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事业部 搜狐证券 |独家推出
王芳

中泰证券

研究方向:

联系方式:

工作经历: 登记编号:S0740521120002。曾就职于东方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民生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20日
短线
20.37%
(第400名)
60日
中线
18.52%
(第147名)
买入研报查询: 按股票 按研究员 按机构 高级查询 意见反馈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8/43 转到  

最新买入评级

研究员 推荐股票 所属行业 起评日* 起评价* 目标价 目标空间
(相对现价)
20日短线评测 60日中线评测 推荐
理由
发布机构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安路科技 2022-06-15 60.30 -- -- 72.23 19.78%
87.58 45.24%
详细
国产FPGA芯片行业领先厂商,技术实力出众。公司是国产FPGA行业领先厂商,也是目前A股FPGA行业稀缺性标的。公司成功构建了ELF系列、EAGLE系列、PHOENIX系列以及FPSOC系列FPGA芯片和TangDynasty系列FPGA专用EDA软件的产品生态,产品覆盖从几十、几百K的CPLD到400K的中高端FPGA芯片,最高已经开发了支持高达600K逻辑阵列容量的PHOENIX FPGA 架构,正在开发支持1KK 以上级别逻辑容量。公司是国内极少数通过多家国际领先通信设备商认证的合格供应商之一,公司的TangDynasty软件是应用于多个行业的全流程自主开发FPGA专用EDA软件。根据Frost&Sullivan数据,以出货量口径统计,2019年公司FPGA芯片在中国市场排名第四,在国产品牌中排名第一。2020年公司产品出货量突破两千万颗、2021年出货量超过3800万颗,保持快速增长。 FPGA市场快速增长,国产替代空间广阔。FPGA 芯片凭借其现场可编程的灵活性和不断提升的电路性能,下游细分市场非常丰富,主要应用于工业控制、网络通信、消费电子、数据中心、汽车电子、人工智能等领域。伴随下游应用市场对于低功耗、可编程、低成本以及开发周期短等要求愈发重视,FPGA市场增长明确,发展空间广阔。2021年全球FPGA市场规模超80亿美金,中国大陆FPGA芯片市场规模达到170亿元,预计到2025年我国FPGA芯片市场规模将达到330亿元以上。全球FPGA芯片市场由Xilinx、Altera、Lattice占据主要份额,而我国FPGA芯片市场也主要由国际领先厂商占据领先地位,根据Frost&Sullivan统计,以出货量口径统计,2019年中国市场份额排名前三的供应商占据85.2%的市场份额,安路科技排名第四,国产第一。在国产替代背景下,国产FPGA芯片厂商技术实力不断追赶,以安路科技、同创、复旦微电为代表的国产FPGA厂商替代空间广阔。 布局卡位打造软硬件生态体系行业壁垒较高,公司未来成长逻辑清晰。公司立足于中低端CPLD产品起步,产品从几十、几百K的高性价比产品到目前400K的中高端产品全覆盖,客户积累深厚。公司采用软硬件协同模式,软件配套构建良好生态,其自主开发的FPGA专用EDA软件拥有较高技术水平,是国内目前拥有最多客户的国产EDA厂商,可以立足于广大的客户群体,不断反馈完善自身软件和配套的生态体系,打造自身软硬件护城河。正是因为FPGA芯片行业需要厂商同时具备较高的硬件芯片设计能力以及软件开发能力,行业进入壁垒较高。公司作为目前国产FPGA芯片行业的领先厂商,立足FPGA行业快速增长,拥有广阔国产替代空间,提前布局卡位未来竞争优势明显,稀缺性成长性兼备,伴随中高端产品放量,未来成长逻辑清晰。 投资建议:预计公司2022/2023/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2.08、18.76、27.93亿元,对应PS为20、13、9倍,公司主打民用FPGA市场,在FPGA领域拥有较高技术及客户积累,在下游需求爆发下,有望发挥自身技术优势加速推进国产FPGA替代,行业成长性、稀缺性兼备,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事件:1)FPGA市场需求及景气度可能不及预期;2)上游原材料涨价风险;3)研报使用信息更新不及时;4)新品研发不及预期;5)行业竞争风险。
扬杰科技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2-06-08 75.65 -- -- 77.21 2.06%
77.21 2.06%
详细
事件概述:扬杰科技公告,公司以2.95亿元收购楚微半导体40%股权。此次交易实施后,扬杰科技将以40%股权成为楚微第一大股东,原第二、三大股东长沙高新、湖南高新创投各持有30%股权的比例不变。楚微半导体与公司业务具备良好协同性据公告,楚微原为中电科48所旗下、从事晶圆制造的企业,该公司已建设一条8英寸0.25μm-0.13μm的产线。楚微截至21年底资产总额为9.38亿元,当年营收为2655万元、净利润为1433万元。 楚微与公司特色工艺形成有效协同,有望进一步增强公司功率制造方面的工艺水平。8寸短板补齐,4-8寸IDM模式初步形成此前,公司4-6寸产线及业务为IDM模式,8寸产品的流片采取委外代工模式。此次交易完成后,扬杰科技以40%股权成为楚微第一大股东,使得公司自身具备8寸线工艺能力。据公告,楚微8寸线目前月产1万片,且产能持续爬坡中。公司对楚微的收购,有效扩充了公司产能规模,更进一步完善了公司的IDM模式。公司发展经历了从贸易到封装再到制造,现已有4寸和6寸产线,并有望拥有8寸线,护城河不断提高。此外,公司"超薄微功率半导体芯片封测项目"、MOSFET/IGBT封测产能项目会在22年持续扩产,有望进一步增强产能配套能力,功率IDM优势持续深化。投资杰矽微,迈向功率IC新蓝海据公司22年1月公告,公司对外投资杰矽微,旨在推动电源管理芯片研发设计技术的产业化落地,促进公司向功率IC迈进。该项目前期主要侧重于电源管理芯片产品的开发及推广,为公司未来“功率器件+IC”全产品平台的形成奠定基础。 投资建议我们维持公司2022/23/24年归母净利为11.0/13.7/16.9亿元的预测不变,对应PE为35/28/23倍。伴随8寸自有产线补齐,公司IDM优势持续彰显,有望充分受益于国产替代加速。对公司维持“买入”评级。风险提示行业景气不及预期,研发进展不及预期,产能爬坡不及预期。
