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事业部 搜狐证券 |独家推出
顾高臣

东方证券

研究方向:

联系方式:

工作经历: 登记编号:S0860520080004...>>

20日
短线
60日
中线
买入研报查询: 按股票 按研究员 按机构 高级查询 意见反馈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2/2 转到  

最新买入评级

研究员 推荐股票 所属行业 起评日* 起评价* 目标价 目标空间
(相对现价)
20日短线评测 60日中线评测 推荐
理由
发布机构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宁德时代 机械行业 2022-04-04 508.00 361.93 78.64% 518.00 1.97%
564.97 11.21%
详细
终端份额持续提升,电池龙头有望强者恒强。 动力电池行业具备较高的技术壁垒,产品品质、产能规模和生产成本构成了正反馈闭环,行业具备极为突出的马太效应,公司 2021年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约 97GWh,国内市占率稳定在 50%左右,全球市占率 32.6%。公司凭借品质优势,更高的良率和直通率使其成本大幅领先同行,在技术、成本、客户多方面塑造了超强的护城河,我们预计这种多维度循环反馈的优势较难被超越,公司有望强者恒强。 供应链管理能力凸显, 2022年盈利有望边际改善。 公司全面布局上游各环节材料,既保障材料供给,又获得投资收益,竞争力大幅提升,在这轮涨价周期中相比其他二线企业影响最小,体现出极强的盈利稳定性。公司近期已开始上调电池售价,随着 2022年上游材料产能逐步释放,六氟、添加剂等大部分原材料会进入跌价周期,电池成本压力逐步缓解,同时随着公司产销持续扩张下规模效应愈发凸显,电池盈利有望修复。 卡位储能赛道,储能业务有望开启第二增长曲线。 公司储能业务收入从 2014年0.44亿元快速提升至 2020年 19.43亿元, 2021年预计储能出货 15GWh,储能已成为公司业绩的新增长点。 十四五期间储能市场快速增长已成行业共识, 公司基于低成本高寿命的磷酸铁锂电池开启储能战略, 同时不断开发钠离子电池产业链关键材料、大规模储能系统、智慧能源网络等先进技术, 并通过战略合作、建立合资公司、签订长期供货合约等形式完成多方位布局。 随着成本的进一步下降和公司的前期布局逐步落地投产,储能业务将与动力电池共同成为公司发展的主要驱动因子。 我们认为未来电池环节边际改善逻辑通顺,叠加公司在海外市场突破以及储能领域的增长,公司作为行业龙头业绩增长确定性高,我们预测公司 2021-2023年每股收益分别为 6.50、 12.94、 18.67元,结合可比公司估值水平, 给予公司 2022年 52倍PE,公司合理总市值 15682.4亿,对应公司整体目标价 672.82元, 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新能源汽车销量不达预期;行业竞争加剧风险;新产品和新技术开发风险;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价格波动导致的盈利水平下降风险。
贝特瑞 非金属类建材业 2022-03-03 -- 65.90 241.98% -- 0.00%
-- 0.00%
详细
从深耕负极往正极拓展,公司向锂电材料龙头迈进。贝特瑞深耕负极材料 20 余年,是天然石墨绝对龙头,人造石墨增量显著,综合市占率多年全球第一,龙头地位稳固。切入高镍正极,形成业务双引擎驱动。 牢牢掌握全球头部客户,人造石墨一体化扩产提速。公司以天然石墨起家并快速拓展至人造石墨领域,自 2013 年以来,公司的负极材料出货量始终位列国内第一,且人造石墨销量已经超过天然石墨。公司主要服务于海外市场,松下、三星 SDI、LG 等海外电池厂均为公司前五大客户, 预计供应量在海外客户负极供应链中处于领先位置。 公司现有负极产能 15.95万吨,石墨化权益产能 1.6 万吨,随着在建项目投产,预计 22/23 年负极权益产能达 30、42万吨,石墨化权益产能达 5.9、5.9 万吨。 