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事业部 搜狐证券 |独家推出
周涛

华金证券

研究方向:

联系方式:

工作经历: 登记编号:S0910523050001。曾就职于太平洋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方正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20日
短线
0%
(--)
60日
中线
8.33%
(--)
买入研报查询: 按股票 按研究员 按机构 高级查询 意见反馈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4/13 转到  

最新买入评级

研究员 推荐股票 所属行业 起评日* 起评价* 目标价 目标空间
(相对现价)
20日短线评测 60日中线评测 推荐
理由
发布机构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容百科技 机械行业 2023-08-02 50.19 -- -- 57.53 14.62%
57.53 14.62%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23年中报。23H1公司营收128.94亿元,同比增长11.6%;扣非后归母净利润3.25亿元,同比下滑55.1%。23Q2公司营收45.26亿元,同比下滑29.1%,环比下滑45.9%;扣非后归母净利润0.27亿元,同比下滑93.6%,环比下滑90.8%。 报告期内市占率提升。根据电池网数据,公司23H1国内三元正极市占率约18.3%、同比提升4.3pct。23H1出货量同比增长30%+,收入增幅小于出货量主要系原材料价格下降带来产品售价的调整。业绩下滑主要系二季度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原材料采购价格与售价错配所致。但是,公司自6月以来经营情况迅速恢复,单月出货量环比增长30%,预计碳酸锂价格企稳后,公司出货和业绩都将有改善。 快速推进海外基地建设。公司在韩国已率先完成正极、前驱体和循环回收等一体化布局,已建成2万吨/年正极和0.6万吨/年前驱体产能,与北美主流客户及日韩知名电池企业合作,产品主要销往北美、日韩和欧洲等地。同时,公司积极在韩国扩大正极(含高镍三元和磷酸盐)和前驱体制造基地,已于近日收到韩国政府新万金开发厅批准公司在韩国新增建设前驱体年产能8万吨的通知。公司同步筹建北美办事处,并开展欧洲建厂的可行性论证。 积极布局新品。报告期内,公司磷酸锰铁锂和钠电产品出货加速,磷酸锰铁锂上半年出货近千吨,钠电正极材料上半年出货近百吨。同时,公司三元新产品研发进展顺利,超高镍多晶产品实现百吨级出货,应用于长续航电池;9系单多晶产品实现百吨级出货,应用于4680电池体系,大规模起量在即;Ni90高镍产品已批量供货卫蓝新能源360Wh/kg半固态电池体系,正式应用在蔚来ET7等三款车型;中镍7系单晶高电压完成客户导入验证,实现小批量出货。 投资建议:公司作为国内首家实现NCM811系列产品量产并应用于国际主流终端车企的正极材料生产企业,高镍及超高镍系列产品技术与生产规模均处于全球领先地位。公司持续扩大高镍材料竞争优势的同时,围绕主业开拓创新。因为公司二季度业绩不及预期,我们调整公司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0.03亿元、15.45亿元和20.04亿元,对应的PE分别是22.6、14.7、11.3倍,维持“买入-B”评级。 风险提示:新能源汽车销量不及预期,公司新产线投产不及预期,上游资源价格继续大幅下跌等。
宁德时代 机械行业 2023-07-28 231.00 -- -- 251.33 8.80%
251.33 8.80%
详细
事件: 公司发布 2023年中报, 23H1年公司营收 1892.46亿元, 同比增长 67.5%; 扣非后归母净利润 175.53亿元, 同比增长 148.9%。 23Q2年公司营收 1002.08亿元, 同比增长 55.9%、 环比增长 12.5%; 扣非后归母净利润 97.53亿元, 同比增长60.6%、 环比增长 25.0%。 业绩符合预期。 23H1营收和利润快速增长, 主要系出货量快速增加、 约 170GWh,其中动力出货约 136GWh、 占比约 80%; 储能占比约 20%。 报告期内, 公司研发费用 98.50亿元、 同比增加 70.8%, 研发投入持续加大; 其他收益 30.02亿元、 同比增长 175.4%; 投资收益 14.18亿元、 同比下滑 21%, 主要系部分参股公司股权出售; 资产减值损失 -19.03亿元, 其中一季度约-10.93亿元, 主要系存货成本高于其可变现净值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和固定资产可回收金额低于账面将至计算的减值准备。 23Q2营收和利润快速增长, 同环比均上升, 主要系销量提升, 23Q2出货量约 100GWh, 动力出货约 80GWh、 占比 80%。 优化库存管理。 23H1末公司应收款项和应收票据 657.38亿元、 同比增长 65%、环比增长 23%。 存货 489.1亿元、 同比下滑 35%、 环比下滑 24%, 主要系: 1)公司加强存货周转, 优化库存管理; 2)上游部分原材料价格下降。 合同负债 221.34亿元、 同比增长 13%、 环比下滑 14%。 公司报告期内经营性现金流净额 370.70亿元, 同比增长 98%、 环比增长 77%。 麒麟电池实现量产装车。 动力电池方面, 公司无热扩散技术电池产品持续获得国内外客户认可, 并批量应用; 麒麟电池已实现量产装车, 助力 CLTC 综合工况续航1,000Km 以上车型的上市; 发布全新的凝聚态电池, 拓宽以高安全和轻量化为核心的应用场景; 宣布 4C 麒麟电池首发平台和钠离子电池首发车型, 推进 M3P 产业化。