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兰信
|
电子元器件行业
|
2024-10-30
|
9.98
|
--
|
--
|
11.40
|
14.23% |
|
11.40
|
14.23% |
-- |
详细
事件: 公司 发布 2024年三季报, 2024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 2.54亿元,同比减少 48.02%,实现归母净利润 1019.21万元,同比增长 16.54%。 投资要点 营业收入相对承压,归母净利润实现稳定增长: 公司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 2.54亿元,同比减少 48.02%,实现归母净利润 1019.21万元,同比增长 16.54%。这一下降主要是由于部分项目未验收完毕,导致收入未能确认。其中,第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 9578.76万元,同比减少 43.87%,归母净利润-234.01万元,同比减少 212.7%。费用控制方面有显著改善,公司前三季度管理费用为 4264.38万元,较上年同期下降了 30%,显示出公司在持续推进降本增效的举措。财务费用为 231.65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了 331%,主要是由于开具保函支付手续费及汇率波动导致的汇兑损失。 现金流明显改善,研发投入持续增长: 海兰信在 2024年前三季度的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 940.84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了 145.27%。 这一显著增长表明公司的现金流状况有所改善,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能力增强。 前三季度公司的研发费用为 4221.18万元,较上年同期的3507.44万元有所增加。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以保持技术领先和市场竞争力。特别是在智能航海和海洋观探测领域,公司通过技术创新不断巩固市场地位,有助于公司在长期内实现产品创新和市场拓展。 积极布局新业务,以实现持续增长: 前三季度,公司与合作方共同投资设立了联营公司数智高速智算中心(陵水)有限公司,这标志着公司在新业务领域的探索和拓展。此外,公司还通过转让全资子公司控制权,实现了土地使用权的转让,这可能为公司带来新的业务机会和收入来源。 海兰信的海底数据中心业务不仅受益于国家对海洋经济和智算产业的支持,还顺应了数字经济时代对算力需求的。随着“双碳战略”的推进和数据中心绿色低碳发展行动计划的出台,海底数据中心凭借其节能高效和低成本优势,具有广阔的市场应用前景。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 公司业绩略微承压,因此我们略微下调先前的盈利预测,预计公司 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0.62/0.94/1.31亿元,前值 0.77/1.38/1.63亿元,对应 PE 分别为 114.13/75/54倍, 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1) 新业务转型风险; 2) 募投项目风险; 3) 应收账款风险。
|
|
|
海兰信
|
电子元器件行业
|
2024-07-17
|
6.17
|
--
|
--
|
6.82
|
10.53% |
|
11.08
|
79.58% |
|
详细
为中国航母“辽宁舰”配套,被美国列入“实体清单”制裁,海洋高科技企业再次扬帆:海兰信是一家专注于航海智能化和海洋信息化的高科技企业,拥有超过二十年的行业经验,并被认定为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自2001年成立以来,公司已发展成为海军装备供应商,并在智能航海、海洋重大装备、近海雷达观测网和海底数据中心等领域拥有关键技术。公司尽管在2022年被列入美国实体清单,导致供应链断裂和市场活动衰减,但公司通过剥离低质业务与优化供应链管理,重回增长轨道,并在2023年实现了业务恢复和经营性现金流的显著增长。 由船向海,布局智慧海洋:船舶电子产品的进步显著提升了航海安全、效率与性能。全球造船业保持高景气,军舰民船需求稳健增长,驱动船舶电子及智能化设备持续放量。海兰信作为高端船舶配套厂商,提供高附加值产品,有望从船舶制造大周期中深度受益。海洋观探测系统作为防范海洋灾害与维护海上国防安全的重要手段,其发展正加速推进,未来有望迎来大规模建设,OceanWorks在海底探测网方面经验丰富,公司业务发展迎来契机。 算力需求潮起,海底数据中心有望成为第三增长点:算力需求激增,推动数据中心规模的不断扩大。传统数据中心面临着能耗高、散热困难等问题,导致运营成本不断攀升。海底数据中心通过将服务器和存储设备部署在水下设施中,利用海水的自然冷却特性,有效降低了数据中心的能源需求,实现了低能耗运行。海南陵水海底数据中心项目作为全球首个商用海底数据中心示范项目,其一期工程的成功实施标志着海底数据中心技术的实际应用和商业化进程的开始。未来广东、上海等地的海底数据中心项目也有望加速落地,助力成就公司第三增长点。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随着全球造船行业景气上行,预计下游船舶订单将持续释放,带动企业智慧航海业务;同时,考虑到国家海洋灾害防治与水下防御建设较少,海底观探测网有望获得补偿式发展。此外,海底数据中心业务有望在生成式AI涌现的大环境下获得较好发展机会。我们调整公司2024-2025年归母净利润预测至0.76/1.07亿元,前值5.22/7.00亿元,新增2026年预测1.45亿元,对应PE分别为61/43/32倍,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1)新业务转型风险;2)募投项目风险;3)应收账款风险;4)技术升级迭代风险。
|
|
|
海兰信
|
电子元器件行业
|
2024-06-28
|
6.52
|
--
|
--
|
6.78
|
3.99% |
|
6.82
|
4.60% |
|
详细
