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事业部 搜狐证券 |独家推出
崔琰

民生证券

研究方向: 汽车及零配件行业

联系方式:

工作经历: 登记编号:S0100523110002,曾就职于民生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国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天风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华西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20日
短线
8.77%
(第215名)
60日
中线
1.75%
(--)
买入研报查询: 按股票 按研究员 按机构 高级查询 意见反馈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31/62 转到  

最新买入评级

研究员 推荐股票 所属行业 起评日* 起评价* 目标价 目标空间
(相对现价)
20日短线评测 60日中线评测 推荐
理由
发布机构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精锻科技 机械行业 2021-08-25 14.00 15.26 50.79% 15.06 7.57%
17.45 24.64%
详细
事件概述公司发布2021 半年报:2021H1 实现营收6.9 亿元,同比增长43.3%,归母净利润1.0 亿元,同比增长80.6%,扣非归母净利润0.8 亿元,同比增长91.3%;其中2021Q2 实现营收3.6 亿元,同比增长49.4%,归母净利润0.5 亿元,同比增长92.0%,扣非归母净利润0.3 亿元,同比增长144.0%。 分析判断:? 收入环比增长 新能源占比持续提升公司2021H1 营收6.9 亿元,同比+43.3%,其中国内销售4.5 亿元,同比+33.1%,出口销售2.1 亿元,同比+72.8%,国内外表现均好于行业及大众等主要下游客户,主要受益于差速器总成等新订单的放量。同时2021H1 公司给新能源车配套产品销售额占比达8.6%,同比+6.4pct,新能源业务占比显著提升。单季度看,2021Q2 营收3.6 亿元,同比+49.4%,环比+10.7%,预计随着在手订单的逐步量产叠加大众等主要客户销量改善,业绩有望维持逐季持续增长态势。公司新项目和新客户持续突破:1)江苏:新项目28 个,处于样件开发阶段的项目18 个,已完成样件提交/小批试生产的项目42 个,进入量产的新项目15 个;2)宁波:新项目15 个,处于样件开发阶段的项目10 个,已完成样件提交/小批试生产的项目6 个。 原材料涨价+运费增加 毛利率短期承压公司2021H1 毛利率达29.6%,同比-2.0pct,其中2021Q2 毛利率达27.2%,同比-1.7pct,环比-4.0pct,我们判断主要受原材料涨价、运费增加等影响。但公司2021H1 净利率达14.9%,同比+3.1pct,其中2021Q2 净利率达13.8%,同比+3.1pct,环比-2.4pct,我们判断同比提升主要受益于产能利用率提升导致固定费用摊薄,环比下滑则主要受汇兑损失增加导致财务费用率提升(2021Q2 为2.3%,环比+1.6pct)以及扩大西南生产基地导致管理费用率提升(2021Q2 为6.7%,环比+0.5pct)。 积极布局新能源 总成化配套提升单车价值量公司深耕精锻齿轮业务多年,在差速器行星齿轮、半轴齿轮及双离合变速箱结合齿齿轮领域已经成长为国内龙头供应商,顺应全球汽车电动化趋势,公司积极向新能源汽车配套产品转型。顺应汽车行业总成化、模块化配套趋势,公司的新能源差速器总成产品已经实现量产,2019 年获沃尔沃新能源车型差速器总成项目定点,单车配套价值量相比于差速器齿轮明显提升,2021 年新增获得欧洲著名汽车品牌新能源车差速器总成和行星架总成欧洲项目的定点,也获得了多家外资和自主品牌新能源车差速器总成项目的提名,与全球知名电动车大客户的差速器总成项目合作也在顺利沟通交流中。 投资建议考虑在手充沛订单的逐步量产及原材料涨价、运费增加等影响,调整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021-2022 年收入由13.7 亿元/16.5 亿元调整为16.4 亿元/20.1 亿元,归母净利由2.3 亿元/3.0 亿元调为2.5 亿元/3.2 亿元,2023 年收入和归母净利分别为25.1 亿元和4.3 亿元,EPS 为0.52/0.67/0.88 元,当前股价对应PE 为27/21/16 倍,考虑到公司新项目与新产能匹配程度较高,未来业绩弹性较大、确定性较高,同时公司作为大众MEB 平台齿、轴类产品核心供应商正在电动化浪潮中突破更多优质客户,维持公司2021 年30 倍PE,目标价由16.8 元调整为15.6 元(增发摊薄),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缺芯影响导致乘用车销量不及预期;新项目拓展进度不及预期;原材料价格上涨等。
春风动力 机械行业 2021-08-23 112.00 217.33 44.41% 143.00 27.68%
193.58 72.84%
详细
事件概述公司发布 2021年半年报:2021H1实现营收 36.07亿元,同比增长 102.4%;归母净利润 2.21亿元,同比增长 27.1%;扣非归母净利润 2.07亿元,同比增长 24.2%。其中 2021Q2实现营收 20.46亿元,同比增长 76.5%;归母净利润 1.25亿元,同比增长 8.0%;扣非归母净利润 1.19亿元,同比增长 6.2%。 分析判断: Q2收入延续高增 关税海运短期扰动营收端,公司 2021H1营收 36.07亿元,同比实现 102.4%增长,主要得益中大排量摩托车高速增长及四轮全地形车出口爆发,上述业务 2021H1营收增速分别达 39.2%、158.7%。其中2021Q2公司实现营收 20.46亿元,同比增长 76.5%,环比增长31.1%,景气度持续向上。 利润端,2021Q2主营业务毛利率 22.5%,同比-10.9pct,主因会计收入准则调整,运费及关税调整至营业成本,环比-0.1pct,市场前期较担忧的海运费成本上升影响相对有限;受营收高速增长拉动,2021H1公司归母净利润 2.21亿元,同比增长 27.1%,其中 2021Q2归母净利润 1.25亿元,同比增长8.0%,环比增长 30.2%,利润同比增速不及营收主因两方面因素:1)出口美国 ATV 车型关税豁免到期,2021年 1月起被重新加征 25%关税;2)2020年下半年至今海运费持续上涨,但总体看 Q2利润表现仍超出市场预期,面对扰动因素公司展现出较强经营能力。 费用端,2021Q2公司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率分别7.5/3.2/4.0/0.9pct,同比分别-3.8/-0.6/+0.2/+0.9pct,环比+1.7/-0.9/-0.4/+1.4pct,销售费率同比大幅下降主因会计准则调整,财务费率增长系汇率波动形成的汇兑损益所致。 中大排摩托车引领消费升级 800MT 交付在即摩托车销量和业绩贡献快速增长,2020年以来公司深入挖掘增量领域,重磅车型不断催化: 1)仿赛:首款仿赛车型 250SR 上市即成爆款,3月新推出250SR 赛道版,加量不加价,2021年延续强势,预计后续公司还会在 400cc、650cc 等成熟动力平台推出更多仿赛车型; 2)复古街车:复古街车 700CL-X 在丰富发动机排量段的同时有效补足车型谱系短板,2021年北京摩展 Sport 版本亮相; 3)探险车:国产最大排量 ADV 车型 800MT 5月北京摩展正式上市,配置领先、性价比优异,品控方面亦经精心打磨,有望于大排量再度打造爆款车型,首批预计 8月底开启交付; 4)公升级:首款国产公升级车型 CF1250量产在即,提升CFMOTO 品牌价值和产品售价区间; 5)合资板块:与 KTM 合资生产 KTM、Husqvarna 品牌车型,与 CFMOTO 品牌形成高中低搭配。 报告期内公司新增国内经销商 100家,累计经销商超 600家,实现省会 100%覆盖,地级市覆盖率 90%+,进一步挖掘增量客户群体需求。