法拉电子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2-06-07 175.40 -- -- 210.00 19.73%
223.60 27.48%
详细
法拉电子深耕薄膜电容领域多年,技术优势明显。 公司深耕薄膜电容行业 50余年,公司在产品质量稳定性、交付成本、技术服务等方面得到客户的认可,在国内薄膜电容行业处于龙头地位,拥有规模优势;薄膜电容产品以新能源车、风电光伏、工业控制为核心应用领域,目前公司主导产品已进入国内外主流品牌供应链,技术优势明显。 新能源大势所趋,打开薄膜电容成长空间。 1)新能源车领域: 新能源车当前渗透率已超过 10%进入快速发展期,预计未来渗透率将快速提升, 目前新能源车中高压系统以薄膜电容为主流方案,薄膜电容单车价值量 2021年为 300元,后续电动车为了提升充电效率缩短充电时间,需将电压平台由 400V 提升至 800V 甚至 1000V,薄膜电容单车价值量将进一步提升,预计新能源车领域 2025年全球薄膜电容器市场空间达 78亿元,2021-2025年 CAGR 为 41.5%。 2)光伏、风电、储能领域:“双碳”目标下“十四五”期间将迎来新能源市场化建设高峰,预计我国光伏、风电、储能领域需求增长迅速,预计未来新能源领域 2025年全球薄膜电容器市场空间达 47亿元, 2021-2025年 CAGR 为 25%。 3)新基建领域: 5G 基站建设、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领域为代表的新基建亦将蓬勃发展,进一步带动工控领域薄膜电容发展。 公司为薄膜电容领先企业,充分享受行业发展红利。 公司为薄膜电容供应商第一梯队,目前公司薄膜电容市占率已达到全球第三,全国第一,与国际龙头厂商相比,公司技术能力已无明显差异,且公司更具成本优势。公司积极布局光伏风电储能及新能源车领域,目前已开发比亚迪、蔚来、理想、小鹏、华为、阳光电源、锦浪等知名品牌为公司客户, 客户优质, 技术水平高, 毛利率维持在 40%左右,远高于国内同行平均水平,未来公司将借助新能源车、光伏风电储能等新兴市场的高速发展,依托本土化优势及行业认证壁垒,充分享受行业发展红利。 投资建议: 我们预计 2022-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 38.7亿元、 50.6亿元、 64.9亿元,同比增长 38%、 31%、 28%,综合毛利率为 40.4%、 40.2%、 39.5%, 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10.3亿元、 13.3亿元、 16.5亿元,同比增长 24%、 29%、 24%。参考可比公司 2022年平均估值 27.99倍,考虑到公司业绩弹性及公司薄膜电容行业龙头地位,公司技术水平高,客户优质,毛利率高于同行业可比公司毛利率,首次覆盖,给予公司“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1、下游需求不及预期; 2、 新建产能不及预期; 3、 行业竞争加剧; 4、 原材料价格波动; 5、 行业规模测算偏差; 6、研报使用信息数据更新不及时风险
长光华芯 2022-06-02 86.60 -- -- 117.60 35.17%
163.30 88.57%
详细
成立近十载,聚焦高功率半导体激光芯片国产替代。自2012年成立,公司始终专注于半导体激光行业,目前公司已建成3 寸、6 寸半导体激光芯片量产线,同时拥有一套完整从外延生长、晶圆制造,到封装测试、可靠性验证的专业设备,主要产品性能指标与国外先进水平同步,打破国外技术封锁。同时,公司以苏州半导体激光创新研究院为“平台”,以高功率半导体激光芯片为“支点”,“横向扩展”至VCSEL芯片及光通信芯片,“纵向延伸”至激光器件、模块及直接半导体激光器等产品,不断增强规模与竞争优势。2021年公司实现营收4.3亿元,2018-21年的CAGR达66.8%,22Q1实现1.1亿元,同比+43.6%;2021年归母净利润达1.2亿元,同比+341%,22Q1达0.3亿元,同比+45.7%。随着规模效应显现,加上高功率巴条芯片和VCSEL芯片等高毛利产品营收占比提升,盈利能力亦持续增强,2021年毛利率达到52.8%,同比+21.5pct,净利率达到26.9%,同比+16.3pct;22Q1毛利率50.2%,净利率24.7%,同比基本持平。 国产半导体激光芯片第一股,高功率半导体激光芯片国内市占率第一。高功率半导体激光器在效率、可靠性、成本、尺寸等各方面都具有明显优势,主要作为固体和光纤激光器的泵浦源进行应用,也可直接应用于焊接、激光剥离和退火、激光雷达等领域。据Strategies Unlimited预测,2019-2025年全球高功率半导体激光器的市场规模将从16.4亿美元增长至28.2亿美元,CAGR达到9.4%。目前我国已突破激光器大部分器件制造技术,但高功率半导体激光芯片等核心器件仍依赖进口。公司已实现最大输出功率达30w的单管芯片商业化应用,打破国外技术封锁,在国内高功率半导体激光芯片的市场占有率达13.4%,在全球市场的占有率约为3.9%,市占率位居国内第一。为满足客户国产替代需求,公司投资5亿元建设苏州半导体激光创新研究院扩建产能,建成后半导体激光芯片及模块产能将提升5-10倍,大幅提升规模竞争力。 拓展VCSEL芯片和光通信芯片,打造未来新增长点。为进一步扩大业务规模和增强产品竞争力,公司将产品线扩展至VCSEL芯片和光通信芯片。其中,VCSEL芯片主要面向激光雷达和3D传感应用,公司于2018年成立VCSEL事业部并开始建立6寸生产线,成为国内少数具备VCSEL芯片量产制造能力的厂商,2021年已实现部分高效率VCSEL订单落地并量产交付。