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事业部 搜狐证券 |独家推出
刘强

信达证券

研究方向: 电力设备与新能源行业

联系方式:

工作经历: 执业编号:S1500514070005,工程师,武汉大学理学学士,浙江大学金融学硕士,6年新能源行业工作经验。2012年7月加盟信达证券研发中心,从事电力设备与新能源研究。能够准确把握行业整体状况,客观地从实业和资本市场角度发掘投资机会。...>>

20日
短线
60日
中线
买入研报查询: 按股票 按研究员 按机构 高级查询 意见反馈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2/13 转到  

最新买入评级

研究员 推荐股票 所属行业 起评日* 起评价* 目标价 目标空间
(相对现价)
20日短线评测 60日中线评测 推荐
理由
发布机构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金风科技 电力设备行业 2018-11-08 10.13 -- -- 11.63 14.81%
13.35 31.79%
详细
事件: 公司发布2018年第三季度报告。2018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78.16亿元,同比增长4.76%;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24.19亿元,同比增长5.35%;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归母净利润23.01亿元,同比增长7.30%;基本每股收益0.6653元/股,同比增长5.49%。 其中,第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7.86亿元,同比下降5.32%,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8.89亿元,同比下降23.57%,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归母净利润8.76亿元,同比下降16.71%。 点评: 风机制造行业绝对龙头,深耕产业树立坚固资金、技术和人才壁垒。公司是国内最早进入风力发电设备制造领域的企业之一。2017年新增装机和累计装机两项指标市占率为27%和22%,遥遥领先第二梯队;全球新增和累计装机市占率为10%和8%,位列第3和第5;出口海外新增和累计装机市占率为62%和51%,是行业绝对龙头。公司通过收购德国Vensys掌握直驱风机核心科技;以领先于行业的研发投入和薪酬水平树立坚固技术和人才壁垒;公司产品定价高,质量好,为公司带来更高营运能力;风电场开发为公司带来稳定现金流;A+H上市为公司带来广阔融资渠道,使得公司现金流与资产负债率等指标明显优于同行。 风机价格承压致毛利率下滑,订单数量持续创新高。前三季度,公司整体毛利率为29.55%,同比下降0.63ppt,其中三季度单季毛利率26.89%,同比下降0.5ppt,环比下降1.68ppt。我们认为公司三季度业绩下滑主要由于风机制造业务承压所致。前三季度期间费用率15.57%,同比下降3.55ppt,其中销售费用率和管理费用率分别下降1.10和3.34ppt,由于借款余额增加,财务费用率同比增长0.9ppt。未来看,公司在手订单持续创新高,截至2018Q3,公司拥有在手外部风机订单18.2GW,同比增长18.4%,其中已签合同订单13GW,同比增长35%。为满足订单交付需求导致材料采购预付款增加及存货增加,截至2018Q3公司预付款项和存货分别比2017年底增长201%和33%,四季度订单交付情况值得关注。 风电景气度持续回升,风机招标价格降幅收窄。2018年前三季度,全国风电新增并网装机12.61GW,同比增长30%,其中三季度单季并网装机5.08GW,同比增长37.6%,经历8月装机同比下降后,9月装机快速回升,单月实现装机2.35GW,同比增长112%。从产品价格来看,公司2.0MW级别机组9月投标均价为3196元/KW,环比持平,近4个月降幅环比逐渐收窄;2.5MW级别机组9月投标均价为3351元/KW,环比增长0.6%。价格下降趋势得到有效控制。 弃风限电持续改善,风电场运营业务持续增长。2018年前三季度,全国风电平均利用小时数1565小时,同比增长178小时,平均弃风率7.7%,同比下降4.7ppt。从公司层面看,得益西北地区限电情况改善以及南方新增项目陆续投运,2018年前三季度公司自营风电场利用小时数1654小时,同比增长237小时,优于行业平均水平。1-9月公司新增权益并网装机容量329MW,同比增长149%,发电量5807GWh,同比增长39.7%,其中三季度发电1748GWh,同比增长92.12%,保持持续增长态势。 “两海”战略加速推进,市场空间广阔。2018年前三季度,国内海上风电新增并网装机1.02GW,规模快速增长;1-9月,国内海上风电招标3.1GW,同比增长6.9%。截至2018Q3,公司海上风电在手订单1.38GW,占外部订单的8%。海外市场来看,截至2018Q3,公司海外在手外部订单737.7MW,占外部订单的4%。此外,公司风电场权益在建容量中,海外风电场在建容量为1.39GW,占比达43%,“两海”市场空间广阔。 盈利预测及评级:我们认为虽然弃风限电改善,公司风电场运营业务持续增长,但风机价格下滑以及交付节奏变化导致风机制造业务承压,我们调整对公司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018-2020年分别实现营业收入308.87、381.97和447.87亿元,归母净利润34.34、39.12和47.79亿元,对应EPS分别为0.97、1.10和1.34元/股,对应11月5日收盘价(10.21元)的市盈率分别为10.6x、9.3x和7.6x,受风电行业景气度持续回升,风机招标价格降幅收窄,以及公司风电场运营业务持续向好影响,我们维持对公司“买入”评级?风险因素:政策因素导致风电建设规模及平价上网进程不及预期;直驱式风机产品质量及下游接受度风险;海上及海外市场拓展不及预期风险;大宗产品价格上涨导致原材料价格上涨风险;市场竞争加剧导致产品价格大幅下降风险。
通威股份 食品饮料行业 2018-11-07 7.97 -- -- 9.09 14.05%
10.62 33.25%
详细
良好根基助力农业+光伏两翼齐飞,世界级龙头再起航。公司上市时主要从事饲料业务,董事长刘汉元先生从技术出身,高度重视技术及人才储备,并拥有极强成本控制意识。凭借这些良好根基,集团公司自2006年开始前瞻性的布局了光伏板块,2016年,公司收购集团公司光伏资产进入光伏领域。三大业务中,多晶硅门槛高,是未来利润弹性的主要来源;前期集团公司逆周期切入电池片领域,注入公司后已成长为世界级龙头,竞争优势明显;“渔光一体”电站则实现了公司农业与光伏板块的有机结合。公司目前股权结构集中,未来定位世界级清洁能源(光伏)运营商和安全产品(水产品)供应商,发展空间广阔。 平价上网将推动光伏行业大发展,新周期中最看好硅料环节。长期来看,以光伏为代表的清洁能源有广阔发展空间,BNEF预计未来光伏与风电合计发电量占比有望达到48%。我们建立了光伏平价上网收益率测算模型,通过模型测算,我们认为2019年下半年行业将逐步进入复苏及平价上网新周期,2020年开始需求有望再次以较快速度增长。从全产业链来看,我们认为进口替代、集中度提升空间大的硅料环节是最值得布局的环节。 公司多晶硅业务优势明显,有望持续推进进口替代及产业升级。我国多晶硅2017年进口量占表观消费量的40%,仍有较大进口替代空间。行业具备较高的技术和成本门槛,未来有望形成新寡头垄断格局,使公司保持较高的盈利水平。公司2015年即完成冷氢化节能降耗改造,同时构建了“化工-光伏”循环经济产业链,之后不断提高技术、优化工艺,成本和品质优势明显。未来随着公司高品质、低成本产能释放,公司市占率有望持续提升,也将推动行业向高品质阶段发展并形成更高的行业壁垒。 坚定扩产打造电池片龙头,成本优势和零赊欠模式保证良好的盈利能力和现金流。公司目前拥有电池片产能5.4GW,2017年产量在全球专业电池片厂商中排名第一。公司借助自动化设备的应用及极强的成本控制能力,已将电池加工成本降至0.3元/W以下,在当前产品价格压力下仍能维持较好的盈利能力。公司通过持续研发投入不断提升电池片及组件的转换效率和功率。依托优质产品品质,公司已与全球前十大组件厂商中的九家建立了长效合作关系,并通过销售零赊欠模式,保证了良好的现金流。 543降本战略加快平价上网进程,下一周期电站规模有望快速增长。公司在电站领域已实施“543”降本战略多年,目前电站综合成本已降至5元/W以内,2019年力争降至4元/W甚至3元/W以内,公司依托光伏全产业链布局,电站成本控制及质量水平优于行业。公司拥有超过30万户具备良好合作关系的养殖户,涉及水域面积1000万亩,其中池塘400万亩,可支撑约110GW的电站装机,发展空间广阔;在下一个行业发展周期,也就是平价上网周期,这些业务有望给公司带来较好的长期现金流。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我们预计公司2018-2020年营收分别为268.91、362.96和419.57亿元,归母净利分别为19.70、29.20和38.42亿元,对应2018-2020年EPS(摊薄)分别为0.51、0.75和0.99元/股,我们采用分部估值法对公司进行估值,2018和2019年公司业绩对应估值为9.41元/股和10.10元/股,首次覆盖给予公司“买入”评级。 风险因素:政策风险;产能投产不及预期;不可抗力导致生产受阻;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等。
