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事业部 搜狐证券 |独家推出
蒋颖

开源证券

研究方向:

联系方式:

工作经历: 登记编号:S0790523120003, 曾就职于招商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信达证券股份有限公司。通信行业首席分析师。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硕士、理学学士,商务英语双学位。 2017年到 2020年,先后就职于华创证券、招商证券,2021年 1月加入信达证券研究开发中心,深度覆盖 IDC&云计算产业链、物联网产业链、5G 产业链等。曾获 2020年 wind“金牌分析师”通信第 1名;2020年 21世纪“金牌分析师”通信第 3名;2020年新浪金麒麟“新锐分析师”通信第 1名;2019年新浪金麒麟“最佳分析师”通信第 5名。...>>

20日
短线
8.7%
(--)
60日
中线
0%
(--)
买入研报查询: 按股票 按研究员 按机构 高级查询 意见反馈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3/17 转到  

最新买入评级

研究员 推荐股票 所属行业 起评日* 起评价* 目标价 目标空间
(相对现价)
20日短线评测 60日中线评测 推荐
理由
发布机构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中天科技 通信及通信设备 2023-11-15 14.19 -- -- 14.59 2.82%
14.59 2.82%
详细
事件: 2023 年11月 14日,公司发布《关于新增海洋系列项目订单的公告》 , 公司控股子公司中天科技海缆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天科技集团海洋工程有限公司陆续通过招投标和竞争性谈判取得海洋系列项目的订单, 订单共计约 20.42亿元。 点评: 中标约 20亿海洋订单,助力公司长期发展根据公司公告, 海缆项目订单方面, 公司中标江苏大丰 800MW 海上风电项目海缆采购项目,采购内容为 220kV 和 35kV 海底光电复合电缆及附件;山东国华 HG14海上光伏 1000MW 项目,采购内容为 66kV 海陆缆及其附件设备,以上项目订单合计金额约 17.13亿元。其中, 在海上光伏方面,本次中标的国华 HG14海上光伏 1000MW 项目是全球首个进入实施阶段的 GW 级大容量海上光伏项目; 在海上风电方面,本次再次中标江苏、山东地区的海缆和海洋工程项目, 公司综合实力再次获得“海风平价”市场的认可; 海工项目订单方面, 公司中标山东能源渤中海上风电 G 场址工程总承包项目(标段二),采购内容为风机基础、制作、吊装施工及其他相关工作,项目订单金额约 3.29亿元。 本次新增订单金额合计约 20.42亿元,占公司 2022年度经审计营业收入的 5.07%,对公司 2023、 2024年经营业绩将有积极影响。 我们认为公司持续加大创新投入,积极布局发展电力、海洋、新能源等产业, 本次新增海洋系列项目订单,有利于进一步巩固公司在海缆及海洋工程领域的市场领先地位, 有望助力公司长期发展。
中天科技 通信及通信设备 2023-11-01 14.50 -- -- 14.68 1.24%
14.68 1.24%
详细
事件: 2023 年10 月 30 日,公司发布 2023 年三季报, 2023 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327.51 亿元,同比增长 12.18%;实现归母净利润26.60 亿元,同比增长 7.68%。点评: 业绩符合预期,多业务布局助力长期发展根据公司公告,公司 2023 年 Q3 实现营业收入 126.08 亿元,同比增长37.74%,环比增长 6.24%;实现归母净利润 7.05 亿元,同比增长 9.17%,环比减少 40.55%。公司持续加大创新投入,积极布局发展电力、海洋、新能源等产业,努力突破通信、电力等领域关键技术、核心产品的研发攻关形成以海洋经济为龙头、新能源为突破、智能电网为支撑、 5G 通信为基础产业格局。能源网络业务方面, 公司以“3060”低碳绿色目标为指引, 在海洋产业上秉承“核心产品系统化,工程服务国际化”的战略方向,技术研发面向深远海,市场布局面向全球化; 在新能源产业上提供定制化的“新能源+”解决方案,实现光、储、氢多元及其融合发展; 在电力产业始终坚持输配融合发展,向着中高压电网产品高端化、配网产品智能化的方向发展,实现从“产品供应商”向“系统集成服务商”转型;通信网络业务方面, 公司聚焦新一代通信产业与核心技术的研发创新,提升系统解决方案的研发与集成能力,积极拓展海洋通信、智慧城市、轨道交通、矿井通信等领域业务。 围绕特种预制棒、光纤、光缆、 ODN、高速率光模块技术,打造智能承载网解决方案; 基于特种漏缆、 5G 天线、光电混合缆等技术,打造先进无线通信解决方案; 聚焦数据中心、智慧能源、 5G 物联网技术,打造绿色物理基础设施解决方案;聚焦特种石英、线缆材料及高纯四氯化硅等产品,打造高端基础材料解决方案。 深度布局能源产业,致力提供能源网络解决方案公司以“3060”低碳绿色目标为指引, 通过科技创新与全球化运营,持续增强在能源网络领域的市场地位和服务能力,实现向“系统集成服务商”的转型,打造全产业链能源网络产业体系,致力于成为全球领先的能源网络解决方案服务商。 截至 2023 年 8 月 28 日,公司能源网络领域在手订单约 236 亿元,其中海洋系列约 86 亿元,电网建设约 120 亿元,新能源约 30 亿元。 在海上风电建设上, 公司再次在广东、山东两地中标、执行多个典型工程,如中标国华半岛南 U2 场址海上风电项目、惠州港口二 PA、 PB 海上风电项目等,圆满交付了惠州港口二PA 海上风电项目 220kV 和 66kV 等项目海底电缆产品;海洋工程服务上, 公司实现贯穿设计、采购、施工、运营期维护的全生命周期的工程总承包服务模式, 2022 年,公司海洋工程服务海上风电项目 30 余个;公司实现大功率风机吊装科技成果,获得专利 100 余件。 公司与风电设备制造行业龙头企业合资打造两艘先进的风电施工船舶。 公司工程总承包能力和运维总承包能力不断提升,运维销售规模不断扩大。 公司在南通、盐城、阳江、汕尾、乳山等地建设多个海缆工厂和工程公司。在产业布局上形成“设备+施工”并行的局面,在区位业务上发展为以江苏为中心辐射黄海与东海,以山东、广东为两翼拓展渤海与南海的良好形势。 在海外海风项目上, 2023 年上半年,中天海缆国际市场开拓取得新突破,继中标巴西亚马逊河流域超 2300km 海光缆项目后,又在 2023 年 H1 内中标了墨西哥大长度中压海底光电复合缆、沙特油田增产项目 230kV 高压海缆、欧洲 275kV 高压交流输出海缆等项目,累计国际市场中标金额达到历史新高,实现了海底光、电业绩齐增长。 在光伏 EPC 总包业务上, 2023 年上半年, 公司紧抓“双碳”机遇期,持续加码光伏电站EPC 总包业务。发挥自身区域优势,公司同步实施如东万亩渔光示范基地 600MW 光伏复合项目(中广核、华能、华润);践行差异化业务布局战略,全面推进浙江铁塔、安徽电信基站类光伏项目;践行优质客户长期合作理念,精细化建设国电投恒科二期、天津宜家等屋面光伏电站项目。公司深化与央企发电集团及央企总包单位的业务绑定,重点推进沿海各省海上光伏资源的开发与获取。公司同样注重海外光伏业务发展,将海外业务的突破作为经营战略指标,着重推进优势区域市场开发和海外团队建设工作,取得孟加拉屋顶光伏项目及喀 麦隆基站类光伏项目的订单突破。 在储能产业板块, 公司于 2008 年开始布局储能产业,坚持绿色、安全、高性能储能系统的研发制造理念,为客户提供“芯组舱站”全栈级安全储能系统解决方案, 2023 年以来,公司中标江苏丰储 200MW/400MWh 共享储能项目、洪江市黔城 100MW/200MWh 电网侧储能项目、嘉峪关嘉西光伏园区 120MW 光伏发电项目、琼海潭门 100MW 农光互补示范项目等,着力发展新能源配储、共享储能业务,实力破解新能源电力消纳难题,提升新能源利用率,支撑高比例新能源高效利用。公司深耕通信储能领域,作为国内知名的通信基站储能电池厂商,已与中国移动、中国铁塔等代表性客户建立了深厚的合作伙伴关系。 2023 年上半年, 中标中国移动 2022 年至 2024 年 5.586 亿 Ah 的通信用磷酸铁锂电池产品集中采购项目,中标份额 13.53%,排名第二。 面对欧洲储能需求的快速上升,公司加大了在欧洲新能源储能市场的投入,成立了一支专门面向欧洲市场的销售团队,专攻欧洲大储能赛道。公司也在亚洲、非洲和美洲积极投入人力物力来专攻电力储能市场。 2023 年上半年,蒙古国 80MW/200MWh 大型储能项目正式开始交付,通过此项目带动当地市场类似储能项目开拓,为公司产品在中亚地区销售打通渠道,奠定市场基础。 在电网建设业务板块, 公司瞄准特高压、中高压电网产品向高端化、配网产品向智能化的目标发展,服务我国电网数字化、智能化建设。公司继续围绕“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实现以电力为中心的能源系统”建设,实施恶劣环境下的特高压线路的导线、电力光缆、线路金具以及高压聚丙烯绝缘电缆、大芯数电力光缆、 uLOFSTM 光纤传感、智能感知等智能化产品和技术研发。 在输电线路节能技术方面、在超导方面,公司均有技术布局。 在氢能产业方面, 中天华氢自 2022 年 8 月份成立以来,立足加氢、制氢设备产业化。 2023年上半年,公司首发推出 35/70MPa 加氢站和加氢机,下半年中天华氢将打造二期高端氢能装备研发、制造、测试和示范基地,建成后将致力于可再生能源制氢、用氢关键技术开发,利用光伏等可再生能源,打造绿电绿氢的产业示范。 攻关通信网络核心项目,通信行业地位领先公司公司持续聚焦技术研发,推进产品创新和系统解决方案迭代,并不断深化全球战略部署,充分发挥全球营销、服务及供应链优势,推动规模增长和可持续发展。 在光通信业务上, 公司依托于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全合成光纤预制棒制备技术,持续推行产业升级,在数智化转型和新产品开发应用方面取得突破。业内首创基于多维度建模仿真的光棒全过程数字化生产运营管理模式,成功通过工信部光纤预制棒工业互联网标杆工厂项目验收,相关成果获第二十九届全国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一等奖, 公司自主研发的超低损耗G.654.E 光纤成熟应用于各大干线网络建设,并以第一名中标中国电信 2023 年干线光缆建设工程(第一批),持续助力国家 5G 网络建设;基于通信流量爆发式增长,公司着力推动多芯光纤、空芯光纤等前瞻性产品的研发进程;为抢抓以超大数据中心、超级计算中心为代表的局域传输网建设机遇,公司实施弯曲不敏感高带宽多模预制棒和光纤关键技术及产业化项目,多项技术填补国内空白,实现关键技术自主可控。在 ODN 方面,公司成功开发两款接头系列共 8 款新产品,获得发明专利 3 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 2 项。 在光模块领域, 公司以第一名成绩中标中国电信通用光模块的集采项目,提升公司行业地位,同时成功开发 400G 系列高速光模块,并积极部署了下一代 5G 前传光模块和 800G 高速光模块的研发工作;此外,以 ChatGPT 为代表的 AI 大模型拉动网络基础建设, 公司已就下一代 NPO、 CPO 和液冷光模块等技术领域开展研发工作,同步积极与目标客户进行 产品技术标准对接;在天线领域,公司立足行业领先的基站天线和室分天线技术平台,不断在低损耗馈电网络,高辐射效率振子等方面取得技术突破。 2023 年以来,馈线及配件等产品在中国电信集采项目中实现排名第一;光缆及配套接头盒在中国电信干线建设工程项目集采排名位列首位;普缆、蝶形光缆、光缆交接箱、 700M 美化天线在中国移动集采项目位列前三。 积极拓宽海外市场, 2023 年上半年, 中天印度光纤、中天印尼光缆等实现本土市场占有率第一,中天摩洛哥光缆在欧洲的市场占有率跻身前四,其中,小型架空引入缆和超轻架空缆新品顺利在美国、法国、英国、以色列等市场实现项目运用。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公司战略布局海洋、新能源、电力电缆、光通信四大业务,覆盖通信和新能源两大核心赛道,作为海风龙头,有望核心受益于海上风电行业长期成长,同时随着光通信行业复苏, 新能源业务逐步发展,有望打开公司成长新曲线。我们预计公司 2023-2025 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6.22 亿元、 41.54 亿元、 47.78 亿元,当前收盘价对应 PE 分别为 13.79 倍、 12.03 倍、10.46 倍, 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因素海洋业务发展不及预期的风险;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海洋板块分拆风险
宝信软件 计算机行业 2023-10-23 43.38 -- -- 44.50 2.58%
49.33 13.72%
详细
