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事业部 搜狐证券 |独家推出
刘伟

国盛证券

研究方向:

联系方式:

工作经历: 登记编号:S0680522030004...>>

20日
短线
20%
(--)
60日
中线
0%
(--)
买入研报查询: 按股票 按研究员 按机构 高级查询 意见反馈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1/2 转到  

最新买入评级

研究员 推荐股票 所属行业 起评日* 起评价* 目标价 目标空间
(相对现价)
20日短线评测 60日中线评测 推荐
理由
发布机构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光峰科技 计算机行业 2024-05-21 18.08 -- -- 18.27 1.05%
18.27 1.05% -- 详细
领先激光显示硬件及方案提供商,首创 ALPD 技术、下游应用场景丰富。公司是全球领先的激光核心器件供应厂商, 首创 ALPD?底源技术, 从源头上“散斑”难题, 利用国内稀土材料供应链优势,将稀土材料的应用拓展到激光显示领域,成功突破 RGB 三色激光显示的高成本、低光效以及强散斑等产业化瓶颈, 目前第六代技术持续研发中,能更好满足于下游车载光学、 AR、机器人等新兴领域技术要求。 公司已与中影股份、 BARCO、AIRBUS、 SONY、 小米、当贝、比亚迪、赛力斯等头部企业开展深度合作。车载行业前景广阔, 2024 年业务进入收获期。 车载光学是车企差异化配置的重要内容,包括 HUD、显示屏、车载投影等。 HUD 解决低头看仪表&导航痛点,随着搭载价格下探,前装渗透率正快速提升。 车载投影技术路线同源,应用场景不断拓展。 智能车灯方面,显示+照明有融合的趋势,包含路面投影、像素化信号灯等。 公司原创 ALPD 是唯一通过车规认证的激光显示和照明核心技术,能同时满足未来智能大灯照明+显示的双重需求,亮度高、可靠性强、成本低。 2022 年起,公司发力布局车载业务,已获得 6 个高质量定点。 2024Q1 车载业务进入收获期, 问界 M9 项目季度贡献收入 0.5 亿元。 M9 销售势头强劲, 推动公司车载收入快速释放。传统主业基础扎实,市场份额领先。 (1)电影市场复苏+激光替代,影院业务趋势向好。 公司租售同步,租赁按时/按期收费,其 ALPD 激光光源放映解决方案在国内安装约 3 万套。 2023 年起,电影市场回暖,票房及观影人数大幅提升,影院业务有望回升。 ( 2)工程、商教产品齐全,应用经验丰富。 公司可满足各类教学与商业用途、及终端用户多样化、差异化、分梯度需求, 市场份额第一。 ( 3)家用市场自主发力,品牌投影全面激光化。 投影消费追求高品质与高性价比,驱动品牌投影激光化。 根据洛图科技, 2024 年,全球家用激光投影出货预计 125 万台,同比增长 35%。公司产品(含智能微投) 出货量位居行业前列。盈利预测与估值: 预计公司 2024-2026 年, 营收分别为 29.3 亿元/34.1 亿元/38.7 亿元,同比增长 32%/16%/14%,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2.1 亿元/2.9亿元/4.1 亿元,同比增长 107%/37%/39%, PE 分别为 39/29/21 倍。 我们选取与公司激光、车载业务相近的炬光科技、科博达作为可比公司( 2024 年平均 PE 为 48 倍),考虑公司车载业务已开始贡献收入,预计开启快速增长,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 车载业务不及预期。 电影市场复苏及产品导入不及预期。 行业需求不及预期。
瑞可达 计算机行业 2024-05-16 29.79 -- -- 32.87 10.34%
32.87 10.34% -- 详细
国产连接器龙头,产品矩阵丰富+产能布局全面。 公司成立于 2006年,2021年上市,主营连接系统产品的设计开发和制造, 目前已经形成了国内江苏苏州、江苏泰州、四川绵阳三大生产基地, 并在墨西哥、 美国建设两个海外工厂。公司主要产品包括连接器、连接器组件和模块等,下游涵盖新能源汽车、通信、 工业等行业,其中: 1) 新能源汽车: 2023年收入占比 88%,主要应用于信息娱乐系统、自动驾驶系统、及车内高速网络系统; 2) 通信: 23年收入占比 7%, 产品包括 5G 系统板对板射频盲插连接器等; 3)工业: 23年收入占比 4%,主要应用于轨道交通等。 智能化+800V 快充打开市场需求。 连接器主要分为高压、高速两类: 1)高压连接器: 新能源乘用车的单车用量可达 6-15对,单车价值量 700-1200元;新能源商用车的单车用量可达 12-45对,单车价值量 2400-9000元。 800V 快充的普及,推动单车用量增加。 