林洋能源 电力设备行业 2018-09-14 4.57 -- -- 4.73 3.50%
5.49 20.13%
详细
光伏电站建设加速提升公司毛利率,EPC集成取得突破。公司业务分为智能、节能和新能源三大板块,其中新能源包括光伏电站建设运营及光伏电池及组件销售业务。2018年上半年,公司新能源板块实现销售收入8.14亿元,其中电费收入6.63亿元,同比增长23.55%。公司历年光伏发电业务毛利率均在70%左右,电费收入增长推动公司整体毛利率同比增长4.42ppt至43.50%。截至2018年上半年,公司开发建设已并网运行的各类光伏电站装机容量近1.5GW,同时拥有在手储备项目1.2GW。公司在自主开发建设运营电站的同时,积极拓展电站EPC业务,2018年6月公司与中广核就200MW泗洪天岗湖领跑者基地项目签订11.09亿元EPC总承包合同;与中电建河南分公司围绕500MW海外光伏项目采用N型高效双面组件、EPC等业务开展深度合作。公司布局高效N型电池及组件产品,目前400MW组件实现量产,电池转化效率>21.5%,双面因子>85%,产品已分别进入中广核、中电建、三峡、北控等央企、国企合格供方名录。在光伏产业降本增效要求日益提高背景下,公司积极研发销售N型高效产品有望提升自身竞争力。此外,上半年受可转债利息增加等影响,公司财务费用同比增长230%至1.23亿元,对公司归母净利增长产生一定影响。 智能电表领域平稳发展,推进“一带一路”海外市场。智能用电领域,公司主要布局智能电表及智能用电终端等产品,2018年上半年该板块实现营收7.76亿元,其中中标国网、南网招标合计约3.9亿元,稳居行业第一梯队。上半年公司积极布局海外市场,与兰吉尔等战略大客户深度合作、优势互补、提高知名度;积极开拓“一带一路”目标市场,获取更多的海外订单。 积极布局综合能源服务,为未来开展分布式能源市场化交易提供条件。公司节能板块主要业务为综合能源服务,该业务基于智慧能效管理云平台,为用户提供定制的一站式综合能源服务解决方案,目前,公司智慧能效管理云平台已覆盖2557个工商业耗能大户,部署超过25000个能效采集点,管理用电负荷超过550MW,日用电量超过1500万度。公司积累了大量能耗数据,凭借专业技术有针对性的为用户开展节能改造、合同能源管理等业务。平台不断增加的用户数、不断增长的用能量,为公司未来开展分布式能源市场化交易提供了条件。 回购公司股份进行股权激励,彰显对未来发展信心。7月,公司发布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回购股份用于员工持股计划预案。9月4日,公司首次实施回购,以4.69-4.78元/股的价格,出资0.29亿元回购公司610.70万股股份,占总股本的0.35%。通过本次回购,有望进一步改善公司治理水平,提高员工凝聚力和公司竞争力。 盈利预测及评级:我们预计公司2018年、2019年、2020年营业收入分别为43.64亿元、51.82亿元和60.43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8.37亿元、11.16亿元和13.39亿元,我们以公司总股本1,765,410,159计算EPS分别为0.47、0.63和0.76元,对应2018年9月11日收盘价(4.53元)的市盈率分别为10、7和6倍,公司有分布式光伏运营的优势同时也是N型单晶引领者,鉴于此两点,我们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因素:光伏行业发展不及预期;光伏产品技术革新带来冲击;智能电表市场竞争激烈导致盈利能力下降;政策变动带来的影响。
南都电源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18-09-11 11.96 -- -- 12.77 6.77%
14.12 18.06%
详细
主营业务放量拉动公司业绩提升。上半年公司业绩增长主要得益于再生铅业务拉动,再生铅业务实现营收16.21亿元,同比增长15.85%,毛利率13.39%,同比增长8.11个百分点;受益海外锂电产品销售收入大幅增长影响,公司后备电源业务营收同比增长4.61%至13.47亿元,但毛利率同比下降5.76ppt至14.65%;动力电池产品销量持续放量,营收同比增长11.24%至9.36亿元,毛利率同比下降1.83%ppt至12.37%;新能源储能业务拓展迅速,上半年毛利率同比增长10.34ppt至25.31%,营收同比下降5.83%至1.26亿元。整体来看,公司毛利率同比提升1.20ppt至14.55%。由于政府补助增加导致其他收益增长,公司实现归母净利3.01亿元,同比增长93.11%。此外,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同比出现一定程度下滑,主要是由于华铂科技二期备货导致的存货与预付款增加等原因所致。 再生铅回收业绩大幅增长,二期技改项目投产有望大幅提升盈利能力。公司依托子公司华铂科技开展再生铅回收业务。上半年,得益于铅价维持相对高位,公司再生铅业务业绩大幅增长。华铂科技目前再生铅产能为21万吨,扩产的废旧铅蓄电池高效绿色处理暨综合回收再利用示范项目预计今年下半年投产,目前已完成主体工程及主要设备的建设安装工作,项目实施后华铂科技再生铅产能将提升至120万吨,经营规模和盈利能力将大幅提升。 储能业务迅速拓展,积极局部全球市场。公司在2017年储能项目投运规模上位列全球第二、全国第一,目前累计投运及在建项目容量超过1,000MWh,上半年已投运项目实现电费收入2,061.68万元。公司布局电网侧及用户侧分布式储能电站项目实现突破,中标的“河南电网100兆瓦电池储能示范工程--9.6MW河南信阳龙山110KV变电站电池储能示范工程”,已实现交付并通过验收;与镇江新区多家重点企业集中签约储能电站项目,目前已基本建设完成。电力增值服务上,无锡新加坡工业园160MWh电力储能电站项目参与江苏省电力需求侧响应服务,填入负荷降低园区电力需求。公司积极拓展全球储能市场,与德国Upside公司签署了建设总容量超过50MW的调频服务储能系统项目,其中一期10MW项目已竣工,下半年公司将继续完成后续40MW项目的建设。该项目是公司进入欧美主流电力辅助服务市场的标杆性项目,为公司未来在全球储能市场的布局打下基础。 动力电源业务市场拓展成效显著,业务竞争力不断提升。公司针对重点客户优化动力电源系统解决方案并陆续发货,销量持续放量;启停电池已在二级市场形成一定销售规模,将进一步推进与主流汽车的合作。公司拓展动力电源海外市场顺利,目前已为荷兰某公司的纯电动卡车产品供应磷酸铁锂动力电池包,并与英国某物流公司签订电动卡车用动力电池包订单,同时在德国及泰国动力电池项目上取得开发成果。 盈利预测及评级:我们预计公司2018年、2019年和2020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16.46亿元、140.98亿元和171.64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78亿元、6.62亿元和7.23亿元,EPS分别为0.66、0.75和0.82元/股,对应9月6日收盘价(12.03元)的市盈率分别为18、16和15倍,考虑到华铂科技二期项目逐步投产增厚公司业绩,以及公司储能业务有序落地,公司业绩有望持续增长,我们维持对公司“买入”评级。 风险因素:储能市场增长低于预期;动力电池毛利率维持较低水平;铅价大幅下跌。
杉杉股份 能源行业 2018-09-11 16.15 -- -- 17.09 5.82%
17.09 5.82%
详细
事件1:公司发布2018年半年报,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收入42.8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11.31%;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66亿元,同比增长37.33%;实现扣非后净利润3.03亿元,同比增长18.58%;基本每股收益0.415元,同比增长37.33%。 事件2:公司控股子公司湖南杉杉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有限责任公司挂牌公司,代码835930,简称“杉杉能源”)拟向2名符合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投资者适当性管理规定的机构投资者发行股票,发行价格24.19元/股,发行数量不超过8,267.88万股(含8,267.88万股),预计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20亿元(含20亿元)。 点评: 锂电材料业绩再突破,龙头地位更加稳固。2018年上半年,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上游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以及下游电芯行业的优胜劣汰,公司锂电池材料业务实现了经营业绩的稳健增长,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3.48亿元,同比增长15.00%;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82亿元,同比增长6.67%。