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事业部 搜狐证券 |独家推出
邹玲玲

中泰证券

研究方向:

联系方式:

工作经历: SAC执业证书编号:S0740517040001,曾就职于安信证...>>

20日
短线
60日
中线
买入研报查询: 按股票 按研究员 按机构 高级查询 意见反馈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9/12 转到  

最新买入评级

研究员 推荐股票 所属行业 起评日* 起评价* 目标价 目标空间
(相对现价)
20日短线评测 60日中线评测 推荐
理由
发布机构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金风科技 电力设备行业 2018-04-30 17.75 -- -- 18.38 3.55%
18.38 3.55%
详细
装机量和招标量均增长、招标价格企稳,风机业务开始好转。2018Q1,国内风电新增并网容量5.26GW,同比增长49.9%,行业反转逐渐兑现,而公司市场份额近年稳中有升,因此我们认为公司一季度风机销售情况较好。就招标数据来看,2018Q1,国内公开招标量为7.4GW,同比增长10%,而且招标价格逐渐企稳,公司风机毛利率承压有望缓解:(1)2.0MW级别机组2018年1季度投标均价下降至3,418元/千瓦,较今年初下降2.5%。近四个月以来,2.0MW机组投标月均价环比降速已从3.6%下降至0.5%,显示投标价格逐步企稳。(2)2.5MW机型2018年1季度投标均价较今年初下跌0.99个百分点,达到3,485/千瓦;近三个月以来,投标月均价环比降速从7.5%下降至0.4%。 风电场建设加速、弃风限电改善,风电场业务持续发力,盈利水平提升。2018Q1,公司新增权益并网装机容量143MW,同比提升377%,增量主要来源于华东地区,截止2018年3月底,公司累计并网的自营风电场权益装机容量4,011MW,公司权益在建容量2,224MW,风电场建设加速。另一方面,得益于西北地区限电情况改善以及南方新增项目陆续投运,2018Q1公司自营风电场的标准运行小时数同比增加32%至590小时。我们预计2018Q1风电场业务表现较好,由于风电场业务毛利率为66%(2017年年报)高于风机等业务,因此风电场业务的发力致使公司盈利能力提升,2018Q1销售毛利率和净利率分别为36.03%和7.36%,分别同比增加3.06、1.55PCT。 风机在手订单刷新历史记录,“两海”战略稳步推进,风机业务增长动力强劲。截至2018年3月底,公司在手外部订单合计16.78GW,持续刷新历史最高纪录;另有591.7MW的内部订单,主要为国内及海外自营风电场的供货需求。公司在手订单中,海外订单容量813MW,较2017年底增加108.5MW,与此同时,2017年公司实现海上风机销售容量197.5MW;吊装量208MW,在全国海上新增吊装市场排名第二,公司“两海”战略顺利推进,风机业务增长动力强劲。 投资建议:预计2018-2020年分别实现净利39.51、48.58和58.9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9.34%、22.95%、21.34%,当前股价对应三年PE分别为15、12、10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事件:风电装机不及预期,弃风限电、经济环境及汇率波动风险。
天赐材料 基础化工业 2018-04-30 42.18 -- -- 45.98 8.49%
45.76 8.49%
详细
事件:公司公布2017年年报,实现营业收入20.57亿元,同比增长11.98%;归母净利润3.05亿元,同比下降23.11%;扣非归母净利润2.96亿元,同比下降19.39%。其中,公司2017年Q4单季度实现营收5.24亿元,同比增长6.55%,环比下降12.47%,归母净利润2689万元,Q4业绩同比下滑66.24%,环比下滑73.39%,主要系锂电池行业去库存,产品价格下降及资产处置损失,管理费用增加等影响。 电解液全球龙头市场份额持续提升。2017年,公司锂电材料收入13.43亿元,同比增长9.6%,毛利率38.85%;17年下半年毛利率降至35.1%,低于全年3.74个PCT。据GGII,公司全年电解液出货量(含东莞凯欣)占国内总量26.5%居首位,较16年提高2.98个PCT,市场份额持续提升。目前,公司是国内锂电龙头CATL(2018年1-3月累计出货量2.19Gwh,占比50%)核心供应商,客户还包括比亚迪、LG、索尼、国轩高科等,2018年,公司与中央硝子合资成立天赐中硝,主营液体六氟磷酸锂(6F),为开拓电解液的全球之路增砖添瓦。 投建5万吨三元锂电基础材料硫酸镍,高镍趋势下需求景气,产业循环又一布局。公司公告开展年产15万吨三元锂电基础材料项目(一期)前期工作,其中一期设计产能5万吨电池级硫酸镍,总投资1.89亿万元,建设周期12个月,由九江天祺实施。动力电池能量密度提高下,高镍大势所趋,硫酸镍作为三元高镍的基础材料,需求景气度不断提升。回收园区内硫酸项目产出的硫酸和蒸汽,有利于完善公司锂电池正极材料布局,发挥锂电池材料产业集群效益,形成循环经济产业,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 电解液一体化生产铸高壁垒,锂电材料平台效应。公司深耕电解液行业多年,通过“电解液(新建10万吨,溧阳)-6F-氢氟酸(5万吨)/氟化氢(2.5万吨)”纵深布局电解液上游关键原材料,大力投入新型锂盐及添加剂研发,战略加码“锂辉石(一期200万吨)-碳酸锂”,牢牢抓住锂电产业关键锂源碳酸锂构筑电解液一体化高壁垒,成本优势凸显。公司横向延伸正极材料,搭建硫酸循环工艺降低副产物处理成本,同时完成正极磷酸铁及磷酸铁锂(艾德纳米25000吨)、三元正极材料(台州25000吨,建设中)、三元锂基础材料硫酸镍(5万吨)布局,锂电材料平台型企业初现。 18年业绩逐季回暖,19年进入收获期。2018年Q1电解液行业均价跌至4万/吨,同比大幅下降,导致公司Q1业绩承压,但我们认为未来电解液价格下行空间有限,18年Q1是公司业绩低点,未来将有望随着量的大幅增长逐季度改善。其次,19年公司投建的硫酸、氢氟酸/氟化氢投产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公司有望凭借成本及研发优势扩大市场份额,实现以量补价,强者恒强;此外,公司锂精矿项目(1期200万吨开始建设,投资额2.8亿,12月建设期)、正极材料产能逐步释放贡献部分业绩。 股权激励计划激发内生增长动力。公司已公告开展股权激励计划,以17年净利润3.05亿为基数,18-20年业绩承诺分别为3.6/7.17/9.15亿元,激发公司内生增长动力。 投资建议:公司作为全球电解液龙头,通过纵向一体化延伸电解液上游关键原材料和横向拓展锂电正极材料,构筑成本护城河,平台效应凸显。我们预计2018-2019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7.4/7.8亿元(扣非后3.2/7.4亿元,含股权激励费用),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新能源汽车政策不及预期、竞争加剧导致产品价格大幅下滑风险、产能投放不及预期
