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卫星石化
|
基础化工业
|
2020-01-24
|
17.50
|
--
|
--
|
18.34
|
4.80% |
|
19.72
|
12.69% |
|
详细
公司发布2019年业绩预告。2019年,公司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12.5-13.5亿元,同比增长33%-44%。其中,2019年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9.22亿元,同比增长48%,以此计算,预计2019Q4归母净利润3.28-4.28亿元。 2019年新增项目贡献增量业绩。公司业绩增长主要来自于新项目的投产,包括45万吨PDH二期项目以及15万吨聚丙烯项目。公司后续有望投产的项目包括30万吨以上的丙烯酸及酯以及6万吨的SAP产能。此外,公司在建的乙烷裂解制乙烯项目也有望在2020年内顺利投产。 2019C3产业链产品价格下跌,盈利有所下滑。2019年,C3产业链主要产品价格均有所下滑,年内聚丙烯均价9178元/吨,同比下滑8.1%;丙烯酸均价7517元/吨,同比下滑11.0%;丙烯酸丁酯均价8927元/吨,同比下滑12.1%。价格下跌的同时,产品价差也有所回落,年内PDH平均价差335美元/吨,同比回落19.8%;丙烯酸-0.7*丙烯平均价差3093元/吨,同比回落10.2%;丙烯酸丁酯-0.6*丙烯酸平均价差4417元/吨,同比回落13.2%。 PDH价差有望企稳回升。由于丙烷具有燃料属性,一般冬季需求来临都会拉动价格上涨,而国内丙烯需求一般,PDH盈利都会有所下滑。今冬国际丙烷供给偏紧,价格大幅上涨,从2019年12月初至2020年1月17日,丙烷价格最高上涨33.7%,PDH盈利最大回落85%,期间丙烷价格均价590美元/吨,同比上涨28.7%;PDH平均价差125美元/吨,同比回落68.1%。截止1月17日,丙烷价格较高点有所回落,我们认为PDH价差有望企稳回升。 多种融资渠道助力连云港项目建设。根据公司2019年半年报,公司已经取得规模不超过28亿元的公司债发行核准批文。规模不超过30亿银行间融资方案已经公司董事会审议通过,募集资金不超过30亿元的非公开发行事项在2019年12月23日完成二次反馈意见回复,我们认为各项融资方案稳步进行,有利于推进连云港项目建设。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我们预计公司2019~2021年EPS分别为1.22、1.27元、2.88元,按照2020年EPS以及13-15倍PE,对应合理价值区间16.51-19.05元,维持“优于大市”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项目建设进展不及预期;产品价格大幅波动。
|
|
|
中国石化
|
石油化工业
|
2020-01-22
|
5.04
|
--
|
--
|
5.01
|
-0.60% |
|
5.01
|
-0.60% |
|
详细
油气当量产量实现小幅增长。2019年公司实现油气当量产量458.85百万桶,同比增长1.64%;其中天然气产量296.74亿立方米,同比增长7.21%,从而推动公司油气当量产量同比增长。 天然气产量在油气当量产量中的占比逐年提升。2019年公司天然气产量296.74亿立方米,在油气当量产量中的占比达到38.06%。近几年,天然气在油气当量产量中的占比不断提升,从2015年的25.95%提升至2019年的38.06%。原油加工量增长,柴汽比下降。作为全球及国内最大的原油加工企业,中石化2019年原油加工量2.485亿吨,同比增长1.85%。2019年公司柴油产量6606万吨,同比增长2.07%;汽油产量6277万吨,同比增长2.63%。公司柴汽比进一步回落至1.05:1(2017年柴汽比为1.17:1)。 化工产品产量稳定增长。原油加工量的稳步提升,带动成品油产量增长的同时,化工品的产量也在增长。2019年,公司乙烯产量达到1249.3万吨,首次突破1200万吨,同比增长8.52%。此外,公司合成树脂、合成纤维、合成橡胶等产品产量也有不同程度的增长。成品油销量继续稳步增长。2019年,公司成品油总经销量达到1.84亿吨,同比增长2.34%;其中零售量1.23亿吨,同比增长0.74%,直销与批发0.62亿吨,同比增长5.63%。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我们预计公司2019-2021年EPS分别为0.49、0.50、0.51元,2019年BPS为6.06元。结合国际石化公司的估值水平,按照2019年EPS及12-14倍的PE,给予合理价值区间5.88-6.86元(对应2019年PB1.0-1.1倍),维持“优于大市”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原油价格回落、石化产品价差下降等。
|
|
|
恒力石化
|
基础化工业
|
2020-01-21
|
18.29
|
--
|
--
|
18.04
|
-1.37% |
|
18.04
|
-1.37% |
|
详细
