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事业部 搜狐证券 |独家推出
王强峰

华安证券

研究方向:

联系方式:

工作经历: 登记编号:S0010522110002...>>

20日
短线
47.06%
(第98名)
60日
中线
11.76%
(--)
买入研报查询: 按股票 按研究员 按机构 高级查询 意见反馈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9/12 转到  

最新买入评级

研究员 推荐股票 所属行业 起评日* 起评价* 目标价 目标空间
(相对现价)
20日短线评测 60日中线评测 推荐
理由
发布机构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多氟多 基础化工业 2023-03-28 23.73 -- -- 35.20 4.14%
24.71 4.13%
详细
事件描述3月 22日晚间,公司发布 2022年报。2022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123.58亿元,同比增长58.47%。实现归母净利润19.48亿元,同比增长54.64%,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 18.23亿元,同比增长 47.54%。 2022年业绩基本符合预期,看好公司 LiPF6长期市占率提升的逻辑2022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123.58亿元,同比增长 58.47%。实现归母净利润 19.48亿元,同比增长 54.64%,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 18.23亿元,同比增长 47.54%,全年盈利增速较快。一方面,受益于全球新能源汽车及电子化学品行业需求持续增长,公司紧抓发展机遇,不断扩大新材料产品的产能投放,销量同比大幅增长。另一方面,公司积极应对国内疫情及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带来的不利影响,凭借技术创新和成本管控优势,整体盈利能力进一步提升。单季度来看,2022年第四季度,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 2.19亿元,同比降低 58.13%,环比降低 33.03%; 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 2.19亿元,同比降低 57.72%,环比降低 0.90%。 公司四季度归母净利润环比降低,一方面是原材料碳酸锂涨价压缩了利润,另一方面是由于六氟磷酸锂行业整体竞争格局激烈导致了产品价格的下降。我们认为,短期来看,六氟磷酸锂行业的整体盈利能力主要取决于原材料碳酸锂的价格走势;中长期来看,六氟磷酸锂行业的盈利能力将逐步分化,龙头公司凭借规模化优势、自身工艺和成本的优化有望逐步提升市占率和盈利能力,未来行业集中度或进一步提升。 钠离子电池批量成品下线,放量在即钠元素具有资源丰富、分布广泛、成本低廉、安全性好等优势,在锂资源短缺、价格高企以及储能需求旺盛的行业背景下,推动新型高效的钠离子电池快速发展并与锂离子电池形成互补,正逐渐成为业界的共识。 多氟多在投资者互动平台中透露,公司的钠离子电池已有批量成品下线,正在进行各类检测,同时也在推进多家车厂的车载测试,未来将根据市场需求制定生产计划。在钠离子电池领域,公司具备深耕行业多年,具备较多的技术储备和实践经验。同时,公司具备生产钠离子电池的核心材料优势,如公司具备六氟磷酸钠年产千吨的生产能力并且拥有从六氟磷酸锂产线快速切换六氟磷酸钠产线的工程技术,可适时根据市场的需求情况进行产能调整。除了电解液溶质自供之外,公司正极、负极等材料也可实现部分自供,一体化优势显著。未来随着钠离子电池的技术持续优化,生产成本有望进一步降低,叠加公司的原材料自供优势,公司的钠离子电池产业化进度将不断加速,竞争优势将不断扩大,为公司业绩带来新的增长点。 定增项目获批,含氟锂盐品类日益丰富,新产能释有望增厚公司利润 公司定增项目主要包括年产 8万吨六氟磷酸锂、1万吨双氟磺酰亚胺锂及 1万吨二氟磷酸锂,项目计划分三期建设,其中一期项目将新增 2.5万吨六氟磷酸锂、0.3万吨双氟磺酰亚胺锂和 0.3万吨二氟磷酸锂,有望于 2023年建成投产。本项目六氟磷酸锂生产线采用自主研发的“氟化氢-碳酸锂-三氯化磷法”生产技术,双氟磺酰亚胺锂和二氟磷酸锂拟采用自主研发的制备工艺并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技术,满足市场单体比能量超过 400瓦时/公斤锂离子电池所需的匹配材料需求。目前,公司定增项目已经审批通过,新产能的逐步建成投产有望增厚公司利润,含氟锂盐品类的日益丰富也将增强公司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参与投资设立新材料基金,依托产业资源稳固行业领先地位根据公司 2022.12.14公告,公司拟出资 6亿元参与投资由天津金梧桐投资管理合伙企业、国家制造业转型升级基金股份有限公司、南宁产业高质量发展一期母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枣阳汉江光武新动能产业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作为有限合伙人的梧桐树(南宁)氟基新材料转型升级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其中公司股权占比 30%。公司通过参与投资基金,依托投资基金普通合伙人的专业投资能力和经验,将有效降低公司投资风险,助力公司实现外延式扩张,积极把握行业发展中的良好机会,进一步拓宽公司的投资渠道,增加投资收益,提升公司综合竞争能力及未来持续盈利能力。 投资建议公司作为国内晶体六氟磷酸锂行业龙头,一体化、规模化和技术革新将为公司带来显著的成本优势,未来公司市占率有望进一步提升。同时,由于公司各类新型电解质锂盐、电子化学品和钠电池的快速放量,公司收入有望维持增长态势。但是,考虑到六氟磷酸锂价格从高位逐步回归至合理价位,我们调整公司业绩预期,预计公司 2023年-2025年分别实现营业收入 162.59、213.40、270.83亿元(2023、2024年前值为239.00、315.06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 20.59、25.54、30.70亿元(2023、2024年前值为 29.86、37.67亿元),对应 PE 分别为 13、 10、8倍。维持公司“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1)原材料价格上涨带来成本的升高; (2)客户验证进度不及预期; (3)产能释放进度不及预期; (4)下游需求不及预期。
硅宝科技 基础化工业 2023-03-28 16.70 -- -- 17.55 5.09%
17.98 7.66%
详细
