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事业部 搜狐证券 |独家推出
宋涛

上海申银

研究方向:

联系方式:

工作经历: 证书编号:A0230516070001...>>

20日
短线
60日
中线
买入研报查询: 按股票 按研究员 按机构 高级查询 意见反馈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36/48 转到  

最新买入评级

研究员 推荐股票 所属行业 起评日* 起评价* 目标价 目标空间
(相对现价)
20日短线评测 60日中线评测 推荐
理由
发布机构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新和成 医药生物 2017-08-25 21.07 -- -- 24.88 18.08%
41.40 96.49%
详细
公司发布2017年半年报:2017H1实现营业收入26.08亿元(YoY+13.3%),实现归母净利润5.86亿元(YoY+13.6%),其中Q2实现净利润3.54亿元(YoY-1.7%,QoQ+53.2%)。公司此前预计上半年归母净利润5.1-7.7亿元(YoY0-50%),业绩符合预期。公司预计1-9月归母净利润8.45-10.99亿(YoY+0-30%)。此外公司非公开发行申请已获证监会审核通过。 蛋氨酸价格触底反弹,蛋氨酸正式投产转固。公司营养品业务实现营业收入16.42亿元(YoY+6.4%),毛利率47.7%,同比增长4.8pct;香精香料业务实现营业收入7.0亿元(YoY15.7%),毛利率38.5%,同比下降2.8pct。 营养品主要产品VA、VE去年上半年价格低位上涨,VA由96元/公斤上涨至320元/公斤,均价约256元/公斤,VE由41元/公斤上涨至85元/公斤,均价约60元/公斤。今年上半年价格趋势高位下跌,VA由270元/公斤下跌至125元/公斤,均价约194元/公斤,VE由70元/公斤下跌至39元/公斤,均价约51元/公斤。考虑到订单价格较市场报价有一定的滞后性,因此今年上半年仍以高价订单为主,价格下滑并没有表观报价呈现的明显,并且6月份维生素价格触底反弹,因此毛利率较去年同期有所提高。环比来看,一季度为传统淡季加上禽流感影响,需求不足,二季度产量环比增长,同时二季度原材料成本较一季度下降,使得二季度毛利率整体提升,业绩环比增长53.2%。此外公司由于汇兑损失导致财务费用增加约7100万(YoY+3819%),研发投入增加4200万(YoY+37%),5万吨蛋氨酸项目年初顺利投产,转入固定资产12.8亿。 环保核查叠加高温检修,多品种价格上涨。VA报价已至300-310元/公斤,较6月低点上涨144%,预计涨价仍将延续。BASF因检修4周提价至285元/公斤,带动国内价格快速上涨,浙江环保督察导致新和成、浙江医药生产受限,9月初厦门金砖五国会议影响金达威生产预计2周。DSM宣布10月开始VA装置检修6-8周,VA市场供给持续受限,预计涨价趋势仍将维持,有望上涨至450元/公斤。VE市场报价提高至40-43元/公斤,较低点上涨约8%,蛋氨酸7月9日赢创报价由21元/公斤左右提高至23.5元/公斤,8月16日再度上调至24.5元/公斤,8月18日紫光上调1元/公斤至24元/公斤。D3价格由70元/公斤暴涨至400元/公斤左右,涨幅470%。公司具有VA粉产能6000吨、VE粉产能25000吨、D3产能1000吨、蛋氨酸产能5万吨,多品种价格上涨,业绩弹性巨大。 蛋氨酸持续扩产,有望再造一个新和成。公司5万吨蛋氨酸项目目前出货稳定,产能利用率约80%,二期将建设10万吨产能,三期15万吨,到2021年形成30万吨产能,对应收入规模约60亿元,有望再造一个新和成。随着未来产能规模扩大,技术水平提升,成本仍有较大下降空间,盈利水平将逐渐提升。 董事长间接增持彰显发展信心。公司6月7日公告董事长胡柏藩先生通过控制的合伙企业受让了新和成集团其他部分股东转让的股权,间接控制的新和成集团股权比例增加了14.74%,其直接或间接控制比例提升至68.50%,新和成集团所持上市公司股权比例仍为56.36%,同时董事长仍直接持有上市公司0.52%的股份。 投资建议:维持盈利预测,预计2017-19年归母净利润12.41、14.21、17.23亿元,对应EPS1.14、1.30、1.58元,对应PE19X、17X、14X。维持“买入”评级。
华鲁恒升 基础化工业 2017-08-24 11.11 -- -- 12.38 11.43%
16.56 49.05%
详细
