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华鲁恒升
|
基础化工业
|
2023-11-20
|
30.02
|
--
|
--
|
30.58
|
1.87% |
-- |
30.58
|
1.87% |
-- |
详细
公司公告:公司控股子公司华鲁恒升(荆州)有限公司园区气体动力平台项目、合成气综合利用项目已打通全部流程,生产出合格产品,进入试生产阶段。项目可年产尿素 100 万吨、醋酸 100 万吨、二甲基甲酰胺(DMF)15 万吨、混甲胺 15 万吨,符合公司发展战略和长期规划,具有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主要产品开工负荷逐步提升,正式辐射西南市场,贡献 Q4 增量。根据百川资讯统计,当前荆州基地 100 万吨/年尿素装置正常生产正常接单,100 万吨/年醋酸装置日产量提升至1500 吨。根据荆州日报报道,公司首批 700 吨尿素经过荆沙铁路发往荆门南站,同时第二批 2000 吨产品也将于 11 月陆续输运,一期项目预计每年约 10 万吨尿素通过铁路发往华南、西南等地,正式开始辐射西南市场。项目正式建成后,按照当前产品及原材料市场价格测算,预计荆州一期单月有望实现约 9700 万利润,贡献四季度主要业绩增量。 荆州扩充煤气化平台,德州延伸高附加值产业链,“双航母”发展模式初步形成。根据公司公告,合计已有项目投资约 227 亿元,2023 年进入资本开支集中转固阶段。荆州基地,当前已全面转入投料试车阶段,项目将为公司增加 240 万吨氨醇体量,同时向下游延伸100 万吨/年尿素、100 万吨/年醋酸、15 万吨/年 DMF、15 万吨/年混甲胺等产品。后续将立即启动一批高端化工项目,包括 16 万吨/年 NMP、20 万吨/年 BDO、10 万吨/年酸酐、16 万吨/年密胺树脂(配套 52 万吨/年尿素)等产品,预计 2024 年底开始逐步贡献利润;德州基地,30 万吨/年 DMC 项目基本满产运行,30 万吨/年草酸项目已全部投产,尼龙 66 项目一期 20 万吨/年己二酸预计 2024 年一季度建成投产,同时再次规划 20 万吨/年草酸项目。公司双基地发展模式初步形成,低成本核心竞争力显著,持续贡献业绩增量。 投资评级与估值:维持公司 2023-2025 年盈利预测,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 40.33、61.04、75.22 亿元,对应 PE 估值为 16X、11X、9X。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产品价格大幅波动;原料价格大幅上涨;新项目进展不及预期。5 月 31 日上市公司发布《关于涉及诉讼事项再审受理的公告》,因上述案件尚未开庭审理,暂无法判断对公司当期利润或期后利润的影响,敬请投资者关注后续公告并注意投资风险
|
|
|
海利得
|
基础化工业
|
2022-04-21
|
5.63
|
--
|
--
|
5.95
|
5.68% |
|
6.99
|
24.16% |
|
详细
公司发布2021年报,业绩符合预期。2021年公司实现收入50.67亿元(YoY+44.3%),归母净利润5.75亿元(YoY+128.5%),扣非归母净利润5.48亿元(YoY+125.3%),其中Q4实现收入13.88亿元(YoY+46.5%,QoQ+6.6%),实现归母净利润1.29亿元(YoY+25.6%,QoQ-16.2%),扣非归母净利润1.26亿元(YoY+35.7%,QoQ-16%)。2021年公司毛利率同比提升0.67pct至21.39%,净利润率同比提升4.19pct至11.44%,主要得益于公司全年费用控制得当,以及帘子布景气度持续提升。 2021年受益于全球汽车产业链复苏,涤纶工业丝产销恢复,帘子布景气度持续提升,且内贸价格和盈利明显提升,带动公司帘子布盈利水平大幅增长。1)涤纶工业丝2021年收入约20.76亿元(YoY+41%),产能约28.9万吨,其中国内21万吨,越南11万吨产能中投产7.9万吨,预计剩余3.1万吨产能将于2022年逐步投产。2021年公司涤纶工业丝产销量分别约26.5万吨(YoY+37%)、19.4万吨(YoY+32%),均价约1.07万元/吨(YoY+6.6%),但由于汽车市场缺芯等因素影响,导致下半年涤纶工业长丝尤其普通丝价格下跌,影响盈利水平,2021年涤纶工业丝毛利率同比下滑5.24pct至22.01%。2)公司帘子布2021年收入约11.22亿元(YoY+65%),产能4.5万吨,2022年预计帘子布产能将达到6万吨。2021年帘子布产销量分别约5.54万吨(YoY+35%)、5.6万吨(YoY+29%),产品价格受益于行业高景气,可以顺利传导原材料上涨,2021年内贸帘子布价格和盈利明显提升,出口受海运影响,因此内销占比增长,2021年帘子布均价同比提升28%至2.0万元/吨,毛利率同比大幅提升13.89pct至35.22%。Q4由于汽车缺芯以及疫情影响,使得普通工业丝价格下滑、越南工厂开工率相对较低;PVC和海运费价格明显上行影响石塑地板、PVC膜等产品盈利水平,Q4公司毛利率同比和环比分别下滑9.77pct(包含运输费用调至成本的会计准则影响)、1.07pct至19.5%。费用端来看,管理费用率环比提升0.53pct至3.5%,主要由于计提股权激励费用,研发费用率环比提升0.31pct至3.9%,财务费用率由于利息费用以及汇兑损失提升,环比增长1.25pct至1.3%。整体影响21Q4净利润率同比和环比分别1.56pct、2.49pct至9.4%。 产能稳步增长,叠加下半年汽车缺芯影响,使得存货有所提升。经营性现金流净额在四季度明显恢复。截至2021年底,公司存货约11.33亿元,同比增长72%,其中库存商品8.2亿元,同比呈现翻倍以上增长,主要由于公司2021年越南产能明显提升,叠加下半年汽车缺芯等需求影响,累计部分库存。2021年公司经营性现金流净额同比下滑52%至1.83亿元,主要由于存货和应收账款余额增加所致,但21Q2-21Q4公司经营性现金流净额逐季改善,21Q4公司经营性现金流净额约2.4亿元。在建工程逐步转固。公司年产1200万平石塑地板项目、越南11万吨涤纶工业丝项目逐步转固,年产4.7万吨高端压延膜项目、帘子布扩产项目有序推进中,截至2021年底项目进度分别达到44%、59%。 持续完善新材料布局。2021年公司灯箱广告材料和产业用布材料收入分别同比增长54%、168%至4.8、4.1亿元,其中产业用布材料在2021年获得较大进展,包括公司基于原有PVC膜业务优势,战略性布局的光伏反射材料产品,主要用于增强光伏背板发电效能,并且已经于2021年6月份取得第一个订单,用于国外电站安装使用,另外公司不遗余力加速光伏反射材料的升级迭代,通过一体化解决方案的提供帮助客户解决难点痛点,加快国内外客户的订单落地,推进产业化与规模化,有望成为公司下一个增长驱动力。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维持2022-2023年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022-2023年归母净利润约6.8、7.9亿元,新增2024年盈利预测,预计2024年归母净利润约8.7亿元,对应2022-2024年PE约10、9、8倍,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原材料大幅波动影响盈利水平;越南产能投产不及预期;汽车及轮胎产量不及预期
