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事业部 搜狐证券 |独家推出
谢春生

华泰证券

研究方向:

联系方式:

工作经历: 执业证书编号:S0570519080006,曾就职于海通证券、中泰证券...>>

20日
短线
0%
(--)
60日
中线
12.5%
(--)
买入研报查询: 按股票 按研究员 按机构 高级查询 意见反馈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13/44 转到  

最新买入评级

研究员 推荐股票 所属行业 起评日* 起评价* 目标价 目标空间
(相对现价)
20日短线评测 60日中线评测 推荐
理由
发布机构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电连技术 计算机行业 2019-04-29 30.89 -- -- 43.20 7.20%
33.60 8.77%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18年年报及2019年一季度报,2018年实现收入133.41亿元,同比下降5.75%;实现净利润2.40亿元,同比下降33.85%;扣非后净利润1.95亿元,同比下降43.16%;2019年一季度实现收入3.76亿元,同比增长36.96%,净利润4289万元,同比下降33.59%,位于预告区间中值偏上;扣非后净利润1825万元,同比下降69.72%;拟每10股派1.2元(含税)转增3股。 Q1利润位于预告区间中值偏上,看好Q2迎来业绩向上拐点:从公司主要产品出货量看,2018年射频连接器类及电磁兼容件出货量依然维持一定增长,但收入出现不同幅度下滑,主要是产品cost-down压力较大,从平均价格来看,连接器产品平均降幅约为10-15%;电磁兼容件产品降幅超过20%,与之对应的就是公司毛利率持续下滑,其中核心的连接器类产品毛利率不大,18年下半年受益于成本管控能力提升,毛利率环比仍有改善,电磁兼容件毛利率则出现较大降幅。从整体趋势看,经过持续Cost-down,自17年Q1开始单季度毛利率环比持续下滑,使得公司18年利润较差,但跟踪环比数据看,扣除恒赫鼎富外,公司单季度毛利率水平在19年Q1已出现明显企稳迹象,如按照母公司数据测算,18年Q4单季度毛利率约为34.5%,19年Q1属于行业淡季(春节因素影响),在收入规模下来的情况下,本部毛利率约为32.6%(合并报表上毛利率偏低,主要是恒赫鼎富影响所致),我们判断,公司本部盈利能力拐点已现,Q2随着收入规模进一步扩张,毛利率有企稳回升空间,后续随着恒赫鼎富逐步走向正轨,也会有部分正向贡献。同时公司Q1销售、管理、研发等费用大幅增加以及恒赫鼎富亏损并表接近600万,导致公司扣非后净利润较为难看。我们预计,Q2在部分客户加速上量带动下,收入规模扩大,无论是利润或者扣非后利润都有望迎来向上拐点。全年来看,在部分等客户增量带动,有望实现30%左右增长。 前瞻布局5G射频天线,手机业务有望再拓空间:5G分为Sub-6G与毫米波,2020年前预计以Sub-6G产品为主,就Sub6G产品设计而言,4*4MIMO天线方案加速普及,射频连接如继续采用同轴线连接,用量有望从目前的1-2根实现翻倍增长;部分旗舰机型或采用LCP/MPI设计方案,单机价值量有望达到3-8美元,ASP大幅提升;毫米波时代后,LCP高速传输线或将成为主要方案,参考高通毫米波天线模组方案看,需增加4根LCP传输线+RF板对板连接器,单机价值量有望达到4-6美元,ASP持续提升。此外,物联网等非手机类射频连接需求也有望大幅增长。n技术与客户延展双驱动,新产品放量驱动中期成长:公司除消费电子领域外,借助技术延展切入汽车F连接器市场,18年已实现部分客户批量出货,公司后续有望实现从供应集成商到车厂直供的转变,加速该业务放量,预计20年会有较大成长;此外,在产品拓展方面,BTB连接器借助成熟的客户渠道,此前已实现部分中低端产品批量生产,目前正在攻克0.3/0.25mm间距系列产品,后续一旦突破后,有望成为公司中期高成长打下坚实基础。 投资建议:Q1验证盈利能力企稳判断,看好Q2迎来向上拐点,同时公司传统产品升级、品类拓展、领域延伸有望驱动新一轮成长期,我们预计公司2018/19/20年净利润为2.39/3.11/4.33亿元,增速为-34%/30%/39%,EPS为1.11/1.44/2.00元,对应PE为37/29/20倍,“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智能手机销量超预期下滑、新产品拓展进度低预期。
三利谱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19-04-24 32.94 -- -- 43.18 0.72%
33.18 0.73%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18年年报,实现收入8.83亿元,同比增长7.99%;实现净利润2770万元,同比下降66.31%;扣非后净利润727万元,同比下降88.43%;公司公布定增方案,计划发行不超过1600万股,募资总额不超过11亿元,投资超宽幅偏光片产线,其中董事长计划认购不低于4000万元。 合肥投入及汇率波动影响18年利润,19年Q2有望迎来明显改善:18年因为合肥工厂准备大规模投产,自年中开始大规模增加员工人数,但是直到接近年底大尺寸产品才开始大规模量产,利润拖累较大,亏损幅度达到2736万元,较17年增加近2000万元;同时因外币升值,导致公司出现汇兑损失(1277万元)及原材料成本上升(影响毛利率),上述两点是导致公司业绩出现较大幅度下滑的主要原因;分季度看,Q4实现收入2.37亿元,扣非后亏损397万元,主要是Q4计提了668万减值准备导致亏损,加回后较18年Q3有明显好转,从毛利率上也能看出,Q4单季度毛利率16.51%,环比Q3增长1.64个pct。虽然公司Q1预告亏损1200-1500万元,但我们判断,Q2利润有望迎来向上拐点,判断依据主要是,Q1扰动因素会得到消除,另外一方面,自年初以来偏光片供应持续偏紧,海外厂商调整价格动作频频,部分产品价格调整有望在二季度见效,带动公司盈利能力迎来向上拐点。从量化数据来看,公司小尺寸偏光片产品原材料成本/收入约在45-55%左右;大尺寸偏光片产品原材料成本/收入约在65-75%左右,二季度手机出货量迎来旺季,拉动中小尺寸偏光片需求,在不考虑部分产品价格有所调整的情况下,如二季度小尺寸产品收入增量达到5000万元左右,有望增加毛利润2250-2750万,如大尺寸产品产品收入增量达到4000万左右,有望增加毛利润1000-1350万元左右,驱动公司利润有望迎来明显向上拐点。 在手产能对应30亿收入,3年高成长有望启动:公司从业务层面,过去两年其实一直在进步,只是因为汇率、合肥工厂加大投入等因素导致报表不佳,目前合肥产能上量顺利,后续结构进一步优化,提高43寸TV、笔记本电脑等更高附加值产品占比,届时1600万平米产能,对应满产收入有望达到8-10亿;同时预计龙岗产线19年底有望投产,20年开始爬坡,21年大幅贡献业绩,届时会承接更多高价值的小尺寸产品订单,满产对应收入可达到10亿元以上;再加上现有公司部分,全部满产后,公司收入规模有望达到30亿元左右。我们对比公司与台湾厂商成本构成,公司在折旧与人工成本上能够较台湾企业低10%左右,及时考虑到部分价格折让,公司大尺寸产品良率爬坡到正常情况后,净利率有望达7-8%,盈利能力依然较强,且19年以来偏光片行业景气度明显走高,利润率毋需担忧,30亿收入有望实现2.5亿以上利润。 