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事业部 搜狐证券 |独家推出
蔡嘉豪

光大证券

研究方向:

联系方式:

工作经历: 登记编号:S0930523070003...>>

20日
短线
25%
(第349名)
60日
中线
25%
(--)
买入研报查询: 按股票 按研究员 按机构 高级查询 意见反馈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1/2 转到  

最新买入评级

研究员 推荐股票 所属行业 起评日* 起评价* 目标价 目标空间
(相对现价)
20日短线评测 60日中线评测 推荐
理由
发布机构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安迪苏 基础化工业 2024-07-15 10.16 -- -- 10.94 7.68% -- 10.94 7.68% --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24年度半年度业绩预增公告,2024年上半年,公司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5.5-6.5亿元,同比+1547%~+1846%,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6.5-7.5亿元,同比+6009%~+6949%;其中Q2单季度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2.73-3.73亿元,同比+753%~+1966%,环比-1%~+35%。点评:蛋氨酸及特种产品销量增长,24Q2业绩大幅增长:据公司公告披露,Q2业绩的强劲增长主要源于:1)蛋氨酸业务强劲增长,主要归功于液体蛋氨酸持续渗透以及稳定的销售价格;2)特种品业务中单胃动物产品和水产品快速增长,反刍业务由于美国奶业市场牛奶价格的低迷带来需求的减少,在二季度末出现了些许回暖迹象;3)原材料和能源成本下降,对全球供应链、分销渠道和关税的有效管理;4)严格的现金和营运资金管理以及持续推动成本控制和竞争力提升计划。我们认为公司Q2业绩的强劲增长一方面体现出蛋氨酸及特种品业务景气度的持续回暖,另一方面展现出公司优异的供应链、关税、销售及成本管理能力,在行业景气度持续回暖背景下,公司盈利能力有望持续改善。 蛋氨酸供需格局改善,行业景气度持续回暖:海外工厂减产推动蛋氨酸价格回升,2023Q2、Q3,希杰通过降低产能利用率来改造其马来西亚工厂的蛋氨酸生产线,释放约40%的蛋氨酸产能来转产缬氨酸和异亮氨酸。赢创宣布在2023年Q4和2024年Q1降低其新加坡工厂的产能利用率,实施4万吨产能扩张项目。伴随现有产能的暂时关闭和新产能的延迟,蛋氨酸供给将显著趋紧。此外,受人口不断增长、现代化畜禽养殖业不断发展、发展中国家饮食结构改变的影响,亚洲地区蛋氨酸需求快速增长,其中,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蛋氨酸消费国,具备较大的需求潜力。因海外希杰马来西亚工厂和赢创新加坡工厂减产影响,叠加下游需求持续复苏,蛋氨酸价格实现底部反弹,为公司业绩增长提供支撑。 投资泉州蛋氨酸项目,蛋氨酸产能稳步扩张:公司拟投资建设15万吨/年固体蛋氨酸项目,预计总投资额约49亿元,项目建设期约为26个月,预计项目2027年投产,投资回收期为9年。该项目将充分利用与中国中化的整合协同效应节约资本开支和运营开支,进一步扩张蛋氨酸产能,巩固公司在蛋氨酸行业的领导地位,优化公司蛋氨酸产品结构以及国内外产能布局。公司通过持续的产业投资,扩大产能,公司欧洲生产平台连续实施多个产能扩张项目,自2021年Q3以来,欧洲项目提升8万吨/年的额外产能。南京工厂二期于2022年Q3投产,南京生产平台液态蛋氨酸总产能达35万吨。新增产能与现有工厂形成强大的协同效应及规模优势,公司的成本竞争优势将持续强化,公司业绩届时有望进一步增厚。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蛋氨酸景气度显著回暖,公司盈利能力上行,因此我们上调公司2024-2025年盈利预测,新增2026年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0.27(上调23%)/13.21(上调21%)/15.21亿元,折合EPS分别为0.38/0.49/0.57元。维持公司“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养殖业下游需求变弱;蛋氨酸产能投放进度不达预期;原材料价格波动。
华鲁恒升 基础化工业 2024-05-24 28.31 -- -- 29.27 3.39%
29.27 3.39% --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投资建设相关项目的公告》,拟投资建设酰胺原料优化升级项目及20万吨/年二元酸项目(以下简称“二元酸项目”)。点评:投资17亿建设酰胺原料优化升级及二元酸项目,持续完善尼龙产业链布局:公司坚持高起点规划、高端化延伸,拟启动建设酰胺原料优化升级项目、20万吨/年二元酸项目,总投资17亿元,其中酰胺原料优化升级项目8.33亿元、二元酸项目8.67亿元。酰胺原料优化升级项目采用苯部分加氢、水合生产饱和脂环醇技术,项目建成投产后,年产饱和脂环醇20万吨,副产环已烷4.28万吨,建设周期13个月。二元酸项目采用公司自有技术,项目建成投产后,年产二元酸20万吨,建设周期13个月。根据公司公告披露,酰胺原料优化升级及二元酸项目建成投产后预计年均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16.74亿元、6.24亿元。此次新项目建成投产后,有助于公司完善尼龙产业链布局,保障公司尼龙产品上游原材料供给,增强公司全产业链抗风险能力。 荆州基地一期投产,在建新材料项目有望增厚公司盈利能力:2023年11月,公司公告称公司荆州园区气体动力平台项目、合成气综合利用项目投产,该项目可年产尿素100万吨、醋酸100万吨、DMF15万吨、混甲胺15万吨。两个项目的建成投产,将进一步增强公司核心竞争力,并为荆州基地的后期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公司荆州基地二期新材料系列项目于2023Q3开工,预计将新增BDO、醋酐、蜜胺等新产品生产能力。此外,2023年12月,公司公告称高端溶剂项目正式投产,该项目可年产碳酸二甲酯60万吨(其中销售量30万吨)、碳酸甲乙酯30万吨、碳酸二乙酯5万吨。公司利用低成本煤气化平台,不断扩大产品产能、延伸产业链,我们看好在德州、荆州双基地共同驱动下,公司加大新材料领域拓展力度,未来业绩有望进一步增厚。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公司荆州一期项目投产,在建项目稳步推进,我们持续看好公司未来发展,我们维持公司2024-2026年的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6.56/56.51/63.74亿元,折合EPS分别为2.19/2.66/3.00元,维持公司“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产品价格大幅波动,项目建设进度不及预期,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风险。