预计 2019 年归母净利润同比大幅增长 228%。公司发布业绩预增公告,预计 2019 年归母净利润约 109 亿元,同比增加 75.77 亿元,增幅 228.06%,有望 创历史新高。据此测算,预计 4Q19 公司归母净利润约 40.83 亿元,同比大 幅扭亏,环比+46.03%,单季度业绩也有望创历史新高。我们认为在 4Q19 PTA-涤纶逐步进入淡季、价差下降的背景下,公司四季度业绩大幅增长主要 受益于大炼化项目业绩释放。 2000 万吨/年大炼化项目投产,逐步释放效益。公司 2000 万吨/年大炼化项目 于 2019 年 5 月 17 日全面投产,投产后公司单季度利润规模大幅提升, 2Q19-4Q19 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35.15 亿元、27.96 亿元、40.83 亿元(预计), 而大炼化项目投产前公司单季度最高利润仅 17.70 亿元。 获得财政补贴,公司业绩受益。2020 年 1 月 13 日公司发布公告,孙公司恒 力石化(大连)获得当地财政局拨付的 2017-2018 年度税费补助资金共 3.71 亿元,该部分补助为与收益相关的补助,公司业绩受益。 2019 年 PTA 新增产能相对较少,维持高景气。4Q19 行业逐步进入淡季,下 游 需 求 下 滑, PTA-涤 纶价 格 、 价 差有 所 回落 , 4Q19 PTA 平 均 价 差 (PTA-0.655*PX)538 元/吨,同比-13.64%,环比-50.12%;涤纶 FDY 平均 价差(FDY-0.86*PTA-0.34*MEG)1232 元/吨,同比-21.73%,环比-22.03%。 整体来看,2019 年 PTA 景气度提升,全年均价 5691 元/吨,同比-11.72%; 平均价差 921 元/吨,同比+13.97%。涤纶 FDY 均价 8262 元/吨,同比-16.49%; 平均价差 1549 元/吨,同比-4.23%,价差相对稳定。 2019-2021 年新项目逐步落地投产,全产业链布局进一步完善。截至 2018 年底,公司拥有 PTA 年产能 660 万吨,年聚合产能 276 万吨(包括民用涤纶 长丝 155 万吨,涤纶工业丝 20 万吨等)。目前,公司 2000 万吨/年炼化一体 化项目全面投产,150 万吨/年乙烯项目、500 万吨/年 PTA 项目、135 万吨/ 年聚酯项目和 20 万吨/年工业丝项目稳步推进,公司预计上述项目基本在 2019-2021 年期间逐步落地投产,公司全产业链规模进一步扩大,我们预计 有望为未来提供业绩增量。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我们预计公司 2019-2021 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109 亿 元、116 亿元和 123 亿元,EPS 分别为 1.55、1.64、1.75 元,2019 年 BPS 为 5.53 元,我们给予其 2019 年 3.2-3.5 倍 PB,对应合理价值区间 17.70-19.36 元(2019 年 PEG 为 0.050-0.055),维持“优于大市”评级。 风险提示:产品价格大幅波动的风险;炼化、乙烯项目进程不及预期;PTA- 涤纶新增产能进度不及预期。
|
|
|
海油发展
|
能源行业
|
2020-01-21
|
2.96
|
--
|
--
|
2.99
|
1.01% |
|
2.99
|
1.01% |
|
详细
公司是中海油下属海洋能源服务龙头。公司主要业务包括能源技术服务、FPSO生产技术服务、能源物流服务、安全环保与节能,覆盖海洋能源服务各个领域,具体业务包括钻采工程技术、油田化学服务、管道技术服务、数据信息服务、FPSO船生产、LNG/LPG运输、油品贸易、人员培训等。 近几年收入稳定增长,毛利率高于行业平均水平。公司近几年收入稳定增长,2018年收入达到290亿元,2019年前三季度收入增速为16.5%。由于公司成本中折旧和摊销占比(2018年6.2%)相较于同行平均水平(12.4%)较低,因此在行业不景气时,公司的毛利率也高于同行。 业务主要来自中海油系,海外收入占比较低。2016-2018年,来自中海油系的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重分别为74.2%,68.5%和65.2%。公司业务主要集中在国内,2016-2018年,公司海外业务收入总额分别为8.5亿元,7.3亿元,7.9亿元,占营业收入的比重分别为4.4%,3.1%和2.7%。 我国海洋石油开发潜力很大。在油价回升以及对国家能源安全的重视下,三桶油提高资本支出,有利于国内油服行业发展,预计未来几年上游资本支出仍将保持较高水平。我国油气整体处于勘探的早中期阶段,产业化潜力较大,是我国能源产业发展的战略重点。 公司能源技术服务毛利率有望继续提升。2018年,公司能源技术服务收入86.6亿元,占比29.9%,毛利14.0亿元,占比39.3%,该板块毛利占比逐年提高。该板块固定成本占收入比30%左右,且具体服务的毛利率整体保持上升态势,我们预计该板块毛利率有望继续提升。 公司能源物流业务收入保持增长。2018年,公司能源物流业务收入162.5亿元,占比56.1%,毛利12.3亿元,占比34.3%,具体业务为物流、销售和配餐业务。物流是通过LNG和LPG船提供物资供应,销售主要是收取销售协调服务费和进行LPG与凝析油等贸易。公司该板块近两年收入均保持30%左右增长,我们预计未来仍将保持较高增速。 盈利预测与估值。我们预计公司2019~2021年EPS分别为0.12、0.14、0.16元,按照2019年BPS1.82元以及1.6-2.0倍PB,对应合理价值区间2.91-3.64元,首次覆盖给予“优于大市”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油价大幅回落;上游资本支出不及预期等。
