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事业部 搜狐证券 |独家推出
夏瀛韬

安信证券

研究方向:

联系方式:

工作经历: 登记编号:S1450521120006。曾就职于华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20日
短线
0%
(--)
60日
中线
0%
(--)
买入研报查询: 按股票 按研究员 按机构 高级查询 意见反馈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6/6 转到  

最新买入评级

研究员 推荐股票 所属行业 起评日* 起评价* 目标价 目标空间
(相对现价)
20日短线评测 60日中线评测 推荐
理由
发布机构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鼎阳科技 2022-03-25 60.10 52.56 59.27% 61.69 1.55%
69.00 14.81%
详细
3月 23日, 鼎阳科技披露 2021年年度报告。公司 2021年实现营业收入3.04亿元,同比增长 37.6%,实现归母净利润 0.81亿元,同比增长 50.92%; 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 0.76亿,同比增长 51.04%。 全年业绩符合预期, 高端产品和国内市场持续发力收入端来看, 公司 2021年实现营业收入 3.04亿元,同比增长 37.6%。 分地区来看, 公司境内外收入分别实现收入 0.81亿元与 2.16亿元,其中境内收入增速达 66.71%, 大幅高于公司整体营收增长水平, 主要系国产化加速和国内产业链升级所带来的红利。 分产品结构来看, 公司高/中/低端产品分别同比增长 24%/33%/131%, 其中高端产品占比由 2020年的 7%提升至 11%, 体现出公司供给能力的持续提升, 我们认为随着高端产品陆续发布和出货,后续这一趋势有望保持。 毛利率来看, 公司 2021年毛利率为 56.48%,较去年同期小幅下降 0.59pct,主要系上游原材料价格上涨所致,同时高端产品持续放量带来一定毛利率提升,抵消了部分影响。 我们注意到公司 2021年在境内市场的毛利率达60.69%,较去年同期大幅提升 5.47pct,且高于海外市场的 55.44%。 我们认为该现象说明: 1) 基于国产化和供应链安全的考量,部分国内下游客户提升了对于中、高端电子测量仪器的国产化需求; 2) 公司通过适时地推出相关产品, 如 2GHz 带宽示波器, 8.5GHz 矢量网络分析仪以及 26.5GHz 频谱分析仪等, 积极把握住了这一红利。 费用率来看, 公司 2021年研发/管理/销售费用率分别为 12.6/2.78/12.52%,三者均较去年小幅下降的原因是收入端快速增长带来的规模效应。 远期来看,考虑到公司目前处在投入期,战略仍然是加大在研发、 销售等方面的投入, 预计后续各项费用将随收入体量同步增长。 利润端来看, 公司 2021年实现归母净利润 0.81亿元,同比增长 50.92%; 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 0.76亿,同比增长 51.04%,延续了此前利润端增速高于收入端的势头。 再推多款重磅新品,高端化进程有望提速根据公司年报披露, 2022年 3月,公司发布了多款高端新品。 在时域类产品侧, 公司发布了国内首款 2GHz 带宽 8通道数字示波器 SDS6000L; 在频域类产品侧, 公司发布了测量频率达 26.5GHz 的高端矢量网络分析仪SNA5000A。 结合此前公司陆续推出的一系列中、高端产品, 如 12bit 分辨率的示波器、 26.5GHz 的频谱分析仪, 公司的各条产品线高端化进程持续加速。 电子测量仪器的销售需要进行样机评估, 从产品推出到销售放量存在一定周期, 我们认为,在明后两年, 新产品将为公司带来更大的业绩贡献,建议关注其对收入端和利润端的双重提振作用。 基础工具链国产化浪潮开启, 看好供给能力提升带动业绩持续高增当前卡脖子的关键技术逐渐向上游基础工具链延伸。 从 21年初的两会到年中的两院院士大会,从政治局 730会议到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国家高层始终反复强调科技自立自强,加快解决“卡脖子”问题,发展专精特新企业。 我们认为, 以基础工具链软硬件为主的国产化 3.0浪潮开启, 公司作为国内电子测量仪器领先企业, 有望长期受益于基础工具链国产化和产业链升级带来的红利。 相较于需求端,我们认为市场应更多关注公司在供给侧的能力提升。 1)产品方面, 在最近一年,公司已陆续发布了多款高端新品,且在招股书中详细披露了未来的产品研发路线图, 预计公司将通过技术创新, 不断突破中高端产品,提升单品价值量和毛利率。 2)渠道方面, 在巩固欧美市场优势的同时, 我们看好公司积极把握国产替代带来的机遇, 加大国内市场的拓展力度。目前公司在国内组建了专业销售团队开拓渠道,重点在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现代电子信息产业密集化地区加大推广力度, 预计随着公司在产品和渠道端持续发力,公司境内收入有望相较于 2021年再提速。 投资建议: 鼎阳科技作为国内电子测量仪器领先企业,在拓展下游行业应用的同时,长期受益于基础工具链国产化和产业链升级带来的红利。通过技术创新不断突破中高端产品,提升单品价值量和毛利率,并且强化自研品牌的打造和国内渠道的全面升级,未来有望实现量价齐升。我们预计公司 2022-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 4.88/7.35/11.05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1.33/1.93/2.97亿元, 维持“买入-A” 评级。 考虑到公司短期的成长性以及长期的行业空间,我们采用 PEG 进行估值,给予 6个月目标价 80元/股, 相当于 2022年 64倍的市盈率,对应 1倍 PEG。 风险提示: 1)技术研发突破不及预期; 2)政策支持不及预期; 3)下游需求不及预期; 4)核心技术人员流失。