储能电池方面,公司 EnerOne、EnerC 产品持续大批量出货,升级产品 EnerOnePlus 较上一代产品能量密度与充放电效率持续提升。公司推出零辅源光储直流耦合解决方案, 推进集长寿命、 高安全、 高效率多种优势的储能产品应用。 海外市占率提升。 根据 SNE Research 数据, 2023年 1-5月公司动力电池使用量全球市占率达 36.3%, 同比提升 1.7pct。 海外方面, 2023年 1-5月公司海外动力电池使用量市占率达 27.3%, 同比提升 6.9pct, 主要系海外客户定点陆续交付。 公司境内外客户合作持续深化, 进一步获得多家海外主流车企新定点, 并与多家海外储能客户达成战略合作。 投资建议: 宁德时代作为全球龙头锂电池企业, 在技术、 规模等多方面均全球领先。 公司海外市占率持续提升, 不断推出凝聚态电池等新的产品。 我们预计在收入和利润上, 未来公司将保持高增长。 我们维持盈利预测, 预计公司 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453. 10、 616.45、 809.73亿元, EPS 分别为 10.31、 14.02、 18.42元, P/E 分别为 22、 16、 12, 维持“买入-A”评级。 风险提示: 新能源汽车销量不及预期; 国际贸易摩擦影响; 公司新建产线投产不及
金冠股份 机械行业 2023-07-26 6.18 -- -- 7.60 22.98%
7.60 22.98%
详细
事件: 公司在投资者互动平台上表示, 厦门海辰储能科技公司是公司的供应商之一,为金冠股份提供电芯产品。 此外, 公司下属子公司江苏冠华新能源拟与厦门海辰及三峰环境等企业共同出资设立合资公司, 从事工商业储能业务。 工商业储能高景气, 有望迎爆发元年。 根据 CNESA 统计, 截至 2022年底, 中国新型储能累计装机规模达到 13.1GW/27.1GWh, 功率规模年增长率达 128%, 随着浙江、 江苏、 广东等地工商业储能政策陆续出台及多地峰谷价差的扩大, 工商业储能经济性逐渐显现。 同时在能耗双控和限电背景下, 企业对能源稳定性、 独立性的要求进一步提升, 工商业储能逐渐为终端客户认知和接纳。 2023年, 工商业储能迎来爆发元年,GGII 初步预计, 23年国内工商业储能新增装机规模将达 8GWh,同比增长 300%。 金冠股份此次与厦门海辰及三峰环境等企业设立合资公司, 其中,江苏冠华新能源是公司在储能业务板块的重大布局, 正投建年产 4GWh 储能模组PACK 线; 厦门海辰储能是行业黑马, 22年以出货量超过 4000%的增速位列中国储能锂电池企业出货量(2GWh 及以上)增速排名第一; 三峰环境是重庆国资下属地方垃圾焚烧发电企业。 有望发挥各股东方优势, 利于获取优质储能项目。 背靠深度电力行业积累, 储能业务蓄势待发。 公司自 21年下半年以来积极布局储能业务, 可提供储能系统整体集成, 打造直流侧除电芯之外的全套解决方案, 储能产品涵盖储能模组、 储能风冷/液冷 PACK、 1000/1500V 电池簇、 1000/1500V 储能系统、 PCS、 BMS、 EMS、 智慧综合能源管理平台系统等。 截至 22年底, 公司在手储能订单约 7.4亿元, 近日公告中标“穆棱市 35MW 分布式光储充综合能源管理系统集成”等项目, 截至目前总金额已经超出 2022年总和, 公司将借助长期深耕的电力行业资源, 进一步扩大储能市场占比。 充换电业务海外市场值得期待。 在新能源充电基础设施业务领域, 公司是国内少数掌握大功率快充技术、 V2X 充换电技术、 柔性智能充电技术、 有序充电技术等的企业之一。 公司积极布局和拓展海外市场, 以充换电设备作为海外出口业务的重点产品, 大力组建出海团队, 通过与现有商务渠道、 国际能源龙头企业的合作方式,加快海外订单落地, 进一步打开公司业务增长空间。 投资建议: 看好公司储能及充换电等新能源业务拓展, 海外市场突破值得期待。 我们预测公司 2023-25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1.74、 2.67和 4.63亿元, 对应 EPS 为0.21、 0.32和 0.56元, PE 为 29、 19、 11倍, 首次覆盖, 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1、 政策性风险。 2、 新能源装机低于预期。 3、 财务风险。 4、 订单不及预期。
通裕重工 机械行业 2023-07-20 2.68 -- -- 2.82 5.22%
2.83 5.60%
详细
国内综合性高端装备制造平台,具备一站式交付能力。公司是风电主轴龙头企业,具备“冶炼/电渣重熔、铸造/锻造/焊接、热处理、机加工、大型成套设备设计制造、涂装”于一体的完整制造链条,是国内仅有的能够同时批量供应风电锻件(主轴)、铸件(主轴、轮毂、机架)、结构件(转子机壳、定子机座)的企业,拥有一站式交付能力。国有控股股东珠海港集团支持下,资本实力增强,财务成本降低,治理水平提升。公司基于综合性制造平台能力,实现多样化产品布局,是我国管模市场龙头,核废料处理、固态储氢等业务储备多年,有望贡献业绩增量。 风电行业:从周期走向成长,增长潜力巨大。根据GWEC《2021-2025全球风能市场展望》,预期全球海上风电容量将由2020年的6.1GW增长至2025年的23.9GW,年均复合增长率达31.41%。当前,我国风电项目备案制落地,陆上“大基地+风电下乡+老旧风机改造”需求支撑中长期装机景气,我国海风十四五装机有望突破60GW。风机走向齿轮箱时代趋势显著,受益双馈+半直驱机型占比提升,主轴环节呈现抗通缩属性,我们预计2022-2025年全球风电主轴用量将从421714吨提升至600923吨,CAGR达12.5%,预计2025年主轴市场规模可达661015万元,空间广阔。 契合行业降本趋势,致力风电“大型化、轻量化、模块化”。