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康威视
|
电子元器件行业
|
2022-04-19
|
39.86
|
--
|
--
|
43.13
|
5.20% |
|
41.93
|
5.19% |
|
详细
事件:2022年4月15日晚,公司发布2021年报及2022年一季报。2021年,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814.20亿元,同比增长28.21%;实现归母净利润168.00亿元,同比增长25.51%。2022Q1,公司实现营收165.22亿元,同比增长18.1%;实现归母净利润22.84亿元,同比增长5.29%。 2021年年PBG、EBG业务实现稳健增长,SMBG快速成长,AI落地景气度持续验证。 落地景气度持续验证。2021年年报中,公司对收入披露口径有所调整,使得公司三大BG、海外业务、创新业务不再相互交叉。调整后,公司2021年PBG业务增速达到19.85%,EBG业务同比增长12.94%,SMBG同比增长46.49%,持续验证AI行业景气度。 创新业务近翻倍增长,机器人、汽车电子、存储等业务进入高增收获期。创新业务近翻倍增长,机器人、汽车电子、存储等业务进入高增收获期。2021年,公司创新业务同比增速高达98.93%,接近翻倍,进入收获期,其中:1)机器人业务同比增长103.26%,2021年公司已形成新的四大硬件产品系列,并发布了第一代低代码应用开发平台。2)汽车电子业务同比增长118.92%,2021年乘用车前装业务继续达成翻倍增长,同时新增定点项目数量实现翻倍,其中新增合同预期销售额较2020年末翻两番,自动泊车系统取得了长城、吉利、长安等头部自主品牌的十余个量产车型定点。3)存储业务同比增长74.94%,客户数量稳定持续增长,2021年总客户数超过3000家。 直面宏观经济压力,直面宏观经济压力,2022Q1收入增速仍略超市场预期,体现公司稳健内生增长能力。 收入增速仍略超市场预期,体现公司稳健内生增长能力。2022Q1,宏观经济面临一定下行压力,而公司EBG业务面向千行百业、PBG业务面向政府部门,难以避免宏观经济带来的影响。正是在这种压力下,公司2022Q1收入仍略超市场预期的增速,利润增速符合预期,再度验证了公司稳健的内生增长动力。我们认为,市场对宏观经济的担忧当前已基本体现在股价中,风险释放充分;公司以这一业绩验证了自身的增长能力与动力,伴随着近期市场风险偏好转向低估值品种,有望率先受益。 股权激励维持收入股权激励维持收入15%CAGR和和20%ROE要求,为长期稳健增长保驾护航,“脱钩”安防,估值体系有望稳步上行。 要求,为长期稳健增长保驾护航,“脱钩”安防,估值体系有望稳步上行。2021年10月7日,公司发布了新一期股权激励,覆盖23.36%的员工人数,通过长达五年的完整解锁周期绑定核心人才,本次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的条件基本与公司2018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的大体一致(CAGR从20%调为15%),也显示出公司管理层在长期发展中所秉持的一致的稳健风格。随着公司沿着光谱的波长通过多维感知技术拓展产品组合,我们认为创新业务有望再造一个海康,同时和创新业务有望再造一个海康,同时和EBG业务的持续深入将持续带来公司和传统安防硬件公司的市场刻板印象和估值体系的全面“脱钩”。 业务的持续深入将持续带来公司和传统安防硬件公司的市场刻板印象和估值体系的全面“脱钩”。 维持“买入”评级。维持“买入”评级。我们预计公司2022-2024年实现收入975.02亿元、1148.83亿元、1367.33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200.08亿元、237.12亿元、281.81亿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国内需求不确定性;贸易关系扰动风险;原材料涨价风险;AI推进不及预期的风险;创新业务孵化不及预期的风险。
|
|
|
中望软件
|
|
2022-04-13
|
145.47
|
--
|
--
|
229.19
|
12.17% |
|
221.90
|
52.54% |
|
详细
事件:2022年4月11日晚,公司公布2021年年报。2021 年度营业收入为61,868.07 万元,同比增长35.65%;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18,165.02万元,同比增长50.89%;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为9,940.38万元,同比增长4.16%。 2D业务快速增长,3D业务逐步进入收获期,海外业务有望逐步恢复。1)2022年,公司2D/3D CAD软件收入增速分别达到31.4%/25.5%,2D业务快速增长,3D业务持续稳健成长,随着技术攻关不断突破,有望逐步进入收获期。2)2022年公司国外经销渠道网络建设取得了明显突破,新增合作渠道商数量为往年的两倍以上。同时,公司积极推进业务本地化布局,已在美国、越南、日本等战略市场建立本地业务和支持团队,能够更高效地深入市场和行业。随着海外疫情影响逐步消退,我们预计2022年公司海外业务有望逐步恢复。 毛利率维持高位,现金流表现健康稳健,再度验证公司议价能力与回款策略的有效性。1)2021年公司毛利率约97.87%,一如既往维持在高位,体现了公司作为纯软件企业商业模式的优越性。2)2022年经营性净现金流达1.87亿元,同比增长24.4%,这是公司 2021 年度持续完善产品、加强多形式多渠道的内容营销和广告投放等策略的成果,同时也体现了公司强化大客户销售回款政策的有效性。 销售渠道拓展使得利润端阶段性承压,持续高研发投入拓宽护城河。1)2021年公司持续加强营销体系建设,拓展和优化渠道,强化直销队伍向大客户模式转变,带来销售费用的大幅增长。公司销售费用率达43.1%,比2020年上升了3.36个pct;管理费用率约9.0%,相比2020年上升0.8个pct;财务费用率与2020年基本持平。渠道变革扩张与股权激励费用为公司利润端带来阶段性压力,我们预计未来这种压力将逐步消化。