新技术全面领先,高盈利的硅基负极有望放量。公司硅碳负极技术积累深厚,通过代际更替保持行业领先,公司目前硅碳负极出货量全面领先(已超3000吨),导入阶段盈利水平极高(单吨毛利可达10万元),受益于未来高镍+硅碳负极新电池体系的快速应用,硅碳负极业务有望成为公司重要增长点。 高镍正极获得突破,迎来新一轮快速成长。三元高镍大势所趋,公司正极聚焦于 NCA 与 NCM811 材料,通过多年积累顺利通过松下、SK 的产品验证。2020 年公司出货 0.27 万吨,811 市占率行业第三。公司于 2021年 H1 出货高增约 2 万吨,顺利实现扭亏。受益于客户良好的供应关系以及参股公司芳源环保稳定的前驱体供应,正极有望成公司第二成长极。 我们预测公司2021-2023年每股收益分别为3.11、4.55、6.88元,结合主流负极材料企业和其他锂电材料可比公司估值水平,给予公司2022年33倍PE,公司合理总市值728.8亿,对应公司整体目标价150.15元,首次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下游锂电池需求不及预期;动力电池技术路线变革;上游原材料价格波动无法向下传导;产能投放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等。
鹏辉能源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2-01-03 47.50 60.44 152.25% 49.98 5.22%
58.25 22.63%
详细
深耕锂电二十载,产能扩张、结构优化、盈利提升。公司成立于2001年,创始人拥有深厚电池领域经验积淀,同时吸纳精锐扩充核心管理团队实力,两次进行长期股权激励计划将公司价值增长与员工利益深度绑定。公司锂离子电池业务全方位覆盖圆柱、方型和软包,2021年底公司总产能有望达16.3GWh,其中动力电池3.6GWh,储能电池5.6GWh,储能成为公司未来主要业务方向,同时规划常州、柳州工厂远期产能达11GWh、20GWh。此外,PPI-CPI剪刀差在10月已达到12%的历史最高值,我们认为后续成本上涨向下游传导过程中,电池环节盈利有望改善,业绩拐点将现。 全球电化学储能从从0到到1,铸就百百GWh新赛道。以新能源为主体的电力结构转型催生电化学储能市场,2020年全球新增电化学储能10.7GWh,预计至2025年新增装机达221.5GWh,CAGR达53.3%。根据应用场景的不同,通常将电化学储能分为表前(发电侧、电网侧)和表后(工商业、家储、便携式储能)两大市场,从特点上看表前市场空间大,电芯企业参与其中有望迅速提升规模,而表后市场ToC属性,电芯利润率高于一般动力电池。 战略聚焦储能市场,收入高增核心优势突出。公司15年起布局储能业务,覆盖海外家储、国内发电侧、通信基站等多种应用场景,21年前三季度公司储能业务收入已达10.54亿元,同比+145%,收入占比高达27%。在未来10年储能市场高速扩容的β下,我们认为公司α有望助力实现更快增长:1)战略聚焦储能业务,集中资本实现储能产能扩张,优先排产保障出货;2)与客户合资建厂绑定下游,不断拓宽下游应用场景,全方位渗透储能市场;3)借助完善的锂电技术和产品矩阵,衔接全方位储能需求,同时针对地面电站、家储、通信等下游领域加大研发,提供高性价比定制化产品。 财务预测与投资建议预计21-23年归母净利为2.35/5.38/8.56亿元,每股收益0.54/1.24/1.97元,参考可比公司给予22年49倍PE,给予“买入”评级,目标价60.76元。 风险提示客户销售、市场拓展、储能业务不及预期;材料价格波动、竞争加剧风险。
沧州明珠 基础化工业 2021-09-30 7.26 10.65 185.52% 10.87 49.72%
10.87 49.72%
详细