公司发布 2023年第三季度报告, 2023年第三季度实现营收 31.41亿元, 同比增长 16.75%, 实现归母净利润 7.09亿元, 同比增长 31.64%,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 6.95亿元, 同比增长 31.73%; 同时发布第十届董事会第十四次会议决议公告,董事会批准在沙特设立上 海宝信软件股份有限公司沙特阿拉伯分公司(暂定名, 以下简称沙特分公司)。 点评: 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速逐季度提升, Q3毛利率同比环比均提升, 盈利能力持续增强; 拟设立沙特分公司, 海外业务有望得到进一步发展从业绩增速来看, 公司 2023Q3单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 7.09亿元, 同比增长 31.64%, 从今年 Q1开始,公司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呈现逐季度提升态势,2023Q1、Q2、Q3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分别为9.66%、23.74%、31.64%。 从毛利率来看, 2023Q3单季度实现毛利率 39.76%, 同比增长 1.27个百分点,环比增长 0.95个百分点, 体现了公司盈利能力的持续提升。 根据公司公告, 为服务在沙特建设的绿色低碳全流程厚板工厂,承接当地 相关项目并持续提供后续优质服务,董事会批准在沙特设立上海宝信软件 股份有限公司沙特阿拉伯分公司(暂定名,最终名称以当地相关部门批准文件或许可证件为准,以下简称沙特分公司)。 沙特分公司作为宝信软件分支机构运作,负责当地项目的相关策划、 实施、运营等工作。 我们认为,随着海外分公司的落地, 公司业务有望在海外得到积极推进,助力公司持续破圈发展。
均胜电子 基础化工业 2023-08-30 17.44 -- -- 19.46 11.58%
20.53 17.72%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23 年 H1 半年度报告,23 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收 270.1亿元,同比+17.9%,环比+0.5%;实现归母净利润约 4.8 亿元,同比扭亏为盈;扣非归母净利润 4.0 亿元,同比+384.5%。23Q2 公司实现营收 137.9亿元,同比+23.3%,环比+4.3%;实现归母净利润 2.8 亿元,同比+424.6%,环比+37.5%;点评: 公司汽车电子与汽车安全业务利润率加速恢复,规模效应与成本管控成效显现。23H1 公司实现营收 270.1 亿元,同比+17.9%;主营业务毛利率 13.4%,同比+2.5pct;净利率 2.2%,同比+1.8pct。其中,汽车电子业务营收约 81.5 亿元,同比+23.7%,毛利率 19.9%,同比+2.0pct;汽车安全业务营收约 187.6 亿,同比+15.7%,毛利率 10.6%,同比+2.5pct。 我们认为,公司两大主营业务毛利率均有提升得益于:公司收入规模的增长以及采取的一系列提升运营管理效率、控制相关成本的措施逐步见效,妥善布局全球生产线,增强成本竞争力,规模效应逐步发力。 业绩逐季兑现,期间费用率环比下降。23 年以来公司业绩逐季兑现,23Q1 实现归母净利润 2.0 亿元,同比扭亏;23Q2 实现归母净利润 2.8亿元,同比+424.6%,业绩逐季兑现。费用率方面,公司 23Q2 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为 1.5%、4.5%、4.0%、1.1%,同比持平、-0.2pct、-0.6pct、+1.2pct。公司期间费用率小幅下降,体现出良好的费用管控能力。 上半年新获订单充沛,订单结构持续优化。23H1 公司全球累计新获订单全生命周期金额约 422 亿元,其中汽车安全业务约 206 亿元,汽车电子业务约 216 亿元。新获订单中,新能源订单占比超 70%,订单结构持续优化。国内新获订单总金额约 167 亿元,占比提升至近 40%,头部自主品牌及造车新势力客户订单占比持续提高,尤其汽车安全业务已完成对新能源销量榜前十位客户的全覆盖。国内产能进一步拓展,合肥新产业基地一期预计将会新增方向盘 400 万件、安全气囊 1000 万件年产能。 持续布局智能化赛道,智能座舱及智能驾驶产品加速推进。公司在智能驾驶域控制器、驾舱融合域控制器、中央计算单元、具备多模交互、多屏联动等功能的新一代智能共情座舱、车路协同智能网联终端 5G+CV2X 产品、软件创新业务以及新能源汽车 800V 高压低损快充功率电子及多合一平台领域均有较大进展。合作方面,公司与地平线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推进高级辅助驾驶(ADAS)、自动驾驶、智能人机交互等领域的产品开发;2023 年发布首款基于高通 Snapdragon Ride 第二代芯片的智驾域控产品 nDriveH 系列;正在和国内外多家整车厂商共同推进智能驾驶域控制器、驾舱融合域控制器及中央计算单元等项目的研发,部分项目已完成 A 样的开发和 POC(验证测试)。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公司是全球汽车智能化、汽车安全核心供应商。 我们看好公司安全业务困境反转,电子业务高速增长,智驾、座舱、新能源三箭齐发。我们预计公司 2023-2025 年净利润分别为 9.98、13.18、 20.44 亿元,同比增长 153.2%、32.1%、55.0%,对应 EPS 分别为 0.71、0.94、1.45,对应 PE 分别为 24.6、18.6、12.0 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因素:汽车销量不及预期、智能化产品进展不及预期等。
亨通光电 通信及通信设备 2023-08-28 14.03 -- -- 14.62 4.21%
14.62 4.21%
详细
2023年8月24日,公司发布2023年半年报,2023年H1公司实现营收231.77亿元,同比增长4.85%,实现归母净利润12.49亿元,同比增长45.27%。同日,公司发布《关于中标海洋能源项目的公告》,公司控股子公司陆续中标国内外海洋能源项目,中标总金额为10.15亿元(含税)点评:业绩符合预期,通信和能源稳步发展根据公司公告,公司2023年Q2实现营收收入123.10亿元,同比减少3.48%,环比增长13.28%;实现归母净利润8.54亿元,同比增长65.57%,环比增长116.28%。2023年H1公司在“新基建”“碳达峰、碳中和”“数字中国”等背景下,得益于光通信行业供需格局持续改善,以及国家电网建设的稳步推进,相关业务保持了稳步增长。 公司坚持专注于通信网络与能源互联两大核心主业,提供行业领先的产品与解决方案,公司具备集“设计、研发、制造、销售与服务”一体化的综合能力,进行全球化产业与营销网络布局。 在通信网络方面,公司通过光棒技术的研发升级、整合海洋通信板块、建设PEACE跨洋海缆通信系统运营项目、收购全球领先的特种光纤生产商等,进一步强化了在通信行业的产业布局和竞争力。公司以购买华海通信部分股权的方式继续优化整合海洋通信板块股权架构,以提升公司海洋通信、海洋观测、智慧城市业务的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打造全球领先的海洋通信、海洋观测科技型企业,全面深化智慧城市整体解决方案的战略布局。 在能源互联方面,公司以系统成套解决方案和工程总包为两翼,形成能源互联产业全价值链体系。在“碳达峰、碳中和”大背景下,紧抓全球海上风电清洁能源的发展机遇,继续深度拓展海上风电产业链,着力海洋产业链平台构建,具备全球海上风电工程服务能力。公司紧抓光通信技术变革,光纤光缆与高速光模块齐头并进2023年H1,受益于海内外通信业的发展,公司光通信业务实现了较快增长。 预制棒方面:公司控股子公司亨通光导研发的新一代绿色光纤预制棒更是有效突破了多项关键技术的瓶颈,填补了国内空白,引领了我国光纤预制棒技术方向,推动了行业向绿色环保转型升级。2022年10月至2023年1月期间,公司受让第三方战略投资者持有的亨通光导28.60%的股权,亨通光导成为公司全资子公司,有利于公司进一步聚焦通信网络产业,维护核心资产,提高通信网络产业链完整性。 光纤光缆方面,2022年,公司收购了LEONIIndustryHoldingGmbH持有的j-fiberGmbH公司100%股权;2023年H1完成交割。j-fiberGmbH公司拥有近40年的特种光纤研发和制造经验,是全球领先的特种光纤生产商;此次收购将有效提升公司在特种光纤领域的研发能力。2023年,公司积极推动去年以来陆续投运的埃及、印尼、印度等海外光通信产业基地的产能提升;墨西哥光通信产业基地正式投建,公司进一步完善海外本地化产能布局和全球化产业布局。另外公司是中国电信研究院2022年云网融合承载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多芯光纤采购项目的独家供应商,为国内多芯光纤(MCF)和空分复用技术(SDM)逐步实现商用奠定了基础,起到了先锋示范作用。 光模块方面,公司入选中国电信国家重点研发计划“T比特级超长跨距光传输系统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建设工程(400G高速光模块、100G高速光模块)项目和“低功耗高集成度高性能100G光传输系统研究与应用示范”建设工程(100G、400G高速光模块)项目,成为这两个项目100G、400G光模块唯一提供商。公司在OFC2023现场展示了400G和800G系列产品,包括基于最新硅光方案的400GDR4,以及EML方案的400GFR4、400GLR4和800GDR8等产品。其中,400GDR4硅光模块为全新升级方案,基于6nmDSP和先进硅光子技术平台、优秀的电源设计和领先的数字信号处理技术,该模块在0-70℃温度范围内,可以低于9W的低功耗和低BER性能完美支持2公里的传输距离应用;目前已开放客户评估工作。400G光模块产品涵盖QSFP-DD和QSFP-112两种封装,可全面满足国内外数据中心需求。目前,公司400G光模块产品已在国内外市场获得小批量应用。800G光模块产品在领先交换机设备厂商通过测试,将根据市场情况导入量产。 公司在CPO光电协同封装的布局在国内较早,2021年曾成功推出3.2TCPO工作样机。 由于技术迭代,目前尚在进一步研发过程中。公司深耕海洋通信,全产业链一体化布局2023年,公司继续深耕全球跨洋海缆通信网络建设业务,系国内唯一具备海底光缆、海底接驳盒、中继器、分支器研发生产制造能力、跨洋通信网络系统解决方案(桌面研究、网络规划、水下勘察与施工许可、光缆与设备生产、系统集成、海上安装沉放、维护与售后服务)提供能力以及跨洋通信网络系统建设能力的全产业链公司。截至2023年H1末,公司全球海底光缆交付里程数已累计突破90,000公里。公司“超长距大容量深海海底光缆系统关键技术与产业化”项目攻克了关键核心技术,实现深海通信系统关键技术的自主研制,为国家构建自主可控安全的海底光缆通信系统、实施“海洋强国”战略打下坚实基础。2023年上半年,公司成功完成索马里和安哥拉等项目的交付工作;新增签约墨西哥下加湾、沙特UMJUJ、巴西石油二期等项目;完成Sigmar项目主体施工、Peace新加坡分支、沙特分支、巴西石油等项目设备生产;开展亚太五号Sea-H2X、亚太快链ALC、西哈努克-香港海底光缆项目等大型中继联盟海缆项目的海上勘测和许可申请等工作。截至本2023年H1末,公司拥有海洋通信业务相关在手订单金额约55亿元。 2022年,公司携手巴西国家石油公司,为其设计和建造连接巴西东南部海上油田的29个作业平台的Malha海上油气平台海缆通信系统。现已完成包含海底光缆分线器、海底线路中继器、海底线路分支器和海底光缆等全系列海上油气平台海缆通信系统的核心产品的验收和交付,并计划于2023年四季度建成商用。该系统的成功交付标志着公司在全球海上石油天然气作业平台通信网络领域取得了产品、相关技术以及设计建造能力的新突破,将海底光缆应用于油气领域亦是公司海底通信系统重要场景。 2023年,公司全力推动高端制造业产业园项目一期的建设,深入聚焦海洋信息系统水下特种缆制造。产业基地已于2023年H1内投入运营,完成交付超5500m应用水深的采矿脐带缆;并实现10余条作业型ROV脐带缆的国产化替代。2023年H1,公司加快推进大型国际海洋通信海缆施工船的建设。 跨洋通信运营方面:由公司投资的PEACE跨洋海缆通信系统运营项目,全长15,800公里,通过连接中巴跨境陆地光缆,PEACE海缆系统将成为连接中国和非洲、中国和欧洲距离最短的海底光缆路由,并降低时延,满足中国到欧洲、非洲快速增长的国际业务流量需求,促进中国国际海底光缆的发展。公司PEACE跨洋海缆通信系统的巴基斯坦-埃及-肯尼亚、埃及-法国段已于2022年底顺利投产。2023年H1,该系统项目对外提供国际海缆通信带宽服务;运营半年以来,系统状态良好、通信质量稳定,受到客户普遍好评。基于亚太带宽市场需求快速增长及已有目标客户实际需求,2023年H1,公司调整PEACE跨洋海缆通信系统项目的南非段建设进程,优先增加建设PEACE跨洋海缆通信系统新加坡延伸段项目,从而将PEACE跨洋海缆通信系统拓展至新加坡,提升现有网络资源价值,构筑成亚欧、亚非国际信息互联大通道,为后续持续耕耘国际海缆运营市场打下良好基础。公司持续加大国内外运营商、国际互联网和内容服务商市场开发力度,已与相关行业主要目标客户群体建立合作关系,并对外提供小颗粒租赁、运营维护等增值服务;依托预留分支、规划新加坡段,构建自主营销网络,扩大市场营销能力和范围。截至2023年H1末,公司拥有在手订单金额超2亿美元。 2023年3月,公司筹划分拆控股子公司亨通海洋光网独立上市,本次分拆亨通海洋光网独立上市将充分发挥资本市场优化资源配置的作用,拓宽亨通海洋光网融资渠道,进一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及持续盈利能力。稀缺的海缆龙头,积极构建全球能源互联解决方案服务商公司围绕国家“海洋强国”“碳达峰、碳中和”发展战略,助力全球海上风电清洁能源的建设,继续深度拓展海上风电产业链,着力海洋产业链平台构建,不断提供具备强竞争力的产品和服务,全力打造国际一流海洋能源互联解决方案服务商;同时除了在电网市场继续发稀缺的海缆龙头,积极构建全球能源互联解决方案服务商公司围绕国家“海洋强国”“碳达峰、碳中和”发展战略,助力全球海上风电清洁能源的建设,继续深度拓展海上风电产业链,着力海洋产业链平台构建,不断提供具备强竞争力的产品和服务,全力打造国际一流海洋能源互联解决方案服务商;同时除了在电网市场继续发力,进一步巩固在国网、南网的市场地位,将同时做好新能源、轨道交通、电气装备、重大基础设施等行业市场开发,推进公司向能源互联解决方案服务商战略转型。