2)2022年研发费用的投入总额达20,289.57万元,同比增长34.23%,用于持续打磨2D产品,以及3D领域持续技术攻关。当前产品性能已逐渐得到灯塔客户的认可,适用范围和深度亦不断扩大,我们预计未来公司3D产品力将持续改善,获得市场进一步认可。 成长驱动力:国产替代带来短期弹性,CAx一体化驱动中期成长,长期看SaaS云端转型。短期看,中国是工业软件培育的沃土,公司产品性价比优势明显且仅覆盖1%目标客户,国产替代和软件正版化带来发展弹性,2020年疫情构成全球化短期障碍。中期看,以巨头为榜样,推进CAx一体化战略,从IPO资金的募投方向看,CAD/CAE/CAM均有相应的资金投入布局,行业know-how的积累带来更深的公司竞争护城河,下游客户群体的进一步丰富也将降低公司收入因下游周期性波动带来的影响。长期看,公司将推进SaaS云端转型,但非当务之急,公司的产品目前相对全球第一梯队巨头依然存在一定差距(尤其是3D CAD产品),对手的云端转型也在一定程度上提供了公司通过产品性价比抢占市场份额的机遇。 维持“买入”评级。我们预计公司2022E/23E/24E分别实现营业收入8.35/11.20/14.87亿元,同比增长35%/34%/33%;实现归母净利润2.24/3.23/4.19亿元,同比增长24%/44%/30%,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下行风险;研发投入产出不及预期的风险;知识产权风险;疫情持续产生负面影响的风险;测算、假设存在误差风险。
|
|
|
中控技术
|
机械行业
|
2022-04-13
|
42.56
|
--
|
--
|
47.19
|
10.88% |
|
56.29
|
32.26% |
|
详细
事件:2022年4月11日晚公司发布2021年年报,公司2021年实现收入45.19亿元,同比增长43.1%;实现归母净利润5.82亿元,同比增长37.4%。公司年报业绩略超预期。 DCS、业务景气度持续,自动化仪表、工业软件、5S。店等多项业务布局开始进入高增轨道。2021年公司智能制造解决方案业务实现收入32.58亿元,同比增速达到39.8%,印证了产业需求的持续景气。多项新业务进入高增轨道,2021年公司实现大客户突破,故而自动化仪表业务增速高达44%;深化优化5S店运营,不断壮大5S店单店规模,2021年实现收入1.29亿元,同比增长206.71%;工业软件产品体系不断丰富,2021年实现工业软件收入(包括包括单独对外销售的“工业软件”项目以及智能制造解决方案中的“控制系统+软件+其他”)8.71亿元,同比增速高达63.4%。 市占率持续提升,印证公司核心竞争壁垒不断加厚。根据睿工业统计,2021年公司核心产品集散控制系统(DCS)在国内的市场占有率达到了33.8%,较2020年市场占有率增长5.3个百分点,连续十一年蝉联国内DCS市场占有率第一名。其中2021年公司在化工领域的市场占有率达到51.1%,较2020年市场占有率提升6.9个百分点;2021年公司在石化领域的市场占有率达到41.6%,较2020年市场占有率提升7.6个百分点。根据中国工控网统计,2021年公司核心产品安全仪表系统(SIS)国内市场占有率25.7%,较2020年市场占有率提升3.3个百分点,排名第二;其中在化工行业市场占有率排名第一。2021年度公司核心工业软件产品先进过程控制软件(APC)国内市场占有率28.6%,较去年市场份额提升1.6个百分点,排名第一。 会计口径调整叠加跑马圈地需求,毛利率阶段性承压。1)根据最新会计准则,2021年公司将运输成本从销售费用重分类至营业成本,导致营业成本的上升与毛利的下降。2)为了快速占领市场,扩大业务市占率,公司牺牲了一定业务毛利率,导致公司2021年各项业务毛利率都有所下降,智能制造解决方案/自动化仪表/工业软件/运营服务毛利率分别下降了5.25/3.94/4.67/11.98个pct,公司整体毛利率下降5.6个pct。 。控费能力优秀,维持公司盈利能力。2021年,公司销售/管理/财务费用率分别为11.8%/6.6%/11.0%,相比2020年都有显著下降,体现了公司优异的控费能力,使得公司在毛利率出现下滑的情况下,净利率仍然维持在和2020年大致持平的水平,维系了公司的盈利能力。 是不止是DCS:如何看待中控技术的长期发展。1)从工业3.0到工业4.0,从单一控制系统到解决方案,公司工业全流程布局做大蛋糕,赋能下游智能化转型。体现在财务数据上,来自自动化仪表与工业软件的收入占比持续提升,收入结构持续优化。在SIS等新增市场,公司也在全速前进,多品类同时出击,不断实现“零”的突破,我们认为以DCS单品作为锚定去判断公司的发展是偏颇的。2)“仪表”二字并非低端产品的代名词,高端精密仪表阀门售价甚至可以突破百万元,未来随着公司仪表产品线的逐步中高端化(目前以中低端走量为主要战略),有望为公司的长期发展和市场认知带来更强的提振。同时,随着公司的仪表业务在“三桶油”的持续突破,未来有望带来客户覆盖面的扩张,推动板块收入加速增长。3)5S服务站点是“哨兵”,5S服务站打通园区客户服务的“最后一公里”,提升客户粘性,整合产业资源,加速产品迭代,不能简单的以其业务毛利率的高低作为战略价值大小的判断。4)“软件决定高度,硬件决定基础”。流程工业行业的工业软件商业本质决定了其下游需求呈现碎片化、非标准化程度较高,商业模式上需要走高端、专业、定制路线。因此,虽然工业软件赛道的长期空间巨大,但短期内不应过于苛求公司的工业软件板块收入占比快速提升。 如何理解中控技术的估值?海外可比工业软件巨头PEG显著大于1,极高的技术壁垒带来可观的估值溢价。从控制系统到整体解决方案,产品硬件性能和行业know-how结合进一步提升客户粘性,极高的产业壁垒和赛道当前的高景气度有望带来公司的估值中枢上行。 维持“买入”评级。我们预计公司2022-2024年营业收入将分别达到59.88/79.55/105.06亿元,净利润7.51/9.40/13.43亿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下游行业波动风险;研发投入不及预期;部分重要原材料进口风险;新冠疫情持续发酵的风险。
|
|
|
科大讯飞
|
计算机行业
|
2022-04-13
|
41.40
|
--
|
--
|
42.66
|
2.77% |
|
44.66
|
