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事业部 搜狐证券 |独家推出
彭英骐

长江证券

研究方向:

联系方式:

工作经历: 登记编号:S0490524030005。曾就职于财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20日
短线
0%
(--)
60日
中线
0%
(--)
买入研报查询: 按股票 按研究员 按机构 高级查询 意见反馈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1/2 转到  

最新买入评级

研究员 推荐股票 所属行业 起评日* 起评价* 目标价 目标空间
(相对现价)
20日短线评测 60日中线评测 推荐
理由
发布机构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荣昌生物 医药生物 2025-04-14 47.16 -- -- 49.68 5.34% -- 49.68 5.34% -- 详细
2024年 3月 27日,荣昌生物发布 2024年业绩报告: 2024年公司全年实现总营业收入 17.17亿元,同比增长 58.54%,实现归母净利润-14.68亿元( 2023年为-15.11亿元)。 事件评论 营业收入同比实现高增, 盈利能力持续改善。 2024年公司全年实现总营业收入 17.17亿元,同比增长 58.54%,主要是由于泰它西普和维迪西妥单抗销量持续增加;实现归母净利润-14.68亿元( 2023年为-15.11亿元),归母净利润仍为负数主要由于公司对在研项目研发投入仍然较大以及对商业化产品泰它西普和维迪西妥单抗的推广力度的加大,不过较去年同期亏损已经有所减少。 2024年全年综合毛利率达到 80.4%,较去年同期提升3.0pct;销售费用率为 55.3%,较去年同期下降 16.3pct;研发费用为 15.4亿元,较去年同期增加 17.9%,主要是由于本期新药研发管线增加、多个创新药物处于关键试验研究阶段,尤其是海外临床进展加快等因素。 研发管线稳步推进, 泰它西普海外临床进展顺利。泰它西普: 国内临床: 1)重症肌无力(MG)的 BLA 申请已受理,基于 III 期突出疗效及突破性疗法认定获得了 CDE 优先审评资格,争取二季度获批上市,相关数据入选 2025年 4月 8日美国神经病学会年会(AAN)“最新突破性进展"口头报告。 2)干燥综合征(pSS)III 期临床已入组完毕,目前用药及随访正常推进中,争取下半年申报新药上市申请。 3) IgA 肾病(IgAN)III 期临床已入组完毕,目前用药及随访正常推进中,争取上半年申报新药上市申请。 海外临床: 重症肌无力( MG):海外 III 期临床正在入组病人。 维迪西妥: 国内临床: 1)尿路上皮癌(UC):联合治疗一线 UC III 期临床已入组完毕,目前用药随访推进中,预计下半年申报新药上市申请。 2)胃癌(GC):联合治疗一线 GC III期临床已启动,已开始入组病人。 3)乳腺癌(BC):单药治疗二线 BC HER2阳性伴肝转移适应症 BLA 已受理,基于Ⅲ期数据及突破性疗法认定,获得了 CDE 优先审评资格,争取第二季度批准上市。 海外临床: 尿路上皮癌(UC)单药治疗二线 UC 的关键临床试验辉瑞推进中,联合治疗一线 UC 的 III 期临床正在入组中。 RC28: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ME)III 期已完成入组,预计 2025年下半年申报新药上市申请;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wAMD)III 期临床研究预计 2026年上半年申报新药上市申请。此外, RC148、 RC278等早期管线产品临床进展亦顺利开展中。 盈利预测: 预计公司 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0.29亿元、 -4.12亿元及 6.13亿元,对应 EPS 分别为-1.89元、 -0.76元及 1.13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1、销售不及预期风险。 2、新药研发失败风险。
恒瑞医药 医药生物 2025-04-11 48.97 -- -- 50.00 2.10% -- 50.00 2.10% -- 详细
事件描述2025年3月31日,恒瑞医药公布2024年财报:公司2024全年实现总营业收入279.85亿元,同比增长22.63%,实现归母净利润63.37亿元,同比增长47.28%。 事件评论总营收同比增长23%,创新药收入大幅增长。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79.85亿元,同比增长22.6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3.37亿元,同比增长47.28%。2024年公司创新药销售收入达138.92亿元(含税,不含对外许可收入),同比增长30.60%。 公司创新药放量迅速主要得益于:核心产品瑞维鲁胺、达尔西利和恒格列净进入医保后放量迅速;阿得贝利单抗虽尚未纳入国家医保目录但因其疗效显著并进入多地惠民保,收入贡献亦进一步扩大;卡瑞利珠单抗、吡咯替尼、阿帕替尼及瑞马唑仑等上市较早的创新药随着新适应症的持续获批及上市后研究积累的详实循证医学证据,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在报告期亦取得了稳健的业绩增长。仿制药营收略有下滑,主要系纳入第九批国家集采的注射用醋酸卡泊芬净、纳入地方集采的吸入用七氟烷和盐酸罂粟碱注射液报告期内销售额同比共减少8.44亿元。 创新药出海成效显著,成为业绩增长的第二引擎。