定增募资加码超宽幅产线,长期潜在空间上看50-100亿收入:国内下游面板厂商崛起,国产偏光片替代迎加速,参考台湾偏光片产业发展历史来看,其本土三大家(力特、明基、奇美)合计供给常年维持在45%左右,考虑到2018-20年间国内高世代面板线进一步加速投产,国内偏光片市场规模有望从2017年的150亿元成长至2021年的300亿元左右,市场需求依然在快速增长。参考台湾本土化配套率以及外资在国内建厂进度,长期来看,国内偏光片行业本土化配套空间有望达到130-150亿元左右。目前偏光片国产化主要玩家包括三利谱、盛波光电,从产业格局来看,三利谱目前卡位优势更强,如后者2.5m产线进展不顺,三利谱潜在出货空间可达0.9-1亿平米,对应100亿收入规模;如果盛波顺利建成2条2.5m产线,对应公司潜在出货规模预计在6000万平米左右,对应收入60亿元左右。公司此次拟定增投入超宽幅产线,投产后总产能将达6000万平米以上,且有望进一步增强公司在43寸等产品的成本优势,同时将公司的规模化产能延伸至65寸及以上高毛利产品中,有望带动公司再上台阶。同时董事长参与认购,体现了对公司未来发展信心,另一方面,公司依托自身技术,不需要缴纳技术转让费,同时设备能力强,投资额较竞争对手更低,有望进一步强化成本端竞争优势。 投资建议:二季度利润有望迎来向上拐点,定增加码超宽幅产线,强化竞争进一步提升未来成长潜力,我们预计公司2019/20/21年净利润为0.83/1.65/2.33亿元,增速201%/98%/41%,EPS为1.04/2.07/2.91元,对应PE为40/20/14倍,“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人民币汇率短期大幅贬值、合肥厂产品结构调整进度低预期。
中科曙光 计算机行业 2019-04-24 43.00 -- -- 44.43 3.33%
44.43 3.33%
详细
2018&19Q1业绩分析 2018年公司营业收入为90.57亿元,同比增长43.9%,归母净利润为4.31亿元,同比增长39.4%,扣非归母净利润为2.72亿元,同比增长32.0%。2018年非经常损益为1.59亿元,2018年为1.03亿元,主要来自于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 2019Q1,公司营业收入为22.42亿元,同比增长52.6%,归母净利润为5080万元,同比增长122.7%,扣非归母净利润为2649万元,同比增长36.4%。19Q1非经常性损益为2430万元,18Q1为338万元。非经常损益主要来自于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19Q1为2854万元,18Q1为541万元。 值得关注的是,无论是2018年还是2019Q1,公司的投资收益明显改善。2018年投资收益-49.3万元,2017年为-2201万元;19Q1投资收益600万元,18Q1为-899万元。投资收益的改善,表明重要子公司业务或将逐步从投入期逐步进入到产出期。 通过年报和季度,我们看到,曙光的各项业务都保持了较快的增长。目前曙光贡献收入和利润的主要来自于:服务器(包括高性能服务器和通用服务器)、存储、以及相应的软件开发、系统集成等收入。 业务分拆一:高性能服务器:下游应用客户更加广泛 从公司收入分拆披露口径来看,高端计算机中包括了高性能服务器和通用服务器两类产品。2015年开始,公司更改了收入披露口径,将高性能服务器和通用服务器合并为高性能计算机。 按照新的披露口径,2018年高性能计算机收入为72.01亿元,同比增长42.3%,毛利率为10.38%,同比增加0.29个百分点。服务器的下游需求依然保持了较快增长。 首先我们先普及下什么是高性能计算机? 高性能计算机,指通常使用很多处理器(作为单个机器的一部分),或者某一集群中组织的几台计算机(作为单个计算资源操作)的计算系统和环境。高性能计算机能够执行一般个人电脑无法处理的大资料量与高速运算的电脑。其基本组成组件与个人电脑的概念无太大差异,但规格与性能则强大许多,是一种超大型计算机。具有很强的计算和处理数据的能力,主要特点表现为高速度和大容量,配有多种外部和外围设备及丰富的、高功能的软件系统。 产品: 公司早期的高性能计算机产品主要包括四类:(1)曙光星云,(2)曙光5000系列,(3)PHPC100/200系列,(4)GHPC1000系列。这几类高性能计算机与一般的服务器应用领域有些不同,更加侧重应用于超大型计算。 比如,曙光星云,是为满足超大规模高性能计算及云计算应用开发。下游应用包括:(1)高校、科研院所、石油地震、卫星图像、气候模拟、环境预报、基因测序、药物分子帅选等。(2)互联网用户服务、实时数据处理、动漫渲染、大型云计算中心等。而曙光5000系列更加侧重大规模科学计算和海量信息处理。 现在曙光高性能计算机包括:通用和专用高性能计算机。 1、通用高性能计算机: 1)硅立方系列:融合了曙光在计算机体系结构、高速网络、海量存储、高校制冷等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能大幅度提高系统的扩展性和能效比,提高计算密度,减少占地面积。 与传统架构高性能计算机相比,硅立方具有更优的邻近通信性能和更大规模的扩展能力,更适合超大规模并行、格点化、多模式/方法偶合的科学计算和工程仿真模拟。硅立方3个机柜相当于12-15个传统机柜,计算密度提升4-5倍。 下游主要应用包括:地球系统数值模拟,需要多个物理过程记性偶合计算机,包括:大气、海洋环流、陆表物理和水文动力过程、植被动力雪、气溶胶和大气化学过程等。 2)曙光6000:峰值计算性能可扩展到100Pflops(十亿亿每秒),最大存储容量可达EB级。下游应用客户覆盖:物理、化学、材料、生命科学、工厂计算、气象、海洋、环境、石油勘探、动漫渲染等领域。 2、专用高性能计算机:主要包括:环境空气质量预报预警一体机、高分辨率专业气象数值预报服务一体机。 3、高性能计算机组件。公司以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端计算机GridView、CloudView、Clusx系列软件平台为基础,为各个细分行业用户提供围绕着高性能计算机、通用服务器和存储的系统软件平台定制服务和高端计算机平台的集成服务,包括特定用户的管理、特定策略的制定、特定调度算法的实现、特定应用Portal的实现、特定硬件设备的监管等。 业务展望: 1、继续保持高性能计算机龙头地位。目前国内能够开发高性能计算机的企业比较少,主要包括(1)国防科大计算机研究所:研发银河系列、天河系列;(2)中科曙光:背后是中科院计算所;(3)国家并行计算机工程技术中心:神威系列。 高性能计算机核心竞争点:(1)质量(计算机速度和稳定性),(2)投入(持续的研发能力),(3)应用(下游应用场景)。 2、高性能计算机下游应用有望扩大。在过去,高性能计算机主要用于科研、研究院等。目前,人工智能应用对并行计算提出更高需求,高性能计算的下游客户更加广泛,包括癌症、大脑研究、天体物理学、人工智能、气候科学、化学、生物学、汽车和航空等等。而且像处理器技术、虚拟化技术、量子计算等,都是最早为高性能计算机服务,后来转为商用化。 3、新产品有望逐步放量。2018年,新一代TC4600E刀片计算系统已量产;M-Pro架构计算系统和冷板式液冷刀片已经开始批量供货;EasyOP高性能计算机在线运维平台已初具规模;人工智能领域的XSystem深度学习计算平台的出货量保持高速增长。 业务分拆二:通用服务器 在曙光的通用服务器中,我们可以分为两类, (1)通用的商用服务器。核心部件采用海外巨头的产品,比如芯片采用的是Intel和AMD的产品。这类产品主要应用于互联网、能源、政府、通用运营商等领域。 (2)自主可控的通用服务器。核心部件采用国内自主研发的产品。比如,曙光一直在提供基于国产芯片(比如龙芯芯片)的通用服务器产品,主要应用于党政军领域。 