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事业部 搜狐证券 |独家推出
冯孟乾

东方证券

研究方向:

联系方式:

工作经历: 登记编号:S0860523070003,曾就职于国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光大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20日
短线
0%
(--)
60日
中线
0%
(--)
买入研报查询: 按股票 按研究员 按机构 高级查询 意见反馈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6/8 转到  

最新买入评级

研究员 推荐股票 所属行业 起评日* 起评价* 目标价 目标空间
(相对现价)
20日短线评测 60日中线评测 推荐
理由
发布机构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中国电建 建筑和工程 2022-03-14 7.64 -- -- 8.07 5.63%
8.07 5.63%
详细
事件:中国电建发布公告,2022 年1-2 月,公司新签合同总额约为1211.82 亿元, 同比+1.67%。其中,国内新签合同额约为1012.78 亿元,同比+1.35%;国外新签合同额约为199.04 亿元,同比+3.34%。其中,公司能源电力、水资源与环境、基础设施、其他业务的新签合同金额,分别为221.94 亿元、347.95 亿元、522.34 亿元、119.59 亿元,新签项目数量分别为455 个、227 个、394 个、153 个。 点评: 单月订单同比略增,国外订单增长提速明显。22 年2 月,公司新签合同额约为556.87 亿元,同比+0.04%。从公司历史订单数据来看,20 年2 月、21 年2 月份新签合同额占全年订单金额比重分别为6.34%、7.13%。从区域来看,22 年2 月,国内新签合同额约为490.79 亿元,同比-2.89%;国外新签合同额约为66.08 亿元,同比+29.01%,国外订单增速明显加速(22 年1 月为-5.96%)。 大额订单占比较上月明显提升。从公司公布的大额订单数据来看,22 年2 月新签大额订单(合同额超过5 亿元的单个订单)总额约为286.88 亿元,占当月新签合同额的52%,较22 年1 月(29%)明显提升。大额订单的签订助力公司22 年2 月新签合同额保持正增长。 从大额订单的类型来看,22 年2 月国内新签大额订单主要分布于基建领域和新能源建设领域,包括轨道交通、新型城镇化、保障房、抽水蓄能电站、水利工程、水环境综合治理、水资源配置等细分领域,其中以水利工程和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为主。国外新签大额订单主要分布于科特迪瓦、缅甸等国家,涉及智慧新城、商业综合体等领域。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中国电建在电力建设及运营投资、水利与水环境处理及运营等领域具有竞争优势,22 年2 月公司订单保持平稳增长,在具备竞争优势的水利水电、水环境综合治理领域持续发力。我们看好公司“十四五”期间在新能源发电运营资产领域的业务开拓,以及在工程领域的竞争优势。维持公司2021-2023 年EPS 预测0.58 元、0.65 元、0.72 元,现价对应公司22 年动态市盈率为13x,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新能源发电项目工程承包建设需求不及预期、新签订单增速放缓、项目回款不及预期、地产业务盈利水平超预期下滑。
鸿路钢构 钢铁行业 2022-03-02 49.07 -- -- 49.16 0.18%
49.16 0.18%
详细
事件:鸿路钢构发布2021年度业绩快报,2021年实现营业总收入195.14亿元(同比+45%);归母净利润11.58亿元(同比+45%);扣非净利润8.45亿元(同比+39%)。21Q4,实现营业总收入61.36亿元(同比+56%);归母净利润3.34亿元(同比+13%),预计实现扣非净利润2.34亿元(同比-5%)。 点评:421Q4吨扣非净利环比保持稳定,全年EROE再度提升。21Q4公司钢结构产量为96.17万吨,我们据此测算公司吨扣非净利润为243元/吨(同比-50元/吨),环比-8元/吨,由此判断公司核心钢结构制造业务盈利能力在21Q4环比保持稳定。公司21年ROE为17.88%(同比+2.87pcts),自2017年以来已连续五年持续提升,21年再创公司上市后的历史新高;我们判断主要由于新基地产能利用率提升后,公司盈利能力得以提升。 中期产量增长确定性上升,判断公司产能终局不止于600万吨。此前公司在2020年年报中对产能的指引是500万吨,根据当前公告数据未来公司总产能已经接近600万吨,公司中期产量增长的确定性在上升,助力公司保持成长性。另一方面,公司的核心竞争优势是成本优势,主要来自于规模效应及精细化管理能力;近两年公司持续签订新基地投资协议,未来产能规模将进一步与同行业其他企业拉开差距,竞争优势有望得到强化。我们看好公司持续拓宽的管理半径和精细化管理能力,判断公司产能终局将不止于600万吨。 公司员工持股计划参与广泛,利好长期稳健发展。