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事业部 搜狐证券 |独家推出
王强峰

华安证券

研究方向:

联系方式:

工作经历: 登记编号:S0010522110002...>>

20日
短线
40%
(第41名)
60日
中线
13.33%
(--)
买入研报查询: 按股票 按研究员 按机构 高级查询 意见反馈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10/11 转到  

最新买入评级

研究员 推荐股票 所属行业 起评日* 起评价* 目标价 目标空间
(相对现价)
20日短线评测 60日中线评测 推荐
理由
发布机构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多氟多 基础化工业 2023-02-01 36.06 -- -- 38.56 6.93%
38.56 6.93%
详细
事件描述1月 29日晚间,公司发布 2022年业绩预告,2022年公司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 19.30亿元-20.30亿元,同比增长 53.21%-61.15%,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 18.00-19.00亿元,同比增长 45.69%-53.78%。 2022年业绩基本符合预期,看好公司 LiPF6长期市占率提升的逻辑2022年,公司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 19.30亿元-20.30亿元,同比增长53.21%-61.15%,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 18.00-19.00亿元,同比增长45.69%-53.78%,全年盈利增速较快。一方面,受益于全球新能源汽车及电子化学品行业需求持续增长,公司紧抓发展机遇,不断扩大新材料产品的产能投放,销量同比大幅增长。另一方面,公司积极应对国内疫情及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带来的不利影响,凭借技术创新和成本管控优势,整体盈利能力进一步提升。单季度来看,2022年第四季度,公司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 2.01-3.01亿元,同比降低 42.45-61.57%,环比降低 7.67-38.34%;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 1.96-2.96亿元,同比降低42.86-62.16%,环比降低 11.31%-环比增长 33.94%。公司四季度归母净利润环比降低,一方面是原材料碳酸锂涨价压缩了利润,另一方面是由于六氟磷酸锂行业整体竞争格局激烈导致了产品价格的下降。我们认为,短期来看,六氟磷酸锂行业的整体盈利能力主要取决于原材料碳酸锂的价格走势;中长期来看,六氟磷酸锂行业的盈利能力将逐步分化,龙头公司凭借规模化优势、自身工艺和成本的优化有望逐步提升市占率和盈利能力,未来行业集中度或进一步提升。 定增项目获批,含氟锂盐品类日益丰富,新产能释有望增厚公司利润公司定增项目主要包括年产 8万吨六氟磷酸锂、1万吨双氟磺酰亚胺锂及 1万吨二氟磷酸锂,项目计划分三期建设,其中一期项目将新增 2.5万吨六氟磷酸锂、0.3万吨双氟磺酰亚胺锂和 0.3万吨二氟磷酸锂,有望于 2023年建成投产。本项目六氟磷酸锂生产线采用自主研发的“氟化氢-碳酸锂-三氯化磷法”生产技术,双氟磺酰亚胺锂和二氟磷酸锂拟采用自主研发的制备工艺并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技术,满足市场单体比能量超过 400瓦时/公斤锂离子电池所需的匹配材料需求。目前,公司定增项目已经审批通过,新产能的逐步建成投产有望增厚公司利润,含氟锂盐品类的日益丰富也将增强公司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参与投资设立新材料基金,依托产业资源稳固行业领先地位根据公司 2022.12.14公告,公司拟出资 6亿元参与投资由天津金梧桐投资管理合伙企业、国家制造业转型升级基金股份有限公司、南宁产业高质量发展一期母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枣阳汉江光武新动能产业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作为有限合伙人的梧桐树(南宁)氟基新 材料转型升级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其中公司股权占比 30%。公司通过参与投资基金,依托投资基金普通合伙人的专业投资能力和经验,将有效降低公司投资风险,助力公司实现外延式扩张,积极把握行业发展中的良好机会,进一步拓宽公司的投资渠道,增加投资收益,提升公司综合竞争能力及未来持续盈利能力。 投资建议考虑到公司各类电解质锂盐和湿电子化学品的快速放量,预计公司2022年-2024年分别实现营业收入 145.94、239.00、315.06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 19.52、29.86、37.67亿元,对应 PE 分别为 14、9、7倍。 维持公司“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1)原材料价格上涨带来成本的升高; (2)客户验证进度不及预期; (3)产能释放进度不及预期; (4)下游需求不及预期。
扬农化工 基础化工业 2023-01-31 106.14 -- -- 112.34 5.84%
112.34 5.84%
详细
事件描述1月 21日,公司发布 2022年度业绩预增公告。预计 2022年度实现归母净利润 17.1~19.6亿元,同比增长 40%~60%;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 18.2~20.5亿元,同比增长 60%~80%。预计 2022Q4实现归母净利润为 0.7~3.20亿元,同比增长-65%~53%;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0.16~2.47亿元,同比增长-89%~66%。 公司主营产品量价齐升,全年业绩同比大幅增长公司预计 2022年度实现归母净利润 17.1~19.6亿元,同比增长40%~60%;实现扣非归母净利 润 18.2~20.5亿元,同比增 长60%~80%。单季度来看,预计 2022Q4实现归母净利润为 0.7~3.20亿元,同比增长-65%~53%;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 0.16~2.47亿元,同比增长-89%~66%。从价格端来看,2022年公司主营产品草甘膦、联苯菊酯、功夫菊酯、丙环唑、吡唑醚菌酯、烯草酮价格分别是 6.3万元/吨、29.4万元/吨、21.3万元/吨、19.4万元/吨、26.3万元/吨、17.2万元/吨,同比分别增长 24%、15%、-2%、21%、46%、37%。从销量端来看,公司 2022年度加快优嘉四期项目有序投产,以多产支持多销,有力保障了市场需求,多因素促进了报告期经营业绩的提升。 