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思瑞浦
|
计算机行业
|
2023-11-10
|
167.75
|
--
|
--
|
171.96
|
2.51% |
-- |
171.96
|
2.51% |
-- |
详细
终端需求疲软,公司前三季度业绩有所承压。2023 年 1-9 月公司实现收入 8.13 亿元,同比-44.63%;实现归母净利润 0.16 亿元,同比-94.11%。 其中,信号链收入 6.49 亿元,同比-37.33%;电源管理收入 1.61 亿元,同比-62.94%。单季度看,2023Q3 公司实现收入 2.01 亿元,同比-57.25%,环比-33.98%;实现归母净利润 0.02 亿元,同比-94.71%,环比-82.19%。 受产品价格及结构调整,公司毛利率有所下滑。2023 年 1-9 月公司实现毛利率 53.58%,同比-4.93pct;净利率为 2.01%,同比-16.85pct。单季度看,2023Q3 公司毛利率为 50.02%,同比-8.88pct,环比-1.59pct;公司净利率为 1.10%,同比-7.80pct,环比-2.98pct。 信号链优势产品持续迭代,针对部分市场推出专用产品。公司对部分线性产品进行了迭代,并针对细分市场需求,推出了相对专用产品,如用于激光雷达的高速光电转换的运算放大器、用于漏电检测和电荷传感器等的信号放大的运算放大器等。此外,公司积极推进相关 AFE 产品的研发。接口方面,推出多款隔离料号,如用于伺服和变频控制系统的隔离采样芯片,且工规及车规 CAN 系列产品矩阵持续完善。 电源产品线取得多项进展,车规电源产品储备不断夯实。2023 年公司多款 DCDC 开关电源产品、工规 PMIC 产品量产;推出用于安防、检测市场的超低噪声、超高 PSRR 线性稳压器产品、应用于测试测量、工业仪器、数据采集和医疗设备等领域的高精度、低温漂系数的电压基准芯片、汽车级推挽变压器驱动芯片 TPM650xQ 系列。 MCU 产品已进入工程样片验证阶段,有望与模拟产品协同发展。2023年 5 月,公司首款 MCU 产品顺利流片并进入工程样片验证阶段。公司MCU 产品主要定位在工业和汽车两大市场,前期产品会先切入泛工业市场,并逐步拓展到汽车市场。在产品定义与研发上会寻求差异化竞争,围绕上述两大市场中国产化率还比较低、对芯片性能、集成度、功耗、数模混合等各方面性能要求比较高的垂直应用开发产品,且会重点做与公司模拟产品在技术与客户需求方面强耦合的产品。 盈利预测:我们预计公司 2023/2024/2025 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5/1.72/3.37 亿元,对应 10 月 27 日股价 PE 分别为 402/116/59 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新品研发不及预期、车规拓展不及预期、下游需求持续疲软。
|
|
|
思瑞浦
|
计算机行业
|
2023-08-17
|
190.84
|
--
|
--
|
191.42
|
0.30% |
|
191.42
|
0.30% |
-- |
详细
事件:8月10日,思瑞浦发布2023年半年报,2023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收6.12亿元,YoY-38.68%,归母净利1408.77万元,YoY-94.01%;剔除股权激励费用(4185.38万元)后归母净利5594.15万元,YoY-85.93%。 Q2营收环比小幅下行,毛利率承压。Q2公司实现营收3.05亿元,YoY-45.16%,QoQ-0.82%,市场景气度下行,竞争加剧,公司营收承压,但环比来看已基本止跌。毛利率方面,Q2公司毛利率环比下降6.25pct至51.60%,二季度公司采取了更加激进的价格策略,毛利率降幅较大。利润方面,由于费用刚性与毛利率下行,公司净利润同比有较大降幅,单季度归母净利1244.79万元,YoY-91.33%,剔除股权激励费用后归母净利2361.14万元。 拆分产品结构,Q2公司信号链营收2.37亿元,YoY-42.36%,营收占比77.85%,毛利率53.69%,环比下降5.81pct;电源管理营收6372.95万元,YoY-55.77%,营收占比22.15%,毛利率44.21%,环比下降7.37pct。 汽车、泛工业市场持续推进,完善多领域布局。公司车规级CAN收发器全系列量产,新推出16通道12位SARADC产品,广泛应用于电池管理、仪表控制等领域;高性能车规级推挽变压器驱动芯片已出货量产,可用于各类隔离电源;首款MCU产品已于智能家居重点客户进行验证,并合作进行应用开发,并可广泛应用于智能家居、智能楼宇、工业控制、医疗、计量设备、通信等各领域。同时公司和国内领先的SoC公司强强合作,配合推出国产化参考设计,助力机器人、汽车座舱信息娱乐系统的国产化。 信号链和电源管理产品推陈出新,首款MCU产品送样验证。信号链方面,线性产品:推出用于激光雷达的高速光电转换的运算放大器,以及用于漏电检测和电荷传感器等的信号放大的运算放大器;接口产品:推出了用于伺服和变频控制系统的隔离采样芯片;转换器:24位高分辨率模数转换器正在研发升级中,与目前16位转换器相比,具有更优的信噪比、线性度和采样率。电源管理产品中,线性稳压器方面,业界领先的1μVRMS超低噪声、110dB超高PSRR线性稳压器产品已量产出货,新推出0.05%高精度低温漂系数的电压基准芯片;电源稳压器方面,超过20款中高端DC/DC开关电源产品量产,PMIC产品也已量产,可为SoC提供更高效,紧凑的供电解决方案;驱动芯片方面,用于各类隔离电源产品的国内领先的高性能汽车级推挽变压器驱动芯片已量产出货。MCU方面,首款MCU产品目前在工程样片验证阶段。后续产品系列也已进入芯片设计阶段,在工业控制和新能源方向丰富和拓展产品组合。 投资建议:预计公司2023/24/25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23/3.33/5.89亿元,对应现价PE分别为187/69/39倍。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产品研发迭代不足的风险;下游需求不及预期的风险;市场竞争风险。
|
|
|
思瑞浦
|
计算机行业
|
2023-08-16
|
197.48
|
--
|
--
|
191.96
|
-2.80% |
|
191.96
|
-2.80% |
-- |
详细