公司在22年1月发布员工持股计划草案,持股计划参与人员涉及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技术骨干、基地总经理、工厂厂长、销售人员等,激励范围较为广泛,并且有三年锁定期,有利于公司的管理团队及核心业务骨干保持稳定,利好公司长期稳健发展。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鸿路核心业务在于赚取钢结构加工费,规模效应及成本管控为其核心护城河。21年钢价大幅波动的情况下,公司盈利能力仍保持提升,进一步验证公司出色的管理能力和竞争优势。公司今年以来公告的新增基地建设计划使公司中期产量增长的确定性上升,员工持股计划助力公司长期稳健发展,未来公司中长期竞争优势有望进一步强化。维持公司2022-2023年归母净利润预测15.08亿元、17.51亿元。现价对应2022年动态市盈率约为16x,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中国电建 建筑和工程 2022-02-28 7.82 -- -- 8.18 4.60%
8.35 6.78%
详细
事件:中国电建发布公告,2022年1月,公司新签合同总额约为654.95亿元,同比+3.10%。其中,国内新签合同额约为521.99亿元,同比+5.69%;国外新签合同额约为132.96亿元,同比-5.96%。公司首次披露能源电力、水资源与环境、基础设施、其他业务的新签合同金额,分别为147.8亿元、138.04亿元、289.00亿元、80.11亿元,新签项目数量分别为327个、153个、255个、117个。 点评:公司22年1月单月新签合同额约为654.95亿元,同比+3.10%,单月订单保持平稳增长。从公司历史订单数据来看,20年1月、21年1月份新签合同额占全年订单金额比重分别为7.8%、8.1%。从区域来看,国内新签合同额约为521.99亿元,同比+5.69%;国外新签合同额约为132.96亿元,同比-5.96%;公司1月订单增长主要靠国内订单拉动。 从公司公布的大额订单数据来看,22年1月新签大额订单(合同额超过5亿元的单个订单)总额约为187.46亿元,占新签合同额的29%,较21年12月(54%)明显下降。由此判断,22年1月公司新签合同额保持增长并非由于大额订单的签订,而是由于市场需求整体保持平稳增长。 从大额订单的类型来看,22年1月国内新签大额订单主要分布于基建领域和新能源建设领域,包括航电工程(航运开发叠加水力发电)、公路工程、水电站、河流水域治理、水环境综合治理、海上风电等细分领域,公司在具备竞争优势的水利水电领域持续发力。国外新签大额订单主要分布于伊拉克、安哥拉、菲律宾等国家,涉及炼化厂、矿厂供水、学校建造、光伏项目等领域。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中国电建在电力建设及运营投资、水利与水环境处理及运营等领域具有竞争优势,22年1月公司订单保持平稳增长,在具备竞争优势的水利水电领域持续发力。我们看好公司“十四五”期间在新能源发电运营资产领域的业务开拓,以及在工程领域的竞争优势。维持公司2021-2023年EPS 预测0.58元、0.65元、0.72元,现价对应公司22年动态市盈率为12x,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新能源发电项目工程承包建设需求不及预期、新签订单增速放缓、项目回款不及预期、地产业务盈利水平超预期下滑。
中国建筑 建筑和工程 2022-02-24 5.41 -- -- 5.57 2.96%
6.40 18.30%
详细
事件:中国建筑发布公告,2022年1月新签合同额2988亿元,同增13.1%。 其中建筑业务新签合同额2824亿元,同增19.4%;地产业务合约销售额164亿元,同增-40.3%。 点评:房建业务龙头优势显著,基建稳增长发力得到验证:2022年1月,公司建筑业务新签合同额2824亿元,同比+19.4%。分业务,基建业务新签合同额487亿元,同比+68.1%;房建业务新签合同额2327亿元,同比+12.6%。2022年1月,公司房屋新开工面积同比-58.7%;房屋竣工面积同比-13.8%。 地产及基建投资相对疲软的背景下,公司房建业务仍保持较快增速,验证公司作为房建行业龙头的竞争优势。同时,基建订单增长明显加快,验证基建稳增长发力正在兑现。 房地产行业政策放松逐步向需求侧引导,看好222年中海地产发力:2022年1月,公司地产业务累计合约销售额164亿元,同比-40.3%,或主要受房地产行业景气度下行影响。今年以来地产政策边际持续放松,因城施策背景下,多地下调首套房贷首付比例,政策端逐步向需求侧引导;若后期观察到地产销售数据回暖,则地产行业基本面拐点可以确立。2022年1月,公司新购置土地储备面积为0,或受集中供地时点影响;公司在手土储充沛,截至1月末,公司拥有土地储备10207万平米,对应21年销售面积(2143万平米)静态可售时长为5年。 公司地产业务长期坚持稳健经营战略;其子公司中海地产财务指标优异,且具有央企的融资优势。在21H2的地产下行周期中,公司房地产业务受到的冲击影响较小;随着地产融资的边际改善,以及土地竞拍格局的优化(部分民营企业被动退出),公司房地产业务竞争优势或将进一步强化。判断后续公司旗下中海地产及中建地产凭借其健康的财务报表、通畅的融资渠道及相对低廉的融资成本,通过项目资产并购或购置优质土地资源的方式,实现逆势扩张。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我们看好公司在房建、基建等领域的竞争力,公司新签订单保持较快增速,显示出龙头在市场需求整体偏弱的背景下依旧能够通过市占率提升实现稳定增长。22年公司或受益于稳增长政策发力,以及地产行业龙头集中度提升。维持公司2021-2023年EPS预测分别为1.20元、1.29元、1.41元。现价对应公司22年动态市盈率为4.2x,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房屋建设需求下滑风险,基建投资增速下滑风险,房地产业务拿地价格过高风险。
