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事业部 搜狐证券 |独家推出
葛星甫

国海证券

研究方向: 电子行业

联系方式:

工作经历: 登记编号:S0350522100001。男,上海财经大学硕士,国海证券电子行业首席分析师,研究方向为电子,2年买方TMT 研究经验,曾任职于华创证券研究所,历任电子研究员、半导体行业研究主管。2021年新财富电子行业第五名团队核心成员,2022年加入国海证券研究所,担任电子组首席分析师。...>>

20日
短线
30%
(第108名)
60日
中线
20%
(--)
买入研报查询: 按股票 按研究员 按机构 高级查询 意见反馈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1/1 转到  

最新买入评级

研究员 推荐股票 所属行业 起评日* 起评价* 目标价 目标空间
(相对现价)
20日短线评测 60日中线评测 推荐
理由
发布机构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传音控股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3-05-08 105.00 -- -- 132.80 26.48%
139.31 32.68% --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年报和一季报。22全年实现营收32.00亿元(+32.07%),归母净利1.48亿元(+19.64%),扣非归母净利0.96亿元(+11.54%)。23Q1单季度实现营收8.10亿元(-8.20%),归母净利0.40亿元(+0.23%),扣非归母净利0.30亿元(-14.36%)。 公司22年业绩持续增长,23年盈利能力有望回升。22年公司轴承产品营收18.85亿元(+35.87%);汽车零部件营收3.93亿元(+20.33%);热管理系统零部件营收8.38亿元(+33.53%),其中管路件+35%,包含了铜价、铝价涨价因素。22年利润增速不及营收端,系毛利率下滑(17.78%/-2.11pct)所致,得益于公司费用率(11.93%/-1.89pct)有所优化,销售净利率仅下降0.42pct至4.96%。23Q1单季度毛利率/销售净利率为16.23%/5.06%,同比-1.01/+0.53pct,预计伴随原材料成本端和需求端的逐步改善,公司盈利能力将有所回升。 2022年新品持续放量表现亮眼。22年公司风电滚子营收+122.47%,在风电装机同比下滑的情况下,主要得益于大兆瓦风电轴承滚子的增量叠加进口替代的趋势。成品轴承营收+91.15%,主要得益于2021年收购的FLT公司全年并表和新能源汽车配套增量。汽车安全件营收+60%,主要得益于新能源汽车安全气囊(帘)配置增量。 轴承磨前共性底层技术龙头,大产业赋能者开启成长周期。1)轴承产品:定点配套北美Tesla驱动电机轴承套圈,成品轴承进入丰田、宝马和上汽配套体系,2021收购FLT实现自主品牌销售,内生外延奠定高增基石。高速电梯用精密轴承实现进口替代;RV减速器轴承和谐波减速器柔性轴承等已配套南高齿、来福谐波等企业;低摩擦力矩光电系统精密轴承、航天系统真空轴承及无人机靶机主轴轴承等将开拓航空航天和军工领域。2)风电滚子:直接或间接供应蒂森集团、斯凯孚、维斯塔斯、远景能源、金风科技、新强联等优质海内外企业,21年与烟台天成、大冶轴(3.6-3.75亿订单)达成战略合作,并已取得变桨、主轴、齿轮箱轴承滚子、海上风电滚子的大批量订单,产能加速扩张下高毛利率有望维持。3)汽配:公司安全气囊发生器部件供应奥托立夫、均胜电子、Tesla、比亚迪等客户,属于国内独供,规模效应下毛利率有望快速提升。其他零部件有望受益于新客户持续拓展和新能源车驱动电机零部件等新品放量。新能源车热管理单车价值量较燃油车大幅提升2.5倍,公司加速开发汽车热管理系统零部件。 我们调整了分业务的营收和毛利率,预测公司23-24年EPS分别为0.67、0.98元(前值为0.93、1.20元),新增25年EPS预测1.34元,参考可比公司23年平均21倍PE,对应目标价为14.07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汽车需求不及预期;风电装机量不及预期;资产减值风险;大客户需求不及预期;新客户拓展和新品研发不及预期;原材料价格上涨风险。
