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通证券
|
银行和金融服务
|
2020-09-02
|
14.78
|
--
|
--
|
15.22
|
0.86% |
|
14.91
|
0.88% |
|
详细
事件公司坚持稳健经营,聚焦发展主线,加强业务协同,推进集团管控,通过持续做深服务价值链、构建客户生态圈,积极把握以注册制扩大试点为重点的资本市场变革发展机遇,全方位提升公司的综合竞争实力。 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77.88亿元,同比减少1.58%;归母净利润为54.83亿元,同比减少0.78%;扣非归母净利润为51.09亿元,同比下降2.31%。基本每股收益为0.48元/股,与去年持平;加权平均ROE为4.26%,较去年同期减少0.3PCT。公司表示,业绩下滑主要来源于29亿资产减值准备;手续费类业务收入全面增长,其中经纪业务手续费净收入22.35亿元,同比增幅17.89%,主要是坚定财富管理转型,产品体系不断完善;资产管理业务手续费净收入16.40亿元,同比增幅43.35%,主要是不断提升主动管理规模成效显著;投资收益及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合计61.12亿元,同比增幅1.90%,主要是把握市场机遇,积极调整投资策略,获得较好收益;其他业务收入29.53亿元,同比减幅36.42%,主要是子公司销售收入减少。此外,近期证监会公布2020年证券公司分类评价结果,海通证券继续保持AA级,后续表现值得期待。 投资要点1.财务指标稳居前列,手续费类业务收入全面增长面对复杂的宏观环境和国际形势带来的挑战,公司保持战略定力,克服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抓住资本市场深化改革和对外开放的发展机遇,按照补短板、破瓶颈、努力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积极布局新业务、拓展新客户,完善架构、激发活力,扎实推进基础设施建设,防范化解风险事项,取得了良好的经营业绩,主要财务指标稳居行业前列。 2020H1,以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为代表的轻资产业务同比增速为17.65%,占比为32.16%,较Q1的39.24%有所下滑,较去年同期的27.24%提升近5PCT。Q2、Q1的环比增速分别为8.66%、-2.99%;其中经纪业务、投行及资管业务的同比增速分别为17.89%、3.29%及43.35%;Q2的环比增速分别为-23.91%、33.05%、48.15%,Q1环比增速为43.47%、-18.01%及-14.73%。 重资产业务有所承压,其中利息净收入、投资净收益及公允价值变动净收益同比增速分别为-1.96%、-5.27%及27.77%,Q2、Q1的环比增速分别为-9.57%、-42.28%及314.27%,47.98%、8.78%及-337.13%。 2.经纪业务借助金融科技持续发力公司股基交易量为7.32万亿元,同比增长26.41%,市场份额高达7.73%,同比增长5.47%,主要受益于市场环境流动性持续宽松,A股成交维持高位。在普惠客户赋能方面,自主研发的“e海通财”一站式互联网金融平台,在智能化、个性化、社区化建设方面保持行业领先,其中APP用户超过3,500万,月均平台活跃数近400万,同比增长超过30%。在机构客户赋能方面,自主研发的微秒级极速交易、算法交易、高速行情等技术平台,有效满足高净值、专业、公私募机构客户的个性化需求。通过“e海方舟”交易的机构客户数急速上升,同比增长超过10倍,股基交易量同比增长超过200%。 3.资管主动管理能力提升,增速显著资产管理方面,2020H1海通资管公司实现资产管理业务净收入8.7亿元,同比增长44%,排名行业第四,实现净利润5.2亿元,同比增长15%,主要受益于“大集合”公募化改造持续推进,公司主动管理规模增长。海通资管公司最近两年大力压缩通道业务规模,回归主动管理本源,2020H1管理总规模2,717亿元,其中主动管理规模1,866亿元,占比提升到了68%。 根据基金业协会截至2020Q2的统计,海通资管公司私募资产管理月均规模人民币2467.07亿元,行业排名第九;私募主动管理资产月均规模人民币1496.39亿元,行业排名第七。 4.投行业务排名靠前,品牌价值提升2020H1公司投行业务净收入17.00亿元,同比增长3.29%。在境内股权融资业务方面,公司抓住科创板和创业板注册制改革试点的机遇,加大项目拓展,严控项目质量,加快项目落地。