同时公司积极布局电动摩托车赛道,首款新车投放在即,迎合电动化趋势。 全地形车出口龙头地位稳固 深入挖掘美国市场公司是国内第一、全球第七大全地形车生产商,2021H1全地形车出口额占全国出口额 69.4%,且在多个欧洲发达国家市占率排名第一。美国是全球最大的全地形车市场,近年来公司集中资源攻克美国市场,在美国设立 CFP、CFF 子公司,以差异化的模式攫取更多市场份额,疫情助推下 2021年上半年市场份额继续提升。受此拉动,2021年公司全地形车出口呈现爆发式增长,据中汽协数据,1-6月公司全地形车累计出口 7.12万辆,同比增长 197.0%,产销量接近产能上限。 短期来看,利润端一定程度受到国际物流成本增加、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波动以及销往美国 ATV 车型关税增加影响,但我们认为前两者均属短期扰动,关税影响公司则通过售价上涨(据春风美国官网数据,美国全地形车售价全系普涨 200美元)以及部分转嫁经销商一定程度缓解。 投资建议公司中大排量摩托车业务受益于爆款车型投放及市场扩容,销量持续向上;全地形车业务深入挖潜美国市场,出口龙头地位不断强化;全力推进非公开发行股票事项完善并扩展业务布局。但短期全地形车出口受到关税、海运等扰动因素影响较大,调整盈利预测,预计公司 2021-2023年归母净利由6.07/7.53/8.96亿元调整为 5.50/7.43/8.88亿元,对应 EPS由 4.52/5.61/6.67元调整为 4.09/5.53/6.61元,当前股价对应 PE 为 27/20/17倍。考虑到公司全线摩托车、全地形车产品聚焦消费升级,中长期成长性强、确定性高,给予公司 2022年40倍 PE 估值,目标价由 224.40元调整为 221.20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禁、限摩政策收紧导致国内摩托车需求下滑;外资品牌导致市场竞争加剧;海运费持续上涨。
继峰股份 有色金属行业 2021-08-17 9.39 11.98 -- 10.30 7.74%
14.60 55.48%
详细
事件概述公司公告2021半年报:2021H1实现营收87.2亿元,同比增长30.8%;归母净利1.9亿元,对比去年同期的-3.6亿元,扣非归母净利1.8亿元,对比去年同期的-3.7亿元。其中2021Q2营收41.9亿元,同比增长54.5%,环比下降7.5%;归母净利0.6亿元,同比增长119.7%,环比下降52.5%,扣非归母净利0.5亿元,同比增长116.7%,环比下降56.6%。 分析判断: 格拉默同比扭亏为盈 本部表现稳定2021Q2公司营收为41.9亿元,同比+54.5%,环比-7.5%,其中格拉默营收4.7亿欧元(折合人民币35.6亿元),同比+66.9%,环比-10.7%,环比下滑主要受缺芯及季节性波动的影响;继峰本部营收约6.3亿元,同比+9.1%,环比+6.8%,实现逆势增长。2021Q2归母净利为0.6亿元,同比+119.7%,环比-52.5%,扣非归母净利为0.5亿元,同比+116.7%,环比-56.6%。其中格拉默2021Q2EBIT 和调整后的EBIT 分别为500万欧元和1,100万欧元,同比扭亏为盈,环比分别-77.3%和-50.0%,主要受原材料涨价导致成本增加及规模效应下降的影响。随着缺芯和原材料涨价的逐步缓解,海外需求修复及整合的稳步推进,预计格拉默的业绩将于2021Q3起环比回升,驱动公司业绩持续向上。 毛利率环比承压 研发投入极大2021Q2公司毛利率为16.0%,环比-0.3pct,其中格拉默毛利率为11.1%,环比-1.2pct,环比承压主因原材料(钢材、塑料粒子、化工原料等,直接材料占成本比重约为70%)涨价的影响叠加缺芯导致产能利用率提升。费用方面,管理费用率、研发费用率、财务费用率分别为8.2%、1.9%、2.7%、1.0%,环比+0.5pct、+0.1pct、+1.3pct、-0.4pct,其中公司持续保持研发投入,前瞻判断产品技术的未来趋势,以保持在乘用车头枕、座椅扶手、中控系统等的国际领先的技术优势。 全面协同 剑指全球智能座舱龙头继峰集团2018年收购德国格拉默,2019年完成交割并于2019Q4开始并表,2020年开启全面整合,包括格拉默组织架构的调整、多举并措降本增效、生产基地布局整合等,经营提升凸显。同时格拉默和继峰联合开拓市场,产品相互赋能,客户相互导入,共同提升市占率。面对汽车行业电动智能百年大变革,公司积极拥抱,横向拓展音响头枕、移动中控系统和扶手、3D Glass 玻璃技术等智能化新品,纵向布局智能家居式重卡座舱、电动出风口等,并突破特斯拉、蔚来、理想等造车新势力,长期来看“大继峰”有望充分发挥格拉默百年积淀的座椅等技术优势和继峰的民企灵活机制冲击智能座舱万亿市场,剑指全球龙头。 投资建议整合成效渐显,新产品和新客户加速拓展,“大继峰”(继峰+格拉默)未来有望成为全球智能座舱龙头。维持盈利预测:预计2021-23年收入188.7/218.3/257.6亿元,归母净利为5.1/6.5/9.0亿元, EPS 为0.48/0.61/0.84元,对应当前PE20/16/11倍。参考行业平均估值水平,给予公司2022年20倍 PE 估值,维持目标价12.2元不变,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乘用车行业销量不及预期;整合进展不及预期;客户拓展情况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原材料成本提升等。
文灿股份 机械行业 2021-08-13 38.00 48.49 49.48% 41.88 10.21%
47.28 24.42%
详细
事件概述公司公告 2021半年报:2021H1实现营收 20.3亿元,同比增长215.4%;归母净利 0.7亿元,同比增长 113.0%,扣非归母净利0.7亿元,同比增长 187.8%。其中 2021Q2营收 9.8亿元,同比增长 154.0%,环比下降 6.6%;归母净利 0.2亿元,同比下降4.3%,环比下降 53.9%,扣非归母净利 0.2亿元,同比下降0.04%,环比下降 56.3%。 分析判断: 大众缺芯+原材料涨价 业绩短期承压公司 2021H1营收达 20.3亿元,同比+215.4%,净利润 0.7亿元,同比+113.0%,其中:1)百炼:2020年 8月开始并表,2021H1实现收入 11.6亿元;2)本部:扣除百炼集团合并收入,本部实现收入为 8.7亿元,同比+34.6%。分结构看,新能源汽车客户 2021H1营收为 2.7亿元,占比 13.3%,同比+166.0%;车身结构件 2021H1营收为 2.4亿元,占比 12.1%,同比+82.5%。 其中 2021Q2营收 9.8亿元,同比+154.0%,环比-53.9%,归母净利润 0.2亿元,同比-4.3%,环比-53.9%,业绩明显承压主要受大众缺芯影响叠加原材料涨价的影响。预计 2021H2随着缺芯影响缓解以及原材料调价,业绩有望回升。 产品结构升级弱化涨价影响 毛利率略有下滑公司 2021Q2毛利率为 17.8%,同比-4.8pct,环比-0.8pct,我们判断同环比下降主要受铝锭等原材料涨价的影响,其中我们预计铝合金铸件原材料占收入比重约为 40%,结合铝价 2021Q2同环比分别+43.2%/+14.8%,由此测算涨价对毛利率的影响同环比分别-17.3pct/-5.9pct,而高毛利的车身结构件占比提升抵消部分涨价影响。费用方面,2021Q2期间费用率达 13.7%,同比-3.8pct,环比+0.5pct,其中: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研发费用率分别环比提升 0.2pct、0.8pct、0.1pct 至 1.3%、7.9%、3.1%,环比提升主因产能利用率下降。 一体化压铸先行者 未来轻量化龙头1) 一体化压铸大型所趋,公司具备先发优势:特斯拉引领一体化压铸趋势,一体化压铸具有降低制造成本、缩短生产周期、优化供应链环节等众多优势,有望成为未来的主流趋势。公司目前已向力劲购买两台 6000吨大型压铸机,并获得某客户大型一体化车身结构件后地板产品的项目定点和多个客户的一体化电池箱定点,凭借多年的材料工艺研发及丰富的过程管理经验,有望快速提升良率实现效益 化,抢先占领一定的份额。 