紫光国微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3-04-28 104.37 -- -- 106.29 1.84%
106.29 1.84% -- 详细
事件:紫光国微于2023 年4 月25 日发布2023 年一季度报告,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5.41 亿元,同比增长14.87%,实现归母净利润5.84 亿元,同比增长10.03%。 投资要点: 营收利润稳步增长,盈利能力稳步回升。公司在2023 年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5.41 亿元,同比+14.87%;实现归母净利润5.84 亿元,同比+10.03%。公司2023Q1 销售毛利率为66.65%,同比+2.76pcts、环比+7.22pcts;销售净利率为37.66%,同比-2.11%,环比+10.14%。 公司作为国内特种集成电路龙头,有望持续受益于市场需求提升以及国产化进程加速,推动业绩稳步提升。 在手订单充足,合同负债增至12.15 亿元。截至2023 年一季度末,公司合同负债为12.15 亿元,相比2022Q4 增长51.38%,主要系公司集成电路业务本期依照合同预收的产品销售货款增加所致,充足的在手订单,为公司后续业绩增长奠定基础。 聚焦优势领域,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公司2023 年一季度研发费用为3.09 亿元,同比增长68.85%,营收占比达20.05%,研发费用提升主要是因为公司持续扩充研发队伍,增强研发实力。2022 年公司将募投项目变更为“高速射频模数转换器系列芯片及配套时钟系列芯片研发及产业化建设项目”与“新型高性能视频处理器系列芯片研发及产业化建设项目”等,有望拓展市场领域,推动业绩增长。 盈利预测和投资评级:考虑到产品价格波动等因素,我们对公司盈利预测做出调整,预计公司2023-2025 年营收分别为90.41、116.95、148.34 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4.39、44.47、58.40 亿元,对应2023-2025 年PE 分别为26、20、15 倍,基于行业快速发展以及公司在特种IC 的领先地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产能扩张不及预期风险;技术路线改变风险;下游应用拓展不及预期风险;地缘政治风险;市场竞争加剧风险等。
奥来德 机械行业 2023-04-27 42.17 -- -- 67.00 11.67%
51.41 21.91% -- 详细
事件:奥来德发布2022年报及2023年一季报:2022年公司实现收入4.59亿元,同比增长13.03%;实现归母净利润1.13亿元,同比下降16.93%;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0.80亿元,同比增长1.75%。2023Q1公司实现收入2.41亿元,同比增长17.51%;实现归母净利润0.95亿元,同比增长10.12%;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0.90亿元,同比增长9.40%。 投资要点:新品市场导入加速,材料业务持续高增。有机发光材料业务,2022年实现收入2.13亿元,同比增长48.12%,受益R’、G’新材料成功导入客户,材料业务实现快速增长;蒸发源业务实现收入2.46亿元,同比下降6.32%,公司蒸发源应用于6代OLED产线,市场需求逐步趋于稳定。公司2022年毛利率为54.60%,同比下降0.86pct,净利率为24.63%,同比减少8.88pct;2023Q1毛利率为63.03%,同比增加1.17pct,净利率为39.28%,同比减少2.64pct。分业务,2022年有机发光材料业务毛利率为37.02%,同比增长6.74pct,主要系新材料放量所致;蒸发源设备业务毛利率为69.75%,同比增长0.51pct。 研发投入持续加大,核心竞争力有望进一步提升。公司2022年期间费用率为33.67%,同比增加0.38pct,其中销售费用为0.13亿元,同比增加23.65%;管理费用为0.72亿元,同比增加13.16%;研发费用为0.90亿元,同比增加26.07%;财务费用为-0.21亿元,上年同期为-0.11亿元,主要系定期存款、七天通知存款利息收入增加所致。