航天宏图 2022-03-09 69.00 56.97 155.01% 71.30 3.33%
72.55 5.14%
详细
事件概述 2022年2月26日,航天宏图发布2021年度业绩快报:2021年实现营业收入14.68亿元,同比增长73.42%;实现归母净利润1.98亿元,同比增长53.29%;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1.54亿元,同比增长34.13%。 国内卫星遥感应用领军企业,打造“PIE+行业”平台型竞争优势 根据SIA《2020卫星产业状况报告》,2019年全球卫星服务业总收入1230亿美元,预计全球卫星遥感服务行业有望在2025年增长至43.6亿美元。航天宏图业务聚焦于卫星产业的下游应用,目前的主要业务包含遥感基础软件产品、系统设计开发和遥感云服务。 我们认为卫星遥感行业的供需两端都发生了积极的变化,主要包括:1)从上游来看,遥感卫星发射数量快速增长,根据前瞻研究院的数据,截至2021年4月,中国商用遥感卫星数量达59颗,占27.44%;2)从应用来看,高精度和高质量的空间地理信息服务需求加大,同时数字战场仿真、应急管理、智慧城市等需求不断涌现。3)从目标市场和商业模式来看,终端用户有望由国家和省级向市区县级、由To G向To B端延伸。遥感大数据的处理走向智能化,遥感数据可用度提升,降低其使用门槛,不少中小企业也开始通过SaaS方式接受遥感应用服务。 我们认为,公司战略清晰,业务领域不断得到延展,同时形成协同优势。公司参与环境减灾小卫星地面站的设计与软件开发,形成自身基础软件产品。通过参与国家高分专项,实现遥感应用产业化落地。根据公司招股书和公告披露,公司2014年开始承接北斗三号地面系统的设计与开发,切入北斗应用领域。2019年进行软件云化改造、2022~2023年拟发射遥感卫星星座,有望形成稳定商业模式和“PIE+行业”的平台型竞争优势。 完善营销体系,地方市场需求放量,特种领域竞争力提升 根据公司2021年中报披露,公司收入结构由空间基础设施规划与建设(42%)、PIE+行业(55%)、云服务(3%)三条产品线构成,其中PIE+行业是目前公司业绩提速的主要驱动力。根据公司业绩快报披露,公司2021年业绩保持快速增长,主要得益于: 1)完善营销体系,地方市场放量,下游“PIE+行业”产品线收入快速增长,公司业绩快报的公告提及“全年新签订单再创新高”。应急管理领域,2020年国务院正式启动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专项,风险普查全国约3000个县,释放大量新增需求。公司面向应急管理行业提供风险普查软件和风险监测预警系统。自然资源领域,2022年2月25日,自然资源部官网发布《关于全面推进实景三维中国建设的通知》,要求到2025年,5米格网的地形级实景三维实现对全国陆地及主要岛屿覆盖,5厘米分辨率的城市级实景三维初步实现对低级以上城市覆盖。公司面向自然资源行业提供实景三维中国建设和自然资源监测,有望受益于行业的快速发展。 2)特种领域信息化建设竞争力提升,公司现已成为少数具备承担总体项目能 力的单位之一,业务正不断朝着型号化、多军种化发展,收入稳步增长。特种领域方面,受益于国防军费开支温和上扬,军队装备的核心矛盾由机械化向信息化转移,公司基于C4ISR理论框架,面向特种领域构建数字战场,提供战场感知、指挥控制、训战一体技术服务。公司目前提供的空天地一体化解决方案包括:航空航天装备体系数字孪生、虚实交融测绘地理环境构建、典型目标识别和变化检测、气象水文智能分析预报以及指挥决策保障和模拟训练。 与海康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筹建自有星座打通卫星产业链上下游 根据公司官方微信公众号披露,航天宏图近日和智慧物联网解决方案和大数据提供商海康威视签署战略协议,未来将发挥空天地一体化的优势,在资源共享、渠道开放和方案联合推广方面进行合作。我们认为公司基于卫星遥感行业应用市场的积累不断扩大生态合作,能够促进产品创新研发和市场推广。 此外,公司也正在筹建自主可控的遥感卫星,跻身国际卫星数据产品与服务供应商。根据Mordor Intelligence的数据,预计到2025国内卫星数据产品销售空间约为100亿元。根据公司公告,公司计划在2022年底发射全国首个InSAR卫星星座,向产业链上游延伸。该类型卫星稀缺,能够获取稀缺的DEM数据。公司可直接或加工成数据产品销售增加收入来源,也可以作为数据资源赋能现有PIE+行业以及云服务产品线,形成遥感数据生产、处理和应用的商业闭环,为公司长期发展贡献业绩增量。 投资建议 卫星遥感行业当前面临供需两端的积极变化,航天宏图作为国内卫星遥感领域的领军企业,长期受益于卫星应用多点开花的需求高增,有望利用“PIE+行业”的平台型优势,促使业绩持续增长。预计公司2021-2023年收入增速分别为73.4%/44.2%/33.6%,归母净利润增速分别为53.3%/49.8%/38.5%,首次覆盖给予买入-A 的投资评级。给予6个月目标价80元,相当于2022年50倍的动态市盈率。 风险提示:遥感行业政策落地不及预期;公司云服务客户拓展不及预期;公司InSAR卫星发射不及预期、折旧摊销超预期。
中科创达 计算机行业 2022-03-08 102.53 145.94 199.61% 110.77 7.67%
123.92 20.86%
详细
