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亚太股份
|
交运设备行业
|
2024-11-11
|
8.40
|
6.95
|
--
|
8.70
|
3.57% |
|
8.83
|
5.12% |
-- |
详细
亚太股份主营业务是汽车基础制动系统、汽车底盘电子智能控制系统、轮毂电机以及线控底盘的开发、生产、销售。 公司产品销售网络覆盖了国内各大知名的整车企业和国际著名的汽车跨国公司,并自营出口南北美、欧洲、中东、东南亚、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现已进入了大众、通用、本田、日产Steantis、马自达等全球采购平台。 制动产品布局完善。 以成功开发并产业化的汽车防抱死制动系统 ABS 为基础,逐步实现各类汽车底盘电子制动系统产品的开发,诸如 EPB(电子驻车制动系统)、 ESC(汽车电子操纵稳定系统)、 IBS(TWOBOX,解耦式电子助力制动系统)、 EBB(TWOBOX,非解耦式电子助力制动系统)、 IBS(ONEBOX,智能制动系统)等,实现了与国际大型汽车零部件集团同台竞技。 客户覆盖广泛,涵盖国内和国际著名整车品牌。 产品销售网络覆盖了国内各大知名的整车企业(如长安、吉利、长城、上汽、广汽、一汽、东风、奇瑞、零跑、合众等)和国际著名的汽车跨国公司,并自营出口南北美、欧洲、中东、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现已进入了大众、通用、本田、日产、 Steantis(原PSA)、马自达等采购平台。 稳步推进海外市场的拓展和布局,加快实施全球化战略目标。 根据公司发展及战略规划需要,公司已在德国、新加坡设立全资子公司,拟通过搭建新加坡子公司通道设立摩洛哥公司。公司将充分发挥主动安全系统供应商的优势,加快电子产品的市场拓展份额,以进入通用、 STELLANTIS 等全球采购平台为契机,加快推进向高端产品和高端客户转移。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 我们预计公司 2024/25/26年营收 43/49/57亿元,归母净利润 2.06/2.39/2.87亿元, EPS 为 0.28/0.32/0.39元。参考可比公司,给予公司 2024年 25~30xPE,对应合理价值区间 6.95~8.34元。首次覆盖,给予“优于大市”评级。 风险提示: 原材料价格上涨、乘用车需求下滑
|
|
|
亚太股份
|
交运设备行业
|
2024-07-12
|
7.21
|
--
|
--
|
7.67
|
6.38% |
|
9.14
|
26.77% |
|
详细
事件:7月10日,公司发布公告:1)公司近日被定为某国外品牌客户某平台两款车型的EPB产品供应商,总金额约38亿元(生命周期8年),预计将于2026年开始量产;2)1H24公司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9000-11000万元,同比增长33%-62%;扣非净利润7780-9780万元,同比增长90%-139%。 EPB首次突破全球定点,电控业务潜力加速释放。公司电控业务涵盖EPB、ESC、线控制动等产品,拥有完整的底盘电控开发能力。此次定点为公司获得的首个EPB全球项目,该项目的定点标志着公司电子产品的开发实力和质量品牌得到了客户的认可,进一步巩固和提高了公司的市场竞争力,有利于公司开拓国际市场。线控制动方面,截至2023年9月9日,公司已获取4个IBS(One-Box)项目定点,量产项目正在顺利推进中。 规模效应&产品结构改善下,1H24盈利同比向好。1)1H24公司预计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33%-62%,扣非净利润同比增长90%-139%,营收方面预计主要受益于国内汽车销量增长(1H24国内乘用车销量同比+6%)及公司国际市场新项目的上量,盈利方面预计受益于规模效应&内部降本增效工作推进;2)取业绩预告中位数看,2Q24公司归母净利润预计为3941万元,同/环比分别+33%/-35%,预计主要原因为二季度行业β较弱。 投资建议:公司拥有基础制动、EPB、ESC、线控制动等产品,近年公司多项业务频获定点并进入国际客户供应链,多数项目计划于2025年前后开始量产,有望驱动公司业绩快速增长。我们预计公司2024年、2025年和2026年实现营业收入为43.5亿元、50.6亿元和60.6亿元,对应归母净利润为2.3亿元、2.9亿元和3.8亿元,以7月10日收盘价计算PE为21.6倍、17.3倍和13.3倍,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电控产品国产化进程不及预期;线控制动量产进程不及预期;汽车电动智能化发展不及预期;下游客户销量下滑风险;原材料成本上涨风险
|
|
|
亚太股份
|
交运设备行业
|
2023-11-30
|
10.80
|
--
|
--
|
10.94
|
1.30% |
|
10.94
|
1.30% |
|
详细