|
|
|
泰和新材
|
基础化工业
|
2022-04-21
|
14.48
|
--
|
--
|
14.65
|
1.17% |
|
17.92
|
23.76% |
|
详细
公司公告2022年一季报,业绩符合预期。1Q2022年单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0.56亿元,(yoy+10.57%,QoQ-5.94%),归母净利润为1.46亿元(yoy-17.59%,QoQ-37.76%),扣非归母净利润为1.37亿元(yoy-20.37%,QoQ-5.52%),1Q2022年销售毛利率同比环比分别下降10.06、11.14个百分点至24.57%,主要是由于原料大幅上涨导致氨纶业务毛利率下降所致。1Q2022年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同比分别下跌27.01%、5.69%至0.08、0.25亿元,研发费用同比增加8.87%至0.37亿元,业绩符合预期。1Q2022年营收同比增长的主要原因为:1.氨纶价格同比上升;2.新产能达产,下游需求旺盛,芳纶销量同比上升。 氨纶行业新产能放量叠加下游织造整体低迷,1Q22年氨纶价格同比增长,但环比继续下滑,原料压力大,价差同环比均缩窄。随着2021年四季度氨纶龙头企业新产能的释放叠加1Q2022下游织造开工率低迷,氨纶价格持续下滑,根据中纤网的报价,1Q22单季度国内氨纶40D价格环比下跌24%,但同比上涨8%至55383元/吨。原料PTMEG和纯MDI同比分别涨跌46%、-7%,环比分别涨跌-10%、3%至43008、22668元/吨,根据我们测算的氨纶—原料的价差1Q2022年同比环比分别减少22%、44%至18187元/吨。同时由于烟台老厂区搬迁,部分氨纶装置永久性关停,置换的新产能仍在建设中,1Q2022年氨纶销量预计同比略有下滑。目前公司宁夏的3万吨和烟台的1.5万吨氨纶新产能正在顺利建设中,预计将于2022年4月陆续投产,完成新旧动能转换。 公司芳纶新产能达产,产销量同比大增。芳纶出口恢复,原料价格上涨推动芳纶价格上涨,芳纶盈利环比增长。随着下游个体防护强制标准逐步落实,石油化工等个体防护领域迎来发展机遇,间位芳纶需求有所增长,公司的高性能间位芳纶项目一期4000吨新产能已于2021年8月建成投产,1Q2022年顺利放量。对位芳纶方面,公司宁夏园区对位芳纶产能全面释放,结构逐步优化,盈利同比提升。 发力研发端,芳纶产能扩张与下游新应用领域需求增长重叠,芳纶业务有望迎来高速增长。公司拟出资5亿设立全资子公司烟台泰和新材高分子新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将聚焦公司发展需求,面向行业技术前沿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构建行业领先的基础研究-工程技术-产业化应用的全链条创新平台,同时定增不超过30亿扩产1.7万吨对位芳纶和0.9万吨间位芳纶以及0.7万吨间位芳纶置换产能。截止1Q2022年末公司在建工程较2021年末增加1.04亿元至11.62亿元。目前公司芳纶名义产能约为1.15万吨,在建产能3.3万吨(包括定增项目),预计将于2022年3月底起陆续投产,有望在2024年底全面投产。未来公司将重点保障间位芳纶在防护等高端领域的供应,适当降低低端领域的销量,不断优化产品结构;对位芳纶则以室外光缆、复合材料等领域为重点,不断拓展市场份额。产能扩张叠加需求增长,预计未来公司芳纶业务将维持高增速。 投资分析意见:芳纶+氨纶,宁夏+烟台的双线+双基地发展推动公司业绩持续增长。芳纶大面积扩产叠加下游需求放量,我们维持公司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预测为11.96、14.35、16.50亿元,对应的EPS为1.75、2.10、2.41元,对应的PE为9X、7X、6X,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1.芳纶、氨纶价格下跌;2.芳纶、氨纶扩产项目进度低于预期;3.原料价格大幅波动。
|
|
|
龙佰集团
|
基础化工业
|
2022-04-21
|
19.70
|
--
|
--
|
18.97
|
-3.71% |
|
22.84
|
15.94% |
|
详细
公司公告: 公司发布2022 年一季报, 2022Q1 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0.79 亿元( YoY+30.49% , QoQ+14.45% ) , 归母净利润10.64 亿元( YoY+0.03% ,QoQ+25.83%),扣非归母净利润10.39 亿元(YoY+0.16%,QoQ+21.87%)。公司发布2022 年第一季度利润分配预案,以23.81 亿股为基数,向全体股东每10 股派发现金股利10 元(含税),共计派发现金红利23.81 亿元。子公司东方锆业拟非公开发行2.33亿股,公司拟认购股份不低于本次发行总股数的23.51%。 2022Q1 钛白粉量价齐升,净利率环比有所提高。2021Q4 以来,公司连续三次上调钛白粉价格,分别上调700、1000、1000 元/吨,当前销售均价约21000 元/吨。根据我们的测算,22Q1 公司硫酸法和氯化法分别实现销量约17.5 万吨、7.5 万吨,创历史新高,顺利实现开门红;同期钛矿和硫酸价格维持高位,导致单季度成本有所增加,2022Q1 销售毛利率34.81%,环比2021Q4 下降5.15pct。费用端方面,股权激励费用的分摊影响2022Q1 利润约1.4 亿元;销售费用同比增加0.89 亿元(YoY+304.67%),主要是本期产品产销量增加包装等运杂费、股权激励费用摊销增加所致;管理费用同比增加0.88 亿元(YoY+45.56%),主要是本期股权激励摊销增加所致;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研发费用同比增加1.55 亿元(YoY+124.03%)。净利率环比有所提升,2022Q1 公司销售净利率为18.41%,环比2021Q4 提升2.24pct。 2022 年钛白粉高景气有望延续。2022 年海外钛白粉有效产能小幅收缩,中国供给增量有限,需求端在全球主要经济体逐步复苏的背景下,国内地产竣工需求有望逐步恢复和美国地产周期上行,将有效拉动钛白粉需求。2022 年以来,海外需求持续旺盛,国内出口量维持高位,据百川盈孚数据,2022 年1-2 月国内企业钛白粉总产量62.0 万吨(YoY+12.5%),出口量24.3 万吨(YoY +20.8%),表观消费量40.1 万吨(YoY +5.5%),看好2022 年钛白粉高景气延续。 持续扩产钛产业链,新能源板块试生产将开始逐步贡献业绩增量。