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事业部 搜狐证券 |独家推出
丁丹

国泰君安

研究方向: 医药行业

联系方式:

工作经历: 证书编号:S0880514030001,曾供职于国信证券研究所....>>

20日
短线
6.25%
(第84名)
60日
中线
4.17%
(--)
买入研报查询: 按股票 按研究员 按机构 高级查询 意见反馈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2/74 转到  

最新买入评级

研究员 推荐股票 所属行业 起评日* 起评价* 目标价 目标空间
(相对现价)
20日短线评测 60日中线评测 推荐
理由
发布机构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恩华药业 医药生物 2024-08-05 25.48 31.46 29.25% 27.49 7.89%
27.49 7.89% -- 详细
业绩稳健增长,维持“增持”评级。公司2024H1实现营收、归母净利润、扣非归母净利润27.63亿、6.29亿、6.34亿元,同比+15.13%、+15.46%、+16.27%;其中24Q2实现营收、归母净利润、扣非归母净利润14.06亿、3.64亿、3.67亿元,同比+15.09%、+14.61%、+16.02%,利润端增速略高于收入端,业绩整体呈稳健增长态势。考虑到公司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的相关费用、以及院内销售环境变化,调整2024-2026年EPS预测为1.21/1.50/1.87元(原1.28/1.58/1.87元)。参照行业平均给予公司24年PE26X,上调目标价至31.46元(原29.53元)。维持“增持”评级。 麻醉业务维持高速增长趋势,精神&神经业务企稳回升。2024H1公司麻醉业务收入15.22亿元,同比+20.04%,占营收比重达55.09%;随着瑞芬太尼、舒芬太尼、羟考酮、阿芬太尼等核心陆续放量,公司麻醉业务有望维持高速增长趋势;此外,2024年7月起咪达唑仑注射剂由第二类精神药品调整为第一类精神药品,提级管理后市场格局预计将趋于稳定、公司的国内龙头地位有望长期维持。公司2024H1精神类、神经类产品分别实现收入5.95亿元、0.80亿元,同比+8.17%、+8.51%,随着集采影响出清,实现企稳回升。 期间费用率有所下降,经营性现金流情况良好。2024H1公司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分别为30.03%、4.16%,同比-2.58pcts、+0.22pcts,费用控制良好,整体期间费用率有所下降。2024H1公司经营性现金流净额为6.22亿元,同比+39.51%,现金流情况迎来改善。 研发投入加大,新品步入放量周期。2024H1公司研发投入3.19亿元,同比+13.03%,重磅新品陆续步入收获期。富马酸奥赛利定纳入医保后有望放量持续加速;公司24年2月与TEVA达成合作的氘丁苯那嗪片据合作协议预计2024-2028年完成总计20-25亿元销售收入,预计将进一步贡献业绩增量。公司在研管线持续推进,目前共有20余个在研创新药项目,其中NH600001乳状注射液已步入III期临床阶段。 风险提示:新药研发的不确定性的风险;政策变化的风险。
赛诺医疗 医药生物 2024-08-05 8.25 10.37 16.26% 8.44 2.30%
9.51 15.27% -- 详细
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公司冠脉业务强劲复苏,神经介入业务在差异化产品带动下有望脱颖而出,预测2024-2026年营收分别为4.76、6.86、9.34亿元,归母净利润为0.03、0.32、1.19亿元,2024-2026年EPS为0.01/0.08/0.29元。参考可比公司估值,给予2024年目标PS9X,对应目标价10.37元。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冠脉业务强劲复苏,配套新品有望贡献增量。中国冠脉PCI手术量仍在持续增长,2023年同比增速达26%,较发达国家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公司自2002年起生产冠脉支架,因品类规则限定未能参与2020年冠脉支架国采,2021-2022年业绩受到较大影响,具有差异化的两款支架新产品在2022年续采中标后,2023年冠脉业务强劲复苏,销售同比增速达99%,预计份额有望继续提升。