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事业部 搜狐证券 |独家推出
王超

招商证券

研究方向: 军工行业

联系方式:

工作经历: 证书编号:S1090514080007,清华大学精密仪器与机械学系工学学士、硕士;2014年7月加盟招商证券,军工行业分析师。历任华创证券研究所机械军工研究员、北京东方永泰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总裁助理。...>>

20日
短线
5.26%
(--)
60日
中线
10.53%
(--)
买入研报查询: 按股票 按研究员 按机构 高级查询 意见反馈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1/18 转到  

最新买入评级

研究员 推荐股票 所属行业 起评日* 起评价* 目标价 目标空间
(相对现价)
20日短线评测 60日中线评测 推荐
理由
发布机构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航天电子 通信及通信设备 2024-09-05 7.08 -- -- 7.29 2.97% -- 7.29 2.97% -- 详细
公司发布2024年半年报,报告期内,公司实现收入77.12亿元,同比下降20%,归属于上市公司净利润润2.49亿元,同比下降35.77%。 航天电子上半年业绩承压。航天电子2024年上半年营收77.12亿元,同降20.00%,归母净利润2.49亿元,同降35.75%;扣非归母净利润1.86亿元,同降49.95%。剔除航天电工因素,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分别同比下降16.54%和30.01%。2024H1销售毛利率19.44%(同比+1.82pct),销售净利率3.66%(同比-0.51pct)。分子公司看,航天长征收入15.1亿元,净利润6435万元,净利润同比增长17.98%;杭州航天收入1.8亿元,净利润3374亿元,净利润同比增长-21.02%;时代民芯收入4.4亿元,净利润3634万元,净利润同比增长1.94%;时代激光收入4.3亿元,净利润3733万元,净利润同比增长-8.68%;航天光华收入7.5亿元,净利润3663万元,净利润同比增长-28.24%;航天飞鸿收入6.2亿元,净利润2749万元,净利润扭亏为盈。 资产优化,聚焦主业。2024年5月,公司在北京产权交易所公开挂牌转让航天电工公司51%股权,最终被宜昌城发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宜昌城发公司”)摘牌。2024年8月1日,公司转让航天电工公司51%股权事项完成了市场监管变更登记手续,变更登记完成后,宜昌城发公司持有航天电工公司51%股权,公司持有航天电工公司49%股权,航天电工公司变更为公司参股公司,公司不再对航天电工合并报表。航天电工股权转让的确认将更有利于公司主业聚焦,提高公司发展质量,公司传统主业航天电子与重点发展的无人系统或将直接受益于卫星互联网、空战无人化与低空经济的高景气。 控股子公司航天时代飞鸿乘“低空经济”东风,展翅翱翔。随着低空经济领域的不断拓展与深化,航天时代飞鸿不断推出创新产品,为行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特种领域,航天时代飞鸿24年上半年收入6.2亿元,同比增长71.47%,目前处于国内特种无人机领先地位。民用领域,2024年4月24日,航天时代飞鸿与顺丰共同参股子公司航天时代飞鹏有限公司研制的FP-98“狮子座”大型无人机获TC后首次执行跨海支线物流运输任务,实现无人机物流运输领域的突破,为低空经济的发展开辟了新的应用场景。 四大航天电子产品受益于航天事业快速发展,低轨卫星产业链爆发增长动能。 测控通信、惯性导航、集成电路、机电组件等是公司传统优势专业,始终在相关行业领域内保持国内领先水平,并保持着较高的配套比例,市场份额基本呈现稳中有升态势,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将核心受益于我国航天事业快速发展,低轨卫星产业链的爆发预计将带来订单的持续,公司将充分发挥自身在这些领域的优势,积极开拓市场,提升市场份额,为公司的持续发展和增长注入新的动能。2024年中国航天全年预计实施100次左右发射任务,其中航天科技集团计划安排近70次,公司直接受益于发射次数的快速增加。 维持维持“增持”投资评级投资评级:考虑到航天电工业绩的影响,我们下调了业绩预测,我们预测2024-2026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6.39亿、7.55亿、8.43亿,对应估值37、31、28倍,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军品采购订单出现波动、市场竞争加剧、盈利预测不及预期。
航材股份 机械行业 2024-09-04 47.42 -- -- 48.07 1.37% -- 48.07 1.37% -- 详细
公司发布《2024年半年度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收入 15.10亿,同比增长 14.52%; 实现归母净利润 3.11亿,同比增长 5.16%;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 2.72亿,同比下降 8.16%。 上半年营收实现稳步提升。 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5.10亿,同比+14.52%),实现归属母公司净利润(3.11亿,同比+5.16%),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2.72亿,同比-8.16%) 。 单季度来看, Q2实现营收 8.31亿(Yoy+12.94%,Qoq+22.45%),实现归母净利润 1.63亿(Yoy-6.82%, Qoq+10.02%) 。 分业务来看: 1) 航空成品件业务: 实现营收 7.29亿,毛利率环比 23年底提升 5.5pct 至 37.97%。 2) 基础材料业务: 实现营收 5.71亿,毛利率环比 23年底降低 7.89pct 至 23.64%; 3)非航空成品件:实现营收 1.63亿,毛利率环比 23年底降低 3.35pct 至 11.89%; 4)加工服务:实现营收 0.36亿,毛利率环比 23年底降低 0.85pct 至 12.56%。 2024年年度预算: 预计实现营收30.83-33.63亿(同比+10-20%),预计研发费用 2.24-2.45亿(同比+10-20%),预计实现净利润 6.63-7.20亿(同比+15-25%)。 毛利率同比有所下降,三项费用率控制良好。 盈利能力方面,公司销售毛利率为 29.44%,同比下降 5.92pct。管理费用(0.41亿, 同比+10.73%),主要系业务规模拓展,资产折旧、摊销及中介机构咨询服务费用增加所致;销售费用(0.07亿, 同比-2.50%);财务费用(-0.17亿,去年同期-0.11亿),主要系募集资金利息收益增加所致;研发费用(1.03亿, 同比+9.62%), 主要系持续加大研发投入所致。 三项费用率为 2.03%, 同比下降 0.44pct。 公司整体销售净利率为 20.61%,同比下降 1.83pct。 募投项目启动建设, 业务规模持续扩大。 1)资产负债表方面: 本期末在建工程期末余额达 1.22亿,较上年末+ 13.00%,主要系募投项目启动,工程项目开工建设所致;应付账款 17.33亿,较上年末+76.40%,主要系采购材料及外协款增加所致。 公司 IPO 募集资金募投项目覆盖公司四大业务板块,核心在于缓解各大业务的产能紧张态势,并为未来下游需求提升打好提前量,未来预计随着公司募投项目的建设和投产将推动公司收入和盈利能力的不断提升。 2)现金流方面: 经营活动净现金流为-1.73亿元,同比-466.50%, 主要系业务规模扩大,投入增加,本期到期的应付票据较多。 预计关联交易额度增加,凸显下游旺盛需求。 根据公司发布的《关于 2024年度预计日常关联交易的公告》,预计 2024年向关联人采购商品 、接受劳务及其他服务合计 3.13亿元,同比 23年预计额和实际发生额分别提升 22.16%和 47.69%。其中预计关联采购镇江子公司 1.80亿元,同比 23年实际发生额提升 60.20%,镇江子公司当前承接钛合金铸件前段、后段工序,未来注入后进一步提升钛合金铸件产能和加工能力,关联采购大幅提升突出钛合金铸件业务的增长势头将延续。预计向关联人销售产品、提供劳务及其他服务合计10.54亿,同比 23年预计额和实际发生额分别提升 20.12%和 23.44%。公司预计关联交易额度增加明显,凸显航发下游需求旺盛。 盈利预测: 预计公司 2024/2025/2026年归母净利润为 6.99/8.60/10.52亿元,对应估值 31、 25、 20倍,维持“强烈推荐”评级
