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事业部 搜狐证券 |独家推出
沈娟

华泰证券

研究方向: 金融行业

联系方式:

工作经历: 执业证书编号:S0570514040002,西南财经大学金融学硕士,2011年6月曾加入招商证券,从事金融行业研究。...>>

20日
短线
0%
(--)
60日
中线
0%
(--)
买入研报查询: 按股票 按研究员 按机构 高级查询 意见反馈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30/46 转到  

最新买入评级

研究员 推荐股票 所属行业 起评日* 起评价* 目标价 目标空间
(相对现价)
20日短线评测 60日中线评测 推荐
理由
发布机构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渤海金控 综合类 2016-09-02 7.33 8.77 192.33% 7.33 0.00%
7.33 0.00%
详细
并表Avolon营收大幅增长,总资产超1800亿元。 2016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18.4亿元,同比增长164.8%。其中境内营收33.6亿元,境外营收84.8亿元。归母净利润7.3亿元,同比增长16.3%,扣非净利润增长25.9%。EPS0.12元,同比减少33.2%。加权ROE2.64%,同比减少3.6个百分点。总资产1832.6亿元,同比增长38.9%。 飞机租赁驱动营收扩张,集装箱租赁增长承压。 上半年总毛利率34.6%,同比下降14.5个百分点。但得益于Avolon并表后,合并范围的扩大,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64.8%,带动毛利润同比增长86.7%。飞机租赁业务成为业绩增长核心因素,营收74.9亿元,对毛利润新增量的贡献占比达到85%。公司目前机队规模超过400架,按价值量计位列全球第四大飞机租赁公司,规模优势及行业的快速发展对公司成长形成强有力的支撑。海运行业的持续低迷及集装箱运价下降导致集装箱租赁业务增长承压。集装箱租赁收入与去年接近持平,营收24.3亿元,毛利率下降4.7个百分点。基础设施等传统租赁业务继续保持高增速,营收19.2亿元,同比增长49.5%,毛利率上升7.3个百分点。 短期因素影响逐步消化,下半年业绩释放可期。 多项短期因素影响上半年利润增长。公司上半年计提净减值损失3.4亿元,同比增加2.1亿元。其中因为海运业下行、钢材价格下跌造成二手集装箱处置价格下降,公司对有出售意图的集装箱计提资产减值准备2.1亿元;公司对境内长期应收融资租赁款计提坏账准备1.3亿元。另外收购中介费用,渤海人寿投资损失,并购贷款和业务规模导致贷款利息支出增加,衍生品套期等都对上半年业绩释放有一定影响。但是大部分负面因素均在一季度发生完毕,随着各项业务整合到位,公司业绩正在逐渐提速。二季度单季净利润同比增速为35%,较一季度单季大幅提升了48个百分点。预计中短期内非经常性因素的影响消除,下半年业绩增速有望继续攀升。 参股华安财险,“保险+租赁”金控模式路线清晰。 公司拟通过发行股份购买华安财险14.77%的股权。参股华安财险将继续贯彻“保险+租赁”双轮驱动发展路线,也可借助华安财险丰富的经营经验和业务优势,成立时间较短的渤海人寿通过险企间的合作获得更多发展机会。公司是横跨租赁、保险、互联网金融、证券、银行的多元金融控股集团;内涵式稳健发展,外延式金控布局,思路清晰。预测交易2017年完成,公司2016-2018年净利润为19.6、27.1和30.0亿元,摊薄前EPS为0.32元、0.44元、0.48元,摊薄后EPS为0.28元、0.39元、0.43元。目标价格为8.95-9.70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公司整合不达预期,业绩增速不达预期
鲁信创投 机械行业 2016-09-02 23.10 23.14 66.01% 24.95 8.01%
27.70 19.91%
详细
营收小幅下滑,利润增速亮眼 公司2016H1实现营收8825万元,同比下降7.24%;归母净利润3.08亿元,同比增长38%。公司净利润大幅上升的主要原因是投资收益同期增加,主要是本期包括民生证券分红7400万元在内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现金分红增加、因丧失重大影响将新北洋剩余股权按公允价值重新计量产生的利得增加,以及处置长期股权投资产生的投资收益减少等综合所致。 专业化基金转型,海内外布局加码 公司进一步推进专业化投资基金转型,全资子公司高新投先后参与设立威海鲁信福威股权投资基金和山东鲁信新材料创业投资基金,进军大健康和新材料产业,结合国家对产业的大力扶持以及未来行业良好的投资前景,布局相关领域。公司积极构建本部母基金和区域性专业化子基金的协同投资体系,加速推进投资体系和投资模式的转型。公司同时加快全国布局和国际化拓展,与尤洛卡发起设立军民融合创投基金,投资美国Intarcia公司,逐步完善战略布局。 推动投资项目上市,资本退出实现收益 公司通过有重点地推进企业改制上市和并购重组实现可持续盈利,目前已通过直接和间接方式持有9家上市公司股份,18家投资项目在新三板挂牌。公司还有9个拟IPO项目,其中1家已通过发审委审核、4家已获证监会受理、余下4家正在接受上市辅导。通过推动投资项目上市后退出实现投资收益。公司近期先后减持通裕重工合计1000万股,实现1亿元的投资收益,还持有1.23亿股,占其总股本的11.27%,投资收益增长预期强烈。 实业资产进一步整合,经济下行收入减少 公司先后设立磨具和磨料公司各一家,由新成立的磨料公司和磨具公司购买、租赁鲁信创投磨料磨具相关资产。