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联创光电
|
电子元器件行业
|
2024-08-09
|
26.69
|
--
|
--
|
26.54
|
-0.56% |
|
26.54
|
-0.56% |
-- |
详细
事件: 2024年 8月 5日,公司发布公告,联创光电拟以 35680万元收购江西省电子集团有限公司持有的联创超导 8%股权,拟以 13380万元收购共青城智诺嘉投资中心(有限合伙) 持有的联创超导 3%股权。交易完成后,公司对联创超导持股比例将由 40.00%提升至 51.00%,并获得联创 超导董事会5个席位中的3个席位,成为联创超导的控股股东,将其纳 入合并报表范围。 点评: 联创超导是专业高温超导磁体应用技术综合性解决方案提供商。 1)联创超导高温超导感应加热设备于 2022年 3月在某央企客户的生产车间并线生产至今,持续平稳运行。 2) 2023年初,联创超导与下游用户共同研发,成功将高温超导磁体在控制与结构上与光伏 N 型晶硅炉系统融为一体,研制出高温超导磁控单晶硅生长炉,并获得批量化产品订单。 3) 在可控核聚变应用领域,联创超导先后完成了 REBCO 集束缆线及基于集束缆线的高温超导 D 型磁体的设计。 2023年 11月 12日,江西省人民政府与中核集团签订全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在此框架下,联创超导和中核聚变(成都)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签订了协议,双方计划联合建设聚变-裂变混合实验堆项目,技术目标 Q 值大于 30,工程总投资计划超过 200亿元。 联创超导 2023年首次实现盈利,未来有望快速发展。 联创超导 2023年营收 7540万元,净利润 679万元。截至公告日,联创超导在手订单49204万元,框架协议订单金额约 111510万元,正在跟踪的意向客户及金额预计 8150万元。 本次交易业绩承诺如下:联创超导在 2024-2026年实现的经审计合并报表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累计不低于 60000万元。 投资建议: 2019年,联创光电开始实施“进而有为、退而有序”主体发展战略,布局高温超导、激光为公司产业转型升级发展方向,确定高温超导、激光为公司未来聚焦发展的两大主业。 此次收购联创超导股权,有助于实现公司在高温超导领域的产业布局, 增强公司持续盈利能力,故我们上调对公司的利润预测。预计公司 2024-2026年实现营收38.37/45.26/53.24亿元,归母净利润 5.01/7.21/9.77亿元, 对应 EPS 为1.10/1.58/2.15元,对应 PE24.77/17.23/12.71X,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激光、超导业务拓展不及预期,业绩与估值判断不及预期
|
|
|
中无人机
|
航空运输行业
|
2024-07-11
|
30.30
|
--
|
--
|
34.39
|
13.50% |
|
34.39
|
13.50% |
-- |
详细
无人机与载人飞机相比,具有体积小、造价低、使用方便、对作战环境要求低、战场生存能力较强等优点,已成为世界各国发展装备的重要方向。预计未来,在军用领域,全球军用无人机主要产值集中在无人战斗机系统、中空长航时无人机系统及高空长航时无人机系统领域,其中中空长航时无人机系统及高空长航时无人机系统约占军用无人机48%左右的市场份额;在民用领域,随着无人机应用领域的不断深化,预计2024年全球民用无人机市场规模将增长至4157.27亿元人民币,其中工业无人机规模占比将持续提升。 公司专注无人机领域,翼龙系列无人机是我国军贸出口的主力型号。公司主要产品包括翼龙-1、翼龙-1D、翼龙-2等翼龙系列无人机系统,已出口“一带一路”沿线多个国家,其优越性能和成熟度经历了高强度实战检验并取得卓越战绩,获得国内外客户广泛认可。根据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SIPRI)统计,2010年至2023年间,翼龙系列无人机军贸出口订单累计数量位列国内第一。在国内市场,公司利用军贸无人机实用成果反哺国内装备建设,并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创新大气象、大应急领域应用的新手段和新方法,为国家第一时间开展应急救援提供了全新的解决方案。 公司以研发为发展的核心驱动力,持续引领行业技术发展。一直以来,公司不断加大研发投入,研发费用率处于行业较高水平。公司资深的研发团队保障了持续的创新能力,使公司在国内处于技术领先地位,公司已掌握大型固定翼长航时无人机的25项关键核心技术,覆盖设计研发、生产制造和服务等主营业务环节。未来将立足全球高端无人机市场,拓展“翼龙”核心品牌,发挥无人机产业链“链长”企业的主导作用,形成全体系全寿命全场景整体解决方案能力,成为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的无人机专业化公司。 投资建议:我们根据年报情况调整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024-2026年营业收入分别为34.42/42.18/51.72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76/4.27/5.02亿元,对应EPS为0.56/0.63/0.74元,对应PE53.73/47.33/40.3X,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军贸政策变动、需求不及预期、盈利预测与估值不及预期