2021年业绩符合预期,定增指明后续发力方向 事件:中科创达于3月4日发布2021年年度报告。2021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1.27亿元,同比增长57.04%;实现归母净利润6.47亿元,同比增长45.96%;扣非归母净利润5.76亿元,同比增长57.29%。 2021年业绩符合预期,三大业务均实现高速增长 2021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1.27亿元,同比增长57.04%。分地区来看,公司国内营业收入为25.43亿元,同比增长72.22%,海外营业收入为15.83亿元,其中日本和欧美地区收入同比增速分别为31.08%和50.28%。分业务来看:1)智能软件业务方面,公司2021年实现收入16.31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40.33%,其中来自于终端厂商的收入为10.54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47.88%,来自于芯片厂商的收入为3.69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4.83%。我们认为,在全球手机出货量趋于稳定且头部厂商市场格局变化的背景下,公司该业务仍维持了较高的增长,其动力主要来自于解决方案复杂度和价值量提升,预计随着公司与头部客户的合作持续推进,智能软件业务依旧是公司收入的基石。2)智能网联汽车业务方面,公司2021年实现收入12.24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58.91%,其中软件开发、技术服务收入10.82亿元,同比增长72.87%;软件许可等收入1.42亿元,同比下降1.70%。我们认为,智能汽车业务表现亮眼主要系下游行业景气度旺盛,智能座舱渗透率持续上升,叠加公司精准卡位“软件定义汽车”的核心赛道。3)智能物联网业务方面,公司2021年实现收入12.72亿元,同比增长82.87%,势头良好,主要系智能硬件产品品类如机器人、智能视觉、XR等出货量大幅上涨和客户的持续拓展。 毛利率短期有所承压,后续企稳回升可期 2021年公司毛利率较上年同期减少4.82pct,为39.40%。我们认为,公司毛利率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降主要系:1)收入结构改变,IOT业务硬件占比高,其收入快速增长导致整体毛利率有所下降;2)上游原材料涨价,受疫情影响2021年硬件成本和材料采购成本增幅较大;3)部分项目投入和产出在时间上有错配性。但展望未来,我们判断原材料价格上升、投入前置等不利因素均会随时间及业务推进,得到修复或消化,因此我们后续看好公司毛利率企稳回升。费用端,受益于营收大幅增长而显现的规模效应,公司2021年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研发费用率分别为3.12%/9.85%/12.43%,较去年同期分别下降1.03pct/0.12pct/2.90pct。 智能汽车业务加快布局,从座舱到智驾,从软件到软硬一体解决方案 2021年,公司在智能汽车领域,无论是业务端还是业绩端,均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展望2022年,我们仍看好公司在智能汽车赛道下的成长性。一方面,公司在近期的CES 2022展会期间发布了基于高通SA8295硬件平台的全新智能座舱解决方案和支持新一代智能座舱人机交互设计的Kanzi one,进一步巩固了智能座舱的优势。再者,我们认为公司汽车业务后续的成长逻辑在于:1)从智能座舱向智能驾驶迈进。随着高通在智能驾驶领域的进展加速,如 收购Veoneer整合Arriver平台,以及与宝马、通用和长城的合作等,预计公司作为高通的深度合作伙伴,有望率先从中受益,看好智能驾驶接棒智能座舱,成为公司汽车业务新一轮增长的驱动力。2)从软件向硬件拓展。根据公司所披露的信息,公司在苏州成立畅行智驾子公司,围绕自动驾驶域控制器和高性能计算平台开发,致力于提供软硬一体化自动驾驶解决方案。我们认为,公司进军高性能计算平台的核心在于卡位,通过把握智能驾驶的核心硬件,从而打造操作系统及算法软件的一整套智能驾驶解决方案。 IOT业务多点开花,有望成为公司第三成长曲线 2021年公司IOT业务多点开花,在机器人、无人机、智能相机、VR/XR、手持终端等产品领域不断扩大产品出货和客户拓展。除传统智能硬件产品稳步增长外,公司还开始布局边缘计算领域。公司2021年发布的EB5边缘智能站已经被众多客户广泛应用于多个智能场景中,并在2022 CES展会上发布了全新高性价比EB2和高算力性能EB6边缘智能站,以及ModelFarm算法训练平台。根据Gartner的研究,预测到2025年,在传统数据中心和云平台之外的边缘产生和处理的企业数据将从2019的10%跃升至2025年75%,边缘计算需求有望持续扩大。我们认为,在需求侧较为旺盛的背景下,公司打造的标准化产品有望抢占先机,成为公司第三条增长曲线。 定增指明后续发展方向,智能汽车和智能物联网双重发力 除2021年年报外,公司还披露了2022年度定向增发预案。预案显示,公司计划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31亿,主要投向包括整车操作系统研发项目、边缘计算站研发及产业化项目、扩展现实(XR)研发及产业化项目、分布式算力网络技术研发项目和补充流动资金。智能汽车领域,公司拟通过整车操作系统研发项目布局下一代智能汽车整车操作系统,研发汽车HPC系统组件,开发maTTrans 智能汽车整车操作系统,拟投入募集资金6.5亿元。智能物联网领域,公司致力于边缘计算站研发及产业化项目和分布式算力网络技术项目开发,分别投入10.05亿和1.85亿,满足行业用户算力升级需求,助力其完成智能化转型。此外,公司计划在扩展现实(XR)研发及产业化项目中投入3.6亿元,着力巩固并提升公司产品在XR 技术发展过程中的技术实力。 投资建议:公司充分受益于智能化浪潮,以操作系统为核心,面向智能汽车/手机/物联网的产品线不断扩展,三大业务后续成长逻辑清晰。我们预计公司2022-2024年收入分别为61.3/83.4/110.0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8.92/12.14/15.97亿元,维持买入-A投资评级。由于公司仍处于成长期,我们给予2022年净利润70倍PE,对应6个月目标价147.7元/股。 风险提示:1)研发投入不及预期;2)AR、VR等设备需求不及预期;3)智能网联汽车渗透率不及预期;4)汇率波动的影响。
