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事业部 搜狐证券 |独家推出
崔琰

民生证券

研究方向: 汽车及零配件行业

联系方式:

工作经历: 登记编号:S0100523110002,曾就职于民生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国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天风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华西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20日
短线
26.32%
(第77名)
60日
中线
5.26%
(--)
买入研报查询: 按股票 按研究员 按机构 高级查询 意见反馈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26/62 转到  

最新买入评级

研究员 推荐股票 所属行业 起评日* 起评价* 目标价 目标空间
(相对现价)
20日短线评测 60日中线评测 推荐
理由
发布机构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崔琰 5
科博达 机械行业 2022-04-22 43.57 -- -- 54.46 24.99%
71.79 64.77%
详细
事件概述公司发布2021 年报及2022 年一季报:2021 年实现营收28.1亿元,同比-3.7%;归母净利润3.9 亿元,同比-24.4%;扣非归母净利润3.4 亿元,同比-26.7%。其中2021Q4 实现营收7.6 亿元,同比-18.3%,环比29.9%;归母净利润1.2 亿元,同比-39.8% , 环比180.5% ; 扣非归母净利润1.0 亿元, 同比-45.6%,环比226.8%。2022Q1 实现营收7.4 亿元,同比-2.8%,环比-3.4%,归母净利0.9 亿元,同比-24.7%,环比-21.5%。 分析判断: 大众产量疲软 导致营收下滑公司2021 年营收达28.1 亿元,同比-3.7%,其中内销-9.9%,外销+7.9%,我们判断营收下滑主要受国内大众缺芯影响,2021年一汽大众、上汽大众产量分别下滑18.2%、16.7%,需求疲软导致公司营收承压。拆分季度看,2021Q4 营收7.6 亿元,同比-18.3%,环比29.9%,受年底需求提升拉动环比有所改善。 分产品看:1) 照明控制:公司2021 年照明控制系统营收13.8 亿元,同比-4.6%,其中销量/单价分别为2,187 万只/63.1 元,同比+21.6%/-15.0%,销量上升主要受益氛围灯控制器的量产。2021 年福特、雷诺和宝马的全球平台灯控项目陆续量产,伴随上述项目及氛围灯控制器销量爬坡,2022 年灯控业务营收有望实现增长;2) 电机控制系统:2021 年电机控制系统收入6.1 亿元,同比+10.8%,对应销量/单价分别为579 万只/104.5 元,同比+0.8%/+9.9%,收入增长主要受商用车国六排放系统、AGS等高单车价值产品销量增长拉动。 3) 车载电子与电器:2021 年车载电子与电器收入5.3 亿元,同比-19.1%,对应销量/单价分别为2,416 万只/21.7 元,同比-17.3%/-2.2%,主要系配套大众的传统电子电器产品销量下降导致。 2022Q1 实现营收7.4 亿元,同比-2.8%,环比-3.4%,我们判断主因是受吉林疫情影响,一汽大众于3 月13 日-4 月11 日停产,导致3 月一汽大众产量同比下降45.9%。预计伴随着一汽集团全面复工复产,需求回暖,叠加新项目的量产爬坡,营收有望恢复增长态势。 毛利率短期承压 研发加大投入公司2021 年毛利率34.6%,同比-1.8pct,主因是受芯片及原材料涨价的影响,照明控制系统毛利率下滑3.7pct,以及车载电子电器产量下降、产能利用率下滑导致毛利率下滑3.3pct;分季度看,2021Q4 毛利率33.8%,环比+0.9pct;归母净利润1.2 亿元,环比+180.5%,改善明显。 2022Q1 归母净利0.9 亿元,同比-24.7%,环比-21.5%,主要受原材料涨价影响,预计伴随着缺芯等扰动因素改善和车企的调价机制运行,未来有望通过补贴、降低年降等方式,向主机厂转嫁芯片、原材料成本上涨的影响,盈利修复弹性大。 费用方面,2021 年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率分别为2.2%、5.8%、10.8%、0.4%,同比分别-0.6pct、0.8pct、2.5pct、0.8pct;2022Q1 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率分别为1.9%、4.9%、11.3%、-0.3%,成本管控趋好,新项目开发及前瞻技术布局带动研发费用持续上行。 新业务增量显著 客户结构持续优化产品+:公司业务条线涵盖汽车照明控制系统、电机控制系统、能源管理系统和车载电器与电子等,产品矩阵包括各类光源控制器、氛围灯控制器、中小电机控制系统、机电一体化、车载电子电器等。2021 年,优势业务汽车照明控制系统方面,宝马尾灯控制器、福特大灯控制器、雷诺大灯控制器等重要在研项目陆续转量产;同时公司大力发展新兴业务,AGS、舱内智能光源、USB、商用车国六排放系统等新业务合计销售 4.15 亿元,同比+36.5%,产品结构持续优化。新项目方面,2021 年共获得定点项目22 个,同比增长约 50%。截至 2021 年底,在研项目合计129 个,预计全生命周期销量17,193 万只。未来,随着灯控、AGS、USB 等产品产能爬坡,以及国六产品碳氢喷射系统、SCR 喷嘴等陆续投放市场,有望驱动公司业绩增长。 客户+:1)进入丰田体系,剑指全球前十大车企。公司是为数不多打入国际顶级整车厂商配套体系,开发汽车电子部件的中国本土供应商。近年来公司深入推进全球化市场战略,先后进入奔驰、宝马、通用、福特、雷诺等车企供应链体系,2021 年顺利获得广汽丰田产品定点,为公司下一步进入丰田全球平台和产品市场占有率进一步提高打下了良好基础。2)大力开拓新能源客户,把握电动智能趋势。2021 年公司新能源业务进入高速增长期,销售收入1.58 亿元,同比增长 135.82%,与比亚迪、吉利、小鹏等新能源客户合作不断深化,单车销售额最高已超过1300 元/车,未来有望持续受益新能源汽车渗透。 高难度域控实现突破 打开中长期成长空间2020 年,公司配套小鹏的DCC 已实现批量出货,2021 年,基于驱动执行控制领域深厚的技术积累,公司在域控领域实现重要突破,成功获得某新能源车企车身域控定点、比亚迪底盘域控制器定点,以及小鹏、比亚迪、理想、吉利等主流自主/新势力品牌DCC(自适应悬架控制器)、ASC(空气悬架控制器)产品定点。未来,电子电气架构升级叠加电动智能加速渗透,底盘域控将迎来需求爆发,预计2025 年全球市场规模261 亿元,公司有望继续深入域控领域,构建中长期又一护城河。 发布股权激励 绑定核心员工公司近期发布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涉及对象共计463 人(包括公司(含子公司)高管、中层管理人员、技术骨干和业务骨干人员),拟向激励对象授予限制性股400 万股,约占公司公告时股本总额 40,010 万股的 1.0%,一次性授予,无预留权益,授予价格为 24.6 元/股。 本次股权激励战略设定的具体考核条件如下:1)营收指标权重为80%,2022-2024 年公司营收增速不得低于15%/32%/52%,对应营收分别为32.3/42.6/64.8 亿元;2)净利润指标权重为20%,2022-2024 年公司净利润同比增速不得低10%/21%/33%,对应净利润分别为4.7/5.7/7.6 亿元。 公司持续提升管理能力,通过完善激励机制,推动实质性经营改善,为股东创造价值。我们预计随着缺芯逐步缓解及智能灯控、AGS、USB 等新产品的量产爬坡,新品周期强劲,公司有望受益智能电动升级趋势,超额完成销量及净利润考核目标,市场竞争力和长期成长能力有望提升。 投资建议公司作为国内汽车控制器龙头企业,产品及客户结构持续向上,且未来有望长期受益于电动智能化趋势。鉴于短期行业缺芯影响, 调整盈利预测: 预计公司2022-2023 年营收由39.4/52.3 亿元调为33.7/43.1 亿元,归母净利润由6.1/8.2亿元调为5.1/6.8 亿元,EPS 由1.52/2.04 元调为1.28/1.70元,新增2024 年营收和归母净利分别为56.9 和9.1 亿元,EPS 为2.26 元,对应2022 年4 月21 日收盘价42.24 元PE 为33/25/19 倍。鉴于公司产品范围拓展和客户结构向上的良好态势,以及对汽车市场景气度逐步回升的判断,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行业竞争加剧;客户拓展不及预期;新产品放量不及预期;芯片短缺;原材料成本上升等。