钛产业链方面,龙佰禄丰20 万吨氯化法、新材料公司10 万吨氯化法、云南国钛3 万吨海绵钛、甘肃国钛3 万吨海绵钛等项目已经进入设备安装调试阶段,2022 年将陆续投产,未来公司将沿着氯化钛白产业链,继续增加原矿石开采,提高钛渣国产化比例,并在产业链下游加码海绵钛及钛材布局。新能源板块稳步推进,一期5 万吨磷酸铁、一期5 万吨磷酸铁锂、一期2.5 万吨人造石墨负极项目已陆续进入试生产阶段,公司已经与比克电池、捷威动力、天目先导等电池企业陆续签订框架协议,预计2022Q2 开始将逐步贡献业绩,未来2 年将形成35 万吨磷酸铁、35 万吨磷酸铁锂和10 万吨石墨负极的产能,届时新能源板块也将近200 亿元的收入规模,新能源板块有望打造公司第二增长曲线。 投资分析意见:维持公司2022-2024 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60.5、68.8、80.1 亿元,当前市值对应PE 分别为8、7、6 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钛白粉景气下行;原料价格大幅波动;新建项目投产不及预期。
|
|
|
赞宇科技
|
基础化工业
|
2022-04-21
|
18.00
|
--
|
--
|
16.79
|
-6.72% |
|
17.35
|
-3.61% |
|
详细
公司发布2021年报,业绩符合预期。2021年公司实现收入112.01亿元(YoY+43.5%),实现归母净利润7.96亿元(YoY+130.9%),扣非归母净利润约8.01亿元(YoY+223%),主要由于2021年产生约3043万元期货套保平仓损失。其中21Q4实现收入31.8亿元(YoY+18.9%,QoQ+5.54%),实现归母净利润1.92亿元(去年同期亏损2118万元,QoQ+16.2%),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1.87亿元(去年同期亏损5526万元,QoQ-3.9%)。 2021年由于棕榈油等原材料成本驱动,公司油化产品价格明显提升,成为2021年主要业绩驱动力。2021年公司油化产品产能约81万吨,在建产能位于杭州油化10万吨,其中包括5万吨甘油酯、2万吨OPO结构酯、2万吨油酸、1万吨合成酯,目前油酸已逐步投产,OPO预计22年下半年逐步投产。2021年油化类产品收入同比大幅增长76%至72.85亿元,油化产品产销量分别下滑2.1%、5.4%至79.9万吨、78.6万吨,收入大幅增长主要由于2021年棕榈油价格明显提升带动产品价格大幅上涨,依据百川数据显示,棕榈油2021年同比增长52%,带动油化产品均价提升85%至9267元/吨,叠加印尼工厂在税收、棕榈油采购价格、生产成本、运输费用等方面都具备显著竞争优势,使得油化产品毛利率同比提升至14.4%。杜库达工厂产量可达到50万吨,营收38.5亿元,净利润3.95亿元,利润占比整体近45%。 2021年表面活性剂发展相对稳定。2021年公司表面活性剂产能约104万吨,在建产能30万吨,主要分布在广东、眉山、沧州,其中广东赞宇已收到环评批复,眉山赞宇年产50万吨日化产品项目环评批复正在申请中。2021年公司表活收入同比增长6%至31亿元,产销量分别下滑9.5%、9.3%至43.3万吨、42.9万吨,产品均价受脂肪醇等原材料价格上涨驱动,同比增长17%至7229元/吨,毛利率约14.4%。公司在阴离子表活中市占率第一,2021年市占率约30%。 2021年毛利率受会计准则变动影响有所下滑,整体成本控制良好,净利润率有所提升,其中Q4由于套期保值亏损及资产减值损失,净利润率略有下滑。2021年毛利率受益于公司产品价格上涨,但21Q4由于会计准则调整,运输费用调整至成本,预计影响成本约2-2.5亿元,因此21Q4毛利率有明显下滑,整体使得2021年公司毛利率同比下滑1.02pct至14.8%,其中21Q4毛利率为7.34%。费用端来看,公司管理费用率、研发费用率、财务费用率均有所下滑,整体带动公司净利润率提升2.59pct至7.2%。21Q4费用率持续下行,但由于存在期货套保平仓亏损、商誉等无形资产减值损失以及应收账款产生的信用减值损失,使得21Q4净利润率环比小幅下滑0.4pct至5.4%。 Q4在建工程进入转固期,持续贡献未来增量。21Q4河南赞宇日化生态产业园表活项目、广州赞宇25万吨表活项目等逐步转固,预计2022年公司表活、油化、液洗OEM分别产能可以达到115、88、40万吨。库存商品及原材料库存有所提升,预计主要由于21Q4公司在建工程转固,产能提升,形成库存商品。资产负债率持续优化,经营性现金流净额受存货和应付账款影响有所下滑。截至2021年底公司资产负债率约48%,较年初下滑4.68pct。2021年公司经营性现金流净额由于存货增加以及应付账款减少,同比下滑至1.8亿元,其中21Q4约1.2亿元。 进军洗护用品OEM市场,重塑公司天花板。公司通过适度的产业链延伸,逐步延伸至洗护OEM领域,进一步提高表面活性剂客户的粘性、巩固市场份额。公司OEM可以帮助客户节省运输成本以及方便产品供给,同时可以帮助公司自身扩大规模,实现双赢。江苏10万吨液洗项目产能在2021年逐步释放,通过OEM加工与下游客户形成优势互补、强化公司业务与下游客户的合作,效应已开始显现。河南50万吨液洗项目预计2022年上半年投产,目前业务拓展正在积极推进中,对于客户前期对设备、包装等特殊要求,公司相关团队也在与客户积极对接中。公司目前日化产品OEM加工业务规划在2024年达到160万吨产能。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维持2022-2023年盈利预测,预计2022-2023年归母净利润约10.3、12.1亿元,新增2024年盈利预测,预计2024年归母净利润约13.9亿元,对应2022-2024年PE为9X、7X、6X,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原材料大幅波动;产能扩张不及预期;液洗OEM下游客户拓展不及预期
|
|
|
利安隆
|
基础化工业
|
2020-08-27
|
35.10
|
--
|
--
|
36.46
|
3.87% |
|
42.79
|
21.91% |
|
详细