浙江医药 医药生物 2024-05-01 9.46 -- -- 11.90 24.09%
11.74 24.10% -- 详细
事件1:公司发布2023年年度报告,23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8亿元,同比-4%,归母净利润4.3亿元,同比-20%;其中Q4单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9亿元,同比-4%,环比-1%,归母净利润1.3亿元,同比+133%,环比+341%。 事件2:公司发布2024年第一季度报告。2024Q1,公司单季度实现营业收入22亿元,同比+12%,环比+17%;实现归母净利润1.1亿元,同比-3%,环比-15%;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1.06亿元,同比+8%,环比+2.1亿元。 点评:维生素景气度下滑,23年业绩同比下降:2023年,受下游饲料养猪业务盈利状况较差,叠加维生素原有产能恢复及新建产能释放影响,公司维生素产品价格同比显著下跌,致公司23年业绩下滑。2023年国内VA、VE、2%生物素均价分别为85元/kg、71元/kg、42元/kg,分别同比-48%、-17%、-27%。维生素市场供大于求,产品价格下跌明显,致公司盈利能力下滑。 维生素景气度回升,24Q1业绩逐渐修复:2024年Q1国内VA、VE、2%生物素均价分别为82元/kg、66元/kg、37元/kg,分别同比-10%、-14%、-16%,分别环比+11%、+4%、-5%。2024年以来,国内外维生素需求持续复苏,同时受供应端突发事件、停产检修等因素影响,维生素供给端趋紧,推动维生素价格回升。24年以来维生素价格触底回暖,公司盈利中枢上行,带动公司24Q1业绩逐渐修复。 积极创新研发布局新产品,医药业务成长空间不断打开:公司一直注重研发费用的投入,持续加大创新药物研发力度。2023年公司研发费用为8.6亿元,同比+6%。 截至23年年底,公司产品黄体酮软胶囊通过一致性评价,磷酸西格列汀(酶法)、盐酸米诺环素登记状态转A,苹果酸奈诺沙星胶囊、XC2309(SH-337)片批准药物临床试验。氧氟沙星等2个原料药、重酒石酸间羟胺注射液等5个制剂项目提交注册申请。子公司创新生物于2023年1月收到美国FDA核准签发的注射用盐酸万古霉素500mg/瓶、1g/瓶、5g/瓶、10g/瓶四个规格按505(b)(2)申报的NDA新药申请批准信。子公司昌海制药于2023年6月29日通过美国FDA对盐酸米诺环素原料药的批准前检查和达托霉素原料药的现场检查。公司积极推动新产品研发及各项审批流程,拓宽医药业务未来盈利空间。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考虑到维生素景气度下行,公司盈利能力有所下滑,因此我们下调公司2024-2025年盈利预测,新增2026年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84(下调36%)/6.38(下调29%)/7.46亿元,折合EPS分别为0.50/0.66/0.77元,维生素景气度触底回暖,公司积极创新研发布局新产品,医药业务成长空间不断打开,因此维持公司“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产品价格波动,研发风险,全球经济复苏不及预期。
海油工程 建筑和工程 2024-04-26 6.31 -- -- 6.50 3.01%
6.50 3.01% -- 详细
事件: 2024年 4月 24日,公司发布 2024年一季报。2024Q1,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7亿元,同比-11%,环比-42%;实现归母净利润 4.75亿元,同比+5.96%,环比+92%;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 4.00亿元,同比+23%,环比+154%。 点评: 油服行业景气高企提振公司业绩,经营质量稳步改善2024年以来,受中东地区地缘政治局势紧张、OPEC+延长自愿减产等因素影响,国际油价高位震荡,Q1布油均价为 81.76美元/桶,同比-0.4%,环比-1.3%。 石油公司继续加大上游勘探开发投资力度,全球油服行业景气高企。公司受益于高油价环境,市场开发稳定增长;工作量饱满,安全形势平稳,质量控制良好;全面应用价值管理指标,持续降本提质增效稳增长。 截至 2024年 3月底,公司总资产 442亿元,归母净资产 253亿元,资产负债率 38.31%,资本结构继续保持稳健。公司现金流大幅改善,24Q1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 25.61亿元,上年同期为-8731万元。公司盈利质量持续改善,24Q1年化 ROE为 7.6%,同比+0.1pct,成本费用利润率为 9.3%,同比+1.8pct。 新签合同额稳步增长,国内外项目稳步推进合同额方面,公司 2024Q1新签合同金额 65.17亿元,同比+11%,其中国内新签合同额 61.10亿元,同比+17%,境外新签合同额 4.07亿元,同比-39%。截至2024年 3月底,公司在手订单总额约为 405亿元,为公司业务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工作量方面,2024Q1公司实施规模以上项目 63个,其中 4个项目运行交付。 2024Q1公司完成钢材加工量 13.6万结构吨,同比增长 13%;投入船天 0.48万天,因工作量分布不同,本报告期总投入船天同比降低 23%,但其中大型船舶结构物安装船天同比增长 336%,自有船舶船天同比增加 438天;陆地建造完成导管架 19座、组块 7座,海上安装导管架 9座、组块 6座,铺设海底管线 68.9公里,海底电缆 39公里。 国内项目方面,2024Q1,公司总承包的亚洲第一深水导管架“海基二号”在珠江口盆地海域成功滑移下水并精准就位,刷新了作业水深、高度、重量等多项亚洲纪录,标志着我国深水超大型导管架成套关键技术和安装能力达到世界一流水平,对推动海上油气增储上产、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绥中 36-1/旅大5-2油田二次调整项目 3个平台相继提前投产,旅大 5-2CEPC 平台完成浮托安装,标志着我国最大海上自营油田调整项目建设取得关键性进展,对渤海油田增产上储、保障京津冀能源供应具有重要意义。 