7.87% |
|
详细
事件:4月12日,公司发布2021全年及2022Q1业绩快报,2021年实现营业收入183.14亿元,同增40.61%,归母净利润15.56亿元,同增14.13%,扣非归母净利润9.79亿元,同增27.54%;2022Q1实现营业收入35.06亿元,同增40.18%,归母净利润1.10亿元,同减21.34%,扣非归母净利润1.45亿元,同增36.71%。2021全年与2022年第一季度业绩超市场预期。 “根据地业务”持续落地应用,Q1收入高增长印证AI行业景气度持续高企。1)据公告披露,2021年公司教育、智慧医疗、智慧城市等“根据地业务”落地应用规模持续扩大。截止2021年末,讯飞开放平台汇聚开放者数量达293万,平台应用数超137万,以科大讯飞为中心的产业生态持续构建,进一步巩固公司人工智能国家队的地位。2)在“根据地业务”驱动下,2021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83.14亿元,同增40.61%,其中“根据地业务”收入占比超过50%,同时也成为过去十年A股所有上市公司中唯一连续十年营收增速超过25%的公司。2022Q1,在疫情、宏观经济等因素的压力下,公司收入端仍然实现了40.18%的同比高增长,体现了AI行业高企的景气度;归母净利润虽然仅1.10亿元,同减21.34%,但主要是寒武纪、三人行等因股价变动导致公允价值变动确认损益-1.54亿元所致;扣非归母净利润达到1.45亿元,同比增长36.71%,仍然维持稳健。 公司真正的壁垒来源于语义和场景,消费品、医疗、司法背后都是语义和场景,未来有望快速增长。深度神经网络融合端到端技术,推动语音识别准确率大幅提升,技术迭代和创新已推动语音识别率达到超越人类的较高水平。加深场景化语义理解,构建知识图谱是未来语音识别的关键,也是科大讯飞真正的壁垒所在。消费:每款产品背后都有其场景和客户需求痛点,2021年618捷报预示着消费者板块收入有望加速。医疗:基于医学深度模型,构建知识图谱进行推理,提升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和效率。司法:通过图文识别、语义理解和司法要素提取,助力司法体制改革和智慧法院建设,提升司法质量、效率和公信力。我们认为上述垂直行业的持续深耕有望带来未来各版块收入端的加速。 维持“买入”评级。我们预计科大讯飞2021-2023年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分别为18.05亿、25.01亿、34.59亿,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市场竞争加剧的风险;技术研发落后及投入不达预期的风险;人才流失的风险;应收账款加大、客户回款不达预期的风险。
|
|
|
中控技术
|
机械行业
|
2022-03-29
|
48.42
|
--
|
--
|
47.64
|
-1.61% |
|
56.29
|
16.25% |
|
详细
事件: 公司 2022年 3月 28日披露一季报预告,预计 2022年第一季度归母净利润为 4,600.00万元到 5,500.00万元,同比增加 31.30%到 56.99%,预计扣非后归母净利润为 2,750.00万元到 3,300.00万元,同比增加 70.07%到 104.08%。 疫情影响下一季度业绩仍然略超预期,充分验证产业景气度,以及公司技术壁垒带来的收入韧性。 在一季度全国范围内(尤其是江浙沪)疫情新一轮爆发的情况下,公司一季度归母净利润增速仍然能达到 31.30%-56.99%之间,增速中枢约 44.14%,略超市场预期,充分印证了流程工业智慧化、数字化转型景气度的高企,再度印证这一产业趋势的确定性。公司以 5S 店等途径加强客户粘性, 同时具备国内连续十年DCS 市场第一的技术能力,共同构筑坚实壁垒,为公司带来收入上的韧性,亦在一季报预告中得以充分体现。 不止是 DCS:如何看待中控技术的长期发展。 1)从工业 3.0到工业 4.0,从单一控制系统到解决方案,公司工业全流程布局做大蛋糕,赋能下游智能化转型。体现在财务数据上,来自自动化仪表与工业软件的收入占比持续提升,收入结构持续优化。 在 SIS 等新增市场,公司也在全速前进,多品类同时出击,不断实现“零”的突破,我们认为以 DCS 单品作为锚定去判断公司的发展是偏颇的。 2)“仪表”二字并非低端产品的代名词,高端精密仪表阀门售价甚至可以突破百万元,未来随着公司仪表产品线的逐步中高端化(目前以中低端走量为主要战略),有望为公司的长期发展和市场认知带来更强的提振。同时,随着公司的仪表业务在“三桶油”的持续突破,未来有望带来客户覆盖面的扩张,推动板块收入加速增长。 3) 5S 服务站点是“哨兵”, 5S 服务站打通园区客户服务的“最后一公里”,提升客户粘性,整合产业资源,加速产品迭代,不能简单的以其业务毛利率的高低作为战略价值大小的判断。 4)“软件决定高度,硬件决定基础”。流程工业行业的工业软件商业本质决定了其下游需求呈现碎片化、非标准化程度较高,商业模式上需要走高端、专业、定制路线。因此,虽然工业软件赛道的长期空间巨大,但短期内不应过于苛求公司的工业软件板块收入占比快速提升。 如何理解中控技术的估值? 海外可比工业软件巨头 PEG 显著大于 1,极高的技术壁垒带来可观的估值溢价。从控制系统到整体解决方案,产品硬件性能和行业know-how 结合进一步提升客户粘性,极高的产业壁垒和赛道当前的高景气度有望带来公司的估值中枢上行。 维持“买入”评级。 我们预计公司 2021-2023年营业收入将分别达到 45.2亿元、 60.5亿元和 79.7亿元,归母净利润达到 5.77亿元、 7.44亿元和 10.62亿元,同时目前公司股价处于估值的历史底部,出现极佳的基于产业视角的长期布局机会, 给予公司中性假设下的长期市值空间 1,160亿元, 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下游行业波动风险;研发投入不及预期;部分重要原材料进口风险;新冠疫情持续发酵的风险。
|
|
|
中科创达
|
计算机行业
|
2022-03-07
|
123.57
|
--
|
--
|
110.77
|
-10.67% |
|
120.17
|
-2.75% |
|
详细