对于以上两类服务器,通用服务器会继续随着云服务厂商对数据计算和处理资源需求的增加,其需求也将不断得到释放。这块业务的驱动因素与浪潮信息的核心驱动因素类似(但与浪潮相比,定制化的云服务器在曙光服务器中的占比可能小一些)。 对于自主可控服务器,我们可以关注两点: 1、子公司天津海光芯片的应用。曙光持有天津海光36.44%的股权。2016-2018年海光信息收入分别为:0.04亿元、0.14亿元、1.13亿元;2017-218净利润为-4672万元、-3571万元。可以看出,2018年海光信息的收入出现了快速增长。 另外,从公司与海光信息的关联交易数据来看,2018年公司向成都海光(海光信息的子公司,持股70%)进行的原材料采购金额为7052万元。 可以推测,海光信息的自主可控芯片已经开始逐步应用。这一方面有望催生下游的客户需求,特别是党政军领域。另一方面,自有芯片的应用有望提升公司服务器毛利率水平。 2、子公司中科可控信息产业有限公司的投产。2017年12月,公司以现金和专利出资参与设立中科可控信息产业有限公司,持股30%。中科可控公司一期总投资120亿元,2018年原计划投资10亿元,建设内容包括:国家先进计算产业创新中心、国家集成电路重大工程-安全可控芯片研发与产业化、年产100万台安全可控高性能计算机服务器生产基地。 根据公司年报信息,2018年中科可控信息收入为0.04万元,净利润为-1017万。可以看出,2018年中科可控信息还处于建设投入期。而随着服务器生产基地的逐步投产,其有望带来一定的收益贡献。年产100万台服务器是什么概念?2018年曙光服务器生产量为21.9万台,如果全部达产,有望是目前生产量的5倍左右。但由于曙光对中科可控持股30%,这块业务不并表。 业务展望: 1、通用商用服务器下游需求依然需求强劲。除了服务器传统厂商需求之外,互联网/云计算厂商的对云服务器的需求在快速增加,曙光的云服务器下游客户主要分布在北方地区,比如字节跳动、京东等。互联网客户存在一定可拓展的空间。 2、自主可控服务器下游需求有望逐步释放,关注中科可控信息的量产节奏。
科大讯飞 计算机行业 2019-04-23 35.00 -- -- 35.25 0.71%
35.35 1.00%
详细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我们认为,讯飞在教育、政法、消费级产品方面有望继续保持收入快速增长。特别是我们看到,讯飞在消费产品方面的产品设计进步,以及对品类也在逐步增加。2019年,我们有望看到在收入端保持快速增长的同时,费用端或将得到一定控制。我们预计,公司2019-2021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9.09亿元/14.67亿元/21.13亿元,EPS分别为0.32元/0.52元/0.76元,目前股价对应的PE分别为108倍、68倍、46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下游客户需求低于预期风险,费用控制低于预期风险。
四维图新 计算机行业 2019-04-18 17.97 -- -- 27.69 2.63%
18.44 2.62%
详细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我们预计,公司2019-2021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28亿元/5.07亿元/6.09亿元,EPS分别为0.32元/0.38元/0.46元,目前股价对应的PE分别为80倍、67倍、56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下游需求回暖低于预期风险;新产品落地低于预期风险。
景旺电子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19-04-17 42.08 -- -- 62.50 4.67%
44.04 4.66%
详细
投资要点 刚柔并济全品类覆盖,精益管理能力卓越。公司行业龙头地位稳固,18年营收49.86亿元,同比增长18.93%,归母净利润8.03亿元,同比增长21.66%,毛利率31.78%,净利润率15.95%,均为同行业领先水平。产品全品类覆盖,是国内少数覆盖刚性电路板、柔性电路板和金属基电路板的厂商。同时,公司的产品结构不断优化,精益求精铸造高附加值产品;全面规范各级管理程序,提升管理水平,降低生产及管理成本,实现效益最大化。 核心产品战略储备雄厚,六项关键技术产品已可量产。随着电子产品的性能需求不断提高,作为关键上游的PCB行业,推进技术研发,改进生产工艺,提高产品性能,成为增长的必要因素之一。18年公司新增发明专利34件,为行业技术难题提供有效解决方案,并自主研发了多项非专利技术,增强产品竞争力。六项关键产品技术已具备量产能力,有望带来长期竞争力。 高密度多层柔性板技术--电子产品向小型化、轻薄化、高性能、稳定性强发展的重要途径; 高精度指纹识别柔性板技术--屏下指纹概念兴起,带动下游指纹识别芯片产能大幅增长,高精度指纹识别FPC成长可期; 多阶HDI印制板技术--技术更新带动汽车、通讯、PC、手机四大应用领域需求高性能HDI,多阶HDI产品有望实现量价齐增; 嵌埋铜块技术--大功率元器件散热主要途径,通讯与汽车电子已广泛使用,5G大功率射频、功放电路散热最优方案之一; 24G/77G汽车雷达微波板--ADAS雷达核心材料,77G前方护航,24G扫除盲点,智能驾驶必备雷达原材料; 5G天线产品技术--基站天线规模宏大,公司PCB已应用于试验基站核心设备,5G商用潮流中占据领先地位。 投资建议:PCB全球产能整体向陆资转移的趋势明确,叠加汽车电子+FPC带来的确定性机会,公司有望凭借全品类覆盖、卓越的精益管理能力、智能制造高效率以及环保资质等优势加码产品竞争力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公司稳步规划产能扩张,江西、龙川基地提供未来可靠产能保障。我们预计公司2019/2020/2021年实现归母净利润10.1/12.9/16.6亿元,目前对应PE 24x/19x/15x。考虑公司在行业内较强的精益管理能力和团队储备,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环保政策影响产能布局;消费电子竞争格局恶。
晶瑞股份 基础化工业 2019-04-03 17.70 -- -- 18.80 5.15%
19.38 9.49%
详细
公司于2019年4月2日公告2018年年报,其中业绩0.50亿,同比增长38.8%,对此我们点评如下: 业绩符合预期,锂电材料增速高,盈利受高纯试剂成本影响大。公司公告2018年年报,其中全年营业收入实现8.11亿,同比增长52%,业绩实现0.5亿,同比增长38.8%,公司营收实现较快增长,主要原因为公司原有产品销售额的增长以及公司新收购的江苏阳恒化工纳入合并报表范围,不考虑阳恒并表因素原有业务增长21.8%。分产品来看,超净高纯试剂营业收入2.25亿元,同比增长13.85%;光刻胶营业收入0.84亿元,同比增长11.71%;功能性材料营业收入0.71亿元,同比增长8.64%;锂电池材料营业收入2.65亿元,同比增长40.72%;其中高纯试剂受成本影响毛利率有26.69%下降22.05%拖累盈利。 重点跟踪技术研发和客户开拓方面。 1) 超净高纯试剂:公司的电子级双氧水达到全球第一梯队的技术品质,正在稳步推动进口替代,如正在中芯国际天津等一批标杆性半导体公司线上测试,并实现向华虹、方正半导体供货,同时正在按计划推进与在国内其他8寸和12寸标杆性客户的合作。 2) 光刻胶:公司承担的02国家重大专项光刻胶项目已经通过国家重大专项办的验收。公司生产的i线光刻胶已取得了中芯国际天津、扬杰科技、福顺微电子的供货订单,在上海中芯、深圳中芯等知名半导体厂进行测试。苏州瑞红研发的RZJ-325系列光刻胶、高粘附性光刻胶RFJ-210G也取得供货订单。 3) 功能性材料:公司依托设立在公司的国家CNAS实验室及江苏省集成电路精细化学品工程技术中心等研发平台,开发了系列功能性材料用于光刻胶产品配套。公司开发的硅蚀刻液顺利通过国外客户的技术测试,同时,公司成功开发了半导体先进封装用的钛钨蚀刻液,实现了进口替代。 盈利预测:公司作为电子化学品龙头,种类多、发展快,业绩保持稳定增长,未来主要受益双氧水+电子级硫酸+氨水+光刻胶等领域在下游晶圆厂新客户导入及老客户份额提升,我们预计2019-2020年归母净利润为0.80/1.08亿,同比增速60%/35%,对应PE 34/25倍,考虑公司产品线技术、客户优势、可转债落地眉山产能业绩空间以及可比公司估值,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客户推进不及预期,下游需求增长不及预期。
