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事业部 搜狐证券 |独家推出
李志新

首创证券

研究方向:

联系方式:

工作经历: 登记编号:S0110520090001,曾就职于粤开证...>>

20日
短线
60日
中线
买入研报查询: 按股票 按研究员 按机构 高级查询 意见反馈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3/5 转到  

最新买入评级

研究员 推荐股票 所属行业 起评日* 起评价* 目标价 目标空间
(相对现价)
20日短线评测 60日中线评测 推荐
理由
发布机构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义翘神州 医药生物 2022-03-07 174.02 -- -- 199.03 14.37%
199.03 14.37%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年报,公司 2021年实现收入 9.65亿元(YOY-39.53%),实现归母净利润 7.20亿元(YOY-36.15%),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 5.96亿元(YOY- 46.81%)。 点评: 业绩符合预期,非新冠业务高速增长。公司 2021年新冠病毒相关产品销售收入 6.06亿元,同比下降 54.86%,因 2020年高基数同比降幅较大,拖累了表观业绩增速。除去新冠业务,公司实现业务收入 3.59亿元,同比增长 41.41%,保持了持续增长的势头。分业务和品类看,CRO服务和培养基类业务实现强势增长:公司重组蛋白实现收入 3.10亿元(YOY -34.94%),抗体试剂实现收入 5.29亿(YOY-48.99%),CRO服务实现收入 0.88亿元(YOY + 73.69%)培养基类实现收入 0.27亿元(YOY+56.03%),基因实现收入 0.12亿元(YOY-20.59%)。 盈利水平逐渐回归常态,政府补助和投资收益带来额外利润。2021年公司销售毛利率为 93.97%,主要受新冠产品收入占比影响同比下降2.91pct。2021年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为 8.44%/6.22%/4.16%/-0.39%,同比+2.61pct/+3.33pct /+2.53pct /-2.64pct。销售、管理、研发费用率提升主要系公司业务发展需求以及 2021年新冠收入较高导致相关基数较小,财务费用下降主要系上市募资带来的理财收益。报告期内,公司获得政府补贴 0.67亿元,银行理财产品投资收益 0.40亿元,增厚公司利润。 加码研发和国际化,未来增长可期。2021年公司研发费用投入为 0.40亿元,同比增长 53.99%;研发人员数量为 122人,同比增长 25%。公司有序推进重组蛋白、免疫诊断原料、分子生物学工具酶、膜蛋白、纳米抗体、胶体金等多个研发项目,积极拓展产品线和产品数量,为公司业绩增长提供充足动力。2021年公司销售人员为 114人,同比增加 48%,销售团队快速扩张。国际化方面在日本设立子公司,负责日韩地区的生物试剂销售工作,在此前欧美市场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公司全球营销网络布局,增强公司市场开拓及服务能力,为公司海外业绩增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盈利预测:我们预计 2022-2024年,公司营收分别为 843.7/884.6/1059.0百万元,分别同比-12.6%/+4.8% /+19.7% ; 归 母 净 利 润 分 别 为517.3/526.9/622.7百万元,分别同比-28.1%/1.9%/18.2%。最新收盘价对应 PE 分别为 46/45/38倍,公司为国产生物科研试剂领军企业,拥有领先的单克隆抗体和重组蛋白药物的生产工艺技术平台,不断完善产品体系的同时不断拓展技术服务业务领域,在全球药物研发需求旺盛的背景 下公司国内外业绩有望实现持续快速增长,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客户流失;销售不及预期;新品研发不及预期;海外业务拓展不及预期。
正海生物 机械行业 2022-03-03 45.51 -- -- 46.02 1.12%
46.02 1.12%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 2021年年报,2021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4.00亿元,同比增长 36.45%;归母净利润为 1.69亿元,同比增长 42.44%;扣非净利润 1.61亿元,同比增长 46.35%。 市场开拓力度增大,业绩增长靓丽。2021年,随着国内新冠疫情的形势逐渐向好,公司加大市场开拓力度,进一步扩大营销版图。截至 2021年底,公司产品已在全国 29个省份挂网,各省级产品挂网超过 1,700个品次,相较于 2020年末增加了约 500个品次。销售网络的壮大为未来销售的稳健增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021年,口腔修复膜产品实现销售收入 1.92亿元,同比增长 49.04%;硬脑(脊)膜补片实现收入 1.58亿元,同比增长 14.71%。公司硬脑(脊)膜补片积极参与带量采购,已开展集采的 5个省均成功中标,中标价格处于中位线水平,保证了市场占有优势。 产品管线步入收获期,活性生物骨有望年中获批。