报告期内,公司收到MerckHealthcare1.6亿欧元及KaileraTherapeutics1.0亿美元的对外许可首付款,进一步推动了经营业绩的增长。2024年内公司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GLP-1类创新药HRS-7535、HRS9531、HRS-4729在除大中华区以外的全球范围内开发、生产和商业化的独家权利有偿许可给美国KaileraTherapeutics公司,将自主研发的DLL3ADC创新药SHR-4849在除大中华区以外的全球范围内开发、生产和商业化的独家权利有偿许可给美国IDEAYABiosciences公司。公司还持续推进仿制药海外注册申请,报告期内公司在美国获批上市3款首仿药品,分别为他克莫司缓释胶囊、布比卡因脂质体注射液、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其中布比卡因脂质体注射液是该品种全球范围内获批上市的首仿药。 创新药临床试验推进顺利,多项研发管线取得进展。报告期内公司2款1类创新药富马酸泰吉利定、夫那奇珠单抗注射液获批上市;氟唑帕利2个新适应症获批上市;阿帕替尼的第4个适应症与恒格列净的第2个适应症获批上市。报告期内研发管线共有8项上市申请获NMPA受理,24项临床推进至III期,27项临床推进至II期,26项创新产品首次推进至临床I期。 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82.31亿元、90.37亿元及106.91亿元,对应EPS分别为1.29元、1.42元及1.68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1、销售不及预期风险。 2、新药研发失败风险。
康辰药业 医药生物 2025-04-10 25.70 -- -- 30.60 19.07% -- 30.60 19.07% -- 详细
血凝酶龙头整装行囊,前瞻布局创新药并且即将进入收获期康辰药业(2003年成立)是一家专注于创新药研发、生产及销售的全产业链制药企业。公司凭借国内首个高纯度血凝酶类止血药“苏灵”确立了在止血领域的领先地位。近年来,公司通过自主研发与外部引进相结合的策略,重点布局肿瘤和血液疾病领域,构建了具有差异化优势的创新药管线,包括针对食管鳞癌的靶向药KC1036、妇科肿瘤药物KC1086等潜力品种。 食管鳞癌潜在用药人群庞大但治疗手段有限,KC1036差异化竞争我国食管癌患者数量庞大,2020年新发病例达32.4万,其中食管鳞癌占比显著高于欧美国家。 现有针对食管鳞癌的治疗方案有限且效果不佳,全球尚未有小分子靶向药获批。KC1036为公司自主研发的多靶点受体酪氨酸激酶小分子抑制剂,其PoC数据初步验证优异的临床价值,2/3L治疗食管鳞癌的ORR、DCR、mPFS分别达到29.2%、83.3%、4.2个月。KC1036于2024年2月启动3L治疗食管鳞癌的注册性临床,研发进度全球领先,有望在2026年成为首个获批用于食管鳞癌的小分子靶向药,填补该领域治疗空白。 存量业务拐点已现,苏灵和密盖息长期可贡献稳定现金流在存量业务方面,公司两大核心产品均迎来重要转折。拳头产品苏灵作为全球唯一结构明确的高纯度单组份蛇毒血凝酶,临床优势显著,2022年已率先解除使用限制,市场表现有望升温回暖。密盖息已于2024年12月完成对泰凌国际的商誉减值,基于突出的临床价值以及工艺难度,我们认为密盖息亦将继续为公司提供稳定现金流。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预计2024-2026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8.31亿元、9.04亿元和11.49亿元,预计2024-2026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42亿元、1.47亿元和1.84亿元,对应EPS分别为0.26元、0.92元和1.15元,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1、新药开发失败风险;2、行业竞争加剧风险;3、新药政策变化风险;4、盈利预测假设不成立或不及预期。
贵州三力 医药生物 2025-03-26 13.20 -- -- 13.48 2.12% -- 13.48 2.12% -- 详细
开喉剑喷雾发家企业,内生外延双轮驱动公司成立于1995年,产品线主要围绕儿科、呼吸系统科、心脑血管科、消化内科等领域,主要产品为开喉剑喷雾剂(儿童型)、开喉剑喷雾剂和强力天麻杜仲胶囊等。其中,核心产品开喉剑喷雾剂(儿童型)、开喉剑喷雾剂在咽喉疾病中成药喷雾剂市场占据较高的市场份额,已在咽喉疾病、儿童用中成药领域形成了一定的品牌知名度。同时公司自2020年4月上市以来,先后并购汉方药业、德昌祥等多家中药企业,多元布局不断丰富产品线。三力、汉方药业、德昌祥、无敌制药等多元化产品通过团队协同效应提高单人产出、实现放量,有望推动公司收入利润持续增长。 独家苗药开喉剑大有可为,内生动力十足开喉剑喷雾剂取自经典苗医药方,为公司独家品种、国家医保目录品种、多省基药增补品种。开喉剑喷雾剂具有儿童型和成人型,主要区别在于药物剂量不同、味道不同。喷雾剂型药物携带方便、使用操作简单、用药无需辅助条件并可随时给药,尤其儿童型开喉剑喷雾剂带有甜味,可以缓解儿童不适从而增加依从性。在不考虑纳入基药目录的可能情况下,我们认为开喉剑喷雾未来的增长主要来自儿童型在院外的开拓,以及成人型在全渠道的开拓。 (1)开喉剑喷雾(儿童型):院内覆盖较成熟,增长动力来自院外。多项权威指南背书,开喉剑喷雾剂(儿童型)已经覆盖334个城市、2355个县,覆盖各类终端共计175000余个,其中等级医院5500余家,基层医疗终端13000余家,诊所34000余家,药店等零售终端123000余家,已覆盖国内超过98%以上的儿童专科医院。 (2)开喉剑喷雾(成人型):纳入医保时间较晚,院内院外齐发力。