三利谱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19-04-01 33.34 -- -- 45.83 5.62%
35.22 5.64%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一季度业绩预告,预计亏损1200-1500万元,上年同期盈利1337万元,略低市场预期。 合肥上量收入向上拐点确认,成本因素导致利润略低预期:根据我们对公司给与下游核心客户订单跟踪来看,预计一季度公司收入增长幅度有望接近40%,核心驱动力来自于合肥工厂量产爬坡,净利润略低预期,主要是由于原材料成本与产品价格间存在一定时滞,例如18年Q4人民币平均兑美元与日元,分别较19年Q1贬值2%、1%左右,导致Q1原材料成本过高,此外,合肥工厂Q1良率、稼动率均在爬坡,且初期以产品价格较低的32寸TV产品为主,新增产出不足以覆盖新增人工成本,预计亏损幅度进一步扩大,导致公司一季度出现一定幅度亏损。 行业高景气度驱动逐季改善,二季度有望迎来利润向上拐点:虽然公司一季度再次亏损,但我们依旧判断公司暨一季度收入迎来向上拐点后,二季度利润有望迎来向上拐点,判断依据主要是,一季度扰动因素会得到消除,另外一方面,自年初以来偏光片供应持续偏紧,海外厂商调整价格动作频频,部分产品价格调整有望在二季度见效,带动公司盈利能力迎来向上拐点。从量化数据来看,公司小尺寸偏光片产品原材料成本/收入约在45-55%左右;大尺寸偏光片产品原材料成本/收入约在65-75%左右,二季度手机出货量迎来旺季,拉动中小尺寸偏光片需求,在不考虑部分产品价格有所调整的情况下,如二季度小尺寸产品收入增量达到5000万元左右,有望增加毛利润2250-2750万,如大尺寸产品产品收入增量达到4000万左右,有望增加毛利润1000-1350万元左右,预计二季度公司利润有望迎来明显向上拐点。 在手产能对应30亿收入,开启3年高成长:公司从业务层面,过去两年其实一直在进步,只是因为汇率、合肥工厂加大投入等因素导致报表不佳,目前合肥产能上量顺利,后续结构进一步优化,提高43寸TV、笔记本电脑等更高附加值产品占比,届时1600万平米产能,对应满产收入有望达到8-10亿;同时预计龙岗产线2019年底有望投产,2020年开始爬坡,2021年大幅贡献业绩,届时会承接更多高价值的小尺寸产品订单,满产对应收入可达到10亿元以上;再加上现有公司部分,全部满产后,公司收入规模有望达到30亿元左右。我们对比公司与台湾厂商成本构成,公司在折旧与人工成本上能够较台湾企业低10%左右,及时考虑到部分价格折让,公司大尺寸产品良率爬坡到正常情况后,净利率有望达7-8%,盈利能力依然较强,且19年以来偏光片行业景气度明显走高,利润率毋需担忧,30亿收入有望实现2.5亿以上利润。 三利谱引领国产替代趋势,长期潜在空间上看50-100亿收入:国内下游面板厂商崛起,国产偏光片替代迎加速,参考台湾偏光片产业发展历史来看,其本土三大家(力特、明基、奇美)合计供给常年维持在45%左右,考虑到2018-20年间国内高世代面板线进一步加速投产,国内偏光片市场规模有望从2017年的150亿元成长至2021年的300亿元左右,市场需求依然在快速增长。参考台湾本土化配套率以及外资在国内建厂进度,长期来看,国内偏光片行业本土化配套空间有望达到130-150亿元左右。目前偏光片国产化主要玩家包括三利谱、盛波光电,从产业格局来看,三利谱目前卡位优势更强,如后者2.5m产线进展不顺,三利谱潜在出货空间可达0.9-1亿平米,对应100亿收入规模;如果盛波顺利建成2条2.5m产线,对应公司潜在出货规模预计在6000万平米左右,对应收入60亿元左右,长期成长空间极大。 投资建议:一季度利润低预期不改中期向好趋势,持续看好偏光片国产替代赛道,公司作为行业龙头,有望充分受益,我们预计公司2018/19/20年净利润为0.28/0.88/1.65亿元,增速为-66%/215%/87%,EPS为0.35/1.10/2.03元,对应PE为129/41/22倍,“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人民币汇率短期大幅贬值、合肥厂产品结构调整进度低预期。
英飞拓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19-03-27 5.06 -- -- 5.22 3.16%
5.22 3.16%
详细
老牌安防厂商,深投控入股带来国资基因。公司成立于2000年,拥有近20年安防经验,产品具备从前端设备+传输+储存+云平台和管理软件+互联网营销等前后端一体化功能;业务角度公司主要聚焦于国际高端差异化服务,旗下拥有Infinova、March Networks、Swann三大国际品牌,以及主要的智慧安防系统集成商英飞拓系统、数字营销公司新普互联;财务角度公司受收购及商誉减值等导致2016年业绩增速较慢,2018年随着深圳市投资控股集团入股成为第二大股东将给公司带来国资基因,我们认为公司将进入新的成长阶段。 深投控带来新资源,粤港湾带来新机遇。我们认为深投控入股将给公司带来较多业务协同和驱动,如公司可以获得更好的资信评级和大额银行授信、与投控体系里的公司合作、与投控已建&在建&拟建的园区合作,更重要的是公司可以接触更多国有平台的大额项目资源。另外2019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要求加快构建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和建成智慧城市群,从深圳前海首批启动项目749亿我们估计推广到全部9个城市市场规模至少千亿,而公司凭借深圳国资股东背景、自身的技术实力及项目落地应用的能力,将获得参与到粤港澳大湾区智慧城市建设带来新的业务机遇。 AI赋能安防,多措施打造智慧城市运营服务新标杆。2016年3月阿尔法狗4:1打败围棋世界冠军让我们看到人工智能的潜力,我们认为足够大数据+深度学习算法+计算机处理能力协同将能带来新场景颠覆;我们认为三个前提都具备较强积淀的安防领域将在AI+率先突破,AI给安防行业带来的改变除了摄像头智能化驱动ASP提升且安防大数据也将带来运营服务附加值;对于英飞拓:(1)与腾讯合作成立优图实验室,打造AI示范项目;(2)收购澳大利亚Swann进入C端民用智能家居;(3)收购新普互联数据挖掘技术等三大措施培育智能运营服务能力,公司未来将结合自己传统的安防数据、深投控已有数据以及潜在的粤港湾等项目的数据加大运维服务,打造智能城市运营服务新标杆。 盈利预测:我们预测公司2018/2019/2020年营收分别43.19/50.11/60.58亿元,同比分别增48%/16%/21%,毛利率为25.18%、26.58%、27.71%。归母净利润1.44/1.75/2.45亿元,同比增长13%/22%/40%,EPS 0.12/0.15/0.20,对应PE 42/34/25,我们看好深投控入股给公司带来的业务增长以及公司打造的智慧城市运营服务标杆。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管理改善不及预期;产品技术更新换代风险;汇率风险。