公司重磅产品活性生物骨 2021年 11月已按照要求完成了补充资料的递交,并进入主审审评状态,有望年中获批。此外,2021年 12月,公司自主研发的外科用填塞海绵获批;2022年 2月,公司产品自酸蚀粘接剂获批上市;在公司已上市同类产品应用多年的基础上研发的硬脑(脊)膜补片已提交了注册申请;尿道修复补片进入到病例入组阶段;引导组织再生膜处于临床试验效果评价阶段。公司产品阶梯式开发策略进展显著,随着产品品种不断丰富,公司品牌优势和竞争力有望进一步巩固和提升。 盈利预测与估值:我们预计 2022-2024年公司收入分别为 5.1、6.5和 8.5亿元,同比增长 28.1%、27.7%和 30.6%;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2.1、2.7和3.6亿元,同比增长 21.7%、33.1%、和 32.6%,3月 1日收盘价(70.10元/股)对应 PE 分别为 41、31和 23倍,首次覆盖,给与“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集采政策风险;产品研发不及预期;新冠疫情影响常规诊疗。
药明康德 医药生物 2022-02-21 98.17 -- -- 109.20 11.24%
119.97 22.21%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 2021年业绩快报, 2021年实现营业收入 229.02亿元,同比增长 38.50%;归母净利润 50.97亿元,同比增长 72.19%;扣非净利润 40.64亿元,同比增长 70.38%。 点评: 化学业务带动全年业绩高增长,2022年有望再加速。化学业务板块持续建设“一体化,端到端”CRDMO 业务,订单需求旺盛。2021年化学业务实现收入约 140.87亿元,同比增长约 46.93%,带动了公司全年业绩的高速增长。其中,小分子药物发现(R)的服务收入同比增长约43.24%;工艺研发和生产(D&M)的服务收入同比增长约 49.94%。公司预计化学业务板块 2022年收入增速相较 2021的收入增速将近翻番。 测试业务和生物学业务表现亮眼,其他业务稳步推进。2021年测试业务实现收入 45.25亿元,同比增长约 38.03%(其中实验室分析与测试业务同比+38.93%,临床 CRO&SMO 业务同比+36.20%);生物学业务实现收入 19.85亿元,同比增长 30.05%。ATU 业务实现收入 10.26亿元,同比下降约 2.79%(其中中国区 ATU 业务同比+87%)。DDSU 实现收入 12.51亿元,同比增长约 17.47%。 盈利预测:预计 2021-2023年,公司营收分别为 229.0/368.1/439.7亿元 , 分 别 同 比 增 38.5%/60.7%/19.5% ; 归 母 净 利 润 分 别 为51.0/75.6/94.2亿元,分别同比增 103.7%/47.8%/21.4%。当前收盘价对应 PE 分别为 45/30/24倍,公司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 CRDMO 龙头企业,所处赛道仍处于高景气度,随着新产能的逐步释放以及客户管线推进后的放量,有望为公司带来持续增长,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新冠疫情加剧;客户订单执行情况以及市场开拓情况不及预期;行业需求下降;行业竞争加剧;政策风险。
贝达药业 医药生物 2022-01-31 64.00 -- -- 64.00 0.00%
64.00 0.00%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21年业绩预告,预计2021年实现营业收入22.0-23.0亿元,同比增长17.6%-23.0%;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3.8-4.3亿元,同比下降37.3%-29.1%;预计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3.5-4.0亿元,同比增长5.0%-20.0%。 点评:全年业绩稳定增长,恩沙替尼实现放量。核心产品埃克替尼前三季度实现营收15.8亿元,预计全年实现20亿元以上收入,继续保持两位数以上的增长;恩沙替尼前三季度实现营收1.2亿元,Q3单季度实现营收0.65亿元,我们预计全年实现1.8亿元收入,全年快速放量成为公司业绩新增长点。净利润同比下滑,主要系2020年度公司出售浙江贝达医药科技有限公司股权产生的投资收益导致2020年基数较大,剔除该影响因素,预计2021年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 医保谈判进展顺利,新产品获批打开增长空间。2021年底,埃克替尼术后辅助治疗适应症和恩沙替尼双双进入医保目录,埃克替尼填补了医保目录内非小细胞肺癌术后治疗口服靶向药物的空白,恩沙替尼也成为ALK领域第一个纳入国家医保的国产创新药,有望继续为公司带来稳定的销量增长。11-12月,贝伐珠单抗MIL60成功上市并获批多项适应症,2022年1月开出首批处方,新一周期有望贡献更多业绩。 研发投入持续加大,在研管线围绕肿瘤领域多方面布局。公司研发投入较上年同期增加,预计占营业收入比例约37.00%-42.00%。伏罗尼布(CM082)、贝福替尼提交药品注册申请,BPI-23314(BET蛋白家族小分子抑制剂)、BPI-361175(EGFR小分子抑制剂)、BPI-21668(PIK3CA基因突变)、MCLA-129(EGFR/c-Met双特异性抗体)、BPI-421286(KRASG12C小分子抑制剂)、巴替利单抗(PD-1抗体)、泽弗利单抗(CTLA-4抗体)、BPI-16350等多个项目获得临床试验批准。