公司致力于风电机组大型化及成本持续优化的发展趋势,2022年11月,实现全球首支9MW风电锻造主轴下线;基于大型化铸造产能和机加工经验协同优势,是国内最早切入风电铸造主轴领域的一批公司,已实现对金风科技、三一重能等整机商的批量交付;全球首台适配大型风电主轴的7万吨重型模锻压机项目已开工,有望显著降低制造成本。此外,公司向产业链下游迈进,已建设德州、青岛两大模块化装配基地,先后与东方电机、恩德、运达等开展合作,2021年风电整机装配435台(套),同比增长79%。在风电平价大背景下,行业降本提效趋势明显,看好公司风电零部件综合性制造平台优势的不断增强。 投资建议:公司作为风电锻铸造一体零部件供应商,受益风电装备大型化、模块化及行业集中度提升。多样化产品布局使业务不过度依赖于某一下游市场的景气度,具备抗风险能力,发展稳健,分红水平与股息率行业居前,长期配置价值凸显,预计23、24、25年净利润分别为4.73、6.82、8.75亿元,EPS分别为0.12、0.17、0.22,P/E分别为22.0、15.3、11.9,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波动风险,风电政策波动风险,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经营管理风险,其他不可抗力风险
金雷股份 机械行业 2023-07-07 35.66 -- -- 36.25 1.14%
36.07 1.15%
详细
全球风电主轴龙头,具备锻铸造轴全流程生产能力,打造轴系核心竞争力。公司是风电主轴的龙头企业,随着铸件坯料供应项目的投产,具备双馈、直驱和半直驱风机轴类的生产能力,全球风机TOP10均为公司客户,并在此基础上将持续开发转子、定子及其他铸件产品,成立轴承科技子公司,不断对潜在客户和市场进行开发,提升市场占有率。 产能有序释放,主轴主业受益齿轮箱机型占比提升。1)成本控制能力:公司聚焦风电业务,优化产品结构契合大型化趋势,自产原材料效益逐步显现,成本费用管控良好。2)全球客户优势:公司客户均为全球头部风机客户。3)产能稳步扩张:公司年产40万吨铸造项目已于22年开工建设,有序释放。我国风机已全面走向齿轮箱时代,受益齿轮箱路线增加(双馈+半直驱机型占比提升),主轴环节呈现抗通缩属性,我们预计2022-2025年全球风电主轴用量将从421714吨提升至600923吨,CAGR达12.5%,预计2025年主轴市场规模可达661015万元,市场空间广阔。 产业链纵向延伸,原材料自供有效控制成本,铸件业务差异化竞争。实现锻件原材料完全自产,直接材料由外购钢锭变为生产钢锭所需的钢铁料、合金,风电主轴直接材料占比降至50.93%,同比降低11.41%。充分回收利用下脚料,提高原材料利用率,降低外购材料的成本占比。成本有效管控,经济效益提升,竞争优势加强。公司铸件业务的切入点为铸造主轴及其配套的轴承座,差异化策略显著。 风电行业:行业降本,从周期走向成长,增长潜力巨大。根据全球风能理事会的《2021-2025全球风能市场展望》,预期全球海上风电容量将由2020年的6.1GW增长至2025年的23.9GW,年均复合增长率达31.41%。当前,风电项目备案制落地,陆上“大基地+风电下乡+老旧风机改造”需求支撑中长期装机景气,海上风电十四五装机有望突破60GW。 投资建议:公司作为全球风电主轴全球龙头,风机齿轮箱路线受益者,钢锭自产完成产业链布局降本,铸造主轴客户开拓顺利,东营大兆瓦铸件产能释放有望打开成长空间。预计23、24、25年净利润分别为6.03、8.78、10.84亿,EPS分别为1.85、2.70、3.33,P/E分别为20.3、13.9、11.3,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波动风险,风电行业波动风险,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其他不可抗力风险。
禾迈股份 2022-04-22 437.49 -- -- 795.00 29.37%
1065.00 143.43%
--
当升科技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1-12-06 108.33 146.06 393.61% 107.80 -0.49%
107.80 -0.49%
详细
事件:公司公告,与华友签订战略合作协议,2022年至 2025年公司计划向华友钴业采购三元前驱体 30-35万吨。另外公司与中伟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合作内容包括镍资源、磷酸铁锂、海外产能合作以及 2022年-2024年期间,当升与中伟的前驱体等采购量达 20-30万吨。 预计 2022-2025年,公司出货量年均复合增长超过 50%。当升今年正极出货量预计~5万吨,假设 2022-2025年公司出货量年均增长50%,则 2022-2025年出货量分别为 7.5、11.3、16.9和 25.3万吨,4年合计出货量~61万吨,需要前驱体~60万吨。在不考虑中伟 2025年供应情形下,2022-2025年当升通过华友与中伟采购的前驱体总量已经超过 50万吨。并且当升前驱体供应商,除了华友与中伟之外,还有芳源等。我们预计到 2025年,当升正极出货量大概率超过 30万吨,高确定性高速成长!携手中伟共同开拓市场。通过此次公告,可以看到当升与中伟将会开始全面深入合作,包括镍资源、磷资源、新产品开发等。通过专业分工的方式,中伟专注于上游资源开发和前驱体等,当升专注于高镍三元正极材料和铁锂正极材料开发,能够各取所长,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并且在海外扩产方面,当升有望与中伟在海外共同布局,加速海外工厂落地,抢夺海外市场。 布局磷酸铁锂,面向动力与储能。目前当升在三元高镍方向,已经成为了行业的领先企业,公司产品主要出口海外,客户包括 SK、亿纬等。当升通过布局磷酸铁锂,有望在动力和储能市场进一步发力,为公司的增长增加新的动力。 投资建议。当升科技是国内优秀的三元正极材料企业,在高镍三元方向,领先优势明显。公司通过绑定优秀供应商和海外优质客户等,为公司未来高速增长奠定坚实基础。我们预计公司 2021、2022和 2023年的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9亿元、12.8亿元和 19.3亿元,基于 2023年业绩给予 40倍估值,目标价 152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新能源车销量不及预期。