海外项目方面,2024Q1,我国首个沙特阿美海洋油气独立总承包项目——沙特CRPO122项目第一批 6座导管架在青岛场地完成装船并正式进入海上运输与安装阶段;乌干达 KingFisher 项目 CPF 设备及管廊基础全面推进,已开始储罐安装工作;沙特 Marjan 项目、巴油 P79FPSO 上部组块项目、巴斯夫模块项目正在按计划稳步推进;卡塔尔 ISND5-2项目已开展前期筹备。 发布三年股东回报规划,加大分红力度积极回馈股东公司发布《未来三年(2024-2026年)股东回报规划》,公司每年应当进行一次现金分红,每年以现金方式分配的利润不少于当年实现的合并报表中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的 30%。2015年以后公司股利分配率稳定在 30%以上,2023年度公司派发现金红利 0.147元/股,拟分红总额约 6.50亿元,占 2023年归母净利润的 40.11%,股利分配率相较 2022年的 30.34%增长 9.77pct,分红总额相较 2022年增长 47%。公司注重股东回报,加大分红力度,与投资者共享公司发展成果。 行业景气度高企叠加母公司扩充上游资本开支,公司有望持续受益国际市场方面,2024年全球石油需求仍将持续增长,根据 IHSMarkit 的预测,2024年全球上游勘探开发资本支出总量将超 6000亿美金,较 2023年相比增加 5.7%,国际石油公司勘探开发有望持续增加,国际油服市场有望维持景气。 国内市场方面,母公司中国海油积极响应油气增储上产“七年行动计划”,根据中国海油 2024年度战略展望,2024年中国海油资本开支预算总额为 1250-1350亿元,相较 2023年的高基数仍有一定幅度的增长。随着油服行业景气度持续高企,公司有望实现收入与盈利的持续提升。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24Q1公司业绩稳步增长,油服行业景气度高企,公司市场开拓成绩斐然,有望持续受益。我们维持对公司的盈利预测,预计公司 24-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18.63/21.52/24.99亿元,对应 EPS 分别为 0.42/0.49/0.57元/股,维持对公司的“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国际油价波动风险,中国海油资本开支不及预期,海外市场风险。
恒逸石化 基础化工业 2024-04-25 6.74 -- -- 7.82 14.49%
7.75 14.99% --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 2023年年度报告,23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1361亿元,同比-10%,归母净利润 4.35亿元,同比+15.15亿元;其中 Q4单季度实现营业收入 346亿元,同比+20%,环比-7%,归母净利润 2.3亿元,同比+26亿元,环比+76%。 点评: 芳烃高景气、聚酯价差改善,23年公司业绩增长显著:2023年,布伦特原油、石脑油、PX、PTA、POY 均价分别为 82美元/桶、649美元/吨、8579元/吨、5862元/吨、7703元/吨,分别同比-17%、-17%、-2%、-3%、-4%。石脑油裂解、PX、PTA、POY 价差分别为-79美元/吨、1029元/吨、379元/吨、1111元/吨,分别同比+35美元/吨、-363元/吨、-81元/吨、+43元/吨。伴随下游需求持续回暖,芳烃维持高景气,聚酯价差改善。公司准确把握市场动向,一方面积极实施文莱一期炼化项目技术提升工作,优化产品结构;另一方面持续加大聚酯板块技术提升改造力度,提升差别化产品比例,助推聚酯产品实现产销两旺。随着行业景气度逐渐提升,23年公司盈利能力明显改善,业绩增长显著。 文莱二期有序推进,PTA、聚酯产能持续扩张:1)2023年 11月 8日,文莱炼化二期项目签署工程实施协议,目前正有序开展围堤吹填施等工作。该项目包括 1400万吨炼油、600万吨成品油、200万吨 PX、250万吨 PTA、100万吨 PET 和 165万吨乙烯及下游产品。2)海南逸盛年产 250万吨 PTA 项目于 23年年底投产,年产 180万吨 PET 项目第一套年产 60万吨装置已经试生产,两套合计年产 120万吨装置将于 24年进行试生产。3)2024年 4月 9日,广西恒逸年产 120万吨己内酰胺-聚酰胺产业一体化及配套工程大型设备首吊顺利完成,标志着项目建设全面进入设备安装实质攻坚阶段。4)其余在建项目有年产 110万吨新型环保差别化纤维项目等。重大项目稳步推进,项目逐步投产后公司业绩有望进一步增厚。 股票回购+员工持股,彰显公司未来发展信心:2023年公司实施了第三期及第四期股份回购计划,其中第三期股份回购计划已实施完毕,回购股份数 15081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 4%,成交金额为 11亿元;截至 2024年 3月 31日,第四期股份回购计划累计回购股份数 6458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 2%,成交金额为 4亿元。 公司四期股份回购计划累计回购金额 27亿元。同时, 2023年公司实施并购买完毕第五期员工持股计划,买入公司股票 8717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 2%,成交金额为人民币 7亿元,五期员工持股计划累计金额 44亿元。稳定的股份回购计划及员工持股计划,彰显公司未来发展信心。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考虑到下游需求弱复苏,炼化行业景气度修复程度不及我们此前预期,因此我们下调公司 2024-2025年盈利预测,新增 2026年盈利预测。预计公司 2024-2026年的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9.42(下调 52%)/13.55(下调 48%)/16.15亿元,折算 EPS 分别为 0.26/0.37/0.44元,公司 PTA、聚酯产能持续扩张,文莱二期稳步推进,我们看好未来公司成长空间,维持公司“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原油价格大幅波动、下游需求复苏不及预期、项目落地进度不及预期。
卫星化学 基础化工业 2024-04-25 17.87 -- -- 19.72 10.35%