开喉剑喷雾剂(成人型)已经覆盖242个城市、1539个县,覆盖各类终端共计84600余个,其中等级医院3300余家,基层医疗终端8400家,诊所35000余家,药店等零售终端62000余家,已覆盖国内超过67%以上的专科医院。 外延并购多家药企,持续成长可期公司自上市以来,先后并购汉方药业、德昌祥等多家中药企业,多元布局不断丰富产品线。 (1)汉方药业:截至2024年12月,公司持股98.80%股权,2023年11月纳入合并范围,主要包括芪胶升白胶囊、日舒安洗液、黄芪颗粒等重点产品。2023年汉方药业实现净利润6321万元。(2)德昌祥:截至2024年Q3,公司持股95%股权,进一步强化贵州中药特色布局,主要包括特色产品妇科再造丸、止嗽化痰丸等,覆盖呼吸系统类、妇科类、补益类等科室产品。(3)无敌制药:公司通过收购好司特61%股权,间接控股其子公司无敌制药。无敌制药深耕骨科中成药领域,主要产品有“无敌丹胶囊、无敌止痛搽剂、外用无敌膏、无敌药酒”等产品。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预计公司2024-2026年营业收入分别为21.57亿、25.21亿及29.21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38亿、3.98亿及4.69亿元,对应EPS分别为0.83元、0.97及1.14元,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1、产品销售不及预期风险。2、研发失败或进度不及预期风险。 3、并购整合不及预期风险。 4、盈利预测不成立或不及预期的风险。
佐力药业 医药生物 2024-12-02 16.77 -- -- 17.38 3.64%
17.38 3.64%
详细
深耕药用真菌制药领域,乌灵系列为增长主力,新品蓄势待发公司掌握药用真菌乌灵参的产业化生产技术,成功研制多个中药新药品种,现已逐步形成成药为“一体”,中药饮片和中药颗粒为“两翼”的战略布局。目前,公司旗下以乌灵菌粉为核心成分的乌灵系列产品营收占比约60%,2024H1实现销售收入8.36亿元(+29.15%yoy),未来将持续强化产品矩阵,将乌灵系列产品数量拓展至10个。 三大核心品种基药、医保优势明显,研发+渠道双轮驱动,集采放量在即公司主要聚焦三大核心品种乌灵胶囊、百令片和灵泽片进行产品研发和市场开拓。总体看,三大核心产品的核心优势在于:成分作用机制明确,有循证医学证据作支撑,疗效佳、安全性高,且均已进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医保目录和多个指南共识,临床应用广泛。分产品往后看,三大产品各自的增长点为:1)乌灵胶囊:中短期看,集采大包装“以价换量”得到验证,产销量快速增长。收入端看,集采降价约20%,2024H1乌灵胶囊销售收入同比增长28.86%;利润端看,乌灵系列(约等于乌灵胶囊)自2022年集采以来毛利率稳定在86%以上,利润率基本不受集采降价影响。长期看,业绩增长持续性来源有三,一是加强集采区域或销售不良区域医院覆盖,二是OTC市场开拓,三是二次开发阿兹海默适应症。 2)百令片:医保适应症放宽至“慢性支气管炎、慢性肾功能不全的患者”;新剂型百令胶囊将于2024Q3起上市销售。 3)灵泽片: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的创新药物,中药二级保护品种,近年来保持良好增速,2024H1销售额较去年同期增长30.84%。 中药饮片和中药配方颗粒增势强劲,有望贡献第二增长中药饮片系列是公司营收占比第二大业务,2023全年营收占比约24%,由全资子公司佐力百草中药生产。2024H1因互联网饮片“乌梅汤2.0版”销售火爆,公司中药饮片系列实现销售售收入3.89亿元,同比增长57.11%。中药配方颗粒系列2023年受国标和省标转换的影响,销售收入有所下降,但公司现已完成国标和省标备案382个,2024年恢复快速增长,2024H1同比增长256.73%。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预计公司2024-2026年营业收入分别为25.85亿、32.49亿及41.03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30亿、6.97亿及9.00亿元,对应EPS分别为0.76元、0.99及1.28元,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1、市场竞争加剧风险;2、核心品种二次开发失败风险;3、行业政策变动风险;4、盈利预测不成立或不及预期的风险。
荣昌生物 医药生物 2024-11-15 34.60 -- -- 39.87 15.23%
39.87 15.23%
详细
2024年 10月 29日,荣昌生物发布 2024年第三季度业绩报告: 2024Q3单季度实现营收 4.67亿元(同比+34.6%,环比+13.6%),实现归母净利润-2.91亿元(去年 Q3为-3.27亿元),单季度亏损进一步缩窄; 2024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 12.09亿元(同比+57.1%),实现归母净利润-10.71亿元(去年同期为-10.31亿元)。 事件评论 前三季度营收同比增长 57%, 单季度亏损缩窄趋势明显。 2024Q3单季度实现营收 4.67亿元(同比+34.6%,环比+13.6%),实现归母净利润-2.91亿元(去年 Q3为-3.27亿元),单季度亏损进一步缩窄; 2024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 12.09亿元(同比+57.1%),实现归母净利润-10.71亿元(去年同期为-10.31亿元)。