远东股份 医药生物 2021-12-06 7.65 -- -- 8.04 5.10%
8.04 5.10%
详细
事件:公司近日发布公告,2021年11月收到子公司中标/签约千万元以上合同订单合计13.33亿元,同比增长254.41%,环比增长31.73%。 2021年1-11月公司收到子公司中标/签约千万元以上合同订单合计为160.75亿元,同比增长169.47%。 缆网业务订单加速,新能源领域优势显著,同时受益行业集中度提升。 智能缆网板块11月中标/签约千万元以上合同订单为10.96亿元,同比增长218.89%;1-11月累计中标/签约千万元以上合同订单为121.57亿元,同比增长205.41%。作为聚焦电缆行业30年的行业龙头,公司在风电、光伏、核电、特高压、充电桩等清洁能源领域技术优势显著,为各领域头部品牌;同时,对比欧美、日本发达国家CR10高于70%,我国电缆行业集中度仍有大幅提升空间,随着取消最低价中标、质量检测体系建设等一系列政策出台,电缆行业处在从极度分散到集中的政策红利时代,公司有望显著收益。 远东电池捷报频传,铜箔产品供不应求。智能电池板块1-11月累计中标/签约千万元以上合同订单为20.37亿元,同比增长1,541%,其中锂电池为16.51亿元,同比增长1,229%,锂电铜箔为3.87亿元,11月环比增长14%。公司锂电业务继续发力轻出行、小家电、高端数码等细分市场,在此基础上今年来先后在欧洲陆续签订储能和电动工具大单,在两个重要的锂电池运用领域均有突破。此业务板块前三季度实现营收4.44亿元,同比增长79.21%,净利润-2.74亿元,同比减亏1.03亿元,有望于年底实现盈亏平衡;锂电铜箔供货宁德时代等客户,扩产迅速且良品率高前三季度实现营收4.58亿元,同比增长115.91%,已启动建设宜宾5万吨锂电铜箔项目。4.0um超薄铜箔已研发成功,该业务的持续放量将带来业绩的大幅增长。 智慧机场业务稳中有升。该板块11月中标/签约千万元以上合同订单合计为1.40亿元,同比增长417.80%;1-11月累计中标/签约千万元以上合同订单为18.81亿元,同比增长1.07%。京航安保持助航灯光、空管弱电等优势领域行业领先地位,已介入机场跑道领域,此业务有望保持稳中有升态势。 投资建议:公司是电缆行业龙头企业,将受益行业集中度提升,电池业务轻装上阵,电动工具及储能市场开拓顺利,订单饱满有效支撑业绩增长,看好公司价值回归之路。我们预计公司2021-2023年净利润分别为6.4亿、10.5亿和15.3亿;EPS分别为0.29元、0.47元和0.69元;对应PE分别为27、16和11倍,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行业竞争加剧,新品开发低于预期
当升科技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1-11-18 92.00 122.03 312.40% 114.98 24.98%
114.98 24.98%
详细
事件:公司近日公告,计划在欧洲成立合资公司,扩建10万吨高镍正极材料。SK和芬兰矿业将会参股欧洲合资公司。另外,公司计划与SK在韩国成立合资公司,并由韩国合资公司在美国设立全资子公司。 开启全球化进程。目前当升主要产能均位于国内,包括河北燕郊、江苏南通和江苏常州。通过此次合资,公司将会率先在欧洲芬兰建厂,并有望后面在韩国、美国建厂,实现全球化布局。欧洲工厂首期5万吨预计2024年投产。欧洲工厂预计将由当升控股,而美国工厂由SK控股。通过这种股权结构设计,当升一方面可以实现利益最大化,另外一方面也可以回避一定的政策风险。 联手优秀客户:SK。SK是韩国第二大动力电池供应商,下游客户包括大众、宝马、福特等。SK现有产能40GWh,包括韩国5GWh,国内27GWh和欧洲8GWh。美国市场SK除了自建21.5GWh以外,还和福特合资扩产129GWh,欧洲市场SK计划再扩产40GWh。到2025年SK动力电池总产能将超过200GWh,相对现有产能增加4倍,年均复合增长50%。 到2025年SK的正极材料需求量将达到~30万吨,除了和EcoproBM签订的~10万吨采购量外,SK仍有~20万吨正极材料需要从外采购。 目前当升是SK的第一大正极材料供应商,通过与SK合资建厂,实现利益绑定,共同成长。 联手优秀供应商:芬兰矿业。芬兰矿业是当地的一家国有企业,拥有镍、锌、钴、铜等矿资源,能够生产电池级硫酸镍、硫酸钴。预计后面将会生产三元前驱体。并且到2024年,芬兰矿业将投产氢氧化锂工厂。当升科技在欧洲的合资工厂,不仅绑定了下游的客户,还绑定了上游的原材料供应商。可以看到当升在欧洲扩产是经过了充分的规划,大概率将能够实现落地,并有望实现较好盈利。 国内稳步扩张。目前当升在国内共有产能4.6万吨,包括燕郊6千吨,海门2万吨和常州2万吨。随着常州二期5万吨产能在明年三季度落地,加上部分外协产能,当升明年有效产能有望超过8万吨。 此外,公司磷酸铁锂正极产品也有望在海外取得突破。 投资建议。当升科技是国内优秀的三元正极材料企业,现阶段正加快步伐开拓海外市场,有望进一步抢占国际市场。并且当升通过上游绑定原材料,下游绑定客户的方式,能够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当升有望成为国内第一家实现欧洲本土供应正极材料的企业,站稳欧洲高端新能源汽车供应链。我们预计公司2021、2022和2023年的归母净利润分别为9亿元、12.8亿元和18亿元,在不考虑增发的情况下,对应的PE分别为46.6、33和23.5,维持“买入”评级。