营业收入回归上升通道,盈利能力逐渐改善公司加大研发汽车电子产品,受益于新配套车型的上量,表现出较强的弹性,总营业收入回归上升通道。2023Q1-Q3,营业收入同比增长 2.6%,销售毛利率达到16.85%,同比提升 3.4个百分点,稳步向上。 EPB/ABS/ESC 产品逐渐成熟,处于发力期公司汽车电子产品多次获得客户定点,开发实力和质量品牌得到客户认可。2000年国内首家成功开发出汽车防抱死系统,陆续获得包括长安在内的多家整车厂定点。2008年成功研发集成式 EPB,多年技术沉淀,构建较强竞争实力,贡献营收新增量。2022年,汽车电子控制系统产品营收占比达到 17%,同比提升 4个百分点。 线控制动受益电动智能化发展,有望逐渐成为标配传统真空助力制动系统无法实现高效的能量回收,线控制动由于其全解耦的制动方式,可以明显提升能量回收效率,从而提高续航里程。且在主动制动方面具有更快的响应速度,更加符合自动驾驶对制动的需求。2025年预计线控制动渗透率达到 44%,市场空间有望达到 180.7亿元,公司将享受行业红利。 公司线控制动(IBS)多年技术沉淀,逐渐步入成长期2015年完成电子助力制动系统 IBS two-box 开发,2019年完成第二代液压线控制动系统 IBS one-box 的研发。集成了基本助力制动、防抱死制动、电子驻车制动等多项功能。多样化线控制动产品矩阵,助力公司电子控制系统产品长足发展。 盈利预测与估值预计公司 2023-2025年营业总收入分别为 42.20/51.45/60.30亿元,YOY 为12.5%/21.9%/17.2%;预计 2023-2025年归母净利分别为 1.45/2.20/3.22亿元,YOY 为 114.0%/51.5%/46.1%,EPS 为 0.20/0.30/0.44元/股,对应 PE 为55.1/36.4/24.9倍。 风险提示原材料价格上涨;线控制动行业渗透不及预期;新能源汽车成本影响;客户集中度较高等
|
|
|
亚太股份
|
交运设备行业
|
2023-11-03
|
9.56
|
--
|
--
|
11.36
|
18.83% |
|
11.36
|
18.83% |
|
详细
亚太股份 2023 年 10 月 26 日发布 2023 年第三季度报告: 2023 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收 27.16 亿元,同比+2.64%;实现归母净利润 0.97亿元,同比+139.42%;扣非后归母净利润 0.61 亿元,同比+184.29%。 投资要点: Q3 净利润同比高增,营收稳步提升 1) 2023 年 Q3,公司实现营收 9.61 亿元,同比+1.17%,环比+9.88%;实现归母净利润 0.29亿元,同比+244.81%,环比-0.71%;扣非后归母净利润 0.20 亿元,同比+852.33%,环比+32.20%。 2) 2023Q3 毛利率为 16.48%,同比+3.61pct,环比-1.67pct,净利率 3.07%,同比+2.16pct,环比-0.29pct。 3) 2023Q3,公司销售/管理/财务/研发费用率分别为1.82%/5.02%/0.09%/5.98%,同比+0.01/+0.10/+0.55/+0.95pct,环比+0.22/-0.05/-0.14/-1.33pct。公司三季度营收稳步提升,主要系公司紧抓市场机遇,持续优化产品结构,产品销量实现较好增长, 同时公司持续推动内部降本增效、工艺优化等工作,有效提升制造能力,降低单位成本,产品毛利率同比提升,推动公司业绩稳步增长。 客户新定点项目增加,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 2023 年 9 月、 10月,公司获得国内某新势力品牌客户和国内某头部自主品牌主机厂定点以及国内某大型汽车集团下属子公司供应商提名信,将供应前制动器带转向总成、后制动器带转向节总成、 电子制动集成模块、前盘式制动器带转向节总成、后制动器总成以及前后制动钳总成产品。新势力客户项目生命周期 5 年,预计将于 2024 年开始量产,生命周期销售总金额约为 17.33 亿元。头部自主品牌客户项目生命周期 5 年,预计将于 2024 年开始量产,生命周期销售总金额约为6 亿元。大型汽车集团下属子公司项目生命周期 6 年,预计将于 2025年 12 月开始量产,生命周期销售总金额约为 3.79 亿元。公司近期取得多个新项目定点, 意味着开发实力和质量品牌得到了客户的认可,进一步巩固和提高了公司的市场竞争力,有利于公司开拓新能源汽车市场, 贡献业绩收入。 Onebox 生产线建设按计划推进,量产项目进展顺利 2023 年公司新定点的项目中包括多个 IBS(one box)产品,公司已经开始并按计划推进 IBS(one box)产品的生产线建设工作,客户的量产项目也在顺利推进中,产品核心竞争力将得到进一步提升。 盈利预测和投资评级 公司深耕汽车线缆行业,产品矩阵丰富,近年来, 受益于电动化、智能化浪潮,单车线缆价值量提升, 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景气度的不断上行,将为公司带来持久的结构性支撑。我们预计公司 2023-2025 年实现营业务收入 44.07、56.55、68.83亿元,同比增速为 18%、 28%、 22%;实现归母净利润 1.56、 2.67、3.78 亿元,同比增速 129%、 72%、 42%; EPS 为 0.21、 0.36、 0.51元,对应当前股价的 PE 估值分别为 45、 26、 19 倍, 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公司新产品拓展不及预期;公司产能落地进度不及预期;原材料上涨超预期;行业竞争加剧; 新客户订单进度的不确定性; 汽车行业周期波动影响以及行业政策性风险
|
|
|
亚太股份
|
交运设备行业
|
2023-10-31
|
9.85
|
--
|
--
|
10.96
|
11.27% |
|
11.36
|
15.33% |
|
详细