泰胜风能 电力设备行业 2018-04-27 4.96 -- -- 5.03 -0.98%
4.92 -0.81%
详细
事件:公司公布2017年年报,实现营业收入15.90亿元,同比增长5.60%;归母净利润1.54亿元,同比减少29.85%,扣非归母净利润1.32亿元,同比减少36.38%;EPS0.21元,ROE6.98%,每10股分红0.80元。同时,公司公布2018年一季报,实现营业收入2.32亿元,同比增长35.41%;归母净利润0.14亿元,同比减少65.04%,扣非归母净利润0.05亿元,同比减少84.73%;EPS0.02元,ROE0.62%。 “双海”战略稳步推进,经营平稳。2017年,国内风电新增装机容量仅为19.5GW,同比下滑16.56%。公司克服国内陆上风电增长乏力及区域不平衡等因素,大力拓展海外市场及海上风电市场(“双海”战略),使得出口业务及海上风电业务订单完成量较上年同期有较大幅度增加,从而部分弥补了国内陆上风电业务增长乏力带来的影响。具体拆分来看,(1)风力发电机组配套塔架生产661台/套,减幅为36.75%,风力发电机组配套塔架销售640台/套,减幅为44.73%,生产量及销售量均下降的主要原因为:1、市场竞争激烈,2017年达到符合收入确认条件的数量减少;2、公司塔架销售产品结构发生变化,销售更大、更重的塔架(2MW及以上)的结构占比由上年同期的约67%上升到本报告期的约97%。(2)海洋工程类装备/其他海上风电装备风电生产62,030.63吨,增幅为44.07%,主要为海洋工程类装备/其他海上风电装备订单的增加。 钢材等原材料价格波动较大,影响业绩释放。2017年,公司营业同增5.60%,但归母净利润同比下滑36.38%,主要原因是钢材等原材料价格波动较大,公司产品主要原材料成本上升较多,为了稳定及开拓市场,公司承担了大部分上涨成本,导致报告期内产品毛利率同比有所下降,使得公司利润有所减少。 外延风电场和军工转型。公司2017年风电场开发的主要工作仍是围绕浙江玉环大园头山分散式风电项目的核准工作而展开,目前进展顺利。在军工转型方面,公司与专业平台丰年资本合作,进一步深化军工领域的转型工作。2018年1月2日,公司与昌力科技及其现有股东签订《增资扩股协议》,向昌力科技增资人民币3,000万元,占其股权比例4.2857%。 体系建设推进、内部管理优化升级,为发展蓄力。2017年度,公司的认证体系建设和更新工作有条不紊地继续推进,比如公司顺利通过ISO3834和EN1090焊接质量管理体系、欧洲钢结构资质的认证审核,为今后拓展业务做好了准备。与此同时,为规范报告制度和沟通体系、优化组织管理结构,2017年度公司对企业管理OA系统进行了一次升级优化,提高了部门间和层级间沟通效率;子公司逐步纳入OA系统的工作也将推进,将进一步优化公司管理体系、维护总部管理模式的运行。 一季度出口增加明显,但业绩受成本控制、原材料价格、资产减值影响。2018年1-3月,公司整体经营平稳,公司继续深化“双海”战略,出口业务确认收入较上年同期增加201.60%,营业收入同比增长35.41%,但一季度业绩比去年同期下降65.04%,主要原因为:(1)随着国内风电电价国家补贴的逐步退坡以及国际电价的逐步市场化,风电建设成本控制压力持续向风电整机及零部件制造商传导,相关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产品毛利空间进一步受限;同时,钢材等原材料价格波动带来的成本上升向下游客户转移的难度增大,导致报告期内产品毛利额同比减少1,090万元;(2)报告期内部分应收账款账龄增加以及新增收入产生的应收账款坏账准备的计提,使得报告期内资产减值损失较上年同期增加1,563万元。 2018年国内风电行业反转逻辑全部兑现,三阶段逻辑助力风电长景气周期,公司业绩可期。目前三北红六省部分解禁、分散式风电多点开花、中东部常态化三个核心逻辑全部兑现,2018年国内风电行业将反转,新增并网装机或达25GW。同时,我们认为由于三阶段的逻辑驱动,国内风电将迎来长景气周期:(1)2018年:内部结构调整修复带来行业反转;(2)2019-2020年:标杆电价下调带来的抢装行情;(3)2021年-:平价上网之后的能源转型需求。在行业反转的背景下,2018年,公司将继续保持主营业务平稳发展,深化“双海”战略,大力拓展海外市场及海上风电市场,重点做好泰胜蓝岛的各项经营管理工作,打开产能及业务瓶颈;同时,抓住国内陆上风电抢装潮,进行多样化市场布局,重点在河南周边、青海地区、两广地区形成产品辐射能力,国内市场的占比要稳中有升。公司2018年度的经营目标为:营业收入较上年同期增长20%,力争突破20亿元;净利润较上年同期增长20%。 投资建议:预计2018-2020年分别实现净利1.87、2.38和2.9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1.39%、27.77%、22.12%,当前股价对应三年PE分别为20、15、13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事件:风电装机不及预期,海上风电和海外业务拓展不及预期,原材料波动超出预期。
阳光电源 电力设备行业 2018-04-27 18.38 -- -- 19.34 4.43%
19.19 4.41%
详细
事件:公司公布2017年年报,实现营业收入88.86亿元,同比增长48.01%;归母净利润10.24亿元,同比增加85.00%,扣非归母净利润9.22亿元,同比增加83.07%;EPS0.71元,ROE15.47%,每10股分红0.80元。同时,公司公布2018年一季报,实现营业收入17.06亿元,同比增长36.76%;归母净利润2.03亿元,同比增长57.02%,扣非归母净利润1.83亿元,同比增长47.86%;EPS0.14元,ROE2.81%。 电站系统集成业务高增长,各类示范项目彰显公司实力。2017年,公司电站系统集成业务取得较大增长,收入46.67亿元,占总收入的52.52%,同比增长42.07%,毛利率15.84%,同比略降1.53PCT。2017年公司完成了多项示范项目,彰显了公司在电站系统集成业务的实力:(1)淮南市潘集40MW漂浮式光伏发电项目,是全球单体最大的水面漂浮光伏电站;(2)广东仁化县150MW土壤修复与光伏发电综合利用示范项目,是广东省及韶关市2017年重点项目;(3)漳州市漳浦竹屿100MW光伏发电项目,是福建省最大的近海光伏发电示范性项目;(4)浙江龙游县光伏小康55MW农光互补项目,是目前浙江省实现并网发电的规模最大的光伏小康项目。 