事件描述3月 25日,硅宝科技发布 2022年度报告,2022全年实现营业收入 26.94亿元,同比增长 5.43%;实现归母净利润 2.5亿元,同比下降 6.48%; 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 2.28亿元,同比下降 6.68%,实现基本每股收益 0.64元/股。 地产链需求回暖,公司业绩环比改善全年业绩同比小幅下滑,随地产链需求回暖,公司业绩逐步改善。2022年全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26.94亿元,同比增长 5.43%;实现归母净利润 2.5亿元,同比下降 6.48%;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 2.28亿元,同比下降 6.68%。2022Q4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6.75亿元,同比减少 22.7%,环比增长 5.91%,实现归母净利润 0.84亿元,同比减少 20.32%,环比增长 34.02%。2022年房地产竣工面积同比下降 15%,公司主营业务建筑胶需求疲软,导致 Q2-Q4业绩同比小幅下滑,但受 107胶等主要原材料价格回落影响,公司盈利能力快速修复,环比有明显改善。全年来看,公司作为有机硅密封胶头部企业,在宏观环境下行的背景下灵活调整生产销售,稳定行业龙头地位,同时稳步推进募投项目建设,已于 2022年年底形成 18万吨/年高端有机硅产能。未来随地产复苏重振建筑胶需求叠加 107胶等原材料价格回落,预计公司业绩有望大幅提升。 建筑胶需求复苏,工业胶快速扩容地产修复带动建筑胶需求增长,行业集中度提升助力公司市占率提升。 存量市场方面,受益于城镇化进程推进和“城市更新计划”推动建筑用胶产品在幕墙、中空玻璃等领域的更新迭代;增量市场方面,有机硅密封胶性能优异,逐渐替代传统用胶,装配式建筑需求高增带动建筑用胶需求同步增长,预计 2025年装配式建筑用胶将超 120万吨,市场规模超 242亿元。2022年 11月以来,地产政策向好,竣工端逐步回暖,带动下游建筑胶需求上升,疫情影响下行业出清有助于公司市占率进一步提升,同时,公司与下游各领域龙头企业均有稳定合作,保障公司建筑用胶业绩稳定增长。 “双碳”背景下工业胶不断拓展新应用领域,销售业绩高速增长。2022年公司工业类用胶实现营收 6.56亿元,同比增长 30.74%,其中光伏太阳能用胶实现营收 2.44亿元,同比增长 103.82%,电子电器行业用胶实现营收 2.73亿元,同比增长 28.68%。在“双碳”背景下,光伏太阳能、新能源汽车等领域高速发展,带动工业用胶需求爆发,公司 2020年收购拓利科技,提高自身在工业用胶领域的市场份额,同时成功进入世界 500强中兴通讯等知名客户的供应链体系。此外公司还积极拓展硅烷偶联剂业 务,提高高附加值产品产量。随着新能源领域多个行业飞速发展,公司积极拓展下游各领域龙头业务,有望持续受益。 加速布局硅基负极材料,有望打开第二成长曲线硅基负极是下一代最具潜力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公司持续加码布局,有望集中受益。硅基负极容量天花板超过石墨负极 10倍,性能优异,是下一代最具潜力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目前新能源电池需求高速增长。 公司 2016年起就开始进行硅基负极相关材料的研发,并于 2019年建成50吨中试产线,2021年设立全资子公司硅宝新能源建设 5万吨/年锂电池用硅基负极材料及专用粘合剂项目,预计今年 6月前完成全部基建工作,下半年一期产线建成投产。公司积极布局新能源、锂电池材料行业,大力发展硅基负极材料,未来有望打开第二成长曲线,逐步形成“双主业”发展模式,实现自身产业结构转型。 投资建议公司作为有机硅密封胶行业的领先企业,凭借优异的战略布局业绩有望持续高增。考虑到去年建筑需求整体不及预期,今年在下游需求持续复苏下业绩有望迎来快速增长,我们调整公司的业绩预测,预计公司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3.75、4.79、6.58亿元,同比增速为50.0%、27.6%和 37.4%(2023-2024年前值为 4.76、6.87亿元)。对应 PE 分别为 17、 14、10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1)项目投产进度不及预期; (2)原材料产品价格上涨; (3)工业胶领域渗透不及预期; (4)行业竞争加剧风险。
泰和新材 基础化工业 2023-03-24 22.43 -- -- 24.63 8.26%
24.28 8.25%
详细
事件3月 20日晚,公司公告 2022年报。2022年实现营收 37.50亿元,同比减少 14.85%;归母净利润 4.36亿元,同比减少 54.86%;扣非归母净利润 3.17亿元,同比减少 62.76%。公司第四季度实现营收 9.48亿元,同比减少 15.57%;归母净利润 1.31亿元,同比减少 44.09%。 行业面临多重打击,氨纶逐渐走出低谷期,泰和新材完成新旧产能置换+双基地布局2022年全年,行业面临产能投放、原材料价格快速上涨、需求下滑销量下降等问题,氨纶价格一度跌至 31000元/吨左右,到达历史 26.22%分位数。全年氨纶板块毛利率 0.16%,同比下滑 35.34pct。四季度初始,行业开工低货源紧,工厂挺价意愿强烈,同时 MDI 和 PTMEG 成本支撑较强,氨纶价格价差有所修复。2023新年后,随着疫后复苏纺服需求预期转好,下游采购心态逐渐转暖,氨纶价格价差已经有所修复。根据百川资讯,截止 2023/03/15,氨纶 40D 价格达到 36500元/吨,较低点 31000元/吨上涨 18%。需求较四季度环比改善,但供应端仍有一定压力,预计 2023年,氨纶需求端呈现弱复苏态势。 公司 2022年氨纶名义产能 4万吨,因产能搬迁置换实际有效产能 4.5万吨(烟台原有 4.5万吨氨纶已于 2022年全部关停)。2023年烟台公司产能新增 1.5万吨,宁夏基地在原有 3万吨基础上新增 3万吨。2024预计宁夏基地届时还有 2万吨产能投产,届时公司总产能将达到 9.5万吨(烟台 1.5万吨+宁夏 8万吨),公司顺利完成新旧产能置换及双基地布局。宁夏基地单吨氨纶的生产成本比烟台基地低 2000-3000元,公司的盈利能力将显著增强。同时,新旧产能置换过程中,公司新增产能均为绿色差别化品种,提高粗旦丝、耐高温等大批号高附加值产品的供给能力,公司氨纶差异化程度进一步提升。后续,宁夏宁东基地拟新建10万吨 PTMEG 及用于配套氨纶项目。自产 PTMEG 将使得宁东基地氨纶进一步降低。 芳纶产品积极扩展新应用领域, 2023年产能建设加速芳纶产品供需格局稳定,公司芳纶板块逆势获得稳定盈利,2022年芳纶产量/销量达到 1.51万吨/1.41万吨,实现稳步提升,毛利率 40.46%,同比上升 0.15pct。控股公司民士达 2022年实现营收 2.82亿元,同比增长 29.48%;归母净利润0.63亿元,同比增长 70.10%;毛利率 31.44%,同比增长 2.68pct。 2022年公司芳纶名义产能 2.1万吨,因产能搬迁置换,实际有效产能约 1.5万吨。为满足芳纶需求,公司拟募集不超过 30亿元用于芳纶扩建和搬迁项目,其中间位芳纶规划 7000吨搬迁项目、9000吨新建项目; 对位芳纶规划宁夏宁东新建 12000吨项目、烟台泰和 3500吨新建项目以及 1500吨搬迁项目,到 2025年间位及对位芳纶有望各形成 2万吨产能,总产能较目前翻倍。芳纶纸方面,公司子公司民士达现有芳纶纸产能 1500吨,预计 2023年新增 1500吨,总产能达到 3000吨。 2022年,公司加大芳纶新应用领域扩展步伐。间位芳纶方面,加大高附加值的色丝产销力度,重点保障防护等高端领域的供应,适当调整工业过滤领域的销量,同时顺应市场启动芳纶涂覆隔膜中试项目,打开间位芳纶未来需求空间;对位芳纶方面,以室外光缆、汽车胶管、复合材料等领域为重点,不断拓展市场份额。尤其是锂电池芳纶涂覆隔膜项目属于国内首家,具备稀缺性和开创性,我们预估该领域市场空间将达到100亿元。 确定六大新材料方向,公司高管跟投芳纶涂覆隔膜、绿色印染项目彰显信心公司聚焦高新技术材料主业,确定了新能源汽车、智能穿戴、绿色制造、生物基材料、信息通信、绿色化工六大新业务发展方向,相关项目陆续进入小试和中试开发阶段。锂电池隔膜中试项目正在调试期,将于 2023年一季度末建成投产,进入送样验证程序。莱特美?纤维锂电池中试项目正式启动,预计将于2023年二季度建成投产。数码打印工厂将于2023年二季度建成投产,印染示范工厂将于 2023年三季度建成投产。这些新项目将为公司未来 3年发展注入新的力量。 另外,公司 3月 20日晚发布公告,芳纶涂覆隔膜及绿色印染项目参与决策的人员(含公司董事及高级管理人员)将各自对参与项目进行跟投。 芳纶涂覆隔膜项目公司直接间接持股 60%,核心人员和相关方持股总计40%。绿色印染项目公司直接持股 51%,核心人员和其余相关方持股总计 49%。这一举措也充分彰显管理层对项目信心,公司灵活激励体制对项目注入能量。 投资建议泰和新材是氨纶、芳纶双料龙头,产品产能位于领先地位。公司产业链一体化优势显著,成本优势领先。我们认为公司间位芳纶在锂电涂覆上的应用空间打开,公司目前是国内唯一芳纶涂覆供应商,具有很强的稀缺性。同时,2023年公司主要产品氨纶景气度有望边际好转。我们预计泰和新材 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 7.63、11.40、13.10亿元,EPS0.88/1.32/1.52元,对应 PE 为 24.84X/16.63X/14.47X。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项目建设不及预期; 锂电涂覆用间位芳纶验证及出货情况不及预期; 氨纶产品及原料价格大幅波动; 氨纶、芳纶行业投产超预期; 宏观经济下行。