公司公告:公司发布2023年三季报,业绩基本符合我们预期。2023Q3实现营业收入9.61亿元,同比增长1.17%,环比增长9.88%;实现归属母公司净利润0.29亿元,同比增长244.81%,环比下降0.71%;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0.20亿元,同比增长852.33%,环比增长32.20%。核心自主车企放量,收入同环比提升。2023年Q3公司核心客户吉利/长安/上汽通用五菱分别实现产量47.5/44.5/21.8万辆,同比+24%/+40%/-40%,环比+30%/+24%/+38%。公司深耕汽车制动赛道,产品竞争力较强,已经进入主流自主车企及部分国际车企供应商体系,自主车企周期向上助力公司收入实现同环比提升。 毛利率同比提升,增效控费期间费用率环比下滑。2023年Q3毛利率为16.48%,同比上升3.61pct,环比下降1.68pct,相较去年同期公司产能利用率提升叠加产品结构优化带来的盈利中枢上移明显;2023年Q3期间费用率为12.92%,同环比分别+1.61pct/-1.28pct,其中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研发费用率/财务费用率分别为1.82%/5.03%/5.98%/0.09%,环比分别+0.22pct/-0.04pct/-1.33pct/-0.14pct,研发费用率环比下降较多,公司前期新产品投入逐步进入收获期。 电子+线控产品加速落地,产品结构多元打开成长空间。2023年Q3公司获得多个制动项目定点,披露定点全生命周期内总共可以为公司贡献营收约50亿元。OneBox线控制动产品IBS加速落地,公司公告目前已经取得两个IBS项目定点,智能化趋势下线控制动逐步成为标配,公司作为行业率先一批实现线控制动产品量产的公司有望打开更大市场。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考虑到公司新产品爬坡仍需时间,我们下调公司2023-2025年营收预测为41.23/55.97/66.81亿元(原为49.55/58.72/72.33亿元),同比分别+10%/+36%/+19%;下调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为1.53/2.40/3.04亿元(原为1.79/2.57/3.32亿元),同比分别+125%/+57%/+27%,对应PE分别为48/30/24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汽车行业销量不及预期;新产品开发不及预期;新客户开拓不及预期。
|
|
|
亚太股份
|
交运设备行业
|
2023-10-30
|
9.85
|
--
|
--
|
10.96
|
11.27% |
|
11.36
|
15.33% |
|
详细
事件概述: 2023年 10月 27日,公司发布 23年前三季度业绩报告,前三季度实现营收 27.16亿元,同比+2.64%,净利润 9727.91万元,同比+139.42%。 Q2业绩符合预期, 利润拐点持续兑现。 23Q3实现营收 9.61亿元,同/环比+1.17%/9.88%;实现归母净利润 2943.49万元,同/环比+244.81%/-0.71%,营收稳步增长,利润拐点持续兑现,主要系: 1)营收端: 公司紧抓市场机遇,发力电子产品, 21年至今电子产品已获长城、零跑、东风、北汽、一汽、造车新势力等国内外优质头部主机厂定点,部分定点当前已进入量产阶段,贡献核心营收增量。 2)盈利能力: 2023年前三季度毛利率为 16.85%,同比+3.41%。其中,23Q3毛利率为 16.48%,同比+3.61%; 2023年前三季度净利率为 3.59%,同比+2.02Pcts。其中, 23Q3净利率为 3.07%,同比+2.17Pcts。盈利能力稳步提升,主要原因为 1)电子产品营收占比持续提升,产品结构持续优化; 2)受益于上游原材料价格修复,叠加公司持续推动内部降本增效、工艺优化等工作,有效提升制造能力, 助力毛利率同比提升。 3)四费费率: 公司 23年前三季度四费费用率为 12.91%,同比+1.28Pcts,其中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为1.72%/5.16%/6.33%/-0.30%,较上年同期+0.24Pcts/+0.22Pcts/+0.99Pcts/-0.17Pcts,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构筑核心技术壁垒。 基盘业绩修复,电子产品加速放量,业绩持续上行。 公司基础制动器客户包括长城、长安、吉利等,同时持续开拓全球市场,现已进入了大众、通用、本田、日产、 Stellantis 等全球采购平台, 23Q3新增 4个定点(其中三个项目带 EPB),基础制动器在手订单落地,产能利用率有望进一步提升,盈利能力持续修复。同时,公司发力电子产品,当前已具备 ABS、 EPB、 ESC 、 IBS 等产品量产能力,为国内电子制动产品矩阵最全的企业之一。 公司先后取得长城、东风、红旗、零跑、上汽乘用车、长安以及某造车新势力等多家主机厂定点。 23年至今公司获得多个电子产品定点,伴随着电子产品的持续放量,助力公司产品结构持续优化,盈利能力有望进一步改善,贡献核心业绩弹性。 线控制动持续突破,定点落地打开公司成长天花板。 公司超前布局线控制动产品,线控制动 IBS(Two-box)早在 2019年实现量产,以 Two-box 为基础,公司推进 One-box 产品布局,现有产品包括非解耦式电子助力制动系统 EBB 和紧凑型 One-box(iEHB),产品具备核心竞争力。截至目前,公司线控制动 Onebox 已获得三个定点,客户包括国内外头部品牌,计划于 2023年达到量产阶段。 同时,为满足客户需求,公司持续推进产能布局。伴随着产能及项目持续落地,线控制动成功打破海外巨头垄断,有望开启公司第二成长曲线。 投资建议: 预计公司 2023-2025年实现归母净利润 1.72/2.97/4.24亿元,当前市值对应 2023-2025年 PE 为 42/25/17倍。电子产品快速放量,公司作为中国制动行业龙头有望享有估值溢价,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 芯片供应短缺风险;行业竞争加剧导致毛利率降低等。