宝信软件 计算机行业 2022-01-21 63.69 48.15 17.35% 64.24 0.86%
64.24 0.86%
详细
事件概述1)2021年12月30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了“2021年工业互联网平台创新领航应用案例”名单,全国共有六大方向140个应用案例入选。宝信软件在平台化设计和智能化制造两大方向共有44个创新领航应用案例入围,在全国范围内位居前列。 2)2021年12月,宝信软件先后助力上海、南昌、武汉和南宁四个城市的轨道交通线路开通运营,凭借实力过硬的综合监控系统和智慧地铁解决方案,持续横向拓展钢铁圈之外的业务生态。 3)近日,宝信软件在投资者互动平台回答提问时表示:宝信软件冶炼冗余PLC预计22022年下半年研发完成,云化CPLC处于相关基础技术验证阶段。自2021年7月宝信软件发布自主研发的大型PLC产品以来,相关工作正加速推进,公司纵向布局生产管控类核心软件PLC,在“卡脖子”技术领域的突破值得期待。 五维价值带来四大核心增长动能宝信软件是国内钢铁信息化、工业软件、工业互联网和IDC等多个细分赛道的跨领域大市值龙头标的,我们从产业维度、集团维度、公司维度、产品维度和成长维度的五大价值来拆解公司的确定性投资机会,有四大核心看点:11)产业变局:钢铁行业优化转型和绿色发展带给宝信巨大机遇。钢铁行业正经历兼并重组、转型升级和“碳达峰碳中和”等诸多历史性巨变。根据国务院的钢铁行业整合政策,到2025年,中国钢铁产业60%-70%将集中在10家左右的集团企业。根据工信部数据,2020年钢铁行业CR10占有率仅有39.38%,因此行业集中度尚存近一倍的增长空间。信息化、智能化、统一透明化升级改造的需求和付费能力持续提升,为公司创造了历史性机遇。另一方面,宝信的信息化、自动化和智能化产品服务对产业优化转型和绿色发展贡献巨大。 22)集团整合:宝武的存量资源和新增需求在供需两侧滋养公司。在供给侧,宝信利用并盘活集团资源开拓数据中心业务版图,据官网披露,公司规划至2023年将建成总体规模达5万个机柜的数据中心;IDC和云服务作为公司第二增长曲线,已成为数字经济和宝信业绩的基本盘。在需求侧,宝武集团加速并购整合与智慧制造,带来庞大订单需求,使公司关联方收入近年来大幅提升,2020年宝信软件关联交易收入37.81亿元,同比增长27.18%,增速创历史新高。预计未来3-5年关联交易收入占营收比重将保持高位。 33)数智驱动:工业软件、工业互联网平台和数据中心不断夯实数智化能力。 宝信起家并深耕工业软件多年,在自动化、信息化、数字化和智能化领域均有深厚积淀,2020年推出工业互联网平台xIn3Plat,积极为集团“一总部多基地”管理模式赋能,有望形成第三增长曲线,打开新的工业互联网蓝海市场。 44)横纵拓展:上延智能化,下沉关键核心技术,外拓千行百业。公司向上探索智能化升级,对标美国大河钢铁,国内钢铁企业的人均产钢量仍有较大提升空间,从而带来智能化的广阔需求。公司向下强化自主可控,宝信自研PLC产品有望解锁“卡脖子”技术,推动关键工业软件国产替代。根据宝信PLC发布会上公布的行业数据,冶金行业控制系统投资总额超过2000亿元,未来国产化替代空间广阔。走出宝武,宝信已进入鞍钢、涟钢及日系钢企等宝武集团外的钢铁市场,与本钢达成战略合作,承接首钢产销一体化项目。走出钢铁行业,宝信2020年在其他行业的营收占比超过50%,已成功覆盖交通、医药、有色等18个跨领域的行业应用,业务外延不断扩展。 自研txIn3Plat工业互联网平台,驱动钢铁行业数智化转型宝信软件早在2018年就启动了基于工业互联网架构的新一代生态技术平台研发工作,2020年正式发布xIn3Plat工业互联网平台,并入选工业和信息化部“2020年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2021年,xIn3Plat成功通过国内首批最高级数字化成熟度IOMM卓越级认证,宝信为宝武大数据中心、宝钢集团、马鞍山钢铁和西王金属四家企业提供的四个工业互联网平台创新应用案例入选“2021年工业互联网平台创新领航应用案例”名单。根据宝武集团官方微信号披露,截至2021年底,xIn3Plat已覆盖集团内26个一级子公司,覆盖率达80%以上,平台覆盖的设备数超过428万台、云化软件及工业App7500+、微服务46000+、工业模型6700+、服务企业用户29万+。我们认为,宝信txIn3Plat助力宝武在统一的工业互联网体系架构下打造“一总部多基地”的“跨产业、跨基地”互通融合,实现了专业化管理和原有区域化管理的协同,进一步提高了集团并购整合后管理效率。 前瞻性自研大型PLC,突破“卡脖子”技术,撬动国产替代大场PLC系统既是工控领域核心产品,又是工业软件生产管控层的重要组成,市场份额长期被西门子、罗克韦尔、施耐德等国外巨头主导,自主可控需求迫切。宝信软件自2010年开始通过校企合作研制大型PLC产品,从轧钢和高速控制相关技术切入,研发队伍正在加速扩充,云化PLC正处于相关基础技术验证阶段,预计2022年下半年研发完成冶炼冗余PLC。市场空间方面,根据宝信PLC发布会披露,宝武一条热轧产线的PLC控制系统造价在1亿元以上(宝武集团目前在役热轧产线20条),结合其在炼铁、炼钢、热轧、厚板、冷轧、棒线轧材、能环公辅以及新材料等其他生产工序的PLC部署需求,宝信预计宝武集团控制系统投资总量在200亿。