|
|
|
桐昆股份
|
基础化工业
|
2020-01-17
|
15.11
|
--
|
--
|
15.98
|
5.76% |
|
15.98
|
5.76% |
|
详细
预计2019年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32%-41%。公司发布业绩预告,预计2019年归母净利润28-30亿元,同比增长32%-41%。据此测算,预计4Q19单季归母净利润3.5-5.5亿元,同比大幅扭亏,环比有所回落。4Q19,PTA-涤纶价差虽然同比有所回落,但我们认为油价上行带来的库存收益要远好于4Q18(4Q18布伦特油价从87美元/桶跌至50美元/桶),因此公司单季度同比实现扭亏。 2019年PTA价差扩大,提供盈利支撑。4Q19行业逐步进入淡季,下游需求下滑,PTA-涤纶价格、价差有所回落,4Q19PTA平均价差538元/吨,同比-13.64%,环比-50.12%;涤纶长丝平均价差1089元/吨,同比-9.65%,环比-24.48%。整体来看,2019年PTA新增产能相对较少,行业景气度提升,全年均价5691元/吨,同比-11.72%;平均价差921元/吨,同比+13.97%。涤纶长丝均价7890元/吨,同比-17.41%;平均价差1223元/吨,同比-7.68%,价差相对稳定。 2019-2020年公司长丝产能稳步扩张,贡献业绩增量。截至2019H1,公司聚合产能约520万吨,涤纶长丝产能约570万吨。3Q19,公司120万吨聚酯装置开车(包括30万吨恒邦四期、30万吨恒优化纤POY项目、30万吨恒优化纤POY技改项目、30万吨恒腾四期项目),新项目的投产使得公司2019年产销量同比有所提升。2020年,公司恒超50万吨纤维项目计划投产。 参股浙石化20%股权,一期2000万吨/年炼化项目全面投产。浙江石化4000万吨/年炼化一体化项目总投资1730.85亿元,总规模为4000万吨/年炼油、800万吨/年对二甲苯、280万吨/年乙烯,分两期进行。2019年底,浙石化一期全面投产。项目投产后,公司产业链将延伸至上游PX,我们认为原料供应得以保障,同时公司也有望获得一定投资收益。 南通如东聚酯一体化项目开工。2020年1月2日,南通如东聚酯一体化项目举行开工仪式。项目预计总投资200亿元,新增建设用地2012亩,形成年产500万吨PTA、240万吨聚酯长丝的生产规模,项目拟在2020-2025年分期建设。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我们预计公司2019-2021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9亿元、30亿元和31亿元,EPS分别为1.59、1.64、1.68元,2019年BPS为10.35元。参考可比公司估值水平,给予其2019年8-10倍PE,对应合理价值区间12.72-15.90元(2019年PB为1.2-1.5倍),维持“优于大市”评级。 风险提示:产品价格大幅波动;涤纶长丝新增产能进度不及预期;浙石化炼化项目进度不及预期。
|
|
|
滨化股份
|
基础化工业
|
2020-01-16
|
5.34
|
4.92
|
6.49%
|
6.09
|
14.04% |
|
6.09
|
14.04% |
|
详细
公司发布 2019年业绩快报。 2019年, 公司预计实现营业总收入 61.61亿元, 同比下降 8.74%;实现归母净利润 4.65亿元,同比下降 33.8%。 其中 2019Q4, 公司预计归母净利润 1.20亿元,同比增长 1.92倍。 产品价差缩窄,公司盈利能力下滑。 公司盈利有所下滑,主要是公司烧碱、 环氧丙烷价格下降,但原材料价格下降较小,导致产品毛利率下降。 根据 wind 数据, 2019年华东地区烧碱均价为 3288元/吨,同比回落 24.9%,而原盐均 价 214元/吨,较 2018年提升 11.7%;环氧丙烷均价 10125元/吨,同比回 落 16.2%,环氧丙烷-0.87*丙烯价差平均值为 4627元/吨,同比下滑 21.1%。 受烧碱、环氧丙烷价格下跌,价差缩窄,公司盈利能力也有所下滑。 2019Q4环氧氯丙烷盈利能力较 Q3有所提高。 根据 2019年半年报,公司环 氧氯丙烷装臵一次开车成功, 7月 3日产出合格产品, 截至 7月底,累计销 售环氧氯丙烷 2927吨,实现销售毛利 2513万元,以此计算单吨毛利在 8500元以上。环氧氯丙烷主要原料为丙烯, 2019Q4,山东地区环氧氯丙烷平均价 格 14011元/吨,环比下滑 2.3%,但同期丙烯价格下滑 7.0%。我们认为 2019Q4公司环氧氯丙烷产品依然可以获得较好的盈利, 同时也是公司归母 净利润同比增长的主要因素之一。 2020年新项目仍然值得期待。 2020年, 我们预计公司电子级氢氟酸、六氟 磷酸锂、环氧氯丙烷产品均有望贡献增量业绩。此外,我们预计公司五氟乙 烷转产二氟甲烷及联产盐酸技术改造项目也有望在年内投产。根据公司原先 预计,该项目建成后预计年均销售收入约 1.8亿元,年均净利润约 1800万元。 发行可转债申请受证监会通过,建设 C3/C4综合利用项目。 公司拟发行可转 债募集不超过 24亿元,用于 C3/C4综合利用一期项目,该项目总投资 63.34亿元,主要包括年产 60万吨丙烷脱氢( PDH)项目和年产 80万吨丁烷异构 化项目,是公司进一步发展和稳定生产的重要举措。公司预计一期项目建设 期 2年,建成达产后正常年份下可实现年均净利润 6.72亿元。 2019年 12月 14日,公司公告发行可转债申请获证监会通过。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 我们预计滨化股份 2019~2021年 EPS 分别为 0.29、 0.39、 0.48元,我们认为当前公司处于行业景气底部区域,更适合采用 PB 估值法,按照 2019年 BPS 4.03元以及 1.30-1.50倍 PB,对应合理价值区 间 5.24-6.05元,维持“优于大市”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 产品价格下跌、 项目建设不及预期等。