中航沈飞 航空运输行业 2024-08-30 40.35 -- -- 41.50 2.85% -- 41.50 2.85% -- 详细
公司发布《2024年半年度报告》,上半年实现营收216.25亿,同比-6.59%;实现归母净利润16.18亿,同比+8.39%;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15.88亿,同比+10.51%。24年上半年业绩受合同签订进度影响,盈利能力提升趋势不改。24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收216.25亿元(同比-6.59%),实现年初财务预算的42.38%,主要是受合同签订进度影响,相关产品既定需求未如期签订合同所致;归母净利润16.18亿元(同比+8.39%),实现年初财务预算的43.01%;扣非归母净利润15.88亿(同比+10.51%)。单季度来看:24Q2实现营收121.32亿(Yoy-13.19%,Qoq+27.79%),实现归母净利润9.02亿(Yoy+5.98%,Qoq+25.99%)。 盈利能力方面:公司销售毛利率达到12.53%,较去年同期提升2.09pct。上半年三项费用率为0.62%,较去年同期上升0.02pct,其中:销售费用为165.01万(同比-76.64%),主要由展览费减少和子公司处置引起;管理费用为3.26亿(同比-12.43%),原因在于物料消耗的节约;财务费用-1.93亿(去年同期为-2.40亿),主要受到利息收入减少的影响。研发费用为5.68亿(同比+38.73%,Q2季度环比+329.87%),主要源于研发投入的增加。销售净利润率达到7.47%,同比提升1.11个百分点。资产负债表方面:24H1公司应收账款140.97亿,较上年末+97.88%;合同负债29.52亿,较上年末-55.97%,主要系前期预收款随产品销售在当期确认收入所致;其他流动资产12.64亿,较上年末+115.71%,主要系增值税留抵税额增加所致。2024财务预算:2024年预计实现营收(510.26亿,同比+10.33%),预计实现净利润(37.62亿,同比+25.00%);盈利能力方面,预计毛利率达到12.56%,净利率达到7.37%。 定增发行预案推出,用于沈飞公司局部搬迁项目及三大能力建设项目。公司发布《2023年度向特定对象发行A股股票预案》,拟向特定对象发行A股不超过1.54亿股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42.00亿元,其中航空工业集团拟认购1.00亿元公司股份、航空投资拟认购2.00亿元公司股份。定增扣除相关发行费用后的募集资金净额将投资于如下项目此次定增发行能够进一步提升公司生产制造、试验试飞能力,并在沈北新区航空产业园加强钛合金和复合材料能力建设,为满足未来需求提供有力保障。此外,根据《关于控股子公司以公开挂牌方式增资扩股进展暨关联交易的公告》,吉航公司引入北京中航一期航空工业产业投资基金(有限合伙)、国家产业投资基金两家投资方,力争将其打造成为国内先进的飞机维修基地,24年上半年,吉航公司实现营收3.64亿(同比+34.6%),实现净利润(-1,442.97万,同比减亏8041.54万)。 关联销售保持增长,航空产品预计持续增长。公司发布关联交易预告,2023年公司预计向航空工业集团等关联方采购金额为238.04亿元,实际发生额219.27亿元。2024年预计发生额为246.23亿元,与23年预计额和实际发生额分别增长3.44%和12.30%。预计在关联方财务公司存款额度为275亿元,与23年预计额和实际发生额分别增长5.77%和10.17%。我们认为,公司预计关联采购额度变化显示出当前公司下游需求旺盛,订单增长前景良好。 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024/2025/2026年归母净利润为37.68/46.25/55.35亿元,对应PE30、24、20倍,维持“强烈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航空产品研发技术风险,军品采购订单出现波动,上游供应商供应不及时影响整机生产。
国科军工 机械行业 2024-08-28 37.89 -- -- 39.07 3.11% -- 39.07 3.11% -- 详细
公司披露披露2024收年半年度报告,报告期公司实现营收4.82亿元,同比增长亿元,同比增长20.57%;归母净利润7964万元,同比增长84.09%;扣非净利润7599.73万元,万元,同比增长同比增长79.08%;基本每股收益0.46元。 国科军工上半年业绩稳定增长,增长势头强劲。国科军工2024年上半年财报显示,实现营收4.82亿元,同比增长20.57%,归母净利润7964.46万元,同比增长84.09%,扣非归母净利润7599.73万元,增长79.08%;第二季度,公司营收2.98亿元,同比增长17.47%,归母净利润4668.14万元,同比增长38.04%,扣非归母净利润4564.36万元,增长36.73%。报告期间内,分控股子公司看,先锋公司营收1.19亿元,利润1861万元;九江国科4588万元,利润680万元;星火军工2834万元,利润148万元;新明机械1.22亿元,2836万元;航天经纬1.87亿元,利润4418万元。 毛利率稳步增长,加大研发投入。期内公司销售毛利率为36.16%,较去年增长2.06pct。销售费用759万元,同比增长21.15%,主要系本报告期销售人员薪酬增加所致。管理费用3545万元,基本与上半年持平。财务费用-1183万元,同比大幅度减少,主要系本报告期现金管理产品收益增加及借款利息减少所致。研发费用4261万元,同比增长65.98%,主要系公司持续加大核心产品的研发投入,进一步加大在导弹(火箭)固体发动机动力模块和智能化新质弹药装备与单兵武器系统的科研投入力度,同时加强高水平研发人员的引进,研发薪酬随之增加共同所致。 大比例股权激励方案,充分激发员工工作活力。为进一步健全公司长效激励机制,吸引和保留优秀人才,公司上市后进行了新一轮股权激励,本次激励计划涉及的激励对象共计200人,占公司2023年末全部在职员工人数的23.26%。本激励计划拟授予激励对象的限制性股票数量为360.00万股,占本激励计划草案公告日公司股本总额17,570.16万股的2.05%。本激励计划授予限制性股票的授予价格为21.13元/股。 加大动力模块与航天动力领域投入,提升公司产品竞争力。公司预计投入8.1亿元投资“动力模块能力建设项目”,本项目的实施将进一步完善研发生产条件及相关设备设施,提升发动机动力模块科研生产能。公司拟投资3.4亿元,用于航天动力研发中心及配套壳体能力建设,帮助公司向航天发动机总装领域转型。 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024/2025/2026年收入分别为12.89、16.21、20.27亿元,对应的归母净利润1.78、2.35、2.86亿元,对应估值37/28/23倍,维持“强烈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新产品研发风险、军品订单下降风险、军品定价模式风险、股东或将减持影响股价。
