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事业部 搜狐证券 |独家推出
郑小霞

华安证券

研究方向:

联系方式:

工作经历: 登记编号:S0010520080007...>>

20日
短线
0%
(--)
60日
中线
100%
(--)
买入研报查询: 按股票 按研究员 按机构 高级查询 意见反馈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3/4 转到  

最新买入评级

研究员 推荐股票 所属行业 起评日* 起评价* 目标价 目标空间
(相对现价)
20日短线评测 60日中线评测 推荐
理由
发布机构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国博电子 2022-10-27 113.10 -- -- 118.50 4.77%
118.50 4.77%
详细
事件描述10 月25 日,公司发布2022 年三季度报告。根据公告,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6.61 亿元,同比增长59.71%;实现归母净利润4.02 亿元,同比增长37.63%。 经营业绩持续高增长国博电子主要从事有源相控阵 T/R 组件和射频集成电路相关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其中,有源相控阵 T/R 组件属于军工电子产品,主要用于军用有源相控阵雷达领域,未来随着 5G 垂直应用发展,也将应用于民用有源相控阵雷达领域;射频集成电路属于模拟集成电路,主要用于移动通信基站等射频通信领域。 2022 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6.61 亿元,同比增长59.71%,系市场需求持续增长T/R 组件和射频模块销售收入增加所致;实现归母净利润4.02 亿元,同比增长37.63%,系销售规模增加所致。 公司处军工电子产业链中游,产品应用于军用雷达及射频通信领域根据公司招股书披露,军工电子产业链可概括为上游元件和器件、中游组件和微系统以及下游整机。上游元件和器件是整个军工电子产业的基础,中游组件和微系统是下游军工电子整机的重要子系统,涵盖微波组件、计算机组件、通信组件等,下游整机领域包括电子信息装备和武器平台上的电子信息系统,后者为其他产业集群配套。国博电子主要产品为有源相控阵 T/R 组件、 砷化镓基站射频集成电路等,均属于模拟集成电路。其中有源相控阵 T/R 组件主要应用于军工电子中的军用雷达领域,射频集成电路主要应用于通信领域。 军用雷达领域,相控阵雷达是由大量相同的辐射单元组成的雷达面阵,具有波束切换快、抗干扰能力强等特点,可同时跟踪多个目标,具备多功能、强机动性、高可靠性能力,其逐渐取代传统的机械扫描雷达,成为当今雷达发展的主流。相控阵雷达根据天线的不同分为无源相控阵雷达和有源相控阵雷达。无源相控阵雷达仅有一个中央发射机和一个接收机,发射机产生的高频能量,经计算机主动分配给天线阵的各个单元,目标反射信号也是经各个天线单元送达接收机统一放大;有源相控阵雷达的每个天线单元都配装有一个发射/接收组件(T/R 组件),每一个T/R组件都能自己发射和接收电磁波,因此在频宽、功率、效率以及冗度设计方面均比无源相控阵有巨大优势。正因如此,有源相控阵雷达造价高昂,根据公司招股说明书所述,一部有源相控阵雷达天线系统成本占雷达总成本的70%-80%,而 T/R 组件又占据了有源相控阵雷达天线成本的绝大部分。 射频通信领域,射频即射频电流,其原理为当交变电流流过导体时,导体周围会形成交变的磁场,即电磁波。当电磁波的频率超过 300KHz,其在经过大气层外缘时会形成电离层反射,从而具备远距离传输能力。通信射频的频率范围一般在300KHz 到300GHz 之间。从历史发展来看,通信技术经历了从2G 到3G、4G,以及逐步迈向5G 的转换,其应用频率也不断升高。2017 年11 月,工信部规划明确了厘米波的3.3-3.4GHz(原则上限室内使用)、3.4-3.6GHz 和4.8GHz-5.0GHz 频段作为5G 系统的工作频段,我国成为国际上率先发布5G 系统在中频段内频率使用规划的国家。随着技术的发展,工信部陆续将 700MHz、2.6GHz 频段用于5G 工作频段,并已着手开展5G 毫米波频段的规划工作,推动5G 高、中、低频段协同发展。相较于4G,具备高频率微波波段的5G 技术不仅可以有效缓解目前拥挤的带宽波段,并且能够大幅提升传输速率和传输质量,使得连续广域覆盖、热点高容量、低时延高可靠和低功耗大连接等典型技术场景得以实现。5G 技术的大规模应用将为移动通信基站市场带来增长。 公司核心技术均为自主研发取得根据公司招股书披露,公司对行业前沿技术和产品应用技术进行积极的研究,形成了 T/R 组件和射频模块、射频芯片的核心技术平台,均应用于公司的自产产品并实现产业化。 射频芯片平台方面,国博电子基于以化合物半导体为基础的非线性模型抽取、非线性仿真设计、芯片电磁场仿真、封装及基板电磁场仿真、功率放大器及功率器件热模拟与仿真、模拟电路设计与仿真、移动通信用射频芯片可靠性分析与测试等核心技术,形成了移动通信基站用射频芯片、移动通信终端用射频芯片、微波毫米波芯片等产品设计技术,形成了系列化的射频芯片产品。有源相控阵 T/R 组件及射频模块平台方面,针对 T/R 组件和射频模块小型化、高密度、大功率、定制化等发展趋势及要求,国博电子结合一体化结构设计技术、高可靠封装互连技术、微型化组装工艺技术、大功率模块设计、全自动生产制造技术,建立了设计、工艺和测试三大平台,并基于此开发了小型化、多功能化、低成本的 T/R 组件和射频模块。 投资建议预计公司2022-2024 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16、7.12、9.81 亿元,同比增速为40.0%、38.1%、37.8%。对应 PE 分别为87.60、63.41、46.03倍。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下游需求低于预期,研发不及预期,产能释放不及预期。
国瓷材料 非金属类建材业 2022-10-27 22.52 -- -- 30.70 36.32%
34.34 52.49%
详细