19.72 10.35% --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24年一季度报告,2024年Q1公司实现营业收入88亿元,同比-6.95%(调整后),环比-16.98%;实现归母净利润10.23亿元,同比+46.55%(调整后),环比-26.73%。 点评:C2产业链盈利持续改善,公司24Q1业绩同比大幅增长:2024Q1,国内PDH价差474元/吨,同比+156元/吨,环比+90元/吨;聚丙烯价差795元/吨,同比+339元/吨,环比+154元/吨;丙烯酸价差1546元/吨,同比-973元/吨,环比+126元/吨;丙烯酸丁酯价差588元/吨,同比-157元/吨,环比+162元/吨。2024Q1,C3产业链,PDH、聚丙烯价差同比改善,丙烯酸及酯价差同比下滑。C2产业链,在油价上涨及美国天然气价格下跌的背景下,公司乙烷裂解装置盈利能力增强,带动公司24Q1业绩同比大幅增长。 α-烯烃综合利用项目一期进入环评公示阶段,C2项目稳步推进:公司拟在徐圩新区投资新建的高端新材料产业园项目,建设内容主要包括年产250万吨α-烯烃轻烃配套原料装置、5套年产10万吨α-烯烃装置、3套年产20万吨POE装置、2套年产50万吨高端聚乙烯(茂金属)、2套年产40万吨PVC综合利用及配套装置、年产1.5万吨聚α-烯烃装置、年产5万吨超高分子量聚乙烯装置、副产氢气降碳资源化利用装置以及LNG储罐。2023年12月29日,α-烯烃综合利用高端新材料产业园项目(一阶段)环评公示,一期投资121.5亿元,建设2套10万吨/年α-烯烃装置、1套90万吨/年聚乙烯装置(45×2)、1套45万吨/年聚乙烯装置、1套12万吨/年丁二烯抽提装置、1套26万吨/年芳烃处理联合装置及配套的200万吨/年原料加工装置(含WAO配套装置)。公司基于以轻烃一体化为核心,打造低碳化学新材料科技公司的发展战略,公司采用自主研发的高碳α-烯烃的技术,积极向下游聚乙烯弹性体(POE)等新材料延伸,进一步夯实公司功能化学品、高端新材料和新能源材料的发展基础。 坚定投资者为本发展理念,推动规范且可持续运营。自上市以来,公司不断完善对投资者持续、稳定、科学的分红回报机制,与全体股东分享公司高速发展的红利。 2021-2023年,公司累计分红18亿元,其中以现金方式累计分配的利润占实现的年均可分配利润的17%。经营治理层面,公司坚守合规底线,夯实公司治理框架,深入优化内控管理体系,有效降低各环节风险,保障公司股东合法权益。此外,公司高度重视信息披露工作,建立公开、公平、透明、多维度的投资者沟通渠道,有效传达公司的投资价值,增强投资者信心。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考虑到C3产业链下游产品景气度下滑,因此我们下调公司2024-2025年盈利预测,新增2026年盈利预测,预计2024-2026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9.64亿元(下调9%)/69.75亿元(下调13%)/88.98亿元,折合EPS分别为1.77元/2.07元/2.64元。公司新材料项目有序推进,未来成长动力充足,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原材料价格上涨;新增产能投放不及预期;全球经济复苏缓慢。
华鲁恒升 基础化工业 2024-04-08 26.39 -- -- 31.90 18.28%
31.22 18.30%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 2023 年报,2023 年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 273 亿元,同比-9.87%,实现归母净利润 36 亿元,同比-43%。2023Q4 单季,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 79 亿元,同比+9.36%,环比+13%,实现归母净利润 6.49 亿元,同比-14%,环比-47%。点评:主要产品景气下行价差收窄,23 年业绩承压2023 年,受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影响,化工行业景气度下行,传统产能过剩、高端供给不足、同质竞争加剧、盈利能力下降的矛盾突出,市场竞争加剧,产品价格低位震荡,化工企业经营压力加大。公司主营产品价格、价差降幅较大。公司通过完善大生产管理体系、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深入挖掘存量资产效益,同时加快项目建设进度,实现增量顺利入市,进一步巩固行业竞争力。价格价差方面,2023 年尿素、DMF、醋酸价差下滑较大,乙二醇、己二酸、正丁醇等产品价差有所改善,但仍位于低位。成本端,23 年煤价有所下行,动力煤价格同比-24%,但受行业景气度低迷影响,公司主营产品盈利能力偏弱,23 年业绩承压。23Q4 单季,受益于荆州基地一期、高端溶剂项目的投产,公司营收实现环比增长,我们看好行业需求逐渐修复,叠加公司荆州基地产品逐渐爬坡,盈利能力有望回升。煤价下跌需求逐步复苏,煤化工产业链盈利有望改善2024 年初以来,受煤炭下游钢铁、水泥等非电用煤需求疲软的影响,煤价持续下跌。2024 年初以来,煤炭主要产地安监趋严,国务院、应急管理部等部门出台严格的安监政策,主产地供应有望偏紧。《煤矿安全生产条例》将于 2024 年 5 月 1日起施行,针对当前煤矿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作出了相应规定,包括确立煤矿安全生产工作原则、强化企业主体责任、严格政府部门监管责任等。展望后市,需求端煤炭的非电需求恢复依然缓慢,供给端安监影响下煤炭企业产量逐渐缩减,我们预计煤炭供需双弱,价格有望维持低位运行,煤化工产业链整体盈利将持续改善,以华鲁恒升为代表的低成本煤化工龙头有望受益。荆州基地一期投产,在建新材料项目有望增厚公司盈利能力2023 年 11 月,公司公告称公司荆州园区气体动力平台项目、合成气综合利用项目投产,该项目可年产尿素 100 万吨、醋酸 100 万吨、DMF15 万吨、混甲胺 15万吨。两个项目的建成投产,将进一步增强公司核心竞争力,并为荆州基地的后期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公司荆州基地二期新材料系列项目于 2023Q3 开工,预计将新增 BDO、醋酐、蜜胺等新产品生产能力。此外,2023 年 12 月,公司公告称高端溶剂项目正式投产,该项目可年产碳酸二甲酯 60 万吨(其中销售量 30 万吨)、碳酸甲乙酯 30 万吨、碳酸二乙酯 5 万吨。公司利用低成本煤气化平台,不断扩大产品产能、延伸产业链,我们看好在德州、荆州双基地共同驱动下,公司加大新材料领域拓展力度,未来业绩有望进一步增厚。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公司主营产品盈利能力下滑,我们下调公司 24、25 年盈利预测,新增 26 年盈利预测,预测 24-26 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46.56(下调26%)、56.51(下调 26%)、63.74 亿元,折合 EPS 分别为 2.19、2.66、3.00元,考虑到公司荆州一期项目投产,产能利用率提升后有望大幅增加公司盈利,我们持续看好公司未来发展,维持对公司的“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产品价格大幅波动,项目建设进度不及预期,成本波动风险。