|
|
|
亚太股份
|
交运设备行业
|
2023-10-30
|
9.95
|
--
|
--
|
10.96
|
10.15% |
|
11.36
|
14.17% |
|
详细
事件: 亚太股份发布2023年三季度报告。 点评: 2023Q3业绩实现快速增长。 2023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收27.16亿元,同比增长2.64%; 实现归母净利润0.97亿元,同比增长139.42%;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0.61亿元,同比增长184.29%。其中, 2023Q3实现营收9.61亿元,同比增长1.17%,环比2023Q2增长9.83%;归母净利润0.29亿元,同比增长244.81%,环比2023Q2下降3.33%。 2023Q3毛利率为16.48%,同比提升3.61pct,环比下降1.67pct, 公司产品结构持续优化,毛利率同比稳步提升。 2023Q3净利率为3.07%,同比提升2.16pct,环比下降0.29pct。 在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公司线控制动产品渗透率提升, 产品销量实现稳步增长。 公司优化内部降本增效,规模效应显现,推动公司业绩快速增长。 汽车电子制动系统产品持续突破。 公司客户涵盖国内整车企业及国际汽车跨国公司,已进入大众、通用、本田、日产、 Stellantis等全球采购平台。 公司以自主研发并量产化汽车防抱死制动系统ABS为基础,逐步突破汽车底盘电子制动系统产品的研发与生产,成功开发EPB、 ESC、 IBS(Two-box)、 EBB(Two-box)、 IBS(One-box) 。公司持续优化产品结构,上半年汽车电子控制系统营收占比达到19.12%,同比增长5.88pct。 线控制动产品订单转化能力强,有望助力公司开启新一轮增长曲线。 上半年公司新量产项目30个,涵盖吉智新能源、长安、广汽新能源、广汽乘用车、一汽红旗、上汽通用五菱、上汽大通等多个项目。公司先后新获多个汽车电子控制系统项目定点,其中包括多项IBS(One-box)产品。 公司为国内少有实现线控制动系统国产替代化的企业,产品具备一定竞争力,获单能力逐步增强,有望助力公司开启新一轮业绩增长曲线。 维持增持评级。 公司为国内汽车制动系统龙头企业, 线控制动系统产品转型成果初显, 后续业绩增长可期。 预计公司2023-2025年每股收益分别为0.23元、 0.39元、 0.51元,对应PE分别为43倍、 25倍、 19倍, 维持公司“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 行业竞争加剧风险;产能扩充不及预期风险; 智能驾驶技术推广不及预期风险; 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风险。
|
|
|
亚太股份
|
交运设备行业
|
2023-08-30
|
9.03
|
--
|
--
|
11.08
|
22.70% |
|
11.36
|
25.80% |
|
详细
产能利用率提升+客户结构优化,基础制动龙头蓄势而发1)公司在制动领域已有 40 余年,稳固市场地位保障业务基盘:公司成立于 1976 年,是国内老牌制动厂商。公司在基础制动领域具有规模化生产优势(2022 年制动器市占率 6.7%),近年陆续取得全球项目&总成类项目定点;2)客户+产品结构优化,近两年收入、利润恢复:2018-2020 年公司业绩受制于行业需求低迷(主要客户跌幅超行业整体),近年公司顺利拓展长城、吉利等客户,同时电控产品开始量产爬坡,公司营收、利润逐步恢复(2022/1H23 营收 38/18 亿,同比+3%/+4%,归母净利润 0.7/0.7 亿,同比+55%/+111%);3)历史包袱即将出清,前期产能投放迎来收获期:2018-2020 年公司前期高强度投资大幅转固,利润率显著承压,随着投资力度放缓和产能利用率提升,公司盈利能力触底反弹(1H23 毛利率恢复至近年最高点)。 正向研发打造电控技术优势,公司电控制动驶入快车道1)公司掌握核心电控技术,电控定点订单频现:公司为国内少数实现ESC 量产的厂商,近年订单持续开拓(配套长城、长安、奇瑞等)。公司 EPB 客户覆盖全面,包括长城、长安、东风、一汽、广汽等。2018-2022 年公司电控销量/营收 CAGR 分别为 32%/27%,营收占比提升11pct,后续 ESC/EPB 新项目大规模放量将带动公司业绩高速增长;2)线控制动渗透提速,公司线控项目稳步落地:线控制动是自动驾驶执行层的核心,随着汽车电动智能化的推进,线控制动装配率快速增长(2022 年装配率达 25%,同比+10pct)。公司线控制动开发路径为Two-Box→One-Box,目前 One-Box 已获三家主机厂定点(预计于2H23 开启量产)。