截至2023年H1末,公司拥有海底电缆、海洋工程及陆缆产品等能源互联领域在手订单金额约170亿元。 海上风电业务方面,面对海上风电全生命周期的运营需求,公司已形成了从产品到系统解决方案,到工程运维的全产业链发展格局。公司拥有完善海上风电系统解决方案及服务能力,形成了从海底电缆研发制造、运输、嵌岩打桩、一体化打桩、风机安装、敷设到风场运维的海上风电场运营完整产业链。 海风项目方面,至2023年H1,公司持续中标国内外海上风电和海洋油气项目,在手订单充足;分别中标了浙江启明海洋电力工程2022年第六批招标项目、广东湛江徐闻海上风电场300MW增容项目、泰国中压海缆项目、山东半岛南海上风电基地U场址一期450MW项目、尼日利亚中压海缆采购项目、临高海上风电场项目、广东湛江徐闻海上风电场300MW增容海上工程项目、浙能台州1号海上风电场项目、浙江嵊泗风机大部件优化施工项目等海上风电项目;斩获曹妃甸12-1南油田扩建项目、乌石油田群开发工程项目等海洋油气项目目。其中公司参建的广东明阳阳江青洲四项目Ⅰ标段导管架基础沉桩施工顺利完成,该项目是公司自主基础施工的国内近海深水区离岸最远的海上风电项目。且公司海缆首次进入墨西哥市场,使连接坎昆地区两座岛屿的电力海缆连网项目成功敷设并网运行。 2023年8月24日,公司发布《关于中标海洋能源项目的公告》,公司控股子公司江苏亨通高压海缆有限公司、亨通海洋工程有限公司及亨通世贸有限公司陆续中标国内外海洋能源项目。公司控股子公司收到项目《中标通知书》,确认中标了“华能海南分公司临高海上风电场项目”;签署了“国家电投山东半岛南海上风电基地U场址一期450MW项目”“乌石油田群开发工程项目”“曹妃甸12-1南油田扩建项目”“尼日利亚中压海缆采购项目”“国家电投广东湛江徐闻海上风电场300MW增容海上工程项目”“湛江徐闻海上风电场项目EPC总承包Ⅰ标项目”等海洋能源项目合同。中标总金额为10.15亿元(含税)。 海风建设方面,公司正投资建造一艘新一代深远海大型风机安装船,建成后可实现在70m以内水深进行海上风电机组的吊装及风机基础施工作业,安装风电机组将可覆盖至20兆瓦,以满足国内外海上风电大容量、深远海施工需求并提升公司在海上风电领域的核心竞争力。同时公司将持续通过能力提升、区域布局,继续提高行业竞争力。公司的海底电缆生产基地目前位于苏州常熟的亨通国际海洋产业园;产业园毗邻长江,拥有码头资源,交通便利。 2023年H1,公司已按计划加快推进在江苏射阳布局的海底电缆生产基地建设;同时,推动揭阳海洋能源生产基地的项目建设。 智能电网业务方面,随着国内以特高压为主的电网建设再次提速,公司持续强化在高压电力传输领域的市场地位和服务能力,建立了国内规模最大的超高压测试研发中心,配置超高压直流耐压测试系统、超高压串联谐振局放耐压测试系统等全套带载试验能力,标志着公司具备了目前国际国内最高电压等级的1000kVAC和±1100kVDC的电缆系统电气型式试验的超级试验验证能力。2023年H1,公司重点电力产品销售在欧洲、拉美、东南亚、中东、北非等市场实现重大突破。 2023年H1,公司重点电力产品销售在欧洲、拉美、东南亚、中东、北非等市场实现重大突破。同时,公司继续全面展开与国网、南网、五大发电集团等各大输配电、发电能源商在综合能源领域的合作,进一步巩固现有主营业务市场份额;并重点向特种电缆分布的重大基础设施、工程建筑、轨道交通、新能源及电气装备等市场深度转型。公司瞄准“铝代铜”发展趋势,推动在山东滨州的高端铝及铝合金电缆项目建设。该项目主要定位于生产220KV及以下以铝及铝合金芯为主的电力、新能源、海洋能源、大数据中心、轨道交通等节能环保型特种电力电缆,并满足IEC、CE、UL、TUV等国际标准,待项目建成后,将成为公司立足国内、面向全球的重要新能源线缆制造研发基地。 新能源汽车方面,公司致力于成为全球新能源智能连接系统解决方案服务商,专注于新能源汽车领域产品的制造与研发,汽车电缆、高压线束及充电产品已经入围配套Benz、AUDI、上汽、一汽、东风、蔚来、小米、零跑等国内外主流主机厂、传统和新兴车企。2023年H1,公司自主研发液冷充电技术,并成功发布试点。 积极拓展智慧城市业务,在手订单充沛2023年上半年,公司进一步完善在全国的智慧城市业务布局,继续稳固东莞、深圳、天津、合肥、西安为代表的业务根据地,深入建设全面的项目运作能力和解决方案能力。深入建设交付技术能力和研发能力,建设自研产品的服务交付能力,形成海纳数据中台、富媒体一体机等产品研发交付一体化服务能力;将智慧城市、智慧港口等优势行业领域的成功经验加以快速复制;在园区、能源、政务、煤炭等领域实现点状突破。2023年H1内,新增签约合肥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廉江市养殖场及江河水质智慧监管平台、智慧东疆建设项目、深圳地铁管理云项目等项目;借助于“人工智能”的东风,新增签约合肥AICC等多个智能算力中心项目;除了立足于本土市场,海外总集业务持续开拓,聚焦非洲,发展亚太。截至2023年H1末,公司拥有智慧城市业务相关在手订单金额约30亿元。 公司全球化运营,重视海外市场开拓2023年7月,公司拟通过境外全资子公司亨通光电国际收购联营企业PTVokselElectricTbk约42.97%股份并与相关股东达成初步意向。PTVoksel于1971年成立于雅加达,于1990年在印度尼西亚证券交易所上市,是印度尼西亚最大的电缆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之一;公司目前间接持有其约30.08%的股份。在前期推进印尼市场光通信行业布局的基础之上,公司拟通过继续收购PTVoksel部分股权实现对其控股,进一步加强公司在电力领域的印尼本地化能力建设;完善公司通信和能源两大领域在印尼及东南亚市场的布局,以进一步巩固公司全球化战略,增强国际市场竞争力,提升国际品牌价值。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公司作为国内光电缆龙头企业,专注于通信网络与能源互联两大核心主业,随着光通信行业和能源业务的发展,未来成长可期。我们预计公司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3.13亿元、28.39亿元、35.42亿元,当前收盘价对应PE分别为15.13倍、12.33倍、9.88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因素通信业务发展不及预期;海洋业务发展不及预期的风险;分拆上市进度不及预期
中控技术 机械行业 2023-08-25 49.35 -- -- 52.29 5.96%
52.29 5.96%
详细
事件: 2023 年 8 月 23 日,公司发布 2023 年半年度报告,2023 年上半年公司实现总营收 36.41 亿元,同比增长 36.54%;实现归母净利润 5.11亿元,同比增长 62.88%;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 4.24 亿元,同比增长77.71%。 点评: 业绩持续高增长,多产品市场份额居于首位根据公司公告,2023 年二季度公司实现总营收 21.95 亿元,同比增长30.27%;实现归母净利润 4.18 亿元,同比增长 64.91%;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 3.57 亿元,同比增长 79.21%。 分产品来看,2023 年上半年,工业软件及含有工业软件的解决方案业务共实现收入 11.08 亿元,同比增长 36.77%,根据睿工业、工控网统计数据,2022 年,公司工业软件产品先进过程控制软件(APC)国内市场占有率为 33.2%,排名第一;其他工业自动化及智能制造解决方案业务 2023年上半年共实现收入 14.66 亿元,同比增长 15.80%,公司集散控制系统(DCS)在国内的市场占有率达到了 36.7%,连续十二年蝉联国内 DCS 市场占有率第一名,其中化工领域的市场占有率达到 54.8%,石化领域的市场占有率达到 44.8%;仪器仪表 2023 年上半年实现收入 2.05 亿元,同比增长 76.3%,2022 年,安全仪表系统(SIS)国内市场占有率 29.0%,首次位居国内流程工业市场占有率第一名。 2023 年上半年公司营收及归母净利润均实现较快增长,主要受益于:1)持续深耕传统行业,优势显著。核心产品及服务在石化、化工等传统优势行业持续突破大客户及大项目;2)新行业市场突破顺利,跨行业能力强。公司产品及服务在新能源、制药食品、冶金等市场拓展成效显著。 公司跨行业能力强,下游市场开拓顺利,客户覆盖率持续上升分行业来看,传统优势行业营收稳步增长,竞争力不断提升;新行业开拓顺利,增速较快。2022 年,化工行业实现收入 25.70 亿元,同比增长 31.79%,实现毛利率 35.03%,同比下降 5.38 个百分点;石化行业实现收入 12.97 亿元,同比增长 50.44%,实现毛利率 44.61%,同比提升 2.84 个百分点;电池、制药食品、油气、建材、冶金行业收入持续保持较快增长趋势,制药食品行业实现收入 6.66 亿元,同比增长 70.85%;油气行业收入同比增长 69.02%;建材行业收入同比增长 68.67%;冶金行业收入同比增长63.70%。 截至 2023 年 6 月末,公司已覆盖流程工业领域 28,419 家客户,客户覆盖率稳步上升,并通过签订战略合作等方式,与大客户及行业标杆客户实现强强联合,同时突破多位国际高端客户包括壳牌、科思创、巴斯夫等,持续构建优质客户生态圈,提升客户渗透率。 毛利率稳中略降,净利率同比上升2023 年上半年公司实现销售毛利率 32.48%,同比下降 4.3 个百分点,销售净利率实现14.28%,同比上升 2.28 个百分点,毛利率下降主要是主要产品收入中低毛利率大项目占比提升,以及新 S2B 平台业务毛利率较低叠加所致,2023 年二季度公司实现销售毛利率 31.92%,同比下降 3.53 个百分点。我们认为未来随着公司新产品的拓展、新行业的开拓以及产品结构的不断优化,毛利率具备修复空间 坚持管理改革,运营效率显著提升公司持续推进管理变革、经营基线变革,推动以毛利率提升、人均效率提升和存货周转率提升为三大主线目标的全流程降本工作。2023 年上半年公司实现销售费用率 9.31%,同比下降 1.16 百分点,实现管理费用率 5.60%,同比下降 1.19 百分点 坚持自主研发,参与多项国家重点项目公司通过集成产品开发(IPD)变革搭建全新矩阵化研发体系,将研发团队向市场端、销售端前移,以需求为导向,充分满足客户对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等产品及技术的迫切需求。2023 年上半年公司研发投入 4.06 亿元,同比增加 48.20%,研发费用率为 11.16%。 截至 2023 年六月底,公司研发人员为 2282 人,占公司总员工的 34.55%,人数较 2022年上半年上升 19.79%,公司拥有已获授权的专利 556 项(含 384 项发明专利,145 项实用新型专利和 27 项外观设计专利),其中 2023 年上半年新授权专利 34 项(含 29 项发明专利,3 项实用新型专利和 2 项外观设计专利);取得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 616项,其中 2023 年上半年新取得软件著作权登记 41 项。2023 年上半年公司承担、参与发布了国家标准 47 项、参编国家标准 7 项、行业标准 2 项 “双碳”背景利好流程型智能制造,高端工控产品国产替代提振公司成长长期来看,我国流程工业在“双碳”目标下,工控产品更新换代所带来的市场空间较大。 我国流程工业在碳排放方面有两个特点:第一,国内流程工业平均工艺水平与设备落后、自动化程度低、能耗方面依旧处于粗放式管理阶段,仅靠工艺流程优化、节能技术等方式难以显著控制能耗,必须进行自动化设备的更新换代与基础自动化升级改造;第二,目前国内流程工业的能耗总量可观,可改进空间较大,可以通过降低流程行业能耗的途径来明显降低全国碳排放量。在“双碳”的长期目标下,我国流程工业自动化水平的进一步提升是必然趋势,工控产品更新换代的市场空间较大。 深耕石化化工行业,工业软件核心竞争力强生产制造类工业软件具备较强的下游行业属性,通常来讲,一款生产制造类工业软件往往只负责某个领域甚至某一工艺,需要大量的行业经验和行业模型的积累。公司深耕石化、化工领域多年,深度绑定多个下游大客户,拥有海量的现场数据与经验丰富的工程师,有助于公司构建成熟的经验模型。我们认为,与石化化工行业的深度绑定赋予了公司较强的工业软件开发和运维能力,大大提升了公司工业软件产品的实用性和竞争力,同 时某一细分行业中的工业软件又呈现“一家独大”的特点,有助于公司工业软件产品未来在石化化工行业中广泛普及,提振公司长期成长。 深化全产业链布局,多类产品协同提振公司业绩中控技术以控制系统(DCS+SIS+PLC)为基石,向下打造“工业触手”,布局仪器仪表相关产品,向上打造“工业智慧大脑”,布局多款工业软件,各业务间具备明显的协同效应,提升公司整体的竞争优势。同时公司“线上+线下”协同发力,5S 自动管家店和 S2B平台共同打造完善的营销网络和服务体系。在智能制造大背景下,国家政策与市场双轮驱动工控行业景气度提升,公司作为具备核心竞争优势的国内工控龙头,积极深化全产业链布局,多类产品协同发力,未来发展前景广阔。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工业 4.0 时代,智能制造行业有望提速发展,公司作为国内工控&智能制造龙头企业,积极推进“一体两翼”布局,未来“一纵一横”发展空间大。预计公司 2023-2025 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10.79 亿元、14.38 亿元、19.12 亿元,对应 PE 为 35.57 倍、26.70 倍、20.07 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因素下游行业波动风险、公司业务拓展不及预期
宝信软件 计算机行业 2023-08-22 49.00 -- -- 50.38 2.82%
50.38 2.82%
详细