同花顺 计算机行业 2019-03-25 98.48 -- -- 134.56 36.64%
134.56 36.64%
详细
同花顺是金融资讯领域的互联网龙头,拥有上千万的月活流量。同花顺的互联网属性使得公司在业绩方面具有比较大的弹性。而业绩弹性的体现需要相关变量的变化。这就需要我们去研究分析现在同花顺正在发生的变化点。我们在研究同花顺的变化点之前,我们需要理解同花顺业务的本质和商业模式是什么?也就是说公司收入和利润的主要驱动因素是什么?因为我们最终的目的,都是试图测算这些变化能为公司未来潜在的业绩带来多大的增量空间。 业务本质:互联网流量变现 同花顺是一家IT公司,更是一家互联网公司,在不同的研究目的下,我们研究的侧重点也不同。在研究公司产品化能力时,我们是从技术研发、技术转化等IT角度展开。但是当我们研究其商业模式时,我们更应该抓住同花顺互联网的本质属性。这需要我们理解软件公司和互联网公司商业模式的不同。1)软件公司的商业模式依然是靠License模式,其比较难实现非线性的指数增长。即使在下游需求非常好的情况下,比如需求成倍数增长,其业务收入也比较难实现对应的倍数增长。因为收入的高增长,不仅需要需求端的爆发,更需要供给端的满足能力。而一家IT公司对软件系统的满足能力,在某种程度下会受到供给能力(比如员工规模)的约束。特别是对于2B产品而言。2)互联网公司依靠流量变现。对于互联网流量变现呈现的指数级增长曲线,我们可以从已有的国内外互联网巨头的成长路径可见一斑。对于互联网流量变现,其实主要包括两个核心变量:付费用户和ARPU值。而如何在短时间内提升付费用户和ARPU值是关键。这就需要公司拥有:第一,强大的流量基础(不只是付费用户)。当外在变量发生变化时,能够在短时间内提高付费用户的转化率。第二,强大的产品基因。能够提供高粘性、高用户体验的产品,当用户的产品和服务需求产生时,能够快速满足。 对于以上两点,我们从同花顺身上,都能找到相应点。目前,同花顺炒股APP月活在3600万以上,在所有炒股软件中,流量最多。截至2018年12月31日,同花顺金融服务网注册用户约44129万人;每日使用同花顺网上行情免费客户端的人数平均约为1057万人,每周活跃用户数约为1335万人。同时,公司移动端APP拥有丰富的功能模块,能够满足C端用户对投资辅助产品的需求。 因此,基于以上,我们可以对同花顺的主要业务进行属性划分:哪些属于软件业务?哪些属于互联网流量驱动的业务?基于此,我们就可以大概分析的出,同花顺的业绩弹性主要是靠哪些业务来驱动的。根据我们的理解,同花顺的业绩弹性主要体现在增值电信业务(特别是移动端)和广告互联网推广业务。这两个业务驱动的核心变量就是:2C,也就是C端流量,具体来说是C端的付费用户或者活跃度。当然我们可以根据业务的不同,抽离出具体对应的变量。 变化点一:有效流量的变化同花顺C端的月活一直保持了行业第一的位置。根据易观数据,自从2015年10月份以来,同花顺炒股APP的月活一直保持在3000万以上。我们估计,目前同花顺的月活或将在3800万左右。更重要的是,我们认为,在目前市场交易活跃度的情况下,C端对股票投资的活跃度和参与度在快速提升。虽然我们可以用开户数相关变量来刻画市场参与的活跃度,但是当这个变量数据不是很容易获得的情况下,我们也可以参考市场交易量这个指标。交易量作为一个结果变量,我们认为能够基本反映市场交易的活跃程度。2019年2月下旬之前,A股日均交易量大概在3000亿元左右,而最近一个月的A股日均交易量基本在8000亿元以上。 从市场交易量这个变量出发,我们认为,目前A股的开户数或将在快速提升,C端参与股票投资的活跃度在快速提升。这两个变量的变化,都会推动同花顺相关业务的收入增速。1)电信增值业务中的移动端。同花顺移动端APP提供了大量的功能模块和增值服务,能够最大程度的满足C端需求。在C端投资活跃度提升的时候,付费用户的转化率有望快速提升,同时单用户付费金额(ARPU值)也有望提升。2)互联网业务。在开户数快速提升的情况下,互联网业务也有望迎来快速增长。 变化点二:变现途径的变化 同花顺的商业本质是不断寻找C端流量变现的出口。而在流量变现的方式方面,与2015年相比,在电信增值业务、互联网业务、基金销售等业务方面,没有本质的商业模式的变化。而有本质变化的是同花顺自有私募基金产品的获批。2018年3月20日,公司下属子公司浙江同花顺人工智能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其首只基金产品获批:同花顺阿尔法一号私募证券投资基金。我们认为,这有望成为同花顺业务变迁和流量变现演化过程中,具有一定意义的事件。同花顺首只私募基金产品获批带来的商业模式的不同。同花顺在人工智能方面投入有10年左右的时间,公司一直致力于通过IT技术来解决部分投资问题。1)在此之前,同花顺对于智能投顾的布局和变现,更多是通过与基金公司合作的形式来开展,通过技术输出、交易策略输出、产品输出,来实现AI技术和智能投顾产品的变现。2)在基金产品获批之后,公司就可以将积累的AI技术、投资策略应用于自身基金产品中。其商业模式发生了本质的变化。与东方财富的对比。我们可以通过与东财的对比来更深入理解同花顺私募产品设立的意义。2018年10月东方财富拿到公募牌照,而同花顺目前拥有私募牌照。从两家公司对比来看,我们认为,1)东方财富基金产品定位是做被动型的标品;2)同花顺的基金产品是做主动型的差异化产品。两者在业务属性上都属于金融投资业务,不再只是IT业务。因此,可以看到,同花顺首只私募基金产品的获批,为同花顺数据、技术、流量变现又提供了一个更为广阔的变现出口和商业模式。 变化点三:技术的变化(不变的产品化能力) 同花顺具有强大的C端流量,我们自然会想到其具有互联网基因。但我们认为,强大的互联网流量是我们看到的一个结果。同花顺的核心基因在于:1)技术,2)产品化能力。1)在技术方面,我们特别需要强调的是人工智能技术。这也是我们认为未来同花顺具备更多业务延展性的核心基础要素。同花顺对AI技术的应用不只是我们之前所认知的智能搜索和智能投顾,而是覆盖了多个技术环节和应用场景。目前同花顺已经建立并在不断完善AI开放平台,将领先的智能语音、自然语言处理、智能金融问答、知识图谱、智能投顾等多项AI技术运用于银行、证券、保险、基金、私募等行业。2)产品化能力方面。我们认为,产品化能力是一家IT公司的固有基因。如果一家IT公司在软件、互联网技术背景下,能够做出高用户体验的产品,那么这种产品化能力能够在后续的技术演化中得以延续。我们认为,同花顺在AI方面同样具备强大的产品化能力。目前,公司运用机器阅读、智能搜索、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知识图谱、数据可视化等人工智能技术,实现了基于语音交互与智能搜索服务、机器阅读研报、研报知识图谱自动生成、企业财务数据可视化展示等功能。人工智能作为一个通用性技术,其应用场景具有较强的扩展性。 我们认为,同花顺的技术和产品基因,有望在AI技术时代得以延续和继承,为公司未来潜在的业务提供了很强的延展性。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我们认为,同花顺依然拥有强大的互联网流量资源,在目前市场变量和公司内生变量发生变化情况下,公司流量变现出口有望逐步强化和增加。我们预计,公司2019-2021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2.11亿元/15.5亿元/19.3亿元,EPS分别为2.25元/2.88元/3.59元,目前股价对应的PE分别为43倍、34倍、27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市场活跃度持续时间低于预期的风险,商业模式兑现低于预期的风险。