公司发布2017 半年报:营业收入47.14 亿元(YoY+21.49%),归母净利润为5.46 亿元(YoY+11.33%),其中Q2 归母净利润2.32 亿元(YoY-13.68%,QoQ-26.11%),略低于预期(我们预计Q2 为2.6 亿元),主要因为公司己二酸、DMF 等化工品Q2 价格回落,煤炭、苯、丙烯等原材料价格高位导致公司毛利率下滑,2017Q2 毛利率17.75%,较Q1 的20.38%下降2.63 个百分点。 依托煤气化平台,工艺及成本优势明显,二季度尿素及部分化工品价格回落。公司具备220万吨/年氨醇生产能力,以煤为源头,到合成氨、甲醇、CO、氢气及下游的有十几种化工产品,每个产品比较优势明显,即使在同行业亏损的情况下还能保持盈利。2017Q1 尿素及部分化工品价格回落,尿素、DMF、醋酸、己二酸、正丁醇等价格一季度均价约1650、5800、3000、12000、6300 元/吨,二季度均价分别约1560、5800、2700、9200、6500 元/吨。 公司投资72 亿元,建设传统产业升级及清洁能源利用、50 万吨/年乙二醇等五个项目,2018年业绩有望大幅提升。建成后将新增100 万吨/年氨醇平台、100 万吨/年尿素产能、50 万吨尿基复合肥产能和50 万吨/年煤制乙二醇产能。其中氨醇平台、尿素及复合肥等项目预计今年年底投产,50 万吨/年煤制乙二醇项目预计明年上半年投产,未来将产生巨大效益。 5 万吨/年煤制乙二醇项目进展顺利,预热50 万吨/年乙二醇项目,进口替代空间广阔。公司5 万吨/年煤制乙二醇2015 年8 月份开始稳定生产,2016 年5 月份生产质量提升,已经达到100%负荷,100%良品,煤制乙二醇相比油制乙二醇成本优势明显。国内乙二醇严重依赖进口,每年需求大约1300 万吨,其中800 多万吨依赖进口。近年来我国乙二醇消费量不断增加,成为全球主要的消费市场,市场空间广阔。 盈利预测与估值。公司依托低成本合成气以及尿素、醋酸、DMF、硝酸等多样化产品结构,竞争优势明显,乙二醇等项目有望打开公司成长空间。维持盈利预测及增持评级,预计 17-19年 EPS 为0.63、0.95、1.23 元,对应 PE 为18、12、9 倍。 风险提示:1 )环保核查影响公司正常生产; 2)新产品投产不及预期。
扬农化工 基础化工业 2017-08-24 40.85 -- -- 41.50 1.59%
49.44 21.03%
详细
扬农化工发布2017 年中报,实现营收20.02 亿元(YoY+25.48%),归母净利润为2.53 亿元(YoY+19.09%),扣非后为2.21 亿元(YoY+24.75%),加权平均ROE 为7.12%,同比上升0.57 个百分点。公司上半年财务费用为0.29 亿元,同比增加0.47 亿,主因是人民币升值导致汇兑损失。如此看来,公司产品依然强劲,在原料成本明显上涨的前提下,上半年销售毛利率仍有25.64%,同比仅下降0.58 个百分点。业绩基本符合市场预期。同时上半年经营性现金流明显改善,为5.42 亿元,同比增长11.17 倍,反映资金回笼良好。 子公司优嘉盈利大幅增长,反映麦草畏销售乐观现象,前景仍然向好,公司从周期走向成长。2017 年上半年优嘉公司实现营收6.89 亿元,同比增长122.5%,净利润为1.53 亿元,同比增长230.13%,我们预计主要为麦草畏销量增长贡献。从上半年经营数据发现,Q2 单季度除草剂销量为7709 吨,Q1 为10995 吨,销量环比虽下滑,单价却环比从3.34 万元/吨提升到了4.45 万元/吨,我们测算二季度的麦草畏销量有明显增长。近两年行业麦草畏产能增量基本看公司,公司成为麦草畏原药在转基因新兴市场的供给源有望持续受益,我们预测下半年销量环比仍有所增长。预计明年2.5 万吨麦草畏产能实现达产,草甘膦在除草剂中占比将明显下滑,周期属性弱化,公司成长性将随同麦草畏的扩产而打开。 菊酯业务同比稳定增长,目前菊酯价格有所上涨,预期下半年业绩同比持续改善。公司上半年杀虫剂销量为6206 吨,产销率超过100%,基本为菊酯产品,营业收入为10.37 亿元,占总收入的52%,同比增长11.6%,继续维持稳定增长。上半年均价为16.71 万元/吨,同比增长6.2%,其中Q2 单季度销量为2964 吨,均价为16.88 万元/吨(同比、环比均有增长),我们预计公司卫生菊酯国内市场占2/3,农用菊酯占1/2,下半年因为淡季存在销量或有所下滑,但随着环保监管以及商务部查印度反倾销有望带来菊酯价格上涨(7 月中旬以来功夫菊酯价格已累积上涨11%),下半年公司菊酯业绩有望同比持续改善。 草甘膦涨价提供弹性,环保监管导致供给紧张涨价或持续。公司拥有年产能3 万吨,从上半年经营业绩来看,Q2 单季度除草剂销量环比下降了3286 吨,我们测算主要是草甘膦销量环比下滑。草甘膦由于四川、浙江、山东等地环保监管导致自身供给出现收缩,加上原料甘氨酸、黄磷成本上涨推动,价格持续上涨,但我们看好价差逐步扩大,草甘膦市场价涨幅明显,公司订单均价仍能上提,增厚业绩。 维持盈利预测,维持“买入”评级。未来如东二期、三期将支撑公司至少3 年的成长,今年下半年环保监管产品有望持续涨价,我们暂维持盈利预测,预计2017-2019 年营业收入为40.29、50.95、54.60 亿元,归母净利润为6.10、7.78、8.98 亿元,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21X/17X/14X。同时作为中化集团子公司,存在国企改革预期,维持“买入”评级。
鼎龙股份 基础化工业 2017-08-24 10.07 -- -- 10.45 3.77%
13.34 32.47%
详细