图表:公司部分主营产品价格(万元/吨)优嘉、优创项目有序推进,综合性农药龙头蓄势待发目前优嘉四期二阶段项目已经完成设备安装,新增 7310吨拟除虫菊酯产能,并逐步为公司贡献业绩增量。同时公司优创项目有序推进,2022年 5月,公司决定在葫芦岛经济开发区设立辽宁优创植物保护有限公司(暂定名),开始逐步推进葫芦岛精细化工项目。2022年 9月,公司公告优创项目已完成选址、公司注册等工作,现在一期项目正在报批。2022年 12月初,公司对葫芦岛项目进行第一次信息公示,总投资 42.14亿元,将由辽宁优创植物保护有限公司建设年产15,650吨农药原药及 7,000吨农药中间体项目,产品涉及功夫菊酯、氟唑菌酰羟胺、啶菌噁唑等。其中氟唑菌酰羟胺是先正达最具市场潜 力的 SDHI 类杀菌剂,啶菌噁唑是沈阳化工研究院与科迪华共同开发的一种新型异噁唑烷类杀菌剂。优创项目的推进有助于解决子公司沈阳科创目前面临的瓶颈问题,优化公司的生产布局,形成南北均衡布局,打开远期成长空间,巩固公司龙头地位。 投资建议预计公司 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19.05、23.18、25.05亿元,同比增速为 55.9%、21.7%、8.0%。对应 PE 分别为 17. 13、14.08、13.03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1)原材料及主要产品价格波动引起的各项风险; (2)安全生产风险; (3)环境保护风险; (4)项目投产进度不及预期。
蓝晓科技 基础化工业 2023-01-23 83.50 -- -- 110.88 32.79%
110.88 32.79%
详细
事件描述1月19日晚间,公司发布2022年业绩预告,2022年公司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5.00亿元-5.90亿元,同比增长60.85%-89.80%,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4.60-5.40亿元,同比增长55.20%-82.20%。 2022年利润高增长,Q4单季度盈利能力创历史新高2022年,公司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5.00亿元-5.90亿元,同比增长60.85%-89.80%,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4.60-5.40亿元,同比增长55.20%-82.20%,全年盈利保持高增长态势。一方面,公司基本仓业务稳健发展,巩固存量市场的同时不断突破新兴领域,盈利持续性、稳定性不断增强。其中,金属资源、生命科学、水处理与超纯水、化工与催化领域吸附分离材料收入增速较快。另一方面,受益于盐湖提锂新订单的执行,公司系统装置收入亦增长较快。单季度来看,2022年第四季度,公司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1.86-2.76亿元,同比增长154.79-278.02%,环比增长60.34-137.93%;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1.55-2.35亿元,同比增长118.31-230.99%,环比增长35.96-106.14%,Q4单季度盈利能力创历史新高。 募投新项目冲破产能瓶颈,巩固吸附法盐湖提锂领域市场地位报告期间,公司发布公告,拟向不特定对象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募集资金总额5.46亿元,其中2.53亿元、1.85亿元和0.49亿元将分别用于新能源金属吸附分离材料生产体系扩建项目、新能源金属吸附分离技术研发中心项目和新能源金属吸附分离技术营销及服务中心建设项目。此次项目的投产预计将为公司新增锂吸附剂1.2万吨/年及4万吨/年碳酸锂盐湖提锂项目所需系统装置的生产能力,并扩大包装能力及库房储存能力,有助于公司紧跟新能源行业快速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持续推进盐湖提锂项目产业化进度,进一步巩固公司在盐湖提锂领域的市场地位。 大力发展生命科学板块,打造公司新增长极公司以吸附材料为基,逐步向层析介质等医用材料延伸,打造新增长极。从收入的角度,公司生命科学板块增长迅速,2022H1同增109.29%,远超其他领域。收入结构上,生科板块2022H1收入占比25%,仅次于金属资源。从技术储备的角度,公司相关专利数量不断增长,喷射法均粒技术的突破助力公司产品性能大幅提升。从产品结构的角度,公司已经基本实现硬胶和软胶全覆盖。新产品方面,第二代高耐碱性ProteinA亲和填料、mRNA纯化亲和填料oligodT及超大孔离子交换填料持续开发。从产能的角度,公司2022年新增产能5万升,总产能达到7万升。从整体战略布局的角度,层析介质是公司生命科学大板块中的一员,其余的还包括如固定化酶、合成载体等产品。由于生命科学板块各个产品客户具备一定的重合,当某一种产品成功进入下游客户的供应链之后,客户可能会倾向于优先考虑同一公司的另一产品,因此公司生命科学多产品的布局有利于发挥整体的协同互补优势,促进各细分领域共同进步,逐步打造公司新增长极。 投资建议公司作为高端吸附分离材料行业龙头,有望充分受益于吸附分离材料的国产化进程。同时,公司大力布局生命科学领域,逐步打造出新增长极。预计公司2022-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18.31、26.12、33.22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4.85、7.05、9.02亿元,对应PE分别为56、38、30倍。维持公司“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1)产能释放进度不及预期;(2)下游需求不及预期;(3)国产替代不及预期。
华峰化学 基础化工业 2023-01-20 7.45 -- -- 8.50 14.09%
8.50 14.09%
详细
事件描述2023 年1 月18 日晚间,华峰化学发布2022 年度业绩预告,公司2022 年全年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26.5-28.5 亿元,同比减少66.61%-64.09%;预计实现扣非净利润25.2-27.2 亿元,同比减少67.93%-65.39%,基本每股收益0.54-0.58 元。 主要产品价差回暖,四季度业绩环比改善公司预计第四季度实现归母净利2.34-4.34 亿元,同比减少76.02%-87.07%,环比增长1014%-1967%;扣非净利润1.8-3.8 亿元,同比减少78.6%-89.9%,环比增长17900%-37900%。2022 年四季度业绩环比上升主要原因是公司主要产品氨纶、己二酸等价差修复。根据市场价格测算,2022Q4 公司主要产品氨纶40D/己二酸/聚氨酯原液价格同比分别-52.78%/-18.84%/ -9.30%,环比分别+2.74%/+3.67%/-5.01%;主要产品价差氨纶-纯MDI-PTMEG/己二酸-纯苯-硝酸同比分别-52.51%/-41.31%,环比分别+21.10%/+117.31%。 四季度氨纶底部震荡,价差有所修复四季度,氨纶价格底部盘整,均价环比+2.74%。供应端,2022 年四季度无新增氨纶产能投放,供应端压力无明显提升。