2)高速连接器: 汽车智能化渗透率提升,传输数据量扩大。传统汽车上的高速连接器价值量约 200元,搭载 L4/5级别自动驾驶的车上,价值量可达 1500元以上。 2021年,全球连接器 CR10为 55.4%,其中泰科电子占比 15.4%、安费诺 11.0%,莫仕 6.1%,其次是立讯精密,后续企业市场份额均低于 5%。 技术深厚+产品优异+服务优秀,公司享受国产替代红利。 1)技术储备深厚: 公司基于通信领域积累的领先技术,向新能源汽车、工业等领域扩张,是少数同时具备高压+高速技术的自主厂商,打开成长空间; 2)产品性能优异: 公司产品与海外龙头泰科、安费诺不存在明显差异,并在部分参数具备竞争优势,产品性能处行业领先水平; 3)响应速度快: 公司客户响应速度 24小时,新品平均开发速度 2-4周,交付速度 2-4周,显著低于海外龙头平均 8-10周; 4)客户结构优秀: 公司客户涵盖北美 T 客户、戴姆勒、长安、蔚来、赛力斯等强势车企,并与宁德时代、蜂巢能源、阳光电源等保持良好合作关系。 盈利预测与估值: 受益于汽车智能化程度加深+800V 快充渗透加速,汽车对连接器等产品需求提升;同时公司充分享受国产替代红利,我们预计公司 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有望分别实现 2.2亿/2.9亿/3.6亿元,同比分别+60%/+31%/+27%, 分别对应 2024-26年 PE 为 22/17/13倍, 考虑到公司竞争优势明显,卡位高成长赛道,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行业竞争加剧;行业需求不及预期;汽车新技术渗透率不及预期。
文灿股份 机械行业 2024-05-10 32.00 -- -- 33.29 4.03%
33.29 4.03% -- 详细
事件: 2023年公司实现营收 51.0亿元,同比-2.5%, 归母净利润 0.5亿元,同比-78.8%; 2024Q1实现营收 14.8亿元,同比+16.3%,归母净利润 0.6亿元,同比大幅增长。 23Q4业绩符合预期,客户放量+百炼修复助力 24Q1业绩大幅改善: 公司2023年业绩位于业绩预告区间(0.48-0.68亿元),符合预期。 2024Q1,公告业绩同环比均大幅改善,预计主要受益于: 1)下游一体化压铸客户放量,除蔚来外,赛力斯、理想一季度销量均同比大幅增长; 2)百炼 2023年由于产品交付延迟致使成本大幅增加, 2024年预计恢复正常且墨西哥工厂已投产重力和高压铸造,此外,公司计划 2024年择机在匈牙利工厂引入一体化铸造产线,后续经营有望持续改善。 24Q1毛利率同环比改善,费用控制卓有成效: 2024Q1,公司实现毛利率16.6%,同比+2.3PCT,环比+0.8PCT,毛利率同比大幅改善,预计主要受益于赛力斯、理想新车量产,带动规模效应提升。期间费用率合计 10.1%,同比-2.0PCT,环比-1.9PCT,费用控制卓有成效。 一体化压铸标杆,产能充足、订单饱满: 1)产能:截止 2023年底,公司共有压铸机 1100T-4500T 75台、 6000T 2台、 7000T 3台, 9000T 4台,一体化车身良率稳定在 95%以上。 2)定点: 2023年公司共获 11个一体化结构件定点,包括后地板、前舱、上车身侧围项目,均在 2024Q3或 Q4逐步量产;电池领域,公司获 3个项目定点。 盈利预测与估值: 考虑到下游整车价格战,叠加百炼业绩仍在修复, 预计公司 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4.0/5.8/7.2亿元,对应 PE 分别为21/15/12倍, 上调至“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宏观经济持续下行致使行业需求不振, 新客户拓展不利风险,海外市场风险。
模塑科技 交运设备行业 2024-05-09 6.60 -- -- 6.58 -0.30%
6.58 -0.30% -- 详细
事件:2023年公司实现营收87.2亿元,同比+13.8%,归母净利润4.5亿元,同比-9.8%;2024Q1实现营收18.1亿元,同比+2.4%,归母净利润1.4亿元,同比+117%。 收入符合预期,资产减值拖累2023Q4业绩:单季度,2024Q1国内乘用车销量环比-28%,其中华晨宝马环比-15%,北京奔驰环比+8%,理想环比-39%,特斯拉(全球)环比-20%,公司2024Q1本部收入环比-30%,与行业整体趋势一致。利润端,公司2023Q4实现归母净利润0.36亿元,同比-54%,环比-81%,主要计提收入资产减值影响。分部看,北汽模塑/沈阳名华增长稳定,2023年分别实现收入42/17亿元,净利润4.0/1.8亿元,利润率9.6%/10.5%,墨西哥名华实现收入16亿元,净利润1.3亿元,规模效应推动下,利润率爬升至8.0%;明慈医院亏损0.54亿元。 