公司发布2017半年报:营业收入8.45亿元(YoY+60.14%),归母净利润1.55亿元(YoY+55.67%),其中2017Q2归母净利润为8167万元(YoY+34.71%;QoQ+10.89%),符合预期(业绩预告区间1.50-1.65亿元)。主要因为:1)浙江旗捷投资、深圳超俊、宁波佛来斯通等三家子公司于2016年6月1日起并表影响;2)公司彩粉、硒鼓等产品销售稳定增长。 业绩稳步提升,产业链整合成效明显。公司已经实现从上游的彩粉、载体、芯片及显影辊到下游硒鼓的产业链一体化布局。1)上半年公司彩粉销售收入同比增长29.8%,其中海外市场收入同比增长76.6%。高速快印粉、非惠普系列碳粉等高端彩粉销售额合计占比已提升至总销售额的34.74%。另外,佛来斯通年产1000吨彩粉技改项目按计划推进。2)硒鼓营业收入同比增长70.79%,但受产品结构、原材料涨价及产品降价等因素,毛利率下降6.23个百分点至23.47%。孙公司珠海科力莱由于厂房搬迁及产品稳定性等问题,出货量出现下滑,但是下半年有望恢复。3)旗捷科技芯片营业收入增长18.02%(剔除并表口径影响),其中新品SOC 激光芯片上半年销售收入同比增长23.27%,且在芯片总收入中占比36.06%。4)显影辊产能提升明显,已实现盈利,上半年实现销售收入1636万元,同比增长632.09%,未来有望持续稳定增长。 CMP 抛光垫处于全面、规模化应用测试阶段,产品指标符合公司预期,有望打破海外垄断。 CMP 产品已经全面、系统地开展产品介绍及客户验证评价工作。部分客户评价结果已反馈至公司,验证数据符合预期。公司也启动了CMP 项目测试评价中心建设,并已于今年4月份开始调试并投入使用。 CMP 主要是外企垄断全球市场,公司产品投产有望打破垄断,成功切入半导体领域。 盈利预测及投资评级:公司作为打印复印耗材产业链一体化龙头,业绩稳定增长,通过CMP项目及芯片切入半导体领域,维持增持评级,维持盈利预测。预计2017-2019年EPS 为0.39、0.53、071元,当前股价对应17-19年PE 为28X、20X、15X。 风险提示:1、原材料价格波动的风险;2、CMP 项目进展不及预期;3、图文快印市场整合不及预期。
阳谷华泰 基础化工业 2017-08-24 15.91 -- -- 17.34 8.99%
17.34 8.99%
详细
据卓创价格监控,8月18日促进剂价格上涨2500元报于34500元/吨,继8月15日价格上调1500元/吨后再次上调。公司促进剂NS产能2万吨,价格也去年9月份2.5万元/吨持续上涨。公司另一主要产品防焦剂CTP产能2万吨,8月份防焦剂报价较7月份上涨2000元/吨。防焦剂及促进剂价格每上涨1000元/吨,对公司全年业绩增厚约3500万元。 中央、地方环保组持续检查,橡胶助剂品种供应紧张,助剂厂家停止报价或有价无货现象明显。8月下旬,环保组再次到山东进行环保检查,山东省促进剂产能在国内占比约40%,防焦剂产能国内占比超过80%,届时供应紧张局面预计进一步加剧。阳谷华泰助剂产能基本都在园区,且符合环保标准,有望大幅受益环保督察。 新型助剂市场空间广阔,成为新的有力增长点。微晶石蜡属于高端橡胶防护蜡,我国进口量06-15年CAGR约9%。公司现有微晶石蜡产能1.6万吨,毛利率近35%;不溶性硫磺是公认的最佳硫磺硫化剂,每年需求量约11万吨,但国内高端产品被外资垄断。公司国内首创连续工艺,目前产能9000吨(连续工艺产能2000吨),盈利能力高。未来随着2万吨项目实施,成本将进一步降低,成为公司又一重要业绩贡献来源。 盈利预测和投资评级。公司是国内橡胶助剂领导者,受益环保趋严行业格局与市场地位不断改善,业绩弹性巨大。维持盈利预测,维持“增持”评级。预计2017-19年EPS为0.92、1.13、1.36元,当前股价对应17-19年PE为17X、14X、11X。 风险提示:1)橡胶助剂行业改善不及预期;2)新业务拓展不及预期。
上海新阳 基础化工业 2017-08-24 28.90 -- -- 34.67 19.97%
43.12 49.20%
详细
公司发布半年度业绩预告:营业收入2.32亿元(YoY+20.77%),2017H1归母净利润3470万元(YoY+20.24%),其中2017Q2归母净利润区间1667万元(YoY+31.41%,QoQ-7.54%),符合预期(H1业绩预告区间3300-3600万元)。公司主营业务总体保持稳步增长:1)子公司考普乐实现营业收入1.17亿元,净利润1664万元,净利润同比进步持稳,主要因为氟碳涂料收入同比增长17.31%,但是由于原材料价格上涨毛利率下滑6.15%至36.65%;2)公司化学材料领域实现收入8835万元,同比增长28.07%;配套设备实现收入2244万元,同比增长21.42%;3)上海新昇上半年营业收入100.96万元,净利润-1367.33万元,拖累公司业绩。公司公告:以自有资金2500万元购买上海皓芯持有的上海新昇3.2%股权。收购完成后,公司将合计持有上海新昇约27.57%股份。 公司是国内半导体专用材料细分领域龙头企业,研发实力雄厚。在半导体制造领域,公司晶圆化学品持续高速增长,已经进入中芯国际、无锡海力士、华力微电子、通富微电、苏州晶方、长电先进封装等客户,其中在芯片铜互连电镀液产品方面已经成为中芯国际28nm 技术节点的Baseline,无锡海力士32nm 技术节点的Baseline;用于晶圆制程的铜制程清洗液和铝制程清洗液也都分别开始供货。在传统封装领域,公司的晶圆划片刀产品开始逐步放量并实现盈利。在IC 封装基板领域,公司的电镀铜添加剂产品处于少量供货阶段。另外,公司已经被台积电列入合格供应商名录,并正在进行产品验证。 300mm 大硅片弥补国内空白,大硅片未来供给吃紧,上海新昇有望大幅受益。上海新昇今年二季度已经开始向中芯国际等芯片代工企业提供样片进行认证,上半年有挡片、陪片、测试片等产品实现销售。