公司目前有40余项在研项目持续推进,预计未来将持续有新药上市。 盈利预测:我们预计2021-2023年,公司营收分别为22.71/33.11/42.22亿元,分别同比增21.4%/45.8%/27.5%;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93/5.51/6.77亿元,分别同比-35.3%/+40.4%/+22.9%。当前收盘价对应PE分别为67/48/39倍,公司核心产品埃克替尼新适应症扩展实现稳定增长,恩沙替尼开始放量,进入医保后有望进一步打开增长空间,贝伐珠单抗、伏罗尼布、贝福替尼有望于今年贡献增量,同时公司在研管线围绕肿瘤领域多方面布局,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研发失败风险、产品销售不及预期、集采或医保谈判降价超预期。
百普赛斯 医药生物 2022-01-31 165.20 -- -- 187.88 13.73%
204.01 23.49%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21年年度业绩预增公告,公司2021年预计实现收入3.82-4.02亿元(+55%-63%),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1.70-1.87亿元(+47%-61%),预计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1.63-1.80亿元(+40%-54%)。 点评:公司业绩符合预期,公司非新冠业务维持高速增长。公司预计2021年新冠病毒防疫相关产品销售收入0.87-0.97亿元,同比增长20%-33%(前三季度为0.66亿元,同比增长32.87%),2021年公司加快对新冠病毒突变株的响应速度,在较短时间内开发出高品质的抗体、抗原及试剂盒等产品,供全球科研及工业客户使用,助力抗击疫情研究。公司预计2021年非新冠病毒防疫相关产品收入为2.95-3.05亿元,同比增长70%-76%,通过科研能力的提升、产品质量的提高,公司市场竞争力不断增强,非新冠相关收入持续高速增长,公司非新冠业务收入从2017年的0.47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3.00亿元(取预告平均值),年复合增长率为58.8%。 毛利率预计为91.2%,净利率预计为44.3%,继续维持高盈利水平。 药物重组蛋白生物科研试剂市场广阔,公司国内外业绩均有望实现持续增长。根据Frost&Sullivan预测,全球重组蛋白生物科研试剂市场规模将以13%的年复合增速从2015年的33亿元增长到2024年的98亿元,中国对应市场规模将以19%的年复合增速从2015年的4亿元增长到2024年的19亿元。公司2017年国内和国外收入分别为12.1百万元和35.1百万元,2020年国内和国外收入分别为35.1百万元和169.3百万元分别,年复合增速分别为85%和69%,公司海外业务占比超过60%。 从全球和国内生物医药投融资以及临床I期数量等指标看,国内外生物医药研发需求旺盛,无论是从资金还是项目数量上均支持药物重组蛋白生物试剂市场未来继续维持快速增长。随着海外疫情影响的消退,海外客户项目推进速度预计将加快,同时公司可进一步拓展欧洲、日韩等发达国家市场,有望为公司海外业绩增长贡献更大的增量。 盈利预测:我们预计2021-2023年,公司营收分别为392.0/540.0/750.0百万元,分别同比增59.1%/37.8%/38.9%;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73.7/235.9/328.7百万元,分别同比增49.9%/35.8%/39.3%。最新收盘价对应PE分别为70/51/37倍,公司深耕药物靶点蛋白领域,不断完善产品体系和提高产品质量,在全球药物研发需求旺盛的背景下公司国内外业绩有望实现持续快速增长,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客户流失;销售不及预期;新品研发不及预期;海外业务拓展不及预期。
键凯科技 2022-01-27 220.14 -- -- 231.99 5.38%
252.00 14.47%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21年业绩预告,预计2021年实现营业收入3.50-3.53亿元,同比增长87.5%-89.2%;实现归母净利润1.74-1.77亿元,同比增长103.1%-106.6%;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1.57-1.60亿元,同比增长89.5%-93.2%。 点评: 全年收入符合预期,Q4研发等费用集中确认对净利润造成短期影响。 从全年看公司业绩同比大幅增长,收入、归母净利润和扣非归母净利润分别实现了88.4%、104.9%、91.4%的增长(按预告值平均数计算)。 收入增长主要系国内客户几大长效生物制剂放量带来的订单量的增加、海外老客户订单持续稳定增加、下游医药研发客户研发进度推进带来的订单增长以及新客户开发带来的新产品订单等因素综合影响。分季度看(按预告值平均数计算),Q1-Q4收入分别为69.9/85.8/106.0/89.6百万元( +159%/+123%/+76%/+48% ) , Q1-Q4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6.0/44.6/61.7/33.1百万元(+230%/+165%/+118%/+12%),Q1-Q4扣非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5.1/42.5/52.7/28.3百万元(+243%/+180%/+87%/-3%)。