|
|
|
海兰信
|
电子元器件行业
|
2024-06-28
|
6.52
|
--
|
--
|
6.78
|
3.99% |
|
6.82
|
4.60% |
-- |
详细
报告摘要:公司重大合同落地,业绩有望实现明显提升。公司于2024年6月18日发布重大合同公告,公司与全资子公司欧特海洋均于近日收到三亚崖州湾科技城开发建设有限公司发出的关于海南省海洋灾害综合防治能力建设项目(EPC+O)的《中标通知书》。本次招标项目中标价格为7.25亿元,工期为180天,本次项目中标有利于公司加速推进海洋观探测及数据集成技术与业务的协同发展,为客户提供高可靠性、维护性、容错能力强的综合解决方案,增厚公司经营业绩。崖州湾科技城凭借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目前已成为国家深海科技创新产业聚集地,积聚了许多国内在深海领域研究方面领先的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力量,未来3至5年保守估计海洋领域的投资规模达到20至30亿。 公司变更募投项目,固态雷达已实现小批量供货。公司于2024年3月将募投项目“智慧海洋技术中心建设项目”变更为“船舶固态导航雷达试验平台建设及产业化项目”和“UDC上海项目(一期)”。目前国内民用船舶的固态导航雷达市场主要由进口产品主导,国产产品市场份额较低,公司在相关产品研发和应用方面走在国内行业前列,已完成固态雷达样机的研制和试验验证,并向终端客户小批量供货,具备明显先发优势。 前瞻性布局UDC业务,将智算与数据中心相结合。2023年11月,公司“海底数据中心一期项目”全面竣工,为赋能数字化转型,公司将智算与数据中心相结合作为海南海底数据中心项目二期工程的一部分,开展海南海底智算舱以及算力运营服务平台建设,总体规划建设智能算力超过2000PFlops(FP16)。该项目已经获得海南省当地政府的智算产业专项补贴。“海底数据中心+海洋能源”的产业模式将在上海区域某海上风电场内建设示范项目,目前项目技术方案已具备可执行性,正在加紧推进用海、用电等建设审批手续。投资建议:我们预计公司2024-2026年营收分别为15.05/18.72/23.55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95/2.47/3.16亿元,对应EPS为0.27/0.34/0.44元,对应PE24.24/19.18/14.96X,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下游需求不及预期、盈利预测与估值不及预期。
|
|
|
光威复材
|
基础化工业
|
2024-05-21
|
27.97
|
--
|
--
|
27.71
|
-0.93% |
|
28.88
|
3.25% |
|
详细
贴合实际,调整股权激励计划。公司调整了2022年股权激励计划。调整后,2024/2025年净利润考核目标最低触发值分别为9.0/10.6亿元,较原计划下调25.6%/26.3%。同时设定按照考核目标的实际完成比例进行激励。本次调整考量了行业与公司的实际情况,进一步提升公司员工信心。 23年公司航天航空业务表现亮眼。23年全球碳纤维需求量11.5万吨,对比22年下降14.8%,首次出现需求负增长,但公司2023年拓展纤维板块受到航空航天应用需求增长影响实现营收16.67亿元,同比增长20.28%,确保公司营收保持稳定。分场景看,公司航空业务贡献营收12.53亿元,收入占比49.79%,同比增长20.89%,航天业务贡献营收3.47亿元,营收占比13.79%,同比增长37.73%,有效抵消能源新材料、通用新材料、精密机械、光晟科技板块营收下滑的影响(分别同比减少35.5%/10.5%/31.1%/22/1%)。24年Q1公司碳纤维板块实现营收3.16亿元,同比下降7.12%,主要系受通用高性能碳纤维价格下降和高强高模碳纤维产品需求节奏因素影响,其中,航空定型产品贡献保持稳定增长。能源新材料、通用新材料、复材科技、精密机械、光晟科技板块营收同比-1.92%/-19.07%/+12.18%/-49.27%/-51.08%。 品类梯队保持盈利放量,新一代产品贡献能力增强。2023年公司碳纤维实现销售量2340吨,同比增长7.39%,生产量2587吨,同比增长1.04%,库存量391吨,同比下降24.14%,产销比90.45%。分产品品类来看,T300/T700/T800/MJ系列分别实现营收8.5/2.6/2.9/2.1/0.6亿元,分别占比51.1%/15.6%/17.2%/12.4%,营收同比增长2.9%/16.1%50.6%/54.5%,综合来看,传统定型产品(T300)盈利创收能力稳健,新定型产品(T800及MJ系列)和高性能产品(T700)增长后劲充足,贡献占比提高。最新前沿尖端产品第三代碳纤维M40X和T1100G研发则在稳步推进。 盈利水平微降,费用率有所增加。2023年公司毛利率48.66%,同比微降0.42pct,期间费用率12.87%,同比增加3.02pct,净利率33.4%,同比下降2.69pct,盈利能力有所下降。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5.34亿元,同比增长263%,主要系减少存货资金占用及土地保证金退回所致。