|
|
|
中国石油
|
石油化工业
|
2020-01-13
|
6.04
|
--
|
--
|
5.99
|
-0.83% |
|
5.99
|
-0.83% |
|
详细
核心观点。公司是国内最大的油气生产企业,每万股原油产量48.64桶,油价弹性高于A股主要油气公司。公司立足上游,全产业链布局完善。目前公司PB估值处于历史底部,低于国际石油龙头平均水平,港股估值优势相对更大,当前港股PB估值仅0.55倍。 勘探与开采:油气产量全国第一,油价弹性大。2018年公司原油产量1.2亿吨,天然气产量1022亿立方米,油气产量占全国一半以上,油价弹性高于A股主要油气企业。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公司加大上游资本支出,非常规油气勘探取得部分成果,未来储量有望继续增长。 炼油与化工:打造炼化一体化与乙烷制乙烯项目,寻求转型升级。公司是国内第二大炼化企业,2018年原油加工量1.52亿吨,成品油产量1.05亿吨,占全国29%,仅次于中石化。公司积极推进中委广东石化2000万吨/年炼化一体化项目,并利用自产乙烷,打造长庆、塔里木乙烷制乙烯项目。 销售:成品油销量稳定增长,非油业务快速发展。公司拥有全国第二大零售网络,2018年拥有加油站2.2万座,约占全国22%;成品油销量1.78亿吨,同比+4.74%。2014-2018 年公司非油业务收入快速增长,年均复合增长率24%,到2018 年公司非油业务收入达231 亿元。 天然气与管道:天然气销量快速增长,油气管道长度稳步增长。2018年公司天然气销量2168亿立方米,同比+8.9%;其中,国内销量1596亿立方米,同比+19.6%。截止2018年底,公司国内油气管道总长度8.35万公里,同比+1.4%;其中,天然气管道5.18万公里,占全国总里程约72%。 PB处底部区域,港股估值优势相对更大。截至2019年1月9日,中石油A股、港股PB估值分别为0.90、0.55倍,均接近2010年以来最低值(最低值分别为0.82、0.48倍),且低于国际石油龙头企业平均1.09倍的估值水平,港股PB估值优势更加明显。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我们预计公司2019-2021年EPS分别为0.32、0.33、0.34元,2019年BPS为6.98元。参考可比公司估值水平,给予其2019年1.1-1.3倍PB,对应合理价值区间7.68-9.07元,维持“优于大市”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原油、天然气价格回落将影响上游业务盈利;炼化行业景气度下降将影响公司炼油与化工业务板块盈利。
|
|
|
石大胜华
|
基础化工业
|
2019-12-18
|
34.80
|
--
|
--
|
39.97
|
14.86% |
|
46.66
|
34.08% |
|
详细
拟成立孙公司,建设年产4000吨硅碳负极材料。公司拟成立孙公司以自有资金投资建设4000吨/年硅碳负极材料项目,项目总投资17478万元,其中一期投资5128万元。公司预计项目建成净利润总额5696.98万元,一期净利润额147.27万元。 整体项目分三期进行。硅碳负极材料项目分3期建设,其中一期600吨/年硅碳负极材料生产装置及4000吨/年硅碳负极材料对应的储运设施,建设期自2020年至2021年,建设周期21个月;二期、三期分别建设1400吨/年和2000吨/年硅碳负极材料生产装置,建设期根据市场情况择机建设,建设周期12个月。技术来源美国技术团队,公司已与技术方达成初步协议,尚未签署最终合作协议。 我国负极材料发展现状。根据高工锂电,2018年我国锂电池负极材料产量19.2万吨,同比增长32%;锂电池负极材料市场规模94.1亿元,同比增长14.5%。其中,人造石墨出货量,占比69%;天然石墨出货量4.58万吨,占比24%;其他负极材料占比7%。 硅碳负极材料占比较低,但发展较快。硅碳负极材料吸收了碳和硅两种材料特有的优点,表现出高质量比容量和很长循环寿命,代替石墨成为新一代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根据高工锂电,2017年我国硅碳负极材料用量超过1200吨,主要用于圆柱18650动力电池,占动力电池负极总用量比例约2.2%。同时,高工锂电预计,到2020年我国硅碳负极材料需求有望超过1万吨。 扩大电解液溶剂产能,助力公司长期发展。10月14日,公司公告拟与中化泉州设立合资公司(石大胜华持股55%)投资建设44万吨/年新能源材料项目,项目总投资13亿元,其中一期投资7.9亿元,包括12万吨/年碳酸乙烯酯装置、10万吨/年碳酸二甲酯装置,建设期自2019年9月至2021年4月,预计建成投产后可贡献净利润1.02亿元。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公司受益于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以及非光气法PC投建,DMC需求稳定增长,公司作为国内DMC龙头企业,业绩将稳定增长。我们预计石大胜华2019~2021年EPS分别为1.96、2.33、2.64元,按照2019年EPS以及16-20倍PE,对应合理价值区间31.36-39.20元,维持“优于大市”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下游需求不及预期;产品价格大幅下降;项目建设不及预期等。