事件 :2023年8月18日公司发布 2023 年半年报,2023 年上半年实现营收 56.77 亿元,同比增长 14.4%,实现归母净利润 11.62 亿元,同比增长 17.27%,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 11.05 亿元,同比增长 17.29%。 点评: 二季度归母净利润同比环比均大幅提升,各项业务实现较快发展根据公司公告,2023Q2 单季度实现营收 31.54 亿元,同比增长 28%,环比增长 25%,同比增速相比于 Q1 大幅提升(2023Q1 同比增速为 0.99%),2023Q2 实现归母净利润 6.63 亿元,同比增长 24%,环比增长 33%,同比增速相比于 Q1 大幅提升(2023Q1 同比增速为 9.66%)。 分业务来看,2023 年上半年软件开发业务实现营收 39.98 亿元,同比增长15%,服务外包业务实现营收 16.21 亿元,同比增长 14%,系统集成业务0.48 亿元。 在自动化方面,公司在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与破解行业“卡脖子”难题等领域持续取得突破,持续加大机器人、 PLC、工艺模型等领域投入,实现机器人规模化、标准化入驻“宝罗云”,提供平台化运营服务;启动一批新产品研发与首台套攻关,不断提升机器人业务核心竞争力;迭代优化宝信新一代多核 PLC 主控产品,引领建立国内工业控制软件及系统国产化生态;明确构建工艺模型技术生态圈的突破方向,探索基于宝联登工业互联网平台,依托人工智能, 构建全流程、全产线工艺控制模型知识图谱,形成以工具库、模型库、数据库、案例库为架构的核心技术平台。 在工业互联网方面,宝联登工业互联网平台逐步迈入产业化、规模化发展,产业生态套件ePlat 进入规模化推广阶段, 一网统管、智慧办公相关通用组件建设上线;工业互联套件iPlat 聚焦生产现场痛点,解决工控软件“卡脖子”问题,推出面向实时场景的、全集成、轻量化开发框架 iPlat4J-Smart;工业大数据套件 xData 持续提升各类业务用户的数据运用水平,提供一站式数据生态研发设计工具集;人工智能套件 xAI 实现 AI 模型高效构建管理,已沉淀多个核心工业智能算法模型库;基于应用开发套件 xDev 发布低代码组件并上线开发者社区。 公司的创新能力、行业地位和品牌形象持续得到巩固和提升。宝联登再次入选 2023 年度工业互联网国家“双跨”平台,始终保持国家第一梯队,入围中国科学院《互联网周刊》2023工业互联网 500 强(排名第三);荣获中国软件行业协“2022 年软件行业工业互联网领域领军企业”“2022-2025 中国软件诚信示范企业”“2022 年软件行业典型示范案例”;多项产品荣膺“2022 年度钢铁行业智能制造最佳、优秀解决方案”;参与编制的国标获评“2022年中国标准创新贡献奖二等奖”;电磁冶金项目获得“2022 年度上海市技术发明奖一等奖”。 双碳时代,公司作为央企旗下信息高科技公司及国产软件提供商,深入践行“新基建”、“产业链安全”、“自主可控”等国家战略,围绕关键核心技术国产化替代与破解行业“卡脖子”难题, 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全面推进国产自主可控高端控制系统的规模化、产业化发展,赋能产业智慧化。 上半年毛利率同比提升,高端自动化业务有望带动盈利能力不断增强公司 2023 年 H1 毛利率为 39.46%,同比提升 3.29 个百分点,未来,随着公司“从软到硬”一体化布局的不断延展,以自动化、工业互联网平台为核心的智能制造业务有望给公司软件开发业务毛利率带来较大提升空间,同时在双碳政策下,公司核心地段 IDC 机房资源稀缺性日益凸显,盈利能力有望持续提升 以大型 PLC 工业软件为核心,赋能高端自动化业务全面发展高端自动化是公司未来重点战略方向,公司是国内稀缺的推出自主大型 PLC 控制系统的企业,在高端自动化领域拥有强劲的软硬件一体化竞争实力,“三大核心增长逻辑”助推公司自动化业务打开广阔发展空间。公司以大型 PLC 自动化工业软件为核心,积极拓展机器人(搭配宝信自主研发的 PLC)、SCADA 工业软件等自动化产品,同时有能力向大型 DCS(DCS=PLC+SCADA)控制系统切入,持续延展自动化能力边界,未来有望成长为国内全生态自动化龙头。 公司自动化三大核心增长逻辑为:1)产品序列扩张:公司未来将从大型 PLC 向中大型 PLC下沉,配齐高中端 PLC 产品线,并深化机器人、SCADA 工业软件等自动化产品布局,同时具备向 DCS 及 DCS 控制系统扩张的能力;2)增量+存量替换逻辑:双碳时代+国产替代背景下,以钢铁行业为代表的流程型行业“有必要+有能力”大力投入资本开支布局智能制造;大型 PLC/DCS 将逐渐开始进入到存量替换新周期;自动化产品标准化程度更高,跨行业扩张潜力十足;3)毛利率提升逻辑:自动化产品毛利率较高,有望带动整体盈利能力提升。 工业互联网平台厚积薄发,夯实智能制造云化基石公司高度重视工业互联网的发展,自主研发工业互联网平台宝联登 xIn3Plat 和人工智能中台等,工业互联网的布局一方面给公司打开成长新曲线,另一方面有望增强公司智能制造核心竞争力。在双碳时代,以钢铁、冶金、石化、化工为代表的高耗能流程行业,面临着“降本、增效、提质”的迫切需求,以工业互联网为代表的智能制造新技术将发挥核心作用,流程行业“有能力+有需求”大力进行资本开支推动工业互联网发展;国家大力推动数字经济,工业互联网平台作为数字经济的核心底座和组成部分,持续受到国家政策的强力支持,公司工业互联网平台 xIn3Plat 连续多年持续入围工信部“双跨”平台,排名稳步提升,为未来发展开辟了新的成长赛道;从长远来看,PLC 等自动化产品云化为大势所趋,而工业互联网平台是自动化产品云化的基础,为自动化云化筑就坚实根基,云化 PLC 有望助力公司实现弯道超车,持续夯实公司智能制造产业龙头地位。 宝联登 4.0 是公司基于 20 多年工业软件研发的技术储备,经过多年持续大规模研发,在宝武各类数智化应用场景中迭代优化而形成。产业生态 ePlat 套件 4.0 已进入规模化推广阶段,能快速满足用户需求,增强用户粘度,挖掘用户价值,促进平台规模化推广;工业互联 iPlat套件 4.0 助力实现工控软件国产化替代,解决工控软件“卡脖子”难题,基于“宝罗云”项目研发了物联网组件,推出工业互联套件高性能版;数据生态 5S 套件 4.0 持续提升各类业务用户的数据运用水平,提供一站式数据生态研发设计工具集,助力企业用户的数据研发;人工智能 xAI 套件 4.0 实现 AI 模型高效构建管理,已沉淀多个核心工业智能算法模型库;应用开发 xDev 套件 4.0 积极探索和改进应用构建、应用交付方面,为低代码和开发者社区的发布积蓄力量。 “宝罗”机器人应用场景不止于钢铁,未来行业扩张空间大2022 年 6 月 20 日,中国宝武开展万名“宝罗”上岗动员,将重任赋予旗下的宝信软件。 “宝罗”是宝武机器人的统称,截至 2021 年 11 月 24 日已上岗“宝罗”数约 1432 名,预计在 2026 年实现超万名“宝罗”上岗的总目标。目前,宝罗机器人种类繁多,按定位可分为工业、服务、特种三大类,工业宝罗已实现贴牌、取样、拆捆、喷印、家炮泥、铁水运输等功能;服务宝罗主要是 AI 虚拟服务机器人,即时满足客户需求;特种宝罗包括应用在矿山、港口码头等机器人(全自动装卸料机、重载 AGV 等)、专业运检机器人(水道巡检无人艇、高炉巡检无人机等)、检查维修机器人等。所有宝罗均接入“宝罗之家”云平台,可以实现OTA 在线升级,不断提升算法效率。 宝罗机器人能有效取代钢铁行业中的 3d 岗位即 dangerous(风险大)、dusty(环境差)、difficult(困难),解决许多工业化场景中的难点和痛点,有效降低人员劳动强度,缓解制造业领域劳动力短缺状况。公司承担宝钢万名宝罗计划的重任,持续赋能钢铁智能制造,除了钢铁自动化产线外,三大种类宝罗机器人还覆盖运输、矿山、港口、客户咨询等场景,其他多个场景也在定制化开发中,据公司机器人事业部介绍,公司未来有望走出宝武,在其他工业领域推广机器人应用,持续助力其他企业提升产业竞争力和劳动效率。据《2022 年世界机器人报告》,2021 年我国制造业机器人密度达 322 台/万人,相比全球最高的韩国 1000 台/万人,新加坡 670 台/万人,日本 399 台/万人,密度仍有较大差距。截至 2023 年 1 月底,上海重点产业的机器人密度达到 383 台/万人,规上企业机器人密度仅到达 260 台/万人,潜在提升空间较大。我们认为企业数字化转型浪潮下,工业机器人需求或将持续增长,公司有望持续受益。 伴随亿吨宝武数智化转型,信息化业务发展空间大背靠宝武大平台,乘数智化转型的战略东风,公司作为宝武集团“一基五元”战略中信息化的基石、智能制造核心,伴随亿吨宝武数智化转型,信息化发展空间大。公司是可以从 L0 做到 L5 的工业软件企业,信息化产品包括 MES、BI、WMS、MOM 等,其中,MES 产品近几年在国内企业市占率排名中稳居第一,已应用到多个行业。在“双限”、“双控”背景下,国家对于钢铁行业发展提出了“大力发展智能制造”、“加快推进兼并重组”、“严禁新增钢铁产能”等要求,宝武集团作为全球最大钢铁集团,并购重组进展不断加快,将从“信息系统的更新替换+工业互联网平台的深化布局+自动化控制系统改造及新增需求+云计算部署需求”四方面大幅提升对于公司智能制造业务的需求。公司传统软件业务也早已拓展到除宝武集团以外的钢铁企业,以及非钢领域,未来成长空间广阔。 IDC 供需格局演变利好龙头,公司 IDC 业务进入投放新周期短期 IDC 行业供需格局演变利好龙头,公司作为批发型 IDC 龙头将核心受益,同时 IDC 业务将进入投放新周期,有望带来盈利+估值的戴维斯双击。短期来看,国家对于能耗、电力、安全合规等管控趋严,大量老旧、不合规机房被取缔,以及需求向核心地段大规模&绿色 IDC倾斜,使得优势 IDC 龙头竞争优势越发强劲,长期来看,IDC 行业需求将随着新应用爆发而持续增长。“资源禀赋+工业软件能力”结合赋予了公司 IDC 业务得天独厚的能力禀赋,上一轮 IDC 建设投放时间周期为 2013-2020 年,共计投建与上架近 3 万个标准机柜,从 2021年开始,公司启动宝之云华北宣化+宝之云上海罗泾五期机房项目,共计超 5 万个标准机柜,若我们不考虑其他新建机房项目,便已经是前一轮投放量的 1.7 倍。从 2021 年开始,新建项目部分机柜已经开始投放上架,未来随着上架率的持续提升,将赋能公司持续成长。 优秀的管理层和市场化激励机制,保障长期发展活力公司拥有优秀的管理层,推行市场化的激励机制,使得公司具备充足的发展活力和动力。公司作为央企,管理团队管理经验丰富,管理体制灵活,另外内部考核制度市场化,且多次推行市场化的激励方案,公司于 2017 年、2020 年、2022 年共发布 3 次股权激励,激励覆盖范围广,覆盖公司管理层、技术骨干、业务骨干等,一方面彰显了公司管理层对于未来长远发展的坚定信心,同时也有望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充分释放公司发展活力。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宝信软件传承央企优质基因,深度布局自动化、工业互联网、信息化、云计算四大智能制造赛道,是国内稀缺的在高端自动化工业软件领域实现突破的企业,是国内产品序列完整的高端智能制造龙头,肩负高端智能制造国产替代的使命,长期成长空间大。我们预计公司 2023-2025 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25.69 亿元、31.56 亿元、40.58 亿元,当前收盘价对应 PE 为45.83 倍、37.31 倍、29.01 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因素IDC 建设与上架不及预期、宝武重组并购低于预期、5G 发展不及预期
宝信软件 计算机行业 2023-08-14 50.05 -- -- 50.54 0.98%
50.54 0.98%
详细
事件:2023年8 月 10 日,据宝信软件公众号信息,宝信软件全资子公司武汉港迪电气有限公司和广东永通起重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正式签订广东颐德港口钢卷库区无人化项目,项目建成后,库区将成为华南第一个港口无人化自动化库区。 点评:与子公司协同作战,持续拓展业务范围,拓宽市场空间武汉港迪电气有限公司成立于1999 年,2021 年被宝信软件收购,是公司的全资控股子公司。武汉港迪业务涵盖电气控制系统、高低压配电、机电工程总承包,下设电控事业部、配电及工程事业部,年产值8 亿元。依托自身强大的自主创新和研发能力,港迪电气的产品与服务遍及港口、造船、铁路、盾构、建筑、冶金、水利、电力、矿业、环保、建材、石油石化、海洋工程等多个行业。 在公司智能装备事业本部的支持和协助下,广东颐德港口钢卷库区无人化项目成功签订。武汉港迪将提供8 台无人化桥式起重机电控系统和库区无人全自动行车控制系统(简称UACS),项目建成后,库区将成为华南首个港口无人化自动化库区。我们认为此次项目的签订,不但是公司和武汉港迪协同合作下的市场突破,更是为公司自动化业务进行行业拓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宝信软件作为央企旗下信息高科技公司及国产软件提供商,以大型PLC 和自动化工业软件为核心,积极拓展创新工业机器人、SCADA 和宝联登4.0工业软件等产品,深入践行“新基建”、“产业安全”、“自主可控”等国家战略,围绕关键核心技术国产化替代与破解行业“卡脖子”难题, 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全面推进国产自主可控高端控制系统的规模化、产业化发展,赋能产业智慧化,长期成长空间广阔。 以大型PLC 工业软件为核心,赋能高端自动化业务全面发展高端自动化是公司未来重点战略方向,公司是国内稀缺的推出自主大型PLC 控制系统的企业,在高端自动化领域拥有强劲的软硬件一体化竞争实力,“三大核心增长逻辑”助推公司自动化业务打开广阔发展空间。