配套球囊产品亦不断丰富,其中2023年9月获批的首款国产棘突球囊以第一名中标“3+N”联盟集采,有望快速入院放量,贡献增量。 神经介入市场前景广阔,差异化产品打开市场。国内神经介入市场方兴未艾,处于快速增长期,据灼识咨询预测2020-2026E我国神经介入手术量CAGR有望达到28.9%。公司坚持以“深耕缺血、创新出血、突破通路”为战略引领,在狭窄缺血、急性缺血、出血及通路等方面逐步实现了全品类的差异化布局。狭窄缺血方面,2016年获批的NeuroRX颅内球囊是最早获批的国产颅内球囊之一,为神经介入业务后续拓展打下坚实基础;2021年7月获批的NOVA支架是国内唯一载药颅内支架,目前处于快速放量期;在研自膨颅内载药支架COMETIU临床数据积极,有望近期获批,与NOVA形成互补。急性缺血方面,远端通路导管、血栓抽吸导管、取栓支架等重磅产品于2023年及2024Q1密集获批,有望把握增速最快的急性缺血细分市场机遇。出血方面,在研密网支架2024年有望申报注册,补齐公司在出血领域的短板。通过差异化旗舰产品带动的战略,公司神经介入系列产品有望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实现快速增长。 催化剂:重磅在研产品获批,新品放量超预期风险提示:在研重磅产品进度不及预期风险,市场竞争加剧风险
天坛生物 医药生物 2024-07-18 24.66 27.59 32.01% 26.08 5.76%
26.08 5.76% -- 详细
维持增持评级。考虑到公司产销高景气、成本费用管控显效,上调2024-2026年预测EPS为0.71/0.89/1.07元(原为0.66/0.81/0.97元),参考可比公司估值给予2025年PE31X,上调目标价为27.59元(原为25.80元),维持增持评级。批签发扰动影响消除,Q2强劲复苏。经初步核算,公司2024H1实现营收28.41亿元(同比+5.6%,下同),归母净利润7.26亿元(+28.1%),扣非净利润7.24亿元(+29.4%);2024Q2单季度实现营收16.19亿元(+15.8%),归母净利润4.10亿元(+34.3%),扣非净利润4.10亿元(+34.1%)。2023年底同步批签发政策取消导致2024Q1收入同比下滑,Q2收入端增速重新与采浆量增速同步,实现强劲复苏,亦反映终端需求仍处于高景气。在产品价格提升、成本费用管控显效的共同作用下利润率提升明显,2024Q1、Q2扣非归母净利率分别达25.7%、25.3%,同比分别提升6.1pp、3.5pp,连续两个季度实现较高水平,提示高利润率有望持续。我们预计2024H2公司业绩有望继续稳健增长。业内领先的采浆资源为持续增长提供动能。后疫情时代血制品认知提升明显,终端需求持续旺盛,在主要品种供需紧平衡的背景下,采浆量增长仍是驱动业绩增长的最主要因素。依托央企股东影响力及综合优势,公司采浆资源业内领先,随着新浆站陆续建成开采、存量浆站挖潜,采浆量持续增长,2023年79家在营浆站采浆2415吨,同比增长18.7%,约占行业总采浆量20%。截至2023年报统计,公司有在营浆站80家,另有22家在建浆站有望陆续建成,为采浆量持续增长奠定基础,并有望进一步转化为业绩端的增长。品种不断丰富,血浆利用效率持续提升,重组新品有望贡献增量。公司积极布局新品种研发,血源性产品方面,蓉生的国内首款层析静丙于2023年9月获批,蓉生纤原于2024年4月获批,兰州血制PCC处于上市许可申请阶段,蓉生皮下注射丙球正在开展Ⅲ期临床试验,未来吨浆盈利能力有望持续提升。不受限于血浆的重组产品方面,重组8因子已于2023年9月获批,未来几年有望贡献增量,重组7a因子正在开展Ⅲ期临床试验,长效重组8因子已开展Ⅰ期临床试验,重组产品布局有望持续丰富。风险提示:终端供需变化,新品推广销售不及预期
凯莱英 医药生物 2024-07-12 62.80 -- -- 76.94 22.52%
76.94 22.52% -- 详细