百利科技 建筑和工程 2021-11-15 20.30 -- -- 20.30 0.00%
20.30 0.00%
详细
事件:公司公告,与安徽海创签订《安徽海创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一期5万吨/年磷酸铁锂工厂设计、采购、施工工程总承包(EPC一体化)合同》。合同金额8.74亿元,占公司最近一年经审计营业收入的62.25%。 签订工程总承包大合同,保障未来业绩快速增长。本次合同总价为人民币87408.8万元,占公司2020年经营业收入62.25%。工程计划投产日期为2022年9月30日。根据海螺创业10月发布的公告,为实现在新能源产业的高速发展,已与安徽芜湖经开区管委会就磷酸铁锂正极材料项目签订投资协议,双方将充分发挥各自优势,推动公司在新能源材料领域发展进入快车道,在一期5万吨磷酸铁锂正极材料项目基础上,后期将根据市场情况及项目具体审批进度,规划建成年产50万吨高性能磷酸铁锂新能源电池正极材料项目。因此,本次协议的签订将增强锂电池材料设备及工程业务未来业绩放量的确定性。2021年以来,新能源汽车行业爆发式增长,远超行业预期。使得很多锂电池材料供不应求,价格大幅上涨的同时,也刺激了行业的快速扩产,其中正极材料(磷酸铁锂和高镍三元)就有上百万的扩产规划,对应投资额几百亿规模。子公司南大紫金自成立以来已经建设了超过100条正极材料产线,凭其优异的技术水平和丰富的经验,将充分受益本轮锂电材料的扩产。 锂电池材料设备及工程已成最大业务,客户优质。南大紫金锂电在行业内积累了丰富的行业业绩和专有的技术力量,在国内的锂电池材料生产线的设计与制造领域占据优势地位。公司与南大紫金锂电都属于服务型企业,具有很好的互补性。自2018年以来,锂电材料相关业务占比逐年提高,2020年,锂电材料相关业务占比已经达到85%以上,成为公司最大的业务。2021半年报显示,公司上半年新签锂电业务订单超过15亿元(其中包括杉杉能源长沙项目8亿元,江苏贝特瑞项目1.1亿元,成都巴莫项目2.3亿元,四川锂源项目0.9亿元等),锂电板块在手订单超过20亿元。未来,随着下游客户扩产的落地,公司锂电业务将保持高速增长。 布局燃料电池质子交换膜。当前,全球新能源汽车主要以锂电池为储能装置。同时,各国政府和很多知名企业也在大力推广燃料电池作为车载或电力用装置。质子交换膜作为燃料电池的核心材料,国内市场基本完全依赖进口。公司控股子公司上海百坤已经与德国巴斯夫正式签署“膜电极开发与全球授权合作协议”,将致力于氢燃料电池核心材料高温质子膜(HT-PEM)和膜电极(MEA)的研究、开发利用以及膜电极组件(MEAs)的制造,这将加快氢燃料电池核心材料逐步实现国产化替代与产业链整合,共同将氢燃料电池的高温质子交换膜电极技术进行推广和应用。公司新一代自主研发的磷酸掺杂聚苯并咪唑高温质子交换膜,具有较高的分子量,其机械强度、质子导通率、运行寿命均有较大提升。 投资建议:全球新能源汽车高速增长,锂电池核心材料供不应求,极大地推动力了锂电池材料的扩产。公司作为锂电材料设备和工程的核心合作伙伴,将充分受益。预计公司2021-2023年净利润分别为1.55亿、3.31亿和5.01亿,对应EPS分别为0.32元、0.68元和1.02元。对应当前股价的PE分别为63.5倍、29.8倍和19.7倍,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1、政策性风险。2、新品研发低于预期。3、财务风险。
百利科技 建筑和工程 2021-09-17 16.74 -- -- 19.86 18.64%
20.90 24.85%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半年报,2021H1实现营业收入3.45亿元,同比下滑56.1%;归母净利润3675万元,同比增长244.28%;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2.58亿元,同比增加220.48%。 锂电池材料设备及工程成为公司最大的业务。百利科技是一家专业从事工程咨询、设计和工程总承包业务的科技型工程公司,主要服务于石油化工、现代煤化工等行业,先后承担工程项目3500余项。2017年,公司收购了南大紫金锂电,正式切入锂电材料设备及工程行业。 南大紫金专注于锂电池正极、负极等材料生产线设计与制造为锂电等新材料企业提供自动化生产整体解决方案。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南大紫金锂电在行业内积累了丰富的行业业绩和专有的技术力量,在国内的锂电池材料生产线的设计与制造领域占据优势地位。公司有多年的工厂设计经验,与南大紫金锂电具有很好的互补性。自2018年以来,锂电材料相关业务占比逐年提高,2020年,锂电材料相关业务占比已经达到85%以上,成为公司最大的业务。 锂电正极材料客户优质、广泛。南大紫金在正极材料领域有多年的积淀,客户优秀,根据公司公告,客户包括当升、巴莫、杉杉和贝特瑞等。上述材料企业在正极材料市场具有重要的行业地位,公司能与行业内的多数知名企业展开密切的合作,表明公司在锂电正极材料产线设计、制造和工程方面有重要的行业地位。2021年以来,新能源汽车行业爆发式增长,远超行业预期。使得很多锂电池材料供不应求,价格大幅上涨的同时,也刺激了行业的快速扩产,其中正极材料(磷酸铁锂和高镍三元)就有上百万的扩产规划,对应投资额几百亿规模。 南大紫金自成立以来已经建设了超过100条正极材料产线,凭其优异的技术水平和丰富的经验,尤其是在高镍三元产线的设计和建设方面的能力,将充分受益本轮锂电材料的扩产。2021半年报显示,公司上半年新签锂电业务订单超过15亿元,锂电板块在手订单超过20亿元。 未来,随着下游客户扩产的落地,公司锂电业务将保持高速增长。 