其中,Q4净利润环比下降较多,主要系研发费用、股权激励、奖金计提等费用确认所致,同时Q4投资收益与非经常性损益较前三季度有明显减少,产品销售结构略有变化,也对四季度净利润产生了一定影响。公司股权激励和研发等费用的支出均有利于公司长期发展,公司产品销售预计仍保持高盈利水平。 PEG 应用场景拓展带来新客户新订单,老客户管线推进有望为公司带来大额订单。药物领域除了对小分子和蛋白质改造的传统应用场景外,随着生物医药的发展,PEG 的应用逐渐拓展到核酸药物、ADC、PDC、PROTAC、LYTAC 等药物研发新方向,公司有望凭借在PEG 材料领域的深厚积累,助力相关领域的药物研发和生产,获得更多新客户和订单。 公司药品客户目前有3个在三期临床,5个在二期临床,十余个在一期临床或即将进入临床,随着客户管线推进和产品的上市,公司将有望获得更多大额订单。 研发投入持续加大,自研管线有序推进。2021年前三季度研发投入达到0.36亿元(+72%),随着自研管线的推进预计研发投入将进一步增加。公司产品聚乙二醇化伊立替康于11月16日完成临床II 期首例受试者入组,预计2022年完成全部入组;局部镇痛1类新药JK-1214R 和医美产品JK-2122H 于2022年进入临床I 期。 盈利预测:基于公司业绩预告,我们修正此前2021年业绩预测,预计2021-2023年,公司营收分别为3.52/4.83/6.13亿元,分别同比增 88.3%/37.3%/26.9%;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89/2.58/3.13亿元,分别同比增103.7%/47.8%/21.4%。当前收盘价对应PE 分别为77/52/43倍,公司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医用PEG 龙头企业,随着今年下半年盘锦新产能的释放产能问题可以得到有效解决,未来新场景的应用、老客户订单的放量以及自研产品的推进有望为公司带来新增长,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市场推广风险,核心技术迭代风险,聚乙二醇衍生物合成技术及产品无法满足客户需求的风险,客户订单流失,研发失败风险。
长春高新 医药生物 2021-11-25 306.50 -- -- 310.00 1.14%
310.00 1.14%
详细
事件:11月 23日,公司发布关于回购公司股份方案、关于持股 5%以上股东及部分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增持公司股份计划的实施进展、董事,高级管理人员股票激励基金管理办法等多条公告。 点评: 股份回购彰显信心,股权激励利好公司未来发展。11月 23日,公司发布公告称拟使用自有资金不超过人民币 6亿元,以不超过人民币 400元/股的回购价格通过集中竞价方式回购公司 150万股股份,占公司总股本的比例为 0.37%,公司回购股份将全部用于后期实施公司及子公司核心团队股权激励。公司股票激励基金管理办法发布,按照考核净利润相对上一年的增长幅度,按一定比例采用超额分段、累积的方式提取股票激励基金,最低要求达到 10%,足额提取需达到 25%及以上。通过将公司利益与核心团队利益进行绑定,激发团队积极性,利好公司的长远发展。同时公司持股 5%以上股东金磊先生于 11月 23日增持 91,300股,进一步彰显了对公司长期价值认可及对公司未来发展的信心。 公司业绩持续高速增长,未来增长动力充足。前三季度,公司营收同比增长 28.75%,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 39.25%,扣非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43.07%,公司业绩继续维持高速增长。未来生长激素业务有望随着新的适应症获批、成人市场的拓展以及长效水针占比的提升继续放量;疫苗业务有望逐渐消除疫情带来的影响,同时随着重磅产品疱疹减毒活疫苗上市(预计 2022年)和冻干人用狂犬疫苗(Vero 细胞,预计 2021年年底到 2022年间)恢复生产,公司业绩将实现进一步增长。 盈利预测:我们预计 2021-2023年,公司营收分别为 117.0/154.7/196.0亿 元 , 分 别 同 比 增 36.5%/32.1%/26.7% ; 归 母 净 利 润 分 别 为42.3/56.8/72.9亿元,分别同比增 38.9%/34.2%/28.4%。最新收盘价对应PE 分别为 28/21/16倍,公司为我国医药核心资产之一,生长激素龙头企业,当前估值已经极具配置价值,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集采等政策风险,产品单一风险,生长激素竞争加剧风险,研发失败风险。
迈瑞医疗 机械行业 2021-09-29 376.45 -- -- 400.40 6.36%
402.18 6.83%
详细
