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事业部 搜狐证券 |独家推出
袁维

国金证券

研究方向:

联系方式:

工作经历: 证书编号:S1130518080002...>>

20日
短线
9.38%
(第600名)
60日
中线
15.63%
(第150名)
买入研报查询: 按股票 按研究员 按机构 高级查询 意见反馈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11/40 转到  

最新买入评级

研究员 推荐股票 所属行业 起评日* 起评价* 目标价 目标空间
(相对现价)
20日短线评测 60日中线评测 推荐
理由
发布机构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长春高新 医药生物 2023-04-18 164.95 -- -- 177.19 7.42%
177.19 7.42%
详细
业绩简评2023 年4 月17 日,公司发布2023 年第一季度报告,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27.78 亿元(-7%);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 8.57亿元(-25%);其中核心子公司金赛药业实现收入 23.53 亿元(-11%),实现净利润 8.95 亿元(-26%)。 经营分析一次性影响因素消除,业绩增长节奏恢复。根据公司投资者关系文件,子公司金赛药业在22 年3 月为应对特殊情况,向全国紧急发货超6 亿元以保障市场供应,同时因部分销售费用和研发费用当时无法正常支付,形成了去年一季度相关业绩数据较高的基数状态,叠加今年一季度销售及研发费用支出恢复正常的因素,导致23 年一季度业绩同比下滑。目前相关因素对业绩的影响已经完全落地,开年以来公司经营活动逐渐回复到正常状态,4 月份新患入组继续保持较高增速,业绩增长节奏逐步恢复。 生长激素适应症布局持续完善,PEG 自产实现降本增效。公司重组人生长激素注射液23 年1 月获批用于治疗慢性肾脏疾病(CKD)所引起的青春期前儿童生长障碍,生长激素产品获批适应症已增加到12 项,行业领先地位持续巩固。此外随着PEG 自用相关事项获批,公司将进一步加快长效剂型推广,根据公司测算,假设完全换成自产,预计2025 年可节约1 亿元左右的成本。 研发工作稳步推进,产品管线有望持续丰富。近年来公司研发费用稳健增长,品种储备涵盖肿瘤、痛风、减肥、医美、成人内分泌、麻醉等多个领域。公司长效生长激素即将在美国申报3 期临床,预计25 年完成,27 年上市。金妥昔单抗预计两年后成为全球首个二线胃癌治疗药物,金纳单抗未来有望成为痛风性关节炎首选用药。减肥方面,胃占容等产品有望于今年上市。在医美领域,公司将以皮肤健康领域的新药开发为主,并补充具有独特竞争壁垒的玻尿酸、胶原蛋白、塑形、增肌减脂等产品。在成人内分泌方面将围绕增肌减脂等方向构建管线,与成人生长激素缺乏、抗衰老等形成互动。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公司生长激素龙头地位稳固,长期增长逻辑不变,我们维持盈利预期,预计公司2023-2025 年分别实现归母净利润47.8(+15%)、55.1(+15%)、62.2 亿元(+13%),EPS 分别为11.81、13.60、15.38元,对应当前P/E 分别为14、12、11 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医保降价和控费风险;生长激素竞争加剧风险;疫苗销售不及预期;研发进展不达预期等。
华东医药 医药生物 2023-04-17 47.94 -- -- 46.10 -4.54%
46.25 -3.53%
详细
4月13日,公司发布2022年年报,2022年实现收入377亿元(+9.1%),归母净利润25.0亿元(+8.6%),扣非归母净利润24.1亿元(+10.1%)。 2022Q4单季度实现收入98.6亿元(+14.1%),归母净利润5.18亿元(+27.4%),扣非归母净利润5.09亿元(+19.2%)。 经营分析医药工业逐步恢复,工业微生物持续增长。医药工业逐渐摆脱集采降价对经营带来的影响,顺利完成全年经营目标,2022年中美华东实现销售收入(含CSO业务)112.44亿元(+10.88%),实现扣非净利润20.93亿元(+4.71%)。公司工业微生物业务通过整合传统原料药业务,拓展创新药物原料、大健康产品原料等新业务快速抢占市场,2022年合计实现销售收入5.1亿元(+22%)。 医美业务高速增长,产品矩阵持续丰富。