2023Q1期间费用率为19.28%,同比增加5.74pct。 新材料成为近期增长主力,设备业务长期空间广阔。材料板块,公司多种新材料加速市场导入,2022年封装材料通过新客户审核并实现供货,PDL材料积极推进客户测试,R’材料成功导入华星及天马量产线,G’材料成功导入维信诺量产线,B’材料已在华星新体系产线验证。OLED新型材料国产替代空间广阔,公司持续研发新品、大力扩充产能,随着下游测试逐步推进,材料业务有望持续高增长。设备板块,公司G6线性蒸发源成功打破国外垄断,同时前瞻布局G8.5高世代蒸发源,2022年成功获得重庆京东方三期蒸发源订单,同时成功中标厦门天马二期蒸发源项目,小型面板蒸镀机、钙钛矿蒸镀机开发稳步推进,随着高世代OLED技术、钙钛矿电池产业化加速,设备业务长期空间广阔。 盈利预测和投资评级公司近年新材料加速放量,蒸镀机中长期值得期待,预计公司2023-2025年实现收入6.97、11.10、18.38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1.92、2.93、4.63亿元,现价对应PE分别为29.61、19.35、12.27倍,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新材料客户验证不及预期;蒸镀机研制与市场拓展不及预期;高世代OLED产线建设不及预期;钙钛矿产业化不及预期;行业竞争风险;二级市场流动性风险。
木林森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3-04-20 8.64 -- -- 9.16 4.81%
9.30 7.64% -- 详细
事件:2023年4月17日,木林森发布2022年报,公司2022年实现营业收入165.17亿元(YoY-11.27%),实现归母净利润1.94亿元(YoY-83.27%)。 投资要点:库存拐点已现,经营节奏有望持续向上。2022年四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3.16亿元(YoY-16.37%,QoQ+5.47%),实现毛利率22.92%(YoY-6.88pcts,QoQ-5.68pcts),其中信用减值损失2.37亿元、资产减值损失4008万元,对公司四季度盈利能力造成一定拖累。从库存角度看,2022Q4公司存货金额39.74亿元(2022Q3约为45.59亿元)。我们认为,当前公司库存水平拐点已现,从财务节奏看,后续公司经营有望轻装上阵,随着下游需求的逐季复苏,公司盈利能力有望持续修复。 需求复苏趋势已现,公司需求有望逐季向上。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对海内外供应链造成显著冲击,随着疫情影响逐步消退,当前市场环境趋于稳定,需求复苏趋势明显,下游LED显示厂商库存拐点趋势明确。同时公司经营节奏也已明确走出低谷,库存水位下降的同时,经营节奏率先实现正增长。木林森作为LED封装环节龙头,产品覆盖白光和直显两大板块,下游应用场景丰富,有望同样受益于下游需求的显著复苏,预计公司智能制造业务营收有望逐季向上。 立足现有优势拓展储能业务,植物照明打造新成长动能。公司作为全球照明龙头企业之一,依托“朗德万斯+木林森”双品牌驱动战略,构建了完善的供应链体系及营销网点,公司传统照明灯具业务市场份额名列前茅。凭借着公司线上线下渠道的深厚积累,公司储能业务发展迅猛,与公司传统主业有较好的协同效应,同时公司凭借着产品性能及整体解决方案交付能力,在植物照明市场持续培育需求增长点,有望打造公司增长新动能。 盈利预测和投资评级:考虑到公司三大板块业务行业复苏节奏,及当前业绩节奏,我们预计公司2023-2025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92、209、227亿元,对应归母净利润为7.4、10.2、12.2亿元,基于公司照明龙头地位以及积极开拓储能和植物照明新业务,看好公司长期发展,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行业竞争加剧风险;汇率波动风险;市场需求需求不及预期风险;新项目落地不及预期风险;商誉减值风险;应收账款减值风险等。