海外逆变器出货同增170%,海外布局成效显著。2017年,光伏逆变器实现营收36.82亿元,占总收入的41.44%,同比增加47.64%,毛利率38.74%,同比增加5.65PCT,逆变器业务高增长。2017年,阳光继续领跑全球逆变器市场,全球出货量16.5GW,国内出货量13.2GW,同比增长35%,国外出货量3.3GW,同比增长170%,海外布局成效显著。同时,公司不断加大新品研发,2017年发布了10余款新品,涵盖大型光伏电站、光伏扶贫、户用、分布式、领跑者等市场。 电机控制器和光伏发电分别同增112.05%和880.47%。公司除了电站系统集成和逆变器两大主业之外,还积极布局了储能、新能源汽车驱动、风能变流器、户用光伏等新能源相关产业链,其中电机控制器、光伏发电在2017年表现靓丽。2017年电机控制器和光伏发电分别实现营收0.57、2.4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12.05%、880.47%,毛利率分别为24.55%、68.40%。 布局户用光伏,贡献新的增长点。2017年,公司大力布局户用光伏,高举高打,质量为先。“多发电,选阳光”,阳光家庭光伏获得由国际第三方权威评估机构德国TüV颁发的系统认证证书,成为全球首个获得该项认证的户用品牌,该认证历时半年多,分别从关键设备品质、系统设计、安装流程、培训规范、系统验收、发电量以及收益等全方位进行评估认定,印证了阳光家庭光伏强大而稳定的系统集成以及多发电的尖端特性。近期,《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出台,50kW以下户用光伏系统可以选择“全部自用”、“余电上网”、“全额上网”三种运营模式,而且不纳入国家光伏发电规模管理,户用光伏在2018年有望继续爆发,公司通过在户用光伏的布局以及优异的质量优势,有望率先受益。 研发费用持续增加,助力公司长远发展。2017年,公司研发人员数量983人,研发人员占比36.94%,占比较2016年提高1.8PCT;研发投入3.52亿元,同比增长34.35%,研发投入占营收比例为3.96%。通过持续的研发投入,公司2017年新增195项专利权,均系原始取得。其中国外专利19件,国内发明专利94项、实用新型专利71项、外观专利11项。 电站系统集成业务发力,一季度业绩靓丽。2018年1-3月,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7.06亿元,同增36.76%。主要原因系本期电站系统集成业务增长较多。 投资建议:预计2018-2020年分别实现净利14.06、17.85和21.6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7.29%、26.91%、21.36%,当前股价对应三年PE分别为19、15、12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事件:光伏装机不及预期,海外市场不及预期,新业务拓展不及预期。
正泰电器 电力设备行业 2018-04-26 28.93 -- -- 31.22 4.73%
30.30 4.74%
详细
事件:公司公布2017年年报,实现营业收入234.17亿元,同比增长16.13%;归母净利润28.40亿元,同比增长29.98%,扣非归母净利润26.32亿元,同比增长64.96%;EPS1.34元,ROE 15.35%,每10股分红7元。同时,公司公布2018年一季报,实现营业收入50.95亿元,同比增长27.99%;归母净利润6.13亿元,同比增长70.59%,扣非归母净利润5.99亿元,同比增长85.99%;EPS0.28元,ROE 3.02%。 电子电器和建筑电器快速发展,低压电器业务竞争力不断增强。2017年,低压电器业务为140.73亿元,同比增长14.21%,增长持续加速,显示了低压电器业务提升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低压电器毛利率32.48%,同比减少0.93PCT,公司低压电器业务的毛利率有所下降,主要系大宗原材料价格有所上涨所致。在低压电器业务中,电子电器和建筑电器快速发展,呈现“量利齐升”的态势,2017年分别实现营收6.11、14.16亿元,同比分别增加27.52%、33.66%,毛利率分别为36.73%、38.13%,同比分别增加3.41、0.23PCT。公司"正泰"、"诺雅克"在行业内具有显著的品牌效益,昆仑系列新产品和系统解决方案持续深耕,实现了产品及服务的有效提升,进一步增强了公司的品牌竞争优势。 光伏发电业务发力,“低压电器+光伏新能源”双主业不断夯实。2016年末,公司完成对正泰新能源的收购,形成了“低压电器+光伏新能源”双主业。公司以旗下全资子公司正泰新能源为平台,深耕光伏组件及电池片制造,光伏电站领域的投资、建设、运营,及海外工程总包等业务领域。2017年,光伏业务实现营收87.94亿元,同比增长18.16%,毛利率24.97%,同比增加1.55PCT,其中太阳能电池组件、电站运营、光伏电站工程承包分别实现营收52.68、17.02、18.24亿元,分别同比增加11.42%、53.22%、13.75%,毛利率分别为16.52%、59.32%、17.30%,分别同比变化-1.03、6.05、-2.72PCT。就具体业务来看,(1)太阳能电池组件方面,2017年实现产销分别为2104、2043MW,分别较去年增加39.34%、51.11%;(2)电站运营方面,公司国内外累计并网电站规模达3.6GW;在建、拟建项目超过1GW;持有电站权益装机超过2GW;(3)光伏电站工程承包方面,主要业务包括国内EPC项目、安能居民小系统销售和海外项目销售。 着力布局户用光伏,打造新的盈利增长点。2017年,正泰新能源完成户用光伏用户安装超4万户,领跑国内户用光伏行业,通过承办全国户用光伏应用经验交流会,举办正泰百镇万村“新能源示范镇”创新交流会及“正泰光伏学院” 揭幕典礼和正泰户用光伏全国经销商推广大会等,进一步提升品牌影响力。与此同时,公司加强居民屋顶业务的市场拓展,在浙江省内已招募60家代理企业,省外开发安徽、河南、山东、江苏等市场共22家代理企业。近期,《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出台,50kW以下户用光伏系统可以选择“全部自用”、“余电上网”、“全额上网”三种运营模式,而且不纳入国家光伏发电规模管理,户用光伏在2018年有望继续爆发,公司通过在户用光伏的深度布局,有望率先受益。 构建集“新能源发电、配电、售电、用电”于一体的区域微电网,实现商业模式转型。公司全面把握能源发展契机和电改机遇,实现商业模式的转型,在完成太阳能资产收购后,公司实现发电、配售电和用电的全产业链衔接,通过整合把握新能源和电改机遇,发挥协同效应。