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事业部 搜狐证券 |独家推出
丁丹

国泰君安

研究方向: 医药行业

联系方式:

工作经历: 证书编号:S0880514030001,曾供职于国信证券研究所....>>

20日
短线
2.27%
(--)
60日
中线
4.55%
(--)
买入研报查询: 按股票 按研究员 按机构 高级查询 意见反馈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1/73 转到  

最新买入评级

研究员 推荐股票 所属行业 起评日* 起评价* 目标价 目标空间
(相对现价)
20日短线评测 60日中线评测 推荐
理由
发布机构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泽璟制药 医药生物 2024-08-27 56.06 75.02 35.73% 57.87 3.23% -- 57.87 3.23% -- 详细
本报告导读:产品放量加速,亏损额度大幅收窄。研发成果密集兑现,核心管线加速步入收获期。 早期管线稳步推进,有望引领新一轮催化。维持“增持”评级。 投资要点:维持“增持”评级。考虑到公司核心产品陆续步入收获期,运营效率持续提高,调整2024-2026年EPS预测至-0.63/0.30/1.49元(原-0.63/0.24/1.30元)。根据DCF估值法,上调目标价至75.02元/股,维持“增持”评级。 产品放量加速,亏损额度大幅收窄。2024H1公司实现营收2.41亿元,同比+9.44%;其中2024Q2实现营收1.32亿元,同比+18.45%、环比+22.36%,在多纳非尼拉动下呈现放量加速趋势。2024H1公司整体运营效率有所提升,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研发费用率分别为49.94%、10.98%、75.26%,同比-3.56PCTs、+8.03PCTs、-24.92PCTs,销售费用率有所下降,管理费用率增加主要系23H1冲回计提股份支付费用所致,研发费用率下降主要系多项注册性临床陆续完成。2024H1公司净亏损0.67亿元,亏损额度同比收窄0.48亿元,亏损额度大幅收窄,呈持续减亏趋势。 研发成果密集兑现,核心管线加速步入收获期。公司核心产品重组人凝血酶于2024年1月新晋获批上市,具有高纯度、高止血活性的特点,有望引领临床用药迭代;JAK抑制剂杰克替尼目前处于上市审评阶段,我们预计有望2024年获批骨髓纤维化适应症,后续多项自身免疫疾病适应症持续推进,重度斑秃适应症在III期临床中已达到主要疗效终点,特应性皮炎、强直性脊柱炎适应症处于III期临床阶段,有望陆续申报上市;注射用重组人促甲状腺激素已处于NDA阶段,且术后辅助放射性碘清甲治疗适应症已处于III期临床阶段。 早期管线稳步推进,有望引领新一轮催化。公司早期研发管线充沛,ZG006(CD3/DLL3/DLL3)为全球首款针对DLL3的三特异性抗体,在中国处于I/II期临床阶段,针对SCLC等领域具有较大应用潜力,后续数据读出值得期待;ZG005(PD-1/TIGHT)于2024ASCO年会披露I/II期数据,包括宫颈癌(20mg/kg组ORR=63%)在内的多项实体瘤数据亮眼,目前已开展多项适应症探索研究。后续多款产品研发管线已陆续步入临床阶段,长期发展潜力充足。 风险提示。临床试验进展不及预期;新药研发失败风险;市场推广及销售不及预期风险
鱼跃医疗 医药生物 2024-08-27 33.51 43.33 30.99% 33.60 0.27% -- 33.60 0.27% -- 详细
投资要点:维持增持评级。2024H1公司实现收入43.08亿元(-13.5%),扣非归母净利润9.64亿元(-23.19%);其中2024Q2实现收入20.76亿元(-8.82%),归母净利润4.61亿元(-40.96%),扣非归母净利润4.13亿元(-25.11%),收入符合预期,业绩略低于预期。维持2024-2026年EPS预测2.05/2.41/2.80元,维持目标价43.33元,对应2024年PE21X,维持增持评级。 血糖、急救在新品带动下实现较快增长。2024H1(1)糖尿病板块实现收入5.6亿(+55%),其中CGM快速增长,BGM市占率持续攀升,随下一代CGM产品逐步推出,产品力和品牌影响力将进一步增强;(2)康复板块收入7.3亿元(+3%),中医类产品实现较快增长,未来中医创新产品的推出有望增加长期确定性;(3)急救板块收入1.08亿元(+35%),自主研发M600贡献较好的增量,板块毛利率提升3.6pp达35.8%,随高毛利率的M600收入占比提升,急救板块毛利率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部分板块受基数影响略有下滑。