公司以大型PLC 自动化工业软件为核心,积极拓展机器人(搭配宝信自主研发的PLC)、SCADA 工业软件等自动化产品,同时有能力向大型DCS(DCS=PLC+SCADA)控制系统切入,持续延展自动化能力边界,未来有望成长为国内全生态自动化龙头。 公司自动化三大核心增长逻辑为:1)产品序列扩张:公司未来将从大型PLC 向中大型PLC下沉,配齐高中端PLC 产品线,并深化机器人、SCADA 工业软件等自动化产品布局,同时具备向DCS 及DCS 控制系统扩张的能力;2)增量+存量替换逻辑:双碳时代+国产替代背景下,以钢铁行业为代表的流程型行业“有必要+有能力”大力投入资本开支布局智能制造;大型PLC/DCS 将逐渐开始进入到存量替换新周期;自动化产品标准化程度更高,跨行业扩张潜力十足;3)毛利率提升逻辑:自动化产品毛利率较高,有望带动整体盈利能力提升。 工业互联网平台厚积薄发,夯实智能制造云化基石公司高度重视工业互联网的发展,自主研发工业互联网平台宝联登xIn3Plat 和人工智能中台等,工业互联网的布局一方面给公司打开成长新曲线,另一方面有望增强公司智能制造核心竞争力。在双碳时代,以钢铁、冶金、石化、化工为代表的高耗能流程行业,面临着“降本、增效、提质”的迫切需求,以工业互联网为代表的智能制造新技术将发挥核心作用,流程行业“有能力+有需求”大力进行资本开支推动工业互联网发展;国家大力推动数字经济,工业互联网平台作为数字经济的核心底座和组成部分,持续受到国家政策的强力支持,公司工业互联网平台xIn3Plat 连续多年持续入围工信部“双跨”平台,排名稳步提升,为未来发展开辟了新的成长赛道;从长远来看,PLC 等自动化产品云化为大势所趋,而工业互联网平台是自动化产品云化的基础,为自动化云化筑就坚实根基,云化PLC 有望助力公司实现弯道超车,持续夯实公司智能制造产业龙头地位。 宝联登4.0 是公司基于20 多年工业软件研发的技术储备,经过多年持续大规模研发,在宝武各类数智化应用场景中迭代优化而形成。产业生态ePlat 套件4.0 已进入规模化推广阶段,能快速满足用户需求,增强用户粘度,挖掘用户价值,促进平台规模化推广;工业互联iPlat套件4.0 助力实现工控软件国产化替代,解决工控软件“卡脖子”难题,基于“宝罗云”项目研发了物联网组件,推出工业互联套件高性能版;数据生态5S 套件4.0 持续提升各类业务用户的数据运用水平,提供一站式数据生态研发设计工具集,助力企业用户的数据研发;人工智能xAI 套件4.0 实现AI 模型高效构建管理,已沉淀多个核心工业智能算法模型库;应用开发xDev 套件4.0 积极探索和改进应用构建、应用交付方面,为低代码和开发者社区的发布积蓄力量。 “宝罗”机器人应用场景不止于钢铁,未来行业扩张空间大2022 年6 月20 日,中国宝武开展万名“宝罗”上岗动员,将重任赋予旗下的宝信软件。 “宝罗”是宝武机器人的统称,截至2021 年11 月24 日已上岗“宝罗”数约1432 名,预计在2026 年实现超万名“宝罗”上岗的总目标。目前,宝罗机器人种类繁多,按定位可分为工业、服务、特种三大类,工业宝罗已实现贴牌、取样、拆捆、喷印、家炮泥、铁水运输等功能;服务宝罗主要是 AI 虚拟服务机器人,即时满足客户需求;特种宝罗包括应用在矿山、港口码头等机器人(全自动装卸料机、重载AGV 等)、专业运检机器人(水道巡检无人艇、高炉巡检无人机等)、检查维修机器人等。所有宝罗均接入“宝罗之家”云平台,可以实现OTA 在线升级,不断提升算法效率。 宝罗机器人能有效取代钢铁行业中的3d 岗位即dangerous(风险大)、dusty(环境差)、difficult(困难),解决许多工业化场景中的难点和痛点,有效降低人员劳动强度,缓解制造业领域劳动力短缺状况。公司承担宝钢万名宝罗计划的重任,持续赋能钢铁智能制造,除了钢铁自动化产线外,三大种类宝罗机器人还覆盖运输、矿山、港口、客户咨询等场景,其他多个场景也在定制化开发中,据公司机器人事业部介绍,公司未来有望走出宝武,在其他工业领域推广机器人应用,持续助力其他企业提升产业竞争力和劳动效率。据《2022 年世界机器人报告》,2021 年我国制造业机器人密度达322 台/万人,相比全球最高的韩国1000 台/万人,新加坡670 台/万人,日本399 台/万人,密度仍有较大差距。截至2023 年1 月底,上海重点产业的机器人密度达到383 台/万人,规上企业机器人密度仅到达260 台/万人,潜在提升空间较大。我们认为企业数字化转型浪潮下,工业机器人需求或将持续增长,公司有望持续受益。 伴随亿吨宝武数智化转型,信息化业务发展空间大背靠宝武大平台,乘数智化转型的战略东风,公司作为宝武集团“一基五元”战略中信息化的基石、智能制造核心,伴随亿吨宝武数智化转型,信息化发展空间大。公司是可以从L0 做到L5 的工业软件企业,信息化产品包括MES、BI、WMS、MOM 等,其中,MES 产品近几年在国内企业市占率排名中稳居第一,已应用到多个行业。在“双限”、“双控”背景下,国家对于钢铁行业发展提出了“大力发展智能制造”、“加快推进兼并重组”、“严禁新增钢铁产能”等要求,宝武集团作为全球最大钢铁集团,并购重组进展不断加快,将从“信息系统的更新替换+工业互联网平台的深化布局+自动化控制系统改造及新增需求+云计算部署需求”四方面大幅提升对于公司智能制造业务的需求。公司传统软件业务也早已拓展到除宝武集团以外的钢铁企业,以及非钢领域,未来成长空间广阔。 IDC 供需格局演变利好龙头,公司IDC 业务进入投放新周期短期IDC 行业供需格局演变利好龙头,公司作为批发型IDC 龙头将核心受益,同时IDC 业务将进入投放新周期,有望带来盈利+估值的戴维斯双击。短期来看,国家对于能耗、电力、安全合规等管控趋严,大量老旧、不合规机房被取缔,以及需求向核心地段大规模&绿色IDC倾斜,使得优势IDC 龙头竞争优势越发强劲,长期来看,IDC 行业需求将随着新应用爆发而持续增长。“资源禀赋+工业软件能力”结合赋予了公司IDC 业务得天独厚的能力禀赋,上一轮IDC 建设投放时间周期为2013-2020 年,共计投建与上架近3 万个标准机柜,从2021年开始,公司启动宝之云华北宣化+宝之云上海罗泾五期机房项目,共计超5 万个标准机柜,若我们不考虑其他新建机房项目,便已经是前一轮投放量的1.7 倍。从2021 年开始,新建项目部分机柜已经开始投放上架,未来随着上架率的持续提升,将赋能公司持续成长。 优秀的管理层和市场化激励机制,保障长期发展活力公司拥有优秀的管理层,推行市场化的激励机制,使得公司具备充足的发展活力和动力。公司作为央企,管理团队管理经验丰富,管理体制灵活,另外内部考核制度市场化,且多次推行市场化的激励方案,公司于2017 年、2020 年、2022 年共发布3 次股权激励,激励覆盖范围广,覆盖公司管理层、技术骨干、业务骨干等,一方面彰显了公司管理层对于未来长远 发展的坚定信心,同时也有望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充分释放公司发展活力。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宝信软件传承央企优质基因,深度布局自动化、工业互联网、信息化、云计算四大智能制造赛道,是国内稀缺的在高端自动化工业软件领域实现突破的企业,是国内产品序列完整的高端智能制造龙头,肩负高端智能制造国产替代的使命,长期成长空间大。我们预计公司2023-2025 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5.69 亿元、31.56 亿元、40.58 亿元,当前收盘价对应PE 为46.74 倍、38.05 倍、29.59 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因素IDC 建设与上架不及预期、宝武重组并购低于预期、5G 发展不及预期
宝信软件 计算机行业 2023-08-09 50.47 -- -- 50.73 0.52%
50.73 0.52%
详细
2020年12月24事件:2023年8月7日,《学习时报》头版头条刊发《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谱写国资央企新篇章》(以下简称“《新篇章》”),其中提出,把科技创新摆在“头号工程”的重要位置,全力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打造更多“国之重器”助力科技强国建设。 点评:国家强调推进国资央企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做好高科技自立自强国家队《新篇章》提出,国有企业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功不可没。1)国资央企要牢牢把握总目标、总原则和总要求。总目标即坚持做优做强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总要求即积极服务国家重大战略。2)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增强核心功能。3)中央企业科技创新、产业控制、安全支撑作用。 要强化中央企业创新主体地位,积极培育产业链龙头企业,加快打造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竞争力强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在国家安全、资源安全、产业安全等方面发挥兜底托底作用。 《新篇章》提出,国资央企要为国内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1)国资央企要当好高质量发展的主力军。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数字中国等,助推国内经济平稳回升。2)加快锻造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国家队。立足国家所需、产业所趋、产业链供应链所困,把科技创新摆在“头号工程”的重要位置,全力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打造更多“国之重器”助力科技强国建设。3)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排头兵。 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增强能源资源、骨干网络等关键领域支撑托底能力。 宝信软件作为央企旗下信息高科技公司及国产软件提供商,以大型PLC和自动化工业软件为核心,积极拓展创新工业机器人、SCADA和宝联登4.0工业软件等产品,深入践行“新基建”、“产业安全”、“自主可控”等国家战略,围绕关键核心技术国产化替代与破解行业“卡脖子”难题,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全面推进国产自主可控高端控制系统的规模化、产业化发展,赋能产业智慧化,长期成长空间广阔。以大型PLC工业软件为核心,赋能高端自动化业务全面发展高端自动化是公司未来重点战略方向,公司是国内稀缺的推出自主大型PLC控制系统的企业,在高端自动化领域拥有强劲的软硬件一体化竞争实力,“三大核心增长逻辑”助推公司自动化业务打开广阔发展空间。公司以大型PLC自动化工业软件为核心,积极拓展机器人(搭配宝信自主研发的PLC)、SCADA工业软件等自动化产品,同时有能力向大型DCS(DCS=PLC+SCADA)控制系统切入,持续延展自动化能力边界,未来有望成长为国内全生态自动化龙头。 公司自动化三大核心增长逻辑为:1)产品序列扩张:公司未来将从大型PLC向中大型PLC下沉,配齐高中端PLC产品线,并深化机器人、SCADA工业软件等自动化产品布局,同时具备向DCS及DCS控制系统扩张的能力;2)增量+存量替换逻辑:双碳时代+国产替代背景下,以钢铁行业为代表的流程型行业“有必要+有能力”大力投入资本开支布局智能制造;大型PLC/DCS将逐渐开始进入到存量替换新周期;自动化产品标准化程度更高,跨行业扩张潜力十足;3)毛利率提升逻辑:自动化产品毛利率较高,有望带动整体盈利能力提升。 工业互联网平台厚积薄发,夯实智能制造云化基石公司高度重视工业互联网的发展,自主研发工业互联网平台宝联登xIn3Plat和人工智能中台等,工业互联网的布局一方面给公司打开成长新曲线,另一方面有望增强公司智能制造核心竞争力。在双碳时代,以钢铁、冶金、石化、化工为代表的高耗能流程行业,面临着“降本、增效、提质”的迫切需求,以工业互联网为代表的智能制造新技术将发挥核心作用,流程行业“有能力+有需求”大力进行资本开支推动工业互联网发展;国家大力推动数字经济,工业互联网平台作为数字经济的核心底座和组成部分,持续受到国家政策的强力支持,公司工业互联网平台xIn3Plat连续多年持续入围工信部“双跨”平台,排名稳步提升,为未来发展开辟了新的成长赛道;从长远来看,PLC等自动化产品云化为大势所趋,而工业互联网平台是自动化产品云化的基础,为自动化云化筑就坚实根基,云化PLC有望助力公司实现弯道超车,持续夯实公司智能制造产业龙头地位。 宝联登4.0是公司基于20多年工业软件研发的技术储备,经过多年持续大规模研发,在宝武各类数智化应用场景中迭代优化而形成。产业生态ePlat套件4.0已进入规模化推广阶段,能快速满足用户需求,增强用户粘度,挖掘用户价值,促进平台规模化推广;工业互联iPlat套件4.0助力实现工控软件国产化替代,解决工控软件“卡脖子”难题,基于“宝罗云”项目研发了物联网组件,推出工业互联套件高性能版;数据生态5S套件4.0持续提升各类业务用户的数据运用水平,提供一站式数据生态研发设计工具集,助力企业用户的数据研发;人工智能xAI套件4.0实现AI模型高效构建管理,已沉淀多个核心工业智能算法模型库;应用开发xDev套件4.0积极探索和改进应用构建、应用交付方面,为低代码和开发者社区的发布积蓄力量。 “宝罗”机器人应用场景不止于钢铁,未来行业扩张空间大2022年6月20日,中国宝武开展万名“宝罗”上岗动员,将重任赋予旗下的宝信软件。 “宝罗”是宝武机器人的统称,截至2021年11月24日已上岗“宝罗”数约1432名,预计在2026年实现超万名“宝罗”上岗的总目标。