公司拥有完整的底盘电控开发能力(ABS、ESC、EPB、线控制动等),叠加近年整零关系重塑+供应链本土化需求提升,我们认为公司有望在国产厂商中率先实现底盘制动领域的份额突破。 投资建议:1)短期看,随着产能利用率提升+客户拓展,公司基础制动业务盈利修复确定性强;2)中期看,公司电控产品放量迅速,是驱动公司业绩快速增长的主要因素;3)长期看,线控制动、ADAS、轮毂电机业绩增长空间大。结合公司基础制动业务修复及电控&线控产品的成长性,我们预计公司 2023-2025 年营收分别为 42.2、51.9、64.3亿,同比增速分别为 12.5%、23.1%、23.7%;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6、2.4、3.7 亿,同比增速分别为 133.9%、52.2%、50.9%,EPS 分别为 0.22、0.33、0.49 元,对应当前股价的 PE 分别为 41.8 倍、27.5倍、18.2 倍。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电控产品国产化进程不及预期,线控制动量产进程不及预期,汽车电动智能化发展不及预期,下游客户销量下滑风险,原材料及劳动力成本上涨的风险。
|
|
|
亚太股份
|
交运设备行业
|
2023-08-25
|
9.43
|
13.42
|
58.25%
|
11.08
|
17.50% |
|
11.36
|
20.47% |
|
详细
事件:8月24日,公司发布2023年半年报,2023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7.55亿元,同比增长3.46%;实现归母净利润0.68亿元,同比增长111.39%;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0.41亿元,同比增长112.81%,业绩符合市场预期。 盈利能力持续提升,23H1业绩符合预期2023年上半年,公司持续推动内部降本增效、工艺优化等工作,盈利能力实现大幅修复。2023年上半年公司毛利率、净利率和扣非归母净利率分别为17.05%/3.87%/2.33%,相比2022年提升3.37/2.03/1.42pct。分季度来看,公司23Q1毛利率为15.96%,环比+2.73pct;23Q2毛利率为18.15%,环比+2.19pct,呈现逐季度提升态势。展望2023年下半年,随着各类电控制动产品出货占比不断提升,公司盈利能力有望持续向好。 线控制动量产加速推进,打造第二成长曲线根据亚太股份官微,2023年4月公司冬季寒区试验顺利完成,测试的产品包括ABS、ESC和IBS(One-box)等,测试车型约60余辆。2023年上半年,公司已开始并按计划推进IBS(onebox)产品的生产线建设工作,客户的量产项目也在顺利推进中。我们预计,公司新一代One-box产品将在2023年下半年实现量产,助力公司切入乘用车线控制动市场,打开更广阔的成长空间。 公司具备成为线控制动领先企业的条件底盘各类执行器对于产品安全性、可靠性的要求会更高,国内供应链以GlobalTier1为主,且竞争格局相对集中。随着自主品牌的崛起,线控制动环节国产替代开始,伯特利成为国内率先实现大规模量产的企业。我们认为,公司在基础制动器和电子制动产品也具备丰富的量产经验,形成了完善的产品设计、产品开发和产品测试体系,也有望成为线控制动国产替代的领先企业。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预计公司2023-25年公司营收分别为50.42/62.10/74.24亿元,同比增长34.44%/23.18%/19.56%;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41/2.54/3.73亿元,同比增长108.09%/79.80%/46.70%,CAGR-3为76%;EPS分别为0.19/0.34/0.51元/股,对应8月24日收盘价的PE分别为50/28/19倍。考虑到公司基础制动业务稳定增长,线控制动产品于23年下半年量产,有望继伯特利后成为第二家实现线控制动规模量产的上市公司,参考可比公司估值,给予公司24年40倍PE,对应目标价13.6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汽车销量不及预期、原材料价格上行风险、线控制动产品渗透率提升不及预期、新产品及客户开拓不及预期。
|
|
|
亚太股份
|
交运设备行业
|
2023-07-19
|
11.09
|
13.42
|
58.25%
|
11.13
|
0.36% |
|
11.13
|
0.36% |
|
详细
事件:7月7日,公司发布23年半年度业绩预告,23年上半年公司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0.65亿元-0.73亿元,同比增长102.53%-127.45%;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0.385亿元-0.465亿元,同比增长100.19%-141.79%;EPS为0.088元/股-0.099元/股,业绩符合市场预期。 盈利能力持续修复,23H1业绩符合预期2023年上半年,公司预计归母净利润为0.65亿元-0.73亿元,同比增长102.53%-127.45%,业绩符合市场预期。业绩期内,国内经济稳定向好及海外市场需求提升,公司持续优化产品结构,带动各类产品销量实现较好增长。