24年Q1净利率29.13%,同比基本持平,期间费用率17.66%,同比增加4.86pct,主要是研发费用率增加所致(同比+5.46pct)。 大额合同履行进展顺利,产能扩张抢抓碳纤维国产替代窗口。公司深耕国内碳纤维国产化多年,是国内军用碳纤维市场核心供应商之一,子公司与客户A签订三个订货合同,合计金额为20.98亿元,履行期限为2022年1月1日至2024年6月30日,至23年末累计履行金额17.40亿元,履行进度83%,24年Q1传统定型产品大合同执行率8.58%,产品稳定交付。在装备复材化及国产化的大背景下,公司坚持高强、高模、低成本的“两高一低”碳纤维业务发展战略,新建设内蒙古1万吨低成本碳纤维项目,其中一期4000吨产能有望在24年上半年投产使用,期待公司产品后续在应用终端扩展及市场占有率方面将有亮眼表现。 给予公司“增持”评级,根据公司订单执行以及下游需求情况,调整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024-2026年实现EPS1.23/1.45/1.70元,对应PE21.28/17.95/15.37倍。 风险提示:下游需求不及预期,股权激励计划调整的监管风险。
|
|
|
集智股份
|
电子元器件行业
|
2024-05-17
|
26.91
|
--
|
--
|
28.53
|
6.02% |
|
28.53
|
6.02% |
|
详细
立足平衡机主业, 打造“一体两翼”战略格局。 公司是国内动平衡行业的牵头企业,持续加大新产品的开发力度以及下游应用领域拓展, 并以动平衡技术及相应的产品为基础,围绕自动化设备制造、传统产业升级改造、以及国防建设需求,形成以平衡机为主体,自动化设备、智能声学传感系统产品为两翼的“一体两翼”战略发展规划。 近几年公司业绩表现良好, 2019-2023年公司营收规模由 1.66亿元增长至 2.55亿元,年均复合增速为 11.33%;主要受益于公司全自动平衡机持续开拓市场以及自动化产线及设备业务稳步放量。利润端, 2019-2023年公司归母净利润由 0.21亿元增长至 0.33亿元,年均复合增速为 11.96%。 2023年公司营收同比增长 7.6%, 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 76.38%,业绩实现快速增长。 高速动平衡设备仍以进口为主,国产替代空间广阔。 公司重点围绕多工位全自动平衡修正机、平衡测试机、立式全自动平衡机、高速平衡机四大类机型发展。公司在不断巩固家用电器、电动工具、汽车等领域市场应用的基础上,在高端装备制造领域继续做精做强, 致力于实现高速动平衡设备自主可控。高速动平衡技术主要用于汽轮机、燃气轮机和航空发动机等大型装备内的回转零部件平衡。目前我国高速动平衡以进口平衡设备为主,随着国内企业技术持续提升,未来有望实现高速动平衡领域国产替代,打开更大市场空间。 自动化设备业务迅速发展,智能感知系统业务进展顺利。 公司在平衡机主业基础上布局两大新业务, (1)自动化设备方面,公司于 2018年成立控股公司杭州合慧, 布局电机自动化生产设备领域,目前公司自动化生产设备的应用已经从家用电器、电动工具不断向汽车零部件、工业机器人用伺服电机等拓展, 2019-2023年公司自动化设备业务收入复合增速高达 49.53%。在国内劳动力短缺及劳动力成本上升趋势下,电机厂商也将对原有手工、半自动的生产线进行升级改造,进一步增加对电机生产自动化设备的需求,自动化设备业务未来有望持续快速发展。 (2)智能感知系统业务方面,公司与之江实验室合作,目前子公司谛听智能经过多次试验和技术验证, 已完成智能水声信号处理系统初代产品的研制,正积极开展产品应用推广的前期工作。 投资建议: 我们预测公司 2024-2026年营收分别为 3.04/3.65/4.41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0.43/0.61/0.81亿元,对应 EPS 为 0.53/0.75/1.0元,对应 PE50.36/35.89/26.86X, 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行业及技术变化、 管理层变动、 盈利预测与估值不及预期
|
|
|
中航光电
|
电子元器件行业
|
2024-05-10
|
34.87
|
--
|
--
|
37.84
|
8.52% |
|
40.05
|
14.86% |
|
详细
事件: 公司发布 2023年年报和 2024年一季报。公司 2023年实现营收 200.74亿元,同比增长 26.75%;归母净利润 33.39亿元,同比增长 22.86%。 公司 2024Q1实现营收 40.13亿元,同比下滑 24.87%;归母净利润 7.51亿元,同比下滑 24.41%。 点评: 23年业绩稳健增长,弹载产品营收大幅增长。 23年营收实现稳健增长,主要系市场开拓,战略新兴产业高速增长。分产品看, 1) 23年电连接器及集成互连组件营收 155.00亿元,同比增长 27.17%; 2)光器件及光电设备营收 31.47亿元,同比增长 27.26%; 3)液冷解决方案及其他产品等其他产品营收 14.27亿元,同比增长 21.35%。 公司盈利能力保持稳定。 毛利端, 23年/24Q1公司毛利率为37.95%/35.55%,同比变化+1.41/-3.96pct。利润端, 23年/24Q1公司归母净利率为 16.63%/18.71%,同比变化-0.52/+0.12pct。