本次资产整合,有助于进一步整合公司磨料磨具产业,理顺原有业务的管理,提升磨料磨具产业经营业绩。由于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行业竞争激烈,市场需求下降等因素,磨料磨具业务受到一定影响,2016上半年实现营收8060.51万元,同比下降5.66%。子公司信博洁具业务量减少,致其营业收入比去年同期下降64.42%。 国企改革预期,维持“增持”评级 公司股东鲁信集团旗下金融资产丰富,包括中泰证券、民生证券、山东国际信托、AMC等优质资产。公司作为山东国资委旗下重要上市平台,未来受益于山东国企改革的催化,有望实现资源整合,承接地方产业资源的金融支持。预计2016-18年EPS分别为0.6、0.65和0.66元,对应PE为38X、35X和34X,目标价格区间25~28元,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改革进度不如预期,市场退出机制不通畅;投资项目大面积亏损。
力合股份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16-09-02 16.76 17.49 60.74% 17.45 4.12%
25.40 51.55%
详细
主营增长稳健,现金流持续稳定。 公司2016H1实现营业收入1.2亿元,同比增长53%;归母净利润2283万元,同比增长36%;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归母净利润为2025万元,同比增长523%。业绩增长较大的原因为力合环保污水处理业务取得的增值税退税而带来营业外收入大量增加,今年无需支付上年同期合并清华科技园的所得税费用所致。 实业发展稳健,持续贡献业绩。 公司各实业子公司克服外部经济下行和市场需求萎缩等压力,主动调整改革,各项经营指标逆势上扬。华冠科技加大市场开拓力度,产品销售节节攀升,报告期内实现营收4151万元,同比增长435%,其新三板挂牌申请已被正式受理,预计未来随着挂牌完成将带来较大的市值提升。华冠电容器加强产品品质管控,产能和技术水平进一步提高,报告期内实现营收3581万,同比增长4%。力合环保连续保持厂区生产安全稳定运行,继续保持污水污泥处理达标排放纪录,实现营收2926万元,同比增长31%。 股权投资开局良好,资管业务成效显著。 公司重点聚焦TMT、高端制造、环保科技、大健康、文化传媒等五大行业,不断发掘盈利能力和增长潜质好的投资项目。其中,通过直投方式完成对活力天汇、有货、飞礼科技等优质项目投资;通过与IDG资本、东方富海、方正科技等优质创投机构和知名产业资本合作,设立上海麓麟、星蓝华金、力合华金、华金方正等股权投资基金。公司上半年新增设立华金睿智、汇通丰盈、华金智盈等3支不动产基金,新增基金认缴规模超过53亿元。报告期内,公司完成对外投资总额约1.7亿元,同比增长65.83%,正在搭建覆盖全国核心城市的投资和资管体系。 国企改革在推进,地方资源协同可期。 公司作为珠海金控旗下唯一上市平台,在珠海国企改革中是最直接受益的标的。珠海金控拥有丰富的金融资产,参控股金融机构12家,准金融机构9家,在全国核心金融城市均有布局,截至2015年底总资产已达到216亿,管理资产规模超过350亿。随着国企改革进程的加速推进,公司将承接地方产业资源的金融支持,有望向区域性金控平台转型,实现资源整合和内部协同。 看好发展前景,维持“增持”评级。 我们看好公司在传统实业稳健发展,提供持续稳定现金流的基础上,转型创投的发展战略和稳步推进的现有成效。未来随着国企改革的加速推进,作为珠海金控旗下唯一上市平台,公司有望承接地方经济发展的资源支持,看好国企改革下公司受益资源整合的投资机会。预计2016-18年EPS分别为0.11、0.14和0.16元,对应PE147X、121X和108X,目标价格区间18~20元,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市场波动风险、国企改革不及预期。
北京银行 银行和金融服务 2016-09-02 8.97 6.02 59.71% 9.20 2.56%
10.50 17.06%
详细
规模扩张与盈利增长基本符合预期,成本管理能力优秀 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247亿元(YoY14.6%),拨备前利润160亿元(YoY22%),归母利润106亿元(YoY5.8%)。资产1.97万亿,较年初增长7%,贷款8661亿元,较年初增长12%。不良率1.13%,较上年末上升1BP,拨备覆盖率279.9%,较上年末上升1.51个百分点,拨贷比3.16%,较上年末上升5BP。核心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资本充足率分别为8.76%、9.12%、12.05%。成本收入比20.34%,处行业优秀水平。 新股东逼近举牌线,证金大幅增持,城商行举牌逻辑得到验证 前十大股东持股情况显示,新进第四大股东新华联持股达4.93%,逼近5%举牌线,预计若要进行举牌需要与北京市政府进行预先沟通。银行牌照价值、股息率高、估值处于低位、高ROE特点正吸引央企、民企、保险等大资金大举入场这一逻辑正逐渐得到验证,而股权分散市值相对较小的城商行则会成为首选。证金增持至4.41%,一二季度连续增持1.58%,已成为公司第五大股东。 资产质量良好,拨备覆盖略有上升留足处置空间 公司不良贷款约95亿元,比上年末增11亿元;不良贷款率1.13%,比上年末上升1BP;关注类贷款约101亿元,比上年末上升30%,关注贷款率1.2%,处于行业低位。