成本端,原料PTMEG价格随原油价格进一步下跌继续下跌,四季度均价环比-10.66%,MDI价格环比下跌3.85%,成本压力下行。需求端由于疫情以及宏观经济环境整体较弱,但由于前几个季度下跌幅度较大,行业利润水平不佳触及企业成本线,整体价格下跌动力不足,价差环比+21.10%。随着疫情政策呈现开放趋势,市场信心有所提振,我们认为氨纶的需求端将逐步改善。产能端,后市新增产能计划仍存,2023 年或仍有供给压力。成本端看,后市BDO 投产计划虽多,但较多是配套PBAT,PTMEG 整体投产计划有限,因此下行空间有限。我们认为2023 年氨纶行业或仍有压力,但产能出清将加快,龙头市场份额继续提升。华峰化学积极推进30 万吨差别化氨纶产能建设,预计将在2023-2025 年于重庆基地逐步投产。 公司的重庆基地在原料成本、能源、折旧方面均较同行业以及瑞安基地有显著成本优势。 己二酸供需格局有望迎来改善,公司业绩弹性将显现四季度,己二酸整体价格环比小幅提升,均价环比+3.67%。目前己二酸行业格局稳定。由于长年开工低迷,加之下游需求一般,行业新增产能极少,除了新疆天利16 万吨/年产能预计于2023 年投放,2023-2025 年新增产能主要来自华峰集团于2021 年5 月宣布投建的五期和六期己二酸扩建项目,届时公司总产能将达到115 万吨/年。2022 年下半年,由于需求快速下跌,行业陷入深度亏损。而后各生产企业主动降负,主动去库存,挺价意愿强烈。行业整体开工率约50%上下。在供给收紧的情况下,己二酸价格与价差出现反弹,四季度价差环比+117.31%。中长期来看,尼龙66 和PBAT 产能扩张将拉动己二酸需求快速增长,供给方面连续多年低开工率已经使得己二酸行业新增产能明显放缓,未来几年新增产能大多集中于华峰自身。我们认为己二酸景气度将在未来几年边际改善,而华峰化学最为受益,公司将在未来景气反转时拥有较高盈利弹性。 投资建议华峰化学是聚氨酯产业链龙头,氨纶、己二酸、聚氨酯原液等产品产能位于领先地位。公司产业链一体化优势显著,成本优势领先。我们认为公司主要产品景气度有望边际好转,当前是比较好的左侧布局时点。由于四季度需求不及预期,我们下调全年盈利预测,预计2022-2024 年实现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7.91、36.98、42.11 亿元(原预测36.11 亿元、51.26 亿元、60.00 亿元),同比分别-64.8%、32.5%、13.9%,当前股价对应PE 分别为13.51、10.20、8.96 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1) 新建产能投放不及预期;(2) 产品及原料价格大幅波动;(3) 行业产能投放超预期,竞争加剧;(4) 可降解塑料、尼龙66 产能投产不及预期;(5) 宏观经济下行导致需求持续下滑。
川恒股份 基础化工业 2023-01-20 27.73 -- -- 32.58 17.49%
32.70 17.92%
详细
1月18日,川恒股份发布2022年业绩预增公告,公司2022年度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7.0~8.5亿元,同比增长90.34%~131.13%,预计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7.1~8.6亿元,同比增长106.72%~150.39%。 公司全年业绩创新高,主营产品价格上升公司业绩同比大幅增长,资源优势充分发挥。公司2022年度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7.0~8.5亿元,同比增长90.34%%~131.13%,预计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7.1~8.6亿元,同比增长106.72%~150.39%。单季度看,2022年Q1-Q4公司分别实现归母净利润1.04亿元、2.67亿元、2.19亿元、1.11~2.61亿元,同比增长205.13%、277.75%、103.98%、-28.97%~67.25%,Q2-Q4分别环比增长156.01%、-17.95%、-49.36%~19.24%。 需求端看,2022年四季度以来,化肥市场库存消解,一季度春耕备肥需求逐渐释放。同时预计未来2-3年粮食价格将维持高位震荡态势,全球供需偏紧将影响磷肥价格易涨难跌。磷酸铁锂、六氟磷酸锂等新能源材料提供磷矿石增量需求。供给端看,磷化工整体受资源和政策影响,行业几乎无新增产能。磷矿资源属性凸显,拥矿为王。公司全年主要化工产品及磷矿石销售价格上升,营业收入增加,且化工产品及磷矿石毛利率同比上升,因此公司业绩同比增加。 多次磷矿收购完成,上游磷矿资源优势凸显1月4日,公司公告称对子公司恒达矿业增资1.90亿元,增资完成后,恒达矿业注册资本由3.00亿元增至4.90亿元。2022年全年,公司完成福泉磷矿收购;为鸡公岭磷矿新建250万吨/年采矿工程项目融资;福麟矿业持有的小坝磷矿山采矿权开采深度增加300米,磷矿储量增加,生产规模从50万吨/年提升至80万吨/年。目前公司已拥有小坝和新桥磷矿的280万吨/年产能,远期将形成1030万吨/年产能。磷矿产能的扩张有利于提升生产基地上游磷矿资源的控制和保障能力,为公司下游磷化工产品的生产带来更大的优势。 非公开发行股票投建多个项目,新能源材料加速落地2022年9月30日,公司发布公告拟非公开发行股票不超过1亿股,募集资金不超过35.29亿元,其中12.01亿元用于“中低品位磷矿综合利用生产12万吨/年食品级净化磷酸项目”,6.09亿元用于“10万吨/年食品级净化磷酸项目”,7.19亿元用于“鸡公岭磷矿新建250万吨/年采矿工程项目”,2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8亿元用于偿还银行贷款。此次建设项目将进一步扩充公司磷矿开采能力,扩充公司净化磷酸产能,提高中低品位磷矿的综合利用效率,丰富磷化工板块产品结构,完善公司在新能源产业链的布局。公司持续布局磷酸铁、六氟磷酸锂、磷酸铁锂等新能源材料,已与福安、瓮安人民政府签订合作协议,共投资170亿元,远期可建成160万吨/年电池用磷酸铁和20万吨/年电池级磷酸铁、2万吨/年六氟磷酸锂和10万吨磷酸铁锂生产线。此外,公司的100kt/a电池用磷酸铁项目于2022年9月16日投料试车成功。公司基于自身磷源优势,积极把握新能源材料行业的发展机会,未来有望将新能源材料打造为公司的第二增长曲线,为公司带来新的利润增量。投资建议根据公司业绩预增公告调整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8.36、12.94、19.25亿元(原值分别为8.64、12.66、18.30亿元),同比增速为127.4%、54.7%、48.8%。对应PE分别为17、11、7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1)项目投产进度不及预期的风险;(2)项目审批进度不及预期的风险;(3)产品价格大幅下跌的风险;
合盛硅业 基础化工业 2023-01-20 89.99 -- -- 101.39 12.67%
101.39 12.67%
详细
