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事业部 搜狐证券 |独家推出
周尔双

东吴证券

研究方向:

联系方式:

工作经历: 证书号码:S0600515110002...>>

20日
短线
5.43%
(第89名)
60日
中线
13.04%
(第153名)
买入研报查询: 按股票 按研究员 按机构 高级查询 意见反馈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37/64 转到  

最新买入评级

研究员 推荐股票 所属行业 起评日* 起评价* 目标价 目标空间
(相对现价)
20日短线评测 60日中线评测 推荐
理由
发布机构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三一重工 机械行业 2020-08-05 21.50 25.02 57.95% 23.15 7.67%
28.34 31.81%
详细
事件:7月31日三一重工发布公告称,控股股东三一集团拟发行可交换公司债券,拟发行期限为6年;本次拟募集资金规模不超过人民币80亿元(含80亿元),采用一次发行或分期发行;换股期限自本期可交换债券发行结束之日起满6个月后的第1个交易日起至到期日。投资要点控股股东拟发行可交债募资80亿,交易层面影响较小控股股东三一集团此次拟发行可交债募资不超过80亿,主要是为了优化资产负债结构,抓住数字化、智能制造及相关产业战略机遇,进一步推动数字化转型,有望培育新的产业。市场担心此次可交债意味着控股股东减持,但我们认为短期并无冲击,长期影响小。参考三一集团在2016年发行的可交债情况,转股价比发行时的股价高50%左右,而强制转股价在此基础上还有30%的溢价,从2017-2019陆续三年才转股完成;故我们推断此次发行转股价也存在较大溢价空间,短期内对二级市场并无冲击,长期影响也不大。短期行业需求旺盛,景气周期拉长将修复估值,中长期智能化+数字化提升竞争力,龙头成长空间可期剔除疫情影响,2020年工程机械虽进入复苏中后期,但更新需求带动下维持较高景气度。今年疫情影响下国家加大基建投资稳增长,将拉长行业景气周期,增加未来两年增长确定性,预计下半年基建项目开工刺激需求拉动行业高增长。按照目前工程机械龙头估值水平看,我们认为被低估,市场过度担忧市场景气高点下滑风险,预计这一轮周期持续性有望超预期,工程机械企业的估值有待修复。中长期我们认为三一重工在数字化、智能制造方面的布局有望进一步提升其全球竞争力,2019年三一的人均产值(410万)已超过卡特彼勒(约350万);同时三一具备产品性价比、服务渠道及资本扩张实力的竞争优势,我们预计随着公司海外份额长期趋于提升,海外收入年复合增长率有望达30%,长期增长规模可观。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我们继续维持2019年年初以来的观点,坚定看好中国最具全球竞争力的高端装备企业:高端产品结构优化+规模效应+出口增长将持续带来业绩弹性,全球竞争力逐步体现带来估值溢价,看好公司戴维斯双击的机会。我们预计2020-2022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52/176/189亿元,对应PE分别为12/10/10倍,参考国内外可比上市公司,我们认为公司PE估值被低估,给予2020年目标估值至15倍PE,对应市值2280亿,目标价至26.9元,维持“买入”评级。风险提示:下游基建房地产增速低于预期,行业竞争格局激烈导致盈利能力下滑
埃斯顿 机械行业 2020-07-29 15.54 -- -- 19.41 24.90%
24.39 56.95%
详细
事件1:7月24日,公司公布非公开发行股票预案,引入制造业转型基金、通用技术集团、小米为战略投资者,募集资金预计不超过10亿元。事件2:公司于7月26日发布公告称,近日与弘亚数控次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确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投资要点n引入战略投资者,产业协同助力公司发展此次发行对象为中国通用技术、国家制造业转型升级基金和湖北小米长江产业基金,分别认购4亿元、4亿元、2亿元。募资总额不超过10亿元,其中3.9亿元投入焊接、服务机器人及工作站研制项目,1亿元投入医疗机器人研制项目,1.5亿元投入软件及平台研制,3.6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中国通用在先进制造、医疗健康及工程承包等下游领域具有深厚积累,小米系3C产品龙头,而3C是埃斯顿机器人业务的重要下游客户,未来有望在产品、研发等方面与埃斯顿形成战略协同。此外公司进一步推进医疗机器人布局,有望在此长尾赛道提前卡位,实现弯道超车。n与弘亚数控战略协作,深化木工行业细分领域业务优势26日埃斯顿与弘亚数控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弘亚数控承诺同等条件下优先使用埃斯顿产品,截止到2023年12月31日止,累计使用埃斯顿交流伺服不少于5万根轴,使用焊接机器人及其他机器人不少于100台。弘亚数控系家具机械行业龙头,主要提供数控板式家具设备及整套产线解决方案,此次合作证明了定制家具机械行业对埃斯顿产品的认可。此外公司可与弘亚数控共同开发应用于木工行业的机器人及数控产品,埃斯顿木工领域业务有望加速扩张。n两项核心业务稳步推进,工业机器人市场复苏趋势明显公司两大核心业务明确:1)核心零部件及运动控制系统:作为国内最早开始技术研发者之一,埃斯顿是伺服产品开拓者,数控系统多年保持市场占有率80%以上,在3C、新能源等行业大客户应用中取得批量订单,未来有望实现进一步的国产替代。2)工业机器人及智能制造系统:公司高端应用的六轴机器人占公司总销量的80%以上,有较强的产品市场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在核心零部件高度自给的前提下,公司拥有较大成本优势,机器人连续多年保持翻倍增长。智能制造系统领域不断加速,布局压铸、冲压、汽车、装配等领域的系统解决方案,结合自身制造优势,规模效应显现。