上半年共核销不良17亿元,去年上半年0核销,开始使用核销手段来降低整体不良,充足的拨备也为接下来核销处置不良留足空间。公司逾期90天以上贷款约93亿元,逾期90天贷款余额及以上与不良贷款余额相当,同类银行中处于较高水平,说明公司不良确认充分,结合拨备覆盖率较高,预期未来公司资产质量仍能保持行业领先水平。 收入结构优化成效显著,投行和理财业务大幅增长 三大类银行中,城商行对于传统净利息收入的依赖程度较高,而公司上半年实现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60亿元(YoY50%),占营收24%,同比提升6个百分点,收入结构优化成效显著,主要为投资银行业务(YoY40%)、理财业务(YoY81%)、代理业务(YoY81%)等表外业务的大幅提高带来非息占比提升。公司大投行战略持续推进,传统债券承销业务持续增长同时投行理财联动发展创新产品,推出交易所非公开公司债、产业基金、上市公司定增、企业ABS 等新产品,理财投资放款同比增长332%。 后续将定增补充核心资本,小微发展特色明确,重申“买入”评级 现有小微品牌“小巨人”与投贷联动协同发力发展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公司上半年小微企业贷款较年初增长17%,高于贷款总体增速5个百分点。设立投贷联动子公司顺利推进中,与中关村小巨人创客中心共同支持科创型中小企业。预计2016-2018eps0.98/1.1/1.26,当前PB1.2倍,目标价10.6-11元,重申“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不良风险超出预期,业绩增速不达预期。
东兴证券 银行和金融服务 2016-09-02 23.09 -- -- 23.15 0.26%
24.98 8.19%
详细
控股股东业务及金控平台优势提供广阔发展空间 2016上半年归属上市公司净利润7.6亿元,同比-50%,营业收入16.4亿元,同比-51%,EPS为0.3元。公司控股股东东方资产资本实力雄厚,上半年完成对大连银行的收购,完成金融全牌照布局。作为东方资管旗下唯一上市平台,公司将优享集团业务资源协同优势,上半年公司与集团开展的各项协同业务累计规模超过600亿元,总收入预计同比增长82%。上半年公司投行及资管业务收入占比大幅提升,核心竞争力和抗市场周期能力进一步增强。下半年公司业绩有望保持良性发展。 对接大股东资源,“大资管-大投行-大销售”模式清晰 依托大股东强大的综合金融布局和资源优势,公司在投行、资管、投资等业务领域共同挖掘项目、共享客户资源,协同效应显著。上半年股权类融资规模86亿元,债券及ABS承销规模282亿元,累计承销金额行业排名第22位;完成38家新三板企业挂牌,市场排名第22位。上半年投行业务净收入4.23亿元,同比大幅增长91%。资管通过自身产品创设和与集团资产的对接,在非标资管领域形成了先发优势,在不良资产领域与东方资产开展全面合作。上半年资管业务净收入1.1亿元,同比-16%。自营积极开拓创新业务模式,形成覆盖多业务条线的多元收入格局,有效降低投资组合波动。上半年实现投资净收益9.3亿元,同比-37%。 经纪开启智能投顾模式,股权质押业务飞速发展 经纪业务线上线下渠道并进发展,线下积极推进“分公司+营业部”模式,新设6家分支机构,另有31家正在筹批。线上除与同花顺等互联网机构合作导流外,积极研发大数据,并率先推出智能投顾系统。上半年公司股基交易市场份额0.9%,同比小幅提升;佣金率0.04%,处于行业较低水平,下降空间有限;实现经纪业务净收入5.5亿元。融资融券业务受周期波动影响略有下滑,2016年6月末两融余额87亿元。股权质押业务受益于投行储备和大股东资源协同,业务规模快速增长,截至6月末股权质押余额(含资管业务)132亿元,较2015年末增长144%。 携手大连银行、参股东方金科,产品创新及渠道合作方面取得突破 公司与大连银行签署战略合作备忘录,拟在客户资源、“线上-线下”渠道和各项业务方面建立长期稳定的战略合作关系,增强各自业务发展的稳定性和竞争优势。全资子公司东兴投资增资东方金科,增资完成后持股比例为25%。东方金科是东方资产集团旗下重要的互联网金融平台,主要业务板块包括互联网金融和科技金融,旗下“东方汇”注册用户约34万人,2014年运营以来累计交易规模超过150亿元。通过增资公司战略布局互联网金融,在产品创新和渠道合作方面取得突破。 定增方案已获证监会批准,发展前景可期 公司定增拟募资不超过80亿元,目前方案已获证监会批准。资金到位后将扩充资本实力,降低资金成本,打开各项业务空间并扩大业务规模。预计2016-18年EPS为0.62元、0.76元和0.83元,对应PE为37倍、30倍和27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业务开展不如预期,市场波动风险。
新华保险 银行和金融服务 2016-09-02 43.43 -- -- 44.38 2.19%
48.80 12.36%
详细