紫光国微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3-04-03 114.50 -- -- 125.67 9.76%
125.67 9.76% -- 详细
紫光国微于 2023年 3月 30日发布 2022年年报,2022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71.20亿元,同比增长 33.28%,实现归母净利润为 26.32亿元,同比增长 34.71%。 投资要点: 特种集成电路维持较高增速,公司优化供应链提升保供能力。2022年公司特种集成电路实现营收 47.25亿元,同比增长 40.42%。受益于特种集成电路业务规模快速增长,公司产销量大幅增加。自 2021年上游供应链紧张以来,公司持续加强产能规划,推动内部产能协同和自有测试产线建设,2022年又对生产流程、供应链管理进行了有效的改进,供应能力和客户响应速度得到明显提升。同时,为保证供应链安全,公司进行战略备货,截至 2022年年末,公司存货为 22.13亿元,相比 2022年初增长 3.89pct,对应公司 2022年末合同负债为 8.03亿元,在手订单充足。 加大研发投入,FPGA 与高速射频 ADC 等高端产品进展顺利。公司不断加大研发投入,2022年全年投入 12.49亿元(YoY+44.32%)。 高研发投入巩固产品优势,各研发条线进展顺利,新一代高性能FPGA 产品进展顺利,即将完成研发;新开发特种 Nand FLASH、新型存储器等即将推出;专用处理器方面,MCU、图像 AI 智能芯片、数字信号处理器 DSP 等领域的产品也即将完成研制;模拟产品中高速射频 ADC、新型隔离芯片等产品也在用户试用中,有望成为公司未来的新产品系列。公司本期研发项目中资本化率为 0.31%,相比2021年下降24.12pct,推动公司研发费用率增加5.18pct至17.01%,使得公司在毛利率提升 4.32pct 的情况下,净利率微降 0.06pct。 股份回购提振信心,股权激励及员工持股计划绑定人才。公司拟以自有资金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回购公司股份,本次回购资金总额 3-6亿元,回购价格不超过 130元/股,按回购价格上限算,预计回购股数230.77-461.54万股,约占公司当前总股本的 0.27%-0.54%,回购将在 6个月内完成。回购的公司股份将用于公司未来实施股权激励或员工持股计划。此次公司推出回购计划,我们认为,既显示出管理层对公司未来发展的强大信心,同时也将通过后续股权激励或员工持股计划为公司的发展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 盈利预测和投资评级:公司是国内领先的集成电路芯片产品和解决方案提供商,未来有望随市场需求扩张、国产化率提升与芯片集成化的产业趋势放量。考虑到产品价格波动等因素,我们对公司盈利预测做 出 调 整 , 预 计 公 司 2023-2025 年 归 母 净 利 润 分 别 为34.17/45.09/58.99 亿元,对应 2023-2025 年 PE 分别为 28/21/16倍,基于行业快速发展以及公司在特种 IC 的领先地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产能扩张不及预期风险;技术路线改变风险;下游应用拓展不及预期风险;地缘政治风险;市场竞争加剧风险;股份回购进度的不确定性风险;新品研发不及预期风险等。
杰华特 2023-03-07 51.01 -- -- 56.95 11.64%
59.50 16.64%
详细
事件: 杰华特于 2023年 02月 27日发布 2022年度业绩快报公告,2022年实现营业收入 14.47亿元,同比+38.94%;取得归母净利润 1.61亿元,同比+13.28%;取得扣非归母净利润 1.20亿元,同比-11.65%。 投资要点: 加大研发拓展新品,业绩符合预期。杰华特 2022年实现营业收入14.47亿元,同比+38.94%;取得归母净利润 1.61亿元,同比+13.28%;取得扣非归母净利润 1.20亿元,同比-11.65%。公司加大研发投入,截至 2022年底,研发人员数量同比+44.84%,2022年度研发费用同比+50.48%。公司坚持“生产一代、研制一代、开发一代、储备一代”协同发展的策略,持续推出新品,拓展客户,2022年公司营收业绩符合预期。 