正极材料、负极材料、电解液三项业务加起来在公司营收中占比达到78.08%,其中正极材料销售量10,057吨,同比增长2.00%,营收24.33亿元,同比增长15.3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44亿元,同比增长7.06%;负极材料销售量14,650吨,同比下滑4.00%,营收7.76亿元,同比增长11.5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0.43亿元,同比下滑4.99%;电解液销售量为4,170吨,同比增加123%,营收1.38亿元,同比增加30.8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73.87万元,亏损同比减少333.21万元。 新能源汽车业务战略调整,业绩增速下滑。2018年上半年,公司新能源汽车业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0.42亿元,同比下降38.13%,主要系宁波利维能和广州云杉智行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退出合并报表范围所致。上半年公司继续推进新能源汽车相关业务战略调整,宁波利维能通过增资扩股完成战略投资人的引入。充电桩建设与运营方面,云杉智慧重点开展城市级快充站的建设,在充电利用率、市场占有率上均有大幅提升,并迅速实现单站盈利。目前已在全国35个城市300余个站点运营充电业务。整车业务主要包括新能源专用车及商用车,上半年整车业务完成了4款新能源公交车、2款新能源专用车的开发工作;同时,野营房车等专用车型已实现批量销售。新能源汽车市场广阔,公司有望以其在锂电材料领域的地位为依托,将产业链向下游延伸,在细分领域取得一定市场份额。 能源管理服务业务稳步开展,“制造+运营”打造智慧能源管理平台。公司能源管理服务业务主要以储能技术与产品的应用为核心提供综合能源开发与服务的整体解决方案,同时,本着最大程度为用户节省成本的原则,公司在提供储能服务的同时,为用户配套适当的光伏发电项目,实现相较储能更低的能耗成本,通过“储能节电”、“光伏发电”和“光储结合”的方式,为用户提供高性价比的能源管理方案,终端客户主要为高耗电,有节能、降需等需求的大型工商业企业。2018年上半年,能源管理服务业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29亿元,同比下降13.75%,主要系光伏业务组件销量下降所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0.25亿元,同比下降10.48%,主要系储能业务处于项目建设期,尚未形成有效收益所致。上半年尤利卡继续推进分布式光伏电站开发建设,总计开发项目近170MW,已累计并网发电项目165MW;储能项目累计签约130MWH,其中已并网项目9.04MWH,在建项目6.22MWH。同时近期签署了中石化江苏油田100MWH储能项目,目前正在推进施工中。随着储能项目建成和平台服务越来越完善,未来自持运营业务可能迎来增长。 非新能源业务回报丰厚,改善现金流结构。新能源业务之外,公司还从事服装品牌运营业务和类金融创投业务。2018年上半年,服装业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75亿元,同比增长24.9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0.189亿元,同比增长16.03%,金融股权投资业务收获分红1.85亿元,出售持有股票获得投资收益0.37亿元,类金融业务生息资产净额12.41亿元,新投放生息资产3.55亿元,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的净利润934.39万元。上半年公司下属服装企业杉杉品牌公司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挂牌上市,公司持有杉杉品牌公司9,000万股,占总股本的67.47%。公司投资主要为了满足公司锂电池材料为主的新能源业务的产业整合、新技术的孵化培育以及产业延伸与拓展需求。 子公司拟发行股票募资,资金压力有望改善。子公司拟通过发行股票募集不超过20亿元资金,主要用于归还股东借款和银行借款,剩余拟用于日常周转。如果资金募集成功,公司资金压力有望的到改善?盈利预测及评级:我们预计公司18年、19年、20年营业收入分别为95.48亿元、111.14亿元、134.50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0.00亿元、11.85亿元、14.52亿元,EPS分别为0.89、1.06、1.29元,对应9月5日收盘价(16.40元)的市盈率分别为18、16和13倍,公司作为材料龙头将充分享受行业红利;公司具有强大的资本实力和行业地位,鉴于此两点,我们维持“买入”评级。 股价刺激因素:新能源汽车发展的超预期;正极材料市场需求增长超预期;服装业务业绩超预期。 风险因素: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不及预期;市场竞争激烈导致盈利能力下降风险;服装业务对业绩的影响。
金风科技 电力设备行业 2018-09-05 12.26 -- -- 12.50 1.96%
12.50 1.96%
详细
风机制造行业绝对龙头,风电场运营业务拓展成效显著。公司是国内最早进入风力发电设备制造领域的企业之一。2017年国内新增装机和累计装机市占率为27%和22%,遥遥领先第二梯队;全球新增和累计装机市占率为10%和8%,位列第3和第5;出口海外新增和累计装机市占率为62%和51%,是行业绝对龙头。近年来,公司加速拓展下游风电场运营业务,2018H1营收占比已提升至18%,为公司带来高毛利和稳定现金流,同时促进风机销售。2018H1,公司一改受行业影响销量下滑状况,风机销量增长叠加风电场业务向好,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10.30亿元,同比增长12.10%,归母净利15.30亿元,同比增长35.05%。 深耕风电产业树立坚固资金、技术和人才壁垒。在近两年弃风突出下游风电场效益下滑,补贴缺口扩大,加之行业质保金制度的背景下,我们认为公司优势首先体现在资金实力上,公司产品定价高,质量好,为公司带来更高营运能力;风电场开发为公司带来稳定现金流;A+H 上市为公司带来广阔融资渠道,使得公司现金流与资产负债率等指标明显优于同行,市场恢复时能快速扩张,加快风电场投资与风机销售。同时,公司通过收购德国Vensys 掌握直驱风机核心科技;以领先于行业的研发投入和薪酬水平树立坚固技术和人才壁垒,保障了龙头地位的稳固。 风电消纳能力提升、运营端向好,有望传导推动装机容量增长。2017年我国风电利用小时数为1948.01小时,创2014年以来新高,今年1-7月累计利用小时数为1292小时,同比增长174小时,上半年弃风率8.7%,是2014年以来最低水平,风力消纳能力持续提升。我们认为消纳能力提升在改善运营企业业绩的同时,将传导推动行业装机容量增长,表现在:红色预警省份解禁后加速风电项目核准;“三北”地区通过省内输电项目及高压输电项目提升消纳能力;中东部用电负荷省份加快风电建设;配额制有望出台,各省距2020配额意见稿要求仍有差距。 而受益行业转好,公司订单连创新高,截至2018H1,公司拥有在手订单17.50GW。 度电成本下降加速竞价及平价上网进程,市场化竞争利好龙头企业。目前弃风限电导致不同机组间的技术、可靠性和效率难以对比,抑制技术进步,市场化后龙头企业优势将更明显。我们通过模型测算当前风电运营LCOE 在0.39元/KWh 左右,当发电小时数提升至2100小时(接近近年最高水平2080h)时,LCOE 将下降至0.34元/KWh,若风机价格进一步下降至3000元/KW,LCOE 将降至0.300元/KWh,此外,目前非技术成本增加度电成本0.05-0.1元/KWh左右。我们认为,未来度电成本下降将加速竞价及平价上网进程,行业有望打开新的增长空间。 海上风电与分散式风电提供未来增量,对比海外龙头,海上直驱式有优势。在陆上装机增速放缓以及政策推动下,我国海上风电2017年装机首次突破1GW,而借鉴欧洲,海上风电新增装机突破1GW 后有望快速增长。龙头西门子/歌美飒主力海上产品均为直驱式,显示出一定路线优势。此外,河北、河南和山西等已出台1-5GW 不等的分散式规划,未来将提供新增量。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我们预计公司2018-2020年营业收入将分别达308.87、381.97和447.87亿元,同比增长22.91%、23.66%和17.25%,归属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为34.65、41.97和49.27亿元,同比增长13.42%、21.14%和17.38%,2018-2020年EPS 分别为0.97、1.18和1.39元/股,对应2018年9月3日收盘价(12.25元/股)的动态PE 分别为12.6倍、10.4倍和8.8倍,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因素:政策因素导致风电建设规模及平价上网进程不及预期;直驱式风机产品质量及下游接受度风险;海上及海外市场拓展不及预期风险;大宗产品价格上涨导致原材料价格上涨风险;市场竞争加剧导致产品价格大幅下降风险。
骆驼股份 交运设备行业 2018-08-27 11.31 -- -- 11.63 2.83%
11.63 2.83%
详细