崔琰 5
比亚迪 交运设备行业 2022-04-19 234.72 -- -- 287.91 22.66%
358.75 52.84%
详细
事件概述4月18日,公司发布2022Q1业绩预告,2022Q1公司归母净利润为6.5-9.5亿元,同比+174.0%-300.0%;EPS为0.22-0.33元/股,去年同期为0.08元/股。 分析判断:业绩逆势增长整车表现亮眼公司2022Q1业绩表现亮眼,逆势之中彰显韧性。2022Q1公司归母净利润为6.5-9.5亿元,同比+174.0%-300.0%,环比+8.0%-57.8%。大宗2022Q1持续上涨,主要原材料铝、铜2022Q1均价同比分别+36.6%、+14.2%,环比分别+10.8%、+0.9%。单车补贴方面,纯电/插混较2021年分别最大降低约0.5万元、0.2万元。公司克服原材料的大幅上涨以及补贴退坡,净利润逆势提升。 电子业务拖累,整车盈利逐步腾飞。扣除比亚迪电子,2022Q1汽车归母净利润为5.7-8.2亿元(2021Q1为亏损2.9亿元),对应单车净利润为0.20-0.29万元(2021Q1为-0.5万元),盈利快速提升。 规模效应大幅对冲原材料涨价,盈利弹性彰显。公司销量持续高增,2022Q1累计新能源乘用车销量达28.4万辆,同比+433.4%,环比+8.3%。主打车型秦PlusDM-i、宋PlusDM-i、销量分别为4.7万辆、5.8万辆,同比分别+1485%、+3985%;高价值量车型唐DM-i、汉销量分别为2.8万辆、3.4万辆,同比分别+657.3%、+25.4%。我们判断销量快速增长大幅降低单车折旧摊销,从而有效对冲成本上涨压力。 垂直一体化优势显现盈利弹性加速释放公司垂直一体化供应链在行业扰动中优势加速显现。公司在缺芯以及疫情背景下月销再创新高,彰显了公司垂直一体化供应链在行业扰动中的优势。3月,公司月销首次突破10万辆,同比+156.9%,大幅超出行业整体水平。公司核心零部件高度自制,预计在行业供应扰动因素下,公司产销有望逆势增长,月销有望持续爬坡。 调价滞后约一个季度,预计盈利弹性加速释放。电池成本大幅上涨背景下,公司于1月及3月分别展开两次调价,合计调价幅度约4.7%-6.7%。经测算,公司整体交付期约2-3个月,我们预计公司两次调价带来的增量有望在2022Q2得到体现,盈利弹性加速释放。 全面转型新能源定义技术转向定义用户公司宣布停售燃油车,全面转型新能源。自3月起公司停售燃油汽车的整车生产,未来汽车板块将专注于纯电和插混汽车业务,同时将继续保障现有燃油车的售后服务。我们认为,全面转型新能源是深度脱碳的必由之路。公司全面停售燃油车的速度超出我们预期,也领先于绝大多数车企,彰显了公司对于新能源产品的信心与底气。 车型导入加速变现,由定义技术转向定义用户。区别于多数自主依托于用户定位(SUV)起家,公司优先突破平台化技术,基于此去打造拳头产品的战略在产品定位上有着较强的后发优势:10-20万元区间王朝+海洋双网加持,有望加速替代燃油车;汉DM-i与DM-p预售开启后仅10小时订单已突破1.2万辆,我们预计新款汉DM-i、DM-p有望将汉家族的月销中枢提升1万辆;护卫舰07预计将补齐公司在中型SUV谱系的空缺。随着两大平台的车型不断输出,公司平台化能力从验证期将快速进入收获期。 投资建议公司依托DM-i及E3.0两大先进技术平台,车型迭代速度、以及爆款车型概率显著提升,新产能、新车型释放拐点在即。同时公司供应链安全保障能力屡经行业性不可抗力考验、并成功展现出极强的稳定性,可较好应对随着新车型的陆续上市以及快速放量,公司正迎来销量增长及规模效应驱动业绩的拐点。 维持盈利预测不变,预计公司2022-2024年营收为3,147.4/3,774.5/4,283.4亿元,对应归母净利润为74.6/132.6/179.3亿元,对应的EPS为2.56/4.56/6.16元,对应2022年4月18日239.10元/股收盘价,PE分别为93/52/39倍,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产能扩张低于预期;车市下行风险;新车型销量不及预期。
崔琰 5
德赛西威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2-04-19 109.42 -- -- 131.62 19.87%
170.00 55.36%
详细
事件概述公司发布2022年一季报:2022Q1实现营收31.4亿元,同比+53.9%,环比-3.8%,归母净利3.2亿元,同比+39.2%,环比-7.0%,扣非归母3.1亿元,同比+38.0%,环比-9.7%。 分析判断::QQ11业绩表现靓丽智驾智舱持续向上营收端:受益于智能座舱新客户、新产品放量及智能驾驶业务IPU02和IPU03出货量增长,2022Q1公司营收实现31.4亿元,同比+53.9%,环比-3.8%,单季营收仅次于2021Q4,跑赢行业大盘40+pct,体现智能化业务的高成长性。 利润端:2022Q1年公司毛利率24.0%,同比-1.1pct,环比-0.8pct,同环比均略有下降,预计主因缺芯及原材料价格上涨影响,但在营收高速增长带动下,2022Q1公司归母净利实现3.2亿元,同比+39.2%,环比-7.0%。 费用端:2022Q1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率分别1.8%、2.3%、8.8%、-0.2%,同比分别-1.1、+0.1、+0.8、-0.5pct,环比分别+0.2、-0.6、-1.9、+0.1pct,管理及财务费率同比增长主要受人员与薪酬支出增加影响。 座舱主业智能化转型订单充裕加速业绩释放座舱类产品为公司传统主业,范围涵盖车载信息娱乐、驾驶信息显示、显示终端、车身信息与控制等,2021年新获年化销售额80亿元左右新项目订单: (1)核心产品车载信息娱乐系统2021年获得一汽大众、上汽大众、长城汽车、吉利汽车、广汽乘用车、奇瑞汽车等客户新项目订单,其中大屏化产品的业务规模快速提升; (2)新兴业务方面:显示模组及系统、液晶仪表发展迅速,其中显示模组及系统2021年维持100%以上增速,并突破东风日产、小鹏汽车等白点客户;液晶仪表获得比亚迪、吉利汽车、长城汽车、广汽乘用车等客户的项目定点; (3)外部合作方面:公司与华为签署全场景智慧出行生态解决方案合作协议,同时携手高通基于第4代骁龙座舱平台打造新一代智能座舱系统,顺应座舱智能化大趋势。 SADAS加速放量携手英伟达掘金智驾战略布局智能驾驶,覆盖L2、L3及以上级别,现已进入加速收获期,2021年新获年化销售额超过40亿元新项目订单:(11驶)高级辅助驾驶AADAS:360环视、全自动泊车、驾驶员监测实现规模化量产,成功突破上汽通用、长城、上汽乘、蔚来等白点客户;2021年11月同德州仪器联合发布全新智能驾驶解决方案IPU02,系全球首个TDA4芯片ADAS量产项目,预计将持续受益ADAS渗透;(22)LL33及以上高阶自动驾驶:1)硬件层面,L3级别自动驾驶域控制器IPU03现已配套小鹏P7/P5;基于英伟达最新一代Orin芯片的IPU04于2021年9月成功下线,现已获得众多项目定点,包括传统自主品牌客户和新造车势力,我们预计单车ASP达1-2万元。公司作为现阶段英伟达国内唯一合伙伙伴,深度受益高级别自动驾驶导入;2)软件层面,同MAXIEYE达成战略合作,合作构建L1-L4全栈自动驾驶方案开发及服务运营能力,同时探索智慧重卡运营服务模式。 投资建议智能座舱产品受益座舱大屏多屏趋势,业绩加速释放;智能驾驶产品覆盖L2、L3及以上级别,业已进入收获期:1)ADAS产品加速放量;2)L3及以上携手英伟达,深度受益高级别自动驾驶导入。看好公司智能变革机遇的长期成长,上调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022-2024年营收由118.0/149.7/180.0亿元调整为126.8/166.3/209.2亿元,归母净利润由12.1/16.1/20.1亿元调整为12.9/17.6/22.9亿元,EPS由2.18/2.89/3.62元调整为2.32/3.17/4.12元,对应2022年04月15日107.28元/股收盘价,PE分别为46/34/26倍,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行业竞争加剧;产品开发及客户项目获取不及预期;芯片短缺;原材料成本上升。
崔琰 5
福耀玻璃 基础化工业 2022-04-18 31.26 -- -- 38.44 19.75%
44.43 42.13%
详细