2024H1(1)呼吸制氧板块收入14.42亿元(-29%),其中制氧机在高基数下有所下滑,但受益于强大的品牌力,呼吸机及雾化器仍有较好增速;(2)感控板块收入3.11亿元(-27%),包括内镜科室、院外等多个新赛道公司正在积极开发;(3)家用电子检测板块收入9.35亿元(-12%),红外测温仪等产品因基数效应下滑,但电子血压计受益于老龄化仍有较好增速。 毛利率相对平稳,新品和出海有望贡献增量。2024Q2公司毛利率50.2%(-0.3pp),在消费降级的大环境下相对稳定,彰显品牌价值。 销售/管理/研发费用率分别+2.6/+1.3/+0.9pp,其中销售费用率同比提升幅度稍大,主要与①2023年受特殊需求影响销售投入较少;②2024H1进行部分促销活动等有关,预计未来保持相对平稳态势。公司后续发展潜力充足,①CT4/CT5、便携式制氧机、M600等新品推出与放量;②出海机会广阔,2024H1境外实现收入4.79亿元(+30%),未来海外有望持续保持较快增长。 风险提示:新品商业化进度不及预期,海外业务拓展不及预期。
赛诺医疗 医药生物 2024-08-23 7.41 10.37 21.29% 8.79 18.62% -- 8.79 18.62% -- 详细
维持增持评级。预测公司2024-2026年营收分别为4.76、6.86、9.34亿元,考虑到费用率有所改善,上调预测归母净利润为0.08、0.38、1.25亿元(原为0.03、0.32、1.19亿元),上调2024-2026年预测EPS为0.02/0.09/0.30元(原为0.01/0.08/0.29元)。参考可比公司估值,给予2024年目标PS9X,维持目标价10.37元,维持增持评级。 ,环比趋势向好,。业绩符合预期。公司2024H1实现营收2.14亿元(同比+32.5%),归母净利润0.08亿元(2023H1亏损0.30亿元),扣非净亏损0.13亿元(2023H1亏损0.35亿元)。2024Q2单季度实现营收1.23亿元(同比+39.2%),归母净利润0.05亿元(2023Q2亏损0.13亿元),扣非净利润0.05亿元(2023Q2亏损0.15亿元)。公司经营趋势环比向好,初步实现扭亏,业绩符合预期。 囊冠脉业务强劲增长,棘突球囊2024H2有望放量。公司冠脉支架和冠脉球囊凭借突出的产品性能在集采产品中脱颖而出,销量实现快速增长,冠脉介入业务收入2024H1同比增长70.77%。冠脉业务重磅新品棘突球囊在2023年12月启动的京津冀集采中以第一名中标,随着参与的各省份陆续执行集采结果,有望实现快速入院和放量,对2024H2业绩产生积极贡献。 神经介入业务稳定,重磅在研产品研发稳步推进。公司传统的神经介入球囊产品因市场竞争较为激烈,单价和销量有所下降,与此同时NOVA颅内支架和9款神经介入新品销量增长,2024H1神经介入业务收入整体保持稳定,同比增长2.74%。重磅产品颅内自膨药物支架于2024年3月通过创新器械绿色通道审批,5月递交注册申请,目前进展顺利;另一款重磅产品涂层密网支架已完成全部临床随访,结果满足预期,根据半年报,预计2024H2提交注册申请,未来若能获批将补齐公司在出血领域的短板。两款重磅在研产品最终若能成功获批上市,有望成为公司神经介入领域新的旗舰产品,与其他产品共同形成产品组合,带动神经介入业务快速增长。 风险提示:在研重磅产品研发进展不及预期风险,新品放量不及预期风险,市场竞争加剧风险
华东医药 医药生物 2024-08-21 30.54 39.79 34.97% 30.65 0.36% -- 30.65 0.36% -- 详细
维持“增持”评级。2024H1营收209.65亿元(+2.84%),归母净利润16.96亿元(+18.29%),扣非归母净利润16.25亿元(+13.85%);Q2单季度营收105.54亿元(+2.76%),归母净利润8.34亿元(+22.85%),扣非归母净利润7.87亿元(+17.46%),利润超预期。 维持2024EPS预测为1.93元,考虑潜在产品降价风险及终端市场波动,下调2025-2026年EPS预测至2.25/2.55元(原2.29/2.66元),维持目标价39.79元,维持“增持”评级。 业绩稳定增长,盈利能力提升。2024H1,医药工业营收66.98亿元(含CSO)(+10.63%),归母净利润13.85亿元(+11.48%),持续稳固院内市场,拓展院外、基层市场;工业微生物营收2.85亿元(+27.43%),加码xRNA、特色原料药&中间体、大健康&生物材料、动物保健四大方向布局;医药商业营收135.52亿元(-0.58%),累计实现净利润2.18亿元(+0.90%);医美板块合计营收13.48亿元(剔除内部抵消因素)(+10.14%),其中海外全资子公司Sinclair营收5.70亿元(-14.81%),实现EBITDA531.80万英镑。国内欣可丽美学(核心产品少女针)营收6.18亿元(+19.78%)。2024H1公司整体毛利率达32.70%(+0.97pct),净利率达8.05%(+0.99pct),盈利能力改善。 在研管线有望陆续兑现。截至2024H1,公司医药在研项目合计129个,其中创新药及生物类似药项目86个。利拉鲁肽注射液糖尿病及减重适应症于2023年3月、6月国内首仿获批上市;BCMACAR-T已于2024年获NMPA批准上市。全球首创ADC药物ELAHERE、ARCALYST、乌司奴单抗注射液类似药以及QX001S预计2024年内获批;迈华替尼预计2024年递交一线EGFR敏感突变的上市申请;司美格鲁肽注射液已完成III期临床研究全部受试者入组,预计2024Q4获得主要终点数据。自主研发口服小分子GLP-1受体激动剂HDM1002于2024年8月完成超重或肥胖II期临床研究全部入组,预计2024Q4获得顶线结果。创新产品管线有望逐步兑现。 催化剂:临床进展加快,终端产品需求超预期风险提示:创新药研发进展及商业化不及预期,产品集采降价风险,行业整治风险