石化油服 基础化工业 2024-03-29 1.79 -- -- 2.01 12.29%
2.01 12.29%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23年报,2023年,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800亿元,同比+8.4%;实现归母净利润5.89亿元,同比+23.8%(追溯后);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3.59亿元,同比-7.7%。2023Q4单季,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241亿元,同比+5.8%,环比+29%;实现归母净利润1.46亿元,同比-23.5%,环比+24%;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0.02亿元。 点评:油服行业回暖,公司工作量提升,323年业绩大增2023年,布伦特原油均价为82.17美元/桶,同比-17%,总体仍保持在中高价位。石油公司继续加大上游勘探开发投资力度,上游投资增长助力全球油服景气度高企。国内市场方面,得益于高油价及国家能源安全战略下的增储上产行动的持续推动,国内油田服务市场持续稳步增长。公司主要专业工作量和队伍动用率均有不同程度提升,驱动公司23年业绩提升,营业总收入、归母净利润分别同比+8.4%、+23.8%。2023年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额为人民币55.8亿元,同比增加净流入人民币13.8亿元。 加强市场开拓工作,新签合同额创“十三五”以来最好水平2023年,公司累计新签合同额824亿元,同比增长1.7%,创“十三五”以来最好水平。其中,中国石化集团公司市场新签合同额500亿元,同比减少0.8%;国内外部市场新签合同额157亿元,同比增长4.7%;海外市场新签合同额167亿元,同比增长7.1%。公司聚焦国内外市场形势变化,全力加强市场开拓,实现市场结构更加优化、风险管理更加受控,生产经营指标良好增长。 在中国石化内部市场,公司全面深化甲乙方一体化协同,统筹优化资源分配,加快推动投资释放,队伍动用率达88.7%,保持高效运行。在国内外部市场,开展市场分类定级,发展特色优势业务,大力拓展优质规模市场,包括国家管网市场新签59.8亿元、中石油市场新签31.7亿元、中海油市场新签17.9亿元,合计占国内外部市场的70%。 深化“一带一路”布局,海外市场取得新突破2023年,公司国际业务实现收入160.9亿元,较2022年同期的人民币130.1亿元增长23.6%,占公司23年营业收入的20.4%,同比提高2.4pct。公司抓住共建“一带一路”、行业持续回暖等战略机遇,聚力攻坚中东、南美、中亚等主力市场,纵深优化市场布局,在沙特、科威特、墨西哥、厄瓜多尔中标和新签一批优质长线项目,海外市场经营效益创历史新高。在沙特市场,公司首次进入探井服务市场,非常规领域市场份额持续扩大,新签5部探井日费钻机项目和2部非常规日费钻机项目,合同额分别为3.3亿美元和2.1亿美元。在科威特市场,公司续签18部钻修井机,合同额达1.8亿美元,其中9部为5+1年合同外的第8年延期,创KOC钻修井机合同期最长纪录。油服行业景气叠加母公司维持较高上游资本开支,公司有望持续受益国内方面,母公司中国石化积极响应油气增储上产“七年行动计划”,油气上游资本开支维持高位,23年实现上游资本开支778亿元,24年预计上游资本开支776亿元,中国石化上游资本开支维持高位将有力支持公司国内业务发展。 国际方面,国际油气工程行业受高油价背景下油公司资本开支的增长所推动,呈逐步复苏态势。根据S&PGlobal预测,2024年全球上游勘探开发资本支出约6079亿美元,同比增加5.7%。全球油田服务市场规模持续增长,Spears&Associates咨询公司预测,2024年全球油田服务市场规模同比增长7.1%,其中物探、钻井、完井、生产与设备工具板块的市场规模,预计2024年达到81亿美元、1283亿美元、973亿美元、367亿美元、576亿美元,同比增幅分别为17%、9%、9%、6%、13%。随着行业形势改善,以及新装备投用、新技术应用、一体化项目推广,公司将获得更多服务机会,业绩有望继续增长。 “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SCCUS排头兵未来可期碳中和背景下,发展CCUS技术意义重大,该技术是我国实现碳中和目标的必要一环。石化油服百万吨级CCUS项目,齐鲁石化-胜利油田CCUS项目于2022年8月29日全面建成投产,使公司成为A股第一家投产CCUS项目的上市公司。作为最早一批布局CCUS项目的企业,“三桶油”持续通过CCUS取得增油和减排双重收益,成果显著,石化油服是中国石化集团公司控股的大型油服,拥有超过60年的经营业绩和丰富的项目执行经验,将在CCUS大力发展的背景下持续受益。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国内外油服行业景气度持续高企,公司降本增效持续推进,有望实现盈利能力的持续增长。我们维持公司24-25年盈利预测,新增26年盈利预测,预计24-26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8.48、11.06、13.20亿元,对应的EPS分别为0.04、0.06、0.07元/股,维持对公司A股和H股的“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原油和天然气价格大幅波动,上游资本开支不及预期,成本波动风险。
恒力石化 基础化工业 2024-03-14 12.56 -- -- 15.04 15.43%
16.10 28.18%
详细
公司发布《关于收到控股股东 2023 年度利润分配预案提议暨落实“提质增效重回报”行动方案的公告》。 点评:23 年拟分红比例超 50%,长期实行高分红政策。公司高度重视对投资者的合理投资回报,2023 年度拟派发现金红利总额(含税)占 2023 年年度归母净利润的比例为 50%以上。自上市以来,公司始终保持高比例的现金分红,在兼顾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利润分配一直保持连续性和稳定性。最近三年(2020 年度-2022 年度),公司每年合计分红金额(含以现金方式回购股份计入现金分红的金额)占归母净利润的比例分别为 40.91%、45.78%、86.27%。持续稳定分红政策助推股东回报提升,有效增强投资者信心。 深耕全产业链,持续打造行业领军企业。公司是行业内首家实现“原油-芳烃、烯烃-PTA、乙二醇-聚酯新材料”全产业链一体化化工新材料的上市公司。