事件概述公司公告 2022一季报:2022Q1实现营收 65.5亿元,同比增长14.8%;归母净利润 8.7亿元,同比增长 1.9%;扣非归母净利润 8.6亿元,同比增长 5.2%。 分析判断: 营收持续增长 利润环比改善公司 2022Q1营收 65.5亿元,同比+14.8%,环比+1.5%,我们判断同环比增长主要受益于海外汽车产量修复叠加公司全球份额提升。利润端环比明显改善,公司 2022Q1利润总额为 10.7亿元,同比+3.0%,环比+41.9%,扣除汇兑损益的利润总额同比+8.2%,环比+12.4%,归母净利 8.7亿元,同比+1.9%,环比+58.3%。随着缺芯影响的逐步缓解,国内批发销量回升叠加海外需求的修复,公司业绩有望持续改善,且重资产属性将具备更高的盈利修复弹性。 利润率环比回升 研发持续投入考虑到新会计准则将相关运费由原计入当期期间费用改为计入营业成本&将与存货的生产和加工相关的固定资产日常修理费用由原计入当期期间费用更改为按照存货成本确定原则进行处理,2022Q1毛利率-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为 23.6%,同比-0.8pct,环比+2.8pct,呈现环比改善态势,同比略有下滑主要受运费+原材料涨价的影响。其他费用方面,财务费用达 1.8亿元,同比+54.3%,对应财务费用率同比+0.7pct 至 2.7%,主因汇率波动导致汇兑损失增加;研发费用同比增长 14.8%至 2.7亿元,研发费用率同比基本持平,公司持续推进研发创新,驱动公司技术升级及产品附加值提升。2022Q1净利率为 13.3%,同比-1.7pct,环比+4.8pct,环比显著改善。 汽玻迎接二次成长 整合 SAM 再造一个福耀1)汽玻业务受益智能升级、天幕玻璃渗透率提升而量价利齐升:公司目前国内汽玻市占率超过 60%,全球市占率超过30%,疫情影响下海外市占率加速提升。汽车智能化驱动汽玻ASP 提升,公司与京东方、北斗智能在智能车窗进行战略合作,加强布局,HUD 玻璃、调光玻璃、超隔绝玻璃等高附加值智能玻璃营收占比将受益于行业渗透率提升而持续提升(2021同比提升 3.3pct)。同时特斯拉引领天幕玻璃趋势,渗透率加速提升,天幕玻璃显著提升单车玻璃面积,进而提高单车配套价值;2)铝饰条有望再造一个福耀:公司 2019年 3月开始并表 SAM,整合工作稳步推进,目前仍处于亏损状态,预计 2022随着欧洲工厂整合完毕、国内开拓取得突破,盈利能力将逐步改善。铝饰条可与汽玻集成,顺应客户模块化、集成化的采购趋势,中长期整合 SAM 有望再造一个福耀。 投资建议考虑到缺芯及原材料涨价的影响及高附加值玻璃的加速渗透,维持盈利预测:预计 2022-2024年营收 281.0/315.2/362.5亿元,归母净利为 46.0/56.5/67.4亿元,EPS 1.76/2.17/2.58元,对应 2022年 4月 14日 31.89元收盘价的 PE 为 18/15/12倍。鉴于公司全球化布局已进入收获期,全球市占率有望提升,高附加值汽玻产品逐步放量,SAM 盈利能力将逐步改善,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国内外乘用车销量低于预期;美国工厂盈利改善低于预期; SAM 整合进展低于预期。
崔琰 5
拓普集团 机械行业 2022-04-18 48.63 -- -- 57.30 17.25%
78.57 61.57%
详细
事件概述公司发布2021年报:2021年实现营收114.6亿元,同比增长76.0%,归母净利润10.2亿元,同比增长61.9%,扣非归母净利9.7亿元,同比增长68.9%。其中2021Q4营收36.4亿元,同比增长66.0%,归母净利润2.6亿元,同比增长9.6%,扣非归母净利2.4亿元,同比增长11.2%。 分析判断::营收高速增长产品全面开花2021年公司实现营收114.6亿元,同比+76.0%,其中2021Q4营收36.4亿元,同比+66.0%,环比+25.2%,我们判断营收快速增长主要受益于特斯拉、比亚迪、蔚小理、Rivian等国内外新能源客户配套项目的放量。分产品看,其中:1)减震器:2021年收入33.5亿元,同比+30.7%,对应收入占比为29.2%;2)内饰功能件:2021年收入为35.8亿元,同比+60.9%,对应收入占比为31.2%;3)轻量化底盘系统:2021年收入为26.2亿元,同比+97.2%,对应收入占比为15.4%;4)汽车电子:2021年收入为1.8亿元,同比+2.2%,对应收入占比为1.6%;5)热管理系统:2021年收入为12.8亿元,纯增量,对应收入占比为11.2%。归母净利增速略低于营收增速主因原材料涨价导致毛利率下降,公司积极拥抱新能源,不断扩大电动智能相关产品线,积极拓展全球智能电动客户群,探索Tier0.5级配套模式,呈现量价齐升态势,我们预计业绩有望持续高增长。 毛利率短期承压规模效应显现2021年公司毛利率为19.9%,同比-2.8pct,其中2021Q4毛利率为17.6%,同比+1.5pct,环比-3.6pct,我们判断主要受原材料涨价及汇率波动等的影响。分产品看:1)减震器:2021年毛利率23.8%,同比-2.7pct,主要受橡胶价格波动影响;2)内饰功能件:2021年毛利率为17.3%,同比-0.7pct,主要受石油价格波动影响,降幅较小主因产能利用率明显提升;3)轻量化底盘系统:2021毛利率为17.7%,同比+2.4pct,受铝价波动影响,逆势提升主要受益于产能利用率提升;4)汽车电子:2021年毛利率为26.3%,同比-2.2pct;5)热管理系统:2021年毛利率为17.8%,我们判断后续有望随着产能利用率提升叠加提高核心部件自制率而提升。 费用方面,2021年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研发费用率、财务费用率分别为1.4%、2.6%、4.4%、0.3%,同比-0.5pct、-1.0pct、-1.1pct、-0.4pct,彰显规模效应。 双维齐驱剑指全球汽配TOP客户++:战略绑定特斯拉和造车新势力,进军全球供应体系公司先后伴随通用、吉利成长,目前战略绑定特斯拉开启新一轮成长,同时已进入福特、FCA、戴姆勒、宝马、大众、奥迪、本田、丰田等全球供应体系。顺应行业电动智能变革,公司积极与RIVIAN、蔚来、小鹏、理想等头部造车新势力合作,探索Tier0.5级的合作模式,为客户提供全产品线的同步研发及供货服务。 产品++:八大产品线,打造平台型企业。在保持汽车NVH减震系统和整车声学套组两项传统业务国内领先的同时,前瞻性布局智能驾驶系统、热管理系统、轻量化底盘系统三大核心业务,又新增空气悬挂系统、一体化车身轻量化、智能座舱部件,预计全产品线合计单车配套价值有望达3万元以上,全面布局电动智能,成为平台型公司。 投资建议公司是特斯拉产业链高业绩弹性标的和吉利产业链最受益标的,凭借行业领先的客户拓展和产品拓展能力,有望在电动智能化变革下崛起成为自主零部件龙头。鉴于公司随特斯拉、吉利等关键客户进行业绩修复和轻量化、智能驾驶系统及热管理系统具备成长性,结合疫情、缺芯等影响情况,调整盈利预测:预计2022-2023年营收由172.5/228.5亿元调为171.2/226.6亿元,归母净利由18.2/24.5亿元调为17.3/24.0亿元,EPS由1.65/2.22元调为1.57/2.17元,2024年营收和归母净利分别为305.9亿元和33.6亿元,EPS为3.05元,对应2022年4月14日收盘价49.0元的PE31/23/16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特斯拉销量不及预期;吉利销量回暖不及预期;竞争加剧;原材料成本上升等。
崔琰 5
春风动力 机械行业 2022-04-18 92.82 -- -- 138.99 48.65%
138.80 49.54%
详细
事件概述公司发布 2021年报及 2022年一季报:2021全年实现营收 78.6亿元,同比+73.7%,归母净利 4.1亿元,同比+12.8%;其中2021Q4营收 21.7亿元,同比+57.6%,环比+4.4%,归母净利0.9亿元,同比+34.0%,环比-8.1%。2022Q1实现营收 22.6亿元,同比 +44.9%,环比 +4.1%,归母净利 1.1亿元,同比+10.2%,环比+15.4%。 分析判断: 2021营收高速增长 扰动因素影响利润营收端:2021年公司中大排量摩托车及全地形车同步迎来高速增长,销量分别实现 11.1/15.1万辆,同比分别 +28.1%、+126.1%,受此拉动公司 2021年全年实现营收 78.6亿元,同比增长 73.7%;拆分季度看, 2021Q4营收 21.7亿元,同比+57.6%,环比+4.4%,同比高增主要受两轮、四轮出口增长拉动。 利润端:2021年公司同步受到关税加征、海运费及原材料价格上涨、人民币对美元升值等多重因素影响(据公司年报,2021年公司营业成本中运费、关税分别达 3.8和 1.9亿元),全年毛利率同比出现 7.8pct 下滑,致使全年归母净利仅同比增长12.8%,远低于营收增速,但我们预计伴随后续扰动因素改善,公司利润层面将存较大改善空间。拆分季度看,2021Q4归母净利为 0.9亿元,同比+34.0%,环比-8.1%,基本符合此前预期,环比出现下滑预计主因海运费持续上涨及汇兑损益增加;扣非归母为 0.6亿元,同比+41.8%,环比-33.0%,非经常预计主要来自政府补助及外汇远期锁汇收益。 现金流及应收账款:2021年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为 2.6亿元,同比-65.9%,主要受应收款及存货规模大幅增加影响。