报告摘要:公司重大合同落地,业绩有望实现明显提升。公司于2024年6月18日发布重大合同公告,公司与全资子公司欧特海洋均于近日收到三亚崖州湾科技城开发建设有限公司发出的关于海南省海洋灾害综合防治能力建设项目(EPC+O)的《中标通知书》。本次招标项目中标价格为7.25亿元,工期为180天,本次项目中标有利于公司加速推进海洋观探测及数据集成技术与业务的协同发展,为客户提供高可靠性、维护性、容错能力强的综合解决方案,增厚公司经营业绩。崖州湾科技城凭借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目前已成为国家深海科技创新产业聚集地,积聚了许多国内在深海领域研究方面领先的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力量,未来3至5年保守估计海洋领域的投资规模达到20至30亿。 公司变更募投项目,固态雷达已实现小批量供货。公司于2024年3月将募投项目“智慧海洋技术中心建设项目”变更为“船舶固态导航雷达试验平台建设及产业化项目”和“UDC上海项目(一期)”。目前国内民用船舶的固态导航雷达市场主要由进口产品主导,国产产品市场份额较低,公司在相关产品研发和应用方面走在国内行业前列,已完成固态雷达样机的研制和试验验证,并向终端客户小批量供货,具备明显先发优势。 前瞻性布局UDC业务,将智算与数据中心相结合。2023年11月,公司“海底数据中心一期项目”全面竣工,为赋能数字化转型,公司将智算与数据中心相结合作为海南海底数据中心项目二期工程的一部分,开展海南海底智算舱以及算力运营服务平台建设,总体规划建设智能算力超过2000PFlops(FP16)。该项目已经获得海南省当地政府的智算产业专项补贴。“海底数据中心+海洋能源”的产业模式将在上海区域某海上风电场内建设示范项目,目前项目技术方案已具备可执行性,正在加紧推进用海、用电等建设审批手续。投资建议:我们预计公司2024-2026年营收分别为15.05/18.72/23.55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95/2.47/3.16亿元,对应EPS为0.27/0.34/0.44元,对应PE24.24/19.18/14.96X,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下游需求不及预期、盈利预测与估值不及预期。
|
|
|
海兰信
|
电子元器件行业
|
2023-11-29
|
11.40
|
--
|
--
|
11.91
|
4.47% |
|
11.91
|
4.47% |
|
详细
事件描述近日公司发布一系列公告,根据最新的公告显示,截至 2023 年 10 月 31日,公司通过回购专用证券账户以集中竞价交易的方式回购股份,回购股份的数量为 270 万股,占公司股份总数 0.3733%,最高成交价为人民币 10.87 元/股,最低成交价为人民币 10.70 元/股,成交总金额为人民币 2918.84 万元(不含交易费用)。 专注于航海智能化和海洋信息化领域海兰信创立于 2001 年,专注于航海智能化和海洋信息化领域。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国家海洋重大需求,努力建设成世界一流的海洋科技企业。在智能航海、海洋观探测、海洋信息系统等领域,经过 20 多年的持续耕耘,建立了完整领先的技术、产品体系,核心技术自主可控。 产品在民用和军标市场均有广泛应用。 近年来,公司贯彻智慧海洋的发展理念,对标国际先进,不断创新超越。 以海洋观探测和大数据技术为支撑,未来还将叠加人工智能的提升,目的是打造岸海一体的综合海洋立体监测系统,构建海洋大数据平台,为涉海国防、政府、企业类用户提供全方位多层次服务;以航海信息集成和智能化为着力点,形成先进的智能船整体解决方案,扩大在大型远洋商船和内河船舶的应用;以海底观测网关键技术为核心基础,海底数据中心已正式进入商用阶段,一期项目在 2022 年四季度在海南陵水顺利实施。 (一)智能航海公司在 2022 年持续攻克多项关键技术,拥有船舶智能导航系统、机舱自动化系统、船岸一体化系统、复合雷达系统等系列海事产品,构建船舶远程信息服务系统,为远洋、沿海、内河客户提供船舶智能化综合解决方案。 公司在智能船舶与智能航运领域主要产品包括:1)综合导航系统 INS及相关航海单品,如导航雷达、电子海图、操舵仪、船载航行数据记录仪、集成机舱自动化系统等航海装备; 2)满足智能船舶要求的智能模块,包括智能导航系统( N)、智能机舱系统( M)、智能能效管理系统( E)、智能信息平台( I);3)基于大数据的岸基管理系统。智能船舶系统可以实现船舶航行决策、控制、营运管理、设备健康维护等功能,保障航行安全,实现船舶营运综合节能增效。 (二)海洋观探测公司基于多制式雷达系统、海底网、海洋观探测传感器、海洋无人探测系统,实现全天候的海洋立体综合观测,提供海洋安防、海洋环境监测预报、海上生产作业支撑等海洋观探测服务;同时可应用在特种装备领域。 海洋立体观探测仪器装备领域,基于多制式雷达系统,主要产品包括近海监测(极小目标探测)雷达( 30 海里范围内的小目标探测)和高频地波雷达(最远至 200 海里范围内的海流流场探测)。公司基于“ 南海立体观测网” 组建了“ 南海海洋大数据中心” ,在服务国家海洋安全、资源开发、防灾减灾、海洋经济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海洋调查领域,公司已成为中国市场上实力雄厚的勘探调查科技企业,主要提供高端海洋调查仪器系统集成及技术服务,其产品、技术及服务主要涵盖物理海洋、海洋测绘、海洋物探、水下工程等领域。 深海装备系统方面,子公司欧特海洋定位于深海工程装备、系统和运营服务公司,专业从事水下有人、无人作业装备的研发、试制、生产以及海洋工程服务等业务,是载人常压潜水系统( ADS)和专业海底设备方面的全球领先者,拥有海底观测网接驳盒系统、载人常压潜水系统、深海电站及海洋工程服务等核心装备和工程作业实施等关键技术,可以为全球的军事、海上石油天然气、科学研究、海洋立体监测以及其它海洋应用领域的客户提供全方位的深海系统开发、工程制造、运营和海洋工程服务。 (三)海底数据中心( UDC)海底数据中心( UDC)是公司当前全力投入的转型创新的大空间业务。 海兰信对于海底 IDC 业务的前瞻性布局并非出于偶然,大数据中心作为“新基建”七大领域之一,是数字经济时代必备的基础设施,特别是以 Chat GPT 为代表的全面 AI 时代的到来,算力指数级别的增长对于电力的消耗也会带来全面爆发式的增长,而随着“碳中和”成为国家高度重视的实际节能降排行动的方向,解决数据中心高速增长所带来的高能耗问题也迫在眉睫。 