公司发布2023年半年报,根据公告,公司23H1实现收入6.12亿元,同比减少38.68%;实现归母净利润0.14亿元,同比减少94.01%;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0.30亿元,同比下滑115.42%;毛利率54.74%,净利率2.30%。 23Q2,公司实现单季度收入3.05亿元,同比减少45.16%,环比减少0.65%;实现单季度归母净利润0.12亿元,同比减少91.33%,环比增长500.00%;实现单季度扣非归母净利润-0.11亿元,同比减少1.31亿元,环比增长0.08亿元;毛利率51.61%,环比下降6.24pct,净利率4.08%。 存货方面,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存货约3.65亿元,相比23Q1末增长0.27亿元。存货周转天数方面,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存货周转天数约213.09天,相比23Q1末减少约5.46天。 受市场景气度疲软影响,公司23H1收入有所下滑受终端市场景气度影响,客户需求下降,公司23H1收入有所下滑。其中,信号链收入约4.81亿元(占收入比78.53%),同比下滑31.03%,电源管理收入约1.28亿元(占收入比20.85%),同比下滑57.63%。我们认为,公司电源管理业务的收入降幅相对更大的主要原因系电源管理芯片市场更加开放且竞争激烈。 市场竞争加剧,短期内公司盈利能力承压毛利率方面,公司23H1毛利率约54.74%,同比减少3.58pct;23Q2单季度毛利率51.61%,环比减少6.24pct,主要原因系终端消费动力不足,行业及终端市场出现了去库存状况,导致市场竞争不断加剧。23Q2公司单季度归母净利润环比实现一定增长,其主要原因系公司23Q2的其他收益与公允价值变动净收益增长较大。我们认为,随着终端需求在23Q4逐渐复苏,公司业绩也有望随市场恢复而逐渐改善。 持续开拓新领域与新市场,促进自身市占率提高公司积极拓展工控、汽车、光伏、储能等市场,持续完善并拓宽产品线。 在信号链芯片领域,公司加大力度推出汽车级产品芯片,汽车级CAN收发器全系列量产;在电源管理芯片领域,公司在23H1推出线性稳压器TPL8033、电压基准芯片TPR50系列、汽车级推挽变压器驱动芯片TPM650xQ系列等多款新品;在嵌入式处理器领域,公司首款MCU产品处于工程样片验证阶段,初步功能验证结果满足设计目标,部分指标达到延伸目标。随着公司产品线的丰富,市占率有望进一步提升。 拟收购创芯微,持续向综合性模拟芯片厂商迈进创芯微主营产品包括电池管理类芯片和电源管理类芯片,产品已成功导入传音、OPPO、VIVO、小米、沃尔玛等一流客户并大批量使用。由于公司与创芯微同为模拟芯片设计企业,双方在产品品类、技术积累及客户资源等方面均有协同空间。产品品类方面,公司可通过收购创芯微迅速丰富和完善电池管理和电源管理芯片产品线,更好地满足客户多元化需求,增强市场竞争力;技术研发方面,公司可通过收购创芯微扩充研发团队、增强研发实力;客户资源方面,公司可通过收购创芯微快速切入消费类芯片领域,拓宽终端客户覆盖群体。若收购成功,有望加速提升公司业务规模,增强公司持续经营能力与市场竞争力。 投资建议我们预计公司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01/2.65/3.35亿元,对应PE为259.02/98.70/78.23倍,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下游需求不及预期、市场竞争格局、新品研发不及预期风险。
|
|
|
思瑞浦
|
计算机行业
|
2023-08-16
|
197.48
|
--
|
--
|
191.96
|
-2.80% |
|
191.96
|
-2.80% |
-- |
详细
事件2023年 8月 10日,公司发布 2023年半年度报告,2023H1公司实现营收 6.1亿元,同比-38.68%,实现归母净利润 0.14亿元,同比-94.01%;剔除股份支付费用影响后,归母净利润为 0.6亿元,同比-85.93%。 投资要点受终端需求疲软影响,短期业绩承压。受终端市场景气度疲软、下游需求放缓等宏观因素影响,2023H1公司实现营收 6.1亿元,同比-38.68%,其中信号链芯片实现销售收入 4.8亿元,同比-31.03%,电源管理芯片实现销售收入 1.3亿元,同比-57.63%,信号链芯片收入占比 78.53%,电源管理芯片收入占比 20.85%。从毛利率来看,上半年公司做了主动、被动的价格调整,综合毛利率为 54.74%,同比-3.58%,其中信号链芯片毛利率 56.63%,同比-5.26%;电源管理芯片毛利率 47.90%,同比-2.18%。 积极推出新品,工控、新能源领域丰富产品组合。公司推进产品研发与市场拓展,信号链产品线推出了激光雷达、漏电检测、运放等多款新产品,汽车级 CAN 收发器全系列量产,并且是国内第一家获得IBEEESD 报告认证;电源管理产品线推出了新型的线性稳压器、PMIC及 20余款中高端 DC/DC 开关电源产品量产。此外,首款 MCU 产品处于工程样片验证阶段,初步验证结果满足了设计目标,后续新的产品系列也已进入了芯片设计阶段,将持续在工业控制、新能源等方向丰富和拓展产品组合。 拟收购创芯微,业务协同多元化发展。创芯微专注于高精度、低功耗电池管理及高效率、高密度电源管理芯片研发和销售,产品批量进入立讯精密、罗马仕等国内一线品牌电源客户;在单节电池管理芯片市场,产品已全面进入 OPPO、vivo、小米、华为等主流穿戴品牌; 在智能手机方面,产品导入传音高端智能手机,份额超 50%,同时进军摩托罗拉等国际品牌。思瑞浦传统的下游客户以泛工业为主的,在消费类电子的积累是比较少的,创芯微目前的主要客户群是消费类电子。交易后,思瑞浦与创芯微将在现有产品品类、客户资源及销售渠道等方面形成积极的互补关系,实现业务有效整合,满足多元化需求,增强市场竞争力。 持续加大研发投入,积极引进人才。上半年公司研发投入达到 2.8亿元,约占当期营业收入的 46.26%;截至 6月 30日,公司研发技术人员数量增加至 508人,同比增长 34.39%,研发技术人员占公司员工总数 71.15%,其中研发人员中硕士及以上学历人员 340人,占研发技术人员总数的 66.93%。此外,公司积极完善组织架构、企业文化、底 层能力,吸引更多的全球化头部人才加盟,通过全球化的人才梯队参与全球化的竞争。 投资建议: 我们预计公司 2023-2025归母净利润 0.6/1.3/2.4亿元,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市场竞争加剧;新品导入不及预期;半导体周期下行风险。
|