航天信息 计算机行业 2019-03-21 29.30 -- -- 30.97 5.70%
30.97 5.70%
详细
与阿里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公司与阿里巴巴签署战略合作协议。1)合作内容:双方在云计算服务及智慧产业、财税业务、政务业务、区块链、企业市场服务等领域开展广泛深入合作。2)双方合作的基础:航信具备强大的行业解决方案、系统集成能力、丰富的渠道资源,特别是在财税领域的领先特色优势。阿里巴巴具备强大的技术和行业应用,特别是在云服务的产品化能力方面。双方的结合有望进一步发挥航信在财税和政务领域的优势,挖掘航信在云计算领域的产品化和市场拓展能力。 影响一:挖掘财税市场的新产品和新客户 财税信息化是一个比较大的市场,财税信息化的需求本质来自于税改、税控、征缴等。由于财税数据涉及信息安全数据,真正能够进入到这个市场的企业都需要一定的股东背景和涉密资质等。因此,我们看到财税IT领域的参与者呈现寡头垄断的竞争格局。航信作为央企,在税控领域的市场份额在80%左右,拥有1400万左右的税控用户,这些形成了航信在税控领域强大的竞争优势和壁垒。阿里与航信在财税领域合作的点:1)阿里在商业(包括电商、商超、酒店、旅游)等布局深入企业广泛,而财税基本都覆盖了这些领域,有望使得航信的产品得到进一步行业拓展。2)阿里的电商平台集聚了中国最大规模的中小企业,而航信的税控用户更多覆盖的中大型企业(一般纳税人和符合一定规模的小规模的纳税人),因此,通过合作,航信可以覆盖更多的中小企业。 影响二:2B市场开拓 航信开展企业级服务具备天然的客户资源优势。我们认为,2B市场的开拓需要具备两个核心要素:1)强需求的高用户体验产品;2)大规模的高粘性企业用户。只有大规模的用户才能具备产品推广的基础,只有高用户的体验的产品才能进一步粘住客户,两者相辅相成,互相补充、互相强化。而这两年,航信依靠自身具备的丰富税控客户资源,逐步进入企业2B市场,开展会员制业务。逐步将自身的税控用户转化为会员,可以理解为,将一般客户转化为高粘性用户。为企业提供包括网上记账、代账、开盘、电子发票、培训等企业级服务。阿里依靠阿里云、钉钉等等众多高用户体验的云产品在中国企业级2B市场具备核心产品优势,而且阿里2B的触角也延伸到各行各业。两者的结合,有望进一步增加航信企业级服务的品类和产品丰富性(比如财税和企业管理的结合),对客户形成更强的粘性。 影响三:提升云产品化能力 航信在开展会员制业务过程中,自身开发了多个具备客户强需求的云产品,包括云记账、云代账、云办公、极速开票、电子发票、发票查验等。云产品种类不断丰富。而云产品最终进化为高用户体验的产品,需要不断提升产品化能力。这就需要云产品:1)强大的技术产品开发支撑;2)大量的用户体验反馈和迭代。在这方面,阿里拥有天然的优势,阿里本身在云服务方面处于国内领先地位,无论是IaaS、Paas,甚至在SaaS方面,阿里具备强大的开发能力和应用场景。目前,航信针对自身的税控用户提供众多的SaaS服务,双方的结合有望进一步提高航信的云服务产品化能力。云产品化能力的提升是航信深挖企业级市场的核心基础要素。 影响四:新技术 在新技术方面,双方共建区块链实验室,针对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在区块链技术方面,阿里具备丰富的技术研发和产业应用经验。2015年阿里成立区块链实验室,陆续将区块链技术应用于公益项目、医疗数据共享、食品安全溯源、跨境个人转账等领域。IPRdaily发布的“2018年全球区块链专利企业排行榜”显示,阿里巴巴集团以90项申请公开专利数量连续两年蝉联冠军。2018年9月,阿里达摩院官网正式上线。官方信息显示研究院致力于“区块链中共识协议、密码学安全、跨链协议等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以商业与金融等应用场景为突破口,率先实现有自主权的工业级/金融级区块链系统”。 航信在区块链领域也已经展开布局。2018年航天信息区块链平台上线,融合已有产业,提供了包括资产管理、数据流转、信任接入和智能监管等服务。在电子发票、粮食质量追溯、供应链金融、税务处理等领域也已布局联盟链并实现应用。在税务领域,区块链对电子发票起到很大程度的完善作用。通过区块链平台,税务局、第三方服务平台与大企业自建平台可共同搭建起电子发票联盟链,管理电子发票的开具、流转、报销和存档全流程,实现了第三方服务平台之间的数据共享与互联互通,解决了传统发票监管困难和重复报销等问题。2018年该平台已在北京、山东、湖北、安徽、宁夏等地得到应用。 影响五:新商业模式 航信在税务数据方面具备高壁垒、难以复制的优势,这些数据具备潜在的变现空间。而数据变现要么将数据产品化,要么找到数据应用的场景。2015年以来,航信不断挖掘税务数据变现的出口,开展了对接银行和下游企业用户的助贷业务。过去2-3年时间,航信的助贷业务快速发展。我们认为,目前政府对民企融资提供了大力支持的政策,助贷业务面临比较好的政策环境。而与阿里的合作,有望为航信的助贷业务带来:1)更多维度的企业刻画数据,2)更多的潜在客户。依靠阿里强大的商业布局,税控、电子发票、财税等数据有望迎来更多的变现途径。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我们认为,通过与阿里的合作,航信有望进一步提升云产品化能力,加快2B企业级市场的开拓;同时挖掘财税数据的潜在新技术应用和新商业模式。我们预计,公司2018-2020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6.5亿元/21.9亿元/26.3亿元,EPS分别为0.89元/1.18元/1.41元,目前股价对应的PE分别为32倍、24倍、20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双方合作程度低于预期风险,新技术和新商业模式进展低于预期风险。
洁美科技 计算机行业 2019-03-19 35.78 -- -- 36.94 2.61%
36.71 2.60%
详细
公司3月15日公告2018年年报,其中营收同比增速32%,业绩同比增长40.30%。点评如下: 业绩符合预期,最差阶段已过。公司公告2018年年报,其中营收13.11亿,同比增长31.58%,归母净利润2.75亿,同比增长40.30%,拆分Q4营收3.09亿,同比增长2.32%,环比下降23.5%,归母净利润0.71亿,同比增长9.23%,环比下降-28%,整体来看营收和业绩符合此前业绩快报,Q4业绩环比下滑主要是前期MLCC渠道囤货叠加下游经济及客户需求放缓,下游客户12月传导到公司层面造成订单和产能利用率下滑。从公司最新下游客户观察,1月份渠道库存影响短期见底回暖,下游客户产能利用率逐渐提升,公司也跟随出现回暖迹象,我们预计最差阶段已经过去,公司依然具备纸质载带受益涨价、下游扩产以及塑料载带&转移膜新业务新动能的成长逻辑。 产品和客户结构决定成长轨迹,下游需求回暖速度将快于于行业。公司下游为MLCC被动元器件,具备较强的周期性,我们统计2000年-2018年8年来,MLCC 经历过三轮降价和四轮涨价,其中降价基本持续1-2年,而涨价的幅度越来越大,持续期越来越长,这和下游的消费电子、汽车电子等不断创新以及产业的集中度提升有关;洁美从长期来看,下游客户为日台系等布局5G、汽车电子等中高阶产品的巨头,下游客户处于不断扩产的周期中,洁美科技也将深度受益,并且受下游需求下滑的影响程度较小,即使出现去年Q4单季度的短期波动我们认为不影响成长轨迹。 