费用端:前三季度销售费用 6.23亿元(费用率为 51.5%, 2024H1销售费用率为 52.5%)、研发费用为 11.53亿元(费用率为 95.4%)、管理费用为 2.35亿元(费用率为 19.4%),销售费用控制成效显著。 RC18针对重症肌无力(MG) 适应症上市申请获得受理, 海外临床顺利推进。 RC18(Blys/APRIL 融合蛋白)针对重症肌无力(MG)适应症已于 2024年 10月递交上市申请并获得受理,被纳入优先审评程序,我们推测最快有望于 2025年下半年获批;另外国内 RC18针对干燥综合征(pSS)和 IgA 肾病的两项 III 期临床均已经完成入组,等待随访中。 RC18海外针对 SLE 的第二项 III 期临床已开始筛选病人,近期有望实现首例患者入组(FPI);针对 MG 的全球多中心 III 期临床近期已经 FPI,目前正持续入组中。 RC48国内 1L 尿路上皮癌(UC)适应症的 III 期临床已经入组完毕; 1L 胃癌(GC)的III 期试验仍在筹备中; 2L 治疗 HER2阳性乳腺癌(BC)伴肝转移适应症上市申请已经获得受理并纳入优先审评,单药治疗 2L HER2低表达乳腺癌的 III 期临床正在进行数据清理。此外, RC48海外 2L UC 和 1L UC 两个关键或者 III 期临床均持续入组中。 RC28针对 DME 适应症 III 期已经完成入组,预计 2025年中递交上市申请; wAMD 适应症国内 III 期临床预计 2024Q4入组结束。除此之外,公司其他临床早期品种包括 RC88(MSLN ADC)、 RC148(PD-1/VEGF)、 RC198(IL-15/IL-15Rα)及 RC248(DR5ADC)临床试验也都顺利开展中,期待后续更多临床进展。 盈利预测:预计公司 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0.93亿元、 -4.58亿与元 8.19亿元,对应 EPS 分别为-2.01元、 -0.84元与 1.51元,维持“买入” 评级。
百洋医药 批发和零售贸易 2024-11-13 29.40 -- -- 31.50 7.14%
31.50 7.14%
详细
事件描述公司发布2024年三季度报告,公司2024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61.44亿元,同比增长2.65%;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41亿元,同比增长17.4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6.10亿元,同比增长26.22%。 事件评论核心业务品牌运营维持稳健增长。公司核心业务板块品牌运营保持稳健增长,主力品牌处于成长期且已形成品牌矩阵,增长动能持续增强。公司2024年前三季度核心业务品牌运营业务实现营业收入41.33亿元,同比增长15.48%,若还原两票制业务后计算,品牌运营业务实现营业收入44.82亿元。品牌运营业务毛利额为20.17亿元,毛利额同比增加3.26亿元,同比增长19.26%,毛利额占比达91.93%,是公司的主要利润来源。前三季度批发配送业务实现营业收入17.03亿元,同比下降19.38%,主要原因为公司聚焦核心品牌运营业务,压缩了批发配送业务规模。前三季度零售业务实现营业收入2.89亿元,同比增长8.56%。 成功收购制药产业。为顺应国家中医药振兴发展战略,同时进一步丰富公司产品结构、延伸产业链布局,公司通过收购上海百洋制药股份有限公司、青岛百洋投资集团有限公司、青岛百洋伊仁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和北京百洋康合科技有限公司的股权进而持有上海百洋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共60.199%的股权,交易总价格为88003.6073万元。截至2024年7月12日,本次交易已完成交割,上海百洋制药股份有限公司、青岛百洋投资集团有限公司、青岛百洋伊仁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及北京百洋康合科技有限公司成为公司的全资/控股子公司,纳入公司合并报表范围。其中前三季度非经常性损益中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产生的子公司期初至合并日的当期净损益为约6729万元。 百洋医药是专业的第三方医药商业化平台,底蕴深厚。近年来公司品牌矩阵优化,形成了“三位一体”的品牌矩阵:OTC及大健康品牌、OTX处方药品牌、肿瘤特药。展望未来三年,公司“老字号”品牌稳健,保障收入韧性,新品类潜力大,贡献业绩弹性。同时公司通过股权合作入局创新药/器械,锁定产品上市后的商业化权益,打造“无边界生态型”医药平台。 我们预测公司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为8.43亿元、10.67亿元和12.95亿元,对应PE分别为18/14/12倍,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1、新引入品牌推广进度不及预期;2、品牌矩阵扩充不及预期。
华厦眼科 医药生物 2024-11-12 23.73 -- -- 25.74 8.47%
25.74 8.47%
详细
