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事业部 搜狐证券 |独家推出
李召麒

山西证券

研究方向:

联系方式:

工作经历: 登记编号:S0760521050001...>>

20日
短线
60日
中线
买入研报查询: 按股票 按研究员 按机构 高级查询 意见反馈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1/3 转到  

最新买入评级

研究员 推荐股票 所属行业 起评日* 起评价* 目标价 目标空间
(相对现价)
20日短线评测 60日中线评测 推荐
理由
发布机构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恩捷股份 非金属类建材业 2022-05-03 204.72 -- -- 224.68 9.75%
266.42 30.14%
详细
投资要点: 事件: 恩捷股份 2022Q1实现营收 25.9亿元, 同比+79.6%, 实现归母净利润 9.2亿元, 同比+111.9%, 扣非归母净利润 8.8亿元。 同比+116.9%, 22Q1毛利率48.5%, 同比持平, 环比-4.5pct。 2021年公司实现营收 79.8亿元, 同比+86.4%,实现扣非归母净利 25.7亿元, 同比+159.2%, 毛利率 49.9%, 同比+7.2pct。 全年出货继续高增, Q1单平净利上行。 Q1隔膜行业供不应求, 估算公司出货 11亿平, 环比 Q4提升约 1亿平, 预计 Q2出货仍有一定提升。 全年出货量有望超 50亿平。 Q1单平净利约 0.8元/平, 考虑年终奖金等因素, 还原后单平净利或超 0.9元/平, 环比继续提升。 预计下半年隔膜供需仍然紧张,单平利润有望持续上行。 2021年产能产量全球第一, 持续扩张稳固龙头地位。 2021年底公司在上海、 无锡、 江西、 珠海、 苏州等地的隔膜生产基地产能规模达 50亿平, 出货量超 30亿平, 产能产量均位居全球第一。 公司将继续保持产能扩张, 今年预计扩产 25条, 明年预计扩产 30条。 公司今年投产项目主要包括重庆项目、无锡项目、 江西项目、 苏州捷力项目等, 亿纬合资项目、 海外匈牙利项目、宁德合资项目均在推进。 估算公司 2021年全球市占率 31%, 2025年目标全球市占率 50%。 投资建议: 预计公司 2022年-2024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50.9亿元、 74.6亿元、108亿元, 相当于 2022年 34倍的动态市盈率, 首次覆盖给予“买入-A” 的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 新能源汽车销售不及预期、 扩产进度不及预期。
南都电源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2-04-20 10.80 -- -- 12.89 19.35%
21.07 95.09%
详细
布局十年聚焦储能,二次创业蓄势待发:南都电源成立于1994 年,为国内通信后备电源龙头,到2020 年公司主营业务已涵盖通信/储能/动力/再生铅等行业,营收占比分别为23%/4%/34%/36%。公司储能业务从十年前开始布局,经过激烈的市场竞争,形成了较高的技术和市场准入壁垒。2019 年公司任命朱保义为总经理开启二次创业,2021 年末公司公告剥离铅酸两轮动力业务以聚焦储能(包括后备电源)业务。公司业务调整后,有望乘储能行业的东风,实现储能业务板块的腾飞。 储能业务海外出货量行业领先,扩产项目积极推进:公司近期连续中标国内外储能标杆项目,在全球储能装机规模已达到2.4GWh。根据CNESA 数据,2020 年在海外电化学储能(不包括家用储能)市场中,南都电源在储能技术提供商中装机规模排名第二,在储能系统集成商中功率/能量规模均排名第三。公司目前储能在手订单饱满供不应求,储能锂电项目也在积极扩产及寻找资源合作,今年年中产能有望达5-6GWh,年底产能有望达9-10GWh,将大幅提升储能产品交付能力。 锂回收业务将放量,有效支撑储能发展:近年来工信部陆续发布多个文件,逐步确立我国动力锂电池回收政策框架,锂电回收行业将进一步规范并形成规模。公司于2017 年成立锂电回收子公司,并与中南大学等知名大学成立技术开发小组,锂回收一期2.5 万吨(总规划10 万吨)项目已于2021 年3月投产,“锂电池循环产业链”初步形成,有效降低储能电池成本,支撑公司聚焦储能的发展战略。 投资建议:我们预测公司2021-2023 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18.6 亿元、139.0亿元、165.1 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5.6%、17.2%、18.7%,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1.2 亿元、7.1 亿元、10.6 亿元,2022 年将实现扭亏为盈,2022 年动态市盈率为13.1 倍,首次覆盖给予“买入-B”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储能行业竞争加剧,公司储能业务拓展不及预期;锂价大幅上涨;铅价降幅较大。