受本轮硅晶圆涨价影响,国内主要芯片代工企业硅晶圆供货普遍紧张,这些客户加快了上海新昇硅片认证的进度,预计下半年有部分产品在部分客户处完成验证,实现产品销售。上海新昇300mm 硅片项目是近年来全球唯一新增产能,该项目建成后将月产15万片300mm 大硅片,未来会扩大产能至月产60万片,弥补了我国半导体产业链上缺失的一环,是实现300mm 大硅片国产化的重要条件。公司产品已与中芯国际、武汉新芯、华力微电子三家公司签署了采购意向性协议,销售前景明朗。在大硅片持续涨价的环境下,大硅片将持续为公司带来丰厚的利润。预计2018年为上海新阳贡献的利润将超过3000万元。 盈利预测及投资评级:公司作为国内晶圆级化学品龙头企业,电镀液等产品率先打破国外垄断,下游客户均为国内龙头封测厂和Foundry,涉足300mm 大硅片、晶圆级封装湿制程设备及高分辨率光刻胶领域,行业壁垒极高,均是国内空白。受益于下游半导体行业产能不断向国内转移及国家对IC 产业的大力扶持,未来市场空间巨大,维持盈利预测,维持“增持”评级。预计2017-19EPS 为0.44、0.74、1.07元,当前股价对应17-19年PE 为65X、39X、27X。 风险提示:1)产品研发及产能释放不及预期;2)需求增长不及预期;3)进口替代进度不及预期。
万华化学 基础化工业 2017-08-17 34.31 -- -- 42.77 24.66%
42.87 24.95%
详细
各厂家供应紧张,价格持续上涨,8 月14 日,纯MDI 市场价大涨9.17%。四川九寨沟地震区临时搭建的板房外层为聚氨酯泡沫材料,导致对MDI 需求大幅提升,且万华烟台60 万吨MDI装置仍处于检修期,MDI 价格持续上涨。7 月份以来,聚合MDI 市场价均价约24800 元/吨,远高于二季度均价22859 元/吨,目前价格已达到26750 元/吨,较两周前上涨近10%。纯MDI市场价29750 元/吨,较上周五上涨9.17%,较7 月初大幅上涨30%。 各厂家8 月MDI 挂牌价上调。上海巴斯夫8 月聚合MDI 挂牌价上调3000 元/吨;日本东曹纯MDI8 月对中国最新美金报价上调350 美元;东曹瑞安聚合MDI 报价较前期上调1000 元/吨;2017 年8 月15 日起,或根据合同允许时间,陶氏将在北美所有市场分支对以下产品涨价0.08美元/磅:PAPITM/ ISONATETM/ISOBINDTM。 MDI 行业寡头垄断格局不变,盈利中枢不断上移。目前MDI 全球需求每年大约600 万吨,增长速度约为7%,供给端每年需新增40 万吨/年产能才能满足需求增长,虽然今年有中东沙特阿美和上海联恒新产能投产,但是产能利用率提升需要时间,实际新增供给有限,且未来几年几乎没有其他新增产能,全球超过20 年以上老旧装置超过50%,不可抗力因素出现概率较大。高壁垒、高投入使得行业保持寡头垄断格局,有望长期保持高盈利。 盈利预测及投资评级: MDI 和石化产品盈利持续向好,六大事业部成长空间巨大。维持盈利预测,维持“增持”评级。预计2017-2019 年EPS 为3.28、3.52、4.37 元,当前股价对应17-19 年PE 为10X、10X、8X。 风险提示:MDI 与石化产业链景气回升幅度不及预期;新业务拓展不及预期。
广信股份 基础化工业 2017-08-17 16.31 -- -- 17.85 9.44%
19.50 19.56%
详细
事件:公司近日收到中国证监会《关于核准安徽广信农化股份有限公司非公开发行股票的批复》。 草甘膦价格进入上涨通道,库存收益有望惠及全年。受益于海外补库存及国内环保监管,草甘膦价格进入上涨通道,草甘膦在2015/2016年计提存货减值充分,公司库存收益有望惠及全年。此外,公司拥有0.8万吨敌草隆,敌草隆需求主要用于甘蔗,受益糖业及燃料乙醇景气上升,行业正在复苏,敌草隆有望价量齐升。 龙头产品多菌灵格局改善,未来价格中枢有望持续上移。多菌灵的行业集中度较高,国内四家占了90%以上产能,由于环保严格化,宁夏地区多菌灵产能预计难以提升负荷,同时蓝丰生化、宁夏新安传统的硫化碱工艺面临工艺整改,一旦产能技改或影响供给的边际,多菌灵有望涨价。同时公司对1.5万吨/年邻苯二胺进行清洁化技改,向上游延伸自产邻硝基氯化苯,公司多菌灵毛利率中枢有望逐步上移。公司拥有1.8万吨多菌灵、0.6万吨替代品甲基硫菌灵,国内产能最大,涨价对公司业绩贡献明显,两者合计每涨价1000元/吨,增厚利润约10%。 募投项目将支撑未来3-5年成长性。公司本次增发价格为不低于16.23元/股,募资不超过13.99亿元,主要建设基地为东至子公司及公司本部,计划新投两大产品(吡唑醚菌酯、噁唑菌酮),三大工程(热电联产、码头项目、研发中心)。我们认为全部项目共约使用3年时间建成达产,根据可研报告,预期满产能新增年利润超过4亿元,随着项目逐步投产,公司业绩稳定增长,成长性打开,估值中枢有望上修。 维持盈利预测,维持“增持”评级。预计公司2017-2019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7.70、20.44、26.68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67、3.46、4.89亿元,复合增速为39%,当前股价对应PE为22X/17X/12X,未来三年PEG仅为0.56倍。公司产品正处于供需改善的过程,短期草甘膦、多菌灵等涨价趋势较明显,维持“增持”评级。