2022年医美业务实现营业收入19.15亿元(剔除内部抵消因素),按可比口径(剔除华东宁波)同比增长91.11%,其中Sinclair实现合并营业收入约11.44亿元元(+76.90%),自公司收购以来首次实现年度经营性盈利;欣可丽美学实现营业收入6.26亿元。明星产品伊妍仕市场关注度和渗透率持续提升,领跑国内医美再生填充领域高端市场;酷雪在国内成功完成了全球首发,目前已与国内超过40家美业机构开展商业化合作;截至2022年底,欣可丽美学签约合作医院数量已超500家,培训认证医生数量超过1100人。 医药商业稳健增长,经营产品实现子公司全覆盖。公司医药商业实现营业收入255.53亿元(+10.55%),累计实现净利润3.97亿元(+3.85%)。公司深耕传统业务,稳固院内,布局院外,业务文件发展,同时降本增效,提升运营绩效。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我们看好公司医药工业及流通业务的稳健发展,医美业务的蓬勃成长。预计公司23-25年实现归母净利润29.7亿元、36.2亿元、44.4亿元,同比增长19%、22%、22%。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疫情发展存在不确定性;产品研发进度不及预期;产品市场竞争加剧导致净利率下滑风险;市场推广不及预期风险等。
天坛生物 医药生物 2023-04-14 27.78 -- -- 28.00 0.79%
28.02 0.86%
详细
业绩简评2023 年4 月12 日,公司发布2023 年一季度业绩快报,2023 年一季度公司预计实现营业收入12.92 亿元,同比增长83%;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2.62 亿元,同比增长109%;预计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2.53 亿元,同比增长118%,整体业绩超预期。 经营分析一季度产品放量,业绩实现较大幅度增长。根据中检院数据,23 年一季度公司静丙获签发批次79 批,签发批次数量为行业内首位,同比增长22%,得益于产品销量增加带来销售收入持续增长,公司业绩较上年同期增长幅度较大。 新浆站接连获批,成长预期不断兑现。2023 年开年以来,公司所属上海血制临城浆站等8 家新浆站单采血浆许可证陆续获批,目前公司在营单采血浆站(含分站)数量达68 家,浆站数量及血浆采浆规模国内领先地位稳固,成长预期不断兑现。 研发投入稳定增长,在研产品陆续步入收获期。公司血液制品产品线拥有14 个品种,品种数目在国内处于第一梯队,其中白蛋白和静丙为主要优势品种,批签发量多年排名行业第一。同时公司近年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在研产品陆续步入收获期,其中,成都蓉生注射用重组人凝血因子Ⅷ、静注人免疫球蛋白pH4(层析工艺,10%浓度)、人纤维蛋白原和兰州血制人凝血酶原复合物等临床研究项目均已完成提交上市注册申请,确保公司重组凝血因子类和免疫球蛋白类新产品在国内同行业的领先地位,未来有望带动公司吨浆盈利能力持续提升。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考虑到公司新浆站陆续获批,盈利能力稳步提升,我们分别上调公司23-24 年净利润预测5%,预计2022-2024 年公司分别实现归母净利润8.78 亿元(+16%)、10.43 亿元(+19%)、12.81 亿元(+23%)。 公司2022-2024 年EPS 分别为0.53、0.63、0.78 元,对应PE 分别为51、43、35 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浆站拓展不及预期;单采血浆站监管风险;新开浆站带来资本开支增加;采浆成本上升的风险;原材料供应不足的风险;产品价格波动的风险等。
正海生物 机械行业 2023-04-12 45.89 -- -- 49.78 6.73%
48.98 6.73%
详细
2023年4月10日,公司发布2022年年度报告。2022年公司实现收入4.33亿元,同比+8.26%;实现归母净利润1.85亿元,同比+10.02%;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1.73亿元,同比+7.29%。 分季度来看,2022年Q4公司实现收入9194万元,同比-7.27%;归母净利润3008万元,同比-28.56%;扣非归母净利润2013万元,同比-46.46%。 经营分析口腔修复膜增长稳健,主要产品维持高毛利率。2022年公司口腔修复膜产品实现收入2.07亿元(+8.00%),毛利率为91.37%(+0.98%);可吸收硬脑(脊)膜补片产品实现收入1.56亿元(-1.05%),毛利率为91.73%(-0.85%);骨修复材料实现收入0.39亿元(+11.01%),其他产品实现收入0.31亿元(+101.38%)。 