应收款项 6.5亿元,同比+90.0%,体现需求持续向好趋势。 费用端: 2021年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率分别 6.6%、3.5%、4.8%、0.4%,同比分别-2.1pct、-1.1pct、-0.4pct、-1.0pct,营收大幅增长带动期间及研发费率下行。 22Q1业绩基本符合预期 扰动因素有所趋缓营收端:2022Q1公司延续高速增长趋势,营收实现 22.6亿元,同比+44.9%,环比+4.1%,其中预计四轮贡献主要增长。根据中汽协数据,2022年 1-2月公司摩托车与全地形车销量同比增速分别+8.3%、+19.1%,若以 Q1营收倒推,预计 3月同比增 速分别 20%和 35%。 利润端:2022Q1公司实现归母净利 1.1亿元,同比+10.2%,环比+15.4%,扣非归母 0.9亿元,同比-3.6%,环比+45.4%,非经常主要来自于投资收益及外汇远期锁汇收益。利润率层面看,2022Q1公司毛利率、净利润分别 19.6%、 4.7%,环比分别+0.2pct、+0.45pct,呈现一定改善趋势,后续伴随扰动因素趋缓预计仍存上行空间:1)关税端,公司积极布局海外工厂建设,泰国工厂 2021年底投产,产能稳步爬坡;2)运费端,据CCFI 指数,2月中旬起海运费呈现回落趋势。 中大排摩托车引领消费升级 两轮海外成新增长点摩托车销量和业绩贡献快速增长,2020年以来公司深入挖掘增量领域,重磅车型不断催化: 1)仿赛:250SR 持续热销,2022年新推 450SR 承接原 250SR车主升级置换需求,从预售情况看大概率爆款; 2)复古街车:250CL-X、700CL-X 有效补足车型谱系短板; 3)探险车:国产最大排量 ADV 车型 800MT,大排量又一爆款车型; 4)公升级:首款国产公升级车型 CF1250提升 CFMOTO 品牌价值和产品售价区间; 5)合资板块:与 KTM 合资生产 KTM、Husqvarna 品牌车型,与 CFMOTO 品牌形成高中低搭配。 展望 2022年,春风两轮预计约 27%增速,全年销量 14万+,核心关注两方面增量: 1)内销方面:仿赛新车 450SR 于 4月初开启预售,预计 5月底至 6月上市,最大功率 37.0kw,最高车速 190km/h,对标川崎 Ninja 400,预计可有效承接原 250SR 车主升级置换需求,大概率成为爆款; 2)出口方面:2021年起,在海外四轮市场地位逐步稳固之后,两轮也有望向海外市场拓展,中汽协数据显示 2021年全年、 2022年 1-2月公司 250cc(含 )及以上出口同比分别+227%、+229%,逐步形成海外两轮新增长极。 全地形车出口龙头地位稳固 深入挖掘美国市场公司是国内第一、全球第七大全地形车生产商,在多个欧洲发达国家市占率排名第一,出口龙头地位稳固。2021年公司全地形车销量达到 15.1万辆,同比增长 126.1%,实现营收 48.8亿元,同比增长 117.0%,主要受益于疫情催化下全球四轮市场增长及公司欧洲、北美市占率同步提升,我们预计 2021年公司欧洲市占率提升至 30+%,北美市占率提升至 5+%。 美国是全球最大的全地形车市场,近年来公司集中资源开拓美国市场。展望 2022年,公司北美四轮出口仍然为最大潜在增长点。考虑终端库存低位、北美加息符合预期及公司北美渠道开拓,我们预计 2022年公司北美市占率可提升至 10+%,全年四轮总体出口有望实现 22万辆,同比实现 40+%增长。 短期利润端一定程度受到关税及海运影响,预计 2022Q2起将逐步迎来改善: 1)关税端受国际形势影响,豁免不确定性较强,公司积极布局海外建厂,2021年 12月 1日泰国工厂首台 ATV 整车下线; 2)海运端全球疫情影响趋缓,预计 2022Q2起进一步回落。后续若关税成功豁免同时考虑运费下降弹性,2022-2023年我们预计增加利润分别 2.4/3.2亿元。 投资建议公司中大排量摩托车业务受益于爆款车型投放及市场扩容,销量持续向上;全地形车业务深入挖潜美国市场,出口龙头地位不断强化;ZEEHO 电动品牌针对科技出行需求,与 CFMOTO 品牌互补。鉴于短期扰动因素影响,下调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022-2023年营收由 122.2/153.8亿元调整为 121.2/151.7亿元,归母净利由 8.0/11.2亿元调整为 7.2/10.4亿元,新增2024年营收预测 191.0亿元,归母净利润预测 14.4亿元,对应 2022年 4月 14日 93.47元/股收盘价,PE 分别 19/14/10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禁、限摩政策收紧导致国内摩托车需求下滑;外资品牌导致市场竞争加剧;海运费及原材料持续上涨。
崔琰 5
德赛西威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2-04-15 96.25 -- -- 131.16 36.27%
168.09 74.64%
详细
事件概述公司发布 2021年报:2021全年实现营收 95.7亿元,同比+40.8%,归母净利 8.3亿元,同比+60.8%,扣非归母 8.2亿元,同比+77.7%;其中 2021Q4营收 32.7亿元,同比+30.6%,环比+47.3%,归母净利 3.4亿元,同比+70.9%,环比+182.6%,扣非归母 3.4亿元,同比+45.9%,环比+189.0%。 分析判断: Q4业绩符合预期 创单季营收利润新高营收端:2021年公司智能座舱、智能驾驶及网联服务三大产品线同步高速增长,营收同比增速分别达 +33.5%、 +94.8%和+65.1%,带动 2021全年实现营收 95.7亿元,同比+40.8%;其中 2021Q4实现营收 32.7亿元,同比+30.6%,环比+47.3%,基本符合预期并创历史单季新高。 利润端:2021年公司毛利率达到 24.6%,同比增长 1.2pct,主要受智能驾驶业务毛利率提升促进(2021年达到 20.8%,同比+9.9pct,规模效应逐步凸显)。在营收增长和毛利率提升的双重作用下,2021年公司实现归母净利 8.3亿元,同比+60.8%,扣非归母 8.2亿元,同比+77.7%,整体处于业绩预告中游偏上区间。其中 2021Q4归母净利 3.4亿元,同比+70.9%,环比+182.6%,环比大幅提升主要受毛利率提升及销售费率下行拉动。 费用端: 2021年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率分别 2.4%、2.8%、10.2%、-0.1%,同比分别-0.7pct、+0.0pct、-0.1pct、+0.4pct,财务费率同比增长主因汇兑收益减少。 座舱主业智能化转型 订单充裕加速业绩释放座舱类产品为公司传统主业,范围涵盖车载信息娱乐、驾驶信息显示、显示终端、车身信息与控制等,2021年新获年化销售额 80亿元左右新项目订单: (1)核心产品车载信息娱乐系统 2021年获得一汽大众、上汽大众、长城汽车、吉利汽车、广汽乘用车、奇瑞汽车等客户新项目订单,其中大屏化产品的业务规模快速提升; (2)新兴业务方面:显示模组及系统、液晶仪表发展迅速,其中显示模组及系统 2021年维持 100%以上增速,并突破东风日产、小鹏汽车等白点客户;液晶仪表获得比亚迪、吉利汽车、长城汽车、广汽乘用车等客户的项目定点; (3)外部合作方面:公司与华为签署全场景智慧出行生态解决方案合作协议,同时携手高通基于第 4代骁龙座舱平台打造新一代智能座舱系统,顺应座舱智能化大趋势。 ADAS 加速放量 携手英伟达掘金智驾战略布局智能驾驶,覆盖 L2、L3及以上级别,现已进入加速收获期,2021年新获年化销售额超过 40亿元新项目订单: (1)高级辅助驾驶 ADAS:360环视、全自动泊车、驾驶员监测实现规模化量产,成功突破上汽通用、长城、上汽乘、蔚来等白点客户;2021年 11月同德州仪器联合发布全新智能驾驶解决方案 IPU02,系全球首个 TDA4芯片 ADAS 量产项目,预计将持续受益 ADAS 渗透; (2)L3及以上高阶自动驾驶:1)硬件层面,L3级别自动驾驶域控制器 IPU03现已配套小鹏 P7/P5;基于英伟达最新一代Orin 芯片的 IPU04于 2021年 9月成功下线,现已获得众多项目定点,包括传统自主品牌客户和新造车势力,我们预计单车ASP 达 1-2万元。公司作为现阶段英伟达国内唯一合伙伙伴,深度受益高级别自动驾驶导入;2)软件层面,同 MAXIEYE 达成战略合作,合作构建 L1-L4全栈自动驾驶方案开发及服务运营能力,同时探索智慧重卡运营服务模式。 投资建议智能座舱产品受益座舱大屏多屏趋势,业绩加速释放;智能驾驶产品覆盖 L2、L3及以上级别,业已进入收获期:1)ADAS 产品加速放量;2)L3及以上携手英伟达,深度受益高级别自动驾驶导入。看好公司智能变革机遇的长期成长,上调盈利预测,预计公司 2022-2023年营收由 117.8/139.5亿元调整为118.0/149.7亿元,归母净利润由 11.1/13.9亿元调整为12.1/16.1亿元,EPS 由 2.00/2.51元调整为 2.18/2.89元,新增 2024年营收预测 180.0亿元,归母净利润预测 20.1亿元,EPS 预测 3.62元,对应 2022年 04月 14日 100.40元/股收盘价,PE 分别为 46/35/28倍,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行业竞争加剧;产品开发及客户项目获取不及预期;芯片短缺;原材料成本上升。