国内工业机器人产量在经历几年高速增长后,自2017年末开始持续下滑,2018年9月至2019年6月间持续负增长。但2019年10月至今,月均增速达15%,行业回暖趋势明显。年初以来日本工业机器人订单增速也持续为正,印证了工业机器人行业需求复苏的趋势。n整合全球优质资源,保持高研发投入不动摇行业景气度波动不影响公司外延脚步,收购标的涉及海内外。公司先后收购英国TRIO、德国Cloos,控股德国M.A.i.公司,参股美国BARRETT、意大利Euclid等公司,在品牌和技术上完成国际化布局,为公司在运动控制解决方案、智能化协作、康复机器人以及工业4.0等方面的发展战略奠定了坚实基础。2019年公司全资收购德国焊接机器人巨头Cloos,进一步完善了埃斯顿的全产业链布局,同时建立全球市场的Cloos焊机业务和焊接机器人单元业务模块,形成新的业务增长点。n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预计2020-2022年净利润分别为0.7/0.8/1.1亿,对应PE分别为190/160/123倍,维持“增持”评级。n风险提示:新产品研发进度、并购协同效应不及预期,机器人行业竞争激烈。
晶盛机电 机械行业 2020-07-17 26.05 -- -- 26.14 0.35%
34.42 32.13%
详细
事件1:中环股份于7月15日在微信公众号披露,半导体硅片项目8英寸方面目前已实现产能50万片/月,2021年预计达70万片/月;12英寸方面宜兴线8月即将通线,年内可实现产能5-10万片/月,2021年实现产能15万片/月。 事件2:中环股份于7月15日晚发布公告称,TCL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为中环混改项目的最终受让方。 投资要点 中环半导体硅片项目进展顺利,晶盛设备订单有望加速截至7月15日,8英寸方面,中环天津、宜兴两地工厂已实现产能50万片/月,2021年实现总产能70万片/月;12英寸方面,天津产线在完成前期的技术研发和认证的同时,已实现2万片/月量产,宜兴全自动生产线8月即将通线,年内可实现产能5-10万片/月,2021年实现产能15万片/月。 此外中环定增项目于7月7日获核准,拟将45亿元投入集成电路用8-12英寸半导体硅片项目,建设期为3年,达产后形成月产75万片8英寸抛光片和月产15万片12英寸抛光片的产能。项目由中环股份控股子公司中环领先实施,晶盛机电系中环核心设备供应商,且持有中环领先10%的股份,预计中环在扩产中将优先选择晶盛的设备。我们认为随着中环半导体硅片项目的推进,晶盛设备订单将加速落地。 中环大硅片客户认证稳步推进,20-21年有望上量 公司在8英寸和12英寸大硅片方面的客户认证进展正在稳步推进,中环与国际前五大硅片制造企业的差距逐步缩小;伴随着产能的进一步释放,我们预计2020至2021年将是公司客户验证迎来收获上量的节点。 8英寸硅片:应用于Power、Logic、IGBT、Sensor等领域的产品,已通过国内外多家客户认证,实现规模化量产,2020年伴随宜兴自动化生产线产能的释放,市场占有率进一步提升。 12英寸硅片:应用于Power、CIS等领域的产品已经通过多家客户认证,进入增量阶段;应用于Logic、Memory的COPFree产品已完成28nm全流程的技术节点开发,产品已在客户端进行认证。在公司晶体研发基地已完成19nm晶体的研发及评价。 晶盛机电具备8寸线80%整线能力,大硅片国产化浪潮下最为受益晶盛机电在半导体单晶炉领域已经成长为世界级的设备供应商,大硅片整线制造能力已达80%。晶盛机电已具备8寸线80%整线以及12寸单晶炉、抛光机供应能力,并与中环、有研、金瑞泓、郑州合晶等国内主要大硅片厂都保持紧密合作,大硅片国产化浪潮下最为受益。 我们预计随着中环无锡项目的进展加速,项目用的设备订单有望在未来几年内落地、晶盛机电将会显著受益逐步兑现半导体设备的业绩。按照我们的测算,中性假设下,晶盛机电设备占中环定增项目总采购量的60%,则对应每年10.8亿元设备订单。因此我们认为,晶盛机电未来3年的半导体设备订单有望大幅超市场预期。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预计2020-2022年净利润分别为8.7/11.9/16亿,对应PE分别为40/29/22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下游扩产进度低于预期,半导体业务进展不及预期。
中联重科 机械行业 2020-07-16 6.99 7.39 24.83% 7.65 9.44%
7.65 9.44%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中报业绩预告,预计上半年实现归母净利润38-42亿,同比+47.5%-63%,超市场预期。投资要点中报业绩预告超预期,后周期品种迎来复苏高峰根据中报业绩区间,公司Q2单季实现净利润27.7-31.7亿,同比+76%~101%,上限超翻倍。我们认为二季度公司业绩在高基数下仍实现大幅增长的原因有:(1)Q1受疫情影响,传统工程机械旺季后移,随着3月以来全国复工复产的推进以及各地的抢工需求,Q2工程机械销量迎来强劲增长;(2)公司主要品种混凝土机械、塔机、工程起重机均为后周期品种,今年迎来更新换代高峰,我们预计公司上半年混凝土机械中泵车和搅拌车的销量增速在50%左右,塔机增速也在50%以上,起重机增速30%左右,且下半年高景气有望持续;(3)公司通过强化供应链管理和费用管控,在规模效应下各项费用率改善明显,我们预计公司上半年净利率有望提升1-2pct。聚焦未来2年工程机械行业增长最快机种,业绩释放具有高弹性中联重科是国内混凝土机械双寡头之一,汽车起重机市占率排名前三、塔式起重机排名第一,其主要业务均为工程机械后周期产品,有望接力挖掘机成为近两年内增长最快的机种。2019年这三项业务在总收入中占比达83%,中联在后周期产品复苏高峰将显著受益。龙头规模效应显著,业绩释放具有高弹性。2009-2019年近十年内,公司净利率与收入规模呈现同向波动趋势,龙头规模效应显著。随着后周期产品销量高增,我们预计近两年公司收入规模仍将保持显著增长,行业供需改善及公司规模效应下,净利率有望进一步上行。定增募资引入战投彰显发展信心,三年股东回报计划保障持续高分红近期公司发布定增公告,拟募集资金不超过66亿投向挖机、搅拌车以及关键零部件等智能制造项目,并补充流动资金;同时引入4名战投,其中海南诚一盛系公司部分核心经营管理人员持股平台。