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事业部 搜狐证券 |独家推出
殷晟路

开源证券

研究方向:

联系方式:

工作经历: 登记编号:S0790522080001...>>

20日
短线
17.65%
(第553名)
60日
中线
5.88%
(--)
买入研报查询: 按股票 按研究员 按机构 高级查询 意见反馈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3/3 转到  

最新买入评级

研究员 推荐股票 所属行业 起评日* 起评价* 目标价 目标空间
(相对现价)
20日短线评测 60日中线评测 推荐
理由
发布机构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快可电子 电力设备行业 2023-11-01 50.87 -- -- 53.95 6.05%
61.40 20.70%
详细
营收利润双高增, 盈利能力显著提升快可电子发布 2023年三季报,公司 2023Q1-3实现营业收入 9.9亿元,yoy+20.4%,实现归母净利润 1.47亿元, yoy+68.0%,扣非归母净利 1.35亿元, yoy+59.1%。 其中 2023Q3实现营业收入 3.41亿元, yoy+21.2%, QOQ-1.3%,实现归母净利润 0.59亿元,yoy+46.6%,QOQ+20.1%,实现扣非归母净利 0.53亿元,yoy+33.8%,QOQ+15.2%。 2023Q3毛利率/净利率为 24.7%/17.3%,分别环比+3.1/+3.1pct。 2023Q3销售 /管理 /研发 /财务费用率为 0.5%/1.3%/4.0%/0.3%, 分别环比-0.4/-0.6/+0.6/+3.5pct。 公司归母净利润与毛利率在 2023年年内连续三个季度实现环比提升, 考虑公司积极对海外市场进行拓展并进行产能扩张,其收入规模有望持续扩大, 因此我们上调公司盈利预测, 预计公司 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为2.30/3.16/4.21亿元(原 2.29/3.13/4.20亿元), EPS 为 2.76、 3.80、 5.06元, 对应当前股价 PE 为 18.4、 13.4、 10.1倍。 考虑到公司持续加码产能建设同时积极拓展海外客户,光伏接线盒产品市占率有望稳步提升, 维持“买入”评级。 光伏接线盒产能扩张加快市占率提升截至 2022年底,公司拥有光伏接线盒产能 7000万套,预计到 2023年底公司将力争实现光伏接线盒产能 1亿套。公司产能分布在苏州、淮安、南通和越南四地。 公司南通生产基地于 2023年 10月 24日开工建设,预计完工后将新增产能 4000万套,合计规划产能 1.4亿套。 开辟新成长曲线,专研储能连接器与智能接线盒技术公司积极利用自身在光伏连接器方面的优势积极开拓第二成长曲线进军储能业务领域,成功实现了快速安装的经济型储能连接器的量产工作。 同时公司持续加码智能接线盒研发工作,实现了超高效率分布式光伏系统外拖式智能接线盒量产和无线监控式智能光伏组件接线盒、有线电力载波智能监控型光伏组件接线盒的研发工作, 公司智能关断接线盒与智能优化接线盒产品有望加速推广。 风险提示: 产能投放不及预期、 行业竞争加剧风险。
华明装备 机械行业 2023-10-27 12.63 -- -- 13.15 4.12%
16.33 29.30%
详细
业绩持续高增,盈利能力稳中有升华明装备发布 2023 年三季度业绩报告, 2023 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 14.55 亿元,同比+21.23%;归母净利润 4.59 亿元,同比+59.98%;扣非归母净利润 4.26亿元,同比+52.49%;毛利率 54.47%,同比+5.53pct;净利率 32.03%,同比+7.94pct。2023 年第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 5.45 亿元, 同比+21.19%,环比+9.67%;归母净利润 1.72 亿元,同比+70.14%,环比+2.09%;毛利率 54.69%,同比+2.98pct,环比-2.04pct;净利率 32.08%,同比+9.38pct,环比-2.24pct。 