崔琰 5
隆盛科技 交运设备行业 2022-04-15 18.13 -- -- 20.79 14.67%
29.70 63.82%
详细
事件概述公司发布2021年度业绩快报及2022Q1业绩预告:2021年实现营收9.30亿元,同比+60.8%,归母净利0.98亿元,同比+81.9%;其中2021Q4实现营收3.12亿元,同比+49.5%,环比+40.3%,归母净利0.27亿元,同比+12.2%,环比-6.1%。 2022Q1预计实现归母净利0.27-0.33亿元,同比增长26.8%至56.8%。 分析判断::122Q1同比延续增长新能源业务加速放量2021年公司EGR、马达铁芯业务均迎来高速增长,带动全年实现营收9.30亿元,同比+60.8%,其中2021Q4实现营收3.12亿元,同比+49.5%,环比+40.3%,创历史单季新高。营收增长拉动之下,2021全年实现归母净利0.98亿元,同比+81.9%,处于前期业绩预告预估区间,其中2021Q4归母净利0.27亿元,同比+12.2%,环比-6.1%,低于营收增速预计主要受行业缺芯、原材料价格上涨及奖金支出增加影响。 同时公司披露2022Q1业绩预告,预计实现归母净利0.27-0.33亿元,同比增长26.8%至56.8%,延续高速增长态势,但预计仍一定程度受到轻卡行业销量下滑及缺芯、原材料价格上涨影响。展望2022全年,公司将同步迎来两方面催化:1)EGR业务:3.5t以上轻卡EGR对公司的贡献程度将延长至全年,同时叠加重卡、混动EGR带来的增量贡献,均将对EGR业务形成较强支撑;2)马达铁芯业务:我们预计月出货量已达8万套左右,2022年随产能扩充出货量有望攀升至150万套+,进一步助力公司成长。 传统主业聚焦EGR国国IVI升级红利期公司传统主业围绕EGR板块,聚焦EGR阀、冷却器、节气门三大核心产品。国IV阶段公司市占率一度维持在较高水平,但国V阶段受技术路线调整影响EGR业务短期承压,2021年起伴随国VI排放标准全面切换,EGR板块将迎来政策红利快速增长期:1)轻卡:增量主要来源3.5t以上,公司基于原有客户资源、技术优势,市占率有望达60%;2)重卡:疫情、中美摩擦加速国产替代,公司凭借深厚技术积淀有望抢占部分市场,部分客户已处性能测试阶段;3)其他:非道路移动车辆第四阶段排放标准将于2022年12月1日起执行,有望于2022Q4起贡献增量;公司推行汽、柴并举战略,深入挖掘混合动力汽车EGR市场,2022年有望迎来放量,持续受益混动汽车渗透。战略布局新能源持续受益汽车电动化趋势马达铁芯配套优质客户,加速放量在即。2018年公司收购微研精密,市场、技术、研发充分协同,成功将业务范围延展至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马达铁芯领域,目前已经正式成为某外资电动汽车及能源公司一级供应商,2021年5月开始批量生产,并通过联合汽车电子间接配套蔚来、上汽、理想、尼桑等多个车型平台项目,同时公司还参与了国内头部新能源汽车客户新一代电机项目研发,并取得两大国际化平台客户的供应商定点书,为后续做大铁芯产业奠定坚实基础。中长期来看,我们认为公司将持续受益汽车电动化趋势下的行业高速成长及优质客户资源,且远期公司亦存向其他高端马达铁芯应用领域渗透机遇。 天然气喷射系统绑定博世,第三业绩增长点。公司自2017年10月起与博世共同开发“天然气喷射系统”项目,于2019年10月获博世供应商定点,承接从核心部件“大流量天然气喷嘴”的制造到天然气喷射系统总成配套业务,2020年10月正式进入小批量生产阶段,顺应商用领域天然气作为替代燃料大趋势,2021年天然气喷射系统正式进入大批量生产阶段。 投资建议公司深耕EGR业务多年,EGR阀、冷却器、节气门三大核心产品有望在国VI阶段快速放量;马达铁芯配套优质客户,持续受益汽车电动化趋势;天然气喷射系统绑定博世。鉴于短期轻卡行业销量下滑及行业缺芯影响,下调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021-2023年营收由9.59/20.19/29.49亿元调整为9.30/19.63/29.16亿元,归母净利由1.05/2.49/3.95亿元调整为0.98/2.13/3.38亿元,EPS由0.52/1.23/1.96元调整为0.49/1.05/1.67元,对应2022年4月14日17.71元/股收盘价,PE分别36/17/11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国VI阶段EGR产品市占率低于预期;国内商用车销量低于预期;全球及国内新能源汽车渗透低于预期;新能源业务拓展低于预期。
崔琰 5
继峰股份 有色金属行业 2022-04-13 7.67 -- -- 8.84 15.25%
13.46 75.49%
详细
事件概述公司发布公告: 初步数据显示,格拉默在 2022年第一季度的盈利水平显著低于去年同期,息税前利润(EBIT)亏损 100万欧元左右(去年同期盈利 2,260万欧元),经营性息税前利润(Operating EBIT)亏损约 250万欧元(去年同期盈利 2,100万欧元)。初步统计,格拉默在一季度销售额略微高于去年同期(去年同期为 50,370万欧元),因此基本符合预期。 分析判断: 格拉默业绩好于预期 静待压制因素缓解格拉默预计 2022Q1销售额同比略微增长(去年同期为 5.0亿欧元,折合人民币 34.6亿元), EBIT 亏损 100万欧元左右(折合人民币约 692万元),对比去年同期的盈利 2,260万欧元(折合人民币约 1.6亿元) ,环比 2021Q4的亏损 750亿欧元(折合人民币约 5,190万元)有所改善,经营性 EBIT 亏损约 250万欧元(折合人民币约 1,730万元),对比去年同期的盈利 2,100万欧元(折合人民币约 1.5亿元),环比 2021Q4的亏损 790亿欧元(折合人民币约 5,466万元)有所改善,盈利能力同比下滑主要受原材料、能源价格及海运费上涨、疫情导致中国区停产以及缺芯等影响。若加回美洲区约 400万欧元的一次性特殊运费则实现小幅盈利,好于市场预期,体现整合成效,随着压制因素逐步缓解,将具备较高的修复弹性。 乘用车座椅从 0到 1国产替代突破公司于 2021年 10月获得某造车新势力品牌主机厂的乘用车座椅项目定点,是从 0到 1的突破, 我们预计单车价值将由之前的300-400元(头枕+扶手, Tier 2)提升至 5,000元(座椅总成,Tier 1)。乘用车座椅由于技术壁垒高,长期被安道拓、李尔等外资供应商垄断,公司是全球座椅头枕细分龙头,我们测算全球市占率 25%以上,体现较强的成本管控能力,预计未来有望凭借性价比和快速响应能力在乘用车座椅领域加速抢份额,打开成长空间。 全面协同 剑指全球智能座舱龙头继峰集团 2018年收购德国格拉默, 2019年完成交割并于2019Q4开始并表, 2020年开启全面整合,包括格拉默组织架构的调整、多举并措降本增效、生产基地布局整合等,经营提升凸显。同时格拉默和继峰联合开拓市场,产品相互赋能,客户相互导入,共同提升市占率。面对汽车行业电动智能百年大变革,公司积极拥抱,横向拓展乘用车座椅、音响头枕、移动中控系统和扶手、 3D Glass 玻璃技术等智能化新品,纵向布局智能家居式重卡座舱、电动出风口等,并突破特斯拉、蔚来、理想等造车新势力,长期来看“大继峰”有望充分发挥格拉默百年积淀的座椅等技术优势和继峰的民企灵活机制冲击智能座舱万亿元市场,剑指全球龙头。 投资建议整合成效渐显,新产品和新客户加速拓展,“大继峰”(继峰+格拉默)未来有望成为全球智能座舱龙头。 维持盈利预测:维持 2022-24年收入 195.2/235.1/268.9亿元不变,归母净利为5.2/8.2/10.8亿元, EPS 为 0.47/0.73/0.96元,对应 2022年4月 12日收盘价 7.62元的 PE 16/10/8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乘用车行业销量不及预期;整合进展不及预期;客户拓展情况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原材料成本提升等。
崔琰 5
长城汽车 交运设备行业 2022-04-11 26.02 -- -- 26.83 3.11%
44.52 71.10%
详细