此次核心经营管理层作为战略投资者参与认购10亿金额,说明将继续长期持有公司股份,展示对公司长期发展的坚定决心。同时公司发布未来三年股东回报计划,2020-2022各年度利润分配按每10股不低于3.17元进行现金分红,且最近三年以现金方式累计分配的利润不少于最近三年实现的年均可分配利润的30%。2011年以来,公司每年的现金分红比例都在每10股分配0.5元-2.5元之间波动,其中在历史业绩高点的11-12年每10股分红也仅2-2.5元,此次三年股东回报计划将分红下限提升至每10股3.17元,按照当前股价计算股息率高达4.4%,是机械行业少有的高分红。我们认为公司作为工程机械后周期龙头,行业景气驱动下未来三年业绩将实现高增长,与此时公司仍能保障持续高分红,体现公司回报股东的决心。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混凝土机械+工程起重机+塔机三大后周期品种景气持续性强,且市场份额不断集中,公司行业龙头地位稳固,将受益于后周期品种销量高增+规模效应带来的业绩高弹性。我们预测2020-2022年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分别为65.3/78.6/87.9亿元,三年内业绩有望翻倍,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9.5/7.9/7倍,参考国内外可比上市公司,我们认为公司PE估值被显著低估,我们给予2020年目标估值至11倍PE,对应市值718亿,维持目标价9.1元,维持“买入”评级。风险提示:宏观经济下行风险;行业竞争加剧导致利润率下滑;市场拓展不及预期。
杭可科技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0-07-15 45.41 -- -- 49.43 8.85%
49.43 8.85%
详细
事件:杭可科技与电子科技大学先进能源研究院本着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相互支持、共同发展的原则,于2020年7月3日签订《战略合作备忘录》。 投资要点 战略合作助力杭可在中国与日韩差距较大的电化学领域脱颖而出 电子科大先进能源研究院近年来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科技部863计划、973计划、工信部工业强基计划以及产学研合作项目40余项。该研究院在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与新能源技术的有机融合方面有着独到的见解,为促进先进能源技术的颠覆与创新奠定理论基础。后道环节的化成和分容的本质都是充放电,需要的是电子、电力方面的知识,正是电子科大先进能源研究院的研究方向和优势所在,预计此次战略合作可从两方面加强公司的创新能力:1)通过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推进新能源领域的前沿技术研发,提升双方整体战略协同竞争力;2)电子科大在战略合作期内定向培养,并向杭可输送优秀专业研发人员,补充公司的研发后备力量。目前国产电池行业与日韩的差距主要在于电化学能力,此次战略合作可助力公司加深对电子电力的理解,有望在行业中脱颖而出,进一步优化客户粘性,提升议价能力,维持高水平的盈利能力。 全球锂电检测设备龙头,立足锂电后道设备优质赛道 锂电后道制造是高危险性、高技术含量的环节,该环节发生爆炸的概率比前、中道环节高很多,电池厂对于后道设备的质量要求很高,因此后道设备的客户粘性高、竞争格局较好。后道设备净利率在30%左右,利润占整体锂电设备行业的比重达40-50%。随着疫情减弱,全球新能源汽车政策支持力度持续超预期。国内2020年补贴方案延长2年略超预期。国外欧洲碳排放考核正式执行,德国6月初补贴加码50%,法国荷兰补贴政策不断落地。作为全球锂电检测设备龙头,杭可深度绑定全球电池龙头LG、SK、三星、松下,欧美电动化加速渗透,未来几年欧美电池供需缺口较大,电池将进入扩产高峰,杭可是这个环节最受益、弹性最大的品种。LG波兰二期工厂预计2020下半年扩产,杭可有望获大额订单。 加速客户拓展,深度绑定全球电池龙头 一方面海外客户延伸到国内客户。公司主要客户为国际一线电池厂,2018年前五大客户中,68.5%为海外客户,主要为LG和三星,未来有望拓展到比亚迪宁德时代等国内一线客户,业绩增长潜力大。另一方面从消费锂电客户延伸到动力锂电客户。杭可科技过去主要客户消费锂电客户占比55%,未来随着车企进入电池行业,整车与电池厂数量将越来越多,动力客户的扩产高峰到来,设备供应商稀缺性显现,动力电池客户的占比有望进一步提高到80%以上。后道设备的客户粘性高,杭可凭借技术指标领先、电池检测结果精准,与LG、三星等大客户绑定紧密。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预计公司2020-2022年净利润分别为5.1/7.5/11.0亿,当前股价对应PE为51/34/23倍。我们认为公司开拓国内大客户+动力电池扩产高峰期设备稀缺性显现,业绩和估值均存在弹性空间,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下游电池厂投资低于预期;新能源车销量和电动化进程不及预期;国内客户拓展不及预期。
晶盛机电 机械行业 2020-07-10 27.65 -- -- 29.29 5.93%
34.77 25.75%
详细