营收利润双增长,中报业绩符合预期。公司2018年上半年营业收入、归母净利润、扣非归母净利润均实现30%以上的增长,延续了2018年第一季度以来的中速增长态势,主要是公司蓄电池销售增长所致,符合我们年初的预计。报告期内,公司销售铅酸蓄电池1200万KVAH,超过2017年全年销售量的一半,因此预计公司2018年蓄电池销售量较2017年可以实现小幅增长。同时,报告期内维护替换市场销量同比增长30%左右,龙头地位巩固。公司在汽车铅酸电池产能、销量、配套市场市占率上已经连续两年位居全国第一。未来随着环保力度进一步加大,铅酸电池供给有望进一步收缩,利好龙头企业。 现金流状况改善,研发投入加大,有利于形成技术积累。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为1.72亿元,而去年同期为-1.04亿元,营收现金流状况大幅改善,资金链压力得到缓解。现金流状况改善给了公司研发投入的空间,2018年上半年公司研发支出2.54亿元,同比增长71.39%,研发投入力度加大有利于公司实现技术进步。 持续加码再生铅业务,锂电业务独立运营。报告期内,公司完成对湖北金洋冶金股份有限公司的收购,已经形成55万吨/年的废旧铅酸电池回收处理能力,奠定了公司在再生铅行业的龙头地位。再生铅业务可以与铅酸电池生产制造业务产生协同效应,形成闭环产业链,使公司具备规模优势,同时获得高毛利率;锂电业务方面,公司于2018年5月成立骆驼集团武汉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实现了新能源业务的独立运营。公司目前拥有产能达2GWh的锂离子电池自动化生产线,产品包括三元与磷酸铁锂电芯和电池组。依托科研院校和美国研发中心的技术支持,公司在湖北投建的动力电池梯次回收利用产业园进入中试阶段。受益于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报废量增加与国家部委对动力电池回收业务的支持,公司这块业务未来前景十分广阔,由于是铅酸电池回收领域的龙头企业,公司在回收业务方面具有经验优势与先发优势,动力锂电池回收业务想象空间巨大。公司铅酸电池与锂电池闭环产业链正在逐步形成。 其他新能源汽车产品业务逐步开展,前景广阔。公司除电池业务外还与外资合作生产制造新能源电机、电控及BMS等产品,主要产品为永磁同步电机。由于看好新能源汽车行业前景,公司战略投资了国际领先纯电动超级跑车公司克罗地亚的RIMAC公司并与之设立合资公司,通过将RIMAC公司先进的电机电控技术在国内的落地,制订了以高转速、轻量化、高功率密度、高可靠性为特征的技术领先战略,从而确立了公司电机电控产品在行业的竞争优势和市场地位。目前合资公司已注册完成,并展开了乘用车系列产品的研发工作,2018年上半年正按照计划开发平台产品并进行产线规划及设备选型。 回购股票彰显公司高层对未来发展的信心。公司拟回购500万-1000万股A股股票用于对员工进行股权激励或减少注册资本。回购股票行为表明公司现金流状况良好,且对未来公司发展持乐观态度。 盈利预测及评级:根据公司的最新销售情况和营业税征收情况,我们预计公司18年、19年、20年EPS分别为0.71、0.81、0.95元,对应8月23日收盘价(11.33元)的市盈率分别为16、14和12倍,考虑到公司新能源和服务业务未来具有较大发展空间,维持“买入”评级。 股价催化因素:1、公司铅酸电池与动力电池“双闭环”产业链顺利完成;2、新能源汽车发展加速。 风险提示:1、新业务发展不及预期;2、下游汽车产销量不及预期;3、铅价下跌。
璞泰来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18-08-23 48.39 -- -- 49.90 3.12%
49.99 3.31%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18年半年度报告。2018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3.78亿元,同比增长44.34%;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2.57亿元,同比增长31.29%;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归母净利润2.21亿元,同比增长22.22%;基本每股收益0.59元/股,同比增长11.32%。 点评: 成长中的平台型企业,下行周期值得布局。公司业务由负极材料拓展到隔膜、铝塑膜、涂覆设备等产业链核心产品,各业务均定位高端,有很强的壁垒和很好的协同性。未来有望随着我国锂电和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而真正成长为平台型企业。平台型企业的关键在于人才与产品定位,公司的格局和人才、研发已经具备一定基础,我们认为未来一年行业仍处于调整期和沉淀期,该时期正是布局此类平台型龙头企业的好时机。 负极材料业务支撑公司业绩增长,隔膜产能逐步释放。公司负极材料业务定位中高端路线,上半年公司持续扩大产能,实现营业收入8.44亿元,同比增长33.81%;锂电设备业务在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坡背景下,公司减少向部分风险较高、回款较差的中小客户供货,更加注重资产质量,实现营业收入2.63亿元,同比增长12.65%;涂覆隔膜上半年产能逐步释放,但受适应客户需要的产品线调整和下游成本控制的传导,产品价格有所下降,实现营业收入0.86亿元,同比增长32.67%;铝塑膜业务推进与客户合作研发及认证,实现收入0.25亿元,同比增长29.18%。整体来看,受上游原材料涨价及下游补贴退坡、控制成本压力向上游传导等因素影响,公司实现毛利率35.52%,同比下降1.53个百分点。 负极材料产能持续提升,2019年有望达到5万吨/年。公司负极材料业务依托子公司江西紫宸开展,上半年江西紫宸通过在现有生产基地推进产能扩建设项目并逐步投产,年内产能有望达到3万吨;同时,公司江西/溧阳紫宸2万吨产能扩建项目预计将在2019年逐步投产,产能将进一步扩大至5万吨/年。根据化学与物理电源协会数据,上半年江西紫宸负极材料产量约1.29万吨,占2017年全年销量的约55%。我们预计公司在产能提升的背景下,2018年全年销量将有较大幅度增长。 收购溧阳月泉突破湿法隔膜业务,持续加大对新技术和新工艺的研发投入。7月,公司以现金出资2.62亿元收购溧阳月泉66.67%股权,收购完成后公司与全资子公司香港安胜合计持股比例上升至100%。溧阳月泉湿法隔膜团队是国内最早从事该业务的团队之一,工艺技术积累深厚。公司布局湿法隔膜基膜业务将进一步增强公司在涂覆隔膜领域的产业协同效应,为客户提供更完善解决方案。同时,公司在现有水性PVDF、陶瓷涂覆的基础上开发芳纶、油性PVDF等新型涂覆工艺,并推动油性PVDF涂覆隔膜产品的市场推广和认证,持续加大对涂覆隔膜的研发投入。 着力提升石墨化配套加工能力,保证产品质量。4月,公司与其余股东联合向控股子公司山东兴丰增资2亿元,之后,山东兴丰向其全资子公司内蒙兴丰增资1.9亿元。内蒙兴丰前期规划建设5万吨/年石墨化加工产能,预计2018年底将部分投产,进一步提升公司负极材料原材料配套能力,保证产品质量。 原材料和库存压力有待释放,市场集中度有望进一步提高。上半年国内高端负极材料主流价格在7-10万元/吨,中端产品4-7万元/吨,低端产品2-4万元/吨,虽同比有一定幅度上涨,但自2017年6月以来主要原材料针状焦、低硫石油焦等原材料价格维持高位,供应紧张,导致负极材料企业盈利能力下滑。近日,石墨电极价格下跌,市场低硫焦库存上升,价格存在一定下降空间,但针状焦供应有限,价格仍较为坚挺,预计原材料价格仍将维持历史相对高位。从公司来看,上半年公司存货/营收在1.06,去年同期在0.94,表明库存仍有下降空间。同时,下半年补贴过渡期结束后,高能量密度、长续航车型销量增长将进一步提升对高品质负极材料需求。我们认为,拥有较强成本控制能力和较高产品质量的行业龙头企业有望在本轮竞争中获益。 盈利预测及评级:我们预计公司2018年、2019年、2020年营业收入分别为31.35亿元、43.73亿元、58.32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86亿元、8.20亿元、10.93亿元,EPS分别为1.35、1.90、2.53元,对应8月21日收盘价(48.69元)的市盈率分别为36、26和19倍。公司在锂电负极及锂电设备领域为龙头型企业,拥有国内外优质锂电企业客户,产品质量突出、拥有较强的研发实力,管理团队拥有深厚的行业经验,未来业绩增长态势可期,鉴于此,我们维持公司“买入”评级。 风险因素:产能扩张低于预期风险;产品价格下降风险;新能源汽车行业政策风险。
璞泰来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18-05-15 52.65 -- -- 66.50 26.31%
68.00 29.15%
详细