光通信芯片是光器件的核心元件,公司已建立了包含外延生长、光栅制作、条形刻蚀、端面镀膜、划片裂片、特性测试、封装筛选和芯片老化的完整工艺产线,具备光通信芯片的量产制造能力。随着智能驾驶对激光雷达搭载需求的提升、3D传感在消费电子领域的应用增多以及数据中心对光通信基础设施的推动,公司凭借在半导体激光芯片制造领域的技术优势,逐渐导入新客户、新市场,有望将VCSEL芯片和光通信芯片打造成未来新的增长点。 投资建议:预计2022-24年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1.9/2.7/4.0亿元,对应PE分别为65/45/30倍,2022年可比公司平均PE为47倍,考虑到公司在国内高功率半导体激光芯片行业的稀缺性,以及切入VCSEL芯片和光通信芯片带来的长期增长潜力,首次覆盖,给予“买入”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事件:技术迭代升级不及预期;订单交付进度不及预期;研究报告使用的公开资料可能存在信息滞后或更新不及时的风险;市场需求/规模测算不及预期风险等
中晶科技 通信及通信设备 2022-05-16 46.40 -- -- 48.88 5.34%
66.60 43.53%
详细
事件:公司5月11日晚发布2022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草案),拟向激励对象授予限制性股票总量为125.788万股,占草案公告时公司股本总额的1.26%,此次激励计划首次授予的激励对象总人数为70人,包括公司公告该激励计划时在公司(含子公司,下同)任职的董事、高级管理人员、中层管理人员及核心骨干,授予价格为22.01元/股。 股权激励凝聚核心骨干,彰显公司长期发展信心。(1)业绩考核目标:公司此次激励计划的考核年度为2022-2024年三个会计年度,每个会计年度考核一次,以2021年业绩为基准,2022/2023/2024年的业绩考核目标分别为营业收入增长率或净利润增长率不低于15%/50%/100%,对应2022-2024年营收目标分别为5.03亿元、6.56亿元、8.74亿元,对应2022-2024年扣非后归母净利润目标分别为1.46亿元、1.91亿元、2.54亿元。(2)摊销费用:公司假设2022年6月初授予限制性股票,本次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将产生摊销总费用1938.58万元,2022-2025年分别费用摊销686.67万元、799万元、356.02万元以及96.89万元。(3)激励对象:本次激励计划首次授予的激励对象总人数为70人,包括公司公告该激励计划时在公司(含子公司,下同)任职的董事、高级管理人员、中层管理人员及核心骨干。我们认为此次股权激励计划的实施将有利于激发公司管理团队的积极性,绑定本部及皋鑫等子公司核心技术人员,同时彰显公司内部管理者对公司未来发展的信心。 产业链一体化发展顺利,未来成长路径清晰。公司是国内单晶硅材料领域领先厂商,立足3-6英寸小尺寸硅棒硅片,募投8寸抛光片,并购下游分立器件厂商打开成长空间。(1)小尺寸硅材料:目前公司已完成研磨硅片扩产以及单晶硅棒扩产项目,大大增加了公司在3-6英寸小尺寸硅材料领域的产能规模,进一步提升了公司的盈利能力。此外公司积极开拓海内外市场,以扩大产能的高效利用,目前公司产品已出口至中国台湾、日本、韩国、东南亚、美国等地区,进一步巩固和提升公司的市场地位和竞争能力;(2)8英寸硅片:公司募投项目进展顺利,截至21Q1已完成厂房建设与设备安装调试等工作,后续将有望顺利通线。在8寸硅抛光片领域,公司技术积累多年,8英寸抛光片项目通线流片顺利投产后,将丰富公司在半导体硅片领域产品布局;(3)分立器件领域:公司纵向延伸投资布局,设立合资公司江苏皋鑫,布局功率器件板块业务。皋鑫是专业生产半导体功率芯片及器件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的塑封高频高压二极管全套制造技术和生产线,目前计划通过新建厂房来完成产能的扩建,并积极推动《器件芯片用硅扩散片、特种高压和车用高功率二极管生产项目》,进一步丰富公司产品类型,创造新的利润增长点,提升公司可持续发展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公司投资皋鑫后,将纵向拓展业务布局,进一步提升产业链竞争力,打造全产业链业务平台。 投资建议:预计公司2022-2024年将实现归母净利润1.77亿元、2.47亿元、3.06亿元,对应PE为25倍、18倍、15倍,考虑到公司作为国内硅材料领域优秀厂商,盈利水平出色,给予公司“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1、下游行业的市场需求量不及预期;2、公司生产线产能扩大不及预期;3、上游原材料价格波动;4、研报使用信息更新不及时。
世运电路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2-05-11 13.57 -- -- 17.17 26.53%
19.09 40.68%
详细