24Q1毛利率环比+2.7PCT,汇兑损益扰动费用率:2024Q1,公司实现毛利率17.2%,同比-0.4PCT,环比+2.7PCT,毛利率整体维持稳定,2023Q4单季度下滑,预计主要受墨西哥工厂及明慈医院季度波动影响。 期间费用率合计14.6%,同比-1.5PCT,环比+2.9PCT,预计主要受汇兑损益导致的财务费用率波动影响所致。 全球化布局,积极拓展新能源客户:公司保持豪华车企优势的基础上,积极拓展新能源客户,2023年北汽模塑获小米、理想、赛力斯等客户订单;墨西哥名华迎LUCID、GM、STELLANTIS现场审核,并获得LUCID订单;辽宁名华宝马两个新项目分别于2023年9月/12月SOP;沈阳道达突破Volvo轮毂盖、理想保险杠、宝马发光B/C柱/电池盒盖等项目。 盈利预测与估值:预计公司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6.3/7.3/8.2亿元,对应PE分别为10/9/8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持续下行致使行业需求不振,原材料价格、汇率波动风险,海外市场风险,新客户拓展不利风险。
贝斯特 交运设备行业 2024-05-09 18.88 -- -- 27.43 -1.86%
18.81 -0.37% -- 详细
事件:公司2023年实现收入13.4亿元,同比+22.4%,归母净利润2.64亿元,同比+15%,毛利率34.5%,净利率19.8%;2024q1实现收入3.4亿元,同比+11.2%,归母净利润0.69亿元,同比+29%,毛利率35.5%,净利率20.2%。 各业务稳步推进,业绩符合预期。2023年,客户需求较好,汽零部件/智能装备及工装收入同比增长19.5%/78%,带动总营收增长22.4%。2024Q1,在手项目持续放量,季度收入同环比分别增长11.2%/2%。盈利层面,随着扩建项目陆续达产,产能利用率提升带动盈利改善,2023Q1到2024q1,公司毛利率/净利率分别从30.6%/17.4%提升至35.5%/20.2%,同比增加分别5pct/2.8pct,业绩表现符合预期。公司业务发展向好,随着降本增效推进、工业母机布局进入收获期,盈利仍有提升空间。 涡轮增压行业稳中有增,公司技术实力强,盈利能力领先同行:涡轮增压器有效降低传统车油耗,受益于混动车型热销,行业配置率稳步提升,预计2025年国内/全球涡轮增压器行业空间分别为201/505亿元,GAGR4%/1%。公司绑定头部客户,技术实力强,产品覆盖全,布局叶轮、轴承等高毛利产品,带动盈利能力领先。公司凭借2020年可转债、安徽贝斯特、苏州赫贝斯、易通轻量化等项目,积极拓展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业务。产能储备充足,且各项目已陆续进入达产期,未来收入规模有望与涡轮增压器业务相当,并贡献业绩主要增量。 丝杠&导轨赛道壁垒深厚,国产替代大有可为。直线滚动功能部件包括滚珠丝杠、滚柱丝杠、直线导轨等产品,是工业母机的核心零部件,头部供应商包括NSK、THK、SKF、Hiwin、TBIMOTION、BoschRexroth和Schaeffler等公司,高端产品目前主要由外资垄断。公司设立子公司宇华精机,前瞻布局“工业母机”赛道,总投资12亿元,规划满产产值15亿元,目前核心产品已完成客户送样,有望打开新增长极。展望未来,人形机器人市场空间广阔,量产进度不断加速,核心零部件的国产化率有望快速提升。 盈利预测与估值:预计公司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5/4.4/5.3亿元,对应PE分别为27/22/18,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行业需求不及预期风险,新能源转型项目量产不及预期的风险,工业母机业务拓展不及预期。
沪光股份 机械行业 2024-05-09 30.71 -- -- 30.68 -0.10%
30.99 0.91% -- 详细
事件。公司2023年实现收入40亿元,同比+22%,归母净利润0.54亿元,同比+32.2%,毛利率12.89%,净利率1.35%;2024q1实现收入15.3亿元,同比+134%,归母净利润1亿元,同比+505%,毛利率13.96%,净利率6.58%。 新能源客户销售亮眼,收入规模提升显著。公司深度合作上汽大众,近年来陆续扩大跟理想、赛力斯、美国T客户等新能源车企的合作。2023年,理想(同比+182%)、问界(赛力斯旗下)新车上市后销量强劲,带动公司营收同比增长22%。随着理想、问界系列车型密集交付,2023Q4/2024Q1,单季度收入分别达16.4/15.3亿元,增速同比分别为72%/134%,规模提升显著。 客户放量提升产能利用率,盈利能力强改善。2023H1,受昆山等新工厂爬坡,新项目投入等影响,设备、人才等投入增加,阶段性经营亏损。