DC-DC 芯片逐渐起量,通讯电子、汽车电子、计算机&存储等应用领域占比逐步提升。 (1)产品结构方面,2022H1公司的 AC-DC 芯片、DC-DC 芯片、线性电源芯片、电池管理芯片、信号链芯片的营收占比分别为 20.83%/47.77%/28.90%/0.82%/1.68%,AC-DC 芯片收入占比逐年下降,DC-DC 芯片和线线性电源芯片占比逐年提升; (2)下游应用领域方面,2022H1公司产品在通讯电子、汽车电子、计 算 & 存 储 、 工 业 应 用 、 消 费 电 子 领 域 的 收 入 占 比 分 别 为33.72%/0.92%/15.03%/15.07%/35.26%,消费电子领域收入占比逐年下降,通讯电子、计算&存储、汽车电子领域收入占比持续提升。 汽车电子业务刚刚起步,新品上量节奏值得关注。2022年公司继车规级 DrMOS 产品研发后再次推出 90A DrMOS 产品,在智能功率模块领域持续增强竞争优势。在新能源市场领域,公司的 BMS AFE、隔离电源、DC-DC 芯片等产品已实现批量供货,2023年公司有望推出车规级 BMS 新品。2022年 12月杰华特在科创板上市,募集资金部分用于汽车电子芯片研发及产业化项目,计划投入 3.10亿元用于生产车规级 DC-DC 转换芯片、带功能安全的车规级电池管理芯片、车规级线性电源芯片、车规级照明和显示芯片、车规级 H 桥和电机控制芯片等。目前公司汽车电子业务收入占比较低、刚刚起步,产品线布局逐渐完善。车规级新品或将蓄势待发,有望为公司贡献业绩弹性。 盈利预测和投资评级 根据业绩快报,我们预计 2022-2024年公司 营 业 收 入 有 望 达 14.47/21.51/31.27亿 元 , 同 比 增 长39%/49%/45%,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1.61/2.86/4.80亿元,同比增长13%/78%/68%,对应 2023、2024年 PE 分别为 80/47倍。杰华特是国内领先的模拟集成电路 IDM 公司,布局电源管理芯片与信号链芯片,客户资源丰富、技术壁垒深厚,未来伴随模拟 IC 国产化趋势,公司随着高端产品的推出有望持续受益。首次覆盖,给予公司“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 新技术迭代不及预期;产品研发不及预期;募投项目进度不达预期;晶圆代工产能紧张;芯片国产化进程的不确定性;存货跌价计提损失风险;半导体市场竞争加剧;下游需求不及预期。
扬杰科技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3-02-22 55.63 -- -- 56.25 1.11%
60.80 9.29%
详细
事件: 2023年 2月 17日,扬杰科技发布公告,拟使用自有资金,以公开摘牌方式受让楚微半导体 30%股权,转让底价为 2.93亿元,交易完成后,公司将持有楚微半导体 70%股权,纳入公司合并报表范围。 投资要点: 楚微半导体顺利整合,“IDM+代工”战略持续强化产能优势。完成此次股权收购后,公司将持有楚微半导体 70%的股权,楚微的股权收购及运营整合,持续强化公司“IDM+外协”战略的布局,为公司 MOS、IGBT 等业务的增长提供坚实的产能支持。楚微半导体于 2019年 4月开始组建,一年半时间就完成了产线通线,当前楚微八寸产能约 2万片/月,产品包括高/中/低压沟槽型 MOS 和光伏二极管类芯片,未来将向 SiC 芯片产品拓展,从公司公告来看,2022年一季度楚微实现营业收入 1992万元,2022年全年(未经审计)预计实现营业收入 1.39亿元,整体运营节奏稳中向上,预计随着产能利用率的逐季提升,产品结构及盈利能力有望持续强化。 产品结构持续优化,周期复苏有望带动公司节奏向上。自 2020年四季度开始,受益于半导体行业整体的供需紧张,公司下游需求持续旺盛,扬杰科技抓住历史机遇,凭借着产能端的显著优势及“YJ+MCC”双品牌的运营,业务结构持续优化,新能源、汽车电子等需求占比显著提升,优异的下游需求结构带动了公司经营层面的平稳运行,在2022年行业下行周期,公司依然实现了毛利率及季度收入的稳中向好,展望 2023年,随着下游需求的逐渐复苏及公司自身产能优势的持续强化,预计未来公司业绩节奏有望稳中向上。 盈利预测和投资评级:公司作为功率器件传统优势厂商,通过对产业链的持续拓展,不断增强竞争实力和成本控制能力,并通过新业务的突破进一步提升市占率、打开长期成长空间。基于谨慎性原则,本次盈利预测未将股权收购事宜纳入,我们预计 2022-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 61.29/82.02/106.67亿元,归母净利润为11.52/14.54/18.15亿元,对应 EPS 为 2.25/2.83/3.54元,对应 PE为 25X/20X/16X,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传音控股 2023-02-09 92.00 -- -- 92.55 0.60%