万华化学 基础化工业 2023-03-24 96.05 -- -- 98.57 0.73%
96.75 0.73%
详细
事件描述2023 年3 月20 日晚,万华化学发布2022 年业绩快报,2022 年实现营业收入1655.65 亿元,同比增长13.76%;归母净利润162.34 亿元,同比下降34.14%;公司第四季度实现营业收入351.45 亿元,同比下降8.04%,环比下降14.90%;归母净利润26.31 亿元,同比下降48.48%,环比下降18.42%。 2022 年成本上升需求走弱致业绩承压,聚氨酯、石化盈利回落2022 年因俄乌战争叠加通货膨胀影响,石油类上游原材料价格大涨,中游化工品成本承压;而需求端2022 年经济下行叠加疫情影响,公司主营业务MDI、石化等产品价差收窄,盈利受损。聚氨酯板块,根据百川数据,2022 年聚合MDI 均价17084.76 元/吨,同比下降13.98%,原料纯苯均价8066.88 元/吨,同比上涨13.52%,导致聚合MDI 价差同比下滑明显。2022 Q4 聚合MDI 均价 14705.52 元/吨,在Q3 基础上环比下降6.36%。石化板块,受原料价格高位及需求不振双重影响,叠加LPG 高位库存需要消耗,石化板块较2021 年出现明显波动。MDI、石化产品价格低迷直接影响公司Q4 业绩。 节后MDI、TDI 价格反弹,公司业绩低谷已过节前MDI 需求处于传统淡季,节后补库叠加需求回暖预期助力MDI价格反弹。根据百川数据,截至2023.03.17,聚合MDI 价格16200元/吨,与2022.12.31 比价格反弹10.00%,价差修复6.91%。需求端来看,2022 年12 月国内冰箱产量745.1 万台,环比下降-1.78%,仍处在底部区间震荡,需求改善仍需时间,但需求回暖确定性较强, 短期MDI 补库以及后续春季行情外加地产竣工端逐步修复,我们预计未来MDI 价格仍有逐步反弹空间。石化板块,C3 类产品价格、价差持续修复,截至2023.3.17 丙烯酸精酸/丙烯酸丁酯价格分别8300/9350元/吨,相比2022.12.31 价格分别反弹+22.96/+1.63%。 MDI、石化、新材料产能有序投产,公司持续成长能力可期随着2022 年底福建40 万吨MDI 项目投产,目前公司MDI 总产能305 万吨,同时技术升级迭代到第六代,后有宁波60 万吨产能规划,公司在MDI 一体化、规模化以及低成本方向上持续优化。TDI方面,万华福建10 万吨TDI 项目目前已经停车技改,预计2023年二季度产能将扩建到25 万吨,同时综合成本有望进一步降低。 石化方面,公司蓬莱项目预计于2024 年6 月开始陆续投产,乙烯二期项目将于2024 年10 月份陆续投产。而20 万吨POE 项目将率先于2024 年上半年投产,届时将成为国内第一家工业化生产POE 的公司。新材料方面,4 万吨/年尼龙12 项目于2022 年四季度正式投产,同时布局下游尼龙12 弹性体,打通尼龙12 产业链。 5 万吨磷酸铁锂项目预计今年上半年投产,同时与西藏矿业合作成立联合实验室进行盐湖高附加值产品研发、生产,未来有望建立盐湖提锂、材料制造、资源回收的全产业链闭环。4.8 万吨柠檬醛及衍生物预计2024 年投产,届时柠檬醛、维生素、香精香料产业链将相继打通。公司多板块业务协同发展,盈利能力长期可期。 投资建议万华化学是全球聚氨酯行业龙头,MDI、石化项目稳步投产,一体化成本不断下降,新能源、香精香料、POE、半导体等新材料项目多点开花,未来有望持续较高的资本投入,业绩中枢有望逐步上移。预计公司2023-2025 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00.38、260.43、321.70 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23.4%、30.0%、23.5%。当前股价对应PE 分别为15、12、10 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1)项目建设进度不及预期的风险;(2)项目审批进度不及预期的风险;(3)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的风险;(4)产品价格大幅下跌的风险。
兴发集团 基础化工业 2023-03-23 30.01 -- -- 31.16 3.83%
31.16 3.83%
详细
事件描述3月 20日晚间,公司发布 2022年年报,2022年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58.52亿元,同比增长 36.67%,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 60.53亿元,同比增长 35.42%。 全年业绩创历史新高,磷化工一体化优势明显2022年,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 58.52亿元,同比增长 36.67%,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 60.53亿元,同比增长 35.42%,全年盈利增速较快,主要是受农化行业周期性波动影响,公司草甘膦、磷矿石、黄磷等核心产品销售价格同比均实现不同程度增长,盈利能力明显增强。同时,公司“矿电磷一体化”、“磷硅盐协同”产业链一体化布局完善,资源、降本、协同优势显著,传统业务规模稳步增长,公司盈利能力进一步提升。单季度来看,2022Q4,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 9.40亿元,同比降低 46.25%,环比降低 25.46%;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 10.57亿元,同比降低 43.81%,环比降低 18.13%。公司四季度归母净利润环比降低,主要是四季度大宗原材料产品价格下行,公司黄磷、草甘膦、有机硅等核心产品均有所下跌。短期来看,公司的整体盈利能力主要取决于上游原材料价格走势; 中长期来看,公司凭借规模化和完善一体化的产业链优势、成本的优化以及湿电子化学品和锂电新材料等产品打开销量,有望提升公司护城河,逐步提升盈利能力。 持续加码有机硅、湿电子化学品和锂电新能源,成长板块蓄势待发有机硅:公司 550吨/年有机硅微胶囊等项目于四季度陆续建成投产,在建内蒙兴发 40万吨/年有机硅单体项目预计 2023年底建成。同时,湖北兴瑞 8万吨/年功能性硅橡胶项目在建、40万吨/年有机硅新材料项目启动建设,强化了公司有机硅上下游的一体化进程。湿电子化学品: 2022年 8月 13日,公司公告拟分拆兴福电子上市,分拆后将作为独立电子化学品业务平台,加速公司湿电子化学品业务发展。2022年 12月28日,公司公告以自筹资金投资 8.8亿元建设上海兴福电子化学品专区项目,包括 4万吨/年超高纯电子化学品项目 5.7亿元(3万吨/年电子级硫酸装置及配套工程,1万吨/年电子级功能性化学品装置及配套工程,公用工程等),投产后有望打开成长第二曲线。锂电新材料:随着新能源汽车产量逐步提升,磷酸铁锂装机量比例提升,公司抓住机遇,开拓锂电新材料领域。公司在建 20万吨/年磷酸铁及配套 10万吨/年湿法磷酸精制技术改造项目,预计 2023年 6月建成投产,同时,湖北磷氟锂业 10万吨/年磷酸二氢锂项目也在稳步推进中。 投资建议公司作为磷化工+硅化工行业的领先企业,凭借优异的成本管控能力和 一体化布局的原料自给优势,成功实现了多业务共同发展的业务模式,盈利能力稳步提升。同时,公司积极开拓新业务,湿电子化学品和新能源材料陆续放量,有望为公司带来新的业绩增量。考虑到近期公司磷化工和硅化工行业下调,相关产品价格均有所回落,公司盈利能力短期承压。因此,我们调整预计公司2023年-2025年分别实现营业收入268.55、338.80、381.91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 45.02、55.70、64.99亿元(2023-2024年前值为:68. 14、71.58亿元),对应 PE 分别为 7、6、5倍。维持公司“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1)项目投产进度不及预期; (2)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风险; (3)相关政策变动风险; (4)国际贸易风险; (5)下游需求不及预期; (6)行业竞争加剧。