公司现拥有 2000 万吨/年炼化一体化项目、500 万吨/年现代煤化工装置、150 万吨/年乙烯项目和 7 套合计 1660 万吨/年的 PTA 装置四大产能集群,成功打通上游的“卡脖子”业务环节,打破原料供给瓶颈,构筑了“世界级化工型炼厂+现代煤化工装置”集成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实现了“油煤化”深度融合的“大化工”战略支撑平台。同时公司大力布局高附加值新材料领域,在差异化纤维、功能性薄膜、工程塑料和可降解新材料等下游化工新材料领域拥有完善的产能规划。伴随“碳中和”政策推进叠加制造业转型升级,化工新材料需求上升促使公司加速向下游高端产业链延伸,我们认为公司作为民营大炼化龙头,自身原有业务的业绩表现有望持续复苏,同时下游产业链的完善布局也将带来可观的业绩增量并降低业绩波动性,未来依旧具备较高成长性。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公司持续强化上游“大化工”平台基础支撑,逐步完善下游化工新材料板块布局,全产业链优势显著,我们持续看好公司未来发展空间,我们维持公司 2023-2025 年盈利预测,预计公司 2023-2025 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69.15/83.49/92.13 亿元,对应 EPS 分别为 0.98/1.19/1.31 元,维持对公司的“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新增产能投放进度不及预期,全球经济复苏不及预期,国际原油价格波动,环保政策风险
卫星化学 基础化工业 2024-03-05 16.34 -- -- 18.52 11.03%
19.72 20.69%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推动“质量回报双提升”行动方案》公告。 点评:持续布局轻烃产业链一体化战略,323年业绩稳步增长。公司坚持“以科技创造未来,立足轻烃一体化,打造低碳化学新材料科技公司”的发展战略,专注研究C2与C3产业链的高质量发展,聚焦功能化学品、高分子新材料、新能源材料、氢能及二氧化碳综合利用等方面持续创新,推动产业链向低碳化、高端化发展。 伴随全产业链布局稳步推进,一体化优势尽显,助推公司23年业绩大幅增长。 2023年公司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46-52亿元,同比+48%~+67%;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45.6-51.6亿元,同比+48%~+67%。 加码核心技术研发投资,夯实公司新材料发展基础。公司持续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资力度,推出未来五年研发投入超100亿元、成果奖励超10亿元、技术领先盈利提成等研发创新激励措施。23年7月,公司“未来研发中心”项目正式签约落地,重点聚焦工业催化剂、新能源材料、高分子新材料、功能化学品等核心技术领域,推动产业链和创新链深度融合。23年9月,公司自主研发的高碳α-烯烃技术通过国家权威专家组成果鉴定,1-辛烯纯度指标优于国内外同类产品水平,高产1-辛烯技术填补了国内空白,公司成为全球第二家、国内首家自主研发选择性齐聚高碳α-烯烃企业,为公司未来突破高端聚乙烯、POE和高端润滑油等卡脖子技术提供了原料保障。基于以轻烃一体化为核心,打造低碳新材料科技公司的发展战略,公司积极向高附加值新材料延伸,进一步夯实公司功能化学品、高端新材料和新能源材料的发展基础。 坚定投资者为本发展理念,推动规范且可持续运营。自上市以来,公司不断完善对投资者持续、稳定、科学的分红回报机制,与全体股东分享公司高速发展的红利。2021-2023年,公司累计分红18亿元,其中以现金方式累计分配的利润占实现的年均可分配利润的17%。经营治理层面,公司坚守合规底线,夯实公司治理框架,深入优化内控管理体系,有效降低各环节风险,保障公司股东合法权益。此外,公司高度重视信息披露工作,建立公开、公平、透明、多维度的投资者沟通渠道,有效传达公司的投资价值,增强投资者信心。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公司新材料项目有序推进,未来成长动力充足,我们维持公司2023-2025年盈利预测,预计2023-2025年的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7.61亿元/65.79亿元/80.32亿元,折合EPS分别为1.41元/1.95元/2.38元。 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原材料价格上涨
中海油服 石油化工业 2024-02-26 15.10 -- -- 16.12 6.75%
20.01 32.52%
详细
事件:2024年2月20日至21日,中海油服2024年工作会议在燕郊召开,总结回顾2023年工作成效,研究部署2024年重点任务。点评:推进公司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动全年生产经营任务高质量完成中海油服党委书记、董事长、首席执行官(CEO)赵顺强作了题为《深悟“两个一以贯之”奋力建设“世界一流”以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开辟高质量发展新天地》的主题报告并作总结讲话。赵顺强指出,推进公司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一件功在当代、事关长远、支撑中海油服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的必由之路,将在相当长时期内成为公司管理创新的主要任务。要全面完善治理体系,持续提升治理能力,确保公司高质量发展、世界一流建设行稳致远。一是坚持以人为本,凸显治理体系现代化核心要素,夯实治理能力现代化基础,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二是坚持创新驱动,激活治理体系现代化动力源泉,释放治理能力现代化效能,催生世界一流的新质生产力;三是坚持稳中求进,发挥治理体系现代化保障作用,提高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进一步增强风险防范能力。赵顺强指出,2024年中海油服重点抓好五个方面工作: (1)聚焦“五大发展战略”实施,重点推进成本领先战略。 (2)聚焦增储上产保障能力,重点推动数智化、绿色低碳转型升级。 (3)聚焦“四个中心”职能定位,重点激发组织效能。 (4)聚焦治理体系建设,重点推进制度的“谋、立、改、废、释、评”。 (5)聚焦党的建设,重点构建协同高效的党建工作体系。中海油服总裁、党委副书记卢涛作了题为《聚焦主责主业突出价值创造坚持精益管理全力以赴推动全年生产经营任务高质量完成》的生产经营报告,针对主题报告工作部署,作出具体安排。 (1)进一步丰富保障增储上产的工作内涵,以转变思维认识为关键点,推动协同模式迭代升级; (2)进一步优化海外业务发展的经营理念,以强化“缝隙”管理为破局点,推动海外经营良性循环; (3)进一步推广精益化精细化的管理思维,以集约资源优势为落脚点,推动盈利能力稳健增长; (4)进一步发挥技术驱动业务的战略价值,以产业化规模化为着力点,推动技术供给精准高效; (5)进一步拓展质量安全管理的职能边界,以结合专业本质为切入点,推动管控能力有效提升。2244年预计资本开支7744亿元,财务状况维持健康2024年,预计公司资本性开支为人民币74亿元左右,主要用于装备投资及更新改造、技术设备更新改造、技术研发投入和基地建设等。公司财务状况维持健康,2023年带息负债比率为54.9%,连续两年实现同比下降,期末可动用现金为119.8亿元,连续三年维持较好水平。公司优秀的品牌营销能力、装备和技术服务能力、作业质量安全环保管理能力、财务管理能力将确保公司有实力、更灵活地采用不同的经营运作方式,助力公司高质量发展,积极维护投资者利益。聚焦技术驱动,精益成本管控公司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瞄准国际前沿,持续完善“两主一特”技术体系,打造一批行业领先的特色技术和卓越产品。2023年,公司共打造15条业务线,62项核心技术体系,21项特色技术,以创新机制激发系统研发活力,形成技术迭代的良性循环,2023年投入产出比为历史新高的1:2.89。公司未来将重点技术攻关“海脉”增强型地震节点装备、高清多层探边、延迟破胶泥饼清除等关键核心技术。公司坚定践行成本领先战略,推动经营能力实现再提升,预计公司2023年成本费用利润率为10.50%,实现近三年最优水平。公司应对外部复杂环境挑战,不断提升自身营运能力,凝聚生产运营各环节合力,实现全方位提质增效,以跨职能综合举措,优化内部管理效率。国企改革持续深化,公司加强治理体系建设有望持续受益党的二十大以来,国资委、政府工作报告等针对国企改革密集发声,新一轮国企改革全面深化。相较以往国企改革,本轮国企改革一方面要求国企加强投资者关系管理,优化投资者结构,探索建立中国特色估值体系;另一方面聚焦企业核心竞争力,改革考核目标,坚持高质量发展,对标世界一流。中央企业考核指标体系由2022年的“两利四率”变为“一利五率”,新增ROE和营业现金比率作为央企考核指标,“一利五率”将原本考核指标中的净利润改为净资产收益率,有利于国企长期盈利质量的提升。中海油服将全面完善治理体系,持续提升治理能力,加快高质量发展、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2024年公司将深化治理体系建设,加强增储上产,践行低成本战略,持续开拓海外市场,在国内外油服行业景气度高企的背景下,公司有望实现高速发展。我们维持对公司的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3-25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0.77、36.70、43.67亿元,对应的EPS分别为0.64、0.77、0.92元/股,维持对公司A股的“买入”评级和H股的“增持”评级。风险提示:国际原油价格波动风险,中海油资本开支不及预期,海外市场风险。
中国海油 石油化工业 2024-01-05 21.26 -- -- 23.49 10.49%
30.88 45.25%
详细
事件:2024年 1月 3日,公司官网新闻显示,公司陆丰油田群二期开发项目、巴西 Mero2项目安全投产。 点评: 陆丰油田项目高峰产量 2.26万桶/日,国内资源基础再获夯实。陆丰油田群二期开发项目位于南海东部海域,平均水深约 136米,主要包括陆丰 8-1油田、陆丰 9-2油田和陆丰 14-8油田。项目新建 1座钻采平台,计划投产开发井 14口,其中采油井 13口,注水井 1口,预计 2025年将实现约 2.26万桶/日的高峰产量。中国海油拥有该项目 100%的权益,并担任作业者。2023年,公司渤中 19-6凝析气田 I 期开发项目、陆丰 12-3油田开发项目等项目陆续投产,本次陆丰油田群二期开发项目有望进一步提升公司国内油气资源产能,为国内产量的增长打造坚实资源基础。 海外产能建设持续突破,权益产量有望进一步提升。Mero 油田是巴西第三大油田,开发计划包括 Mero1,Mero2,Mero3和 Mero4共计 4个生产单元。此次Mero2项目投产后新增高峰产量 18万桶油当量/日,公司拥有 Mero 油田产品分成合同 9.65%权益。公司在巴西的 Buzios5项目于 2023年 6月投产,高峰产量20.44万桶油当量/日;在圭亚那 Stabroek 区块的 Liza 油田一期和二期分别于2019年和 2022年投产,设计高峰产量 34万桶油当量/日;三期 Payara 项目于2023年 11月投产,四期 Yellowtail 油田已于 2022年完成圭亚那政府审批,预计 2025年底投产。公司南美项目持续建设,投产顺利,将为公司产量增长提供重要保障。 公司成本优势稳固,加大资本开支投入长期发展可期。2023年前三季度,公司大力加强成本管控,同时受益于汇率、税费的变化,公司进一步巩固成本竞争优势,主要成本管控优秀,桶油主要成本为 28.37美元/桶油当量,同比-6.3%。公司 2023年度资本支出预算为 1200-1300亿元,公司将加大投资力度,加快产能建设,加速项目审批,提升勘探开发工作量,助力油气产量的稳步增长。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公司新增项目投产顺利,产储量增长强劲,成本管控优势稳固,在油价维持中高位的背景下,公司高盈利+高分红价值凸显。我们维持对公司的盈利预测,预计公司 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1354/1391/1453亿元,折合 EPS 分别为 2.85/2.92/3.06元/股,维持对公司的“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原油和天然气价格大幅波动、勘探开发进度不及预期、成本波动。
中国石油 石油化工业 2024-01-05 7.33 -- -- 8.85 20.74%
10.52 43.52%
详细