公司是硅化工行业龙头,工业硅成本具有竞争优势公司是硅化工行业龙头,具备工业硅-有机硅一体化的生产能力。目前工业硅产能 119万吨,云南 40万吨工业硅项目预计 2023年 Q2投产,有机硅中间体产能 66.5万吨,预计鄯善三期 20万吨硅氧烷项目于 2023年 Q1投产。电力成本占工业硅成本 34%,是影响工业硅成本最重要的因素。公司主要产能集中于新疆及云南,新疆具有自备电厂优势,电力成本具有 2000元/吨左右的优势。同时工业硅所需石墨电极完全自给自足,具有 1000元/吨左右的优势。此外,工业硅作为有机硅的主要原料,占原材料成本比例 77%,公司有机硅的原材料优势在目前有机硅供给充足阶段也具有成本优势。 新南地区电力紧张有望维持,公司布局光伏产业链弥补电力缺口四川和云南是中国水力发电大省,水电发电占全省电力比重超过 70%,受制于水流量不稳定以及每年向东部省份输送电力,外加高耗能企业纷纷在云南四川布局,我们预计西南电力未来仍维持紧张状态。而内蒙取消蒙西电网战略性新兴产业优惠电价政策、蒙东电网大工业用电倒阶梯输配电价政策将进一步抬高内蒙多晶硅企业的成本压力。公司在新疆具有自备电厂,能保证 90%以上电力供应,同时布局光伏电站,预计 2024年将实现鄯善地区电力全部自足。 光伏+硅基新材料,下游布局持续发展公司近些年在上游工业硅和有机硅产能上持续扩产,目前工业硅和有机硅产能均具备绝对优势,未来重点发展硅基下游新材料。一期 10万吨多晶硅预计 2023年 Q2投产,二期 10万吨预计 2023年年底投产。随着多晶硅项目的逐步投产,公司同步规划硅片、电池片以及光伏玻璃、光伏胶等辅材,进一步完善光伏下游产业链,预计 2023年底将实现 5GW光伏组件生产能力,2024年底有望具备 20GW 的光伏组件生产能力。此外,公司研发投入增速明显,快速推进硅基新材料领域,2022年前三季度,研发投入达到 11.24亿元,同比增速 309.33%,公司在工业硅传统下游领域发展高强度硅铝合金;在光伏产业链,研发布局光伏硅胶、碳纤维保温材料,在一体化布局优势下完善光伏产业链。而在第三代半导体碳化硅领域,碳化硅衬底及外延已具备量产能力,未来硅基新材料的开发转化及下游应用将丰富公司硅化工产业链完整度及估值提升。 投资建议公司工业硅在产能及成本上具有优势,同时布局光伏材料及光伏电站,补充自备电厂用电缺口。下游研发费用近些年显著提升,在下游光伏产业链以及硅基新材料领域具有规划,力争实现硅基全产业链的一体化和成本优势。考虑到 2022年工业硅及有机硅价格低迷,我们下调公司2022、2023、2024年业绩预测,预计公司 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分 别为 54.45、76.19、98.98亿元,同比增速为-33.7%、39.9%、29.9%,较前值2022-2024年盈利预测 60.35、85.68、99.35亿元分别下调 9.78%、11.08%、0.37%。对应 PE 分别为 17、 12、10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1)项目投产进度不及预期; (2)产品价格大幅波动; (3)装置不可抗力的风险; (4)资产收购进度不及预期。
华恒生物 2023-01-20 164.64 -- -- 183.85 11.67%
193.65 17.62%
详细
事件描述2023 年1 月19 日,华恒生物发布2022 年年度业绩预增公告,预计2022 年度实现归母净利润为3 亿元至3.25 亿元,同比增加78.32%至93.18%;预计实现扣非净利润为2.85亿元至3.10 亿元,同比增加96.12%至113.32%。 募投项目顺利投产,缬氨酸、丙氨酸产品持续放量对比公司三季报数据,公司第四季度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8297 万元至10797 万元,同比增加25.43%至63.22%;实现扣非净利润8253 万元至10753 万元,同比增加51.21%至97.82%。业绩增长主要是公司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巴彦淖尔“发酵法丙氨酸5000 吨/年技改扩产项目”和秦皇岛“交替年产2.5 万吨丙氨酸、缬氨酸项目”顺利投产(其中丙氨酸5000吨,缬氨酸1 万吨),产能逐步释放,产品毛利率亦有所提升,相关产品的经济性逐步呈现,公司盈利能力不断增强。 新建项目稳步推进,多元化布局打开成长天花板公司产品种类进一步丰富,打造未来业务增长点。作为全球丙氨酸龙头企业,生物法是其核心技术。公司目前新建项目稳步推进中,利用已构建的合成生物平台研发和生物制造能力,不断扩充产品矩阵,当前新建项目主要包括:(1)募投项目:年产7000 吨的beta 丙氨酸衍生物(预计2023 年投产)、年产16000 吨的三支链氨基酸及其衍生物的生产线(预计2023 年投产);(2)定增项目:年产5 万吨生物基丁二酸及生物基产品原料生产基地建设项目(预计2025 年投产)、年产5 万吨生物基苹果酸生产建设项目(预计2025 年投产);(3)生物法年5 万吨PDO 建设项目(预计2024 年投产)。 投资建议预计公司2022-2024 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04、4.30、5.38 亿元,同比增速为80.6%、41.3%、25.3%。对应PE 分别为59、41、33 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1)原材料及主要产品价格波动引起的各项风险;(2)安全生产风险;(3)环境保护风险;(4)项目投产进度不及预期;(5)股权激励不及预期。
蓝晓科技 基础化工业 2023-01-19 80.17 -- -- 110.88 38.31%
110.88 38.31%
详细
层析介质:生物制药分离纯化核心材料,2025年我国市场空间超百亿层析是生物制药行业分离纯化关键技术。由于生物药粗产品成分复杂,普通纯化技术如过滤、蒸馏等已经无法满足提纯要求,层析技术应运而生。其原理是利用混合组分中各个成分物质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差异,与层析介质作用力不同,从而实现各组分的分离。色谱柱的分离纯化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层析介质的形貌、结构、粒径大小和分布、孔径大小和分布、材质组成及表面功能基团等。 生物药行业快速发展,预计2025年我国层析介质市场规模达115亿。 从需求端来看,生物制药行业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统计数据,2020年全球生物药市场规模为2979亿美元,预计到2025年将增长至5301亿美元,2020-2025年复合增速达12.20%,远超同期化学药的5年年复合增速2.80%。从国内市场来看,中国生物药市场规模增速远超全球。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统计数据,2020年中国生物药市场规模为3457亿元,预计到2025年将增长至8116亿元,2020-2025年复合增速达18.61%,超过同期全球增速6.41pcts,有望达到全球领先水平。而层析介质作为生物药上游主要耗材之一,占原材料成本的21%,将充分受益于生物药的快速发展。根据测算,2021年我国层析介质市场规模约66亿元。同时,根据国内企业生物药产能扩张计划,预计未来3年我国层析介质市场规模有望达到15%以上年复合增速,则至2025年,我国层析介质市场规模将达到115亿元。 行业准入壁垒高,生物制药降本趋势下国产填料大有可为层析介质技术壁垒高,国外企业仍占据行业主导地位。层析介质行业主要有三大壁垒,分别为制造壁垒、品类壁垒和客户壁垒。制造壁垒主要体现在如何控制层析介质基体材料的种类、粒径大小和粒径分布、孔径大小和孔径分布等指标以及官能团的性能和密度。品类壁垒主要是因为层析介质种类多样,而且下游客户往往会对层析介质制造企业提出配套生产的要求。