|
|
|
中国石油
|
石油化工业
|
2019-11-05
|
5.91
|
--
|
--
|
5.91
|
0.00% |
|
6.30
|
6.60% |
|
详细
中国石油公布 2019年三季报。今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18144.02亿元,同比增长 5.1%;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 372.53亿元(折合每股收益 0.20元),同比下降 23.4%。从单季度数据看,第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6181.43亿元,同比增长 1.8%;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 88.30亿元(折合每股收益 0.05元),同比下降 58.4%。 勘探与开采业务:油气产量稳步增长。第三季度,勘探与开采板块实现营业额 1631.37亿元,同比下降 7.18%;实现经营利润 233.07亿元,同比下降16.75%。我们认为原油价格的回落,使得公司上游业务盈利出现回落。在油气产量方面,公司实现了产量稳步提升。第三季度公司原油产量 2.31亿桶,同比增长 2.30%;天然气产量 9285亿立方英尺,同比增长 6.66%。 炼油与化工业务:盈利维持较低水平。第三季度,公司炼油与化工业务实现营业额 2265.77亿元,同比略降 0.87%;实现经营收益 21.66亿元,同比下降 83.86%。今年前三季度,公司炼化业务季度 EBIT 分别为 1.52、0.92、1.00美元/桶;而在 2016-2018年基本都在 3美元/桶以上。炼化业务盈利能力回落,我们认为主要是受炼化产能过剩、产品价格下降、原油价格回落等因素影响。 天然气与管道业务:盈利相对稳定。第三季度,公司天然气与管道业务实现营业额 810.48亿元,同比增长 5.61%;实现经营收益 36.48亿元,同比增长0.94%。今年前三季度,该业务 EBIT 分别为 0.44、0.21、0.14元/立方米, 二、三季度盈利能力回落,我们认为主要是因为 LNG 价格回落、天然气进口亏损增加所致。今年前三季度,公司进口天然气亏损 217.64亿元,同比增亏18.07亿元。 销售业务板块:单季度出现亏损。第三季度,公司销售业务板块实现营业额5479.68亿元,同比增长 2.37%;经营亏损 14.75亿元。我们认为虽然成品油销量增加,但由于成品油市场过剩、竞争加剧,导致公司销售业务板块出现单季度亏损。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我们预计公司 2019-2021年 EPS 分别为 0.32、0.33、0.34元,2019年 BPS 为 6.98元。参考可比公司估值水平,给予其 2019年1.1-1.3倍 PB,对应合理价值区间 7.68-9.07元,维持“优于大市”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原油价格继续回落、天然气价格下调,炼油化工行业景气度下降等。
|
|
|
中国石化
|
石油化工业
|
2019-11-05
|
4.91
|
--
|
--
|
5.04
|
2.65% |
|
5.41
|
10.18% |
|
详细
中国石化公布2019年三季报。2019年前三季度,中石化实现营业收入22333.05亿元,同比增长7.7%;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432.81亿元(折合每股收益0.36元),同比回落27.8%。从单季度盈利数据看,今年第三季度公司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119.43亿元,环比下滑27.95%。 勘探与开采:油气产量环比稳步增长。今年第三季度,公司勘探与开采业务实现经营收入486.04亿元,同比下降6.60%;实现经营收益24.75亿元,环比下降39.6%。我们认为原油价格的回落是季度盈利下降的主要原因。油气产量方面,公司实现原油产量7110万桶(约1000万吨),环比增长0.32%;实现天然气产量74.74亿方,环比增长4.02%。 炼油:季度盈利环比下降。第三季度,公司炼油业务实现收入3133.28亿元,同比下降7.71%;实现经营收益34.10亿元,同比下降78.35%,环比下降52.15%。炼油业务盈利能力逐季下降,我们认为主要与油价回落、炼油行业竞争加剧有关。 化工:产量虽有增长,但盈利小幅下滑。