片仔癀 医药生物 2024-08-21 204.50 235.21 12.76% 209.68 2.53% -- 209.68 2.53% -- 详细
公司发布 2024年半年报,提价的基数效应及成本等多因素导致 Q2增速放缓,预计在降本增效及强化渠道和研发的背景下,业绩有望稳健增长。 投资要点: 维持“谨慎增持”评级。 公司发布 2024年半年报,基本符合预期。考虑到成本和消费环境影响,下调 2024-26年 EPS 至 5.21/5.92/6.65元(原 5.28/6.20/6.93元),考虑公司核心产品稀缺性,给予一定溢价,给予 24年 PE45X,维持目标价 235.21元。 提价的基数效应及成本等多因素导致 Q2增速放缓。24H1营收 56.51亿元(+12.0%),归母净利润 17.22亿元(+11.7%),预计主要是核心产品 2023.5提价带来业绩增量。单季来看,Q1因提价的基数效应收入增速较高(+20.6%),24Q2增速放缓,营收 24.80亿元(+2.7%),归母净利润 7.47亿元(-3.1%),预计受到多重因素影响:①23年以来部分原材料涨价,至 24年仍维持高位;②国内消费环境波动。24H1分板块看: (1)肝病用药收入 26.40亿元(+17.3%),其中 Q1/Q2收入分别为 15.05亿元(+27.8%)、11.35亿元(+5.7%),增速差异预计与前述原因一致;毛利率 72.39%(-5.32pct),预计主要是原材料价格较高所致。 (2)心脑血管用药收入 2.08亿元(+6.0%); (3)医药流通收入 22.68亿元(+7.5%); (4)化妆品收入 3.86亿元(+41.3%)。 降本增效成效显著,费用率显著下滑。24H1销售/管理/财务费用率分别为 4.41%/2.49%/-0.09%,同比分别-0.43pct/-0.78pct/ +0.18pct;其中 24Q2销售/管理/财务费用率分别为 3.41%/2.59%/-0.33%,同比分别-0.73pct/-0.12pct/+0.26pct,环比分别-1.79pct/+0.17pct/-0.43pct,费用控制成果显著,销售费用率为近五年单季最低水平。预计随着品牌影响力增强、规模增加、持续降本增效,费用率仍有望保持较低水平,进一步增厚利润。 升级体验馆为国药堂,持续强化渠道与研发,有望助力稳健增长。①持续优化渠道布局:2024年 1月起“片仔癀体验馆”升级为“片仔癀国药堂”,更突出中医药、大健康属性,在此基础上助力实施“名医入漳”项目工程,丰富终端销售网点,并与知名连锁建立合作关系,新增京东医药和阿里健康大药房线上销售渠道,建强线上线下双渠道,打造销售增长新引擎。 ②加强研发,在手管线充足:24.6化药 1类新药 PZH2113(治疗淋巴瘤)获批 IND,3个 1类化药、3个 1.1类中药和 1个 1.2类中药已进入临床。 强化营销和研发有望助力未来业绩稳增长。 风险提示:核心产品销量不及预期,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
健帆生物 机械行业 2024-08-12 26.30 36.60 45.93% 26.87 2.17% -- 26.87 2.17% -- 详细
2024H1,公司外部政策环境得到一定改善, 肾病、肝病、危急重症等业务发展态势良好, 国际化进展顺利, 维持增持评级。 投资要点: 维持增持评级。 维持 2024~2026年 EPS 预测 1.06/1.35/1.72元, 维持目标价 36.60元,对应 2024年 PE 35X, 维持增持评级。 业绩符合预期。公司 2024年 H1实现营业收入 14.96亿元(+47.77%),归母净利润 5.53亿元(+99.10%),扣非净利润 5.26亿元(+99.99%),经营性现金流 7.49亿元(+71.58%),其中 Q2实现营业收入 7.51亿元(+70.91%),归母净利润 2.68亿元(+230.63%),扣非净利润 2.55亿元(+248.33%),业绩符合预期。 H1公司整体毛利率 80.54%(-0.01pct) ,得益于降本增效和规模效应体现, 期间费用率同比下降,盈利能力提升。 肾病、肝病、危急重症等业务发展态势良好。 