事件:2022年3月3日晚,公司公布2021年年报,2021年实现收入41.27亿元,YoY +57.04%,实现归母净利润6.47亿元,YoY +45.96%,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5.76亿元,YoY +57.29%,年报符合市场预期。同时,公司发布定增预案,拟募资不超过31亿元,以及发布核心员工跟投创新业务制度(草案),进一步激发员工创新活力。 三大板块并驾齐驱,收入端的加速再度验证产业高景气度,未来规模效应有望逐步提升,拟定增不超过31亿元加码智能化产业布局。根据公司2021年Q4收入增速高达7.03%,环比单Q3的32.54%的收入增速大幅提速,2021全年57.04%的同比收入增速验证了智能化产业的高景气度。2021年智能手机、智能汽车、智能物联网三大板块的收入增速分别约为40.33%、58.91%和82.87%,智能手机板块在2021年Q4提速明显。以收入/期末员工人数计算,2021年人均产出约36.0万元,同比增加约0.4万元,在当前产业智能化阶段,随着行业Know-how的积累,未来规模效应有望逐步提升。公司2021年经营性净现金流为1.39亿元,同比减少约2.02亿元,主要源于公司2021年大幅增加了原材料的储备,期末达到2.4亿元,比期初增加1.72亿元,以应对供应链的扰动,此外合同履约成本期末也增加了约1.11亿元,2021年现金回款比例依然高达98.96%,产业链议价能力依然强大。同时,公司发布2022年度定增预案,拟募资不超过31亿元,投向整车操作系统、边缘计算站、扩展现实(XR)、分布式算力网络技术和补流,进一步夯实和拓展研发产品线,迎接智能化产业的浪潮。 CES2022,公司智能汽车板块新品频发。根据公司微信公众号信息,公司在CES2022上发布了融合智能泊车技术与解决方案,基于座舱域的冗余算力,实现低速泊车,并降低方案成本,同时通过HMI工具类Kanzi One为用户呈现沉浸感的泊车场景画面。公司还发布了基于高通SA8295硬件平台的智能座舱解决方案,充分发挥SA8295在算力、图形、图像处理等方面的突出性能,打造了包含数字仪表、中控娱乐、副驾娱乐、双后座娱乐、流媒体后视镜和抬头显示器的一芯多屏智能座舱域控,而SA8295在Security & Safety方面的新特性,为智能座舱带来了用户数据加密、存储安全、功能安全,车到云安全等全方位的安全防护。智能汽车产品矩阵的迭代创新有望持续夯实公司在智能座舱领域的研发实力,并实现向智能驾驶领域的延伸,依托和高通等国际芯片巨头的紧密合作关系,在当前汽车产业智能化变革浪潮中赢得先机。 维持“买入”评级。我们预计公司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8.90亿元、11.56亿元、15.25亿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下行风险;产业供应链紧张的风险;知识产权风险;疫情持续产生负面影响的风险;测算、假设存在误差风险。
|
|
|
道通科技
|
|
2022-03-01
|
51.39
|
--
|
--
|
53.49
|
4.09% |
|
53.49
|
4.09% |
|
详细
事件:2022年2月25日晚,公司发布2021年业绩快报,2021年实现收入22.54亿元,YoY +42.84%,实现归母净利润4.40亿元,YoY +1.69%,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3.84亿元,YoY -3.92%。 六重因素对短期表观业绩产生扰动,强研发投入卡位智能化、电动化产业趋势。公司2021年的表观利润数据受到了重因素的影响,第一是汇率,2021年底美元兑人民币汇率约6.37,而2019、2020年底这一数据分别为6.98和6.46,持续的人民币升值对公司这种海外收入占比接近90%的公司会产生一定的影响;第二是原材料涨价,2021年全球原材料供应链的持续扰动对公司的原材料成本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由于公司产品化程度较高,具有较高的定价能力,且存货备货相对充足,未来这一因素的影响有望逐步缓解;第三是运费成本,2021年全球航运市场大幅涨价对公司也带来了明显扰动(公司的工厂主要在大陆和越南),这一影响也逐步体现在了财务报表(前三季度的综合毛利率逐步下行);第四是股权激励费用,公司2020年Q3发布了股权激励,且2021Q1进行了预留授予,使得2021年的全年股权激励费用同比大幅增加(我们估计激励费用的增加值在5000-6000万元);第五是研发费用,公司前三季度研发费用率20.76%,同比增加约4个pct,全年的研发费用率大概率不低于Q3数据,即使以4个pct 作为估计,研发费用增量也对应约9000万元;第六是预计诉讼的计提,公司在可转债公告中对潜在的几个涉及诉讼的事件进行了详细分析,估计在2021年全年计提对应的诉讼影响约1000-2000万元。以上六重因素对2021年的表观利润数据产生了明显的短期扰动,当前的持续强研发投入将为未来卡位智能化、电动化产业趋势打下坚实的基础。 填补新能源汽车维保市场空白,有助于抢占未来汽车市场结构变革先机。当前汽车市场呈现结构性调整,新能源汽车数量占比持续增加。但是目前主要的汽车维保服务机构主要围绕传统燃油车的服务体系展开,新能源汽车的维保工作集中于汽车原厂4S 店,第三方独立机构作为新能源汽车电池维修诊断市场的供给侧仍存在巨大缺口。公司对新能源车维修项目的投入将填补这一空白,有助于公司抢占市场先机。 顺应综合诊断产品升级需求,为下一代智能维修产品算法与覆盖广度优化打下坚实基础。当前汽车综合诊断产品仍然不足以覆盖当前汽车市场的所有车型,存在对综合诊断产品的软硬件升级的需求。公司加大对下一代综合诊断产品的投入将进一步提升产品的技术性能和智能化程度,满足汽车维保市场对维修车辆过程中提供精确故障定位的需求,助力公司进一步提升智能综合诊断产品的性能。 维持“买入”评级。预测2021-2023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2.52亿元、30.87亿元和41.31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4.42亿元、5.56亿元和7.43亿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国际贸易环境恶化的风险;技术研发落后及投入不达预期的风险;原材料供给风险;知识产权纠纷风险;关键假设可能存在误差的风险。