突破海外量利齐升,公司湿法膜盈利拐点已至。公司 2009年进入锂电隔膜行业,拥有深厚的技术积淀,2014年切入湿法隔膜领域,在隔膜降价周期中不断进行技术攻关和产业化投资,目前是湿法膜行业为数不多的留存企业之一。2021年后隔膜新增供给远低于行业需求,隔膜环节有望持续高景气。 受益行业景气以及国内外大客户放量,公司 2020年下半年以来盈利持续改善,2021年全年出货量有望超 2.5亿平(+100%),H1湿法膜毛利率超30%,盈利拐点已至! 进入三星带来海外供货占比提升,湿法隔膜盈利弹性巨大。三星 2022年锂电池产量有望超 40Gwh,对隔膜需求约 8亿平,在全球隔膜紧张下,公司1.9亿平湿法产能有望满产,海外供货具备显著价格和盈利优势,公司对海外客户将快速上量。根据我们测算,假设 2022年国内湿法隔膜均价为 1.5元/平,对应国内客户净利率维持 25%,若 2022年公司海外客户占比达到80%,对应国外客户每平净利在 1元,到 2022年公司湿法隔膜业务将贡献利润 1.7亿元。另外公司公告的 2亿平湿法新产能预计于 2022年投产,预计 2024年湿法产能有望达到 12亿平,将晋升为隔膜重要玩家。 传统业务迎来稳定增长。公司是国内 PE 塑料管道和 BOPA 薄膜行业的龙头企业,具备近 20万吨 PE 塑料管道和 2.85万吨 BOPA 薄膜的年生产能力。 PE 管材:2020年来公司开发大型水务、西南市场以及生产基地周边大项目,打开新局面,同时 2021年来多项政策助力 PE 管道行业需求。BOPA膜:公司技术行业领先,且 BOPA 膜仍有 3.8万吨扩产规划,随着 BOPAPA6价差低位回升,盈利将稳中有升。 财务预测与投资建议 我们预测公司 2021-2023年每股收益分别为 0.35、0.39、0.46元,采用分部估值法,根据 20201年可比公司估值水平,给予隔膜业务 85倍,传统业务 21倍,公司合理市值 156亿,对应目标价 11.01元,首次给予买入评级!风险提示 新能车销售不及预期;湿法新产能投放不及预期;隔膜海外销量不及预期等。
石大胜华 基础化工业 2021-08-25 271.00 322.53 657.11% 348.88 28.74%
348.88 28.74%
详细
中报业绩靓丽,单季度业绩再创历史新高。公司上半年实现收入 36.5亿元,同比增长 110.2%,实现归母净利润 5.91亿元,同比扭亏,扣非后净利润为5.89亿元,接近前期业绩预告区间上限。从二季度来看,随着下游锂电池排产增加以及公司溶剂产品出货量持续增长,公司单二季度实现净利润 3.8亿元,环比增长 56%,创出单季度历史新高,同时这也是自去年二季度以来,公司连续第五个季度保持单季业绩环比改善! 旺季来临行业维持高景气,溶剂涨价有望持续。下半年新能源行业将整体进入旺季,而溶剂供给端新增产能有限,目前供需十分紧张,自 7月下旬以来五种溶剂产品价格均开始上涨,单价来看 DMC 由 9750元涨至 13350元(+37%),EC 由 12000元涨至 13250元(+10%),EMC 由 19550元涨至 24200元(+24%),DEC 由 22000元涨至 25200元(+15%),PC 由14000元涨至 17150元(+23%),后续涨价仍有望持续。而公司作为同时覆盖五种溶剂的行业龙头,一方面拥有全产业链优势,另一方面下半年技改项目及泉州项目有望释放,量利齐升下业绩也将迎来持续改善! 核心技术铸就“产品+全产业链”双重优势,溶剂龙头地位夯实。溶剂纯度对锂电池电化学窗口影响极大,而每一步反应都容易引入杂质,公司在催化合成和提纯工艺上技术领先,能做到最高的 5个 9电池级产品;同时公司运用高难度、高壁垒的合成/纯化等工艺,进行相关产品链的延伸(溶剂/电解质/添加剂),不断拓展公司价值,目前全行业仅公司和海科能覆盖全产品链,而大部分竞争对手等只能做其中部分产品,公司龙头地位难以撼动!财务预测与投资建议 我们预测公司 2021-2023年每股收益分别为 7.52、10.48、11.46元(前期预测值分别为 5.06、6.25、7.06元,预测值上调的主要原因为供需紧张下溶剂价格持续上涨,价格中枢上行,以及公司通过技改新增产能,带动公司盈利有所增厚),参考可比公司 2022年估值水平,给予石大胜华 2022年 31倍市盈率,对应目标价为 324.88元,维持买入评级!风险提示 新能源汽车销量不及预期,影响溶剂产品销量; 上游原材料价格波动影响溶剂盈利。
华友钴业 有色金属行业 2021-08-25 122.15 107.23 276.38% 147.05 20.38%
147.05 20.38%
详细