|
|
思瑞浦
|
计算机行业
|
2023-08-14
|
215.00
|
--
|
--
|
217.29
|
1.07% |
|
217.29
|
1.07% |
-- |
详细
事项:公司公布2023年半年报,2023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12亿元,同比下降38.68%;实现归母净利润0.14亿元,同比下降94.01%。剔除股份支付费用影响后,实现归母净利润为0.56亿元,同比下降85.93%。 平安观点:终端市场景气度不佳,客户需求下降拖累23H1业绩:公司公布2023年半年报,2023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12亿元,同比下降38.68%;实现归母净利润0.14亿元,同比下降94.01%。公司信号链芯片实现销售收入4.81亿元,同比下降31.03%。电源管理芯片产品实现销售收入1.28亿元,同比下降57.63%。公司信号链芯片收入占比为78.53%,电源管理芯片收入占比为20.85%。公司信号链芯片产品毛利率为56.63%,较上年同期减少5.26个百分点;电源管理芯片产品毛利率为47.90%,较上年同期减少2.18个百分点。2023年上半年公司综合毛利率为54.74%,较上年同期减少3.58个百分点。 持续加大研发投入,注重知识产权保护:从费用端看,2023年上半年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财务费用率、研发费用率分别为6.52%( +3.49pct YoY ) 、 8.94% ( +3.67 pct YoY ) 、 -2.08% ( -1.90 pctYoY)和46.26%(+16.45 pct YoY),其中研发费用大幅上升,主要由于公司研发人员及薪酬增加所致。截至2023H1,公司研发技术人员数量增加至508人,同比增长34.39%,研发技术人员占公司员工总数71.15%,其中研发人员中硕士及以上学历人员340人,占研发技术人员总数的66.93%,公司中长期发展所需的人才基础进一步夯实。公司重视知识产权保护。截至2023H1,公司累计申请发明专利256项,实用新型专利29项,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专有权105项。公司通过专利布局,为技术创新构筑知识产权护城河。 持续完善产品线,开拓新领域和新市场:在产品端,公司主营产品为信 号链芯片、电源管理芯片、嵌入式处理器等,2023年上半年,公司中高端DC/DC开关电源产品、PMIC产品量产,逐步贡献收入。多款宽电压输入的降压DC/DC变换器、升压DC/DC变换器开始送样,可广泛用于汽车、通讯和工业领域,同时公司MCU的第一款产品已在智能家居客户端进行验证。在市场端,公司积极拓展工控、汽车、光伏、储能等市场,并取得成效。同时公司和国内领先的SoC公司强强合作,配合推出国产化参考设计,助力机器人、汽车座舱信息娱乐系统国产化,提高方案竞争力。公司车规产品进展良好,已有50余款产品上市。 投资建议:公司是国内领先的模拟芯片设计企业,主营产品为信号链芯片、电源管理芯片和嵌入式处理器等,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工业自动化、通信设备、医疗器械、智能家居等下游领域。当前半导体仍处于周期下行阶段,公司模拟产品的下游应用领域暂未看到明显复苏迹象。基于公司2023年半年报及下游应用市场需求情况,我们下调公司盈利预期,预计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53、1.87和2.51亿元(前值分别为3.72、5.06和6.79亿元),2023-2025年EPS分别为1.28、1.56和2.09元,对应8月11日收盘价的PE分别为170.8、139.9和104.5倍。公司在信号链和电源管理芯片双轮驱动的发展模式上,逐渐融合嵌入式处理器,为客户提供更全面的芯片解决方案,致力于成为一家模拟与嵌入式处理器的平台型芯片公司。基于公司国内模拟芯片领域的龙头地位,我们看好公司芯片平台型建设带来的全方位发展,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1)行业景气度下行的风险:公司信号链产品与电源管理产品主要应用于泛工业和通讯领域,如果下游市场需求放缓,且公司新领域拓展不及预期,公司的营收情况可能会受到不利影响;(2)国际贸易摩擦的风险:近些年,国际贸易摩擦不断,中国不少企业受到美国出口管制,一旦国际贸易摩擦的情况持续或进一步加剧,公司可能面临经营受限、订单减少或供应商无法供货等风险;(3)技术持续创新能力不足的风险:如果公司未来研发资金投入不足或研发进度低于预期,则可能致使公司产品及技术被赶超或被替代,进而导致公司已有技术和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下降,给公司业务带来不利影响
|
|
|
思瑞浦
|
计算机行业
|
2023-06-14
|
244.61
|
--
|
--
|
243.69
|
-0.38% |
|
245.50
|
0.36% |
|
详细
事件:2023 年6 月9 日,思瑞浦发布《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购买资产并募集配套资金预案》。 定增预案落地,发行价定为182.76 元/股:公司拟通过发行股份以及支付现金的方式向杨小华、创芯发展、创芯科技等17 名交易对方购买创芯微95.6587%股权,并募集配套资金,拟采用询价方式向不超过35 名特定投资者发行股份募集配套资金,发行价定为182.76 元/股。不过因本次交易相关的审计、评估工作尚未完成,本次交易最终交易作价暂未确定。 创芯微专注于电池管理领域,团队拥有比亚迪等龙头公司背景。创芯微产品包括单串/多串锂电池保护IC、AFE、原边/副边控制开关、同步整流、LDO 等,广泛应用于智能手机、可穿戴设备、对讲机、太阳能路灯、蓝牙音箱、小功率储能等诸多领域,客户覆盖传音、OPPO、VIVO、小米、宜家、沃尔玛等多家国内外一流厂商。公司核心研发团队优质,曾在比亚迪、意法半导体、凹凸科技等头部公司任职,拥有多年电池管理芯片、模拟集成电路设计的经验。2021 年至2023年1-5 月,创芯微营收分别为2.00/1.82/1.02 亿元,剔除股份支付影响后归母净利分别为5498.66/442.43/669.55 万元。 并购增强BMS 产品布局,助力公司“平台型”战略发展。模拟芯片拥有“品类多,应用广”的特点,下游客户对芯片产品的多样性、可靠性、定制化需求日益提高。