报告期内, 公司核心业务分接开关收入保持持续增长, 国内销售同比增长超过 20%, 出口同比增长超过 100%, 分接开关业务毛利率持续提升。 我们维持盈利预测, 预计公司2023-2025 年归母净利润为 5.60、 7.06、 8.71 亿元, EPS 为 0.62、 0.79、 0.97 元/股,对应当前股价 PE 为 21.0、 16.6、 13.5 倍, 维持“买入”评级。 分接开关是变压器核心部件, 清洁能源转型提升变电设备需求分接开关技术壁垒高,竞争格局稳定。 集中式新能源电站并网外送通道建设、分布式电源和电动汽车渗透率提高、能源消费电气化等能源转型带动变电设备需求高增。 公司作为行业龙头,全面受益于全球电力系统转型建设。 公司在手订单充裕, 国产替代和海外市场打开新的增长空间公司长期保持与下游变压器客户稳定合作关系,目前在手订单充裕。公司自主研发的特高压有载换流变分接开关填补了长期以来国产品牌的空白, 能源安全自主可控推动变压器核心元器件国产替代。 海外电力设备需求屡创新高, 欧美变压器平均服役时间已达 40 年以上,进入更新换代周期;“一带一路”沿线部分发展中国家电力基础设施建设空间广阔。 公司积极布局东南亚、美国、土耳其、欧洲等海外市场, 未来有望带来新的增量,公司进入稳定增长的发展阶段。 风险提示: 电网投资不及预期、特高压建设不及预期、宏观及政策风险、海外投资环境变化风险、 财务及汇率风险、 市场开拓不及预期。
特锐德 电力设备行业 2023-10-27 17.50 -- -- 19.44 11.09%
21.42 22.40%
详细
业绩同环比维持高增,净利率持续提升特锐德发布 2023 年三季报,公司 2023 前三季度实现营收 94.03 亿元,同比+36.59%,实现归母净利润 2.22 亿元,同比+111.27%,实现扣非归母净利 1.73亿元,同比+203.08%。其中 2023Q3 实现营收 37.95 亿元,同比+59.15%,环比+4.56%,实现归母净利润 1.28 亿元,同比+102.86%,环比+73.24%,实现扣非归母净利 1.15 亿元,同比+157.01%,环比+116.81%。 2023Q3 毛利率与净利率分别为 20.37%与 3.37%, 分别环比-0.1/+1.3pct。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为6.35%/5.68%/4.20%/1.38%,分别环比+1.17/+0.58/+1.00/+0.13pct。公司为充电运营龙头,规模优势显著,我们维持原有盈利预测预计公司 2023-2025 年营业收入分别为 149.06、 192.90、 250.34 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4.11、 7.15、 10.78 亿元, EPS 为 0.39、 0.68、 1.02 元/股,当前股价对应 PE 分别为 45.4、 26.1、 17.3倍,维持“买入”评级。 公司为充电运营行业龙头,积极布局微电网项目据中国充电联盟数据,截至 2023 年 9 月底, 公司运营公共充电终端 46.59 万台,其中直流充电终端 27.88 万台,市场份额约为 26%,排名全国第一。 2023 年 1-9月公司充电量约 66 亿度, 同比+53%。 2023 年 1-6 月,公司积极参与经济调度、负荷约束、调峰辅助服务、需求侧响应等能源管理业务,参与电量超过 7000 万度。截至 2023 年 6 月底,公司通过投建或销售模式累计布局的新能源微电网项目接近 200 个,覆盖城市超过 80 个。 传统电力设备业务板块有望持续增长公司 2023H1“智能制造+集成服务”板块实现营收 32.41 亿元,同比+11.05%;实现毛利 7.2 亿元,同比+18.29%。毛利率为 22.2%,同比+1pct。其中, 2023H1新能源发电场景累计中标额较 2022 年同期增长超 40%。受益于发电侧、电网侧、负荷侧能源产业升级带来的变电站建设需求,公司传统电力设备业务板块有望持续稳步增长。 风险提示: 充电桩运营盈利能力不及预期,充电桩行业竞争加剧
东方日升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3-10-26 17.68 -- -- 19.49 10.24%
19.49 10.24%
详细