事件: 9月 23日, 迈瑞医疗发布公告, 完成收购 Hytest Invest Oy(简称“海肽生物”) 及其下属子公司 100%的股权, 交易价款为 5.32亿欧元,于 9月 22日完成交割。 海肽生物及其下属子公司成为公司的全资孙公司,将纳入公司合并报表范围。 收购全球领先原料供应商, 提升 IVD 业务国际竞争力。 海肽生物成立于 1994年, 是全球顶尖的专业体外诊断上游原料供应商, 主要产品包括单克隆抗体、抗原、多克隆抗体等,用户覆盖全球众多体外诊断巨头。 海肽生物与公司已有十多年的合作历史,是公司核心原料供应商之一。 免疫原料的自研自产能力是试剂临床性能、质量和供应安全的重要保证。 收购海肽生物填补了国内在体外诊断上游顶尖原料领域的众多空白。公司将补强核心原料自研自产能力,提升核心原料自制比例,有助于公司加强化学发光产品及原料的核心研发能力建设,优化上下游产业链的全球化布局。 互利共赢,并表增厚公司业绩。 2020年,海肽生物一方面受到新冠疫情突发的影响, 另一方面, 由于债务产生利息费用, 导致净利润较低。 2020年, 海肽生物实现营业收入 2809万欧元,营业利润 1296万欧元,利润率约 46%。受到财务费用支出的影响,净利润 657万欧元,净利率约23%。 2021年由于传统化学发光市场及 POC 检测逐步回暖,叠加新冠抗原检测需求, 海肽生物利润增幅将显著提升。 2021Q1, 海肽生物营业收入约 930万欧元;净利润 292万欧元,净利率超 31%。 收购后,预期不再负债,净利率有望大幅提升, 并表后将小幅增厚公司业绩。 盈利预测与估值: 考虑到并表和加强与海肽生物产业协同合作影响, 我们预计 2021-2023年公司收入分别为 256.2、 313.1和 382.3亿元,同比增长 21.9%、 22.2%和 22.1%;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81.9、 100.6和 123.3亿元,同比增长 23.1%、 22.8%、和 22.6%, 9月 23日收盘价(368.18元/股)对应 PE 分别为 55、 45和 36倍, 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新冠疫情影响常规诊疗;产品研发不及预期; 海外业务拓展不及预期;医疗器械集采政策风险。
键凯科技 2021-09-29 236.00 -- -- 291.35 23.45%
403.07 70.79%
详细
公司业务模式具备优势,未来业务增长点众多。公司具备多元化的经营和销售模式,采用原料产品销售与许可费、里程碑收入、销售分成等多种模式相结合的形式,为积极拓展聚乙二醇在药品和器械领域应用的客户提供技术支持和聚乙二醇及衍生物产品供应。公司国内外业务双向发展,国内药品客户、国外器械客户、国外药品客户、国内器械客户依次成为公司新的增长点。同时,公司也有自己的创新研发管线,包括长效肿瘤药物和医美类器械等产品,有望为公司带来额外的收益。 聚乙二醇修饰应用场景爆发前夜,行业成长空间巨大。聚乙二醇化是药物长效化的重要方式,自 1990年 FDA 批准了世界上首个聚乙二醇修饰药物 Adagen 以来,全球经 FDA 或欧盟批准的聚乙二醇修饰药物已上市品种已超过 30个(截至 2021年 9月),终端产品市场规模超过 100亿美元。国内聚乙二醇化药物起步较晚,目前共有 7款国产聚乙二醇修饰药物上市,未来国内聚乙二醇化仿制药市场还有巨大空间。同时,聚乙二醇修饰技术还可用于如 siRNA、mRNA、pDNA 的递送系统,作为ADC linker 解决 ADC 药物研发难点。在医疗器械领域也有诸多应用,可用于外科手术缝合及止血、放射治疗的组织隔离等。 公司是具备全球竞争力的医用聚乙二醇及衍生物参与者,二十年技术储备造就了强大护城河。一是公司管理团队在聚乙二醇领域有丰富的研发产业化经验,董事长 XUAN ZHAO 博士曾就职于 Nektar,回国后带领公司成功实现高纯度 PEG 生产技术,打破了国内高端 PEG 原料长期依赖进口的格局。二是公司是国内外少数可规模化生产高纯度和低分散度医用药用聚乙二醇原料及衍生物的厂商之一。三是在实践过程中建立了从原料到不同衍生物的分析检测和质控方法体系。四是公司积累了丰富聚乙二醇活性衍生物产品库,常规目录中有 600余种聚乙二醇衍生物产品,同时可根据下游医药企业的个性化需求快速响应客户研发需求。五是具备聚乙二醇医药应用创新服务能力,引领国内行业的发展。公司已为多家国内外企业提供聚乙二醇化医药创新技术服务,包括聚乙二醇活性衍生物的设计、与药物分子的连接技术的筛选、聚乙二醇化药物的纯化、分析方法的开发、工艺优化与放大、以及药物临床申报的过程服务等。公司凭借自身在聚乙二醇医用领域的丰富经验,帮助特宝、金赛等多个企业完成聚乙二醇长效药物的设计,填补了国内市场的空缺,引领国内行业发展。 国内外客户终端产品快速放量,奠定公司高增长基础。国内客户终端产品以药品为主,四款获批上市终端药品近年来快速放量,公司销售原料或者销售分成方式获得终端销售额 3.0-7.0%的收益。我们预计2021-2023年,公司来自上述客户营收分别为 1.32亿元、1.86亿元和 2.38亿元,分别同比增 48.8%,41.3%和 28.0%。海外客户终端产品主要是聚乙二醇凝胶类器械,国外客户包括 Covidien(美敦力旗下企业)、Augmenix(波士顿科学旗下企业)、CardinalHealth 等国际领先的医疗器械企业,应用场景包括外科手术封闭及止血,组织阻隔。2015年开发上市的阻隔用凝胶 SpaceOAR 更具现实临床应用意义,上市后快速放量。另外,海外药企终端客户开发顺利,截止目前有 20款药物在临床,其中 3款在 III 期,5款在 II 期,数十款在 I 期临床阶段,来自海外制药企业客户销售增速明显较器械高,2017-2019年均复合增长 42.1%,2019年为 1727万元,同比大增 91.7%。预计未来 3-5年内将陆续有公司支持的新药在境外获批上市。预计 2021-2023年来自海外营收分别为1.38亿元、2.02亿元和 2.79亿元,分别同比增 46.7%、46.2%和 38.0%。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我们小幅调整盈利预测,预计 2021-2023年,公司营收分别为2.87/4.08/5.27亿元,分别同比增 54.1%/42.2%/31.3%;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1.40/2.00/2.59亿元,分别同比增 63.1%/43.0%/29.5%。 