东宏股份 建筑和工程 2022-02-17 16.24 -- -- 17.80 9.61%
17.80 9.61%
详细
国内复合管道头部企业,股权结构稳定。公司创立于 2008年,2017年在上交所上市,为国内复合管道龙头上市公司。公司第一大股东为山东东宏集团有限公司,截至 2021年三季度末,东宏集团持有公司 50.83%的股份。公司管道产品包括金属管道和非金属管道,应用领域涵盖工矿(煤矿、非煤矿山等)、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燃气、给排水、污水综合治理、城镇老旧管网改造、城乡供水一体化等)、大型调水工程等领域。 塑料管道应用范围较广,市政工程领域塑料管道市场规模约 265亿元。塑料管道相较于其他品类的管道经济性显著,质轻且耐腐蚀,适用范围较广,在市政管道中主要应用于给水管道、排水管道、热力管道、燃气管道。2020年我国塑料管道行业产量为 1636万吨,同比+2.25%。我们测算 2020年我国市政工程塑料管道用量大约在 294万吨左右,市政工程塑料管道行业市场规模约为 265亿元。 政策发力,管道企业或迎来发展窗口期。在 2021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对城市管网做出了相关批示,要求“十四五”期间,必须把管道改造和建设作为重要的一项基础设施工程来抓。2022年“稳增长”的重要性提升,随着各地政府在城市管网改造、城市更新、老旧小区改造等领域的政策发力,管道企业下游需求或迎来边际改善。由于原材料价格快速上升,21年前三季度主要管道企业净利润率边际下行。21Q4以来,原材料价格已出现明显回落,判断22年管道企业盈利能力或可边际改善。 产能将逐步释放,为公司收入增长提供新动能。近年来公司产能迅速扩张,产销量快速增长。2020年公司管道产品年生产量为 17.0万吨,同比+38.74%,年销售量达 15.59万吨,同比+27.36%。2021年,公司产能规模有较大幅度增长: 2020年底,公司产能规模对应总产值仅为 22亿元左右;2021年底,公司的产能规模对应总产值大约为 60-80亿元。2022年,公司新增产能或将逐步释放,为公司收入增长提供新动能。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我们看好公司在管道主业的竞争优势,也看好公司在22年将迎来产能释放叠加毛利率修复的双重利好,并且将受益于市政管道领域政策发力。我们预测 2021-2023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1.26亿元、3.93亿元、5.40亿元,现价对应 2022年动态市盈率为 11x,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上游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风险,基建投资不及预期的风险,产能释放不及预期的风险。
中国巨石 建筑和工程 2022-01-12 18.85 -- -- 18.10 -3.98%
18.10 -3.98%
详细
事件:中国巨石发布2021年年度业绩预增公告,预计公司2021年实现归母净利润58.0-70.1亿,同增140%-190%;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48.5-58.3亿,同增150%-200%。预计21Q4实现归母净利润14.9-27.0亿,同增31%-138%,扣非归母净利润9.1-18.8亿,同增14%-136%。 点评:21Q4粗纱量稳价增,22年或维持供需紧平衡。判断21Q4公司粗纱销量约57-58万吨,环比大致持平。受益于21Q4对部分粗纱产品提价,判断21Q4粗纱吨均价环比稳中有升。21Q4公司对粗纱产品涨价主要原因有:1)供需偏紧,需求向好;2)天然气等燃料成本上涨。我们判断22年粗纱市场或将继续维持供需紧平衡,粗纱价格或维持在高位,公司粗纱业务盈利增长或主要来自销量增长。 421Q4电子布价格回落,222年或仍将承压。判断21Q4电子布含税均价约为6.0-6.5元/米,环比下滑约1.0-1.5元/米。我们测算公司21Q4电子布销量约1亿米;单季度电子布净利润或在2.8亿元附近,环降约2亿元。21Q4末,电子布价格已降至5-6元/米;在22年新增供给压力下,电子布价格或仍将承压,22年公司电子布板块利润或有较大压力。 421Q4扣非归母净利润环比或下降,主要由于电子布价格下降以及计提超额利润导致。我们判断扣非归母净利润或落在业绩预告区间中值附近,参考21Q4扣非归母净利区间中值13.9亿,较21Q3环降约3%,主要由于21Q4电子布价格下降,以及21Q4超额利润奖金计提规模较21Q3环比增长(判断21Q4计提超额利润奖金约4-5亿元)。此外,21Q4非经常性损益约5-6亿元,主要来自于成都基地搬迁所获得的政府补贴以及出售铂铑合金所获收益。