事件1:公司发布2017年年报,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收入22.4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34.10%;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51亿元,同比增长27.47%;实现扣非后净利润4.26亿元,同比增长36.99%;基本每股收益1.19元,同比增长23.96%。 2017年年度利润分配方案:以2017年末公司总股本432,702,900股为基数,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3.13元(含税),本次利润分配135,436,007.70元,利润分配后,剩余未分配利润转入下一年度。 事件2:公司发布2018年第一季度报告,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收入5.7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41.80%;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28亿元,同比增长61.00%;实现扣非后净利润1.04亿元,同比增长37.89%;基本每股收益0.30元,同比增长36.36%。 点评: 行业地位突出,锂电产业链业绩稳定增长。2017年公司主营业务收入为22.42亿元,主营业成本14.12亿元,主营业务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重均超过99.68%,主营业务突出。2017年,公司负极材料实现销量23,554吨,同比增长46.48%,营业收入146,822万元,同比增长39.58%;公司锂电设备仍以涂布机业务为主,营业收入47,767万元,同比增长39.03%,全年销量238台,同比增长39.18%;公司涂覆隔膜实现营业收入21,335万元,同比增长6.58%,全年销量9553万平米,同比增长51.73%。2017年公司进行业务调整,逐渐停止了铝塑包装膜贸易业务,加快发展铝塑包装膜自产业务,公司自产铝塑包装膜实现销量246万平米,营业收入3,425万元,同比增长99.12%。公司陶瓷涂层材料营业收入520.25万元,同比增长86.53%,实现该业务板块扭亏为盈。2017年的业绩稳定增长使得公司行业地位更加突出。 募投项目助力突破产能瓶颈,自动化程度提升拉升产品性能及盈利水平。公司近年业绩持续爆发,但是负极材料、涂布设备、涂覆隔膜产品产量均受制于产能。2017年公司在负极材料生产线、涂布设备、涂覆隔膜产品等方面都完成了相关产能扩建项目: (1)子公司宁德卓高以自筹资金对募投项目“高安全性锂离子电池功能涂层隔膜生产基地及研发中心建设项目--涂层隔膜生产基地建设子项目”进行预先投入,并在2017年下半年基本完成项目建设并逐步释放产能,有效缓解了公司涂覆隔膜产能不足的情形。 (2)子公司江西嘉拓以自筹资金对募投项目“涂布设备生产基地及研发中心建设项目”零部件机加工部分进行预先投入,提升了公司涂布机零部件配套加工能力。 (3)子公司江西紫宸在现有生产基地开展“年产2万吨高性能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产能扩建建设项目”,部分生产工序和车间已经建设完毕并开始试生产,进一步提升 了公司负极材料的产能。 (4)子公司宁德嘉拓开展“新型锂电池生产自动化设备产业化一期项目”建设,开始布局新型锂电设备的研发生产和销售。随着产能的释放和募投项目的建设,未来公司负极材料、涂布设备、涂覆隔膜的全球市场占有率有望进一步提高,业绩有望进一步攀升。 有大格局的核心产业链龙头,技术、团队优势明显。公司产品质量突出,研发实力强大。公司在负极材料与锂电设备领域竞争力均处于国内前列,公司负极材料产品定位高端,性能优越、盈利能力强;涂布机方面掌握核心技术,产品适用多种独特的涂布工艺;隔膜、铝塑膜为高技术壁垒环节,铝塑膜代表着行业未来发展方向。公司主要管理团队拥有丰富的行业经验,格局大,主要技术团队拥有深厚的产业链积淀,管理、技术人才打造公司核心竞争力,有望引领公司持续成长。公司一直以来高度重视产品研发和技术革新,在立足自主研发的基础上,同时与中科院物理所、成都有机所等科研机构进行产学研合作,与下游电芯厂家进行广泛而深入的技术交流和联合研发,新产品,在负极材料、涂布设备、隔膜涂覆、陶瓷涂覆材料及铝塑包装膜等领域均进行了相关产品及技术的研发。2017年,公司申请专利116项,专利授权52项;截止2017年年底,公司授权发明专利12项,授权实用新型专利141项,软件著作权8项。 规划产业集聚和产业链延伸,提升产业协同效应。公司已布局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自动化涂布机、涂覆隔膜、铝塑包装膜、纳米氧化铝等多个业务,已实现在新能源锂离子电池材料及自动化工艺技术领域关键业务价值链的产业协同,可以为下游客户提供专业性、高品质的新能源锂离子电池材料及专业工艺设备综合解决方案。江苏省是国内动力锂离子电池产业的重要聚集地之一,2017年公司在江苏省投资新设江苏卓高新材料、溧阳紫宸新材料、溧阳嘉拓智能设备、溧阳卓越新材料等全资子公司,一方面可就近服务周边华东、华北以及日韩客户市场,快速响应客户需求,另一方面可更好地获得华北地区的负极材料原料及外协加工、华东地区设备零部件供应商的配套资源。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目前在公司营业收入中居主导地位,石墨化工序系人造石墨负极材料生产的关键工艺之一,石墨化加工逐步成为公司负极材料产能扩张的瓶颈,为完善公司负极材料产业链,公司增资并控股石墨化加工企业山东兴丰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同时,公司向联营企业溧阳月泉增加注册资本5,000万元,进一步增强公司在涂覆隔膜领域的产业协同效应。2017年,公司对外投资金额为77,200万元。产业协同效应增强了公司的盈利能力及未来的业务发展空间。 行业红利期来临,龙头企业业绩爆发可期。我们认为新能源汽车处于最好的成长期,下游空间大,动力电池对锂电产业链的带动作用强。公司位于锂离子电池行业上游产业链,中下游是以锂离子电池、新能源汽车及储能为代表的新能源制造业。公司在锂电产业链深度布局了负极材料、锂电设备等有壁垒的核心环节,业务布局范围广、格局大,主要客户包括ATL、宁德时代、三星 SDI、LG 化学、珠海光宇等国内外优质龙头锂电企业。2017年中国负极材料出货量TOP10中,子公司江西紫宸2017年出货量位居国内前三,稳居一线梯队;子公司深圳新嘉拓2016年在中国锂电池设备竞争格局中排名第三位,市场份额为5.2%;子公司东莞卓高是最早从事隔膜涂覆及其加工的业务的企业,具有深厚的产品和工艺积累,在行业内处于领先地位。随着锂离子电池市场的高速增长,公司有望在上游产业链进一步发展。作为负极材料及锂电设备领域的行业龙头,我们认为公司将充分借新能源汽车行业红利期之大势,持续实现业绩爆发。 盈利预测及评级:我们预计公司2018年、2019年、2020年营业收入分别为31.35亿元、43.73亿元、58.32亿元,归 母净利润分别为5.86亿元、8.20亿元、10.93亿元,EPS 分别为1.35、1.90、2.53元,对应5月9日收盘价(43.65元)的市盈率分别为32、23和17倍。公司在锂电负极及锂电设备领域为龙头型企业,拥有如ATL、宁德时代、三星 SDI、LG 化学等国内外优质锂电企业客户,产品质量突出、拥有较强的研发实力,管理团队拥有深厚的行业经验,未来业绩增长态势可期,鉴于此,我们维持公司“买入”评级。 股价刺激因素:1、公司产能释放和产品销售超预期;2、新能源汽车行业超预期发展。 风险因素:1、产能扩张低于预期;2、单一客户风险;3、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的波动。
开山股份 机械行业 2018-05-15 18.62 -- -- 19.60 4.70%
19.49 4.67%
详细
事件1:公司于2018年4月18日发布2017年年报。2017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2.2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28.58%;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04亿元,同比增长4.93%;实现扣非后净利润0.97亿元,同比增长17.38%;基本每股收益0.12元,同比增长0.00%。 事件2: 公司于2018年4月25日发布2018年第一季度报告。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9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17.44%;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0.27亿元,同比增长50.60%;实现扣非后净利润0.26亿元,同比增长45.38%;基本每股收益0.03元,同比增长50.00%。 2018年4月17日,公司召开第三届董事会第二十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2017年度利润分配预案的议案》,公司拟以现有股本858,000,000股为基数,按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1.0元(含税),本次派发现金红利总金额85,800,000.00元,剩余未分配利润539,898,956.80元结转到以后年度分配。 点评: 实现盈利增长,海外地热项目持续推进。公司于2018年4月18日发布2017年年报。2017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2.2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28.58%;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04亿元,同比增长4.93%。2017年年底在建工程较年初增加102937.26万元,主要是本期OTP印尼子公司SMGP公司、匈牙利项目SGI项目地热开发增加所致。2018年公司将以印尼SMGP240兆瓦地热电站建设为重,除实现首期30兆瓦装机调试发电外,确保年内完成50~100兆瓦的装机、调试,在地热行业确立起与传统发电模式完全不同的“一井一站”地热发电模式,树立起地热发电模式的新标杆,进一步加快海外地热项目开发建设,有利于公司业绩进一步提高。 