比亚迪 交运设备行业 2022-04-01 233.12 -- -- 251.21 7.76%
357.19 53.22%
详细
事件描述 3 月30 日,公司发布2021 年报, 2021 年营业收入 2161.42 亿元,同比+38.02%,归母净利润30.45 亿元,同比-28.08%,归母扣非净利润12.54亿元,同比-57.53%。 事件点评 公司三大业务营收均高速增长。汽车、汽车相关产品及其他产品业务受益于新能源车销量的大幅增加,同比增长33.93%,占总收入的52.04%;手机部件、组装及其他产品业务受益于安卓大客户的业务份额持续提升,同比增长43.99%,占集团总收入的40.00%;二次充电电池及光伏业务的收入约人民币16,471 百万元,同比增长36.27%。 汽车业务营收加速上行,公司在新能源汽车市场占有率持续增加。2021年,比亚迪新能源汽车国内市场占有率达17.1%,年内增长近8%,优于大多数新能源车企。 “DM-i 超级混动”、“刀片电池”和“e 平台3.0”成为核心卖点。比亚迪 DM-i 超级混动系列性价比凸显,秦Plus、宋Plus、唐的混动系列上市后销量逐月上升。刀片电池上市以来形成了良好的口碑,使用磷酸铁锂提高了电池的安全性、满足了基本续航,同时降低了成本。e 平台3.0 首款车型“海豚”上市后销量逐月上升,获得了市场的认可,后续基于 e 平台3.0 的车型或将有更好的表现。 政策持续支持,新能源汽车竞争力逐步加强。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政策至2022 年底,年底前或将有一部分抢装现象。此外,“碳达峰、碳中和”等中央政策、限牌限号以及各项地方政策也均表现出持续倾向新能源汽车的特征。而燃油车的优惠在2020 年后逐渐减少,新能源汽车性价比逐渐可以与同价位燃油车相比。 多因素影响下净利润有所下滑。公司21 年汽车部分毛利率为17.39%,相比20 年下降7.81pct,相比19 年下降4.49pct,手机部件21 毛利率为7.57%,相比20 年下降3.63pct。受电池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芯片供应不足、手机部件毛利率大幅下滑、医疗防护产品需求同比大幅下降等因素影响,公司21年整体净利润相比20 年有所下滑。 投资建议 比亚迪从技术到市场均展现出较强的实力,近年来新推出的车型在产品力与品质上也在逐步提升。未来随着多款基于新平台的产品陆续上市,以及在2022 年补贴的末期,新能源车部分营收有望持续高速增长。 预计公司2022/2023 年EPS 分别为 1.55/3.98 元,对应公司3 月30 日股价237.02 元,2022/2023 年PE 分别为 152.01/59.56 倍,维持 “增持”评级。 存在风险 新能源汽车销量不及预期;宏观经济持续下行。
广汽集团 交运设备行业 2021-10-29 17.81 -- -- 18.61 4.49%
18.61 4.49%
详细
事件点评 芯片影响产能释放,产销同比下降,环比增长。2021年9月,汽车当月产销量分别为16.12万辆和16.43万辆,产量环比+37.29%,销量环比+34.30%,同比分别-28.12%、-24.63%,分别较上月+1.30pct、+7.62pct,销量较2019、 2020年均所下降。累计汽车产销量分别为144.37万辆和149.37万辆,同比分别+3.85%和+6.15%,分别较上月-6.15pct 和-5.64pct,年初至今累计产销增幅逐步下降。 广汽新能源埃安同比增幅较大,本田、丰田同比销量下滑明显。子公司口径来看,2021年9月,广汽本田月销量72054辆,同比-17.92%;广汽丰田月销量48300辆,同比-40.37%;广汽乘用车月销量22930辆,同比-26.32%;广汽埃安月销量13581辆,同比+95.97%;广汽菲克月销量1735辆,同比-55.08%。 公司MPV 同比保持增长,SUV、轿车销量同比下降较多,环比有所增长,雅阁、缤智销量相对稳定。分车型来看,2021年9月,轿车月销量84081辆,同比-21.46%;SUV 月销量66474辆,同比-33.20%;MPV 月销量13655辆,同比+22.40%。其中,销量排名居前的乘用车车型是雅阁、凯美瑞、缤智、皓影、飞度,月销量分别为19907辆、14244辆、13893辆、13261辆、12355辆。广汽燃油车均受芯片供应影响,产销有所下滑,自主品牌表现相对良好,日系车走量车型、美系车表现一般。 投资建议:公司日系品牌销量占比较大,由于日系车的产业链在东南亚市场布局比较多,9月受东南亚疫情影响较为明显。随着东南亚疫情的缓解,ESP等核心芯片供应逐步稳定,积压的消费将会逐步释放。预计公司2021年、2022年EPS 为0.633元、0.721元,对应2021-10-25公司收盘价18.10元/股,公司2021年、2022年PE 为28.58倍、25.10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行业景气度下行;汽车销量不及预期;行业政策大幅调整。
长城汽车 交运设备行业 2021-09-29 53.30 -- -- 69.80 30.96%
69.80 30.96%
详细