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我们看好公司在粗纱领域的成本优势,看好公司未来高端产品占比提升的逻辑,同时关注公司电子布业务的发展,在该领域有望复制粗纱领域的成本优势,为公司长期利润增长创造新来源。由于公司尚未公布21年归母净利润准确数据,且业绩预告区间与我们此前盈利预测相差幅度较小,我们维持公司2021-2023年EPS预测1.40元、1.54元、1.56元。现价对应2021年动态市盈率约为13x,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玻纤需求不及预期风险;玻纤产品价格下跌风险;原燃料价格上涨风险;汇率波动导致汇兑损失风险;海外子公司受当地政策影响风险等。
中国建筑 建筑和工程 2022-01-12 5.37 -- -- 5.77 7.45%
6.23 16.01%
详细
事件:中国建筑发布公告,2021年1-12月新签合同额35295亿元,同增10.3%。 其中建筑业务新签合同额31074亿元,同增12.1%;地产业务合约销售额4221亿元,同增-1.5%。 点评:房建新签提速、龙头优势显著:2021年,公司建筑业务累计新签合同额31074亿元,同比+12.1%;单12月新签合同额4661亿元,同比+42.7%。分业务,基建业务21年累计新签合同额8439亿元,同比+24.1%;单12月新签合同额同比+9.3%。房建业务21年累计新签合同额22506亿元,同比+8.3%;单12月新签合同额同比+78.5%。21年,公司房屋新开工面积同比+12.4%;房屋竣工面积同比+26.7%。 21H2以来,地产及基建投资相对疲软;12月地产政策边际改善,同月公司房建新签大幅反弹,验证公司作为房建龙头的竞争优势;同时,公司房建新开工及竣工面积亦保持较好增长。 地产销售平稳,212月土储大幅增长,看好222年中海地产发力:2021年,公司地产业务累计合约销售额4221亿元,同比-1.5%;单12月同比-0.5%,环比+33.7pcts。在地产行业销售整体低迷的背景下,公司合约销售同比大致持平,验证其地产业务(尤其是中海地产)的竞争力。21年,公司累计新购置土地储备1842万平米,同比-9.6%;单12月净增329万平,环比+160%,同比+98%。 公司地产业务长期坚持稳健经营战略;其子公司中海地产财务指标优异,且具有央企的融资优势。在21H2的地产下行周期中,公司受到的冲击影响较小;随着地产融资的边际改善,以及土地竞拍格局的优化(部分民营企业被动退出),公司竞争优势或将进一步强化。判断后续公司凭借其健康的财务报表、通畅的融资渠道及相对低廉的融资成本,通过项目资产并购或购置优质土地资源的方式,实现逆势扩张。21年12月新购土地储备的快速增长,或可验证前述判断。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我们看好公司在房建、基建等领域的竞争力,公司新签订单保持较快增速,显示出龙头在市场需求整体偏弱的背景下依旧能够通过市占率提升实现稳定增长。22年公司或受益于稳增长政策发力,以及地产行业龙头集中度提升。维持公司2021-2023年EPS预测分别为1.20元、1.29元、1.41元。现价对应公司21年动态市盈率为4.4x,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房屋建设需求下滑风险,基建投资增速下滑风险,房地产业务拿地价格过高风险。
杭萧钢构 钢铁行业 2022-01-11 4.74 -- -- 4.71 -0.63%
4.75 0.21%
详细
国内首家钢结构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稳定:公司创立于 1985年,2003年在上交所上市,成为国内首家钢结构上市公司。2010年,公司成立房地产公司,开拓高层钢结构住宅工程开发业务,公司 2020年对房地产公司进行了剥离。2018年,公司成立了建筑生态链上下游供需方企业的服务平台万郡绿建。公司股权结构稳定、持股集中度高,公司法人、董事长、实际控制人为单银木,持股数为9.05亿股(截至 2021年三季度末),占公司总股本的 42.01%。 地方政策持续出台,装配式建筑行业仍保持较快增长:2021年,随着各省市“十四五”规划逐渐落地,各省市地方政府相继发布“十四五”期间配套政策支持推进装配式建筑实施,明确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目标。参考政策目标,在乐观/中性/悲观三种假设下,我们预计 2025年装配式建筑行业规模分别为 26773亿元、20283亿元、14936亿元,2020-2025年 CAGR 分别为 14%、8%、2%,装配式建筑行业未来将继续保持成长。 钢结构占比或将明显提升。装配式 PC 建筑成本低于钢结构建筑,是当前我国装配式建筑的主流,但钢结构建筑是政府鼓励方向,后续占比或将大幅提升。在乐观/中性/悲观三种假设下,我们预计 2025年新建装配式钢结构建筑面积占比分别提升至 45%、40%、35%,对应新建装配式钢结构建筑面积分别为 5.0亿平方米、3.7亿平方米、2.6亿平方米,对应装配式钢结构建筑行业规模分别为 14056亿元、9588亿元、6273亿元,2020-2025年 CAGR 分别为 22%、13%、3%。 