寿险业务推进转型,规模稳定价值增长 新华保险实现中期营业收入874.5亿元,同比减少15.9%。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33.3亿元,同比减少50.6%。ROE5.73%,同比减少7.02个百分点。当期业绩的下滑一方面是因为公司深入调整业务结构,稳规模增加值,实现保费收入710.4亿元,同比减少2.2%;一方面是受低迷投资环境影响,实现总投资收益162.9亿元,同比下降48.2%;另一方面受利率下行的影响,精算假设调整责任准备金增加,减少税前利润15.5亿元。然而在转型积极推动下,保险产品渠道增强、结构优化、质量提高,寿险新业务价值40.5亿元,同比增长18.1%;内含价值1096.8亿元,同比增长6.2%。 渠道优化产品结构改,业务质量提升 从期限结构上看,整体期交保费收入达到135.9亿元,同比增长46%;而趸交保费收入212.4亿元,同比减少27%。从营销渠道上看,营销员渠道实现业务较快增长。保险营销员总人力24.2万人,较年底减少6.5%,但其中有效人力11.4万人,同比增长37.8%。业务贡献占比达到46%,成为最主要营销渠道。从产品结构上看,传统险产品保费收入300.1亿元,仍占据主要地位。而健康险的销售占比也提升到16%。以上渠道和结构的调整带来了业务质量的提升,截止2016年6月底公司个人寿险业务13个月继续率达到87.9%,同比增加3.1个百分点。退保率4.5%,同比下降2.7个百分点。这将很大程度上缓冲前期高现价产品和满期退保带来的赔付支出增加。 非标投资为亮点,投资收益率优于行业平均 对非标业务的战略性投资获得了不俗回报。公司非标资产投资额2066.5亿元,占总投资资产31%,较上年末增加8.4%个百分点。目前公司非标资产具有良好的增信措施,整体信用评级较高,AAA 级占比达97.9%。尽管股票投资的波动给公司投资收益带来损失,但提早布局了非标资产有效的缓解了大量到期资金的配置压力。目前公司净投资收益率5.2%,同比提升0.4个百分点;而总投资收益率为5.3%,减少了5.2个百分点。尽管总投资收益率受权益市场波动影响下滑,但整体仍高于行业平均。 偿付能力充足,业务发展力度将逐渐恢复 公司偿付能力充足率达到281.83%,较去年同期略有提升。而充足的偿付能力也能够支持新华保险进一步审慎投资、长远发展。结合公司的转型力度和发展前景,预计2016、2017、2018年EPS 分别为1.52元、1.92元、2.15元,p/ev 1.1、1.0、0.8,估值尚处于低位,继续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转型调整不及预期;资本市场持续低迷收益率急剧下滑。
海通证券 银行和金融服务 2016-09-01 15.75 -- -- 16.14 2.48%
17.39 10.41%
详细
集团化、国际化布局成效显著,盈利渠道不断拓宽 2016上半年归属上市公司净利润42.64亿元,同比-58%,营业收入120.8亿元,同比-45%,EPS为0.37元。公司推行“一体两翼”的战略方针,多年来集团化、国际化战略布局取得显著成效,在弱市背景下成为公司收入的重要来源。公司是中国领先的投资银行,业务实力雄厚;近年来盈利渠道不断拓宽,直投及PE子公司、另类投资、租赁、期货公司均保持较好增长势头。随着下半年市场逐步企稳,预计公司将保持良性发展。 经纪业务客户结构改善,投行业绩实现亮丽增长 经纪以融资服务为切入点,通过提供综合金融服务提升客户粘性,拓展高净值客户。上半年新增客户数量99万户,总交易量市场份额6.04%,排名行业第3。机构客户方面以PB业务为突破口,强化综合服务能力,截至6月末PB业务规模1.14亿元,较年初增长33%。上半年实现经纪业务净收入29亿元,同比-57%。投行加大业务拓展力度,多项指标行业领先。债券承销金额1.13亿元,行业排名第4,其中企业债承销金额排名行业第一;股权类承销金额255亿元。新三板挂牌33家,其中挂牌企业进入创新层比例达19.7%,行业排名第一;截至6月末为180只股票提供做市服务,交易市场份额超过5%。上半年实现投行业务净收入14亿元,同比+49%。 自营丰富收入渠道,资管规模创新高 权益类自营业务加强主动投资,通过深入研究、波段操作等维持了较好的相对收益,上半年投资收益率较同期沪深300指数高7.15bp。固收类自营加大使用套利策略,增加另类投资品种配置,丰富收入来源;FICC业务积极探索创新业务模式,开展非趋势类投资,规避市场风险。上半年实现投资净收益27.8亿元,同比-64%。海通资管2016年6月末管理规模6018亿元,较2015年末增长38%,其中主动管理规模976亿元;PE等另类投资管理规模168亿元,较2015年末增长27%;子公司富国基金和海富通基金管理规模较年初均实现稳步增长。上半年实现资管业务净收入2.4亿元。 资本中介保持行业领先,全球化发展脚步不停 资本中介行业领先地位得以巩固,积极拓展股票质押融资业务,上半年融资类业务月均余额1095亿元,排名行业第一。融资融券及股票质押履约保障比例分别为279%和309%,业务风险得到较好控制。公司具备业内领先的国际业务平台,上半年海通国际证券IPO发行承销数量及金额均排名在港投行第一。海通银行进入业务整合期,上半年通过积极调整业务战略、加强跨境业务等经营情况逐月改善;目前海通银行业务覆盖欧美等9个国家和地区,并购数量及交易金额均排名葡萄牙第一。 综合化金融平台优势凸显,具备较强竞争实力 公司已基本建成涵盖多个业务领域的金融服务集团,综合化金融平台具备强大的规模相应和交叉销售潜力。预计2016-18年EPS为0.77元、0.99元和1.07元,对应PE为21倍、16倍和15倍,维持买入评级。风险提示:业务开展不如预期,市场波动风险。
东方证券 银行和金融服务 2016-09-01 16.62 -- -- 16.79 1.02%
17.08 2.77%
详细