客户壁垒则主要体现在下游验证周期长和客户粘性高这两个方面。因此,目前层析介质仍由国外企业主导,新进入者难度较大。 药企降本+政策支持+企业技术突破,填料国产替代进程加速。一方面,集采和医保谈判政策下药品价格降幅较大,药企降本动力足。层析介质作为制药行业核心原材料之一,亦在降本之列。而目前国内药企大多采用进口层析介质,其价格远高于同品类国产层析介质,在降本的趋势下国产层析介质有望加速替代进口产品。另一方面,层析介质作为一种“卡脖子”材料,我国政策大力支持自主化,国产层析介质发展空间广阔。此外,在国内政策的不断支持下,我国层析介质企业如纳微科技、蓝晓科技、博格隆等在部分产品上已经逐渐实现技术突破,产能开始释放并逐步进入下游企业供应链中。随着我国企业产能的不断释放,层析介质有望加快国产替代进程。 蓝晓科技:层析介质有望成为公司新增长极公司以吸附材料为基,逐步向层析介质等医用材料延伸,打造新增长极。 从收入的角度,公司生命科学板块增长迅速,2022H1实现收入1.53亿元,同比增长109.29%,远超同期其他领域吸附材料。收入结构上,2022H1收入占比25%,仅次于水处理与超纯化。从技术储备的角度,公司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和自身技术布局,层析介质专利数量不断增长,喷射法均粒技术的突破更是直接使得产品批量稳定性和综合性能得到了质的飞越,助力公司产品抢占市场份额。从产品结构的角度,公司目前已经基本实现了硬胶和软胶的全面覆盖,可为客户提供包括亲和、离子交换等各类层析介质以及相关的后续服务,逐步受到客户认可。新产品方面,第二代高耐碱性ProteinA亲和填料、mRNA纯化亲和填料oligodT及超大孔离子交换填料持续开发,连续流层析系统已经与客户合作完成工艺参数设计,并开始进行生产。从产能的角度,公司2022年新建5万升/年的层析介质生产线,总产能达到了7万升/年。新产能的建成,一方面将有效缓解现有产能不足,另一方面,新生产车间参照GMP规范设计和建设,确保产品质量稳定。此外,新产能建成后,可实现单批次产量2000L,满足部分客户对填料单批次使用量的需求,提高客户自身产品的批次稳定性。从战略布局的角度,层析介质是公司生命科学大板块中的一员,其余的还包括如固定化酶、合成载体等产品。 由于生命科学板块各个产品客户具备一定的重合,当某一种产品成功进入下游客户的供应链之后,客户可能会倾向于优先考虑同一公司的另一产品,因此公司生命科学多产品的布局有利于发挥整体的协同互补优势,促进各细分领域共同进步。 投资建议公司是国内吸附分离材料龙头,率先打破外国技术封锁,实现高端吸附分离材料国产化。公司已经成功突破了均粒技术,产品一致性大幅提升,产品结构也逐步向层析介质等医用材料延伸,涉及层析介质、色谱填料、微载体等,未来生命科学领域将成为拉动公司业绩的新增长极。同时,考虑到公司盐湖提锂项目节奏略有改变,预计公司2022-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18.31、26.12、33.22亿元(前值为21.10、27.20、34.56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4.85、7.08、9.05亿元(前值为5.35、7.35、9.32亿元),对应PE分别为55、38、30倍。维持公司“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1)行业竞争加剧;(2)下游需求不及预期;(3)客户验证进度不及预期;(4)公司扩产进度不及预期;(5)新产品开发进度不及预期。
兴发集团 基础化工业 2023-01-19 30.19 -- -- 33.68 11.56%
36.18 19.84%
详细
事件描述1月 13日晚,兴发集团发布 2022年业绩预增公告。 公司 2022年度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 58~60亿元,同比增长 36.58%-41.29%,预计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 50.38~62.38亿元,同比增长 34.58%-39.04%。 主营产品盈利能力增强, 全年业绩大幅增长公司业绩同比大幅增长,产业链优势充分发挥。 公司 2022年度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 58~60亿元,同比增长 36.58%-41.29%,预计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 50.38~62.38亿元,同比增长 34.58%-39.04%。单季度看, 2022年 Q1-Q4公司分别实现归母净利润 17.2、 19.30、 12.61及 8.89~10.89亿元, 同比增长 384.92%、 145.56%、 -6.36%及-49.21%~-37.77%, Q2-Q4分别环比增长 12.26%、 -34.68%、 -29.54%~-13.68%。三、四季度业绩短期承压主要受大宗原材料价格下行等因素影响, 公司黄磷、有机硅等核心产品价格有所回落, 据百川盈孚, 2022Q4草甘膦、磷矿石、有机硅市场均价分别为 5.18万元/吨、 1041.65元/吨、 1.76万元/吨, 环比-14.68%、 -0.7%、 -11.78%。 全年来看, 农化行业周期性波动, 而公司草甘膦、磷矿石、黄磷等产品销售价格较去年仍实现不同程度增长,盈利能力明显增强。公司积极把握市场机遇,科学组织生产经营, “矿电磷一体化”、 “磷硅盐协同”产业链优势得到较为充分发挥, 有效控制了产品成本,提升了公司的盈利水平。
川发龙蟒 基础化工业 2023-01-17 10.77 -- -- 11.73 8.91%
11.73 8.91%
详细
事件描述2023 年1 月12 日晚,川发龙蟒发布2022 年度业绩预告,预计2022 年度实现归母净利润10.2 亿元-12.2 亿元,同比增长25.89%-50.58%;扣非归母净利润10.3 亿元-11.5 亿元,同比增长53.01%-70.84%;基本每股收益0.55 元/股-0.66 元/股。 磷化工景气周期维系,公司主要产品量价齐升磷化工行业持续保持景气周期,磷酸一铵等主要产品量价齐升。2022 年全年磷酸一铵价格仍处于历史高位,截至2022 年年底,磷酸一铵市场均价为3489 元/吨,同比增长约20%;2022 上半年磷酸氢钙市场价格一直处于高位,最高点价格为3767 元/吨;复合肥市场经6 月高点价格4180元/吨后有所回落,2022 年底价格为3330 元/吨,同比增长3.64%。2022年磷化工行业整体景气周期维系,公司紧抓国内、国际两个市场有利时机,灵活应对市场,同时充分发挥生产装置配套齐全的优势,合理安排生产,严格控制成本费用,主要产品工业级磷酸一铵、部分肥料系列产品量价齐升,整体经济效益进一步提升,公司预计2022 全年实现归母净利润10.2 亿元-12.2 亿元,同比增长25.89%-50.58%,扣非归母净利润10.3 亿元-11.5 亿元,同比增长53.01%-70.84%。 公司加速布局上游资源,深化“矿化一体”优势公司坚持打造“硫-磷-钛-铁-锂-钙”多资源绿色低碳产业链,补齐上游资源短板。