报告期内,境内股权融资业务取得瞩目成绩,2020H1完成11单股权融资项目,并有16单过会待发;在审IPO项目48家,再融资项目12家,合计在审数量排名行业第三。债券业务各项排名均处于行业前列,其中债券承销金额排名取得历史最佳成绩,为全行业第四其中。科创板表现亮眼,H1申报科创板IPO项目20家,行业排名第二;报告期末在审科创板IPO项目20家,行业排名第二;在集成电路领域已建立突出的品牌优势,树立了公司投行在生物医药领域的市场影响力。 5.利息收入略微下降,减值计提增长而拖累业绩2020H1公司利息净收入22.09亿元,同比下降1.96%。其中,金融资产利息收入70.04亿元,同比增长5.25%,预计两融规模上升贡献较大。H1公司融资类业务规模849.92亿元(不含资管),其中,融资融券余额增加了61.83亿元至479.46亿元,股票质押融资余额减少48.1亿元至369.77亿元。截至H1,公司买入返售金融资产589.44亿元,同比下降10.46%;融出资金577.32亿元,同比增长10.82%。 此外,受疫情影响,融资租赁收入19.85亿元,同比下降15.87%。 公司利息支出67.80亿元,小幅增长0.28%,主要系融资租赁业务产生的利息支出。 而公司在信用减值损失上的计提较为充分,期末信用减值损失为29.00亿元,同比增长173.81%,主要系融资类业务减值损失增加。 H1,公司对融出资金、买入返售金融资产等计提资产减值准备29亿元,其对净利润的影响超过去年净利润的10%。公司股质业务履约担保比例为278.5%。我们认为H1做了充分的减值计提准备,主要系业务结构差异所致,使得信用业务风险降低,资产质量得以提高。 6.投资业务总体保持平稳,衍生业务主要为服务客户2020H1,公司固定收益投资把握宏观政策趋势和债券市场波动节奏,适度超前进行仓位和策略调整,取得了良好收益;积极开展量化交易、国债期货、利率互换等FICC创新业务。H1,公司新增场外衍生产品交易名义本金规模417.0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47.48%。 国债期货持仓规模约59.8亿元,套利组合现券规模约91亿元,国债期货交易量和持仓量在中金所国债期货市场位居前列。H1,公司利率互换名义本金投资规模276亿元,已与78家机构签署了NAFMII协议,在券商同业中排名前二,是目前利率互换市场较活跃的参与者之一。公司积极参与黄金交易所黄金市场交易,2020H1,公司黄金租赁本金存量110.23亿元;黄金期权存量交易规模99.63亿元,期权费存量余额14.1亿元。 7.海外疫情缓和,国际业务有望改善2020H1,公司境外业务收入占比24.89%,同比增速为-2.89%。海外平台主要有海通国际、海通银行及海通恒信三家子公司,建立了业内领先的国际业务平台,主要深耕香港、欧美市场。2020H1,海通国际继续保持在香港投行中的领先位置,在香港资本市场完成了18个IPO项目,IPO成交数量在全体投行中位列第一。海通国际重点拓展战略客户,打通港股、A股、美股、日股及印度股票的研究资源,提升交易能力,期内股票交易额突破2200亿港元,同比增长42%。 海通银行继续秉持“本地业务”和“中国元素”跨境业务双轮驱动的策略,克服海外疫情影响,完成多单债券承销业务。同时,自贸区分公司作为首批加入自贸区FTU(自贸区分账核算单元)体系的证券机构,在2020H1聚焦自贸区及临港新片区金融改革动态,探索多样跨境业务模式。我们认为,随着疫情逐渐好转,国际业务有望回归正增长。 8.估值与投资建议2020年8月,公司完成200亿元A股股票非公开发行,夯实资本实力。同时,公司通过发行公司债、短期公司债、收益凭证、短期融资券等方式完成境内融资537亿元。多种债务融资工具并举,增强了公司流动性管理能力与风险防控能力,同时降低了综合融资成本。 按照补短板、破瓶颈、努力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积极布局新业务、拓展新客户,完善架构、激发活力,扎实推进基础设施建设,防范化解风险事项,取得了相对良好的经营业绩。我们假定2020-2022年市场A股股票交易量平均增速为25%左右,新发基金同比增速分别为100%、30%、30%,经纪业务佣金率、两融费率等总体平稳,预计公司2020-2022年的EPS分别为0.90/1.17/1.39元,对应的PE分别为16.86/12.93/10.94倍,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中美摩擦波动风险;市场大幅下跌风险;宏观经济下行风险;公司业绩不达预期风险;监管风险;疫情持续
|
|
|
海通证券
|
银行和金融服务
|
2020-09-02
|
14.78
|
--
|
--