公司发布2020年半年报。报告期公司实现营收11.40亿元(YoY+31.7%); 归母净利润1.35亿元(YoY+7.5%); 扣非后归母净利润1.36亿元(YoY+20.2%)。其中Q2实现营收5.77亿元(YoY+26.5%, QoQ+2.5%); 归母净利润0.72亿元(YoY-1.0%, QoQ+13.2%),业绩基本符合预期。公司同时发布2020年定增预案。公司拟向特定对象募资不超过10亿元,用于年产12.5万吨高分子材料抗老化助剂项目一期工程、5000吨HALS 产品扩建项目以及补充流动资金等。 凯亚并表支撑业绩表现,外部环境拖累盈利水平下滑。受外部环境影响,公司出口订单在二季度出现延后或需求下滑。公司抗氧化剂在上半年实现营收4.39亿元,同比增长8.6%,毛利率18.7%,同比减少1.6pct。光稳定剂实现营收5.95亿元,同比增长46.3%,毛利率37.6%,同比减少2.2pct。凯亚于2019年7月开始并表,今年上半年实现营收2.71亿元,净利润0.75亿元,对公司上半年业绩形成有利支撑。公司期间费用率合计13.0%,同比减少1.5pct, 其中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研发费用、财务费用率分别变动-2.2pct、-0.1pct、+1.2pct、-0.5pct。公司销售费用率有较大幅度变动,主要系运输费用计入营业成本所致。上半年公司计入销售费用的物流费159.5万元,去年同期则为2062.5万元,运输费用的调整也对公司当期销售毛利率的下滑带来一定影响。公司加大研发投入,上半年研发投入5414万元同比大幅增长74.6%。上半年公司销售毛利率28.1%,同比减少2.2pct,净利率(扣非后)11.9%,同比减少1.1pct。此外,政府补助收益同比减少,以及外部环境影响带来停工损失公司营业外支出同比增加659万元,也对当期业绩形成一定影响。 定增加码主业,产能持续扩张打开成长空间。公司拟向不超过35名特定对象,合计发行不超过6150万股,募资5.4亿元投入年产12.5万吨高分子材料抗老化助剂项目一期工程,募资1.6亿元投入5000吨HALS 产品扩建项目,募资3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公司年产12.5万吨高分子材料抗老化助剂项目一期工程,总投资12.7亿元,建成后将新增6万吨/年高分子材料抗老化助剂产能,预计新增年收入13.89亿元,净利润2.40亿元。根据公司半年报披露,该项目预计将在2021年底前投产。HALS 产品扩建项目,预计将新增光稳定剂HA88产能1000吨/年、光稳定剂119产能500吨/年,预计新增年收入1.20亿元,净利润0.36亿元。抗老化助剂市场需求持续增长,公司凭借稳定的产品质量以及高效的服务响应能力,竞争力不断提升。截至二季度末公司在建工程6.2亿元,环比Q1末增加27%,持续的产能扩张将打开公司成长空间。 投资建议: 维持"增持”评级,维持公司2020-22年归母净利润3.61、5.02、6.73亿元的预测,对应EPS 1.76、2.45、3.28元,对应PE 20X、14X、11X。 风险提示:产能释放进度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导致产品价格下跌
|
|
|
兴发集团
|
基础化工业
|
2020-08-26
|
11.82
|
--
|
--
|
12.03
|
1.78% |
|
14.10
|
19.29% |
|
详细
公司发布2020年中报,业绩符合预期。公司1H2020实现营业收入93.41亿元(yoy-1.75%),归母净利润为1.39亿元(yoy+11.52%),扣非后归母净利润为1.13亿元( yoy+19.40%),业绩符合预期。其中2Q20单季度实现营业收入54.34亿元( yoy+5.45% , QoQ+39.10% ) , 归母净利润为1.15亿元( yoy+48.05% ,QoQ+372.87%)。2Q20年营收和净利润同比上升的主要原因为1.磷矿石及黄磷销量的增长;2.化肥业务扭亏为盈;3.重庆兴发金冠化工的二甲基亚砜价格上涨,盈利增长。 磷矿石销量同比增长,化肥业务扭亏为盈,受益于二甲基亚砜价格的上涨,重庆兴发金冠化工盈利大幅增长。1H2020年受影响矿山企业开工普遍推迟,供给明显下降,但为保春耕化肥企业开工率高导致磷矿石需求旺盛,1H2020年公司磷矿石销量同比上升26.8%至131.9万吨,但磷矿石价格同比下滑18.52%,公司后坪磷矿的200万吨/年采矿工程正在建设中,预计2021年底投产。1H2020年黄磷售价同比上升6.37%,各类磷酸盐涨跌互现。因此1H2020年磷矿石、黄磷和下游产品业务板块毛利率同比上升7.9%个百分点至29.1%。依托现有的15万吨/年湿法磷酸精制装置打造“肥化”结合的优势,湿法磷酸综合效益提升,公司磷铵业务扭亏,1H2020年宜都兴发实现净利润2908万元,去年同期亏损2126万吨。同时宜都园区在建的300万吨/年低品位胶磷矿选矿及深加工项目以及联营公司星兴蓝天配套在建的40万吨/年合成氨装置均已接近尾声,建成投产后公司磷铵产能将增至100万吨/年,成本也有望进一步降低。公司目前拥有二甲基亚砜4万吨产能,全球最大,受益于价格上涨,1H2020年重庆兴发金冠化工净利润同比增长73.4%至4532.9万元。 草甘膦和有机硅价格和毛利率同比下滑拖累板块盈利。1H2020年草甘膦售价同比下滑12.28%至20176元/吨,导致草甘膦及甘氨酸业务板块毛利率同比下滑6.1个百分点至11.5%,但草甘膦销量继续同比增长18.75%至8.17万吨,内蒙兴发背压式机组项目预计将于9月投入运营,彻底解决内蒙兴发用能瓶颈,大幅提升草甘膦装置开车效率,提升其盈利能力。有机硅下游需求低迷,1H2020年有机硅(DMC)售价同比下跌13.63%至1.38万元,兴瑞硅材料1H2020年实现净利润3861万元,同比下滑74.5%。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公司深耕磷化工产业链“矿电磷—磷硅—肥化”产业结构逐步完善,后续随着300万吨/年低品位胶磷矿选矿及深加工项目以及配套的40万吨合成氨项目的逐步建成投产,成本优势进一步体现,同时公司也将加大电子化学品领域的布局,我们维持公司2020-2022年归母净利润预测为3.77、4.81、6.46亿元,对应EPS 分别为0.37、0.47、0.63元,对应的PE 为32X、25X、19X。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1.磷矿石、有机硅、草甘膦等产品价格大跌;2.新项目投产低于预期3.“三磷整治”过严带来的短期停工;4.草甘膦出口受影响。
|
|
|
新宙邦
|
基础化工业
|
2020-04-28
|
38.77
|
--
|
--
|
44.30
|
13.59% |
|
65.88
|
69.93% |
|
详细
公司发布 2019年年报:全年实现营收 23.25亿元(YoY +7.4%),归母净利润 3.25亿元(YoY +1.6%),业绩符合预期。其中 Q4营业收入 6.28亿元(YoY +2.4%,QoQ -1.9%),归母净利润 8575万元(YoY -23.5%,QoQ -18.5% )。2019年,公司销售毛利率 35.6%,同比提升 1.4pct。期间费用率基本稳定,其中研发费用同比增长 10.9%至 1.61亿元。公司计提信用减值 2879万元,主要是对比克动力应收账款计提大比例坏账。 公司发布 2020年一季报:一季度实现营收 5.21亿元(YoY +1.6%,QoQ -17.0% ),归母净利润 9875万元(YoY +59.0%,QoQ +15.2%),业绩符合预期。盈利大幅增长主要得益于一方面是有机氟化学品海内外市场销量大幅增长;另一方面是锂电池化学品国际客户订单增长;此外,电容器化学品、 半导体化学品业务保持稳定。 Q1销售毛利率39.2%,同比提升 4.8pct,环比提升 4.3pct。期间费用率同比下降 1.7pct,主要是受汇兑收益增加及利息支出减少,财务费用同比减少约 970万元。 有机氟化学品成为最主要盈利来源,锂电池化学品、半导体化学品销量持续增长。