荣盛石化 基础化工业 2017-08-17 10.00 -- -- 10.35 3.50%
14.96 49.60%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17 年中报,实现营收352.01 亿,YOY+90.25%,归母净利润11.03 亿,YOY+ 51.67%,对应EPS 0.29 元,加权平均ROE 为8.45%,其中Q2 单季实现净利润4.82亿元,同比下滑16.3%,环比下滑22.4%。同时,公司预告2017 年三季报净利润约14~16亿,同比增长13.99%~30.27%。 中报业绩符合预期。上半年公司营收增长主要系子公司逸盛大化及中金石化营业收入增加,石化板块上半年实现营收277.7 亿,同比增长111.97%,收入占比从同期70.81%上升至78.90%;公司利润增速不及收入增速,主要由于二季度受油价下跌、行业去库存影响,产业链价格价差回调明显,PX、PTA 价差分别环比下降约140 元/吨、230 元/吨,公司毛利率自1 季度6.84%下滑至6.09%,去年同期为10.16%。分产品看,芳烃毛利率为16.77%,较上年同期下降13.11%,PTA 毛利率1.28%,较去年同期下降3.38%,化纤整体毛利率9.86%,较去年同期增加2.86%。 PTA 触底反弹,三季度盈利有望回暖。进入6 月以来,PTA 在行业库存低位、下游聚酯高开工运行、供给端恒力等装置检修停车多重利好下迎来强烈反弹,PTA 内盘价格自6 月初低点4650 元/吨反弹至最高5400 元/吨,加工费也从前期300 元/吨的底部回升至最高约1000 元/吨,虽然近期PTA 价格已调整至约5100 元/吨,但考虑到二季度PTA 均价约4780元/吨,荣盛石化目前拥有599 万吨/年PTA 产能,公司和恒逸共同控制PTA 产能1355 万吨,销量占全国40%,在国内占据绝对优势,三季度业绩有望环比改善。 浙石化项目打开公司长期发展空间。浙石化舟山炼油项目由荣盛石化牵头(51%股权),建设,项目公司成立于2015 年,注册资金达到238 亿,预计项目总投资预计将达1730.85亿元。浙石化规划建设4000 万吨/年炼化一体化项目,含1040 万吨/年对二甲苯,280 万吨/年乙烯,项目将分两期进行,预计一期2000 万吨/年炼油项目,配套400 万吨芳烃以及140 万吨乙烯项目将于2018 年底建成投产,届时上游原料芳烃保障程度进一步提升。公司近期发布非公开发行A 股股票预案,拟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60 亿元,扣除发行费用后将用于浙石化4,000 万吨/年炼化一体化项目。 投资建议:公司注入浙石化后,远期炼油能力将达到4000 万吨、PX 产能达到1200 万吨(1040万吨+160 万吨)、乙烯产能280 万吨(51%股权,暂不考虑中金石化扩产),对标上海石化1800 万吨炼油、80 万吨PX、100 万吨乙烯产能,目前价值被明显低估,预计公司17-19年EPS 分别0.64 元、0.87 元、1.02 元,当前股价对应PE 为16.4、12.0、10.3 倍,维持盈利预测,维持公司为“增持”评级。
国瓷材料 非金属类建材业 2017-08-17 20.20 -- -- 24.55 21.53%
24.55 21.53%
详细
投资要点: 事件:公司发布2017年中报,实现营收54461.5万,YOY+91.94%,归母净利润11330.4万,YOY+108.9%,对应EPS0.19元,符合业绩预告区间(原预计10900~11800万元),其中Q2单季实现净利润6891万元,同比增长76.1%,创上市以来单季业绩新高。 中报业绩符合预期,各项业务经营向好。公司目前已形成电子陶瓷MLCC粉、陶瓷墨水、纳米氧化锆以及高纯氧化铝材料四大业务单元,分业务来看,1)受下游器件MLCC缺货拉动上游陶瓷粉末需求,MLCC粉销售实现量价齐升,上半年实现销售收入1.37亿元,同比增长25.2%,毛利率较去年同期37.23%上升至41.03%,考虑到OLED面板、存储芯片面临出货旺季,MLCC缺货有望持续到年底;2)公司去年底完成陶瓷墨水扩产至12000吨,地产销售火爆刺激需求,陶瓷墨水上半年实现销售收入1.77亿,同比增长43.4%,毛利率较去年同期41.10%下滑至33.02%;3)公司氧化锆、氧化铝延续2016年快速放量态势,且伴随着规模增长、产品结构调整,毛利率有望提高,上半年结构陶瓷共实现营收1.3亿,同比增长+210%,毛利率60%,考虑到氧化铝毛利率较低,氧化锆毛利上升超过15%;4)除四大业务板块经营向好外,子公司王子制陶、国瓷泓源、国瓷博晶、国瓷戍普等纳入合并范围,上半年公司电子浆料、催化系列板块分别实现营收7622、2334万元。公司二季度毛利率达到41.88%,去年同期仅37.64%。 外延并购布局尾气催化剂和电子浆料板块,打开长期增长空间。2016年是公司外延并购大年,国瓷材料耗资超过10亿先后收购五家公司。通过收购王子制陶、江苏天诺和博晶科技,公司材料布局蜂窝陶瓷、分子筛和铈锆固溶体业务,结合公司原有氧化铝涂层业务,目前已形成了全国唯一能够全系列为客户提供整体汽车催化解决方案的企业。