自上市以来,思瑞浦定位于模拟与嵌入式处理器的“平台型芯片公司”,而通过此次并购,可丰富和完善思瑞浦在电池管理和电源管理芯片产品线布局,扩充思瑞浦研发团队。同时,在客户资源和销售渠道等方面也可形成积极互补关系,思瑞浦可以迅速切入消费类芯片领域,拓宽终端客户覆盖群体,创芯微可以借助思瑞浦的市场渠道及客户资源,强化其在泛工业、泛通讯领域的业务布局。 投资建议:考虑通讯、消费等需求疲软等因素,我们预计公司2023/24/25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48/6.09/8.11 亿元,对应现价PE 分别为66/49/37 倍,我们看好公司在工控、新能源汽车领域的不断拓展,随着车规、隔离、电源管理等新品的持续发布,成长性无虞。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产品研发迭代不足的风险;下游需求波动的风险;市场竞争加剧的风险。
|
|
|
思瑞浦
|
|
2023-04-21
|
267.76
|
--
|
--
|
260.77
|
-2.61% |
|
260.77
|
-2.61% |
|
详细
根据公司22年年报,公司2022年实现收入17.83亿元,同比增长34.50%;实现归母净利润2.67亿元,同比下降39.85%;但剔除股份支付费用影响后,公司归母净利润约5.65亿元,同比减少3.67%。此外,公司2022年毛利率58.61%,同比下降1.92pct,净利率14.96%,同比下降18.49pct。22Q4单季度,公司实现收入3.15亿元,环比下降33.12%;归母净利润-0.10亿元。 景气度下降导致公司订单量减少,影响公司22Q4单季度收入2022年,国际贸易摩擦、自然灾害、地缘政治冲突等因素对全球半导体供应链及产业格局带来扰动。22年第四季度,由于终端市场景气度下降导致订单量减少,导致公司22Q4单季度营业收入环比第三季度与21年同期有所下滑。但放眼全年,公司始终坚定不移推进平台化发展产品类别及型号持续丰富,带动全年收入达到17.84亿元,同比增长34.50%。 电源管理收入占比提升导致综合毛利率出现变化,但两大主力产品线毛利率均处于可控水平2022年,公司信号链和电源管理芯片的营收占比分别为70.8%和29.2%,信号链全年营收占比同比下降6.71pct。公司2022年信号链和电源管理芯片毛利率分别为62.24%和49.81%,同比分别下降1.24pct和0.56pct。因此,公司2022年综合毛利率下降主要是受到产品结构变化的影响,其信号链和电源管理芯片的毛利率相对处于可控水平。 股份支付费用与职工薪酬在22年增长较多,拖累公司22年归母净利润2022年,公司股权支付费用将近3亿元,因此对公司归母净利润造成一定影响,但根据公司《2021年限制性激励计划(草案)》,公司预计23年的股份支付费用约1.40亿元,相比22年的摊销金额有所减少。 因此,股份支付费用在23年对公司净利润的影响有望减少。除股份支付费用的影响外,由于公司截至2022年底技术研发人员同比增加76.73%,所以相应的职工薪酬、研发耗材、开发及测试费用也有所增加,也导致了公司22年归母净利润的下滑。 持续拓宽技术与产品布局,坚定推进平台化业务布局为进一步提升竞争力,公司持续拓宽产品线,推进平台化业务布局。模拟产品线方面,公司在保证信号链芯片业务稳健增长的同时,进一步壮大电源产品线,不断丰富模拟产品品类与型号,推出了全新大电流低压差LDO,噪声能力领跑业界同类型产品。此外,公司在电源产品领域还推出了可编程配置的多路DCDC+LDO+RTC的PMIC、36V2A/4A同步降压转换器等产品。同时,公司在车载领域也推出了20余款车规级新品。此外,公司还完成了其首款MCU的TO。该款MCU具备高集成度、高性能、低功耗的特性,可配合公司的模拟芯片产品,为客户提供更加全面的芯片解决方案。 投资建议我们预计公司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17/6.47/7.86亿元,对应PE为79.49/51.28/42.20倍,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竞争加剧、下游需求不及预期等。
|
|
|
思瑞浦
|
计算机行业
|
2023-04-18
|
287.83
|
--
|
--
|
280.00
|
-2.81% |
|
279.75
|
-2.81% |
|
详细
事项:公司发布2022年财报,2022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7.83亿元,同比增长34.50%;实现归母净利润为2.67亿元,同比减少39.85%。公司2022年度公司拟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2.06元(含税)。 平安观点:22年营收稳步增长,利润不及预期:公司2022年实现营业收入17.83亿元,同比增长34.50%;实现归母净利润为2.67万元,同比减少39.85%,主要系终端市场景气度下降带来订单量减少,同时公司持续加大电源、接口、MCU、数据转换器等产品及车规级产品的研发及技术投入导致。2022年公司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财务费用率、研发费用率分别为3.93%(-0.34pctYoY)、7.26%(+2.35pctYoY)、-1.07%(-0.83pctYoY)、36.76%(+14.07pctYoY),公司研发费用显著增长,主要系摊销的股份支付费用大幅增加,以及持续加大研发投入,相应的职工薪酬、研发耗材、开发及测试费用等增加所致。 双轮驱动优势显著,业务格局进一步巩固:公司信号链芯片实现销售收入12.63亿元,占比为70.80%,同比增长22.85%,继续保持稳健增长;电源管理芯片产品实现销售收入5.21亿元,占比为29.20%,同比增长74.62%。公司收入结构更加均衡,双轮驱动业务格局进一步巩固。2022年公司产品综合毛利率为58.61%,同比减少1.92个百分点,主要系电源管理芯片新产品的陆续推出,电源产品的占比增加。公司信号链芯片产品毛利率为62.24%,同比减少1.24个百分点,主要系产品结构的变化,部分高毛利率的产品销量占比减少所致;电源管理芯片产品毛利率为49.81%,同比减少0.56个百分点。 持续拓宽技术与产品布局,推进平台型芯片公司建设:公司致力于成为一家模拟与嵌入式处理器的平台型芯片公司,在信号链和电源管理芯片的基础上,逐渐融合嵌入式处理器,为客户提供更加全面的芯片解决方案。