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事业部 搜狐证券 |独家推出
周尔双

东吴证券

研究方向:

联系方式:

工作经历: 证书号码:S0600515110002...>>

20日
短线
6.45%
(第99名)
60日
中线
12.9%
(第138名)
买入研报查询: 按股票 按研究员 按机构 高级查询 意见反馈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37/65 转到  

最新买入评级

研究员 推荐股票 所属行业 起评日* 起评价* 目标价 目标空间
(相对现价)
20日短线评测 60日中线评测 推荐
理由
发布机构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先导智能 机械行业 2020-08-20 29.80 -- -- 29.74 -0.20%
42.74 43.42%
详细
事件:公司2020年上半年实现营收18.64亿元,同比+0.15%;实现归母净利2.28亿,同比-41.93%;扣非归母净利2.23亿元,同比-41.96%。 投资要点 2020H1业绩受疫情和高研发投入影响,看好行业进入扩产周期 分业务来看,锂电池设备收入11.91亿,同比-23.47%;光伏设备收入2.34亿,同比+36.42%;3C设备、薄膜电容设备等其他业务收入4.39亿元,同比+44.00%。疫情和高研发投入为H1业绩下滑的主要原因。 看好电池行业进入扩产新周期,利好设备商。公司作为国内锂电设备领军企业,受益于锂电行业高速成长,订单表现亮眼。2020Q1公司在手订单(含税)合计为54.42亿元;2020Q1新增订单金额同比增长57.83%,2020H1新增订单金额同比增长83.19%;我们预计公司全年新接订单在60-80亿元,将保障未来业绩高增长。 毛利率受整线和光伏业务影响,除研发外其他费用管控良好 毛利率受整线和光伏业务影响,3C设备等其他业务毛利率高水平上仍持续改善。2020H1公司综合毛利率40.3%,同比-2.9pct。其中,主业锂电设备的毛利率为40.0%,同比-2.83pct;光伏设备毛利率26.2%,同比-7.98pct;3C设备、薄膜电容设备等其他业务毛利率48.41%,同比+3.91pct。 研发费用持续高企影响短期业绩。2020H1净利率12.2%,同比-8.9pct,主要系毛利率下滑及研发费用大幅提升。2020H1,公司研发费用率提升4.9pct至16.3%。除研发费用外,其他费用管控良好。销售费用率同比-0.1pct至3.1%,管理费用(不含研发费用)同比-0.4pct至6.5%,财务费用率同比-0.6pct至0.4%。 合同负债环比大幅改善,应收账款良性发展。二季度末,公司合同负债10.92亿元,同比下滑12.0%,但环比提升31.9%,说明公司的新接订单出现拐点正逐步改善。 定增持续推进,25亿扩产和加码整线业务等提升锂电领域竞争力 2020/8/8,公司发布《非公开发行A股股票募集说明书(修订稿)》,定增持续推进。公司此次定增项目的用途可以归纳为3点:1)扩产:华南总部制造基地(即子公司泰坦)项目和无锡旧厂区改造升级,均将大幅缓解产能瓶颈;2)提升整线实力:华南项目同时也将提升子公司泰坦的研发能力,提升后道设备的竞争力;3)提升自身经营管理能力:工业互联网项目有望打造公司内部的综合化管理系统。 中国设备公司已具备全球竞争力,先导已成为CATL价值量占比最高的核心供应商 在设备环节,中国设备企业在技术层面已经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在产品性价比、收入规模、盈利能力等方面大幅领先日韩设备企业。目前CATL的设备采购基本实现国产化,其中先导已成为CATL价值量占比最高的核心供应商,先导还进入了国际龙头松下、三星、LG和Northvolt电池产线,龙头国产设备商已具备全球竞争力,未来3-5年,核心设备厂家的产能将会被龙头电池厂抢占,根据我们的产业链调研信息,目前先导智能等龙头公司规划产能均在翻倍增长,以满足全球电动车大趋势的扩产高峰。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公司短期业绩受研发费用较高和2019年新接订单增速较慢的影响有压力,但是基于公司是锂电设备全球龙头,全球电动化大趋势下,设备企业具备先发优势,我们看好公司所处赛道的绝对领先地位和长期成长空间。我们预计公司2020-2022年的净利润分别为7.04/10.85/14.76亿,对应当前股价PE62/40/30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新能源车销量低于预期,下游投资扩产情况低于预期;盈利能力改善低于预期。
晶盛机电 机械行业 2020-08-18 24.75 -- -- 30.33 22.55%
34.42 39.07%
详细
晶澳科技扩产20GW单晶项目,单晶龙头直接受益8月13日晶澳科技全资子公司晶澳太阳能与曲靖市人民政府签订相关协议,计划投资约58亿元用于建设20GW单晶拉棒及切片项目。按照目前单GW约2亿元的设备投资额估算,将带来约40亿元的单晶炉、切片机倒角机磨片机、抛光机等设备采购额。 公司凭借较强的产品实力,积累了较好的客户资源,和中环股份、晶科能源、晶澳科技等多家行业领先企业均建立了长期深入的合作关系。 2019年公司新接订单合计39.1亿元,其中晶科能源12.4亿元,中环协鑫14.2亿元,上机数控5.5亿元,晶澳等其他订单合计5亿元,来自中环的光伏设备订单连续三年超10亿。在除了隆基以外的单晶炉市场需求上,晶盛机电占据了90%的份额,总体市占率约50-60%,是行业内的主力供应商。此前受限于晶澳产能增长缓慢,公司来源于晶澳的订单每年不超过5亿元,此次晶澳大规模扩产有望为晶盛机电带来可观的设备采购订单,贡献超预期的业绩增长。 平价渐进+单晶渗透提升,光伏硅片产能持续超预期兑现2020年光伏建设规模超市场预期,平价上网进程有望加速。8月10日发改委公布2020年光伏发电平价上网项目装机规模已达3305万千瓦,考虑到为争取补贴,Q4抢装将继续带来大规模新增装机。我们预计2020年全球新增装机达125GW,国内新增装机达45GW。 下游光伏硅片的新产能周期逻辑不受疫情影响持续兑现。