事件描述10月 26日,公司发布《关于收购赛创电气(铜陵)有限公司 100%股权的公告》。据公告,公司将以自有或自筹资金收购赛创电气(铜陵)有限公司 100%股权。 收购落地,陶瓷基板产业链进一步延伸为满足未来战略发展需要,进一步提升公司综合竞争实力,公司于 2022 年10月26日召开第五届董事会第三次会议和第五届监事会第三次会议, 审议通过了《关于收购赛创电气(铜陵)有限公司 100%股权的议案》,公司拟以自有或自筹资金 39,800万元人民币向北大青鸟铜陵半导体产业投资基金(有限合伙)、铜陵弘屹投资发展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上海众榷企划咨询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于正国、李起鸣、徐慧文、刘子毅收购其所持有的赛创电气 100%股权。 赛创电气是一家专业从事功率半导体覆铜陶瓷载板(薄膜金属化 DPC、DBC 和 AMB)的集研发、制造、销售于一体的先进制造业公司,主要产品为在陶瓷基片上进行金属化制程的陶瓷基板。半导体陶瓷覆铜板在储能、光通信、电网、工业激光、IGBT、传感器、封装基板等方面均有广泛应用。 赛创电气主要产品为 LED 陶瓷封装基板、车用传感器陶瓷基板、车载雷达陶瓷基板、功率激光热沉、半导体制冷器陶瓷基板等。目标公司联合设备厂商开发了激光加工、陶瓷表面处理、磁控溅射设备、垂直脉冲填孔电镀等设备,实现了 DPC 陶瓷基板产品的规模化与标准化生产。 赛创电气未来还会研发氮化硅基陶瓷基板、多层陶瓷基板,并开发 AMB和 DBC 工艺,进一步拓展新能源汽车、航空航天、半导体等新兴产业领域应用。 赛创电气致力于成为半导体陶瓷载板行业领军企业,打破日本京瓷、日本丸和在高端陶瓷基板的垄断地位,推进国内陶瓷基板产业链进口替代,以自有核心技术解决“卡脖子”问题,实现产业链的国产自主可控。 陶瓷基板应用领域广阔,市场空间潜力广阔封装基板主要利用材料本身具有的高热导率,将热量从芯片 (热源) 导出,实现与外界环境的热交换,陶瓷材料凭借优良的导热率成为大功率集成电路的优选封装基板材料。常用陶瓷封装基板包括氧化铝基板和氮化铝基板,其中氮化铝陶瓷具有高热导率、高强度、高电阻率、密度小、低介电常数、无毒、以及与 Si 相匹配的热膨胀系数等优异性能,是最具发展前途的一种陶瓷基板材料。 陶瓷基板包括陶瓷基片和金属线路层。根据封装结构和应用要求,陶瓷基板可分为平面陶瓷基板和多层陶瓷基板两大类。根据制备原理与工艺不同,平面陶瓷基板主要为 DPC(直接电镀铜陶瓷板)、DBC(直接键合铜陶瓷板)和 AMB(活性金属焊接陶瓷板)。DPC 与 DBC、AMB 为主流平面陶瓷基板工艺路线,在技术开发、规模生产和市场开拓端具有较强的协同性。目标公司已经实现 DPC 陶瓷基板产品的规模化与标准化生产,未来还会开发 AMB 和 DBC 工艺。 DPC 是在陶瓷薄膜工艺加工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陶瓷电路加工工艺。以氮化铝/氧化铝陶瓷作为线路的基板,采用溅镀工艺于基板表面复合金属层,并以电镀和光刻工艺形成电路。DPC 基板具有图形精度高、可垂直互连、生产成本低等技术优势。DPC 基板体积小、结构精密、可靠性要求高、工艺流程复杂,生产过程精细,属于技术密集型行业,具有较高的技术壁垒。 DPC 陶瓷基板可普遍应用于大功率 LED 照明、汽车大灯等大功率 LED领域、半导体激光器、电力电子功率器件、微波、光通讯、 VCSEL、射频器件等应用领域,市场空间很大。 DPC 基板市场格局方面,根据公司公告叙述,2021年 DPC 陶瓷基板市场规模约为 21亿美元,预计 2027年将达到 28.2亿美元,2021-2027期间的复合增长率为 5.07%。全球高端 DPC 陶瓷基板的主要厂商包括日本京 瓷、日本丸和、台湾同欣等企业,前五大厂商占比达到 70%,进口替代空间很大。 投资建议预计公司 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6. 14、8.84、12.57亿元,同比增速为-22.7%、43.9%、42.3%。对应 PE 分别为 38.75、26.94、18.93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新产品或产业链扩展节奏不及预期;CBS 管理系统实施效果暂时未达预期的风险;齿科战略资源布局速度不及预期;国六标准实施进度不稳定的风险;MLCC 订单波动的风险;5G 建设进度不稳定的风险。
国瓷材料 非金属类建材业 2022-10-26 22.52 -- -- 30.70 36.32%
34.34 52.49%
详细
10月24日,公司公告2022年前三季度报告。据公告,2022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收24.43亿元,同比增长7.46%;归母净利润4.57亿元,同比下滑24.02%。 疫情短期扰动下公司营收依然实现增长2022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收24.43亿元,同比增长7.46%;归母净利润4.57亿元,同比下滑24.02%;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4.09亿元,比上年同期下滑25.03%。 国瓷材料荣获中国工业大奖根据公司微信公众号2022年10月1日新闻显示,9月29日,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发布第七届中国工业大奖、表彰奖、提名奖候选企业和项目名单公示,山东国瓷功能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的片式多层陶瓷电容器用介质材料关键技术研究开发及产业化应用项目榜上有名。这是迄今为止,东营市首家“中国工业大奖”获奖上榜企业。 此次入选“中国工业大奖”的项目是片式多层陶瓷电容器用介质材料关键技术研究开发及产业化应用项目,据中国电子材料行业协会电子陶瓷材料分会的统计数据表明,2021年国瓷公司的高端、超薄介质MLCC用介质材料的国产化率达到80.7%。与国外相关产品相比,公司产品整体性能与其基本相当,某些指标如杂质元素含量、颗粒均匀性、瓷片介电常数等要优于国外同类产品,从而填补了国内超微型高端MLCC钛酸钡基础粉和介质材料的空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中国工业大奖”被誉为中国工业的“奥斯卡”,是国务院批准设立的我国工业领域最高奖项,代表我们国家工业化的方向、道路和精神,旨在表彰代表中国工业发展最高水平,对增强综合国力、推动国民经济发展做出重大贡献的工业企业和项目。 公司国瓷材料入围山东民营企业创新和新材料新能源行业领军根据国瓷材料微信公众号2022年10月1日新闻显示,山东省工商联网站发布通知通告,公示2022年山东民营企业行业领军10强、创新100强、创新潜力100强、吸纳就业100强入围名单。自6月份活动启动以来,通过企业申报、部门推荐、专家评审等程序,山东国瓷功能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入围2022年山东民营企业创新100强(第11名)和新材料新能源行业领军10强(第3名)。 国瓷材料高度注重新材料的研发创新,通过持续的研发投入和深入的科研攻关,形成了行业内较为领先的研发技术能力,为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保障。同时公司承建了“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国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山东省电子陶瓷材料技术创新中心”等省级以上科研平台,“新材料检测评价中心”和“毫米波量测评价中心”获得国家CNAS认可实验室认可。 目前国瓷有全资和控股子公司13家,在美国、上海设立异地研发机构,研发强度达到6.51%。