转型大力推进,业务特色鲜明 2016上半年归属上市公司净利润12.83亿元,同比-78%,营业收入28.93亿元,同比-74%,EPS为0.24元。公司在资产管理、基金管理和自营交易方面长期保持业内领先地位。上半年公司持续以财富管理及投资管理为发展主线,同时在市场大幅震荡的环境下加速推进传统业务转型,大力发展场外及私募业务、衍生品、互联网金融等创新业务,以改善公司收入结构,为公司多元化发展奠定基础。随着公司持续加大改革转型力度,在下半年市场企稳的环境下业绩有望得到改善。 经纪积极打造财富管理平台,投行业绩实现亮丽增长 经纪业务持续深化向财富管理业务转型,完善“东方赢家”客户服务体系,初步完成咨询等产品体系搭建。公司充分发挥上海地域优势,积极开拓高净值客户,并充分整合公司资源打造综合性财富管理平台。上半年公司股基交易量16705亿元,市场占有率1.28%,同比小幅提升了2.6%;实现经纪业务净收入8.4亿元,同比-55%。两融市场份额小幅下降,股权质押逆势增长,6月末余额289亿元,同比增20%。投行业绩亮丽增长,股权融资募集资金60亿元,同比+27%;债券承销保持行业领先地位,上半年主承销金额392亿元,同比+117%。财务顾问业务稳步推进,完成6个重大资产重组过会,新三板挂牌推荐12家。实现投行业务净收入7亿元,同比+39%。 自营受市场影响业绩回落,资管进一步丰富产品线布局 自营秉持价值投资理念,战略布局稳健品种,仓位以债券类产品为主,上半年权益类产品仓位进一步下调。上半年公司积极拓展FICC及衍生品交易业务,实现多元创收。受市场影响1季度自营业绩出现较大回落,上半年实现投资净收益11.4亿元,同比-85%。资管增强在创新类基金的布局;上半年新设产品20只,截至2016年6月末业务总规模达1240亿元,其中集合、专项及券商公募基金产品规模582亿元,占比达52%。上半年实现资管业绩净收入4.2亿元,同比-50%。基金管理业务通过子公司汇添富基金开展,截至2016年6月末公募管理规模2858亿元,排名行业第7。私募股权投资业务稳步推进,上半年完成募集基金5个,管理资产规模120亿元。 H股上市登录国际股票市场,资本实力扩充有望打开业务空间 公司克服资本市场低迷、英国脱欧等多种不利因素,于7月份登陆国际资本市场。此次H股挂牌上市共募集资金68亿港币,大大增强公司资本实力,有助于打造A+H上市的发展平台,并进一步推动公司国际业务的发展。上半年公司境外业务稳步推进,东方香港进一步扩大既有业务,其中证券及期货客户数、展利息收入及基金管理费收入同比分别增长31%、93%和220%。 投资管理及交易实力领先,创新能力较强 公司在资产管理、基金管理和自营交易方面长期保持业内领先地位,同时以创新为企业文化的根基,在多个领域具备先发优势。预计2016-18年EPS为0.54元、0.64元和0.75元,对应PE为31倍、26倍和22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业务开展不如预期,市场波动风险。
中航资本 银行和金融服务 2016-08-31 6.82 6.87 102.64% 7.14 4.69%
7.17 5.13%
详细
市场景气度低,业绩受其影响 公司2016H1实现营业收入18.36亿元,同比增长22.94%;归母净利润11.29亿元,同比下降21.71%。公司营收增长主要依赖于租赁业务和信托业务的规模扩大,中航租赁借款增加和汇兑损失增加导致营业成本和财务费用增长较多。报告期内证券行业景气度不及去年同期,导致中航证券手续费收入大幅减少。公司2016H1净资产为206亿元,同比降低1.61%,主要是由于持有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价值波动以及对投资者分红的共同影响,导致公司净资产有所下降。 市场波动,投资收益有所下滑 公司加大对外投资,长期股权投资余额5.16亿元,同比增长11.68%。受证券市场低迷状态影响,证券投资和持有其他上市公司股权均带来负的所有者权益变动。由于市场回调,公司投资收益有所下滑,参股的金融企业经营稳健,贡献一定的投资收益。 证券业务影响较大,其余板块发展稳健 受证券市场震荡影响,中航证券经纪、投行和资管业务受到较大冲击,净利润下滑68%;中航租赁营收同比增长23%,发展较为稳健,但受租赁业务汇兑损失导致财务费用的大幅增加,净利润下滑20%。中航信托大力发展业务,净利润逆势增长9.5%,达到5.7亿元。中航财务净利润4.2亿元,较去年同期上涨5.3%,实现稳步上涨。 稳步推进,完善金控布局 公司不断完善金融板块布局,在拥有证券、租赁、信托等主流金融牌照后,近期设立中航基金,拿下公募基金运作资格,有效提升资金运营效率。中航工业已与安盟合资成立中航安盟财产保险,有望实现业务协同。公司已持有部分城商行和农商行股权,正考虑金融租赁业务,金融牌照全覆盖的转型正稳步推进。 产投捕捉机遇,贡献利润丰厚 公司依托股东中航工业高新技术、产业资源高速发展和品牌优势,紧密围绕航空产业链,进行航空产业投资,报告期内航空产业投资取得净利润222.11万元,同比增长6.7倍。公司也紧紧围绕国家战略新兴产业发展,投资了一系列涉及高新技术产业,取得净利润1019万元,同比增长22倍。全资子公司中航资本国际参与万达商业私有化,进一步拓宽投资渠道,预计投资收益可观。 看好发展前景,维持“增持”评级 公司作为中航工业集团旗下重要金融平台,将分享军工证券化和国企改革带来的发展机会。我们看好公司集团资源协同发展,着力打造“金融控股、国际化运作、股权投资”三大平台,深化推进产融结合的战略转型决心。预计2016-18年EPS分别为0.31/0.37/0.44元,对应PE 22X、18X和16X,目标价格区间8~10元。A股国企金控概念稀缺,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市场波动风险,业务推进不如预期。
民生银行 银行和金融服务 2016-08-31 9.14 6.58 44.27% 9.35 2.30%
9.75 6.67%
详细