2019年电容器化学品业务受贸易环境变化、国家安环监、管趋严等因素影响,电容器化学品市场需求下滑,公司实现营收 5.16亿元,下降 8.4%,但公司通过持续创新,依靠技术和成本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毛利率同比提升 1.7pct 至 40.1%。锂电池化学品业务受益于国内外新能源汽车持续增长,2019年中国电解液出货量达到 18.3万吨,同比增长 30%。公司实现营收 11.57亿元,同比增长 7.9%,毛利率 25.5%,同比下降 2.0pct。有机氟化学品业务公司通过持续研发不断优化产品结构,消除了海斯福对单一产品的依赖,形成了以六氟异丙基甲醚等为核心的多元化产品结构,客户持续开拓。公司实现营收 4.95亿元,同比增长 27.7%,同时受益于原料价格下降等因素,毛利率同比提升 6.3pct 至 58.1%。海斯福实现营收 4.98亿元,同比增长 26.1%,净利润 2.00亿元,同比增长 52.7%。有机氟化学品已成为公司最主要盈利来源。半导体化学品业务受益于进口替代大趋势,公司实现营收 1.15亿元,同比增长 11.4%,毛利率 18.1%,同比提升 4.3pct,公司高纯半导体双氧水、氨水产品已成功投产,并逐步取得行业标杆客户的认证。 定增加码主业,保障长期成长。公司拟非公开发行募集不超过 11.4亿元,用于建设有机氟化学品、锂电池化学品、半导体化学品相关项目及补充流动资金。主要包括海德福 1.5万吨高性能氟材料项目一期(主要产品为四氟乙烯、六氟 丙烯、聚四氟乙烯、可熔性聚四氟乙烯、全氟磺酸树脂、氢氟醚、四氟磺内酯等);惠州宙邦三期项目(5.4万吨碳酸酯溶剂,联产 2.1万吨乙二醇);荆门锂电池材料及半导体化学品项目一期(2万吨电解液产能)。公司持续加码含氟化学品、锂电池化学品及半导体化学品三大核心主业,未来有望进一步巩固扩大行业优势,保障长期成长。 投资建议:维持“增持”评级,维持 2020-21年,新增 2022年盈利预测,预计 2020-22年归母净利润 4.59、6.22、7.62亿元,EPS 1.21、1.65、2.02元,PE 33X、24X、19X。 风险提示:新能源汽车产销量不达预期,新项目建设及客户开拓不达预期。
|
|
|
安集科技
|
|
2020-04-24
|
195.81
|
--
|
--
|
338.00
|
72.45% |
|
500.85
|
155.78% |
|
详细
公司发布2019年年报:全年实现营业收入2.85亿元(YoY+15.2%),归母净利润6585万元(YoY+46.5%),扣非后归母净利润4303万元(YoY-0.2%)。其中Q4营业收入8014万元(YoY+11.3%,QoQ+5.2%),归母净利润1957万元(YoY+46.8%,QoQ+15.0%),扣非后归母净利润1103万元(YoY-17.3%,QoQ-30.4%),业绩符合预期。报告期内,公司销售毛利率50.2%,同比下降0.9pct。期间费用率提升2.3pct,其中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变化+0.69/+1.88/-1.48/+1.19。 公司发布2020年一季报: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9634万元(YoY+64.1%,QoQ+20.2%),归母净利润2356万元(YoY+426.0%,QoQ+20.4%),扣非后归母净利润2273万元(YoY+482.7%,QoQ+106.2%),业绩超预期。Q1毛利率52.1%,同比提升4.4pct。期间费用率同比大幅下降16.5pct,其中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下降3.18/4.06/0.82/8.41pct。公司收入大幅增长主要受益前期验证产品开始进入快速放量阶段。其中财务费用下降709万主要受益于美元一季度升值带来的汇兑收益,研发费用大幅增长近700万元。 抛光液逻辑芯片14nm节点、存储钨系列实现规模化销售,毛利率略有提升。2019年公司化学机械抛光液实现营业收入2.36亿元,同比增长14.9%,毛利率54.2%,同比提升0.1pct。其中铜及铜阻挡层系列实现营业收入1.67亿元,同比增长1.3%,毛利率58.0%,同比提升0.9pct;其他系列抛光液实现营业收入6913万元,同比增长69.5%,毛利率44.8%,同比提升3.0pct。在逻辑芯片领域,公司铜系列抛光液实现14nm技术节点的产品销售,10nm-7nm技术节点的技术研发按照计划进行。存储芯片领域,公司在与国内领先客户的合作中钨抛光液技术日益成熟,应用到了3DNAND先进制程中,实现了钨抛光液在存储器芯片厂的规模化销售。客户结构看,公司第一大客户中芯国际2019年收入占比51.4%,随着新客户的开拓放量,占比正在持续下降。对比公司2018、19年前五大客户和中国台湾地区收入变化,我们判断2019年长江存储超过台积电成为公司第二大客户。存储用钨系列抛光液放量成为公司收入和利润增长的主要来源。 光刻胶去除剂持续增长,毛利率有所下滑。2019年公司光刻胶去除剂实现营业收入4930万元,同比增长17.2%,毛利率31.9%,同比下降4.6%。其中集成电路用实现营业收入1814万元,同比增长42.0%,毛利率53.7%,同比下降5.8pct;晶圆级封装用实现营业收入1111万元,同比增长2.9%,毛利率29.3%,同比下降10.1pct;LED/OLED用实现营业收入2005万元,同比增长8.5%,毛利率13.5%,同比下降5.4pct。毛利率下滑主要系收入增长的部分产品毛利率较低所致。报告期内,公司28nm技术节点后段硬掩模工艺光刻胶去除剂的研发取得显著进展,正在积极验证以替代进口实现国产化供应。同时,公司结合28nm技术节点后段蚀刻残留物去除剂进展,积极进行14nm技术节点后段蚀刻残留物去除剂研究。 公司推出股权激励计划,阶梯归属考核模式保障激励效果。公司2020年4月2日发布限制性股权激励草案,拟向激励对象授予50万股限制性股票,授予价格为65.25元/股,首次授予的激励对象总人数为117人,占公司全部职工人数的58.50%,包括高级管理人员、核心技术人员等。业绩考核要求为:以2018年营业收入值或毛利润值为业绩基数,2020-2022年考核年度分别完成营业收入累计值或毛利润累计值定比2018年增长目标值40%、210%、410%,触发值25%、175%、350%。当达到触发值,则限制性股票公司层面归属比例为80%,达到目标值归属比例为100%,未达到触发值归属比例为0。公司设置阶梯归属考核模式,实现业绩增长水平与权益归属比例的动态调整,在体现较高成长性、盈利能力要求的同时保障预期激励效果。 投资建议:维持“增持”评级,主营业务快速放量,上调2020年盈利预测,维持2021年盈利预测,新增2022年盈利预测,预计2020-22年归母净利润为0.81(原0.71)、1.20、1.83亿元,EPS1.53(原1.33)、2.25、3.44元,PE96X、65X、43X。 风险提示:国内半导体投产进度不及预期,客户开拓进度低于预期,产品价格下跌。
|
|
|
联化科技
|
基础化工业
|
2020-04-24
|
17.34
|