海底数据中心利用数十米深度的海水作为自然冷源,通过巨量流动海水对数据舱设施进行散热,不再使用传统陆地数据中心的空调和冷却塔进行散热,样机单舱 PUE 低至 1.076,淡水消耗值 WUE 为零,极大降低了能耗。海底数据中心的高算力低能耗,除可提供复制陆上数据中心的通用型数据中心业务外,在面向云服务、 GPU 超算、 AI 智能计算、区块链等新技术应用场景时更具节能降本的优势,同时可为数字资产相关产业发展提供绿色配套基础设施。 同时,数据中心产业政策的迭代也为海底数据中心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工信部发布的《新型数据中心发展三年行动计划( 2021-2023年)》明确要求:到 2023 年底,新建大型及以上数据中心 PUE 降低到1.3 以下。海底数据中心的高功率密度、绿色节能等技术优势有望引领数据中心基础设施的变革,使整个 IDC 行业的能源水平直接跨越至“碳中和”时代,成为行业的新亮点、新趋势。 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有所改善2023 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收 4.88 亿元,同比下降 20.72%,实现归母净利润 0.09 亿元,同比增长 32.61%。 超过 20 年的积累掌握海洋核心技术及综合能力公司凭借超过 20 年在海洋装备、海洋信息化领域的技术积累,在航海导航和自动化、近海雷达、海底网电接入、深海援潜救援、海洋无人系统等方面,建立了完全自主可控的研制生产测试能力。在加拿大、德国、俄罗斯建立研发队伍,航海和海洋产品服务网络实现全球主要区域布局,能够为客户提供比较完整系统的解决方案。以海洋核心能力为支撑,突破解决海底数据中心技术瓶颈,形成该领域的先发技术优势,满足客户运维和安全保障需求,构筑了较高的技术壁垒 投资建议 预计公司 2023-2025 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0.79、3.02、4.88 亿元,同比增速为 110.0%、282.3%、61.3%。对应 PE 分别为 104.72、27.39、16.99倍。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下游需求不及预期,市场竞争加剧。
|
|
|
海兰信
|
电子元器件行业
|
2023-06-02
|
13.49
|
--
|
--
|
14.07
|
4.30% |
|
14.07
|
4.30% |
|
详细
领先的海洋高科技厂商,20余年持续深耕。北京海兰信数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于 2001年注册成立,2004年成为海军装备供应商,2010年 3月在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上市,拥有齐全的军工资质,是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公司成立二十余年来,一直在海洋高科技领域深耕,以海洋强国战略为引领,积极响应国家经略海洋、科技兴海号召,坚守“探索海洋、献身国防”的使命,致力于成为“全球智能航海引领者,智慧海洋中国创新实践者”。 以自有关键技术为依托,积极发力 UDC 等新业务。根据公司官网,公司主营业务主要包括:1)智能航海:为船舶提供综合导航装备及智能航行系统;2)海洋重大装备:构建海洋立体观测网的核心设备——海底接驳站,常压潜水系统(普通人穿上该潜水服可以下潜 600米)、海洋仪器等;3)近海雷达观测网:公司投资建设了 300个目标雷达站,覆盖中国整个近海 30海里海域,服务近海防务与维权执法。公司建设了近 100座地波雷达站,观测 100海里范围的海浪、流场及风场等,服务海洋预报及海洋环境等;4)海底数据中心(UDC):公司是继微软之后的第二家具备海底数据中心的全套技术与实施能力的企业。 首次披露海底数据中心收入空间,UDC 业务正快速发展。根据公司公告 : 1)UDC 业务发展的最新进展:公司首批正式交付客户的商用数据舱于 2022年12月下水,在海底共计放置了 5个舱,整体运营数据良好。海南首批舱的客户主要有中国电信、及新加坡 Atlas 等,目前已新增拓尔思、广联达、云帆长扬等数字经济客户,以及关于阿里云专属云的合作订单,同时拟继续推进赢彻科技、中国移动、腾讯文化产业云业务、京东云、珑微科技等已达成合作意向的订单。 截至目前,海南海底数据中心一期项目已在 2023年一季度确认 UDC 相关收入 3736.40万元。2)未来展望:海南项目方面,预计于 2026年前完成布放100个数据舱,项目完成后每年可实现租舱收入超过十亿元。上海海上风电项目、上海临海区项目方面:上海海上风电项目计划分 3年完成对 4个海上风电场的UDC 布置,每个风场计划在 2024-2026年期间累计投入运营 100个数据舱,项目完成后当期可实现售舱与租舱的累计收入超过 100亿。上海临海区项目计划初期形成年产量超过 50个模块的生产能力,后期满产年产 200个舱。 投资建议:公司是国内智能船舶、海底观探测领域的领军企业,公司立足传统发力创新,UDC 业务首次披露业务规模,未来长期成长可期,有望成为公司成长的核心动力。预计公司 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1.23、3. 10、5.01亿元,对应 PE 分别为 79X、31X、19X,首次覆盖,给予“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UDC 业务落地不及预期;公司产品研发和拓展不及预期;产品价格存在波动的可能。
|
|
|
海兰信
|
电子元器件行业
|
2023-05-18
|
13.58
|
--
|
--
|
14.15
|
4.20% |
|
14.15
|
4.20% |
|
详细