事件描述10月28日公司发布2024年三季度业绩报告,前三季度公司收入31.82亿元,同比增长2.55%;归母净利润为4.21亿元,同比减少24.49%;扣非归母净利润为4.17亿元,同比减少27.23%。 事件评论业绩符合预期,短期承压。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收入31.82亿元,其中单三季度收入11.31亿元,同比增长2.00%;归母净利润为1.55亿元,同比减少23.35%,主要是由于消费承压业绩短期承压,看好后续消费回暖带动公司业绩提速。在毛利率方面,持续环比改善,2024Q3公司毛利率为46.39%。 深化“医教研协同发展”战略,优化人才培养机制。公司已建立起一套完善的医学教育研究体系,并成立了专门的战略与学术委员会,与北京大学、厦门大学等三十多所高校展开深度合作,覆盖多个层面和领域。公司已累计向各医院输送了1,500余名院校学生,截至2024年上半年的引进人数超过200人,创下了历史记录。与合作院校共同培养“定制化”人才超过800人,建立了由110人组成的双师型专家团队,并共同建设了60个产教融合基地。中国眼科医师精英培养计划已有超过500人结业,累计完成手术超过6万台。公司临床技能培训基地已有超过1,000人结业,累计完成手术超过10万台。 不断扩展并购以优化服务网络。公司通过战略性收购成都爱迪、睢宁复兴、微山医大等多家医疗机构,进一步强化了服务网络。成都爱迪医院作为公司旗下的第二家三甲眼科专科医院,同时也是成都市唯一的三甲眼科专科医院,显著提升了公司的诊疗技术、科研和教学能力。展望未来,公司计划持续发展视光中心,构建“1+N”的医疗服务网络模式。 加强产业链合作,提升服务水平。公司引入了先进的医疗设备,以增强诊疗服务能力:包括2023年中国首台蔡司3D数字导航手术显微镜ARTEVOOCT和中国首台爱尔康眼科手术显微镜LuxORRevalia,这些设备支持眼科手术的3D可视化,使得诊疗更加精确;同时,爱尔康全国首台爱来视?睑板腺光热脉动复合治疗仪在厦门眼科中心投入使用,标志着爱尔康最新“全光塑”屈光手术技术的成功引入。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预计公司2024-2026年营业收入分别为41.94、48.23和56.43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6.35、7.45和9.09亿元,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30、25和21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1、门店扩张不及预期;2、市场竞争加剧价格下降风险。
恒瑞医药 医药生物 2024-08-28 43.27 -- -- 45.78 5.80%
57.53 32.96%
详细
2024年 8月 21日,恒瑞医药发布 2024半年度报告: 2024H1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136.01亿元,同比增长 21.7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34.32亿元,同比增长 48.6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 34.90亿元,同比增长 55.58%。 事件评论 营收积极增长, 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近 50%。 2024H1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136.01亿元,同比增长 21.7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34.32亿元,同比增长 48.67%,收入与利润包含了公司收到的 Merck Healthcare 1.6亿欧元对外许可首付款。 创新收入增速高达 33%,核心产品放量顺利。2024年上半年公司创新药收入达 66.12亿元(含税,不含对外许可收入),虽然面临竞争加剧、产品降价及准入难等因素影响,仍然实现了同比 33%的快速增长。其中瑞维鲁胺、达尔西利、恒格列净等产品进入医保后可及性大大提高,伴随进院数量的增加,收入快速增长;阿得贝利单抗虽尚未纳入国家医保目录,但其显著提高患者总生存期,多地普惠性惠民保已将其纳入特药报销目录,收入贡献进一步扩大;海曲泊帕凭借“快速升板,安全高效”的品牌定位及口服给药优势,获得多项临床指南推荐,不断提升产品影响力,销售收入持续稳定增长;卡瑞利珠单抗、吡咯替尼及阿帕替尼等上市较早的创新药,随着新适应症的不断获批及上市后研究积累的详实循证医学证据,在报告期亦有一定的销售增量贡献。仿制药收入略有下滑,主要系仿制药集采对销售仍然造成一定程度的压力,包括 2024年 3月开始执行的第九批国家集采涉及产品注射用醋酸卡泊芬净报告期内销售额同比减少 2.79亿元;地方集采涉及的产品中,碘佛醇注射液、吸入用七氟烷及盐酸罂粟碱注射液报告期内销售额同比减少 2.76亿元。 创新出海取得成效,成为业绩增长的第二引擎。报告期内公司将收到的 Merck Healthcare1.6亿欧元对外许可首付款确认为收入,进一步推动经营业绩指标增长。 2024年 4月公司将 GLP-1组合产品出海授权给美国 Hercules 公司,涉及到总计 1.1亿美元的首付款和近期里程碑,后续也将确认,持续的产品出海有望成为公司业绩增长的第二引擎。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 预计公司 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65.63亿元、 73.92亿元与 97.43亿元,对应 EPS 分别为 1.03元、 1.16元与 1.53元,维持“ 买入” 评级。
药明康德 医药生物 2024-08-07 42.95 -- -- 43.40 1.05%
59.50 38.53%
详细