维持增持评级。公司发布半年度业绩预告,预计2024H1营收26.60-27.40亿元,同比下降40.72%-42.45%,主要系2023年同期交付大订单高基数所致。预计2024H1归母净利润4.80-5.50亿元,同比下降67.39%-71.54%,主要系1)2023年同期交付大订单毛利率较高;2)新兴业务处于产能爬坡期,产能利用率相对较低叠加国内市场竞争激烈,业务毛利率较低3)公司持续保持新技术研发投入和新业务培育。 维持2024-2026年EPS预测为3.20/4.09/5.34元,考虑可比公司平均估值,给予2024年PE25X,下调目标价至80元,维持增持评级。 剔除大订单后常规业务保持增长。在境内外生物医药投融资环境持续低迷下,公司营业收入剔除上年同期大订单影响后微幅增长,其中小分子CDMO业务剔除大订单后维持正增长。新兴业务受国内生物医药融资复苏不及预期,收入同比下降。 新签订单增速稳健,海外布局及多肽产能建设加码。公司持续加大业务开拓力度,2024H1新签订单同比增长超过20%,二季度较一季度环比较大幅增长,来自欧美市场客户订单增速超过公司整体订单增速水平。海外布局方面,2024H1公司取得前辉瑞英国SandwichSite的APIPilotPlant及R&DLaboratory,完成首个欧洲研发生产基地布局,进一步提升CDMO业务全球供应能力。公司持续推进多肽产能建设,多肽固相合成产能有望从2023年10250L提升至2024H114250L。制剂CDMO持续加大客户开拓力度,2023年新签订单数同比增长50%。 生物大分子交付首个双抗ADC项目,合成生物技术首个IND项目首批生产顺利交付。2023年连续流技术输出业务新承接项目19个,金额超2.5亿元,新业务板块能力建设逐步加强,有望助力远期发展。 催化剂:订单进展超预期,新业务快速拓展,投融资数据改善。 风险提示:行业竞争加剧风险,地缘政治风险,商业化订单波动风险。
甘李药业 医药生物 2024-07-10 42.92 60.03 53.80% 46.75 8.92%
46.75 8.92% -- 详细
业绩超预期,维持“增持”评级。]公司发布2024年半年度业绩预增公告,24H1实现归母净利润2.9~3.3亿元,同比增长116.17%~145.98%(对应Q2增速为+128.4%~175.5%);扣非归母净利润为1.1~1.4亿元,同比增长7.61%~36.96%(对应Q2增速为+28.7%~70.3%)。利润增幅超预期,上调公司2024-2026年EPS预测为1.19/2.02/2.63元(原预测1.17/2.01/2.62元),维持目标价60.03元,对应2025年PE30X,维持“增持”评级。 海内外业务齐发力,步入加速收获期。我们判断公司Q2超预期的主要业绩增量(扣非口径)来源于:(1)海外市场:公司积极开拓新兴市场,出口业务不断实现突破,截止2023年底公司胰岛素产品已在20个海外国家获批、18个国家形成正式销售,2023年实现国际销售收入3.27亿元,同比+132%,我们判断其高速增长态势在2024H1维持;(2)国内市场:在胰岛素专项接续采购中,公司6款产品在中选的同时全线提价,尤其核心产品甘精胰岛素中选价格为65.30元/支、中选A组的同时提价34.1%,门冬预混(30R)、门冬餐时、二代预混3款产品在中选A组的同时分别提价5.5%、29.6%、44.8%,随着集采在各省开始陆续落地,我们判断部分省份的库存提价带来Q2利润端的增厚。随着集采在全国范围的陆续正式执行,在渠道库存提价、产品集采中标推动入院放量、以及产品涨价的三重推动下,Q3起公司的扣非净利润端有望迎来进一步增厚。 GLP-1数据优异,在研管线稳步推进。公司自研GLP-1受体激动剂GZR18在中国肥胖/超重人群中的Ib/IIa期临床研究结果优异,治疗35周后QW、Q2W组体重与安慰剂组的差值分别达-18.6%、-13.5%,在相似给药周期中的减重效果优于司美格鲁肽和双靶点的替尔泊肽(非头对头对比),具备同类最优潜力。目前GZR18、以及胰岛素周制剂GZR4和双胰岛素复方制剂GZR101均处于II期临床阶段。 生产线获欧盟GMP认证,发达市场增量可期。公司的甘精胰岛素、赖脯胰岛素、门冬胰岛素在美国及欧洲均处于上市审评阶段,生产线于5月通过欧盟GMP检查,已具备甘精/赖脯/门冬胰岛素注射液及预填充注射笔的商业化生产条件,有望在欧美市场取得突破。 风险提示。研发进度不及预期、产品销售推广不及预期、欧美药物审评进展不及预期、集采降价风险。
甘李药业 医药生物 2024-06-26 49.25 60.03 53.80% 49.90 1.32%
49.90 1.32%
详细