扬农化工 基础化工业 2023-03-22 105.93 -- -- 105.46 -0.44%
105.46 -0.44%
详细
3月19日,公司发布2022年年度报告。公司2022年度实现营业收入158.11亿元,同比增长34%;实现归母净利润17.94亿元,同比增长47%;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19.32亿元,同比增长70%。2022Q4实现营业收入27.08亿元,同比增长4%;实现归母净利润为1.56亿元,同比下降25%;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1.32亿元,同比下降11%。 公司原药产品量价齐升,全年营收突破150亿大关公司2022年度实现营业收入158.11亿元,同比增长34%;实现归母净利润17.94亿元,同比增长47%。从价格端来看,2022年公司主营产品草甘膦、联苯菊酯、功夫菊酯、丙环唑、吡唑醚菌酯、烯草酮价格分别是6.3万元/吨、29.4万元/吨、21.3万元/吨、19.4万元/吨、26.3万元/吨、17.2万元/吨,同比分别增长24%、15%、-2%、21%、46%、37%。从销量端来看,公司2022年度加快优嘉四期项目有序投产,以多产支持多销,有力保障了市场需求,2022年原药产量达9.26万吨,同比增长9.46%;销量达8.74万吨,同比增长1.42%。 从贸易端来看,公司通过巩固与战略供应商的合作,持续强化内部协同,加快推进全球登记布局,美洲、亚太等四大核心市场保持强劲增长,2022年贸易业务销售额首次突破40亿元,同比增长62%,贸易业务继续快速攀升。多因素作用下公司报告期经营业绩再创新高。股权激励获批复彰显龙头信心,22年分红比例提升体现投资价值2023年3月13日,公司2022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获得国务院国资委批复,本激励计划拟授予激励对象限制性股票350.88万股,首次授予股票期权的激励对象包括公司董事(不含独立董事)、高级管理人员、管理、技术关键岗位人员及董事会认为需要激励的其他业务骨干人员。激励计划以ROE指标、业绩增长率指标及负债率指标为考核条件。有助于充分调动其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其利益与公司长远发展更紧密地结合,防止人才流失,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此外,公司拟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13.0元(含税),以未分配利润向全体股东按每10股送红股3股,分配的现金红利占2022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的比例为22.45%,分红比例较上年同期提升5.97pct,彰显公司投资价值。优嘉、优创项目有序推进,综合性农药龙头蓄势待发目前优嘉四期二阶段项目已经完成设备安装,具备试生产条件,新增7310吨拟除虫菊酯产能,并逐步为公司贡献业绩增量。同时公司优创项目有序推进,2022年5月,公司决定在葫芦岛经济开发区设立辽宁优创植物保护有限公司(暂定名),开始逐步推进葫芦岛精细化工项目。2022年9月,公司公告优创项目已完成选址、公司注册等工作,现在一期项目正在报批。2022年12月初,公司对葫芦岛项目进行第一次信息公示,总投资42.14亿元,将由辽宁优创植物保护有限公司建设年产15,650吨农药原药及7,000吨农药中间体项目,产品涉及功夫菊酯、氟唑菌酰羟胺、啶菌噁唑等。其中氟唑菌酰羟胺是先正达最具市场潜力的SDHI类杀菌剂,啶菌噁唑是沈阳化工研究院与科迪华共同开发的一种新型异噁唑烷类杀菌剂。优创项目的推进有助于解决子公司沈阳科创目前面临的瓶颈问题,优化公司的生产布局,形成南北均衡布局,打开远期成长空间,巩固公司龙头地位。此外,优士青山技改等多个项目同步在按计划推进。投资建议预计公司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9.68、22.08、25.03亿元(2023-2024年原预测值为23.18亿元、25.05亿元),同比增速为9.7%、12.2%、13.4%。对应PE分别为16.64、14.84、13.08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1)原材料及主要产品价格波动引起的各项风险;(2)安全生产风险;(3)环境保护风险;(4)项目投产进度不及预期。
凯盛新材 基础化工业 2023-03-16 28.57 -- -- 29.66 3.20%
29.48 3.19%
详细
立足氯化亚砜产业链,逐步打造新材料平台公司是全球氯化亚砜龙头,积极拓展产业链下游产品,已逐步形成以氯化亚砜业务为基础,进一步延伸到高性能芳纶纤维的聚合单体间/对苯二甲酰氯、对硝基苯甲酰氯等,再到高性能高分子材料聚醚酮酮(PEKK)及其相关功能性产品的立体产业结构。氯化亚砜方面,公司现有产能 15万吨,未来公司计划新增 5万吨/年氯化亚砜产能配套下游聚醚酮酮新材料,届时公司氯化亚砜产能将达到 20万吨/年,行业龙头地位进一步巩固。新能源材料方面,公司成功开拓以氯化亚砜为原材料制备 LiFSI 的路线研究工作,目前已经完成了 LiFSI 的技术和工艺储备并建成了 200吨/年的中试装置,中试结果在行业内处于领先水平,预计将于 2024年底建成投产 1万吨产线。羧酸衍生品方面,公司现有芳纶聚合物单体产能 3.5万吨/年,在建产能 2万吨/年,预计将于 2024年投产。高性能新材料 PEKK 方面,公司以间/对苯二甲酰氯为原材料制备高分子材料PEKK,逐步形成由精细化工领域向高分子材料领域延伸突破的一体化战略发展布局。公司目前拥有 PEKK 产能 100吨/年,1000吨/年 PEKK产能将于 2023年逐步投产运行。 LiFSI 放量有望带动氯化亚砜需求超预期,公司作为龙头将率先受益相比六氟磷酸锂,LiFSI 具备更优异的离子导电性、热稳定性和电化学稳定性,是未来发展确定性最高的新型锂盐。国内多家公司积极布局LiFSI,现有总产能约 1.07万吨,计划新增产能约 18.19万吨,且未来有望进一步增加。随着 LiFSI 产业化进程加速,上游原材料氯化亚砜需求有望超预期。根据测算,假设 LiFSI 替代 50%的六氟磷酸锂,到 2025年 LiFSI 需求量有望达到 15.0万吨,将带动 22.0万吨氯化亚砜的需求增量,增速 5年 10倍以上。从供给端来看,受环保等因素制约,目前市场上公告的氯化亚砜新增产能为 9万吨/年,行业进入壁垒增大,公司龙头地位进一步稳固。公司深耕氯化亚砜行业多年,积累了丰厚的技术优势,能够将氯化亚砜中所含的 1%~3%的二氯化硫降低到 0.004%以下,能耗降低可超过 50%。此外,公司创新 SO2循环工艺,二氧化硫回收利用率达到 95%以上。据公司环评披露,氯化亚砜原料 SO2中45.87%为酰氯和氯醚装置回收所得,大幅减少了 SO2原料成本,实现环保与降本双重效益。 一体化布局 LiFSI,原材料+工艺优势打造核心竞争力公司凭借化学合成工艺的技术沉淀和一体化的原料布局,实现了较低成本的 LiFSI 制备,具备显著的竞争优势。技术方面,LiFSI 的制备工艺可以分为氯化、氟化和结晶三步,前两步氯化和氟化反应产物的纯度和良品率是控制 LiFSI 成本的关键。公司凭借在氯化亚砜行业的多年技术 累积,对于氯化和氟化反应有着深刻的认知,产品的良率显著高于行业平均水平,极大的降低了 LiFSI 的成本。原材料方面,在 LiFSI 成本构成中,氯化亚砜是仅次于锂盐的第二大成本构成,起到了极为关键的作用。而且,日本触媒的实践证明,使用高纯氯化亚砜制备的 LiFSI,其产品综合性能和在电解液中的最高添加比例远高于使用低纯度氯化亚砜制备的 LiFSI,因此高纯的原材料或将成为 LiFSI 制备的又一门槛。 