布局燃料电池质子交换膜。当前,全球新能源汽车主要以锂电池为储能装置。同时,各国政府和很多知名企业也在大力推广燃料电池作为车载或电力用装置。质子交换膜作为燃料电池的核心材料,国内市场基本完全依赖进口。公司控股子公司上海百坤已经与德国巴斯夫正式签署“膜电极开发与全球授权合作协议”,将致力于氢燃料电池核心材料高温质子膜(HT-PEM)和膜电极(MEA)的研究、开发利用以及膜电极组件(MEAs)的制造,这将加快氢燃料电池核心材料逐步实现国产化替代与产业链整合,共同将氢燃料电池的高温质子交换膜电极技术进行推广和应用。公司新一代自主研发的磷酸掺杂聚苯并咪唑高温质子交换膜,具有较高的分子量,其机械强度、质子导通率、运行寿命均有较大提升。 投资建议:全球新能源汽车高速增长,锂电池核心材料供不应求,极大地推动力了锂电池材料的扩产。公司作为锂电材料设备和工程的核心合作伙伴,将充分受益。预计公司2021-2023年净利润分别为1.55亿、3.31亿和5.01亿,对应EPS分别为0.32元、0.68元和1.02元。对应当前股价的PE分别为53倍、25倍和16倍,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1、政策性风险。2、新品研发低于预期。3、财务风险。
禾望电气 电力设备行业 2021-09-06 23.60 -- -- 25.67 8.77%
40.28 70.68%
详细
公司发布 2021年半年报,报告期实现营收 7.98亿元,同比减少 10.29%;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 0.98亿元,同比减少20.99%。 业绩略低于预期,新能源电控业务高增。上半年,公司营收下滑主要系原控股子公司剥离所致,其中新能源电控业务实现营收 7.53亿,同比+31.40%,毛利率同比-6.48%,在去年陆上风电抢装高基数下,主业整体稳健;工程传动业务实现营收 0.26亿,同比-21.23%,毛利率同比-2.06%,或受确认节奏影响。上半年全国风电新增并网装机10.84GW,同比增加 71.52%,国内公开市场招标量超 32GW,创历史新高,双碳背景下,陆上抢装结束后风电强劲的生命力得到佐证,今年海上风电抢装明确,公司变频器龙头地位稳固。在 3060双碳目标及可再生能源风光互补发展背景下,未来风电光伏装机预期大幅提升。 公司在海上风电领域占据显著地位,有望进一步打开龙头整机厂订单,市占率有进一步提升空间;光伏逆变器行业集中度从 2016年开始呈现分散趋势,公司 7月成功中标能建 2021-2022年光伏组件和逆变器集中采购项目(同时中选集中式逆变器 300MW 和组串式逆变器 900MW两个标段), 光伏逆变器业务被低估,凭借过硬的技术沉淀,有跻身第一梯队的能力。 工程传动业务有望进入收获期。国家重点工程和重大装备中的大型交流调速系统长期依赖进口,当前在全球疫情及贸易摩擦背景下,国产化迎来契机。公司从 2012年持续多年投入研发,在大功率 IGCT 器件应用、功率模组研制、整机研制、智能运维等核心技术取得突破,单机功率范围覆盖 5MW~42MW,形成了完善的产品系列。近日,公司参与联合研发的《1780mm 冷连轧机组交直交传动系统的研发和应用》荣获“2021年冶金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公司以冶金、矿业、石油为主要的目标行业,深入研究各行业客户的工艺流程,通过推出具有高度性价比的多传动系统解决方案,在国产化、自主可控背景下,公司传动业务规模有望进入收获期。 股权激励绑定核心人才。公司已于今年 2月完成第二期股权激励方案,向激励对象授予 1100万份股票期权,占 2020年底公司总股本的2.54%。激励对象总人数为 204人,涵盖在公司任职的董事、高级管 理人员、中层管理人员及核心技术(业务)骨干。业绩考核以 2019-2020年 净 利 润 平 均 值 为 基 数 , 2021-2023年 净 利 润 增 长 率 不 低 于20%/100%/150%,重在绑定核心人才,巩固竞争力。 投资建议。公司在大功率变频领域技术优势突出,基于已有的核心技术和产品,以现有的兆瓦级低压变流器产品平台和 IGCT 中压变流器产品平台,在储能系统、轨道交通电源、乘用车电控、静止无功发生装置和岸电电源系统等新的应用领域推出产品。我们看好公司未来的发展前景,调整公司 2021-2023年的 EPS 预测分别为 0.63、0.82和1.09元,对应 PE 分别为 11/16/11倍,给予“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持续下行,装机低于预期,新品研发低于预期。
明阳智能 电力设备行业 2021-08-26 22.43 -- -- 28.48 26.97%
36.03 60.63%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 2021年半年报,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 114.45亿元,同比增长 33.94%;归母净利润 10.41亿元,同比增长 96.26%;基本每股收益 0.55元,同比增长 41.03%。 海上风机出货高增,半直驱技术优势彰显。上半年,受益行业高景气度,公司业绩延续高增态势,其中 Q2实现营收 68.11亿元,同比增长27%;实现归母净利润 7.86亿元,同比增长 105%,略超预期。上半年实现风机对外销售容量 2342MW,同比增长 15.74%。其中陆上1193MW,同比下降 29%;海上风电 1149MW,同比大增 237%,海上风机销售容量占比 49%,同比提升 32pct。公司供应链资源整理能力突出,零部件齐套率始终维持高位,特别是叶片的自供能力,叠加公司自身技术优势和已经形成的产业链纵深效应,上半年风机制造毛利率 17.89%,同比下降 1.52pct(剔除运费计入成本影响后毛利率小幅提升)。