盈利能力超预期, 受诉讼事件影响归母净利润环比下滑东方日升发布 2023年三季报,公司 2023Q1-3实现营收 280.2亿元, yoy+33.3%,实现归母净利润 12.79亿元, yoy+71.2%。实现扣非归母净利 15.71亿元,yoy+104.1%。其中 2023Q3实现营收 104.1亿元, yoy+23.8%, QOQ-3.9%,实现归母净利润 4.18亿元, yoy+72.3%, QOQ-24%,实现扣非归母净利 7.33亿元,yoy+149.1%, QOQ+29%。 2023Q3毛利率与净利率分别为 17.4%与 4%,环比+3.3/-1.1pct。 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为 1.5%/3.0%/2.0%/1.7%,分别环比+0.2/+0.4/-1.0/+4.0pct。 公司 2023Q3毛利率显著提升预计系其对美出口组件占比提升。考虑公司组件与储能系统销售单价下降, 我们下调公司 2023-2025年盈利预测, 预计其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18.90/22.26/27.93亿元(原 22.13/22.94/30.29亿元), EPS 为 1.66/1.95/2.45元,当前股价对应 PE 分别为 10.5、 8.9、 7.1倍,考虑其异质结组件龙头地位与海外储能市场的领先优势, 维持“买入”评级。 组件业务盈利高增,异质结技术先发优势显著扩产落地,组件销售规模持续扩大。 受益于公司组件产能扩大、自供电池片规模提升及光伏上游供应链价格趋稳等因素,公司 2023Q1-3光伏组件产品销售量增加, 盈利能力持续改善。 在异质结电池方面,公司通过自有专利 0BB 电池技术、210超薄硅片技术、纯银用量〈10mg/W 及昇连接无应力串联技术四个行业内首家量产, 推动了该系列异质结电池及组件的规模化量产。 受诉讼事件影响,非经常性损益影响公司归母净利润 3.2亿元本期公司计营业外支出 5.19亿元,主要系公司于报告期内收到国际商会国际仲裁法院关于公司与客户 FOCUS FUTURA HOLDING PARTICIPA??ES S.A.合同争议的裁决结果,裁决公司向 FOCUS 赔偿其直接损失 5,712.43万美元、利息942.32万美元(计算至 2023年 9月 30日)、对方律师费及仲裁费用 517万美元,合计共 7,171.75万美元。 风险提示: 异质结量产进度不及预期;储能行业竞争加剧。
英维克 通信及通信设备 2023-10-23 26.27 -- -- 27.78 5.75%
28.24 7.50%
详细
盈利能力提升超预期,温控龙头有望加速成长英维克发布 2023年三季报,公司 2023Q1-3实现营业收入 20.72亿元,yoy+39.5%。 归母净利润 2.1亿元, yoy+79.9%。实现扣非归母净利 1.87亿元, yoy+92.1%。 其中 2023Q3实现营业收入 8.33亿元, QOQ+17.1%, yoy+36.0%。归母净利润1.18亿元, QOQ+77.1%, yoy+83.4%。其中 Q3股权激励支付费用 1019万元,影响公司归母净利润 866.3万元。扣非归母净利 1.07亿元, QOQ+77.1%,yoy+86.4%。单 Q3毛利率为 33.5%,QOQ+1.99pct,净利率为 14.5%,QOQ+5.34pct。 销 售 / 管 理 / 研 发 / 财 务 费 用 分 别 为 8%/4%/7.3%/0.2% , 分 别 环 比-0.5/-1.0/-0.9/1.3pct。 公司 Q3盈利能力显著提升或主要系高毛利液冷数据中心项目出货占比提升。考虑储能温控行业需求略不及预期, 我们下调公司 2023-2025年盈利预测,预计其 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3.64/5.02/7.00亿元(原4.28/6.42/9.10亿元), EPS 为 0.64/0.89/1.24元,当前股价对应 PE 分别为 39.8、28.9、 20.7倍, 考虑其储能温控及数据中心温控龙头地位, 维持“买入”评级。 l 数据中心液冷渗透率提升,公司盈利能力显著提升AI 等新的应用场景出现,承载算力的数据中心提出更高的要求。在拉动数据中心需求的同时,伴随着算力密度的提高,算力芯片、算力设备、数据中心机柜的热密度都将显著提高,液冷技术在算力设备散热和数据中心散热的全链条导入将加快。公司于 2023年 7月第二名中标中国电信 2023年冷冻水型机房专用空调集采、 2022年及 2023年连续中标东南亚大型数据中心液冷项目、 2023年 7月中标山西某数据中心间接蒸发冷却设备项目,液冷项目的陆续交付有望持续提升公司数据中心业务盈利能力。 l 储能温控稳步增长,盈利能力保持稳定公司是国内最早涉足电化学储能系统温控的厂商,长年在国内储能温控行业处于领导地位,也是众多国内储能系统提供商的主力温控产品供应商。 储能行业的快速发展有望使公司储能温控业务收入保持稳步增长。 l 风险提示: 储能温控需求不及预期; 产品结构变化导致毛利率下降。