(1)模拟芯片产品线:公司在保证信号链芯片业务稳健增长的同时,进一步壮大电源产品线,不断丰富模拟产品品类与型号,加快市场拓展,巩固双轮驱动业务格局。(2)车规技术与产品:公司积极参与行业汽车芯片标准体系建设,持续推进内部车规功能安全体系的建设和认证。经过持续研发与资源投入,公司已发布20余款车规芯片,并相继顺利通过AEC-Q100认证,已陆续在客户端导入,公司可提供相对完整的模拟和电源管理元器件汽车级解决方案。(3)隔离技术与产品:公司秉承独立开发、自主创新的理念,逐步积累了包括基础隔离、传输电路、工艺优化、新型封装在内的技术专利。现已推出数字隔离器、隔离接口、隔离采样、隔离驱动等多个产品系列。(4)嵌入式处理器:公司持续推进嵌入式处理器团队建设与产品研发,完成了产品定义、系统架构、产品研发等核心团队的搭建。 投资建议:公司是国内领先的模拟芯片设计企业,具有信号链芯片和电源管理芯片两大类产品,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工业自动化、通信设备、医疗器械、智能家居等下游多场景领域。基于公司2022年年报及下游应用市场需求情况,我们调整公司2023-2024年的归母净利润预测分别为3.72和5.06亿元(前值分别为4.35亿元和5.21亿元),并新增2025年的归母净利润为6.79亿元,2023-2025年的EPS分别为3.09元、4.21元和5.65元,对应4月14日收盘价的PE分别为93.9、69.0、51.4倍,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1)行业景气度下行的风险:公司信号链产品与电源管理产品主要应用于泛工业和通讯领域,如果下游市场需求放缓,且公司新领域拓展不及预期,公司的营收情况可能会受到不利影响;(2)国际贸易摩擦的风险:近些年,国际贸易摩擦不断,中国不少企业受到美国出口管制,一旦国际贸易摩擦的情况持续或进一步加剧,公司可能面临经营受限、订单减少或供应商无法供货等风险;(3)技术持续创新能力不足的风险:如果公司未来研发资金投入不足或研发进度低于预期,则可能致使公司产品及技术被赶超或被替代,进而导致公司已有技术和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下降,给公司业务带来不利影响。
|
|
|
思瑞浦
|
|
2023-03-03
|
258.94
|
--
|
--
|
269.30
|
3.91% |
|
307.72
|
18.84% |
|
详细
事件:2月 20日,思瑞浦发布 2022年业绩快报。公司 2022年实现营收17.83亿元,YoY+34.50%,归母净利 2.67亿元,YoY-39.85%;剔除股份支付费用影响后,归母净利 5.65亿元,YoY-3.67%。 通讯、工业需求不佳,四季度业绩承压。Q4单季度实现营收 3.15亿元,YoY-27.64%,QoQ-33.12%,主要受通讯、工业市场需求下滑影响。且由于费用刚性,导致 Q4归母净利-0.10亿元,出现亏损,环比下降幅度达 124.21%。 剔除股权激励之后归母净利 3604.78万元。 具体拆分产品结构来看,Q4公司信号链产品实现收入 2.27亿元,YoY-27.41%,营收占比 72.26%;电源管理芯片产品实现收入 8730.83万元,YoY-28.23%,营收占比 27.74%。 电源、隔离新品放量可期,布局车规领域发力未来。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技术投入力度,截至 2022年底技术研发人员同比增加 76.73%,带来研发费用大幅增长。虽然短期影响利润但奠定成长基础,通过持续的研发投入,公司产品类别及型号持续丰富。 其中,信号链方面,特殊放大器品类不断丰富,AFE 产品市场表现良好并围绕汽车、新能源等垂直市场需求加大研发;电源管理方面,公司品类包括线性稳压器、电源监控(监控复位)、驱动、电源开关、DC/DC(开关电源稳压器)、PMIC等,22年 7月份,公司投入超募资金 2.9亿元启动高性能电源产品研发项目,多相数字电源及电源模块的研发持续加码;MCU 方面,面向泛工业领域的平台搭建基本完成,后续产品开发围绕泛工业、汽车市场,产品有望逐步量产;隔离产品方面,多种封装形式的四通道、两通道数字隔离器产品发布且出货量逐步增加,未来向优越的 TDDB 及 CMTI 性能发展;车规产品方面,在研汽车电子产品品类覆盖车规级信号链、接口、线性电源、高边开关、DC-DC、电池管理等,于传统车企和造车新势力客户拓展顺利,单车价值量不断提高。 投资建议:考虑通讯、消费等需求疲软等因素,我们调整盈利预测,预计公司 2022/23/24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2.82/5.31/7.34亿元,对应现价 PE 分别为108/57/42倍,我们看好公司在工控、新能源汽车领域的不断拓展,随着车规、隔离、电源管理等新品的持续发布,成长性无虞。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产品研发迭代不足的风险;下游需求波动的风险;市场竞争加剧的风险。
|
|
|
思瑞浦
|
|
2022-11-10
|
264.82
|
--
|
--
|
350.05
|
32.18% |
|
350.05
|
32.18% |
|
详细
事件:10 月29 日,思瑞浦发布2022 年三季报。公司2022 年前三季度实现营收14.69 亿元,YoY+64.83%,实现归母净利润2.77 亿元,YoY-11.16%,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2.17 亿元,YoY-15.96%,剔除股份支付费用后的归母净利润为5.30 亿元,YoY+32.3%。 通讯+工业需求低迷,公司三季度业绩承压。3Q22 公司实现营收4.71 亿元,YoY+15.83%,QoQ-15.32%,主要因通讯、工业和消费市场需求下滑的影响;盈利能力来看,3Q22 公司毛利率达58.9%,总体维持较高水平,环比微降0.51pct。不过由于费用刚性,且摊销的股份支付费用大幅增加以及公司职工薪酬、研发耗材、开发及测试等费用,导致研发费用大幅提升,公司Q3 实现归母净利0.42 亿元,YoY-73.32%,QoQ-70.84%。不过,公司现金流情况表现良好,经营现金流流入/营收为1.27,经营现金流净额/净利润为2.83,且公司库存保持良性水位,截至2022Q3 的存货为1.99 亿,前三季度存货周转天数为77 天,和去年同期基本一致。 电源管理产品持续放量,平台化路线进行时。公司持续奉行双轮驱动成长战略,完善信号链+电源管理平台化布局,Q3 电源管理占比重新回升至28%。