芯片供应不足, 8月产销下滑, 与整体乘用车市场持平。 2021年 8月,当月产销量分别为 7.31万辆和 7.43万辆,环比分别-17.71%、 -18.89%,同比分别-16.86%、 -16.98%, 同比分别较乘用车行业整体-5.21pct、 -5.43pct,分别较 2019年同期+4.80%、 +5.78%, 同比销量虽有所下滑, 但相较 2019年仍有较高增幅。 全年累计产销分别为 76.67万辆和 78.40万辆,同比分别+38.74%和+39.29%, 分别较 2019年同期+22.32%、 +25.63%。 哈弗系列销量同比下降,坦克品牌销量稳定,欧拉系列保持高速增长。 子品牌来看, 2021年 8月, 哈弗销量 40560辆,同比-48.74%; WEY 系列销量 10514辆,同比+16.34%; 长城皮卡销量 11020辆,同比-51.85%; 欧拉系列销量 12163辆,同比+83.76%; 坦克品牌销 6008辆。 哈弗品牌累计销量 489,297辆,同比+33.74%; WEY 品牌累计销量31,496辆,同比-23.62%; 长城皮卡累计销量 146,718辆,同比+6.73%; 欧拉品牌累计销量 71,961辆,同比+316.10%; 坦克品牌累计销量 44551辆。 热销车型产能受限, 哈弗 M6、 H6环比降幅明显。 销量排名靠前的车型分别为, 1、 哈弗 H6月销 20026辆; 2、 欧拉黑猫月销 7013辆; 3、 坦克300月销 6008辆; 4、 哈弗大狗月销 5068辆; 5、 哈弗初恋月销 5042辆。 行业层面, 受东南亚的新冠疫情影响, 8月大部分车企产能受到限制。 长城汽车因博世 ESP(车身电子稳定系统)等零部件供应量锐减,大幅影响 8月的产销, 特别是热销车型供应不足, 导致销量下降。 后续随着东南亚疫情平稳, 预计积压销售将会释放。 投资建议: 在行业整体低迷情况下,长城汽车通过不断推出新品保持了较好的销量。根据公司规划, 2021年, 长城汽车将推出 10多款新产品, 2023年达到 60余款, 爆款出现频率超过行业其他公司, 且随着新车型品质的逐步提升,毛利率已高于其他国内整车企业, 进一步提升公司竞争力。 在此基础上, 预计公司 2021年、 2022年 EPS 为 0.945元、 1.178元, 对应公司2021-09-24收盘价 54.40元/股,公司 2021年、2022年 PE 为 57.54倍、46.19倍,维持“买入” 评级。 风险提示: 行业景气度下行; 汽车销量不及预期; 行业政策大幅调整。
长安汽车 交运设备行业 2021-09-27 17.35 -- -- 20.85 20.17%
21.88 26.11%
详细
月产销同比较上月下降,但仍然领先行业。2021年 8月,公司汽车产销比为 1.01倍(前值 0.99倍),汽车当月产销量分别为 16.33万辆和 16.51万辆,环比分别下降 9.41%、7.19%,同比分别+6.27%、-2.52%,分别较上月-0.04pct、-10.41pct,公司产销同比均较上月下降,但仍然领先行业,同比增速分别高于行业 24.84pct、9.13pct;全年累计产销比为 1.05倍(前值1.05倍),累计汽车产销量分别为 147.04万辆和 154.39万辆,同比分别+28.66%和+32.49%,同比增速收窄,但仍然维持高速增长态势。 河北长安月销量同比转正,长安福特月销量同比高速增长。子品牌来看,2021年 8月,重庆长安销售 62392辆,同比-5.11%;河北长安销售 8473辆,同比+12.27%;合肥长安销售 18264辆,同比+1.47%;长安福特销售30135辆,同比+48.97%;长安马自达销售 5456辆,同比-52.45%。2021年1-8月,重庆长安累计销售 629006辆,同比+55.85%;河北长安累计销售68078辆,同比+18.20%;合肥长安累计销售 192777辆,同比+38.51%;长安福特累计销售 177175辆,同比+27.10%;长安马自达累计销售 75791辆,同比-4.59%。 欧尚 X5逐步上量,金牛座、锐际月销量环比显著拉升。2021年 8月,公司月销量居前的车型包括长安 CS75PLUS、逸动 PLUS、欧尚 X5、奔奔E-Star、长安 CS55、UNI-T、长安 CS35PLUS、福睿斯、锐际、马自达 3昂克赛拉等,其中长安 CS75PLUS、逸动 PLUS、欧尚 X5月销量分别为 15530辆、12876辆、10712辆,月销量均过万,且欧尚 X5自 2021年 5月来月销量环比持续增长。此外,本月公司销量环比增长的车型主要包括长安悦翔、CS15、CS95、睿驰 CC、欧诺 S,欧尚 CX70、A600、科赛 5、X5,福特蒙迪欧、福睿斯、锐界、金牛座、锐际,其中金牛座、锐际月销量环比分别增长 58.80%、80.04%,环比显著拉升。 投资建议:公司自主品牌持续强化经典产品,完善产品矩阵,长安 CS75plus、逸动 PLUS、欧尚 X5等车型持续放量,优质车型叠加新车上量,有望带动公司销量提升;合资品牌多款新车上市,持续打造车型精品,有望支撑公司产品销量增长。同时,公司积极突破汽车智能化、新能源、轻量化技术,拓宽销售渠道,有望带动公司提升核心竞争力,支撑公司业绩增长。在此基础上,预计公司 2021年、2022年 EPS 为 0.62元/股、0.75元/股,对应公司 2021年 9月 23日收盘价 17.57元/股,公司 2021年、2022年 PE 为 28.32倍、23.48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行业景气度下行;汽车销量不及预期;行业政策大幅调整;芯片供应问题改善不及预期。