公司多款管线数据披露于 ADA 协会,其中 GZR18(GLP-1周制剂)减重数据亮眼,展现同类最优潜力。胰岛素集采提价落地,有望增厚业绩,维持“增持”评级。 投资要点: 维持“增持”评级 。 近日,公司自研产品 GZR18(GLP-1受体激动剂)在中国肥胖/超重人群中的 Ib/IIa 期临床研究结果和其他两项胰岛素新药临床前研究结果在 2024年美国糖尿病协会(ADA)第 84届科学会议上以壁报的形式展示,研发管线展现优异潜力。 维持公司 2024-2026年 EPS 预测 1.17/2.01/2.62元,维持 2025年目标 PE 30X,对应目标价60.03元,维持增持评级。 GZR18减重数据亮眼, 展现同类最优潜力。 本次披露于 ADA 年会的临床数据中, 36名肥胖受试者接受 1.5mg 至 30mg 的 GZR18注射液或安慰剂的剂量滴定治疗, 研究结果显示, 治疗 35周后 QW、 Q2W组体重与安慰剂组的差值分别达-18.6%、 -13.5%;类似的患者群体中,2.4mg 剂量司美格鲁肽的中国患者 44周相比安慰剂减重比例为 8.5%(STEP7研究); 10mg、 15mg 剂量替尔泊肽的中国患者 52周相比安慰剂减重比例分别为-11.3%、 -15.1%(SURMOUNT-CN 研究)。 与已上市同类产品公布的减重数据相比, GZR18在相似给药周期中的减重效果优于司美格鲁肽和双靶点的替尔泊肽(非头对头对比),具备同类最优潜力。安全性方面, GZR18注射液在肥胖受试者中表现出良好的耐受性,以轻、中度胃肠道相关不良事件, 与 GLP-1类药物的常见反应一致。 在研管线稳步推进。 目前 GZR18已完成成人 2型糖尿病、成人体重管理两项 Ib/IIa 期临床试验,并分别达到主要终点和全部次要数据终点;公司正在开展中国成年肥胖/超重受试者适应症的多中心、安慰剂对照 II 期临床, 入组 338名超重/肥胖成年人,探索更宽的剂量范围和给药频率,目前所有受试者均已出组, 初步研究数据进一步验证了 Ib/IIa 研究结果,尤其双周给药取得了积极的效果。 此外,公司还于本届 ADA 年会中公布了在研新药胰岛素周制剂 GZR4和双胰岛素复方制剂 GZR101的临床前试验结果。目前 GZR4和 GZR101均处于 II 期临床阶段。 胰岛素业务国内集采提价,生产线已获欧盟 GMP 认证。 胰岛素专项接续采购拟中选结果于 4月发布,公司 6款产品在中选的同时全线提价,尤其核心产品甘精胰岛素中选价格为 65.30元/支、 中选 A 组的同时提价34.1%,预计将在新一轮集采中量价齐升、 带来业绩增厚。公司的甘精胰岛素、赖脯胰岛素、门冬胰岛素在美国及欧洲均处于上市审评阶段, 生产线已于 5月通过欧盟 GMP 检查,有望在欧美市场取得突破。 风险提示。 研发进度不及预期、产品销售推广不及预期、欧美药物审评进展不及预期、集采降价风险。
爱尔眼科 医药生物 2024-06-05 11.84 15.71 62.29% 12.19 2.96%
12.19 2.96%
详细
维持增持评级。 维持 2024~2026 年 EPS 预测 0.43/0.50/0.59 元,维持目标价 15.91 元, 对应 2024 年 PE 37 X, 维持增持评级。 拟收购控股 52 家眼科医疗机构。 公司拟收购湖南亮视晨星、 南京爱尔安星、 芜湖远翔天祐、 湖南亮视视界、湖南亮视长星、湖南亮视睿星等产业投资基金持有的重庆眼视光眼科医院、 周口爱尔眼科医院、遵义爱尔眼科医院等 52 家医疗机构的部分股权。 收购医院处于快速成长期,估值合理。 52 家标的医疗机构 2022 年合计实现营业收入 7.53 亿元,净利润亏损 6427 万元; 2023 年合计实现营业收入 9.54 亿元(同比增长 26.67%),净利润盈利 1631 万元,净利率 1.71 %; 标的医院大多 17-20 年开业,由并购产业基金培育, 已经形成较好的发展基础, 22 年盈利 7 家, 23 年盈利 23 家,处于快速成长期,未来加入上市公司体系后, 将充分发挥医疗、教学、科研一体化的平台优势和并购整合的丰富经验,通过集团各专业学组、各事业部、各省区的综合能力进行系统的帮扶和精准的支持,持续提升标的公司的经营状况、市场地位和盈利能力, 未来有望加速贡献业绩。 52 家标的合计收购部分股权对应交易价格 13.44 亿元,整体估值 19.29亿元,对应 2023 年 PS 2.02 X,估值合理。 完善下沉市场布局,巩固和提升行业领先地位。 并购重组是上市公司做大做强、加快布局的重要途径。 公司自上市以来通过内生增长与外延扩展的“双轮驱动”发展模式,积累了丰富的境内外并购整合经验,有力地推进了战略目标的逐步实现。 截至 2023 年底,爱尔品牌医院、眼科中心及诊所在全球共有 881 家,其中内地 750 家(上市公司 439家,产业并购基金 311 家),此外中国香港 8 家,美国 1 家,欧洲 108家,东南亚 14 家,逐渐形成覆盖全球的医疗服务网络。 目前已基本实现了在全国大中城市的布局。本次收购标的中,除重庆眼视光和南昌洪城爱尔以外,其余绝大多数为地市级、县级医院项目,标的医院增长率高于当地眼科行业总体增长,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 收购后有利于尽快完善区域市场布局,形成规模效应,进一步深化在全国各地的“分级连锁” 体系,巩固和提升行业领先地位。 风险提示:消费医疗恢复不及预期,医院扩张低于预期