国科军工 机械行业 2024-08-20 38.65 -- -- 39.19 1.40%
39.19 1.40% -- 详细
公司产品涵盖各种导弹、火箭弹固体发动机动力模块、安全与控制模块,多型主战装备的主用弹药、特种弹药及引信与智能控制产品,承担了军方多项重点型号的科研生产任务和国家重点工程任务。公司目前建立了产品设计、制造、试验一体化的科研生产技术能力体系,形成了科研生产速度快,效率高的技术能力体系优势,并掌握多项核心技术,首创的部分核心技术处于行业领先地位。 多产品批产推动业绩持续上涨,公司营业收入与利润稳定增加。据 2024年1月 3日公告,公司全资子公司宜春先锋签订 3.16亿元主用弹药合同。2023年上半年公司实现 5项型号研制项目转批产,中标并新增型号研制项目 8项。同时,公司营业收入从 2020年的 5.74亿逐年增长至 2023年的 10.40亿,年复合增长率达到 21.91%。其中 2021年、2022年、2023年的营业收入增长率分别为 17.08%、24.50%、24.25%。归母净利润从 2020年的0.63亿元增长至 2023年的 1.41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到 30.80%。2023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10.40亿元,同比增长 24.25%;实现归母净利润1.41亿元,同比增长 27.34%。2024年预计向关联人销售商品及提供劳务约 3600万元,23年实际发生额为 249.62万元。 深耕导弹(火箭弹)固体发动机动力与控制产品+弹药产品,在数个细分产品领域形成持续性竞争优势。公司在军工领域深耕多年,产品跟随军事科技发展不断进行迭代和优化,形成了两大产品系列自主可控的技术体系,在数个细分产品领域形成持续性竞争优势。公司产品广泛应用于防空反导、装甲突击、火力压制、空中格斗、空面(地、舰)与舰舰攻防等作战场景,承担了军方多项重点型号的科研生产任务和国家重点工程任务,是我军重要的武器装备供应商之一。 装备建设费用逐年上涨,军队实战化演训推动弹药需求增加。2018年至2021年,中国国防费用不断保持稳定高速增长,与此同时,据 2019年《新时代的中国国防》,我国装备费占国防预算的比重也已经从 2010年的33.2%增长至 2017年的 41.1%,装备投入复合增速达到 13.44%。伴随着各大主力军种密集展开实战化训练,对装备特别是军工消耗品的需求将进一步增强,装备采购力度将进一步加大;同时,随着现代作战模式变革,远程化、精确化、智能化弹药需求将快速增长,我军对导弹、火箭弹的需求量也将进一步扩大。 IPO 募投生产建设、研发等项目,不断增强公司核心竞争力。公司于 2023年 6月 21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上市,发行价格 43.67元/股,发行数量 3667万股,募集资金 16.01亿元,计划投资于公司统筹规划建设项目、产品及技术研发投入、补充流动资金及偿还项目银行贷款。通过开展统筹规划建设项目,将实现现有技术和产品的产业化落地,将进一步提升公司产品质量和交付能力;通过增加产品及技术研发投入,进一步提高技术研发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提升核心技术整体水平和新产品研制能力;通过补充流动资金及偿还项目银行贷款为公司业务发展提供资金支持。8月 21日,公司发布公告,拟投资 8.10亿元用于动力模块能力建设项目,提升发动机动力模块科研生产能力。 大比例股权激励方案,充分激发员工工作活力。为进一步健全公司长效激励机制,吸引和保留优秀人才,公司上市后进行了新一轮股权激励,本次激励计划涉及的激励对象共计 200人,占公司 2023年末全部在职员工人数的 23.26%。本激励计划拟授予激励对象的限制性股票数量为 360.00万股,占本激励计划草案公告日公司股本总额 17,570.16万股的 2.05%。本激励计划授予限制性股票的授予价格为 21.13元/股。 盈利预测:预计公司 2024/2025/2026年收入分别为 12.89、16.21、20.27亿元,对应的归母净利润 1.78、2.35、2.86亿元,对应估值 38/29/24倍,首次覆盖,给予“强烈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新产品研发风险、军品订单下降风险、军品定价模式风险、股东或将减持影响股价。
华测导航 计算机行业 2024-08-12 28.24 -- -- 29.30 3.75%
29.34 3.90% -- 详细
事件: 2024年 8月 7日晚,公司发布《2024年半年度报告》, 24H1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14.84亿元,同比增长 22.86%,实现归母净利润 2.51亿元,同比增长 42.96%,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 2.11亿元,同比增长 34.55%,实现 EPS 0.46元,同比增长 40.45%。 业绩落于预告区间上限区间, Q2净利润增长提速。 24H1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4.84亿元,同比增长 22.86%,实现归母净利润 2.51亿元,同比增长 42.96%,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 2.11亿元,同比增长 34.55%,均落于业绩预告上限区间。其中 24Q2实现营业收入 8.67亿元,同比增长 24.57%(24Q1同比增长20.53%),实现归母净利润 1.48亿元,同比增长 53.28%(24Q1同比增长30.35%),业绩增长提速。 24H1公司非经常性损益金额为 0.40亿元(23H1为 0.19亿元),主要系 1)公司处置长期股权投资产生投资收益 0.25亿元; 2) 24H1政府补助达 0.21亿元。 分业务来看,资源与公共事业系增长核心驱动。 1)资源与公共事业: 24H1实现营收 6.81亿元,同比增长 48.06%(增速提升 5.32pct),占收比达45.89%,同比增长 7.81pct,我们认为主要系一方面国内外农机业务保持高景气,另一方面增发万亿国债带动部分水利、地灾项目招标提速,为公司位移监测业务增长注入动力所致。 2)机器人与自动驾驶: 24H1实现营收 0.79亿元,同比增长 29.80%,截至目前,公司已经被指定为多家车企业务定点供应商(其中小米 SU7IMU-BOX 独供),部分相关车型已实现量产。 3)建筑与基建、地理空间信息: 24H1分别实现营收5.33亿元与 1.9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 4.62%与 7.48%,保持稳增,占收比分别为 35.88%与 12.88%。 分地区来看,海外业务占收比突破 30%。 24H1公司国内、国外业务分别实现营收 10.39亿元与 4.4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 18.30%与 34.98%,海外业务占收比突破 30%。 毛利率、净利率小幅提升,海外业务毛利贡献持续提升。 24H1公司实现毛利率水平 58.44%,同比增长 0.20pct,实现净利率水平 16.50%,同比增长2.29pct,其中资源与公共事业、建筑与基建毛利率分别为 57.96%/65.78%,同比+0.61pct/+2.78pct,考虑到资源与公共事业板块毛利率相较于建筑与基建板块低 7.82pct,在资源与公共事业板块占收比持续提升的情况下,公司整体毛利率水平仍然保持稳定增长,再次显现出公司 1)盈利能力更强的海外业务毛利贡献不断提升; 2)产品结构调控、成本管控能力出众。 销售、管理费用管控良好,持续加大研发投入筑稳技术壁垒。 