深耕PCB领域,客户资源丰富。公司深耕PCB领域三十余年,积累了一批国际一线品牌客户,包括捷普、伟创力、和硕、矢崎等国际知名电子产品厂商,以及众多终端客户如特斯拉、宝马、大众、保时捷、松下、博世、小鹏汽车等,客户资源丰富。 2021年营收增速高,成本端承压致使归母净利润下滑。公司2021年受益于产能提升及下游车用PCB需求旺盛,实现营收37.6亿,同比增长48%;2021年受上游原材料涨价影响,对公司利润造成一定侵蚀,2021年毛利率为15.44%,同比下降10.47pct,实现归母净利润2.1亿,同比下降31%。2021Q4实现营收11.5亿元,同比增长59.33%,2021Q4归母净利润0.53亿元,同比下降39.62%。2021Q4主要受原材料价格上涨未能及时向下游传导,2021Q4毛利率同比下降9.45pct至16.6%,致使归母净利润受损。 2022Q1公司公司归母净利润高增,毛利率下滑。公司一季度实现营收9.78亿元,同比增长42.15%,实现归母净利润0.47亿元,同比增长69.1%,毛利率13.9%,同比下降2.8pct,公司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均有较大幅度回升,公司净利润增长主要系成本管控得当,公司2022Q1销售费用率为1.3%,同比下降2.1pct,管理费用率为3.2%,同比下降0.1pct;2022Q1研发费用率3.8%,同比下降0.2pct,费用率下降显著。 公司重点布局新能源车领域,下游景气度高。电动车增长迅速带动车用PCB量价齐升,公司2012年开始开发特斯拉作为其终端客户公司,特斯拉已成为公司最大的汽车终端客户,公司亦为特斯拉重要供应商,随着特斯拉产能释放及销量攀升,公司汽车板收入快速提升。2021年成功取得小鹏汽车认证并实现批量供货,在国内新能源汽车板块上也取得了突破,随着越来越多的传统汽车制造商投身于新能源汽车,公司已经取得先发优势。 投资建议:我们预计未来2022-2024年公司营收分别为46.65亿元、56.14亿元、65.82亿元,同比增长24%、20%、17%,综合毛利率为21.33%、24.42%、26.66%。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6亿元、6.8亿元、9.1亿元,同比增长119%、49%、33%,参考可比公司2022年平均估值19.55倍,考虑到公司业绩弹性及下游需求景气度高,首次评级,给予公司“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1、下游需求不及预期;2、新建产能不及预期;3、行业竞争加剧;4、原材料价格波动;5、研报使用信息更新不及时
扬杰科技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2-05-02 66.49 -- -- 79.42 19.45%
79.48 19.54%
详细
事件概述:公司发布22Q1季报:实现收入14.18亿元,YoY+50.5%、QoQ+23%,归母净利2.76亿元,YoY+77.8%、QoQ+36%,扣非归母净利2.74亿元,YoY+79.6%、QoQ+60%。此前公司预告指引中,归母净利为2.33-2.80亿元,扣非归母净利为2.32-2.78亿元——此次业绩接近预告期间上限。利润率方面,22Q1毛利率为36.73%,YoY+3.22pct、QoQ+0.23pct,净利率为20.48%,YoY+3.12pct、QoQ+1.53pct。 Q1业绩彰显22全年高成长性公司在21Q4计提1795万元股权激励费用,若剔除该因素则Q4归母净利为2.21亿元、扣非归母净利为1.89亿元,则22Q1归母净利QoQ+25%、扣非归母净利QoQ+45%——仍维持环比高增,显现良好业务景气。结合此前业绩预告,Q1高增主要系:1)功率高景气延续,公司积极推进募投项目和产能释放,新产品开发快速推进、下游领域持续拓宽。2)下游光伏等领域迅猛放量,前期布局的IGBT、MOSFET 业务取得良好进展,Q1收入同比增速均超100%。 3)海外高毛利业务占比提升,MCC 品牌收入翻倍,带动综合毛利率提升。 展望22全年:1)光伏/储能领域,相关产品有望持续迅猛放量。2)前期重点投入的MOSFET、小信号产品、IGBT 产品进入高增收获期。3)随着子公司逐一扭亏,利润规模进一步增厚。4)海外疫情防控放宽,需求强劲复苏,有望带动外贸业务高增。 勤练内功,实现管理和客户升级1)深耕运营管理,推动精细化运营:引入MTO 结合MPS 的计划模式,建立标准通用产品库存,以快速响应客户需求,同时生管、设备、工程、采购等多部门联动,多方面降低成本,产品管理上通过IPD 管理系统的导入,保障新产品推出进度。2)研发上以客户为导向:21年完成8寸Trench 1200V IGBT 芯片系列化开发,IGBT 系列模块产品批量出货,针对清洁能源推出1200V 40A、650V 50A\75A 系列单管产品并实现批量交付,MOS 产品在PD 电源、安防领域开发定制化产品。3)营销上海内外并举,完善全球客户网络:海外市场通过MCC品牌开拓,持续增加全球代理商覆盖网络,国内通过国内销售网络扩大、设立专业行业经理机制,在汽车电子、工控、网通、清洁能源领域实现行业Top10客户全覆盖。 产能紧缺下IDM 模式优势凸显公司发展历程从贸易到封装再到制造,现已有4寸和6寸产线,并积极布局8寸产线,护城河不断提高,深化功率领域的IDM 优势。预计2022年公司汽车电子&大功率晶圆项目22Q2投入使用,为公司新能源车业务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此外,公司"超薄微功率半导体芯片封测项目"、MOSFET/IGBT 封测产能项目会在22年持续扩产,进一步增强产能配套能力。 投资建议鉴于Q1业绩超预期,我们上调公司2022/23/24年归母净利的预测至11.0/13.7/16.9亿元(原预测为10.1/12.3/16.1亿元),对应PE 为30/24/20倍。鉴于公司在新能源IGBT 领域的领先地位,公司有望充分受益于国产替代加速,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行业景气不及预期,研发进展不及预期,产能爬坡不及预期。
韦尔股份 计算机行业 2022-04-29 146.91 -- -- 169.80 15.58%
181.68 23.67%
详细