销售费用率明显改善,公司盈利能力持续向好。2022年公司销售费用率为26.99%(-3.53%),管理费用率为6.84%(-0.67%),研发费用率为8.67%(-0.12%),净利率为42.80%(+0.68%)。 产品创新不断,主要产品有望随集采放量。2022年,公司自酸蚀粘接剂、活性生物骨、硬脑(脊)膜补片相继取得医疗器械注册证。活性生物骨方面,公司正在推进其生产许可证的申请;硬脑(脊)膜补片作为公司第二个脑膜产品,是在“可吸收硬脑(脊)膜补片”工艺基础上研发而成,有效提高了产品性能。2023年1月,公司产品“可吸收硬脑(脊)膜补片”在安徽集采中成功中选,叠加种植牙集采政策推进,两款主要产品未来放量可期。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公司主要产品口腔修复膜及可吸收硬脑(脊)膜补片有望随集采放量,新增多款获准注册上市产品有望为公司业绩带来增量。预计2023-2025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53、3.40、4.38亿元,同比增长36%、34%、29%,EPS分别为1.41、1.89、2.43元,现价对应PE为33、25、19倍,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行业政策风险;市场竞争风险;研发注册不及预期的风险;股东质押、减持风险。
采纳股份 机械行业 2023-04-12 36.91 -- -- 52.51 8.27%
39.96 8.26%
详细
2023 年4 月10 日,公司发布2022 年年度报告。2022 年公司实现收入4.65 亿元,同比+5%;实现归母净利润1.62 亿元,同比+24%;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1.39 亿元,同比+11%;分季度来看,2022Q4 实现收入0.88 亿元,同比-34%,归母净利润0.28 亿元,同比-31%,扣非归母净利润0.16 亿元,同比-58%。 医疗器械板块稳步增长,外销业务持续发展。公司2022 年医疗器械业务实现收入2.63 亿元,同比+24%,成为公司业务增长的核心支撑;动物器械业务实现收入1.58 亿元,同比+2%;实验室耗材业务实现收入0.41 亿元,同比-45%。在动物系列与医用系列双轮驱动的同时,未来实验室耗材的下游应用领域有望持续扩大。 研发投入持续提升,海外获证产品数量众多。公司全年综合毛利率达到40.8%,同比-3.1pct;净利率达到34.8%,同比+5.2pct,美元兑人民币汇率波动形成了较大的汇兑受益。公司研发费用率4.2%,同比+0.1pct,目前公司已经取得26 项美国FDA 510K 注册产品以及28 项CE 认证产品,还有4 类目前正在申请的美国FDA注册证产品。在研项目中包含安全结构注射器、安全取样杯、弹簧自毁注射针等高端品种,将为外销业务不断提供新的增长支撑。 IPO 募投项目推进顺利,2023 年有望逐步投产。公司目前正在积极推进华士澄鹿路二期项目的建设工作,可形成年产9.2 亿支(套)医用注射穿刺产品的能力,预计将于2023 年完工并分批投产使用,所布局的产品线涵盖了安全胰岛素笔针、安全采血针、预灌装注射器等安全系列产品,有望增加穿刺注射系列产品的附加值,新产能投入使用后将进一步提升公司在生产端的竞争优势。 预计2023-2025 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02、2.56、3.29 亿元,同比增长25%、27%、28%,EPS 分别为2.15、2.73、3.50 元,现价对应PE 为23、18、14 倍,基于2022 年四季度销售情况承压,下调至“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大客户收入占比较高风险;新产品研发不达预期风险;产品推广不达预期风险;海外贸易摩擦风险;人民币汇率波动风险。
惠泰医疗 2023-04-11 362.75 -- -- 397.00 8.97%
397.99 9.71%
详细