相对前收盘价(233.7元/股)对应 PE 分别为 100/70/54倍,公司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医用 PEG 龙头企业,医用 PEG 及衍生物应用场景从传统多肽蛋白长效化逐渐扩展到小分子药物 PEG 化、ADC 药物 linker、凝胶型器械、siRNA/mRNA 递送系统等领域,正处于应用场景爆发前夜,公司辽宁盘锦基地投产后,将有效缓解当前公司产能不足问题,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市场推广风险,核心技术迭代风险,聚乙二醇衍生物合成技术及产品无法满足客户需求的风险,估值回调风险。
康辰药业 医药生物 2021-09-13 34.63 -- -- 35.94 3.78%
35.94 3.78%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自愿披露关于KC1036临床试验数据的公告》,研究结果显示,KC1036单药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及耐受性,在晚期实体瘤患者中显示了较突出的抗肿瘤活性。 点评:KC1036在实体瘤患者中剂量递增结果良好。公司在研创新药KC1036属于世界首例(first-in-class)AXL/VEGFR2/FLT3全新结构小分子靶向抗肿瘤药物。KC1036首次入组23例实体瘤患者,已完成设计最高剂量组80mg的第三例病人的剂量限制性毒性(DLT)观察,尚未观察到剂量限制性毒性(DLT)反应,在13例受试者/5个剂量水平中,未观察到剂量限制性毒性(DLT)事件。因为抗肿瘤药物往往伴随着较大毒性反应,为避免健康受试者遭受不必要的损害,同时为了真实反映药物在患者中的安全有效性,一般选择肿瘤患者进行首次人体研究。肿瘤患者通常已经接受过其他治疗,身体状况较健康人群差,KC1036在已有肿瘤患者中的剂量爬坡试验,尚未观察到剂量限制性毒性(DLT),体现出较好的药物安全性和耐受性,为下一步临床试验奠定良好基础。 KC1036I期试验已经展现出较突出的抗肿瘤活性。在KC1036疗效评估中,有15例受试者至少完成了1次肿瘤评估,其中2例(1例肺腺癌和1例食管癌的受试者)最佳疗效为部分缓解(PR),10例受试者的最佳疗效为疾病稳定(SD),3例受试者因疾病进展(PD)而出组;客观缓解率(ORR)为13.3%,疾病控制率(DCR)为80%;2例部分缓解(PR)受试者目前仍处于持续缓解状态,持续缓解时间已达到3个月。鉴于在临床中的优秀数据,有望成为食管癌适应症上小分子靶向治疗药物,在其他适应症上也有望为肿瘤患者带来一种新的治疗选择,在疗效显著的情况下可以进一步拓展与其他药物的联用。 盈利预测:我们预计2021-2023年,公司营收分别为10.8/12.7/14.5亿元,分别同比增长33.5%/17.5%/14.7%,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22/2.66/3.03亿元,分别同比增长21.3%/19.7%/13.7%。当前收盘价(34.27元)对应PE(2021E)约为24倍。估值合理偏低,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集采等政策风险;产品相对单一风险;研发不及预期。
迈瑞医疗 机械行业 2021-08-27 330.00 -- -- 388.00 17.58%
402.18 21.87%
详细
事件:迈瑞医疗发布2021年半年报,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27.78亿元,同比增长20.96%;归母净利润为43.44亿元,同比增长25.79%,扣非净利润43.09亿元,同比增长28.02%。Q2单季实现营业收入69.97亿元,同比增长20.16%;Q2单季归母净利润26.29亿元,同比增长22.85%。 医疗新基建逐步开展,生命信息与支持业务增长超预期。上半年,公司生命信息与支持业务实现营业收入60.21亿元,同比增长12.68%,在去年高基数的背景下,仍实现稳健增长,主要得益于国内以大型公立医院扩容为主导的医疗新基建的逐步开展,建设内容包括新建手术室、ICU病房、大型公立医院分院区等,建设的重点科室包括外科、重症医学科、麻醉科、影像科、检验科等围绕提升手术能力的科室。扣除抗疫相关产品后,上半年增速超过40%。 常规业务复苏,体外诊断和医学影像业务恢复性高增长。随着国内和部分国际地区常规诊疗活动逐渐恢复,去年受疫情抑制的常规检测和超声采购实现了恢复性高增长。体外诊断业务实现营收39.62亿元,同比增长30.76%;医学影像业务实现26.71亿元,同比增长26.87%。随着客户群突破,技术持续积累创新,助力医院完成信息化建设,公司已经逐渐从医疗器械产品的供应商蜕变成为提升医疗机构整体诊疗能力的方案商,市场份额有望加速提升。 把握后疫情时代机遇,加速国际化、高端化发展。上半年,公司在北美成功地实现了更多高端客户群的突破,包括圣伯纳德医疗中心、钱伯斯纪念医院、菲比·普特尼医疗中心、华盛顿大学医院、西奈山芝加哥医院等。同时,公司在欧洲突破了约100家全新高端客户(含高端实验室),在新兴市场国家突破了超过300家全新高端客户,除此以外,还有近300家已有高端客户实现了更多产品的横向突破。上半年,海外业务实现营收51.63亿元,占比40.40%。公司树立了可信赖、高质量的全球品牌形象,为后续更多的产品渗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回购彰显公司发展信心。公司拟以10亿元回购公司股份,回购价格不超过400元/股,按上限测算,预计回购股份数量为250万股,占公司总股本比例为0.2056%。回购股份将全部用于实施股权激励计划或员工持股计划。 盈利预测与估值:我们预计2021-2023年公司收入分别为257.5、313.0和380.8亿元,同比增长22.5%、21.5%和21.6%;归母净利润分别为84.8、104.8和130.2亿元,同比增长27.3%、23.7%、和24.2%,8月25日收盘价(318.80元/股)对应PE 分别为46、37和30倍,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新冠疫情影响常规诊疗;产品研发不及预期;海外业务拓展不及预期;医疗器械集采政策风险。