打造产业服务平台,万郡绿建订单快速放量:2018年,公司为打通建筑领域产业链,培育新的利润增长点,重点打造了服务于建筑生态链上下游供需方企业的互联网平台万郡绿建。2020Q2-2021Q3,万郡绿建季度新签合同金额略有波动,但是总体保持快速增长趋势。万郡绿建 2021年前三季度新签订单金额已达到30.78亿元,同比增长 96.69%。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我们看好公司在钢结构主业的竞争优势,也看好公司万郡绿建服务平台的快速发展为公司带来新的收入增长点。我们预测 2021-2023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4.73亿元、5.84亿元、7.99亿元,现价对应 2021年动态市盈率为 20x,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下游钢结构需求不及预期风险,上游钢价大幅上涨风险,订单执行不及预期风险,产能建设进度不及预期风险。
中国电建 建筑和工程 2022-01-10 8.50 -- -- 9.81 15.41%
9.81 15.41%
详细
事件:中国电建发布公告,为妥善解决同业竞争问题,公司拟将所持房地产板块资产(简称“置出资产”)与公司控股股东电建集团持有的优质电网辅业相关资产(简称“置入资产”)进行置换,差额部分由电建集团向公司以现金方式支付。 点评:控股股东现金支付46534万元,并对上海院未来三年净利润做出承诺。本次交易的置入资产为电建集团持有的18家子公司股权(主要为电力设计院与工程公司,见表2),置出资产为公司持有的3家子公司股权(房地产公司,见表3),置出资产与置入资产的差额为人民币6,534.26万元,由电建集团以现金方式向公司支付。 这笔交易将使公司获得更丰厚的现金储备,有利于公司扩大业务规模。同时电建集团承诺,置入资产中上海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即“上海院”)在2022年度-2024年度累计实现的净利润不低于人民币约4.56亿元;实际累计净利润数不足承诺净利润总数的部分,电建集团将按照本次转让的上海院股权比例(50%)对公司进行现金补偿。 控股股东承诺清偿债务,公司整体资金实力进一步增强。截至2021年11月30日,置出资产对公司及下属企业(不包括置出资产)、置入资产负有人民币131.1亿元非经营性债务本金;置入资产对电建集团及其下属企业(不包括公司及其下属企业、置入资产)享有人民币7.3亿元的非经营性债权本金。电建集团承诺,本次资产置换的置出资产交割完成前,将采取措施确保置出资产偿还完毕其截至交割前对公司及其下属企业(不包括置出资产)、置入资产的全部非经营性债务本金及利息;同时承诺,在本次资产置换的置入资产交割完成前,采取措施确保电建集团及其下属企业(不包括公司及其下属企业、置入资产)偿还完毕对置入资产的全部非经营性债务本金及利息。因此在本次交易中,公司及下属企业将获得置出资产(房地产业务)偿还的欠款,同时置入资产在划归公司之前将收回全部债务。以上举措将进一步增厚公司现金储备,增强公司整体资金实力。 资产置换预计将增厚公司净利润,有利于解决同业竞争问题。控股股东电建集团于2014年12月对公司作出解决同业竞争承诺,通过本次资产置换,控股股东将与公司存在同业竞争的优质资产注入公司,有利于减少公司与控股股东之间的同业竞争,增强公司独立性,有利于保障公司及中小股东权益。同时本次交易的置入资产整体盈利能力(见表2)高于置出资产(见表3),有利于增厚公司的营业收入规模和净利润规模,提高公司盈利水平和资产质量。受限于房地产企业融资环境偏紧,涉房央企股权融资或一定程度受限制,剥离地产业务有利于公司拓宽融资渠道,或将为公司“十四五”期间投资发展新业务(新能源发电运营资产业务)提供重要的资金来源。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中国电建在电力建设及运营投资、水利与水环境处理及运营等领域具有竞争优势,此次资产置换完成后公司资金实力和盈利能力将进一步增强,同时将拓宽融资渠道,我们看好公司“十四五”期间在新能源发电运营资产领域的业务开拓。由于资产置换尚未实施,维持公司2021-2023年EPS预测0.58元、0.65元、0.72元,现价对应公司21年动态市盈率分别为14x,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新能源发电项目工程承包建设需求不及预期、新签订单增速放缓、项目回款不及预期、地产业务盈利水平超预期下滑
凯盛科技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1-12-30 12.09 -- -- 12.77 5.62%
12.77 5.62%
详细