第三季度,公司化工业务实现收入1205.69亿元,同比下降17.71%;实现经营收益46.65亿元,同比下降42.97%。我们认为化工业务盈利能力的下降主要与油价回落、乙烯供给增加及下游需求较弱有关。 营销与分销:盈利稳步增长。第三季度,公司营销与分销业务板块实现收入3664.91亿元,同比下降5.78%;实现经营收益85.36亿元,同比37.61%。营销与分销业务板块盈利一直保持相对稳定。 资本支出情况。今年前三季度公司累计资本支出达780亿元,同比增长62.46%,完成年初计划的57.23%。在各业务板块资本支出方面,上游油气勘探与开采业务实现资本支出347.51亿元,同比增长75.86%。 经营性现金流大幅改善。今年前三季度,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813.98亿元,较今年上半年大幅增加了484.8亿元。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我们预计公司2019-2021年EPS分别为0.49、0.50、0.51元,2019年BPS为6.06元。结合国际石化公司的估值水平,按照2019年EPS及12-14倍的PE,给予合理价值区间5.88-6.86元(对应2019年PB1.0-1.1倍),维持“优于大市”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原油价格回落、石化产品价差下降等。
|
|
|
中油工程
|
能源行业
|
2019-11-05
|
3.60
|
--
|
--
|
3.60
|
0.00% |
|
3.76
|
4.44% |
|
详细
总结。2019Q3,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3.30亿元,同比下滑17.5%,环比增加3.15亿元。公司业绩变化的原因主要是汇兑收益,公司前三季度累计汇兑收益2.53亿元,同比减少4.29亿元,所以同比下滑,由于在三季度获得不错的汇兑收益,因此归母净利润环比大幅增长。此外,公司前三季度整体毛利率提升1.07个百分点,新签订单金额513.88亿元,同比增长6.23%。 中油工程发布2019年三季报。2019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56.15亿元,同比2.7%;归母净利润4.10亿元,同比下滑21.0%。其中,2019Q3,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42.38亿元,同比增长9.9%,归母净利润3.30亿元,同比下滑17.5%,环比增加3.15亿元。 汇兑收益对公司业绩影响明显。2019Q3,由于人民币对美元贬值,公司获得不错的汇兑收益。2019年前三季度公司财务费用-3.14亿元,其中2019Q3-2.34亿元,前三季度累计汇兑收益2.53亿元,同比减少4.29亿元。 2019前三季度业务整体毛利率同比略有提升。2019前三季度,公司实现毛利26.35亿元、同比增加4.42亿元,毛利率7.40%、同比增加1.07个百分点。实现主营业务毛利25.32亿元,主营业务毛利率7.15%,同比增加1.18个百分点,毛利率部分受炼油与化工工程业务拖累,该板块毛利率5.59%,同比减少2.11个百分点,主要原因是部分项目预计毛利率不及预期。 2019前三季度新签订单同比增加6.23%。新签生效项目5699个,新签合同额513.88亿元,与去年同期483.73亿元相比增加6.23%,其中海外市场合同额147.68亿元、占比28.74%。截至三季度末,公司已中标未签合同额140.10亿元,已签订未生效合同额121.73亿元。 近期公司新签若干大合同。今年9月2日以来,公司公告若干新签大合同,合同总金额共约116亿元,占公司前三季度新签合同额(513.88亿元)的22.5%,我们预计以上合同对公司未来2-3年业绩有持续贡献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我们预计中油工程2019~2021年EPS分别为0.21、0.25、0.27元。按照2019年BPS4.52元以及1.1-1.2倍PB,对应合理价值区间4.97-5.42元,维持“优于大市”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油价大幅下跌、汇率大幅波动、在手订单建设不及预期等。
|
|
|
荣盛石化
|
基础化工业
|
2019-10-30
|
11.30
|
--
|
--
|
11.88
|
5.13% |
|
12.90
|
14.16% |
|
详细
3Q19归母净利润同比+17%。2019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96.58亿元,同比-5.36%;实现归母净利润18.46亿元,同比+0.92%。其中,3Q19单季归母净利润8.00亿元,同比+16.98%,环比+81.09%。 有效套保外金融资产(负债)投资收益贡献非经常性损益。2019年前三季度,公司非经常性损益3.45亿元,其中3Q19单季度贡献2.70亿元。公司三季度非经常性损益主要来自有效套保业务外交易性金融资产(负债)、衍生金融资产(负债)产生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及处置损益(合计2.44亿元)。 3Q19 PTA价差仍处较高水平。