宁德时代 机械行业 2023-03-14 222.44 -- -- 414.98 2.97%
244.56 9.94%
详细
2022年归母净利307亿元,接近预告区间上沿 公司2022年全年营收3286亿元,同比+152%;归母净利307亿元,同比+93%,预告区间为291-315亿元,业绩接近预告区间上沿。其中2022Q4实现归母净利131亿元,同比+61%,环比+39%,2022Q4毛净利率分别为22.6%/11.1%,环比分别提升3.3%/1.4%,一方面是Q4出货量提升带来的规模效应,一方面是销售策略(年底返利)带来的,2023年盈利能力有望保持稳中向好。我们将2023-2024年归母净利预测从399、590亿元上调至447、598亿元,新增2025年归母净利预测752亿元,2023-2025年EPS为18.3、24.5、30.8元,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21.7、16.3、12.9倍,维持“买入”评级。 出货量:储能及海外动力提供新增长引擎 2022年公司出货289GWh,其中动力电池242GWh,全球市占率从2021年的33%提升至37%;储能电池47GWh,全球市占率从2021年的38%提升至43%。2022Q4动力+储能共出货100GWh。2023年预计储能行业维持高景气度,公司独家供应美国头部光伏储能运营商Primergy Solar、意大利国家电力公司,与国内外多家储能客户达成战略合作;动力电池方面,公司与特斯拉、福特、本田等多家客户达成战略合作扩张海外份额。我们预计2023年公司出货430GWh,其中动力330GWh,同比+36%,储能出货100GWh,同比+113%。 利润率:供应链管控能力提升,盈利能力稳中向好 2022Q1受原材料快速涨价影响毛利率较低,全年动力/储能电池毛利率分别为17.2%/17.0%,其中H2分别为18.2%/21.2%。2023年一方面公司新一代拉线推广降低单位投资成本及对应折旧,建立制造端成本优势;另一方面碳酸锂资源布局及原材料一体化布局完整,向上游的议价能力强,供应链管理能力行业领先,盈利能力有望稳中向好。 风险提示:电动车及储能需求景气度不及预期风险;行业价格竞争加剧风险。
欣旺达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2-10-13 24.26 -- -- 27.69 14.14%
27.69 14.14%
详细
消费电池龙头,动储电池新星 公司是全球消费pack龙头企业,动力储能电池业务成为第二增长曲线。公司1997年起开始深耕锂电池赛道,逐步发展成为全球消费电池模组的龙头企业,并凭借优异的产品研发能力顺利完成了向动力储能电池业务的延伸,业务布局不断完善。我们预计公司 2022-2024 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10.94、26.36、35.77 亿元,EPS 为 0.64、1.53、2.08 元/股。对应当前股价2022-2024 PE为 36.6、15.2、11.2 倍,低于可比公司平均,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纯电混动齐发力,动力储能电池业务进入业绩收获期 公司陆续获得吉利、雷诺、日产、上汽通用五菱、东风柳汽等大型车厂定点,在HEV领域公司产品已迭代至第三代,功率、低温启动、使用寿命等性能领先市场,客户吉利完成雷神混动系统突破,有望带来混动电池配套需求新增量;BEV领域公司主打长续航及超级快充差异化产品,2025年远期产能规划达到198GWh,配套的极氪等车型销量增长态势良好。储能领域公司已获得发电侧储能及华为通信储能订单,未来有望凭借优异的产品研发能力开拓户储客户,实现储能领域全面开花。 消费电池电芯自供率快速提升增厚利润 公司以消费pack产品起家,积累了大量消费电子一线厂商客户资源,公司2014年收购惠州锂威后开始向上游电芯端延伸,并在2013-2018年陆续完成主流客户的电芯认证。电芯作为消费电池最大的成本项,据我们测算电芯自供率每提升30%可以提升消费pack 3%的毛利率。公司通过多轮融资在浙江兰溪规划消费电芯产能,预计未来公司消费电芯的自供率有望不断提升,将持续增厚公司利润。 风险提示:储能客户扩展不及预期风险、消费电池景气度下滑风险