上汽集团 交运设备行业 2021-09-27 20.02 -- -- 21.33 6.54%
23.45 17.13%
详细
月产销同比降幅持续收窄,新能源汽车销量增势强劲。2021年 8月,公司汽车产销比为 1.06倍(前值 1.02倍),汽车当月产销量分别为 42.63万辆和 45.34万辆,环比分别增长 42.63%、45.34%,同比分别降低 14.48%、10.08%,同比降幅较上月分别收窄 12.91pct、12.87pct,且公司本月产销同比降幅均小于行业。其中,公司出口及海外基地月产销量分别为 6.14万辆、6.09万辆。同比分别增长 145.39%、138.22%;新能源汽车月产销量分别为6.36万辆、7.08万辆,同比分别增长 145.48%、171.17%。 累计产销量与 2019年同期仍有差距,出口及海外基地汽车累计销量实现翻番。2021年 1-8月,公司全年累计量产销比为 1.00倍(前值 0.99倍),累计汽车产销量分别为 311.01万辆和 310.32万辆,同比分别增长 4.88%和3.07%,累计产销量同比增速较上月分别收窄 3.91pct、2.64pct,且累计产销量与 2019年同期相比仍有一定差距,公司汽车累计产销量分别为 2019年同期的 82.32%、80.31%。其中,公司出口及海外基地汽车累计产销量分别为 37.18万辆、37.01万辆,同比分别增长 107.32%、106.39%,累计产销量均实现同比翻番;新能源汽车累计产销量分别为 41.70万辆、41.4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 323.16%、295.85%,且增速领先行业。 上汽大众、上汽通用月销量同比降幅收窄,上汽乘用车月销量同比高速增长。月销量来看,2021年 8月,上汽大众销售 123017辆,同比-15.16%; 上汽通用销售 106017辆,同比-17.96%;上汽乘用车销售 65000辆,同比+28.90%;上汽大通销售 17022辆,同比+1.89%;上汽通用五菱销售 130057辆,同比-12.12%。累计销量来看,本年,上汽大众累计销售 725418辆,同比-15.29%;上汽通用累计销售 777873辆,同比-2.55%;上汽乘用车累计销售 414355辆,同比+20.84%;上汽大通累计销售 141547辆,同比+41.19%;上汽通用五菱累计销售 901441辆,同比+11.42%。 宏光 MINIEV 月销量突破 4万,多数车型销量环比上升。2021年 8月,公司多款车型单月销量过万,其中销量排名居前的车型包括宏光MINIEV、朗逸、英朗、五菱宏光 S、途观 L,本月销量分别为 41188辆、38453辆、25299辆、21633辆、18313辆,环比分别增长 53.08%、71.41%、130.54%、24.87%、211.23%。此外,本月销量环比高速增长的车型主要包括大众帕萨特、凌渡、途安 L、途观 L、途岳、威然,别克英朗,雪佛兰探界者、沃兰多、开拓者,名爵 EZS 纯电动,凯迪拉克 XT4,宝骏 730、E100、RM-5、RS-3、E300,斯柯达速派、柯迪亚克、柯珞克,荣威 i6、RX8等。 投资建议:公司车型覆盖面广,产品矩阵完善,产业链布局充分,具备长期竞争优势。同时,公司持续推进新四化,新能源汽车产销亮眼,新车上市有望带动上汽大众销量逐步回升,公司积极协同供应链和经销商激活终端销售,有望带动公司销量持续回暖,看好公司长期竞争优势。 在此基础上,预计公司 2021年、2022年 EPS 为 2.30元、2.56元,对应公司 2021年 9月 22日收盘价 19.95元/股,公司 2021年、2022年 PE 为 8.66倍、7.79倍,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行业景气度下行;汽车销量不及预期;行业政策大幅调整;芯片供应问题改善不及预期。
贝特瑞 非金属类建材业 2021-09-08 -- -- -- -- 0.00%
-- 0.00%
详细
行业层面: 国内外新能源化趋势,锂电产业链迎来高速发展机遇。 动力电池方面,中国电动车销量大幅度增加,国外以德国、法国为代表的传统欧洲汽车大国再次加大补贴力度,助力欧洲新能源汽车电动化普及,新能源汽车销售量持续增长。 国内储能市场方面,未来伴随着我国能源结构的转型、电力市场的成熟和储能成本的降低,电化学储能将爆发出巨大的潜力。根据BNEF预测,全球2025年电网侧调频需求带动的储能需求为6.9GWh。 公司层面: 负极材料出货量贝特瑞处于绝对的龙头地位。自2013年以来,公司的负极材料出货量已经连续8年位列全球第一。同时,作为国内最早量产硅基负极材料的企业之一,公司硅基负极材料出货量国内领先。客户覆盖了以松下、三星SDI、LGES、SKI及村田等为核心的国际主流客户群体,也覆盖了以宁德时代、国轩高科、力神、亿纬锂能及鹏辉能源等为代表的国内主流客户群体。 正极材料,贝特瑞2020年磷酸铁锂产量国内排名第四。2020年中国锂电磷酸铁锂材料产量约14.3万吨,同比增长60.7%,其中贝特瑞占比14.1%,排名第四。同时,公司大力发展高镍三元正极材料,公司在江苏常州产能30000吨项目二期2021年释放,此外还有与SKI、亿纬锂能签署50000万吨高镍三元正极材料项目。 