2023年 4月 6日,公司发布 2022年年度报告。2022年公司实现收入 12.16亿元,同比+47%;实现归母净利润 3.58亿元,同比+72%;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 3.22亿元,同比+92%;分季度来看,2022Q4实现收入 3.29亿元,同比+40%,归母净利润0.97亿元,同比+112%,扣非归母净利润 0.89亿元,同比+302%。 血管介入业务快速增长,国际市场持续突破。公司 2022年产品市场覆盖率进一步提高,电生理业务实现收入 2.93亿元,同比+26%;冠脉通路类业务实现收入 5.69亿元,同比+49%;外周介入类业务实现收入 1.83亿元,同比+53%。血管介入类业务成为公司的重要增长支撑。此外公司境外业务实现收入 1.36亿元,同比+72%,占总收入比例达到 11%。国际市场持续突破,销售占比进一步提升。 盈利能力进一步提升,电生理重磅产品陆续进入临床。2022年公司综合毛利率达到 71.2%,同比+1.7pct,;净利率达到 28.0%,同比+4.5pct,盈利能力进一步提升。公司在电生理、冠脉和外周介入领域均取得可观的研发成果,电生理领域的脉冲消融导管、高密度标测导管、压力感应消融导管等重磅产品均已进入临床试验阶段,未来公司还将持续加速已有产品技术革新和新产品研发。 电生理联盟集采落地,产品有望加速入院。2022年 12月由福建省医保局牵头组织的心脏介入电生理类医用耗材省际联盟集采项目中,公司电生理产品全线中标,多个产品在所在竞价单元中所有品牌的需求量名列前茅,三维磁盐水消融导管在上市 18个月后,预报量在该竞价单元全部品牌中取得较好成绩。通过报量在全国头部大中心的准入渗透率从 27%提升至 70%。预计后续公司电生理板块耗材产品销售将实现加速,进一步推动行业国产替代趋势。 我们看好公司在电生理及血管介入领域的发展前景,预计2023-2025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4.85、6.84、9.07亿元,同比增长 35%、41%、33%,EPS 分别为 7.27、10.26、13.60元,现价对应 PE 为 50、35、27倍,维持“增持”评级。 医保控费政策风险,在研项目推进不达预期风险,新产品上市推广进度不达预期风险。
新产业 医药生物 2023-04-11 60.14 -- -- 61.85 1.59%
64.00 6.42%
详细
2023年4月6日,公司发布2022年年度报告。2022年公司实现收入30.47亿元(+20%);实现归母净利润13.28亿元(+36%);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12.41万元(+41%)。2022年Q4公司实现收入7.5亿元(+15%),归母净利润为4.03亿元(+31%),扣非归母净利润为3.88亿元。 经营分析营收利润双增长,海外国内齐头并进。公司2022年毛利率实现70.26%,(-1%);净利率实现43.58%(+14%)。此外公司销售费用率及财务费用率持续优化。2022年公司试剂类产品营收21.87亿元(+20%),仪器类产品实现营收8.54亿元(+34%)。 国内市场院内复苏主线带动业绩增长。2022公司在国内营收20.72亿元(+17%),其中试剂营收占比82%。国内常规诊疗业务、院内体检业务快速恢复,院内复苏将持续业绩助力。2022年全自动化学发光仪器装机1510台,其中大型机装机占比达63.38%(+12%)。 此外公司通过对高速机X8的推广拓展大型终端客户数量,带动常规试剂销量提升。 持续深化海外市场,装机向中高通量突破。2022年公司在海外业务营收9.69亿元(+26%),其中仪器营收占比49%。近年来公司海外仪器完成更新迭代,通过高性价比X6及高通量X8仪器开拓海外市场,2022年,海外市场中大型发光仪器销量占比提升至36.54%(+17pct)。海外市场中高通量仪器持续突破,为后续海外业务增长奠定基础。此外公司持续深化海外市场,截至2022末公司已在俄罗斯、巴西、墨西哥、巴基斯坦、秘鲁已完成设立共5家海外子公司,通过实施本地化经营推动海外重点国家的开拓市场和服务终端的能力。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考虑到疫情影响,我们下调23-24年利润9.7%、11.3%,预计23-25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6.59、21.10、26.54亿元,分别增长25%、27%、26%,EPS分别为2.11、2.68、3.38元,现价对应PE为28、22、17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国际宏观环境风险;集采降价超预期风险;汇率波动风险;产品推广不达预期风险等。
华兰生物 医药生物 2023-04-10 23.37 -- -- 24.75 5.91%
24.75 5.91%
详细