2) 轻量化产品和客户双拓展,电动化加速驱动高成长:公司近年来在深耕轻量化的同时积极进行产品转型,由技术壁垒较低的铝压铸小件向技术壁垒较高的车身结构件、底盘结构件等大件拓展。车身结构件具备先发优势,目前已成功配套特斯拉、蔚来、奔驰、小鹏、理想等车身结构件; 底盘件实现突破,获得中信戴卡定点,为一汽红旗和恒大汽车供应前后副车架,新增比亚迪。且前瞻布局电池盒组件、电机壳等新能源汽车增量市场,已获敏实集团电池盒(终端供货奔驰)、大众 MEB 平台以及蔚来电机壳订单,有望充分享受电动化加速发展的红利,打开成长空间。 3) 收购百炼,进军全球:2019年公司以约 1.4亿欧元收购法国百炼集团 61.96%的股权,并将以每股 38.18欧元的价格对剩余股权发起强制要约收购。公司与百炼集团在生产工艺、产品线与客户等具有协同效应,借助百炼集团在欧洲、亚洲和北美的本地产研能力之后,全球化布局有望加速,有利于公司获取更多海外订单。 投资建议公司是蔚来的车身结构件核心供应商,高单车配套价值带来高业绩弹性;且电池盒组件、电机壳等新产品也进入奔驰和大众MEB 平台的供应体系,打开成长空间。考虑到公司经营拐点已至,收购百炼加速全球化,在手订单的逐步量产将驱动业绩高成长,考虑到原材料涨价和缺芯的影响,调整盈利预测:预计2021-23收入由 47.5/56.6/67.8亿元调为 44.3/53.6/66.0亿元,归母净利由 3.6/5.4/7.3亿元调为 3.0/5.1/7.0亿元,EPS 为 1.14/1.95/2.68元,对应 PE 为 34/20/14倍。给予2022年 25倍 PE 估值,目标价由 52.50元调为 48.75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原材料价格上涨;主要客户销量不及预期;新项目、新客户拓展不及预期;百炼集团整合效果不及预期等。
上汽集团 交运设备行业 2021-08-10 18.95 27.03 85.65% 19.99 5.49%
23.45 23.75%
详细
公司发布 7月产销快报:单月汽车批发销产量 34.5万辆,同比-27.4%,1-7月累计产量 268.4万辆,同比+8.8%;单月汽车批发销量 35.3万辆,同比-23.0%,1-7月累计销量 265.0万辆,同比+5.7%。其中,上汽乘用车(自主)单月销量 5.0万辆,同比-2.0%,1-7月累计销量 34.9万辆,同比+19.4%; 上汽大众 7.0万辆,同比-47.8%,1-7月累计销量 60.2万辆,同比-15.3%;上汽通用 9.0万辆,同比-20.2%,1-6月累计销量 67.2万辆,同比+0.4%;上汽通用五菱销量 11.0万辆,同比-15.4%,1-7月累计销量 77.1万辆,同比+16.7%。 分析判断: 批发销量逆势上扬 芯片紧缺问题改善公司预计由于缺芯问题的持续,7月份国内汽车市场批发销量预计环比下降 10%左右。公司 7月份批发销量达到 35.3万辆,较 6月份环比增长 7.3%,实现逆势增长。其中核心品牌,即上汽大众、上汽通用、上汽通用五菱分别实现环比增长 7.7%、5.8%、18.2%的出色表现,合计占据 7月销量 76.6%。公司批发销量环比的逆势上扬,体现了公司积极应对芯片短缺已取得实际效果。随着近期工信部及国家市场监督总局对汽车半导体供应短缺问题的专项处置,以及公司对供应链的积极应对,预计公司已加快生产节奏,下半年有望积极推动批售回补。 新能源、海外市场持续领跑 龙头地位稳固新能源方面,公司 7月实现新能源汽车批发销量达 4.8万辆,同比增长 138.1%,1-7月份累计批发销量达 34.4万辆,同比增长 337.2%,稳居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冠军。其中,上汽乘用车公司-荣威、MG、R 汽车合计销售新能源车超过 1.3万辆,同比增长 219.4%,连续五个月销量破万;上汽大众-销售新能源车近 0.4万辆,同比增长 80.4%,“ID 电动家族”销量环比增长 51.9%;上汽通用五菱-五菱和宝骏品牌销售新能源车超过2.7万辆,同比增长 135.2%。 海外方面,公司 7月在海外市场批发销量达 5.1万辆,同比增长 100.0%,1-7月份累计批发销量达 30.9万辆,同比增长101.1%,继续保持全国第一。其中,MG 品牌海外销量超过 2.6万辆,同比增长 80.1%,长期保持中国单一品牌海外销量冠军,其中,在欧洲、澳新等发达国家市场表现较好,7月份销量超过 0.8万辆,在自身海外总销量中的占比超过三成。 智能电动进展顺利 底部向上可期公司持续推动智能化、电动化发展,“新上汽”蓄势待发。 电动化方面,公司与阿里等成立智己汽车发力高端电动智能汽车,上汽乘用车发布新能源 R 品牌;加快提升三电系统的自主核心能力,上汽英飞凌实现全球最先进的第七代 IGBT 量产,新一代燃料电池电堆产品 PROME M3的一级零部件已全部实现国产化并搭载到上汽大通 EUNIQ7上实现批量上市,与宁德时代、QuantumScape、SolidEnergy、清陶等战略合作加快新一代电池和固态电池的国内布局等。 智能化方面,公司已建成软件、云计算、人工智能、大数据、网络安全“五大中心”,实现了技术底座的战略布局。 同时,已初步形成由中央集中式电子架构、SOA 软件平台、智能汽车数据工厂、人工智能算法和智能芯片,以及全栈OTA 和网络安全方案等“五大支柱”所构成的“云管端”一体化全栈式智能汽车解决方案,并且在全域的核心软件上实现自主可控。基于此,公司发布了全球首款整舱交互 5G 的量产车型 MARVEL-R,斑马智行 VENUS 搭载在荣威 RX5PLUS上;核心技术产业化持续推进,包括智驾“4i 核心技术”—域控制器 iECU、5G 智能网关 iBOX、智驾底盘 iEPS 和 iBS已实现产业化落地等。 投资建议公司龙头地位稳固,智能电动转型积极、进展卓越,海外扩张领跑,缺芯问题改善销量释放在即,目前处于盈利和估值历史底部,我们维持盈利预测:预计公司 2021-23年营收为8,302/8,693/9,038亿元,归母净利为 289/331/379亿元,EPS 为 2.47/2.83/3.24元,对应 PE 7.8/6.8/5.9倍,对应PB 0.8/0.8/0.7倍。给予公司 2021年 1.2倍 PB,目标价28.79元不变,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缺芯影响持续;车市下行风险;合资品牌下行风险;电动智能新车型落地不及预期;海外扩张不及预期。
比亚迪 交运设备行业 2021-08-09 313.00 -- -- 313.38 0.12%
333.33 6.50%
详细
8月 5日,公司发布 2021年 7月汽车销量快报。7月公司汽车销售 57,410辆,同比+82.9%。其中,新能源汽车 50,492万辆,同比+234.4%;燃油车 6,918辆,同比-57.5%。同时,公司7月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及储能电池装机总量约为 3GWh,同比+185.7%。 分析判断: 插混加速兑现 新能源全面转型实现在即DM-i 产能爬坡稳健,EV 加速迭代。公司 DM-i 产品热销,在手订单充沛,带动 7月销量超出市场预期,呈现出淡月不淡的强劲表现。当月乘用车销量 56,975辆,同比+14.5%、环比+89.4%,其中,新能源车销量 50,057辆,同比+262.7%、环比 +24.8%,燃油车销量 6,918辆,同比 -57.5%、环比 -28.3%。新能源乘用车中,公司纯电车型 7月销售 24,996辆,同比+138.9%、环比+24.9%,插混车型销售 25,061辆,同比+650.6%、环比+24.7%。 从动力结构上看,公司 7月乘用车销量中,燃油车型占比环比-6.9%,新能源车型占比已高达 87.9%,其中,插混车型销量 25,061辆,同比+650.6%,环比+24.7%,我们预计主要系DM-i 专用刀片电池产能提升所致;纯电车型销量 24,996辆,同比+138.9%,环比+24.9%,我们预计主要系公司主动加速元、秦等系列车型迭代,老款 EV 车型促销清库所致。 我们认为,本月销量数据充分体现了公司在打造出成功产品后,产能拓张的高效,同时公司 E3.0纯电平台先发车型 A0轿车(海豚)、紧凑 SUV(元 PLUS)上市在即,公司向电动化、智能化、高端化转型加速。