同时,公司通过收购泓源光电切入太阳能电子浆料领域,未来面临太阳能电池装机规模发展和进口替代两大机遇,收购戍普电子的电极浆料业务,与公司电子陶瓷业务存在技术和市场协同效应,有望加快电极浆料业务扩展。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公司四大业务板块发展态势良好,外延布局尾气催化剂和电子浆料领域,打开长期增长空间。考虑子公司王子制陶并表,预计公司2017-2019年归母净利润为2.76、4.57、5.90亿,对应EPS为0.46、0.76、0.99,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44、27、20倍,维持盈利预测,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1)氧化锆、氧化铝产能投放和市场开拓进度不及预期;2)公司新业务整合效果不及预期。
新和成 医药生物 2017-08-14 20.95 -- -- 22.80 8.83%
39.89 90.41%
详细
环保核查叠加高温检修,维生素涨价潮扩散,VA 报价持续上调。6 月以来随着环保核查压力增大叠加夏季高温检修期到来,多个维生素品种价格出现大幅上涨,D3 价格已从70 元/公斤暴涨至450 元/公斤左右;近期泛酸钙价格快速上涨,8 月9 日市场报价已至620-680元/公斤,涨幅已超100%;B1、B2 报价上调至500-580,220-230 元/公斤,较6 月底分别上涨约49%、29%。近期VA 价格开始上涨,目前报价150-160 元/公斤,较6 月低点上涨约24%,随着环保核查组马上进入浙江,VA 市场供给将进一步受到影响,预计VA 价格将持续上涨。 全球VA 市场呈现寡头垄断格局,下游需求有望回暖。全球VA 粉产能约3 万吨,主要有DSM(约8000 吨)、BASF(约6300 吨)、新和成(约6000 吨),安迪苏(约4600 吨)、金达威(约2400 吨)、浙江医药(约1500 吨)。VA 下游需求80%用于饲料添加剂,全球饲料市场每年保持2-3%的速度增长,2016 年产量10.32 亿吨,以万分之0.3 的添加比例测算,全球VA 粉需求约3 万吨,供需基本平衡。上半年由于多地禽流感疫情爆发导致下游需求不振,随着疫情逐渐消退,鸡肉价格回升,VA 需求有望回暖。 蛋氨酸稳定出货,远期30 万吨产能有望再造一个新和成。公司蛋氨酸一期 5 万吨项目目前稳定出货,月产量四五千吨左右。目前蛋氨酸市场价格蛋氨酸价格也从底部提价至23元/公斤。公司二期将扩建10 万吨,三期扩建15 万吨,到2021 年形成30 万吨产能,支撑60 亿的销售收入,有望再造一个新和成。 香精香料业务锦上添花,新材料、原料药多项新型业务均处于顺利进展。公司借助自身工艺优势开展香精香料业务,目前已经逐步进入高速增长期, 2016 年香精香料营收同比增长 25%,2017Q1 继续维持高增长,全年有望达到 40%增长。此外, 5000 吨 PPS(聚苯硫醚)已满产,二期扩产 1 万吨已建成即将投产。 PPA(聚邻苯二甲酰胺)项目也已完成一期建设并已开始试生产。同时公司与闰土股份合作,合力打造中间体业务。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新和成为国内VA 龙头企业,VA 价格每上涨50 元/kg,EPS 增厚0.25元,维持“买入”评级。由于上半年产品价格下滑,下调17 年盈利预测至12.41 亿元(原值13.09 亿),维持2018、2019 年盈利预测14.21、17.23 亿元,对应EPS 1.14、1.30、1.58元,对应PE 18X、16X、13X。 风险提示:产品价格上涨不及预期,新项目投产进度不及预期。
星源材质 基础化工业 2017-08-11 44.00 -- -- 49.80 13.18%
53.38 21.32%
详细
投资要点: 公司发布半年度报告:2017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47亿元,同比下降2.8%,实现归母净利润7092万元,同比下降23.7%。其中Q2实现归母净利润3627万元(YoY -10.2%,QoQ +4.7%),业绩总体符合预期。同时公司发布公告,拟发行可转债不超过4.8亿元,投入常州星源3.6亿平湿法隔膜及涂覆隔膜项目建设。 二季度业绩环比提升,但上半年毛利率同比下滑较大。受新能源汽车补贴标准退坡和补贴标准从严,以及各地方补贴政策未及时落地等政策性因素的影响,一季度新能源汽车产量同比下降4.7%,导致一季度出货量低于上年同期,进入二季度新能源汽车市场逐步回暖,公司隔膜产品出货量增加带动业绩环比改善。由于上半年搭载磷酸铁锂电池的客车市场低迷,导致干法隔膜需求不振,产品价格预计下滑15%,同时新产线投入以及涂覆比例提升导致成本增加,上半年产品毛利率同比下滑9.2个百分点至53.1%。 合肥星源湿法产线部分投产,预计四季度将批量供货。2016年底公司湿法产能2600万平,目前产品供不应求。公司与国轩高科等多方共同投资设立合肥星源,建设湿法隔膜生产线2条(合计年产8000万平米)及陶瓷涂覆生产线4条,目前一条生产线已于7月投产,需要约一个月的产品性能检测期,预计9月起可正式批量供应。由于合肥星源未正式运营,上半年亏损494万元,随着四季度正式批量供货,盈利能力将有效改善。 