润-2.4 亿元, 同比减少 194.21%,剔除股份支付费用影响,实现归母净利润为-0.15 亿元; 单季度看, Q4 实现营业收入 3.1 亿元,环比增加 11.94%, Q4 股份支付冲回,整体利润端实现转正。卡位新能源汽车赛道, 新品逐步起量。 公司在汽车领域积累深厚,并持续拓展产品品类, 磁传感器方面, 今年磁电流传感器将有望逐步拓展至汽车三电系统应用,成为今年磁类传感器营收的重要增量, 磁角度和磁开关传感器等产品也将逐渐产生营收贡献;“隔离+” 产品方面, 功能安全主驱隔离驱动产品预计今年量产推向市场,另外隔离驱动产品也在逐步替代光耦驱动,应用于光伏逆变器和工业电机驱动上,部分头部客户正逐步进行替代,并且不断提升份额; 电源管理产品线方面, 单通道/三通道/12 通道尾灯 LED 驱动芯片已经导入汽车车灯头部客户,并且实现大规模出货; 新一代隔离半桥驱动以及多路半桥马达驱动产品开始逐步上量, 供电电源 LDO 逐步贡献增量营收;高边开关相关产品将于今年年实现量产。积极进行外延式并购,充分发挥协同作用。 回顾海外 TI/ADI 等大厂发展史可以发现, 模拟芯片品类繁多, 有相对较高的设计难度及相对较长的研发与验证周期, 外延并购可以快速积累核心技术。昆腾微的收购落地可以进一步完善公司的技术 IP 组合,拓宽公司在无线连接、通用信号链、音频方案等领域开发新产品的可能性;此外,公司利用自身数字隔离、驱动采样产品在泛工业领域的优势,提高昆腾微在客户端的产品覆盖度,充分发挥协同作用。 未来公司仍将围绕汽车电子和泛能源等关键应用寻找合适标的,不断拓宽产品品类。 投资建议:我们预计公司 2023-2025 归母净利润-2.4/0.7/3.1 亿元, 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技术迭代风险;行业竞争格局加剧风险;市场需求恢复不及预期;下游客户导入不及预期
|
|
|
纳芯微
|
计算机行业
|
2024-02-27
|
111.08
|
--
|
--
|
120.95
|
8.89% |
|
120.95
|
8.89% |
|
详细
4Q23 收入环比增长 12%, 高投入导致盈利能力承压。 根据公司 2023 年业绩快报, 2023 年受整体宏观经济及半导体周期下行, 以及客户去库存行为等因素影响, 公司全年收入同比下降 21.51%至 13.11 亿元。 与此同时, 公司仍然加大投入, 导致销售费用、 管理费用、 研发费用持续上升, 全年实现归母净利润-2.36亿元(YoY -194.21%), 扣非归母净利润-3.22亿元(YoY -290.19%)。另外, 公司 2023 年股份支付费用达 2.21 亿元, 剔除股份支付费用后的归母净利润为-1500.80 万元。 单季度来看, 4Q23 实现收入 3.10 亿(YoY -21%, QoQ +12%) , 归母净利润 1486 万元(YoY -21%, QoQ +12%), 归母净利润 1486 万元(YoY +73%, QoQ +112%), 扣非归母净利润-810 万元(YoY +127%, QoQ +94%)。 除光储市场外, 其他下游需求均逐步恢复。 公司应用领域包括泛能源、 汽车和消费电子, 2023 年前三季度收入占比分别为 61%、 28%、 11%, 其中泛能源具体包括光伏和储能、 工业、 数字电源等。 从下游需求来看, 除光储下游客户仍在去库存外, 其他下游需求均逐步恢复, 其中汽车电子经过 2Q23 去库存, 3Q23 收入已明显环比增长, 在公司收入中的占比进一步提升。 众多新产品有望在 2024 年贡献收入。 公司在磁传感器、 隔离类产品、 电源管理产品方向推出的众多新产品有望在 2024 年贡献收入。 1) 磁传感器方面,磁电流传感器 2023 年营收主要来自光伏市场, 2024 年将有望逐步拓展至汽车三电系统应用; 同时, 磁角度和磁开关传感器等产品也将逐渐贡献营收。2) 隔离类产品方面, 带保护功能的隔离驱动产品已经在部分新能源车客户主驱应用中实现量产, 功能安全主驱隔离驱动产品预计 2024 年量产推向市场。 3) 电源管理产品方面, 供电电源 LDO 已经实现部分客户的导入工作, 2024 年有望逐步贡献营收; 高边开关相关产品将于 2024 年实现量产。 投资建议: 聚焦泛能源和汽车电子, 维持“买入” 评级由于公司 2023 年收入未达到 2022 年股权激励计划目标, 4Q23 存在股份支付费用冲回, 2023 年净利润亏损幅度低于我们此前预测值, 参考业绩快报, 我们将公司 2023 年归母净利润由-3.79 亿元上调至-2.36 亿元;考虑到公司下游需求已逐步恢复并采取降本增效措施, 我们略上调公司2024-2025 年归母净利润至-1.53/+0.89 亿元(前值-1.81/+0.80 亿元) 。对应 2024 年 2 月 23 日股价的 PS 分别为 12/9/7x。 公司聚焦泛能源和汽车领域, 下游需求逐步恢复, 新品导入顺利, 维持“买入” 评级。 风险提示: 需求不及预期, 产品研发不及预期, 客户导入不及预期
|
|
|
纳芯微
|
计算机行业
|
2024-02-27
|
111.08
|
--
|
--
|
120.95
|
8.89% |
|
120.95
|
8.89% |
|
详细