中环定增获核准,半导体订单落地将加速公司定增50亿,其中45亿元投入集成电路用8-12英寸半导体硅片项目,建设期为3年,达产后形成月产75万片8英寸抛光片和月产15万片12英寸抛光片的产能。项目由中环股份控股子公司中环领先实施,晶盛机电系中环核心设备供应商,且持有中环领先10%的股份,预计中环在扩产中将优先选择晶盛的设备。晶盛于2018年7月中标中环领先集成电路用8-12英寸半导体硅片项目,中标金额合计4.03亿,便印证了该观点。 大硅片进口依赖度高,中环已有显著突破目前,90mm及以下的制程主要使用12英寸硅片,90m以上的制程主要使用8英寸或更小尺寸的硅片。随着半导体制程的不断缩小,芯片生产的工艺越来越复杂,生产成本不断提高,成本因素驱动硅片向着大尺寸的方向发展,因此未来几年,12英寸仍将是半导体硅片的主流品种。 而目前国内仅上海新昇和中环股份具备少量供应能力,国产替代刻不容缓。 中环大硅片客户认可度良好,预计2020至2021年将是公司客户验证迎来收获上量的节点。据semico会议公开信息,中环重掺杂12英寸硅片已经通过大部分特色工艺的客户验证;轻掺杂12英寸硅片实现CopFree,目前已经进入28m的技术节点。中环与国际前五大硅片制造企业的差距逐步缩小,大硅片国产替代渐行渐近。 公司具备8寸线80%整线能力,大硅片国产化浪潮下最为受益晶盛机电在半导体单晶炉领域已经成长为世界级的设备供应商,大硅片整线制造能力已达80%。晶盛机电已具备8寸线80%整线以及12寸单晶炉、抛光机供应能力,并与中环、有研、金瑞泓、郑州合晶等国内主要大硅片厂都保持紧密合作,大硅片国产化浪潮下最为受益。我们预计随着中环无锡项目的进展加速,项目用的设备订单有望在未来几年内落地、晶盛机电将会显著受益逐步兑现半导体设备的业绩。 按照我们的模型测算,12英寸硅片每10万片标准线要24亿投资(设备16.8亿),故12寸15万片就是总投资36亿(设备投资25亿);8英寸每10万片的标准线总投资额5.5亿(其中设备投资额3.9亿),故8英寸75万片就是41亿元的总投资额(设备投资额29亿);8寸+12寸合计投资额77亿,设备需求共54亿,其中单晶炉13.5亿。预计该项目将会平滑分成3年完成(2019年-2021年),故每年的设备采购额将会为18亿元左右。中性假设下,晶盛机电占总采购量的60%,则对应每年10.8亿元设备订单。因此我们认为,晶盛机电未来3年的半导体设备订单有望大幅超市场预期。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预计2020-2022年净利润分别为8.7/11.9/16亿,对应PE分别为40/29/22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下游扩产进度低于预期,半导体业务进展不及预期
中联重科 机械行业 2020-07-08 7.51 7.39 24.83% 8.97 19.44%
8.97 19.44%
详细
事件:公司拟定增募集资金不超过66亿投向挖机、搅拌车以及关键零部件等智能制造项目,并补充流动资金;同时引入怀瑾基石、太平人寿、海南诚一盛和宁波实拓等4名战投。 核心管理层作为战投认购10亿,彰显坚定信心此次定增公司引入怀瑾基石、太平人寿、海南诚一盛和宁波实拓等4战投,合作期长达三年,有利于公司获得重要战略资源,帮助公司进一拓展新的产品渠道,有利于公司长远发展。其中海南诚一盛系公司部分心经营管理人员为参与本次发行共同设立的有限合伙企业。 定增募资投向挖机、搅拌车以及关键零部件等智能制造项目,提升产品竞争力拟投资31亿建设挖机智能制造项目,挖机行业景气持续,土方业务成公司新的增长点。目前公司土方机械发展了30多家代理商,市占率2019年同期不到1%提升到目前的3%。此次募投项目中75%的待装配件采用机器人辅助上下线,公司占率有望借此实现大幅提升。 8亿用于搅拌车扩产,以满足环保和治超带来的行业需求高峰。近年,国家环保、安监政策不断趋严,工程机械设备将在未来几年迎来更新峰。中联此次募投项目建成后年产搅拌车10,000台,干混车450台,有充分受益行业需求增长。 21亿拟投向关键零部件建设,提升综合竞争力。近17亿用于生产高钢及薄板件等关键材料,关键液压元器件的项目将形成约25万各类液阀的生产能力,改变长期以来进口的局面。 23亿用于补充流动资金,三年股东回报计划保障持续高分红公司发布未来三年股东回报计划,2020-2022各年度公司利润分配按10股不低于3.17元进行现金分红。我们认为公司在行业景气驱动下未三年业绩将实现高增长,与此时公司仍能保障持续高分红,体现公司回股东的决心。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混凝土机械+工程起重机+塔机三大后周期品种景气持续性强,且市场份额不断集中,将受益于后周期品种销量高增+规模效应带来的业绩高弹性。我们预测2020-2022年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分别为65.3/78.6/87.9亿元,三年内业绩有望翻倍,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8.7/7.3/6.5倍,我们给予2020年目标估值至11倍PE,对应市值718亿,维持目标价9.1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下行风险;行业竞争加剧导致利润率下滑;公司国内市场拓展不及预期
至纯科技 医药生物 2020-07-08 54.00 -- -- 63.50 17.59%
63.50 17.59%
详细
事件:公司于7月6日发布公告,投资1亿元作为有限合伙人认购聚源芯星的基金份额,间接认购中芯国际科创版首发股票。 投资要点 中芯国际预计7月科创板上市,多家材料硅片及核心设备供应商参与战略配售。本次发行初始战略配售的股票数量为84281万股,占初始发行数量的50%。战略投资者包括半导体材料--上海新阳;大硅片--中环股份、上海新昇,目前国内仅此两家具备少量12英寸硅片供应能力;刻蚀设备--中微公司;及清洗设备--盛美半导体和至纯科技。 我们认为,此次战略配售将至纯科技与中芯国际深入绑定,有利于建立稳定合作关系,未来公司在共同研发、投标上具备明显优势;同时中芯国际上市后将募资扩产,至纯科技也有望加速获得订单。 国内高纯工艺系统龙头,后发进军半导体清洗设备业务。至纯科技主要从事高纯工艺系统和半导体湿法清洗设备业务,2019年收入分别为6.37亿元和0.82亿元,占比总收入的65%和8%。其中,半导体清洗设备业务,虽然起步稍晚,但市场空间大、增速快,是公司的最大业务亮点。2015-2019年公司收入由2.08亿元增长至9.86亿元,CAGR达48%,归母净利润从1770万增长至1.1亿,CAGR达57%。 看好清洗设备:赛道好空间大,容易率先实现大部分国产化。目前清洗设备在半导体设备市场中价值量占比约5%-6%,较光刻、刻蚀等核心设备价值量较低。但随着晶圆制程工艺的复杂化,清洗机的占比整线的比例未来有望提高至10%。 