业绩简评2023 年4 月9 日,华兰疫苗发布2023 年一季度业绩预告。公司2023 年Q1 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0.86-0.93 亿元,同比扭亏;预计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0.60-0.67 亿元,同比扭亏。 经营分析一季度多地甲流疫情高发,流感疫苗销售得到推动。根据中国国家流感中心发布的流感监测周报,自今年第9 周(2 月27 日-3 月5 日)起,我国南方及北方哨点医院报告的流感样病例百分比均开始超过近3 年内同期水平,截至第13 周(3 月27 日-4 月2 日)仍处于近三年来高位。公司去年底库存的部分流感疫苗在今年第一季度实现销售,疫苗销量较上年同期明显增长,该部分疫苗已在22 年年度报告中全额计提减值准备,在实现销售后,应结转的成本与上年已计提的减值准备相抵消,对公司23 年第一季度的业绩产生了积极影响。 流感疫苗批签发量持续领先,23 年业绩有望迎来反转。22 年公司取得流感疫苗批签发共计103 个批次,其中四价流感疫苗(成人剂型)77 批次,四价流感疫苗(儿童剂型)14 批次,四价流感疫苗及流感疫苗批签发批次数量继续保持国内领先地位。目前国内流感疫苗接种率较低,随着疫情对接种及推广工作影响消退及市场教育程度的进一步提升,流感疫苗有望在23 年实现业绩反转。 血制品业务持续增长,浆站建设注入增长新动能。22 年公司获批7 家新浆站,争取23 年年内实现全部建成并通过验收,提高采浆量,进一步增强公司血制品原料供应能力。截至目前,公司浆站总数达32 家,22 年采浆量超1100 吨,浆站数量及采浆量均位居行业前列。未来公司总采浆量有望持续突破,叠加疫情推动院端对血制品的认知程度,血制品业务有望实现稳定增长。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我们维持2023-2025 年盈利预期,预计公司分别实现归母净利润14.5(+35%)、16.4(+13%)、19.4 亿元(+18%)。2023-2025 年公司对应EPS 分别为0.80、0.90、1.06 元,对应当前PE 分别为30、26、22 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医保降价和控费风险;竞争加剧风险;疫苗销售不及预期;研发进展不达预期等。
三诺生物 医药生物 2023-04-10 30.15 -- -- 31.66 4.32%
33.15 9.95%
详细
事件简评4月6日,公司发布2022年年报,2022年实现收入28.1亿元(+19.2%),归母净利润4.31亿元(+300.6%),扣非归母净利润3.52亿元(+266.7%)。 2022Q4单季度实现收入8.33亿元,归母净利润0.67亿元,扣非归母净利润0.55亿元。 经营分析聚焦慢性病快速检测业务,业绩稳步增长。公司持续推动现有以血糖监测产品为核心的慢性病快速检测业务的第一曲线成长,收入实现稳定增长:1)2022年血糖监测系统实现收入20.0亿元(+9.07%);2)血脂检测系统实现收入2.14亿元(+15.6%);3)糖化血红蛋白检测系统实现收入1.70亿元(+27.5%);4)血压计实现收入1.06亿元(+31.6%);5)经营品实现收入2.54亿元(+156.6%);6)其他产品实现收入0.66亿元(+152.9%)。公司不断丰富产品品类,2023年经营目标为实现营业收入人民币32亿元,力争整体销售收入和经营利润稳步持续增长。 国内血糖监测市场地位领先,盈利能力持续上升。血糖监测系统2022年实现营业收入占总营业收入的71.23%,产品毛利率67.05%,同比上升1.32%。公司持续巩固国内零售市场,2022年公司在国内血糖仪市场份额占50%以上,拥有超过2,100万用户;不断扩大临床市场份额,公司血糖仪产品覆盖超过3000家的等级医院、超过18万家药店及健康服务终端。此外,公司全资子公司Trividia经营业绩改善,公司海外业务业绩稳定性加强。 CGM产品获批,看好产品上市后逐步放量。公司自主研发的“持续葡萄糖监测系统”产品已完成注册并获得第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 我们预计产品将凭借其优异产品力,借助原有血糖仪市场及渠道积累,有望快速放量,带动公司业绩进入新一轮增长。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公司血糖检测龙头企业,全品类产品有望持续放量。我们预计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05、6.06和7.04亿元,增速分别为17%、20%和16%,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CGM推广不及预期风险、iPOCT放量不及预期风险、政策风险、行业竞争加剧风险、商誉和海外资产减值风险。
山外山 2023-04-05 40.88 -- -- 62.93 53.94%
62.93 53.94%
详细