亿纬锂能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2-10-03 87.00 -- -- 98.64 13.38%
98.64 13.38%
详细
锂电平台型龙头,储能行业放量为公司发展提速 公司从锂原电池主业相继外延发展消费锂电池及动力锂电池,已经成长为锂电平台型龙头,在动力电池领域获得宝马、戴姆勒等多个优质客户定点,基本面扎实。2022年由于原材料价格上涨公司短期利润承压,从中长期视角看公司在多个赛道竞争优势明显,未来储能市场放量,公司大力扩张280Ah大电芯有望在大储市场抢占先机,因此我们下调2022年公司盈利预测,上调2023-2024年盈利预测,预计公司 2022-2024 年归母净利润为 36.55、68.65、113.08 亿元(此前分别为39.83、62.07、83.38亿元),EPS 为 1.92、3.62、5.96 元/股,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44.0、23.4、14.2倍,低于可比公司平均,维持“买入”评级。 行业逻辑:表前储能预计将于2023年放量 通过调峰、调频辅助服务保持电网安全稳定的表前储能系统是建设新型电力系统的刚需,而随着南方电网和山东、宁夏等地相关部门对储能电站盈利模式的探索,新能源配储经济性有望实现提升。我们测算到2025年中国国内表前储能装机量有望达262.3GWh,年化复合增速将达190.2%,大储市场放量在即。280Ah大容量电芯性能更优,有望成为未来大储市场主流,公司大力扩产280Ah大电芯,有望在大储市场抢占先机。 公司基本面:锂电平台型龙头、储能布局加速 公司2012、2014、2016年相继收购德赛聚能、麦克韦尔、孚安特,2015年开始深度布局全形态动力电池技术与产能,已经形成三元软包、三元方形、三元圆柱、铁锂方形、豆式电池的全形态锂电池谱系,并在大圆柱电池率先布局,成为锂电平台型龙头企业。预计2022、2023年底产能分别达到63、199GWh,产能保障充分。同时公司已经获得戴姆勒、现代起亚、华晨宝马、小鹏汽车等优质动力客户定点,在储能市场延伸顺利,未来预计将迎来新一轮的业绩收获期。 风险提示:新能源汽车发展不及预期风险、上游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公司产能投放速度不及预期风险
中伟股份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2-08-29 100.48 -- -- 100.66 0.18%
100.66 0.18%
详细
前驱体业务全球双料第一,行业变局下再度升级提升全面竞争力 公司成立伊始即专注于新能源材料业务,集团早期通过并购获取核心技术,并将锂电正极前驱体业务作为绝对核心,2021年登顶前驱体业务全球双料第一。公司技术储备深厚、具有优质的客户群与强劲的扩产能力,但近年由于历史发展路径盈利能力受到制约。面对行业变局,公司积极进行上游一体化布局,全面布局前后段镍冶炼产能,我们测算公司逐步实现镍完全自供过程中单吨净利将有显著提升,成本控制能力大幅升级。公司贯彻打造全球新能源材料综合服务商战略,进行横向拓展,强强联手入局铁锂材料生产,为公司带来新增长点。我们预计公司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有望达19.56/39.63/55.84亿元,EPS分别为3.21/6.50/9.16元/股,当前股价对应市盈率分别为30.9/15.3/10.8倍,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前驱体龙头厚积薄发,行业变局下机遇挑战并存 当下前驱体行业面临多重变局。中期看,技术迭代速率提升、下游需求快速增长与龙头全球化战略实施对前驱体企业迭代速率、保供能力与全球化服务能力要求全面提升;长期看,技术迭代放缓后,由于前驱体业务固有特性,盈利空间释放或将更多依赖一体化布局。公司研发能力、客户结构与产能弹性俱佳,但由于上游镍冶炼布局相对不足,材料成本占比偏高制约盈利表现,机遇挑战并存。 转机已现:纵向布局提升全面竞争力,横向拓展打造综合供应商 纵向布局方面,2021年起后段冶炼开始发力,2022年下半年富氧侧吹对应的前段冶炼有望逐步放量。根据我们的敏感性分析,前段冶炼自供率20-30%,金属镍价差在5000美元/金吨,有望增厚前驱体单吨净利5000元。整体来看前段冶炼增厚利润空间更大,后段冶炼配合前段产物,也有可观的加工利润空间。横向拓展方面,公司联手当升科技、瑞浦兰钧等合作伙伴,发力LFP一体化项目建设,打造新能源材料综合供应商。 风险提示:公司技术迭代不及预期、一体化降本效果不及预期