此外,发布会上宝信预计冶金行业控制系统投资总额超过02000亿元,未来国产化替代空间广阔。 基于钢铁行业自动化、信息化和智能化积累,横向拓展千行百业公司的智能化业务包括智慧城市和智慧交通,以集成管控、整合服务为特征,以自有软、硬件产品为核心竞争力,为用户提供面向城市建设相关行业的集“产品-工程-服务”于一体的智能化整体解决方案。据公司官方披露,2021年12月30日,自动化等级达到了GOA4国际最高标准的上海轨道交通14号线开通运营,宝信软件承接的轨道交通全自动运行综合监控解决方案在上海轨道交通14号线首次应用。项目团队完成了本线路中的全自动运行场景联动、车载综合监控、无线传输、信号集成等新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形成了国内首个自主知识产权的车载综合监控系统解决方案。此外,宝信软件“智慧地铁3+1解决方案”在新开通的南昌轨道交通4号线中,利用车站实景布局进行三维建模模型叠加,实时显示车站场景、客流分布和关键设备信息;在新开通的武汉轨道交通16号线中首次应用车站虚拟化技术和量子保密通信技术。投资建议我们预计公司2021/22/23年实现营业收入124.2/161.6/209.8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17.4/22.6/29.5亿元。宝信软件自身实力过硬,且身处多个优质赛道,未来成长能见度高、确定性强。维持买入-A的投资评级,给予6个月目标价为77.68元,相当于2023年的40倍动态市盈率。 风险提示:资产重组事项的影响;IDC机柜建设情况、上架率和未来需求不及预期;工业互联网平台推进不及预期。
中科创达 计算机行业 2022-01-18 148.90 200.12 310.84% 156.63 4.83%
156.09 4.83%
详细
事件: 中科创达于 1月 13日发布 2021年度业绩预告,预计 2021年度实现营业收入超过 40亿元,同比增长超过 50%;归母净利润 6.40亿元-6.80亿元,同比增长 44.32%-53.34%;扣非后归母净利润 5.71亿元-6.11亿元,同比增长 56.04%-66.97%。 行业高景气度依旧, 实际利润增速超预期: 收入端, 公司 2021年营业收入超 40亿元,同比增长超过 50%。 我们认为,公司所处的智能汽车和智能物联网赛道依旧具有较高的景气度, 叠加公司在商业模式方面的持续迭代,使得公司业绩保持高速增长利润端, 公司 2021年实现归母净利润 6.4亿元-6.8亿元,同比增长 44.32%-53.34%; 考虑到公司 2021年额外增加的 3200万元股权激励费用以及因并购产生的无形资产评估增值摊销费用 5400万元,在剔除上述影响后, 我们测算公司 2021年度实际的利润增速应高于70%, 实现超预期增长。 Q4单季度业绩增速重回高位,盈利能力稳步抬升: 除表现亮眼的业绩外,我们还关注到两点变化: 1) Q4单季度业绩增速重回高位, 公司 21Q3单季度收入增速因节假日与合同收入确认时点原因而有所下滑,但 21Q4业绩增速重回高位, 预计实现营业收入超 13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 60%以上,单季环比增长 35%以上,展现出公司在行业高景气度下的成长性。 2)盈利能力稳步抬升: 根据业绩预告,公司 2021年的净利率维持在 16%-17%,与去年基本一致,但我们观察到公司 21年前三季度的研发费用率与管理费用率均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 分别从 9.87%、 19.82%增长至 12.85%、 23.22%,因此我们预计公司 2021全年的毛利率出现了较大的提升,可能的原因包括: 1)手机及汽车业务复杂度提升,公司议价能力增强; 2)公司在智能汽车领域沉淀的 IP 增加,带动技术授权收费模式比重上升。 卡位两大高景气度赛道,智能化浪潮下凸显公司成长性: 展望 2022年,我们仍看好公司在智能汽车以及智能物联网两条高景气度赛道下的成长性。 智能汽车方面, 公司在近期的 CES 2022展会期间发布了基于高通SA8295硬件平台的全新智能座舱解决方案和支持新一代智能座舱人机交互设计的 Kanzi one, 进一步巩固了智能座舱的优势。 此外,随着高通在自动驾驶领域的进展加速,如收购 Veoneer 整合 Arriver 平台,以及与宝马、通用和长城的合作等, 预计公司作为高通的深度合作伙伴,有望率先从中受益,看好智能驾驶接棒智能座舱,成为公司汽车业务新一轮增长的驱动力。 智能物联网方面, 公司业务品类众多, 出货具有一定的弹性,未来有望随着客户新产品逐步推进而放量,后续增长动能充沛。 投资建议: 公司充分受益于智能化浪潮,以操作系统为核心,面向智能汽车/手机/物联网的产品线不断扩展,三大业务后续成长逻辑清晰。我们预计公司 2021-2023年收入分别为 40.3/58.0/79.5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6.5/9.3/12.3亿元,维持买入-A 投资评级。 由于公司仍处于成长期,我们给予 2023年净利润 70倍 PE,对应 6个月目标价 202.54元/股。 风险提示: 1)研发投入不及预期; 2) AR、 VR 等设备需求不及预期; 3)智能网联汽车渗透率不及预期; 4)汇率波动的影响。
宝信软件 计算机行业 2021-11-02 68.00 -- -- 75.28 10.71%
75.28 10.71%
详细