下一步,公司将利用全产业链核心优势,持续扩大光伏发电规模,把握电改配售端放开机会,参与售电业务,构建集“新能源发电、配电、售电、用电”于一体的区域微电网,实现商业模式的创新。 受益于电站转让,一季度业绩高增长。2017年12月31日,公司子公司新能源开发与浙江省水利水电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签约,作价5.39亿元向其出售新能源开发持有的甘肃、宁夏地区9个光伏电站项目公司各51%股权。截至一季报签署日,各项目公司已办妥工商变更登记手续。受益于电站转让,2018年一季度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6.13亿元,同比增长70.59%。 投资建议:预计2018-2020年分别实现净利35.69、47.64和53.4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5.67%、33.47%、12.27%,当前股价对应三年PE分别为17、13、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事件:低压电器销售不及预期,光伏并网容量不及预期,户用光伏拓展不及预期。
林洋能源 电力设备行业 2018-04-24 7.36 -- -- 7.40 0.54%
7.40 0.54%
详细
事件:公司公布2017年年报,实现营业收入35.88亿元,同比增长14.37%;归母净利润6.86亿元,同比增长47.06%,扣非归母净利润6.79亿元,同比增长46.43%;EPS0.39元,ROE7.78%,每10股分红0.4元。 光伏发电业务发力,成为业绩增长主要动力。2017年公司光伏发电实现营业收入10.98亿元,同比增加123.73%,光伏发电毛利率69.65%,同降1.28PCT,光伏发电业务的快速增长成为2017年业绩增长的主要动力。2017年公司新增光伏电站428MW,截止2017年底,公司已并网运行的光伏电站装机容量达到1303MW,其中江苏地区258MW、安徽地区513MW、山东地区254MW、河南、河北、辽宁地区合计143MW、内蒙古地区集中式电站135MW。 N型电池和电站EPC业务成为新能源板块的新增长点。2017年,公司积极布局N型高效双面单晶电池及光伏组件的研发与制造,高效组件线和电池线分别于2017年6月19日和8月15日完成通线,高效电池与组件线在2018年将完全达产并释放产能,同时,公司加快N型高效双面电池组件二期400兆瓦产线的调研、建设和生产,加快产能提升。此外,公司与中广核、法国ENGIE公司、新加坡SUNSEAP等知名企业在新能源领域进行全方位战略合作,为战略合作的央企和世界500强等企业定向开发、建设、运营优质分布式光伏电站,打造新能源板块业绩新增长点 南网和海外业务发力,智能板块稳健增长。2017年公司智能板块实现营业收入17.83亿元,同比增加23.63%,增长主要来自于南网和海外发力。2017年,公司中标国网、南网的金额分别为2.99、3.72亿元,其中南网中标金额同增53.72%。此外,2017年公司在中东、亚太、欧洲和拉美等海外市场进行重点布局,实现海外销售4746万美元,同比增长283%,在手订单达3041万美元。n智能、节能、新能源三大板块协同发展,打造智慧能源服务体系。公司节能板块主要业务包括智慧能效管理云平台、一站式综合能源服务解决方案、LED照明产品的研发、生产与销售。公司于2017年下半年成立智慧能源事业部。2017年,公司智慧能效管理云平台已覆盖了12个省1981个工商业用电大户,部署超过18934个能效采集点,管理用电负荷超过480MW,日用电量超过1000万度。公司将智能、节能、新能源三大业务板块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以“互联网+”智慧能源作为重要的战略发展方向,为公司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2018年经营目标明确,业绩值得期待。公司公布2018年经营目标:(1)在智能板块,将通过控股的立陶宛电表企业ELGAMA,同时利用与兰吉尔公司、新加坡SUNSEAP集团的战略合作关系,进一步拓展海外销售市场,与此同时不断拓展智能电网相关新产品,在配电自动化方面,聚焦于智能开关、智能配电终端产品;(2)力争实现全年300-500MW的分布式光伏电站并网目标;(3)依托于林洋新能源EPC业务的转型与发展,完成250MW的N型高效双玻组件的销售;(4)高效电池与组件线在2018年将完全达产并释放产能,将新增量产的400MW的N型高效双面电池与高效切半组件全部用于各类分布式光伏电站上;(5)加快N型高效双面电池组件二期400MW产线的调研、建设和生产。2018年计划实现营业收入50亿元人民币,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不低于8.2亿元。n投资建议:预计2018-2020年分别实现净利9.80、11.86和14.8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2.83%、21.09%、24.83%,当前股价对应三年PE分别为13、11、9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电表业务海外拓展不及预期,光伏装机不及预期,高效单晶双面电池组件项目推进不及预期。
通威股份 食品饮料行业 2018-04-20 10.81 -- -- 13.26 21.10%
13.26 22.66%
详细
业绩平稳增长,盈利能力维持高位。一季度是饲料和光伏行业淡季,公司业绩仍能保持平稳增长,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2018年一季度公司归母净利润3.20亿元,同比增长20.59%;销售毛利率、净利率分别为18.33%、6.15%,同比略微下滑0.91PCT和0.18PCT,盈利能力维持高位;加权ROE为2.37%,同比增加0.12PCT,资产质量稳步提升。 预收账款创新高,为业绩增长储备动力。2018年一季度末,公司预收账款为16.39亿元,较2017年末增长70.36%,为近年来最高值,主要系客户根据未来购买公司产品而提前预付的采购货款增加所致,这表明公司目前产品销售良好。与此同时,2018年一季度末,公司预付账款和存货分别为3.05和25.43亿元,分别较2017年末增加40.76%和43.88%,分别是预付原料采购款以及公司结合原料行情、为生产旺季储备原料所致。这些表明公司目前产销两旺,为业绩增长储备动力。 2018年光伏新增装机约56GW,需求维持高位,低成本硅料和电池片龙头业绩可期。近日《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发布,指出分布式光伏仍然不纳入国家光伏发电规模管理,分布式光伏有望持续高增长。我们认为在分布式、领跑者、扶贫和普通地面电站的带动下,2018年国内光伏新增装机约55.9GW,同比增长5.27%,需求维持高位。公司作为低成本的硅料和电池片龙头,业绩增长可期。 积极推进低成本的硅料和电池片产能扩张,高增长周期或将开启。公司依赖在硅料和电池片领域积累的技术研发及成本管控优势,积极推进硅料和电池片产能扩张,夯实公司在光伏制造领域的龙头地位,高增长周期有望开启。 投资建议:预计2018-2020年分别实现净利26.03、42.54和55.5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9.38%、63.42%、30.52%,当前股价对应三年PE分别为15、9、7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产能投放不及预期;光伏装机和政策不及预期。