一方面增量的平价上网项目将对硅片需求形成提振;另一方面单晶渗透率不断提升,预计未来两年单晶渗透率将从目前50-60%提升至80-90%。叠加光伏硅片行业迎来新一轮涨价潮,行业将迎来新一轮扩产周期。晶盛机电作为国内单晶生长设备龙头,将深度受益于扩产周期及单晶渗透提升带来的设备需求。 光伏210大硅片产业化加速,技术迭代打开设备空间12寸大硅片新技术将拉长硅片设备需求的景气周期,晶盛机电作为唯一的12寸设备提供商将最为受益,预计未来三年光伏新增订单超过100亿元。根据我们的草根调研,电池片环节的设备厂商,针对12寸大硅片为原材料的电池片生产设备进行了新产品的研发,各类型产品已出样和均在客户验证周期中,预计整个12寸大硅片的推广会持续超预期,未来光伏硅片大尺寸+低成本的行业发展路径清晰明确。产业升级导致行业内强者更强,订单向龙头企业集中,晶盛机电将显著受益。 中环半导体硅片项目进展顺利,半导体设备订单加速落地中环半导体硅片产能扩张持续推进,核心设备商有望受益。截至7月15日,中环半导体硅片已实现8寸产能50万片/月,2021年预计达70万片/月;12寸宜兴线8月通线,年内可实现产能5-10万片/月,2021年实现15万片/月。从中环领先中标情况来看,宜兴项目设备采购稳步推进,项目达产前将持续释放订单。此外,中环领先大硅片项目获核准,拟投资45亿元实现75万片/月8寸产能和15万片/月12寸产能。晶盛机电作为核心设备商且持有中环领先10%股份,预计在扩产中将优先获得订单。按中性假设下晶盛机电设备占中环定增项目总采购量的60%,预计带来每年10.8亿元设备订单。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预计2020-2022年净利润分别为8.7/11.9/16亿,对应PE分别为36/26/19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下游扩产进度低于预期,半导体业务进展不及预期
江苏雷利 家用电器行业 2020-08-12 18.74 -- -- 21.78 16.22%
24.35 29.94%
详细
专注微电机及组件领域,业务应用拓展初显成效。 江苏雷利是白电、汽车和医疗健康领域的微特电机及组件制造商,2019年白电、汽车、医疗健康板块分别实现营收14.9亿元、1.6亿元和1.2亿元,占总收入的66.4%、7.1%和5.2%。公司自成立以来深耕家电微特电机及组件领域,已与格力、美的、伊莱克斯、惠而浦等国内外一线家电厂商建立稳定合作关系。2019年成立合资公司进一步开发汽车零部件领域市场,同年并购了鼎智机电,扩充医疗健康电机应用领域。2019年医疗健康板块销售同比增长6.51%,增速仅次于冰箱板块,“多应用领域”战略初显成效。 与下游需求共振,微电机市场前景广阔微特电机制造行业的增长主要由下游需求拉动,在汽车电动化、工业自动化的驱动下全球微电机市场将继续稳定增长。从公司下游应用领域来看,1)家电行业:我国家电工业的生产规模已居世界首位,2019年空调、冰箱、洗衣机产量分别为15280万台、7817万台和6609万台,大规模的存量将带来每年稳定的新品替换需求。公司与国内外一线家电厂商保持稳定合作关系,因此家电板块产品需求量大且十分稳定。2)汽车行业:汽车电动化趋势拉动电机需求。电机价值量约占电动汽车整车的6.5%,2019年全球电动汽车销量达到221万辆,GGII预测2025年全球电动汽车销量将达到1150万辆,公司有望受益于电动汽车推广带来的电机需求爆发。 多元化布局打开成长空间,创新成就行业隐形冠军家电领域是公司传统优势领域,公司与格力、美的等下游国内外知名家电企业保持了稳定合作关系。随着家电行业进入成熟期,行业呈集中化趋势,战略核心厂商增速略高于家电行业整体增速,公司通过组件化发展方式,有望提升在战略客户中的占比,从而实现更深层次的绑定、提升产品利润率。同时,公司围绕“多应用领域”战略,通过设立合资公司、外延并购等方式加速在汽车、医疗健康领域的布局,2014年公司家电领域收入占比为79%,2019年已下降至68%。通过切入高增长的优质赛道,有望进一步打开公司成长空间。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公司是白色家电领域领先的微特电机及组件制造商,未来切入新能源汽车、医疗健康等高成长赛道带来增长空间。我们预计公司20-22年EPS分别为1.05、1.22、1.46元,当前股价对应动态PE分别为18倍、15倍、13倍,对比可比公司仍有较大提升空间,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海外疫情持续影响,新领域拓展不及预期,产品研发速度不及预期
奥特维 2020-08-11 61.63 -- -- 81.39 32.06%
90.78 47.30%
详细
奥特维:国内领先的光伏组件设备龙头,业绩迅速扩张奥特维在光伏组件设备-串焊机这一细分行业深耕多年,成功打破了国外龙头对光伏组件设备的长期垄断,并成长为国内串焊机领域第一大龙头。依托先进技术与服务优势,公司营收从2015年的2.4亿元增长到2019年的7.5亿元,CAGR达34%;归母净利润从2017年的0.3亿元增长到2019年的0.7亿元,CAGR达63%。2020H1公司毛利率恢复至35%,净利率为7.7%。公司已于与世界光伏龙头企业深度绑定,2020年1-6月公司新签订单11.3亿元,在手订单17.3亿元,7月28日公告称中标隆基约2.7亿元,8月4日公告称中标晶澳约1亿元。2020年,公司新签订单合计约15亿元,在手保有订单约21亿元,在手订单量为公司2019年总营收的2.8倍,短期业绩高增长可期。n光伏景气度向上,电池设备供应商持续受益全球光伏行业近十年来高速发展,2019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量达115GWh,2009-2019年CAGR为31%。国内光伏行业在政策支持下,2020下半年将迎来复苏。光伏行业发展带来设备需求,一方面增量的平价上网项目将对设备需求形成提振:光伏平价上网进一步推动新增装机量持续增长,我们预测2020、2021及2025年新增装机对应的全球串焊机需求分别为20、27、57亿元;另一方面为尽快实现平价上网,设备更新将不断提速:我们假设串焊机更新周期为4年,测算出2020、2021及2025年产能更新对应的全球串焊机需求分别为12、16、27亿元。由于全球主要组件厂集中在中国,利好中国组件设备商。