事件概况宝信软件于10月29日披露2021年三季报,公司2021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74.05亿元,同比增长23.63%;实现归母净利润14.15亿元,同比增长44.57%;扣非归母净利润13.25亿元,同比增加42.41%。单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5.31亿元,同比增长6.32%;实现归母净利润4.70亿元,同比增长51.44%;扣非归母净利润4.43亿元,同比增长50.93%。 单季毛利率增长致利润端高增幅,费用管控水平保持稳定公司2021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25.31亿元,同比增长6.32%,我们认为营收增速下降的原因可能为往年Q3收入确认项目较多,基数较大,但收入确认季节性波动不会对全年业绩水平产生较大影响;归母净利润14.15亿元,同比增长44.57%,其中单Q3净利润增速51.44%。利润端增幅扩大原因主要系公司整体毛利率提升:Q3公司毛利率较高的自动化、信息化和云服务业务收入增加导致综合毛利率提升,单季度毛利率同比增加5.18pct。 费用方面,公司前三季度销售/管理/研发费用率同比分别变化-0.02/0.03/-0.3pct,费用率水平保持稳定。 钢铁智能制造需求持续扩张,自动化信息化长期增长逻辑未变由于宝武集团业务发展和智能制造需求增长,公司自动化信息化等毛利率较高的业务收入增加。近年来,伴随着钢铁行业供给侧改革,宝武集团收并购活动持续进行,相继收并购马钢、太钢、山钢等钢企,集团钢铁产能及业务规模的不断扩张为集团整体的数智化转型带来新需求。我们认为:1)产品技术方面:公司向上持续布局MES、ERP等工业软件,向下推出自研PLC产品,是钢铁行业少有的覆盖L1-L5全流程的综合解决方案提供商,技术实力过硬;2)战略层面:公司作为宝武集团专注信息化自动化的子公司,将长期受益于宝武收并购带来的大量智能制造项目订单。此外,公司于今年8月完成对飞马智科的兼并收购,飞马智科原为马钢控股的信息化子公司,2020年宝武将其定位为长三角区域的信息产业第二战略基地。预计收并购完成后,宝信将进一步打开战略布局,扩大业务规模。 IIDC持续全国布局,产能释放打开新一轮增长空间公司持续聚焦于IDC全国范围内布局,其中2021Q3在建工程净增5.59亿元,我们推测主要系宝之云罗泾IDC五期建设投入增加。根据公司投资者问答平台回复,宝之云IDC五期1号楼在实施过程中,2号楼目前处于系统联调测试阶段,预计年底交付。我们认为宝之云IDC五期有望于2022-2023年投产使用,机柜数量增加有望带来新一轮产能释放。此外,公司区域布局由长三角向华中、华北等地区扩张,长三角数据中心、梅山基地、武钢大数据产业园等地IDC项目仍在持续建设,5年内业务增长具有确定性及持续性。投资建议宝信软件作为深耕钢铁信息化、工业软件等领域的龙头企业,有望长期受益于宝武集团及整个钢铁行业收购兼并所产生的智能制造新需求;同时公司持续布局IDC项目,随着宝之云五期等项目的落地,公司收入规模有望进一步扩大,未来成长能见度高、确定性强。我们预计宝信2021-2023年分别实现收入124.21/161.58/209.78亿元,同比增长30.5%/30.1%/29.8%;实现归母净利润17.42/22.56/29.52亿元,同比增长33.9%/29.5%/30.9%,维持“买入”评级。
大华股份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1-11-02 21.75 -- -- 26.16 20.28%
26.65 22.53%
详细
事件概况公司发布2021年三季度报告,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22514.85亿元,同比增长长332.90%,21Q3单季度实现营业收入79.80亿元,同比增长26.11%。公司前三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23.99亿元,同比下降15.08%,主要是去年同期确认股权转让收益,导致21Q3单季度投资收益较去年同期减少11.24亿元。 公司前三季度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2281.38亿元,同比增长223.12%,21Q3单季度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6.98亿元,同比增长56.50%。公司21Q3业绩继续维持较高增长,此外,公司在1100月月2288日举办“221021大华股份战略升级线上发布会””,发布DDahuaThink#新战略,迎接IAI时代新布局。 收入继续实现快速增长,经营质量持续提升收入端来看,公司21Q3继续保持了快速增长,单季度同比增长26.11%,较2019Q3的复合增速达到21%。我们认为主要仍是公司22BB业务的快速发展,以及创新业务的增长驱动。公司逐渐从视频安防行业向智慧物联行业迈进,上半年B端业务实现远高于G端业务的增速,占比大幅超越G端,体现出公司依托AI技术进行行业赋能的发展战略正在逐步落地兑现。创新业务方面,公司目前主要拥有机器视觉、视讯协作、智慧家居、智慧消防、智慧存储、汽车电子、智慧无人机、智慧安检、智慧显控及智慧控制等创新业务。凭借深厚的行业发展积累、强大的技术底蕴以及对客户需求的全面洞察、对细分行业的深入理解,公司机器视觉、视讯协作及智慧家居等业务快速发展,为公司持续高速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动力。我们认为,创新业务是公司现有产品、技术、渠道的延伸,有望构筑起公司中长期增长的坚实底座。 利润端来看,公司21Q3的费用率控制良好,前三季度销售费用率15.53%,同比下降1.80pct;管理费用率3%,同比下降0.47pct;研发费用率11%,同比下降1.9pct。我们认为这主要得益于公司近年来持续推进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落地多项精细化管理举措。公司21Q3扣非后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56.50%,我们看好公司经营质量后续的进一步提升。 