把控核心设备,独创“一井一站”技术获广泛认可。公司主要从事螺杆空气压缩机、螺杆膨胀发电机及应用于其他领域螺杆压缩机的研发、制造,以及开拓螺杆膨胀发电机在海外地热发电市场等可再生能源领域的应用。公司自成立以来一直从事空气压缩机的研发、制造,螺杆空气压缩机能效等技术水平处于行业领先地位,制造规模亚洲第一、全球第三,在各行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公司螺杆膨胀发电机拥有核心自主知识产权、技术水平全球领先,符合能源梯度利用和节能减排需要,除在国内余热余压低品位能源回收利用领域获得广泛应用外,近年来公司以螺杆膨胀发电技术和成套设备为分布式电站的核心关键设备,独创推出的“一井一站”地热发电全新技术路径得到了海外地热发电市场的认可,正在大力开拓海外地热发电应用市场,并已初见成效,2017年公司海外地热市场开拓除已在美国、匈牙利、印尼地热发电市 场初见成效外,还在肯尼亚、土耳其等国地热发电市场取得了实际进展。 围绕战略转型目标,积极开展资本运作,开拓海外市场。公司螺杆膨胀发电技术及装备拥有核心自主知识产权,技术水平全球领先,符合节能减排政策导向,特别是基于螺杆膨胀发电技术及装备为分布式地热电站核心关键技术和设备的“一井一站”地热发电全新技术路径在地热发电领域具有颠覆性的巨大应用潜力,公司已经确立向全球领先的可再生能源运营企业和地热发电成套设备提供商战略转型。2017年4月14日,公司公告的控股孙公司Open Mountain Energy ,LLC(简称“OME公司”)下属子公司Whitegrass No. 1, LLC与Homestretch Geothermal 2010, LLC签订了60万美元的《资产收购、项目开发和提成协议》。2017年7月28日,公司公告,美国OME下属公司Star Peak Geothermal, LLC与Presco Energy, LLC.签订了300万美元的《资产购买、项目开发和提成协议》。公司以新加坡KS ORKA公司和美国OME公司为开拓全球地热市场的主要平台,引进海外地热开发资深专业从业人员组成地热市场开发专业团队,积极开拓印尼、肯尼亚、土耳其、美国等国家及欧洲地热资源发电市场,目前已经取得印尼240MW Sorik Marapi地热项目和30MW Sokoria地热项目,匈牙利布达佩斯Turawell地热公司30MW(首期2.7MW)地热发电项目,美国Wabuska地热发电项目和Star Peak地热项目。截止目前,匈牙利Turawell地热项目和美国Wabuska地热项目均已安装完成,电站都已建成投入发电运行,运行情况良好。2017年公司地热发电市场开发团队还在其他多个国家和地区接洽开拓地热发电项目。 公司坚持创新驱动,研发投入保持逐年增长。2017年公司研发费用支出为8241万元,比2016年研发投入增长了34.89%,占公司营业业务收入3.71%,占营业收入的比重提高了0.18个百分点,公司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保持逐年增长的态势。公司十分重视知识产权的管理和保护,截止目前已拥有各项专利122项,其中2017年新获得各项专利10项,受理中各项专利33项。 盈利预测及评级:我们预计公司2018年、2019年、2020年营业收入分别为36.47亿元、54.59亿元、80.33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49亿元、4.06亿元、6.98亿元,EPS分别为0.29、0.47、0.81元,对应5月10日收盘价(19.05元)的市盈率分别为66、40和23倍,我们维持公司“买入”评级。 股价催化剂:印尼项目落地;地热行业发展超预期;“一带一路”的政策契合。 风险因素: 1、海外地热项目投资实施不达预期;2、核心技术人员流失风险;3、财务费用增加
中来股份 电力设备行业 2018-05-15 37.20 -- -- 42.25 13.58%
42.25 13.58%
详细
事件1:公司发布2017年年报,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收入32.43亿元,比2016年同期增加133.68%;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59亿元,同比增长56.55%。 事件2:公司公布2018年第一季度报告,第一季度实现营收4.55亿元,同比减少34.56%,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230.18万元,同比减少69.41%。 点评: 太阳能电池背膜全球龙头,规模效应带来成本优势。2017年公司太阳能电池背膜营收17.95亿元,同比增长38%,占总体营收55.34%,是公司最重要的业务。公司主要产品为:FFC、TPT、TFB、KFB 等结构背膜,同时2017年成功研发了透明太阳电池背膜、1500V 系统电压太阳能电池背膜、黑色红外高发射太阳电池背膜等多种性能的背膜产品,满足不同组件以及应用场景的需求。该类产品主要是在户外环境下保护太阳能电池组件不受光、湿、热等的侵蚀。2017年公司背膜产量1.06亿平方米,同比增长44.92%,销量1.01亿平方米,同比增长41.31%,出货量可配套约17GW 光伏组件。 近三年,公司背膜累计出货量已超过两亿平方米,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太阳能电池背膜供应商,市场占有率位居全球第一。规模化效应产生了一定的成本优势,2017年公司背膜产品毛利率为30.33%,远高于国内同行20%以下的毛利率。 公司成本优势明显,产品富有竞争力。 太阳能电池业务快速增长,未来拥有N 型单晶双面太阳能电池全球最大产能。公司第二大业务为高效电池业务,2017年营收11.89亿元,同比增长1525.66%,占总营收36.66%。公司全年电池及组件产量676.41MW,同比增长663.87%,销量615.06MW,同比增长796.85%。电池及组件业务大幅增长主要是因为公司产品转化效率高以及产能的释放。公司主营产品N 型单晶双面太阳能电池量产正面转换效率超过22%,背面效率大于19%,较一般单面组件发电量可提升10%~30%,N 型IBC 电池转换效率达到23.16%,N 型单晶双面TOPCon 电池的正面转换效率达到22.37%,均处于行业领先水平。同时,截止2017年,公司年产2.1GW N 型单晶双面太阳能电池项目已建成7条电池生产线,已拥有1.05GW的电池产能,项目完全建成投产后,公司将具有全球最大的N 型单晶双面太阳能电池产能。 光伏电站业务稳步开展,政策助力有望带动业绩增长。2017年公司光伏应用业务2.51亿元,占总体营收7.75%。公司光伏应用业务专注于分布式光伏电站开发、设计、建设、产品销售、运维服务等。公司主要营业模式为:针对普通住宅用户、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工商业用户等群体,提供一整套专业的新能源系统解决方案。用户可选择“自发自用、余电上网”或“全额上网”的模式,实现上网发电,除满足用户日常用电需求,同时作为绿色能源可带来一定的经济收益。 公司参与的精准扶贫项目使贫困户零投资就能获得持续二十年的每年3000元/户以上的最低收入。产能方面,公司已并网加在建的光伏电站累计约50MW,2017年新增30MW,增幅超过150%。随着光伏扶贫的政策落地,公司凭借优质的产品性能、品牌效应以及先入优势,有望在光伏扶贫领域增量市场获得较大市场份额,带动业绩持续增长。 探索业务模块联动,发挥联动效应优势。2017年公司已就背膜、高效电池、光伏应用三大业务联动模式探索,三大业务相辅相成、协同整合,已取得了较好的成效。2018年,公司将继续依托背膜及高效电池领先的技术及优质的客户群体,搭载公司自主开发的户用光伏运维系统,进一步布局光伏产业链,形成各业务板块良性互动、良性循环。业务联动必须有高质量的产品和技术研发做支撑,2017年公司研发费用1.21亿元,占总营收3.73%,其中背膜研发投入0.63亿元,占背膜营收3.47%,高效电池研发投入0.58亿元,占电池业务营收4.52%,截止2017年公司背膜和电池相关技术分别获得78项专利,产品也都获得了多个国家的权威认证。我们认为,在研发力量的支撑下,公司产品质量过关、技术领先,不仅可以发挥业务板块联动效应,甚至有望打造“背膜+电池+电站”的产业链互动发展。 盈利预测及评级:我们预计公司2018年、2019年、2020年营业收入分别为48.23亿元、62.62亿元、78.55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87亿元、4.86亿元、5.64亿元,EPS 分别为1.61、2.02、2.34元,对应5月10日收盘价(35.19元)的市盈率分别为22、17和15倍。公司作为材料龙头将充分享受行业红利,公司具有强大的资本实力和行业地位,鉴于此两点,我们维持“买入”评级。 股价催化剂:光伏行业发展的超预期;光伏电站需求超预期。 风险因素:光伏行业发展不及预期;市场竞争激烈导致盈利能力下降风险;政策变动带来的影响。
方正电机 机械行业 2018-05-14 8.63 -- -- 8.63 -0.69%
8.57 -0.70%
详细