随着公司供给端 8月份 DM-i专用刀片电池产能快速爬坡带来的 DM-i 订单交付加速,以及下半年需求端旺季公司旗舰产品-汉的更新迭代,即改款汉(车机系统、硬件、续航升级),标准续航汉( 506KM,20.98万元)及汉 DM-i,公司在有望凭借更智能、更经济的旗舰产品对 A/B 级轿车市场,以及紧凑级纯电 SUV 市场形成降维打击,开启销量新周期。同时,DM-i 配套组件的放量以及 E3.0平台的通用性将带来规模效益的显著提升,旗舰车型和纯电车型的热销也将带动公司向高端化、智能化进一步迈进。 刀片产能多点布局 DM-i+外供双管齐下内用+外供双轮驱动,动力电池业务多点开花。得益于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持续景气以及刀片电池在安全、效率、成本等方面的综合优势,公司于 2020、21年加速对刀片电池产能的投入扩张。目前,公司已于重庆、长沙、贵阳、蚌埠、青海等海内外 10余城市新增刀片电池产能,提前锁定如六氟磷酸锂上游紧缺原材料供给,并对部分旧有三元产能向刀片的切换,并积极推动弗迪电池引战计划。同时,针对 DM-i 独特的使用工况,公司还推出了超级混动车型专用刀片电池(即大容量功率型刀片电池),其相比 EV 车型电池,电量较小、比能量稍低、比功率较高、充放电频次较多,同时保留刀片结构兼顾安全性的特点,相比普通混动电池具备较强优势和技术壁垒。公司依托于电池领域的领先优势,目前已与海内外众多知名整车厂、储能企业对接合作意向,以销定产。未来,随着公司电池产能的逐渐释放以及引战计划的推进,公司电池业务有望通过内供+外供的方式,实现销量快速增长。 E3.0平台携“海豚”首秀 剑指 A0级电动市场“海豚”发售在即,超高性价比实现燃油平价,A0级纯电市场大有可为。公司基于 E3.0平台打造的首款轿车,“海豚”已于亮相工信部第 345申报目录,并有望于三季度上市。该车型定位为 A0级两厢纯电动车型,预计售价十万元区间,低配版有望以 10万以内的价格实现燃油车平价,打造最具性价比的入门级纯电代步车。具体来看,1)车身尺寸方面,新车长宽高分别为 4070/1770/1570mm,轴距为 2700mm,相比对标车型而言,车长更小,轴距更长,充分体现了 E3.0平台在空间上的优势。 2)动力方面,该车或将搭载最大功率为 70千瓦的永磁同步电机,最高车速为 150km/h,并装配磷酸铁锂“刀片电池”。 3)续航方面,由于该车有两个不同的版本整备质量,分别为1285kg 和 1405kg,或将划分出两种续航里程,其中高质量版本在续航里程上有望匹配甚至超越欧拉好猫、埃安 Y 等竞品,而低质量版本有望带给消费者更低的购置门槛,并收获政策补贴。 4)智能化方面,海豚或将搭载比亚迪最新的 DiLink3.0智能网联系统,在智能、娱乐体验方面,海豚也会有出色的表现。 5)营销推广方面,该车主打年轻市场的产品,并有望提供丰富的选装件,如前后包围、天幕、轮毂、D 柱饰板等等,同时后视镜、车顶、前后保险杠饰条也可选择多种颜色拼接,以丰富运营活动加强用户链接,进而最大程度满足 Z 时代追求潮流、追求个性的消费画像。我们认为,“海豚”的推出,有望依托于 E3.0的全新平台,对现有微型电动车形成降维打击,并凭借较高的性价比和燃油车平价(即便不考虑新能源牌照),成为年轻人首购市场的热门车型。 投资建议公司 DM-i 车型销量持续兑现,E3.0平台商用在即,电池业务多点热销并提前锁定原材料供给,同时芯片供给自主可控,核心产品有望于 8月开启持续热销,迎接旺季到来。我们维持盈利预测,预计公司 2021-2023年的归母净利润依次为 60.8/74.0/99.2亿元,对应的 EPS为 2.13/2.58/3.47元,当前股价对应的 PE 为 141/116/86倍,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产能扩张低于预期;车市下行风险;新车型销量不及预期。
长城汽车 交运设备行业 2021-07-22 47.77 -- -- 65.22 35.88%
67.45 41.20%
详细
事件概述公司发布 2021年半年度业绩快报,预计 2021H1归母净利润34.98亿元,去年同期盈利 11.46亿元;预计扣非归母净利润28.31亿元,去年同期盈利 8.02亿元;基本每股收益 0.38元/股,去年同期为 0.12元/股。 分析判断: 品类聚焦+电动智能升级 单车收入&利润快速提升分季度看,公司 2021Q2扣非归母净利润为 14.96亿元,同比-3.5%,环比+12.1%;同时,公司单车收入(ASP)11.11万元,同比+15.7,环比+21.0%,单车净利润 0.67万元,同比-9.3%,环比+37.5%。公司 2021Q2ASP 及单车利润大幅提升,主要系公司贯彻品类聚焦、产品结构变化(坦克等附加值高的产品销量占比提升),产品升级战略,实现了更优的规模效应,且售价与毛利皆提升所致。此外,公司 2021Q2累计销量 27.94万辆,同比+14.1%,环比-17.5%,主要系芯片短缺及新老产品迭代、新产品产能爬坡所致。 经营层面看,公司 2021H1总销量 61.82万辆,同比+56.5%,销量增速行业领先。其中,新能源车累计销售 52,595辆,占比 8.5%,新能源、智能化转型顺利;海外累计销量61,672辆,占比 10.0%,国际市场开拓进展喜人。重点车型: 坦克 300: 1-6月累计销量 33,073辆。“坦克现象”持续火热,据坦克官方 APP 数据推测,订单数或已超 10万。 WEY 摩卡:自 5月 21日上市后,首月(6月)实现销量2,006辆。据魏官方 APP 数据推测,订单数或已超 2万。 欧拉:1-6月累计销量 52,547辆,同比大增 456.9%。其中,欧拉好猫 6月销量 3,405辆,1-6月累计交车 11,677辆,终端订单数过万。 我们预计,随着产品端已上市爆款车型如坦克 300、WEY 摩卡、欧拉好猫等的产能爬坡,WEY 派玛奇朵、拿铁等紧凑型智能混动走量 SUV 的陆续上市,以及欧拉闪电猫、朋克猫等 B 级纯电车对欧拉品牌单车价值的持续拉动,叠加供给侧缺芯影响有望从2021Q3开始逐步缓解,公司有望于 2021H2更强劲的销量增长,公司新能源车型占比将快速提升,公司智能化、电动化转型有望显著加速,迎来估值和业绩的共振。 平台化、模块化布局完成 智能电动大周期即将开启6月 28日-7月 4日,公司举办了 2025战略发布会暨第 8届科技节。公司计划 2025年之前,长城汽车将推出 50余款新能源车型,并在 2025年实现高阶自动驾驶前装渗透率达到 40%以上。 作为实现这一目标的基础,在电动化方面,公司同时展示了 2款全新动力平台,即横置 P2+P4四驱极致性能混动平台,以及3.0T+P2+纵置 9HAT 的强悍越野混动平台。 在智能化方面,公司还展示了全新一代咖啡智能 2.0生态,展示了:1)智能座舱(GC-OS:自研软件中间层,可向下兼容不同硬件);2)智能驾驶(ICU3.0平台:全球首款搭载高通 Ride芯片域控制器+自研 360度前融合冗余感知算法);3)EE 架构(GEEP4.0架构:包含 3个域控制器,兼容各种动力平台和底盘平台,预计 22Q3推出)的全面升级和模块化能力。 我们认为,公司目前已完成了 4大平台及底盘平台(柠檬+坦克),动力平台(柠檬 DHT+柠檬极致性能+坦克混动),EE 架构平台(GEEP3.X+),以及软件系统平台(ICU3.0智能驾驶平台,GC-OS 智能座舱平台),具备整车模块化快速迭代的扎实能力,同时依托于现代化的组织架构和积极的人才激励体系,公司新能源、智能化转型有望取得快速发展。 投资建议公司新老产品迭代进展顺利,新能源车型占比快速提升,新产品大周期开启在即,中期业绩如期高增长,我们维持盈利预测 , 预 计 公 司 2021-2023年 营 业 收 入 为1,420.5/1,673.3/1,860.7亿 元 , 归 母 净 利 润 为105.2/137.3/165.1亿元,EPS 为 1.14/1.49/1.79元(股权激励限售股上市流通摊薄),对应 PE 为 40/31/25倍,对应港股PE 为 20/15/13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缺芯影响超预期;车市下行风险;WEY、沙龙、哈弗等品牌所在市场竞争加剧,销量不及预期;出海进度不及预期。
长安汽车 交运设备行业 2021-07-16 19.25 -- -- 20.39 5.92%
23.66 22.91%
详细