公司作为全球氯化亚砜龙头企业,深耕氯化亚砜行业多年,能生产出各类纯度的低成本氯化亚砜,竞争优势显著。成本方面,得益于公司在原材料和制备工艺方面的优势,在目前 LiFSI 行业大多数企业成本居高难下的情况下,公司的 LiFSI 成本在相同锂盐价格下有望能直接与六氟磷酸锂竞争,成本优势显著。 芳纶聚合单体龙头,低成本优质产品打进顶级客户供应链对位芳纶和间位芳纶由于综合性能优异,被广泛用于航空航天、工业防护、个人防护等高端领域。间位芳纶领域,我国增长空间广阔,其中,工业环保用间位芳纶需求每年增速超 10%;防护服装用间位芳纶纤维每年增速超 50%。对位芳纶领域,受益于 5G 的飞速发展,我国光缆线路铺设长度迅速增加,2014-2020年年均复合增速达 16.56%,带动对位芳纶需求大涨。对位芳纶和间位芳纶的需求增长,进一步拉动了芳纶聚合单体需求。公司作为全球芳纶聚合单体龙头,技术、成本与客户优势并存。技术方面,公司开发出差量物料控制技术,可以实现精馏自动化与连续化,提高生产效率同时大幅降低固废,实现产品纯度 99.95%以上。此外,公司通过开发高效复合催化剂大幅提高了生产效率。成本方面,公司原材料氯化亚砜全部自给,结合公司的尾气 SO2循环利用工艺,原材料成本显著降低。客户方面,凭借低成本的优质产品,公司深受下游客户肯定,其中美国杜邦公司已于 2019年起成为公司最大客户。低成本、大产能叠加优质客户,公司芳纶聚合单体龙头地位进一步稳固。 PEKK 率先打破国外技术垄断,有望充分受益于国产替代PEKK 材料性能优异,附加值高,处于材料金字塔的塔尖,对国家战略发展及产业升级具有重大意义。但由于 PEKK 技术壁垒极高,目前全球仅有索尔维、阿科玛等少数国外企业实现量产,考虑到其战略意义,PEKK 材料亟需实现国产化。公司于 2013年开始进行 PEKK 独立研究,十年磨一剑,打破国外技术封锁,成功实现 PEKK 连续化及规模化生产,并取得 PEKK 相关发明专利 35项,形成了一套自有的完整生产技术体系,填补了国内 PEKK 生产技术的空白。公司自主技术支持的 1000吨/年 PEKK 将于 2023年正式投产运行,届时公司将成为国内首家实现PEKK 量产的企业,开启 PEKK 国产替代新时代。 投资建议公司已经形成了以氯化亚砜业务为基础,进一步延伸到高性能芳纶纤维的聚合单体间/对苯二甲酰氯、对硝基苯甲酰氯等,再到高性能高分子材料聚醚酮酮(PEKK)及新能源材料的一体化产业链结构。产业链上各 环节环环相扣,上下游相互依托,一体化生产带来的成本优势和规模优势明显,预计公司 2022年-2024年分别实现营业收入 11.24、14.57、26.21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 2.53、3.53、6.06亿元,对应 PE 分别为49、35、20倍。首次覆盖给予公司“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1)行业竞争加剧; (2)下游需求不及预期; (3)原材料价格波动; (4)公司扩产进度不及预期。
宝丰能源 基础化工业 2023-03-14 15.14 -- -- 15.83 3.40%
15.65 3.37%
详细
事件描述2023 年03 月09 日晚,宝丰能源发布公司2022 年报,全年实现营收284.30 亿元,同比增加22.02%,实现归母净利润63.03 亿元,同比下降10.86%;实现扣非净利润67.19 亿元,同比下降8.41%,基本每股收益0.86 元。 全年盈利能力有明显韧性,2023 年成本下行与需求回升带来量利齐升公司第四季度实现营收69.45 亿元,同比下降2.24%,环比下降2.05%;归母净利9.30 亿元,同比下降46.93%,环比下降31.52%;扣非净利润9.72 亿元,同比下降46.24%,环比下降33.83%。环比下跌主要原因是气化原料煤和动力煤等公司主要原料价格环比有一定幅度的上升从而对成本端造成压力,同时宏观经济下行导致需求仍较弱,大部分产品价差有所收窄。四季度公司毛利率21.29%,同比/环比下降6.68pct/8.5pct;净利率13.39%,同比/环比下降11.28pct/5.76pct。尽管公司四季度环比有所下降,但从同行业来看公司的盈利韧性明显。全年来看,公司以量补价,成本管控突出,平抑周期性波动。 价格价差方面,根据公司经营数据披露,主要产品PE/PP/焦炭/纯苯/改质沥青/MTBE 四季度均价(不含税)7184.84/7053.93/1849.79/5825.25/6649.33/6197.10 元/吨,环比分别为-0.71%/-2.81%/4.56%/-17.09%/ 21.09%/ -9.73%,由于需求转弱,烯烃价格整体处于下行区间,焦炭价格略增,纯苯等精细化工品价格分化。 根据我们对市场价格的跟踪,主要产品价差聚乙烯(HDPE)-乙烯/聚乙烯(LLDPE)-乙烯/聚丙烯-丙烯/焦炭-精煤/MTBE-醚后C4-甲醇季度环比分别-11.10%/+10.51%/-37.36%/-2.63% /-14.05%。焦炭、烯烃、焦化、精细化工环节价差涨跌不一,受成本升高和需求较弱影响整体承压。 公司原材料主要采购煤炭,煤炭价格对成本影响较大,四季度煤炭价格同比仍处于高位,环比有一定程度的提升,根据公司披露,2022 年全年气化原料煤/ 炼焦精煤/ 动力煤/ 煤焦油价格同比增长15.18%/39.95%/25.45%/32.41%。 量方面,从公司披露的经营数据来看,焦炭的产量/销量环比三季度减少5.46/14.9 万吨。其余产品方面量的环比基本持平。 费用控制方面,公司四季度销售费用占比环比上升0.05pct,管理费用占比环比上升0.01pct,财务费用占比环比下降0.06pct,公司费用保持稳定。 2022 年底至2023 年一季度以来,原料成本下降较为明显,根据百川盈孚,动力煤价格自10 月以来已出现明显下跌,回到2022 年中价格水平,预计一季度成本端压力将显著下降。需求端,PE/PP 价格年初以来复苏不明显,由于与宏观经济联系紧密,预计2023 年全年缓慢回升。我们看好公司在2023 年成本下行及需求上行的共振带来盈利修复,同时宁夏三期将为公司带来增量。 内蒙一期项目落地,远期成长性充足内蒙古400 万吨/年煤制烯烃项目于2022 年11 月23 日得到生态环境部关于一期300 万吨项目环评报告书的批复,预示项目一期顺利落地,内蒙古一期项目是公司远期成长性的保障。该项目采用绿氢与现代煤化工协同生产工艺,烯烃总产能为300 万吨/年,是目前为止全球单厂规模最大的煤制烯烃,也是全球唯一一个规模化用绿氢替代化石能源生产烯烃的项目。新项目烯烃单耗显著较原有项目降低。其次,内蒙古项目靠近煤炭原料资源丰富的内蒙古地区,显著降低原料运输成本。内蒙项目使公司平均烯烃成本进一步降低。项目仅18 个月建成,预计于2024年下半年建成投产。项目建成后宝丰能源烯烃总产能将大幅提升,达到520 万吨/年,远期成长性确定。同时,新增40 万吨使用绿氢置换,宝丰集团长期布局绿氢产业,作为行业的先行者正带领行业走出一条绿色减碳发展之路,我们认为公司后续也有能力能够兼顾减碳及规模扩张。 投资建议我们认为公司的规模优势和成本控制领先全行业,盈利情况远超市场平均水平,同时不断压缩成本,成为行业内标杆企业。宁夏三期及内蒙古项目一期落地将显著增加公司竞争力,未来成长空间广阔。由于聚烯烃竞争有所加剧且年初煤炭成本高于预期,我们调低2023 年盈利预测,同时新增2025 年盈利预测。我们预计公司2023-2025 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77.56、93.05、155.62 亿元(2023/2024 原预测值102.40 亿元/133.95 亿元),同比增速为23.1%、20.0%、67.2%。对应 PE 分别为14.98、12.48、7.46 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1) 新建项目建设进度不及预期;(2) 原材料及产品价格大幅波动;(3) 宏观经济下行。
利尔化学 基础化工业 2023-03-09 17.63 -- -- 18.29 0.44%
17.71 0.45%
详细