公司毛利率承压。公司受原材料等因素影响,2017年及2018年一季度综合毛利率分别下降2.0及2.7个百分点,同时德沃仕业绩不达预期、研发投入增加等导致公司业绩不达预期。公司2017年研发费用占营收比例4.68%,同时公司预计每年对于研发费用的投入不少于4%的年销售额占比,更高的研发费用短期会对公司业绩有一定影响。 天然气行情促使海能高增长,主驱电机竞争力强。公司收购的上海海能2017年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9092.15万元,超过业绩承诺8.24%。主要是由于2017年受国家“煤改气”的影响,天然气需求旺盛,从而传导至天然气重卡销售上。2018年受到天然气价格影响,我们预计海能业绩增速有所下滑。驱动电机方面公司目前已有120kW主驱电机供应吉利帝豪,证明公司产品的优秀品质,公司电机产品向上空间已经打开,未来有望进一步提升市场占有率。 募集资金增加电机产能,有望进一步增厚业绩。公司拟定增4.1亿用于20万台电机及15万台电驱动集成系统,预计2019年正式投产。其中扁线电机相对圆线电机具有更高的功率密度、更好的散热性、更低的噪音及节约材料等多种优势。根据科技部《“新能源汽车”试点专项2017年度项目申报指南》的要求,乘用车电机峰值功率≥4KW/kg(≥30秒),而目前主流产品级电机峰值功率在3.2-3.3KW/kg左右,要实现30%左右峰值功率的提升,扁线电机是无法绕开的技术路线,是未来驱动电机发展的大趋势。电驱动集成系统指的是新型的电机与减速箱的一体化集成,项目实施以后,公司有望占据行业领先地位,提升公司竞争力,从而进一步增厚公司业绩。 盈利预测及评级:不考虑定向增发的情况下,我们预计公司2018年、2019年、2020年EPS分别为0.38、0.46、0.56元,对应2018年5月10日收盘价(8.67元)的PE分别为23、19、16倍,我们维持公司“买入”评级。 股价催化剂:下游汽车销量超预期,公司新产品进度超预期。
南都电源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18-05-14 15.68 -- -- 16.55 5.55%
16.55 5.55%
详细
事件1:公司于2018年3月27日公告2017年年报。公司2017年营业收入86.4亿元,同比增长20.9%,归属母公司净利润3.81亿元,同比增长15.7%,每股收益0.47元,归属母公司扣非净利润2.66亿元,同比下降0.55%。第四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2.83亿元,同比增长2.9%,归属母公司净利润为1,436万元,同比下降82.7%。 事件2:公司于2018年4月27日公告2018年一季报。公司2018年一季度营业收入18.86亿元,同比增长0.4%,归属母公司净利润1.35亿元,同比增长104.73%,每股收益0.15元,归属母公司扣非净利润4286.88万元,同比下降5.8%。 点评: 后备电源锂电高速增长,毛利率有望改善。2017年公司实现后备电源销售收入29.56亿元,同比增长10.38%。其中,通信铅酸电池实现销售收入25.12亿元,同比增长3.26%;通信锂电实现销售收入4.44亿元,同比增长80.86%。2018年一季度公司通信后备电源业务实现销售收入7.36亿元,同比增长13.85%,其中,通信后备用铅蓄电源业务销售收入5.18亿元,同比下降3.12%,通信后备用锂电产品实现销售收入2.18亿元,同比增长94.88%。由于通信后备用锂电产品收入同比大幅增长,且相较于铅蓄电源毛利率更高,因此我们认为后备电源业务全年毛利率有望改善。 再生铅回收销售良好,全年利润贡献巨大。公司通过资产重组收购华铂科技49%股权,使之成为公司全资子公司,全面打通了铅蓄电池产业链,形成完整的产业闭环。2017年子公司华铂科技实现营业收入41.89亿元,净利润5.08亿元,完成2017年的业绩承诺,对公司贡献业绩为4.43亿元。2018年一季度华铂实现营业收入10.32亿元,同比增长10.95%,由于华铂于去年成为全资子公司,对公司业绩贡献同比增长210.89%。华铂科技现有再生铅产能为21万吨,华铂科技废旧铅蓄电池高效绿色处理暨综合回收再利用示范项目建设现已进入收尾阶段,主要设备已陆续安装调试,公司预计于2018年上半年建成并投入生产。项目完成后,华铂科技废旧铅蓄电池的总处理能力将达到120万吨,其经营规模及盈利能力将大幅提高。 储能电站运营良好,积极拓展储能商业模式。截至2018年一季度,公司累计在建及投运项目容量约700MWh,投运项目效率及收益基本达预期,今年一季度公司已投运项目实现电费收入1,041.52万元。公司于2018年半年度业绩预告中提示2018年上半年储能电站运行电费收入预计2,100万元左右。公司积极拓展储能商业模式,2018年一季度公司的无锡新加坡工业园160MWh电力储能电站项目首次参与江苏省电力需求侧响应服务,仅用1秒钟时间,便降低了园区内2万千瓦的电力需求,其中通过储能电站累计“填入”约9万千瓦负荷。这是我国首个电化学储能系统进入电力辅助服务市场的案例,对电力需求管理的市场激励机制、需求侧响应的峰谷负荷双向调控体系都有着里程碑式的重大意义。同时公司积极拓展全球储能市场,德国一期规模为50WM的一次调频服务储能系统项目正积极推进,目前10MW项目已进入建设期。该项目是公司进入欧美主流电力辅助服务市场的标杆性项目,为公司未来在全球储能市场的布局打下基础。 盈利预测及评级:我们预计公司18年、19年、20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22.72亿元、171.04亿元、205.30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6.15亿元、7.49亿元、9.40亿元,EPS分别为0.70、0.86、1.07元,对应5月10日收盘价(15.85元)的市盈率分别为23、19和15倍,考虑到公司动力、储能业务的持续落地,且华铂成为公司全资子公司后带来的丰厚利润,公司业绩有望持续增长,我们维持公司评级为“买入”。 股价催化剂:储能产品市场打开;动力电池产品提价;铅价维持稳定;新业务顺利拓展。 风险因素:储能市场增长低于预期;动力电池毛利率维持较低水平;铅价大幅下跌。
林洋能源 电力设备行业 2018-05-14 6.78 -- -- 7.07 3.36%
7.01 3.39%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17年年报,报告期内营业收入为35.8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4.37%;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6.8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7.06%。实现基本每股收益0.39元/股,同比增涨44.44%。报告期内公司拟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0.4元(含税)。 此外,公司发布2018年一季报,公司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5.83亿元,比上年同期减少10.95%;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4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0.15%。实现基本每股收益0.08元/股,与上年同期持平。点评: 积极部署分布式发电站,光伏发电持续带动业绩高增长。截止2017年底,公司开发建设已并网运行的光伏电站装机容量已达到1303MW,其中江苏地区258MW、安徽地区513MW、山东地区254MW、河南、河北、辽宁地区合计143MW、内蒙古地区集中式电站135MW。同时,公司与中广核、法国ENGIE公司、新加坡SUNSEAP等知名企业在新能源领域进行全方位战略合作。2017年,公司光伏发电业务部分获得营业收入10.98亿元,同比增长123.73%,毛利率高达69.65%(与去年基本持平),为公司业绩带来大幅增长。2018年,依托公司已并网的1.3吉瓦级光伏电站,立足“一体六翼”重点地区,公司将继续推进光伏电站特别是分布式光伏电站的开发、建设与运营,力争实现全年300-500MW的电站并网目标。在自主开发建设运营电站的同时,积极拓展商业模式,通过公司项目开发、电站设计、高效产品、施工管理、电站运维等方面的优势,为战略合作的央企和世界500强等企业定向开发、建设、运营优质分布式光伏电站,做好高效EPC新业务,打造新能源板块业绩新增长点。 南方电网为国内电表市场提供新商机,海外布局“一带一路”潜力巨大。2017年度,公司电表业务实现营业收入17.83亿元,同比增长23.64%,毛利率为27.31%,较去年同期下降了5.26个百分点。报告期内,公司智能板块业务较2016年增长超过20%,持续位居行业龙头。2017年是电表行业发展的新阶段,国网计量工作重点转向计量精益化管理和采集系统深化应用,公司在国网的2次招标中,合计中标金额2.99亿元;得益于南网公司智能电表相关业务的爆发式增长,在年内2次电能表类框架招标中,合计中标金额超过3.72亿元。南方电网在智能电表更换、用电信息采集方面正全力推进,为行业龙头提供了新的机遇。在海外市场,公司和全球智能电表行业领先企业兰吉尔集团进行全面战略合作,抓住市场机遇,分别在西班牙、葡萄牙、新加坡、德国等地抢占了一定的市场份额的同时,公司加大一带一路地区的业务拓展。报告期内,公司在中东、亚太、欧洲和拉美等海外市场进行重点布局,实现海外销售4,746万美元,同比增长283%,在手订单达3,041万美元。2018年度,公司将继续响应国家一带一路政策,通过控股的立陶宛电表企业ELGAMA,同时利用与兰吉尔公司、新加坡SUNSEAP集团的战略合作关系,同时进一步优化海外事业部的组织架构,实现海外片区专人负责和跟踪,实现海外销售快速增长。 N型高效双面单晶产品全面量产,提升核心竞争力。