杉杉股份 能源行业 2018-04-20 17.97 -- -- 23.63 31.13%
23.60 31.33%
详细
受益钴价上涨,2018年Q1扣非业绩持续高增:1)公司发布2018年Q1业绩预告,预计增加5,500万元到7,500万元(17年Q18342万),同比增加65.93%到89.91%;扣非后净利润(17年Q1,7881万),同比增加2,500万元到4,500万元,同比增加31.72%到57.10%。2)4月17日,公司2017年报,实现营收82.71亿元,同比增长51.07%;归母净利润8.96亿元,同比增长171.42%,扣非归母净利润4.41亿元,同比增长72.07%;年度利润分配方案:每10股派现金0.6元。三项费用率上,销售/管理/财务费用分别为3.86/8.85/2.2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6.25%/36.95%/130.71%,费用率上,分别为4.67%/10.70%/2.71%,同比变动-0.92/-1.10/0.94个pct,整体三项费用率控制良好,业绩符合预期。 锂电材料集大成者,大规模扩产巩固市场地位:公司立足于锂电池材料领域20多年,是国内唯一的同时具备提供负极、正极、电解液等综合锂电材料企业。2017年锂电材料业务营业收入60.36亿元,同比增加47.37%,毛利率24.80%,比上年增加1.78个pct,归母净利润5.65亿,同比增长101.31%;其中,公司正极/负极/电解液分别销售21447/30912/6416吨,据高工锂电,正负极材料市占率分别达到8.4%/21.8%,位居国内第一。截止2017年末,公司拥有负极材料6万吨(17年启动内蒙古10万吨负极材料一体化)、正极4.3万吨(2018年新增7200吨811产能,长沙1期项目1万吨18年底投产)、电解液3.5万吨(2000吨6F预计2018.4投产)。 高压钴酸锂国内领先,扩产三元高镍,布局上游钴资源:17年正极材料销量同比增长19.4%,受益钴涨价盈利能力大幅提升。2017年公司正极材料销售21,447吨,同比+19.42%;实现主营收入42.6亿元,同比+70.15%;归母净利润4.87亿元,同比+179.54%。三元正极材料技术驱动型行业,产品迭代快。公司高端钴酸锂4.45V系产品具有技术和市场优势,进入苹果、华为的供应链,并持续推进4.5V产品。三元正极材料上,研发811系列产品,并量产和推广单晶三元材料,年产7200吨811产线于2018.3试产。报告期内,公司与洛阳钼业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并参与认购其定增项目,通过与上游资源厂商合作,稳定原材料供应。当前公司积极推进高镍三元产能建设,于2018年1月启动10万吨正极材料项目,通过大规模产能扩张,巩固行业龙头地位。 深耕负极材料多年,硅碳负极实现量产。2017年公司负极材料业务实现营收14.82亿元,同比增长26.34%;实现归母净利润1亿元,同比增长3.76%。公司是负极材料全球龙头企业,2017年出货量30912吨,国内市占率高21.8%。负极材料技术上,已具备了量产硅碳负极材料的能力。由于负极材料原材料成本中制造费用超过60%,其中石墨化的电费成本占比较高,为了进一步扩大产能及构建成本优势,公司公告拟投资38亿在包头投资建设10万吨负极材料一体化基地项目(分两期),预计1期项目将于2019.4投产,建成后将有利于降低成本,提升市场竞争力。 电解液构建一体化生产,降低生产成本:公司通过收购巨化凯蓝,新增2万吨电解液产能和2000吨六氟磷酸锂(6F)产能,其中该6F项目预计在2018.4投产,通过布局电解液上游原材料6F,有望进一步降低成本。2017年,公司电解液业务归母净利润-2188万元,该业务亏损主要是由于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影响导致销量不及预期以及6F价格下跌致使公司高价6F库存减值。 光伏业务望平稳发展:2017年,尤利卡实现主营收入8.46亿元,同比增长38.73%,实现扣非净利润为0.58亿元,完成了2017年度承诺净利润。截止报告期,公司累计并网装机容量109.48MW,其中2017年度并网光伏电站项目29个共计装机容量98.24MW。在光伏装机持续景气,以及光伏运营电站的逐步投放,该业务有望稳定发展。 投资建议:我们预计2018-2020年实现净利润10.05/11.3/14.3亿元(假设包含了税前投资收益5.6亿/5.1亿/4.5亿),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20/17.6/14倍。维持“买入”评级。
三花智控 机械行业 2018-04-19 16.71 -- -- 18.87 11.92%
18.92 13.23%
详细
事件:1)公司发布2017年年报,实现营收95.81亿元,同比增长25.14%;归母净利润12.36亿元,同比增加24.72%;扣非归母净利润10.85亿元,同比增长39.58%;其中剔除汇兑损失1.02亿元(去年同期汇兑收益1.35亿),扣非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超50%;2)三项费用率上,销售/管理/财务费用分别同比24.21%/9.44%/219.74%,费用率上,分别为5.11/9.10/1.30,同比变动-0.04/-1.31/2.66个pct,三项费用率控制良好。全年综合毛利率31.23%,ROE19.12%。公司业绩符合预期。(三花汽零注入后,2016年财报已追溯调整。) 2017年业绩稳定增长,毛利率略有提升,盈利能力增强。2017年,公司毛利率31.23%,相较于2016年同比增加1.31pct,其中2017年Q3/Q4毛利率分别为34.55%32.48%,公司毛利率提升,其一是因为公司优化产品结构,高附加产品占比提升,其中微通道业务、制冷业务单元产品毛利率均有提升;其二,公司通过自动化改造、全球布局,生产效率及全球化协同效应提升明显。