投资要点公司发布 2022年报及 2023年一季报,2022年实现营业收入 7.24亿元,同比下滑 19.72%,实现归母净利润-7.89亿元,同比下滑1712.82%,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8.21亿元,同比下滑 5892.96%。2023年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1.52亿元,同比增长 14.49%,实现归母净利润 469.91万元,同比增长 116.17%,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 77.57万元,同比增长 102.47%。 外部因素扰动受损明显,公司 2022年计提大规模减值损失,今年一季度触底回升。受去年宏观环境和地缘政治的不利影响,公司部分子公司在 2022年下半年期间业务无法正常开展,导致阶段性业绩不及预期,收入方面,2022年公司海洋观探测装备与系统收入 1.74亿元,同比下滑 51.38%,智能船舶与智能航行系统收入 5.33亿元,同比增长 13.78%。盈利方面,除经营性业绩受外部因素造成下滑之外,由于业绩不及预期而导致发生的大额资产减值是公司业绩大幅下滑的主要原因,2022年公司计提了包括商誉、无形资产、存货、应收款坏账损失等资产减值合计 6.81亿元。从今年一季度的业绩表现来看,公司已恢复成长,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1.52亿元,同比增长 14.49%,实现归母净利润 469.91万元,同比增长 116.17%,实现大幅扭亏,毛利率也已恢复至 30.13%,同比提升 8.11pct,比去年全年毛利率水平提升 11.88pct。 挑战与机遇并存,公司储备多个收入增长点。2022年公司虽然业绩承压,但在多个领域形成突破:1)全球首批商用海底数据中心(UDC)开始实施,完成了从 0到 1的落地;2)斩获 2.8亿军工订单,创造单笔军工订单的历史业绩新高;3)紧跟绿色智能的船舶市场发展方向,实现国产内河船舶智能系统应用零的突破;4)努力摆脱进口元器件的制约,已经实现海底观测网接驳盒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提升;5)载人常压潜水系统 ADS 在国内首次完成大深度载人测试并获得认可。在多领域的突破和产品储备下,有望形成多个新增长点,拉动公司业绩持续增长。 公司在智能航海领域布局全面,有望受益于国内造船业的新一轮景气周期。根据中国船舶报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全国承接新船订单1518万载重吨,同比增长 53%,3月当月接单量 593万载重吨,环比增长 28.1%,从船型来看,新接船舶订单船型结构均衡,散货船与集装箱船占比收缩,油船占比显著提升。相比去年同期,四大主力船型均实现同比增长,其中油船同比涨幅 381.3%,油船运费快速上涨促进了订单的落地。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在 5月 8日发布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一季度中国造船产能利用监测指数(CCI)达到 772点,较去年同期增长 65点,同比增长 9.2%;相较于去年四季度的 764点,增 长了 8点,环比增长 1%。预计 2023年二季度,国际新造船市场将保持活跃,造船企业的产能利用将保持良好水平,CCI 有望继续增长。 从各项数据来看,国内船市行情持续向好,迎来新一轮景气周期。公司传统主业覆盖船舶智能导航、机舱自动化系统、船岸一体化系统、复合雷达系统等一系列海事产品,构建了船舶远程信息服务系统,能够为远洋、沿海、内河客户提供船舶智能化综合解决方案,实现船舶航行决策、控制、营运管理、设备健康维护等功能,保障航行安全,实现船舶营运综合节能增效。公司在船舶智能化和信息化方面布局全面,在国内具备较强竞争力,作为船舶的基础性配套设施,公司业务有望直接受益于国内造船业的新一轮繁荣。 海底数据中心能耗优势显著,公司商业化项目已在海南落地。海底数据中心能够利用海水作为自然冷源,样机单舱 PUE 低至 1.076,淡水消耗值 WUE 为零,极大降低了能耗。基于高算力低能耗的优势,海底数据中心除了可实现陆上数据中心的常规业务外,在面向云服务、GPU 超算、AI 计算等新技术应用场景时更具节能降本优势,同时可为数字资产相关产业发展提供绿色配套基础设施。根据公司公告的2022年业绩说明会记录情况显示,海南下水的数据舱运行情况良好,相关运行数据将在 6月份由第三方国有权威机构发布检测报告,除海南已完成落地外,公司在上海地区与申能已达成合作协议,广东、福建等其他地区也将加快落地。受益于“双碳”路线下数据中心行业格局的优化以及 AIGC 引发的算力需求扩张预期,公司作为国内首家海底数据中心服务提供商有望获得新发展机遇。 投资建议预计公司 2023-2025年营业收入为 14.78亿元、20.25亿元、26.43亿元,归母净利润为 1.40亿元、2.18亿元、2.98亿元,EPS 为0.19元、0.30元、0.41元,对应 PE 为 71倍、46倍、33倍。我们看好公司未来表现,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海底数据中心业务扩展不及预期;首期项目测试结果不及预期; 完全自主可控进度不及预期;行业出现新进入者。
|
|
|
海兰信
|
电子元器件行业
|
2022-10-31
|
12.39
|
18.06
|
85.80%
|
18.60
|
50.12% |
|
19.15
|
54.56% |
|
详细
公司于2022 年10 月24 日收盘后发布《2022 年第三季度报告》。 点评:l 第三季度营业收入实现较快增长,归母净利润短期承压2022 年第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44 亿元,同比增长30.09%;前三季度共实现营业收入6.16 亿元,同比增长7.68%,单季度营业收入实现较快增长。公司第三季度归母净利润为亏损114.21 万元,同比下滑153.40%;前三季度共实现归母净利润659.50 万元,同比下滑28.85%。截至三季度末,公司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为1173.43 万元,同比增长104.63%;合同负债为1.10 亿元,较年初增长40.85%,主要系预收销货款增加。费用方面,公司前三季度销售、管理、研发费用率分别为8.39%、13.20%、5.71%。 拟通过小额快速定增募资3 亿元,募投项目将提升公司深海勘测能力根据公司10 月18 日披露的《2022 年度以简易程序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预案(修订稿)》,公司拟向不超过35 名(含35 名)发行对象发行股票30,581,039 股, 占发行前公司总股本的4.41%, 募集资金总额为299,999,992.59 元,扣除相关发行费用后的募集资金净额将用于海洋基础工程技术服务能力建设项目(2.10 亿元)、补充流动资金(0.90 亿元)。