|
|
|
中望软件
|
|
2022-02-28
|
259.00
|
--
|
--
|
275.88
|
6.52% |
|
275.88
|
6.52% |
|
详细
事件:2022年2月24日晚,公司发布2021年年度业绩快报,2021年实现收入6.19亿元,YoY +35.64%,实现归母净利润1.81亿元,YoY +50.67%,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0.99亿元,YoY +3.87%。年报业绩快报符合市场预期,达到2021年股权激励的35%增速目标值。 2021Q4收入环比改善明显,国内教育业务发力,3D 业务逐步进入收获期,海外业务有望逐步恢复,持续强化研发投入和销售渠道拓展。根据我们2021年10月23日发布的三季报点评,我们认为“单三季度收入可能为阶段性增速低点”,本次2021年年度业绩快报显示出2021单Q4收入增速达到45.91%,相比2021年单Q3仅10.38%的收入增速出现明显的环比改善。2021年公司在教育市场响应政策导向,获得各级院校的认可,预计教育板块的收入增速迅速,2021年H1公司3D CAD 收入增速为48.66%(公司绝大多数研发投入在3D CAD 产品),高于2D CAD 同期的39.75%。我们预计2021年全年3D CAD 收入增速依然超越2D CAD。此外,2021年海外疫情较为严重,给公司的海外业务拓展带来了一定阻力,拖累了公司的整体收入增速,未来随着海外疫情的逐步稳定,公司的海外收入有望看到再次上行。公司持续积极引进优秀人才,多方位开展营销活动,2021年7月26日发布了股权激励计划,进一步绑定核心人才,2021年业绩快报也达成了股权激励35%收入增速的目标值。我们预计随着产品的持续迭代、产品生态的不断丰富(近半年公司微信公众号持续发文更新生态合作进展)以及行业标杆客户的牵引带动,未来长期的产出效应将会越来越明显。 成长驱动力:国产替代带来短期弹性,CAx 一体化驱动中期成长,长期看SaaS 云端转型。短期看,中国是工业软件培育的沃土,公司产品性价比优势明显且仅覆盖1%目标客户,国产替代和软件正版化带来发展弹性,2020年疫情构成全球化短期障碍。中期看,以巨头为榜样,推进CAx 一体化战略,从IPO 资金的募投方向看,CAD/CAE/CAM 均有相应的资金投入布局,行业know-how 的积累带来更深的公司竞争护城河,下游客户群体的进一步丰富也将降低公司收入因下游周期性波动带来的影响。长期看,公司将推进SaaS 云端转型,但非当务之急,公司的产品目前相对全球第一梯队巨头依然存在一定差距(尤其是3D CAD 产品),对手的云端转型也在一定程度上提供了公司通过产品性价比抢占市场份额的机遇。 维持“买入”评级。我们预测公司2021-2023年收入分别为6.18/8.25/10.89亿元,对应归母净利润1.80/2.44/3.25亿元,考虑到行业的高进入壁垒、公司在赛道的卡位、产业政策的有力推动、产品线不断外延拓展的可能性以及标的稀缺性,我们给予2022年目标市值为247亿元,对应PS 为30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下行风险;研发投入产出不及预期的风险;知识产权风险;疫情持续产生负面影响的风险;测算、假设存在误差风险。
|
|
|
中控技术
|
|
2022-02-28
|
75.33
|
--
|
--
|
81.88
|
8.70% |
|
81.88
|
8.70% |
|
详细
事件:2022年 2月 24日晚,公司发布 2021年业绩快报,2021年实现收入 45.19亿元,同比增长 43.08%,实现归母净利润 5.78亿元,同比增长 36.54%,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 4.52亿元,同比增长 39.10%,业绩超市场预期。同时,公司发布公告,拟以 5.61亿元收购石化盈科 22%的股权,推动在大炼化产业持续做大做强。 在手订单充足,产业景气度高企,未来业绩有望持续超预期。2021单 Q4收入同比增长 46.54%,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 34.88%,环比大幅提速,全年业绩稳如磐石。正如我们在前期报告《中控技术:年报符合预期,综合化转型提速》中所推理的,“2020年全年新签合同预计超过 47亿元,2020年末在手订单大概率不低于 49亿元”,公司全年在手订单充足。公司 2021单 Q3收入同比增长 27.10%,虽然环比高于单 Q2的 20.54%的同比增速(不过 2020Q2有疫情带来的 2020Q1订单延后形成的收入相对高基数),但是我们预计公司一定程度上受到了三季度限电等宏观扰动因素的影响(公司存货继续环比提升 4.3亿元,且中报数据显示其中约 3/4为待确认收入的“发出商品”科目)。参考公司 2017-2020的前三季度收入占比分别为 65.2%、63.0%、66.5%和 65.5%,我们假设今年前三季度的收入占比约为 2/3,那么今年全年收入简单估算对应 43.8亿元,全年收入维持高增依然可期,此次业绩快报收入 45.2亿元的超预期数据符合我们前期的分析推理。2021单 Q3毛利率约 39.20%,同比下滑约 5个 pct,我们认为原因主要是收入结构变化(相对低毛利的 S2B 平台业务增速较快)。公司微信公众号于 2021年 10月 19日披露了公司 DCS 系统突破全球化工巨头巴斯夫生产装置,2022年 2月 11日披露了成功中标中海油流花 11-1/4-1油田二次开发项目的 PCS、ESD、FGS 三套控制系统,均验证了公司产品的硬核实力,随着此类项目的落地以及叠加产业高景气度,我们预计未来公司的综合毛利率有望逐步上行。公司期末合同负债达到刷新历史的 23.56亿元,环比继续增加 2.23亿元,考虑到公司的收款模式(公司招股书披露了项目投运前收款约 60%),我们认为公司同期的新签订单也体现出了产业的高景气度。