同时由于清洗机的技术门槛相对较低,我们认为比较容易率先实现全面国产化。我们预计中国大陆地区每年的湿法清洗设备的空间在15-20亿美元,目前除长江存储之外的各家晶圆厂,清洗机的国产化率均在10%以内,假设到2023年清洗机的国产化率可达40%-50%,预计国产设备的每年的市场空间在40-70亿元。 清洗设备业务后发先至,国内龙头地位稳固。公司通过买断日本、韩国技术,引入台湾资深管理团队,迅速实现了技术积累与业务扩张。目前公司已与中芯国际、北京燕东、TI、华润等高端客户达成稳定合作,2019年湿法工艺装备新增订单总额达1.7亿元。目前公司启东一期生产基地全面建成,已达到48套/年的产能,一二期共规划96套/年,公司于2019年12月发行可转债,募资3.56亿元投入槽式和单片式清洗设备的生产制造。项目预计在2022年达产,预计初步可贡献最高达9亿元的清洗机业务的收入规模。我们预计2020到2022年半导体设备收入分别为1.6、2.9、5.0亿元。 二季度公司单片清洗和槽式清洗设备出货超10台,上半年总出货量预计10-15台,全年高增长确定。公司交付ICRD的12寸单片清洗设备已获客户认可,其晶圆表面颗粒清洗能力及每小时产出量可以支持到14nm以下的工艺技术节点,达业界一流水平。公司产品线较为完善,产品覆盖面与技术水平均已具备国际竞争实力。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我们预计公司2020-2022年的净利润分别为1.5亿、2.1亿、2.8亿,当前股价对应动态PE分别为82倍、59倍、45倍,在可比公司中处于最低位置,我们看好公司半导体清洗设备业务的发展,在估值上存在提升空间,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半导体业务进展不及预期;毛利率波动风险。
杭可科技 2020-07-03 46.90 -- -- 64.77 38.10%
70.50 50.32%
详细
电动车+消费电子齐复苏,锂电设备迎发展良机。 全球电动化趋势具备高确定性,行业进入新扩产周期。随着疫情减弱,全球新能源汽车政策支持力度持续超预期。国内2020年补贴方案延长2年略超预期。国外欧洲碳排放考核正式执行,Q1欧洲累计销售电动车20.12万辆,同比+85%,补贴政策持续超预期,其中德国6月初补贴加码50%。2025年大众、奔驰等巨头计划达到15-25%电动化率目标,全球电动化趋势已势不可挡。我们预计今年三季度将迎来电动车行业拐点,至2025年电动车行业将开启8-10倍增长,CAGR达35-39%,成为未来几年少数高速成长的万亿级别行业。设备环节是电动车产业链中最早兑现的环节。随着动力电池头部企业加快扩产进度,行业进入新的扩产期,预计2020-2024年将带来后道设备合计超360亿的强劲需求,为杭可的成长注入长期发展动力。 消费电子产品应用趋广,明年将进入需求释放期。杭可从消费电子领域起家,2016年消费电子领域收入占比超70%。随着可穿戴设备、无人机、电子烟、蓝牙音箱、5G电源设备等新型电子产品兴起,消费锂电池应用范围越来越广。这些细分领域的锂电后处理设备软件及硬件参数都存在差异,具备为众多场景制造定制化设备能力的杭可有望受益。从订单和扩产情况来看,我们预计消费锂电需求明年将进入快速释放期,支撑杭可业绩稳步增长。 立足锂电后道设备优质赛道,具备高盈利能力。 锂电设备根据生产工艺主要分为前段设备(电极制作阶段)、中段设备(电芯装配阶段)以及后段设备(后处理阶段),价值量分别约占总设备的35%、30%、35%。其中,前段设备竞争较为激烈,净利率在10%左右;中段设备净利率在20%左右,后段设备事关电池安全性且技术门槛最高,客户对价格敏感性较低,更加注重设备质量,价值量占比下降可能性低,因此客户粘性高、竞争格局较好,净利率在30%左右,利润占整体锂电设备行业的比重达40-50%。公司立足后段设备优质赛道,2015-2019年主营业务毛利率始终保持在45%以上,盈利能力维持高水平。 客户拓展实现两大突破,收获业绩增长潜力。 一方面由海外客户延伸到国内客户。公司主要客户为国际一线电池厂,2018年前五大客户中,68.46%为海外客户,主要为LG和三星,未来有望拓展到比亚迪宁德时代等国内龙头,业绩增长潜力大。另一方面从消费锂电客户延伸到动力锂电客户。杭可科技过去主要客户为消费锂电客户,2018年消费锂电客户收入占比55%,未来随着整车与电池厂数量将越来越多,动力客户的扩产高峰到来,设备供应商稀缺性显现,动力电池客户的占比有望进一步提高到80%以上。我们预计杭可未来消费电子领域收入将保持稳定增长,动力电池领域将受益全球产能周期实现高速增长。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 预计公司2020-2022年净利润分别为5.1/7.5/11.0亿,当前股价对应PE为37/25/17倍。我们认为公司开拓国内大客户+动力电池扩产高峰期设备稀缺性显现,业绩和估值均存在弹性空间,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下游电池厂投资低于预期、新能源车销量和电动化进程不及预期、国内客户拓展不及预期。
中联重科 机械行业 2020-07-02 6.50 7.39 24.83% 8.97 38.00%
8.97 38.00%
详细
行业层面:景气持续性拉长,后周期产品迎来复苏高峰 2020-2022年工程机械后周期产品更新高峰持续,同时下游地产基建投资预期不悲观,人工成本上行带动机械化率提升,工程机械行业的强政策与强周期属性弱化,行业景气持续性拉长,我们预计三年内行业有望维持正增长;同时本轮复苏中行业竞争格局更加优化和理性,龙头增速预计高于行业。 混凝土机械:2020-2022年迎来更新高峰,我们预测2020-2022年国内混凝土泵车行业销量增速为31.7%/18.7%/4.2%,搅拌车行业销量增速为37.6%/15.9%/3.8%。公司是混凝土机械龙头,预计业务收入增速高于行业。 工程起重机:2020年更新替换高峰持续,基建与风电项目拉动下行业景气度正在不断提升,我们预计2020-2022年工程起重机行业销量增速为7.2%/0.1%/0%。公司起重机份额处于持续扩张阶段,业务增长高于行业整体,我们预计2020年公司工程起重机收入增速有望达20%。 