142.50 54.89%
详细
地区深耕构筑渠道先发优势及品牌美誉度,深度受益新兴国家人口红利的持续释放。“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覆盖全球总人口的60%,占全球GDP的32%(截至2020年),除少数国家外,整体经济发展水平偏低,随着近几年“一带一路”等政策的推进及各地区的发展,新兴国家整体经济发展增速快于全球。传音控股作为深耕新兴国家的优秀出海品牌,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及拉美地区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国家深耕多年,积累了深厚的渠道优势及品牌认知度,展望未来,考虑到公司在非洲、东南亚、中东、东欧、拉美等地区的渠道深耕和份额优势,未来有望持续深度受益智能手机需求的释放,及扩品类、互联网等业务的需求快速提升,带动本地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实现自身经营规模的快速增长。 “渠道力+产品力”的正反馈铸就公司竞争壁垒,从容布局未来新兴业务。复盘全球及中国大陆手机行业的历史变迁,早期消费者对智能手机并没有清晰的认知,以移动/电信/联通为代表的运营商凭借广泛的营业网点下探到乡镇级别,主导了这一阶段的白牌手机市场,2011年前后苹果手机的出现让消费者对智能手机有了更为清晰的定位,开启了以苹果/华为/小米/OPPO/VIVO为代表的品牌手机的快速崛起。传音控股核心高管团队完整经历了从“渠道为王”向“产品为王”的行业变迁,积累了对“渠道”和“产品”的深厚理解,认知上的优势构建了传音控股的核心竞争力,在非洲、东南亚、拉美、等地区市场份额持续快速增长。公司持续受益于本土需求的快速增长,在稳固的市场优势下,公司有机会从容布局扩品类及移动互联业务,为公司发展提供长期助力。 主营业务拐点将至,新兴业务打开第二成长空间。参考Canalys数据,2022年前三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同比变动-11%/-9%/-9%,全球智能手机需求萎靡,但公司中高端品牌市占率显著提升,中低端品牌受制于全球宏观经济表现不佳,随着产品结构的优化,itel占整体收入比例稳步下滑,整体ASP显著提升;从地区来看,非洲以外收入占比的提升也证明了公司在新市场的开拓能力。展望未来,随着全球需求的逐渐复苏,公司主营业务有望迎来拐点,扩品类及互联网等新业务的快速放量为公司打开第二成长空间。盈利预测和投资评级:公司手机业务稳固,ASP持续提升,产品结构升级及新地区开拓顺利;积极实施多元化战略布局拓品类和移动互联网业务,有望开拓第二增长曲线,我们预计公司有望充分享受新兴市场国家带来的高增长。鉴于2022年全球宏观环境带来的影响较大,叠加公司自身业务升级进展顺利,我们调整本次盈利预测,预计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6.31亿元、45.07亿元、53.04亿元、对应PE为28.12倍、16.41倍、13.94倍,看好公司长期成长性,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汇率波动风险;新兴市场发展及下游需求不及预期风险;市场竞争加剧风险;技术创新无法满足市场需求风险;主要原材料供应集中及价格波动风险;境外经营及境外子公司管控风险;测算仅供参考,以实际为准。
紫光国微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3-02-01 129.00 -- -- 129.50 0.39%
129.50 0.39%
详细