费用端, 23年公司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为 2.66%/6.64%/10.95%/-0.75%,同比变化+0.01/+0.90/+0.86/+0.65pct; 24Q1公司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为1.83%/4.64%/7.84%/-0.82%,同比变化-0.54/-1.92/-0.13/-0.26pct。 加快产业布局,产业化能力稳步提升。 2023年, 公司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中期评估与调整,加速推进现代化产业能力建设,基础器件产业园(一期)工程顺利竣工,华南产业基地(一期)开启高端制造新征程,高端互连科技产业社区、民机与工业互连产业园全面开工,沈阳兴华航空发动机线束及小型风机产能提升建设项目综合装配保障中心和泰兴航空光电液冷源系列产品集成系统项目圆满封顶;公司积极推动战略业务的高质量发展,开展沈阳兴华股权重组项目,优化控股子公司股权结构,提高公司治理水平。 公司 2024年财务预算彰显稳健经营目标。 2024年,公司以“稳增长、可持续、高质量发展”为要旨,坚持战略聚焦,专注主业,加大战新产业拓展,打造“第二增长曲线”。根据公司财务预算,公司 2024年度计划实现营业收入 221亿元,同比增长 10.09%;计划实现利润总额 41.10亿元,同比增长 10.08%。 投资建议: 我们预测 24-26年公司营收分别为 244.85/298.75/354.87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42.24/52.85/64.59亿元,对应 EPS 为1.99/2.49/3.05元, PE17.26/13.80/11.29X,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订单波动,行业政策变化,业绩与估值判断不及预期。
|
|
|
航天环宇
|
机械行业
|
2024-05-09
|
23.98
|
--
|
--
|
25.27
|
4.25% |
|
25.00
|
4.25% |
|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23年报,2023年实现营收4.56亿元/+13.65%,归母净利润1.34亿元/+9.63%,扣非归母净利润0.98亿元/-14.47%。2024Q1单季度营收0.44亿元/+71.79%,归母净利润0.04百万元/-27.27%,扣非归母净利润-0.02亿元/-613.90%。 点评:业绩符合预期,净利润稳步增长。公司2023年实现营业收入4.56亿元,同比增长12.65%;归母净利润1.34亿元,同比增长9.63%;2024Q1实现营业收入0.44亿元,同比增长71.79%,系公司宇航产品、航空工艺装备及地面通信及测控测量装备的收入增长;归母净利润0.04亿元,同比降低27.27%,系产品价格及结构变化,毛利率下降,管理费用、研发费用增加。 航空航天领域全能手,大飞机+卫星互联网+载人飞船概念叠加。宇航及通信产品方面,公司承担了载人航天、北斗导航、探月工程、火星探测、高分遥感、通信等卫星型号宇航核心零部件的研制。在动中通产品上,0.6米动中通已应用于某无人机卫通数据链;在静中通产品上,6.2米KaKu双频段网面天线已完成设计定型、批量列装;在固定站产品上,已成功交付7.3米口径Ka频段卫通天线。航空产品方面,公司专注于发展复合材料透波功能件、耐热功能件、机身机翼大部件、发动机短舱组成部件等高技术含量产品,成功取得了中国商飞、中航工业下属多家单位的特种工艺的批准,成功研制了多型号的复合材料零部件并实现批产列装。航空航天工艺装备方面,公司积累了各型号飞机和民机复材工艺装备研制经验,形成多项独有的自主知识产权,已经完成了ARJ21、C919、C929及各型飞机的机身、机翼、平尾、垂尾的工艺装备的设计和制造,实现关键工艺装备的进口替代。 加大技术开发和自主创新力度。2023年公司研发投入4,811.17万元,较去年同比增加6.55%。公司拥有研发人员148人,占公司总人数的19.27%。 投资建议:我们根据2023年业绩调整盈利预测,公司横跨航空及航天两大领域标的,涉足众多领域,未来市场需求持续增长,业绩将进一步突破,预计公司2024-2026年营业收入分别为6.48/9.07/12.57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1.85/2.84/4.03亿元,对应EPS为0.46/0.70/0.99元,对应PE53.26/34.76/24.51X,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经营业绩波动、产品研发不及预期、盈利预测不及预期
|
|
|
中航西飞
|
交运设备行业
|
2024-05-08
|
22.22
|
--
|
--
|
25.15
|
13.19% |
|
26.64
|
19.89% |