可转债募集不超过4.8亿,加码湿法隔膜。公司在常州投资16亿元建设3.6亿平湿法隔膜,拟建设湿法隔膜制膜主线8套,多功能涂覆隔膜生产线24条,预计2018年和2019年分两期投产。此前公司已将IPO 募投项目资金2.5亿元投入该项目建设,本次可转债募集资金4.8亿,进一步保障项目建设有序推进。 看好下半年新能源汽车市场回暖带来业绩环比提升,未来海外市场将进一步打开。我们预计全年新能源汽车产销将达到70万辆,对应动力电池需求28GWh,相比上半年6.2GWh装机量,下半年环比将大幅提升,带动公司业绩环比不断改善。公司隔膜产品已向韩国LG、法国SAFT 等海外知名锂离子电池厂商批量出口,海外收入持续增长。目前正与三星SDI、ATL、松下能源等启动了产品认证工作,随着常州3.6亿平产能建成,公司海外市场份额将进一步提升。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维持“增持”评级,维持盈利预测,预计2017-19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05、2.65、3.65亿,对应EPS 1.07、1.38、1.90元,对应PE 41X、32X、23X。 风险提示:新能源汽车景气下行,隔膜产能释放低于预期,产品毛利率大幅下跌。
万华化学 基础化工业 2017-08-09 33.90 -- -- 37.94 11.92%
42.87 26.46%
详细
公司公告:烟台工业园MDI一体化装置(60万吨/年)将于2017年8月8日停车检修,预计检修12天;在此期间,丁醇装置(25万吨/年)将同步检修。另外,新戊二醇装置(4万吨/年)受公用工程及更换催化剂影响,将于2017年8月15日开始停车,预计40天左右。烟台工业园其他石化产品装置正常生产。 各厂家8月MDI挂牌价上调,万华烟台装置检修,MDI供应持续紧张。上海巴斯夫8月聚合MDI挂牌价上调3000元/吨;日本东曹纯MDI8月对中国最新美金报价上调350美元;东曹瑞安聚合MDI报价较前期上调1000元/吨;2017年8月15日起,或根据合同允许时间,陶氏将在北美所有市场分支对以下产品涨价0.08美元/磅:PAPITM/ISONATETM/ISOBINDTM。7月份以来,聚合MDI市场价均价约24800元/吨,远高于二季度均价22859元/吨,目前价格已达到26700元/吨,较两周前上涨近10%。万华烟台装置检修,供应持续紧张,MDI价格有望持续上涨。 MDI行业寡头垄断格局不变,盈利中枢不断上移。目前MDI全球需求每年大约600万吨,增长速度约为7%,供给端每年需新增40万吨/年产能才能满足需求增长,虽然今年有中东沙特阿美和上海联恒新产能投产,但是产能利用率提升需要时间,实际新增供给有限,且未来几年几乎没有其他新增产能,全球超过20年以上老旧装置超过50%,不可抗力因素出现概率较大。高壁垒、高投入使得行业保持寡头垄断格局,有望长期保持高盈利。 继续加大研发投入,专注高技术、高附加值的化工新材料产业。2017H1公司研发支出4.75亿元,同比提升70.15%。公司利用聚氨酯及石化项目所提供的原料,生产出TPU、SAP、PC、特种胺、水性涂料树脂、改性MDI等产品。其中,珠海工业园一期项目近日正式投入生产,项目包括10万吨水性表面材料树脂、4万吨改性MDI;一期7万吨/年PC工业化装置开车在即,TDI、MMA、PMMA、DIB和TBA脱水等多项自主开发新产品技术正在工业化推进中。 盈利预测及投资评级:MDI和石化产品盈利持续向好,六大事业部成长空间巨大。维持盈利预测,维持“增持”评级。预计2017-2019年EPS为3.28、3.52、4.37元,当前股价对应17-19年PE为11X、10X、8X。 风险提示:MDI与石化产业链景气回升幅度不及预期;新业务拓展不及预期。
三友化工 基础化工业 2017-08-09 13.28 -- -- 13.49 1.58%
13.49 1.58%
详细
事件:公司公告2017 年半年报,实现营收99.89 亿元,YOY+ 36%;归母净利9.62 亿元,YOY+ 227%,其中Q2 实现归母净利约4.52 亿元,YOY+171%,QOQ-11%。 中报业绩超市场预期。二季度公司主导产品价格明显回调,根据披露经营数据,粘胶短纤售价环比下降约583 元/吨,纯碱价格环比下降约386 元/吨。公司高端差异化产品占比超过40%,受行业下行影响较小;同时主要原材料二季度价格有所回落、有机硅、烧碱二季度盈利环比增加,因此二季度业绩环比下降并不明显。 粘胶短纤高景气有望持续。近期粘胶价格触底反弹,自6 月中旬起累计上涨700 元,目前高端报价已达1.62 万元/吨;考虑到目前粘胶企业周度开工率达到92%,库存天数从前期11 天下降至目前6 天,看好三季度粘胶旺季行情,公司拥有50 万吨粘胶产能,涨价弹性较大。中期看公司不断通过降低成本、开发高端差异化产品巩固自身竞争优势,目前公司产品相比行业平均有500~600 元/吨比较优势,定增募投20 万吨高端差异化产品有望明年1 季度投产,盈利能力显著高于普通产品,打开公司后续成长空间。 纯碱价格触底反弹,看好旺季行情。纯碱价格自年初高位回落,近期价格已从底部反弹约150 元/吨,公司拥有权益产能286 万吨,当前价格单吨净利超过150 元/吨。