甘李药业 医药生物 2024-06-04 47.95 59.78 53.16% 51.37 7.13%
51.37 7.13%
详细
产品出海取得新突破,生产线通过欧盟 GMP 检查;集采产品全线提价中标,预计带来利润增厚;GLP-1数据即将披露,研发管线持续推进。维持“增持”评级。 投资要点: 维持“增持”评级。考虑到公司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带来的股本变化,调整 2024-2026年 EPS 预测为 1.17/2.01/2.62元(原 1.19/2.04/2.65元),维持目标价 60.03元(对应 2025年目标 PE 29X),维持增持评级。 产品出海取得新突破,生产线通过欧盟 GMP 检查。公司的甘精胰岛素、赖脯胰岛素、门冬胰岛素在美国及欧洲均处于上市审评阶段;近日,公司收到欧洲药品管理局(EMA)通知,相关生产设施符合欧盟 GMP 法规的要求,已具备甘精/赖脯/门冬胰岛素注射液及预填充注射笔的商业化生产条件。公司负责海外商业运营的合作伙伴山德士为全球仿制药及生物类似药龙头企业(欧洲市占率 TOP1),有望助力产品在发达国家市场实现突围。2024Q1礼来赖脯胰岛素、诺和诺德的整体胰岛素业务的美国市场收入分别同比+25%、+23%,在美国市场终端降价、市场体系迎来重塑的情况下,制药企业端收入展现良好增长趋势,市场前景广阔。 集采产品全线提价中标,预计带来利润增厚。胰岛素专项接续采购拟中选结果于 4月发布,公司 6款产品在中选的同时全线提价,核心产品甘精胰岛素中选价格为 65.30元/支,中选 A 组的同时提价 34.1%,门冬预混(30R)、门冬餐时、二代预混 3款产品在中选 A 组的同时分别提价5.5%、29.6%、44.8%,预计将在新一轮集采中量价齐升、带来业绩增厚。 GLP-1数据即将披露,研发管线持续推进。公司自主研发的 GLP-1受体激动剂 GZR18已完成成人 2型糖尿病、成人体重管理两项 Ib/IIa 期临床试验,并分别达到主要终点和全部次要数据终点,研究结果表明,GZR18具有优异的降糖和减重效果,疗效与同类单靶点或多靶点 GLP-1受体激动剂可比(非头对头),相关数据预计将于 6月的美国糖尿病协会(ADA)和 9月的欧洲糖尿病研究协会(EASD)年会公布,两项适应症的 IIb 期临床有望在年末进一步披露数据。后续多项自研产品陆续推进临床,第四代超长效胰岛素 GZR4及新型预混双胰岛素复方 GZR101目前处于 II期临床阶段,相关管线将于 6月美国生物技术大会(BIO 2024)宣讲。 风险提示。研发进度不及预期、产品销售推广不及预期、欧美药物审评进展不及预期、集采降价风险。
智翔金泰 医药生物 2024-05-20 39.03 54.07 135.60% 42.42 8.69%
42.42 8.69%
详细
2024EHA披露智翔金泰BCMAxCD3双抗GR1803的I期数据,与现有双抗疗法相比ORR优势显著,目前MM未满足需求巨大,GR1803市场潜力可期。 “增持”评级。公司于2024EHA上披露GR1803(BCMAxCD3双抗)I期数据,疗效优异。维持2024-26年预测EPS-1.98/-1.42/-0.95元,根据DCF估值法,考虑到管线有望增厚业绩,上调目标价至54.07元,维持“增持”评级。 MM未满足需求大,BCMA双抗安全性高、花费低但疗效不及CAR-T。 根据WHO,2022年全球新发18.79万MM患者(发病率2.4/10万人),传统疗法未能解决复发和生存期等重要问题。MM市场空间大,强生的CD38单抗2023年销售额达97亿美元。近年来BCMA成为MM热门靶点,疗法以CAR-T和双抗为主。以Carvykti(CAR-T)和Tecvayli(双抗)为例,ORR=98%vs63%,治疗费用分别约46.5万vs37.5万美元,此外Carvykti被FDA添加黑框警告。因此双抗虽疗效不及CAR-T,但花费更低且安全性更好。 GR1803疗效数据优异,与已上市双抗对比优势明显。GR1803的I期临床安全性整体可控,≥G3TEAE发生率为96%(48/50,Tecvayli和Elrexfio分别为94.5%vs70.7%)。可评估疗效的40例患者中ORR=85%(Tecvayli和Elrexfio分别为63%vs61%)。180ug/kg组可评估疗效的23例患者中位随访时间28w,ORR=96%(22/23),VGPR=43%,CR=13%。13例EMM患者中位随访时间20w,180ug/kg组ORR=100%(13/13),VGPR=54%,PR=46%。 GR1803兼具疗效好与安全性可控的优势,有望成为更具潜力的新疗法。 Carvykti(2021.3获批)和Tecvayli(2022.10获批)24Q1销售额分别为1.6/1.3亿美元,双抗放量迅速,预计GR1803上市后有望增厚业绩。 GR1501有望年底获批,其他在研管线稳步推进。GR1501作为国产进度最快的IL-17A,银屑病适应症预计2024H1可获批上市;AS预计2025年可获批上市,此外,IL-4R、狂犬病双抗等多管线均稳步推进。 风险提示:新药研发失败风险,研发进度不及预期风险