受益于产能利用率提升、工艺优化等原因,公司盈利能力持续提升,20-23Q1公司毛利率分别为12.88%、13.49%、13.68%和15.96%;净利率分别为0.59%、1.27%、1.84%和4.38%,后续随着电控产品营收占比不断提升,公司盈利水平有望继续提升。 高级智驾必备执行器,线控制动市场广阔21年国内乘用车前装线控制动系统搭载率仅为15.04%,22年快速提升至24.95%,随着新能源汽车进一步聚焦智能化,线控制动出货量有望跟随新能源汽车保持高速增长。我们预计25年线控制动乘用车前装出货量和市场规模有望分别达到930万套和148.80亿元,22-25年CAGR均超过20%。 线控制动即将量产,打造第二成长曲线根据亚太股份官微,2023年4月公司冬季寒区试验顺利完成,测试的产品包括ABS、ESC和IBS(One-box)等,测试车型约60余辆。一般来讲,冬季测试结束后客户会尽快完成验收并开始准备量产,我们预计公司新一代One-box产品将在2023年下半年实现量产,助力公司切入乘用车线控制动市场,打开更广阔的成长空间。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预计公司2023-25年公司营收分别为50.42/62.10/74.24亿元,同比增长34.44%/23.18%/19.56%;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41/2.54/3.73亿元,同比增长108.09%/79.80%/46.70%;EPS分别为0.19/0.34/0.51元/股,CAGR-3为76%。对应7月14日收盘市值的PE分别为55/31/21倍。考虑到公司基础制动业务稳定增长,线控制动产品于23年下半年量产,有望继伯特利后成为第二家实现线控制动产品规模量产的上市公司,参考可比公司相对估值,给予公司24年40倍PE,对应目标价13.6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汽车销量不及预期、原材料价格上行风险、线控制动产品渗透率提升不及预期、新产品及客户开拓不及预期。
|
|
|
亚太股份
|
交运设备行业
|
2023-03-03
|
8.84
|
--
|
--
|
8.59
|
-2.83% |
|
8.59
|
-2.83% |
|
详细
事件概述:2023 年3 月1 日,公司发布公告,近日收到国外某整车企业的通知,公司已被选定为该整车企业某新能源汽车平台前后制动器总成及IBS(one-box)的供应商。该项目预计于 2025 年开始逐步量产,生命周期6 年。 IBS One-box 获国外整车厂定点,国产替代逻辑持续兑现,制动系统王者归来。高级别自动驾驶法规的逐步释放,L3 级别自动驾驶有望持续提升,IBSOne-box 作为高级别自动驾驶核心部件,将有望充分受益,我们预计到2025 年国内乘用车IBS 整体市场规模将接近100 亿元。IBS One-box 产品具备较高的技术壁垒,且安全性要求较高,目前国内市场由博世、大陆、日立等国际Tier1巨头为主导。公司为国内汽车制动龙头,较早布局汽车电子领域,ESC/IBS Twobox产品分别于2016/2020 年实现量产,其中ESC 产品相继获得长城汽车(M6等核心车型)、东风汽车等主机厂定点,IBS Two-box 在奇瑞大蚂蚁实现量产,标志着公司电子制动产品领域具备较强的研发实力。以ESC 和IBS Two-box 量产经验为基础,公司持续推进IBS One-box 产品研发,目前第二代One-box 量产化产品样件已经试制完成,于2022 年11 月首获国内某大型主机厂定点,成为内资企业中较早实现IBS One-box 产品量产的企业之一。此次再获定点,体现公司在One-box 领域的核心竞争力持续受到市场认可,线控制动产品进一步落地,国产替代逻辑逻辑持续兑现,制动系统王者归来。 基础制动业务周期向上,客户结构持续优化,汽车电子业务多点开花助力公司进入高增长期。公司基础制动器21 年实现大众、通用、日产及本田项目量产,并取得长城、一汽红旗、长安新能源等项目定点,公司客户结构持续优化,市占率有望进一步提升。同时公司是国内最早研发并产业化ABS 的企业,EPB 和ESC于2016 年量产,IBS 于2020 年量产。当前公司电子业务新客户多点开花,全面提速。现已获得长城汽车ESC、ABS 及EPB 定点,东风汽车ESC 及EPB 定点,一汽红旗、零跑汽车及一汽解放的EPB 定点。上半年,公司积极开拓市场,获吉利、长安、长城、零跑多家整车厂项目定点,新量产项目22 个,新启动项目68 个(21 个汽车电子控制系统项目),项目持续开拓,汽车电子产品有望持续放量,带动公司营收及利润重回历史高位水平。公司全产业链布局无人驾驶,提供从感知、决策到线控制动(IBS\ESC)的能够实现 L2++的ADAS 系统方案,目前,公司第二代one-box 量产化产品样件已经试制完成,公司还在研发非解耦式电子助力制动系统EBB,和紧凑型one-box(iEHB)计划2022 年不少于6个车型匹配,2023 年冬标后开始量产。 投资建议:预计公司2022-2024 年实现归母净利润0.65/1.99/3.05 亿元,当前市值对应2022-2024 年PE 为99/32/21 倍。公司电子业务持续放量,作为中国制动行业龙头有望享有估值溢价,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芯片供应短缺风险;行业竞争加剧导致毛利率降低等。
|
|
|
亚太股份
|
交运设备行业
|
2022-11-11
|
8.65
|
--
|
--
|
9.09
|
5.09% |
|
9.41
|
8.79% |