塔式起重机:受益于装配式建筑渗透率提升对中大吨位塔机的带动,我们预计塔机行业销量未来几年内将维持10%以上的复合增速,公司作为龙头企业,将充分发挥在中大吨位塔机上的竞争优势,份额将进一步提升。 公司层面:聚焦未来2年工程机械行业增长最快机种,业绩释放具有高弹性 中联重科是国内混凝土机械双寡头之一,汽车起重机市占率排名前三、塔式起重机排名第一。其主要业务混凝土机械、工程起重机和塔式起重机,均为工程机械后周期产品,有望接力挖掘机成为近两年内增长最快的机种。2019年这三项业务在总收入中占比达83%,中联在后周期产品复苏高峰将显著受益。 龙头规模效应显著,业绩释放具有高弹性。2009-2019年近十年内,公司净利率与收入规模呈现同向波动趋势,龙头规模效应显著。随着后周期产品销量高增,我们预计近两年公司收入规模仍将保持显著增长,行业供需改善及公司规模效应下,净利率有望进一步上行。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混凝土机械+工程起重机+塔机三大后周期品种景气持续性强,且市场份额不断集中,公司行业龙头地位稳固,将受益于后周期品种销量高增+规模效应带来的业绩高弹性。我们预测2020-2022年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分别为65.3/78.6/87.9亿元,三年内业绩有望翻倍,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7.5/6.2/5.6倍;参考国内外可比上市公司,我们认为公司PE估值被显著低估,我们给予2020年目标估值至11倍PE,对应市值718亿,上调目标价至9.1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下行风险;行业竞争加剧导致利润率下滑;公司国内市场拓展不及预期。
三一重工 机械行业 2020-06-29 18.05 23.37 47.54% 22.57 25.04%
25.45 41.00%
详细
维度一:行业层面景气持续性拉长,周期属性削弱 2020-2022年工程机械后周期产品更新高峰持续,同时下游地产基建投资预期不悲观,人工成本上行带动机械化率提升,工程机械行业的强政策与强周期属性弱化,行业景气持续性拉长,我们预计三年内行业有望维持正增长;同时本轮复苏中行业竞争格局更加优化和理性,龙头增速预计高于行业。 维度二:业务层面中短期受益国内市场高景气,龙头份额提升盈利持续 (1)挖掘机械:旧挖机更新需求持续、挖机对装载机替代效应提升、地产基建投资不悲观因素下,我们预计国内挖机市场2020-2022年挖机增速12.4%/4.9%/0.5%趋于平稳。公司中高端产品份额上升显著,预计2020-2022年挖机收入增长15%/8%/3%,毛利率保持稳定。 (2)混凝土机械:2020-2022年混凝土机械迎来更新高峰,预计国内混凝土泵车行业销量增速为31.7%/18.7%/4.2%,搅拌车行业销量增速为37.6%/15.9/3.8%。公司作为行业龙头,预计收入增速高于行业,2020-2022年增速达40%/20%/10%;推行国产化底盘+销售结构优化+规模效应下,预计公司2020年混凝土机械毛利率继续回升。 (3)起重机械:2020年基建与风电项目拉动下,起重机行业景气度持续,我们预计2020-2021年行业销量增速为7.2%/0.1%/0%。公司起重机份额处于持续扩张阶段,预计业务增速会更为明显,2020-2021年收入增速达10%/5%/0%,同时供需结构改善与业务规模效应下,预计毛利率上行。 维度三:业务层面长期全球市场空间广阔,海外份额提升下成长可观 2019年三一重工的海外营收占比仅为15%,挖机海外份额仅3%左右,与公司的产品质量与产品定位极不匹配。相对内外资龙头,公司具备产品性价比、服务渠道及资本扩张实力的全球竞争力。我们预计随着公司全球资源投入加大,海外份额长期趋于提升,海外收入年复合增长率有望达30%,长期增长下规模可观。 维度四:财务层面,公司业绩具有高弹性,盈利释放有望持续超预期规模效应下,公司业绩释放具有弹性。近十年公司固定费用占比在7%-19%波动明显。随着公司规模扩大,固定成本会不断分摊在更多的业务单元,规模效应叠加业绩杠杆作用,龙头盈利释放有望持续超预期。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我们继续维持2019年年初以来的观点,坚定看好中国最具全球竞争力的高端装备企业:高端产品结构优化+规模效应+出口增长将持续带来业绩弹性,全球竞争力逐步体现带来估值溢价,看好公司戴维斯双击的机会。我们预计2020-2022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44/166/177亿元,对应PE分别为11/9/9倍,参考国内外可比上市公司,我们认为公司PE估值被低估,给予2020年目标估值至15倍PE,对应市值2160亿,上调目标价至25.6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下行风险;行业竞争加剧导致利润率下滑;全球贸易争端加剧。
至纯科技 医药生物 2020-06-25 40.16 -- -- 63.50 58.12%
63.50 58.12%
详细
事件1:6月19日公司交付华虹集团ICRD的300MM单片式湿法设备搬入,标志着至纯旗下至微科技单片和槽式湿法设备二季度出机超十台。 事件2:公司于6月22日发布公告称,证监会对公司提交的《上市公司非公开发行新股核准》予以受理,本次拟募资不超过14.9亿人民币。 投资要点 二季度湿法设备批量出货,全年高增长确定性强 公司单片清洗和槽式清洗设备二季度出货超10台,上半年总出货量预计10-15台,全年高增长确定。公司交付ICRD的12寸单片清洗设备已获客户认可,其晶圆表面颗粒清洗能力及每小时产出量可以支持到14nm以下的工艺技术节点,达业界一流水平。此外公司至2019年末,已完成了多个工艺的8英寸及12英寸全自动槽式装备,8英寸及12英寸4腔单片装备,12英寸12腔先进工艺单片装备的研发及制造,产品线较为完善,公司产品覆盖面与技术水平均已具备高端清洗设备市场竞争实力。 非公开发行引入战略投资者,多方面改善提升公司综合竞争力 本次非公开发行募集资金不超过14.9亿元,其中5亿元拟用于偿还银行贷款,剩余部分用于补充公司流动资金。