公司21年上半年业绩亮眼,实现营业收入143亿元,同比增长57.9%;实现归母净利润14.68亿元,同比增长319.9%,综合毛利率20.56%,综合净利率10.71%。受益于铜钴等有色品种量价齐升和三元前驱体大幅放量,公司盈利持续维持较高水平。公司积极布局三元材料一体化,应已经形成“资源→有色→锂电材料”上下游产业链布局,待完成上游镍资源布局和湿法冶炼体系后,盈利水平有望继续提升。 报告期内,公司公司三元前驱体产销量分别为30,982吨和29,180吨,同比分别增长138.25%和128.95%,受益一体化布局,三元前驱体量利齐升,毛利率进一步达到19.74%;钴产品产销量分别为18,309吨和12,206吨;铜产品产销量分别为52,861吨和43,835吨,铜钴受托加工业务保持稳定,铜钴价格持续上行,业务毛利率分别达到25.74%和51.7%。 公司依托上游钴镍资源和有色湿法冶炼,持续向下拓展三元前驱体和三元正极,目前已经处于快速放量阶段,三元前驱体已经进入到LG化学、SK、宁德时代、比亚迪等全球头部动力电池的核心产业链;三元正极业务已经收购天津巴莫核心股权并开启产能扩张。在技术工艺方面,公司三元材料全面取得突破,高镍NCMA前驱体产品成功进入C样阶段,获得欧美高端车企产业链定点;5款8系NCM新产品进入10吨到百吨级认证;多款9系NCM高能量密度前驱体新产品进入产线5吨到几十吨级认证阶段,随着技术、工艺、产能、客户和资源配套全面实现突破,公司有望引领行业发展。 财务预测与投资建议公司在三元材料一体化战略上持续超预期,基于对公司当前产能扩张和客户开拓节奏,我们上调公司2021-2023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0.41亿,42.87亿和56.83亿元(原预测值分别为25.13亿、37.71亿和43.64亿元),2021年有色业务利润占比较高,因此我们按2022年业绩进行估值,可比公司2022年平均估值40倍,对应目标价为140.4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铜钴价格波动风险,镍和前驱体产能投放不达预期风险。
石大胜华 基础化工业 2021-06-01 89.63 130.08 205.35% 149.00 65.56%
280.29 212.72%
详细
电池级溶剂行业:格局优异,长期增长空间广阔。( 1) 与偏大宗的工业级溶剂不同,电池级溶剂生产难度极高,有能力从事的企业数量较少,主流溶剂无论是 DMC、 EC 还是 EMC,龙头企业占比都在 40%左右, CR2都在50%-70%左右,因此行业格局较为优异; ( 2) 展望未来,跟随锂电池及电解液需求增长的步伐,到 2025年电池级溶剂需求有望达 112万吨,约为目前需求的四倍,长期增长空间广阔。 需求旺盛下电池级溶剂价格坚挺,产业链盈利非常可观。 目前下游电解液需求旺盛,支撑电池级溶剂价格维持高位,无论是 PO(环氧丙烷)还是 EO(环氧乙烷)路线,产业链盈利都十分可观。从趋势来看,核心的电池级 DMC价格差走势创出四年历史新高;前端的 EC 价格差有明显抬升,后端的 DEC、DMC 价格差基本也与 DMC 趋同,因此行业整体盈利处于较高水平。 石大胜华为电池级溶剂行业龙头企业,全产业链布局优势明显。 公司布局电池级溶剂全产业链,涵盖主流五大品种,同时掌握上游环氧丙烷原料,已切入国内外主流电解液企业,国内市场份额领先。在下游需求旺盛、产业链盈利可观情形下,公司电池级溶剂新产能将陆续释放并带来一定盈利弹性,长期来看,随着公司积极转向新能源,传统化工占比持续下降,未来有望保持较高的利润中枢,叠加其他的锂电相关材料布局,未来有望成为锂电产业链核心公司。 财务预测与投资建议我们预测公司 2021-2023年每股收益分别为 5.06、 6.25、 7.06元,参考可比公司平均估值水平,我们认为目前公司的合理估值水平为 2021年的 26倍市盈率,对应目标价为 131.56元,首次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新能源汽车销量不及预期影响电解液及溶剂需求;溶剂盈利较高,未来行业存在竞争加剧的可能; 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影响溶剂产品盈利; 溶剂主要产品价格、销量波动影响公司业绩( 参考正文敏感性分析) 。