公司获得国家、省、市级科技成果奖项25项,拥有授权专利325件,主持或主要参与制定国际标准5项,获外国授权专利28项,同时还承担4个国家级和5个省级科研项目,形成了以研发为“一体”,知识产权和信息服务为“两翼”的科技创新发展模式,打破了国外多项核心技术长期垄断的局面,填补了国内空白,成为新型功能陶瓷材料的领跑者。 下一步公司将在催化材料、5G材料、新能源材料、生物医疗材料等方面持续发力,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和上中下游产业链衔接,让科技创新这个“关键变量”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更好助力全市科技创新事业发展,为加快建设高水平国家创新型城市做出更大贡献。 持续投入研发,多领域技术储备支撑未来公司始终持续投入研发打造核心竞争力,根据中国知网专利检索口径统计,2022年三季度,国瓷材料共有三十余项专利获授权公开,涉及电子元器件、催化材料、玻璃陶瓷、陶瓷基板等领域。 投资建议预计公司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6.14、8.84、12.57亿元,同比增速为-22.7%、43.9%、42.3%。对应PE分别为36.82、25.60、17.99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新产品或产业链扩展节奏不及预期;CBS管理系统实施效果暂时未达预期的风险;齿科战略资源布局速度不及预期;国六标准实施进度不稳定的风险;MLCC订单波动的风险;5G建设进度不稳定的风险。
光威复材 基础化工业 2022-10-26 80.64 -- -- 81.23 0.73%
81.23 0.73%
详细
事件描述10月 24日,公司发布 2022年前三季度业绩预告。根据公告,公司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约 19.40亿元,同比下降 1.14%,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约 7.50亿元,同比增长 21.36%。 经营稳健,各项业务前三季度公司努力克服疫情、产品降价等不利因素影响,积极组织生产经营、业务开拓、技术研发、投资建设等工作,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约 19.40亿元,同比下降 1.14%,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约 7.50亿元,同比增长 21.36%。 2022年前三季度,占公司 2021年度利润来源 64.49%的量产定型碳纤维产品价格在 2021年降价的基础上再次下调、疫情导致公司五个业务板块停产半个月,对公司经营和成长构成挑战,但由于碳纤维新产品贡献继续增大、碳梁业务因汇率波动形成汇兑收益等因素,使公司在收入规模略有下降的情况下,净利润实现了稳定增长,而第三季度公司营业收入和净利润环比第二季度的下滑,主要是涉军的定型碳纤维产品季度间的订单需求不均衡、交付下降造成的,预期全年公司经营业务和业绩保持相对稳定。 公司成为现有航空装备全系列的碳纤维供应商根据公司 2022年 8月 27日公告,公司全资子公司威海拓展纤维有限公司于 2006年开始研制 CCF700G 碳纤维(一款兼具 T700级碳纤维的高强性能和 T300级碳纤维优异表面结构性能的碳纤维新品种);基于某重点型号研制需求,自 2011年开始 CCF700G 碳纤维先后历经多个阶段多批次的取样、性能评价、评审和验证过程,于 2022年初转入装机评审阶段。 公司 CCF700G 碳纤维通过装机评审后,公司 CCF700G 碳纤维具备了在航空装备上实现批量应用的条件,使公司除了现有批量交付应用的传统定型产品以外,新增一款配套航空装备用的碳纤维定型产品,扩大了公司业务覆盖的终端客户范围,使公司成为现有航空装备全系列的碳纤维供应商;同时进一步丰富了公司的碳纤维产品线,降低了公司对个别产品的依赖,增强了公司抗风险能力。 公司目前拥有现成的符合 CCF700G 工艺要求的碳纤维生产线,生产线产能能够满足未来可预期的客户需求,公司 CCF700G 碳纤维本次通过装机评审后,具体业务将根据客户需要和实际订单进行安排生产和交付,并对公司未来经营业绩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也将进一步增强公司致力追求的稳定可持续发展能力。 光威复材相关产品已通过大飞机相关验证根据公司官网 2022年 9月 30日新闻,威海光威复合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的碳纤维及阻燃预浸料产品已通过 C919大型客机 PCD 验证并获得预批准。
宏达电子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2-10-26 43.76 -- -- 48.78 11.47%
49.86 13.94%
详细
事件描述10月 24日,公司发布 2022年三季度报告。根据公告,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16.81亿元,同比增长 9.49%;实现归母净利润 6.62亿元,同比增长 3.58%。 经营业绩稳健2022年前三季度公司共实现营收 16.81亿元,同比增长 9.49%;实现归母净利润 6.62亿元,同比增长 3.58%。费用方面,公司前三季度销售费用同比减少 47.40%,系项目奖金减少所致;研发费用增加 65.30%,系研发项目及研发投入增加所致;财务费用增加 40.66%,系银行利息收入增加所致。 公司收购控股子公司少数股东权益根据公司 2022年 8月 19日 “关于收购控股子公司少数股东权益暨关联交易的公告”,披露公司以人民币 32.00万元的价格受让株洲宏达惯性科技有限公司少数股东之一,前公司监事樊平先生持有的 2%股权,宏达惯性少数股东之一彭璇女士以人民币 8.00万元的价格购买樊平先生持有宏达惯性的 0.5%股权。 投资建议预计公司 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10.05、12.93、16.37亿元,同比增速为 23.2%、28.7%、26.6%。对应 PE 分别为 18.75、14.58、11.52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下游需求低于预期,研发不及预期。
中航高科 机械行业 2022-10-25 27.07 -- -- 28.97 7.02%
28.97 7.02%
详细