n奥特维在保持串焊机领域龙头地位的同时,积极进行产业链布局公司重视研发投入,近几年技术人员占比保持在50%左右。依托深厚的技术积累,公司已经打入18家全球top20组件厂的供应链,未来随着这些龙头组件厂扩产提速,公司有望充分受益。在深耕光伏组件设备的同时,公司也在积极向光伏硅片设备、锂电设备、半导体设备等方向布局,我们认为奥特维作为专用设备类的公司,通过产业链延伸,未来的成长空间可期。n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我们预计公司2020-2022年的净利润分别为1.0亿、1.4亿、2.0亿,分别同比增长34%、45%、39%,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62、43、31倍,考虑到随着光伏行业的快速发展,奥特维在串焊机领域的收入有望高速增长,同时,光伏硅片设备、锂电设备、半导体设备的产业链布局将支撑公司长期发展,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n风险提示:下游组件厂投资低于预期,下游行业竞争激烈引致的风险,设备验收进度滞后导致存货减值损失。
克来机电 机械行业 2020-08-07 48.88 -- -- 55.55 13.65%
55.55 13.65%
详细
投资要点定增助力上海众源扩产,有望受益国六标准普及+电动车空调系统发展2018年3月,公司通过控股子公司克来凯盈(公司持股65%)收购的上海众源100%股权,收购后公司间接持有众源65%股权。2019/12/31公司发布公告称,计划以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的方式购买克来凯盈剩余35%股权,完成后公司将间接持有众源100%股权。上海众源已经连续多年给一汽大众、上汽大众旗下的发动机厂供应发动机管路,是大众燃油分配器一级供应商。2020年1月公司发布公告,拟定增募资不超过5,000万元用于上海众源“国六b汽车发动机EA888高压燃油分配管制造及新能源车用二氧化碳空调管路组装项目”,投产后预计新增高压燃油分配器120万套/年,二氧化碳空调管5万套/年。高压燃油分配器:19年7月起国六已在部分地区提前实施,20年起将全面实施,上海众源是国内大众系燃油分配器的主要供应商,产品将受益国五标准升国六迎来量价齐升。CO2空调管路:上海众源是国内少数掌握CO2空调管路技术的企业,在新能源车空调领域的研发投入较大,众源与大众深度绑定合作,我们预计众源未来也有望成为大众MEB空调领域的主供应商,将受益大众MEB平台车型销量爬坡。 大众等主流车企引领电动化大趋势,汽车电子将迎长期景气长期来看,整车企业正在加速布局电动化,以大众为代表的车企巨头电动化平台车型将密集推出。大众提出截止至2029年: (1)规划推出75款纯电动车与60款混合动力车; (2)规划累计销售2600万辆纯电动车,其中约2,000万辆来自于MEB平台。大众MEB上海新能源工厂已于19年11月正式落成,首款车型有望在20年10月实现量产。MEB平台即“电动车模块化平台”,是大众为了缩短新能源汽车的开发和生产周期、降低成本,打造的通用化零部件和总成生产平台,围绕电池组进行底盘和车身、动力传动单元和附属零件的架构,该平台具有极强的扩展性,可打造不同车身轴距。MEB电池包能量密度高但重量轻,其铝制材料可以采用方形模组和软包模组,热管理系统集成在电池包底部,且集成了监控每个模组的电压电流以及电池平衡的BMC(电池监测回路)以及CMC(动力电池单体控制),对电池PACK设备具有较高的要求。MEB基础版电动车原材料成本约为15万元人民币,以至2025年累计销售600万辆测算,至2025年MEB电动车产业链市场空间达9,000亿,其中上海众源布局的空调管路属于热管理系统,以成本占比5-7%测算,大众MEB平台电动车热管理系统市场空间达450-630亿元。至2025年,大众、奔驰、宝马等巨头将实现15-25%电动化率目标,全球电动化率有望提升至16-20%左右,而目前全球电动化率仅3%左右,电动化大趋势具备高确定性。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考虑到大众MEB上海工厂量产或将带动上海众源CO2空调管路放量,以及汽车行业投资整体回暖,汽车电子自动化需求有望景气,我们上调公司业绩预测,预计公司2020-2022年净利润分别为1.6/2.1/2.7亿,对应PE分别为79/59/45倍,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新业务拓展不及预期;下游汽车行业投资不及预期。
三一重工 机械行业 2020-08-05 21.50 25.02 50.09% 23.15 7.67%
28.34 31.81%
详细
事件:7月31日三一重工发布公告称,控股股东三一集团拟发行可交换公司债券,拟发行期限为6年;本次拟募集资金规模不超过人民币80亿元(含80亿元),采用一次发行或分期发行;换股期限自本期可交换债券发行结束之日起满6个月后的第1个交易日起至到期日。投资要点控股股东拟发行可交债募资80亿,交易层面影响较小控股股东三一集团此次拟发行可交债募资不超过80亿,主要是为了优化资产负债结构,抓住数字化、智能制造及相关产业战略机遇,进一步推动数字化转型,有望培育新的产业。市场担心此次可交债意味着控股股东减持,但我们认为短期并无冲击,长期影响小。参考三一集团在2016年发行的可交债情况,转股价比发行时的股价高50%左右,而强制转股价在此基础上还有30%的溢价,从2017-2019陆续三年才转股完成;故我们推断此次发行转股价也存在较大溢价空间,短期内对二级市场并无冲击,长期影响也不大。短期行业需求旺盛,景气周期拉长将修复估值,中长期智能化+数字化提升竞争力,龙头成长空间可期剔除疫情影响,2020年工程机械虽进入复苏中后期,但更新需求带动下维持较高景气度。今年疫情影响下国家加大基建投资稳增长,将拉长行业景气周期,增加未来两年增长确定性,预计下半年基建项目开工刺激需求拉动行业高增长。按照目前工程机械龙头估值水平看,我们认为被低估,市场过度担忧市场景气高点下滑风险,预计这一轮周期持续性有望超预期,工程机械企业的估值有待修复。中长期我们认为三一重工在数字化、智能制造方面的布局有望进一步提升其全球竞争力,2019年三一的人均产值(410万)已超过卡特彼勒(约350万);同时三一具备产品性价比、服务渠道及资本扩张实力的竞争优势,我们预计随着公司海外份额长期趋于提升,海外收入年复合增长率有望达30%,长期增长规模可观。