3Q19,由于原油均价回落、下游长丝产销率下降,PTA价格、价差震荡回落,平均价格5526元/吨,同比-26.96%,环比-10.09%;平均价差1079元/吨,同比-5.84%,环比-17.41%,虽有所回落,但仍处于2012年以来单季度较好水平。其中,7月初由于现货紧张,PTA价格、价差大幅上涨,7月价差1602元/吨,为2012年以来单月最高水平。3Q19,PX均价813美元/吨,同比-31.13%,环比-10.35%;“PX-石脑油”平均价差319美元/吨,同比-37.30%,环比-12.58%。 浙石化一期炼化项目进入试生产,二期项目稳步推进。公司控股浙石化4000万吨/年炼化一体化项目51%股权,项目总投资1731亿元,总规模为4000万吨/年炼油、800万吨/年对二甲苯和280万吨/年乙烯,分两期实施。2019年5月21日,公司发布公告,一期项目已完成工程建设、设备安装调试等工作,第一批装置(常减压及相关公用工程装置等)投入运行。我们认为浙石化项目投产将有助于公司产业链向上延伸,提升抗风险能力和盈利稳定性。 PTA-聚酯环节稳步扩张。公司子公司逸盛新材料(持股50%)拟投资67.31亿元,建设年产600万吨PTA项目,项目分两期实施。此外,公司子公司逸盛大化拟投资25.17亿元,建设年产100万吨多功能聚酯切片项目。公司现参控股PTA产能1350万吨(权益产能605万吨),聚酯长丝及薄膜产能155万吨,我们认为新项目的建设有助于公司扩大规模、降低生产成本,进一步巩固龙头地位,完善产业链。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我们预计公司2019-2021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4亿元、28亿元和30亿元,EPS分别为0.38、0.45、0.48元,2019年BPS为3.59元。参考可比公司估值水平,给予其2019年35-37倍PE,对应合理价值区间13.30-14.06元(2019年PB为3.7-3.9倍),维持“优于大市”评级。 风险提示:产品价格大幅波动;浙石化炼化项目进度不及预期。
|
|
|
滨化股份
|
基础化工业
|
2019-10-30
|
5.37
|
--
|
--
|
5.29
|
-1.49% |
|
5.50
|
2.42% |
|
详细
公司发布2019年三季报。2019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5.87亿元,同比下降10.83%;实现归母净利润3.45亿元,同比下降47.75%。其中2019Q3,公司营业收入14.97亿元,归母净利润0.95亿元,环比下滑13.5%,我们认为2019Q3公司归母净利润环比下滑的主要原因是产品销量下滑。 2019Q3主要产品价格上涨,但销量下滑。2019Q3,公司环氧丙烷产量5.83万吨,销量4.67万吨,环比下滑17.6%,销售单价9203元/吨。环比上涨12.6%;烧碱(折百)产量15.71万吨,销量14.81万吨,环比下滑19.4%,销售单价3016元/吨,环比上涨35.4%;三氯乙烯产量1.09万吨,销量1.37万吨,环比下滑27.1%,销售单价4528元/吨,环比上涨0.5%。整体来看,2019Q3公司主要产品价格上涨,但销量下滑明显。 8-9月环氧氯丙烷盈利能力较7月下滑。根据2019年半年报,公司环氧氯丙烷装置一次开车成功,7月3日产出合格产品,截至7月底,累计销售环氧氯丙烷2927吨,实现销售毛利2513万元,以此计算单吨毛利在8500元以上。环氧氯丙烷主要原料为丙烯,2019年8月山东几家炼厂丙烯出厂价下降4%左右,但山东地区环氧氯丙烷价格下跌接近20%;2019年9月,丙烯出厂价较8月回升2%左右,但环氧氯丙烷价格下跌0.6%,由此来看,我们预计2019年8-9月公司环氧氯丙烷的盈利能力较7月有明显下滑。 发行可转债申请受证监会受理,建设C3/C4综合利用项目。公司拟发行可转债募集不超过24亿元,用于C3/C4综合利用一期项目,该项目总投资63.34亿元,主要包括年产60万吨丙烷脱氢(PDH)项目和年产80万吨丁烷异构化项目,是公司进一步发展和稳定生产的重要举措。公司预计一期项目建设期2年,建成达产后正常年份下可实现年均净利润6.72亿元。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我们预计滨化股份2019~2021年EPS 分别为0.29、0.39、0.48元,我们认为当前公司处于行业景气底部区域,更适合采用PB估值法,按照2019年BPS 4.03元以及1.30-1.50倍PB,对应合理价值区间5.24-6.05元,维持“优于大市”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产品价格下跌、项目建设不及预期等。
|
|
|
新奥股份
|
基础化工业
|
2019-10-29
|
10.81
|
--
|
--
|
10.86
|
0.46% |
|
11.23
|
3.89% |
|
详细