目前,宝罗机器人种类繁多,按定位可分为工业、服务、特种三大类,工业宝罗已实现贴牌、取样、拆捆、喷印、家炮泥、铁水运输等功能;服务宝罗主要是AI虚拟服务机器人,即时满足客户需求;特种宝罗包括应用在矿山、港口码头等机器人(全自动装卸料机、重载AGV等)、专业运检机器人(水道巡检无人艇、高炉巡检无人机等)、检查维修机器人等。所有宝罗均接入“宝罗之家”云平台,可以实现OTA在线升级,不断提升算法效率。 宝罗机器人能有效取代钢铁行业中的3d岗位即dangerous(风险大)、dusty(环境差)、difficult(困难),解决许多工业化场景中的难点和痛点,有效降低人员劳动强度,缓解制造业领域劳动力短缺状况。公司承担宝钢万名宝罗计划的重任,持续赋能钢铁智能制造,除了钢铁自动化产线外,三大种类宝罗机器人还覆盖运输、矿山、港口、客户咨询等场景,其他多个场景也在定制化开发中,据公司机器人事业部介绍,公司未来有望走出宝武,在其他工业领域推广机器人应用,持续助力其他企业提升产业竞争力和劳动效率。据《2022年世界机器人报告》,2021年我国制造业机器人密度达322台/万人,相比全球最高的韩国1000台/万人,新加坡670台/万人,日本399台/万人,密度仍有较大差距。截至2023年1月底,上海重点产业的机器人密度达到383台/万人,规上企业机器人密度仅到达260台/万人,潜在提升空间较大。我们认为企业数字化转型浪潮下,工业机器人需求或将持续增长,公司有望持续受益。 伴随亿吨宝武数智化转型,信息化业务发展空间大背靠宝武大平台,乘数智化转型的战略东风,公司作为宝武集团“一基五元”战略中信息化的基石、智能制造核心,伴随亿吨宝武数智化转型,信息化发展空间大。公司是可以从L0做到L5的工业软件企业,信息化产品包括MES、BI、WMS、MOM等,其中,MES产品近几年在国内企业市占率排名中稳居第一,已应用到多个行业。在“双限”、“双控”背景下,国家对于钢铁行业发展提出了“大力发展智能制造”、“加快推进兼并重组”、“严禁新增钢铁产能”等要求,宝武集团作为全球最大钢铁集团,并购重组进展不断加快,将从“信息系统的更新替换+工业互联网平台的深化布局+自动化控制系统改造及新增需求+云计算部署需求”四方面大幅提升对于公司智能制造业务的需求。公司传统软件业务也早已拓展到除宝武集团以外的钢铁企业,以及非钢领域,未来成长空间广阔。 IDC供需格局演变利好龙头,公司IDC业务进入投放新周期短期IDC行业供需格局演变利好龙头,公司作为批发型IDC龙头将核心受益,同时IDC业务将进入投放新周期,有望带来盈利+估值的戴维斯双击。短期来看,国家对于能耗、电力、安全合规等管控趋严,大量老旧、不合规机房被取缔,以及需求向核心地段大规模&绿色IDC倾斜,使得优势IDC龙头竞争优势越发强劲,长期来看,IDC行业需求将随着新应用爆发而持续增长。“资源禀赋+工业软件能力”结合赋予了公司IDC业务得天独厚的能力禀赋,上一轮IDC建设投放时间周期为2013-2020年,共计投建与上架近3万个标准机柜,从2021年开始,公司启动宝之云华北宣化+宝之云上海罗泾五期机房项目,共计超5万个标准机柜,若我们不考虑其他新建机房项目,便已经是前一轮投放量的1.7倍。从2021年开始,新建项目部分机柜已经开始投放上架,未来随着上架率的持续提升,将赋能公司持续成长。 优秀的管理层和市场化激励机制,保障长期发展活力公司拥有优秀的管理层,推行市场化的激励机制,使得公司具备充足的发展活力和动力。公司作为央企,管理团队管理经验丰富,管理体制灵活,另外内部考核制度市场化,且多次推行市场化的激励方案,公司于2017年、2020年、2022年共发布3次股权激励,激励覆盖范围广,覆盖公司管理层、技术骨干、业务骨干等,一方面彰显了公司管理层对于未来长远发展的坚定信心,同时也有望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充分释放公司发展活力。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宝信软件传承央企优质基因,深度布局自动化、工业互联网、信息化、云计算四大智能制造赛道,是国内稀缺的在高端自动化工业软件领域实现突破的企业,是国内目前产品序列最完整的高端智能制造龙头,肩负高端智能制造国产替代的使命,长期成长空间大。我们预计公司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5.69亿元、31.56亿元、40.58亿元,当前收盘价对应PE为47.16倍、38.39倍、29.85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因素IDC建设与上架不及预期、宝武重组并购低于预期、5G发展不及预期
广和通 通信及通信设备 2023-08-08 22.55 -- -- 22.91 1.60%
22.91 1.60%
详细
事件:2023年8 月4日,公司发布2023 年半年度报告,2023年上半年实现营收38.65 亿元,同比增长59.87%;实现归母净利润3.03 亿元,同比增长48.53%;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2.84 亿元,同比增长44.69%。 点评: 上半年业绩实现较快增长,积极进行研发投入根据公司公告,2023 年Q2 实现营业收入20.52 亿元,同比增长66%;归母净利润1.62 亿元,同比增长64%;扣非后归母净利润1.47 亿元,同比增长52%。公司2023 年上半年海外营收达到24.24 亿元,占全部营收比为62.72%。 2023 年上半年,公司持续加大研发,同时积极拓宽市场:1)持续研发:公司加大研发投入和布局,发布多款4G、5G 新产品,如2023年 2 月,公司发布基于高通最新一代骁龙?X75 和 X72 5G 调制解调器及射频系统的 5G R17 模组 Fx190/Fx180 系列;2023 年 3 月,公司与中国联通、紫光展锐联合发布 LTE Cat 1 bis 模组雁飞 VN200; 2023 年 5月,子公司广通远驰基于 MT2735 平台推出的首个 5G 模组 AN768 已在国内某新能源品牌正式量产交付,成为全球首款量产的基于 MT2735 5G平台的车规模组;2023 年 6 月,公司发布尺寸更精简、地区版本和封装方式更齐全的 5G RedCap 模组 FG131&FG132 系列。 2)拓宽市场:公司持续对重点行业投入资源进行深度拓展,在车载前装、FWA 等垂直行业获得较好的市场成效。公司构建覆盖全球的营销力量,有望逐步形成完善的营销管理体系。 毛利率同比提升,未来盈利能力有望逐步恢复从盈利能力来看,公司毛利率同比提升,盈利能力较为稳定。2023 年上半年公司毛利率为22.14%,同比上升0.75 个百分点,净利率为7.83%,同比下滑0.60 个百分点;单季度来看,公司2023 年Q2 毛利率为23.26%,同比上升2.45 个百分点,环比上升2.38 个百分点,净利率为7.91%,同比下滑0.10 个百分点,环比下滑0.16 个百分点。整体来看,公司盈利能力稳定,略有变动,2022 年盈利能力略有下降,主要是由于行业竞争进一步加剧,且公司产品出货结构发生变化,我们预计未来随着公司产品线逐渐丰富,营销布局逐渐完善,在车载和FWA 行业市场拓展进一步取得成效后,盈利能力有望逐步恢复。 整体费用管控较好,精细化把控能力较强从费用端来看,公司整体费用管控较好。公司2023 年上半年期间费用率为14.57%,同比保持稳定,其中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财务费用率分别为3.02%、1.91%、0.32%。公司拥有较好的费用管控能力,未来有利于公司长久可持续发展,在体量进一步扩大的情况下,有望保持良好的费用支出及管理能力。 研发投入不断加大,后续成长动力充足公司注重研发且继续投入,不断进行技术创新与研究开发,为后续发展提供可持续性动力。 2023 年上半年公司研发费用为3.61 亿元,同比增加54.03%,研发费用率为9.33%;单季度来看,2023 年Q2 公司研发费用2.09 亿元,同比增加77%,研发费用率为10.2%,同比和环比均得到提升。 短期来看,公司核心业务业绩修复确定性高——PC 模组出货量有望恢复PC+POS 模组基础稳固,笔电深度绑定大客户,订单修复确定性高,短期内有望助力公司进一步扩大营收及抬升毛利率。市场普遍担心公司PC 模组市场份额下滑,我们认为,公司在笔电市场拥有丰富经验,绑定笔电龙头大客户,订单普遍提前规划,根据上下游调研,公司短期内订单需求恢复的确定性较高,市场份额有望重新提高。此外,市场担心PC 出货量整体放缓,公司PC 模组需求度将会随之降低,我们认为,即便未来PC 整体出货量放缓,但作为PC 模组主要应用场景的商务本笔记本的需求较为稳定,叠加未来流量资费的下降和业内生态的优化,PC 模组内置率有望得到一定的提升,带动公司PC 模组出货量保持稳中有升的发展态势。 中期来看,公司新兴业务市场空间广阔——车载模组布局进展顺利收购海外车载模组企业,深度布局车联网业务,打开未来发展空间。公司通过发行股份/支付现金等方式收购锐凌无线,锐凌无线于2022 年11 月14 日正式成为公司全资子公司,通过外延并购锐凌无线深度布局车载业务,有望完善公司车联网全球化战略布局,与国内车联网业务形成良性互动:一方面,锐凌无线在车载无线通信模组领域拥有成熟的技术和完善产品认证体系,拥有经验丰富并长期任职的研发团队,其车载无线通信模组安装量在全球位居前列,通过并购公司可以全面整合研发团队及相关技术经验,与自身车载业务形成技术协同;另一方面,锐凌无线与境外优质客户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拥有优质境外客户资源,而公司于2018 年成立广通远驰布局车载业务,主要客户为境内客户,通过收购,有助于公司快速切入境外市场并整合优质资源,强化整体竞争力,形成资源协同。 长期来看,公司成长曲线清晰——“笔电+pos”为基石,积极拓展“车载+泛IOT”物联网下游长尾行业众多,碎片化特征明显,公司布局泛IoT 等风来。公司在泛IoT 领域广泛布局,积极铺设下游应用领域,涉及多项业务,始终保持对下游市场发展变化的高度敏感,在爆品出现时有望第一时间抓住机遇。此外,公司保持高度的研发投入,积极进行5G 模组的开发与试验,未来有望应用于更多下游领域如安防、网关等,卡位高质量赛道。 整体来看,我们认为有三大核心看点勾勒出长期成长曲线:1)笔电+POS 模组是公司最坚定的业务基石,笔电模组绑定大客户,流量稳定,未来需求稳中有升;2)智能网联汽车市场规模庞大,公司收购锐凌无线,深度卡位车规级模组,将打开新成长曲线;3)IoT 下游碎片化导致爆发点较多且难以把握,公司延伸布局泛IoT,有望率先抓住物联网爆发性机遇。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公司作为模组行业白马龙头,以笔电+POS 为基础,深度布局车载市场,同时在泛IOT 行业广泛布局,未来发展空间大。我们预计公司2023-2025 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6.05 亿元、7.75亿元、9.94 亿元,对应PE 为28.99 倍、22.64 倍、17.64 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因素物联网行业发展不及预期、物联网行业竞争加剧引发价格战、物联网下游需求发展不及预期
中兴通讯 通信及通信设备 2023-08-03 39.62 -- -- 41.85 5.63%
41.85 5.63%
详细
事件 020 年:81ummar 2月月22日y] 4,据中兴通讯微信公众号,广发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对外宣布,其基于国产分布式数据库 GoldenDB 建设的大型银行新核心系统成功投产上线,随着项目成功投产,标志着广发银行核心业务系统实现自主可控。 GoldenDB 在金融和运营商市场持续领先,助力国产替代中兴通讯 GoldenDB 与广发银行携手,继 2022 年实现支付中心和互联网中台顺利投产后,再次实现分布式银行核心业务的顺利投产,向全行数据库自主可控迈出了又一步。在数据库领域,公司具备超过十八年的技术积累,GoldenDB 产品版本从 1.0 迭代发展至 7.0,实现了从股份制行到国有大行核心场景,再到混合交易负载场景的持续提升。截至今年 5 月,全新 GoldenDBV7.1 从功能、性能和安全性方面都实现全方位提升。 1)在金融市场,截至目前,GoldenDB 已成为业界唯一一家实现全面覆盖政策性银行、国有大行(工行、建行、中行)、股份制行(中信、广发、光大、浦发、民生、渤海、恒丰、浙商等)、城商行、农商行及证券机构(国泰君安等)等核心业务交易系统数据库实践的产品。此外,GoldenDB 已完成在深交所生产交易灾备系统投产,正开展生产机房交易系统测试。截至今年 5 月,GoldenDB 分布式数据库已服务 40+金融机构,承担超过 30 家金融机构的核心业务建设。据沙利文联合头豹研究院发布的《2021 年中国金融级分布式数据库市场报告》,GoldenDB 市场综合竞争表现蝉联第一。 2)在运营商市场,2022 年 8 月和 9 月,GoldenDB 均以第一份额中标中国移动(70%)和中国联通(60%)的国产数据库集采。据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 2022 年 9 月公布的《电信行业数据库产品测评榜单》,金篆信科 GoldenDB 综合排名第一。GoldenDB 在运营商行业的核心业务占比已超过 70%。 公司作为全球领先的综合性通信制造业公司和全球通信解决方案提供商,不断在金融和运营商领域开展核心业务数据库信创替代工作。在自主可控背景下,信息安全重要性日益凸显,我们认为公司数据库领域竞争实力较强,随着国产替代浪潮持续,数据库业务有望长期受益。
威胜信息 计算机行业 2023-07-31 26.49 -- -- 27.65 4.38%
30.09 13.59%
详细