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我们继续维持2019年年初以来的观点,坚定看好中国最具全球竞争力的高端装备企业:高端产品结构优化+规模效应+出口增长将持续带来业绩弹性,全球竞争力逐步体现带来估值溢价,看好公司戴维斯双击的机会。我们预计2020-2022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52/176/189亿元,对应PE分别为12/10/10倍,参考国内外可比上市公司,我们认为公司PE估值被低估,给予2020年目标估值至15倍PE,对应市值2280亿,目标价至26.9元,维持“买入”评级。风险提示:下游基建房地产增速低于预期,行业竞争格局激烈导致盈利能力下滑
埃斯顿 机械行业 2020-07-29 15.54 -- -- 19.41 24.90%
24.39 56.95%
详细
事件1:7月24日,公司公布非公开发行股票预案,引入制造业转型基金、通用技术集团、小米为战略投资者,募集资金预计不超过10亿元。事件2:公司于7月26日发布公告称,近日与弘亚数控次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确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投资要点n引入战略投资者,产业协同助力公司发展此次发行对象为中国通用技术、国家制造业转型升级基金和湖北小米长江产业基金,分别认购4亿元、4亿元、2亿元。募资总额不超过10亿元,其中3.9亿元投入焊接、服务机器人及工作站研制项目,1亿元投入医疗机器人研制项目,1.5亿元投入软件及平台研制,3.6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中国通用在先进制造、医疗健康及工程承包等下游领域具有深厚积累,小米系3C产品龙头,而3C是埃斯顿机器人业务的重要下游客户,未来有望在产品、研发等方面与埃斯顿形成战略协同。此外公司进一步推进医疗机器人布局,有望在此长尾赛道提前卡位,实现弯道超车。n与弘亚数控战略协作,深化木工行业细分领域业务优势26日埃斯顿与弘亚数控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弘亚数控承诺同等条件下优先使用埃斯顿产品,截止到2023年12月31日止,累计使用埃斯顿交流伺服不少于5万根轴,使用焊接机器人及其他机器人不少于100台。弘亚数控系家具机械行业龙头,主要提供数控板式家具设备及整套产线解决方案,此次合作证明了定制家具机械行业对埃斯顿产品的认可。此外公司可与弘亚数控共同开发应用于木工行业的机器人及数控产品,埃斯顿木工领域业务有望加速扩张。n两项核心业务稳步推进,工业机器人市场复苏趋势明显公司两大核心业务明确:1)核心零部件及运动控制系统:作为国内最早开始技术研发者之一,埃斯顿是伺服产品开拓者,数控系统多年保持市场占有率80%以上,在3C、新能源等行业大客户应用中取得批量订单,未来有望实现进一步的国产替代。2)工业机器人及智能制造系统:公司高端应用的六轴机器人占公司总销量的80%以上,有较强的产品市场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在核心零部件高度自给的前提下,公司拥有较大成本优势,机器人连续多年保持翻倍增长。智能制造系统领域不断加速,布局压铸、冲压、汽车、装配等领域的系统解决方案,结合自身制造优势,规模效应显现。国内工业机器人产量在经历几年高速增长后,自2017年末开始持续下滑,2018年9月至2019年6月间持续负增长。但2019年10月至今,月均增速达15%,行业回暖趋势明显。年初以来日本工业机器人订单增速也持续为正,印证了工业机器人行业需求复苏的趋势。n整合全球优质资源,保持高研发投入不动摇行业景气度波动不影响公司外延脚步,收购标的涉及海内外。公司先后收购英国TRIO、德国Cloos,控股德国M.A.i.公司,参股美国BARRETT、意大利Euclid等公司,在品牌和技术上完成国际化布局,为公司在运动控制解决方案、智能化协作、康复机器人以及工业4.0等方面的发展战略奠定了坚实基础。2019年公司全资收购德国焊接机器人巨头Cloos,进一步完善了埃斯顿的全产业链布局,同时建立全球市场的Cloos焊机业务和焊接机器人单元业务模块,形成新的业务增长点。n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预计2020-2022年净利润分别为0.7/0.8/1.1亿,对应PE分别为190/160/123倍,维持“增持”评级。n风险提示:新产品研发进度、并购协同效应不及预期,机器人行业竞争激烈。
晶盛机电 机械行业 2020-07-17 26.05 -- -- 26.14 0.35%
34.42 32.13%
详细
事件1:中环股份于7月15日在微信公众号披露,半导体硅片项目8英寸方面目前已实现产能50万片/月,2021年预计达70万片/月;12英寸方面宜兴线8月即将通线,年内可实现产能5-10万片/月,2021年实现产能15万片/月。 事件2:中环股份于7月15日晚发布公告称,TCL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为中环混改项目的最终受让方。 投资要点 中环半导体硅片项目进展顺利,晶盛设备订单有望加速截至7月15日,8英寸方面,中环天津、宜兴两地工厂已实现产能50万片/月,2021年实现总产能70万片/月;12英寸方面,天津产线在完成前期的技术研发和认证的同时,已实现2万片/月量产,宜兴全自动生产线8月即将通线,年内可实现产能5-10万片/月,2021年实现产能15万片/月。 此外中环定增项目于7月7日获核准,拟将45亿元投入集成电路用8-12英寸半导体硅片项目,建设期为3年,达产后形成月产75万片8英寸抛光片和月产15万片12英寸抛光片的产能。项目由中环股份控股子公司中环领先实施,晶盛机电系中环核心设备供应商,且持有中环领先10%的股份,预计中环在扩产中将优先选择晶盛的设备。我们认为随着中环半导体硅片项目的推进,晶盛设备订单将加速落地。 