|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23年年报及2024年一季报,2023年实现营收403.01亿元,同比增长7.01%;实现归母净利润8.61亿元,同比增长64.41%;2024年一季度实现营收84.6亿元,同比增长6.45%;归母净利润为2.7亿元,同比增长15.67%。 点评:净利率小幅提升,费用率管控良好。2023年,公司实现营收为403.01亿元,同比增长7.01%;归母净利润为8.61亿元,同比增长64.41%。24Q1公司实现营收84.6亿元,同比增长6.45%;归母净利润为2.7亿元,同比增长15.67%。子公司航空工业陕飞实现营收108.88亿元,同比下降19.51%。盈利能力方面,23年公司毛利率为6.87%,同比-0.18pct,归母净利率为2.14%,同比+0.75pct,净利率水平提升主要系公司聚焦主业,交付航空产品数量增长,同时开展降本增效等工作。费用端,销售/管理/研发费用率分别为1.18/2.26/0.60%,同比+0.02/-0.12/-0.22pct,费用端整体管控良好。 顺利完成各类交付任务,大飞机贡献发展新动能。2023年公司各类订单顺利交付:1)军机产品:按期完成了各型军机的生产交付任务;2)民机产品:交付ARJ21部件及C919部件34架份,交付新舟部件4架份;3)国际合作项目:实现了ATR42短距起降项目首架机和空客A320系列飞机项目准时交付。同时公司在经营计划中明确提出要组织开展C919产线产能建设。2024年4月中国国航公告与中国商飞签订了100架C919订单,公司是C919机体结构重要供应商,有望贡献新动能。 24年关联交易规模同比+21.72%,业绩有望保持稳健增长。公司预计24年关联交易总金额281.60亿,较23年预计值增长21.72%,其中,预计实现关联销售额7.46亿,较23年预计值增长10.28%;预计实现关联采购额247.85亿,较23年预计值增长22.09%。 投资建议:结合公司最新业绩情况,我们调整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024年-2026年营业收入分别454.89/518.02/589.99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1.69/14.94/18.11亿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需求下滑、盈利能力下滑、业绩和估值判断不及预期
|
|
|
中航高科
|
机械行业
|
2024-05-07
|
19.67
|
--
|
--
|
20.58
|
4.63% |
|
20.71
|
5.29% |
|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24年一季报,2024年一季度实现营收13.17亿元,同比+5.22%,实现归母净利润3.51亿元,同比+4.95%,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3.51亿元,同比+7.76%。航空新材料交付稳健增长。 分产品看,24年Q1航空新材料业务实现营业收入13.05亿元,同比增长5.05%,实现归母净利润3.65亿元,同比增长4.95%,主要系航空复合材料产品交付增长所致;装备业务实现营业收入368.11万元,同比下降46.88%,实现归母净利润-875.51万元,同比增亏52.08万元,主要是收入规模下降所致。盈利能力方面,24Q1公司整体毛利率为41.21%,较去年同期增加0.71pct,盈利能力稳中有升。费用端,24Q1年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0.67/6.52/2.52/-0.71%,同比+0.09/-0.01/-0.09/-0.17pct。 强化科技创新,持续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2023年,公司加大创新科技投入,进一步提升科技成果转化能力。持续开展新一代航空复合材料和结构成型关键技术攻关;完成C929前机身上壁板试生产验证(PPV)壁板研制,向中国商飞公司提交了PPV分析报告并通过其评审;完成商用航空发动机复材关键零组件的研制和交付;持续推动国产高性能碳纤维预浸料稳定性和工艺适用性研究;突破国产高性能碳纤维预浸料制备关键技术,完成新型碳纤维预浸料的首次交付;“吸音蜂窝复合材料及在商用航空发动机上的应用”项目突破自动植入、曲面成型、无缝拼接技术。公司2024年全年经营工作目标预计实现营业收入50亿元,利润总额12.82亿元,其中航空新材料业务力争实现营业收入49.12亿元,利润总额13.70亿元。 投资建议:考虑受行业环境,订单交付延迟等因素影响,我们略微下调对公司的盈利预测。我们预测24-26年公司营收分别为51.96/58.44/65.75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1.31/13.18/15.08亿元,考虑公司在国内航空复合材料领域的领先地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订单波动,行业政策变化,业绩与估值判断不及预期。
|
|
|
菲利华
|
非金属类建材业
|
2024-05-07
|
27.13
|
--
|
--
|
33.06
|
21.86% |
|
36.18
|
33.36% |
|
详细