24H1公司四项费用率合计为 43.18%,同比降低 2.06%,其中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分别为 19.55%与 7.46%,同比分别降低 2.60pct 与 0.91pct。公司持续保持高研发投入, 24H1研发费用达 2.42亿元,同比增长 31.28%,研发费用率同比增长 1.05pct 至 16.33%, 后续公司将进一步投入高精度 GNSS 核心芯片研发,强化技术竞争力。公司 24H1研发费用达-0.02亿元,同比增长 65.72%,财务费用率为-0.16%,主要系汇兑损益变动所致,考虑到上半年汇率波动剧烈,公司通过多种措施应对汇率波动,整体汇兑保持收益。 经营性现金流正常季度性波动,核心股东增持彰显中长期信心。 1) 24H1公司实现经营性现金流净额-1.29亿元,同比降低 54.12%,我们认为主要系公司回款集中于下半年所致。 2) 24H1公司筹资活动现金流净额为-1.44亿元,同比降低 30.96%,主要系公司分配股利支付的现金增加所致。 2021-2023年公司分红比例分别为 38.77%、 40.24%与 42.51%, 2023年现金分红总额达1.91亿元,持续关注股东回报。 3) 24H1公司董事长赵延平、副总经理王向忠分别增持 141.7万股(均价 24.52元/股) 、 103.6万股,彰显管理层中长期信心。 投资建议:领先的高精度导航服务商,全球布局加速拓展。 预计 2024-2026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5.89亿元、 7.42亿元、 9.49亿元,对应 PE 分别为26.9倍、 21.3倍、 16.7倍,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 宏观经济超预期扰动的风险、行业竞争加剧的风险、细分板块市场拓展进度不及预期、产品技术研发进度不及预期、汇率波动的风险。
华测导航 计算机行业 2024-08-09 29.30 -- -- 29.18 -0.41%
29.34 0.14% -- 详细
作为国内领先的高精度卫星导航定位服务商,华测导航拥有具备技术壁垒的核心算法能力,依托全产业链布局、多措施降本增效全面开拓国内外市场,首次覆盖,给予“增持”投资评级。 国内领先的高精度卫星导航定位服务商,“一个核心、两大平台、四大板块”全面拓展。 公司定位于行业领先的高精度卫星导航定位服务商,当前公司已形成“一个核心、两大平台、四大板块”的战略布局,服务客户遍及全球 120余个国家与地区。业绩增长确定性强,公司多轮激励与增持彰显管理层信心。 资源与公共事业高景气, RTK 及地理空间信息出海+政策催化迎新增长契机。 建筑与基建: 19年国内测绘 RTK 市场规模约为 22.7亿元,行业集中度较高、市场竞争格局稳定,国产品牌逐步替代原有海外厂商份额并着力出海。 公司在国内市占率预计超 30%,预计 24年海外市场保持较快增速。 资源与公共事业: 1)农机自动驾驶方面: 2022年国内农机自动驾驶市场规模约为 16.04亿元, 18-22年 CAGR 超 50%。当前国内渗透率较低,后装需求充分, 23年实现范围增长;海外对比天宝等凭借性价比优势获得长尾客户订单。 预计整体业务后续仍将保持较高增速。 2)位移监测领域: 22年国内 GNSS 位移监测市场规模约为 47.95亿元,15-22年 CAGR 超 20%,23Q4增发万亿国债有望带动防灾减灾重点基础设施部署提速。 机器人与自动驾驶: GNSS+RTK+IMU+高精度地图定位精度可达厘米级,预计 2026年国内市场规模可达 42.19亿元。公司已有多个车型定点, 24年成为小米 SU7IMU-Box 独家供应商,陆续量产交付提升板块业绩。 地理空间信息: 低空经济政策催化不断叠加三维智能产品出海进程加速,公司地理空间信息板块将迎来全新增长机遇。 全产业链布局+核心算法,直销+经销并重强化客户忠诚度。 公司精进算法的同时加速拓展产业链中、下游环节,并依托自研芯片助力降本增效。此外,公司海外市场加速本地化服务团队部署,有望快速成长。 投资建议:领先的高精度导航服务商,全球布局加速拓展。 预计 2024-2026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5.89亿元、 7.42亿元、 9.49亿元,对应 PE 分别为26.2倍、 20.8倍、 16.2倍,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 宏观经济超预期扰动的风险、行业竞争加剧的风险、细分板块市场拓展进度不及预期、产品技术研发进度不及预期、汇率波动的风险。
莱斯信息 计算机行业 2024-08-06 66.80 -- -- 62.47 -6.48%
62.47 -6.48% -- 详细
公司背靠电科集团第二十八研究所,科研实力雄厚,深耕民用指挥系统多年,行业市场份额领先。低空经济蓬勃发展,公司基于民航空管的优势,积极布局低空经济基础设施建设。首次覆盖,给予 “强烈推荐”投资评级。 背靠电科集团第二十八研究所,科研实力雄厚。 公司成立于 1988年,主要面向民航空中交通管理、城市道路交通管理以及城市治理等行业提供以指挥控制技术为核心的整体解决方案和系列产品。 公司实控人为中电莱斯,后者孵化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八研究所,是我国从事指挥自动化系统工程研制、空中交通管制系统等大型电子信息系统的研制以及各级各类信息系统专用设备研制生产的骨干研究所,也是全国军民航空管系统技术总体单位。 深耕民航空管领域多年,产品与技术打破国际垄断、行业市场份额领先。 公司以民航空管网络信息体系为牵引,加强关键技术突破、实现核心技术自主可控。目前,公司空管自动化系统用户覆盖率 80%,空管系统市场占有率 42%,主系统市占率 64%,处于绝对领先地位。此外,公司加速布局机场新产品研发验证,空管、机场“两翼齐飞”发展格局逐步完善。后续,公司在民航空管领域将主要聚焦在空管系统市场份额稳步扩张、机场信息化建设加速渗透、以及开拓国际市场三个方向。 公司在低空经济的卡位及技术积累都具备较大优势,有望打造新一轮成长曲线。 目前,我国政策层面大力支持低空经济发展,预计 26年行业整体规模破万亿,其中低空基础设施建设是发展低空经济的基础,有望率先落地。我们认为低空飞行对空管系统有较高要求,行业准入门槛高,莱斯信息深耕民航领域多年,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数据,产业 know-how 可以延伸至低空飞行领域,有望为未来不同应用场景提供从低空空域规划、低空保障到低空服务的系统性解决方案。目前,公司正积极布局低空经济基础设施建设,在低空空中管制平台及低空飞行服务仿真平台均有项目落地。 首次覆盖,给予“强烈推荐”投资评级。 我们预计公司 2024至 2026年实现营收 20.39/25.78/32.96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 1.63/2.12/2.72亿元,对应PE64.1/49.3/38.4X,首次覆盖,给予“强烈推荐”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 行业竞争风险、主要通过项目制模式开展业务风险、低空经济发展低于预期风险、股东减持风险。
中国动力 能源行业 2024-07-17 21.93 -- -- 24.65 12.40%
24.65 12.40% -- 详细