键凯科技 2021-08-26 254.98 -- -- 282.26 10.70%
375.00 47.07%
详细
事件:公司公告2021年半年报,期内实现营收15574万元,归母净利润8068万元,扣非归母净利润7758万元,分别同比增长137.5%、190.0%和205.7%。 点评: 中报业绩大超预期,毛利率同比提升。上半年,公司营收、归母净利润、扣非归母净利润同比分别增长137.5%、190%、205.7%,其中,二季度环比一季度分别增长22.7%、24%、21%。公司半年报业绩大幅增长,主要系去年受疫情影响同期基数较低,本期内国内外订单数量显著增加。本期综合毛利率为84.69%,较上年同期增加3.3个百分点,主要系订单量增加带来生产成本的规模效应、外销产品结构变化以及技术服务收入增加所致。 国内合作客户产品持续放量,国外业务快速拓展。上半年,国内业务收入6567万元(同比+142.9%),毛利率83.0%,国外业务收入9007万元(同比+198.4%),毛利率88.8%。国内业务收入大幅增加,合作客户已获批的产品持续放量带动公司PEG 衍生物原料销量的提升,主要包括金赛的长效生长激素、恒瑞的长效G-CSF、豪森的长效GLP-1、特宝生物的派格宾,未来这几个产品有望进一步放量,持续带动公司业绩。此外公司还可以从派格宾销售收入中获得额外的技术服务费。国外高毛利业务高速增长,公司持续对海外市场进行维护与开发并获得新客户及相关订单。 持续加大研发投入,研发项目有序进展。本期研发费为1813万元(同比+86.3%),占收入比重11.6%,公司研发项目按计划进展导致研发投入相应增长,同时公司持续推进新的技术研发创新,加大对科研人才的储备投入。公司自主研发了一系列聚乙二醇修饰药物及第三类医疗器械,在肿瘤治疗、局部止痛、生物免疫抑制及医疗美容等领域积累了聚乙二醇伊立替康、JK-1214R、JK-1208R、JK-2122H、JK-1219I 等数款在研产品。其中,抗肿瘤1类新药聚乙二醇伊立替康拟于2021年下半年开展II 期临床,局部镇痛1类新药JK-1214R 拟于2021年完成所有临床前研究。公司凭借自身核心技术平台,构建完整的聚乙二醇化技术生态系统,实现了小分子药物、基因药物、医疗器械等领域多方布局。 报告期内,公司在低分子量聚乙二醇、基因递送用阳离子脂质、抗体/核酸药物用单分散聚乙二醇材料等方面均取得了一定突破,未来有望随着相关领域的高速发展获得持续的业绩增长。 盈利预测:我们预计2021-2023年,公司营收分别为3.34/4.78/6.31亿元,分别同比增79.0%/43.0%/32.1%;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71/2.45/3.18亿元,分别同比增100.2%/42.7%/30.1%。相对前收盘价(212.48元/股)对应PE 分别为74/52/40倍,公司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医用PEG 龙头企业,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市场推广风险、核心技术迭代风险、聚乙二醇衍生物合成技术及产品无法满足客户需求的风险。
长春高新 医药生物 2021-08-18 307.00 -- -- 297.51 -3.09%
317.60 3.45%
详细
事件:公司公告2021年半年报,期内实现营收49.63亿元,归母净利润19.23亿元,分别同比增长26.7%和46.8%。 点评: 公司业绩持续增长,生长激素继续放量。上半年,公司营收同比增长26.7%,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46.8%,公司业绩继续维持高速增长。核心子公司金赛药业实现收入37.88亿元,其中生长激素销售收入35.7亿元,营收占比94.2%;实现净利润18.59亿元,分别同比增长49.4%和64.7%,金赛药业业绩仍然保持高增长;子公司百克生物实现收入5.82亿元,实现净利润1.38亿元,分别同比下降1.7%和19.3%,主要受上半年疾控系统集中力量开展新冠疫苗接种影响;鼻喷流感疫苗开始批签销售,规划产量在300-400万剂,预计下半年业绩恢复增长。子公司华康药业平衡增长,高新地产上半年结算较少,业绩有所下滑。 生长激素持续拓展治疗场景,渠道下沉助力新患高增长。上半年,生长激素新获批2项新适应症,分别为因软骨发育不全所引起的儿童身材矮小和成人短肠综合征,普通水针和长效水针分别还有4项适应症处于II/III 期临床阶段,在继续扩大儿童市场的同时,逐步扩展成人市场。公司在渠道下沉方面也取得了一定成效,目前覆盖医院数提升30%-40%,处方医生数量增加40%左右。上半年,公司生长激素产品新患者人数增长60%,未来随着更多适应症的获批和渠道下沉,预计将继续维持高速增长。此外,公司在辅助生殖领域布局的长效促卵泡激素和肿瘤治疗领域的IL-2突变体等产品有望成为新的业绩增长点。 疫苗管线丰富,多款疫苗产品上市在即。