国内集成电路芯片设计龙头。紫光国微成立于2001 年,通过多次并购拓展业务范围,最终聚焦集成电路领域,是国内领先的集成电路芯片产品和解决方案提供商。公司主要业务包括集成电路芯片和石英晶体元器件方向,产品涵盖智能安全芯片、半导体功率器件及超稳晶体频率器件等方面,广泛应用于移动通信、金融、政务、汽车、工业、物联网等多个领域。公司已与全球领先的智能卡卡商、电信运营商、金融机构、科研院所、社保、交通、卫生等各大行业客户形成紧密合作,用户遍及各相关领域,产品遍布全球市场。2021 年,紫光国微实现营收53.42 亿元,同比增长63.35%,实现归母净利润19.54 亿元,同比增长142.28%。 ? 物联网&车联网浪潮拓展应用场景,智能安全芯片需求持续释放。据Frost&Sullivan 预测,2017-2022 年中国智能卡芯片市场规模有望从93.01 亿元增长至121.22 亿元,年均复合增速5.44%,未来5G 及物联网浪潮有望驱动金融&非金融IC 卡打开智能芯片市场空间,国产替代空间广阔;据华经产业研究院预测,2019-2025 年中国汽车MCU 市场规模有望从23.13 亿元增长至42.74 亿元,年均复合增速9.24%,未来汽车行业智能网联化发展有望打开汽车电子需求空间,汽车MCU 国产化替代进程或将加速。紫光国微深耕安全芯片领域多年,掌握多项核心技术,已实现在金融、通信、物联网等多领域布局;公司不断升级产品矩阵,布局新型高端安全系列芯片和车载控制器芯片的研发,未来或将进一步实现多元化市场布局。 ? 特种集成电路技术与认证壁垒较高,受益于下游需求放量与国产化。 据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及预测,2016-2021 年中国集成电路市场规模从4336 亿元增长至10458 亿元,年均复合增速为19.25%,2022年中国市场规模将达12036 亿元,特种集成电路市场有望受益于信息化、智能化趋势,实现规模扩张。紫光国微旗下子公司国微电子产品矩阵丰富,核心技术国内领先;公司持续研发拓新,2022 年推出2x 纳米的低功耗FPGA、特种Nand FLASH、新型存储器、高速射频ADC、新型隔离芯片等产品,高速射频ADC 有望在“十四五”期间成为公司新的增长点;公司变更可转债募投项目加大高端特种集成电路投入,聚焦子公司深圳国微对数模转换、视频处理芯片研发及产业化建设,未来有望向模拟IC 领域进行业务拓展。 ? FPGA 市场空间广阔,集成化趋势下布局SOPC 有望持续受益。据Frost&Sullivan 数据及预测,2019-2025 年中国FPGA 市场有望从129.6 亿元增长至332.1 亿元,年均复合增速为16.98%,2022 年通信/工业/数据中心/汽车/消费电子/人工智能在国内FPGA下游应用中分别占比41.52%/31.23%/10.54%/6.94%/5.89%/3.88%,5G 等新兴市场的发展有望打开FPGA 市场空间。紫光国微子公司紫光同创是国内FPGA 龙头厂商,产品系列丰富;与通用芯片相比,特种芯片技术要求及壁垒更高,紫光国微依托原有特种集成电路的生产技术和经验向通用FPGA 方向拓展;集成化或为FPGA 产业发展趋势,紫光同创布局SOPC 业务,加大研发投入,未来有望持续受益。 ? 盈利预测和评级 紫光国微是国内领先的集成电路芯片产品和解决方案提供商,未来有望受益于市场需求扩张、芯片国产化率提升、集成化的产业趋势而实现智能安全芯片、特种集成电路以及FPGA放量。我们预计公司2022-2024 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8.88/39.36/53.30 亿元,对应2022-2024 年PE 分别为38/28/21 倍,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 风险提示 产能扩张不及预期;技术路线改变;下游应用拓展不及预期;地缘政治风险;疫情加重影响开工率;供应链风险;产品价格下跌风险;应收账款减值风险;芯片国产化进程的不确定性。
传音控股 2023-01-04 80.60 -- -- 96.58 19.83%
119.86 48.71%
详细