依托集团科研赋能,新材料腾飞在即: 凯盛科技被凯盛集团定位为“3+1”战略中的“显示及新材料”平台,在产研结合大背景下,有望依托蚌埠院强大的科研实力,获得更多优质科研成果赋能。以UTG 玻璃研发为例:凯盛科技联合蚌埠院自主打造和开发出全国产化、全流程化的30-70 微米 UTG 产品。“十四五”期间,公司将致力于打造更大规模的应用材料产业,高附加值与高技术门槛的新产品将是未来公司新材料业务的重要建设转型方向。 公司高附加值新材料潜力有望逐步释放: 新材料产品种类丰富:凯盛科技新材料产品主要包括锆系材料、球形石英粉、纳米钛酸钡和稀土抛光粉以及在建的高纯二氧化硅等。公司新材料产品下游应用由传统陶瓷、耐火材料向芯片、集成电路封装及生物医疗等高技术门槛、高附加值产品转型升级。新材料板块运营主体主要是蚌埠中恒新材料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电熔氧化锆、硅酸锆、球形石英粉)和安徽中创电子信息材料有限公司(纳米钛酸钡、稀土抛光粉),其中高附加值产品占比更高的安徽中创业绩稳步向好。 新材料开发以“小而美”、“国产替代”方向为主:公司电熔氧化锆产品已处行业龙头地位,现正继续挖潜稳定锆、纳米复合氧化锆、稀土抛光粉、球形石英粉、高纯二氧化硅等高附加值产品。公司重点开发的新材料多具有“小而美”的特点, 技术壁垒较高,且具有“国产替代”概念,产能稳步扩张,一旦打入下游客户供应体系,将贡献较大利润弹性。尤其是公司在建的高纯二氧化硅项目,产品为人工合成、纯度更高,可以用于高端半导体生产。 新材料产品对标公司:公司纳米复合氧化锆产品、纳米钛酸钡可对标国瓷材料; 球形石英粉可对标联瑞新材;高纯二氧化硅可对标石英股份;稀土抛光粉可对标北方稀土。 不止UTG,新材料业务更具看点:公司作为全球领先、国内可量产UTG 盖板的生产商,其UTG 业务的成长性已被市场逐步认知。不过我们认为,公司依托蚌埠院强大的科研实力,新材料业务板块的发展潜力仍未被充分认知,尤其是部分技术含量与附加值均较高的产品,未来具有较大成长空间。我们维持公司21-23 年归母净利润为2.35/3.43/4.23 亿元,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UTG 业务市场开拓不及预期,新材料项目研发和建设不及预期,疫情反弹和贸易摩擦风险,资产和信用减值风险,汇率波动风险。
中国电建 建筑和工程 2021-12-27 8.41 -- -- 9.55 13.56%
9.81 16.65%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公告,公司拟将所持房地产板块资产与公司控股股东中国电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持有的优质电网辅业相关资产进行置换,为顺利实施资产置换交易,公司拟对全资子公司天津海赋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标的公司”或“天津海赋”)实施债转股。 点评: 资产置换获得实质进展,交易方案已初步确定。公司对标的公司实施债转股,转股债权金额为人民币 163亿元。截至 2021年 6月 30日,公司其他应收天津海赋债权金额为人民币 225.73亿元,公司和标的公司协商一致同意本次转股债权金额为人民币 163亿元。本次债转股完成后,标的公司仍为公司下属全资子公司。截至公告披露日(2021年 12月 22日),资产置换交易有关事项正在有序推进中,经公司与交易对方、中介机构充分论证,资产置换交易的标的资产范围、交易方案已初步确定,对标的资产的审计、评估工作已基本完成,正在履行资产评估报告的国资备案程序。目前,交易相关方正在就协议的核心条款进行磋商,尚未签署正式协议,资产置换交易需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及规范性文件以及公司内部制度履行必要的决策和审批程序。 资产置换预计将增厚公司净利润,剥离地产业务有利于拓宽融资渠道。21H1,公司地产业务收入为 52.2亿,同增-32.1%,占公司总营收的 2.6%,毛利率为11.39%,低于公司综合毛利率 12.98%,成为综合毛利率的拖累项;21H1,公司地产业务主要依托的下属子公司中国电建地产集团实现净利润-4.9亿元,上年同期净利润为 0.24亿元,21H1电建地产集团净利润下滑显著。剥离地产业务后,地产业务对公司毛利率及净利润的拖累或将消除;另一方面,受限于房地产企业融资环境偏紧,涉房央企股权融资或一定程度受限制,剥离地产业务有利于公司拓宽融资渠道,或将为公司“十四五”期间业务发展提供重要的资金来源。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中国电建资产置换获得实质进展有利于公司后续拓宽融资渠道,公司在电力建设及运营投资等领域有竞争优势,我们看好公司新能源发电资产规模增长带来的价值重估,也看好公司在光伏屋顶、储能等领域的项目经验和储备,未来有望在这两个领域继续发力。维持公司 2021-2023年 EPS 预测0.58元、0.65元、0.72元,现价对应公司 21年动态市盈率为 14x,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新能源发电项目工程承包建设需求不及预期、新签订单增速放缓、项目回款不及预期、地产业务盈利水平超预期下滑。
中国中铁 建筑和工程 2021-11-25 5.39 -- -- 5.90 9.46%