--
|
--
|
17.37
|
-0.06% |
|
27.55
|
58.88% |
|
详细
公司公布2019半年报:2019年实现营业收入42.84亿元(YoY+4.12%),实现归母净利润1.44亿元(YoY+284.36%),其中Q4实现营收9.83亿元(YoY-34.81%,QoQ+7.50%),Q4归母净利润-1.49亿元(YoY-394.87%,QoQ-372.68%),全年业绩符合市场预期,Q4亏损较多主要对收购英国子公司产生的商誉计提减值2.16亿元,另外公司对响水爆炸事故中受损资产进行报废,扣除保险理赔后净损失为3524万元。 医药业务加速放量业绩保持快速增长,功能化学品板块受益价格上涨业绩大增,苏北产能关停农药业务营收下滑。全年看,公司医药业务保持快速增长,全年实现营收6.29亿元,同比增长27%,其中19H2营收环比H1增长107%,毛利率提升5.41pct至37.29%,医药业务加速放量,主要医药业务生产基地中:江口基地19年净利润1.99亿元(剔除商誉减值影响)、台州联化净利润1.47亿元,分别同比大幅增长;功能化学品板块:响水爆炸后邻氯苯腈因市场供应量大幅减少,价格显著上涨,公司湖北基地现有邻氯苯腈产能5000吨/年,对氯苯腈产能2500吨/年,受益明显,2019年功能化学品业务营收同比增长44%达7.97亿元,毛利率提升23.74pct至58.90%,主要功能化学品生产基地中:湖北郡泰净利润2.59亿元,同比增长超过4倍;但同时受响水爆炸影响公司2019年江苏基地3月份开始关停,农药业务业绩受损较大,营收同比下滑5.23至25.6亿元,尤其是19H2营收9.17亿元,环比19H1下滑44%,主要生产基地江苏联化19年净利润0.27亿元同比下滑79%,盐城联化亏损-1.11亿元,同比亏损增加4400万。此外,公司对收购英国子公司产生的商誉计提减值2.16亿元,另外公司对响水爆炸事故中受损资产进行报废,扣除保险理赔后净损失为3524万元。 资质认证、研发、产能投放三线推进,医药板块业绩有望加速释放。2019年公司江口工厂通过美国EMA审计,之前江口工厂和英国工厂已经通过了FDA审计,公司3个GMP项目的验证工作已经陆续完成,医药业务资质认证进展顺利;研发管道来看,公司研发管道产品陆续投放,2019年商业化阶段、临床阶段产品数量分别为14、84个,同比增长100%、11%,已有单品销售额突破亿元,研发管道产品投放顺利;产能建设与投放方面:公司有多个产品已经通过竣工验收,包括江口基地“50吨AMTP等医药中间体项目”等多个项目,其中台州联化“年产400吨LT822等医药中间体项目”19年实现净利润3256万元(达产后收益为1.93亿元),进入2020年以来,公司产能投放速度不减,台州联化“300吨LT305、1000吨LT223、250吨LT441的生产项目”、“10吨阿拉泊韦、30吨奥司他韦、20吨LNZL、50吨PRXT、20吨RVXB的生产项目”相继竣工,有望陆续贡献业绩,此外临海联化19年7月份拍得700亩地将用于医药业务布局,打开医药业务未来成长空间。资质认证、研发、产能投放三线推进,医药板块业绩有望加速释放。 技术领先叠加国际优质客户关系稳定,看好公司发展为农药及医药CDMO全球领军企业。国内医药与农药CDMO行业正处于起步阶段,公司农药板块客户是全球排名前五的农化公司,医药板块的客户主要是全球排名前二十的制药公司,公司通过优质高效的CDMO服务,成为了相关客户的战略供应商,为多个全球重磅医药产品,提供了中间体,高级中间体的CDMO服务,质量体系生产能力也获得了客户的认可,客户关系稳定。公司在卤代芳烃催化氨氧化技术、有机小分子催化技术、微通道反应技术、配体偶联催化剂应用技术、连续光气化反应技术领域获得突破性进展,截至目前,公司获得国内发明专利56项、实用新型专利29项,拥有欧洲发明专利3项、美国发明专利3项;另有46项发明专利正在申请中,技术水平全球领先。看好未来公司发展成为全球领先的CDMO领军企业。 投资建议:维持“增持”评级。苏北产能复产不及预期,下调公司2020年盈利预测,维持2021盈利预测,新增2022年盈利预测,预计2020-2022年归母净利润4.21(原5.24)、6.53、8.51亿元,当前市值对应PE为37X、24X、19X。 风险提示:1)产能复产进度不及预期;2)医药中间体产品放量进度不及预期。
|
|
|
万润股份
|
基础化工业
|
2020-04-23
|
14.52
|
--
|
--
|
15.96
|
8.57% |
|
19.87
|
36.85% |
|
详细
公司发布2019年年报:全年实现营业收入28.70亿元(YoY+9.1%),归母净利润5.07亿元(YoY+14%),其中Q4实现营业收入9.27亿元(YoY+18.6%,QoQ+42.6%),归母净利润1.40亿元(YoY+1.5%,QoQ+2.9%)。业绩符合预期。公司Q4计提MP商誉减值4771万元,不考虑商誉减值,业绩超出预期。公司拟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2.04元(含税),现金分红比例36.6%。公司发布2020年一季报: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6.68亿元(YoY+1.0%,QoQ-29.7%),归母净利润1.24亿元(YoY+22.5%,QoQ-11.4%),业绩超市场预期。 收入稳健增长,毛利率创新高。报告期内,公司海外业务收入占比85.6%,受益于人民币贬值以及成本优化,公司全年毛利率达到43.6%,同比提升3pct,2019Q4毛利率达到46.0%,为上市以来新高。公司功能性材料业务实现营业收入22.81亿元,同比增长8.8%,毛利率43.2%,同比提升3.6pct;主要得益于沸石分子筛持续放量,预计2019年销量约3700-3800吨。大健康类业务实现营业收入5.64亿元,同比增长7.5%,毛利率46.4%,同比提升1.1pct。公司期间费用率同比提升0.18pct,其中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变化-1.28/0.12/0.28/1.06pct。 OLED材料持续发展,九目化学盈利能力大幅增长。九目化学与三月光电是公司OLED材料板块重要子公司,其中九目化学主要从事中间体和粗单体代工生产,三月光电从事专利材料自主研发生产。报告期内,九目化学实现营业收入2.71亿元,同比增长14.8%,净利润6000万,同比增长158.8%,盈利能力大幅提升主要是由于2018年上半年九目化学引入战投增资后费用下降以及高端产品结构提升。三月光电实现营业收入1257万元,同比增长135.0%,净利润亏损2110万元(上年亏损1475万元),三月光电终端专利材料尚处于下游面板企业认证阶段,因此目前尚未实现盈利。上市公司相继对九目化学和三月光电实施股份制改造,股份制改造可为两家公司未来在符合有关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的条件下进行资本运作拓展融资渠道奠定基础,从而保障未来发展。 在建工程大幅增长保障长期发展,高强度研发支撑新项目持续落地。截止2019年底,公司在建工程9.10亿元,较2018年底增加177%,主要是沸石材料项目,万润工业园一期项目建设持续投入。