上半年盈利略低于预期,分红稳定。 核心数据总览:公司上半年盈利略低于预期,实现营业收入约780亿(YoY+1.36%),实现归母净利润约272亿元(YoY1.66%),EPS0.75元(YoY+1BP),ROAE约1.13%(YoY-18BP),不良率1.67%(QoQ+5BP),拨备覆盖率约153%(QoQ+42BP),成本收入比23.%(YoY-6.31个百分点)。上半年共发放现金股利41.96亿元,分红率15%保持稳定。 利息及非息收入增长同时趋缓,净息差和财顾收入下降是主因。 营收增长放缓源于利息收入及非息收入全面趋缓,上半年利息收入同比增长0.94%,非息收入同比增长2.02%,处于上市银行低位。其中,利息收入主要因为净息差降幅较大,同比下降34BP至2.01%;非息收入中主要由于财务顾问服务费大幅下降(YoY-84.23%),公允价值变动损益-32亿、汇兑损失-18亿,主要是票据买卖价差收益减少以及市场汇率波动对汇兑损益的影响。 关注类及逾期贷款持续上升,资产质量承压。 公司不良贷款约380亿元,比上年末增53亿元;不良贷款率1.67%,比上年末上升7BP;关注类贷款约911亿元,比上年末上升21%,关注贷款率4.01%,比上年末上升32BP。上半年共核销不良88亿元,相比去年上半年核销123亿元,核销节奏略有加快,对拨备覆盖率及下半年利润形成较大压力。公司逾期90天以上贷款约2.72%,较去年底上升34BP,逾期90天及以上/不良贷款余额约为1.63,同类银行中处于偏高水平。 拟发行不超过300亿元优先股和不超过200亿二级资本债。 截止半年报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9.34%,一级资本充足率9.36%,资本充足率11.52%,若发行300亿优先股补充一级资本,静态测算可提高一级资本充足率0.8个百分点,若发现约200亿二级资本债,静态测算可提高资本充足率约0.5个百分点,公司目前资本已较为充足,资本再补充为下一步加快发展留足空间。 管理层换届稳定,维持增持评级。 公司当前价格对应0.97倍PB,考虑未来资本补充较为充分,支持规模做大,管理层稳定后业务增长动力强,且存在信用卡分拆预期,资产质量整体风险可控,给予1.1-1.2倍PB,目标价11-12。 风险提示:不良风险超出预期,业绩增速不达预期。
中国中期 综合类 2016-08-31 21.75 -- -- 24.21 11.31%
26.38 21.29%
详细
主营汽车业务亏损,依靠期货板块支撑业绩 营业收入0.38亿元,同比+5.40%,营业总成本0.42亿元,同比+3.41%,投资净收益0.15亿元,同比-5.16%,归母净利润0.11亿元,同比-2.13%。公司主营收入来自汽车服务和物流综合服务两部分,其中汽车服务0.36亿元,物流0.02亿元。主营业务持续亏损,依靠对国际期货的投资收益支撑业绩。汽车业务发展符合预期。对国际期货的投资收益在期货行业交易量急剧萎缩下仅小幅下滑,好于预期。 期货行业发展空间巨大,国际期货龙头地位稳固 国际期货报告期利润0.75亿元,同比-5.16%,公司持股比例19.76%,对应投资收益0.15亿。2015年下半年A股市场大幅波动,监管部门出台多项政策限制金融期货交易,预计16年期货行业交易额下滑-50%,而国际期货利润仅小幅下滑,主要源于行业龙头地位稳固,业务稳健。随着市场的稳定和政策的逐步放开,期货市场建设和完善将持续推进,发展空间将被打开,而国际期货积极布局资产管理业务,实现由期货经纪业务向多元化期货平台业务的转型,行业地位有望进一步提升,发展前景向好。 重组铩羽,转型诉求仍在 2014年12月筹划重组,拟非公开发行股份购买国际期货80.24%股权。重组运作期间恰逢股市快速大幅调整,且期货市场监管环境、方式与规则也都发生了重大变化,重组搁浅,于2015年10月复牌。鉴于期货已成业绩绝对支撑,公司转型期货诉求强烈。并且,大股东中期集团持有国际期货53.55%,中国中期是中期集团下唯一上市平台,大股东或将公司作为期货业务整合平台。 维持增持评级 预计公司传统业务收入规模在2016-2018年将3%左右的速度微幅增长。预计国际期货2016年-2018年净利润增速分别为-5%,50%,30%,假设公司对国际期货的持股比例保持不变,其投资收益也将以相同的速度增长。预计2016-2018年归属母公司净利润分别为0.17亿元、0.33亿元和0.37亿元,EPS分别为0.08元、0.15元和0.16元。关注公司转型发展期货业务带来的潜在机会,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期货行业政策变化。
宁波银行 银行和金融服务 2016-08-31 16.27 11.98 -- 17.02 4.61%
18.74 15.18%
详细
业绩增长靓丽,资产负债结构调整。 中期归母净利润41.46亿元、拨备前利润总额76.67亿元,营收120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7%、33%、34%,继续保持较快增速。ROA1.07%、年化摊薄ROE18.72%。受降息、重定价和营改增影响,净息差收窄,二季度环比下降16bp到2.04%。应对上半年债券收益率震荡格局,公司灵活调整资产负债结构,加大了同业资产投资力度。降低同业负债比例。非息收入对营收贡献持续提升,占营收同比新增量的2/3。手续费净收入占比26%,环比增加60bp,得益于公司多元化路线的成果,投行、托管、资管、信用卡盈利能力提升。其中代理类和银行卡类收入增幅最大,原因是公司在资产管理、贵金属租赁、电子银行等与财富管理和资管相关的业务条线快速发展。 不良贷款压力小,多管齐下补充资本。 2016Q2不良贷款率0.91%,与一季度持平,预计仍为上市银行中最低值。拨备覆盖率343.75%,环比增加16个百分点,拨备计提充分,足以应对中短期不良贷款增长。不良贷款同比增速25%,较一季度末下降3个百分点,反映江浙地区不良贷款风险呈现企稳趋势。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和资本充足率分别为8.68%、63%、12.50%,较一季度略有提升。公司今年拟采取多种手段补充资本,减少资本约束压力,包括优先股、二级资本债、可转债。5月21日可转债获得证监会审核通过,预计融资不超过100亿元。 申请资本计量高级法,巩固轻资本战略。 