事件: 公司发布 2023年年报及 2024年一季报: 2023年实现营收 20.91亿元,同比+21.59%,实现归母净利润 5.38亿,同比+9.98%; 2024Q1实现营收4.10亿元,同比-17.81%,实现归母净利润 0.77亿元,同比-30.77%。 点评: 23年营收及利润总体保持平稳,石英制品业务高增。23Q4实现营收 5.96亿元, 同比+33.80%,归母净利润 1.27亿元, 同比+10.98%。 分产品看,2023年石英玻璃制品和石英玻璃材料业务分别实现营收 6.81亿元和13.36亿元,同比增长 52.21/9.71%, 增长受益于半导体、光学、光伏等产业的需求拉动及公司产品拓展。子公司上海菲利华石创 2023年总营收6.73亿,同比增长 56.84%。 盈利能力方面, 2023公司整体毛利率为49.48%, 较上一年度小幅下降 1.74个百分点。 费用端, 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为 1.16/8.70/10.68/-0.69%,同比+0.12/-0.49/+1.68/+0.73pct。 技术研发和工艺改进稳步推进, 能力进一步增强。 23年公司研发投入共计 2.23亿元, 同比增长 44.28%, 研发团队扩张至 667人,较上年增加188人。 截止 23年末, 公司已有 12个高性能复合材料结构件产品项目研发成功,产品均满足指标要求并通过相关考核。 产业链一体化建设提速。 23年公司电熔石英材料新车间顺利投产,新增电熔石英玻璃材料年产能 1200吨;合成材料扩产项目建成投产,新增合成石英玻璃材料年产能 100吨; 天然材料气熔制锭项目一期建设完成,新增气熔石英玻璃材料年产能 600吨; 融鉴科技高纯石英砂项目一期10,000吨工程顺利投产。 增持回购彰显信心。 2024年 2月公司公告实控人、管理层基于对公司未来发展前景的信心, 拟增持股份,金额不少于 3000万元人民币;同时公司拟使用自有资金 5000万元到 1亿元回购股份,用于员工持股计划或股权激励,构建长效激励机制。 投资建议: 结合公司最新业绩情况,我们调整盈利预测,预计 2024-2026年营收分别为 25.51/31.42/37.78亿元,归母净利润为 6.37/8.02/9.62亿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竞争加剧,下游需求下滑,业绩和估值判断不及预期
|
|
|
智明达
|
电子元器件行业
|
2024-04-29
|
24.18
|
--
|
--
|
30.00
|
24.07% |
|
30.00
|
24.07% |
|
详细
事件: 公司发布 23年年报和 24年一季报。公司 23年实现营收 6.63亿元,同比+22.58%;归母净利润 0.96亿元,同比+27.73%。公司 24Q1实现营收 0.49亿元,同比-28.38%;归母净利润-0.11亿元,同比-751.11%。 点评: 23年业绩稳健增长,弹载产品营收大幅增长。 23年营收实现稳健增长,主要系市场开拓,订单量增加。分产品看, 1) 23年机载产品营收3.42亿元,同比增长 8.04%; 2)弹载产品营收 2.25亿元,同比增长80.65%,营收大幅增长; 3)车载、舰载等其他产品营收 0.94亿元,同比下滑 4.87%。 24Q1公司业绩承压,主要系 1)受行业环境影响,部分预期订单延迟; 2)收到政府补贴较 23年同期减少。 毛利率有所承压。 毛利端, 23年/24Q1公司毛利率为 43.56%/46.60%,同比变化-8.39/-4.94pct,毛利率下滑主要系销售结构变化、产品降价以及国产化率提高等。利润端, 23年/24Q1公司归母净利率为 14.52%/-22.69%,同比变化+0.58/-20.78pct。费用端, 23年公司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为 5.57%/7.53%/18.59%/0.44%,同比变化+0.25/-0.91/-2.51/+0.35pct,期间费用率合计 32.13%,同比-2.81pct; 24Q1公司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为 14.22%/21.27%/55.86%/1.71%,同比变化+2.85/+7.27/+12.99/+1.12pct,期间费用率合计 93.06%,同比+24.24pct。 重视研发投入,项目储备丰富。 公司重视研发投入,近年来研发费用率保持在 20%左右,研发投向机载、弹载、车载、舰载、星载等多个领域。公司推进新技术平台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在下一代航电总线、超高速板间互联总线、图像感知与智能处理、惯导信号采集与处理等多个技术方向上取得持续性进步。 2023年公司获得研发新项目 190个。截至 2023年,公司拥有在手订单 4.06亿元,同比减少 15.4%。 投资建议: 公司是军用嵌入式计算机领先企业,多次参与国家重点型号武器装备的配套研发与生产。 2024年 4月 19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信息支援部队成立,军工信息装备领域有望充分受益,我们看好公司后续业绩稳健增长。 我们预测 24-26年公司营收分别为 8.46/10.32/12.33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1.51/1.91/2.41亿元,对应 EPS 为 2.00/2.54/3.20元, PE18.05/14.23/11.29X,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订单波动,技术研发不及预期,业绩与估值判断不及预期
|
|
|
航天彩虹
|
电子元器件行业
|
2024-04-29
|
16.61
|
--
|