本次非公开发行可增强公司资金实力、满足业务扩张资金需求;同时降低资产负债率,改善公司财务状况。此外公司引入北京集成电路基金、中芯涌久、国改基金、津联海河、博辰投资等战略投资者,有利于公司增强股东背景,充分调动优质资源促进公司现有业务发展,同时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提高整体管理水平,进而提升公司综合竞争力。 国内高纯工艺系统龙头,后发进军半导体清洗设备业务 至纯科技主要从事高纯工艺系统和半导体湿法清洗设备业务,2019年收入分别为6.37亿元和0.82亿元,占比总收入的65%和8%。其中,半导体清洗设备业务,虽然起步稍晚,但市场空间大、增速快,是公司的最大业务亮点。2015-2019年公司收入由2.08亿元增长至9.86亿元,CAGR达48%,归母净利润从1770万增长至1.1亿,CAGR达57%。 进军半导体清洗设备领域,赛道好空间大,容易率先实现全面国产化 清洗设备在半导体设备市场中价值量占比约5-6%,较光刻、刻蚀等核心设备价值量较低。同时技术门槛也较低,比较容易率先实现全面国产化,故市场空间大。我们预计中国大陆地区每年的湿法清洗设备的空间在15-20亿美元,到2023年清洗机的国产化率可达40%-50%,即国产设备的市场空间在40-70亿元。且预计未来12寸晶圆的槽式和单片式清洗设备将是市场的主要增量,其中单片式清洗机至纯有望成为少数几家具备核心技术的国内设备商。 公司凭借技术优势,迅速积累了中芯国际、北京燕东、TI、华润等高端客户资源,2019年湿法工艺装备新增订单总额达1.7亿元。目前公司启东一期生产基地全面建成,已达到48套/年的产能,一二期共规划96套/年,公司于2019年12月发行可转债,募资3.56亿元投入槽式和单片式清洗设备的生产制造。项目预计在2022年达产,预计初步可贡献最高达9亿元的清洗机业务的收入规模。我们预计2020到2022年半导体设备收入分别为1.6、2.9、5.0亿元。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我们预计公司2020-2022年的净利润分别为1.5亿、2.1亿、2.8亿,当前股价对应动态PE分别为67倍、48倍、36倍,在可比公司中处于最低位置,我们看好公司半导体清洗设备业务的发展,在估值上存在提升空间,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半导体业务进展不及预期;毛利率波动风险。
捷佳伟创 机械行业 2020-06-19 81.85 -- -- 101.98 24.59%
101.98 24.59%
详细
员工持股计划完成购买,长期发展添动力。捷佳伟创于2019年12月审议通过了员工持股计划相关议案,截止2020年6月16日收盘,公司2019年员工持股计划买入公司股票68.32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0.21%,成交金额为0.51亿元,成交价约74.61元/股。本次员工持股计划的资金来源为员工自筹资金及公司按照1:1比例计提的激励基金,最终本次员工持股计划的实际参与对象为180人,实际认购份额为5109.23万份。 我们认为,覆盖面足够广的员工激励将有利于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为公司的长期经营提供有效的动力。 。行业标准升级,高效技术路径日渐明朗。工信部出台《光伏制造行业规范条件(2020年本》(征求意见稿),和2018年版本相比,转换效率方面,现有项目单晶电池最低标准提升3pct至22.5%;新建项目单晶电池最低标准提升2pct至23%。目前仅有一线龙头电池厂能够在年底达到23%的效率要求,我们认为光伏制造标准的升级将促使先进产能的扩产,并进一步加速向高效技术路线升级。 HIT。电池路线进展顺利,技术迭代带来设备空间可观。据我们了解,通威HIT试验线进展卓有成效,正在跑量阶段。除了19年通威、山煤等4个试验项目之外,2020年来阿特斯、东方日升、爱康科技等也陆续展开HIT布局。我们预计HIT随着成本的下降,将成下一代光伏电池的大趋势,按照5亿/GW的投资额有望带来超500亿的设备空间。 。公司作为核心工艺设备龙头,多种技术路线储备充分。除在短期主流技术路线PERC上占据显著优势外,在过渡路线PERC+/TOPCo和下一代技术路线HIT均有布局,有望充分受益于技术推动的新一轮产能投资周期。目前公司PERC设备已形成批量生产销售,TOPCo电池工艺钝化设备研发已进入工艺验证阶段。HIT设备布局也处于行业前列,近期爱康科技与捷佳签署2GW的HIT框架协议,未来将在在PECVD等设备方面合作研发。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预计2020-2022年的净利润分别为5.8,6.6,7.4亿,对应当前股价PE为45、39、35倍,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下游工艺迭代不及预期,市场竞争加剧
纽威股份 电力设备行业 2020-06-18 15.67 -- -- 17.36 10.78%
17.36 10.78%
详细
拟发行可转债募投特殊阀工厂,进一步实现中高端转型 公司拟发行可转债募集7亿元,其中3.41亿元将用于投资纽威流体控制(苏州)有限公司通安特殊阀工厂项目(总投资3.5亿元),2亿元用于投资阀门零部件生产项目,其余用于补充流动资金。 特殊阀工厂主要生产适用于严苛工况和特殊应用领域的蝶阀及其他特殊阀种,项目建设周期为18个月,建成后将实现年产6万台的特殊阀产能,预计投后公司总产值可达到60-70亿元,将进一步实现公司产品向中高端阀门的转型。一方面,公司目前产品较多应用于石油天然气相关行业,易受油气行业周期性波动影响,扩大中高端特殊阀业务能够帮助公司进入核电、海工、环保工程等下游领域,改变过于依赖石油化工行业的局面,降低单一行业周期性影响,增强风险抵御能力。另一方面,中高端特殊阀产品技术要求高,较传统阀门而言市场同类产品较少,产品附加值高,募投项目将有利于优化公司产品结构、提升盈利能力,保持持续稳定发展。 中高端阀门国产替代进程提速,长期积淀将助力公司快速获取份额 中国是工业阀门最大消费国,但国内一半以上阀门需求仍依赖进口,纽威股份作为国内工业阀门龙头,2019年市占率仅1.5%。