近年来,以海上风电、海洋油气为代表的新兴领域增长势头良好,在整体海洋产业中的比重持续扩大,海洋基础工程技术服务能力建设项目提供的海洋及内陆水域基础工程巡检、维护保养等技术服务,将在提升深海资源的勘测和开发能力、保障工程建设和运维顺利实施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我国海洋经济规模稳步增长,公司有望受益于行业的蓬勃发展近年来,我国海洋经济规模稳步增长,根据自然资源部发布的数据,2021年我国海洋经济生产总值已达到90385 亿元,除2020 年在新冠疫情冲击和复杂国际环境影响下出现同比下降外,2012-2021 年其余年份均实现逐年增长,复合增长率约6.8%。此外,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产业支持政策,促进海洋探测行业稳步发展,十四五规划提出“坚持陆海统筹、人海和谐、合作共赢,协同推进海洋生态保护、海洋经济发展和海洋权益维护,加快建设海洋强国”。伴随疫情的控制以及经济活动的复苏,未来我国海洋经济有望重回增长轨道。公司一直致力于海洋调查仪器、系列雷达观监测系统、海洋信息化软件与海洋数据服务应用研究,有望受益于行业的蓬勃发展。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公司专注于海洋观探测和智能航海领域,近年来加大在海底IDC 领域的布局,有望打开全新成长空间。考虑到前三季度的经营情况,调整公司2022-2024 年营业收入预测至12.53、19.93、26.15 亿元,调整归母净利润预测至1.25、2.87、4.22 亿元,EPS 为0.18、0.41、0.61 元/股,对应PE 为65.48、28.46、19.36 倍。公司积极拓展新业务,各项投入较多,净利润率偏低,适用PS 估值法。过去三年公司PS TTM 主要运行在4-14 倍之间,维持2022 年10 倍的目标PS,目标价为18.06 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新冠肺炎疫情反复的风险;海底IDC 业务拓展不及预期;商誉减值风险。
|
|
|
海兰信
|
电子元器件行业
|
2022-08-29
|
11.21
|
--
|
--
|
11.58
|
3.30% |
|
19.15
|
70.83% |
|
详细
事件描述8 月25 日,公司发布2022 年中报。据公告,公司上半年实现营收3.72亿元,同比下降3.26%,实现归母净利润0.08 亿元,同比增加8.51%。 疫情扰动无碍公司利润增长,订单金额突破彰显公司发展潜力2022 年国内新冠肺炎疫情多点散发,特别是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先后经历不同程度的疫情袭击,物流、人流、供应链受到冲击,给国家经济运行和企业运营带来严重影响。受疫情影响,公司部分项目实施进度缓于预期;后续随着疫情防控形势好转,各地生产生活秩序逐步恢复,公司亦积极推进各项工作全面开展。 订单方面,2022 年上半年,公司斩获单笔军品业务订单2.7 亿元,单笔民品业务订单1.5 亿元,开启了公司亿元级订单先河。上述订单的签订,有利于公司扩大相关业务规模, 提升公司行业竞争力,提高公司产品市场占有率。 技术认证方面,公司控股子公司武汉海兰鲸科技有限公司开发的网络数据平台产品,获得了英国劳氏船级社颁发的原理性认可证书:CyberSECURITY Capability (4: Optimized),这是国内首张基于国际海事组织(IMO) 最高等级的网络安全认证, 该产品满足船舶智能化控制需求,为实现船舶远程遥控和自主控制提供了安全保障。 技术突破方面,海兰信紧跟导航雷达市场发展方向,积极进行固态导航雷达技术的研发工作,部分指标已超过常规磁控管雷达,目前产品已装备于国内科研船舶中。其中,2022 年1 月13 日交付的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绿色智能内河船舶创新专项”示范船舶“长航货运 001”作为试点船舶搭载了海兰信自研固态导航雷达,这也标志着国产内河船舶固态导航雷达应用实现了零的突破。 全球智能航海的引领者,智慧海洋中国创新实践者公司作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始终坚持自主研发及技术创新,通过对关键技术的不断积累突破,保持行业内的领先优势,拥有多项海洋领域国内外专有高精尖技术。 2022 年上半年公司研发费用为0.28 亿元,根据中国知网专利搜索显示,公司二季度共公开9 项专利。 智能航海领域,攻克多项关键技术,拥有船舶智能导航系统、机舱自动化系统、船岸一体化系统、复合雷达系统等系列海事产品,构建船舶远程信息服务系统,有能力为客户提供船舶智能化综合解决方案。 海洋观探测领域,形成了海洋立体观探测能力。融合极小目标探测雷达、地波雷达、岸线多普勒雷达、光学探测的雷达组网技术,在国内处于领先位置;地波雷达海流探测精度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积极探索人工智能技术在雷达大数据、视频结构化处理应用。依托国际主流海底网技术,具备海底观测网主接驳节点、次接驳节点和海底仪器接口模块的国产化能力,可提供高可靠性、维护性、容错能力强的海底观探测解决方案。 深海装备领域,公司610 米/365 米深的两款常压潜水系统,是国际顶级的深潜高效作业装备。拥有完整知识产权,主要材料和关键工艺自主可控。 投资建议预计公司2022-2024 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08、2.08、3.34 亿元,同比增速为121.6%、91.7%、60.7%。对应 PE 分别为67.56、35.24、21.93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下游需求不及预期,市场竞争加剧。
|
|
|
海兰信
|
电子元器件行业
|
2022-07-20
|
12.91
|
--
|
--
|
13.80
|
6.89% |
|
14.43
|
11.77% |
|
详细