前三季度业绩稳步增长。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97.37亿元,同比-0.61%;归母净利润10.76亿元,同比+3.96%;第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30.63亿元,同比-2.82%,实现归母净利润1.91亿元,同比-41.95%。 第三季度煤炭产量下降,甲醇盈利下滑。2019Q3公司煤炭生产量和销售量分别为160.55和160.03万吨,同比分别为-3.8%和-4.9%;甲醇生产量和销售量分别为33.69和34.59万吨,同比分别为+32.2%和+34.4%。根据公司披露的《2019年第三季度主要经营数据的公告》,第三季度甲醇价格同比下跌34.4%,甲醇盈利下滑拖累了公司的业绩。 农兽药资产剥离促使公司业绩增长。2019H1公司处置长期股权投资产生投资收益8582万元,主要是因为6月份完成农兽药资产的出售;2019H1营业外收入同比增加1.34亿元,主要是因为处置农兽药资产与之相关的搬迁补助递延收益尚未摊销部分一次性摊销所致。 发布重大资产重组预案。公司拟通过资产置换、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方式向新奥国际及精选投资购买其持有新奥能源32.81%的股权。 重大资产置换。拟以全资子公司新能香港持有联信创投100%股权与新奥国际持有新奥能源29.26%股权的等值部分进行资产置换,其中联信创投主要资产为持有Santos10.07%股权。 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购买资产。拟以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方式向新奥国际购买重大资产置换中置入资产交易对价的差额部分,其中发行股份购买资产的股份发行价格为9.88元/股,以支付现金方式向精选投资购买其持有新奥能源3.55%股权。 募集配套资金。拟向不超过10名特定投资者非公开发行不超过发行前总股本的20%股份(即2.46亿股)募集配套资金,募集配套资金在扣除中介机构费用及其他相关费用后,将用于支付标的资产的现金对价。 打造创新型清洁能源上下游一体化领先企业。此次重组有助于推动天然气全产业链布局,上游进一步获取优质资源,下游进一步提升天然气分销能力和综合能源服务能力,同时增加上下游的协同合作。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我们预计公司2019~2021年EPS分别为1.15、1.23、1.29元,参考可比公司估值水平,给予其2019年10-13倍PE,对应合理价值区间11.50-14.95元,维持“优于大市”评级。 风险提示:主要产品价格大幅波动;投产项目业绩不及预期等。
|
|
|
恒力石化
|
基础化工业
|
2019-10-28
|
16.20
|
--
|
--
|
16.72
|
3.21% |
|
18.45
|
13.89% |
|
详细
2019年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同比+86.64%。2019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63.29亿元,同比+74.14%;实现归母净利润68.17亿元,同比+86.64%,我们认为主要受益于炼化项目投产。其中,公司3Q19单季实现归母净利润27.96亿元,同比+57.96%,环比-20.46%。 3Q19PTA-涤纶FDY价格、价差环比回落。3Q19,由于原油均价回落、下游长丝产销率下降,PTA价格、价差震荡回落,平均价格5526元/吨,同比-26.96%,环比-10.09%;平均价差1079元/吨,虽仍处于2012年以来单季度较好水平,但受高基数影响,价差同比-5.84%,环比-17.41%。3Q19,涤纶FDY均价8102元/吨,同比-25.47%,环比-6.67%;平均价差1580元/吨,同比+1.77%,环比-5.06%。 3Q19营业税金、财务费用增加。3Q19,公司销售成品油125.95万吨,环比增加81.11万吨,我们认为缴纳消费税增加;3Q19公司营业税金及附加7.43亿元,环比+6.30亿元。此外,3Q19公司财务费用11.74亿元,环比+5.43亿元;其中利息费用11.29亿元,环比+6.70亿元,我们认为主要由于大炼化项目投产转固后,相关利息费用化。 2019-2021年新项目逐步落地投产,全产业链布局进一步完善。截至2018年底,公司拥有PTA年产能660万吨,年聚合产能276万吨,包括民用涤纶长丝155万吨,涤纶工业丝20万吨,聚酯切片65万吨,聚酯薄膜20万吨,工程塑料16万吨。目前,公司2000万吨/年炼化一体化项目全面投产,150万吨/年乙烯项目(含180万吨/年乙二醇、80万吨/年聚烯烃、72万吨/年苯乙烯)、500万吨/年PTA项目、135万吨/年聚酯项目和20万吨/年工业丝项目稳步推进,公司预计上述项目基本在2019-2021年期间逐步落地投产,公司全产业链规模进一步扩大,我们预计有望为未来提供业绩增量。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我们预计公司2019-2021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90亿元、100亿元和103亿元,EPS分别为1.28、1.42、1.46元,2019年BPS为5.25元。由于公司是民营大炼化中率先投产并释放效益的企业,我们给予一定估值溢价,给予其2019年3.2-3.5倍PB,对应合理价值区间16.80-18.38元(2019年PEG为0.10-0.11),维持“优于大市”评级。 风险提示:产品价格大幅波动的风险;炼化、乙烯项目进程不及预期;PTA-涤纶新增产能进度不及预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