事件概述公司发布 2022年 3月产销快报:3月批发销量 10.1万辆,同 比-8.9%, 环 比+42.6%。3月 产 量 10.4万 辆,同比-5.5%,环比+47.2%。 分品牌看,3月哈弗品牌批发销量 5.5万辆,同比-18.8%,环比+29.9%;WEY 品牌批发销量 0.5万辆,同比+36.1%,环比+7.3%;皮卡批发销量 1.8万辆,同比-16.1%,环比+58.6%;欧拉品牌批发销量 1.4万辆,同比+9.3%,环比+127.8%;坦克品牌批发销量 0.9万辆,同比+78.3%,环比+37.9%。 分析判断: 产销环比改善 各品牌齐增长公司 3月产销快速提升,缺芯影响逐步缓解。3月公司产大于销,产能逐步释放,各品牌均迎来较大改善,具体来看: 哈弗品牌:主流 SUV 地位稳固,加速向智能化迈进。 2022Q1累计销量 16.7万辆,同比-25.1%。其中,哈弗H6累计销量为 7.7万辆,同比-32.0%。哈弗大狗累计销量为 2.5万辆,同比+8.4%。哈弗神兽(新科技旗舰SUV)上市 4个月累计销量突破 2.6万辆,销量表现亮眼。 WEY 品牌:PHEV 版本加速推出。2022Q1累计销量1.4万辆,同比+22.3%。其中,明星车型拿铁DHT 累计销量为 6,529辆。摩卡 DHT-PHEV开启魏品牌高端化之路,3月销量超过 500辆。今年魏牌多款车型将标配PHEV 版本,我们认为高端电动智能需求快速增长,自主品牌发力高端化有望率先抢占市场。同时,混动技术突破,支撑 PHEV 在广大低能级城市快速替代燃油车,需求预计将持续提升。 欧拉品牌:ASP 有望加速上行。2022Q1累计销量 3.4万辆,同比+10.0%。其中 ,好猫累计销量为 1.9万辆,同比+239.6%。3月起,2022款欧拉好猫开始接订,售价区间为 12.79万-15.79万元,外观颜色及智能化配置选装再度升级,公司产品定位精准,有望驱动需求提升。 坦克品牌:坦克 500即将交付。坦克品牌 2022Q1累计销量为 2.6万辆,同比+79.8%。坦克 500已于 3月上市,将于 4月中下旬开启交付,预计将带动坦克系列量价齐增,拉动公司整体盈利。 长城皮卡:发力时尚商用、乘用休闲。2022Q1累计销量 4.3万辆,同比-27.7%。其中,长城炮累计销售超 3.3万辆。“时尚商用皮卡”金刚炮也已于 3月 22日正式上市。今年,长城炮将全面发力时尚商用、乘用休闲两大品类,继续深耕国内与海外市场。 高端智能化引领 硬核技术加速输出2022Q1,柠檬、坦克及咖啡智能三大平台车型占比达70.4%。公司依托于三大核心技术平台,实现了在动力性能及全速域效率的突破,同时咖啡智能平台在智能驾驶及智能座舱全面赋能,加速车型向智能电动化迈进。 硬核技术加速输出,智能化渗透率不断提升。2022Q1,公司智能化车型占比达 84.5%。借助三大平台模块化的研发生产,新车型开发周期将大幅缩短,带动核心技术输出的同时加速智能化渗透率的提升。 投资建议公司新产品国内外推广进展顺利,智能电动化新周期开启,新能源智能化车型占比快速提升,豪华化领跑地位愈发清晰,非车业务收入有望加速释放。我们看好公司今年量价齐增,维持公司盈利预测,预计公司 2022-2024年营业收入为1,920.5/2,567.4/3,309.9亿 元 , 归 母 净 利 润 为100.6/156.2/200.2亿元,对应 EPS 为 1.09/1.69/2.17元,对应 2022年 4月 8日收盘价 26.34元/股 PE 为 24/16/12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缺芯影响超预期;车市下行风险;WEY、沙龙、哈弗等品牌所在市场竞争加剧,销量不及预期;出海进度不及预期。
崔琰 5
长安汽车 交运设备行业 2022-04-11 8.16 -- -- 9.29 13.85%
21.07 158.21%
详细
事件概述4月8日,公司发布2022年3月产销快报。3月公司汽车批发销售23.6万辆,同比+4.3%,环比+70.9%;3月产量为22.7万辆,同比+9.3%,环比+73.2%。 2022Q1公司汽车累计批发销售65.1万辆,同比+1.6%。 其中自主品牌乘用车(重庆+合肥两大基地)、长安福特和长安马自达销量分别为35.3万辆、6.0万辆和4.1万辆,同比分别-2.9%、-6.4%、+39.9%。 分析判断:自主表现亮眼合资稳步改善1))自主表现亮眼,同环比高速增长。自主品牌乘用车(重庆+合肥两大基地):3月销量为13.0万辆,同比+19.7%,环比+92.1%。2022Q1累计销量达35.3万辆,同比-2.9%。自主陆续迎来改款及上新,主力产品热度边际向上::跑重磅轿跑UNI-V于于3月月21日上市,产品热度持续提升。新车共推出4款车型,定价10.89-13.19万元。 对标同级别竞品本田思域,UNI-V在智能化水平、内外饰用料及动力性能上优势明显,且标配电动尾翼,更具运动气息。10-15万元为乘用车主流价格区间,市场空间广阔,加上产品力在同级别中优势明显,我们判断稳态月销有望突破万辆以上;A158进入奔工信部产品公告,有望接力奔奔E-star贡贡献增量。3月公司全新小型纯电动车型糯玉米(代号A158)进入工信部公示名单,新车基于EPA0平台打造,较奔奔E-star尺寸更加迷你,经济型代步定位更加明确,我们预计有望在小微纯电市场注入新的增量。 UNI-KiDD于于3月月10日日启正式上市,开启UNI系列的混动时代。新车共推出两款车型,售价17.69-19.29万元。混动兼具节能与0里程焦虑优势,相对燃油车在购置溢价上逐步收窄,性价比得以凸显。我们预计中期将加速抢占燃油及纯电份额。 2)合资马自达快速恢复,福特增量有望兑现:长安福特、长安马自达3月销量分别为2.4万辆、1.1万辆,同比分别+0.6%、+0.01%。2022Q1累计销量分别为6.0万辆、4.1万辆,同比分别-6.4%、+39.9%。合资品牌恢复稳健,林肯品牌新车型导入有望拉动整体销量:林肯Z于3月12日上市,定价为25.28-34.08万元。相比BBA入门级车型,林肯Z在车身尺寸优势明显,其4,982/1,865/1,485mm的车身尺寸超出奥迪A4、宝马3系及奔驰C级;林肯Z全系标配2.0T高功率涡轮增压发动机,动力性能上优势也较为明显。作为美系豪华的传承,我们判断林肯Z将成为30万元级乘用车有力竞争者。 新能源平台加速输出阿维塔承载高端化公司依托于新全新EPA平台及高端CHN平台,计划未来五出年推出20余款全新智能电动产品。新能源“香格里拉”计划打造了EPA0、EPA1和EPA2三大全新专用电动车平台,覆盖小型、紧凑型、中大型等多个级别多款产品,基于此平台的小型轿车A158(已进入工信部公示名单)和紧凑型轿车C385预计Q2-Q3上市,基于高端CHN平台打造的阿维塔11也将于Q3实现首批量产及用户交付。此外,公司蓝鲸iDD混动系统也将逐步搭载于现有燃油车型,UNI系列将全系搭载PHEV版本。 长安汽车联合华为、宁德时代打造的全新高端品牌阿维塔于2021年11月在上海发布。我们认为,智能化接力电动化下半场竞争,终端消费者在用户交互等方面的需求将大幅提升,阿维塔高端化路线前景广阔。 投资建议公司自主品牌产能满载规模效应凸显,合资品牌受益于豪华车市保持高增,阿维塔新车交付在即,短期疫情扰动不改公司内生利润创造能力与科技成长性兑现。我们维持预测:预计公司2021-2023年收入为1,028.7/1,144.9/1,259.4亿元,归母净利润为45.8/56.6/69.5亿元,EPS为0.60/0.74/0.91元,对应2022年4月8日10.99元/股的收盘价,PE为18/15/12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自主品牌车型迭代不及预期;福特战略调整不及预期;马自达整合不及预期;阿维塔品牌发展不及预期等。
崔琰 5
伯特利 机械行业 2022-04-11 57.19 -- -- 63.15 10.42%
91.55 60.08%
详细
事件概述公司公告2021年报:2021年实现营收34.9亿元,同比增长14.8%,归母净利5.0亿元,同比增长9.3%,扣非归母净利4.3亿元,同比增长5.8%。其中2021Q4实现营收11.6亿元,同比增长14.5%,环比增长47.9%;归母净利1.4亿元,同比减少15.8%,环比增长6.3%,扣非归母净利1.1亿元,同比减少18.9%,环比增长15.2%。 事件公告:公司联合奇瑞科技子公司瑞智联能收购购浙江万达汽车零部件公司所持万达公司65%的股权,其中公司以自有资金2.0亿元收购45%的股权(对应8,631万股),瑞智联能出资0.9亿元收购20%的股权(对应3,836万股)。本次收购完成后,公司将成为万达公司的第一大股东:万达公司董事会由5名董事组成,其中公司有权提名3名董事,超过一半人数,瑞智联能及万达零部件有权各提名1名董事。 分析判断:收入创单季新高电控加速增长公司2021年营收达34.9亿元,同比+14.8%,其中2021Q4营收11.6亿元,同比+14.5%,环比+47.9%,创单季新高。其中主营业务(汽车零部件)2021年营收34.2亿元,同比+18.1%,主要受益于智能电控业务的增长,其他业务(技术开发费)2021年营收为0.8亿元,同比-49.7%,我们判断技术开发费理应随着新项目的增加(新增定点项目160项,全生命周期贡献收入超过110亿元,年平均贡献近25亿元)而增长,但同比下滑可能受收入时点确认的影响,有望递延至今年。 