我们在前期报告《流程工业小巨人,开启千亿市值成长之旅》中详细论述了控制系统的极高壁垒和国产替代政策的强产业趋势,结合前述分析,我们认为在当前产业高景气度环境下,公司未来市场蛋糕的持续扩大确定性高,有望持续推动业绩的超预期。 入股石化盈科,强化协同效应。根据石化盈科的官网信息,其业务覆盖咨询规划、智慧经营(如ERP)、智能制造、商业新业态(如 CRM)、新基础设施(如网络安全平台)、智能硬件等,2020年实现收入 27.05亿元,净利润 2.08亿元(经审计),2021年前三季度分别为 14.35亿元和 1.56亿元(未经审计)。石化盈科在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领域深耕二十余年,标的公司在石油、化工、油气行业 know-how 积累、运营数字化技术(ERP)深耕和工艺机理模型等方面具备多年技术积累及实施经验,双方合作有利于实现产业链的合作协同发展,完善公司的 5T 战略布局,提供宝贵的来自石化体系的专家人才库支持,有望形成产业和技术能力协同,形成目前市面上最具有竞争力的智能工厂整体解决方案,应对产业的深度数字化转型需求。 维持“买入”评级。我们预测公司 2021-2023年实现收入约 45.30亿元、60.71亿元和 80.35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约 5.78亿元、7.46亿元、10.67亿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下游行业波动风险;研发投入不及预期的风险;部分重要原材料进口风险;新冠疫情持续发酵的风险。
|
|
|
海康威视
|
电子元器件行业
|
2022-02-23
|
47.50
|
--
|
--
|
49.25
|
3.68% |
|
49.25
|
3.68% |
|
详细
事件:2022年2月22日晚,公司发布2021年度业绩快报,2021年度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813.0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8.03%;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67.8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5.39%,业绩快报收入超预期。 业绩韧性强劲,单季度收入和利润同比增速有望见底,2022年单季度收入和利润数据有望环比上行。公司2021年单Q1~ 单Q4收入同比增速为48.35%/34.17%/22.41%/21.83% , 同期的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分比为44.96%/37.86%/17.54%/17.29%,呈现出明显的逐步环比降速之势,但是在面临全球宏观扰动、疫情冲击以及2021年上半年供应链紧张催生分销商囤货背景下的订单前移的影响下,2021年Q4收入和归母净利润基本持平2021年单Q3的水平,显示了公司极强的业绩韧性(公司往年收入利润占比最高的季度就是第四季度),有望提振市场对于2022年全年,尤其是同比增速压力最大的2022年Q1的业绩信心(2021年Q1已经出现了明显的供需不平衡,从而带来了当季收入48.35%的同比高增速),单季度业绩增速有望见底,未来持续单季度增速上行可期。 股权激励维持收入15%CAGR 和20%ROE 要求,为长期稳健增长保驾护航,“脱钩”安防,估值体系有望稳步上行。2021年10月7日,公司发布了新一期股权激励,覆盖23.32%的员工人数,通过长达五年的完整解锁周期绑定核心人才,本次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的条件基本与公司2018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的大体一致(CAGR 从20%调为15%),也显示出公司管理层在长期发展中所秉持的一致的稳健风格。随着公司沿着光谱的波长通过多维感知技术拓展产品组合,我们认为创新业务有望再造一个海康,同时和EBG 业务的持续深入将持续带来公司和传统安防硬件公司的市场刻板印象和估值体系的全面“脱钩”。2021年28.03%的收入增速超额完成了激励目标,助力长期远景目标的达成。 维持“买入”评级。我们预计公司2021-2023年实现收入811.83亿元、975.51亿元、1180.07亿元,归母净利润为168.54亿元、204.46亿元和247.83亿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国内需求不确定性;贸易关系扰动风险;原材料涨价风险;AI 推进不及预期的风险;创新业务孵化不及预期的风险。
|
|
|
四维图新
|
计算机行业
|
2022-01-18
|
17.49
|
--
|
--
|
18.61
|
6.40% |
|
18.61
|
6.40% |
|
详细
事件:2022年1月16日晚,公司发布2021年业绩预告,全年实现扭亏,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1.01~1.31亿元,YoY132.65%~142.45%,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0.43~0.64亿元,YoY112.35%~118.46%,实现收入29~31亿元,YoY35.03%~44.34%。业绩预告超市场预期,收入端表现强劲。 第四季度收入环比第四季度收入环比/同比快速增长,业绩回升态势明显,再次验证成长加速。同比快速增长,业绩回升态势明显,再次验证成长加速。 根据公司本次业绩预告,单四季度的收入预计为10.37~12.37亿元,环比增长55.99%~86.06%,同比增长达到67.83%~100.18%,在智能驾驶赛道景气度持续较高且汽车电子供应链逐步趋缓的背景下,公司的第四季度业绩回升态势非常明显。 汽车“新三化”等产业趋势带来的新业务增长明显,网络安全汽车“新三化”等产业趋势带来的新业务增长明显,网络安全/数据合规需求催生边际增量,传统业务保持稳健。 数据合规需求催生边际增量,传统业务保持稳健。