事件概述公司发布 2021年半年度业绩预告,预计 2021H1归母净利润 16-19亿元,去年同期盈利 26.02亿元;预计扣非归母净利润 6~9亿元,去年同期亏损 26.17亿元;基本每股收益0.3~0.35元/股,去年同期为 0.54元/股。 分析判断: 自主主合资齐发力 扣非利润大幅改善公司 2021H1归母利润下滑主要系上年同期出表长安新能源、出售长安 PSA 股权等非经常性损益扰动。若扣除非经常损益,公司扣非归母净利润预计同比增加 123%-134%,取得较快增长,主要系公司业绩预告期间自主、合资品牌取得较快的销量增长,同时产品结构持续优化,进而带动盈利能力的显著提升。 经营层面看,2021H1公司总体销量 120.08万辆,同比+44.51%,持续领跑自主品牌车企。其中,长安自主(重庆+河北+合肥,下同)受益于 UNI-T、CS55Plus 和 CS75Plus 等爆款车型额持续畅销,累计销量 70.19万辆,同比+67.0%; 合资品牌受益于改款、推新,亦稳健表现,其中长安福特累计销量 12.10万辆,同比+24.2% ,长安马自达累计销量6.03万辆,同比+7.7%。 分季度看,公司 2021Q2扣非后归母净利润为-1.2-1.8亿元,环比 2021Q1(7.2亿)有所下降;累计销量 55.98万辆,环比 2021Q1-13%,其中,长安自主环比-20%,长安福特环比-12%,长安马自达 6%,我们预计主要系原材料成本上涨以及芯片供不应求所致,预计 Q3有望缓解。 技术驱动供给质变 新品周期多点开花得益于技术驱动下正向开发的积累转化,长安自主品牌车型产品力持续提升,新车规划饱满,增量可期。 在售产品方面:1)UNI:2020年 6月上市的 UNI-T 凭借蓝鲸动力+智能交互+高阶自动驾驶(有条件实现 L3),已经成为爆款,稳态月销有望突破万辆。今年 3月上市的 UNI-K目前销量持续爬坡,增量可期。2)CS:CS75序列销量保持强劲态势,稳态月销达 2-3万辆,配置蓝鲸 2.0T 高压直喷发动机+爱信 8AT 变速箱的 CS75Plus2.0T 贡献其主要增量,CS55月销持续过万。3)逸动、凯程序列月销持续过万,市场表现良好,另去年上市的欧尚 X5凭借较好的外观和性价比持续热销,月销量已稳居万辆级别。 未来规划方面,UNI 序列计划 2021年开始 5年推 5款新车型,UNI-K 首款轿车将在今年下半年亮相;经典序列车型将在 2021年推出 9款全新或升级车型;CHN 新平台首款车型或于 2021年底首发,22年 Q2正式上市。 技术驱动科技转型 高端电动智能引导品牌向上长安围绕第三次创新创业计划向科技企业转型。产品层面:经典产品“Plus”化创爆款,高端 UNI 序列拓展新人群,营销层面:从 UNI-K 开始尝试独立渠道+线上线下融合的新模式。技术层面:技术驱动高研发投入(每年投入销售收入的 5%)+同科技巨头深度合作,公司在架构平台(长安方舟)、动力总成(蓝鲸 NE 动力/七合一电驱系统)、自适应巡航(IACC)、智能驾驶(APA5.0/L3自动驾驶)等方面均已有突破。公司控股子公司长安蔚来已更名为阿维塔科技,将完全市场化运营,与长安、华为、宁德时代携手共创 CHN 平台。公司基于该架构,推出高端智能电动独立品牌“阿维塔”,其首款车型 E11(产品代号)设计样车已经下线,并有望于年内正式发布,其将定位为高端中型跨界 SUV,定价区间或将向上切入 30万价格带, E11将搭载华为 HI 智能汽车解决方案,预计将与 Model Y、ES 6等竞品形成有力竞争,推动公司品牌力、产品力继续向上突破,加速公司智能化发展。 投资建议乘用车行业周期底部向上驱动需求回暖,公司战略聚焦自主+合资两大核心资产有望充分受益,其中,1)长安自主,产品周期上行,量价齐升;2)长安福特、马自达底部向上,边际改善。同时,公司与华为、宁德时代合作打造的CHN 架构及高端电动智能新品牌有望为公司在智能化和电动化的发展实现快速进步。我们维持盈利预测不变:预计公司2021-2023年收入为 928.14/1022.58/1135.06亿元,归母净利润为 53.92/60.25/65.94亿元,EPS 为 0.71/0.79/0.87元,当前股价对应的 PE 为 28/25/23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车市下行风险;老车型销量下滑,新车型销量爬坡不达预期;降本控费不达预期;长安福特战略调整效果不达预期;阿维塔品牌发展低于预期。
德赛西威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1-07-15 110.00 -- -- 118.00 7.27%
118.00 7.27%
详细
事件概述公司发布 2021半年度业绩预告:预计报告期内归母净利3.60-3.75亿元,同比增长 56.8-63.4%。 分析判断: Q2缺芯影响增速放缓 预计 Q3重回高速增长通道公司 2021H1归母净利预计 3.60-3.75亿元,同比增长56.8-63.4%,我们判断主要源于公司智能座舱、智能驾驶及网联服务三大产品线业绩稳步提升,营业收入同比增长。拆分季度来看,Q2归母净利预计 1.32-1.47亿元,同比下降 24.1-15.5%,如若剔除 2020Q2参股公司 Ficha 上市非经影响,则预计同比仍实现近 100%增长,充分受益汽车智能化浪潮开启的逻辑逐步进一步验证;环比下降 42.1-35.5%,我们判断主要源于两方面因素:1)行业端:受缺芯影响,乘用车 Q2销量承压,据乘联会数据,Q2狭义乘用车产量同比-3.2%,环比-1.9%; 2)公司端:公司作为汽车电子企业,电子类原材料成本占比相对较高,缺芯造成的成本上涨预计一定程度拉低公司毛利。 我们预计 Q3缺芯影响环比将得到改善,补库推动主机厂批发销量回升,带动上游需求恢复,公司有望直接受益。 座舱主业智能化转型 订单充裕加速业绩释放座舱类产品为公司传统主业,范围涵盖车载信息娱乐系统、驾驶信息显示系统、显示终端、车身信息与控制系统等。 趋势上看,智能座舱产品凭借高性价比及易于感知特性,渗透率快速提升,大屏化、多屏融合为主要发展方向,2018年起公司推进传统产品向智能座舱方向转型: 1)核心产品车载信息娱乐系统 2020年相继突破丰田(印尼)、马鲁蒂铃木(印度)等白点客户,并获得原有核心客户新项目订单;新产品多屏智能座舱现已在多家国内领先车企车型中配套供货,并获得一汽红旗、广汽乘、长安等新项目订单,基于 Hypervisor 架构的新一代智能座舱亦于 2020年量产; 2)受益车载显示屏高清化大屏化,公司新兴业务显示模组及系统、液晶仪表亦获得较好发展,2020年均实现同比 100%以上增长,液晶仪表现已配套比亚迪、广汽乘、吉利、长城等重点车企; 3)其他方面,公司已与华为签署全场景智慧出行生态解决方案合作协议,围绕 HiCar 解决方案平台级合作、测试能力共建、车载生态联合创新等方面建立深度合作项目。 ADAS 放量在即 绑定英伟达掘金智驾座舱主业之外,公司战略布局智能驾驶,覆盖 L2、L3及以上级别: 1)高级辅助驾驶 ADAS:360环视、全自动泊车、驾驶员监测实现规模化量产,成功突破上汽通用、长城、上汽乘、蔚来等白点客户,新一代融合上述功能以及 AEB、高速自动驾驶辅助、拥堵自动跟车等更多功能产品亦获得国内领军车企订单,未来将持续受益 ADAS 渗透率提升; 2)自动驾驶域控制器:绑定英伟达,基于英伟达芯片进行底层、中间层软件编写以及硬件制造,L3级别自动驾驶域控制器 IPU03配套小鹏 P7,且还将配套其他车型;基于英伟达 Orin芯片的 IPU04现已与理想汽车展开合作。自动驾驶芯片赛道,英伟达凭借完备软件生态及极高开放程度,相对竞争优势明显,公司作为英伟达国内唯一合伙伙伴,深度受益高级别自动驾驶导入及同英伟达强绑定关系。 投资建议公司作为国内汽车电子龙头,近年来持续战略布局智能座舱、ADAS 以及车联网,伴随汽车智能化、网联化浪潮推进,长期受益于智能汽车的产业空间和发展进程。我们维持盈利预测,预计公司 2021-2023年归母净利润为 6.94/9.34/11.40亿元,对应的 EPS 为 1.26/1.70/2.07元,当前股价对应 PE 为96/71/58倍,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行业竞争加剧;产品开发及客户项目获取不及预期;芯片短缺;原材料成本上升。
上汽集团 交运设备行业 2021-07-13 21.34 26.17 79.74% 21.40 0.28%