1)肾科领域: 在产品精准定位、疾病全病程专业吸附方案更新、学术引领方面取得多项进展, 血液灌流器产品(HA 系列、 KHA 系列、 pHA 系列)销售收入同比增长 84%, 其中 HA130终端价格主动调降 26%,实现销售收入同比增长 67%,销量同比增长 127%;新产品 KHA 覆盖 500多家医院,收入同比增长 180%, pHA 覆盖 60多家医院。此外积极拓展血液透析器及透析粉液开发与销售,在 2024年两次带量采购项目中中标,成为新增量; 2)肝科领域: 以点带面推广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DPMAS),全国建立中心级人工肝标杆中心,全面辐射整个肝病领域和临床一线, 产品销售收入同比增长 112%。自主研发生产的一次性使用血浆分离器 2023年 12月取得新产品注册证, 已完成 18个省/市挂网工作; 3)重症急诊领域: 持续加大血液吸附在重症领域推广,提升临床认可及应用, 产品销售收入同比增长 72%,自主研发的 CA 系列细胞因子吸附柱已在 100余家医院开展应用。 国际业务拓展顺利。 公司产品已在国外 2000余家医院广泛应用,并销往德国、瑞士、英国、印度、俄罗斯、墨西哥、巴西等 94个国家。 2024年 H1海外销售收入同比增长 64%。 2024年 2月公司 HA 系列产品和 BS 系列产品获得欧盟最新 MDR 认证,在多个国家开展吸附专题活动,随着临床认可提升,未来有望实现快速增长。 风险提示: 新品上市和推广低于预期;产品集采降价风险
华润三九 医药生物 2024-08-09 40.94 62.88 39.95% 45.74 11.72% -- 45.74 11.72% -- 详细
公司拟以现金收购天士力 28%的股权,交易完成后将控股天士力,有望在产业协同和中药创新两方面强化公司竞争优势,进一步赋能业绩增长。 投资要点: 维持“增持”评级。维持 2024-26年 EPS 2.62/2.92/3.17元,参考可比公司,考虑到公司具有较强的品牌效应,给予 24年 PE 24X,上调目标价至 62.88元,维持“增持”评级。 拟收购天士力 28%股权,收购完成后将成为天士力控股股东。8月 4日公司发布公告,拟以现金交易方式收购天士力 4.18亿股(占天士力总股本 28%),每股转让价格 14.85元,总价款约 62.12亿元。收购完成后,天士力集团将持股 17.5008%,控制的表决权比例不超过 12.5008%,同时,天士力集团拟通过协议转让的方式向国新投资转让天士力 5%股权。此次交易完成后,华润三九将持有天士力 28%的股权,并成为天士力控股股东,天士力实控人将变更为中国华润。 产业协同、创新加码,并购持续强化竞争优势。天士力作为现代中药领军企业,深度聚焦心脑血管、消化代谢、肿瘤三大疾病领域,利用现代中药、生物药、化学药协同发展优势进行创新药物的战略布局。此次交易有望在产业协同和创新研发两大方面强化公司的核心竞争力。①产业协同:天士力在中药材种植、提取、生产、营销,以及药品研发和临床试验全程化质量管理体系上具备国际标准的全产业链竞争优势。天士力在院内处方药板块有较强的认可度和渠道优势,而华润三九在 OTC 端的渠道优势明显,此次并购完成后,有望发挥中药产业链协同效应,且在院内和 OTC 渠道营销上双方相互赋能,强化公司处方药板块的核心竞争力,进一步推动业绩增长。 ②提升创新能力:天士力拥有现代中药创制全国重点实验室,为创新中药标杆企业,2023年研发投入占医药工业收入 17.7%,截至 2023年共 98款在研管线,其中共 25款现代中药(18款为 1类创新药)。 此次并购有望借助天士力优异的研发创新能力,强化公司的研发创新能力,加快补充创新中药管线,落实公司“品牌+创新”发展战略,以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 催化剂:核心品类销量快速增长,渠道持续优化,并购融合加速风险提示:成本波动风险,集采政策风险,融合进度不及预期
迈克生物 医药生物 2024-08-08 11.95 17.27 42.37% 13.78 15.31% -- 13.78 15.31% -- 详细
维持增持评级。维持2024~2026年EPS预测0.71/0.86/1.05元,维持目标价17.27元,对应2024年PE24X,维持增持评级。 业绩符合预期。公司2024年H1实现营业收入12.79亿元(-7.37%),归母净利润2.02亿元(+15.38%),扣非净利润1.99亿元(+11.49%),经营性现金流2.13亿元(-48.09%),扣除2023年同期公共卫生应急产品报损后,净利润同比基本持平,整体业绩保持平稳,业绩符合预期。其中Q2实现营业收入6.63亿元(-5.93%),归母净利润0.81亿元(+40.32%),扣非净利润0.81亿元(+39.45%)。 业务结构优化,自主产品占比进一步提升。公司持续加快代理产品剥离以及重塑自主产品经销体系的调整速度,自主产品稳健增长和结构提升驱动公司业绩稳健增长。2024H1自主产品销售收入9.32亿元(+7.61%),毛利率72.42%(+1.54pct),代理产品销售收入3.34亿元(-32.69%),毛利率13.68%(-7.75pct)。