面向高阶自动驾驶的高精度地图、自动驾驶解决方案、智能网联等业务合作同比大幅增加,ADAS及自动驾驶业务、车联网业务同比较大幅度增加,传统的车规级导航业务保持增长,高级自动驾驶带来的网络安全/数据合规限制催生新的市场需求。截止2021年上半年,公司已经为多家车厂提供量产车及测试车的数据托管服务,并完成数据托管运营服务交付,积累了数据加密、合规存储和流转、自动驾驶数据安全方面的项目经验。根据公司近期多份公告,连续拿下福特、沃尔沃、戴勒姆等车厂的量产车高精度地图、自动驾驶数据管理、车联网、LBS数据合规平台等订单。 维持“买入”评级。维持“买入”评级。我们预测公司2021~2023年实现收入29.68/39.35/50.22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1.25/4.26/6.51亿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技术迭代及研发投入不及预期的风险;汽车半导体供应链紧张的风险;关键假设可能存在误差的风险。
|
|
|
中科创达
|
计算机行业
|
2022-01-17
|
139.77
|
--
|
--
|
157.55
|
12.34% |
|
157.01
|
12.33% |
|
详细
事件:2022年1月13日晚,公司公布2021年报预告,2021年度公司营业收入预计超过40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超过50%。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44.32%~53.34%,扣非后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56.04%~66.97%,业绩预告小幅超预期。 收入端的加速再度验证智能化产业的高景气度。根据我们2021年11月27日的报告《业绩符合预期,智能化将持续推动公司成长》里的分析,公司单三季度收入的环比降速主要源于物联网IoT 业务的季节波动性的收入影响,2021年全年有望在IOT 业务的提振下维持全年40%~50%的收入增速(股权激励目标为2021年全年收入增速40%),本次公告预告2021年全年收入增速有望超过40亿元,YoY 超过52%,验证了智能化产业的高景气度。 CES2022,公司智能汽车板块新品频发。根据公司微信公众号信息,公司在CES2022上发布了融合智能泊车技术与解决方案,基于座舱域的冗余算力,实现低速泊车,并降低方案成本,同时通过HMI工具类Kanzi One 为用户呈现沉浸感的泊车场景画面。公司还发布了基于高通SA8295硬件平台的智能座舱解决方案,充分发挥SA8295在算力、图形、图像处理等方面的突出性能,打造了包含数字仪表、中控娱乐、副驾娱乐、双后座娱乐、流媒体后视镜和抬头显示器的一芯多屏智能座舱域控,而SA8295在Security & Safety 方面的新特性,为智能座舱带来了用户数据加密、存储安全、功能安全,车到云安全等全方位的安全防护。智能汽车产品矩阵的迭代创新有望持续夯实公司在智能座舱领域的研发实力,并实现向智能驾驶领域的延伸,依托和高通等国际芯片巨头的紧密合作关系,在当前汽车产业智能化变革浪潮中赢得先机。 维持“买入”评级。我们预计公司2021-2023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6.68亿元、9.27亿元、13.21亿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下行风险;产业供应链紧张的风险;知识产权风险;疫情持续产生负面影响的风险;测算、假设存在误差风险。
|
|
|
德赛西威
|
电子元器件行业
|
2022-01-12
|
146.45
|
--
|
--
|
158.99
|
8.56% |
|
158.99
|
8.56% |
|
详细
事件:2022年1月10日晚,公司发布2021年业绩预告,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8.0~8.5亿元,YoY54.40%~64.05%,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7.85~8.35亿元,YoY69.88%~80.70%。业绩预告超市场预期。 芯片相对紧缺背景下考验供应链管理能力。根据我国乘联会的数据,2021年11月,我国乘用车市场零售量为181.6万辆,环比增长6%,同比下滑12.7%,预计2021年12月这一数据为235万辆,同比下滑12.1%,环比增长33.6%,总的来看,困扰汽车市场的“缺芯”正逐步改善,本次业绩预告的超预期显示了公司强大的供应链管理能力。 汽车智能化产业趋势明确,公司量深耕英伟达生态,高价值量IPU系列域控制器加速公司成长。汽车智能化推动汽车电子电气构架变革,从分布式走向集中式,域控制器为当前汽车智能化产业的关键核心。L4级别的自动驾驶要求400TOPS以上的算力,高算力、低功耗的自动驾驶SoC芯片将成为域控制器的核心。我们预计我国ADAS域控制器市场规模预计2025年有望超过700亿元,CAGR超过55%,市场前景乐观。以特斯拉、“蔚小理“为。代表的新势力正加速推动汽车智能化浪潮的到来。公司与英伟达开展深度合作,有望率先受益于智能驾驶渗透率快速提升的产业红利,基于英伟达芯片的高端智能驾驶域控制器领域,德赛西威量产时间领先全球;同时,IPU04域控制器算力极高且具有价格优势。我们认为,未来L3+智能驾驶渗透率的提升将持续推动公司的加速成长。 维持“买入”评级。我们预测公司2021~2023年实现收入92.25/126.39/161.84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8.18/12.04/16.02亿元,给予2025年市值空间有望达到1,530~2,475亿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汽车智能化渗透率提升速度低于预期;经济下行;供应链管理风险;关键假设可能存在误差的风险。
|
|
|
当虹科技
|
|
2022-01-11
|
87.67
|
--
|
--
|
93.00
|
6.08% |
|
93.00
|
6.08% |
|
详细