Q3起,汽车行业销售火热,公司客户放量提速,产能利用率提升助力毛利率上行,2023Q4/2024Q1毛利率分别为14.5%/13.96%(同比提升均超2PCT),同时费用率下行明显,净利率提升至4.7%/6.58%(22Q4/23Q1分别为2.56%/-3.8%),盈利能力实现强改善。公司重视研发,积极推动零部件国产化,加强降本增效,未来盈利能力仍有提升空间。 电动化+智能化扩容市场,线束龙头发展潜力大。新能源车需要高压线束,自动驾驶强化高速等低压线束需求,整车线束用量及价值提升明显。公司全面布局高、低压线束产品,产能储备充足,有望充分受益行业扩容及国产替代趋势。 公司轻量化产品已量产,高频通讯、高压插件一体化产品进入测试阶段,助力公司不断拓展新品类新订单。2023年,公司陆续获得智己、L汽车W系列车型、蔚来、奔驰、上汽大众等新定点,在手项目充足,未来增长可期。 盈利预测与估值:考虑客户销售超预期以及季度盈利强改善,我们预计2024-2026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4/5.5/7.3亿元,对应PE分别为29/23/17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下行导致行业需求不振,原材料价格波动,重庆工厂上量不及预期,市场开拓不及预期。
多利科技 机械行业 2024-05-08 29.41 -- -- 40.88 4.47%
30.73 4.49% -- 详细
事件。 公司 2023年实现收入 39.1亿元,同比+16.6%,归母净利润 4.97亿元,同比+11%,毛利率 23.2%,净利率 12.7%; 2024q1实现收入 7.8亿元,同比-5.5%,归母净利润 1.2亿元,同比+7.8%,毛利率 23.2%,净利率 14.7%。 特斯拉、理想销量高增, 2023年增长稳健。 公司实力获上汽系背书,陆续拓展特斯拉、理想等新能源客户。 2022年起,公司新能源客户收入贡献近60%。 2023年,核心客户特斯拉、理想销量同比增长 38%/182%,带动公司总收入同比增长 16.6%。 2024Q1, 核心客户表现略低预期,营收同比减少 5.5%。展望下半年,“以旧换新”政策推出有望提振汽车行业销量,北京车展后,相关客户新车、改款以及定价落地,预计带动收入规模提升。 价格波动及产能爬扰动 2023, 2024Q1盈利改善明显。 2023年, 受终端产品价格波动和部分募投项目投产后有关资产折旧摊销增加等影响, 公司毛利率为 23.2%, 较 2022年 24.5%, 同比减少 1.3pct, 随着费控提升, 净利率 12.7%(2022年 13.3%),波动幅度小于毛利率。 2024Q1, 前期项目爬产的影响逐渐减少, 公司坚持研发创新、生产技术工艺改造升级,生产效率提升带动盈利改善,毛利率/净利率环比改善 2.6pct/5pct(2023Q4毛利率/净利率分别为 20.6%/9.4%) 。 冲压业务量价齐升,一体化压铸进展可观。 新势力车企造车经验较少,部分选择代工模式,发包向总成发展,行业格局有集中趋势。公司冲压零部件合计 3000余种,产品获合资认可,模具自研自产,具备总成配套能力,已陆续拿到理想、蔚来等总成订单,单车 ASP 持续提升。公司从 2020年开始引入大吨位设备,前瞻布局一体化压铸,盐城多利 6100吨项目已实现量产销售,其余产线安装中。 2023Q3, 公司斩获头部车企一体化压铸订单,生命周期内预计贡献收入超 20亿元。 此外, 公司拟投 30亿元在江苏金坛新建产能, 预计达产后收入贡献 17亿元。 盈利预测与估值: 预计 2024-2026年,公司收入分别为 47/55/66亿元, 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6.2/7/8.3亿元,对应 PE 分别为 12/10/9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原材料价格波动;新客户拓展不及预期;行业空间测算相关风险等。
双环传动 机械行业 2024-05-08 24.41 -- -- 24.95 1.67%
24.82 1.68% -- 详细