2023年4月2日,公司发布2022年年度报告。2022年公司实现收入3.82亿元,同比+35%;实现归母净利润5924万元,同比+204%;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4826万元,同比+207%;分季度来看,2022Q4公司实现收入1.23亿元,同比+31%,归母净利润2504万元,同比+57%,扣非归母净利润2057万元,同比+41%。 血液净化设备快速增长,市场占有率持续提升。公司全年血液净化设备实现收入2.42亿元,同比+41%,其中血液透析设备全年实现3071台的销售量,同比+60%,高毛利率的SWS-5000系列产品收入增长67%,设备销售成为公司的核心增长点;血液净化耗材实现收入0.77亿元,同比+26%;医疗服务业务实现收入0.59亿元,同比+20%,透析中心患者数量同比增长27%使亏损大幅减少。公司2022年末合同负债金额达到1.54亿元,表明订单需求较为旺盛。 综合利润率显著增长,盈利能力大幅提升。公司综合毛利率达到43.6%,同比+3.1pct,;净利率达到14.9%,同比+8.5pct,公司盈利能力实现快速提升。同时公司进一步加大自主创新力度,技术中心研发的多种新型血液净化设备目前进度较为顺利。耗材方面,公司新增透析液过滤器、血液透析器(低通)、血液透析器(高通)和连续性血液净化管路4个新产品注册证,产品种类持续扩充。 设备国产替代空间巨大,ICU建设有望拉动CRRT需求。截至2022年12月,国内ICU床位覆盖率仅10张/10万人,与欧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由于每10张ICU床位需要配置3套全自动连续血滤系统CRRT,未来ICU病房建设加速有望带来CRRT产品市场规模的迅速增长。同时国内透析机等血液净化设备市场目前仍以外资品牌主导,未来国产设备替代存在较大替代空间。 我们看好公司在血液净化市场的发展前景,预计2023-2025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85、1.98、2.62亿元,同比增长212%、7%、32%,EPS分别为1.28、1.37、1.81元,现价对应PE为29、27、21倍,维持“买入”评级。 ICU科室建设不达预期风险;医保控费政策风险;在研项目推进不达预期风险;产品推广不达预期风险。
三诺生物 医药生物 2023-04-03 32.38 -- -- 32.51 0.40%
33.15 2.38%
详细
事件简评3 月31 日公司公告,自主研发的“持续葡萄糖监测系统”产品已完成注册并获得第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规格型号包括i3、H3、I3、h3,用于糖尿病成年患者(≥18 岁)的组织液葡萄糖水平的 连续或定期监测。 经营分析公司CGM 获批,产品优势显著有望快速放量。公司实时持续葡萄糖监测系统(CGM)所采用的是第三代直接电子转移技术,i3 型号MARD 为8.71%,H3 型号MARD 为7.45%,参数性能处于行业领先地位;产品可提供并存储实时葡萄糖值,供用户跟踪葡萄糖浓度变化的趋势,同时可进行高低血糖预警;i3 及I3 型号在家庭环境使用,使用时间最长15 天,H3 及h3 型号在医疗机构中使用,使用时间最长8 天。此外,公司CGM 产品海外临床以及认证持续推进,全球化布局未来可期。我们预计,公司CGM 产品凭借其优异产品力,同时借助原有血糖仪市场及渠道积累,有望实现快速放量,带动公司业绩进入新一轮高速增长。 聚焦慢性病快速检测业务,产品布局进一步丰富。公司继续推动现有以血糖监测产品为核心的慢性病快速检测业务,考虑到我国糖尿病发病率及患者人数持续增加,我们看好公司产品持续放量,收入稳定增长。此次CGM 产品获批,丰富了公司糖尿病监测产品线的品类,有助于满足市场多元化的检测需求,建立“感知+评估+干预”的闭环,将进一步增强公司产品的综合竞争力和市场拓展能力。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公司血糖检测龙头企业,随着行业渗透率的进一步提高,公司全品类产品有望持续放量,随着公司海外业务扭亏为赢及费用结构持续优化,我们预计2022-2024 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28/4.87 和5.93 亿元,增速分别为297%、14%和22%,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CGM 进展不及预期风险、iPOCT 放量不及预期风险、政策风险、行业竞争加剧风险、海外子公司经营及整合不及预期风险,商誉和海外资产减值风险。
达仁堂 医药生物 2023-04-03 39.43 -- -- 47.32 17.45%
55.06 39.64%
详细