盈利预测、估值分析和投资建议: 公司为全球锂电池负极龙头企业,同时高镍正极材料、磷酸铁锂正极材料供货量高速增长。技术相较其他公司较为领先,已率先实现硅碳负极供货,硅碳负极与高镍正极高速增长有望进一步提升公司毛利率水平。 预测公司2021-2023年营业收入分别为79.24亿元、108.56亿元、145.47亿元,每股收益分别为1.75元、2.60元、3.63元,对应公司2021年9月6日收盘价116.91元/股,PE分别为67倍、44.96倍、32.20倍。公司估值与主板上市公司相比较低,首次给予公司“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1、产业政策变动风险;2、下游产业增长放缓的风险;3、市场竞争加剧的风险;4、原材料供应及价格波动风险;5、技术路线变动风险;6、国际贸易争端风险。
长安汽车 交运设备行业 2021-09-06 19.93 -- -- 20.75 4.11%
21.88 9.78%
详细
事件描述2021H1,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67.85亿元,同比+73.22%;归母净利润17.29亿元,同比-33.55%;扣非归母净利润7.40亿元,同比+128.27%。 点评营收稳定增长,扣非归母净利润同比高速增长。2021H1,主要受益公司汽车销量持续高速增长,公司营收、扣非归母净利润均同比高速增长,且同比增速较2020H1分别+63.49pct、+118.14pct。但是,公司上半年非经常性损益同比减少约42亿元,导致公司归母净利润同比大幅下降。 毛利率提升,经营性现金流改善。2021H1,公司毛利率、净利率分别为15.32%、3.18%,同比分别+6.02pct、-4.76pct;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财务费用率分别为3.78%、6.54%、-0.41%,同比分别下降0.10pct、1.48pct、0.11pct;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金额为176.99亿元,同比+156.04%。 销量领先行业,市占率提升。2021H1,公司发布UNI-K、全新CS35PLUS、2021款CS75PLUS、2021款逸动PLUS等多款车型,新车逐步上量,叠加优质产品销量高速增长,公司汽车销量同比增速显著领先行业。 公司实现汽车销量120.1万辆,同比+44.5%,汽车行业累计销量同比增速为25.6%,市占率同比+1.2pct。其中,长安系中国品牌乘用车销售66.0万辆,同比+68.3%。 研发费用同比增长,持续打造研发实力。近年来,公司积极布局汽车智能化、轻量化等新兴产业,并加速推进“北斗天枢”、“香格里拉”计划。 2021H1,公司研发费用为35.67亿元,同比增长38.1%,研发费用率为2.82%,同比提升0.09pct;公司发布APA6.0远程智能泊车技术、蓝鲸iDD混动系统,智能座舱平台、智能网联整车验证等项目取得阶段性进展,技术成果转换销率不断提升。后续,随着公司高新技术加速落地,有望整体加大公司技术优势,优化产品结构,进而助力公司核心竞争力持续提升。 投资建议:公司持续完善产品矩阵,不断打造经典车型,并积极突破汽车智能化、新能源、轻量化技术,拓宽销售渠道,自主合资共同发力,有望整体提升核心竞争力。在此基础上,预计公司2021年、2022年EPS为0.62元/股、0.75元/股,对应公司2021年8月30日收盘价21.05元/股,公司2021年、2022年PE为34.24倍、28.39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行业景气度下行;汽车销量不及预期;行业政策大幅调整。
长城汽车 交运设备行业 2021-09-03 64.49 -- -- 63.56 -1.91%
69.80 8.23%
详细
公司 2021上半年实现营收 619.28亿元,同比+72.36%;归母净利润 35.29亿元,同比+207.87%;扣非归母净利润 28.42亿元,同比+254.16。 事件点评 同期低基数叠加自主品牌回暖,公司上半年营收同比大幅增加。1-6月,中国品牌乘用车同比+46.8%。公司方面,占营收主要成分的哈弗品牌持续热销,1-6月哈弗品牌销量总计 389,921辆,同比+48.58%。哈弗 H6累计 97个月稳居国内 SUV 月度销量冠军。同时,随着品牌逐渐向高端化探索,品牌溢价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毛利率较去年提升 1.53pct,提高到16.25%。 研发投入持续增加,新车型不断。公司报告期内研发投入 18.58亿元,同比+52.27%,公司打造“柠檬”“坦克”“咖啡智能”三大技术品牌,计划今年实现中国首个全车冗余 L3级自动驾驶。并战略投资汽车智能芯片公司、开发 6Z303.0T 发动机、智能座舱软件等。新车型方面,未来还将推出哈弗神兽、第三代哈弗 H6新版本、哈弗全新轿跑、Wey 玛奇朵、欧拉闪电猫、欧拉樱桃猫、坦克 700、坦克 800等车型。相较于市场其他品牌,新车型发布更为密集,销量表现优异。 积极拓展海外市场,提高市场空间。