磷矿方面,公司拥有磷矿资源1.3 亿吨,同时公司已完成天瑞矿业100%收购,并取得年产能250 万吨磷矿对应的采矿许可证,全面达产后公司将具备年产350 万吨磷矿的生产能力,有望加速布局矿化一体产业链;锂矿方面,公司成立合资公司甘眉新航,并以其为主体在甘孜州投资建设锂资源深加工项目,甘眉新航已于2022 年6 月24 日完成了工商注册手续;钒钛磁铁方面,公司已完成重庆钢铁集团矿业有限公司(49%股权)的过户,太和磁铁矿目前开采规模达300 万吨/年,选矿规模达800 万吨/年,拥有钒钛磁铁矿储量1 亿吨,同时正在办理1000万吨/年生产规模的采矿许可证,公司可间接获取太和铁矿钒钛磁铁矿资源权益,极大提升公司上游资源优势。公司积极补齐上游资源短板,深入布局“硫-磷-钛-铁-锂-钙”多资源绿色低碳产业链,将进一步增强公司一体化优势,提升公司产品竞争力。 新能源材料项目稳步推进,未来有望持续放量增资子公司持续加码新能源材料领域,有望开启第二增长曲线。10 月26日公司公告拟以自有及自筹资金向德阳川发龙蟒增资14 亿元,助力德阿锂电新能源项目顺利推进。德阳川发龙蟒锂电新能源材料项目2022 年3月开工,建设形成年产 20 万吨磷酸铁、20 万吨磷酸铁锂生产能力,已取得全部审批手续,一期10 万吨磷酸铁锂项目于8 月15 日完成厂房招标工作,目前加速推进中,预计一期项目2024 年底前投产,项目整体达产后,可实现年销售收入214 亿元,有利于带动产业链上下游集聚发展。 公司攀枝花一期项目建设10 万吨磷酸铁锂和10 万吨磷酸铁,预计2024年9 月前投产。南漳年产5 万吨磷酸铁生产线及配套设施项目以及荆州年产5 万吨磷酸铁及40 万吨硫磺制酸项目正在有序推进中。在我国碳中和长期战略目标背景下,磷酸铁锂市场需求广阔,公司积极下延布局磷酸铁锂项目,未来有望实现业绩持续增长。 投资建议根据公司业绩预告下调业绩预测,将2022-2024 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下调2 亿元,由原先预计的2022-2024 年归母净利润14.72、15.65、16.48亿元分别下调为12.07、13.01、14.40 亿元,同比增速为18.8%、7.8%、10.6%。当前股价对应PE 分别为17、16、14 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1)原材料及主要产品价格波动引起的各项风险;(2)安全生产风险;(3)环境保护风险;(4)项目投产进度不及预期;(5)股权激励不及预期。
中国化学 建筑和工程 2023-01-17 8.35 -- -- 9.10 8.98%
11.30 35.33%
详细
事件描述1月 12日,中国化学发布 2022年 1-12月经营情况简报,公司全年累计新签合同 4839单,合同总金额 2969.23亿元,同比增长 10.07%。 新签合同金额同比增长,全年业绩有望超预期全年合同金额同比上涨 10.07%,主业优势持续巩固。2022年公司延续了增长趋势,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1200.53亿元,同比增长33.41%;实现归母净利润 37.20亿元,同比增长 28.35%。单季度来看,Q1-Q3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 9.77亿元、16.71亿元、10.71亿元,同比增长 19.73%、49.75%、10.91%。据公司公告,公司 2022全年新签合同中化学工程占比较大,是公司收入利润的主要来源。2022年化工行业高景气度维系,公司今年大力开展项目建设,加强项目承揽力度,同时精心筹划组织施工,特别是波罗的海等大项目顺利推进,同时公司三费管控合理,多重因素推动公司业绩同比增速维系。随着合同订单同比上升,公司全年业绩预计高增。 设立子公司,提供全生命周期化工装置运维服务1月 12日公司发布公告称与上海华谊(集团)公司共同投资设立中化学华谊工程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注册资本金 8.5亿元,公司认缴投资额 5.61亿元,上海华谊认缴 2.89亿元。合资公司经营范围包括技术服务、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交流、技术转让、技术推广;工程和技术研究和试验发展;工程管理服务等。此次投资设立子公司符合公司长期发展战略规划,促进公司长远、健康发展,有利于公司提供全生命周期化工装置运维服务。 坚持“技术+产业”一体化发展战略,加速产业转型升级以技术实力驱动新兴产业发展,突破“卡脖子”技术加速产业升级。公司拥有强大的技术实力,通过自主研发和产学研协同在核心板块掌握并拥有成系列的专利工艺技术和专有工程技术,同时,公司下设“1总+多院+N平台”研发平台体系,成立了日本分院、北京房山实验基地、日本筑波实验室,累计拥有上千项授权专利和上百项专有技术。同时,公司借助自身研发能力,主攻己内酰胺、己二腈、气凝胶、环保可降解塑料等“卡脖子”技术,己内酰胺项目通过技改产能提升至 33万吨/年,创全球单线最大产能;全资子公司中国天辰尼龙新材料项目(一期)继丙烯腈装置、己二胺装置成功开车后,20万吨/年己二腈装置顺利打通全流程,开车成功并产出己二腈优级产品;依托合作开发的硅基气凝胶技术,华陆新材气凝胶项目于 2022年 2月成功产出第一批合格硅基纳米气凝胶复合绝热毡产品,目前该项目开车正常,产品合格率达到 99%以上;公司子公司化学工业第三设计院有限公司下属企业中化学天业新材料有限公司打造的可降解塑料 PBAT 项目一期年产 10万吨 PBAT 项目一次性开车成功,顺利产出优质 PBAT 聚酯产品;此外,公司 POE、MCH、环保催化剂、尼龙 12、PBAT 催化剂、废旧轮胎裂解等项目均进展顺利。在“双碳”目标的大背景下,硅基新材料、可降解材料、新能源领域市场需求将快速增长,公司坚持“技术+产品”一体化发展战略,一方面将加速我国高端新材料国产替代进程,另一方面也将使公司抢占市场先机,未来有望集中受益。 投资建议基于三季度毛利率小幅承压,而己二腈 12月的成功开车有助于提振2023年业绩。我们调整盈利预测,预计公司 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53.53、85.40、106.72亿元,原值分别为 59. 13、78.59、107.07亿元。同比增速为 15.5%、59.5%、25.0%。对应 PE 分别为 9.5、6.0、4.8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1)原材料及主要产品价格波动引起的各项风险; (2)安全生产风险; (3)环境保护风险; (4)项目投产进度不及预期; (5)股权激励不及预期。
巨化股份 基础化工业 2023-01-16 16.71 -- -- 18.25 9.22%
19.47 16.52%
详细