中环大硅片客户认证稳步推进,20-21年有望上量 公司在8英寸和12英寸大硅片方面的客户认证进展正在稳步推进,中环与国际前五大硅片制造企业的差距逐步缩小;伴随着产能的进一步释放,我们预计2020至2021年将是公司客户验证迎来收获上量的节点。 8英寸硅片:应用于Power、Logic、IGBT、Sensor等领域的产品,已通过国内外多家客户认证,实现规模化量产,2020年伴随宜兴自动化生产线产能的释放,市场占有率进一步提升。 12英寸硅片:应用于Power、CIS等领域的产品已经通过多家客户认证,进入增量阶段;应用于Logic、Memory的COPFree产品已完成28nm全流程的技术节点开发,产品已在客户端进行认证。在公司晶体研发基地已完成19nm晶体的研发及评价。 晶盛机电具备8寸线80%整线能力,大硅片国产化浪潮下最为受益晶盛机电在半导体单晶炉领域已经成长为世界级的设备供应商,大硅片整线制造能力已达80%。晶盛机电已具备8寸线80%整线以及12寸单晶炉、抛光机供应能力,并与中环、有研、金瑞泓、郑州合晶等国内主要大硅片厂都保持紧密合作,大硅片国产化浪潮下最为受益。 我们预计随着中环无锡项目的进展加速,项目用的设备订单有望在未来几年内落地、晶盛机电将会显著受益逐步兑现半导体设备的业绩。按照我们的测算,中性假设下,晶盛机电设备占中环定增项目总采购量的60%,则对应每年10.8亿元设备订单。因此我们认为,晶盛机电未来3年的半导体设备订单有望大幅超市场预期。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预计2020-2022年净利润分别为8.7/11.9/16亿,对应PE分别为40/29/22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下游扩产进度低于预期,半导体业务进展不及预期。
中联重科 机械行业 2020-07-16 6.99 7.39 15.65% 7.65 9.44%
7.65 9.44%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中报业绩预告,预计上半年实现归母净利润38-42亿,同比+47.5%-63%,超市场预期。投资要点中报业绩预告超预期,后周期品种迎来复苏高峰根据中报业绩区间,公司Q2单季实现净利润27.7-31.7亿,同比+76%~101%,上限超翻倍。我们认为二季度公司业绩在高基数下仍实现大幅增长的原因有:(1)Q1受疫情影响,传统工程机械旺季后移,随着3月以来全国复工复产的推进以及各地的抢工需求,Q2工程机械销量迎来强劲增长;(2)公司主要品种混凝土机械、塔机、工程起重机均为后周期品种,今年迎来更新换代高峰,我们预计公司上半年混凝土机械中泵车和搅拌车的销量增速在50%左右,塔机增速也在50%以上,起重机增速30%左右,且下半年高景气有望持续;(3)公司通过强化供应链管理和费用管控,在规模效应下各项费用率改善明显,我们预计公司上半年净利率有望提升1-2pct。聚焦未来2年工程机械行业增长最快机种,业绩释放具有高弹性中联重科是国内混凝土机械双寡头之一,汽车起重机市占率排名前三、塔式起重机排名第一,其主要业务均为工程机械后周期产品,有望接力挖掘机成为近两年内增长最快的机种。2019年这三项业务在总收入中占比达83%,中联在后周期产品复苏高峰将显著受益。龙头规模效应显著,业绩释放具有高弹性。2009-2019年近十年内,公司净利率与收入规模呈现同向波动趋势,龙头规模效应显著。随着后周期产品销量高增,我们预计近两年公司收入规模仍将保持显著增长,行业供需改善及公司规模效应下,净利率有望进一步上行。定增募资引入战投彰显发展信心,三年股东回报计划保障持续高分红近期公司发布定增公告,拟募集资金不超过66亿投向挖机、搅拌车以及关键零部件等智能制造项目,并补充流动资金;同时引入4名战投,其中海南诚一盛系公司部分核心经营管理人员持股平台。此次核心经营管理层作为战略投资者参与认购10亿金额,说明将继续长期持有公司股份,展示对公司长期发展的坚定决心。同时公司发布未来三年股东回报计划,2020-2022各年度利润分配按每10股不低于3.17元进行现金分红,且最近三年以现金方式累计分配的利润不少于最近三年实现的年均可分配利润的30%。2011年以来,公司每年的现金分红比例都在每10股分配0.5元-2.5元之间波动,其中在历史业绩高点的11-12年每10股分红也仅2-2.5元,此次三年股东回报计划将分红下限提升至每10股3.17元,按照当前股价计算股息率高达4.4%,是机械行业少有的高分红。我们认为公司作为工程机械后周期龙头,行业景气驱动下未来三年业绩将实现高增长,与此时公司仍能保障持续高分红,体现公司回报股东的决心。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混凝土机械+工程起重机+塔机三大后周期品种景气持续性强,且市场份额不断集中,公司行业龙头地位稳固,将受益于后周期品种销量高增+规模效应带来的业绩高弹性。我们预测2020-2022年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分别为65.3/78.6/87.9亿元,三年内业绩有望翻倍,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9.5/7.9/7倍,参考国内外可比上市公司,我们认为公司PE估值被显著低估,我们给予2020年目标估值至11倍PE,对应市值718亿,维持目标价9.1元,维持“买入”评级。风险提示:宏观经济下行风险;行业竞争加剧导致利润率下滑;市场拓展不及预期。
杭可科技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0-07-15 45.41 -- -- 49.43 8.85%
49.43 8.85%
详细