具体看:1)智能电控:BEPB加速增长,线控制动稳步爬坡。公司2021年智能电控业务营收12.7亿元,同比+65.4%,其中销量/单价分别同比+57.2%/+5.2%,量价齐升主要受益于新产品和新项目的量产。分产品看,我们预计2021年EPB收入12+亿元,同比+60.3%,对应销量有望超过120万套,随着新客户和新项目放量,EPB市占率有望加速提升,持续高增可期;根据工信部披露的数据,公司线控制动产品已开始配套奇瑞瑞虎8、江铃雷诺Gse等车型,预计2021年销量约2万套,贡献收入3500+万元,随着在手订单的逐步量产,今年销量有望突破30万套,同时客户开拓不断加速,未来增量可期。2)机械制动:轻量化短期承压,盘式制动器随下游需求回暖。公司2021年机械制动业务营收21.0亿元,同比+1.1%,我们预计轻量化业务因通用北美缺芯而有所承压,盘式制动器随奇瑞、吉利等客户的需求回暖而小幅增长。预计今年轻量化业务有望随着通用北美等主要客户量的修复而回升,盘式制动器在新项目的助力下有望实现较快增长。 随着新项目的持续增多,公司积极完善产能布局,预计今年将新增30万套/年WCBS总成组装生产线+30万套/年ESC620组装生产线+50万套/年EPB卡钳组装生产线+60万套/年WCBS阀体机加生产线等,届时WCBS、ESC、EPB产能将达60万套、50万套、210万套。 电控毛利率逆势提升研发显著增加公司2021年整体毛利率为24.2%,同比-2.3pct,其中主营业务毛利率为23.0%,同比-1.5pct,单季度看,2021Q4毛利率为22.2%,同比-2.8pct,环比-2.4pct,我们判断同环比下滑一方面受铝、铜箔等主要原材料涨价的影响,另一方面则受产品结构变化的影响,高毛利率的轻量化业务和技术开发费占比下降,而智能电控业务毛利率逆势提升1.0pct至24.4%。 费用方面,2021Q4研发费用0.9亿元,同比+38.2%,环比+70.9%,对应研发费用率为8.1%,同比+1.4pct,环比+1.1pct,2021年全年研发费用2.4亿元,对应研发费用率为6.8%,同比+1.1pct,研发费用增长主因智能电控研发投入加大,静待后续开花结果。2021年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财务费用率分别达0.8%、2.3%、-0.3%,分别同比-0.1pct、-0.3pct、+0.1pct。受毛利率下滑和费用率增加的影响,但政府补助等其他收益增加,2021年净利率为15.1%,同比-1.1pct。 转向布局落地进击线控底盘转向布局落地,静待整合成效。公司投资2.0亿元收购万达公司45%的股权,本次收购完成后,公司为万达公司的第一大股东;万达公司董事会由5名董事组成,其中公司有权提名3名董事,瑞智联能及万达零部件有权各提名1名董事。 万达公司主要生产各类转向器、转向管柱系列产品,主要客户包括德国大众、上汽通用五菱、奇瑞、吉利等,2021年前11月实现营业收入为7.5亿元,净利润为0.2亿元,参考2016年以前的财务数据,万达公司的净利率在7%-10%,我们认为在公司的整合协同下,万达公司的净利率有望提升至10%甚至更高水平。 剑指线控底盘,线控制动国产替代加速。本次收购将完善公司在汽车底盘领域的布局,丰富和完善公司在汽车安全系统领域的产品线(制动+转向),后续将逐步完善分布式驱动和悬架,最终成为线控底盘供应商,掘金千亿市场,剑指全球汽车零部件百强。智能电动驱动线控制动EHB渗透率加速提升,公司基于ESP量产经验,研发出One-Box产品WCBS(集成式线控制动系统),在性能上优于目前主流Two-Box产品,紧抓博世ESP缺芯的窗口期,2021年线控制动新增定点项目数已达11个,预计今年将持续突破更多项目和客户。同时公司紧跟行业趋势,启动开发具备制动冗余功能线控制动系统WCBS2.0,并开展对电子机械制动(EMB)的预研工作,国产替代加速。 投资建议公司客户和产品结构双升级,短期受益于EPB和线控制动等智能电控业务渗透率提升,中长期线控底盘有望贡献显著增量。考虑缺芯、疫情及原材料涨价的影响,调整盈利预测:目前转向收购尚未正式完成,暂不考虑并表影响,预计公司22-23年营收由49.7/61.2亿元调整至49.0/64.2亿元,归母净利由7.7/9.9调整至7.3/9.7亿元,EPS由1.89/2.43元调整至1.78/2.39元,2024年营收和归母净利分别为83.3/13.3亿元,EPS为3.26元,对应2021年4月8日59.41元/股收盘价,PE分别为33/25/18倍。考虑到公司未来的成长性及线控制动等新业务的突破,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原材料价格上涨;客户拓展不及预期;缺芯影响超预期;收购进展不及预期等。
崔琰 5
上汽集团 交运设备行业 2022-04-11 16.26 -- -- 16.55 1.78%
18.26 12.30%
详细
事件概述公司发布3月产销快报:单月产量42.0万辆,同比-15.9%,环比+9.9%。单月批发销量44.3万辆,同比-10.1%,环比+37.6%。 2022Q1累计产量为126.9万辆,同比+5.5%;累计批发销量为122.1万辆,同比+6.8%。 分析判断疫情短期扰动自主表现稳健公司3月产销同比均有所下滑,我们预计主要受上海疫情影响。自主表现较为稳健,合资有所下滑,具体来看:自主品牌表现稳健,出海快速增长。上汽乘用车3月销量6.2万辆,同比+7.3%,环比-3.4%(产量6.2万辆,同比+4.5%,环比-4.0%)。2022Q1上汽乘用车累计批发销量达19.4万辆,同比+33.7%。我们判断主要因产品力提升下出海步伐不速断提速,根据公司披露,2022Q1公司海外整体销量突破17.2万辆,其中MG品牌全球销量达13.5万辆。上汽通用五菱3月批发销量15.0万辆,同比持平,环比+127.3%;(产量13.1万辆,同比-16.9%,环比+12.3%)。2022Q1上汽通用五菱累计批发销量达32.6万辆,同比+5.7%。 合资有所下滑,通用承压明显。上汽大众3月销量11.0万辆,同比-2.2%,环比+21.4%(产量10.8万辆,同比-1.4%,环比+11.3%)。2022Q1累计批发销量为33.1万辆,同比+33.0%。我们判断缺芯缓解下大众逐步开启补库,加速需求释放。上汽通用3月销量8.9万辆,同比-31.4%,环比+16.5%(产量8.9万辆,同比-31.3%,环比+18.1%)。2022Q1累计批发销量达27.5万辆,同比-18.2%。我们判断一方面芯片缺口依然较大,累计产量同比-19.8%;另一方面老款车型需求有所下滑,预计主要因同价位电动车竞品相继推出,对燃油车型替代较为明显。 车型密集改款上市产销有望逐步改善上汽通用五菱改款密集上市。针对电池成本持续上涨,公司通过改款升级的方式对冲。MINIEV在3月陆续迎来改款上市,售价为3.28-4.98万元;GAMEBOY版于4月8日正式上市,续航升级至200-300公里,售价为5.58-6.98万元,盲订30天订单即超3万辆,我们预计有望对A00纯电需求形成支撑。合资热门车型改款上市,销量有望逐步改善。新款帕萨特销量表现亮眼,2022Q1累计批发达4.7万辆,同比+113.1%。 凌渡L于3月31日上市,售价为14.99-18.99万元,主打数字+轿跑,更贴合年轻消费群体需求。此外,奥迪A7L销量逐步爬坡,有望持续贡献增量。 新能源量质齐升品牌向上步伐加速公司新能源汽车销量快速提升,自主新能源表现优于行业。 2022Q1,公司新能源汽车销量超过19.2万辆,同比+27.7%。自主新能源渗透率已达26.7%,超出行业整体水平。我们认为公司在新能源上技术积淀深厚,爆款产品打造能力不断彰显。 智己携手飞凡,品牌向上步伐加速。智己L7Pro版于3月29日上市,售价为40.88万元。在造型、智能化配置及性能等方面优势明显,有望抢占高端纯电市场。飞凡R7预制量产车成功下线,搭载高阶智驾方案及多维感官交互座舱,智能化大幅升级。 投资建议公司面临行业性缺芯的不可抗力、积极深化内功,在组织力、产品力两大维度全面优化,同时在用户运营和经验策略角度加速转型。公司底层技术扎实,平台化能力卓越,自主成长愈发清晰。随着芯片供应的逐渐改善,公司有望迎来自主+合资双轮驱动的新增长周期,乘用车龙头王者归来。公司目前处于盈利、估值的历史大底,我们维持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021-23年营收为8,302/8,693/9,038亿元,归母净利为289/331/379亿元,EPS为2.47/2.83/3.24元,以4月8日收盘价16.94元每股收盘价对应PE6.9/6.0/5.2倍,对应PB0.7/0.6/0.5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缺芯影响持续;车市下行风险;合资品牌下行风险;电动智能新车型落地不及预期;海外扩张不及预期。
崔琰 5
广汽集团 交运设备行业 2022-04-08 10.96 -- -- 12.06 10.04%