具体来看,信号链芯片产品实现收入3.38 亿元,同比+12.8%,环比-18.55%,毛利率为62.66%,环比+0.36pct;电源管理芯片产品实现收入1.32 亿元,同比+24.33%,环比-8.25%,毛利率为49.29%,环比-1.83pct。 电源、隔离新品放量可期,布局车规领域发力未来。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技术投入力度,研发效率显著。其中,信号链方面,特殊放大器品类不断丰富,AFE产品市场表现良好并围绕汽车、新能源等垂直市场需求加大研发;电源管理方面,22 年7 月份,公司投入超募资金2.9 亿元启动高性能电源产品研发项目,多相数字电源及电源模块的研发持续加码;MCU 方面,面向泛工业领域的平台搭建基本完成,后续产品开发围绕泛工业、汽车市场;隔离产品方面,多种封装形式的四通道、两通道数字隔离器产品发布且出货量逐步增加,未来向优越的TDDB及CMTI 性能发展;车规产品方面,在研汽车电子产品品类覆盖车规级信号链、接口、线性电源、高边开关、DC-DC、电池管理等,于传统车企和造车新势力客户拓展顺利,单车价值量不断提高。 投资建议:考虑通讯、消费等需求疲软等因素,我们调整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022/23/24 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15/5.95/7.67 亿元,对应现价PE 分别为105/56/43 倍,我们看好公司在工控、新能源汽车领域的不断拓展,随着车规、隔离、电源管理等新品的持续发布,成长性无虞。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产品研发迭代不足的风险;下游需求波动的风险;市场竞争加剧的风险。
|
|
|
思瑞浦
|
|
2022-10-31
|
256.43
|
--
|
--
|
350.05
|
36.51% |
|
350.05
|
36.51% |
|
详细
2022年前三季度扣非归母净利润 2.17亿元,同比下降 16%2022年前三季度公司营收 14.69亿元,同比增长 65%,归母净利润 2.77亿元,同比下降 11%,扣非归母净利润 2.17亿元,同比下降 16%。剔除股份支付费用影响后,2022年前三季度扣非归母净利润 4.69亿元,同比增长 35%。 22Q3单季度营收 4.71亿元,环比下降 15%,归母净利润 0.42亿元,环比下降 71%,扣非归母净利润 0.24亿元,环比下降 80%;毛利率 58.90%,环比下降 0.51pct,净利率 8.90%,环比下降 16.95pct,净利率环比下降主要系研发费用率环比提升 14.48%,以及摊销的股份支付费用大幅增加。 信号链芯片销量稳步增长,电源管理芯片占比提升公司第一大业务为信号链芯片,22Q3单季度信号链芯片营收 3.37亿元,占总营收的 71%,同比增长 12%,毛利率 62.69%,同比下降 3.61pct,环比下降 0.38pct。信号链芯片销量稳步增长,霍尔传感器信号调理芯片等 AFE 产品市场表现良好,多款信号链产品在新能源等市场广泛应用。 第二大业务为电源管理芯片,22Q3单季度电源管理芯片营收 1.32亿元,占总营收的 28%,同比增长 24%,毛利率 49.29%,同比下降 1.54pct,环比下降 1.83pct。线性电源、电源监控及马达驱动等电源产品销售规模继续扩大,宽电压中小电流的降压 DC/DC 变换器、GaN 驱动芯片等多款电源新产品实现量产。 定增方案着力推进平台型建设,车规级产品扬帆起航10月 15日,公司公告《2022年向特定对象发行 A股股票募集说明书(申报稿)》,拟募集不超过 40.19亿元,其中临港综合性研发中心建设项目(14.38亿元),高集成度模拟前端及数模混合产品研发及产业化项目(1.20亿元),测试中心建设项目(7.80亿元),以及补充流动资金(6.00亿元),以着力推进平台型建设。 公司积极布局汽车电子。9月 28日,公司推出全球新一代汽车级大电流线性稳压器 TPL8151Q,已顺利通过车规 AEC Q100认证。10月 13日,公司推出全自主研发、拥有完整独立知识产权的 CAN 收发器芯片 TPT1042和TPT1051,主要应用于汽车中各个模块之间的通信,产品已通过德国 C&S 兼容性认证,是国首家 2款 CAN 收发器同时获 C&S 兼容性认证的芯片厂商。 信号链国产标杆,电源管理芯片加速成长,维持“增持”评级公司是信号链类模拟芯片领军企业,同时发力电源管理/MCU,公司市场空间快速打开,预计公司 2022~2024年净利润分别为 3.21/4.45/5.89亿元,对应22/23/24年 PE 为 65/47/36倍,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不及预期;地缘政治因素;疫情影响;研发不及预期等
|
|
|
思瑞浦
|
|
2022-10-31
|
256.43
|
--
|
--
|
350.05
|
36.51% |
|
350.05
|
36.51% |
|
详细
事项: 公司公布 2022年三季报,2022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14.69亿元,同比增加 64.83%;实现归母净利润 2.77亿元,同比减少 11.16%。 平安观点: 三季度营业收入稳步增长,利润不及预期:2022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14.69亿元,同比增加 64.83%;实现归母净利润 2.77亿元,同比减少 11.16%。2022年单第三季度,公司实现营收 4.71亿元,同比增长15.83%,实现归母净利润 0.42亿元,同比减少 73.32%。公司 2022年前三季度产品毛利率为 58.51%,同比下降 2.48个百分点。从费用端看,2022年前三季度公司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研发费用率、财务费用率分别为 3.21%(-1.40pct YoY)、6.16%(+1.56pct YoY)、34.08%(+11.99pctYoY)和-0.73%(-0.39pct YoY)。研发费用的增加主要系公司持续加强研发团队建设、加大研发投入,摊销的股份支付费用增长,职工薪酬、研发耗材等费用增长所致。 