2019年公司“沸石材料二期”2500吨产能完成建设,并准备投入试生产阶段。7000吨沸石材料项目(4000吨车中+3000吨工业用)进入建设阶段。未来将根据市场需求逐步投产。此外公司在万润工业园一期投入6.3亿元建设年产医药中间体及原料药产能共3155吨/年,预计可实现销售收入9.51亿元,利润总额1.52亿元。报告期内,公司研发费用达到2.19亿元,同比增长13.3%,占收入比重7.6%,公司积极布局聚酰亚胺材料和光刻胶单体材料领域,有望成为未来新的利润增长点。 一季度经营平稳,毛利率同比提升,业绩超市场预期。2020年初新冠疫情爆发,公司环保材料一直处于连续生产状态,其他各子公司于2月10日陆续复产,对一季度未造成明显影响。公司一季度收入同比基本持平,受益人民币贬值毛利率同比提升3.4pct。一季度研发费用同比增长1274万元,财务费用同比减少1452万元,主要系受汇率波动影响,本期产生汇兑收益289万元,而上年同期为汇兑损失1314万元。整体期间费用下降约1.0pct。一季度公司少数股东损益为1039万元,同比增长84.7%,主要为九目化学盈利进一步提升,预计其一季度净利润约2000万。目前公司客户均未取消订单,但因疫情影响存在订单延期交付的风险。 投资建议:维持“增持”评级,疫情对需求造成不利影响,预计对二季度及全年出口业务影响较大,下调2020-21年盈利预测,新增2022年,预计2020-22年归母净利润6.07、7.95(原值6.59、8.28)、9.97亿元,EPS0.67、0.87、1.10元,PE22X、17X、13X。 风险提示:显示材料需求下滑,沸石材料需求不达预期,汇率大幅波。
|
|
|
昊华科技
|
基础化工业
|
2020-04-17
|
17.57
|
--
|
--
|
19.89
|
12.31% |
|
23.28
|
32.50% |
|
详细
公司发布2019年年报:全年实现营业收入47.01亿元(YoY +10.6%),归母净利润5.25亿元(YoY-0.8%),其中Q4营业收入13.23亿元(YoY +7.1%,QoQ +23.3%),归母净利润1.93亿元(YoY+2.1%,QoQ +160.8%)。业绩基本符合预期。公司拟每10股派发红利1.76元(含税),现金分红比例为30%。公司2020年主要经营目标:实现营业收入51.29亿元,实现利润总额6.86亿元。 年研发投入占比不低于7.0%。 PTFE 量增价跌,含氟特气供不应求。报告期内,公司氟材料实现营业收入10.38亿元,同比下降5.4%,毛利率19.5%,同比下降9.5pct。2019年我国PTFE 市场需求继续稳步上涨,产品结构持续优化调整,公司PTFE 实现销量2.28万吨,同比增长27.4%。但由于行业产能过剩,产品价格自2018年二季度开始高位持续回落,由约8.8万/吨下跌至约4.7万/吨,2019年均价约5.1万/吨,同比下降约28.0%,PTFE-R22价差同比缩窄约38.9%。受此影响,以PTFE 业务为主的晨光院全年实现归母净利润1.27亿元,同比下降31.7%。报告期内公司特种气体实现营业收入3.87亿元,同比增长28.4%,毛利率32.6%,同比下降1.4pct。其中三氟化氮销量2486吨,同比增长31.0%。主要原因是公司2019年新增1000吨三氟化氮产能至2000吨/年总产能,受益于下游面板产能持续投放以及国产替代加速,公司三氟化氮供不应求。以三氟化氮销售为主的黎明院全年实现归母净利润1.25亿元,同比增长27%。其他业务方面,公司特种橡胶制品实现营业收入8.26亿元,同比增长2.8%,毛利率39.5%,同比提升2.7pct;精细化学品业务实现营业收入11.72亿元,同比增长2.1%,毛利率34.0%,同比提升2.7pct;工程咨询及技术服务实现营业收入8.63亿元,同比增长61.7%,毛利率23.0%,同比下降8.3pct,主要由于公司签订了几单金额较大的石化项目工程总承包合同。 黎明院扩大产能引领含氟特气国产化,晨光院有机氟材料向高端化升级。黎明院在六氟化硫、三氟化氮等含氟特气领域技术领先。2018年国内三氟化氮需求约7400吨,受益于半导体、面板等产能释放,未来三年复合增速有望接近30%。黎明院与韩国大成合作,已成为京东方等客户的稳定合作伙伴。黎明大成现有三氟化氮产能2000吨/年,产能供不应求,公司计划投资9.14亿元建设4600吨特种含氟电子气体建设项目,包括3000吨/年三氟化氮、1000吨/年四氟化碳和600吨/年六氟化钨,未来在满足面板需求的同时向半导体领域进阶,引领含氟特气国产化。晨光院是国内PTFE 树脂第二大生产企业,在国内低端PTFE 产能过剩背景下,公司产品向高端升级,自主研制的国内独家中高压缩比PTFE 分散树脂产品成功配套5G 线缆生产,实现进口替代;开发出第二代低蠕变PTFE 悬浮树脂等高端含氟高分子材料,填补国内空白。公司5000吨高品质PTFE 悬浮树脂项目进入投产阶段,未来高端产品结构有望进一步提升。 紧随军民融合国家战略,助力推动军工配套业务发展。公司下属子公司多为科技型涉军企业,具备武器装备科研资质及保密资质,主要以“小批量、定制化”模式为国防工业及军工装备提供配套研发及生产,其产品主要应用在航空、航天、船舶、兵器等重要国防领域。随着国防重要装备逐步进入更新换代,在国防需求增强的背景下,公司在军品领域较强的科研及生产能力、领先的技术水平及生产工艺将促进形成军民品合理布局,助力推动军工配套业务发展。 投资建议:维持“增持”评级,暂维持2020-21年,新增2022年盈利预测,预计2020-22年归母净利润6.31、7.24、8.27亿元,对应EPS 0.70、0.81、0.92元,PE 26X、22X、19X。 风险提示:PTFE 价格持续下跌,特种气体客户开拓不及预期,军工行业景气下行
|
|
|
新和成
|
医药生物
|
2020-04-16
|
27.99
|
--
|
--
|
28.94
|
1.54% |
|
31.77
|
13.50% |
|
详细
公司发布 2020年一季报预告:公司 2020Q1实现归母净利润 8.68-9.70亿元(YoY70%-90%,QoQ 70%-90%),大超市场预期。 2020年 Q1维生素 A/E/H 价格普涨,业绩同比环比大幅改善,VE 格局改善价格有望持续回升。2020年一季度由于国内外新冠肺炎影响,企业复工推迟、交通运输受阻,维生素价格普涨。2020Q1VA/VE 市场均价分别为 375/58元/kg, 2019Q1及 Q4VA/VE市场均价分别为 375/40元/kg 及 320/45元/kg,同比环比均有较大幅增长,尤其是 3月份量价齐升。VA 全球六家生产企业格局稳定,巴斯夫预告今年下半年装置将再次停产检修,预计价格中枢震荡;VE 行业 2019年帝斯曼完成对能特科技收购,并对其装置进行长时间改造升级,而朗盛间甲酚装置故障导致产品供应大幅收缩,在导致间甲酚价格上涨的同时,对于采用间甲酚工艺的 VE 企业生产造成影响。短期海外产能受疫情影响,价格大幅上涨,长期看 VE 竞争格局得到优化,价格有望持续维持。此外生物素 VH 去年受苏北事件影响,海嘉诺及浙江医药长期停产,纯品价格从 300美元/kg 上涨并长期维持在1250美元/kg,公司有纯品 110吨,预计单季度贡献利润 1.5亿元。 山东香精香料、蛋氨酸等新项目进入投产阶段,长期成长可期。19年三季度末公司在建工程达到 79.7亿元,主要是年产 25万吨蛋氨酸项目、黑龙江生物发酵项目建设投入所致。 当前山东 VE 项目已顺利投产,黑龙江生物发酵项目处于试生产阶段,10万吨蛋氨酸项目有望于二季度投产。公司在营养品、香精香料、新材料等领域的持续投入为其长期成长奠定基础,未来比肩国际巨头帝斯曼。 投资建议:维持“增持”评级。由于维生素价格上涨,我们维持 2019年,上调 2020-21年盈利预测,预计公司归母净利润为 22.18、38.7、46.9亿元(原预测为 22.18、29.53、37.01亿元),对应的 EPS 为 1.03、1.80、2.18元,PE 为 27X、15X、13X。 风险提示:维生素产品价格上涨不及预期,新项目投产进度及效益不及预期