第四批环保督查启动在即,山东、四川纯碱产能占比约20%,可能受环保压制开工; 同时纯碱生产装置很多运行10 年以上,装置老化也可能造成纯碱阶段性供应收缩。考虑到纯碱行业处于低库存高开工现状,行业开工率约90%,叠加旺季需求临近,阶段性供给收缩有望导致价格超预期上涨。 氯碱、有机硅价格反弹,持续受益环保督查。6 月以来PVC 价格强势反弹,华北现货价格从前期底部5600 元/吨上涨至目前6900 元/吨,PVC1709 期货合约上涨至7350 元,考虑到行业库存处于低位,内蒙安全检查、新疆环保督查造成原料电石持续紧张,PVC 价格有望持续反弹;8 月以来有机硅中间体价格自18500 元/吨上调至19800 元/吨,第四批中央环保督察将对山东、四川两省巡查,产能占全国约40%,同时目前检修产能较多,有机硅有望持续上涨。 投资建议:公司主要产品价格淡季企稳反弹,库存低位叠加环保督查压制企业开工,看好三季度旺季行情;各项业务景气上行,盈利中枢有望持续上移。上调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017-2019 年EPS 分别为0.99、1.19、1.32 元(原值为0.86、1.02、1.13),当前股价对应PE 为13.4、11.2、10.0 倍,维持 “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1)粘胶短纤景气不及预期风险;2)纯碱需求不达预期风险。
上海新阳 基础化工业 2017-08-07 27.70 -- -- 31.99 15.49%
43.12 55.67%
详细
公司公告:1)投资设立韩国子公司,注册资本200万美元,主要从事平板显示产业黑色用光刻胶的产品研发;2)在上海自由贸易区设立上海新阳进出口贸易有限公司,注册资本500万元;3)出资1000万元参与投资厦门盛芯材料产业投资基金,持股比例5%;4)公司同意全资子公司考普乐以位于常州市的春江厂房土地及附属物向中信银行常州分行进行授信抵押,额度5000万元人民币。 投资设立韩国子公司研发面板用黑色光刻胶,为公司开发IC用高端光刻胶打下基础。2015年中国平板显示用黑色光刻胶市场需求量约0.6亿美元。随着面板制造向中国转移,预计到2020年,黑胶市场需求将达到1.5亿美元。而目前面板产业所需的彩色滤光片材料(黑色光刻胶和彩色光刻胶材料)的核心技术基本被日本和韩国企业垄断,国内企业市场份额仅5%左右。公司项目开发的黑色光刻胶目标在2018年底至少通过一家面板显示企业的最终验证预计在Q2开始实现销售,初步目标为1000万元;2022年达产年实现销售1亿元。 公司是国内半导体专用材料细分领域龙头企业,研发实力雄厚。公司下游客户包括长电、华天、通富、中芯国际等国内龙头封测厂和Foundry。2008年以来,公司三次承接国家“02专项”,研发实力雄厚,其超纯电镀液产品可覆盖到28nm技术节点,是中芯国际的基准材料,用量已超50%。公司已经被台湾积体电路制造公司(TSMC)列入合格供应商名录,并正在进行产品验证事宜。另外,公司从今年起开始立项开发高分辨率光刻胶产品,剑指国内长期空白的193nm光刻胶。 300mm大硅片弥补国内空白,上海新昇大硅片项目进展顺利。在国家政策的强力支持下,国内12寸晶圆厂新建产能不断增加,原材料300mm大硅片全球产能吃紧,价格不断提升。公司参股的上海新昇300mm硅片项目是近年来全球唯一新增产能,该项目建成后将月产15万片300mm大硅片,今年底有望达到月产10万片,未来会扩大产能至月产60万片,弥补了我国半导体产业链上缺失的一环,是实现300mm大硅片国产化的重要条件。公司产品已进入客户验证阶段,且已与中芯国际、武汉新芯、华力微电子三家公司签署了采购意向性协议,销售前景明朗。在大硅片持续涨价的环境下,大硅片将持续为公司带来丰厚的利润。预计2018年为上海新阳贡献的利润将超过3000万元。 盈利预测和投资评级。公司作为国内晶圆级化学品龙头企业,电镀液等产品率先打破国外垄断,研发黑色光刻胶切入面板领域,涉足300mm大硅片、晶圆级封装湿制程设备及高分辨率光刻胶领域。未来受益于下游半导体及面板行业产能不断向国内转移及国家对IC产业的大力扶持,未来市场空间巨大,维持盈利预测,维持“增持”评级。预计2017-19EPS为0.44、0.74、1.07元,当前股价对应17-19年PE为66X、39X、27X。 风险提示:1)产品研发及产能释放不及预期;2)需求增长不及预期;3)进口替代进度不及预期。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36/48 转到  
*说明:

1、“起评日”指研报发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起评价”指研报发布当日的开盘价;“最高价”指从起评日开始,评测期内的最高价。
2、以“起评价”为基准,2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10%,为短线评测成功;6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20%,为中线评测成功。详细规则>>
3、 1短线成功数排名 1中线成功数排名 1短线成功率排名 1中线成功率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