目前长城在俄罗斯图拉工厂已投入生产,泰国罗勇工厂正式投产且首台哈弗 H6HEV 下线,印度项目也在稳步推进。哈弗 F7、哈弗 F7x、哈弗 H9等多款车型均实现本土化生产,产品深受当地市场的欢迎。未来有望将成功车型引入国外市场,增加营收潜力。 投资建议: 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复苏态势持续向好,汽车下乡趋势明显,汽车销售热度特别是 SUV 与皮卡销量需求仍将高位维持。公司在自主品牌 SUV、皮卡两大品类市场具有领导地位。经典车型持续热销,现有产品口碑较好。 同时,相较其他汽车公司,长城新车发布更为频繁,善于利用新品牌创造新车型,逐步提升品质与品牌形象的同时,出现爆款的可能性更大,未来有望带动公司销量进一步的提升。预计公司 2021年、2022年EPS为 0.95元、1.18元,对应公司 2021-08-27收盘价 62.97元/股,公司 2021年、2022年PE 为 66.37倍、53.27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行业景气度下行;汽车销量不及预期;行业政策大幅调整。
潍柴动力 机械行业 2021-09-02 19.76 -- -- 20.22 1.20%
20.00 1.21%
详细
事件描述:2021H1,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263.88亿元,同比+33.7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4.32亿元,同比+37.42%。 事件点评 海外业务恢复性增长,业绩稳步提升。2021H1,公司营收、归母净利润同比分别增长33.75%、37.42%,同比分别较20H1提升29.75pct、48.91pct。一是公司主要产品销量及市场份额提升支撑业绩向上,子公司陕重汽重卡累计销量同比+32.4%,公司发动机、变速箱、车桥销量同比分别+42.8%、+32.4%、+19.5%,其中重卡发动机、重卡变速箱市场份额分别为32.4%、74.9%,同比分别+3.2pct、+2.8pct;二是公司海外业务经营恢复性增长,H1国外营业收入达413.33亿元,同比+31.23%。 盈利能力向好,费用管控能力增强。2021H1,公司净利率6.53%,同比+0.50pct,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财务费用率分别为5.00%、6.15%、-0.15%,同比分别-0.63pct、-0.17pct、-0.33pct。 发动机产品优势显著。公司发动机远销全球110多个国家和地区,广泛应用和服务于全球卡车、客车、工程机械、农业装备、船舶、电力等市场。同时,公司持续提升技术优势,发布全球首款本体热效率突破50%的商业化应用柴油机,并以动力系统为核心,不断突破“液压动力总成、CVT 动力总成、新能源动力总成”新三大动力总成核心技术,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 技术引领,持续扩大竞争优势。一方面,公司坚持创新驱动,发布新一代高端产品平台德龙X6000和打造不同场景下自动驾驶解决方案的SIC-PILOT 平台,并稳步推进重卡扩能、质量检测能力提升项目;另一方面,公司立足新业态、新能源、新科技,布局优质赛道,建成集研发、测试、检验、试制等功能于一体的燃料电池产业园,在全国开通燃料电池公交专线29条,并通过海外控股子公司积极布局智能物流。技术引领,有望持续扩大公司竞争优势,支撑公司业绩持续增长。 投资建议:公司深耕主业发展,并立足新业态、新能源、新科技,坚持创新驱动,产品不断向高端渗透,有望持续提升盈利能力,扩大竞争优势,抢占市场份额。预计公司2021/2022年EPS 分别为1.33/1.40元,对应公司8月30日收盘价20.30元,2021/2022年PE分别为15.16/14.39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政策大幅调整;重卡行业景气度下行;宏观经济下行。
宁德时代 机械行业 2021-08-27 539.98 -- -- 541.00 0.19%
684.50 26.76%
详细
8月 26日,公司公布半年报数据,2021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 440.75亿元,同比增长 134.07%,归母净利润为 44.84万元,同比增长 131.45%。 事件点评新能源车与储能市场火爆,带动电池收入同比翻倍增长。报告期内,受益于新能源车销量的大幅增加,动力电池系统销售收入同比增长 125.94%,达到 304.51亿元;公司锂电池材料销售收入同比增长 303.89%,达到 49.86亿元。受益于光伏、风电装机量的快速增长,以及电网端储能需求的快速增加,储能系统销售收入同比增长 727.36%,达到 46.93亿元。 海外业务快速发展,同比增长 355.45%。根据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数据,2021年 1-6月欧洲 30国新能源乘用车注册量 102.3万辆,同比增长 157.1%;根据美国汽车创新联盟数据,2021年1-6月美国新能源轻型车销量 19万辆。