3月31日,公司发布2022年年报,2022年实现收入82.5亿元(+19.4%),归母净利润8.61亿元(+12%),扣非归母净利润7.69亿元(+3.9%)。 2022Q4单季度实现收入26.9亿元(+72.7%),归母净利润1.33亿元(+23.4%),扣非归母净利润1.21亿元(+16.5%)。 经营分析以速效救心丸为龙头打造产品矩阵,品牌建设进一步强化。公司坚持品牌引领,打造达仁堂主品牌,明确子品牌的细分定位,围绕老字号品牌建设守正创新,全面加强品牌建设。速效救心丸全年增长2.3亿元,纯销增长5亿元,销量合计5060万盒,同比增长15%,并通过核心品种速效救心丸全力开展“篮子工程”,带动其他产品迸发增长新活力;京万红20g规格新装上市,社会库存逐步合理化;金芪降糖片新开发医院上千家,同比增长20%;清肺消炎丸、清咽滴丸销售量分别同比增长59.9%、47.1%。此外,公司全年完成科技投入1.51亿元,持续开展新品研发、重点品种二次开发,挖掘品种临床使用价值,打造长期竞争优势。 混改重塑启新程,看好费用结构持续优化。2022年,公司管理费用率为4.58,同比下降0.8pct;销售费用率为23.9%,同比增长1.3pct,公司整合销售公司、营销公司、达仁堂销售团队、京万红销售团队,实现产销分离,目前各销售平台已完成产品线调整,组织架构建设工作,我们看好公司销售效率进一步提高,带动公司盈利能力改善。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公司明星产品打开品牌优势,多产品全面发力,我们预计公司2023-2025年实现归母净利润10.4/12.6/14.3亿元,同比增长20%/21%/14%,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原材料成本上升风险,市场开拓不及预期风险,产品集采降价风险。
华东医药 医药生物 2023-04-03 46.97 -- -- 49.57 4.78%
49.21 4.77%
详细
2023年3月30日,公司全资子公司中美华东收到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核准签发的《药品注册证书》,由中美华东申报的利拉鲁肽注射液“适用于成人2型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的上市许可申请获得批准,商品名称为:利鲁平。 经营分析利拉鲁肽注射液竞争格局较好,看好产品上市后放量潜力。利拉鲁肽临床主要用于改善成年人2型糖尿病的血糖控制,以及肥胖或体重超重患者的治疗(海外),原研企业为诺和诺德。公司本次为糖尿病适应症获批上市,此外产品肥胖或超重适应症上市许可申请提交并获得受理,目前国内仅有中美华东及原研企业拥有糖尿病适应症的上市批文。根据诺和诺德2022年年报,Victoza2022年中国市场销售额约为14.79亿元,Saxenda2022年中国市场约1.33亿元。公司产品采取与原研厂家不同的生产工艺,公司已在在现有生产场地及江东生产基地已为该产品的未来发展预先制定了整体的产能规划,我们看好公司产品上市后快速放量潜力。 丰富公司内分泌产品矩阵,看好公司长期发展。2022年6月29日,公司发布公告司美格鲁肽注射液临床试验申请获得批准。随着产品管线的不断丰富,公司在糖尿病领域已完成了创新靶点加差异化仿制药的整体布局,从仿制+创新+生物大分子三个维度,构筑了逐步升级、对核心治疗靶点与临床主流用药全布局的产品矩阵,有利于强化提升公司在糖尿病用药领域的市场竞争力,巩固公司在国内糖尿病治疗领域的市场领先地位,我们看好公司长期发展。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我们看好公司医药工业及流通业务的稳健发展,医美业务的蓬勃成长。预计公司22-24年实现归母净利润25.9亿元、30.8亿元、37.5亿元,同比增长13%、19%、22%。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疫情发展存在不确定性;产品研发进度不及预期;产品市场竞争加剧导致净利率下滑风险;市场推广不及预期风险等。
华兰生物 医药生物 2023-04-03 20.81 -- -- 25.09 18.91%
24.75 18.93%
详细