2019年新产品将进入加速释放年,估值和业绩进一步打开。公司纸质载带以外塑料载带和转移膜由于2018年下游需求旺盛,下游客户切换供应商动力不足,而2019年随着下游客户扩产洁美的价格&服务&客户协同等优势将加快认证的推进,如塑料载带原材料在三星等客户(塑料载带新增五条生产线已使用)、转移膜在村田等客户的认证(转移胶带二期加快推进)。一旦通过认证及大批量释放,业绩和估值弹性进一步打开。 盈利预测:我们预测公司2019/2020年营收分别为17.43/23.71亿,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70/5.21亿元,同比增长34%/41%,对应PE25/18,总体上公司的成长逻辑依然存在,长期来看处于低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下游需求继续放缓:客户认证放缓风险。
上海钢联 计算机行业 2019-03-19 88.86 -- -- 91.80 3.24%
91.73 3.23%
详细
与中国资源卫星应用中心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公司公告,公司与中国资源卫星应用中心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在大宗商品领域的遥感卫星商业化进行深入合作。中国资源卫星应用中心于1991年10月5日由国家批准成立,承担我国陆地卫星数据处理、存档、分发和服务设施建设与卫星在轨运行管理,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宏观决策依据,是国家陆地、气象、海洋三大卫星应用中心之一。 合作目的:促进我国大宗商品领域与遥感卫星应用领域更加完善和健全的数据采集体系,依托各自优势,建立沟通协调机制,及时发现市场变化和机会,为产业和金融客户提供高质量服务,为政府制定政策以及国际谈判增加有利依据。 合作内容:1)大宗商品遥感卫星大数据分析领域的商业化合作。2)国内外商业、民用遥感卫星数据及服务的采购,中国资源卫星应用中心根据自身自主运营和代理卫星资源情况,统筹安排卫星资源进行任务规划和数据采购。3)中国资源卫星应用中心承诺,钢联为其在协议约定的领域里的大宗商品遥感卫星大数据分析唯一合作伙伴;钢联承诺,中国资源卫星应用中心为其在购买遥感数据和开展大宗商品遥感卫星大数据分析的唯一合作伙伴。 我们认为,此次合作有望较对钢联的资讯业务带来较大的推动作用。我们知道,大宗商品资讯数据服务,以数据作为链条,包括了数据的采集、统计、整理、处理、研究、呈现(模块化和产品化)等多个环节。此次合作有望进一步提升钢联的数据采集能力(维度更多,更加实时),数据产品化能力以及数据的变现能力。 影响一:提高数据采集能力 对于钢联而言,其积累的核心资源在于大宗商品(钢铁、有色)的行业数据,这些数据的特点是: 1)数据维度多,包括产量、销量、价格、库存、出口、开工数据等,也包括热轧、冷轧、长材、管材以及高炉技术指标等。数据较为庞杂,而且覆盖众多品种。 2)没有现成的、统一的、标准化的采集方式。因为数据维度众多,数据指标较细、较复杂。对于大宗商品资讯企业而言,各家企业形成了自己的数据采集、加工、处理方式。这就使得行业先进入者的先发优势较为明显。 3)依靠强大的实地调研团队。这一特点可能是大宗商品资讯行业与其他行业(比如金融资讯)最大的不同。金融资讯终端企业大多是利用现成的数据,不需要自己去采集和调研。而对于大宗商品资讯而言,没有官方统一的行业标准数据、产业运营主体分布分散,使得这个行业的参与者必须拥有专业调研团队去做数据的采集整理工作。 钢联经过多年积累,拥有强大的专业数据调研、采集团队,将实际调研的数据累积,从统计学角度将样本数据进行优化,形成数据质量比较好的大宗商品样本数据。 而此次通过与中国资源卫星应用中心合作,将在一定程度上增加钢联的数据采集能力,这种数据采集能力的提升,主要体现在,数据维度更多、数据更加实时,这些都会使得钢联的数据价值得到显著提升。 影响二:提升数据产品化能力 对于资讯企业而言,其核心在于如何将数据产品化,在这方面我们可以看到很多类似的例子,比如海外的金融资讯龙头Bloomberg,国内的金融资讯龙头Wind等。这些企业本身不生产数据,其所有的产品都是基于公开数据或者购买的数据,将不同领域、不同维度、不同时间的数据进行整理、整合。因此,Wind的强项不在于其所能获得的数据(因为这些数据都是公开的,或者都是可以通过购买来获得的),而在于其强大的中台数据产品化能力,即如何将数据更好的呈现为一个高用户体验的产品。 钢联的数据积累、数据采集能力、数据指标的覆盖能力等已经做到了行业龙头地位。在数据产品化方面,钢联的全行业、全指标数据覆盖能力的优势逐步体现。例如,钢联根据自身调研积累的数据,利用统计学将其形成大样本,比如高炉开工状况,200多家的高炉开工样本数据,能够对钢厂高炉开工情况形成很好的参考指标,对期货等金融机构的交易决策带来较大参考意义。 这次通过与中国资源卫星应用中心的合作,钢联对大宗商品大数据分析能力有望得到提升,加快数据向产品转化的进度。 影响三:数据变现能力 说到数据变现能力,实际我们讨论的是商业模式。对于钢联而言,目前资讯的商业模式主要体现在:信息服务收入、网页链接收入、会议会务收入等。我们认为这些只是钢联数据变现比较初级的模式。随着钢联数据资源的完善,钢联的数据变现存在较为广阔的空间。 第一,数据终端的变现。这种商业模式的实现,依靠钢联将其积累的数据资源产品化,打造出满足下游客户需求的数据终端产品。在这方面,我们可以对标Wind。相比Wind,1)钢联的数据是自身采集、统计、整理,不可替代性更强。2)钢联的数据终端包括了钢铁、有色、化工、农产品等多个细分领域数据。3)钢联数据终端的下游客户包括期货公司、券商、基金公司、咨询公司等。这些客户对大宗商品数据终端具有强需求,且付费意愿和付费能力都较强。4)钢联的数据终端是一个标准化程度非常高的产品,我们可以想象,其毛利率和净利润率有望保持在较高水平。 第二,指数的变现。通过经营行业指数来提高全球大宗商品资产定价能力,包括创设、开发、发布、分销和营销该指数。钢联作为国内领先的大宗商品商业信息及其增值服务的互联网平台综合运营商,积累了海量的资讯和数据,创建了一套国内独立、健全的大宗商品数据采集、质量管控、指数编制以及信息发布体系。 在指数编制方面,2018年11月,钢联与与新加坡交易所全资附属企业Asia Gateway Investments Pte. Ltd.成立合资公司,钢联持股50%。该合资公司旨在利用各自资源在合资公司中创设、开发、发布、分销和营销JV指数(一种与中国境内钢铁和铁矿石价格相关的指数),并将由合资公司排他性授权SGX-DT基于JV指数创建衍生品交易品种,并上市、营销和商业化该等衍生品。2019年1月30日,公司完成了该新加坡全资子公司的注册手续,并收到了新加坡会计与企业管理局(ACRA)颁发的公司注册证书。我们认为,指数的编制推广有利于:1)为钢联提供强大的数据变现能力;2)奠定钢联全球资产定价权的地位,增加下游客户对公司资讯服务的使用粘性。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我们认为,此次钢联与中国资源卫星应用中心合作,是钢联数据变现逻辑链条中的关键环节。通过此次合作,钢联的数据采集能力、数据产品化能力、数据变现能力有望获得较大提升。钢联的资讯业务有望迎来快速发展。我们预计,公司2018-2020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20亿元/2.29亿元/3.46亿元,EPS分别为0.75元/1.44元/2.17元,目前股价对应的PE分别为113倍、59倍、39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资讯业务进展低于预期的风险,双方合作程度低于预期的风险。