海外新能源的快速发展促进宁德时代营收增加,报告期内海外营收 102亿元,同比增长355.45%,毛利率高达 34.39%。 产能扩张加速,产能利用率较高。公司目前动力电池产能已有 65.45Gwh,产能利用率 92.20%,处于满负荷生产状态,在建产能 92.50Gwh,远高于其他公司。 合作客户广泛,配套近半车型。2021年 1-6月工信部公布的新能源车型有效目录共 2,400余款车型,其中由公司配套动力电池的有 1,200余款车型,占比约 50%。广泛优质的客户成为稳定营收的保障。 投资建议宁德时代从技术到市场拓展均展现出较强的实力,并在储能、新能源车方面得到了政策的大力支持。此外,公司海外业务成长迅速,且在欧美市场仍有广阔的市场空间,未来有望持成为公司重要的盈利增长点。 预计公司 2021/2022年 EPS 分别为 3.70/5.36元,对应公司 8月 25日股价 530.24元,2021/2022年 PE 分别为 143.07/98.77倍,维持“增持”评级。 存在风险新能源销量不及预期;宏观经济持续下行;疫情蔓延持续
华域汽车 交运设备行业 2021-08-27 22.50 -- -- 25.34 12.62%
28.28 25.69%
详细
事件描述:2021H1,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66.11亿元,同比+24.22%;归母净利润27.30亿元,同比+108.95%;扣非归母净利润21.56亿元,同比+141.28%。 事件点评 收入端压力缓解,业绩显著改善。2021H1,国内汽车产销整体回暖,公司作为汽车零部件供应商,收入端压力缓解,业绩显著改善。2021H1,公司营业收入、归母净利润同比均转正。2021Q2,公司营业收入、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17.33亿元、14.3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7.03%、22.72%。 21H1净利率提升,期间费用率下行。2021H1,公司净利率为5.14%,同比+2.06pct;受同期物流费用低基数影响,公司销售费用同比增长44.91%,销售费用率为1.41%,同比+0.20pct,管理费用率、财务费用率分别为9.83%、0.03%,同比分别-0.56pct、-0.10pct,期间费用率同比-0.46pct。 主要零部件贡献业绩增量,多项产品归母净利润同比高速增长。 2021H1,收入端来看,内外饰件、金属成型和模具、功能件、电子电器件、热加工件营收同比均实现较高速增长,增速分别为24.80%、29.68%、14.19%、39.29%、31.29%。利润端来看,内外饰件、金属成型和模具、功能件、电子电器件、热加工件均实现盈利,且归母净利润同比分别增长72.63%、5534.74%、92.18%、329.52%、262.19%,其中内外饰件、金属成型和模具、热加工件毛利率同比分别提升1.31pct、3.69pct、3.42pct。 汽车智能化、电动化布局推进,业务结构整体优化。一方面,上半年公司在智能座舱、智能行驶、智能动力领域均有所突破,持续推进自身在汽车智能化、电动化等新兴领域的布局;另一方面,公司推进全资子公司延锋汽车饰件系统有限公司收购延锋安道拓座椅有限公司49.99%股权及其他相关资产等工作,进一步优化业务结构,强化内部业务协同。随着公司在汽车电动化、智能化等新兴领域的布局加深,以及公司业务结构的持续优化,叠加公司在海内外优质客户的开发积累,有望进一步增厚公司业绩,提升盈利能力。 投资建议:公司作为国内汽车零部件行业龙头,业务布局不断优化,客户结构完善,并持续高研发投入,推进在汽车智能化、电动化等优质赛道的布局,随着汽车市场竞争加剧,公司有望依托自身技术、产品、客户、业务布局层面的优势进一步扩大公司竞争实力,提升自身盈利能力。 预计公司2021年、2022年EPS 分别为1.90、2.08元/股,对应公司8月25日收盘价23.10元,2021年、2022年PE 分别为11.54、10.54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汽车行业景气度持续下行;产品配套车型销量不及预期;宏观经济持续下行;海外疫情持续蔓延。
长城汽车 交运设备行业 2021-08-27 60.70 -- -- 67.77 11.12%
69.80 14.99%
详细
产销点评公司销量增幅稳定,7月大幅优于整体乘用车市场。2021年7月,当月产销量分别为8.89万辆和9.16万辆,环比分别-11.82%、-9.05%,同比分别+20.74%、+16.87%,同比分别较乘用车行业整体+31.24pct、+23.68pct,分别较2019年同期+48.48%、+51.69%,销量持续一年同比正增长,且同较比增速相较2019年仍有较高增幅。全年累计产销分别为69.35万辆和70.98万辆,同比分别+49.26%和+49.92%,分别较2019年同期+24.51%、+28.14%,哈弗系列持续热销,助力公司营收稳定增长。 哈弗、欧拉系列增速迅猛,坦克品牌快速成长。子品牌来看,2021年7月,哈弗销量57196辆,同比+1.90%;WEY系列销量9476辆,同比+26.28%;长城皮卡销量17632辆,同比-15.84%;欧拉系列销量7251辆,同比+51.25%;坦克品牌销5470辆。 