事件描述公司发布 2024年半年度报告, 2024H1实现营收 172.41亿元,同比下降 8.64%;实现扣非净利润 44.14亿元,同比下降 8.33%;实现经调整 Non-IFRS 归母净利润 43.7亿元,同比下降14.2%。 事件评论 第二季度收入和利润按计划环比稳步提升。 若剔除特定商业化生产项目, 24H1收入同比大致持平( -0.7%);分季度来看, 2024Q2收入环比增长 16.0%,经调整 Non-IFRS 归母净利润环比增长 28.5%。 TIDES 成为主要驱动力。 分业务板块来看, 2024H1化学业务实现收入 122.1亿元,剔除特定商业化生产项目同比增长 2.1%,其中小分子 D&M 服务收入 73.9亿元,剔除特定商业化生产项目,在去年同期强劲增长超 50%基础上同比减少 2.7%,预计全年保持正增长。测试业务收入 30.2亿元,生物学业务收入 11.7亿元, CTDMO 业务收入 5.7亿元,DDSU 业务收入 2.57亿元。在化学业务板块中 TIDES 业务贡献高增长: TIDES 业务收入达到 20.8亿元,同比强劲增长 57.2%。截至 2024年 6月末, TIDES 在手订单同比增长 147%。 在手订单高速增长坚定未来信心。 截至 2024年 6月末,公司在手订单 431.0亿元,剔除特定商业化生产项目同比增长 33.2%。尽管面临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公司预计 2024年收入达到 383-405亿元,剔除特定商业化项目后将保持正增长(预计 2.7-8.6%),。在考虑新建产能爬坡及汇率影响后,预计 2024年将保持与去年相当的经调整 non-IFRS 归母净利率水平。 我们预测公司 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为 91.52亿元、 101.83亿元和 115.21亿元,对应 PE 分别为 14/12/11倍,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1、若全球医药研发热度恢复不及预期,将影响公司订单; 2、若海外运营成本增加,将影响公司利润率。
迈瑞医疗 机械行业 2024-06-03 293.85 -- -- 306.60 4.34%
306.60 4.34%
详细
事件描述2023年公司营业收入349.3亿元,同比增长15%;归母净利润115.8亿元,同比增长20.6%;扣非归母净利润114.3亿元,同比增长20%。2024年一季度公司营业收入93.7亿元,同比增长12.1%;归母净利润31.6亿元,同比增长22.9%;扣非归母净利润30.4亿元,同比增长20.1%;经营性现金流净额28.6亿元,同比增长114.8%。 事件评论业绩维持高质量增长。在国内方面,2023年公司收入213.82亿元,同比增长14.5%,其中IVD实现20%的增长,试剂增长超过25%,国内下半年增速较慢主要是由于2023年8月以来的医疗行业整顿行动使得国内设备的招标采购活动出现了大面积推迟,导致下半年的增长有所放缓,预计2024年国内公立医院的招投标活动预计呈现逐季度复苏的趋势。在海外方面,2023年公司收入135.50亿元,同比增长15.8%,其中下半年增长22%,主要是发展中国家增速较快超过20%。 持续突破海外高端客户。公司的国际战略客户团队通过横向挖掘和纵向拓展,发挥三大业务领域丰富的产品组合优势和“三瑞”生态解决方案的数智化能力,建立了全球级、区域级、国家级的窗口医院。在北美地区,公司已经覆盖超过八成的IDN医联体,与北美两家大型医联体签订协议。在欧洲、亚洲、拉丁美洲多国政府集采项目中取得持续突破,建立了法国硝石库慈善医院、西班牙格里高利马拉农大学医院等全球窗口医院标杆。 外延并购提升竞争力。2024年1月公司通过“协议转让+表决权”的方式,使用自有资金实现对科创板上市公司惠泰医疗控制权的收购,快速布局心血管领域细分赛道,进一步拓宽产品矩阵。未来公司一方面加速惠泰三维电生理系统在国内房颤领域的临床应用,另一方面利用在全球市场营销资源覆盖的优势,提升惠泰医疗的产品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 深耕“设备+IT+AI”的智能医疗生态系统的搭建。公司的“三瑞”系统持续升级:1)“瑞智联”生态系统已经推出包括全院、重症、围术期、急诊、心脏科、普护等多场景解决方案,截至2023年底“瑞智联”生态系统在国内实现装机医院数量累计接近700家,其中新增超过400家;“瑞智联M-Connect”在国际市场实现签单项目数量累计超过400家。 2)公司积极推广“迈瑞智检”实验室解决方案,截至2023年底在全国实现了超过210家医院的装机,其中80%为三级医院,其中新增装机65家。3)公司加速推广“瑞影云++”影像云服务平台,截至2023年底已经覆盖了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实现累计装机超过10,000套,其中新增装机近5,500套。 看好公司未来发展,维持“买入”评级。我们预计公司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39.18亿元(+20.2%)、167.86亿元(+20.6%)、202.63亿元(+20.7%),当前股价对应2023-2025年PE分别为26、22、18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1、降价风险;2、汇率波动风险。
美迪西 医药生物 2024-05-23 34.65 -- -- 35.27 1.79%
35.27 1.79%
详细