2020年12月24事件:2023年7月27日,公司发布2023年半年报,2023年上半年实现总营收10.12亿元,同比增长6.75%,实现归母净利润2.15亿元,同比增长12.9%,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2.28亿元,同比增长20.3%。 点评:二季度营收和扣非净利润保持增长,在手订单饱满根据公司公告,2023年Q2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89亿元,同比增长3.11%;实现归母净利润1.24亿元,同比下降1.22%;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1.4亿元,同比增长9.52%。此外,公司在手订单充足,截至2023年六月底,公司在手合同30亿元,同比增长34%,为后续业绩发展提供有力支撑。纵观全年,公司在主业继续维持龙头地位,同时积极拓展物联网赛道不同层级,并且持续发力海外业务,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成长空间广阔。 1)电网主业稳固——维持数字电网市场头部地位:公司在数字电网领域的行业龙头地位稳固,2022年公司成为唯一一家在国家电网、南方电网、蒙西电网三大主流电网用电信息采集领域招标中均有中标的企业,中标金额排名第一。 2)产业链全系发展——应用层&感知层协同发展:公司坚定“主翼突出、两翼协同”战略,在应用层以大数据应用管理、边缘计算及通信芯片等技术为核心,构建威胜信息物联网智慧云平台;在感知层水气热传感终端、电监测终端方面均取得优异成绩。2023年上半年公司感知层实现营收3.19亿元,占主营收入的31.66%,同比增长25.8%;应用层实现营收0.56亿元,占主营收入的5.58%,同比下降11.7%。 3)海内外双循环——海外业务持续发力:公司持续加大对海外市场的研发与销售投入,积极在海外布局电力物联网业务及电水气热综合能源解决方案业务,2023年上半年国际业务实现营收1.16亿元,占主营收入的11.6%。公司积极拓展海外市场,取得较好成果。公司持续发力海内外业务,不断提高市场占有率,2023年上半年公司国内营收8.9亿元,占营业收入比重为88.4%;海外收入1.17亿元,占营收比重为11.6%。公司海外业务成长速度较快,且海外业务营收占比持续提升,主要得益于埃及、巴勒斯坦、加纳、印尼市场业务的增长。公司积极推进国际化战略,销售网络已经覆盖亚洲、非洲、南美等市场,在国际市场实现了千万个以上的用户连接数,目前公司在海外布局的业务主要涉及两大类,第一类是以物联网AMI整体解决方案为基础的电力物联网建设业务,另一类是以电水气热综合能源解决方案为基础的城市物联网业务。未来公司将进一步参与国家“一带一路”沿线经济发展和能源互联网建设,持续加大对海外市场的研发与销售投入,进一步推动公司业务的国内国际双循环。产品结构方面,公司主业网络层持续稳定增长,两翼应用层&感知层协同发展。公司产品分为网络层、感知层、应用层,其中网络层产品分为通信模块、通信网关;感知层产品分为电监测终端、水气热传感终端;应用层产品为智慧公用事业管理系统。2023年上半年,网络层实现营收6.32亿元,同比增长0.9%,占主营收入比重为62.76%;感知层实现营收3.19亿元,同比增长25.8%,占主营收入比重为31.66%;应用层实现营收0.56亿元,同比下降11.7%,占主营收入比重为5.58%。盈利能力再上台阶,毛利率及净利率双提升从盈利能力来看,公司毛利率和净利率双双得到提升。2023年上半年,公司毛利率达到40.8%,较去年提升3.82个百分点;净利率达到21.2%,较去年提升1.16个百分点。整体来看,公司盈利能力呈现整体稳定向上抬升趋势,伴随公司未来营收体量进一步扩大,电网产品持续升级换代,盈利能力有望进一步提升。精细化管理能力进一步提升,整体费用管控良好从费用端来看,公司精细化管理能力进一步提升,整体费用管控良好,期间费用率进一步下降。公司2023年上半年整体费用率为14.37%,较去年同期下降0.46个百分点,其中销售费用率为4.3%,较去年同期增加5.44个百分点,管理费用率为1.72%,较去年同期下降3.57个百分点,财务费用率为-2.11%,主要是美元汇率上升带来汇兑收益增加导致财务费用减少所致。费用率的下降一方面是由于公司营收增长,另一方面也体现公司费用管控能力的提高,运营管理效率提升,整体费用占比下降,在体量进一步扩大的情况下,公司能够保持良好的费用支出及管理能力,有利于未来可持续发展,进一步提升盈利能力。保持研发投入,持续增强技术创新能力公司高度重视技术创新,保持研发投入,为后续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石。公司高度重视研发投入,以三大类研发模式积极开展研发工作:1))自主研发为主,公司构建“技术委员会+技术中心+事业部产品研发部门”的三层级研发组织架构,支撑公司核心技术的自主研发;2)合作研发为辅,公司一方面结合客户实际应用场景和需求,积极与客户技术部门建立完善的合作研发模式,另一方面也积极与国内知名高校和重点科研院所建立战略合作关系,持续开展前沿技术研究;3)创新平台支撑,公司建立多个创新平台,跟踪内外部技术与行业发展信息,整合优势研发资源。2023年上半年,研发费用0.95亿元,占营业收入的9.36%,同比增长9.24%,持续稳定的研发一方面有利于公司深入技术研究、不断发布新品,另一方面也保障了公司长期可持续的成长动力。新型电力系统受政策大力支持,公司三大类主营业务核心受益国家大力推进新型电力系统建设,配电网、用电侧智能化成为投资主要方向,公司“通信模组+通信网关+监测终端”将核心受益。全国电网“十四五”期间规划投资总额有望达到3万亿元,其中配网智能化改造受到重视,各省份致力于建立负荷管理系统,将有力拉动公司通信模组、网关、电检测终端产品的需求量;此外,技术升级将提升产品价值量,通信模组由单模转向双模、网关增加边缘计算功能等,使得产品价值量得到进一步提升。受益于产品“量价齐升”新机遇,公司盈利能力有望持续增强。 公司深度合作腾讯云,在智慧城市领域发展空间广阔数字经济为大势所趋,与腾讯云深度合作,智慧城市为公司勾勒成长新曲线。国家政策持续推进数字经济发展,智慧水务、智慧消防、智慧水利等将进入高景气建设时代,公司可提供从数据感知、通信组网到数据管理的整套解决方案。公司与腾讯云深度合作,发力智慧城市,2021年公司成为腾讯在物联网领域的战略合作企业,并引入腾讯战略投资发力产业互联网和数智化城市。长期来看,公司有望充分享受数字经济时代红利。 深耕能源物联网&电力物联网,研发领先且海外业务不断拓展研发水平领先,海外业务加速发展,竞争实力不断夯实。公司拥有多项国际领先技术,是多款产品的行业首创者;经过多年的海外市场开拓,公司已经在亚洲、非洲和美洲等主流市场建立了稳定的业务渠道,公司将以AMI整体解决方案为基础深度参与海外地区电力物联网建设,同时以电水气热综合能源解决方案为契机,积极拓展海外城市物联网市场,海外业务有望成为公司发展新引擎。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公司作为能源物联网领军企业,深度受益于智能电网与数字经济建设,同时海外业务加速布局,长期成长空间广阔。我们预计公司2023-2025年净利润分别为5.39亿元、7.21亿元、9.24亿元,对应PE为25.56倍、19.10倍、14.90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因素行业发展不及预期、行业内部竞争加剧
亨通光电 通信及通信设备 2023-07-18 15.95 -- -- 15.81 -0.88%
15.81 -0.88%
详细
事件:_2023年7月 13日, 公司发布 2023年业绩预增公告, 预计 2023年半年度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 11.6亿元到 13.3亿元,同比增加 35%到 55%; 预计 2023年半年度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 11.1亿元到 12.9亿元, 同比增加24.94%到 45.50%。 点评: 业绩符合预期, 通信网络与能源建设推动业绩增长根据公司公告, 公司 2023年 Q2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 7.66亿元到 9.38亿元, 同比增长 48.48%到 81.92%, 环比增长 93.96%到 137.51%, 取中值 8.52亿元, 同比增长 65.15%, 环比增长 115.74%; 预计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 7.45亿元到 9.27亿元, 同比增长 29.60%到 61.25%, 环比增长 106.43%到 156.85%, 取中值 8.36亿元, 同比增长 45.43%, 环比增长 131.64%。 营收端, 在“新基建”“碳达峰、 碳中和” 等背景下, 国家电网和新能源基础建设稳步推进; 同时国内 5G 网络、 物联网、 大数据的继续发展,“东数西算” 的部署、 人工智能的应用发展等推动了通信网络传输能力的持续建设, 公司利用自身综合优势, 积极把握市场机遇, 带动相关业务保持了较快增长, 市场综合竞争力进一步提升, 并实现营收增长。 利润端, 公司通信和能源领域核心产品技术研发及成本管控能力进一步加强, 期间费用率得到良好控制, 推动盈利能力提升。 我们认为公司坚持专注于通信网络与能源互联两大核心主业, 提供行业领先的产品与解决方案, 公司具备集“设计、 研发、 制造、 销售与服务”为一体的综合能力, 进行全球化产业与营销网络布局, 公司有望充分受益于数字经济的发展和新能源建设的推进。
中天科技 通信及通信设备 2023-07-05 16.43 -- -- 16.29 -1.51%
16.56 0.79%
详细
事件:2023年7月 3日,江苏中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公司和中天储能科技有限公司陆续通过招投标和竞争性谈判取得储能业务订单,合计约 12.07亿元。 点评: 公司积极布局储能业务,市场领先地位不断巩固公司于 2008年开始布局储能产业,为客户提供“芯组舱站”全栈级安全储能系统解决方案,致力于成为“世界一流的储能系统集成方案供应商”。 大型储能项目:江苏丰储共享储能项目,采购内容为 200MW/400MWh储能系统设备,包含电池预制舱、逆变升压预制舱、能量管理系统等; 洪 江 市 黔 城 100MW/200MWh 电 网 侧 储 能 项 目 , 采 购 内 容 为100MW/200MW 储能设备,包含电池仓、BMS 系统、汇流柜、消防、暖通、舱体等;嘉峪关嘉西光伏园区 120MW 光伏发电项目用储能设备,采购内容为 24MW/48MWh 储能系统设备,包含电池预制舱和逆变升压一体机等;琼海潭门 100MW 农光互补示范项且配套 25MW/50MWh 储能系统设备采购项目,采购内容为 25MW/50MWh 储能系统设备;项目订单金额合计约 95,343万元。 通信储能项目:中国移动 2022年至 2024年通信用磷酸铁锂电池产品集中采购(第一批次),招标内容为总规模 5.586亿 Ah 的通信用磷酸铁锂电池产品。本次中标份额 13.53%,排名第二,中标金额约 25,373.23万元。 公司本次新增的储能业务订单金额合计约 120,716.23万元人民币,占公司 2022年度经审计营业收入的 3.00%,对公司 2023年经营业绩有望产生积极影响。我们认为公司着力发展新能源配储、共享储能业务,再次中标中国移动集采项目,进一步夯实在通信基站储能领域地位。 深度布局能源产业,致力提供能源网络解决方案公司以“3060”低碳绿色目标为指引,致力于提供能源网络解决方案,通过科技创新和全球化运营,提高在能源网络中的服务能力,实现向“系统集成服务商”的转型,打造全产业链能源网络产业体系。 在海上风电建设上,公司持续推动技术研发降低成本同时进行技术储备,目前公司成功研发轻型系列海底电缆、环保型海底电缆、不等截面海底电缆、铝导体海底电缆、超高压三芯交流海底电缆、超高压柔性直流海底电缆和动态海底电缆等,公司突破了±525kV 交联聚乙烯绝缘直流海底电缆、±525kV 交联聚乙烯绝缘直流电力电缆关键技术瓶颈,满足了深远海超大容量海上风电建设的需求;2022年,公司在山东、广东两地中标、执行多个海上风电典型项目。 海洋工程服务上,公司实现贯穿设计、采购、施工、运营期维护的全生命周期的工程总承包服务模式,2022年,公司海洋工程服务海上风电项目 30余个;公司实现大功率风机吊装科技成果,获得专利 100余件。公司与风电设备制造行业龙头企业合资打造两艘先进的风电施工船舶。公司工程总承包能力和运维总承包能力不断提升,运维销售规模不断扩大。目前公司在南通、盐城、阳江、汕尾、乳山等地建设多个海缆工厂和工程公司。在产业布局上形成“设备+施工”并行的局面,在区位业务上发展为以江苏为中心辐射黄海与东海,以山东、广东为两翼拓展渤海与南海的良好形势。 在海外海风项目上,公司不断拓宽海外市场,新增中标额达到历史新高,2022年,中天海缆完成菲律宾高压海缆总包项目现场工作的竣工验收、德国高压海缆总包项目的调试验收,以及越南等大长度中压海缆项目的顺利交付。在海上油气领域,公司新增中标 220kV 海缆项目,并继续扩大该领域新市场新客户,相继在南美、中东获得多项重大项目,巩固了公司国际主流油气行业海缆供应商地位。 在光伏 EPC 总包业务上,公司依据“双碳”目标战略,积极布局光伏发电领域,形成资源开发-总包服务-电站运维的全生命周期服务能力。公司基于光伏业务的可持续发展,通过产业合作、项目示范、技术研发等手段,不断拓展资源获取渠道、提高专业化能源服务能力,重点加强项目储备库建设,目前已取得承装(修、试)许可证,并通过外部引进和内部升级等手段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完成工程设计与总包资质升级准备工作。 在储能产业板块,公司提供以锂电池及其系统集成为核心的系统化产品、解决方案及运营服务,专注于新型电力储能全场景系统应用的研发、制造、销售和服务。2022年公司自主研发的“高安全长寿命”储能专用磷酸铁锂电芯已经大量服务于电力储能市场;相继发布的液冷储能系统、户外液冷储能柜等新产品亦已面向市场。公司连续中标中广核、中石油、中节能、中电建等大型发电企业储能系统招标项目,与央企、电力单位等保持紧密合作,公司储能系统集成产品和服务业务发展良好。