事件描述10月 22日,公司发布第三季度报告。公告披露前三季度实现营收 33.64亿元,同比增长 18.02%,实现归母净利润 6.71亿元,同比增长 18.05%。 按期完成各项生产交付任务,业绩实现稳健增长公司围绕既定发展战略和经营方针有序开展各项工作,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改革发展,有效配置资源,不断优化产品结构,进一步提升产品质量,按期完成各项生产交付任务。 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收 33.64亿元,同比增长 18.02%,实现归母净利润 6.71亿元,同比增长 18.05%。 分板块来看,航空新材料业务实现营业收入 33.21亿元,同比增长 19.78%(其中:航空工业复材同比增长21.44%) ,实现归母净利润 7.09亿元, 同比增长 12.61%(其中航空工业复材同比增长 14.98%),主要系复合材料原材料产品交付增长所致; 机床装备业务实现营业收入 3697.92万元,同比下降 55.78%,下降主要原因是受国内疫情反复、供应链运转等影响, 部分需求订单不能及时响应导致产品交付下降,实现归母净利润-2958.99万元,同比增亏774.65万元, 增亏的主要原因是产品交付下降以及固定费用摊销导致毛利同比降低 822.73万元所致。 公司推动完善材料技术体系和产品型谱,进一步拓展新市场2022年 6月 10日,公司发布“关于全资子公司投资设立合资公司暨关联交易的公告”,披露公司全资子公司中航复合材料有限责任公司拟与誉华融投联动(厦门)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赢创运营有限公司及赢创(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共同出资 4.35亿元在上海成立中航赢创复合材料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暂定名)。其中,航空工业复材拟以无形资产、固定资产、现金形式出资 17,185万元,出资比例 39.51%。 本次投资设立中航赢创暨关联交易事项,是基于公司战略规划和经营发展的需要,以新设中航赢创为抓手积极拓展 PMI 泡沫新材料领域,有利于推动公司完善材料技术体系, 进一步拓展市场份额,不断增强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本次关联交易遵循了公平、自愿、合理的原则,并已充分评估自身经营状况,合理安排资金进行本次投资,对公司的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不会产生较大影响,不存在损害中小投资者利益的情形,不影响公司独立性,公司主营业务也不会因本次关联交易而对关联方形成依赖。 投资建议预计公司 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7.85、 10.20、 13.18亿元,同比增速为 32.7%、 30.0%、 29.1%。对应 PE 分别为 47.44、 36.48、 28.25倍。 维持“买入” 评级。 风险提示新业务开拓不及预期,市场竞争加剧。
臻镭科技 2022-10-25 130.00 -- -- 152.96 17.66%
152.96 17.66%
详细
事件描述2022年10月21日,公司发布第三季度报告。披露公司前三季度营业总收入为1.49亿元,同比增长49.02%,归母净利润为0.71亿元,同比增长72.85%。 市场需求扩大,业绩再创佳绩2022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收1.49亿元,同比增长49.02%,系市场需求扩大,公司销售规模增加所致;归母净利润实现0.71亿元,同比增长72.85%,系公司销售规模增加所致。子公司航芯源电源芯片助力银河航天卫星成功发射根据公司官网2022年3月5日新闻,北京时间2022年3月5日14时01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银河航天02批卫星(6颗)及其搭载的1颗商业遥感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该批卫星主要用于低轨互联网星座组网技术和服务能力验证,以及遥感技术验证。这次任务的成功发射,验证了我国具备卫星互联网巨型星座所必须的卫星低成本批量研制以及组网运营能力,对于推动我国商业低轨卫星通信摇感一体化技术发展具有积极意义。此次卫星将与在轨的首发星共同组成我国首个低轨宽带通信试验星座,并构建星地融合5G试验网络。可用于我国低轨卫星互联网,天地一体化网络等技术。 银河航天7颗卫星的锂离子电池均衡芯片均由臻镭科技子公司航芯源提供,为卫星电池的健康管理、电池安全、延长卫星电池寿命等方面提供强有力保障。以研发为基石,持续拓展核心竞争力公司产品及技术已广泛应用于无线通信终端、通信雷达系统、电子系统供配电等特种行业领域,并逐步拓展至移动通信系统、卫星互联网等民用领域。公司芯片产品技术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产品作为核心芯片应用于多个型号装备。目前,公司已成为国内通信、雷达领域中射频芯片和电源管理芯片的核心供应商之一,且是国内少数能够在特种领域提供终端射频前端芯片、射频收发芯片及高速高精度ADC/DAC芯片、电源管理芯片、微系统及模组等产品整体解决方案及技术服务的企业之一。公司自成立以来专注于集成电路芯片和微系统技术的开发和突破,围绕终端射频前端芯片、射频收发芯片及高速高精度ADC/DAC、电源管理芯片、微系统及模组等产品积累了多项核心技术和技术储备,凭借相关产品技术的优异性能和质量,公司产品通过了多个客户的验证并被采购使用。投资建议预计公司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35、1.88、2.58亿元,同比增速为36.3%、39.5%、37.4%。对应PE分别为106.68、76.49、55.65倍。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风险提示下游需求不及预期,市场竞争加剧。
西部超导 2022-10-24 110.65 -- -- 119.72 8.20%
119.72 8.20%
详细
10月23日,公司公告2022年三季度报告。据公告,2022年前三季度公司累计实现销售收入32.67亿,同比增长56.25%,实现归母净利润8.58亿,同比增长59.57%。 行业高景气度推动公司业绩发展 公司钛合金材料、超导产品、高温合金材料等主要产品所处行业持续呈良好增长态势,公司坚持以服务为本,聚焦客户需求,保障原料供应,统筹生产与销售,产销量较上年同期稳步提升,使得营业收入、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每股收益等经营指标有较大增长。 财务方面,2022年前三季度公司累计实现销售收入32.67亿,同比增长56.25%,实现归母净利润8.58亿,同比增长59.57%。 产品方面,根据公司2022年9月30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披露,超导材料板块,公司持续丰富低温超导线材产品体系,推进高温超导材料产品开发。在超导技术应用层面,开发面向单晶硅制造、金属感应加热等工业应用的超导磁体产品,同时,开发满足超强磁场、超高稳定、超高均匀的特种超导磁体;在产品应用领域层面,公司在电力领域积极参与863项目-500Kv饱和铁芯型限流器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160Kv高温超导限流器项目等超导电力应用项目。 重视研发,三大领域技术实现持续突破 公司为保持良好的市场竞争力,持续加大主要产品领域的研发投入,前三季度研发投入同比增加42.54%。 投资建议 预计公司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1.52、15.56、20.42亿元,同比增速为55.4%、35.1%、31.2%。对应PE分别为45.11、33.40、25.45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产能释放不达预期、军机产量低于预期、发动机研制进度缓慢、超导产品降价及市场开拓不及预期。