上半年公司新增中标 4.8GW,同比上升 2.56GW。截止报告期末,公司在手订单 16.02GW,较 2020年底增加 2.17GW,有效支撑未来业绩增长。上半年国内公开市场招标量超 32GW,创历史新高,双碳背景下,陆上抢装结束后风电强劲的生命力得到佐证;与此同时,2020年底以来行业招标价下行,风机大型化趋势下,风机单位功率的重量减小带来零部件采购成本节约,且供应链国产化持续推动降本。 公司半直驱风机技术的采购及安装成本优势彰显。持续领跑国内机组大型化,市场占用率有望进一步提升。 滚动开发战略持续推进,向智慧化清洁能源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转变。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已投产新能源电站容量达 1265MW,在建装机容量约 2352MW,规模显著上升。上半年实现发电收入 7.03亿元,同比增长约 48.12%,发电业务毛利率 71.57%,同比上升 3.81pct。上半年实现发电量 15.26亿度,同比增加 46.35%。根据公告,公司拟出售明阳锡林浩特市 100MW 风电项目、锡林浩特市明阳风力发电有限公司 50MW 风电供热项目、明阳清水河县韭菜庄 50MW 风电供热项目、全资子公司青铜峡市洁源新能源有限公司 100%的股权进行转让,预计在 2021年内完成转让,交易完成后将增加 2021年税后利润约5.2亿元。随着公司新能源电站投资与运营规模持续扩大,“滚动开发“战略大幅缩短资金回收期,增强公司盈利能力。公司发挥技术创新和全产业链布局的整体协同优势,实现从服务型制造向从全生命周期楷体 价值管理与提升的风光储网清洁能源系统提供商转型,在 5月启动年产 5GW 光伏高效电池和 5GW 光伏高效组件项目,将采用异质结技术路线;目前已形成规模化碲化镉 BIPV 组件产能,并取得国内外的规模化订单。公司已实质性推进“风、光、储、氢”一体化产业布局。 深耕海上风电,推出 16MW 全球最大海上风机。5月,公司自主研发的 MySE5.5MW 抗台风型浮式机组成功应用在国内首个漂浮式示范项目——三峡阳江沙扒项目,为后续深远海海上风电项目的开发奠定坚实基础;上半年公司成功斩获意大利 Renexia 公司塔兰托海上风电项目,预计该项目将于今年底实现并网发电,是国内海上风机首次出口到海外市场;8月 20日,公司通过社交媒体正式宣布推出 MySE16.0-242海上风电机组,是目前已发布的全球最大功率海上风电机组,单机容量超过维斯塔斯 V236-15.0MW、西门子歌美飒 14MW-222DD、GE Haliade X 14MW-220,预计明年首台样机下线,可满足固定式、漂浮式海上风电开发需求。根据目前各省已出台的相关规划,预计今年国内海风抢装有望达 8GW, 22-25年海风新增预计可达 32-34GW,年均新增 8-8.5GW。广东省明确海上风电补贴,明确到 2021年底,全省海上风电累计建成投产装机容量达到 4GW;到 2025年底力争达到 18GW。 “十四五”是海风正式步入平价的关键时期,随着国补退坡地补接力,行业装机需求有望延续高景气度,公司有望充分受益。 投资建议:在 3060目标及可再生能源风光互补发展背景下,海上有望成为我国风电主战场,在平价大基地及海上风电高景气的带动下,行业景气有望维持。维持公司盈利预测,预计公司 2021-2023年净利润分别为 25.03、26.31和 30.68亿元,对应 EPS1.33、1.4和 1.64元/股,对应 PE27、14和 14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1、政策性风险。2、风电装机低于预期。3、财务风险。
福莱特 非金属类建材业 2021-08-11 54.00 -- -- 60.18 11.44%
60.18 11.44%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21年半年业绩公告,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0.3亿元,同增长61%,归母净利润12.6亿元,同比增长174%,达到业绩预告的上限,略超预期。 光伏玻璃龙头地位稳固,客户优势和规模优势明显。公司与国内外知名光伏组件企业建立并维持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基于性价比优势,大型光伏组件企业对光伏玻璃由原来主要依赖进口转向国内采购,并与公司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如隆基股份、晶科能源、韩华集团、东方日升等等。此外,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光伏玻璃行业唯有规模化经营才能有效降低经营成本、抵御市场波动风险。公司的规模优势体现在光伏玻璃生产线投资门槛高,规模化生产能够提高产品的成品率和产出效率,有效降低单位制造成本;有条件利用规模化采购的优势,对上游供应商具有较强的议价能力;规模化生产保证了公司在安全、环保、自动化等方面的投入,有利于提高生产流程自动化程度和改善员工工作环境。 大尺寸薄片化需求快速提升,盈利水平依旧亮眼。就公司的光伏玻璃业务而言,2021年上半年大宗商品、多晶硅等原材料及国际海运费价格快速上涨推动了光伏组件价格的上涨,使得光伏发电终端市场需求低迷;同时,2020年第四季度、2021年上半年光伏玻璃行业新产能相继释放,自2021年3月开始光伏玻璃价格大幅度下调。光伏玻璃价格的下调必然影响了本公司太阳能玻璃分部的盈利能力,尤其是2021年第二季度。但是光伏玻璃价格的调整,促进了下游光伏组件企业对大尺寸、薄片光伏玻璃的需求快速提升。因此,本公司通过优化产品结构,进一步推动本公司大尺寸、薄片化光伏玻璃产品的市场推广,提升经营业绩。综合来看2021上半年的光伏玻璃平均价格仍高于2020年同期,公司毛利率同比提升10.24%,达到了50.29%。 