公司发布《2024年半年度业绩预增公告》,预计2024年半年度实现归母净利润4.59-5.16亿,同比上年同期(法定披露数额)增长60-80%,同比上年同期(重述后财务数据)增长60-80%;预计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3.83-4.37亿,同比上年同期(法定披露数额)增长180-220%,同比上年同期(重述后财务数据)增长180-220%。 2024年上半年预计实现高增。公司发布《2024年半年度业绩预增公告》,预计2024年半年度实现归母净利润4.59-5.16亿,同比上年同期(法定披露数额)增加17,221-22,960万,增长60-80%,同比上年同期(重述后财务数据)增加17,215-22,954万,增长60-80%;预计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3.83-4.37亿,同比上年同期(法定披露数额)增加24,605-30,072万,增长180-220%,同比上年同期(重述后财务数据)增加24,605-30,072万,增长180-220%。 本期业绩预增原因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船舶行业发展良好,柴油机板块2024年上半年销售规模继续扩大,订单大幅增长,且主要产品船用低速发动机的订单价格和毛利率也有所增长,毛利较高的机型销售量同比增加;2024年上半年公司船用机械销售规模有所扩大,且毛利率较高的产品订单增长,利润同比提升;公司本期非经常性收益较低,扣非归母净利润同比增加。 柴油机板块整合完成,船舶动力龙头启航。2022年,公司子公司中船柴油机以自身股权作为对价向中船工业集团收购其持有的中船动力集团36.23%股权、向中国船舶收购其持有的中船动力集团63.77%股权、向中国动力收购其持有的中国船柴100%股权、陕柴重工100%股权、河柴重工98.26%股权,并以现金作为对价收购中船重工集团持有的河柴重工1.74%股权。交易完成后,中船柴油机成为中国动力下属从事柴油机动力业务的控股子公司,中船柴油机持有中国船柴、陕柴重工、河柴重工、中船动力集团100%股权,进一步明确了中国动力作为中国船舶集团下属船舶动力业务上市公司的定位,巩固中国动力在国内舰船柴油机动力业务领域的龙头地位,并解决了同业竞争问题。 行业前景:船舶行业景气度确定性向上,环保新规推动双燃料机量价齐升。 短期来看,2022年以来,新造船价持续上涨、船用钢板价格持续回落,形成利润剪刀差;长期来看,在国际船舶低碳减排政策驱动+旧船替换需求的影响下,船舶行业有望迎来长期的确定性的景气向上。而船用动力系统作为船舶运行的核心设备,有望充分收益,其中低速柴油机占远洋船舶90%以上的动力市场。克拉克森统计了每笔订单的载重吨和预计交付期,由此,我们测算了中国造船行业后续每年的交付量,24、25、26年完工造船载重吨位(DWT)的同比增速分别为15%、7%、11%,持续增长,表明船用发动机需求持续提升。 同时,随着环保新规的收紧,LNG/甲醇/氢/氨等双燃料主机需求也将迎来爆发,双燃料主机量价齐升。公司作为国内船舶动力系统龙头,船舶行业景气度上行叠加国际份额快速提升,预计将核心受益。 竞争格局:制造端中日韩三足鼎立。目前船机设计与制造主要采取许可证授权生产模式,设计端与制造端分离。从设计端来看,主要由MAN、WinGD、J-Eng三个品牌组成,负责低速机技术研究和产品设计。从制造端来看,根据中国船舶报,2022年全球船用低速机生产制造主要集中在韩国、中国和日本三个国家,市场份额超过99%,其中,韩国低速机制造占全球市场份额为48%,中国为30%,日本为22%,欧洲市场不足1%。而根据中国动力2023年年度报告,公司船用低速柴油机国际市场份额提高到39%,呈现快速提升态势。 盈利预测:公司是我国船舶动力系统龙头供应商,主要业务涵盖燃气动力、蒸汽动力、柴油机动力、综合电力、化学动力、热气机动力、核动力(设备)等七类动力业务及机电配套业务,是集高端动力装备研发、制造、系统集成、销售及服务于一体的一站式动力需求解决方案供应商。核心受益于船海周期上行,及环保新规带来双燃料机的需求提升,预计公司2024/2025/2026年归母净利润为14.17/24.47/32.33亿元,对应估值34、20、15倍,维持“强烈推荐”评级。 分产品来看:柴油动力业务:在国际船舶低碳减排政策驱动+旧船替换需求的影响下,船舶周期有望迎来确定性的景气向上。船用动力系统作为船舶运行的核心设备,有望充分收益,其中低速柴油机占远洋船舶90%以上的动力市场。 公司2023年船用低速柴油机国内份额提升至78%,国际市场份额提高到39%,系船舶动力系统龙头,预计核心受益。盈利方面能力,随着船舶周期上行以及行业供不应求状态的保持,预计将保持提升态势。预计2024-2026年营收增速分别为28.2%/21.9%/17.8%,毛利率分别为18.0%/20.5%/21.8%。 化学动力业务:公司的铅蓄电池广泛应用于军用、汽车电力、通讯、铁路、船舶、物流等领域。公司在汽车低压电池市场处于第一梯队,是国内同时为奔驰、宝马、大众、奥迪、通用等国际车厂的中高端车型提供起停用蓄电池的生产厂家;在锂电储能领域,公司精准把握储能市场爆发增长趋势,锂电储能业务迅速发展,已具备一定的市场地位。预计化学动力业务保持稳定增长,2024-2026年预计营收增速分别为6.0%/7.0%/5.0%,毛利率分别为12.0%/12.0%/12.0%。 海工平台及港机设备业务:2023年,公司与沙特JANA公司等客户签订了9座海工平台订单,市场占有率稳居首位;在偏航变桨领域,偏航变桨齿轮箱获得金风科技、明阳智能、中船海装等各大主机厂认可,均占据上述客户最大份额。预计业务保持稳定增长,2024-2026年预计营收增速分别为10.0%/15.0%/15.0%,毛利率分别为10.0%/10.0%/10.0%。 传动设备业务:在齿轮传动方面,公司打破了福伊特公司、弗兰德公司等公司在高端齿轮箱的技术垄断,并在国内舰船装备、建材火电装备、偏航变桨、复合型行星齿轮装置及工业特种联轴器等传动领域具备一定的优势。预计业务保持较快增长,2024-2026年预计营收增速分别为28.2%/21.9%/17.8%,毛利率分别为14.0%/16.0%/18.0%。 综合电力业务:2023年公司持续开拓中高端智能船型市场,推动自主化电力推进系统大规模应用。预计业务保持稳定增长,2024-2026年预计营收增速分别为10.0%/10.0%/10.0%,毛利率分别为16.0%/16.0%/16.0%。 热气机动力业务:公司在该领域国内处于技术垄断地位,在行业内尚无竞争者。公司正积极开展MW级热气机、超临界二氧化碳(SCO2)闭式布雷顿循环发电等关键技术开发工作。预计业务保持稳定增长,2024-2026年预计营收增速分别为15.0%/15.0%/15.0%,毛利率分别为25.0%/25.0%/25.0%。 民用核动力业务:《2024-2029年核电产业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报告》预测,到2024年底,全国新投产3-4台核电机组,新增装机4-5GW,届时全国在运核电机组将达到58台、61GW左右。据《中国核能发展报告(2023)》预计,2030年我国在运核电装机规模有望成为世界第一,2035年我国核能发电量在总发电量的占比将达到10%左右,相比2022年翻倍。公司核动力业务主要包括核电工程设计、核电前后端工程、特种阀门和辐射监测,预计业务随着全国核电发展保持快速增长,2024-2026年预计营收增速分别为60.0%/40.0%/20.0%,毛利率分别为24.0%/25.0%/25.0%。 燃气蒸汽动力业务:1)燃气动力:公司在中小型燃气轮机(5-50MW)拥有数十年的技术积累,燃机产品覆盖了船舶动力、工业驱动及发电等领域,在国内中小型燃气轮机行业中具备领先地位。2)蒸汽动力:公司在国内汽轮机领域处于领先地位。在军用领域,公司是我国唯一大型舰船用汽轮机装置总承单位,占据100%市场份额。在民用领域,公司提供的特种锅炉、中高背压汽轮机、光热再热汽轮机以及低参数汽轮机均在国内享有一定的知名度。预计业务保持稳定增长,2024-2026年预计营收增速分别为10.0%/10.0%/10.0%,毛利率分别为10.0%/10.0%/10.0%。 风险提示:原材料价格波动,船舶行业周期上行不及预期。
中航西飞 交运设备行业 2024-06-12 25.09 -- -- 25.45 1.43%
26.69 6.38%
详细