西部材料 有色金属行业 2022-08-31 14.78 -- -- 18.27 23.61%
18.27 23.61%
详细
2022年8月30日,公司发布关于2022年度中报。公司实现销售收入14.67亿元,同比增长26.81%;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9319.73万元,同比增长29.58%。 聚焦主业,经营业绩大幅改善2022年上半年,公司持续聚焦主业,强化在军工、核电、环保、海洋工程等重点领域的布局,通过推进募投项目建设、加大研发投入、加强人才引进培养、加速“两个平台”建设等各项举措,持续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实现公司跨越式发展。 业绩方面,2022年上半年,公司实现销售收入14.67亿元,同比增长26.81%;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9319.73万元,同比增长29.58%。2022年二季度,公司高性能低成本钛合金生产线主体项目克服新冠疫情对工程进度的影响,历时16个月顺利完成基建及主体设备安装投产。 该项目的投产,将极大满足我国航空航天、舰船、海洋工程、兵器等领域对高品质钛合金厚板及宽幅薄板的迫切需求,为国家重点型号任务及重大项目提供重要的关键材料支撑,将对提升公司在稀有金属材料领域的行业地位和市场竞争力,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公司高性能低成本钛合金生产线主体项目投产根据公司官网6月30日新闻,6月28日上午,公司高性能低成本钛合金生产线主体项目投产仪式在新建厂房举行。公司董事长巨建辉、党委书记杨延安、总经理康彦及领导班子成员、职能部门负责人、子公司经营层、客户代表以及设计、监理、施工、各设备制造单位相关人员等出席了投产仪式。投产仪式由公司副总经理杨建朝主持。该项目是公司推动钛产业优化升级的战略举措,于2021年3月开工建设,期间克服新冠疫情对工程进度的影响,历时16个月顺利完成基建及主体设备安装。该项目的投产,将极大满足我国航空航天、舰船、海洋工程、兵器等行业对高品质钛合金厚板及宽幅薄板的迫切需求,为国家重点型号任务及重大项目提供重要的关键材料支撑,将对提升公司在稀有金属材料领域的行业地位和市场竞争力,起到积极推动作用。专利显示公司在燃料电池领域已有相关技术储备2022年上半年公司共计投入研发经费4653万元,承担国家、省、市级高新技术创新和产业化项目23项,获得国家、省市科技经费支持3458万元;获授权专利33项。 开展某工程用低成本装甲钛合金研制,产品性能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完成航空用TA12A薄板制备,实现TA12A高温钛合金δ0.8mm、δ1.0mm、δ1.5mm板材首批次工业化生产,板材室温及高温强塑性、高温持久性能匹配良好,已成功交付用户使用;开发舰船用高强韧Ti80板材,已完成Ti80合金δ25mm、δ14mm典型规格板材的首批次工业化生产及综合性能测试;开展超低温用铝合金/不锈钢多层板材制备与开发,随着碳中和概念及氢能源领域的快速发展,该产品将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开展厚复层铝/钛复合材料制备与开发,第一批产品已交付用户;成功研制AuAgCu20-10复合丝并进入批量制备生产阶段,复合层硬度和弯折性能均满足客户要求,经用户测试和试用,性能可媲美进口产品;开展耐蚀金属纤维制备工艺研究;Mo70Cu30热沉材料2022年上半年已实现小批量验证,并逐步完成扩产;完成165CT靶盘并提供客户,已完成首轮上机实验;推进200CT异形靶盘产品开发;研发用于钛及钛合金型材的成型设备,大大降低了加工成本,提高了材料利用率。 根据中国知网专利平台,以“西部金属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为申请人搜索后,发现上半年共公开17项专利,其中燃料电池方面已有所布局。投资建议预计公司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98、2.66、3.46亿元,同比增速为48.9%、34.1%、30.4%。对应PE分别为35.81、26.71、20.48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产能建设不及预期,市场竞争加剧。
海兰信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2-08-29 11.21 -- -- 11.58 3.30%
19.15 70.83%
详细
事件描述8 月25 日,公司发布2022 年中报。据公告,公司上半年实现营收3.72亿元,同比下降3.26%,实现归母净利润0.08 亿元,同比增加8.51%。 疫情扰动无碍公司利润增长,订单金额突破彰显公司发展潜力2022 年国内新冠肺炎疫情多点散发,特别是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先后经历不同程度的疫情袭击,物流、人流、供应链受到冲击,给国家经济运行和企业运营带来严重影响。受疫情影响,公司部分项目实施进度缓于预期;后续随着疫情防控形势好转,各地生产生活秩序逐步恢复,公司亦积极推进各项工作全面开展。 订单方面,2022 年上半年,公司斩获单笔军品业务订单2.7 亿元,单笔民品业务订单1.5 亿元,开启了公司亿元级订单先河。上述订单的签订,有利于公司扩大相关业务规模, 提升公司行业竞争力,提高公司产品市场占有率。 技术认证方面,公司控股子公司武汉海兰鲸科技有限公司开发的网络数据平台产品,获得了英国劳氏船级社颁发的原理性认可证书:CyberSECURITY Capability (4: Optimized),这是国内首张基于国际海事组织(IMO) 最高等级的网络安全认证, 该产品满足船舶智能化控制需求,为实现船舶远程遥控和自主控制提供了安全保障。 技术突破方面,海兰信紧跟导航雷达市场发展方向,积极进行固态导航雷达技术的研发工作,部分指标已超过常规磁控管雷达,目前产品已装备于国内科研船舶中。其中,2022 年1 月13 日交付的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绿色智能内河船舶创新专项”示范船舶“长航货运 001”作为试点船舶搭载了海兰信自研固态导航雷达,这也标志着国产内河船舶固态导航雷达应用实现了零的突破。 