双轮驱动模式效果显著,信号链与电源管理芯片营收双增长:从产品结构来看,2022年前三季度,公司信号链芯片产品实现营收 10.35亿元,同比增长 44.90%;电源管理芯片产品实现营收 4.33亿元,同比增长145.45%,信号链芯片与电源管理芯片产品营收占比分别为 70.49%和29.51%,从毛利率看,公司前三季度信号链芯片产品毛利率为 62.14%,电源管理芯片产品毛利率为 49.84%,双轮驱动模式推动公司业绩稳步增长。 再次募资目的确立,进一步推进平台型芯片公司战略建设:此前,公司发布定增计划,主要目的为:1)建设临港综合性研发中心,开展前沿技术研究,建设先进研发实验室,配套自有数据中心,增强公司研发实力;2)高集成度模拟前端及数模混合产品研发及产业化,拓展产品的应用领域,优化产品结构,加强与下游应用市场的密切合作,提升市场占有率,加快建设成为平台型芯片公司,为公司未来持续高水平发展奠定坚实基础。3)建设测试中心,购置先进测试设备,配备完备的测试团队,加强在自有高端产品晶圆测试和成品测试环节的自主可控。 投资建议:公司是国内领先的模拟芯片设计企业,具有信号链芯片和电源管理芯片两大类产品,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工业自动化、通信设备、医疗器械、智能家居等下游多场景领域。基于三季报及下游应用市场需求情况,我们调整了公司的盈利预测,预计 2022-2024年净利润分别为 3.06亿元(前值为 5.28亿元)、4.35亿元(前值为 8.73亿元)和 5.21亿元(前值为 12.19亿元),对应的 EPS 分别为 2.56元、3.64元、4.36元,对应 10月 28日的 PE 分别为 102.2、72.0、60.1倍,维持公司“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 (1)行业景气度下行的风险:公司信号链产品与电源管理产品主要应用于泛工业和通讯领域,如果下游市场需求放缓,且公司新领域拓展不及预期,公司的营收情况可能会受到不利影响; (2)国际贸易摩擦的风险:近些年,国际贸易摩擦不断,中国不少企业受到美国出口管制,一旦国际贸易摩擦的情况持续或进一步加剧,公司可能面临经营受限、订单减少或供应商无法供货等风险; (3)募投项目研发失败的风险:公司募投项目主要针对车规级汽车电子领域,产品性能相比于工业电子和消费电子,可靠性更为严苛,如果公司车规产品研发失败或在汽车客户端验证失败,或将给公司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
|
|
思瑞浦
|
|
2022-08-23
|
378.92
|
--
|
--
|
383.20
|
1.13% |
|
383.20
|
1.13% |
|
详细
事件:8 月18 日,思瑞浦发布2022 年中报,2022 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收9.98 亿元(YoY+105.89%),归母净利润2.35 亿元(YoY+51.89%),剔除股份支付费用影响后,归母净利3.98 亿元(YoY+86.67%)。 Q2 业绩超预期。对应2022 年Q2 单季度,公司实现营收5.56 亿元,同比+74.95%,环比+25.60%;归母净利1.44 亿元,同比+16.17%,环比+57.02%;扣非净利1.20 亿元,同比+21.09%,环比+65.78%。剔除股权激励费用影响后归母净利2.23 亿元,同比+45.77%,环比+27.27%;扣非净利2.00 亿元,同比+55.20%,环比+27.73%,超市场预期。 电源管理稳步放量,平台化布局逐渐完善。公司持续奉行双轮驱动成长战略,完善信号链+电源管理平台化布局,Q2 信号链营收4.12 亿元,同比+54.73%,环比+44.27%,单季度占比回升至74%,毛利率62.30%,环比+1.03pct;电源管理营收1.44 亿元,同比+179.11%,环比-8.30%,毛利率51.13%,环比+2.01pct。 研发团队持续扩容,隔离、电源管理新品进展喜人。公司持续加大新品研发力度,中报披露研发、技术人员数量增加至378 人,同比增长85.29%,研发技术人员占公司员工总数的73.40%,硕士、博士及以上学历人数占比为69.05%。 公司研发效率显著,上半年持续推出新品。其中,霍尔电流传感器信号调理IC 等AFE 产品市场表现良好,多款信号链产品在新能源等细分市场得到广泛应用;电源管理方面,宽电压中小电流降压DC/DC、GaN 驱动芯片等新品实现量产;MCU方面,公司已完成产品定义、系统架构、产品研发等核心团队的搭建;隔离方面,第一款多通道数字隔离器市场表现良好,多种不同通道、不同封装的数字隔离器产品的研发与认证正推进中。 持续加大车规级芯片投入,打造成长新引擎。公司持续加大车规级体系建设,并参与汽车芯片标准体系建设,推进全车规流程的产品研发。目前公司首颗汽车级放大器销售规模逐步提升,首颗车规级低压差线性稳压器实现量产,其余高可靠性车规电源、接口等产品等也在研中,后续汽车电子有望成为公司成长新引擎。 投资建议:考虑Q2 超预期业绩表现,我们小幅上调公司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022/23/24 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77/10.79/15.56 亿元,对应现价PE 分别为82/44/30 倍,我们看好公司在电源管理、隔离、MCU、AFE 等产品线拓展能力,凸显平台化布局,且公司下游持续向汽车、服务器等市场开拓,成长路径清晰,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产品研发风险;行业景气度下滑风险;市场竞争风险。
|
|
|
思瑞浦
|
|
2022-08-22
|
378.92
|
--
|
--
|
383.20
|
1.13% |
|
383.20
|
1.13% |
|
详细