事件:4.28日公司发布2022年股票期权激励计划(草案),计划拟向2349名核心管理层及骨干员工授予不超过1500万份股票期权,占公司当前股本总额的1.71%,行权价格为166.85元/股。业绩考核目标以2021年扣非归母净利润为基础,2022-24年的扣非归母净利润(剔除股份支付费用影响)的增长率分别不低于12%/35%/50%。 n股权激励调动员工积极性,维持长期竞争优势。公司多产品线打造平台型布局,CIS、TDDI、模拟器件接续成长动能,持续开拓新市场、新产品创造新增长点。面对多类产品线的发展需求,公司适时推出股权激励计划,有助于留住核心人才并激发员工积极性。按照4月28日的股价计算,2022-25年的费用摊销预计分别为7147/7498/3835/937万元,整体费用影响有限,远期来看借助股权激励绑定核心人才,可以在管理、研发等方面持续精进,有序推动各项业务长期发展,保障公司的持续竞争优势。 n不利因素为短期影响,多业务持续贡献增量。1)CIS:手机CIS短期受智能手机出货量下滑有所承压,随着技术不断突破,高阶像素产品占比持续提升保障增长;非手机CIS占比不断提升,车载CIS市场份额持续扩大,长期将替代手机成为CIS最大增长亮点,安防CIS在中高端市场持续发力,笔电、医疗和AR/VR等领域份额领先,实现多应用齐头并进。2)TDDI:在诸多一线手机品牌客户方案中陆续量产,产能持续紧张背景下毛利率亦保持较高水位,实现在CIS业务外新增成长看点。3)模拟器件:在分立器件、电源管理、射频芯片等模拟器件领域渐次发力,21年实现收入14.5亿元,中长期模拟器件逐渐放量,成为继CIS、TDDI后公司成长的主要驱动力。 n投资建议:预计2022-24年归母净利润为59/75/92亿元,对应PE估值22/17/14倍,维持“买入“评级。 n风险提示事件:终端需求不及预期,新能源车销量不及预期,研报使用的信息更新不及时风险
圣邦股份 计算机行业 2022-04-25 178.98 -- -- 205.59 14.87%
205.59 14.87%
详细
21年业绩位于业绩预告中值,Q1利润总额环比+22% 1)FY21:公司2021年实现营收22亿元,同比+87%;归母净利润6.99亿元,同比+143%,位于业绩预告区间中上;扣非归母6.49亿元,同比+145%,位于业绩预告区间中上。 2)21Q4:实现营收7.03亿元,同比+111%;归母净利润2.48亿元,同比+204%,环比+30%;扣非归母2.36亿元,同比+292%,环比+27%。 3)22Q1:22Q1:实现营收7.75亿元,同比+97%,环比+10%。毛利率61%,同比+12.8pct,环比+3.5pct。归母净利润2.60亿元,同比+245%,环比+5%;扣非归母2.47亿元,同比+242%,环比+5%。其中本期对联营合营公司投资收益(主要系钰泰投资收益)为1725万元,22Q4为4333万元,剔除该影响,归母净利润环比+19%。我们认为,营收环比持续增长、毛利率环比提升显示了龙头穿越周期能力。 “国产替代”窗口期下,看好潜在龙头的先发优势 1) “国产替代”提供切入供应链的窗口期。圣邦作为大陆模拟龙头,产品布局最为全面均衡,同时其核心人员多年TI 等海外大厂经验、研发实力国内第一梯队,有能力持续拓展产品线,最有机会抓住窗口期: 2) 产品布局上,大陆厂商中最为全面,21年营收中信号链/电源链占比分别为32%/68%,与行业层面市场规模分布接近。 3) 持续推出新品,延“广拓通用产品→形成谱系→通用解决方案”的战略路径稳步增长,对标海外大厂TI。公司2017-2020年间每年推出新产品200-300款,2021年新增500余款,截至2021年末总料号3800余种,其中活跃料号约一半,大陆前二。研发人员持续增长支持料号拓展,截至2021年末研发人员602人,同比+59%。 4) 从中低端产品逐步向中高端产品切入,其中信号链重点覆盖放大器产品,电源链从LDO、charger、LED 驱动芯片向市场更大、技术难度更高的DCDC拓展。公司毛利率逐年上升,已从2016年的40%上升到2020年(景气周期前)的49%。 5) 手机全面覆盖HMOV 等品牌客户及华勤等ODM,其他消费电子客户包括康佳、创维等,工业端进入海康、大华。最新拓展数颗料号进入国际知名客户供应链,未来或可贡献上亿已上营收。 投资建议 预计公司22-24年归母净利润10.1/13.7/17.7亿元,按照2022/4/22收盘价,PE为66/49/38倍,维持“买入”评级。(注:2022/2/6号22-23年预测数据为9.2/12.5亿元,根据公司最新披露的22Q1盈利数据,我们认为营业收入增速、毛利率水平高于年初时我们预期,同时22Q1业绩证明了龙头的穿越周期能力,因此在未来的下行周期中公司表现强于我们此前考虑,因此上调公司业绩)。 风险提示 中美贸易摩擦加剧,大客户出货量不及预期。
扬杰科技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2-04-25 66.80 -- -- 79.42 18.89%
79.48 18.98%
详细
事件概述: 公司发布2021年报:实现收入44亿元,YoY+68%,归母净利7.68亿元,YoY+103%,扣非归母净利7.08亿元,YoY+92%--利润指标均超出此前业绩预告的数值。21Q4公司实现营收11.6亿元,YoY+49%、QoQ-0.5%,归母净利2亿元,YoY+76%、QoQ-7.7%,扣非归母净利1.7亿元,YoY+52%、QoQ-17%。 21Q4业绩显现良好成长性 公司在Q4计提1795万元股权激励费用,若剔除该因素则Q4归母净利为2.21亿元,环比略高于21Q3。再加之考虑Q4公司通常产生较大规模管理费用,公司21Q4经营性业绩超出市场预期,展现良好成长性。 把握国产化机遇快速成长,新产品、子公司业务多点开花 2021年公司营收、净利的高速增长,主要得益于:1)光伏/储能新能源领域政策利好,公司牢牢把握国产替代机遇,实现产能、业务的迅猛放量。2)前期研发进入收获期。前期重点投入的MOSFET营收同比增130%,小信号产品增长82%,IGBT产品增长500%,模块产品增长35%。3)子公司宜兴杰芯(IGBT/MOSFET/整流桥)、成都青洋(单晶硅片)、四川雅吉芯(外延片/材料)受益于市场需求,2021年收入分别同比增长230%、65%、330%,且杰芯、雅吉芯扭亏,为公司利润提升作出更大贡献。 勤练内功,实现管理和客户升级 1)深耕运营管理,推动精细化运营:引入MTO结合MPS的计划模式,建立标准通用产品库存,以快速响应客户需求,同时生管、设备、工程、采购等多部门联动,多方面降低成本,产品管理上通过IPD管理系统的导入,保障新产品推出进度。2)研发上以客户为导向:21年完成8寸Trech 1200V IGBT芯片系列化开发,IGBT系列模块产品批量出货,针对清洁能源推出1200V40A、650V50A\75A系列单管产品并实现批量交付,MOS产品在PD电源、安防领域开发定制化产品。