事件: 公司 2024 年 Q1 公司实现营收 20.75 亿元,同比+15.8%;归母净利润 2.21 亿元,同比+29.4%。2024Q1 业绩符合预期,各项业务稳步推进。 行业层面, 2024Q1 国内乘用车销量环比-28%,其中新能源销量环比-34%,重卡销量环比+33%。公司 2024Q1 营收环比-5.8%,归母净利润环比-2.5%,业绩表现好于行业,预计主要受益于: 1)乘用车齿轮( 2023 收入占比 52%)订单饱满,邦奇标致雪铁龙等出口项目稳步爬坡; 2)重卡销量提升,高价值量的 AMT项目占比提升; 3)民生齿轮、减速器等新业务贡献增量。毛利率同比提升,费用控制卓有成效。 公司 2024Q1 毛利率 22.7%,同/环比+1.9/-1.9PCT,考虑到公司的降本增效推进与规模效应提升,我们预计公司主营业务(剔除钢贸业务)毛利率仍处上升通道。 2024Q1 期间费用率合计 9.9%,同/环比-0.6/-2.2PCT,其中管理费用率同/环比-0.5/- 1.2PCT,研发费用率+0.7/-0.7PCT,公司费用控制卓有成效。产能扩张、减速器产品落地,公司后续增长潜力充足。 1)新能源传动齿轮,截止 2023 年底,已经建成产能 500 万台套,后续本部、嘉兴、 邦奇出口等项目仍在推进; 2) 工业机器人行业空间大,国产品牌替代趋势显著,核心零部件的国产化率预计快速提升。公司旗下环动科技国内 RV 减速机市占率持续提升, 谐波减速机也已供货。 2024 年 3 月,公司公告,拟分拆环动科技至科创板上市, 分拆完成后,公司的股权结构不会发生变化,且仍拥有对环动科技的控制权。盈利预测与估值: 预计公司 2024-2026 年归母净利润 10.5/12.9/15.7 亿元,对应 PE 分别为 20/16/13 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宏观经济持续下行致使行业需求不振, RV 减速器技术风险,新客户拓展不利风险
继峰股份 有色金属行业 2024-05-01 13.03 -- -- 13.90 6.68%
13.90 6.68% -- 详细
事件: 1)公司 2023年实现营收 215.7亿元,同比+20.1%;归母净利 2.0亿元,同比实现扭亏。 2)2024Q1实现营收 52.9亿元,同比+3.5%/环比-6.1%。归母净利 0.2亿元,同比-68.2%/环比-61.6%, 新兴业务项目持续流入,前置费用加大,致使业绩短期承压。 3) 控股子公司格拉默继峰成为德国宝马座椅总成供应商,将向欧洲工厂的全新平台配套座椅总成产品,生命周期总金额 120亿元,预计 2027下半年产生收入贡献,为公司海外高端座椅项目的首次突破,标志着继峰乘用车座椅业务全球化开启。 继峰本部持续高增, 格拉默实现扭亏。 受益于全球车市需求回暖、乘用车座椅等战略新兴业务放量, 2023年公司营收端首次突破“200亿”大关,盈利端虽有新兴业务前期投入加大、格拉默美洲区产能一次性调整费用及汇兑损失等拖累,但同比仍录得大幅扭亏的较好表现。其中, 1)继峰本部实现收入 40.1亿元,同比+58.4%,头枕扶手等传统业务贡献 30.6亿元,同比+25.5%,乘用车座椅、电动出风口等新兴业务合计贡献 9.4亿元, 去年同期仅 0.9亿元;继峰分部实现归母净利 1.96亿元,同比+166.4%,剔除座椅费用影响后达 3.2亿元; 2)格拉默分部实现收入 177.2亿元,同比+13.7%,净利端实现同比扭亏为盈至 0.22亿元。 座椅在手项目充沛,全球化征程徐徐展开。 2023年为公司乘用车座椅放量元年, 5月首个定点顺利量产,全年累计交付 6.5万套,贡献收入 6.6亿元。截至 2024年 4月末,公司在手项目定点共 10个, 全生命周期销售总金额约 715亿元,若按 5年项目周期,对应年化收入约 143亿元,随着在手项目逐步量产,规模效应有望加速释放。同时, 2024年 4月公司已完成定增项目发行,共募集资金 11.8亿元,加速全国化产能布局,合肥、常州、宁波、长春、天津、北京、福州、义乌、芜湖基地建设稳步推进中, 并在德国成立合资公司,用以持续拓展欧洲头部主机厂座椅项目。 格拉默深度整合加速,盈利回升预期强化。 2023年格拉默整合进入快车道,管理层以提高盈利能力为目标,全面推动降本增效举措落地,通过调整产能布局、梳理产品线、加强采购向低成本区域转移、降低融资成本等举措,带动业绩端实现扭亏。当前看,格拉默美洲区为压制盈利释放主要原因, 2023年美洲区 EBIT 亏损约 0.5亿欧元,其中美国 TMD 亏损 2.6亿元。随着 2024年对格拉默北美区亏损业务的有效治理, 公司业绩释放拐点愈加明朗。 盈利预测与估值: 预计公司 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4.2亿/10.8亿/13.1亿元,分别对应 PE 39.5/15.3/12.6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产能投产不及预期;行业需求不及预期。
比亚迪 交运设备行业 2024-04-04 210.50 -- -- 231.99 10.21%
259.87 23.45% -- 详细