金域医学 社会服务业(旅游...) 2024-05-10 38.45 56.45 106.93% 39.08 -1.26%
37.97 -1.25%
详细
受外部环境、高基数和信用减值等影响,2024年 Q1业绩低于预期,未来随着常规检测需求回升,降本增效和规模效应体现,盈利能力有望逐步回升。维持增持评级。 投资要点: 维持增持评级。考虑常规医检业务恢复节奏和应收账款信用减值准备,下调 2024~2025年 EPS 预测至 1.49/2.04元(原为 2.14/3.17元),预测 2026年 EPS 2.55元,参考行业平均估值,给予 2024年 PE 39X,下调目标价至 58.11元,维持增持评级。 业绩低于预期。公司 2023年实现营收 85.40亿元(-44.82%),归母净利润 6.43亿元(-76.63%),扣非净利润 3.65亿元(-86.52%),信用减值损失 4.9亿元,应收账款 53.35亿元(环比 Q3减少 7.03亿元),经营性净现金流 12.31亿元,2024年 Q1实现营收 18.41亿元(-13.05%),归母净利润-0.19亿元(转亏),扣非净利润-0.29亿元(转亏),业绩低于预期。 常规医检稳中有升,重点疾病线快速增长。2023年常规医检收入 77.26亿元(+15.35%),其中神经与精神疾病/感染性疾病/肾脏与风湿疾病/心血管与内分泌疾病诊断业务分别增长 30.32%/49.74%/26.66%/28.78%。三级医院收入占比 43.13%(+4.73pct)。创新产品持续发力,2023年新开发项目412项,累计 4000+项。行业监管趋严利好合规龙头提升份额,未来随着常规检测需求回升,降本增效和规模效应体现,盈利能力有望逐步回升。 夯实顶天立地业务格局,数智化转型顺利推进。2023年公司累计加入 27个全国性疾病联盟和平台,新增三级医院精准医学中心超 20家,合作区域检验中心近 700个。聚焦降低运营成本、提升服务效率、改善客户体验三大目标,积极推进大数据和大模型开发,搭建智慧医检生态。 风险提示:常规检验业务恢复不及预期;应收账款减值风险
上海莱士 医药生物 2024-05-10 7.40 10.05 51.58% 7.60 2.70%
8.06 8.92%
详细
公司全年收入符合预期,投资损失影响利润,自产血制品业务稳健发展,代理业务贡献增量,维持增持评级。 投资要点:维持增持评级。结合 2024Q1 投资收益情况,上调 2024 年预测 EPS 为 0.37元(原为 0.35 元),维持 2025 年预测 EPS 为 0.40 元,新增 2026 年预测EPS 为 0.43 元。参考板块估值给予 2024 年目标 PE 27X,维持目标价 10.09元,维持增持评级。 全年收入符合预期,投资损失影响利润。公司 2023 年营收 79.64 亿元(同比+21.3%,下同),归母净利润 17.79 亿元(-5.4%),扣非净利润 18.15 亿元(-0.6%),利润下滑主要原因为 GDS 投资损失,全年投资净亏损 1.54 亿元(2022 年净收益 4.12 亿元),而资产减值较 2022 年大幅收窄,由 2.08亿元降至 0.24 亿元。全年毛利率下滑 3.37pp 至 40.79%,系进口白蛋白代理业务毛利率下滑且占比提升。2024Q1 营业收入 20.56 亿元(-0.3%),归母净利润 7.57 亿元(+5.3%),扣非净利润 5.91 亿元(-16.6%),高基数下收入基本持平,扣非利润端受毛利率下滑影响有所下降,基本符合预期。 自产血制品业务稳健发展,代理业务贡献增量。公司现有浆站 44 家,2023年采浆量创历史新高突破 1500 吨(2022 年突破 1400 吨),全年自产血制品收入 43.17 亿元(+14.5%),其中静丙在需求拉动下增长明显,营收 18.05亿元(+37.5%),白蛋白略有下滑,营收 14.31 亿元(-3.9%),其他血液制品小幅增长,营收 10.81 亿元(+11.7%)。代理进口白蛋白/检测业务继续贡献增量,营收分别为 35.04/1.41 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 28%/131%。 催化剂:海尔集团控股事项推进,获批新浆站 风险提示:终端供需变化,控制权变更不及预期,投资损失及减值风险