|
|
|
晶瑞股份
|
基础化工业
|
2020-04-09
|
34.73
|
--
|
--
|
38.40
|
10.57% |
|
51.21
|
47.45% |
|
详细
公司发布2019年年报:全年实现营业收入7.56亿元(YoY-6.8%),归母净利润3132万元(YoY-37.6%),其中Q4营业收入1.86亿元(YoY-15.4%,QoQ-4.6%),归母净利润1051万元(YoY-2.6%,QoQ+65.3%),业绩符合预期。公司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同比下滑,主要是公司超净高纯试剂目前处于业务结构优化调整以及产能布局阶段,新增产能尚未释放,费用率提升等因素导致。 高纯试剂优化业务结构导致收入短期下滑明显,期间费用率有所提升。报告期内,公司超净高纯试剂实现营收1.79亿元,同比下降-20.6%;毛利率24.7%,同比提升2.7pct。超净高纯试剂收入下滑较大,主要是公司为优化产品结构,减少低端产品出货,对光伏行业的超净高纯试剂营业收入较上年同期减少。光刻胶实现营收7916万元,同比下降6.0%;毛利率50.9%,同比下降2.0pct。功能性材料实现营收7397万元,同比增长3.8%;毛利率31.0%,同比提升2.2pct。锂电池材料实现营收2.55亿元,同比下降3.6%;毛利率18.8%,同比下降7.1pct。锂电池材料收入下滑、毛利率出现较大下降,主要是受2019年新能源汽车市场低迷影响。其他基础化工材料实现营收1.10亿元,同比下降3.6%;毛利率8.5%,同比下降4.9pct。蒸汽实现营收5525万元,同比增长19.9%;毛利率70.2%,同比提升5.1pct。公司制造业整体毛利率27.1%,同比下降1.3pct;期间费用率同比提升1.4pct,其中销售/管理/财务费用率分别提升约0.76/0.27/0.41pct,研发费用率基本持平。 全资收购NMP生产企业载元派尔森交割完成,未来将充分发挥协同效应。公司完成收购载元派尔森100%股权,于2020年2月24日过户至公司名下。载元派尔森承诺2019-2021年度累积实现的净利润数不低于1亿元。载元派尔森核心产品NMP主要应用于锂电正极涂布溶剂或作为锂电池导电剂浆料溶剂,为三星环新(西安)动力电池有限公司目前在中国境内唯一指定的NMP原材料供应商。未来上市公司与载元派尔森有望依托各自在锂电材料领域的优势资源形成互补,加速客户拓展。此外,在半导体和平板显示器应用方面,NMP广泛应用于光刻胶剥离液和有机物清洗液等产品,上市公司利用其在超净高纯试剂方面的技术优势和客户资源,未来将NMP导入面板及半导体客户。 电子级高纯试剂及光刻胶国产化稳步推进,多基地布局提前卡位国内“芯”“屏”客户。公司规划项目包括江苏南通9万吨电子级硫酸改扩建项目,眉山8.7万吨光电显示、半导体用新材料项目,安徽马鞍山年产5.4万吨微电子材料及循环再利用项目,湖北潜江微电子材料项目。截止报告期末,公司在建工程增加4566万元至7721万元,当年转入固定资产3105万元。超净高纯试剂方面,公司的电子级双氧水、氨水达到全球第一梯队的技术品质,实现向华虹宏力、方正半导体、武汉新芯、长江存储等国内主流半导体企业的供货或通过其采购认证,引进日本三菱化学技术的电子级硫酸有望于2020年下半年投产,未来半导体用量最大的三个高纯湿化学品将整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推动半导体关键材料国产化。光刻胶方面,公司生产的i线光刻胶已向合肥长鑫、士兰微、扬杰科技、福顺微电子等行业头部公司供货,高端KrF光刻胶处于中试阶段。公司未来苏州、南通、马鞍山、眉山、潜江五大基地布局可有效覆盖国内半导体、面板等制造中心,受益于芯屏关键材料国产化大趋势。 投资建议:维持“增持”评级,由于载元派尔森于2020年2月24日完成过户,增厚公司业绩,上调2020-21年盈利预测,新增2022年,预计2020-22年归母净利润0.91(原值0.66)、1.22(原值0.99)、1.80亿元,EPS0.51、0.69、1.01元,PE70X、51X、35X。 风险提示:下游需求不及预期;产能扩建不及预期;原材料价格上涨。
|
|
|
新宙邦
|
基础化工业
|
2020-04-06
|
38.10
|
--
|
--
|
42.79
|
11.66% |
|
57.48
|
50.87% |
|
详细
公司发布2020Q1预告:预计归母净利润区间8693-9935万元,同比增长40-60%,业绩超预期。本报告期公司非经常性损益约为200万元,与上年同期持平。公司主营业务利润较上年同期上升,主要得益于两方面,一方面是有机氟化学品海内外市场含氟医药、农药中间体产品及环保型含氟表面活性剂销量大幅增长;另一方面是锂电池化学品国际客户订单增长;此外,电容器化学品、半导体化学品业务保持稳定。 电解液长期有望价稳量增,高端差异化加全球化战略保障长期盈利能力。随着海内外电动化进程的加速推进,未来动力电池仍将带动电解液需求持续增长。随着溶质六氟磷酸锂价格底部运行,电解液长期有望价稳量增。公司坚持高端差异化和全球大客户战略,通过配方服务和不同添加剂的定制化产品赚取更高的附加值,已成为村田、松下、三星SDI、LG化学、比亚迪、孚能科技、亿纬锂能等电解液产品重要供应商。公司在布局高端添加剂及新型锂盐的同时,进一步在国内外扩大产能,同时公司规划建设5.4万吨碳酸酯溶剂,保障未来溶剂供应,进一步增强行业竞争力。 积极布局含氟化学品和半导体化学品,注入成长新动力。面对我国氟化工产业转型升级以及面板、半导体产业向大陆转移的历史机遇,公司在含氟化学品和半导体化学品领域积极布局。含氟化学品方面公司通过海斯福、海德福多个新建项目重点拓展以四氟乙烯和六氟丙烯为原料的含氟精细化学品、高端氟材料;半导体化学品方面公司从2016年开始逐渐进入规模化生产阶段,已向华星光电、厦门天马等企业批量供应,氨水等部分产品已满足台积电供应要求。公司将在荆门新建5万吨产能,主要面向华中地区面板及芯片企业。未来三到五年新建项目将陆续投产放量,为公司长期发展注入新动力。 投资建议:维持“增持”评级,维持盈利预测,预计2019-21年归母净利润3.24、4.59、6.22亿元,EPS0.85、1.21、1.64元,PE42X、30X、22X。 风险提示:新能源汽车产销量不达预期,新项目建设及客户开拓不达预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