事件: 2 月 23 日, 纳芯微发布 2023 年业绩快报, 2023 年公司实现营收13.11 亿元,同比-21.51%,归母净利润-2.36 亿元,同比-194.21%;扣非净利润-3.22 亿元,同比-290.19%。 若剔除 2.21 亿元的股份支付费用的影响,公司2023 年实现归母净利润-1500.80 万元,扣非净利润-1.01 亿元。 Q4 营收环比增长, 冲回股权激励实现利润扭亏。 单四季度,公司实现营收3.10 亿元,同比-21.31%,环比+11.94%; 归母净利 0.15 亿元,同比+72.50%,环比扭亏;扣非净利-0.08 亿元,环比亏损大幅收窄。 虽然终端需求疲软加之客户去库影响,公司 2023 年营收、利润同比出现下滑。但 23Q4 公司营收利润改善明显,营收改善主要因下游客户去库已近尾声,公司经营拐点逐步显现。 利润端改善则更为显著,其中主要因股权激励费用冲回影响。 下游景气渐进拐点,公司业绩有望逐步改善。 2023 年前三季度,公司下游中汽车电子领域营收占比约 28%,泛能源占比约 61%,消费电子占比约 11%。从各下游景气度来看,汽车电子方面,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持续提升,随着行业去库市场已有明显回暖;消费电子方面, 2023 年已迎来复苏,终端库存回至合理水平;传统工业方面, 2023 年 Q3 以来已现企稳好转,库存消耗至相对合理水平;光储方面,由于前期下游客户对需求预期乐观,致使客户端和渠道库存堆积较高,目前仍持续去库中。我们认为, 2024 年公司各下游均正逐步迎来拐点,公司业绩有望逐步改善。 新品持续推进,汽车+泛能源模拟 IC 平台更进一步。 磁传感方面, 公司作为国内领先厂商,磁电流产品已自 2022 年开始量产, 2024 年将逐步拓展至新能源汽车三电系统,且磁角度、磁开关等新品也将逐步迎来上量。隔离类方面, 带保护功能的隔离驱动产品已经在部分新能源车客户主驱应用中实现量产, 功能安全主驱隔离驱动产品预计 2024 年量产推向市场。电源管理方面,其中,车灯驱动中单通道/三通道/12 通道尾灯 LED 驱动芯片已导入车灯头部客户,实现大规模出货;马达驱动中 23 年 Q3 陆续量产了新一代隔离半桥驱动以及多路半桥马达驱动产品; 供电电源 LDO 已实现部分客户导入; 功率路径保护方面, 公司低边开关产品已经实现量产,高边开关相关产品将于 2024 年实现量产。 投资建议:我们预计公司 2023/24/25 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36/0.41/2.97亿元, 2024-25 年对应现价 PE 分别为 385/53 倍, 2023 年公司业绩承压,但当下已逐步迎来拐点,且长期看,凭借公司在新能源汽车、泛能源领域卡位布局,成长性无虞。 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 产品研发迭代不足的风险; 下游需求不及预期的风险;市场竞争风险。
|
|
|
纳芯微
|
计算机行业
|
2023-12-29
|
162.64
|
--
|
--
|
171.00
|
5.14% |
|
171.00
|
5.14% |
|
详细
投资要点三大产品线全线布局, 打造模拟平台型公司。 公司聚焦传感器、信号链和电源管理三大产品方向,截至 2023年 6月 30日可供销售的产品型号达 1,700余款, 广泛应用于汽车电子、工业控制、信息通讯及消费电子领域。2023年前三季度汽车电子领域实现营收占比约 28%,泛能源占比约 61%,消费电子占比约 11%,汽车电子应用占比持续提升。公司坚持研发投入,围绕汽车、泛能源领域持续推出新品,包括磁传感、“隔离+”产品等, 助力业绩增长。 卡位新能源汽车赛道,“隔离+”产品线优势显著。 新能源汽车电动化、智能化趋势进一步提升车规级模拟芯片需求。 公司围绕两大趋势进行布局, 在电动化中主要集中在新能源车的三电和热管理的领域;在智能化中集中在智能座舱、自动驾驶、整车域控、智慧照明领域里, 2022年在汽车电子领域发货规模超过 1亿颗,几乎覆盖国内所有的新能源车型。目前在一辆高端新能源车上,公司已经量产的产品大概可以实现超过 400块人民币的单车价值量,预计 2025年全车价值可以超过 2000元。 公司在汽车领域积累深厚,并持续拓展产品品类, 相比海外大厂也更贴近终端车厂/Tier1,未来汽车电子有望成为公司业绩增长主力。 积极进行外延式并购, 充分发挥协同作用。 回顾海外 TI/ADI 等大厂发展史可以发现, 模拟芯片品类繁多,有相对较高的设计难度及相对较长的研发与验证周期,外延并购可以快速积累核心技术。 昆腾微的收购落地可以进一步完善公司的技术 IP 组合,拓宽公司在无线连接、通用信号链、音频方案等领域开发新产品的可能性;此外,公司利用自身数字隔离、驱动采样产品在泛工业领域的优势,提高昆腾微在客户端的产品覆盖度,充分发挥协同作用。 未来公司仍将围绕汽车电子和泛能源等关键应用寻找合适标的,不断拓宽产品品类。 投资建议: 我们预计公司 2023-2025归母净利润-3.0/0.7/3.1亿元, 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1) 市场竞争加剧; (2)新产品推进不及预期 (3) 行业景气度不及预期; (4)盈利预测的不可实现性和估值方法的不适用性。
|
|
|
纳芯微
|
计算机行业
|
2023-11-09
|
149.71
|
--
|
--
|
169.88
|
13.47% |
|
177.19
|
18.36% |
|
详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