专注于智能航海和海洋观探测领域,技术实力雄厚。在智能航海领域,公司攻克多项关键技术,拥有船舶智能导航系统、机舱自动化系统、复合雷达系统等系列海事产品,构建船舶远程信息服务系统,为远洋、沿海、内河客户提供船舶智能化综合解决方案。在海洋观探测领域,公司基于多制式雷达系统、海底网、海洋观探测传感器、海洋无人探测系统,实现全天候的海洋立体观测,提供海洋安防、海洋环境监测预报、海上生产作业支撑等海洋观探测服务。2021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9.02亿元,同比增长3.61%。智能航海领域营收占比51.89%,海洋观探测领域营收占比39.68%。 UDC业务完成样机测试,未来市场空间广阔。UDC指海底数据中心,相比传统的数据中心,具有节能高效、低成本、低时延的特点。公司是国内首创海底数据中心服务供应商,并参与了多项数据中心相关行业标准制定。公司完成了第二阶段UDC样机测试,能耗方面具有1.076的PUE值。2021年7月工信部发布《新型数据中心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明确要求:到2021年底,新建大型及以上数据中心PUE降低到1.35以下;到2023年底,新建大型及以上数据中心PUE降低到1.3以下。政策推动下,未来UDC业务市场空间广阔。公司目前已与多家客户签订了多项订单协议,该部分业务即将为公司贡献营收。 公司业务开拓顺利,接连收到多个项目中标通知。公司近日参与了某部组织的军品竞争性谈判采购项目,成交金额2.81亿元。全资四级公司北京劳雷和全资子公司欧特海洋收到三亚崖州湾科技城开发建设有限公司设备采购《中标通知书》,中标金额1.51亿元。两次中标金额合计4.32亿元,占2021年营业收入的47.9%。公司在特种业务和民品业务市场开拓顺利,频繁获得大额中标通知,全年业绩有望实现快速增长。 船舶行业触底回暖,公司盈利能力有望提升。2021年,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0.49亿元,同比减少14.38%。归母净利润下滑的主要原因是计提了大额可转债利息和股权激励费用,其中可转债利息费用为0.41亿元。 从下游新造船价格上来看,船舶生产行业经过了10年的调整,过剩产能出清,新船价格开始逐步攀升。中国新造船价格指数在2020年12月30日为788点,2022年6月30日该指数已攀升至了1066点,涨幅35.28%。下游盈利改善逐渐向上游传导,公司盈利能力有望随船海大周期触底回暖而有所提升。 投资建议:公司在海洋观探测和智能航海领域深耕多年,近年来开始拓展UDC业务。目前UDC业务正处于建设期,十四五期间仅海南地区的部署目标就达100个,未来UDC业务将为公司开拓巨大增量空间。我们预计公司2022年-2024年净利润分别为1.08亿元、2.06亿元、3.32亿元,对应PE分别为76.2、40.0、24.8。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新冠疫情导致产品交付不及预期、UDC业务市场拓展不及预
|
|
|
海兰信
|
电子元器件行业
|
2022-06-13
|
12.70
|
22.48
|
131.28%
|
13.96
|
9.92% |
|
13.96
|
9.92% |
|
详细
事件:公司于6月7日收盘后发布《关于军品项目收到成交通知书的公告》。 点评:军品项目收到成交通知书,成交金额达到2.81亿元公司参与了某部组织的XX 竞争性谈判采购项目,于近日取得某部采购机构下发的《成交通知书》,通知书称经谈判小组评审,公司为成交供应商,成交金额280,705,000元。该项目成交金额占公司2021年度经审计营业收入的31.11%,客户具有良好的信用,款项一般为专款,具备履约能力,项目的后续履行将对公司的经营业绩产生积极影响,公司将根据相关会计准则在相应的会计期间确认收入。公司通过持续加大军品业务科研投入和技术创新,不断提升满足客户定制化需求的能力,细化产品线,着力拓展军品业务市场。 持续加大特种装备方面的研发力度,成功中标多个采购项目在特种装备业务领域,公司基于已有核心技术形成数据与存储、船舶操控、识别探测、船舶电气、水文气象、服务保障六条产品线。2021年,公司成功中标某重点型号航行数据记录仪科研配套项目;研制的某型综合操纵设备顺利通过客户鉴定,并取得配套合同;研制的某型操纵设备在客户组织的竞优评比中,获得了综合排名第二的好成绩;成功中标某XX 测量设备采购项目,中标金额约2000万元,是公司在识别探测领域技术和产品的新突破;顺利成为某研究所的合格供方,承接监控软件、一体化硬件等电气配套业务;顺利取得某气象服务的代理授权,为行业客户提供定制化气象服务等。 公司核心技术自主可控,有望充分受益于国防信息化建设的持续推进近年来,我国国防建设持续加速,信息化开支逐年提升。“十四五规划”中明确提出要加快武器装备现代化,聚力国防科技自主创新、原始创新,加速战略性前沿性颠覆性技术发展,加速武器装备升级换代和智能化武器装备发展。根据中研普华数据库的预测,到2025年,中国国防信息化开支将增长至2513亿元,2014-2025年CAGR 达到11.62%。“十四五”期间有望成为我国国防信息化的投入高峰,在当前的国际形势下,国家大力支持海洋船舶领域的技术创新,并重点加大国产设备研发力度,海洋船舶高端装备自主可控成为共识。公司军品业务目前已覆盖航海和海洋两大领域,核心技术自主可控,有望充分受益于国防信息化建设的持续推进。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公司专注于海洋观探测和智能航海领域,近年来加大在海底IDC 等领域的布局,有望打开全新的成长空间。预测公司2022-2024年营业收入为14.30、21.83、26.04亿元,归母净利润为1.66、3.22、4.24亿元,EPS 为0.26、0.51、0.67元/股,对应PE 为50.54、26.00、19.71倍。近年来,公司积极拓展新业务,各项投入较多,净利润率偏低,采用PS 估值法较为合适。 过去三年,公司PS TTM 主要运行在4-14倍之间,维持公司2022年10倍的目标PS,对应目标价为22.48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新冠肺炎疫情反复;海底IDC 业务拓展不及预期;商誉减值等。
|
|
|
海兰信
|
电子元器件行业
|
2022-06-09
|
13.27
|
--
|
--
|
13.96
|
5.20% |
|
13.96
|
5.20% |
|
详细