自主产品收入占比由2019年的37.73%提升至72.91%,净利润贡献由2019年75.27%提升至87.24%。其中H1免疫试剂收入同比增长约15%,临检试剂收入同比增长约30%,生化试剂收入同比下降约11%。自主产品的收入和测试数Q2增速较Q1有所提升。 新产品获批,流水线推广顺利带动试剂上量。2024H1,直接化学发光台的高速仪器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i6000和生化平台高速仪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C2000获得产品注册证,产品线进一步丰富。长期看,诊断仪器数量市场保有量以及有效启用情况驱动业绩持续增长,公司大力推进全实验室智能化检验分析流水线并协同各平台单机的终端装机,H1自主产品大型仪器及流水线市场端出库达成2301台(条),其中生免流水线109条、血液流水线110条,铺入终端市场的仪器将陆续带来试剂销量的持续增长,H1自主产品试剂销量同比增长23.4%,实现销售收入8.59亿元(+5.9%),销售收入增速低于销量增速主要在于集采政策的逐步落地和公司经销体系调整带来的价格变化。 风险提示:新品上市和推广低于预期;产品集采降价风险
药明康德 医药生物 2024-08-05 42.18 52.96 35.17% 43.79 3.82%
43.79 3.82% -- 详细
在手订单增长强劲, 重申全年业绩指引, TIDES 业务能力建设加强, 客户池、项目池及营收持续增长, 看好长期成长空间,维持增持评级。 投资要点: 维持增持评级。 公司 2024H1营收 172.4亿元,同比下降 8.6%, 扣非归母净利润 44.1亿元,同比下降 8.3%, 经调整 Non-IFRS 归母净利润 43.7亿元, 同比下降 14.2%,业绩符合预期。 考虑地缘政治风险及生物法案后续潜在影响,下调 2024-2026年 EPS 预测为3.31/3.64/4.08元(原为 3.34/3.85/4.36元), 参考可比公司估值, 给予公司 2024年 PE16X, 下调目标价至 52.96元(原 65.17元),增持评级。 在手订单增长强劲,维持全年业绩指引。 化学业务营收 122.1亿元,剔除新冠商业化订单同比增长 2.1%。小分子药物发现 R 端业务持续下游引流。小分子 D&M 营收 73.9亿元,剔除特定商业化生产项目,2023年同期强劲增长超 50%基础上同比减少 2.7%, 2024H1,累计新增 644个分子(R 端增长 7%, D 端增长 18%, M 端增长 20%);测试业务营收 30.2亿元,实验室分析及测试服务营收 21.2亿元,同比下降 5.4%,临床 CRO 及 SMO 营收 8.9亿元,同比增长 5.8%, SMO 同比增长 20.4%,维持行业领先地位;生物学业务营收 11.7亿元,新分子种类营收同比增长 8.1%,占比提升至 29.0%;高端治疗 CTDMO 业务营收 5.7亿元,主要受项目延迟、客户原因取消及美国拟议法案等影响。截止 2024H1,在手订单 431亿元,剔除特定商业化生产项目同比增长 33.2%,来自全球前 20大制药企业收入达 65.9亿元,剔除特定商业化项目同比增长 11.9%。 公司重申 2024年指引: 收入达 383-405亿元,剔除特定商业化生产项目预计增长率 2.7%-8.6%。 多肽业务持续贡献增量。 TIDES 业务加码新分子管线及产能建设,2024H1TIDES 业务营收 20.8亿元(+57.2%),截至 2024年 6月末,TIDES 在手订单同比高增 147%。 D&M 服务客户 151个(+25%),服务分子数 288个(+39%)。 2024年 1月,多肽固相合成反应釜总体积提升至 32000L。多肽业务加速发展打开长期成长空间。 催化剂: 新兴业务贡献业绩;传统业务运营效率进一步提升。 风险提示: 行业竞争加剧风险,地缘政治风险,商业化订单波动风险。
恩华药业 医药生物 2024-08-05 25.48 31.46 23.52% 27.49 7.89%
27.49 7.89% -- 详细
业绩稳健增长,维持“增持”评级。公司2024H1实现营收、归母净利润、扣非归母净利润27.63亿、6.29亿、6.34亿元,同比+15.13%、+15.46%、+16.27%;其中24Q2实现营收、归母净利润、扣非归母净利润14.06亿、3.64亿、3.67亿元,同比+15.09%、+14.61%、+16.02%,利润端增速略高于收入端,业绩整体呈稳健增长态势。考虑到公司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的相关费用、以及院内销售环境变化,调整2024-2026年EPS预测为1.21/1.50/1.87元(原1.28/1.58/1.87元)。参照行业平均给予公司24年PE26X,上调目标价至31.46元(原29.53元)。维持“增持”评级。 麻醉业务维持高速增长趋势,精神&神经业务企稳回升。