6.81 26.35%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21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草案)》,拟对不超过732人授予不超过2亿股的限制性股票,以激励公司董事、高管、中层管理及核心骨干。 点评:此次激励计划,能进一步健全公司的长效激励机制,最大限度地吸纳、保留人才,将股东利益、公司利益与管理层(包括核心骨干)利益紧密结合,利于公司长远发展。同时,以以220020年为基准的考核目标彰显公司对业绩增长的信心,逐年提高的的RROOEE目标符合我们之前“建筑央企去杠杆告一段落、RREOE边际提升”的判断,充足的激励有助于调动人才积极性,助力目标顺利实现。 激励计划完备合理,成效可期:此次激励计划拟授予的限制性股票数量不超过2亿股,占公司当前A股总股本的0.98%,其中首次授予1.8亿股,预留0.2亿股;授予价格为3.55元/股;首次授予的激励对象为4名高管及其他中层管理、核心骨干。激励总股份数(2亿股)及激励对象数(不超过732人)较为合理,预计人均将获27.3万股限制性股票,按照最新收盘价(5.39元)与激励价格(3.55元)的价差1.84元计(5.39-3.55),人均净收益达50.2万元;若未来公司业绩持续向好,股价稳步提升,则净收益将进一步增加。充足的激励总股数将充分调动人才的干劲和积极性,更好地完成公司的业绩目标,助力公司行稳致远。 考核目标要求较高,彰显业绩增长信心:此次限制性股票在2022-2024年分年度考核并解除限售,具体目标为:1)2022-2024年扣非加权平均ROE分别不低于10.50%、11.00%和11.50%,且每年不低于同行业平均业绩水平或对标企业75分位值水平;2)以2020年为基准,2022年-2024年扣非归母净利润年均复合增长率均不低于12%,且每年不低于同行业平均业绩水平或对标企业75分位值水平;3)2022-2024年均完成当年度国资委经济增加值(EVA)考核目标。 公司2020年扣非归母净利润218.4亿元,为历史峰值,考核目标以2020年为基准,体现公司对未来发展和业绩增长的信心。同时,扣非加权平均ROE的考核目标逐年边际提升,符合我们之前“建筑央企去杠杆告一段落、ROE边际提升”的判断。综合来看,在建筑业总产值维持个位数增长的背景下,激励计划目标业绩要求相对较高,彰显公司对未来业绩增长的信心。 公司AA股、HH股均维持“买入”评级:我们维持公司2021-2023年EPS为1.17元、1.31元、1.47元,现价对应公司A股、H股21年动态市盈率分别为4.6x、2.7x,现阶段估值仍处在历史底部区间,维持A股、H股“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新签订单增速放缓,订单回款不及预期,疫情反复
中材科技 基础化工业 2021-11-05 36.70 -- -- 38.52 4.96%
39.39 7.33%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 2021年第三季度季报,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 146.42亿元,同增 12.76%;归母净利润 26.47亿元,同增 73.31%;扣非归母净利润 23.23亿元,同增 65.43%。单三季度,公司营收 52.83亿元,同降 1.45%;归母净利润 8亿元,同增 29.41%。 点评: 玻纤市场高景气有望延续:21年三季度,玻纤基本面持续偏紧,企业普遍库存较低,因此玻纤价格在经过一段时间休整后继续上攻,韧性超出市场预期。随着全球疫情的逐步好转、海外需求持续恢复,国内汽车、风电需求仍然旺盛,需求端具备较强支撑。能耗双控背景下,玻纤扩产难度加大,新增供给或不及预期,有望支撑价格继续高位运行。 风电叶片业务暂时承压:2020年风电抢装潮退去之后,2021年风电招标价格同比大幅下滑,带动风电叶片价格亦向下调整。此外叠加原材料成本上升,公司风电叶片业务盈利遭受挑战。然而,公司具备技术优势,快速推进“大功率、大叶型”新产品投产,提升海上叶片占比,盈利能力仍保持相对平稳。当前,“碳中和”逻辑下,风电装机政策利好不断,风光大基地建设加速, 2022年风电装机规模有望回升。 隔膜产能加速释放,板块弹性十足:21年,中材锂膜与湖南中锂完成资产整合,公司隔膜产销量同比大幅增长。此外,海外客户认证推进顺利,国际客户销量占比已超过 10%。公司当前正在全面推动锂膜产业新项目建设,产能加速扩张,预计 2021年四季度锂膜产能将超过 15亿平米。随着后期新能源车的推广和储能电池在“碳中和”背景下的应用和发展,预计隔膜需求高景气,22年或将出现供给缺口,推动价格上涨。 盈利预测与估值评级:我们预计玻纤供需偏紧态势延续,行业仍将保持高景气,公司盈利有望全年高增,维持公司 21-23年盈利预测 EPS 为 2.03、2.32、2.56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玻纤需求不及预期,风电叶片和玻纤价格下跌风险,锂电池隔膜产能推进不及预期,原材料价格上涨等风险,巨石和泰玻整合存在不确定性。
长海股份 非金属类建材业 2021-11-05 17.43 -- -- 19.38 11.19%
19.38 11.19%
详细