华友钴业 有色金属行业 2021-04-15 69.51 63.99 124.61% 84.31 21.03%
151.00 117.23%
详细
公司发布 2020年年报,全年实现营收 211.87亿元,同比增长 12.4%,归母净利润 11.65亿元,同比增长 875%。公司 2020年业绩大幅增长是多业务共振的结果,三元前驱体快速放量有望在镍项目投产后贡献量本双弹性: 铜钴价格企稳,板块贡献最大弹性,钴业务产量(含受托加工)3.34万吨,同比增长 17.87%,其中受托加工规模 7180吨,对外销售 2.26万吨,前驱体自用钴金属量 2601吨,钴产品毛利率提升至 21.05%。本年度铜总产量达到 9.86万吨,含受托加工 1.5万吨,自产自销 7.8万吨,毛利率进一步达到 44.97%,成为利润贡献最大的业务,非洲鲁库尼 3万吨电积铜项目于2019年底的正式投产,矿冶一体化优势彰显。 三元材料快速放量,一体化贡献的成本优势显现。公司三元前驱体产销量分别为 3.47/3.33万吨,同比大幅增长,毛利率 17.29%,同比提升 1.4个百分点,前驱体板块潜力巨大,一方面合资工厂产能陆续释放,募投项目 5万吨规模也将在 2022年建成,公司总规划产能达到 28万吨,叠加印尼镍项目年底投产,公司三元前驱体有望盈利量升本降竞争力大幅提升的新阶段。 再论一体化:商业模式决定一体化是三元正极材料做强的必经之路。三元材料低盈利水平与钴镍矿采选冶炼高盈利水平互补,降低成本的同时平抑金属价格波动。公司一体化布局完成后,上游钴镍冶炼产品全部被三元材料环节消化,三元材料是所有环节的利润输出点,届时公司在客户开拓、价格调节、资源保障和量的供给等能力方面再上一个新台阶。 财务预测与投资建议我们预计公司 2021-2023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25.13亿,37.71亿和 43.64亿元(原预测 2021-2022年分别为 15.42亿和 23.53亿),2021年业绩预测中,有色板块占比过高,2022年起一体化优势真正凸显,公司将逐步演变成材料型企业,因此我们按 2022年业绩进行估值。可比公司 2022年平均估值 27倍,对应目标价为 83.97元,维持买入评级。
容百科技 2021-01-04 53.23 72.59 137.46% 74.50 39.96%
79.80 49.92%
详细
公司成立于2014年,由原当升科技总经理、高级工程师白厚善先生创建,并获得韩国资深锂电材料专家刘相烈先生支持。公司专注高镍三元正极材料的研发和销售,2017年国内首家量产高镍NCM811正极。2019年公司三元正极出货量达到2.2万吨,国内市占率达13%,居国内第一,全球第四。 其中高镍NCM811出货量占国内811一半以上。目前公司已经形成湖北,贵州,宁波和韩国四大生产基地,远期布局超34万吨正极和25万吨三元前驱体,打造全球高镍正极核心供应商。 2018-2019年三元正极行业价格受上游原材料价格单边下行以及下游需求疲软影响,三元正极材料价格与盈利均处于历史底部。随着2020年下半年下游需求好转,行业有望迎来触底反弹。需求端、成本端、技术壁垒以及客户壁垒的四大驱动因素将推动三元正极行业走强,头部企业将凭借其综合实力优势最终享受行业复苏增长红利。 公司凭借中韩研发团队的优异组合,坚持走高镍路线,率先大规模量产高镍811,并已导入镍含量大于90%的超高镍产品,有望带来新的技术溢价。同时伴随下游需求大幅回升、产品结构不断优化以及配套前驱体产能持续释放,公司盈利水平将逐步提升。公司是宁德时代高镍核心供应商,目前也成功导入SK 供应链体系,在韩国市场和国内市场加持下,公司有望在未来三元材料变局中实现份额提升,行业地位持续巩固。 财务预测与投资建议 公司有望在下游需求大幅增长和海外份额提升的拉动下实现量价齐升,在变局中脱颖而出,成长正极材料龙头,预计2020-2022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45.77/89.20/128.13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16/4.68/7.34亿元,对应每股收益0.49/1.06/1.65元。根据可比公司2021平均估值69倍,我们给予公司目标价格73.14元,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行业技术路线变动的风险;市场需求波动风险;行业竞争加剧风险;原材料供应和价格波动的风险;大规模扩产导致负债率提升和现金流波动风险。