2024H1公司麻醉业务收入15.22亿元,同比+20.04%,占营收比重达55.09%;随着瑞芬太尼、舒芬太尼、羟考酮、阿芬太尼等核心陆续放量,公司麻醉业务有望维持高速增长趋势;此外,2024年7月起咪达唑仑注射剂由第二类精神药品调整为第一类精神药品,提级管理后市场格局预计将趋于稳定、公司的国内龙头地位有望长期维持。公司2024H1精神类、神经类产品分别实现收入5.95亿元、0.80亿元,同比+8.17%、+8.51%,随着集采影响出清,实现企稳回升。 期间费用率有所下降,经营性现金流情况良好。2024H1公司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分别为30.03%、4.16%,同比-2.58pcts、+0.22pcts,费用控制良好,整体期间费用率有所下降。2024H1公司经营性现金流净额为6.22亿元,同比+39.51%,现金流情况迎来改善。 研发投入加大,新品步入放量周期。2024H1公司研发投入3.19亿元,同比+13.03%,重磅新品陆续步入收获期。富马酸奥赛利定纳入医保后有望放量持续加速;公司24年2月与TEVA达成合作的氘丁苯那嗪片据合作协议预计2024-2028年完成总计20-25亿元销售收入,预计将进一步贡献业绩增量。公司在研管线持续推进,目前共有20余个在研创新药项目,其中NH600001乳状注射液已步入III期临床阶段。 风险提示:新药研发的不确定性的风险;政策变化的风险。
赛诺医疗 医药生物 2024-08-05 8.25 10.37 21.29% 8.44 2.30%
8.79 6.55% -- 详细
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公司冠脉业务强劲复苏,神经介入业务在差异化产品带动下有望脱颖而出,预测2024-2026年营收分别为4.76、6.86、9.34亿元,归母净利润为0.03、0.32、1.19亿元,2024-2026年EPS为0.01/0.08/0.29元。参考可比公司估值,给予2024年目标PS9X,对应目标价10.37元。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冠脉业务强劲复苏,配套新品有望贡献增量。中国冠脉PCI手术量仍在持续增长,2023年同比增速达26%,较发达国家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公司自2002年起生产冠脉支架,因品类规则限定未能参与2020年冠脉支架国采,2021-2022年业绩受到较大影响,具有差异化的两款支架新产品在2022年续采中标后,2023年冠脉业务强劲复苏,销售同比增速达99%,预计份额有望继续提升。配套球囊产品亦不断丰富,其中2023年9月获批的首款国产棘突球囊以第一名中标“3+N”联盟集采,有望快速入院放量,贡献增量。 神经介入市场前景广阔,差异化产品打开市场。国内神经介入市场方兴未艾,处于快速增长期,据灼识咨询预测2020-2026E我国神经介入手术量CAGR有望达到28.9%。公司坚持以“深耕缺血、创新出血、突破通路”为战略引领,在狭窄缺血、急性缺血、出血及通路等方面逐步实现了全品类的差异化布局。狭窄缺血方面,2016年获批的NeuroRX颅内球囊是最早获批的国产颅内球囊之一,为神经介入业务后续拓展打下坚实基础;2021年7月获批的NOVA支架是国内唯一载药颅内支架,目前处于快速放量期;在研自膨颅内载药支架COMETIU临床数据积极,有望近期获批,与NOVA形成互补。急性缺血方面,远端通路导管、血栓抽吸导管、取栓支架等重磅产品于2023年及2024Q1密集获批,有望把握增速最快的急性缺血细分市场机遇。出血方面,在研密网支架2024年有望申报注册,补齐公司在出血领域的短板。通过差异化旗舰产品带动的战略,公司神经介入系列产品有望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实现快速增长。 催化剂:重磅在研产品获批,新品放量超预期风险提示:在研重磅产品进度不及预期风险,市场竞争加剧风险
天坛生物 医药生物 2024-07-18 24.66 27.59 16.07% 26.08 5.76%
26.08 5.76% -- 详细