公司是我国运输机&轰炸机龙头,同时具备完整的民机部件生产制造体系及先进的研制能力,将核心受益于战略空军建设及民用大飞机放量。维持“强烈推荐”评级。 公司业绩重拾增长态势,盈利能力拐点初现。中航西飞是我国主要的军用大中型运输机、轰炸机、特种飞机等的主机制造商,同时,拥有完整的民机部件生产制造体系及先进的研制能力,开拓国内、国外双市场,是我国民用航空产业链和供应链体系发展的主体力量之一。近年业绩情况:营收端:22年营收增速上台阶,放量趋势初现。波动上升,由2018年的334.68亿元增长到2023年的403.01亿元,其中2022及2023年增速分别为15.17%和7.01%,22年增速显著提升,放量趋势初现。2024年Q1,公司实现营收(84.55亿,同比+6.45%)。 利润端:23年扭转下滑趋势,净利率拐点出现。公司2023年归母净利润实现8.61亿,同比增长64.41%,扭转前面两年下滑趋势,利润水平恢复并超过2020年水平;24Q1实现归母净利润(2.72亿,同比+15.67%)。盈利能力方面,公司三项费用率在2022年开启下降势头,由2021年的3.93%下降到2023年的2.81%,费用管理成效斐然。由此,净利率于22年出现拐点,23年提升至2.14%,24Q1维持改善趋势,提升至3.22%。 军用:运输机、轰炸机龙头,支撑现代化战略空军建设。1)国防军费:2023年我国国防预算同比增长7.2%。2023年3月5日,根据中国财政部在全国人大会议上发布的政府预算草案报告披露,中国2023年军费预算为15537亿元人民币,比上年执行数增长7.2%。作为国内军用运输机及轰炸机的龙头主机厂,中航西飞近年来进展不断:①推动大型军用运输机运-20等的列装。 ②以运-20这一优质型号平台改进加油机、预警机等。③推动研制新型运输机及轰炸机。未来,随着现代化战略空军的深入建设,中航西飞将核心受益。 2)军贸市场:世界安全局势风雨飘摇,军贸市场或再度扩容,格局变化提供窗口期。运-20BE亮相迪拜航展,向国际军贸市场展现“中国力量”。2023年11月13日至17日,第十八届迪拜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以下称迪拜航展)在迪拜阿勒马克图姆机场举行,航空工业展出了换装新型国产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的运-20改进型运输机模型。 民机:C919开启商业运营,商飞提速扩产,万亿市场进一步打开。航空工业西飞作为主供应商,承担了C919机体结构中设计最为复杂、制造难度最大的部件——机翼、中机身(中央翼)等6个工作包的研制任务,任务量约占整个机体结构的50%。未来随着C919的不断交付和产能的扩大,西飞有望乘上商飞扩产东风,逐步扩大民用航空业务的营收。自C919于23年5月进入商业运营后:订单端:三大航各100架订单落地,订单充足。2024年4月,海南航空、中国国航各100架订单落地,加上东航此前的100架大订单,C919已获国内三大航订单支持,据央视财经1月报道,国产C919大飞机已经拿下1200多架订单。 产能端:商飞提速扩产,二期产能建设在即。根据2023年1月12日其在接受澎湃新闻记者采访时透露,预计C919在5年内年产能规划将达到150架,甚至更多。另外,C919大型客机批生产条件能力(二期)建设项目完成招标,项目建成后将满足C919大型客机未来批量化生产需求,为国产大飞机的商业化运营和市场竞争提供有力保障。 运营端:航线不断开拓。2024年4月2日,中国东航在2023年业绩说明会上透露:“公司作为C919国产大客机的全球首家用户,目前已接收并运营5架,开通正常商业航线虹桥—天府、虹桥—大兴、虹桥—西安等国内航线。”航线开拓顺利。 响应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股权激励推动公司提质增效。2023年10月1日,国务院国资委党委在《求是》杂志发表《深入实施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文章强调,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是与改革三年行动的有机衔接。中航西飞积极响应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推出首期股权激励,促进公司提质增效:公司于2023年2月15日发布《关于第一期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首次授予登记完成的公告》,向261名激励对象首次授予1,309.5万股票,约占本激励计划公告时公司总股本的0.4730%,授予价格为13.45元/股。 首期股权激励计划的推出将有助于保持管理层和核心骨干员工长期持续的积极性。 盈利预测:预测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预测达到分别为11.18亿、13.93亿和17.08亿元,对应估值63/51/42倍,维持“强烈推荐”评级!风险提示:航空产品研发技术风险,军品采购订单出现波动,上游供应商供应不及时影响整机生产。
隆达股份 有色金属行业 2024-06-05 16.14 -- -- 16.36 1.36%
16.36 1.36%
详细
公司是我国民营高温合金核心供应商之一,形成两机、民品及国际市场全面布局,持续加快市场开拓及牌号导入,有望核心受益于下游需求增长及渗透率提升。 首次给予“强烈推荐”评级。 公司营收快速提升,高温合金贡献主要增速。 1)营收端: 2021-2023年公司营收保持快速增长态势,高温合金业务贡献主要增速。 2021-2023年 CAGR达到 30%以上,主要系公司高温合金业务快速拓展所致; 2024Q1,公司实现营收 3.17亿,同比提升 30.54%,高增速保持,其中高温合金产品实现营收2.06亿,同比提升 43.75%。 2)利润端:归母净利润于 23年出现下滑, 24Q1剔除股份支付费用影响后恢复高增速。 公司归母净利润自 2019-2022年快速提升,高温合金销售放量且毛利率有所保持。 2023年度公司归母净利润出现下滑,降至 0.55亿,主要系受原材料价格波动影响,计提存货跌价准备,股份支付、研发费用与导入验证费用比上年同期增加等因素影响。 2024Q1,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 0.28亿,同比提升 7.15%,剔除股份支付费用影响,实现归母净利润 0.39亿,同比提升 49.19%,恢复高增速。 高温合金行业供不应求,市场空间保持增长。 高温合金是航空航天等战略性产业的关键战略材料,不仅有优良的高温强度、良好的抗氧化和耐腐蚀性能,而且还有良好的综合性能,如蠕变性能、疲劳性能、断裂韧性、组织稳定性、工艺性能等。 供不应求: 高温合金供不应求情况凸显,供给缺口逐年扩大: 根据观研产业研究院数据, 2022年高温合金产量为 4.2万吨,需求量则达到了 7.0万吨,缺口扩大至 2.8万吨,持续呈现增长态势。 市场空间广阔: 根据QYresearch 数据, 2023年全球高温合金市场销售额达到了 696亿元,预计2030年将达到 108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CAGR)为 6.4%(2024-2030)。 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预计到十四五期间我国高温合金市场规模将保持年化 9.4%以上的增速,到 2026年达到约 342亿元左右。 高温合金核心供应商之一,两机、民品及国际市场全面布局。 公司自 2015年开始布局高温合金业务,铸造高温合金母合金先行布局,变形高温合金打开更广阔空间。 市场开拓:两机、民品及国际市场全面布局,国际市场有望实现快速增长。 1)国内市场:①国内军用航空航天领域:已形成多牌号的铸造及变形高温合金的导入和考核,②民用航空:已进入长江系列发动机产品供应商选用目录;③国内燃机领域:公司批量供应多个燃机热端部件供应商。 2)国际市场:加快布局,全面发力导入全球知名的航空、燃机、油气行业客户,国际业务实现快速增长。其中,国际民航领域,公司已与多家国际知名发动机公司对公司开展了供应商准入与审核工作,为罗罗的全球锻件供应商批量供货,同时与赛峰、霍尼韦尔、柯林斯宇航等展开合作。 