事件描述2023年 3月 1日晚,利尔化学发布 2022年度业绩报告,2022年度实现营业收入 101.36亿元,同比增长 56.08%;实现归母净利润 18.12亿元,同比增长 69.01%。2022Q4实现营业收入 23.94亿元,同比增长8.08%,环比下降 10.16%;实现归母净利润为 3.20亿元,同比下降30.46%,环比下降 27.93%。 主营产品价格、生产受不利影响背景下,公司全年业绩大幅增长据百川盈孚数据,草铵膦 2022年市场均价 22.74万元/吨,同比下滑6.83%。主要原因是“能耗双控”对价格的影响消退叠加部分新产能陆续投产对市场造成一定的冲击。同时公司位于四川省绵阳市、广安市的生产基地受电力供应紧张影响,于 8月进行了生产限电 10余天。在此背景下,公司积极开拓市场,稳定供应链,有效组织生产,2022年全年业绩实现显著增长。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101.36亿元,同比增长 56.08%; 实现归母净利润 18.12亿元,同比增长 69.01%。充分体现了公司多基地布局的稳定性以及持续推进新产能落地带来的成长性。 产能扩建巩固草铵膦龙头地位,布局“精草”争做行业领先者公司广安利尔 30000吨/年草铵膦原药及水剂项目有序推进,项目建设完成后将新增 2万吨/年草铵膦原药产能,进一步巩固公司龙头地位。此外公司在草铵膦生产工艺方面具有相对优势,可大幅降低生产成本。同时公司积极布局精草铵膦,在“精草”板块工艺技术持续突破,处于行业领先地位,已储备了酶法及生化法制备 L-草铵膦工艺。精草铵膦除草活性为普通草铵膦的两倍,亩施用量仅为草铵膦的一半,符合国家农药减量化政策要求。目前,利尔化学广安基地拥有 3,000吨精草铵膦产能,公司还在津市、绵阳、广安、荆州分别规划了 2万吨、3万吨、4万吨、5万吨精草铵膦产能。根据投资者问答,预计 2023年 6月津市项目能够投产。未来公司有望成为“精草”行业领先者。 扩大资本开支优化产品结构,多项目有序推进打开远期成长空间公司在建项目众多,相继开发包括精草铵膦、唑啉草酯、氯虫苯甲酰胺、阻燃剂等系列新产品,不断优化公司产品结构,增加公司未来新的盈利增长点。目前,公司广安基地 118亿元绿色植保系列项目已动工,项目建成投产后,将年产 7.8万吨农药原药、年产 9.57万吨精细化学品中间体等系列产品,包括 10000t/a 氯虫苯甲酰胺、5000t/a 氯氟吡氧乙酸酯、5000t/a 氨氯吡啶酸、50000t/a 阻燃剂系列等产能及配套中间体产品的生产装置和公辅设。,项目达产后年产值将过百亿元。此外,公司荆州绿色高效低毒植保原药及新材料生产项目也在有序推进。未来伴随产能 的逐步落地,有助于打开公司长期成长空间。 投资建议由于公司主营产品草铵膦价格持续下跌,我们下调全年盈利预测,预计2023-2025年公司分别实现归母净利润 17.28、20.28、23.27亿元(2023-2024年原预测 20.29亿元、22.9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7%、17.4%、14.7%,当前股价对应 PE 分别为 8.5、7.2、6.3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1) 新建产能投放不及预期; (2) 产品及原料价格大幅波动; (3) 草铵膦价格回落; (4) 宏观经济下行风险。
万华化学 基础化工业 2023-03-02 102.28 -- -- 107.15 2.83%
105.17 2.83%
详细
2023年2月27日晚,公司发布公告,自2023年3月份开始,中国地区聚合MDI挂牌价19800元/吨(比2月份价格上调2000元/吨);纯MDI挂牌价24500元/吨(比2月份价格上调2000元/吨)。 MDI供给端受影响,利好MDI价格上行近期全球范围内MDI厂商集中检修,MDI开工率下滑。国内端,万华宁波80万吨/年MDI装置、巴斯夫重庆40万吨/年MDI装置均处于检修期。2月24日,重庆市应天辉氯碱化工有限公司位于长寿区化工北路的工厂储罐发生爆炸,重庆应天辉氯碱化工有限公司作为巴斯夫重庆液氯烧碱供应商,可能因爆炸导致重庆巴斯夫推迟重启时间,根据百川数据,截至2月24日,国内MDI行业开工率降至52.38%,与2月3日相比变化-17.22pct。海外方面,德国科思创20万吨MDI装置因电解阴线收到破坏目前装置仍处于停车中,巴斯夫比利时65万吨MDI装置目前低负荷运行,计划于3月初停车检修维护,预计重启时间在3月下旬。荷兰亨斯迈47万吨/年MDI装置进入轮休状态,其中35万吨/年装置2月中开始检修,预计3月中至四月中结束。另外一套12万吨/年装置随后检修,但短时间内暂无开车计划,等待需求恢复后确定开车时间。在MDI厂商检修潮以及原料苯胺价格上涨背景下,国内部分工厂对外封盘,截至2月27日,聚合MDI价格16000元/吨,周涨幅2.73%,后续MDI价格仍有支撑。 MDI下游需求逐步修复,需求回暖确定性强需求端看,纯MDI下游浆料、鞋底原液开工率5-6成左右,仍以消化库存为主,较前期有所提升,但需求修复尚需时间。而氨纶领域开工负荷高位,维持在7-8成附近,TPU目前需求逐步修复,终端市场开工负荷提升,需求情况同比去年有所好转,对后续仍有进一步推动能力。聚合MDI下游家电厂开工平稳运行,2022年12月国内冰箱产量745.1万台,环比下降-1.78%,仍处在底部区间震荡,需求改善仍需时间;外墙保温管道随着气候回暖,陆续复工复产。我们认为2023年MDI下游需求回暖确定性较强,短期MDI供给影响以及后续春季行情外加地产竣工端逐步修复,未来MDI价格中枢仍有逐步反弹空间。 投资建议预计公司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62.39、222.54、263.04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34.1%、37.0%、18.2%。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20、15、12倍。维持“买入”评级。风险提示(1)项目建设进度不及预期的风险;(2)项目审批进度不及预期的风险;(3)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的风险;(4)产品价格大幅下跌的风险。
美瑞新材 基础化工业 2023-02-27 41.50 -- -- 44.80 7.95%
44.80 7.95%
详细
事件描述2023年 2月 23日晚上,公司发布公告:公司控股子公司美瑞科技收到由鹤壁市工业和信息化局转交的由国家履行《禁止化学武器公约》工作办公室出具的《国家禁化武办关于美瑞科技(河南)有限公司建设监控化学品生产设施的批复》(禁化武办发〔2023〕23号),同意美瑞科技(河南)有限公司在河南省鹤壁市宝山经济技术开发区煤化大道 1号建设第三类监控化学品 160000吨/年光气(全部自产自用,不外售)生产设施,并要求地方主管机关组织做好竣工验收以及生产特别许可审批工作。 光气生产许可通过审批,聚氨酯一体化项目加速推进公司 16万吨/年光气生产设施通过审批,项目建设不确定性落地。项目一期规划 HDI10万吨,CHDI1.5万吨,PPDI 0.5万吨,目前已经开工建设,预计 2024年上半年投产,二期项目远期规划 20万吨 HDI。 HDI 目前单吨净利 2.5万以上,具有高技术壁垒、高利润回报特点。 基于公司光气化基础、己二胺主要原料己二腈的国产化顺利完成以及与鹤壁煤化工的合作,公司有望锁定产品质量和成本双重优势。而CHDI、PPDI 价格和利润更高,其中 CHDI 耐油、抗黄变性能优、耐候性强;PPDI 产品回弹性、耐磨性等优越,两产品下游应用潜力较大;生产方面,公司 CHDI、PPDI 产品线采用从硝基苯胺-对苯二胺-CHDA-最终产品的链条化生产,是目前全球唯一在建的连续化产线。 公司未来有望成为国内第一家具备 CHDI、PPDI 生产能力的厂商,随着聚氨酯一体化项目的投产,公司业绩和估值将实现双击。 需求回暖预期下,TPU 价格触底反弹2022年因需求不振,TPU 价格低位震荡,节前 TPU 鞋材已经跌至15200元/吨,盈利位于底部区间。节后在下游补库及需求回暖预期下,TPU 价格有所反弹,国内 TPU 企业纷纷上调价格 1500-2000元/吨,根据百川资讯 ,截至 2023.2.23,TPU 鞋材市场价达到 16900元/吨,单吨毛利相对年前有所改善。目前 TPU 下游需求仍在持续修复中。未来随着消费电子需求复苏以及地产链竣工端修复,我们预计 TPU 在薄膜、鞋材、管道等领域的应用将逐步回暖,TPU 需求增速有望回到10%水平,今年 TPU 价格中枢有所改善。 