通策医疗 医药生物 2024-05-10 47.93 52.56 21.67% 67.94 0.40%
48.12 0.40%
详细
短期受消费降级和种植牙集采影响,收入增速小幅增长,业绩符合预期。公司积极拓展发展蒲公英分院,并进一步探索并购加盟扩张新模式。维持增持评级。 投资要点:[Table_Summary] 维持增持评级。考虑消费医疗复苏节奏,下调 2024~2025 年 EPS 预测至1.81/2.09 元(原为 2.19/2.68 元),预测 2026 年 EPS 2.37 元,参考可比公司估值,给予 2024 年 PE 41 X,下调目标价至 74.21 元,维持增持评级。 业绩符合预期。公司 2023 年实现营收 28.47 亿元(+4.70%),归母净利润5.00 亿元(-8.72%),扣非净利润 4.81 亿元(-8.37%)。2024 年 Q1 实现营收 7.08 亿元(+5.03%),归母净利润 1.73 亿元(+2.51%),扣非净利润 1.70亿元(+4.20%),业绩基本符合预期。 种植牙集采落地后实现放量,消费项目短期承压。23 年开设牙椅 3000 台(+11%),口腔医疗门诊量 335.33 万人次(+14%),受消费降级影响平均客单价 802 元(-8%)。其中种植业务收入 4.79 亿元(+6.95%),4 月集采政策落地后呈现以价换量态势,23 年种植牙 5.3 万余颗(+47%),未来有望继续放量增长。消费类口腔项目短期承压,23 年正畸/儿科/修复/大综合业务分别收入 4.99/4.99/4.56/7.56 亿元(-3.14%/+2.90%/+6.72%/+8.34%)。 积极开拓蒲公英分院,探索加盟扩张新模式。23 年蒲公英分院已开业 41家,24 年计划新增 8 家,部分在建或已完成选址。分院发展势头良好。 50%的蒲公英实现盈利,50%还处于孵化培育期,整体节奏符合预期。此外城西新大楼有望 24 年底建成交付,新增牙椅 100-150 张;滨江有望 5月交付进入试运营。公司打造口腔医院平台,浙江省内战略做深度,全国战略做广度,进一步探索实施优质标的的并购与加盟。 风险提示:消费类医疗恢复不及预期,医院扩张低于预期。
普瑞眼科 社会服务业(旅游...) 2024-05-08 51.36 69.09 131.92% 52.26 0.65%
51.69 0.64%
详细
公司业务重心持续调整,24年Q1白内障和综合眼病仍实现较快增长,消费类屈光和视光业务阶段性承压。全国连锁化+同城一体化布局稳步推进,维持增持评级。 投资要点:维持增持评级。考虑消费医疗复苏和新建/培育期医院扭亏节奏,下调2024~2025年EPS预测至1.27/1.68元(原为1.86/2.48元),预测2026年EPS2.18元,参考可比公司估值,给予2024年PS3.5X,下调目标价至69.85元,维持增持评级。 24Q1利润低于预期。公司2023年实现营收27.18亿元(+57.50%),归母净利润2.68亿元(+1202.56%),扣非净利润1.98亿元(+967.07%),非经常损益约0.70亿元,主要系并购东莞光明的投资收益。2024年Q1实现营收6.76亿元(+4.01%),归母净利润0.17亿元(-89.58%),扣非净利润0.19亿元(-73.28%),收入基本符合预期,利润低于预期。 白内障和综合眼病实现快速增长。2023年实现门诊量150.65余万人次,手术量超17.57万台。传统优势项目屈光业务收入12.96亿元(+33.52%),保持快速增长;随着人口老龄化加速,公司顺势而为发展白内障和综合眼病业务,白内障业务收入5.94亿元(+137.96%),综合眼病业务收入4.17亿元(+78.66%)。视光业务收入3.97亿元(+52.65%),预计2024Q1白内障和综合眼病仍实现较快增长,消费类屈光和视光业务阶段性承压。 全国连锁化和同城一体化布局稳步推进。截至2023年底,公司在全国21个城市投资经营了27家(+3家)眼科专科医院和3家眼科门诊部。昆明官渡、乌鲁木齐高新区、广州越秀、深圳南山、上海宝山、福州、哈尔滨南岗、深圳罗湖等多家新院正在筹备装修过程中,成为未来重要储备力量。 风险提示:消费类医疗恢复不及预期,医院扩张低于预期。
华厦眼科 医药生物 2024-05-07 26.29 38.33 132.02% 27.25 3.10%
27.10 3.08%
详细