--
|
16.78
|
0.60% |
|
16.71
|
0.60% |
|
详细
事件:公司于2024年3月29日发布2023年年报:全年实现营业收入28.66亿元,同比下降25.7%;实现归母净利润1.53亿元,同比下降49.96%;扣非后归母净利润1.32亿元,同比下降51.12%。 点评:公司业绩下降主要受国内业务影响。2023年公司业绩下降主要受国内无人机订单节奏变化、国内外产品结构变化、商誉减值增加等影响。 2023年公司毛利率/净利率分别为24.63%/5.49%,分别同比+3.66/-2.62个百分点;分季度来看,公司四季度业绩波动较大,2023Q4实现营业收入11.5亿元,同比下降33.92%,实现归母净利润0.12亿元,同比下降94.66%。分业务来看,2023年公司无人机及相关产品实现营业收入16.74亿元,同比下降32.3%,电子元器件产品实现营业收入10.5亿元,同比下降12.51%。 无人机国际市场需求较高,业绩有望快速增长。2023年以来,海外无人机需求及订单呈明显上升趋势,根据蒂尔公司预测,全球军用无人机采购支出将从2023年的约121亿美元增加到2032年的164亿美元,各国对军用无人机的研发支出预计将达72亿美元。公司生产的彩虹系列无人机具备十余年海外实战经验,用户粘性高,品牌效应好,产品性能优,具备持续提升国际市场产品渗透率的实力。目前无人机出口市场保持火热态势,国际业务需求对接、产品演示次数明显增多。 低空经济产业持续发展,为公司带来新机遇。低空经济产业以低空空域为依托,以低空飞行器活动为牵引,以通用航空产业为主导,涉及低空飞行、航空旅游、支线客运、通航服务、科研教育等众多行业。展望未来,“低空经济”的政策推进,将有利于以无人机为代表的“低空飞行器”产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投资建议:我们预计公司2024-2026年营收分别为38.29/52.09/61.89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4/3.69/5.02亿元,对应EPS为0.24/0.37/0.5元,对应PE69.74/45.43/33.4X,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军品订单不及预期、盈利预测与估值不及预期
|
|
|
中航沈飞
|
航空运输行业
|
2024-04-19
|
35.89
|
--
|
--
|
40.92
|
12.91% |
|
42.32
|
17.92% |
|
详细
事件: 公司发布2023年年度报告:公司2023年实现营业收入462.48亿元,同比增长11.18%;实现归母净利润30.07亿元,同比增长30.47%。公司2023Q4实现营业收入116.16亿元,同比增长2.63%;实现归母净利润6.43亿元,同比增长13.86%。 点评: 全年经营业绩再创新高。公司扎实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全面加速转型升级,“三个沈飞”建设蹄疾步稳,“四个大幅提升”超额实现年度增长预期目标,“五个一代迭代升级”系统推进,一流企业建设和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全面实施,创新变革持续赋能新跨越,全面完成年度科研生产经营任务,公司经营业绩再创新高。 毛利率稳步提升,盈利能力有所增强。毛利端,23年公司毛利率为10.95%,同比+1.00pct,毛利率小幅提升。费用端,23年公司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为0.03%/2.17%/2.11%/-0.62%,同比变化-0.01/+0.02/+0.33/+0.08pct,期间费用率合计3.69%,同比+0.42pct。利润端,23年公司归母净利率为6.50%,同比+0.96pct,公司降本增效已有成效,盈利能力有所增强。 23年底发布定增预案,进一步增强公司核心竞争力。公司2023年12月发布定增预案,拟向包括航空工业集团和航空投资在内的不超过35名(含)的特定投资者,发行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42亿元,发行股票数不超过本次发行前公司总股本的5.60%,即不超过15432.万股。募集资金主要用于以下项目:1)19.22亿元用于沈飞公司局部搬迁建设项目;2)4.86亿元用于复合材料生产线能力建设项目;3)3.55亿元用于钛合金生产线能力建设项目;4)3.93亿元用于飞机维修服务保障能力提升项目;5)1亿元用于偿还专项债务;6)9.44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该募投项目将提高公司在航空防务装备领域的生产、维修等能力,进一步增强公司核心竞争力。 投资建议:我们预测24-26年公司营收分别为536.04/616.04/708.03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6.57/43.94/52.52亿元,对应EPS为1.33/1.59/1.91元,PE27.38/22.79/19.07X,维持“买入”评级。
|
|
|
西部超导
|
有色金属行业
|
2024-04-12
|
38.12
|
--
|
--
|
44.89
|
17.76% |
|
45.45
|
19.23% |
|
详细