车型矩阵完善,仰望、方程豹、腾势高端品牌发力。车型矩阵完善,仰望、方程豹、腾势高端品牌发力。2023年以来,公司腾势D9、方程豹5、腾势N7/N8、仰望U8等车型陆续上市,30万元以上价格带迅速补足。目前方程豹5平均月销超4000辆,百万级豪车仰望U8接近1300辆,腾势D9月销约8000辆,3月荣耀版上市热度高,预计月销有望重新破万。展望全年,各品牌皆有重磅新车上市,高端车型盈利能力佳,有望助力公司品牌力持续向上。 国内以价换量策略成功,属地化出海战略大步迈进。国内以价换量策略成功,属地化出海战略大步迈进。1)2月下旬以来,比亚迪先后推出了秦、宋、汉、元、海豹等的荣耀版车型,指导价较2023冠军款下探1.7-3万元,降价力度超行业预期。随着荣耀版热销,公司3月周度销量快速提升,预计后续月度表现强势。2)出口领域,公司产能、渠道、车型同步推进。目前元plus、宋plus、海豚、海豹、海狮、唐等主力车型已完成投放,进入日本、德国、澳大利亚、巴西、阿联酋等国。产能方面,泰国、巴西、匈牙利工厂已完成部署。 DM5.0进入“油比电低”时代,智能化迭代加速。公司第五代DM技术有望搭载于即将上市的车型秦L与海豹06,在效能优化和续航能力提升方面持续提升,百公里油耗由目前的3.8L降低至2.9L,有望进一步公司在经济型市场的领先优势。智能化方面,2024年1月,公司发布“璇玑”智能架构,整合易四方、DMO、e平台、云辇、三电系统、底盘系统、车身系统、智能座舱和智能驾驶等关键技术,预计2024Q1/Q3陆续落地高速领航、自动泊车、城市领航等智能驾驶核心功能,未来迭代有望加速。 投资建议:投资建议:公司目前车型周期强,规模化+品牌向上+出口有望对冲部分国内价格战影响,预计公司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66/477/601亿元,对应PE分别为17/13/10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政策落地进度不达预期,新车型落地不及预期,行业需求不及预期。
银轮股份 交运设备行业 2023-10-27 17.85 -- -- 19.20 7.56%
19.20 7.56%
详细
事件: 公司公布 2023三季报,实现收入 79.9亿元,同比+33.2%,归母净利润 4.4亿元,同比+91.6%,毛利率 21.0%,净利率 6.4%。 三季度经营稳健,业绩符合预期: 行业层面, 2023Q3单季度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环比+17.2%,重卡受行业淡季影响,销量环比-11.7%。公司三季度收入 27.3亿元,同比+27.9%,环比+0.85%,与行业趋势一致。利润端,公司三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 1.6亿元, 各同比+58.1%,环比-0.25%,整体经营环比稳健。 毛利率持续改善,费用率环比略增: 公司 2023Q3单季度毛利率 21.99%,同比+1.01PCT,环比+1.08PCT,预计主要受益于客户承包制、产品线责任制建设、卓越运营体系 2.0建设等降本措施的持续推进。期间费用率13.7%,同比-0.4PCT,环比+1.3PCT,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环比+0.4/持平/+0.3/+0.6PCT,其中销售与研发费用率略有上升, 预计主要受新项目与新产能爬坡影响,财务费用率预计主要受汇兑损益波动影响。 在手项目饱满,产能稳步推进: 1) 订单方面, 公司 2023H1新获定点年化收入超 36亿元,其中新能源 28亿元, 数字与能源约 5亿元,客户包括北美客户、比亚迪、宁德时代、沃尔沃、新势力等; 2)产能方面, 公司墨西哥、 波兰、 宜宾工厂均已投产爬坡,西安工厂预计 2023年 10月投产。 此外公司拟在合肥新建产能, 首期投资 1.3亿元,主要生产前端模块、电池冷却器等产品,预计 2024年 12月投产, 2025年实现销售收入2.5亿元。 盈利预测预与估值: 预计公司 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 6.0/8.1/10.4亿元,对应 PE 分别为 24/18/14倍,维持“买入” 评级。 风险提示: 宏观经济持续下行致使行业需求不振,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新客户拓展不利风险,新项目进度不达预期风险
旭升集团 有色金属行业 2023-10-26 18.85 -- -- 23.35 23.87%
23.35 23.87%
详细