随着我国科技发展和制造高端化,出现了越来越多的严苛工况和特殊应用领域,中高端特殊阀市场需求迅速增长,但一些特殊或关键应用领域的阀门(如蝶阀)仍需依赖进口,该领域国产替代空间广阔。受中美贸易战背景下阀门进口依赖降低,国内中高端工业阀门进口替代进程提速。 经过20年的发展,公司在中高端特殊阀领域已具备丰富的经验积累与技术沉淀,特别是在剧毒介质、高磨损、高腐蚀、超高压及高压加氢等多种应用领域均实现了产品自主研发制造突破。公司是目前世界阀门行业里仅有几家能够提供双向密封蝶阀的厂家,2018年公司三偏心蝶阀首次通过壳牌石油设计验证试验(DVT),2019年超低温三偏心蝶阀再次通过壳牌石油专家严苛的试验见证,成为壳牌石油在全球为数不多的几家蝶阀供应商之一。公司中高端特殊阀的研发能力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凭借长期的技术积累和客户基础,公司有望快速拓展中高端阀门国产份额。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预计2020/21/22年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5.55/6.96/8.68亿元,同比增长21.8%/25.6%/24.6%,对应PE分别为21.7X/17.3X/13.9X,基于阀门领域国产替代进程提速、公司中高端产品有望快速获得市场份额的判断,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特殊阀市场推广不及预期;石油化工行业景气度下滑超预期。
至纯科技 医药生物 2020-06-17 31.88 -- -- 63.50 99.18%
63.50 99.18%
详细
国内高纯工艺系统龙头,后发进军半导体清洗设备业务至纯科技主要从事高纯工艺系统和半导体湿法清洗设备业务,2019年收入分别为6.37亿元和0.82亿元,占比总收入的65%和8%。其中,半导体清洗设备业务,虽然起步稍晚,但市场空间大、增速快,是公司的最大业务亮点。2015-2019年公司收入由2.08亿元增长至9.86亿元,CAGR达48%,归母净利润从1770万增长至1.1亿,CAGR达57%。 2019年公司收购波汇科技进军光传感器市场,产业链向下延伸的同时也将与现有的泛半导体行业多项业务形成协同效应。 高纯工艺系统:国内龙头地位稳定,为公司提供稳定的现金流高纯工艺系统是为下游企业提供整体解决方案的业务,属于特定行业的系统集成业务,是制造业企业新建厂房和生产线的固定资产投资的重要组成部分,约占其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5%-8%。 公司高纯工艺系统国内龙头地位逐步稳固,,客户选择系统供应商非常谨慎、客户粘性高,化预计未来可保持年化10%-20%的复合增长。目前行业内技术领先且具有承接大项目实力与经验的本土企业较少,呈现出高等级市场集中度较高(主要为国外龙头)、低等级市场较为分散的竞争格局。 公司董事长蒋渊曾是行业龙头美国凯耐第斯的中国区营销总监,团队技术积累深厚,帮助至纯的系统集成业务逐步实现进口替代。2012年-2019年高纯工艺系统收入从1.37亿元增长到6.37亿元,复合增速为25%,是为公司提供稳健增长现金流的业务板块。主要下游为医疗、光伏、半导体等,订单增长与下游客户的固定资产投资紧密相关。我们预计2020到2022年高纯工艺系统收入分别为8.6、10.4、11.4亿元。 进军半导体清洗设备领域,赛道好空间大,容易率先实现全面国产化约清洗设备在半导体设备市场中价值量占比约5-6%,较光刻、刻蚀等核心设备价值量较低。同时技术门槛也较低,比较容易率先实现全面国产化,故市场空间大。我们预计中国大陆地区每年的湿法清洗设备的空间在15-20亿美元,到2023年清洗机的国产化率可达40%-50%,即国产设备的市场空间在40-70亿元。且预计未来12寸晶圆的槽式和单片式清洗设备将是市场的主要增量,其中单片式清洗机至纯有望成为少数几家具备核心技术的国内设备商。 公司的半导体清洗设备主要包括湿法槽式清洗设备(难度低)和单片式清洗设备(难度高))。2019年起开始批量出货,目前槽式清洗设备和单片式清洗设备均能应用于8寸及12寸的晶圆。公司凭借技术优势,迅速积累了中芯国际、北京燕东、TI、华润等高端客户资源,2019年湿法工艺装备新增订单总额达1.7亿元(截止2019年末,累计已取得近40台正式订单,已完成近20台设备装机)。目前公司启东一期生产基地全面建成,已达到48套/年的产能,一二期共规划96套/年,公司于2019年12月发行可转债,募资3.56亿元投入槽式和单片式清洗设备的生产制造。项目预计在2022年达产,预计初步可贡献最高达9亿元的清洗机业务的收入规模。我们预计2020到2022年半导体设备收入分别为1.6、2.9、5.0亿元。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 我们预计公司2020-2022年的净利润分别为1.5亿、2.1亿、2.8亿,当前股价对应动态PE分别为53倍、38倍、29倍,在可比公司中处于最低位置,我们看好公司半导体清洗设备业务的发展,在估值上存在提升空间,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半导体业务进展不及预期;毛利率波动风险;收购协同效应不及预期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37/64 转到  
*说明:

1、“起评日”指研报发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起评价”指研报发布当日的开盘价;“最高价”指从起评日开始,评测期内的最高价。
2、以“起评价”为基准,2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10%,为短线评测成功;6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20%,为中线评测成功。详细规则>>
3、 1短线成功数排名 1中线成功数排名 1短线成功率排名 1中线成功率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