用友网络 计算机行业 2019-03-19 26.01 -- -- 37.08 8.68%
28.27 8.69%
详细
2018年扣非净利增长82%。公司披露2018年年报,2018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7.03亿元,同比增长21.4%;归母净利润6.12亿元,同比增长57.3%;扣非归母净利润5.32亿元,同比增长81.6%。公司公告称,业绩增长的主要驱动因素包括:(1)2018年公司持续推进用友3.0战略,加力加速用友云服务业务规模化发展,促进软件业务效益化增长,保持金融服务业务稳健发展,公司整体业务良性发展;(2)公司有效控制成本费用增长,成本和经营费用增长率均低于收入增长率,经营效益显著改善。 研发投入继续加大,云业务研发投入高。(1)2018年,公司研发投入为14.86亿元,同比增长14.5%,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为19.3%,研发费用化率为88%,自2014年以来,研发费用化率一直在86%-88%的高位。2015年至今,公司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重稳定在20%附近,我们认为,高研发投入保证了公司的产品优势和技术壁垒。(2)云业务研发投入占研发总投入的比重高。2018年,公司云服务业务收入20.94亿元,云服务业务收入占营业总收入的比重为27.2%,但云业务研发投入却占公司研发总投入的48.3%。 软件业务:收入同比增长9%,已通过CMMI5级。2018年公司软件业务收入为55.79亿元,同比增长8.7%。公司的软件产品包括针对大型企业的NC系列、针对中大型企业U系列以及针对小微企业的T系列产品。2018年,公司正式通过全球软件领域最高级别CMMI5级认证评估,已具备全球领先的软件成熟度及软件项目管理能力。 重点关注云服务业务。(1)收入同比增长73%。2018年,公司云服务业务收入20.94亿元,同比增长72.9%。2016-2018年,公司云服务业务收入占公司总营业收入的比重分别为7%、19%、27%,云服务业务收入占比逐年提升。(2)云服务累计付费企业客户数增长55%。截至2018年年底,用友云服务企业客户数量达到467.21万家,累计付费企业客户数36.19万家,同比增长55%。(3)云服务付费率逐步提升。2018Q1,公司云服务付费率为6.35%,到2018Q4,云服务付费率已提高至7.75%。(4)云生态进展顺利。2018年,用友云市场商城生态入驻伙伴数量突破3000家,上架生态产品及服务突破4500款,云市场协同云平台发布/上市45款云融合型产品。 金融服务业务增长55%。金融服务业务主要是指金融云服务和其他金融服务业务。我们推算2018年,公司金融业务收入为12.44亿元,同比增长55%。其中,支付服务业务实现收入1.55亿元,同比增长81.8%。互联网投融资信息服务业务收入10.88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51.8%。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我们认为,公司软件业务稳健增长。云服务业务高速增长,云服务付费率逐步提升,云生态逐步完善,未来或将为公司带来更大的业绩驱动力。我们预计,公司2019-2021年归母净利润为8.08/10.36/12.81亿元,EPS分别为0.34/0.44/0.54元,对应的PE分别为98/76/62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技术更新与研发风险;云服务业务行业内竞争加剧的风险;客户续约率不及预期的风险。
弘信电子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19-03-12 29.05 -- -- 50.49 1.67%
29.53 1.65%
详细
盈利能力回升,1季度淡季不淡。公司3月7日发布2018年年报,其中营收22.49亿,同比增长52.21%,归母净利润为1.18亿,同比增长63.17%,Q4营收5.65亿,同比增长146%,归母净利润0.30亿,同比增长20.6%,公司业绩符合预期,业绩大增主要是(1)FPC板块受LCM优质客户订单需求增加叠加产能扩张;(2)背光模组出货量持续攀高且正开拓车载显示等;(3)2018年Q1受全面屏切换和元器件涨价低基数。盈利角度:公司全年毛利率11.64%主要受Q1低开工率影响,而Q4恢复到15.34%为近两年单季最高,我们预计2019年全年毛利率回升到13.42%,并且随着直供比例加大以及卷对卷工艺优势,公司毛利率有望逐渐恢复到接近2015年水平,所以净利润增速将持续高于营收增速。另外公司1季度业绩预告为1650万-2150万元,中值1900万,同比增长205%,排除春节影响我们认为总体订单饱满呈现淡季不淡。 公司是国内纯正FPC公司,根据公司2019年财务预算预计合并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5~35%,中长期来看,公司的成长逻辑明显。 1)折叠屏对FPC需求量价齐升。折叠机从需求端叠加5G对影音等带来使用场景的增加,其中触控显示FPC受益双屏需求确定性最强,公司作为国产纯正FPC厂且主要客户面对全球大部分面板厂商及国产手机,后续业绩弹性大。 2)客户结构将进一步优化。公司客户目前以间接供HOV、三星、小米等手机终端,18年管理调整19年将重点开拓HOVM等头部客户直供。 3)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不只是手机,公司在5G、动力电池用线路板、汽车电子、医疗电子等逐渐发力打开新领域贡献成长。 4)控制成本。在夯实2018年成本控制成效基础上,进一步全面发掘各个运营环节的成本控制潜力,比如FPC以及软硬结合板的管理带来毛利率持续改善。 盈利预测。我们预计公司2019/2020年业绩1.90/2.84亿元,同比增速61.01%49.73%、对应PE26/17,持续看好FPC景气、公司卷对卷优势以及在手机和汽车领域国产替代空间,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手机终端需求不及预期;市场竞争风险。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13/44 转到  
*说明:

1、“起评日”指研报发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起评价”指研报发布当日的开盘价;“最高价”指从起评日开始,评测期内的最高价。
2、以“起评价”为基准,2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10%,为短线评测成功;6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20%,为中线评测成功。详细规则>>
3、 1短线成功数排名 1中线成功数排名 1短线成功率排名 1中线成功率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