事件描述公司发布 2023年年报和 2024年第一季度报告。 2023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13.66亿元,同比下降 17.68%;归母净利润-3321万元,同比下降 109.82%;扣非归母净利润-5762万元,同比下降 118.76%。 2024年第一季度实现营收 2.60亿元,同比下降 42.51%;归母净利润-3756万元,同比下降 136.98%;实现扣非净利润-4023万元,同比下降 140.77%。 事件评论 多方因素影响, 收入利润均承压。 受全球经济增长放缓、生物医药领域投融资放缓、国际地缘政治形势日趋复杂、行业竞争加剧等诸多不利因素影响,并且由于订单价格下降,部分订单延迟执行,公司营业收入未达预期。此外, 2023年公司研发实验室运营费用及固定资产折旧,以及人力成本和相关费用有所增加,营业成本较去年同期增加 5871.42万元,同时公司计提了资产减值损失和信用减值损失 6138.30万元,综合导致利润下降。拆分各业务板块来看: 1)药物发现和药学研究服务实现营业收入 6.32亿元,同比下降14.07%; 2)临床前研究业务临床前研究板块 2023年实现营收 7.34亿元,同比下降20.55%。 业务出海加快推进, 有初步成效。 2023年,公司药物发现与药学研究服务新签订单 9.68亿元;临床前研究板块新签订单 12.32亿元。在国内医药融资市场遇冷状态下,药企投资研发管线尤为谨慎,公司积极开拓海外市场。 2023年境外营收 3.87亿元,占总营业收入的 28.37%。公司在 2023年 9月初步完成美国波士顿的研发实验室的建设并已投入使用。 波士顿实验室致力于为海外客户提供高质量、高效率的临床前 CRO 服务,力争逐步提升公司的海外业务占比。公司将在海外产业核心区域多点布局,并以美国波士顿研发中心为据点迈出全球化战略的关键一步。 持续创新药物研发, 新药物分子能力提升。 2023年,公司夯实完善 ADC 药物、小核酸药物等生物药临床前一体化研发平台建设;完善和开发小核酸药物合成、修饰及递送技术的整合服务平台、基于双特异性抗体研究需求的动物模型的构建、基于 GalNAC 的蛋白降解技术的建立、新型 P-CAB 抑酸药的发现与早期活性筛选、XDC 研发中的靶头探索与应用等研发项目。公司于 2023年完成向特定对象发行 A 股股票再融资,募集资金净额为9.9亿元。截至 2023年年底,募投项目“药物发现和药学研究及申报平台的实验室扩建项目”主体结构已全面封顶并已申请验收;“美迪西北上海生物医药研发创新产业基地项目”正式开工。此次募投项目显著增加公司药物发现的服务能力,进一步扩大业务收入规模,增强市场竞争力和行业影响力。 预计公司 2025-2026年将实现归母净利润 0.39亿元/2.14亿元,对应当前股价的 PE 为123/22倍,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1、国内医药研发热度不及预期; 2、公司新产能落地不及预期。
普蕊斯 医药生物 2024-05-22 34.09 -- -- 34.46 1.09%
34.46 1.09%
详细
事件描述公司发布2023年年报和2024年第一季度报告,2023全年实现营收7.60亿元,同比增长29.65%;实现归母净利润1.35亿元,同比增长86.06%,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1.14亿元,同比增长70.58%。2024年第一季度,实现营收1.85亿元,同比增长17.42%,实现归母净利润2274万元,同比下降10.22%,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1957万元,同比增长7.74%。 事件评论全年利润高增长,盈利能力修复。公司紧密围绕既定的发展战略,积极推动年度经营计划的贯彻落实,营收快速增长主要是由于外部经营环境对临床试验项目开展的干扰逐步消除或减弱,项目业务进度恢复较大所致。归母净利润高增长主要是由于项目执行效率有所提升所致。 新签稳健增长。公司以商务拓展为火车头,敏捷创新,以客户为导向,加大业务拓展与品牌推广,进一步巩固与优质且多元化客户群体的业务合作。通过多年来在行业内积累的项目经验、专业品牌以及客户间的口碑传播获取订单,公司新签不含税合同金额12.92亿元,同比增长23.89%。订单增加主要由于全球医药公司等持续投入研发资金,以及国内外制药企业的新药临床试验对外包服务的需求增加所致。随着我国药监部门对于药品质量管理迈上新台阶以及新药研发难度不断提升,预计SMO在医药临床研发中的渗透率将进一步提升。截至2023年12月,公司存量不含税合同金额为18.81亿元,同比增长24.97%。 龙头效应凸显,服务认可度持续提升。作为国内SMO领域的龙头,公司致力于承接具有创新性及高临床价值新药的SMO项目,SMO执行项目数量亦稳步增长,截至2023年12月,公司累计参与SMO项目超过3000个,在执行项目数量为1832个,公司服务超过900余家临床试验机构,临床试验机构可覆盖能力为1300余家,服务范围覆盖全国近190个城市。其中主要客户为国际药企或国内知名创新型药企,与在中国开展业务的全球前10大药企、全球前10大CRO均有合作,为包括默沙东、精鼎、罗氏、强生、诺华、百时美施贵宝、艾昆纬、礼来、恒瑞、康方等在内的知名药企和CRO提供临床试验现场管理工作,具备较为突出的优质创新药企服务能力,提供的SMO服务质量高、效率高,处于同行业先进水平,符合国际标准。 我们预计2024-2026年公司将实现归母净利润1.50亿元/1.81亿元/2.17亿元,对应当前市值的PE为18/15/13倍。风险提示1、医药研发热度不及预期;2、规模扩大后可能带来人员管理风险。
药明康德 医药生物 2024-05-22 43.41 -- -- 46.12 3.64%
44.99 3.64%
详细