3)营销上海内外并举,完善全球客户网络:海外市场通过MCC品牌开拓,持续增加全球代理商覆盖网络,国内通过国内销售网络扩大、设立专业行业经理机制,在汽车电子、工控、网通、清洁能源领域实现行业Top10客户全覆盖。 产能紧缺下IDM模式优势凸显 公司发展历程从贸易到封装再到制造,现已有4寸和6寸产线,并积极布局8寸产线,护城河不断提高,深化功率领域的IDM优势。预计2022年公司汽车电子&大功率晶圆项目22Q2投入使用,为公司新能源车业务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此外,公司"超薄微功率半导体芯片封测项目"、MOSFET/IGBT封测产能项目会在22年持续扩产,进一步增强产能配套能力。 投资建议 我们预测公司2022/23/24年归母净利为10.1/12.3/16.1亿元,对应PE为33/27/21倍。参考当前申万半导体81倍PE(TTM),考虑到公司作为国内光伏IGBT领军企业之一,国产替代加速,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行业景气不及预期,研发进展不及预期,产能爬坡不及预期。
蓝特光学 2022-04-25 14.42 -- -- 20.01 38.77%
23.92 65.88%
详细
事件:4.21日公司发布2021年度报告和22Q1业绩报告。2021年,公司实现收入4.15亿元,同比-;归母净利润1.40亿元,同比-;扣非归母净利润1.06亿元,同比-;毛利率,同比-7.6pct;净利率,同比-7.8pct。22Q1实现收入0.90亿元,同比-,环比-;归母净利润0.22亿元,同比-,环比-2;扣非归母净利润0.13亿元,同比-,环比-;毛利率,同比-15.5pct,环比-7.9pct;净利率,同比-15.9pct,环比-6.7pct。 长条棱镜收入持续下滑,玻璃非球面透镜大幅增长:长条棱镜此前为公司营收主要来源,2021年因技术更迭和设计方案变更,大客户新款机型不再使用长条棱镜,公司长条棱镜只供应旧款机型导致2021年及22Q1业绩表现承压。22Q1长条棱镜的营收占比已经从去年同期的31.4%下降至,长条棱镜收入下滑的影响已充分体现。 同时,受车载镜头、激光雷达等下游需求拉动,公司玻璃非球面透镜的收入持续大幅增长,营收占比从21Q1的18.5%提升至22Q1的3,由于目前玻璃非球面透镜的规模仍然较小、毛利率较低,其收入占比提升导致公司综合毛利率下降。 车载光学高成长赛道,打造第二增长极:公司具备行业领先的精密光学元件生产能力,且持续投入研发保持技术领先优势,21年不含股份支付的研发费用同比增长49.6%,是国内少数几家具备玻璃非球面透镜产能的厂商,供应车载镜头、激光雷达行业主流客户。随着汽车智能化加速渗透,公司玻璃非球面透镜持续大幅增长,21年同比+74.1%,22Q1同比+71.1%,持续提供高成长动能。且随着玻璃非球面透镜规模效应起来抬升毛利率,公司整体盈利能力亦将持续增强。 传统棱镜贡献增量,微棱镜有望再续辉煌:21年受光学仪器需求提升,公司传统成像棱镜的收入相应增长,部分抵消了长条棱镜带来的收入下滑,22Q1成像棱镜收入0.39亿元,同比+38.1%,营收占比提升至,持续贡献增量收入。此外,2023年大客户有望推出后摄潜望式摄像头,公司凭借在光学棱镜领域的技术领先优势,以及供应长条棱镜时积累的客户关系,有望切入大客户潜望式镜头微棱镜供应链,为光学棱镜业务贡献显著收入增量。 22Q1公司在微棱镜项目的研发投入达515万元,占总研发投入的44%。 投资建议:考虑长条棱镜业务的收入下滑和综合毛利率的下降,我们调整盈利预测,预计2022-24年公司归母净利润为1.6/3.6/4.7亿元,对应PE为37/17/13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新品推出不及预期,终端需求不及预期,研报使用信息数据更新不及时的风险。
中颖电子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2-04-20 49.76 -- -- 56.25 13.04%
58.36 17.28%
详细
疫情影响叠加研发投入增加,业绩仍强势环比正增长。公司发布Q1业绩公告:实现营收4.64亿元(工控IC约占比8成,消费电子IC约占比2成),同比+51%,环比+16%;归母净利润1.28亿元,位于修正后的预告区间中值偏上(3/31公司发布业绩预告修正公告,因收到政府补贴2025万,归母净利润预告区间上调为1.22-1.32亿元),同比+90%,环比+25%;扣非1.1亿元,位于修正后的预告区间中值偏上,同比+88%,环比+7%。Q1毛利率47%,同比+2.37pct,环比-2.63pct;净利率27%,同比+5.42pct,环比+1.67pct。受疫情影响公司重要代工厂和舰科技于2月停工11天,对Q1、Q2的晶圆产出略有影响,对公司全年营收的影响在3%以内,同时客户因担心上海疫情,将4月第1周的订单提前在3月底取货,提前实现的收入在Q1占比低于5%。另外,公司增加研发投入,Q1研发费用8132.5万元,同比+35.1%,研发聚焦于工控和汽车MCU、IIOT芯片、OLED显示驱动芯片和新产品。同时,公司公告拟向全体股东按每10股派发现金股利4.80元(含税),以资本公积金每10股转增1股。 2022全年订单充足,产能有望逐季增长。从需求端来看,受益公司市占份额提升,公司订单充足,主要产品线的订单需求较往年依然强劲。公司各主要产品的应用市场上,国产芯片渗透率依然较低,公司有长周期的可持续发展空间。从供给端来看,2021年产能限制公司增长,2022年产能依旧是业绩增长的关键瓶颈,2021Q3公司通过支付大额预付款及保证金来保障产能,预期今年新产能会逐季增加,持续重点关注公司产能增加情况。从疫情影响看,目前新冠疫情对公司的生产及销售影响不大,仅占比不高的部分封装测试厂受当地疫情影响,可能延迟出货,上海地区公司的研发人员已采远程办公模式。 电源管理:产品供不应求,技术大陆领先,下游应用多点开花。锂电池管理芯片对计量技术要求在继续提高,公司继续保持大陆领先。从产品下游应用看:1)手机端:去年成功开拓国内头部品牌客户,量产取得突破,未来仍保持较快增长。