公司审议通过资本计量高级方法评估申请报告,标志着资本高级法申请进入正式日程。实施资本计量高级法将降低资本消耗,提升资本使用效率,成为银行内生性资本补充的新渠道之一。高级法对银行内部的风控能力和评级模型建设有较高要求,反映公司内部风控体系已经颇为完备。结合前期其他银行的申请情况,预计此次申请进度较快。如获得验收,预计公司零售和小微企业业务的资本消耗将有所下降,助推公司向“大零售”的转型战略。 笃行大零售轻资本战略,维持“买入”评级。 笃行大零售轻资本战略,改革步伐加快。预计2016-2018年EPS为1.93/2.18/2.53元,对应PE为8.31/7.34/6.33。参考可比公司估值,给予目标价格区间18.47-19.89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不良风险超出预期,业绩增速不达预期。
国信证券 银行和金融服务 2016-08-31 17.35 -- -- 17.86 2.94%
18.80 8.36%
详细
创新与稳健双轮驱动,竞争力居前 2016年上半年归属上市公司净利润21.96亿元,同比-76%,营业收入61.5亿元,同比-65%,EPS为0.27元。公司坚持规范稳健经营,推动“创新发展”与“合规风控”双轮驱动。公司具备专业的市场化服务能力,具有高度的市场敏感性,业务特色较为鲜明。多项经营指标排名行业前列。上半年受市场影响业绩出现较大下滑,但随着公司持续改革转型,下半年业绩有望出现拐点。 经纪业务创新转型加速,再融资及债券业务规模大幅提升 经纪业务加快向高端财富管理转型,以科学投顾为重心,提升客户黏性;并顺应互联网证券发展趋势,不断丰富产品线,提升用户体验。营业网点以在二三线城市建立轻型营业部为主,提升市场占有率。上半年经纪业务实现净收入29亿元,同比-69%。股权融资业务以行业和专业为主线,进一步提升业务品牌影响力和市场地位,上半年完成IPO项目2个,募集金额14亿元;再融资发展迅速,上半年主承销金额304亿元,同比上升173%。债券融资业务上半年主承销金额611亿元,同比上升223%;实现净收入11.5亿元,同比+0.3%。新三板业务进一步完善内控制度,强化后续督导及增值服务,上半年完成挂牌推荐68家,累计挂牌257家,行业排名第5。 自营探索直投实现多元发展,资管规模稳中有升 自营严控风险追求稳健收益,权益类投资严格执行总仓位风险控制准则,债券类投资把握交易性机会,较好完成投资目标。公司积极探索直投业务,实行多种投资策略基金并行募集与管理,上半年新增直投项目9个,投资金额8.9亿元。上半年实现投资净收益8.6亿元。资产管理业务以发展银行委托债券投资、固定收益类集合等主动管理型产品为重点,业务总量稳中有升。同时公司不断丰富和提升产品线及业务类型,大力拓展员工持股集合、定向增发及股票质押等新型产品。截至2016年6月末资管业务规模1782亿元,同比上升27%,其中主动管理类产品规模389亿元;实现资管业务净收入1.35亿元,同比-4%。 资本中介行业领先地位维持,国际业务取得突破 资本中介业务保持行业领先地位,融资融券通过优化运营管理、加强营销支持、提升客户体验等措施,在上半年震荡的市场环境下维持了较为稳定的市场份额;截至2016年6月末公司两融余额345.9亿元,市场份额4.05%,排名行业第9。股权质押业务通过调整利率和质押率、提升审批流程等举措大力推进;截至2016年6月末公司股票质押回购业务余额134亿元,行业排名第6。实现利息净收入8.9亿元,同比-62%。海外业务取得突破,国信香港成功承销绍兴城投3亿美元海外债券,完成公司作为总协调人面向全球投资者发行的首只债券,提升海外业务影响力。 综合实力突出,业务优势较强 公司综合实力较强,连续5年总资产、净资产、净资本、营业收入及净利润排名行业前十,塑造优良的品牌效应。经纪及财富管理、投行领先优势累计了雄厚的客户资源,有力支撑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模式。预计2016-18年EPS为0.63元、0.74元和0.84元,对应PE为28倍、24倍和21倍,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业务开展不如预期,市场波动风险。
国金证券 银行和金融服务 2016-08-31 13.30 -- -- 13.55 1.88%
15.17 14.06%
详细
战略定位清晰,业务特色鲜明 2016上半年归属上市公司净利润6.38亿元,同比-48%,营业收入21.47亿元,同比-35%,EPS为0.21元。受市场影响上半年业绩出现下滑,但下降幅度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公司以不断夯实“差异化增值服务商”为战略定位,坚持合规风控与业务创新并重的发展模式,以客户需求为导向完善业务平台化服务能力。公司业务特色较为鲜明,较早布局互联网金融以实现经纪业务转型,抢滩PB业务打造泛资管生态圈;自营及信用业务稳健发展,投行提升专业水平。随着公司持续加大改革转型力度,在下半年市场企稳的环境下业绩有望得到改善。 经纪深化改革转型,互联网金融优势凸显 经纪业务以互联网金融为核心,积极利用互联网工具提供各项金融服务,同时通过加强线上线下业务联动以提升综合服务能力。业务方面深化纵向发展,不断完善产品种类,拓展互金多元化合作渠道,在传统导流合作的基础上逐步在服务及资讯内容上展开合作。在上半年震荡的市场环境下公司战略及业务优势凸显,股基交易市场份额1.51%,在2015年末1.28%的股基市场份额基础上实现进一步提升;上半年实现经纪业务净收入8亿元,同比下降50%,幅度小于行业平均水平。 投行积极提升专业水平,积极创新完善资管生态圈布局 投行业务以发达地区为主要市场,上半年公司持续加强内核水平、提高专业能力以大力开拓市场。