隆基绿能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2-08-29 53.13 -- -- 54.28 2.16%
54.28 2.16%
详细
业绩显著改善,盈利能力相对承压8月 24日,公司发布 2022年半年报。公司 2022H1实现营业收入 504.2亿元,同比增长 43.6%,实现归母净利润 64.8亿元,同比增长 29.8%,其中硅料权益利润为 14.7亿元。其中 2022Q2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318.2亿元,同比增长 65.4%,环比增长 71.1%,实现归母净利润 38.2亿元,同比增长 53.2%,环比增长 43.3%。 盈利能力方面, 2022Q2公司毛利率为 15.5%,环比下降 5.8%。 公司主要原材料多晶硅与大尺寸电池片因为相对短缺,涨价相对严重。 因此我们下调公司 2022年盈利预测,不过在 2023年与 2024年因为产业链供给瓶颈的缓解, 公司盈利能力将有所回暖,因此我们上调 2023年与 2024年的盈利预测, 调整为 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为 132.98/177.16/227.56亿元(原 137.28/172.17/213.01亿元), EPS为 1.75/2.34/3.00元(原 2.54/3.18/3.98元), 对应当前股价 PE 为 30.9/23.2/18.1倍,维持“买入”评级。 硅片业务承压, 盈利能力相对受损公司 2022年上半年实现单晶硅片出货量 39.62GW,其中对外销售 20.15GW,自用 19.47GW。 其中 2022Q2硅业外销毛利率为 21%,环比下降约 3%,主要原因在于多晶硅价格上涨幅度超过公司硅片售价的上调幅度。公司为应对产业链价格波动风险, 对硅片库存天数做了严格规划,将硅片库存天数维持 2-3天的水平。 组件业务承压, 新技术投放在即公司 2022年上半年实现单晶组件出货 18.02GW,其中对外销售 17.70GW,自用0.32GW,其中 Q2单季度外销约 11.6GW,环比提升近 80%。在盈利能力方面,成本端因为主要原材料大尺寸电池片价格的上涨和此前签订的低价组件订单的交付,公司的毛利率水平环比下滑较为严重。 2022Q2组件业务毛利率为 12%,环比 2022Q1下滑近 6%。 新电池组件技术方面,公司 HPBC 电池组件共 30GW的产能预计将于 2022年四季度进行投产,到 2023年年中实现满产,预计 2024年出货将达 20-25GW 之间。 风险提示: 原材料价格上涨超预期、海外贸易关税政策变化
格林美 有色金属行业 2022-08-22 9.29 -- -- 9.28 -0.11%
9.28 -0.11%
详细
三元前驱体龙头,技术优势与向上游双向布局规划全面打开盈利空间公司从环保回收业务起家,2012年通过并购方式切入新能源锂电材料赛道,经历多年成长为三元前驱体全球第二大龙头,2021年占全球产量的12%。公司高镍前驱体技术业内领先,已与全球正极龙头企业签订百万吨级订单。短中期看,公司把握后段冶炼和前驱体合成两道核心工序,盈利能力优于可比企业,进一步推进印尼青美邦项目向上游拓展;中长期看,依托电池回收产能、生态和技术的全面布局和深厚积累,公司有望进一步促进电池循环,提高镍、钴自供率,降低材料成本,全面打开盈利空间。我们预计公司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有望达18.32/25.04/31.25亿元,EPS分别为0.36/0.49/0.62元/股,当前股价对应市盈率分别为25.3/18.5/14.8倍,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三元前驱体技术领先成全球龙头,有望持续享受技术溢价公司是开采城市矿山第一股,早期业务以回收电池、金属废弃物并提取钴、镍等贵金属为主;2012年通过收购切入锂电材料赛道,依靠技术同源性与持续研发,成长为三元前驱体全球第二。