2)动力电池:公司在电动自行车控制IC占市场主流地位,将受益新国标电动自行车推行带来的换车潮和国内新能源储能市场的发展。3)笔电:笔电产品要求高、认证周期长,公司产品已得到品牌大厂的认可和采用,处于国产替代成长期,叠加中高端电脑外设需求增长,公司将持续受益。潜在市场规达80亿人民币,公司市占率仅个位数,公司提升空间广阔。 MCU:向大家电倾斜,需求旺盛,产能限制增长。大家电竞争格局优于小家电,去年产能受限向大家电倾斜,具体应用看:1)大家电:2021全球MCU严重缺货,公司是国内白色家电厂商进行国产替代的主要选择,今年将延续该趋势,在变频领域获得量产突破。海外瑞萨、NEC、STM、TI等垄断大家电MCU,公司份额仅为10%,大陆白电MCU国产化率低,而海外厂商向汽车电子倾斜,预期今年将继续缺货,国产化进程加快,公司市占率有望继续提高。2)小家电:在小家电的大型客户端率先量产32位MCU,预期生活电器及厨房家电MCU市场供需趋向平衡,凭借优质产品和服务,公司小家电收入将继续扩大。从技术研发看,公司积极发展55/40nm、12英寸晶圆制程研发,第一颗55nm家电主控MCU已推广。 显示驱动芯片:AMOLED国内市场空间广阔,打入品牌市场带来新动力。此前公司主要专注维修市场,现开拓品牌客户打开新成长空间。公司AMOLED产品主要针对国内AMOLED屏厂,该市场主要由韩系及台系厂商主导,有单一产品量大、毛利率偏低的特点,公司掌握自有核心技术、IP完全自研,有较低的成本优势,可针对国内客户提供快速服务。AMOLED显屏目前已逐渐成为手机主流,国内品牌提高国产屏比例,国产AMOLED屏市场增长趋势明确,公司将享受国内市场增长红利。 投资建议:公司是大陆家电MCU绝对龙头,8位MCU生态完全自制,大家电份额仍有超过20%提升空间,拓展车规MCU进入高端应用,AMOLED驱动和电源管理布局多年,进入品牌客户打开成长空间,长期看车规MCU将带动AMOLED驱动和电源管理进入汽车市场。目前产品供不应求,产能布局保障增长。预计2022/2023/2024年净利润分别为5.3/7.6/10.7亿元,对应PE为32/22/16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事件:下游需求不及预期、产能供给不及预期的风险。
新洁能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2-04-20 96.58 -- -- 107.80 11.62%
139.98 44.94%
详细
备注:每股指标按照最新股本数全面摊薄事件概述:公司发布一季报:实现营收4.2亿元,同比+31%,归母净利1.124亿元,同比+50%,扣非归母净利1.102亿元,同比+48%——两项利润均超出此前预告上限的1.1亿元。经测算,公司Q1营收环比+5%,归母净利环比+13%、扣非归母净利环比+14%。 公司经营节奏持续增强,盈利能力维持高位加回1908万元股权激励费用,公司22Q1扣非归母净利为1.29亿元,同比增73%、环比增33%,经营节奏持续增强,展现了功率赛道的高景气。与此同时,公司盈利能力仍维持高位:Q1毛利率为39.72%,同比+6.23pct,环比持平;净利率为26.72%,同比+2.98pct,环比+1.72pct。 光伏业务弹性十足,产能保障充分从光伏行业看,继1-2月光伏新增装机超预期后,3月多地出台光伏补贴政策,持续推高景气。据集邦新能源网,Q1国内光伏新增装机12.9GW,同比+131%,其中分布式光伏9GW,占比将近70%,集中式3.9GW,占比30%——分布式光伏高增势头延续。另据集邦咨询预测,2年中国新增光伏装机75GW,YoY+37%,高于21年同比增速14%。具体看,各地光伏补贴大多向分布式光伏倾斜,预计22年分布式光伏新增装机50GW,YoY+67%,充分利好对上游IGBT单管产品的需求——而光伏IGBT单管正是当前国产替代的主要领域。从公司自身看,公司产品目前已导入多家国产光伏大客户,伴随华虹半导体12寸扩产,产能保障下业绩弹性十足。 汽车电子收入占比有望快速提升月国内新能源汽车延续良好势头:据乘联会,3月国内销量为45.5万辆,同比+122%,环比+44%,主要车企的销量同比均实现显著增长,不少车型创出单月销量记录——其中比亚迪3月新能源销量为10.4万辆,Q1销量同比+433%达28.5万辆。公司21年汽车电子产品导入比亚迪等重点客户,并实现10+款产品大批量出货,同时还导入多家tier1厂商。展望2022年,公司多款汽车电子产品的AEC-Q101认证有望取得快速进展,并有望导入更多tier1厂商,叠加华虹半导体12寸产能扩张,汽车业务营收占比有望快速提升。 依托行业景气,实现客户结构升级公司围绕市场需求以及行业发展趋势,一方面进一步加强在光伏/储能、汽车等新能源领域的开拓,一方面积极拓展高端领域(如高端工控、高端电动工具、5G基站电源、无人机、机器人等领域),努力实现客户、市场结构的双重优化。 投资建议我们维持对公司2022/23/24年公司归母净利为5.2/6.3/8.3亿元的预测不变,对应PE为51/42/32倍,参考当前申万半导体85倍PE(TTM),考虑到公司作为国内IGBT/MOSFET领军企业之一,国产替代加速叠加上游产能放量下增长可期,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行业景气不及预期,研发进展不及预期,代工厂产能爬坡不及预期。
欣旺达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2-04-15 23.23 -- -- 27.10 16.41%
34.93 50.37%
详细