产能进一步扩张,提升市占率。作为光伏玻璃行业龙头,公司稳步推进扩产项目。安徽二期的两个75万吨光伏玻璃产能的项目,分别是 A股可转换公司债券的募投项目和非公开发行 A 股股票的募投项目,包括日熔化量为1,200吨的四条光伏玻璃生产线,第一条日熔化量为1,200吨的光伏玻璃生产线已于2021年第一季度点火并投入运营,第二条日熔化量为1,200吨的光伏玻璃生产线已于2021年第二季度点火并投入运营,另外两条日熔化量为1,200吨的光伏玻璃生产线预计于2021年第三季度、第四季度陆续投产。越南海防光伏玻璃生产基地的两座日熔化量1,000吨的光伏玻璃窑炉已分别于2020年年底和2021年第一季度顺利点火并全部投产。随着各项产线的投产,预计公司2021年底产能将达到12200T/D,扩产之后公司有望进一步提升市场占有率。 投资建议:光伏玻璃行业格局较好,下游需求旺盛,随着公司产能扩张和双玻渗透率的提升,预计公司业绩将进一步释放,增长可期。预计公司21-23年业绩为:24.31、31.29和38.27亿元,对应A 股EPS为1.13,1.46和1.78元。对应A 股PE47、37、30倍,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产能扩张不及预期,产品销售不及预期。
明阳智能 电力设备行业 2021-07-14 17.54 -- -- 22.26 26.91%
28.48 62.37%
详细
事件: 公司发布 2021年半年度业绩预告,预计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8.8亿元-9.8亿元,同比增加 65.84%-84.69%;预计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 8.65亿元-9.65亿万元,同比增加 66.18%-85.39%。 风机出货高增, 半直驱技术优势彰显。 上半年, 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8.8-9.8亿元,同比增加 65.84%-84.69%, 主要系风机销售收入高增及发电收入增长,业绩延续高增态势。 不完全统计,上半年风电行业招标量近 30GW, 陆上景气未减,双碳预期下,抢装结束后风电强劲的生命力得到佐证;与此同时, 2020年底以来行业招标价下行,风机大型化趋势下,风机单位功率的重量减小带来零部件采购成本节约,且供应链国产化持续推动降本。 公司供应链资源整合能力突出, 零部件齐套率维持高位, 半直驱风机技术的采购及安装成本优势彰显。 Q1新增订单中 3MW 及以上机型占比 99.72%, 4MW 及以上占比 58.21%, 持续领跑国内机组大型化,市场占用率有望进一步提升。 截至 Q1在手订单 16GW,有效支撑未来业绩增长。 滚动开发战略持续推进, 开发规模上升。 截至 2021Q1, 公司自营电站并网容量 997MW,在建容量 2.59GW,规模显著上升。 一季度实现发电收入同比+42.73%。 7月 12日公司发布公告, 全资子公司内蒙古新能源将出售明阳锡林浩特市 100MW 风电项目、锡林浩特市明阳风力发电有限公司 50MW 风电供热项目、明阳清水河县韭菜庄 50MW风电供热项目,交易完成后预计增加 2021年税后利润 4.43亿元。 公司实现成熟风电场的转让,获得合理溢价且大幅缩短资金回收期,“滚动开发”运营模式成效凸显。 公司发挥技术创新和全产业链布局的整体协同优势,实现从服务型制造向从全生命周期价值管理与提升的风光储网清洁能源系统提供商转型。 “十四五”海上风电年均新增装机有望超 8GW。 根据目前各省已出台的相关规划,预计 21年国内海风抢装 7~8GW, 22-25年海风新增预计可达 32-34GW,年均新增 8-8.5GW。海上风电具有风速资源好、靠近东南沿海用电负荷中心、不占用土地资源、可大规模开发等优点,是东南沿海实现能源自主和普惠开发的最优选择。随着海风规模化开发、大兆瓦机型的应用和漂浮式基础、柔性直流输电等技术进步,未来还有较大的降本空间。 广东省明确海上风电补贴,明确到 2021年底,全省海上风电累计建成投产装机容量达到 4GW;到 2025年底力争达到18GW, 相较此前的征求意见稿,对于 2025年底目标装机规模增加了300万千瓦。 “十四五”是海风正式步入平价的关键时期,随着国补退坡地补接力,行业装机需求有望延续高景气度, 公司有望充分受益。 投资建议: 在 3060目标及可再生能源风光互补发展背景下,海上有望成为我国风电主战场, 在平价大基地及海上风电高景气的带动下,行业景气有望维持。 维持公司盈利预测, 预计公司 2021-2023年净利润分别为 25.03、 26.31和 30.68亿元,对应 EPS1.33、 1.4和 1.64元/股,对应 PE26、 14和 13倍, 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1、政策性风险。 2、 风电装机低于预期。 3、财务风险。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4/13 转到  
*说明:

1、“起评日”指研报发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起评价”指研报发布当日的开盘价;“最高价”指从起评日开始,评测期内的最高价。
2、以“起评价”为基准,2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10%,为短线评测成功;6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20%,为中线评测成功。详细规则>>
3、 1短线成功数排名 1中线成功数排名 1短线成功率排名 1中线成功率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