|
详细
事件概述: 2022年 11月 9日,公司发布公告,收到国内某大型汽车集团的定点通知书,公司将作为客户的零部件开发和生产供应商,开发和生产某 SUV车型的集成制动控制模块(IBS one-box)。 IBS One-box 取得重大突破, 电子制动产品龙头回归。 高级别自动驾驶法规的逐步释放, L3级别自动驾驶有望持续提升, IBS One-box作为高级别自动驾驶核心部件, 将有望充分受益,我们预计到 2025年国内乘用车 IBS 整体市场规模将接近 100亿元。 IBS One-box 产品具备较高的技术壁垒,且安全性要求较高,目前国内市场由博世、大陆、日立等国际 Tier1巨头为主导。 公司为国内汽车制动龙头,较早布局汽车电子领域, ESC/IBS Two-box 产品分别于 2016/2020年实现量产,其中 ESC 产品相继获得长城汽车(M6等核心车型) 、东风汽车等主机厂定点, IBS Two-box 在奇瑞大蚂蚁实现量产,标志着公司电子制动产品领域具备较强的研发实力。以 ESC 和 IBS Two-box 量产经验为基础,公司持续推进 IBS One-box 产品研发, 目前,公司第二代 One-box 量产化产品样件已经试制完成, 此次取得定点,标志着公司在 IBS One-box 领域已具备量产能力,成为内资企业中较早实现 IBS One-box 产品量产的企业之一,具备赛道稀缺性。 IBS One-box 打破海外头部垄断,有望实现国产替代,助力公司电子制动龙头回归。 基础制动业务周期向上,客户结构持续优化,汽车电子业务多点开花助力公司进入高增长期。 公司基础制动器 21年实现大众、通用、日产及本田项目量产,并取得长城、一汽红旗、长安新能源等项目定点,公司客户结构持续优化,市占率有望进一步提升。同时公司是国内最早研发并产业化 ABS 的企业, 当前公司电子业务新客户多点开花,全面提速, 现已获得长城汽车 ESC、 ABS 及 EPB 定点,东风汽车 ESC及 EPB 定点,一汽红旗、零跑汽车及一汽解放的 EPB 定点。上半年,公司积极开拓市场,获吉利、长安、长城、零跑多家整车厂项目定点,新量产项目 22个,新启动项目 68个(21个汽车电子控制系统项目),项目持续开拓,汽车电子产品有望持续放量,带动公司营收及利润重回历史高位水平。 公司前期大规模资本开支周期结束,叠加行业周期下行导致公司出现大级别利润拐点,未来随着自主品牌崛起及基础制造全球化产业转移,公司有望实现进口替代,成为全球基础制动龙头企业。 投资建议: 预计公司 2022-2024年实现归母净利润 0.95/1.99/3.05亿元,当前市值对应 2022-2024年 PE 为 62/30/19倍。 公司电子业务持续放量,作为中国制动行业龙头有望享有估值溢价,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 芯片供应短缺风险;行业竞争加剧导致毛利率降低等。
|
|
|
亚太股份
|
交运设备行业
|
2022-04-21
|
6.90
|
--
|
--
|
7.10
|
2.90% |
|
10.75
|
55.80% |
|
详细
2021年总营收同比+24.3%,电控制动营收占比13.2%4月19日,公司发布2021年年报,2021年公司总营收36.3亿元,同比+24.3%,归母净利润4390万元,同比+168.4%。其中,汽车电子控制系统营收4.8亿元,同比+43%,占整体营收比例从2020年的11.5%提升至13.2%。2021年Q1-Q4单季度归母净利润为1500/1574/152/1164万元,Q1-Q4单季度毛利率为14.7%/14.7%/13.5%/11.6%,单季净利率1.8%/1.9%/0.2%/1.2%。考虑到公司电控制动业务有望提速,我们上调预计公司2022-2023年盈利预测,并新增2024年盈利预测,预计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17(+0.07)/2.05(+0.5)/3.21亿元,EPS为0.16(+0.01)/0.28(+0.07)/0.44元/股,当前股价对应2022-2024年PE分别为44.3/25.4/16.2倍,维持“增持”评级。 基础制动业务营收恢复正增长,毛利率同比提升1.3pcts2021年公司基础制动系统总销量2279万只,同比+12.8%,基础制动营收28.8亿元,同比+21.5%,基础制动业务毛利率同比提升1.3pcts至12.7%。基础制动业务为公司基本盘,2021年公司下游客户如长城汽车、长安汽车等车企销量增长带动公司基础制动业务营收恢复正增长,产能利用率也得以提升。此外,公司2021年首次获得长安马自达基础制动项目定点,合资客户进一步取得突破。 电控制动斩获多个定点,新产品研发稳步推进公司在芯片的使用和验证上积累了大量经验,面对缺芯危机,公司通过芯片国产替代等方案尽量缓解影响,并在客户拓展方面取得较大进展。2021年公司电控制动业务斩获多个项目定点,如长城ESC/ABS/EPB、东风乘用车ESC/EPB、零跑EPB、一汽红旗EPB等。同时,公司线控制动新产品开发稳步推进之中,所研发的非解耦电子助力制动系统EBB和one-box线控制动(iEHB)计划2022年在不少于6个车型上匹配,并于2023年冬标后开始量产。 风险提示:海内外汽车需求不及预期、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新项目开拓不及预期、下游客户销量不及预期。
|
|
|
亚太股份
|
交运设备行业
|
2022-04-08
|
7.43
|
--
|
--
|
7.18
|
-3.36% |
|
10.34