2017年,公司积极布局N型高效双面单晶电池及光伏组件的研发与制造,高效组件线和电池线已完成通线并产出一片N型高效双玻组件和N型高效双面电池,当年实现全面量产,并将N型高效半片双面组件应用用到各类分布式光伏电站上,已经成为降低电站度电成本,提升光伏电站项目投资收益率的有效解决方案。2018年,公司将开发各类高可靠性、高性价比、高效发电的分布式光伏电站,将新增量产的400兆瓦N型高效双面电池与高效切半组件全部用于各类分布式光伏电站上。2018年,林洋光伏将依托于林洋新能源EPC业务的转型与发展,完成250MW的N型高效双玻组件的销售。高效电池与组件线在2018年将完全达产并释放产能,三率指标达到行业领先水平,增强市场竞争力。同时,加快N型高效双面电池组件二期400兆瓦产线的调研、建设和生产,加快产能提升,有效降低产品成本。 互联网+智慧能源业务规模扩大,公司已掌握核心竞争技术。报告期内,基于公司智慧能效管理云平台已覆盖了12个省1981个工商业用电大户,部署超过18934个能效采集点,管理用电负荷超过480MW,日用电量超过1000万度。报告期内,公司打造了多个光充储一体化超级充电站、兆瓦级智慧分布式储能、动力电池梯次利用储能系统等多个储能及微电网系统示范项目。公司开发的“连云港经济技术开发区能源互联网项目”入选国家能源局55个能源互联网试点示范项目,公司携战略合作伙伴ENGIE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在淮安经济开发区打造能源互联网项目。公司目前已经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易能效”智慧能效管理云平台、“易能效”电能监测终端和LY-6000用户侧电储能及微电网能源管理系统入围工业领域电力需求侧管理产品(技术)参考目录。上述系统,通过能效监测、数据分析、优化方案、结果反馈的系列运作,满足用电需求侧的节能需求,是行业领先的能效管理专家。 盈利预测及评级:我们预计公司18年、19年、20年营业收入分别为43.64亿元、51.82亿元、60.43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8.37亿元、11.16亿元、13.39亿元,EPS分别为0.47、0.63、0.76元,对应2018年5月10日收盘价(6.84元)的市盈率分别为14、11和9倍,公司有分布式光伏运营的优势同时也是N型单晶引领者,鉴于此两点,我们维持“买入”评级。 股价刺激因素:光伏发电行业发展的超预期;光伏电站需求超预期;智能电表需求超预期;综合能源管理需求超预期。 风险因素:光伏行业发展不及预期;光伏产品技术革新带来冲击;智能电表市场竞争激烈导致盈利能力下降;政策变动带来的影响。
杉杉股份 能源行业 2018-04-26 18.44 -- -- 23.66 27.96%
23.60 27.98%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17年年报,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收入82.7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51.07%;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8.96亿元,同比增长171.42%;实现扣非后净利润4.41亿元,同比增长72.07%;基本每股收益0.798元,同比增长97.52%。 公司公告拟以2017年末总股本1,122,764,986股为基数,以未分配利润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现金红利0.6元(含税),应付普通股股利67,365,899.16元。本年度无资本公积转增股本方案。 点评: 锂电材料业绩再突破,龙头地位更加稳固。2017年公司锂电池材料经营业绩实现历史性突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0.36亿元,同比增长47.37%;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65亿元,同比增长101.31%。正极材料、负极材料、电解液三项业务加起来在公司营收中占比达到72.98%,其中正极材料销售量21,447吨,同比增长19.42%,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2.60亿元,同比增长70.1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87亿元,同比增长179.54%,负极材料销售量30,912吨,同比增长36.75%,主营业务收入14.82亿元,同比增长26.34%,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01亿元,同比增长3.76%。在中国锂电池产业链年度竞争力品牌榜单上,公司正极材料连续四年位列第一、负极材料2017年首夺榜单第一、电解液2017年位居榜单第四,是国内锂电材料领域绝对的龙头,2017年业绩再突破使得公司地位更加稳固。 新能源汽车业绩高速增长,有望驱动公司业绩再创新高。2017年公司新能源汽车业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45亿元,同比增长476.64%,毛利润达到0.39亿元,同比增长350.54%。新能源汽车业务有望成为锂电材料之外的又一增长极,驱动公司业绩再增长。公司新能源汽车业务主要包括PACK业务、充电桩建设与新能源汽车运营业务和整车设计研发业务。全年公司销售PACK约1500套,在33个城市建设运营充电站,“驾呗”分时租赁已入驻广州、深圳、上海、长沙等7个城市,单车日均出租率25%,在华南广州市场排名第一,同时,2017年公司取得了新能源专用车生产资质,自主研发的1.5吨纯电动物流车型、0.5吨纯电动物流车型等进入工信部公告,并进入新能源汽车推广目录。新能源汽车市场广阔,公司有望以其在锂电材料领域的地位为依托,将产业链向下游延伸,在细分领域取得一定市场份额。 能源管理服务业务稳步开展,“制造+运营”打造智慧能源管理平台。公司能源管理服务业务主要以储能技术与产品的应用为核心提供综合能源开发与服务的整体解决方案,同时,本着最大程度为用户节省成本的原则,公司在提供储能服务的同时,为用户配套适当的光伏发电项目,实现相较储能更低的能耗成本,通过“储能节电”、“光伏发电”和“光储结合”的方式,为用户提供高性价比的能源管理方案,终端客户主要为高耗电,有节能、降需等需求的大型工商业企业。2017年能源管理服务业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8.49亿元,同比增长39.21%,主要系光伏业务组件销量大幅增加及光伏电站投运产生效益所致,储能项目处于投资建设期尚未能盈利。2017年公司总计开发光伏项目近150MW,累计并网发电项目109.48MW;储能方面,公司实现了北京中裕世纪酒店商业储能项目、金坛沃德丰工业储能项目、无锡利特尔工业储能项目等多个项目的落地。“光伏+储能”的模式受到认可。公司采用“制造+运营”的模式,致力于打造智慧能源管理平台,定位于服务平台。随着储能项目建成和平台服务越来越完善,未来自持运营业务可能迎来增长。 非新能源业务回报丰厚,改善现金流结构。新能源业务之外,公司还从事服装品牌运营业务和类金融创投业务。2017年服装业务收入6.66亿元,同比增长27.23%,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937.48万元,同比增长36.16%,金融股权投资业务收获分红7815.55万元,出售持有股票获得投资收益4.66亿元,类金融业务实现净利润1,169.50万元。非新能源业务对于改善经营现金流、缓解资金压力具有积极作用,多元化业务结构也使得公司抗风险能力更强。 盈利预测及评级:我们预计公司2018年、2019年、2020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09.02亿元、143.40亿元、191.73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9.96亿元、12.16亿元、15.48亿元,EPS分别为0.89、1.08、1.38元,对应4月19日收盘价(18.18元)的市盈率分别为20、17和13倍,公司作为材料龙头将充分享受行业红利;公司具有强大的资本实力和行业地位,鉴于此两点,我们维持公司“买入”评级。 股价刺激因素:新能源汽车发展的超预期;储能市场超预期发展;服装业务业绩超预期。 风险因素: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不及预期;市场竞争激烈导致盈利能力下降风险;服装业务对业绩的影响。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2/13 转到  
*说明:

1、“起评日”指研报发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起评价”指研报发布当日的开盘价;“最高价”指从起评日开始,评测期内的最高价。
2、以“起评价”为基准,2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10%,为短线评测成功;6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20%,为中线评测成功。详细规则>>
3、 1短线成功数排名 1中线成功数排名 1短线成功率排名 1中线成功率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