事件描述公司发布2024年第一季度报告,2024年第一季度实现营收79.82亿元,同比下降10.95%,实现归母净利润19.42亿元,同比下降10.42%,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20.34亿元,同比增长7.30%。 事件评论前端需求有待恢复,后端D&M尤其TIDES业务持续放量。拆分业务来看,1)前端业务如药物发现、生物学业务增速放缓,其中药物发现业务为下游持续引流,截至2024Q1,公司在过去十二个月里为客户成功合成并交付超过43万个新化合物,同比增长3%;2)后端业务高贡献,其中D&M业务收入40亿元,剔除特定商业化生产项目,同比增长1.2%。公司累计新增337个分子。D&M分子管线总数达到3286个,包括64个商业化项目,74个临床III期项目,345个临床II期项目,2803个临床前和临床I期项目。商业化和临床III期项目在报告期内合计新增11个。2024Q1,TIDES业务收入达到7.8亿元,同比强劲增长43.1%。截至2024年第一季度末,TIDES在手订单同比显著增长110%。 TIDESD&M服务客户数量达到146个,同比提升30%,服务分子数量达到276个,同比提升43%。2024年1月,多肽固相合成反应釜体积增加至32,000L。 大客户稳健,短期受国际形势影响。公司通过全球32个营运基地和分支机构,为来自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客户提供服务。2024年第一季度,公司新增客户超过300家,过去12个月服务的活跃客户超过6,000家,来自于全球前20大制药企业收入达到27.0亿元,剔除特定商业化生产项目后同比增长4.2%;来自于全球其他客户收入52.8亿元,同比下降4.6%。2024年1月,由于美国生物安全法案风波,公司来自美国客户收入49.0亿元,剔除特定商业化生产项目后同比增长放缓至0.4%;来自欧洲客户收入10.7亿元,同比增长3.9%;来自中国客户收入15.9亿元,同比下降3.3%;来自其他地区客户收入4.2亿元,同比下降26.6%。 展望2024年,常规收入预计保持正增长。尽管面临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公司预计2024年收入达到383-405亿,剔除特定商业化生产项目后将保持正增长(预计2.7%-8.6%)。 在考虑新建产能爬坡及汇率影响后,预计2024年将保持与去年相当的经调整non-IFRS归母净利率水平。 我们预计2024-2026年公司将实现归母净利润91.52亿元/101.83亿元/115.21亿元,对应当前市值的PE为14/13/11倍,给予“买入”评级。风险提示1、若全球医药研发热度恢复不及预期,将影响公司订单;2、若海外运营成本增加,将影响公司利润率。
华厦眼科 医药生物 2024-05-16 25.26 -- -- 26.19 3.11%
26.05 3.13%
详细
事件描述4月 25日公司发布 2023年年报和 2024年一季报: 2023年公司营业收入 40.13亿元,同比增长 24.12%;归母净利润 6.66亿元,同比增长 29.60%; 2024年一季度公司收入 9.78亿元,同比增长 5.09%;归母净利润 1.56亿元,同比增长 3.75%。 事件评论 业绩维持稳健增长。 2023年公司收入 40.13亿元,门诊量超 186万人次,同比增长约21%;手术量超 37万例,同比增长约 23%;主要是由于白内障等眼病诊疗业务持续复苏,消费眼科需求稳步增长,高端术式占比持续提升。按照项目拆分,公司的白内障项目9.87亿元,同比增长 31.38%;眼后段项目 5.35亿元,同比增长 26.94%;屈光项目 12.07亿元,同比增长 12.43%;眼视光综合项目 10.17亿元,同比增长 14.94%。 深耕“ 医教研一体化”建设。公司构建了成熟的医教研体系,成立战略与学术委员会,2023年新增获批医学科研项目 36项,新增开展各类临床试验项目 11项并担任 PI,新增参与制定或修订的行业标准 15项。 深化产业链战略合作。 2023年公司引进新型设备进一步提升诊疗服务能力:中国首台蔡司 3D 数字导航手术显微镜 ARTEVO OCT、中国首台爱尔康眼科手术显微镜 LuxORRevalia,助力眼科手术 3D 可视化,实现更加精准的诊疗;爱尔康全国首台爱来视?睑板腺光热脉动复合治疗仪在厦门眼科中心正式投入使用,引入爱尔康最新的“全光塑”屈光手术技术。 外延并购完善服务网络。 4月 26日公司拟以 5.03亿元收购厦门华厦聚信壹号投资咨询有限公司 100%股权, 聚信壹号咨询公司间接控股企业主要包括成都爱迪眼科医院(三甲)、微山医大眼科医院及睢宁复兴眼科医院等医院。公司以厦门眼科中心为标杆,通过复制标杆医院模式开启全国连锁扩张布局,目前已在全国 18个省和直辖市的 47个城市开设 57家眼科专科医院和 60家视光中心;未来通过产业基金加速新设医院的全国扩张,逐步完成 24个省会城市的布局。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预计公司 2024-2026年营业收入分别为 48.56、 58.51和 70.22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8.22、 10.07和 12.27亿元,当前股价对应 PE 分别为 26、21和 17倍,维持 “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1、门店扩张不及预期; 2、市场竞争加剧价格下降风险。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1/2 转到  
*说明:

1、“起评日”指研报发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起评价”指研报发布当日的开盘价;“最高价”指从起评日开始,评测期内的最高价。
2、以“起评价”为基准,2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10%,为短线评测成功;6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20%,为中线评测成功。详细规则>>
3、 1短线成功数排名 1中线成功数排名 1短线成功率排名 1中线成功率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