公司产品结构持续优化,10万吨 TPU 新产能预计年中投产近 5年国内 TPU 消费 CAGR 达到 13.4%,传统领域 TPU 取代 PVC、EVA 等材料,高端市场在隐形车衣、膨胀鞋底等市场快速发展。公司在 TPU 业务主推高端化、差异化路线,高端化 TPU 产品对公司盈利贡献明显,差异化在于根据客户需求定制产品,在创新研发以及市场 响应方面具备明显优势。公司在膨胀型 TPU、隐形车衣等高端 TPU 市场中处于国内领先水平,目前具有 8.5万吨 TPU 产能,一期 10万吨TPU 项目已经逐步封顶,预计 2023年年中陆续投产,此外,公司正在布局的 HDI 未来也有望用于高端 TPU 生产,一体化降本效应未来将更加显著,巩固 TPU 业务规模化和产品结构升级。 投资建议预计公司 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1.03、1.83、4.78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13.4%、77.1%、161.5%。当前股价对应 PE 分别为 77、44、17倍。2022、2023年业绩较前值分别变动-11.2%、-8.95%,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1)项目建设进度不及预期的风险; (2)项目审批进度不及预期的风险; (3)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的风险; (4)产品价格大幅下跌的风险。
凯赛生物 2023-02-27 68.09 -- -- 66.72 -2.01%
67.31 -1.15%
详细
事件描述2月 20日,AI 蛋白质设计平台公司分子之心宣布获得超亿元战略投资,由凯赛生物领投,联想创投跟投,天使轮领投方红杉中国本轮继续追加投资,融资将用于 AI 蛋白质优化与设计平台 MoleculeOS 进一步开发,以及在生物制药、合成生物学等产业领域的应用探索。 投资 AI 蛋白技术,纵深布局合成生物学赛道将 AI 技术引入生物制造研发体系,智能化升级生物制造全流程。分子之心自主研发了国内首个功能完整的人工智能驱动的蛋白质预测和设计平台“MoleculeOS”,运用数据驱动的 AI 方法,快速识别、改造甚至从头设计最合适的蛋白质,从而颠覆大分子药物设计、合成生物学、环境保护等领域研发范式。 当前,分子之心已经基于MoleculeOS 平台构建全场景的 AI 蛋白质发现、优化与设计能力,其中蛋白质从头设计、蛋白质优化、蛋白质以及复合物结构预测、蛋白-蛋白对接、蛋白质侧链预测、蛋白质功能预测等十余项关键 AI 算法计算结果领先全球。投资完成后,公司和分子之心将在业务层面展开深度合作,公司将 AI 技术引入生物制造研发体系,会从科学源头出发,大幅度提高新技术和新产品的研究效率,借助分子之心自研的 AI蛋白质优化与设计平台 MoleculeOS,融合自身在合成生物领域的 20余年产业经验,联合推动合成生物学产线升级和新品研发。 长链二元酸头部企业,生物法癸二酸投产稳固行业地位生物法长链二元酸产能持续放量,产品有望继续主导市场。公司是全球生物法长链二元酸的主导供应商,目前拥有生物法长链二元酸 7.5万吨产能,是全球唯一可以量产 DC10-18的企业。同时,山西合成生物产业生态园区项目中年产 4万吨生物法癸二酸项目已于 2022年三季度建成并开始生产。目前癸二酸传统生产方式为蓖麻油水解裂解制取,全球市场规模约为 11万吨,公司该项目是全球首创的生物法癸二酸产业化项目。随着公司生物法长链二元酸技术水平持续提高和癸二酸产能投产,预计公司将继续主导全球长链二元酸市场。 聚酰胺产业化逐渐落地,生物制造大有可为生物基聚酰胺产能落地在即,下游应用场景广泛。凯赛(乌苏)年产5万吨生物基戊二胺及年产 10万吨生物基聚酰胺生产线已于 2021年中期投产,生物基聚酰胺产品开发了 300多家客户并开始形成销售,公司年产 50万吨生物基戊二胺、90万吨生物基聚酰胺等项目将与下游产业链配套项目一并规划,预计 2023年年底投产。生物基戊二胺的原材料目前主要为玉米,相较于传统石化工艺有更显著的成本优势并且能够大量减少碳排放,在能源结构调整大背景下,生物基聚酰胺有望迎来大场景应用。2022年 9月 12日美国拜登总统签署了一项关 于促进生物技术和生物制造创新的行政命令,合成生物学领域多家公司集中上市代表该领域已进入成长期,凯赛生物作为全球合成生物学领军者,生物制造大有可为。 玻纤项目落户山西综改区,协同效应拓展尼龙复材应用场景新建玻纤项目落户山西综改区,“聚酰胺+玻璃纤维”协同效应显著。 2022年 6月 30日,中材科技全资子公司泰山玻璃纤维有限公司拟斥资 36.84亿元,投建年产 30万吨高性能玻璃纤维智能制造生产线项目,建设期 26个月,建设地点位于山西省太原市山西转型综合改革示范区。公司正在积极探索下游应用领域,生物基聚酰胺与玻璃纤维、碳纤维制备生物基热塑型纤维增强塑料,有望进入“以塑代钢、以塑代铝、以塑代塑” 替代金属、替代热固型材料的大应用场景,例如风电、光伏等清洁能源设备,有轻量化需求的新能源汽车、高铁、集装箱等交通运输设施,综合阻燃保温建筑材料等众多复合材料类下游产业。公司在山西综改区规划的 90万吨聚酰胺产能有望与园区新建的玻纤等项目实现生产、应用协同,加速带动公司玻纤增强复合材料的下游应用,拓展聚酰胺的应用领域,提升装置的经济效益。此外,公司秸秆生产乳酸项目也在稳步推进中,有利于传统农业可持续发展与产业更新迭代。 投资建议我们预计公司 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7.17、10.27、13.98亿元,同比增速为 17.9%、43.3%、36.2%。对应 PE 分别为 55、38、28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1)新产品开发进度及销售不确定性的风险; (2)在建项目及募投项目进展不及预期的风险; (3)核心技术外泄或失密风险; (4)原材料和能源价格波动风险; (5)疫情持续影响。
昊华科技 基础化工业 2023-02-17 54.60 -- -- 50.51 -7.49%
50.51 -7.49%
详细
事件描述2 月14 日,昊华科技发布发行股份购买资产并募集配套资金暨关联交易预案,昊华科技拟发行股份向中化蓝天集团和中化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分别收购中化蓝天集团52.81%和47.19%股权并配套募资,最终合计持股达到100%。根据预案披露,上市公司发行股份定价37.71 元/股,外贸信托和中化资本认购募集配套资金分别不超过4 亿元和1 亿元。标的最终对价及募资情况待确定。 两家企业研产销良好协同,重组后昊华利润将明显提升中化蓝天集团是中国中化集团下属氟化工企业,拥有从萤石资源到HF到氟碳化学品/氟聚合物/氟精细的全产业链条,拥有CTFE、PVDF、PVF、三氟乙酸、R123 等拳头产品,后续电解液、PVDF、四代制冷剂等扩产规划较大,而昊华科技专注于PTFE 高端氟聚物和氟树脂,中化蓝天与昊华科技的氟化工板块能够形成良好产业链互补和协同。根据预案披露,标的资产中化蓝天2022Q1-Q3 实现收入80.34 亿元,实现净利润9.805 亿元,2022 年前三季度净利润已较2021 年全年利润大幅提升。昊华科技归属于中国化工旗下中国昊华,此次重组落地后,两化下两家氟化工企业融合加深,昊华科技收入利润水平将上新台阶。 产品结构持续优化,公司进入高速成长期我们认为公司研发底蕴深厚,已成为明显的研发创新驱动的平台型材料公司,选择赛道持续高增长,同时聚焦高端化、差异化,各项业务亮点十足。公司研产销一体化优势显著,产品结构持续优化,周期性减弱。 “十四五”期间公司资本开支加快,公司进入高速成长期。新增重点项目有2.6 万吨/年高性能有机氟材料项目(其中1.85 万吨高端PTFE 树脂)、黎明院46600 吨/年专用新材料项目、西北院有机硅密封型材生产项目、西南院清洁能源催化材料产业化基地项目以及10 万条/年高性能民用航空轮胎项目等。密集的资本开支增加持续驱动公司盈利增长。 投资建议我们假设公司在建项目能够如期投产,预计昊华科技2022-2024 年归母净利润11.59/13.38/15.63 亿元(暂未考虑收购中化蓝天对业绩带来的影响),对应PE 为39.04X/33.81X/28.96X(暂未考虑发行股份并配套募资对股本的影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重大资产重组相关募资交易价格未获得审批;项目投产进度不及预期;原材料及主要产品波动引起的各项风险;装置不可抗力的风险。