事件:4.12日公司发布2021年度报告,实现营业收入374亿元,同比+25.8%;实现归母净利润9.2亿元,同比14.2%;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5.3亿元,同比+101.7%。2021年毛利率为14.69%,同比-0.2pct;净利率为2.29%,同比-0.4pct。 实际业绩符合预告,原材料大幅上涨盈利承压:此前公司预告21年实现归母净利润8.0-9.6亿元,实际业绩位于中值偏上区间。对应21Q4公司实现收入118亿元,同比+27.6%,环比+18.9%;归母净利润2.5亿元,同比-25.3%,环比+371.8%;扣非归母净利润0.8亿元,同比-41.0%,环比-66.4%。利润下滑主因21年以来上游原材料价格非理性大幅上涨,公司盈利能力明显承压。21Q4毛利率11.4%,同比-2.4pct;净利率1.67%,同比-1.9pct。 增资引入多家知名车企,动力在手订单饱满:公司动力电池同时布局三元和磷酸铁锂,BEV、HEV、48V实现全覆盖,2021年总出货量达3.52GWH,对应销售收入29.33亿元,同比大增584.7%,HEV产品将于22年批量交付。客户方面,公司持续获知名车企定点,自2019年以来先后与雷诺、日产、易捷特、吉利、东风、广汽、上汽通用五菱、上汽乘用车等建立合作,同时此前宣布19家企业合计拟以24.3亿元增资入股动力电池子公司,涉及蔚来、小鹏、理想、上汽、广汽、东风等众多知名车企或其关联方。公司动力电池已具备较强行业竞争优势,在手订单饱满,上游原材料非理性上涨为短期因素,长期来看影响将逐渐消退。 3C电芯持续增长,储能兴起成长可期:3C电芯方面,21年浙江兰溪30万只/天的产能已完成扩产和产能爬坡动作,笔电锂电池持续开拓全球领先品牌厂商,带动收入利润齐升。21年惠州锂威实现收入41.5亿元,同比+71%;净利润7.4亿元,同比+80%。储能方面,22年公司储能电芯产线有望投产并实现批量出货,在电力、网络能源、家庭和便携式应用储能方面全面布局,与头部客户全面合作的产品即将于22年中批量交付。公司布局储能较早,有优质客户基础,未来增长可期。 投资建议:此前预计2022-23年归母净利润为16/20亿元,考虑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带来盈利能力承压,我们调整盈利预测,预计2022-24年公司归母净利润为10/25/33亿元,对应PE为40/16/13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新能源车销量不及预期,研报使用信息数据更新不及时的风险。
兆易创新 计算机行业 2022-04-15 123.88 -- -- 139.37 12.50%
148.13 19.58%
详细
Q1强劲增长,市场无需担忧。 公司发布 2022Q1业绩预告,实现归母净利润 6.81亿元,同比大增 126%,环比-1%, Q1为全年淡季,业绩环比仅下滑 1%彰显公司产品需求旺盛。 扣非 6.50亿元,同比大增 135%,环比-1%。此前市场担心 MCU 及 NOR 行业景气度变化影响公司业绩, Q1业绩强势增长再次彰显公司业务强竞争力。 龙头优势凸显,紧抓国产机遇持续完善产品阵列。 1) Nor 业务:目前中大容量、车规产品供应继续紧张。 2021年底, 55m 产品占比 40%+,持续发力中大容量,推进汽车、服务器、基站、工业等领域。 2) MCU 业务: 2022年初至今 MCU 持续缺货。公司高中低端全覆盖, 32个系列、 424种型号,制程分布 110/55/40m(28m 在研), M33内核的车规 MCU 预计今年推出。 2021年,新客户和新领域 desig i,今年将陆续贡献营收。 同时,海外大厂保供欧美,在大陆供给减少有望带来发展机会。 3) DRAM 业务:瞄准利基市场,目前 19m DDR4稳定出货,预计今年 17m DDR3实现量产。根据最新产品手册, DDR3商规、工规各 8款,容量 2Gb/4Gb,数据速率最高可达 2133Mbps,将应用于网络通信、电视、工业、车载影音等诸多领域。 2021全球 DDR3市场规模超 70亿美金,韩系龙头三星、海力士逐渐淡出,台系厂商产能未就位, DDR3供给趋向紧张,公司紧抓机遇。 4) PMU 业务: 2021年新产品线,定位电源管理单元、电机驱动、 LDO、电池充电 IC 四大市场,是 MCU 垂直市场的产品外延,与 MCU 搭配、提供一站式方案。根据最新产品手册,四大市场均覆盖,共 9款型号。 2021/9应用于 TWS 耳机的电源管理芯片 GD30WS880已量产。 全面进军车规, Nor+NAND+MCU 齐发展。 1)车规 Nor: 2019年 3月 GD25SPI Nor 通过车规认证,覆盖 2Mb-2Gb 容量、实现全线铺齐,目前已在多家汽车企业批量采用,根据最新产品手册, 2022有 40款产品。 2)车规 NAND: 今年 2月, GD5F 全系列国产化 SPI NAND 通过车规级认证,是 Nor 的有效补充,根据最新产品手册,共 6款,覆盖 1Gb/2Gb/4Gb 容量,每种容量各 2款。 3)车规 MCU: GD32A 系列车规级 MCU 现处于客户测试阶段,预计年中量产, 22H2开始产生营收,产品定位汽车入门级的车身电子 BCM,用于中端新能源车控制。 投资建议: 2021年的盈利预测值已按业绩快报披露进行调整, 预计 2022/2023年净利润分别为 32.2/40.2亿元,对应 PE 为 27/22倍,考虑到公司是大陆存储+MCU 行业双龙头,在国产化大背景下,下游需求旺盛,产品结构持续优化,稀缺性和成长性兼备,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事件: MCU 和 Nor 景气度可能不及预期, 代工成本上涨公司无法通过产品结构调整或涨价带来毛利率承压的风险。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8/43 转到  
*说明:

1、“起评日”指研报发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起评价”指研报发布当日的开盘价;“最高价”指从起评日开始,评测期内的最高价。
2、以“起评价”为基准,2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10%,为短线评测成功;6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20%,为中线评测成功。详细规则>>
3、 1短线成功数排名 1中线成功数排名 1短线成功率排名 1中线成功率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