21.80 2.16%
详细
公司发布 6月产销快报: 单月汽车批发总产量 32.7万辆,同比-31.3%, 1-6月累计产量 233.9万辆,同比+17.4%;单月汽车批发总销量 32.9万辆,同比-31.5%, 1-6月累计销量 229.7万辆,同比+12.1%。 其中,上汽乘用车(自主)单月销量4.7万辆, 同比-2.7%, 1-6月累计销量 29.9万辆,同比+24.0%;上汽大众 6.5万辆,同比-54.6%, 1-6月累计销量53.2万辆,同比-7.8%;上汽通用 8.5万辆,同比-35.0%, 1-6月累计销量 58.2万辆,同比+4.6%;上汽通用五菱销量 9.3万辆,同比 -25.0%, 1-6月累计销量 66.1万辆,同比+24.5%。 分析判断: 整体销量有所下滑,等待芯片紧缺缓解由于缺芯问题的持续, 6月上汽大众、 上汽通用、上汽通用五菱同比销量皆有所下滑, 合资品牌线下滑较多, 自主品牌线整体销量基本稳定。 随着公司对芯片供应管理的重视,以及芯片供给端的逐渐缓解, 预计批发销量有望于 3季度逐渐回升。 1) 上汽大众: 6月销量 6.5万辆,同比 19/20年分别为-57.8%/-54.6%,其中主力走量车型新朗逸 6月批发销辆18,489辆,同比-47.2%。 大众 MEB 平台车型方面,包括ID.4X(紧凑型 SUV)、 ID.6(中型 SUV)和 ID.3(紧凑型轿车),其中 ID.4X 补贴后的售价 199,888-272,888元,ID.4X 和 ID.6今年 6月批发销量 2247辆,尚处于爬坡期。 2) 上汽通用: 6月销量达 8.5万辆, 同比 19/20年分别为-39.4%/-35.0%, 其核心走量车型凯迪拉克 6月批发销量为15,800辆,同比-22.6%。 3) 上汽通用五菱: 6月销量达 9.3万辆, 同比 19/20年分别为-6.9%/-25%,其中爆款车型五菱宏光 MINI 月销 30,100辆,同比+12.6%,重返 3万以上月销。 此外, 五菱宏光MINI EV 敞篷版已于上海车展亮相并将于明年正式投产, 有望贡献新增量。 4) 上汽乘用车: 6月销量达 4.7万辆, 同比 19/20年分别为-6.1%/-2.7%, 其中核心走量车型荣威 I56月批发销量11,720辆,同比-11.9%。 其中, MG 品牌 6月零售销量38,737辆,同比+78.1%, 1-6月海外零售销量超 13万辆,同比翻倍, 未来还将在欧洲上市 MG 品牌纯电动休旅车和纯电动 SUV,预计销量有望保持高增长。 海外、新能源市场持续领跑 龙头地位稳固零售销量看, 上汽集团 21年上半年终端零售销量 294.6万辆,同比+29.7%;其中新能源汽车零售销量约 28万辆,同比增长 412.6%,保持全国新能源车销量第一,并连续六月月度冠军;海外零售销量达到 26.5万辆,同比+112.8%,为中国车企海外销量第一。 上汽自主品牌 1-6月份合计在上汽海外整体销量中占比超 60%,新能源车销量达到 2万辆, 成功引领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全球化扩张。 智能电动进展顺利 底部向上可期公司持续推动智能化、电动化发展,“新上汽” 蓄势待发。 电动化方面, 公司与阿里等成立智己汽车发力高端电动智能汽车,上汽乘用车发布新能源 R 品牌;加快提升三电系统的自主核心能力,上汽英飞凌实现全球最先进的第七代 IGBT 量产,新一代燃料电池电堆产品 PROME M3的一级零部件已全部实现国产化并搭载到上汽大通 EUNIQ7上实现批量上市,与宁德时代、 QuantumScape、 SolidEnergy、清陶等战略合作加快新一代电池和固态电池的国内布局等。 智能化方面, 公司已建成软件、云计算、人工智能、大数据、网络安全“五大中心”,实现了技术底座的战略布局。 同时,已初步形成由中央集中式电子架构、 SOA 软件平台、智能汽车数据工厂、人工智能算法和智能芯片,以及全栈OTA 和网络安全方案等“五大支柱”所构成的“云管端”一体化全栈式智能汽车解决方案,并且在全域的核心软件上实现自主可控。 基于此,公司发布了全球首款整舱交互 5G 的量产车型 MARVEL-R,斑马智行 VENUS 搭载在荣威 RX5PLUS上;核心技术产业化持续推进,包括智驾“4i 核心技术” —域控制器 iECU、 5G 智能网关 iBOX、智驾底盘 iEPS 和 iBS已实现产业化落地等。 投资建议公司龙头地位稳固, 智能电动转型积极、进展卓越, 海外扩张领跑, 目前处于盈利和估值历史底部, 我们维持盈利预测:预计公司 2021-23年营收为 8,302/8,693/9,038亿元,归母净利为 289/331/379亿元, EPS 为 2.47/2.83/3.24元,对应 PE 8.5/7.5/6.5倍,对应 PB 0.8/0.8/0.7倍。给予公司 2021年 1.2倍 PB,目标价 28.79元不变,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缺芯影响持续; 车市下行风险; 合资品牌下行风险;电动智能新车型落地不及预期;海外扩张不及预期。
比亚迪 交运设备行业 2021-07-08 243.88 248.26 8.18% 299.00 22.54%
317.30 30.10%
详细
事件概述: 7月 6日,公司发布 2021年 6月汽车销量快报。6月公司汽车销售 5.10万辆,同比+51.3%.其中,新能源汽车 4.14万辆,同比+192.0%;燃油车 9.65万辆,同比-50.7%。同时,公司 6月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及储能电池装机总量约为 2.777GWh,同比+11%。 分析判断: 插混加速兑现 新能源全面转型实现在即DM-i 产能快速爬坡,插混占比显著提升。公司 6月销量表现符合市场预期,当月乘用车销量 49,765辆,同比+52.5%、环比+10.2%,其中,新能源车销量 40,116辆,同比+207.1%、环比+26.6%,燃油车销量 9,649辆,同比-50.7%、环比-28.5%。新能源乘用车中,公司纯电车型 6月销售 20,016辆,同比+102.0%、环比+7.0%,插混车型销售 20,100辆,同比+536.7%、环比+55.0%。从结构上看,公司 6月乘用车销量中,燃油车型占比环比-10.5%,取而代之的插混占比环比+11.7%至 40.4%,与纯电车型合计占据公司 80.6%销量。在插混车型中,秦 PLUS DM-i 以 10万+的在手订单,以及 67.3%的环比增长领跑,为公司新能源化转型提供了核心驱动。 我们认为,本月销量数据充分证明了公司对插混技术的前瞻精准布局,以及商业化推广的成功落地,公司向新能源汽车的全面转型即将实现。随着公司 7、8月份 DM-i 专用刀片电池产能爬坡带来的 DM-i 订单交付加速,以及 7月改款汉(车机系统、硬件、续航升级)及年内汉 DM-i 的发布,公司在有望凭借更智能、更经济的旗舰产品对 A/B 级轿车市场形成降维打击,开启销量新周期。同时,结构的优化以及产能利用率的快速提升,有望为公司带来综合毛利和规模效应的拐点式改善,并迎来量、利双升。 刀片产能多点布局 DM-i+外供双管齐下内用+外供双轮驱动,动力电池业务多点开花。得益于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持续景气以及刀片电池在安全、效率、成本等方面的综合优势,公司于 2020、21年加速对刀片电池产能的投入扩张。目前,公司已于重庆、长沙、贵阳、蚌埠、青海等 10余城市新增刀片电池产能,并对部分旧有三元产能向刀片的切换,并积极推动弗迪电池引战计划。同时,针对 DM-i 独特的使用工况,公司还推出了超级混动车型专用刀片电池(即大容量功率型刀片电池),其相比 EV 车型电池,电量较小、比能量稍低、比功率较高、充放电频次较多,同时保留刀片结构兼顾安全性的特点,相比普通混动电池具备较强优势和技术壁垒。 公司依托于电池领域的领先优势,目前已与海内外众多知名整车厂、光伏、储能企业对接合作意向,以销定产。未来,随着公司电池产能的逐渐释放以及引战计划的推进,公司电池业务有望通过内供+外供的方式,实现销量快速增长。 E3.0平台携“海豚”首秀 剑指 A0级电动市场“海豚”发售在即,超高性价比实现燃油平价,A0级纯电市场大有可为。