|
15.22
|
0.86% |
|
14.91
|
0.88% |
|
详细
归母净利润小幅减少,收入结构稳定:1)公司合并口径归母净利润减少0.78%;年化ROE8.65%,净利润率30.83%,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2)自营、经纪、利息、投行、资管业务净收入占比分别为33%、13%、12%、10%、9%,各项主营业务占比变化均不超过3%,业务结构较为稳定。 财富管理数字化平台快速成长,主动管理转型下资管业务增幅亮眼:(1)受益于市场活跃度提升,1H2020公司经纪业务实现收入22.35亿元,同比增长18%,股票基金交易金额市占率稳定在3.9%左右;数字化运营平台e海通财APP新增多项功能,平均月活数同比增长超过30%,机构综合服务平台“e海方舟”交易量同比增长超过200%。(2)资管业务净收入16.40亿元,同比增长43%,显著高于行业增速。海通资管业务总规模2717亿元,主动管理占比提升至68%。(3)由于子公司销售收入减少,其他业务收入41.56亿元,同比下降16%,占总营收比例从上年同期的28%降至23%。 投行业务收入稳健市占率提升,大额信用减值损失拖累整体业绩表现:(1)投行业务净收入17.01亿元,同比增长3%。股债承销金额合计2,633亿元,其中IPO金额43亿元,市占率分别提升至5.1%和3.1%,科创板表现亮眼,申报IPO项目数与期末再审项目数均为行业第二名,项目储备充足,下半年投行业务收入有望进一步增长。(2)利息净收入22.09亿元,同比减少2%,主要由于融资租赁收入减少16%至1,985亿元。融资类业务规模总体稳定。信用减值损失同比增加174%至29亿元,主要是其他贷款和应收款项减值准备增加。(3)自营业务净收入58.48亿元,与上年同期基本持平,自营规模增长7%至2,667亿元。 估值 根据最新业绩数据调整原有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0/21/22年的归母净利润为113/129/148亿元,对应EPS0.86/0.99/1.14元,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 政策出台对行业的影响超预期;市场波动对行业业绩、估值的双重影响。
|
|
|
海通证券
|
银行和金融服务
|
2020-05-01
|
12.68
|
--
|
--
|
13.00
|
2.52% |
|
17.25
|
36.04% |
|
详细
1Q2020业绩下滑,自营贡献占比大幅下降:1)公司1Q2020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分别同比下降29.31%和39.45%。公司年化ROE7.29%,净利润率32.67%,较上年同期均下降了5个百分点。2)自营、经纪、信用、投行、资管业务收入占比分别为18%、18%、17%、10%、9%。与上年同期相比,自营业务占比下降31个百分点,经纪业务占比增加9个百分点。 经纪、投行业务保持稳健,信用减值计提增加:1)受益于市场活跃度较高,1Q2020公司经纪业务实现收入12.69亿元,同比增长32%。2)投行业务实现收入7.30亿元,同比增长25%,股债承销金额1,149亿元,与1Q2019相比,行业排名由第7位上升至第5位,市占率由从4.11%提升至4.82%。受疫情影响,20年第一季度IPO承销金额为0。3)实现信用收入11.60亿元,同比增长27%,利息支出同比增长7%。受到融资类金融资产信用损失增加的影响,一季度信用减值损失计提6.92亿元,同比增加162%,拖累业绩表现。 自营业务下滑明显,资管业务增速领先:1)1Q2020公司自营业务实现收入12.54亿元,同比大幅下降74%,受市场行情回落影响,公允价值变动收益为-14.55亿元,相较1Q2019(23.97亿元)由正转负。截至3月公司拥有金融投资2,637.03亿元,较年初增加5.8%。若后期市场回暖,自营业务有望边际改善。2)1Q2020实现资管业务收入6.61亿元,同比增长63%,显著高于行业增速(16.4%)。3)由于子公司销售收入缩水,1Q2020其他业务收入19.13亿元,同比下降15%;但其他业务收入贡献仍维持了27%的较高占比。 估值 预计公司20/21/22年的归母净利润为113/129/147亿元,对应EPS0.98/1.12/1.28元,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 示政策出台对行业的影响超预期;市场波动对行业业绩、估值的双重影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