事件:传音控股发布2022年前三季度业绩报告:2022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360.32亿元,同比增长0.72%;实现归母净利润22.58亿元,同比下降21.64%,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20.35亿元,同比下降19.87%。其中2022年第三季度单季实现营业收入129.23亿元,同比增长0.03%;单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6.05亿元,同比下降47.42%。 投资要点投资要点:业绩符合预期:主动清库存业绩符合预期:主动清库存+持续研发投入,公司财务轻装上阵,静持续研发投入,公司财务轻装上阵,静待行业拐点。公司22Q3手机出货量同比下降超10%,但营业收入同比略有增长(YoY+0.03%),主要是由于公司产品结构升级带来的ASP的稳步提升;毛利率为19.36%(QoQ-3.5ppts,YoY-1.5ppts),主要是由于公司在景气度下行周期执行的清库存战略,公司存货金额从22Q2的95.98亿元下降到了22Q3的74.21亿元,库存金额的下降带来公司财务数据的持续优化,由于行业的库存水平增强了公司的行业竞争力;同时公司研发费用由22Q2的4.94亿元增长到了22Q3的6.12亿元,主要是由于公司三季度研发人员数量有所增加,公司持续积累在手机、扩品类、移动互联等业务线的人才,为公司产品竞争力的增强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 隐藏在隐藏在beta下行趋势下的alpha:结构升级+市场开拓,关注公司市场开拓,关注公司竞争力的增强。参考Canalys数据,2022年前三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下滑-11%/-9%/-9%,全球智能手机需求萎靡,但公司中高端品牌市占率显著提升,而中低端品牌受制于全球宏观经济表现不佳,随着产品结构的优化,整体ASP显著提升(22Q3同比21Q3,出货量下滑超10%,但收入端持平);从地区来看,非洲以外收入占比的提升也证明了公司在新市场的开拓能力,通过底层数据的趋势分析,可以看出公司自身在“品牌和渠道”领域竞争力的不断加强。 重视传音在“渠道”和“品牌”的积淀,看好公司估值极限压缩的投资机会。复盘2007年至今的中国手机行业的变迁:早期消费者对智能手机并没有清晰的定位,以移动/电信/联通为代表的厂商通过广泛的分销渠道主导市场,苹果手机2011年10月推出iPhone4s后让消费者对智能手机有了更为清晰的认知,开启了以苹果/华为/小米/OPPO/VIVO为代表的品牌手机的快速崛起。传音控股核心高管团队出自波导,亲身经历了从“渠道为王”向“产品为王”的行业变迁,积累了对“渠道”和“品牌”的深厚理解,认知上的优势构建了传音控股的核心竞争力;2022年智能手机需求萎靡持续压制传音控股估值,展望2023年,考虑到经营数据的低基数及公司自身的业务规划,重视估值极限压缩下的中长期投资机会。 盈利预测和投资评级:公司手机业务稳固,ASP持续提升,产品结构升级及新地区开拓顺利;积极实施多元化战略布局拓品类和移动互联网业务,有望开拓第二增长曲线,我们预计公司有望充分享受新兴市场国家带来的高增长,预计2022-2024年净利润分别为28.77、42.69、51.72亿元,对应PE为22X/15X/12X,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汇率波动风险、下游需求不及预期风险、市场竞争加剧风险、、技术创新无法满足市场需求的风险、、主要原材料供应集中及价格波动风险等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1/1 转到  
*说明:

1、“起评日”指研报发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起评价”指研报发布当日的开盘价;“最高价”指从起评日开始,评测期内的最高价。
2、以“起评价”为基准,2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10%,为短线评测成功;6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20%,为中线评测成功。详细规则>>
3、 1短线成功数排名 1中线成功数排名 1短线成功率排名 1中线成功率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