软件平台加速构建,场景化落地逐步拓展公司的研发体系依托底层的五大研究院,向上构建了软件和硬件的两大研发团队,支撑面向客户侧的行业解决方案团队,从而实现三级研发体系的构建。我们认为,软件平台在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公司当前大力投入基础软件平台的研发,为泛物联行业构筑智慧物联操作系统,建立起“一体系两平台”的面向城市、企业的技术底座,快速提升了软件整体架构能力、软件开放能力。 11))“一体系两平台”的软件研发体系逐渐成型:公司的软件研发主要围绕“一体系两平台”。其中“一体系”即是构建底层的统一软件平台,实现底层架构、协议的统一,促使业务模块高效沉淀复用。通过大模块复用性构建,降低开发成本,提高产品易用性,保障基线产品快速孵化。“两平台”即是面向城市级和行业级的软件平台,自下而上分为基础平台和行业产品开发,基础平台围绕PaaS+DaaS,构造行业底座。行业产品开发围绕VSaaS+SaaS,形成千行百业的软件解决方案。 22))“云睿”实现公有云部署的轻量级软件方案。公司的软件平台处了面向行业和城市的完整解决方案,还积极探索了以“云睿”为代表的轻量级交付模式。在公有云领域建立起包含智能中台、物联中台、业务中台、大数据中台的企业“数智化”技术基座。在此基础之上,公司构建了云睿6大SaaS应用产品线,面向智慧教育、智慧社区、智慧连锁、智慧农业、智慧物流、智慧工地等领域提供普惠的智慧物联整体解决方案。 22)场景化落地逐步拓展:目前公司已经在智慧公安、智慧交通、智慧园区、智慧能源、智慧养殖、智慧水利、智慧金融、智慧制造、智慧物流等领域落地了相应的行业解决方案,帮助企业提升管理水平、提高生产能力、优化安全体系。我们认为公司的场景化解决方案,已经不仅局限于摄像头视觉数据的分析应用,而是融合了视觉、温度、烟感等多种传感设备,实现多维度的数据分析,助力企业实现AI赋能。 战略升级发布会举行,两横两纵布局迎接IAI新时代10月28日,以“DahuaThink#云联万物数智未来”为主题的12021大华股份战略升级发布会在线上顺利举行。会上,大华股份发布了全新的DahuaThink#战略,对行业发展、公司业务战略与技术战略布局、研发创新、产品解决方案优势以及助力千行百业数字化转型进展,进行了深入阐述。 公司总裁张兴明提出,DahuaThink#战略是依托大华股份20年的技术积累与行业沉淀,坚持以视频为核心的智慧物联解決方案提供商与运营服务商战略定位,业务上战略聚焦城市、企业两大业务,技术布局上坚定AloT、物联数智平台两大技术战略,并持续夯实全感知、全智能、全连接、全计算、全生态“五全”数智能力基座,释放智慧物联价值,聚联合作伙伴,打造共建、共赢、共生的智慧物联生态共同体,赋能城市数字化创新与企业数智化转型,助力经济社会可持续、绿色、高质量发展。 我们认为,公司面向企业数字化、智能化的新浪潮,发布两横两纵的新战略,从传统的智慧城市安防领域,向更广阔的企业级AIoT和物联数智平台发展,未来值得期待。 投资建议公司21Q3年维持高增长,战略升级迎接AI新时代。当前时点我们认为公司的估值未能反映大华作为AI视频物联龙头的软件平台能力和场景化落地能力,未来价值有望重估。基于Q3的良好表现,我们小幅上调公司全年的收入预测,预计公司2021/22/23年实现营业收入335.9/419.4/516.7亿元,同比增长26.9%/24.9%/23.2%。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45.6/59.5/77.8亿元,同比增长16.7%/30.7%/30.8%,维持“买入”评级。
道通科技 2021-10-28 68.18 -- -- 78.50 15.14%
86.22 26.46%
详细
事件概况10月 26日,道通科技发布 2021年第三季度报告。2021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16.35亿元,同比增长 52.29%;实现归母净利润 3.42亿元,同比增长 7.27%;扣非归母净利润 2.99亿元,同比增长 5.80%。 收入整体符合预期,新产品导入势头良好2021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16.35亿元,同比增长 52.29%。我们认为,公司前三季度收入增速整体符合预期,其高增速的驱动力主要来自于以下三方面:1)汽车智能化、电动化趋势蓬勃发展,公司 ADAS、电池检测等新产品在北美市场导入情况良好。根据公告,去年推出的将ADAS 与四轮定位相结合的校准设备 IA800产品获得市场好评,2021年推出第二代产品 IA900;2)后装市场对 TPMS 传感器的需求增长迅速,而公司已率先完成布局,后续有望在更换周期中持续受益;3)软件云服务在北美地区实现高速增长。Q3单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5.89亿元,同比增长 23.06%,单季度增速下滑主要系去年同期基数较高。 毛利率边际改善,短期利润端压力犹存2021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 3.42亿元,同比增长 7.27%;Q3单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 1.11亿元,同比下降 30.64%。我们认为,公司利润增速低于收入增速主要有三点原因:1)毛利率下降,一方面会计准则变化导致运输费用计入营业成本,叠加国际运输费用大幅上升,另一方面上游材料成本增加也在一定程度上压制了公司的毛利率;2)研发高投入,公司在 9月推出了针对新能源市场的数字一体化解决方案,同时也从毫米波雷达切入,布局 ADAS 领域,导致 2021Q3研发投入进一步提升至 3.63亿元(+92.06%);3)管理费用增加,除上述原因外,公司今年还产生了较高的股权激励费。