事件:杭可科技与电子科技大学先进能源研究院本着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相互支持、共同发展的原则,于2020年7月3日签订《战略合作备忘录》。 投资要点 战略合作助力杭可在中国与日韩差距较大的电化学领域脱颖而出 电子科大先进能源研究院近年来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科技部863计划、973计划、工信部工业强基计划以及产学研合作项目40余项。该研究院在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与新能源技术的有机融合方面有着独到的见解,为促进先进能源技术的颠覆与创新奠定理论基础。后道环节的化成和分容的本质都是充放电,需要的是电子、电力方面的知识,正是电子科大先进能源研究院的研究方向和优势所在,预计此次战略合作可从两方面加强公司的创新能力:1)通过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推进新能源领域的前沿技术研发,提升双方整体战略协同竞争力;2)电子科大在战略合作期内定向培养,并向杭可输送优秀专业研发人员,补充公司的研发后备力量。目前国产电池行业与日韩的差距主要在于电化学能力,此次战略合作可助力公司加深对电子电力的理解,有望在行业中脱颖而出,进一步优化客户粘性,提升议价能力,维持高水平的盈利能力。 全球锂电检测设备龙头,立足锂电后道设备优质赛道 锂电后道制造是高危险性、高技术含量的环节,该环节发生爆炸的概率比前、中道环节高很多,电池厂对于后道设备的质量要求很高,因此后道设备的客户粘性高、竞争格局较好。后道设备净利率在30%左右,利润占整体锂电设备行业的比重达40-50%。随着疫情减弱,全球新能源汽车政策支持力度持续超预期。国内2020年补贴方案延长2年略超预期。国外欧洲碳排放考核正式执行,德国6月初补贴加码50%,法国荷兰补贴政策不断落地。作为全球锂电检测设备龙头,杭可深度绑定全球电池龙头LG、SK、三星、松下,欧美电动化加速渗透,未来几年欧美电池供需缺口较大,电池将进入扩产高峰,杭可是这个环节最受益、弹性最大的品种。LG波兰二期工厂预计2020下半年扩产,杭可有望获大额订单。 加速客户拓展,深度绑定全球电池龙头 一方面海外客户延伸到国内客户。公司主要客户为国际一线电池厂,2018年前五大客户中,68.5%为海外客户,主要为LG和三星,未来有望拓展到比亚迪宁德时代等国内一线客户,业绩增长潜力大。另一方面从消费锂电客户延伸到动力锂电客户。杭可科技过去主要客户消费锂电客户占比55%,未来随着车企进入电池行业,整车与电池厂数量将越来越多,动力客户的扩产高峰到来,设备供应商稀缺性显现,动力电池客户的占比有望进一步提高到80%以上。后道设备的客户粘性高,杭可凭借技术指标领先、电池检测结果精准,与LG、三星等大客户绑定紧密。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预计公司2020-2022年净利润分别为5.1/7.5/11.0亿,当前股价对应PE为51/34/23倍。我们认为公司开拓国内大客户+动力电池扩产高峰期设备稀缺性显现,业绩和估值均存在弹性空间,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下游电池厂投资低于预期;新能源车销量和电动化进程不及预期;国内客户拓展不及预期。
晶盛机电 机械行业 2020-07-10 27.65 -- -- 29.29 5.93%
34.77 25.75%
详细
中环定增获核准,半导体订单落地将加速公司定增50亿,其中45亿元投入集成电路用8-12英寸半导体硅片项目,建设期为3年,达产后形成月产75万片8英寸抛光片和月产15万片12英寸抛光片的产能。项目由中环股份控股子公司中环领先实施,晶盛机电系中环核心设备供应商,且持有中环领先10%的股份,预计中环在扩产中将优先选择晶盛的设备。晶盛于2018年7月中标中环领先集成电路用8-12英寸半导体硅片项目,中标金额合计4.03亿,便印证了该观点。 大硅片进口依赖度高,中环已有显著突破目前,90mm及以下的制程主要使用12英寸硅片,90m以上的制程主要使用8英寸或更小尺寸的硅片。随着半导体制程的不断缩小,芯片生产的工艺越来越复杂,生产成本不断提高,成本因素驱动硅片向着大尺寸的方向发展,因此未来几年,12英寸仍将是半导体硅片的主流品种。 而目前国内仅上海新昇和中环股份具备少量供应能力,国产替代刻不容缓。 中环大硅片客户认可度良好,预计2020至2021年将是公司客户验证迎来收获上量的节点。据semico会议公开信息,中环重掺杂12英寸硅片已经通过大部分特色工艺的客户验证;轻掺杂12英寸硅片实现CopFree,目前已经进入28m的技术节点。中环与国际前五大硅片制造企业的差距逐步缩小,大硅片国产替代渐行渐近。 公司具备8寸线80%整线能力,大硅片国产化浪潮下最为受益晶盛机电在半导体单晶炉领域已经成长为世界级的设备供应商,大硅片整线制造能力已达80%。晶盛机电已具备8寸线80%整线以及12寸单晶炉、抛光机供应能力,并与中环、有研、金瑞泓、郑州合晶等国内主要大硅片厂都保持紧密合作,大硅片国产化浪潮下最为受益。我们预计随着中环无锡项目的进展加速,项目用的设备订单有望在未来几年内落地、晶盛机电将会显著受益逐步兑现半导体设备的业绩。 按照我们的模型测算,12英寸硅片每10万片标准线要24亿投资(设备16.8亿),故12寸15万片就是总投资36亿(设备投资25亿);8英寸每10万片的标准线总投资额5.5亿(其中设备投资额3.9亿),故8英寸75万片就是41亿元的总投资额(设备投资额29亿);8寸+12寸合计投资额77亿,设备需求共54亿,其中单晶炉13.5亿。预计该项目将会平滑分成3年完成(2019年-2021年),故每年的设备采购额将会为18亿元左右。中性假设下,晶盛机电占总采购量的60%,则对应每年10.8亿元设备订单。因此我们认为,晶盛机电未来3年的半导体设备订单有望大幅超市场预期。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预计2020-2022年净利润分别为8.7/11.9/16亿,对应PE分别为40/29/22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下游扩产进度低于预期,半导体业务进展不及预期
中联重科 机械行业 2020-07-08 7.51 7.39 15.65% 8.97 19.44%
8.97 19.44%
详细