事件:6月7日,海兰信公布《关于军品项目收到成交通知书的公告》,通知书称经谈判小组评审,公司为成交供应商,成交金额2.81亿元人民币,客户具有良好信用,款项一般为专用款,客户具备履约能力。 持续加大军品业务投入与研发进一步助力业绩持续往上:海兰信目前的军品业务已经覆盖航海和海洋两大领域,未来公司将持续加大军品业务科研投入和技术创新,不断提升满足客户定制化需求的能力,进一步细化产品线以及产品布局,本次披露项目的成交额为2.81亿元,占2021年度经审计营业收入的31.11%,该项目的后续履约将进一步带动公司后续业务持续稳健增长。我们认为,本次项目的披露,进一步表明公司在军品业务技术以及产品竞争优势,随着技术、产品等进一步细化和布局,公司的技术竞争力将进一步提升,带动业绩持续稳健向上。 贯彻智慧海洋理念,核心技术自主可控,竞争优势显著:深耕20多年,海兰信在智能航海、海洋观探测、海洋信息系统等领域,建立领先的技术、产品体系;以海洋观探测和大数据技术为支撑,打造岸海一体的综合海洋立体监测系统,构建海洋大数据平台,为涉海国防、政府、企业类用户提供全方位多层次服务,目前基于多制式雷达系统、海底网、海洋观探测传感器、海洋无人探测系统,实现全天候的海洋立体综合观测,提供海洋安防、海洋环境监测预报、海上生产作业支撑等海洋观探测服务;同时可应用在特种装备领域。以航海信息集成和智能化为着力点,形成先进的智能船整体解决方案,已在大型远洋商船和内河船舶逐步铺开使用;以海底网关键技术为依托,海底数据中心已正式进入商用阶段,而且UDC也是公司当前重点投入的转型创新业务;以海洋信息系统为拓展,倡导快乐安全出海,打造海洋娱乐新业态。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海兰信持续贯彻智慧海洋理念,产品及技术优势显著,订单交付顺利,因此我们上调2022年-2023年业绩预期,归母净利润从0.99亿元、1.23亿元上调至1.29亿元、3.11亿元,预计2024年年归母净利润为5.26亿元,EPS分别为0.20元、0.49元和0.83元,对应的PE估值为65X、27X、16X,我们持续看到海兰信未来业绩稳健增长,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订单需求不及预期;UDC交付进度不及预期。
|
|
|
海兰信
|
电子元器件行业
|
2022-04-15
|
13.75
|
--
|
--
|
13.58
|
-1.24% |
|
13.96
|
1.53% |
|
详细
公司发布2021年报,全年实现营业收入9.02亿元,同比增长3.61%,实现归母净利润4891.02万元,同比下滑14.38%,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1417.54万元,同比下滑48.86%,与前次预测相比呈现超预期表现。 船海行业触底回暖,收入稳健增长。受益于全球的船海行业呈现长周期的触底回暖状态,公司智能航海、海洋观探测领域各业务的接单、在手持单都增幅明显,2021年整体收入继续稳健增长。分业务来看,公司海洋观探测装备与系统产品收入为3.58亿元,同比下滑12.63%,智能船舶与智能航行系统产品收入为4.68亿元,同比增长11.67%。 短期因素影响公司全年盈利表现,四季度单季盈利创历史新高。公司去年四季度单季实现归母净利润3964.06万元,为历史新高数据。全年归母净利润为4891.02万元,同比下滑14.38%,主要原因为计提可转债利息和股权激励费用,共计4440.24万元,剔除以上影响因素后,公司归母净利润相比于2020年有较大幅增长。我们认为增长的主要原因为公司海洋观探测装备与系统、智能船舶与智能航行系统的毛利率均有一定程度回升,推动2021年综合毛利率同比提升2.93pct至33.82%,同时公司费用管控能力有所提升,销售费用率及管理费用率都有不同程度下降。 技术升级与转型期研发投入加大,为成长奠定基础。公司2021年研发投入1.23亿元,同比增长40.01%,主要围绕微波导航雷达装备和岸基雷达系统、智能航海、海洋观探测装备、UDC等领域开展研发活动,均取得了技术和产品方面的突破进展,公司所处行业技术壁垒较高,研发投入持续加大有望夯实公司竞争优势、开辟新业务,投入的方向均有望成为公司未来业绩增长点。 UDC业务利好频出,商业化落地在即。海底数据中心(UDC)是公司当前重点投入的转型创新业务,该业务机会基于公司在海洋工程领域的长期技术积累,以及引入具有微软UDC业务经验的相关外籍团队,使公司具备UDC方案的落地能力。目前经过近两年的验证测试,正式向全面的商用化拓展,根据公司官网信息,海南一期项目已正式开工建设,6月30日前有望实现下水应用。此外公司近期公告称与新加坡公司ATLAS签订了采购服务合同,正式打开海外市场。UDC方案具备节能高效、低成本、低时延等优势,在低碳绿色的趋势下,叠加政策和市场客户认可度的不断提升,UDC即将迎来一个蓬勃发展的大时代, 公司作为国内商用先行者有望率先受益。
|
|
|
海兰信
|
电子元器件行业
|
2022-04-13
|
12.82
|
22.56
|
132.10%
|
14.15
|
10.37% |
|
14.15
|
10.37% |
|
详细
事件: 公司于 2022年 4月 11日收盘后发布《2021年年度报告》。 点评: 营业收入同比增长 3.61%,归母净利润受到可转债利息计提的影响2021年,公司克服疫情常态化的不利影响,从研发、市场、服务等多方面推进业务,新签订单实现同比增长,智能航海业务订单实现较大增长。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9.02亿元,同比增长 3.61%;实现归母净利润 4891.02万元,同比下降 14.38%,主要原因是公司计提可转换债券利息计提和股权激励费用共计 4440.24万元。剔除可转换债券利息计提的影响后,公司归母净利润相比 2020年有大幅的增长。分业务来看,智能船舶与智能航行实现收入 4.68亿元,同比增长 11.67%;海洋观探测实现收入 3.58亿元,同比下降 12.63%;其他业务实现收入 0.76亿元,同比增长 81.96%。 积极围绕主营业务开展研发活动, UDC 完成第二阶段样机测试公司持续投入科研, 2021年研发投入 1.23亿元,同比增长 40.01%,主要围绕微波导航雷达装备和岸基雷达系统、智能航海、海洋观探测装备、 UDC等领域开展研发活动。 2021年,公司 UDC 完成了第二阶段样机测试,评估报告显示,能耗方面,样机具有低至 1.076的 PUE 值;环境影响方面,获得环境友好评价;网络性能方面,可承载最高等级业务。此外,中国船级社(CCS)针对 UDC 形成的海底数据中心测试大纲,成为了水下数据中心设备海上操作及水下测试的实施参考。同时,公司继续推动水下数据中心领域2个行业标准和 1个团体标准研制。海底观测网方面,公司已成功实现海底接驳盒、仪器平台、科学仪器接口模块等海底观测网设备的国产化研制。 与 ATLAS 签订服务采购合同,业务有望向更多的国家和地区开拓公司于 2022年 3月 28日收盘后发布《关于海底数据中心签订服务采购合同的公告》,公司控股子公司深圳海兰云数据中心科技有限公司与新加坡公司 ATLAS TECHNOLOGY MANAGEMENT PTE. LTD.