事件:长海股份发布2021年三季报,公司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总收入18.3亿,同增24%,实现归母净利润4.2亿,同增115%;其中Q3实现营业总收入6.5亿,同增15%,实现归母净利润1.6亿,同增123%。 点评:321Q3行业景气度上升,公司单季度盈利创新高。 21Q3,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1.6亿,创单季度盈利历史新高。21Q3,公司毛利率为33.93%,环增0.26pcts,在原材料价格上涨、天然气价格上涨、电价上涨的情况下,仍然连续三个季度保持环比增长,主要受益于21年以来玻纤及制品价格持续上涨以及公司成本管控。从库存角度来看,公司21Q3末存货金额1.89亿,环降0.02亿,前三季度存货周转天数96.4天,较21H1下降1天,公司库存水平保持在低位。 321Q3新产线点火,预计“十四五”期间产能持续增长。 21Q3公司新投产一条10万吨的玻纤纱产线,已于2021年9月14日点火,目前正处于烤窑阶段,预计将在今年11月或12月稳定出产产品。此条线投产后,公司产能增长50%,总产能达到30万吨,将为公司22年产销量带来明显增量。 根据公司公告,公司预计将在“十四五”期间新投产60万吨玻纤纱产能,公司总产能或将在2025-2026年达到90万吨,较当前产能增长约200%。 薄毡制品产能持续扩张,树脂产线技改即将完成。 公司新建5条薄毡产线,现已完成一条生产线的扩产并实现产能利用预期,第二条线尚在安装调试中。该项目建成后,将推动公司薄毡生产能力达到10亿平米,巩固公司的竞争优势,提升公司在薄毡产品领域的市场份额。化工产品领域,公司全资子公司天马集团对原年产2.5万吨不饱和聚酯树脂生产线进行技改扩建,目前尚处于调试中,等待验收。该项目建成后可形成年产10万吨不饱和聚酯树脂的产能,形成“玻纤纱-玻纤制品-树脂-复合材料”的完整产业链布局。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公司21Q3盈利能力创新高,新产线已投产,展望22年,公司产销量将保持增长,薄毡和树脂产品的新增产能将为公司收入利润贡献增量。维持公司2021-2023年EPS预测分别为1.33元、1.53元、1.71元。现价对应公司21年动态市盈率为13x,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玻纤及制品下游需求不确定性风险;原材料成本上升;海运费价格上。
宁夏建材 非金属类建材业 2021-11-05 10.51 -- -- 11.18 6.37%
12.80 21.79%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21年第三季度季报,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41.46亿元,同增7.04%;归母净利润6.92亿元,同降15.71%;扣非归母净利润6.36亿元, 同降17.76%。单三季度,公司营收18.6亿元,同增9.59%;归母净利润3.06亿元,同降22.67%。 区域水泥需求整体平稳:公司下游市场主要分布于宁夏与甘肃地区,两个地区水泥需求仍以基建为主。21年前三季度,甘肃省水泥产量3572万吨,同增5.5%; 宁夏自治区水泥产量1542万吨,同增2.17%。单Q3,甘肃省水泥产量1554万吨,同增1.51%;宁夏自治区水泥产量648万吨,同减8.92%。 煤炭价格上涨,致使毛利率下滑。2021年,我国动力煤价格一路攀升,尤其是在第三季度加速上涨。煤炭涨价使得水泥生产成本迅速上升。截至2021年9月30日,秦皇岛港动力煤(山西产)平均价高达1523元/吨,较上年同期(552元/吨)上涨175.91%、较6月末(883元/吨)上涨72.48%。受此影响,公司单Q3销售毛利率24.10%,同降17.03pct;销售净利率17.54%,同降7.41pct。 水泥价格维持高位叠加煤炭价格下调,Q4业绩压力缓解:21年10月,国家发改委针对煤炭价格超出供需基本面的上涨启动调控政策,煤炭价格随之见顶回落,目前已降至9月底水平,且后续或仍有下降空间,公司成本端压力有望得到缓解。9月份能耗双控与限电限产引发的全国水泥涨价潮,亦有力提振宁夏地区水泥价格。截止10月28日,宁夏水泥均价为520元/吨,较9月低点的333元/吨,上涨56%。 基建对区域需求拉动仍可期待。未来基建稳增长预期较强,随着专项债发行加速, 基建投资有望在后续看到边际改善。公司水泥销售网络覆盖宁夏全区及周边甘肃、陕西等部分地区,需求多以基建为主,因此具有较强延续性。同时房地产融资环境回暖,企业拿地需求降低,在交房压力下,现有施工项目进展或加快。不过宁夏自治区与甘肃省的疫情防控形势较为紧张,也将会对区域水泥需求带来不确定性。 盈利预测与估值评级:考虑到燃料成本增长较大,我们下调公司21-23年EPS 至1.79、2.55和2.66元,(下调幅度分别为24.47%、2.30%、1.85%)。随着成本压力缓解,以及需求侧仍有可能超预期,继续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需求下滑风险;原材料和煤炭价格波动风险;水泥价格下行风险;疫情防控进一步收紧风险。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6/8 转到  
*说明:

1、“起评日”指研报发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起评价”指研报发布当日的开盘价;“最高价”指从起评日开始,评测期内的最高价。
2、以“起评价”为基准,2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10%,为短线评测成功;6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20%,为中线评测成功。详细规则>>
3、 1短线成功数排名 1中线成功数排名 1短线成功率排名 1中线成功率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