全球智能航海的引领者,智慧海洋中国创新实践者公司作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始终坚持自主研发及技术创新,通过对关键技术的不断积累突破,保持行业内的领先优势,拥有多项海洋领域国内外专有高精尖技术。 2022 年上半年公司研发费用为0.28 亿元,根据中国知网专利搜索显示,公司二季度共公开9 项专利。 智能航海领域,攻克多项关键技术,拥有船舶智能导航系统、机舱自动化系统、船岸一体化系统、复合雷达系统等系列海事产品,构建船舶远程信息服务系统,有能力为客户提供船舶智能化综合解决方案。 海洋观探测领域,形成了海洋立体观探测能力。融合极小目标探测雷达、地波雷达、岸线多普勒雷达、光学探测的雷达组网技术,在国内处于领先位置;地波雷达海流探测精度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积极探索人工智能技术在雷达大数据、视频结构化处理应用。依托国际主流海底网技术,具备海底观测网主接驳节点、次接驳节点和海底仪器接口模块的国产化能力,可提供高可靠性、维护性、容错能力强的海底观探测解决方案。 深海装备领域,公司610 米/365 米深的两款常压潜水系统,是国际顶级的深潜高效作业装备。拥有完整知识产权,主要材料和关键工艺自主可控。 投资建议预计公司2022-2024 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08、2.08、3.34 亿元,同比增速为121.6%、91.7%、60.7%。对应 PE 分别为67.56、35.24、21.93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下游需求不及预期,市场竞争加剧。
凯立新材 2022-08-29 91.00 -- -- 139.69 9.65%
100.37 10.30%
详细
8月 25日,公司公告 2022年中报。据公告,2022年上半年公司实现销售收入 84,686.39万元,较上年同比增长 18.8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12,821.75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 54.81%。 多领域收入不俗,经营再创辉煌公司作为“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将在专注于细分市场、创新能力强、市场占有率高、掌握关键核心技术的基础上,不断发掘自身潜力,成为行业内质量效益双优的排头兵企业。 业绩方面,公司实现主营业务收入 83,560.23万元,较上年同比增长17.6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12,821.75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 54.81%。其中医药领域、基础化工、农药领域收入增长率依次为28.18%、44.09%和 12.87%。 公司进一步拓展产业链布局,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在深耕精细化工领域的同时、积极拓展基础化工和环保新能源等领域,产品研发速度加快,多个新产品投放市场,其中乙炔氢氯化法生产 PVC 用金炭催化剂率先实现工业应用,对推动我国 PVC 行业绿色高效发展起到积极作用。在贵金属减量化研究方面持续发力,完成多个低含量贵金属催化剂的开发并在下游用户实现应用,节约贵金属资源也降低了用户使用成本,公司产品 的竞争优势得到加强;在催化应用技术的研究开发和推广方面,与多家用户达成了催化应用技术开发和改进协议,多个催化应用技术已授权下游用户使用,有力推动行业发展。 投资建议预计公司 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2.33、3. 13、4.11亿元,同比增速为 43.1%、34.6%、31.4%。对应 PE 分别为 40.21、29.88、22.74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技术风险;贵金属价格波动风险;下游客户领域较为集中的风险。
宝钛股份 有色金属行业 2022-08-26 49.11 -- -- 49.35 0.49%
49.35 0.49%
详细
事件描述2022 年8 月24 日,公司发布2022 年半年报。公司上半年实现营收33.78亿元,同比增长18.92%,实现归母净利润3.58 亿元,同比增长28.75%。 各项经营指标稳步增长2022 年上半年,公司以“十四五”战略规划为指引,继续深化企业改革,全力加快募投项目建设,扩大关键工序产能,补齐短板补强产业链,积极开拓钛材市场空间,完善科研创新机制,优化产品结构布局,品牌竞争实力持续提升,各项经营指标稳步增长,实现营业收入33.78 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58 亿元,钛产品销售量16,092.11 吨(其中钛材销售量15,460.36 吨)。 荣获沈飞“优秀供应商”称号,与维都利阀门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根据公司官网6 月27 日新闻,6 月15 日在沈飞公司2022 年度供应商大会上,宝钛股份等十家单位荣获2021 年度“优秀供应商”称号。宝钛集团副总经理陈战乾领奖并作为供应商代表发言。 近年来,沈飞公司新项目、新机型不断增加,钛材用量屡创新高。宝钛股份能够获此殊荣,意义深远。军品部表示,将以此为契机,在集团与股份公司领导下,继续深化改革,多措并举,加强沟通与协作,为客户提供一流的品质和服务,确保核心产品质量和交货期,回馈客户的支持与信赖。 根据公司官网7 月25 日新闻,7 月16 日宝钛股份总经理贾栓孝一行到维都利阀门有限公司走访,双方就未来多方位深入合作展开探讨与交流,达成合作共识。贾栓孝和维都利阀门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夏崇茅代表双方公司签订了三年期战略合作协议;此外,宝钛股份还被维都利阀门有限公司授予“2020~2021 年度最佳战略供应商奖”。维都利阀门有限公司大股东董事夏成锐及其公司高管出席并见证了签约及授牌仪式。 维都利阀门有限公司是国内优秀的特材阀门制造商,与宝钛合作近二十年,是优质的铸件采购商,也是优秀的特材阀门供应商。在项目跟踪与市场竞争中,双方相互配合、共商共议,共同为业主、整包商、分包商及设备承制商提供阀门整体解决方案,拿回了多个重点项目,取得了很好的合作业绩。双方表示,未来将形成更强合力,在钛锆材阀门及其它特材阀门推广上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共同攻关,拓展更大市场领域。 最大长度最长的高强高韧钛合金板材研制成功根据公司官网8 月15 日新闻,宝钛股份与中科院金属所共同承研的1000MPa 级大规格宽幅高强高韧钛合金厚板研制项目取得阶段性成果。项目团队在宝钛成功研制出单重8.7 吨,规格为55×2200×15700mm 的1000MPa 级高强高韧钛合金板材,这是迄今为止国内生产的单重最大、长度最长的宽幅高强高韧钛合金厚板。 