事件:公司拟定增募集资金不超过66亿投向挖机、搅拌车以及关键零部件等智能制造项目,并补充流动资金;同时引入怀瑾基石、太平人寿、海南诚一盛和宁波实拓等4名战投。 核心管理层作为战投认购10亿,彰显坚定信心此次定增公司引入怀瑾基石、太平人寿、海南诚一盛和宁波实拓等4战投,合作期长达三年,有利于公司获得重要战略资源,帮助公司进一拓展新的产品渠道,有利于公司长远发展。其中海南诚一盛系公司部分心经营管理人员为参与本次发行共同设立的有限合伙企业。 定增募资投向挖机、搅拌车以及关键零部件等智能制造项目,提升产品竞争力拟投资31亿建设挖机智能制造项目,挖机行业景气持续,土方业务成公司新的增长点。目前公司土方机械发展了30多家代理商,市占率2019年同期不到1%提升到目前的3%。此次募投项目中75%的待装配件采用机器人辅助上下线,公司占率有望借此实现大幅提升。 8亿用于搅拌车扩产,以满足环保和治超带来的行业需求高峰。近年,国家环保、安监政策不断趋严,工程机械设备将在未来几年迎来更新峰。中联此次募投项目建成后年产搅拌车10,000台,干混车450台,有充分受益行业需求增长。 21亿拟投向关键零部件建设,提升综合竞争力。近17亿用于生产高钢及薄板件等关键材料,关键液压元器件的项目将形成约25万各类液阀的生产能力,改变长期以来进口的局面。 23亿用于补充流动资金,三年股东回报计划保障持续高分红公司发布未来三年股东回报计划,2020-2022各年度公司利润分配按10股不低于3.17元进行现金分红。我们认为公司在行业景气驱动下未三年业绩将实现高增长,与此时公司仍能保障持续高分红,体现公司回股东的决心。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混凝土机械+工程起重机+塔机三大后周期品种景气持续性强,且市场份额不断集中,将受益于后周期品种销量高增+规模效应带来的业绩高弹性。我们预测2020-2022年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分别为65.3/78.6/87.9亿元,三年内业绩有望翻倍,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8.7/7.3/6.5倍,我们给予2020年目标估值至11倍PE,对应市值718亿,维持目标价9.1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下行风险;行业竞争加剧导致利润率下滑;公司国内市场拓展不及预期
至纯科技 医药生物 2020-07-08 54.00 -- -- 63.50 17.59%
63.50 17.59%
详细
事件:公司于7月6日发布公告,投资1亿元作为有限合伙人认购聚源芯星的基金份额,间接认购中芯国际科创版首发股票。 投资要点 中芯国际预计7月科创板上市,多家材料硅片及核心设备供应商参与战略配售。本次发行初始战略配售的股票数量为84281万股,占初始发行数量的50%。战略投资者包括半导体材料--上海新阳;大硅片--中环股份、上海新昇,目前国内仅此两家具备少量12英寸硅片供应能力;刻蚀设备--中微公司;及清洗设备--盛美半导体和至纯科技。 我们认为,此次战略配售将至纯科技与中芯国际深入绑定,有利于建立稳定合作关系,未来公司在共同研发、投标上具备明显优势;同时中芯国际上市后将募资扩产,至纯科技也有望加速获得订单。 国内高纯工艺系统龙头,后发进军半导体清洗设备业务。至纯科技主要从事高纯工艺系统和半导体湿法清洗设备业务,2019年收入分别为6.37亿元和0.82亿元,占比总收入的65%和8%。其中,半导体清洗设备业务,虽然起步稍晚,但市场空间大、增速快,是公司的最大业务亮点。2015-2019年公司收入由2.08亿元增长至9.86亿元,CAGR达48%,归母净利润从1770万增长至1.1亿,CAGR达57%。 看好清洗设备:赛道好空间大,容易率先实现大部分国产化。目前清洗设备在半导体设备市场中价值量占比约5%-6%,较光刻、刻蚀等核心设备价值量较低。但随着晶圆制程工艺的复杂化,清洗机的占比整线的比例未来有望提高至10%。 同时由于清洗机的技术门槛相对较低,我们认为比较容易率先实现全面国产化。我们预计中国大陆地区每年的湿法清洗设备的空间在15-20亿美元,目前除长江存储之外的各家晶圆厂,清洗机的国产化率均在10%以内,假设到2023年清洗机的国产化率可达40%-50%,预计国产设备的每年的市场空间在40-70亿元。 清洗设备业务后发先至,国内龙头地位稳固。公司通过买断日本、韩国技术,引入台湾资深管理团队,迅速实现了技术积累与业务扩张。目前公司已与中芯国际、北京燕东、TI、华润等高端客户达成稳定合作,2019年湿法工艺装备新增订单总额达1.7亿元。目前公司启东一期生产基地全面建成,已达到48套/年的产能,一二期共规划96套/年,公司于2019年12月发行可转债,募资3.56亿元投入槽式和单片式清洗设备的生产制造。项目预计在2022年达产,预计初步可贡献最高达9亿元的清洗机业务的收入规模。我们预计2020到2022年半导体设备收入分别为1.6、2.9、5.0亿元。 二季度公司单片清洗和槽式清洗设备出货超10台,上半年总出货量预计10-15台,全年高增长确定。公司交付ICRD的12寸单片清洗设备已获客户认可,其晶圆表面颗粒清洗能力及每小时产出量可以支持到14nm以下的工艺技术节点,达业界一流水平。公司产品线较为完善,产品覆盖面与技术水平均已具备国际竞争实力。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我们预计公司2020-2022年的净利润分别为1.5亿、2.1亿、2.8亿,当前股价对应动态PE分别为82倍、59倍、45倍,在可比公司中处于最低位置,我们看好公司半导体清洗设备业务的发展,在估值上存在提升空间,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半导体业务进展不及预期;毛利率波动风险。
杭可科技 2020-07-03 46.90 -- -- 64.77 38.10%
70.50 50.32%
详细