其三,虽然上游原材料价格在高位,但是公司定价能力强,能将价格波动传导至下游。 新能源汽车热管理尚处于发展初期,行业空间广阔,公司竞争力显著。主要体现在:1)公司深耕制冷零部件领域,全球独家首创电子膨胀阀技术具备领先优势;2)提供产品综合能力强,公司能同时提供多种产品,包括阀件、控件、泵等,逐步从提供零部件转向产品集成化和模块化发展奠定基础;3)公司拥有热泵空调技术储备,该项技术是提高新能源汽车续航里程的另一重要方式,能够变相提升电池的寿命,从而提高续航里程。4)三花汽零积累了多年汽车零部件开发经验,;5)在采购上,与原有制冷零部件业务协同采购,降低物料采购成本。 新能源汽车热管理龙头,特斯拉标杆效应助力开拓一线整车客户。2017年三花汽零实现营收12.10亿元,同比增加33.86%,实现净利润1.82亿元(16年同期1.34亿元),同比增长38.3%,完成了2017年的业绩承诺1.69亿元。自2010起,公司为特斯拉供应膨胀阀,当前主要为特斯拉Model3供应包括电子膨胀阀、电池冷却器、水冷板、油冷器与油泵等产品。特斯拉作为公司热管理系统零部件产品的标杆客户,为公司产品推广带来了示范效应。自2017年10月,公司陆续与戴姆勒(电子水泵,359万台)、沃尔沃(热管理部件6亿元、水冷板6亿元)、蔚来汽车(热管理部件合计14亿)签订供货合同。在双积分制度下,国内新能源汽车发展逐步从政策驱动转向市场化,且国内外一流整车企业大多将在2019年陆续推出新车型,我们判断,公司热管理业务有望在2019年开始放量。 传统制冷业务受益行业景气,公司龙头地位稳固。2017年家用制冷业务实现营收49.25亿元,同比增长21.77%。微通道业务实现营收12.53亿,同比增长16.4%;净利润2.05亿,同比增长29.75%。子公司亚威科实现营收12.05亿元,同比增长15.50%,收入端增长较好。从行业层面看,在夏季高温、消费升级和行业补库存多重因素叠加下,公司下游家用空调产销两旺,冰箱出口同比增长14.7%。2017年空调零部件电子膨胀阀、四通阀、截止阀等行业出货量同比增速超过45%,18年1-2月销量较为平稳,全年有望保持平稳增长。 投资建议:公司作为制冷控制元器件全球龙头,其电子膨胀阀、四通换向阀、微通道换热器等主要产品市场占有率位居全球第一。注入三花汽零切入新能源汽车热管理领域,供货特斯拉打造标杆效应,稳步开拓国内外一流整车厂,若热泵技术顺利推出将进一步打开市场空间,受益全球新能源车销量增长。我们预计2018-2020年公司净利润为15.18/17.9/22.2亿元,同比增22.8%/18.1%/23.9%,对应PE为24/20/16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下游需求下滑、汇率波动风险、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新能源车销量不及预期风险
星源材质 基础化工业 2018-04-12 33.23 -- -- 39.66 18.35%
40.46 21.76%
详细
事件:1)公司发布2018年一季报,实现营收1.72亿,同比增长43.24%,归母净利润实现8943.5万元,同比增长158.13%,扣非归母净利润实现4637.4万,同比增长42.66%,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0.9亿元。三项费用上,销售/管理/财务费用同比增长2.66%/40.74%/155.85%,三项费率有改善,分别同比变动-0.88 /-0.28 /1.56个pct。2)发布18年中报业绩预告,实现归母净利润1.27~1.4亿元,同比(17年0.71亿元)增长79.16%-96.77%,扣非归母净利约为0.81~ 0.94亿元,同比(0.625亿元)增长30%-50%。总体上,业绩略超预期。 18年Q1干法隔膜出货量超预期,促业绩高增长。公司18年Q1业绩高增长,营收同比增长43.24%,环比增长27.58%。主要系:1)IPO募投项目中新增干法产线投产贡献产能,18年Q1干法出货量(近6000万平)同比17年Q1高增90.21%(2017年Q1约3200万平);2)涂覆比例提升,单位产品盈利能力提升;3)非经常性损益主要来自2018年初获得政府补助0.5亿元(税前)。湿法隔膜方上,出货量还较小。从少数股东损益来看,合肥星源尚未实现盈利。我们判断,随着合肥星源产能调试完成,产能逐步释放,预计将在Q2开始逐步贡献业绩。 17年业绩低点,产能释放低于预期,叠加隔膜价格下降等导致17年度业绩下滑。2017年公司实现营收5.21亿元,同比增长3.09%;归母净利润1.07亿元,同比减少31.29%;扣非归母利润0.97亿元,同比减少34.63%;其中,2017年公司隔膜实现产销15640.69/15526.17万平米,同比分别增长9.78%/11.96%。公司2017年业绩下滑主要系:1)2017公司年隔膜产品毛利率51.85%相较于2016年(61.7%)下滑9.85个pct。一方面,受到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调整及竞争加剧,公司产品价格有一定程度下滑(我们测算,2017年产品销售均价相较于2016年下降约7.9%);另一方面,2017年工艺调试使得费用增加,且产能未全部释放导致生产成本上升,毛利率下滑。2)管理费用中研发投入4098万相较16年(2084万)同比增长96.6%;3)产生864.7万汇兑损失,导致财务费用增速超过营收。 大规模扩张,优化产品结构,2018年产能将逐步释放:公司在巩固干法隔膜领先地位的同时,加大对干法及湿法隔膜投入。截止2017年底,公司拥有干法1.7亿平产能(干法7条线1.2亿平,募投新增干法产线约5000万 平米),湿法产能上:1)合肥星源2条湿法产线,合计8000万平;其中第1条已投产,第2条产线预计18年中投产;2)其子公司常州星源已开展实施“年产3.6亿平锂电湿法隔膜及涂覆隔膜项目”,项目总投资16亿元,拟建设8条湿法隔膜主线,24条陶瓷涂覆膜产线,分为2期建设,每期1.8亿平米;预计常州湿法产线有望在年底或19年初开始贡献产能。3)干法产能上:公司18年3月28日公告,与常州经开区管委会签署投资协议,拟投资30亿元建设“超级涂覆工厂”项目,包含50条涂覆生产线、8条干法生产线,全部达产后预计将形成年产能10亿平米涂覆锂电隔膜,凭借先进的涂覆技术,优化公司产品结构。根据公司规划,未来深圳、合肥、常州三个基地总产能将达13亿平米/年,满足下游需求,提升行业地位领先。 干湿法并重,技术积淀深厚,海外布局渐显成效:公司作为干法隔膜领军,在2005年-2006年已自主突破湿法隔膜工艺,其在锂电隔膜领域积淀深厚。年初公司在美国硅谷、日本大阪成立材料研究院,有助于引进国内外高端人才,在新型功能膜产业化上构建竞争力,提供利润新增长点。