于 2022年 3月 28日通过网上电子签章的方式签订了首个海外市场的海底数据中心服务采购合同, ATLAS 向海兰云采购海底数据中心一个数据仓的服务器服务,服务期为 5年,服务费共计人民币 2945万元(不含服务器)。本次服务采购合同的签订表明公司海底数据中心业务海外客户商业模式的成功构建,并且已拓展至新加坡公司,未来将向更多的国家和地区开拓。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公司专注于海洋观探测和智能航海领域,近年来加大在海底 IDC 领域的布局,有望打开全新成长空间。预测公司 2022-2024年营业收入为 14.30、21.83、 26.04亿元,归母净利润为 1.66、 3.22、 4.24亿元, EPS 为 0.26、0.51、 0.67元/股,对应 PE 为 51.84、 26.66、 20.22倍。近年来,公司积极拓展新业务,各项投入较多,净利润率偏低,采用 PS 估值法较为合适。 过去三年,公司 PS TTM 主要运行在 4-14倍之间, 维持公司 2022年 10倍的目标 PS,对应目标价为 22.56元。 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新冠肺炎疫情反复;海底 IDC 业务拓展不及预期;商誉减值等。
|
|
|
海兰信
|
电子元器件行业
|
2022-04-13
|
12.82
|
17.02
|
75.10%
|
14.15
|
10.37% |
|
14.15
|
10.37% |
|
详细
事件: 公司发布 2021年年度报告,实现营业收入 9.02亿元,同比增长 3.61%;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4891.02万元,同比下降 14.3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 1417.54万元,同比下降48.86%。 点评: 营收规模创上市以来新高,经营性利润实现较大突破。公司 2021年度业务收入中尚未包含 UDC 项目业务收入,整体业务营收规模创上市以来新高,主要原因在于公司原有智能船舶与海洋观探测业务在历经船舶下行周期后景气度企稳回升。一方面,公司 Q4单季实现营收 3.3亿,在计提可转债利息费用后,仍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 2676.9万,环比大幅转正,同比增长 95.9%。另一方面,景气度回升带动公司业务盈利能力提升,公司智能船舶与海洋观探测业务毛利率为 27.22%、42.2%,同比分别提升 6.51、1.57pct。总体来看,公司原有业务利润水平在 2021年得到较大提升,扣非净利润与归母净利润虽有降幅,但实现经营性利润如EBITDA 利润 4417万,同比增长 38.94%,考虑到公司计提了可转换债券利息 4113.08万元,冲回计提后的归母净利润亦回归到历史较高水平。 政策、产业、资本汇聚海洋经济,海底 UDC 业务扬帆起航。公司海底UDC 业务在报告期内正式商业化落地,海南海底数据中心示范工程首个海底数据仓已于今年年初在天津临港特种设备制造场地开工建造。海底UDC 项目因其节能高效、低成本、低时延的优势,得到了海南省政府在政策、市场、订单、资本等全方位支持。我们看好公司以 UDC 为代表的海洋科技产业借力于海南“封岛”红利,扎根海南,省外、海外 UDC 业务有望取得实质突破。 投资建议:鉴于公司 UDC 业务将于 2022年开始贡献业绩,提高公司盈利预测,预测公司 2022-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 15.12/22.12/31.26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1.97/4.21/6.64亿元,对应 EPS 为 0.31/0.66/1.05元,对应 PE40.48/18.96/12.04X,由于公司 UDC 业务已实质落地,且年内新增订单可期,提高目标价至 17.02元,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UDC 业务进展不及预期、业绩预测和估值判断不达预期
|
|
|
海兰信
|
电子元器件行业
|
2022-02-21
|
15.57
|
--
|
--
|
17.07
|
9.63% |
|
17.07
|
9.63% |
|
详细
事件:2月11日,海兰信海南海底数据中心示范工程项目首个海底数据舱在天津港保税区临港特种设备制造场地开工建造,标志着全球首个商用海底数据中心正式进入工程建设阶段。 海南示范工程项目正式开建,后续将向沿海地区加速推广。海南海底数据中心示范工程项目由北京海兰信数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及其下属控股公司海兰云联合海南省国资委在海南省三亚市进行投资建设。其中,公司负责海底数据中心产品关键核心技术突破、产品研制以及海底数据中心的运营和市场推广。本次开工的数据舱应用水深超过20米,整体结构重量达1300吨,罐体及法兰直径达3.6米,是目前全球最大的海底数据舱。公司与海南省政府的目标是“十四五”期间在海南部署100个海底数据舱。除海南外,公司规划向北将海底数据中心延伸至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及京津冀等其他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向南将海底数据中心向香港、新加坡、越南等东南亚市场推广。 收购欧特海洋开展CUDC。业务,数据中心新模式前景广阔。2020年,海兰信完成了对欧特海洋科技有限公司的收购,基于其成熟的海底接驳技术、深海电站技术和海底工程实施经验,具备了建设海底数据中心的核心技术能力,该公司也曾参与微软的海底数据中心项目并提供设计服务。同时,海兰信凭借20年来在海洋装备、海洋信息化领域的技术积累,突破解决了海底数据中心的配电系统、冷却系统、监控系统等设计难题和技术瓶颈,形成该领域的先发技术优势,为公司开展海底数据中心(UDC)业务提供了契机和保障。我们认为,海底数据中心具有低能耗、低成本、低时延、省资源、高可靠性以及可模块化生产、可快速部署等综合优势,未来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预计公司2021-2023年的净利润为0.75亿元、1.83亿元、3.78亿元,EPS为0.12元、0.29元、0.60元,对应PE为115倍、47倍、23倍,维持“买入”评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