技术端: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公司铸造高温合金母合金及变形高温合金技术处于国内领先水平,能够采用国际成熟、国内先进的“真空感应+电渣重熔+真空自耗”三联熔炼工艺生产变形高温合金。 产能端:高产能为需求放量做足准备。 根据公司《2023年年度报告》,公司具有高温耐蚀合金总产能 8000吨,其中铸造高温合金及镍基耐蚀合金产能 3000吨、变形高温合金产能 5000吨。 竞争格局:行业技术水平要求高,壁垒相对较高,国内外竞争格局较为稳定。 股权激励推动公司提质增效,充分彰显增长信心。 公司于 2023年 8月发布股权激励草案,拟向 53名激励对象首次授予 550.00万股(占总股本 2.23%)第二类限制性股票,授予价格均为每股 12.08元。 2023年 9月,公司首次授予 480.20万股(占总股本 1.95%)。解锁条件方面,首次授予部分以 2022年高温合金营收为基期, 2023-2025年高温合金营收相比基期增速目标值分别为 50%/100%/150%。股权激励计划的推出将有助于保持管理层和核心骨干员工长期持续的积极性,也彰显了公司对高温合金业务快速拓展的信心。 盈利预测: 预测 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预测分别为 0.90亿、 1.36亿和 1.78亿元, 对应估值 46/31/23倍。 剔除股权支付费用影响后,归母净利润预测分别为 1.21亿、 1.48亿和 1.82亿元, 对应估值 34/28/23倍,首次给予“强烈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 市场开拓不及预期、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
中直股份 交运设备行业 2024-05-21 44.00 -- -- 44.44 1.00%
44.44 1.00%
详细
公司发布《2024 年第一季度报告》,24Q1 实现营收 33.73 亿,同比增长 2.76%;实现归母净利润 1.30 亿,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 1.18 亿。 24Q 盈利能力同比提升,符合财务预算趋势。24Q1,公司实现营收(33.73亿,同比调整后+2.76%),完成财务预算 10.95%;实现归属母公司净利润(1.30 亿,23 年同期调整后为-0.15 亿),完成财务预算的 18.16%,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1.18 亿,23 年同期调整后为-0.29 亿),利润端增长主要系本期产品结构变化所致。1)盈利能力同比提升:公司销售毛利率为 11.60%,同比提升 4.54pct。管理费用(1.73 亿,同比-10.02%),销售费用(0.33 亿,同比+9.34%),财务费用(-378.60 万,去年同期-1070.27 万),研发费用(0.55 亿,同比-53.09%),主要系本期研发投入减少所致。三项费用率为6.00%,同比下降 1.51pct。公司整体销售净利率为 3.81%,同比提升 3.53pct。 2)财务预算:根据公司发布的 2024 年财务预算报告,24 年预计实现营收308.13 亿(同比重组前+32.07%),预计发生营业成本 274.11 亿,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 7.16 亿(同比重组前+61.74%)。由此测算,公司预计 24 年全年毛利率将达到 11.04%,同比 23 年提升 0.91pct;净利率达到 2.32%,同比23 年提升 0.83pct。 合同资产大幅增加,存货有所提升。资产负债表方面,报告期末公司合同资产大幅增加,达到 33.84 亿元,环比 23 年底提升 193.55%,主要系本期产品达到收款条件的较少,收入确认为合同资产所致。存货提升至 204.46 亿元,环比 23 年底提升 17.81%。关联交易方面,由于重大资产重组完成,分别调减24 年度预计发生关联采购及关联销售额度至 300 亿和 30 亿。预计存款余额调增 100 亿至 250 亿。 积极拥抱低空经济,低空布局持续推进。公司作为国内直升机制造业中规模最大、产值最高、产品系列最全的主力军,在低空经济领域,一方面加强民用直升机市场的开拓,另一方面积极拥抱 eVTOL 等新能源飞行器,为低空经济发展贡献力量:1)H-eVTOL:2023 年 9 月 25 日,公司与中国航空研究院、中航科工签约联合研发高速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H-eVTOL)项目,按照项目总体进度,2024 年中原理验证机将完成首飞。2)直升机应急救援:公司协助江西省建立 300 余处直升机起降点,搭建江西省航空应急救援体系,助力应急救援航空体系试点省建设,参与江西通用航空飞行协调与服务中心建设,助力低空空域管理改革试点拓展省建设。 盈利预测:考虑到公司重组完成,并合理估计总装资产带来的利润增厚预计公司 2024/2025/2026 年归母净利润为 7.21/8.86/10.52 亿元,对应估值 44、37、33 倍,维持“强烈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航空产品研发技术风险,军品采购订单出现波动,上游供应商供应不及时影响整机生产。
中无人机 航空运输行业 2024-04-30 37.78 -- -- 38.98 3.18%
38.98 3.18%
详细
根据中国日报报道,4月 28日,2024无人机产业发展大会暨成飞自贡无人机产业基地投产仪式在四川自贡成功举办。翼龙-2无人机亮相现场,并成功实现我国大型固定翼无人机货运物流首次飞行试验,为低空物流运输提供了新范式、新方案。 自贡无人机产业基地正式投产,积极探索“低空+物流”新赛道。2024年 4月 28日,2024无人机产业发展大会暨成飞自贡无人机产业基地投产仪式在四川自贡成功举办,无人机产业高质量发展迈入了新阶段。 自贡无人机产业基地正式投产,产能年产 200架机:据介绍,自 2021年起,航空工业成飞和自贡市委、市政府不断深化合作,中航无人机切实发挥链长企业引领和带动作用,全力推进产业基地建设。无人机产业基地已成功实现了全产业链的基地内循环,产品交付周期缩短 30%以上,无人机系列化研制效率大幅度提升。目前,中航无人机在自贡基地总装试验脉动式生产线,可满足年产 200架机生产任务,并已实现可视化制造、无纸化生产,对加快形成产业完备、开放共享、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航空装备制造集群具有重大意义。根据公司《关于签订合作框架协议的公告》,公司与自贡市贡井区人民政府签订合作框架协议。1)贡井区人民政府: 将在自贡航空产业园修建无人机总装区、试飞区供公司使用;2)公司: 租赁使用无人机总装区和试飞区相关厂房及设备设施,并可视情况购买该项资产。 积极拓展“低空+物流”新赛道,成功实现我国大型固定翼无人机货运物流首次飞行试验:2024年 4月 28日现场,翼龙-2无人机亮相,并成功实现我国大型固定翼无人机货运物流首次飞行试验,为低空物流运输提供了新范式、新方案。1)航线:产业基地的自贡兰田机场-乐山目标任务区; 2)任务:跨空域执行支线物流飞行试验任务;3)耗时:15分钟,具有快速装卸能力。4)适航认证:该架翼龙-2无人机已获得全国首张 4吨级大型固定翼无人机特许飞行证,符合中国民航最新法规标准认可,能在特许条件下安全地开展飞行活动。我们认为,翼龙-2无人机作为我国军用察打一体无人机的拳头产品,立足军用,开拓民用。继应急、气象领域取得突破后,翼龙无人机此次成功飞行试验为后续积极探索“物流运输”这一全新场景应用打下良好基础,未来将为低空物流运输提供了新范式、新方案。 受交付节奏影响,24Q1业绩承压。