公司隔膜产品定位高端,下游主要客户为LG化学、比亚迪、国轩高科、力神、万向、亿纬锂能、横店东磁、捷威等国内外知名锂电厂商,其中前三大客户年分别贡献1.95/0.62/0.35亿元,占比营收37.33%/11.83%/6.68%。公司干湿法并重,一方面,从18年Q1出货量来看,干法的下游需求超预期提升,公司竞争优势凸显,干法出货量有望保持高增长;另一方面,公司积极与海外锂电龙头建立合作关系、启动产品认证工作,我们判断有望逐步显成效,助力公司提升海外市场份额。其中,LG C是公司的最大客户(据高工锂电,2017年LG C电池出货量全球前五,达4.5Gwh;根据客户贡献推测,2017年给星源贡献37%营收),LG C在动力电池领域竞争力极强,其客户包括通用、雷诺、奥迪、韩国起亚、VOLVO、福特等。随着2019年新车型陆续投放,我们认为公司有望显著受益于LG C等海外锂电龙头的放量。 投资建议:公司深耕隔膜领域十余载,干湿法并重,产品定位高端,积极开拓海外客户,我们认为公司有望凭借其隔膜及涂覆的技术积淀,海内外客户开拓更进一步,随着产能释放,业绩在未来望保持高增长。我们预计公司2018-2020年净利润2.34/3.46/4.78亿元,同比增长119.6%/47.6%/38.1%,对应PE 为27/18/13倍,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新能源汽车政策不达预期,项目投产不及预期,竞争加剧导致产品价格下跌风险,成本下降不及预期。
太阳能 电力、煤气及水等公用事业 2018-04-05 4.80 -- -- 5.66 15.98%
5.57 16.04%
详细
事件:公司公布2017年年报,实现营业收入52.05亿元,同比增长20.11%;归母净利润8.05亿元,同比增长23.18%,扣非归母净利润7.47亿元,同比增长23.57%;EPS0.27元,ROE6.88%,每10股分红0.73元(含税)。 营收结构进一步调整,电站业务占比稳步增加。公司业务包括太阳能光伏电站的投资运营以及太阳能电池组件的生产销售。2017年公司电站板块销售电量31.13亿千瓦时,销售收入25.87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48.47%;太阳能产品板块实现光伏电池组件销售957.31兆瓦,收入25.87亿元,同比增加1.56%。电站板块收入占公司总收入比重进一步上升,2017年占公司总收入的49.70%,较去年同期占比增加9.49%。 装机规模增加、弃光限电改善,光伏发电业务发力。2017年,公司大力发展光伏电站的建设,电站总装机规模超过4GW,同比增加24.93%。2017年,公司下属6个电站运营大区电站规模分布如下:西中区、西北区、新疆区、华北区、华东区、华中区分别为851MW、715.4MW、480MW、609MW、1004.3MW、357.2MW,2017年分别增加214.2MW、100MW、20MW、42.6MW、424.8MW和0MW。随着新增装机向消纳条件好的华东区转移,同时全国范围弃光限电改善,光伏发电量大幅增加。公司2017年销售电力31.13亿千瓦时,较2016年增加10.33亿千瓦时,增幅为49.69%。2017年公司各大区发电情况如下:西中区6.56亿千瓦时,西北区亿6.17千瓦时,新疆区4.28亿千瓦时,华东区6.17亿千瓦时,华北区5.83亿千瓦时,华中区2.11亿千瓦时。 弃光限电改善常态化、项目储备充足,电站业务增长潜力较大。近年来,国家密集出台多项政策来改善风电等新能源的消纳问题,主要包括可再生能源配额制、红色预警制度、分布式发电直接交易政策、火电厂灵活改性政策、可再生能源清洁取暖的政策等。在煤价高企、政策多管齐下的背景下,弃光限电改善有望常态化。此外,公司在光资源较好、上网条件好、收益率好的地区已累计锁定了超过17GW的优质太阳能光伏发电的项目规模(目前部分项目已建成投运),为公司的后续快速增长、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效的保证。 投资建议:预计2018-2020年分别实现净利11.86、15.76和19.0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7.38%、32.89%、20.94%,当前股价对应三年PE分别为12、9、7倍,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光伏消纳和新建产能不及预期。
通威股份 食品饮料行业 2018-04-03 10.50 -- -- 12.60 18.42%
13.26 26.29%
详细
事件:公司公布2017年年报,实现营业收入260.89亿元,同比增长24.92%;归母净利润20.12亿元,同比增长96.35%,扣非归母净利润19.62亿元,同比增长219.96%;EPS0.52元,ROE16.07%,每10股分红1.6元。 光伏与农业协同发展,助力公司业绩高增长。2017年公司光伏业务实现收入93.82亿元,同比增长58.52%,毛利率28.68%,同比提高3.29PCT;农牧业务实现收入126.20亿元,同比增长9.46%,毛利率14.32%,同比提高2.69PCT。在“渔光一体”框架下,光伏与农业呈现营收和毛利率同时增长的协同发展局面。 技改助力产能提升和成本降低,硅料环节“量利齐升”。2017年,乐山多晶硅项目完成了“生产系统填平补齐节能升级技改项目”,多晶硅年产能由1.5万吨提升至2万吨,同比增加33.33%,同时平均综合电耗降至62KWh/kg以下,全年平均生产成本降至5.88万元/吨,处于工信部《2017年我国光伏产业运行情况》公布的我国领先企业多晶硅生产成本降至6万元/吨的行列。2017年多晶硅销量1.6万吨,同比增长32.25%,毛利率46.83%,同比提高5.8PCT,“量利齐升”助力永祥股份净利润增长129.10%至5.30亿元。 新产线落地、非硅成本具有优势,电池片环节“以量补价”。随着成都二期2GW单晶产能的顺利投产,2017年太阳能电池产能达到5.4GW,同比增长58.82%。根据光伏产业权威分析机构PVInfoLink2017年对全球专业太阳能电池厂商统计,通威太阳能2017年电池产能、产量均排名第一。基于技术和产业化优势、以及精细化管理,公司太阳能电池单多晶非硅成本稳定在0.2-0.3元/W的区间并保持持续下降势头,加工成本仅为行业水平的50-60%情况下,多晶电池生产成本已降至1.1元/W以下,单晶电池生产成本亦降至接近1.1元/W。2017年,全年实现销售4GW,同比增长65%;毛利率18.85%,保持了稳定的盈利水平。2017年太阳能电池业务呈现“以量补价”态势,助力通威太阳能净利润增长51.73%至6.75亿元。 根植“渔光一体”,装机容量和发电量大幅提升。截止2017年底末,公司已建成以“渔光一体”为主的发电项目33个,装机并网规模487MW,较去年同期增长444.68%。2017年光伏发电量2.96亿度,同比增长702.25%。 