电动车+消费电子齐复苏,锂电设备迎发展良机。 全球电动化趋势具备高确定性,行业进入新扩产周期。随着疫情减弱,全球新能源汽车政策支持力度持续超预期。国内2020年补贴方案延长2年略超预期。国外欧洲碳排放考核正式执行,Q1欧洲累计销售电动车20.12万辆,同比+85%,补贴政策持续超预期,其中德国6月初补贴加码50%。2025年大众、奔驰等巨头计划达到15-25%电动化率目标,全球电动化趋势已势不可挡。我们预计今年三季度将迎来电动车行业拐点,至2025年电动车行业将开启8-10倍增长,CAGR达35-39%,成为未来几年少数高速成长的万亿级别行业。设备环节是电动车产业链中最早兑现的环节。随着动力电池头部企业加快扩产进度,行业进入新的扩产期,预计2020-2024年将带来后道设备合计超360亿的强劲需求,为杭可的成长注入长期发展动力。 消费电子产品应用趋广,明年将进入需求释放期。杭可从消费电子领域起家,2016年消费电子领域收入占比超70%。随着可穿戴设备、无人机、电子烟、蓝牙音箱、5G电源设备等新型电子产品兴起,消费锂电池应用范围越来越广。这些细分领域的锂电后处理设备软件及硬件参数都存在差异,具备为众多场景制造定制化设备能力的杭可有望受益。从订单和扩产情况来看,我们预计消费锂电需求明年将进入快速释放期,支撑杭可业绩稳步增长。 立足锂电后道设备优质赛道,具备高盈利能力。 锂电设备根据生产工艺主要分为前段设备(电极制作阶段)、中段设备(电芯装配阶段)以及后段设备(后处理阶段),价值量分别约占总设备的35%、30%、35%。其中,前段设备竞争较为激烈,净利率在10%左右;中段设备净利率在20%左右,后段设备事关电池安全性且技术门槛最高,客户对价格敏感性较低,更加注重设备质量,价值量占比下降可能性低,因此客户粘性高、竞争格局较好,净利率在30%左右,利润占整体锂电设备行业的比重达40-50%。公司立足后段设备优质赛道,2015-2019年主营业务毛利率始终保持在45%以上,盈利能力维持高水平。 客户拓展实现两大突破,收获业绩增长潜力。 一方面由海外客户延伸到国内客户。公司主要客户为国际一线电池厂,2018年前五大客户中,68.46%为海外客户,主要为LG和三星,未来有望拓展到比亚迪宁德时代等国内龙头,业绩增长潜力大。另一方面从消费锂电客户延伸到动力锂电客户。杭可科技过去主要客户为消费锂电客户,2018年消费锂电客户收入占比55%,未来随着整车与电池厂数量将越来越多,动力客户的扩产高峰到来,设备供应商稀缺性显现,动力电池客户的占比有望进一步提高到80%以上。我们预计杭可未来消费电子领域收入将保持稳定增长,动力电池领域将受益全球产能周期实现高速增长。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 预计公司2020-2022年净利润分别为5.1/7.5/11.0亿,当前股价对应PE为37/25/17倍。我们认为公司开拓国内大客户+动力电池扩产高峰期设备稀缺性显现,业绩和估值均存在弹性空间,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下游电池厂投资低于预期、新能源车销量和电动化进程不及预期、国内客户拓展不及预期。
中联重科 机械行业 2020-07-02 6.50 7.39 15.65% 8.97 38.00%
8.97 38.00%
详细
行业层面:景气持续性拉长,后周期产品迎来复苏高峰 2020-2022年工程机械后周期产品更新高峰持续,同时下游地产基建投资预期不悲观,人工成本上行带动机械化率提升,工程机械行业的强政策与强周期属性弱化,行业景气持续性拉长,我们预计三年内行业有望维持正增长;同时本轮复苏中行业竞争格局更加优化和理性,龙头增速预计高于行业。 混凝土机械:2020-2022年迎来更新高峰,我们预测2020-2022年国内混凝土泵车行业销量增速为31.7%/18.7%/4.2%,搅拌车行业销量增速为37.6%/15.9%/3.8%。公司是混凝土机械龙头,预计业务收入增速高于行业。 工程起重机:2020年更新替换高峰持续,基建与风电项目拉动下行业景气度正在不断提升,我们预计2020-2022年工程起重机行业销量增速为7.2%/0.1%/0%。公司起重机份额处于持续扩张阶段,业务增长高于行业整体,我们预计2020年公司工程起重机收入增速有望达20%。 塔式起重机:受益于装配式建筑渗透率提升对中大吨位塔机的带动,我们预计塔机行业销量未来几年内将维持10%以上的复合增速,公司作为龙头企业,将充分发挥在中大吨位塔机上的竞争优势,份额将进一步提升。 公司层面:聚焦未来2年工程机械行业增长最快机种,业绩释放具有高弹性 中联重科是国内混凝土机械双寡头之一,汽车起重机市占率排名前三、塔式起重机排名第一。其主要业务混凝土机械、工程起重机和塔式起重机,均为工程机械后周期产品,有望接力挖掘机成为近两年内增长最快的机种。2019年这三项业务在总收入中占比达83%,中联在后周期产品复苏高峰将显著受益。 龙头规模效应显著,业绩释放具有高弹性。2009-2019年近十年内,公司净利率与收入规模呈现同向波动趋势,龙头规模效应显著。随着后周期产品销量高增,我们预计近两年公司收入规模仍将保持显著增长,行业供需改善及公司规模效应下,净利率有望进一步上行。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混凝土机械+工程起重机+塔机三大后周期品种景气持续性强,且市场份额不断集中,公司行业龙头地位稳固,将受益于后周期品种销量高增+规模效应带来的业绩高弹性。我们预测2020-2022年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分别为65.3/78.6/87.9亿元,三年内业绩有望翻倍,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7.5/6.2/5.6倍;参考国内外可比上市公司,我们认为公司PE估值被显著低估,我们给予2020年目标估值至11倍PE,对应市值718亿,上调目标价至9.1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下行风险;行业竞争加剧导致利润率下滑;公司国内市场拓展不及预期。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37/65 转到  
*说明:

1、“起评日”指研报发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起评价”指研报发布当日的开盘价;“最高价”指从起评日开始,评测期内的最高价。
2、以“起评价”为基准,2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10%,为短线评测成功;6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20%,为中线评测成功。详细规则>>
3、 1短线成功数排名 1中线成功数排名 1短线成功率排名 1中线成功率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