受外部环境及 23年同期强复苏、高基数影响,24年 Q1业绩增速有所放缓。外延并购落地在即,完善网络布局同时进一步增厚经营业绩,维持增持评级。 投资要点: 维持增持评级。考虑消费医疗复苏和医院并购落地节奏,下调 2024~2025年 EPS 预测至 0.94/1.07元(原为 1.14/1.48元),预测 2026年 EPS 1.22元,参考可比公司估值,给予 2024年 PE 41X,下调目标价至 38.54元,维持增持评级。 业绩符合预期。公司 2023年实现营收 40.13亿元(+24.12%),归母净利润 6.66亿元(+29.60%),扣非净利润 6.62亿元(+22.37%)。2024年 Q1实现营收 9.78亿元(+5.09%),归母净利润 1.56亿元(+3.75%),扣非净利润 1.57亿元(+6.89%),业绩符合预期。 眼病诊疗持续复苏,消费眼科稳健增长。2023年公司门诊量超 186万人次(+21%);手术量超 37万例(+23%)。白内障在内的眼病诊疗业务持续复苏,白内障项目收入 9.87亿元(+31.38%),眼后段项目收入 5.35亿元(+26.94%);消费眼科需求稳步增长,高端术式占比持续提升,屈光项目收入 12.07亿元(+12.43%),眼视光综合项目 10.17亿元(+14.94%)。 外延并购落地,扩张网络增厚业绩。坚持内生增长+外延并购发展,加快完善全国网络布局。截至 23年底在全国 18个省/直辖市 47个城市开设 57家眼科医院和 60家视光中心。拟作价 5.025亿元收购聚信壹号咨询公司100%股权,并通过四川源聚间接控股成都爱迪(三甲)、恩施慧宜、睢宁复兴、微山医大等 4家眼科医院。标的公司 2023年营收 4.85亿元、净利润 5261万元。本地收购有助于整合吸收优质资源,进一步增厚经营业绩。 风险提示:消费类医疗恢复不及预期,医院扩张低于预期。
爱尔眼科 医药生物 2024-05-07 12.94 -- -- 13.34 1.83%
13.18 1.85%
详细
考虑消费医疗复苏节奏,下调2024~2025年EPS预测至0.43/0.50元(原为0.49/0.62元),预测2026年EPS0.59元,参考可比公司估值,给予2024年PE37X,下调目标价至15.91元,维持增持评级。 业绩符合预期。公司2023年实现营收203.67亿元(+26.43%),归母净利润33.59亿元(+33.07%),扣非净利润35.14亿元(+20.39%),经营性现金流净额58.72亿元(+30.76%),毛利率50.79%(+0.33pct),净利率17.95%(+1.26pct)。2024Q1实现营收51.96亿元(+3.50%),归母净利润8.99亿元(+15.16%),扣非净利润8.43亿元(+12.04%),业绩符合预期。 白内障和眼病刚需疫后释放,屈光短期承压。2023年公司实现门诊量1510.64万人次(+34.26%),手术量118.37万例(+35.95%)。因外部环境延迟的白内障和眼病就医需求释放,白内障项目收入33.27亿元(+55.24%);眼前段项目收入17.91亿元(+33.74%);眼后段项目收入13.86亿元(+31.31%);消费类项目短期承压,屈光项目收入74.31亿元(+17.27%),视光服务项目收入49.60亿元(+31.25%)。 全球服务网络拓展,海外收入占比有望提升。截至2023年底,爱尔品牌医院、眼科中心及诊所在全球共有881家,其中内地750家(上市公司439家,产业并购基金311家),此外中国香港8家,美国1家,欧洲108家,东南亚14家,逐渐形成覆盖全球的医疗服务网络。23年中国香港及海外地区收入占比11%,随着全球化进程推进,海外业务占比有望提升。 风险提示:消费类医疗恢复不及预期,医院扩张低于预期。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2/74 转到  
*说明:

1、“起评日”指研报发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起评价”指研报发布当日的开盘价;“最高价”指从起评日开始,评测期内的最高价。
2、以“起评价”为基准,2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10%,为短线评测成功;6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20%,为中线评测成功。详细规则>>
3、 1短线成功数排名 1中线成功数排名 1短线成功率排名 1中线成功率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