事件: 公司发布 2023三季报,实现收入 35.8亿元,同比+9.5%,归母净利润 5.6亿元,同比+16.4%,毛利率 25.1%,净利率 15.8%。 Q3收入符合预期,整体经营稳健。 行业层面, 2023Q3国内新能源销量环比+17%,特斯拉全球环比-6.7%。 公司三季度实现收入 12.1亿元,同比-4.4%,环比+2.3%,符合预期。盈利方面, 三季度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 1.7亿元,同比-18.8%,环比-15.0%,预计主要受特斯拉销量及财务费用上行影响。展望未来,公司客户多元化持续推进, 在手新项目四季度量产在即,后续成长潜力充足。 毛利率环比改善, 财务费用率环比增长。 1) 2023Q3单季度, 公司实现毛利率 25.3%,同比-0.27PCT,环比+1.04PCT,预计主要受益于产能利用率的逐步爬坡。 2)公司 2023Q3单季度期间费用率 9.5%,同比+4.7PCT,环比+6.1PCT,分项看,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环比+0.1/+0.5/+0.3/+5.2PCT,其中财务费用率环比增幅较大,预计主要受汇兑损益变动影响。 在手订单饱满, 国内+海外产能持续释放。 公司布局锻压、压铸、挤出三大工艺,在手订单充裕,产能持续扩张: 1)2023年 6月公告获得某车企铝挤包、铝门槛项目定点, 9月公告获得某车企防撞梁、门槛梁,电池盒,电驱壳体总成等项目订单,生命周期金额合计约 58.6亿元; 2)可转债拟募资不超过 28亿元, 深度布局新能源动力总成、轻量化零部件及结构件,目标配套湖州及宁波附近客户; 3)公司新设立北美技术研发中心和墨西哥制造基地,有望继就近配套北美当地的核心客户。 盈利预测与估值: 考虑到行业新能源的销量趋势与公司产能的前期爬坡,我们预计 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8.1/10.4/13.3亿元,对应 PE22/17/13x,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行业终端销量或不及预期,上游原材料价格上涨导致公司利润承压。
旭升集团 有色金属行业 2023-03-13 24.48 -- -- 39.93 16.08%
28.42 16.09%
详细
事件:1)公司公布2022年报,全年实现收入44.5亿元,同比+47%,归母净利润7.0亿元,同比+69.7%;Q4单季度实现收入11.9亿元,同比+17.6%,环比-6.5%,归母净利润2.2亿元,同比+165%,环比+2.9%。2)公司发布转债预案,拟募集资金28亿元。 业绩符合预期,多项目持续推进:公司全年业绩位于预告中值(6.65-7.35亿元),符合预期,主要受益于,1)核心新能源客户销量增长,2022年特斯拉全球/比亚迪销量分别同比+40%/+209%。公司2022年特斯拉贡献收入15.3亿元,同比+27%,收入占比34.4%,同比5.6PCT;2)新项目方面,储能结构件项目已于2022Q4量产,比亚迪项目预计已处爬坡阶段(公司获2022年弗迪动力优秀供应商奖),和升铝瓶增资至1.2亿元,多项目推进下,公司2023年依然看点十足。 毛利率稳定,规模效应+汇兑改善费用率:公司2022年毛利率23.9%,同比-0.15PCT,预计主要受原材料价格波动影响;期间费用率合计6.2%,同比-2.1PCT,其中销售/管理/研发费用受益于规模效应提升,合计费用率6.4%,同比-1.1PCT,财务费用受益于汇兑收益增加,费用率-0.3%,同比-1.0PCT。后续大宗企稳+规模效应提升的背景下,公司盈利能力仍有进一步改善空间。 发布可转债预案,加大总成及轻量化零部件产能投入:公司布局锻压、压铸、挤出三大工艺,2022年新设系统集成事业部,根据测算,目前在建的7-9号工厂预计在未来1-2年内接近满产(预计增量产值46亿元),可转债保障了公司的后续增长潜力。根据公告,此次预案拟募资28亿元,主要用于:1)新能源汽车动力总成(12.6亿元),新增电池壳/电控结构件/控制系统结构件50/146/100万套;2)轻量化零部件(6.4亿元),新增传动结构件/电控壳/电池结构件130/60/25万套;3)轻量化结构件(3.4亿元),新增传动结构件/车身结构件80/70万套;4)补流(5.6亿元)。 盈利预测与估值:预计公司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0.4/13.8/17.2亿元,对应PE分比为23/17/14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持续下行致使行业需求不振,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新客户拓展不利风险。
银轮股份 交运设备行业 2023-01-16 14.50 -- -- 16.70 15.17%
16.70 15.17%
详细