哈弗品牌累计销量448,737辆,同比+44.88%;WEY品牌累计销量26,990辆,同比-19.98%;长城皮卡累计销量135,698辆,同比+16.46%;欧拉品牌累计销量59,798辆,同比+378.38%;坦克品牌累计销量38543辆。 弗哈弗M6销量表现不凡,哈弗H6。、大狗销售稳定。销量排名靠前的车型分别为,1、哈弗H6月销25746辆;2、哈弗M6月销10125辆;3、哈弗大狗月销7299辆;4、坦克300月销5470辆;5、哈弗F7月销4604辆。 行业层面,由于去年同期基数较高,行业整体同比下滑明显,但自主品牌、豪华车型、新能源车型保持稳定增长。公司层面,经典系列哈弗车型连续多年热销,产品口碑较好,欧拉品牌、坦克品牌持续增长。各种风格的新系列发布频繁,逐步提升品质与品牌形象的同时,出现爆款的可能性更大,未来有望带动公司销量进一步的提升。 投资建议::在行业整体低迷情况下,长城汽车通过不断推出新品保持了较好的销量。根据公司规划,2021年,长城汽车将推出10多款新产品,2023年达到60余款,爆款出现频率超过行业其他公司,且随着新车型品质的逐步提升,毛利率已高于其他国内整车企业,进一步提升公司竞争力。在此基础上,预计公司2021年、2022年EPS为0.949元、1.182元,对应公司收盘价61.23元/股,公司2021年、2022年PE为64.53倍、51.80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行业景气度下行;汽车销量不及预期;行业政策大幅调整。
长安汽车 交运设备行业 2021-08-26 21.40 -- -- 21.65 1.17%
21.88 2.24%
详细
月产销同比转正,产销表现显著领先行业。2021年7月,公司汽车月产销量分别为18.03万辆和17.79万辆,同比分别增长6.31%、7.89%,同比分别较上月+21.38pct、+18.88pct,且分别高于行业21.67pct、18.39pct,公司产销同比均转正,且显著领先行业;全年累计汽车产销量分别为130.71万辆和137.88万辆,同比分别+32.14%和+38.44%,累计销量同比增速进一步收窄,但仍然维持高速增长态势,整体表现符合预期。 重庆长安月销量持续同比增长,长安福特销量销量同比转正。子品牌来看,2021年7月,重庆长安销售76195辆,同比+25.45%,月销量持续同比正增长,且增速较上月显著拉升;河北长安销售6331辆,同比-26.28%;合肥长安销售16280辆,同比-15.85%;长安福特销售26046辆,同比+19.88%,销量同比转正;长安马自达销售10005辆,同比-16.07%。2021年1-7月,重庆长安累计销售566614辆,同比+67.72%;河北长安累计销售59605辆,同比+19.10%;合肥长安累计销售174513辆,同比+44.01%;长安福特累计销售147040辆,同比+23.38%;长安马自达累计销售70335辆,同比+3.49%。 多款车型月安销量环比拉升,长安CS75PLUS月销量持续领先。2021年7月,公司月销量居前的车型包括长安CS75PLUS、逸动、欧尚X5、奔奔EV、长安CS55、长安CS35、马自达3昂克赛拉、UNI-T、欧尚X7、福克斯等,其中长安CS75PLUS月销量为20119辆,年初以来单月销量均超过2万辆,逸动、欧尚X5月销量过万,月销量分别为13049辆、10554辆,环比分别-13.10%、+1.07%。此外,本月长安CS15、欧诺S、欧尚科赛、欧尚科尚、欧塞科赛5、福克斯月销量环比显著拉升,环比增速分别为533.79%、716.67%、117.90%、2573.91%、7183.33%、2854.61%。 投资建议:公司自主品牌持续强化经典产品,完善产品矩阵,长安CS75plus、逸动、欧尚X5等车型持续放量,UNI-T、UNI-K系列未来有望带动公司销量提升;合资品牌多款新车上市,持续打造车型精品,有望支撑公司产品销量增长。同时,公司积极突破汽车智能化、新能源、轻量化技术,拓宽销售渠道,有望带动公司提升核心竞争力,支撑公司业绩增长。在此基础上,预计公司2021年、2022年EPS为0.62元、0.74元,对应公司2021年8月24日收盘价21.58元/股,公司2021年、2022年PE为34.89倍、28.99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行业景气度下行;汽车销量不及预期;行业政策大幅调整。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1/3 转到  
*说明:

1、“起评日”指研报发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起评价”指研报发布当日的开盘价;“最高价”指从起评日开始,评测期内的最高价。
2、以“起评价”为基准,2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10%,为短线评测成功;6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20%,为中线评测成功。详细规则>>
3、 1短线成功数排名 1中线成功数排名 1短线成功率排名 1中线成功率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