公司基于 E3.0平台打造的首款轿车,“海豚”已于亮相工信部第 345申报目录,并有望于三季度上市。该车型定位为 A0级两厢纯电动车型,预计售价十万元区间,低配版有望以 10万以内的价格实现燃油车平价,成为丰田致炫、大众POLO、本田飞度等燃油车型的有力竞品车型,有望打造最具性价比的入门级纯电代步车。具体来看,1)车身尺寸方面,新车长宽高分别为 4070/1770/1570mm,轴距为 2700mm,相比对标车型而言,车长更小,轴距更长,充分体现了 E3.0平台在空间上的优势。 2)动力方面,该车或将搭载最大功率为 70千瓦的永磁同步电机,最高车速为 150km/h,并装配磷酸铁锂“刀片电池”。 3)续航方面,由于该车有两个不同的版本整备质量(分别为1285kg 和 1405kg),或将划分出两种续航里程,其中高质量版在续航里程上有望匹配甚至超越欧拉好猫、埃安 Y 等竞品,而低质量版有望带给消费者更低的购置门槛,收获政策补贴。 4)智能化方面,海豚或将搭载比亚迪最新的 DiLink3.0智能网联系统,在智能、娱乐体验方面,海豚也会有出色的表现。 5)营销推广方面,该车主打年轻市场的产品,并有望提供丰富的选装件,如前后包围、天幕、轮毂、D 柱饰板等等,同时后视镜、车顶、前后保险杠饰条也可选择多种颜色拼接,以丰富运营活动加强用户链接,进而最大程度满足 Z 时代追求潮流、追求个性的消费画像。我们认为,“海豚”的推出,有望依托于 E3.0的全新平台,对现有微型电动车形成降维打击,并凭借较高的性价比和燃油车平价(即便不考虑新能源牌照),成为年轻人首购市场的热门车型。 我们认为,公司 6月销量数据表现充分体现了公司在插混技术的战略预判能力、综合技术实力,并得到消费者的充分认可。 未来,随着公司产能的快速爬坡,以及新产品的加速迭代,公司将率先实现全面新能源化转型,并在智能化的渗透中占据先发优势,同时依托产品结构和产能利用率的优化实现销量和业绩的双重提升。 投资建议公司 DM-i 车型销量持续兑现,E3.0平台商用在即,电池业务多点开花,我们维持盈利预测,预计公司 2021-2023年的归母净利润依次为 60.8/74.0/99.2亿元,对应的 EPS 为2.13/2.58/3.47元,当前股价对应的 PE 为 117/97/72倍,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产能扩张低于预期;缺芯影响超预期;车市下行风险;新车型销量不及预期。
西菱动力 机械行业 2021-06-21 23.20 -- -- 25.80 11.21%
28.29 21.94%
详细
公司深耕汽车发动机零部件二十余年,在精密零件制造领域具有较强的技术实力和丰富的管理经验。近年来,公司不断强化军品及民用航空零部件战略定位,通过内生发展和外延并购深化军品业务布局,2021Q1军品业务成效初显,业绩迎来明显修复,实现营业收入1.48亿元(+148. 41%),归母净利润1658万元(+574.31%), 综合毛利率提升14.98pct 至26. 58%,销售净利率提升17. 14pct至11. 02%。 军用航空零部件市场空间当前我国已进入加速列装军机补齐数量短板、加速升级换装提升先进战机占比的黄金时期,这为军用航空零部件制造行业带来巨大的增量空间。预计“十四五”期间我国新增军机2900架,对应航空零部件制造的市场空间约为1140亿元。 民用航空零部件市场空间民用飞机对航空零部件同样有着巨大需求。中国商飞数据显示,未来20年中国航空市场将接收8725架新客机和201架新货机,对应国内航空零部件制造的市场空间约为5760亿元。 内生发展:投建新产线,拓宽新品类2019年公司发起设立西菱航空,正式进入军品及民用航空器零部件制造领域,同年启动建设军品及民用航空结构件项目,2020年航空结构件生产线建成投产,并追加建设航空钣金件、轴类件、系统件生产线以满足客户需求和增强公司竞争力,建成后将扩大公司在军品及民用航空零部件领域的产品品类,增强公司在国内军品及民用航空零部件精密加工领域的市场地位。 外延并购:鑫三合扩大公司军品版图公司收购鑫三合74. 5%股权,鑫三合是一家专注于航空航天制造领域的优秀军工企业,主要从事军用飞机零部件、民用飞机零部件、航空发动机零件精密制造和特种工艺处理业务,拥有优秀的航空、军工管理及技术团队,为多家航空主机厂的合格供应商。收购鑫三合有助于发挥其与公司现有军品业务之间的协同发展与优势互补,实现公司在军品及民用航空零部件业务领域的快速发展,快速提高公司在军品及民用航空零部件领域的市场占有率。 多元化激励措施,助推新业务快速发展公司以8. 55元/股向公司高管及核心骨干员工181人授予限制性股票320万股,将军品业务子公司西菱航空30%股 权让利于33位公司高管及核心骨干员工,将鑫三合业绩对赌超额部分的30%奖励给鑫三合经营团队。多元化的激励措施,有助于公司建立健全长效激励约束机制,吸引与留住高管及核心骨干员工,充分调动核心团队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促进新业务发展,扩展新产品领域,增强未来增长动力。 投资建议随着我国国防事业的迅速发展和民航市场的逐渐复苏,国内航空制造业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在航空主机厂持续深化社会化大协作战略背景下,公司通过内生发展和外延并购相结合的模式,不断深化军品及航空零部件领域的业务布局,未来业绩增长具有强劲动力支撑。预计公司2021-2023年实现营业收入10.15亿元、14.12亿元、18.25亿元,归母净利润1.50亿元、2.10亿元、2.82亿元,EPS分别为0.88元、1.23元、1.64元,对应PE分别为25. 92倍、18.53倍、13.84倍。 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汽车零部件业务受原材料涨价影响;军品产能释放进度不及预期。
上汽集团 交运设备行业 2021-06-17 20.16 26.17 79.74% 23.17 11.23%
22.43 11.26%
详细
事件概述6月11日,上汽集团举办 2021资本市场沟通会,展示公司在电动智能网联方面的最新技术和产品及转型战略等。 分析判断: 电动智能全面转型 “新上汽”静待蜕变公司作为龙头,正在积极革新应对行业电动智能变革,不仅电动智能技术和产品多点开花,而且从观念、组织架构等全面转向用户。具体来看: 1) 电动化:与阿里等成立智己汽车发力高端电动智能汽车,上汽乘用车发布新能源 R 品牌抢夺中低端市场;加快提升三电系统的自主核心能力,上汽英飞凌实现全球最先进的第七代 IGBT 量产,新一代燃料电池电堆产品PROME M3的一级零部件已全部实现国产化并搭载到上汽大 通 EUNIQ7上 实 现 批 量 上 市 , 与 宁 德 时 代 、QuantumScape、SolidEnergy、清陶等战略合作加快新一代电池和固态电池的国内布局等。 2) 智能网联化:上汽零束打造全栈式解决方案;核心技术产业化持续推进,包括智驾“4i 核心技术”—域控制器iECU、5G 智能网关 iBOX、智驾底盘 iEPS 和 iBS 已实现产业化落地以及中海庭自主研发的第一代高精度电子地图数据生态智能工厂产品已经交付等;开放合作,与华为、英伟达、Mobileye、TTTech 等联手打造从感知、决策到执行的智能网联系统级解决方案。 底部向上可期 自主合资齐驱展望 2021年:缺芯导致上汽大众和上汽通用销量近两月相对疲软,上汽通用五菱受益于五菱宏观 mini 的热销而保持增长,上汽乘用车海外销量持续高增,预计三季度芯片开始缓解,补库有望推动批发销量回升。公司力争 2021全年实现整车销售 617万辆左右,同比增长 10.2%,目标营收/营业成本分别为 8,300/7,200亿元;我们认为,随着 2021年继续完善内部管理,深化改革提高经营效益,公司将继续发挥龙头规模效应,驱动盈利底部向上。 展望未来:1)自主品牌:智己品牌首款车型 L7定位轿车,预计明年年初在上海、伦敦、北美 CES 全球同步发布,2022年还将陆续推出 SUV、概念车等多款产品;R 品牌主打 15万元-30万元价格区间,车型规划包括旗舰 MARVEL 系列、轿车系列以及 SUV ES 系列,已先后上市荣威 R ER6、MARVEL R,ES33预计将于 2022年上市;2)合资品牌:上汽大众发力新能源,ID 系列成为重要增量;上汽通用完善产品布局,重回增长通道;上汽奥迪首款产品将于 2022年初上市,增量可期。 随着公司电动智能全面转型效果渐显,产品顺应用户需求更具竞争力,智己品牌和 R 品牌逐渐发力,有望助推销量重回高位,盈利能力进一步提升。 投资建议 公司目前处于盈利和估值历史底部,维持盈利预测:预计公司 2021-23年营收为 8,302/8,693/9,038亿元,归母净利为289/331/379亿元,EPS 为 2.47/2.83/3.24元,对应 PE8.5/7.5/6.5倍,对应 PB 0.8/0.8/0.7倍。给予公司 2021年1.2倍 PB,目标价 28.79元不变,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缺芯影响超预期;车市下行风险;老车型销量不达预期;新车型上市不达预期等。