华友钴业 有色金属行业 2020-10-30 38.10 39.09 37.21% 56.74 48.92%
98.11 157.51%
详细
受益金属价格上行和前驱体放量,Q3业绩超预期。28日晚,公司发布2020年三季度报告,第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7.87亿元,同比增长17.64%,环比增长25%,实现归母净利润3.37亿元,同比增460%,业绩超出预期。业绩大幅增长主要来自公司铜、钴产品价格回升和三元前驱体出货量大幅提升。Q3铜现货均价为5.15万元,同比增长10%,环比增长16%;钴金属均价27.35万元,同比增长9%,环比增长5%。三元前驱体出货量规模接近8000吨,同环比大幅增长,预计全年实现3.3-3.5万吨销量规模。 钴价格稳定在合理区间,盈利水平逐渐恢复。前三季度钴价表现平稳,均价分别为27.48/25.09/27.35万元/吨,钴产品毛利率水平逐渐恢复。Q3公司综合毛利率水平达到16.5%,同环比均大幅回升。随着铜价继续上行,预计Q3单季度毛利率突破40%,带动公司整体毛利率走高。我们预计四季度下游高需求将推动产品价格继续稳定,公司盈利水平有望继续提升。 三元前驱体布局进入收获期,静待印尼镍项目贡献成本优势。公司转型锂电材料战略坚决,目前已经具备10万吨前驱体产能,全资产能5.5万吨,已经全部达到可用状态;与LG和浦项合资的产能4.5万吨,目前已经进入试生产阶段,公司下游客户涵盖海内外优质正极材料和电池企业。同时公司在印尼布局10万金属吨的镍项目,保障低成本镍原料供给,随着前驱体产能释放和印尼镍项目投产,公司将展现出超强盈利弹性。 财务预测与投资建议 调整公司2020-2022年营业收入分别为214/248/294亿元(原预测值217/254/302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9.56/15.42/23.53亿元(原预测值为8.63/15.51/23.60亿元),对应每股收益0.84/1.35/2.06元(原预测值0.76/1.36/2.07元)。可比公司2021年平均估值38倍,对应上调目标价至51.3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产能释放不达预期,产品销量不达预期,价格下行风险,技术路线替代风险。
宁德时代 机械行业 2020-10-29 227.65 131.35 -- 275.23 20.90%
424.99 86.69%
详细
疫情之后业绩迅速恢复,动力电池龙头韧性凸显。27日晚,公司发布2020年三季度报告,第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26.93亿元,环比增30%,同比增速转正,实现归母净利润14.2亿元,同比增4.24%,业绩符合预期。 前三季度累计实现营业收入315亿元,同比微降4%,归母净利润33.57亿元,同比微降3%。疫情之后公司业绩明显复苏,在下游需求放量带动下,公司动力电池装机规模大幅提升,Q3实现装机量7.9GWh,前三季度累计装机规模超过16GWh,预计Q4装机规模接近10GWh,叠加合资公司出货量,预计全年装机总量与去年持平。 经营现金流净额持续走高,期间费用控制良好。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性现金流净额44.79亿元,同环比均大幅提升,主营业务经营持续稳健。Q3毛利率27.78%,基本恢复到去年同期持平,净利率水平不降反升,Q3达到12.12%,同比增近1个百分点,主要是公司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管控良好,同比有明显下降。 新增在建工程22亿元,动力电池产能布局加速。