并不断拓宽业务渠道,融入“双循环”发展格局,先后中标并启动执行蒙古能源部 80MW/200MWh 储能系统项目、巴基斯坦国家电网公司20MW/20MWh 调频项目等,同时积极布局欧洲市场,未来面向欧洲提供专业总包服务。 在电网建设业务板块,公司布局“绿色能源、绿色输送”创新研发,实施架空线路用导线的节能降耗、扩容升级,绝缘线路的高压电缆性能升级,数字电网的智慧电力产品实现,陆地输电电缆的多元设计,开展发-输-配领域创新项目百余项,助力我国新型电网的坚强智能运行。 公司响应“低碳”战略,开展“产、学、研”联合研发。依托校企联合科研平台,研发的高性能耐热导线、全系列低损耗导线、大长度绝缘电缆、平滑铝套高压电缆、聚丙烯绝缘电缆及附件、110kV 超导电缆等新一代产品,解决了特殊工况、绝缘故障、更高节能、环 保降解等难题,为培育第二增长曲线奠定了基础。 攻关通信网络核心项目,通信行业地位领先公司聚焦新一代通信产业与核心技术的研发创新,提升系统解决方案的研发与集成能力,积极拓展海洋通信、矿井通信、智慧城市、轨道交通及激光等领域业务,形成通信产业从产品到服务的全产业链及自主核心技术,打造“产品-服务-运营”的全产业链模式,提高市场业务竞争力、新市场占有率。 在光通信业务上,公司在主营产品光缆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和中国移动的集采中投标排名分别为第一、第三和第四;馈线产品在中国铁塔 2022年第二次馈线产品集中采购排名第一;室分天线在中国铁塔、美化天线在中国电信、基站天线和 444及单 4天线在中国移动集采投标中均排名前列。光模块研发上,公司从 2018年开始研发光模块,目前应用于 5G无线接入场景的全系列工业级光模块产品均已大批量出货。公司完成 SiN 工艺高速硅光学调制/解调芯片研发和小批量试产,并借助自建 SiP 光学封装技术工艺平台,完成 400GQSFP-DD 封装 DR4+硅光模块和 400G FR4光模块研发试产,800G 硅光模块研发工作有序推进,公司已就下一代 NPO、CPO 和液冷光模块等技术领域研发工作也已经开展,同步积极与目标客户进行产品技术标准对接。 积极拓宽海外市场,2022年,公司突破英国电信光缆认证,并抓住欧盟碳税机会窗口期,提升海外生产基地产能,稳定给德国电信、法国以及东欧等运营商供货,海外光缆销售规模翻倍增长;同时积极布局拉美和非洲等区域,紧抓 FTTH 建设机遇,在菲律宾等东亚国家和地区提供总包工程等服务,实现利润增长。 在产品研发上,2022年,公司通信领域共有 11项新产品通过鉴定,其中 5项新产品、新技术在关键技术水平、生产工艺、性能指标等达到国际领先水平,6项新产品、新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公司申请通信相关专利 183项,授权专利 194项。公司长期专注于细分产品市场的深耕,生产技术和工艺水平达到国际领先,部分产品市场占有率位居全球前列,先后将 ADSS、漏泄同轴电缆等打造成制造业单项冠军,创新能力、质量效益及可持续发展能力均引领行业发展。2022年内,公司漏泄同轴电缆成功通过单项冠军复评;“松套层绞式全介质自承式光缆”、“高兼容性超细弯曲不敏感单模光纤”、“波长段扩展的非色散位移单模光纤”、“室外光缆接头盒”四项产品荣获江苏精品认证;荣膺“中国移动集采 A 级供应商(普通光缆)”、“菲律宾第二大运营商 Globe Telecom Inc.最佳供应商”称号;公司通信产业牵头 2项国际标准、参与 4项国际标准和 9项国家标准的制修订,引领行业向标准化、规范化发展。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公司战略布局海洋、新能源、电力电缆、光通信四大业务,覆盖通信和新能源两大核心赛道,作为海风龙头,有望核心受益于海上风电行业长期成长,同时随着光通信行业复苏,新能源业务逐步发展,有望打开公司成长新曲线。我们预计公司 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9.61亿元、49.59亿元、59.14亿元,当前收盘价对应 PE 分别为 14.17倍、11.31倍、9.49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因素海洋业务发展不及预期的风险;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海洋板块分拆风险
中天科技 通信及通信设备 2023-06-30 15.90 -- -- 16.66 4.13%
16.56 4.15%
详细
事件:2023 年6月 27日,江苏中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公司向中天科技集团收购如东和风海上风力发电有限公司 20%股权,股权转让价格为 34,012.00万元。 点评: 资源整合有望深化国电投合作,综合竞争力不断提升公司以“3060”低碳绿色目标为指引,致力于在储能、光伏、海上风电、氢能等新能源产业链提供综合解决方案,持续增强在能源网络领域的市场地位和服务能力。 业务拓展方面:根据公司公告,标的公司如东和风风电主营业务为海上风力发电,新能源发电投资管理等,持有海上风电场总装机容量为400MW,2022年实现营业收入 7.9亿元,净利润 1.76亿元。其主营业务为公司海洋产业的下游产业,在业务上具有协同效应。本次收购后,公司将海上风电全产业相关业务和资源均纳入上市公司统一管理,全产业精细化管理降本增效,同时积极参与到标的公司的海上风电场运维中,我们认为该收购有望进一步拓展海上风电业务,有利于增强公司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和抗风险能力。 资源开发方面:标的公司股权结构大股东为国电投集团江苏电力有限公司,为国内绿色能源开发的龙头企业。我们认为通过本次收购,公司可以深化与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资本合作,推广在全国范围内获取潜在新能源项目资源,有望提升海风拿单能力,带动公司新能源产业链发展。 深度布局能源产业,致力提供能源网络解决方案公司以“3060”低碳绿色目标为指引,致力于提供能源网络解决方案,通过科技创新和全球化运营,提高在能源网络中的服务能力,实现向“系统集成服务商”的转型,打造全产业链能源网络产业体系。 在海上风电建设上,公司持续推动技术研发降低成本同时进行技术储备,目前公司成功研发轻型系列海底电缆、环保型海底电缆、不等截面海底电缆、铝导体海底电缆、超高压三芯交流海底电缆、超高压柔性直流海底电缆和动态海底电缆等,公司突破了±525kV 交联聚乙烯绝缘直流海底电缆、±525kV 交联聚乙烯绝缘直流电力电缆关键技术瓶颈,满足了深远海超大容量海上风电建设的需求;2022年,公司在山东、广东两地中标、执行多个海上风电典型项目。 海洋工程服务上,公司实现贯穿设计、采购、施工、运营期维护的全生命周期的工程总承包服务模式,2022年,公司海洋工程服务海上风电项目 30余个;公司实现大功率风机吊装科技成果,获得专利 100余件。公司与风电设备制造行业龙头企业合资打造两艘先进的风电施工船舶。公司工程总承包能力和运维总承包能力不断提升,运维销售规模不断扩大。目前公司在南通、盐城、阳江、汕尾、乳山等地建设多个海缆工厂和工程公司。在产业布局上形成“设备+施工”并行的局面,在区位业务上发展为以江苏为中心辐射黄海与东海,以山东、广东为两翼拓展渤海与南海的良好形势。 在海外海风项目上,公司不断拓宽海外市场,新增中标额达到历史新高,2022年,中天海缆完成菲律宾高压海缆总包项目现场工作的竣工验收、德国高压海缆总包项目的调试验收,以及越南等大长度中压海缆项目的顺利交付。在海上油气领域,公司新增中标 220kV 海缆项目,并继续扩大该领域新市场新客户,相继在南美、中东获得多项重大项目,巩固了公司国际主流油气行业海缆供应商地位。 在光伏 EPC 总包业务上,公司依据“双碳”目标战略,积极布局光伏发电领域,形成资源开发-总包服务-电站运维的全生命周期服务能力。公司基于光伏业务的可持续发展,通过产业合作、项目示范、技术研发等手段,不断拓展资源获取渠道、提高专业化能源服务能力,重点加强项目储备库建设,目前已取得内已取得承装(修、试)许可证,并通过外部引进和内部升级等手段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完成工程设计与总包资质升级准备工作。 在储能产业板块,公司提供以锂电池及其系统集成为核心的系统化产品、解决方案及运营服务,专注于新型电力储能全场景系统应用的研发、制造、销售和服务。2022年公司自主研发的“高安全长寿命”储能专用磷酸铁锂电芯已经大量服务于电力储能市场;相继发布的液冷储能系统、户外液冷储能柜等新产品亦已面向市场。公司连续中标中广核、中石油、中节能、中电建等大型发电企业储能系统招标项目,与央企、电力单位等保持紧密合作,公司储能系统集成产品和服务业务发展良好。并不断拓宽业务渠道,融入“双循环”发展格局,先后中标并启动执行蒙古能源部 80MW/200MWh 储能系统项目、巴基斯坦国家电网公司20MW/20MWh 调频项目等,同时积极布局欧洲市场,未来面向欧洲提供专业总包服务。 在电网建设业务板块,公司布局“绿色能源、绿色输送”创新研发,实施架空线路用导线的节能降耗、扩容升级,绝缘线路的高压电缆性能升级,数字电网的智慧电力产品实现,陆地输电电缆的多元设计,开展发-输-配领域创新项目百余项,助力我国新型电网的坚强智能运行。 公司响应“低碳”战略,开展“产、学、研”联合研发。依托校企联合科研平台,研发的高性能耐热导线、全系列低损耗导线、大长度绝缘电缆、平滑铝套高压电缆、聚丙烯绝缘电缆及附件、110kV 超导电缆等新一代产品,解决了特殊工况、绝缘故障、更高节能、环 保降解等难题,为培育第二增长曲线奠定了基础。 攻关通信网络核心项目,通信行业地位领先公司聚焦新一代通信产业与核心技术的研发创新,提升系统解决方案的研发与集成能力,积极拓展海洋通信、矿井通信、智慧城市、轨道交通及激光等领域业务,形成通信产业从产品到服务的全产业链及自主核心技术,打造“产品-服务-运营”的全产业链模式,提高市场业务竞争力、新市场占有率。 在光通信业务上,公司在主营产品光缆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和中国移动的集采中投标排名分别为第一、第三和第四;馈线产品在中国铁塔 2022年第二次馈线产品集中采购排名第一;室分天线在中国铁塔、美化天线在中国电信、基站天线和 444及单 4天线在中国移动集采投标中均排名前列。光模块研发上,公司从 2018年开始研发光模块,目前应用于 5G无线接入场景的全系列工业级光模块产品均已大批量出货。公司完成 SiN 工艺高速硅光学调制/解调芯片研发和小批量试产,并借助自建 SiP 光学封装技术工艺平台,完成 400GQSFP-DD 封装 DR4+硅光模块和 400G FR4光模块研发试产,800G 硅光模块研发工作有序推进,公司已就下一代 NPO、CPO 和液冷光模块等技术领域研发工作也已经开展,同步积极与目标客户进行产品技术标准对接。 积极拓宽海外市场,2022年,公司突破英国电信光缆认证,并抓住欧盟碳税机会窗口期,提升海外生产基地产能,稳定给德国电信、法国以及东欧等运营商供货,海外光缆销售规模翻倍增长;同时积极布局拉美和非洲等区域,紧抓 FTTH 建设机遇,在菲律宾等东亚国家和地区提供总包工程等服务,实现利润增长。 在产品研发上,2022年,公司通信领域共有 11项新产品通过鉴定,其中 5项新产品、新技术在关键技术水平、生产工艺、性能指标等达到国际领先水平,6项新产品、新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公司申请通信相关专利 183项,授权专利 194项。公司长期专注于细分产品市场的深耕,生产技术和工艺水平达到国际领先,部分产品市场占有率位居全球前列,先后将 ADSS、漏泄同轴电缆等打造成制造业单项冠军,创新能力、质量效益及可持续发展能力均引领行业发展。2022年内,公司漏泄同轴电缆成功通过单项冠军复评;“松套层绞式全介质自承式光缆”、“高兼容性超细弯曲不敏感单模光纤”、“波长段扩展的非色散位移单模光纤”、“室外光缆接头盒”四项产品荣获江苏精品认证;荣膺“中国移动集采 A 级供应商(普通光缆)”、“菲律宾第二大运营商 Globe Telecom Inc.最佳供应商”称号;公司通信产业牵头 2项国际标准、参与 4项国际标准和 9项国家标准的制修订,引领行业向标准化、规范化发展。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公司战略布局海洋、新能源、电力电缆、光通信四大业务,覆盖通信和新能源两大核心赛道,作为海风龙头,有望核心受益于海上风电行业长期成长,同时随着光通信行业复苏,新能源业务逐步发展,有望打开公司成长新曲线。我们预计公司 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9.61亿元、49.59亿元、59.14亿元,当前收盘价对应 PE 分别为 12.57倍、10.04倍、8.42倍,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因素海洋业务发展不及预期的风险;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海洋板块分拆风险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3/17 转到  
*说明:

1、“起评日”指研报发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起评价”指研报发布当日的开盘价;“最高价”指从起评日开始,评测期内的最高价。
2、以“起评价”为基准,2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10%,为短线评测成功;6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20%,为中线评测成功。详细规则>>
3、 1短线成功数排名 1中线成功数排名 1短线成功率排名 1中线成功率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