事件:公司公告,2022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3.6~3.9亿元,同比+63%~77%,扣非归母净利润3.0-3.2亿元,同比+45%~55%。 四季度业绩超预期,多业务全面增长:以预告中值(3.75亿元)计,公司2022Q4归母净利润预计1.44亿元,同比+29倍,环比+44%。预计主要受益于:1)新能源汽车热管理需求放量,2022Q4国内新能源车批发环比+14%,公司核心客户特斯拉全球环比+18%,比亚迪环比+27%;2)民用换热高增长,预计为美的、格力、日出东方核心客户国产替代顺利;3)商用车及非道路业务外销增长,整体跑赢行业;4)公司推进降本增效,各项成本费用得到有效控制。 公司新能源转型成功,业绩增长确定性强:1)客户:目前深度配套北美新能源客户、宁德时代、比亚迪、华为、新势力等标杆客户,新能源销量高增长下,公司有望优先受益;2)产品:新能源“1+4+N”产品布局,测算配套价值量最大可达4200-6950元,较燃油车时代提升显著;3)产能:四川银轮、上海银轮、银轮新能源等项目预计在2023-2024年陆续量产,预计2023年/2024年新增产能对应产值8.57/15.14亿元。 盈利预测预与估值:上调公司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至3.7/5.7/7.6亿元,对应PE分别为31/20/15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持续下行致使行业需求不振,疫情控制不及预期风险,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新客户拓展不利风险。
爱柯迪 交运设备行业 2022-08-19 20.34 -- -- 21.21 4.28%
23.50 15.54%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22半年报,2022H1实现营业收入18.33亿元,同比+16.66%;归母净利润2.13亿元,同比+7.51%;2022Q2单季度实现营业收入9.31亿元,同比+20.82%,环比+3.1%,归母净利润1.28亿元,同比+41.49%,环比+51.10%。汇兑收益+成本下行带动毛利率改善,Q2业绩符合预期:公司2022H1毛利率25.09%,同比-3.63PCT,其中2022Q2单季度毛利率26.77%,同比-1.23PCT,环比+3.4PCT。公司毛利率环比显著改善,预计主要受益于:1)汇兑收益,根据公司半年报,2022H1汇兑损益+公允价值变动合计收益约1460万元;2)2022Q2以来原材料及海运费价格的持续下行。 股权激励成本降低+汇兑收益,期间费用率同比-5.0PCT:公司2022H1期间费用率合计12.0%,同比-5.0PCT。分项看,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为1.3%/6.5%/5.2%/-1.0%,同比-0.1/-1.3/-0.2/-3.3PCT,其中:1)管理费用率下降,预计主要受益于2022H1股权激励成本的降低;2)财务费用率下降,主要受益于汇兑收益的增加。新能源订单占比持续提高,产能释放在即:1)根据披露,2020/2021/2022H1公司新能源、热管理及智能驾驶订单占比分别为28%/70%/80%,新能源订单获取顺利,占比持续提高;2)产能方面,柳州工厂(90亩)已完成交付,进入生产准备阶段;慈城(118亩)及墨西哥(60亩以上)预计2022H2竣工交付投入使用;安徽含山(330亩)已完成土地摘牌,进入项目设计规划阶段。展望2022H2:1)海运费+大宗价格下行,公司毛利率仍有进一步提升空间;2)柳州、慈城、墨西哥工厂合计土地面积280亩,较现有宁波本部预计提升约75%,为公司业绩增长提供保障;3)富乐太仓已于7月完成股权交割,预计2022Q3实现并表,以2021年利润计算,2022全年有望增厚业绩约2200万。盈利预测与估值:上调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预测至5.05/6.75/8.34亿元,对应PE分别为31/23/19倍,维持“买入”评级。风险提示:宏观经济持续下行致使需求不振,疫情控制不及预期风险,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汇率及海运费波动风险,新工厂产能利用率不足风险。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1/2 转到  
*说明:

1、“起评日”指研报发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起评价”指研报发布当日的开盘价;“最高价”指从起评日开始,评测期内的最高价。
2、以“起评价”为基准,2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10%,为短线评测成功;6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20%,为中线评测成功。详细规则>>
3、 1短线成功数排名 1中线成功数排名 1短线成功率排名 1中线成功率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