维持增持评级。考虑到公司产销高景气、成本费用管控显效,上调2024-2026年预测EPS为0.71/0.89/1.07元(原为0.66/0.81/0.97元),参考可比公司估值给予2025年PE31X,上调目标价为27.59元(原为25.80元),维持增持评级。批签发扰动影响消除,Q2强劲复苏。经初步核算,公司2024H1实现营收28.41亿元(同比+5.6%,下同),归母净利润7.26亿元(+28.1%),扣非净利润7.24亿元(+29.4%);2024Q2单季度实现营收16.19亿元(+15.8%),归母净利润4.10亿元(+34.3%),扣非净利润4.10亿元(+34.1%)。2023年底同步批签发政策取消导致2024Q1收入同比下滑,Q2收入端增速重新与采浆量增速同步,实现强劲复苏,亦反映终端需求仍处于高景气。在产品价格提升、成本费用管控显效的共同作用下利润率提升明显,2024Q1、Q2扣非归母净利率分别达25.7%、25.3%,同比分别提升6.1pp、3.5pp,连续两个季度实现较高水平,提示高利润率有望持续。我们预计2024H2公司业绩有望继续稳健增长。业内领先的采浆资源为持续增长提供动能。后疫情时代血制品认知提升明显,终端需求持续旺盛,在主要品种供需紧平衡的背景下,采浆量增长仍是驱动业绩增长的最主要因素。依托央企股东影响力及综合优势,公司采浆资源业内领先,随着新浆站陆续建成开采、存量浆站挖潜,采浆量持续增长,2023年79家在营浆站采浆2415吨,同比增长18.7%,约占行业总采浆量20%。截至2023年报统计,公司有在营浆站80家,另有22家在建浆站有望陆续建成,为采浆量持续增长奠定基础,并有望进一步转化为业绩端的增长。品种不断丰富,血浆利用效率持续提升,重组新品有望贡献增量。公司积极布局新品种研发,血源性产品方面,蓉生的国内首款层析静丙于2023年9月获批,蓉生纤原于2024年4月获批,兰州血制PCC处于上市许可申请阶段,蓉生皮下注射丙球正在开展Ⅲ期临床试验,未来吨浆盈利能力有望持续提升。不受限于血浆的重组产品方面,重组8因子已于2023年9月获批,未来几年有望贡献增量,重组7a因子正在开展Ⅲ期临床试验,长效重组8因子已开展Ⅰ期临床试验,重组产品布局有望持续丰富。风险提示:终端供需变化,新品推广销售不及预期
凯莱英 医药生物 2024-07-12 62.80 -- -- 76.94 22.52%
76.94 22.52% -- 详细
维持增持评级。公司发布半年度业绩预告,预计2024H1营收26.60-27.40亿元,同比下降40.72%-42.45%,主要系2023年同期交付大订单高基数所致。预计2024H1归母净利润4.80-5.50亿元,同比下降67.39%-71.54%,主要系1)2023年同期交付大订单毛利率较高;2)新兴业务处于产能爬坡期,产能利用率相对较低叠加国内市场竞争激烈,业务毛利率较低3)公司持续保持新技术研发投入和新业务培育。 维持2024-2026年EPS预测为3.20/4.09/5.34元,考虑可比公司平均估值,给予2024年PE25X,下调目标价至80元,维持增持评级。 剔除大订单后常规业务保持增长。在境内外生物医药投融资环境持续低迷下,公司营业收入剔除上年同期大订单影响后微幅增长,其中小分子CDMO业务剔除大订单后维持正增长。新兴业务受国内生物医药融资复苏不及预期,收入同比下降。 新签订单增速稳健,海外布局及多肽产能建设加码。公司持续加大业务开拓力度,2024H1新签订单同比增长超过20%,二季度较一季度环比较大幅增长,来自欧美市场客户订单增速超过公司整体订单增速水平。海外布局方面,2024H1公司取得前辉瑞英国SandwichSite的APIPilotPlant及R&DLaboratory,完成首个欧洲研发生产基地布局,进一步提升CDMO业务全球供应能力。公司持续推进多肽产能建设,多肽固相合成产能有望从2023年10250L提升至2024H114250L。制剂CDMO持续加大客户开拓力度,2023年新签订单数同比增长50%。 生物大分子交付首个双抗ADC项目,合成生物技术首个IND项目首批生产顺利交付。2023年连续流技术输出业务新承接项目19个,金额超2.5亿元,新业务板块能力建设逐步加强,有望助力远期发展。 催化剂:订单进展超预期,新业务快速拓展,投融资数据改善。 风险提示:行业竞争加剧风险,地缘政治风险,商业化订单波动风险。
甘李药业 医药生物 2024-07-10 42.92 60.03 46.88% 46.75 8.92%
46.75 8.92% -- 详细
业绩超预期,维持“增持”评级。]公司发布2024年半年度业绩预增公告,24H1实现归母净利润2.9~3.3亿元,同比增长116.17%~145.98%(对应Q2增速为+128.4%~175.5%);扣非归母净利润为1.1~1.4亿元,同比增长7.61%~36.96%(对应Q2增速为+28.7%~70.3%)。利润增幅超预期,上调公司2024-2026年EPS预测为1.19/2.02/2.63元(原预测1.17/2.01/2.62元),维持目标价60.03元,对应2025年PE30X,维持“增持”评级。 海内外业务齐发力,步入加速收获期。我们判断公司Q2超预期的主要业绩增量(扣非口径)来源于:(1)海外市场:公司积极开拓新兴市场,出口业务不断实现突破,截止2023年底公司胰岛素产品已在20个海外国家获批、18个国家形成正式销售,2023年实现国际销售收入3.27亿元,同比+132%,我们判断其高速增长态势在2024H1维持;(2)国内市场:在胰岛素专项接续采购中,公司6款产品在中选的同时全线提价,尤其核心产品甘精胰岛素中选价格为65.30元/支、中选A组的同时提价34.1%,门冬预混(30R)、门冬餐时、二代预混3款产品在中选A组的同时分别提价5.5%、29.6%、44.8%,随着集采在各省开始陆续落地,我们判断部分省份的库存提价带来Q2利润端的增厚。