研制过程中,项目团队攻克并掌握了超大型高强高韧钛合金铸锭熔炼、大型宽幅超厚高强高韧钛合金板坯制备、宽幅超长高强高韧钛合金板材轧制等一系列关键技术,板材各项性能和超声波探伤结果优异,探伤水平达Φ1.2-9dB。该板材的成功研制,开创了国内高强高韧钛合金“最大均质铸锭、最大单重板坯、最大规格高品质板材”的新纪录,整体技术居国内领先水平。该产品可满足深海大型耐压装备的使用需求,对于提升我国海洋装备大型化、轻量化水平意义重大。 宝钛股份6300 吨钛合金挤压生产线热负荷试车成功根据有色发布微信公众号2022 年6 月8 日新闻,由国机重装中国重型院为宝钛股份成套供货的目前国内最大的钛合金挤压装备——6300 吨钛合金挤压生产线一次性热负荷试车成功。 6300 吨钛合金挤压生产线是宝钛股份“高品质钛锭、管材型材生产线建设项目”的核心设备,生产的钛合金无缝管材最大外径达Φ325mm,钛合金型材最大截面积达5000mm2。 该项目填补了我国高性能大截面复杂结构钛合金型材挤压成型装备及技术的空白,实现大截面钛合金型材自主生产,将极大满足我国航空航天领域对大截面高性能复杂结构型材的需求。 投资建议预计公司2022-2024 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8.42、10.41、12.76 亿元,同比增速为50.2%、23.7%、22.6%。对应 PE 分别为28.26、22.85、18.64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行业需求不及预期,募投建设进度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
观典防务 2022-08-26 12.32 -- -- 14.05 14.04%
14.05 14.04%
详细
事件描述8月 25日,公司发布了 2022年中报,披露公司上半年实现收入 1.55亿元,同比增长 21.71%,实现归母净利润 0.62亿元,同比增长 30.73%。 业绩亮眼,无人机禁毒全领域主供货商公司是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是国内领先的无人机禁毒服务供应商,也是国内最早从事无人机禁毒产品研发与服务产业化的企业。 业绩方面,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15,494.98万元,同比增长 21.71%;实现净利润 6,204.66万元,同比增长 30.73%。 公司非致命性防务装备产品通过权威机构检测2022年 6月 9日,公司发布“关于自愿披露公司非致命性防务装备产品通过权威机构检测的公告”,披露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兵器装备研究所测试试验中心、中国兵器装备特种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中国人民解放军新武器生物效应和军事病理学重点实验室、公安部警用装备技术重点实验室、公安部安全与警用电子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国家安全防范报警系统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等多家权威机构,先后对公司自主研发的手持智能电击制暴器的关键功能要求、主要战技指标、电性能测试指标、环 境适应性、生物效能与安全性等性能和指标进行了全面检测和研究,并给出了如下检测结论:该手持智能电击制暴器是一种迄今国内外具有独特、创新的结构设计和使用时间的新型防暴非致命有线式电击武器,可提高执法行动中人员的安全性,其部分特点尚未见于国内外同类产品中。 该手持智能电击制暴器通过多家权威机构的检测,是公司践行“以无人机系统为核心、以智能防务装备为拓展方向,不断丰富公司产品矩阵”发展战略的体现,填补了我国在维稳、处突等领域的应用空白,有助于提升公司的核心优势及市场竞争力,为公司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我们认为,该类产品可有效丰富公司在禁毒领域的基础配套设施产品矩阵,是公司在无人机禁毒领域纵深发展的又一突破。 重视研发能力,多维度技术储备夯实公司护城河公司自主研发了多款无人机整机、分系统以及非致命性装备等防务产品,建设了高标准的生产线,可根据客户需求,提供定制化产品设计及生产服务。公司在无人机总体设计、飞行控制、气动优化等方面掌握核心技术,截至 2022年 6月底,公司在无人机系统及智能防务装备方面拥有授权专利 91项(包括发明专利 17项、实用新型专利 74项)、软件著作权63项。开创了我国小型无人机高海拔地区自主起降飞行的先河,构建了7,000米以下空间分层飞行体系。 2022年上半年,公司共获得发明专利 4项、实用新型专利 14项、软件著作权 19项,涉及大数据、人工智能、高端制造、防务装备等多个领域。 公司通过不断的研发投入,逐步强化了核心技术对企业发展的战略支撑作用,进一步完善了技术的中远期布局,是公司保持禁毒领域先发优势、打造军工领域增长点、推动企业快速发展的核心驱动力。
星网宇达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2-08-24 37.11 -- -- 40.55 9.27%
42.88 15.55%
详细
事件描述8月 23日,公司发布 2022年中报,披露公司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 2.46亿元,同比增加 17.86%,实现归母净利润 0.34亿元,同比增加 5.64%。 三大板块齐发力,经营持续向上2022年上半年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公司一方面紧跟市场和技术发展趋势,持续加强技术研发和提升管理水平,坚持“以惯性技术引领智能无人装备发展”的战略。另一方面,公司紧贴客户需求,结合自身技术优势,积极拓展新的应用领域,以求不断提高市场竞争力。 业绩方面,公司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 2.46亿元,同比增加 17.86%,实现归母净利润 0.34亿元,同比增加 5.64%。在 7月 14日业绩预告中,公司指出,受疫情影响,公司一季度部分已经完成备货的产品未能完成交付验收,但公司积极调整策略,加快市场开发,不断提高工作效率,推进相关工作,扭转一季度不利局面,实现扭亏为盈。 签署重大合同,公司可持续发展能力获认可2021年 12月 31日,公司发布“关于签订重大合同的公告”,披露公司与客户签订了某型无人机和某型训练产品,金额分别约为 4,092万元和11,365万元,分别占公司 2020年经审计营业总收入的 5.97%和 16.58%。 2022年 5月 18日,公司发布“关于签订重大合同的公告”,披露公司收到与某一客户签订的两份订货合同,合同金额分别约为 21,240.00万元(暂定价)、2,072.90万元,分别占公司 2021年经审计营业总收入的27.65%和 2.70%。 