报告期内公司完成非公开发行,募资196亿元,用于投建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项目。目前公司在建工程规模达到56.56亿元,较年初增加37亿元,动力/储能电池产能投放加速。报告期内控股子公司时代吉利宜宾动力电池项目开工,总投资80亿元,建成后产能为12GWh,叠加公司已经在建和计划建设的产能,我们预计2025年公司总产能将达到250GWh。 财务预测与投资建议 公司经营情况符合此前预期,预计2020-2022年营业收入分别为442亿、690亿和1013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8.1/81.2/105.8亿元,对应每股收益2.06/3.49/4.54元。我们继续给予公司2021年70倍估值,对应目标价格244.3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补贴退坡,新能源汽车销售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风险:新产品和新技术开发风险:价格波动导致盈利水平下降风险。
宁德时代 机械行业 2020-09-28 193.60 131.35 -- 256.60 32.54%
330.33 70.63%
详细
由于在安全、性能和成本各方面持续进步,电动车在终端消费者中的竞争力逐渐提升。各国也明确政策边界,通过碳排放、双积分、禁油措施和直接补贴来推动电动车发展,我们认为全球汽车电动化趋势逐渐明确,预计2030年全球将出售超过2800万辆新能源汽车,带动动力电池装机规模超过1500GWh,是当前动力电池装机规模的13倍。 动力电池行业具备较高的技术壁垒,产品品质、产能规模和生产成本构成了正反馈闭环,行业具备极为突出的马太效应,龙头电池厂凭借品质优势获取大量份额,更高的良率和直通率使其成本大幅领先同行,我们判断这种多维度循环反馈的优势很难有机会超越,龙头企业强者恒强。 公司搭乘政策东风,迅速成长为动力电池绝对龙头,2019年占国内50%和全球34%的份额,是动力电池行业大发展的直接受益者。公司多个维度塑造了超强护城河,有望强者恒强:公司在高镍三元技术路线上率先大批量装机,同时在研多个新型材料,有望引领下一个技术主战场。在上游原料端,公司具备强大的供应链管理能力,通过绑定上游优质供应链,将成本做到全行业领先。 “材料一体化+制造工艺优化”双成本优势塑造公司强大的成本优势。公司凭借优质的产品和竞争力的价格深入打进绝大部分车企供应体系,在合资车企电池配套中更是遥遥领先;公司积极拓展海外客户,已经进入大众,宝马,奔驰等供应体系,有望受益传统车企电动化潮流。 预计2020-2022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442亿、690亿和1013亿,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8.1/81.2/105.8亿元,对应每股收益2.06/3.49/4.54元。 可比公司2021平均估值50倍,考虑到公司在动力电池环节的龙头地位,领先优势明显,我们给予公司40%的估值溢价,对应2021年估值70倍,目标价格244.3元,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2/2 转到  
*说明:

1、“起评日”指研报发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起评价”指研报发布当日的开盘价;“最高价”指从起评日开始,评测期内的最高价。
2、以“起评价”为基准,2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10%,为短线评测成功;6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20%,为中线评测成功。详细规则>>
3、 1短线成功数排名 1中线成功数排名 1短线成功率排名 1中线成功率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