截止到目前,公司已有水痘疫苗,鼻喷流感疫苗两个产品上市,下半年水痘疫苗有望消除因新冠疫苗接种带来的销量下滑影响,鼻喷流感疫苗也有望带来新的增长,根据中检院8月初的批签发信息,百克生物已有6批鼻喷流感疫苗批签发。在研项目也正在有序推进中:带状疱疹减毒活疫苗(临床III 期)预计2022年上市;冻干人用狂犬疫苗(Vero 细胞,临床III 期)预计2021-2022年间恢复生产;吸附无细胞百白破(三组分)联合疫苗已进入临床I 期。 此外,公司正在积极布局新冠疫苗领域,通过收购PIV-5载体在新冠疫苗开发的相关技术,为鼻喷式新冠疫苗研发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盈利预测:我们预计2021-2023年,公司营收分别为117.0/154.7/196.0亿元,分别同比增36.5%/32.1%/26.7%;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2.3/56.8/72.9亿元,分别同比增38.9%/34.2%/28.4%。当前收盘价对应PE 分别为29/22/17倍,公司为我国医药核心资产之一,生长激素龙头企业,当前估值已经极具配置价值,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集采等政策风险,产品单一风险,研发失败风险。
东诚药业 医药生物 2021-07-30 19.25 -- -- 20.40 5.97%
20.40 5.97%
详细
事件: 公司公告 2021年半年报, 期内实现营收 18.26亿元,归母净利润 1.55亿元,分别同比增长 10.9%和-29.3%。 点评: 生化制药业务拖累整体业绩。 上半年, 公司营收同比增长 10.9%, 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 29.3%, 整体表观业绩不佳,主要是受生化制药业务拖累影响。占公司营收比重 57.6%的肝素钠原料药业务,受非洲猪瘟带来的成本上升和人民币兑美元升值双重挤压,毛利率下滑相对较大,从去年 21.5%下滑 7pct 到 14.1%,拖累公司利润端增速。 鉴于目前生猪存栏量接近正常年份水平(4亿头以上, 5月 14日农业农村部监测数据),猪价下滑较大,预计下半年肝素钠原料药成本逐渐下降,毛利率逐渐回升。 核药业务恢复良好, 18F-FDG 受益于 PET-CT 配置放量。 上半年, 公司核药业务营收 5.28亿元,同比增长 32.0%,整体恢复良好;主要核药子公司中,云克药业营收和净利润分别为 1.86亿元和 8400万元,都实现 29%左右增长;南京安迪科净利润 6234万元,同比增长 36.7%;上海欣科实现净利润 2260万元,同比增长 9.3%。分核药产品, 重点产品18F-FDG 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收入 1.89亿元,同比增长 43.0%; 云克注射液实现营业收入 1.71亿元,同比增长 32.0%,两大核药占核药业务整体 2/3左右,均实现快速增长,尤其是 18F-FDG 受益于 PET-CT 配置规划政策调整利好,未来两年有望保持稳定高速增长。 持续推进核药业务全产业链战略布局, 加大核药创新投入。 东诚药业已经基本完成核药业务全产业链战略布局, 前端并购米度生物,切入分子影像 CRO,为公司核药创新研发赋能, 以上海益泰为代表的放射性药物研发平台, 中端以成都云克为代表的放射性药物生产平台, 后端以上海欣科为代表的放射性药物即时标记与配送平台(核药房),以安迪科医药为代表的正电子药物生产与销售平台。 创新研发方面, 公司通过加强与通用医疗、北京肿瘤医院等的合作,提前布局行业前沿的诊断类及治疗类核药品种,进一步完善核药产品线布局。 报告期内 18F-NaF 注射液临床试验进展顺利,截至 6月底,临床病例入组数已接近一半;铼[188Re]依替膦酸盐注射液Ⅱb 期临床试验病例入组已接近尾声。 盈利预测:我们预计 2021-2023年,公司营收分别为 40.5/47.3/55.0亿元,分别同比增 18.5%/16.7%/16.4%;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5.18/6.76/8.63亿元,分别同比增 24.2%/30.3%/27.7%。当前收盘价对应 PE 分别为 28/22/17倍,公司为国内核药双寡头之一,估值合理偏低, 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肝素原料药价格大幅波动、放射核素药物生产安全风险、核药创新研发失败风险。
爱博医疗 2021-05-12 216.02 -- -- 344.90 59.66%
398.86 84.64%
详细
oracle.sql.CLOB@3beaa1ad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3/5 转到  
*说明:

1、“起评日”指研报发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起评价”指研报发布当日的开盘价;“最高价”指从起评日开始,评测期内的最高价。
2、以“起评价”为基准,2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10%,为短线评测成功;6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20%,为中线评测成功。详细规则>>
3、 1短线成功数排名 1中线成功数排名 1短线成功率排名 1中线成功率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