事件:公司近日与艺超(亚太)有限公司签署了关于“阿拉伯电视台视频处理技术系统采购项目[TechnicalFitOutforAlArabyTelevisionNetworkWLL(LusailTower,Doha-Qatar)]”的产品销售合同,合同金额为17,931,665.76美元。 千万美金海外大单落地带来业绩端利好,再度印证公司在视频处理核心技术领域的全球领先地位。超过1,700万美金的大型合同落地(公司与代理商艺超在过去2018-2020年的合同金额仅为169~1185万元),不仅将对公司2022年经营业绩产生积极影响,推动公司全球市场开拓的持续落地,同时也印证了公司在视频处理核心技术领域的全球领先地位。 公司是国内多项音视频标准的制定参与者,国产替代浪潮下的技术领航员。 海外H.26X标准现收费乱局,阻碍我国超高清产业发展。AVS实现国产标准突围,公司是核心制定参与者。国内首个HDR视频标准HDRVivid落地验证,公司参与起草,2021年11月23日信息,公司已率先推出了“8KAVS3HDRvivid编码器”,与HDRVivid完美适配。 央视是专业产品试金石,公司成功进入央视供应商体系。央视是音视频专业级赛道产品性能的试金石,在过去标清、高清时代,海外的头部厂商如Tandberg、Harmonic等基本处于垄断地位。公司的CPG+GPU编码方案逐步显示出相对优势,开始向央视体系渗透,开始提供央视超高清4K测试频道的搭建(2018年10月,提供4KAVS2设备和解决方案)、央视8K频道试验开播项目、2019年国庆阅兵直播、2021年央视春晚8K直播、2021年欧洲杯、2021年东京奥运会直播等,并从备份厂商慢慢成长为主编码厂商。 多面出击,打开成长天花板。公司携手腾讯、爱奇艺、优酷等互联网厂商,加大与超高清产业园区的合作,并在泛安全行业依托“视频编转码”与“智能AI识别”技术,减少视频传输带宽(码率压缩到1/10,领先其他厂商至少一到两年),持续落地项目,打开公司的长期成长空间。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我们认为公司通过持续的研发储备,已经在众多场景积累了深厚的视频核心技术,具有典型的“极客”风范,本次合同的签订将进一步提振公司未来的业绩水平,我们上修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021-2023年实现营业收入4.98亿元、7.88亿元和10.39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1.32亿元、2.15亿元和2.92亿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技术风险;产业投资和政策实施进度低于预期;应收账款坏账风险加剧;收入季节性风险。
|
|
|
万兴科技
|
计算机行业
|
2022-01-06
|
60.80
|
--
|
--
|
62.00
|
1.97% |
|
62.00
|
1.97% |
|
详细
公司作为面向全球的创意经济领军企业, 布局元宇宙赛道, 有望参与全球万亿美金级别市场。 1)万兴科技是面向全球的创意经济领军者,提供视频创意软件、绘图创意软件、文档创意软件、使用工具软件等。 公司当前全面拥抱元宇宙,为元宇宙创作者提供工具。 2) 元宇宙市场空前广阔,根据 Morgan Stanley 预测,到 2030年全球 NFT 市场规模可达约 3000亿美金。根据普华永道预测,到 2030年 VR、 AR 技术有望为全球经济带来 1.5万亿美元的 GDP 增量。而元宇宙的核心是创作者经济,公司作为卖铲人赋能创作者, 有望参与全球万亿美金级别市场。 稀缺的元宇宙“卖铲人”,自研外购双线发力。 内容和内容创作者是当前元宇宙生态中最稀缺的部分,如何降低开发门槛、降低开发者成本、建立元宇宙的开发者生态,成为了当前元宇宙发展的关键。同时,元宇宙无论是开发难度还是创作难度都比传统 2D 时代更高,创作者们对生产工具的依赖度更强,工具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公司探索 3D 建模,落地“虚拟人”,实现从真人演示到虚拟数字人演示的技术跨越,为元宇宙创作者提供生产工具。基于资源商城 Wondershare Filmstock,以高质量的原创模板、素材、设计服务,附能用户轻松完成二次创作。对内孵化各类工作室,对外投资国内领先 3D 可视化云平台 Realibox,参股的子公司推出基于云端操作的多人协同设计工具 Pixso,逐步完善元宇宙战略生态布局。此外,公司还成立了元宇宙研究院,联合外部高校共同研发。 近两年公司的研发人员快速增长至 2021年 H1的818人, 人数占比 57.08%,研发费用率达到 28.22%。 多方牵手全球巨头,有望深化元宇宙业务合作。 1)公司深度牵手英特尔,从 2019年起就受邀加入英特尔创意设计 PC 生态链,基于英特尔硬件优化升级万兴喵影软件表现。 2)拥抱华为鸿蒙系统,旗下万兴喵影成为全球首款搭载 HarmonyOS 的华为平板唯一预装视频创意软件。 3)获得微软商城认同,旗下 Wondershare Filmora 和万兴 PDF 成为受邀入驻 Win11商店的应用。 4)营销合作 Bing、 Facebook、 google等国际互联网巨头,获得流量导流。我们认为,各类业务合作印证了公司产品力与市场地位受到国际巨头认可,未来公司有望在元宇宙技术、产品等方面进一步加深与海外巨头的合作深度。 维持“买入”评级, 2022年目标市值 124亿元。 我们预测公司 2021-2023年实现收入 11.3亿元、 13.9亿元和 17.0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 0.87亿元、 1.70亿元和2.40亿元。考虑到可比公司的估值水平, 我们给予公司 2022年 124亿目标市值,对应 2022年 PS 约 11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元宇宙业务落地不及预期;短视频、 Vlog 潮流降温风险;研发投入不及预期的风险;产品推广依赖 Google 的风险;海外市场拓展风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