24Q1公司实现营收(6,129.20万,同比-87.14%);实现归母净利润(-2,699.64万,同比-141.86%);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3,592.92万,同比-158.43%)。公司业绩下滑的主要原因是按合同约定本期交付的产品数量较上年同期减少所致。盈利能力方面,24Q1整体毛利率为 27.15%,同比上升 0.19pct,环比 23Q4提升 18.83pct。管理费用(2,405.35万,同比+6.08%);销售费用(324.85万,同比+9.08%); 财务费用(-2,317.04万,23年同期为-1,433.45万);研发费用(4,129.93万,同比+16.00%)。三项费用率为 6.74%,同比提升 4.37pct。24Q1整体销售净利率为-44.05%,同比下滑 57.58pct。财务预算:根据公司发布的 2024年 财务预算报告,预计公司 2024年经营情况持续稳健,经营规模较上年保持稳步增长。 24Q1存货提升&预投货款增加,关联交易凸显国内业务增长信心。资产负债表方面,24Q1公司存货达到 12.85亿,较年初提升 29.93%。现金流量表方面,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4.69亿,同比下降 224.41%,主要系本期支付预投货款金额同比增加所致。关联交易方面,公司预计 24年关联销售额度为 10亿,同比 23年预计额及实际发生额分别下降 58.33%和 45.86%,预计占同类业务比例从 69.34%下降至 26%,主要系根据市场情况预测,同时加大国内市场拓展所致。 盈利预测:预计公司 2024/2025/2026年归母净利润为 3.29/3.89/4.60亿元,对应估值 81/69/58倍,给予“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产品订单低于预期,改革进度低于预期。
航天电子 通信及通信设备 2024-04-29 7.88 -- -- 8.18 3.15%
8.12 3.05%
详细
公司发布 2024年第一季度报,报告期内公司实现收入 38.14亿元,同比下降14.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1.43亿元,同比下降 21.4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净利润 1.22亿元,同比下降 29.57%。基本每股收益 0.043元。 2024Q1业绩短暂下滑。2024Q1公司实现收入 38.14亿元,同比下降 14.5%;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1.43亿元,同比下降 21.43%。主要原因是由于铜、铝等主要原材料价格上涨及电缆行业竞争激烈,导致本报告期民品收入减少,净利润减少;此外,由于航天产品一季度交付比上年同期下降,导致航天产品收入和净利润较上年同期有所减少。 背靠航天科技九院,强劲研发能力铸就航天电子领域龙头地位。公司的控股股东为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九院,是航天电子领域的大型科研生产联合体。 公司有序推进研发工作,加快拓展专业技术体系,聚焦惯性与导航技术、测控通信与网络信息、微电子、机电组件与传感系统、无人系统与指挥控制、有效载荷等专业领域,持续开展关键技术攻关,着力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 航天九院下属的研究所在各自领域具有卓越的技术实力,这些研究所拥有军用技术向民用转化的潜力,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需求的不断扩大将进一步得到释放,展现了广阔的产业化前景。 资产优化,聚焦主业。公司正积极推进资产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以实现主营业务的深度聚焦,进而提升整体发展质量。公司拟公开挂牌转让航天电工 51%股权,我们认为,这一剥离将有利于公司更加明确主业的定位,使资源得到更合理的配置,进一步提升公司在核心领域的竞争力,提高公司发展质量。 杭州航天拟通过在北京产权交易所公开挂牌方式转让杭州市拱墅区上塘路968号土地使用权,旨在提高公司资产的利用效率,优化资产布局,为公司的长期发展提供更为稳健的资产基础。 控股子公司航天时代飞鸿乘“低空经济”东风,展翅翱翔。随着低空经济领域的不断拓展与深化,航天时代飞鸿不断推出创新产品,为行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2024年 4月 24日,航天时代飞鸿与顺丰共同参股子公司航天时代飞鹏有限公司研制的 FP-98“狮子座”大型无人机获 TC 后首次执行跨海支线物流运输任务,实现无人机物流运输领域的突破,为低空经济的发展开辟了新的应用场景。与此同时,航天时代飞鸿的另一款明星产品——“射手座”FP-981C-BE 电动垂直起降无人机系统(EVTOL)也取得了重大进展。其申请的型号合格证(TC)获得中国民航局华东地区管理局的受理,距离正式投入市场又近一步。这款无人机系统以其独特的垂直起降能力和高效稳定的飞行性能,在城市空中交通、应急救援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四大航天电子产品受益于航天事业快速发展,低轨卫星产业链爆发增长动能。 测控通信、惯性导航、集成电路、机电组件等是公司传统优势专业,始终在相关行业领域内保持国内领先水平,并保持着较高的配套比例,市场份额基本呈现稳中有升态势,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将核心受益于我国航天事业快速发展,低轨卫星产业链的爆发预计将带来订单的持续,公司将充分发挥自身在这些领域的优势,积极开拓市场,提升市场份额,为公司的持续 发展和增长注入新的动能。 维持“增持”投资评级:我们预测 2024-2026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7.18亿、7.87亿、8.79亿,对应估值 37、34、30倍,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军品采购订单出现波动,市场竞争加剧。
中航沈飞 航空运输行业 2024-04-23 36.12 -- -- 40.52 12.18%
42.32 17.17%
详细
根据公司发布的《2023年年度股东大会会议资料》,公司 2024年度财务预算发布,预计实现营收 510.26亿,同比增长 10.33%;预计实现净利润 37.62亿,同比增长 25.00%。 盈利预测:预计公司 2024/2025/2026年归母净利润为 37.68/46.25/55.35亿元,对应估值 27、22、18倍,维持“强烈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航空产品研发技术风险,军品采购订单出现波动,上游供应商供应不及时影响整机生产。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1/18 转到  
*说明:

1、“起评日”指研报发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起评价”指研报发布当日的开盘价;“最高价”指从起评日开始,评测期内的最高价。
2、以“起评价”为基准,2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10%,为短线评测成功;6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20%,为中线评测成功。详细规则>>
3、 1短线成功数排名 1中线成功数排名 1短线成功率排名 1中线成功率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