随着集采在全国范围的陆续正式执行,在渠道库存提价、产品集采中标推动入院放量、以及产品涨价的三重推动下,Q3起公司的扣非净利润端有望迎来进一步增厚。 GLP-1数据优异,在研管线稳步推进。公司自研GLP-1受体激动剂GZR18在中国肥胖/超重人群中的Ib/IIa期临床研究结果优异,治疗35周后QW、Q2W组体重与安慰剂组的差值分别达-18.6%、-13.5%,在相似给药周期中的减重效果优于司美格鲁肽和双靶点的替尔泊肽(非头对头对比),具备同类最优潜力。目前GZR18、以及胰岛素周制剂GZR4和双胰岛素复方制剂GZR101均处于II期临床阶段。 生产线获欧盟GMP认证,发达市场增量可期。公司的甘精胰岛素、赖脯胰岛素、门冬胰岛素在美国及欧洲均处于上市审评阶段,生产线于5月通过欧盟GMP检查,已具备甘精/赖脯/门冬胰岛素注射液及预填充注射笔的商业化生产条件,有望在欧美市场取得突破。 风险提示。研发进度不及预期、产品销售推广不及预期、欧美药物审评进展不及预期、集采降价风险。
甘李药业 医药生物 2024-06-26 49.25 60.03 46.88% 49.90 1.32%
49.90 1.32% -- 详细
公司多款管线数据披露于 ADA 协会,其中 GZR18(GLP-1周制剂)减重数据亮眼,展现同类最优潜力。胰岛素集采提价落地,有望增厚业绩,维持“增持”评级。 投资要点: 维持“增持”评级 。 近日,公司自研产品 GZR18(GLP-1受体激动剂)在中国肥胖/超重人群中的 Ib/IIa 期临床研究结果和其他两项胰岛素新药临床前研究结果在 2024年美国糖尿病协会(ADA)第 84届科学会议上以壁报的形式展示,研发管线展现优异潜力。 维持公司 2024-2026年 EPS 预测 1.17/2.01/2.62元,维持 2025年目标 PE 30X,对应目标价60.03元,维持增持评级。 GZR18减重数据亮眼, 展现同类最优潜力。 本次披露于 ADA 年会的临床数据中, 36名肥胖受试者接受 1.5mg 至 30mg 的 GZR18注射液或安慰剂的剂量滴定治疗, 研究结果显示, 治疗 35周后 QW、 Q2W组体重与安慰剂组的差值分别达-18.6%、 -13.5%;类似的患者群体中,2.4mg 剂量司美格鲁肽的中国患者 44周相比安慰剂减重比例为 8.5%(STEP7研究); 10mg、 15mg 剂量替尔泊肽的中国患者 52周相比安慰剂减重比例分别为-11.3%、 -15.1%(SURMOUNT-CN 研究)。 与已上市同类产品公布的减重数据相比, GZR18在相似给药周期中的减重效果优于司美格鲁肽和双靶点的替尔泊肽(非头对头对比),具备同类最优潜力。安全性方面, GZR18注射液在肥胖受试者中表现出良好的耐受性,以轻、中度胃肠道相关不良事件, 与 GLP-1类药物的常见反应一致。 在研管线稳步推进。 目前 GZR18已完成成人 2型糖尿病、成人体重管理两项 Ib/IIa 期临床试验,并分别达到主要终点和全部次要数据终点;公司正在开展中国成年肥胖/超重受试者适应症的多中心、安慰剂对照 II 期临床, 入组 338名超重/肥胖成年人,探索更宽的剂量范围和给药频率,目前所有受试者均已出组, 初步研究数据进一步验证了 Ib/IIa 研究结果,尤其双周给药取得了积极的效果。 此外,公司还于本届 ADA 年会中公布了在研新药胰岛素周制剂 GZR4和双胰岛素复方制剂 GZR101的临床前试验结果。目前 GZR4和 GZR101均处于 II 期临床阶段。 胰岛素业务国内集采提价,生产线已获欧盟 GMP 认证。 胰岛素专项接续采购拟中选结果于 4月发布,公司 6款产品在中选的同时全线提价,尤其核心产品甘精胰岛素中选价格为 65.30元/支、 中选 A 组的同时提价34.1%,预计将在新一轮集采中量价齐升、 带来业绩增厚。公司的甘精胰岛素、赖脯胰岛素、门冬胰岛素在美国及欧洲均处于上市审评阶段, 生产线已于 5月通过欧盟 GMP 检查,有望在欧美市场取得突破。 风险提示。 研发进度不及预期、产品销售推广不及预期、欧美药物审评进展不及预期、集采降价风险。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1/73 转到  
*说明:

1、“起评日”指研报发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起评价”指研报发布当日的开盘价;“最高价”指从起评日开始,评测期内的最高价。
2、以“起评价”为基准,2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10%,为短线评测成功;6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20%,为中线评测成功。详细规则>>
3、 1短线成功数排名 1中线成功数排名 1短线成功率排名 1中线成功率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