事件描述2023年1月12日,公司发布2022年度业绩预告,预计2022年度实现归母净利润22.2亿元到24.5亿元,同比增长100%到121%;预计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21.49亿元到23.79亿元,同比增长108%到130%。预计2022Q4实现归母净利润5.2亿元到7.5亿元,同比下降38.38%到11.75%;预计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5.12亿元到7.42亿元,同比下降37.94%到10.06%。 主营产品量价齐升,全年业绩大幅增长公司全年实现归母净利润22.2亿元到24.5亿元,同比增长100%到121%;预计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21.49亿元到23.79亿元,同比增长108%到130%。主要原因是公司主营产品量价齐升。2022年,公司氟化工原料实现销量27.44万吨,平均售价4812.95元/吨,分别同比增长10.6%和6.23%;制冷剂实现销量33.09万吨,平均售价2.07万元/吨,分别同比增长17.8%和7.48%,其中三代制冷剂实现销量25.65万吨,平均售价2.12万元/吨,分别同比增长19.9%和7.22%;含氟聚合物材料实现销量3.58万吨,平均售价6.65万元/吨,分别同比增长0.5%和17.91%。 配额落地供需格局修复,三代制冷剂即将进入景气上行期三代制冷剂价格处于底部区间,制冷剂供需格局将在配额落地后开始修复,供需缺口将持续拉大,三代制冷剂价格迎来上涨周期。此外,配额基线年结束意味着“负利润”抢占市场结束,三代制冷剂价格回暖预期明显。供需结构修复叠加价格回暖预期,未来制冷剂行业景气度将迎来拐点,进入持续提升的景气周期。公司三代制冷剂产能39.74万吨,处于全球龙头地位,近三年三代制冷剂销量位于行业首位,未来在配额分配上具有优势。 高附加值含氟产品陆续落地,公司远期成长空间广阔巨化持续拓展氟化工产品结构,布局高端含氟产品。2.35万吨PVDF产能目前已经完成设备安装,2023年开始逐步贡献业绩。同时,公司具有高端PTFE经验技术储备,并配套生产PVDF和PTFE原材料,成本优势明显。氟化液领域,目前公司控股公司浙江创氟高科新材料有限公司计划投资5.1亿元规划建设5000t/a浸没式冷却液项目,目前一期1000t/a浸没式冷却液装置已建成并投入运行,突破了国内全氟聚醚类新材料的“卡脖子“困境。此外,公司同时推进VDF、FEP等项目,未来随着公司各项目产能释放,有望为公司长期发展提供支撑。投资建议我们坚定看好三代制冷剂价格回暖带来的业绩增量以及巨化氟氯联动带来的成本优势。同时公司布局含氟新材料,高附加值拉升公司毛利率中枢。预计公司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3.45、30.98、35.61亿元,同比增速为+111.4%、+32.1%、+15.0%。对应PE分别为18.8、14.2、12.4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1)三代制冷剂配额分配方案不理想;(2)下游需求不及预期;(3)新产能投产进度不及预期;(4)四代制冷剂替代速度加快;(5)宏观政策风险。
利尔化学 基础化工业 2023-01-13 17.99 -- -- 19.34 7.50%
19.34 7.50%
详细
事件描述2023年 1月 10日晚,利尔化学发布 2022年度业绩预告,预计 2022年度实现营业收入 101.24亿元,同比增长 55.90%;实现归母净利润18.12亿元,同比增长 68.97%。预计 2022Q4实现营业收入 23.82亿元,同比增长 7.55%,环比下降 10.61%;实现归母净利润为 3.20亿元,同比下降 30.57%,环比下降 28.03%。 草铵膦价格持续下滑背景下,公司全年业绩大幅增长据百川盈孚数据,草铵膦 2022年市场均价,同比下滑 6.83%。主要原因是“能耗双控”对价格的影响消退叠加部分新产能陆续投产对市场造成一定的冲击。在此背景下,公司积极开拓市场,稳定供应链,有效组织生产,2022年全年业绩实现显著增长。公司预计实现营业收入 101.24亿元,同比增长 55.90%;实现归母净利润18.12亿元,同比增长68.97%。 充分体现了公司多基地布局的稳定性以及持续推进新产能落地带来的成长性。 产能扩建巩固草铵膦龙头地位,布局“精草”争做行业领先者公司现有草铵膦产能 1.85万吨/年,拟通过广安利尔 30000吨/年草铵膦原药及水剂项目建设 2万吨/年草铵膦原药产能,进一步巩固公司龙头地位。此外公司在草铵膦生产工艺方面具有相对优势,可大幅降低生产成本。同时公司积极布局精草铵膦,在“精草”板块工艺技术持续突破,处于行业领先地位,已储备了酶法及生化法制备 L-草铵膦工艺。精草铵膦除草活性为普通草铵膦的两倍,亩施用量仅为草铵膦的一半,符合国家农药减量化政策要求。目前,利尔化学广安基地拥有 3,000吨精草铵膦产能,公司还在津市、绵阳、广安、荆州分别规划了 2万吨、3万吨、4万吨、5万吨精草铵膦产能。根据投资者问答,预计 2023年 6月津市项目能够投产。未来公司有望成为“精草”行业领先者。 118亿元绿色植保系列项目已动工,多项目有序推进打开远期成长空间公司在保证自有产品草铵膦、氟环唑、丙炔氟草胺、氟草烟等项目的开发优化外,还一直根据公司发展战略以及行业技术发展方向进行前瞻性研究,开发包括精草铵膦、唑啉草酯、氯虫苯甲酰胺、阻燃剂等系列新产品,不断优化公司产品结构,增加公司未来新的盈利增长点。目前,公司广安基地 118亿元绿色植保系列项目已动工,项目建成投产后,将年产 7.8万吨农药原药、年产 9.57万吨精细化学品中间体等系列产品,项目达产后年产值将过百亿元。此外,公司荆州绿色高效低毒植保原药及新材料生产项目也在有序推进。未来伴随产能的逐步落地,有助于打开公司长期成长空间。 投资建议预计 2022-2024年公司分别实现归母净利润 18. 12、20.29、22.9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 69.0%、12.0%、13.2%,当前股价对应 PE 分别为 7.96、7. 10、6.28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1) 新建产能投放不及预期; (2) 产品及原料价格大幅波动; (3) 草铵膦价格回落; (4) 宏观经济下行风险。
新和成 医药生物 2023-01-10 19.11 -- -- 19.93 4.29%
19.93 4.29%
详细
1月3日,新和成发布对外投资公告拟与中石化成立合资公司(公司持50%股权),以25.95亿元投建18万吨/年液体蛋氨酸(折纯)的生产装置。 积极布局蛋氨酸产业,提升公司综合实力拟与中石化成立合资公司,积极布局蛋氨酸产业。公司签署《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与浙江新和成股份有限公司股东协议》,拟以自有资金投入与中石化成立合资公司,建设18万吨/年液体蛋氨酸(折纯)的生产装置,该项目投资总额约为25.9451亿元,此次投资完成后公司持有合资公司50%股权,不纳入公司合并报表范围。公司现有蛋氨酸产能15万吨,蛋氨酸二期25万吨/年其中15万吨装置正在设备安装过程中,预计2023年6月建设完成,达产后固体蛋氨酸产能将达30万吨。公司积极布局蛋氨酸产业,此次与中石化合作的液体蛋氨酸项目将有利于进一步发挥公司在蛋氨酸领域的技术优势,提升公司的综合竞争力,也有利于双方后续在高端精细化工领域的深化合作。维生素市场供大于需,长期看下游需求回暖有望改善公司利润国内维生素供大于需,长期看下游需求将逐步恢复,维生素市场有望得到修复。欧洲和中国是全球重要的维生素供应基地,其中,欧洲维生素产能占全球产能约45%。目前国内维生素整体价格处于历史低位,根据百川资讯,截至2023年1月4日,VA价格为100元/公斤,较2022年年初下降63.64%,VE价格为82元/公斤,较2022年年初下降5.75%,2022年我国维生素行业整体较为疲软,主要是由于国内维生素产能持续扩张导致国内市场供大于需。就下游需求端来看,维生素最大下游应用是动物饲料,新冠疫情政策调整后导致短期内屠宰企业开工率不及预期,消费偏弱,猪肉价格有所回调,截至2023年1月3日,生猪现货价17.10元/公斤,较2022年10月价格高点27.48元/公斤下降约38%,短期内仍有压力,长期来看疫情将逐步好转,预计下游猪肉需求有望回暖,维生素市场有望得到修复,公司利润有望得到改善。 