|
39.17% |
|
详细
事件概述:2022年4月6日,公司发布2021年度业绩快报暨业绩预告修正公告,2021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6.31亿元,同比+24.29%;归母净利润0.44亿元,同比+168.37%,扣非归母净利润-0.17亿元,同比+64.42%。同时公司发布2022年Q1业绩预告,2022Q1预计实现归母净润0.2-0.3亿元,同比+33.28%-99.93%;扣非归母净利润0.15-0.25亿元,同比+59.69%-166.15%。 21年营收超预期,22Q1业绩超预期,公司拐点已至,业绩反转在即21年公司实现营收36.31亿元,同比+24.29%,超出我们预期;归母净利润0.44亿元,同比+168.37%。归母净利润略有下调(前期业绩预告归母净利润0.63-0.73亿元),主要原因为:公司联营企业北京亚太业绩大幅下滑且部分客户出现财务困难而单项计提大额坏账准备,公司基于谨慎性原则对应收账款根据预计可收回金额单项计提坏账准备。过去几年随着行业的周期调整,公司持续优化客户结构,当前下游客户主要为长城、长安、大众、本田等头部企业,下游客户抗风险能力持续提升,预计此次坏账计提为单次影响。同时,公司2022Q1预计实现归母净润0.2-0.3亿元,同比+33.28%-99.93%;扣非归母净利润0.15-0.25亿元,同比+59.69%-166.15%。22Q1业绩持续保持高增长,其主要原因为,基础制动器与长城、吉利、广汽本田、东风本田等头部车企新产品落地,项目逐步量产;同时,伴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叠加缺芯带来的自主汽车电子国产替代新机遇,公司电子产品持续获得长城、零跑等头部自主主机厂认可,电子产品持续放量;基础制动器触底反弹叠加电子产品加速渗透,助力公司迎来业绩拐点。 基础制动器产品与电子制动器产品双轮驱动,公司进入新一轮高速成长汽车制动产品作为核心安全件,产品品控及制造工艺要求高。以基础制动为基础,向上逐渐升级汽车电子(ABS/ESC/EPB),最终升级为线控制动(IBS)为国际市场主流制动企业发展路径。公司基础制动领域优质广泛的客户结构,以及多年稳定的量产供应经验,为其进一步升级为线控制动提供重要切入点。同时公司作为国内最早研发并生产ABS的企业,近期多款汽车电子产品实现对国内核心自主品牌大规模量产配套。当前公司已与一汽、东风、长城、上汽、吉利、长安等核心自主品牌及零跑汽车等核心新势力车企展开紧密合作,产品持续获得客户认可。自主品牌全面崛起,份额持续提升,公司有望和自主品牌实现“伴随式成长”,实现核心汽车电子产品进口替代。公司多年聚焦汽车制动领域,基础制动和汽车电子业务“双轮驱动”有望实现进口替代,未来3-5年驱动公司实现高质量增长。 投资建议:公司产品加速放量,我们上调2021年营收,预计公司2021-2023年实现营收36.3/41.9/54.7亿元;受联营公司业绩影响,我们下调公司2021年归母净利润,预计2021-2023年实现归母净利润0.44/1.22/1.99亿元,当前市值对应2021-2023年PE为123/45/27倍,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原料价格波动致毛利率低预期,新品拓展不及预期,汇率风险等。
|
|
|
亚太股份
|
交运设备行业
|
2022-04-07
|
7.30
|
--
|
--
|
7.54
|
3.29% |
|
10.34
|
41.64% |
|
详细
国内基础制动龙头,积极开拓电控制动、智能驾驶等业务公司是国内基础制动龙头企业,目前基础制动产品品类覆盖广泛,包含盘式制动器、鼓式制动器、制动泵等。公司在国内基础制动市场份额领先,客户覆盖主流自主品牌乘用车企,并逐步打开全球配套市场,陆续获得通用GEM平台、大众MLB平台、PSA欧洲等的项目定点。公司基础制动业务基本盘稳固,电子辅助制动业务快速放量,线控制动、ADAS、轮毂电机等业务带来长期看点,伴随新客户、新业务的持续开拓以及产品结构的优化,公司盈利有望快速向上修复。我们预计2021-2023年公司营收分别为36.3/45.9/54.7亿元,归母净利润为0.44/1.10/1.55亿元,EPS为0.06/0.15/0.21元/股,对应当前股价PE分别为123.4/49.5/35.0倍,首次覆盖,给予公司“增持”评级。 电控系统业务占比快速提升,线控制动双线布局稳步推进公司是国内首家开发出汽车液压ABS系统的自主供应商,并于2004年率先实现量产,目前电控系统产品包含ABS、EPB、ESC等,2020年电控系统业务占比11.5%,较2018年大幅提升5pcts。线控制动方面,公司技术储备丰富,two-box系统已于2020年实现量产,one-box在长安汽车等样车车型上进行测试,根据公司答投资者提问的资料,one-box系统已有量产车型项目在稳步推进。芯片短缺为电控制动系统国产替代带来机遇,伴随电控制动系统新增产能的陆续投放以及市场开拓的持续进行,公司电控制动业务有望步入快速成长期。 2017年来产能的过快投放影响盈利,未来电控系统营收占比提高或改善盈利2017年以来,公司基础制动产品如盘式制动器等产能的过快投放拖累了整体产能利用率,叠加原材料的大幅涨价等因素,公司盈利能力受到影响。伴随新客户新项目的陆续供货,公司基础制动产品产能利用率或得到提升,同时高毛利率的汽车电控系统业务营收占比提高有望进一步改善公司盈利。 风险提示:汽车行业景气度不及预期;新业务进展不及预期;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