长城汽车 交运设备行业 2021-06-09 38.38 51.20 93.50% 47.00 22.46%
67.77 76.58%
详细
事件概述公司发布2021年5月产销快报:5月批发销量8.7万辆,同比增长6.2%,环比下降5.3%;1-5月累计销量51.8万辆,同比增长65.3%。其中,哈弗品牌5月销量5.4万辆,同比增长3.7%,环比下降2.1%;WEY 品牌5月销量0.3万辆,同比下降40.0%,环比下降16.1%;欧拉品牌5月销量0.4万辆,同比增长54.2%,环比下降51.9%;皮卡5月销量2.0万辆,同比下降9.4%,环比增长1.1%;坦克品牌销量0.6万辆,环比增长10.7%。 分析判断: 表现优于行业 新品周期向上公司5月乘用车批发销量同比19/20年分别+39.0%/+6.2%,虽然缺芯影响导致增速放缓,但公司表现仍优于行业(乘联会数据显示5月狭义乘用车批发销量同比增速为-2.1%),其中部分新车型表现如下: 哈弗H6:5月销量2.6万辆,同比+14.8%,环比-7.0%;1-5月累计销量16.7万辆,同比+69.5%。 坦克300:5月销量0.6万辆,环比+10.7%;1-5月累计销量2.6万辆。我们判断目前在手订单饱满,月销表现相对平稳主要受限于缺芯影响。 哈弗大狗:5月销量0.7万辆,环比+15.5%;1-5月累计销量3.6万辆。 哈弗M6:5月销量0.8万辆,同比-35.0%,环比-19.1%;1-5月累计销量5.6万辆,同比+9.5%。 分区域看,5月公司出口销量达1.0万辆,同比+557.5%,海外市场持续开拓。随着已上市的坦克300、欧拉好猫、中期改款哈弗M6PLUS、哈弗初恋、WEY 摩卡、哈弗赤兔等销量爬坡以及即将上市的WEY 玛奇朵、拿铁等新车型贡献增量,叠加缺芯影响有望从三季度开始逐步缓解,强劲新品周期将驱动销量重回高增长。 公司5月皮卡销量2.0万辆,同比-9.4%,国内市占率近50%,其中长城炮月销稳定在1.0万辆左右,保持皮卡销量冠军地位。作为长城“炮弹计划”的又一潜在爆款新品,长城火炮将已于五月中旬开启限量发售,预售价17.98万元,将于6月12日重庆车展正式上市。 平台化助力新品周期 增量车型顺应消费升级公司于2020年7月推出全新车型平台:长城柠檬和坦克WEY,兼容不同级别/类型/动力的新车型的研发与生产,新平台的推出将助力公司加速投放新品:1)现有车型密集迭代维持竞争力:2020年8月底上市的第三代哈弗H6、2021年1月11日上市的哈弗初恋均基于长城柠檬平台打造,其他车型如哈弗H4、WEY VV5/VV6/VV7等也将基于全新车型平台迎来换代,带动车型周期向上,叠加行业层面乘用车板块需求周期性复苏,公司整车销量有望持续改善;2)增量车型提升产销规模:硬派风格全新车型哈弗大狗9月底上市以来销量稳健爬坡,月销稳定在6000辆以上。坦克300在同价位硬派SUV 中性价比优势突出,外观极具辨识度,预售订单持续净增,目前月销6,000辆以上,此前硬派SUV 市场主要被外资品牌垄断,预计随着公司新车型投放,供给创造需求,后续销量还望继续爬坡。WEY 摩卡拥有智能架构水平、智能驾驶能力等全面产品力,售价17.58-21.88万元,随后玛奇朵和拿铁也将陆续面世。 缺芯+缺电双重影响 欧拉品牌有所承压欧拉品牌5月销量达0.4万辆,同比+54.2%,环比-51.9%,我们判断环比明显下滑主要受芯片短缺和电池短缺的双重影响。 目前欧拉好猫累计订单量破万辆,凭借较强产品力主打女性市场,有望成为爆款。此外柠檬混动DHT 首款车型哈弗赤兔HEV混动版预计将于6月上市,混动技术始发力,增量可期。 除欧拉品牌外,公司与宝马合资的光束汽车进展顺利,光束汽车项目总投资为51亿元,年标准产能达16万台,新工厂预计将于2022年投产。光束汽车将生产包括MINI 品牌纯电动汽车和公司旗下新产品,提升公司产品定位的同时加速电动化进程。 投资建议维持盈利预测: 预计公司2021-2023年营业收入为1420.5/1673.3/1860.7亿元, 归母净利润为105.2/137.4/165.1亿元, EPS 由1.15/1.50/1.80调为1.14/1.49/1.79元(股权激励限售股上市流通摊薄),对应PE为35/27/22倍。考虑到公司新产品大周期开启,中期业绩修复确定性高,叠加智能电动加速转型,给予22年35倍PE,目标价由52.50元调为52.15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缺芯影响超预期;竞争加剧;新能源车销量低于预期;海外工厂合并整合、光束汽车项目进展低于预期。
钱江摩托 交运设备行业 2021-06-01 19.16 34.03 71.87% 22.50 17.43%
22.50 17.43%
详细
公司经国企到民企转变,业务与治理全面改善,2020年推出新品牌QJMOTOR聚焦中大排量摩托车,顺应消费升级趋势; 行业趋势向好:中大排量摩托车(250cc以上)消费快速兴起,未来十年销量CAGR有望达20%以上,2021年看好行业30%以上增长; 治理结构改善:从国企到民企,吉利目前占4/6董事席位,派驻质量和销售副总,同时调整中层、基层领导,治理结构持续改善; 聚焦中大排量:1)新品牌:2020年推出全新国潮品牌QJMOTOR,同贝纳利高低搭配,预计2021年QJMOTOR销量4万台以上,贡献核心增量;2)新车系:推出自主首款600cc四缸仿赛,今年预计仍有多款仿赛车型上市,赛350、赛250备受期待;3)新渠道:贝纳利试点直供,合资公司变更为办事处,解决历史遗留问题;QJ渠道重新招商,招募条件对标进口摩企,“直管直供”增强掌控; 收缩其他业务:吉利接手后要求公司聚焦摩托车主业,拖累因素逐步消除:1)锂电:现已停产,2021Q1被法院裁定重整取消并表;2)房地产:2019年竣工,销售完成后终止;3)半导体封装、电控:封装略有盈利,电控拖累很小,不再投入资源; 投资建议:调整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021-2023年归母净利润由5.07/6.88/8.99亿元调整为4.01/6.27/8.23亿元,对应EPS由1.12/1.52/1.98元调整为0.89/1.38/1.82元,当前股价对应PE为22/14/11倍。考虑行业成长性明确、公司QJMOTOR新品牌发力、治理结构改善、非主业拖累因素消除,参照可比公司,给予公司2022年25倍PE估值,目标价由38.0元调整为34.5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禁、限摩政策收紧导致需求下滑;外资品牌导致市场竞争加剧;QJMOTOR市场拓展不及预期。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31/62 转到  
*说明:

1、“起评日”指研报发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起评价”指研报发布当日的开盘价;“最高价”指从起评日开始,评测期内的最高价。
2、以“起评价”为基准,2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10%,为短线评测成功;6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20%,为中线评测成功。详细规则>>
3、 1短线成功数排名 1中线成功数排名 1短线成功率排名 1中线成功率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