公司始终坚持“以惯性技术引领智能无人装备发展”的战略,通过科技创新不断增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我们认为,两次重大合同的签署,标志着公司的研发与制造能力得到了行业客户高度认可,体现公司行业地位。 惯性技术拓展出星空互联与智能化蓝军双平台公司在惯性技术领域深耕多年,拥有强大的技术研发团队及多项专利技术,面对市场竞争对创新能力的更高要求,公司采取“先深耕,再延拓”的发展思路,打造了以“惯性器件误差建模与补偿技术”、“高精度惯性基组合导航与姿态测量技术”、“低成本组合型陀螺仪技术”、“伺服系统高精度惯性稳控技术”、“飞翼布局无人机”、“飞行轨迹跟踪装置和雷达”、“天线控制单元的控制系统”、“高集成度航电系统技术”等为核心的专利技术平台,奠定了扎实的研究基础。 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增大,以专利技术平台为基础,面向细分领域,采取“多学科交叉融合创新”的方法论进行技术再造,公司已形成以“多传感器融合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感知技术,以“微波接收技术”和“定向通信与波束跟踪技术”为核心的卫星通信技术,以“惯性基导航与测量”、“多级稳定控制”、“大机动控制技术”、“超低空飞行控制技术”、“多机编队飞行控制技术”、“双车体摆臂越障技术”、“基于多摆臂的同轴设置摆臂越障技术”和“车轮摆动转向操纵技术”等为核心的智能无人技术体系,为信息感知、卫星通信和无人系统等产品提供了有力支撑,实现了技术创新的快速转化。依托于多年累积的行业经验,公司不断投入加大研发力度,提升公司整体实力及细分市场的竞争力。 截至 2022年 6月 30日,公司共拥有专利 122项,软著 117项。 投资建议预计公司 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2.21、2.94、3.76亿元,同比增速为 37.1%、33.2%、27.8%。对应 PE 分别为 26.06、19.56、15.30倍。 维持 “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研发不及预期,下游需求不及预期。
鸿远电子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2-08-24 128.00 -- -- 133.86 4.58%
133.86 4.58%
详细
事件描述2022 年8 月22 日,公司发布2022 年中报,披露公司2022 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39,187.48 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1.26%,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 48,575.57 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6.90%。 自产业务及代理业务稳健发展,经营业绩持续增长2022 年上半年,国内疫情持续反弹,面对严峻复杂的防控形势,公司坚持以技术创新为驱动,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产品及服务为基础,以提质增效为目的,扎实做好各项工作,保持了公司营业收入与净利润持续增长的态势。 分版块来看,自产业务方面,瓷介电容器依然是公司的核心产品,收入占比维持高位;滤波器由于订单交付延期影响,收入与上年同期基本持平;其他电子元器件取得了较快发展,收入增长高达5 倍以上,增速较快,收入占比提升明显。代理业务方面,前五名客户实现销售收入39,095.25 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 27.79%,占本期代理业务收入比例为69.37%,公司主要客户销售收入的快速增长拉动了代理业务收入的整体增长。 生产基地发展布局方面,北京基地持续围绕特种瓷介电容器、滤波器等产品进行研发及量产,加快新产品研发及核心产品的系列化、产业化;苏州基地完成了全部设备的调试,核心产品进入量产爬坡阶段,同时开展了多层瓷介电容器汽车质量管理体系的建设;成都基地围绕微波模块、微处理器等产品进行了研发及生产、市场推广等工作;合肥基地致力于特种陶瓷制品的研发和生产。 自产业务研发创新,围绕产业链延伸公司坚持以科技创新驱动发展,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加快新产品研发的系列化、产业化。2022 年上半年公司研发投入为4,980.19 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03.74%。 高可靠领域,公司积极开展研发创新成果的产业化应用,持续围绕瓷介电容器和滤波器等产品进行研发投入,脉冲多层片式瓷介电容器已完成开发,具备量产能力。小型贴片滤波器已实现批量供货,同时不断加快和深化滤波器产品的系列化、定制化。民用领域,公司以客户需求为牵引,围绕射频微波类电容器进行研发投入,拓展射频微波类电容器品类,大功率射频微波瓷介电容器可实现批量供货,逐步在医疗、通讯、半导体设备等领域进行推广。车规级多层瓷介电容器的研发与认证工作正在按照原定计划顺利推进。 成果方面,公司上半年主要围绕关键原材料、瓷介电容器、滤波器等产品进行知识产权布局,新取得授权专利7 项。截至2022 年6 月30 日,公司已拥有授权专利117 项、软件著作权4 项、集成电路布图设计5 项,正在申报的专利35 项、软件著作权2 项、集成电路布图设计4 项。 投资建议预计公司2022-2024 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1.05、15.01、19.62 亿元,同比增速为33.6%、35.9%、30.7%。对应 PE 分别为27.51、20.24、15.49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5G 建设不及预期、代理业务供货商因疫情原因停产、募投项目产能释放缓慢、军品MLCC 有可能降价。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3/4 转到  
*说明:

1、“起评日”指研报发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起评价”指研报发布当日的开盘价;“最高价”指从起评日开始,评测期内的最高价。
2、以“起评价”为基准,2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10%,为短线评测成功;6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20%,为中线评测成功。详细规则>>
3、 1短线成功数排名 1中线成功数排名 1短线成功率排名 1中线成功率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