思瑞浦发布2022年半年度报告:2022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9.98亿元,同比增长105.89%,实现归母净利润2.35亿元,同比增长51.89%,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1.93亿元,同比增长63.02%。 投资要点业绩超预期,双轮驱动业务格局巩固剔除股份支付费用影响后公司上半年归母净利润为3.98亿元,同比增长86.67%。根据测算公司Q2实现营业收入5.56亿元,同比增长75%,环比增长25.6%,实现归母净利润1.44亿元,同比增长16%,环比增长57%,Q2单季度毛利率为59.41%,整体上半年毛利率达到58.32%。细分产品来看,信号链和电源管理上半年分别实现营收6.97亿元和3.01亿元,分别同比增长68.12%和328.79%,毛利率分别为61.88%和50.08%(同比+3.6pct)。产品结构方面,信号链和电源管理占比分别达到69.82%和30.18%,公司整体收入结构更加均衡,双轮驱动业务格局进一步巩固。 坚持平台型发展,车规与隔离产品迅速推进模拟:霍尔电流传感器信号调理芯片等AFE产品市场表现良好,多款信号链产品在新能源等细分市场得到广泛应用;线性稳压电源、电源监控等电源产品销售规模继续扩大,宽电压中小电流的降压DC/DC变换器、GaN驱动芯片等多款电源新产品实现量产。 嵌入式处理器:完成产品定义、系统架构、产品研发等核心团队的搭建,正紧密结合泛工业、汽车市场等应用需求,积极推进工艺平台开发、IP积累与产品研发工作。 车规技术与产品:积极参与汽车芯片标准体系建设,助力集成电路产业和汽车产业的协同创新发展。同时进一步加强车规功能安全体系建设并持续推进车规级产品研发,首颗汽车级放大器销售规模逐步提升,首颗车规级低压差线性稳压器实现量产。 隔离技术与产品:数字高压隔离产品批量出货,隔离运放、隔离驱动、隔离电源等多种隔离产品的研发正在开展。 盈利预测预测公司2021-2023年收入分别为21.00、30.70、42.29亿元,EPS分别为6.30、10.46、15.67元,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93、56、38倍,维持“买入”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行业景气度下行风险、产品研发进度不及预期风险、行业竞争加剧风险、海外政策变化的风险等。
|
|
|
思瑞浦
|
|
2022-08-22
|
375.10
|
--
|
--
|
383.20
|
2.16% |
|
383.20
|
2.16% |
|
详细
事项:公司公布2022年半年报,2022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9.98亿元,同比增长105.89%;实现归母净利润2.35亿元,同比增长51.89%。扣非净利润1.93亿元,同比增长63.02%。 平安观点:n整体业绩高速增长,股权激励凝聚核心团队:公司公布2022年半年报,2022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9.98亿元,同比增长105.89%,实现归母净利润2.35亿元,同比增长51.89%,扣非净利润1.93亿元,同比增长63.02%,剔除股权激励支付费用后归母净利润3.98亿元,同比增长86.67%。公司产品毛利率为58.32%,基本保持稳定。公司整体业绩保持高速增长,符合发展预期。从费用端看,2022年上半年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财务费用率、研发费用率分别为3.03%(-2.24pctYoY)、5.27%(0.35pctYoY)、-0.18%(0.12pctYoY)和29.81%(+5.84pctYoY),其中研发费用有所上升,主要系公司对核心团队实施股权激励计划、股份支付费用增加导致。2022年上半年公司研发技术人员人数增长至378人,占公司总人数的73.40%,同比增长85.29%。研发人员学历上,硕士及以上学历人数占比为69.05%,同比增长6.30个百分点。 n双轮驱动格局稳固,电源管理产品营收占比提高:公司信号链产品与电源管理产品双轮驱动,均呈现高速增长态势。2022年上半年公司信号链产品实现销售收入69,684.54万元,同比增长68.12%,毛利率为61.88%,与上年同期保持稳定。电源管理产品实现销售收入30,122.45万元,同比增长328.79%,毛利率为50.08%,较上年同期提高3.60个百分点。公司信号链产品与电源管理产品营收占比分别为69.82%和30.18%,电源管理产品占比持续走高,业务格局进一步巩固。 n泛模拟产品线更加全面,打造平台型模拟企业:公司在信号链和电源管理产品的基础上,逐渐融合嵌入式处理器,致力于成为一家模拟与嵌入式处理器的平台型芯片公司,为客户提供更加全面的芯片解决方案。1)不断丰富模拟产品线:公司保持信号链产品稳步增长的同时,进一步提高电源管理产品营收占比,不断丰富产品型号,加快下游市场开拓,稳固双轮驱动业务格局。2)融合嵌入式处理器技术:目前公司嵌入式处理器事业部已完成产品定义、系统架构、产品研发等核心团队的搭建,正紧密结合泛工业、汽车市场等应用需求,积极推进工艺平台开发、IP积累与产品研发工作。 车规级技术突破,开拓汽车电子领域:公司积极参与汽车芯片标准体系、车规功能安全体系建设,推进全车规产品流程研发工作。目前已陆续出货的车规级产品有车规级放大器、低压差线性稳压器、数字高压隔离产品等,且销售规模逐步提升。另外基于IATF16949汽车电子质量管理体系要求研发的相关车规级芯片产品开始批量供货。公司目前在研车规级产品中,隔离运放、隔离驱动、隔离电源等多种隔离产品、以及针对特定应用的高性能模拟前端(AFE)产品的研发工作正在开展。公司不断加大车规级产品的研发投入,开拓汽车电子下游应用。 投资建议:公司已跻身国内模拟芯片企业第一梯队,主要业务为信号链产品和电源管理产品,融合嵌入式处理器技术与车规级技术,目前可供销售的产品型号近2000多款,广泛应用于泛工业、通讯市场、汽车电子等领域。受益于下游应用市场的不断开拓,公司信号链产品和电源管理产品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我们维持公司此前盈利预测,预计2022-2024年净利润分别为5.28亿元、8.73亿元、12.19亿元,对应的EPS分别为6.58元、10.88元、15.19元,对应8月18日的PE分别为83.1、50.3、36.0,维持公司“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1)行业景气度下行的风险:公司信号链产品与电源管理产品主要应用于泛工业和通讯领域,如果下游市场需求放缓,且公司新领域拓展不及预期,公司的营收情况可能会受到不利影响;(2)国际贸易摩擦的风险:近些年,国际贸易摩擦不断,中国不少企业受到美国出口管制,一旦国际贸易摩擦的情况持续或进一步加剧,公司可能面临经营受限、订单减少或供应商无法供货等风险;(3)募投项目研发失败的风险:公司募投项目主要针对车规级汽车电子领域,产品性能相比于工业电子和消费电子,可靠性更为严苛,如果公司车规产品研发失败或在汽车客户端验证失败,或将给公司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