事件:中国石油官方公众号报道,当地时间1月1日,伊拉克西古尔纳-1油田牵头合同者交接仪式在伊拉克南部省份巴士拉油田现场举行,中国石油正式接替埃克森美孚公司成为西古尔纳-1油田的牵头合同者。 点评:中国石油持有西古尔纳油田最多股份,油田产量有望进一步提升。西古尔纳-1油田是伊拉克已发现可开发剩余储量和上产潜力巨大的油田之一,石油资源具有低含水、低采出程度、低采油速度的“三低”特点。油田面积约600平方公里,预计可采储量超过200亿桶,当前产量约55万桶/日,伊拉克和中国石油计划在2024年底将油田产量提高到60万桶/日。埃克森美孚退出伊拉克后,中国石油持有西古尔纳-1油田最多的股份,为32.7%;巴士拉石油公司持股22.7%,印尼国家石油公司持股20%,伊藤忠商事持股19.6%,伊拉克石油勘探公司持股5%。担任牵头合同者后,中国石油将发挥成本控制、项目规划、执行力和责任担当上的优势,加快推进产能建设,伊拉克的增产计划提供重要支持。 持续加强海外石油资源战略布局,助力油气增储上产。本次中国石油成为西古尔纳-1油田的牵头合同者,是公司加强海外资源布局的重要成果。中国石油集团的海外主力产区位于中亚、中东地区,2022年中国石油集团主要项目合计年产油气规模达13353万吨,中东、中亚地区年产油气规模分别超过9000万吨和5000万吨。2023年前三季度,中国石油股份公司海外石油产量达122.2百万桶,占公司原油总产量的17.3%。公司推进海外油气业务稳健运营,加强海外石油资源布局,为公司油气产储量的增长打造坚实基础。 中东地区能源合作进一步加深,海外业务有望迎突破。本次成功接任牵头合同者,体现了伊拉克政府、合作伙伴对中国石油长期以来在伊拉克卓越表现的肯定,标志着中国石油与伊拉克石油部通过不断深化合作,已建立起互信良好关系。截至2023年,中国石油在伊拉克参与了四个上游项目,分别为艾哈代布项目、哈法亚项目、鲁迈拉项目、西古尔纳项目。“一带一路”背景下,随着“三桶油”中东业务布局深入,国际合作进一步加深,海外业务有望迎来新的突破。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公司加强海外资源布局,支撑油气增储上产,深化“一带一路”能源合作,海外业务有望再获突破。我们维持公司23-25年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3-25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680/1716/1777亿元,对应的EPS分别为0.92/0.94/0.97元/股,维持A股和H股的“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原油价格下行风险,成品油和化工品景气度下行风险。
中国石化 石油化工业 2023-12-28 5.41 -- -- 5.78 6.84%
6.49 19.96%
详细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最大的一体化能源化工公司之一,是中国大型油气生产商,炼油能力排名中国第一位,在中国拥有完善的成品油销售网络,是中国最大的成品油供应商,乙烯生产能力排名中国第一位,构建了比较完善的化工产品营销网络。 公司前身是成立于1983年7月的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1998年改制为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2000年2月中国石化集团设立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2000年10月分别在香港、纽约、伦敦三地交易所成功上市;2001年8月8日,中国石化28亿股A股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
中国石油 石油化工业 2023-12-28 7.00 -- -- 7.59 8.43%
9.52 36.00%
详细
事件:中国石油报公众号报道,为贯彻落实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决策部署,加快适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和多元业务管理需要,推动构建与世界一流企业相适应的管理体制,中国石油集团党组研究决定在油气新能源业务、炼化新材料业务推行事业部制改革,12月24日、25日宣布两大业务有关人事的任免决定,为事业部制改革按下启动键。 点评:能源领域体制改革深化,集团公司治理能力有望进一步提升。近年来,随着中国石油集团业务不断发展,特别是新能源新材料新事业的快速发展,业务范围和管理幅度持续增加,对优化业务管控、提升效率效能等提出了更高要求。在油气新能源、炼化新材料业务推行事业部制改革,是深化能源领域体制改革,提升能源治理能力水平的务实举措,也是推进集团公司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优化提升相关业务管理效能和管理水平的有力实践,对于推动集团公司油气产业链价值链向中高端迈进,强化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支撑具有重要意义。 建立专业化管理机构,加快形成专业化发展和一体化统筹优势。此次改革建立健全了由业务板块(子集团)、专业公司(事业本部)、事业部共同构成的专业化管理结构,重新优化组合专业公司现有业务职能。具体工作中,专业公司(事业本部)为业务专业化发展中心、一体化统筹中心、利润中心;事业部是业务运营管理中心和利润中心,在专业公司统筹下,落实业务运营管理主体责任。通过实施改革,充分落实业务管理和发展主体责任,加快形成专业化发展和一体化统筹的新优势,有效破解多业务管理难题。 股份公司与集团公司协同性有望增强,产业链一体化优势有望深化。中国石油集团是国有重要骨干企业和全球主要的油气生产商和供应商之一,是集国内外油气勘探开发和新能源、炼化销售和新材料、支持和服务、资本和金融等业务于一体的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本次集团公司下属油气新能源业务、炼化新材料业务实施事业部制改革,与股份公司下属油气新能源、炼化新材料事业部的协同有望增强。随着中国石油集团、股份公司上下游产业链协作增强,股份公司一体化优势有望加深,公司将充分受益。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我们维持公司23-25年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3-25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680/1716/1777亿元,对应的EPS分别为0.92/0.94/0.97元/股,维持A股和H股的“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原油价格下行风险,成品油和化工品景气度下行风险。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1/2 转到  
*说明:

1、“起评日”指研报发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起评价”指研报发布当日的开盘价;“最高价”指从起评日开始,评测期内的最高价。
2、以“起评价”为基准,2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10%,为短线评测成功;6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20%,为中线评测成功。详细规则>>
3、 1短线成功数排名 1中线成功数排名 1短线成功率排名 1中线成功率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