亚钾国际 能源行业 2023-02-16 29.17 -- -- 29.65 1.65%
29.65 1.65%
详细
亚洲钾肥龙头产量持续增加,业绩有望实现高增长亚钾国际是专注于钾肥生产与销售的国际化公司,深耕老挝市场多年,致力打造“亚洲第一钾肥”。公司氯化钾资源储量超过10亿吨,已超过整个中国的氯化钾储量。首个100万吨项目已稳产达产,第二个100万吨项目基建工作已开机试车,预计在2023年4月达产。公司第三个100万吨项目立足于小东布新矿山,目前主斜井、斜坡道已经启动了建设,预计在2023年年底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024年4月达产。公司扩产目标明确,具有长期成长性,有望持续放量增厚业绩。 钾肥市场供需趋紧,预计高景气度维系全球钾盐资源高度集中,加拿大、俄罗斯、白俄罗斯三地占全球钾盐储量的2/3,全球市场呈寡头垄断格局。供给端,全球新建产能增长有限,预计未来5年新增产能不超过1200万吨,俄乌战争等地缘政治因素影响钾肥供给,预计2022年出货量约为6100万吨,未来3年增量有限;需求端,人均耕地面积不断减少,单位面积产量要求带动化肥需求,目前一年全球钾肥消费量超7100万吨,为近五年新高,未来全球钾肥需求仍将保持稳定增长。供求趋紧的情况下钾肥价格将会继续保持高位,并有望迎来小幅增长,钾肥行业高景气度维系。 资源为王叠加区位优势,国际化龙头之路开启第一,公司钾矿储量充足。钾肥行业的核心壁垒之一在于资源获取,公司折纯氯化钾储量超过10亿吨,开采及生产工艺成熟,扩产节奏有望提速。 第二,公司区位优势明显。公司地处东南亚地区核心,和加钾、俄钾比具有临近需求地、运输成本低的绝对优势,同时公司在老挝深耕多年,达成高度合作关系。 第三,公司打造智能矿山降本增效。携手华为打造智能矿山,有效提升生产管理效率。公司对标世界钾肥产品最高品质,着力开发溴素等非钾产品,有望创造新增长引擎。 投资建议从可比公司估值看,2023年可比公司的平均估值为10.30倍,考虑到亚钾国际的钾资源充足,在钾资源稀缺性日益凸显的背景下,公司产能不断翻倍的意愿明确,且长期的生产成本有望不断降低,公司未来的成长性较高;同时公司凭借老挝独特的区位优势有望形成“加拿大、(白)俄罗斯、东南亚”三足鼎立的行业格局,且提前布局非钾业务,可进一步提升公司业绩。因此我们认为亚钾国际业务成长空间较大,相比行业可比公司有望实现更快增长,出于审慎原则,给予亚钾国际30%估值溢价,2023年估值为13.38倍,合理市值为342亿,目前依然被低估。 预计公司2022/2023/2024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0.14/25.56/33.37亿元,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分别为125%、26.9%、30.5%,EPS分别为2.17/2.75/3.59元。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1)老挝项目投产进度不及预期;(2)钾肥价格大幅波动;(3)汇率大幅波动;(4)地缘政治局势变动。
万华化学 基础化工业 2023-02-16 100.00 -- -- 108.00 8.00%
108.00 8.00%
详细
事 件描述2023年 2月 13日晚,万华化学发布 2022年业绩快报,2022年实现营业收入 1655.65亿元,同比增长 13.76%;归母净利润 162.39亿元,同比下降 34.12%;公司第四季度实现营业收入 351.45亿元,同比下降 8.04%,环比下降 14.90%;归母净利润 26.31亿元,同比下降48.48%,环比下降 18.42%。 2022成本需求双重承压,公司盈利出现回落2022年因俄乌战争叠加通货膨胀影响,石油类上游原材料价格大涨,中游化工品成本承压;而需求端 2022年经济下行叠加疫情影响,公司主营业务 MDI、石化等产品价差收窄,盈利受损。聚氨酯板块,根据百川数据,2022年聚合 MDI 均价 17084.76元/吨,同比下降13.98%,原料纯苯均价 8066.88元/吨,同比上涨 13.52%,导致聚合MDI 价差同比下滑明显。2022Q4聚合 MDI 均价 14705.52元/吨,在 Q3基础上环比下降 6.36%。石化板块,受原料价格高位及需求不振双重影响,叠加 LPG 高位库存需要消耗,石化板块较 2021年出现明显波动。MDI、石化产品价格低迷直接影响公司 Q4业绩。 节后 MDI、TDI 价格反弹,公司业绩低谷已过节前 MDI 需求处于传统淡季,节后补库叠加需求回暖预期助力 MDI价格反弹。根据百川数据,截至 2023.02.10,聚合 MDI 价格 16500元/吨,与 2022.12.31比价格反弹 10.00%,价差修复 6.91%。需求端来看,2022年 12月国内冰箱产量 745.1万台,环比下降-1.78%,仍处在底部区间震荡,需求改善仍需时间,但需求回暖确定性较强, 短期 MDI 补库以及后续春季行情外加地产竣工端逐步修复,我们预计未来 MDI 价格仍有逐步反弹空间。石化板块,C3类产品价格、价差持续 修 复 ,截至 2023.2.10, 丙 烯 酸精 酸 /丙 烯酸 丁 酯 价格 分 别8150/10550元/吨,相比 2022.12.31价格分别反弹+20.74/+14.67%,价差分别修复+61.51/0.93%。 MDI、石化、新材料产能有序投产,公司持续成长能力可期随着 2022年底福建 40万吨 MDI 项目投产,目前公司 MDI 总产能305万吨,同时技术升级迭代到第六代,后有宁波 60万吨产能规划,公司在 MDI 一体化、规模化以及低成本方向上持续优化。TDI方面,万华福建 10万吨 TDI 项目目前已经停车技改,预计 2023年二季度产能将扩建到 25万吨,同时综合成本有望进一步降低。 石化方面,公司蓬莱项目预计于 2024年 6月开始陆续投产,乙烯二期项目将于 2024年 10月份陆续投产。而 20万吨 POE 项目将 率先于 2024年上半年投产,届时将成为国内第一家工业化生产POE 的公司。新材料方面,4万吨/年尼龙 12项目于 2022年四季度正式投产,同时布局下游尼龙 12弹性体,打通尼龙 12产业链。 5万吨磷酸铁锂项目预计今年上半年投产,同时与西藏矿业合作成立联合实验室进行盐湖高附加值产品研发、生产,未来有望建立盐湖提锂、材料制造、资源回收的全产业链闭环。4.8万吨柠檬醛及衍生物预计 2024年投产,届时柠檬醛、维生素、香精香料产业链将相继打通。公司多板块业务协同发展,盈利能力长期可期。 投资建议预计公司 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162.39、222.54、263.04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34.1%、37.0%、18.2%。当前股价对应 PE分别为 19、 14、12倍。2022、2023、2024年业绩较前值分别变动-1.75%、-5.37%、+0.89%,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1)项目建设进度不及预期的风险; (2)项目审批进度不及预期的风险; (3)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的风险; (4)产品价格大幅下跌的风险。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9/12 转到  
*说明:

1、“起评日”指研报发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起评价”指研报发布当日的开盘价;“最高价”指从起评日开始,评测期内的最高价。
2、以“起评价”为基准,2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10%,为短线评测成功;6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20%,为中线评测成功。详细规则>>
3、 1短线成功数排名 1中线成功数排名 1短线成功率排名 1中线成功率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