值得注意的是,公司 Q3单季度毛利率为 55.89%,环比上升 1.39pct,体现出公司在供应链方面的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此外,2021Q3公司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为-8339万元,同比下降 117.7%;存货由 4.43亿元增长至 8.24亿元,同比增加 86%。 此举体现出,公司为应对芯片缺货和原材料价格上涨采取了有效措施,导致存货与原材料采购的增加,其对保障后续产能有着积极作用。 全面拥抱新能源与智能化,打造公司中长期驱动引擎短期内,毛利率的扰动以及较高的研发投入对公司的利润端产生了一定的压力,但我们认为公司有望通过全面拥抱新能源与智能化,打造出中长期的驱动引擎。电动化方面,在 9月的发布会中,公司打造出充放电机、均衡仪、密封测试仪等全流程动力电池检测维修工具链,对新能源赛道进行卡位。此外,公司还通过推出直流和交流两类智慧充电检测系统,从维修店内走向店外,打开更大的市场空间。智能化方面,公司也首次公布了两款毫米波雷达产品(AMR100与 ASR100)。我们认为,公 司的毫米波雷达从参数来看已达到世界第一梯队,且“修配一体”商业模式优质,是对汽车智能化的初步布局。 投资建议我们认为公司所在赛道景气度高,且自身具备一定技术壁垒和竞争优势,短、中、长期成长路径清晰。我们预计公司 2021-2023年分别实现营业收入 23.3/32.7/44.4亿元,同比增长 47.9% /40.2%/ 35.6%;实现归母净利润 4.71/7.62/11.69亿元,同比增长 8.8% /61.7% /53.5%,维持“买入”评级。
锐明技术 通信及通信设备 2021-10-26 35.90 -- -- 43.00 19.78%
53.13 47.99%
详细
事件概况10月 22日,锐明技术发布 2021年三季度报告。2021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12.96亿元,同比增长 24.89%;实现归母净利润 0.53亿元,同比下降 60.33%,扣非归母净利润 0.37亿元,同比下降 65.46%。 短期因素导致三季度业绩波动明显2021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12.96亿元,同比增长 24.89%; Q3单季度实现营业收入 4.54亿元,同比增长 7.48%。我们认为,公司三季度收入增速放缓主要有以下三点原因:1)9月下旬限电政策影响部分原材料供应商物料交付,进而导致公司生产效率降低;2)公司海外业务较多,因此在人民币持续升值的大背景下,账面收入减少;3)疫情影响仍未完全消退,导致部分项目延迟交付,影响了收入实现。 原材料涨价和研发高投入拉低 Q3利润,后续不利因素有望逐步消除利润端,公司前三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 0.53亿元,同比下降 60.33%; Q3单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 60.15万元,同比下降 98.77%。我们认为,公司利润下滑较大的原因包括:1)毛利率下降,受下游芯片等原材料成本上升,公司 2021Q3的毛利率为 37.36%,较去年同期下滑 7.48pct; 2)费用增加,一方面产线搬迁产生的补偿和损失将公司的管理费用率从 7.71%提升至 8.33%,另一方面,三级研发架构的建设以及芯片方案的切换也使得研发费用率从 14.55%提升至 15.28%。我们预计,若后续芯片等下游原材料短缺的情况有所缓解,叠加产线搬迁和研发架构调整对公司成本的不利影响消除,公司利润率有望恢复至先前的水平。 积极布局前装市场,有望打开全新增长空间2021年 8月,公司宣布与地平线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双方联合发布了两款基于地平线旭日 3芯片的商用车后装产品——360环视和前视 ADAS摄像机,未来双方还将加速推动主动安全驾驶在商用车前装市场的商业落地。本次与地平线的合作是公司自去年 11月与陕汽达成合作,以及今年 6月成立前装事业部后的另一重大举动。根据半年报的信息来看,公司2021H1前装业务实现收入 1907万元,同比增长超 400%。我们预计,在商用车智能网联化趋势不改的大背景下,公司有望通过切入前装市场,打开全新的增长空间。 投资建议政策鼓励叠加技术升级,商用车智能网联行业景气度高。海外疫情恢复带来的需求复苏和公司对海外业务的持续投入。预计公司 2021/2022/2023年实现营业收入 20.53/26.39/34.05亿元,同比增长 27.4%/28.7%/29.0%。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 2.05/2.89/3.96亿元,同比增长-12.5%/40.6%/37.0%,维持“买入”评级。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6/6 转到  
*说明:

1、“起评日”指研报发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起评价”指研报发布当日的开盘价;“最高价”指从起评日开始,评测期内的最高价。
2、以“起评价”为基准,2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10%,为短线评测成功;6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20%,为中线评测成功。详细规则>>
3、 1短线成功数排名 1中线成功数排名 1短线成功率排名 1中线成功率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