公司生产的高端钛合金包括棒材、丝材、锻坯等,主要用于航空、舰船、兵器等。公司自主研发并批量生产的多种新型钛合金填补了国内多项空白,打破了欧美发达国家对我国装备用关键钛合金材料的技术封锁。钛合金是军机和发动机的主要结构材料之一,以“20系列”为代表的国产先进军机已进入批产列装阶段,有望催生大量钛合金需求,同时随着民航业复苏,国产大飞机国产化及应用进一步落地,公司作为钛材主流供应商有望持续受益。近年来,钛合金业务是公司第一大收入来源,2023年公司钛合金生产量保持较高水平,销售量有所下降,主要系订单节奏变化导致,随着未来两年军品订单进一步落地,公司钛合金产品将逐步交付。 超导线材技术壁垒较高,下游应用广阔。公司是目前国内唯一低温超导线材商业化生产企业,也是目前全球唯一的铌钛锭棒、超导线材、超导磁体的全流程生产企业。公司已相继突破了全套的大型超导磁体绕制、固化及低温杜瓦设计和制造技术,产品广泛应用于半导体、轨道交通、国家大型科学项目及新材料研发生产等领域。低温超导线材制备过程涉及多种关键技术且制备周期长,工序和质控点多,目前除公司外,国内其他企业几乎无技术积累。在高温超导材料方面,公司侧重MgB2和Bi-2223的研发和产业化,目前已掌握上述材料核心制备技术,未来将拓展在智能电网中输电电缆、无液氦磁体装备等领域的运用。 高温合金产销量同比创新高,产能持续扩充。公司在研的多型高温合金项目进展顺利,在航空发动机市场,公司突破了十余个牌号高温合金的批量生产技术,获得相关牌号供货资格;在用航空发动机市场,公司生产的φ600mm大规格GH4738棒材已通过某型号发动机部件考核;燃气轮机市场,公司生产的大规格GH4169棒材已完成锻件验证与评价并取得供货资质。2021年公司定增募投航空航天用高性能金属材料产业化项目,项目达产后将新增高温合金1500吨/年的生产能力。随着公司高温合金产能有序释放,规模效应显现,高温合金业务盈利能力有望进一步改善。 投资建议:我们根据公司最新情况调整盈利预测,预测公司2024-2026年营收分别为54.41/73.45/85.06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0.96/15.79/18.2亿元,对应EPS为1.69/2.43/2.8元,对应PE22.28/15.47/13.42X,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订单不及预期、价格变动、盈利预测与估值不及预期
|
|
|
江苏神通
|
机械行业
|
2022-04-20
|
14.82
|
19.85
|
112.07%
|
15.98
|
7.83% |
|
15.98
|
7.83% |
|
详细
事件:公Ta司bl发e_布Sum20m2a1r年y]年度报告,实现营业收入为19.1亿元,同比增长20.4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53亿元,同比增长17.3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扣非净利润为2.31亿元,同比增长20.06%;点评:营收符合预期,利润端受原材料价格、疫情等因素影响短暂承压。公司Q4单季实现营收4.06亿,扣非利润3268.5万,同比、环比均有下降,主要受疫情因素以及能源双控限电影响,四季度天津、河北等地物流不畅导致订单延期交付。分业务看,公司冶金、核电、能源、节能、其它业务板块分别实现收入4.88亿、5.04亿、5.7亿、1.09亿、2.36亿;重点业务冶金、核电、能源板块营收同比增长-0.58%、45.61%、31.42%,毛利率32.14(-3.22%)、40.83%(1.18%)、15.86%(0.57%);冶金业务受制于去年二季度钢材价格快速上涨,毛利略有下降。公司核电与能源石化业务继续维持高增长,核电业务中,乏燃料处理业务完成交付2.07亿,同比增长176.24%,为主要增长贡献因素。综合来看,公司实现销售毛利率31.23%,较2020年略有提升,在上游原材料价格维持高位的情况下,公司实现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11.13%,较2020年提升0.65个百分点,达到上市以来最高水平。 看好公司特种阀门龙头业绩稳步提升。公司在报告期内取得新增订单50.33亿元,核电7.50亿元,冶金6.00亿元,能源2.02亿元,无锡法兰6.54亿元,瑞帆节能28.27亿元;在手订单充足,相较2020年新增订单实现大幅增长(119.6%),其中瑞帆节能取得的邯郸钢铁与津西钢铁合同能源管理大单合计达26.06亿,尚未体现在2020年业务收入中。 投资建议:冶金行业短暂承压,但双碳约束下带来技术改造需求仍为主要增长点,同时从能源安全角度看,核电作为稳定电力供应,新增机组数量得以保障,国内以及海外市场双向拉动。预测公司2022-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23.94/30.33/39.23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36/4.81/6.68亿元,对应EPS为0.66/0.95/1.27元,对应PE22.54/15.75/11.73X,目标价不变,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核电建设放缓、乏燃料建设不及预期、业绩预测不达预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