17.72 61.68%
详细
事件概述4月7日,公司发布2022年3月产销快报。3月公司汽车批发销售22.7万辆,同比+30.7%,环比+58.6%。其中广汽本田、广汽丰田、广汽乘用车及广汽埃安销量分别为7.7万辆、9.7万辆、3.0万辆及2.0万辆。 2022Q1公司汽车累计批发销售60.8万辆,同比+22.5%,环比-6.5%。其中广汽本田、广汽丰田、广汽乘用车及广汽埃安销量分别为21.2万辆、24.7万辆、9.0万辆及4.5万辆。 分析判断::整体表现亮眼月销中枢持续上行司公司3月表现亮眼,月销中枢稳步提升。公司3月批发销量为22.7万辆,同比+30.7%,环比+58.6%。其中,广汽本田、广汽丰田批发分别为7.7万辆、9.7万辆,同比分别+21.5%、+41.0%,环比分别+34.6%、+93.6%;广汽乘用车、广汽埃安批发分别为3.0万辆、2.0万辆,同比分别+15.1%、+188.9%,环比分别+26.5%、+138.3%。公司月销中枢持续上行,今年以来月度销量均为同期最好水平。 供给端持续改善,合资恢复迅速。芯片好转下供给改善,加速需求的释放。2022Q1广汽本田和广汽丰田产量大幅提升,分别为20.9万辆、24.5万辆,同比分别+19.2%、+28.1%;广汽乘用车及广汽埃安2022Q1产量分别为9.0万辆、4.5万辆,同比分别+15.9%、150.9%。需求旺盛销大于产,日系两田及自主品牌2022Q1批发销量均大于产量。 合资延续热销自主产品力提升主力合资车型延续热销,6款车型月销破万。6款合资主力车型3月销量破万,其中凯美瑞、雅阁及雷凌系列突破2万,分别为2.7万辆、2.1万辆、2.0万辆,同比分别+78.9%、+22.4%、+0.1%。其余主力车型方面,缤智、威兰达及皓影也均突破1万辆。合资主力车型表现依旧亮眼,我们预计产销有望持续改善。 祺传祺GS4月销连续3个月突破万辆,自主产品力不断提升。传祺GS4系列3月销量为1.3万辆,连续3个月突破万辆。新品上市爬坡加速,逐步贡献增量。GS4Plus于2021年6月上市,今年1-2月单月销量已上升至5,000辆,预计后续增量有望加速释放。 自主新品加速推出埃安有望快速腾飞公司自主品牌新品不断推出,销量爬坡迅速。公司自主正处于新一轮产品期,除GS4Plus以外,影豹于2021年8月上市,10月销量已攀升至万辆以上;广汽传祺全新第二代GS8于2021年12月正式上市,预计销量将快速爬坡。埃安方面,3月销量首破2万辆,我们预计改款AionSPlus及及型新车型AionLXPlus对对整体有所拉动。新款AionSPlus在智能化上升级明显,达到L2级别辅助驾驶,补贴后售价为15.28-17.98万元;新车型AionLXPlus已于今年1月5日正式上市,成为全球首款续航超1000km的量产纯电动车。我们认为新车导入彰显了埃安品牌高端化布局的决心,同时超千公里的续航竞争优势明显,销量有望快速提升。 埃安混改方案落地,估值有望迎来重塑。根据本次非公开融资规模及股比,广汽埃安此次增资后估值约392亿元,2021年埃安营收为172.7亿元,对应PS为2.3倍,对标其他新势力较为低估,我们认为埃安分拆上市有望迎来估值的重塑。 投资建议公司作为一线日系合资品牌龙头,有望持续受益于换购、增购需求增长;自主竞争力不断提升,在混动及智能双核驱动下加速对燃油车的替代。埃安产品力持续验证,混改激发国企活力,有望借助资本市场迎来腾飞。维持公司2022-2024年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022-2024年营收为862.6/981.0/1,061.8亿元,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为99.8/117.6/127.0亿元,对应EPS为0.95/1.12/1.21元,对应2022年4月7日A股11.02元/股的收盘价,PE为12/10/9倍,维持公司A股“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合资车型销量不及预期;自主品牌盈利不及预期;缺芯缓解力度低于预期等。
崔琰 5
长城汽车 交运设备行业 2022-03-31 27.45 -- -- 28.45 3.45%
44.52 62.19%
详细
事件概述公司发布2021年报:2021年实现营业收入1,364.0亿元,同比+32.0%;归母净利润为67.3亿元,同比+25.4%。其中2021Q4实现营业收入为456.1亿元,同比+10.8%,环比+58.0%,归母净利润为17.8亿元,同比-35.8%,环比+25.8%。 分析判断: 人员扩张提速 产品量价齐增21Q4营收快速增长,规模加速扩张。公司2021Q4单季度营收达456.0亿元,同比+10.8%,环比+58.0%。四季度缺芯缓解下公司销量环比大幅提升,21Q4销量达39.7万辆,环比+49.3%。公司扩张提速明显,截至2021年底,公司员工总数为7.8万人,同比+23.4%。展望2022年,我们预计公司仍将保持较快的扩张步伐。 高端化初见成效,ASP 单季新高。公司旗下产品矩阵不断丰富,哈弗、皮卡市场份额稳固,WEY、欧拉及坦克品牌快速增长,新品周期全面发力高端向上。单车ASP 增长显著,2021年公司ASP 达10.6万元,同比+15.0%,其中2021Q4单车ASP 达11.5万元,环比+5.8%。我们认为今年ASP 拉动将会更加显著。 盈利短期波动 费用率边际下行多重因素扰动,盈利短期有所波动。公司2021年毛利率为16.2%,同比-1.1pct。其中2021Q4单季毛利率为15.3%,环比-2.0pct。2021Q4扣非净利润为5.5亿元,环比-32.2%。一方面,公司2021年员工成本占总营收为9.9%,同比+0.7pct,其中Q4一次性奖金发生较大,相应冲减利润。我们预计人员扩张后的规模效应有望加速释放,带动盈利进一步提升;另一方面,股权激励的摊销主要集中在Q4,影响约4-5亿元。我们预计随着股权激励的行权,今年下半年影响将逐步降低。 费用率管控得当,总体边际下行。2021年公司销售/管理/财务费用率分别为3.8%/3.0%/-0.3%,同比分别-0.2pct/+0.5pct/-0.7pct。销售费用率边际快速下行,Q4销售费用率为2.8%,环比-2.3pct,我们认为主要因产品力提升叠加旺季来临,广告及推广费用大幅降低。此外,2021年Q4公司主动收窄折扣,进一步控制成本。 硬核技术加速输出 盈利有望快速提升今年1-2月,柠檬、坦克及咖啡智能三大平台车型占比达75.1%,硬核技术加速输出。公司依托于三大核心技术平台,实现了在动力性能及全速域效率的突破,同时咖啡智能平台在智能驾驶及智能座舱全面赋能,加速车型向智能电动化迈进。 随着高盈利车型的导入,公司盈利有望快速提升。今年1-2月,公司智能化车型占比提升至88.1%,带动15万元以上车型销量占比提升至15.5%。公司高毛利车型陆续上市,预计将带动盈利快速提升:坦克500本月已上市, 我们预计WEY 品牌全系将陆续推出DHT PHEV 版本,欧拉芭蕾猫、闪电猫和朋克猫等高毛利产品也将于今年上市,提升整体盈利水平。 投资建议公司新产品国内外推广进展顺利,智能电动化新周期开启,新能源智能化车型占比快速提升,豪华化领跑地位愈发清晰,非车业务收入有望加速释放。我们看好公司今年量价齐增,维持公司2022-2023年营收预测不变,预计2022-2023年营收为1,920.5/2,567.4/亿元。由于原材料持续上涨,相应调整净利润预测,2022-2023年归母净利润由113.0/157.6/亿元调整为100.6/156.2亿元,对应EPS 由1.22/1.71元调整为1.09/1.69元。预计2024年公司总营收及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309.9亿元和200.2亿元,对应EPS为2.17元。对应2022年3月29日收盘价27.05元/股PE为25/16/12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缺芯影响超预期;车市下行风险;WEY、沙龙、哈弗等品牌所在市场竞争加剧,销量不及预期;出海进度不及预期。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26/62 转到  
*说明:

1、“起评日”指研报发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起评价”指研报发布当日的开盘价;“最高价”指从起评日开始,评测期内的最高价。
2、以“起评价”为基准,2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10%,为短线评测成功;6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20%,为中线评测成功。详细规则>>
3、 1短线成功数排名 1中线成功数排名 1短线成功率排名 1中线成功率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