多项目同步推进,营养品、香精香料及新材料业务持续扩张公司多领域布局,优化纵深产品矩阵。营养品板块,3万吨/年牛磺酸项目预计2022年底建设完成,2023年一季度试车;5000吨/年维生素B6、3000吨/年B12已经于2022年6、7月份试车完成,目前处于正常生产销售阶段。新材料板块,规划报批产能3万吨/年,现有年产能15000吨生产线正常生产销售,三期7000吨/年PPS已于2022年6月18日建设完全并试车,产品品质达到预期,预计2022年9、10月份负荷达到80%-90%;己二腈项目已进入中试阶段,计划首期在山东基地安排50000吨/年建设。香精香料板块,5000吨/年薄荷醇项目已于2022年9月建设完成并进行工艺段试车。公司坚持“化工+”和“生物+”的战略主航道,提升应用研究和应用服务能力,专注于营养品、香精香料、高分子新材料和原料药业务,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各类功能性化学品,加强技术平台和产业平台的建设,不断优化纵深产品矩阵,有利于提高公司综合竞争力,稳固自身行业地位。 投资建议预计公司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8.24、50.76、60.19亿元。 同比增速为-11.6%、32.7%、18.6%。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15、11、10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1)宏观经济风险;(2)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3)产能建设不及预期;(4)汇率及贸易风险。
云天化 基础化工业 2023-01-10 20.95 -- -- 23.52 12.27%
24.79 18.33%
详细
事件描述1月 5日,云天化发布 2022年度业绩预增公告,公司 2022年度实现归母净利润 58~61亿元,同比增加 59.26%~67.49%,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 56.46~59.46亿元,同比增加 60.81%~69.36%。 公司全年业绩同比增长显著,主要产品实现较好盈利公司业绩同比高增,春耕备肥有望推涨化肥价格。公司 2022全年实现归母净利润 58~61亿元,同比增长 59.26%~67.49%,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 56.46~59.46亿元,同比增长 60.81%~69.36%。公司化肥、聚甲醛、饲钙、黄磷等主要产品同比实现较好盈利。四季度以来,公司主营产品磷肥价格走势上行,市场需求回暖,尿素扭转三季度跌势稳步上涨,季末出现小幅下跌,复合肥、黄磷价格震荡运行、先跌后涨,聚甲醛市场价格比前三季度有所下降。从供给端看,全球化肥和粮食供给不足,氨产能萎缩,天然气价格上涨,同时,磷矿开采进入停采季,价格保持坚挺;从库存来看,四季度以来,复合肥市场库存呈现下降-上升-下降的趋势,整体较三季度末,库存有所减少;从需求端看,随经销商库存消解,一季度春耕备肥需求逐渐释放,叠加成本增压,出口消息等利好因素,有望拉动化肥价格上涨,公司主营产品受益。 有效发挥规模化优势实现产品价值最大化,产业转型升级加速。在市场波动情况下,公司自主可控和安全稳定的供应链、产业链竞争力得到充分体现,有效发挥自有磷矿、煤矿资源优势和合成氨产能优势,积极动态实施煤炭、硫磺的战略采购和储备,保障了产品的成本可控。 此外,公司全年加快推进产品转型升级与结构优化,非肥产品盈利能力和占比进一步提升,有效对冲了产品价格波动的不利影响,实现经营业绩同比大幅增加。 背靠丰厚磷矿资源,设立子公司推进磷资源多元化深度开发利用依托丰厚磷矿储量提供优质稳定的磷精矿,产业链一体化优势显著。 公司是国内磷化工龙头企业,受益于云南省自然资源丰富的地理区位优势,拥有磷矿石储量 8亿吨左右,储量位居国内首位,同时,公司拥有原矿生产能力 1450万吨,擦洗选矿生产能力 618万吨,浮选生产能力 750万吨,是我国最大的磷矿采选企业之一。磷矿的丰厚储量为公司精细磷化工、磷酸铁生产提供了可靠的资源保障。9月 20日,公司发布公告拟投资设立全资子公司云天矿产,注册资本 10亿元,并以云天矿产为投资主体建设“电池新材料前驱体配套 450万吨/年磷矿浮选项目”,预计项目投资总额 18.96亿元。该项目将有助于公司充分发挥资源、技术和全产业链优势,提升中低品位磷矿利用水平,推进磷资源多元化深度开发利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保障公司精细磷化工、磷酸铁产业优质磷矿资源供应,进一步发挥自身一体化规模效应。 驶入新能源发展赛道,携手华友控股加速新能源项目落地进程新能源项目加速投产,搭建氟化工增值产业链。目前公司正在投资建设年产 50万吨磷酸铁及配套装置项目,初步形成了产业规模。12月11日,公司 20万吨/年双氧水项目提前了 4个半月实现顺利投产目标,产出浓度为 27.5%的双氧水产品,为公司发展精细化工、新能源材料等新产业提供原料保障和竞争优势。公司 10万吨/年磷酸铁装置9月进入全面投产阶段。配套设施 10万吨/年精制磷酸一期、二期项目已经相继投产。公司 2×20万吨/年磷酸铁项目计划于 2023年底建成投产。此外,公司与华友控股拟通过磷酸铁、磷酸铁锂产业合作,推动 50万吨/年磷酸铁、50万吨/年磷酸铁锂项目的建设和运营,加速新能源项目落地进程。氟化工方面,依托公司磷矿中富含的氟硅资源,按照“氟硅酸—氢氟酸—氟精细化学品—氟电子化学品”的增值路径,纵向延伸氟化工产业链。2022年上半年,公司子公司 1万吨/年氟硅酸镁项目、1500吨/年医药中间体含氟硝基苯项目正常生产。参股公司生产销售的产品有食品级磷酸、无水氟化氢、氟化铝等;参股公司六氟磷酸锂项目等生产线按计划推进。磷酸铁及氟化工的提前布局助力公司乘新能源之风上行。同时依托自身一体化产业链优势,公司成本也有望做到行业较低水平,非肥板块有望带来持续的业绩增量,打开利润成长空间。 投资建议预计公司 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60. 13、64.92、72.86亿元,同比增速为 65.1%、8.0%、12.2%。对应 PE 分别为 6、6、5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1)原材料及主要产品价格波动引起的各项风险; (2)安全生产风险; (3)环境保护风险; (4)项目投产进度不及预期; (5)股权激励不及预期。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10/11 转到  
*说明:

1、“起评日”指研报发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起评价”指研报发布当日的开盘价;“最高价”指从起评日开始,评测期内的最高价。
2、以“起评价”为基准,2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10%,为短线评测成功;6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20%,为中线评测成功。详细规则>>
3、 1短线成功数排名 1中线成功数排名 1短线成功率排名 1中线成功率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