公司前驱体技术领先,目前为国内少数具备将高镍核壳-梯度浓度技术产业化的企业,此外在体相掺杂、高镍无钴材料等方面均有深入布局,并与ECOPRO、容百科技、厦钨新能等正极企业签订百万吨级别合作协议,业绩确定性高,卡位优势+研发导向驱动下,有望持续享受技术溢价。 模式优越性叠加镍自供率提升,推动公司持续降本增利公司布局后段冶炼早,通常购买镍中间品并进行自行冶炼制备硫酸镍,同时把握后段冶炼和前驱体两道核心工序,盈利能力优于可比企业。公司进一步向上游拓展,通过合资投建印尼青美邦项目进一步提升MHP自供比率;动力电池退役潮即将来临的大背景下,公司依托电池回收产能、生态和技术的全面布局和深厚积累,有望进一步促进电池循环,打通新能源全生命周期产业链,推动公司持续降本增利。 风险提示:新能源车需求不及预期、技术进步不及预期、自供比率不及预期
德业股份 机械行业 2022-08-22 420.00 -- -- 452.05 7.63%
453.20 7.90%
详细
业绩持续向好,盈利能力显著提升8月 17日,公司发布 2022年半年报。公司 2022H1实现营业收入 23.7亿元,同比增长 23.3%,实现归母净利润 4.5亿元,同比增长 100.4%, 其中汇兑收益为0.6亿元,归母净利润超 7月 15日业绩预告上限。 其中公司 2022Q2实现营业收入 15.3亿元, 同比提升 44.4%,环比提升 82.2% 。 归母净利润为 3.18亿元,同比提升155.6%,环比提升140.9%。在盈利能力方面,公司 2022Q2毛利率为29.1%,环比提升 4.8%, 2022Q2净利率为 20.7%,环比提升 5%。 公司经营业绩和盈利能力方面都得到了显著的提升,考虑到光伏和户用储能行业景气度持续向好,公司逆变器业务有望成为推动公司业绩快速增长的强劲动力。因此我们上调公司盈利,原预计 2022-2024年公司归母净利润为 8.66/11.87/16.68亿元, EPS 为5.08/6.96/9.77元,调整为 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为 11.47/18.29/25.02亿元, EPS为 4.80/7.66/10.47元, 当前股价对应 PE 为 75.6/47.4/34.7倍,维持“买入”评级。 光储协同发展,逆变器业务增长迅速2022H1逆变器业务实现营业收入 11.49亿元,同比增长 198.4%。 其中微型逆变器业务收入同比提升 462.0%,储能逆变器收入同比提升 241.6%,组串式逆变器收入同比提升 91.1%。销量方面,公司逆变器共销售 39.34万台, 其中微型逆变器销售 20.09万台, 环比提升 302%, 储能逆变器销售 7.85万台, 环比提升 91%,组串式逆变器销售 11.4万台,环比提升 135%。 因为储能逆变器和微型逆变器这两种高毛利产品收入占比的升高,公司逆变器业务毛利率实现了 4%的环比提升。 传统业务喜忧参半, 业绩整体平稳2022H1公司热交换器产品实现营业收入 9.01亿元,同比下滑 30.3%,主要原因在于房地产市场萎靡, 下游空调大客户需求下滑。公司除湿机业务实现营业收入2.80亿元,同比提升 49.3%,凭借良好的产品品质与品牌效应持续保持京东、天猫等线上购物平台单品销售第一的成绩,为家电板块业务提供了一定的支撑。 风险提示: 海外贸易关税政策变化、 原材料成本上涨超预期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3/3 转到  
*说明:

1、“起评日”指研报发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起评价”指研报发布当日的开盘价;“最高价”指从起评日开始,评测期内的最高价。
2、以“起评价”为基准,2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10%,为短线评测成功;6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20%,为中线评测成功。详细规则>>
3、 1短线成功数排名 1中线成功数排名 1短线成功率排名 1中线成功率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