上半年股权承销金额93.5亿元,债券承销195.1亿元;实现投行业务净收入4.8亿元,同比-7%。新三板重点开拓优质的挂牌及做市企业,上半年完成推荐挂牌项目36个。资产管理业务以产品创新为突破,不断丰富资管产品线,在大力发展量化对冲、ABS类、员工持股类等优势产品线的基础上,重点开发FOF、MOM等创新产品线。截至2016年6月公司管理规模965亿元,其中专项资管计划产品规模达113亿元。同时公司以PB业务为主轴,不断完善泛资管生态圈建设,目前已建立了全方位服务能力,包括产品创设服务、私募基金综合托管服务、种子基金等。 自营及资本中介业务稳步发展 自营秉持稳健风格,严控投资风险,上半年增加债券投资规模,取得了较好的投资回报;实现投资净收益3亿元,同比-38%。资本中介业务稳步发展,2016年6月末两融余额57.72亿元,市场占有率0.68%,与2015年末持平;股权质押业务待回购金额18.63亿元,期末待回购客户数72户。上半年实现利息净收入3.2亿元,同比-28%。海外业务通过境外子公司国金证券(香港)及粤海融资开展,上半年国金香港代理股票交易量23.8亿港元,参与财务顾问项目8个。 具备良好的市场化机制 公司具有良好的市场化机制和执行有效的激励机制,能较好地适应证券行业创新环境。上半年公司公告拟非公开发行募资48亿元,资本金到位后有望提升资本实力,打开各项业务空间。预计2016-18年EPS为0.46元、0.54元和0.59元,对应PE为29倍、25倍和22倍,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业务开展不如预期,市场波动风险。
中国太保 银行和金融服务 2016-08-31 26.68 -- -- 29.85 11.88%
31.67 18.70%
详细
结构调整新业务价值高增长,业绩表现符合预期 2016年中期实现营业收入1477.1亿元,同比增长7.6%。在投资环境变化、准备金折现率变动的影响下,实现净利润61.4亿元,同比下降45.6%;ROE4.6%,同比下降4.5个百分点。太保寿险上半年保费收入大822.3亿元,同比增长31.6%;实现新业务价值112.6亿元,同比增长55.9%。太保产险保费收入492.2亿元,同比增长1.7%;综合成本率为99.4%,同比下降0.1个百分点。集团内含价值2,153.6亿元,较上年末增长4.7%。 大个险战略下,渠道加强结构优化 大个险战略框架下,营销员队伍壮大、质量提升。截止2016年中期,月均保险营销员58.2万人,同比增长40.2%;月均首年保险业务收入740.3万元,同比增长24.9%;每月人均寿险新保长险件数2.3件,同比增长40%。个险渠道的强大提高了新业务和老客户加保获取能力,新保业务收入达到312.7亿元,通过老客户加保的规模保费达到139.2亿元,超过去年全年水平。另一方面,客户粘度增强,保单继续率提高0.8-0.9个百分点。从渠道结构上看,个险业务占寿险总保费收入88%,同比增加5%,而法人渠道贡献下降。从产品结构上看,保障型保险产品仍为主导,传统型保险产品保费收入242.2亿元,同比增长112%;占总保费收入29%,同比提高9个百分点。分红险保费收入526.3亿元,同比增长12%,占总保费收入64%。 产险保持承保盈利,农业险发展迅速 太保产险坚持“控品质、强基础、增后劲”的发展方针,在车险保费收入增长2.8%的基础上,上半年综合成本率控制在99.4%,较去年同期下降0.1个百分点,保持承保盈利。其中综合赔付率61.2%,同比下降3.7个百分点。公司加强电网销、交叉销售、车商等核心渠道的销售,核心渠道在车险中占比达到55.7%。在非车险方面,企财险、意外险销售销量的使得最终非车险保费收入同比减少1.6%。但同时农业险增速迅猛,上半年农业业务收入9亿元,同比增长58.3%。接下来,太保产险还将加大结构调整力度,积极推进其它非车险业务的发展。 第三方资产管理较快增长,资管业务能力增强 在利率下行,资本市场波动的环境下,太保上半年净投资收益率4.6%,同比下降0.3个百分点;总投资收益率4.7%,同比下降1.9个百分点。得益于稳健的资产配置,太保总投资收益率的波动幅度小于行业平均。另一方面,太保第三方资产管理业务增强,第三方管理资产达到2,646.15亿元,在集团管理资产中的占比提升至22.6%;带来第三方资产管理业务收入达到3.60亿元,同比增长30.0%。第三方资产管理是当下保险资管开源引流的重要方式,太保资管第三方资产管理业务的增强将为其成为综合性资产管理公司,贡献稳定丰富利润奠基。 偿付能力充足,推进转型升级 太保集团偿付能力充足率达到291%,新业务价值高增长,为将来的业务发展积蓄力量。预计公司2016年EPS1.21元,P/EV 1.0,处于历史低位,后期修复空间大,继续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利率不断下行,市场剧烈波动收益率大幅下滑。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30/46 转到  
*说明:

1、“起评日”指研报发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起评价”指研报发布当日的开盘价;“最高价”指从起评日开始,评测期内的最高价。
2、以“起评价”为基准,2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10%,为短线评测成功;6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20%,为中线评测成功。详细规则>>
3、 1短线成功数排名 1中线成功数排名 1短线成功率排名 1中线成功率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