2023年3月29日,公司发布2022年年度报告。公司2022年实现收入45.17亿元(+2%),归母净利润10.76亿元(-17%),扣非归母净利润8.94亿元(-26%);分季度来看,2022Q4单季度实现收入9.15亿元(-15%),归母净利润1.76亿元(-27%),扣非归母净利润1.35亿元(-40%)经营分析血制品业务增长稳健,疫苗销售短期承压。分业务来看,2022年公司血液制品业务实现收入26.79亿元(+3%),毛利率为52.30%,同比减少2.96%。外部环境变化给流感疫苗行业带来不利影响,公司科学谋划生产,流感疫苗于5月份取得批签发率先上市,抓住了我国南方地区流感高发带来的市场机遇,将不利影响降到了最小,疫苗制品业务实现收入18.18亿元(-0.4%),毛利率为88.49%,同比增加0.29%。 采浆量受疫情影响逐渐消退,浆站数量稳步提升。公司目前共有单采血浆站32家,2022年采浆量超1100吨,2022年公司累计获批7家新浆站,新浆站的不断获批及原有浆站的浆源拓展为公司血液制品业务保持增长奠定了坚实基础。疫情后院端对血制品的认知程度提升较大,未来有望维持高需求态势。 流感疫苗批签发量持续领先,23年业绩有望迎来反转。2022年公司取得流感疫苗批签发共计103个批次,其中四价流感疫苗(成人剂型)77批次,四价流感疫苗(儿童剂型)14批次,三价流感疫苗12批次,四价流感疫苗及流感疫苗批签发批次数量继续保持国内领先地位。目前国内流感疫苗接种率较低,随着疫情对接种及推广工作影响消退及市场教育程度的进一步提升,流感疫苗有望在23年实现业绩反转。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我们维持2023-2025年盈利预期,预计公司分别实现归母净利润14.5(+35%)、16.4(+13%)、19.4亿元(+18%)。2023-2025年公司对应EPS分别为0.80、0.90、1.06元,对应当前PE分别为27、24、20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医保降价和控费风险;生长激素竞争加剧风险;疫苗销售不及预期;研发进展不达预期等。
健帆生物 机械行业 2023-04-03 29.62 -- -- 32.62 7.62%
31.88 7.63%
详细
2023年3月30日,公司发布2022年年度报告。2022年公司实现收入24.91亿元,同比-7%;实现归母净利润8.90亿元,同比-26%;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8.22亿元,同比-28%;分季度来看,2022Q4公司实现收入4.66亿元,同比-48%,归母净利润0.16亿元,同比-95%,扣非归母净利润0.03亿元,同比-99%。 公司当日同时发布了健帆生物公司奋斗者一号员工持股计划(草案),拟通过员工自筹资金与公司激励基金1:1配比形式筹集资金不超过1.5亿用于持股计划。 肾科与肝科产品收入下滑,血液净化设备快速拓展。公司全年血液灌流器实现收入20.25亿元,同比-13%;血浆胆红素吸附器实现收入1.15亿元,同比-26%。受到国内疫情等因素影响,肾科及肝科相关产品有一定下滑。但危重症产品取得较好业绩,在国内实现收入2.29亿元,同比+32%。同时血液净化设备实现收入1.98亿元,同比+163%,DX-10等设备产品装机销售实现快速增长。 费用率整体增长明显,研发投入快速提升。公司全年整体费用率增长明显,研发投入2.54亿元,同比+46%。公司投资建设的健帆科学楼目前建筑主体已改造完成,预计2023年将投入使用。2022年血液透析器、3个不同配方的透析粉液以及柠檬酸消毒液产品顺利获证,将更全面的满足多样化的血液透析治疗需求。 发布新一期员工持股计划,考核指标侧重长期业绩表现。员工持股计划的业绩考核年度为2023-2027年五个会计年度,两个归属期考核指标分别为:1)2023-2025年累计净利润达到36亿元;2)2023-2027年累计净利润达到70亿元,体现出公司对长期经营业绩的重视,充分调动核心骨干员工的积极性。 我们看好公司在血液净化领域的竞争力,预计2023-2025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1.13、13.52、16.37亿元,同比增长25%、21%、21%,EPS分别为1.38、1.67、2.03元,现价对应PE为22、18、15倍,维持“买入”评级。 医保控费政策风险;新产品研发不达预期风险;产品推广不达预期风险;产能建设及使用不达预期风险。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11/40 转到  
*说明:

1、“起评日”指研报发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起评价”指研报发布当日的开盘价;“最高价”指从起评日开始,评测期内的最高价。
2、以“起评价”为基准,2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10%,为短线评测成功;6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20%,为中线评测成功。详细规则>>
3、 1短线成功数排名 1中线成功数排名 1短线成功率排名 1中线成功率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