以水产饲料为核心,优化两个“结构调整”,饲料业务盈利能力稳步提升。2017年,公司以提高公司盈利能力为原则,坚持以水产饲料为核心,同时优化两个“结构调整”,包括提升水产饲料在饲料总量中的比例,提升水产饲料中特种饲料、膨化饲料等高端产品的比例。2017年,饲料实现销量426.28万吨,同比增长6.21%,膨化饲料、虾特饲料、功能饲料等高端产品占水产饲料的比例超过40%。饲料业务实现营业收入149.72亿元,同比增长8.45%,毛利率14.67%,同比增长2.85PCT。 把握战略窗口期,积极推进低成本的硅料和电池片产能扩张,打造成长源动力。在多晶硅进口替代和落后产能淘汰、以及太阳能电池片集中度提升的战略窗口期,公司依赖在硅料和电池片领域积累的技术研发及成本管控优势,积极推进硅料和电池片产能扩张,夯实公司在光伏制造领域的龙头地位,打造成长源动力。在多晶硅方面,永祥股份先后启动建设乐山、包头两个“5万吨高纯晶硅及配套新能源项目”,2018、2019年多晶硅产能分别达到7万吨和12万吨,现金成本降至3万元/吨以下、生产成本降至4万元/吨以下,产品质量对标国际品质领先企业,成为全球高纯晶硅的龙头企业。在太阳能电池片领域,随着成都三期3.2GW电池、合肥二期2.3GW电池投产,2018年电池片产能达到12GW,并致力于2019年电池片产能达到20GW。 2018年经营目标明确,业绩值得期待。公司公布2018年经营目标:(1)公司饲料及相关产业链业务力争实现营业收入180亿元,同比增长10%以上;(2)多晶硅预计将实现2万吨的产销量,生产成本降低10%左右;(3)力争实现太阳能电池销量约6GW,产能利用率保持在100%以上,加工成本维持在0.3元/W以下;(4)光伏发电业务力争实现新增“渔光一体”投建500MW左右,力争实现4元/W的投资成本目标。 2018-2020年分红方案公布,现金分红不少于30%。公司优先采取现金方式分配股利,2018-2020年以现金方式累计分配的利润原则上不少于该三年实现的年均可分配利润的30%。在确保足额现金股利分配的前提下,公司可以另行采取股票股利分配的方式进行利润分配。 投资建议:预计2018-2020年分别实现净利25.59、41.89和54.4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7.17%、63.70%、29.89%,当前股价对应三年PE分别为16、10、7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产能投放不及预期;光伏装机和政策不及预期。
金风科技 电力设备行业 2018-04-02 17.77 -- -- 18.20 2.42%
18.38 3.43%
详细
创业二十载,成就全球风机龙头。1998年,公司前身新疆新风科工贸有限责任公司成立,经过二十年的创业,公司已成为全球风机龙头。公司2017年国内新增装机容量超过5.2GW,根据彭博新能源数据,市场份额为29%,连续第七年保持国内第一,同时2017年排名世界第三。 风机在手订单刷新历史高位,低风速风机迅速开拓,“两海”战略稳步推进。2017年底,公司在手外部订单合计15.86GW,刷新历史最高纪录,其中适用于低风速地区的2S平台产品(2.0MW、2.2MW、2.3MW)订单占比从2016年底的55%提升至69%,外部在手订单容量首次超过10GW,达到10.9GW。低风速风机迅速拓展,成为公司销售和订单的主要部分。 三北限电改善利好存量风电场,在建项目位于非限电地区。2017年底,公司自营风电场80%分布在三北地区,由于煤价高企、政策多管齐下的背景下,三北弃风限电持续改善,利好存量风电场。2017年底公司权益在建容量1.50GW,其中87%位于国际、华东、华南等消纳条件良好的地区,随着在建项目落地,自营风电场结构将优化,平均利用小时数会继续增加。 风电垂直一体化进展顺利,多元化之路开启。除了风机和零部件销售外,公司在风电场开发和风电服务领域垂直一体化发展较好。公司目前的发展方向是混合一体化,即多元化,其中节能环保目前是公司混合一体化发展中比较亮眼的方向。2017年公司运营的水厂合计28家,设计水处理规模近170万吨/日,水务净利润0.81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45.6%。 2018年风电行业反转逻辑全部兑现,三阶段逻辑助力风电长景气周期。目前三北红六省部分解禁、分散式风电多点开花、中东部常态化三个核心逻辑全部兑现,2018年风电行业将反转,新增装机或达25GW,同增66%。 同时,我们认为由于三阶段的逻辑驱动,风电将迎来长景气周期:(1)2018年:内部结构调整修复带来行业反转;(2)2019-2020年:标杆电价下调带来的抢装行情;(3)2021年-:平价上网之后的能源转型需求。 投资建议:预计2018-2020年分别实现净利39.21、48.77和58.8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8.36%、24.39%、20.56%,当前股价(A股)对应三年PE分别为17、13、11倍,维持“买入”评级。
隆基股份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18-04-02 24.16 -- -- 35.50 4.41%
27.99 15.85%
详细
事件:公司公布2017年年报,实现营业收入163.62亿元,同比增长41.90%;归母净利润35.65亿元,同比增长130.38%,扣非归母净利润34.65亿元,同比增长129.28%;EPS 1.81元,ROE 30.14%,每10股分红1.8元、转增4股。同时公司公布拟投资30亿元建设保山二期年产6GW 单晶硅棒项目。 受益于行业高景气、产品高性价比、产能释放,硅片出货量同增45%、组件出货量同增101%,组件出货国内第一。2017年,公司实现单晶硅片出货21.97亿片,其中对外销售11.26亿片,自用10.71亿片,单晶硅片出货同增44.73%;2017年实现单晶电池组件出货4702MW,实现国内组件出货排名第一,组件出货同增100.87%,其中单晶组件对外销售3508MW,自用942MW,单晶电池对外销售252MW。公司2017年硅片和组件出货量大幅增加主要有三个原因:(1)行业景气度高,单晶渗透率稳步提升,2017年全球和中国光伏装机量强劲增长,全球光伏新增装机量达到102GW,同比增长超过37%,中国新增装机量达到53GW,同比增长53.6%,在这个过程中,单晶市场占有率在2017年加速提升,国内市场占有率提升9PCT至36%,全球市场占比提升8PCT达27%;(2)产品高性价比,2017年公司以提升客户价值为核心,依托领先单晶技术,不断为全球客户提供高性价比单晶产品;(3)公司在宁夏、云南、陕西等多个生产基地的产能加速释放,截至2017年底,公司单晶硅片产能达到15GW,较2016年底提升100%,单晶组件产能达到6.5GW,较2016年底提升30%,有效保障了全年市场的单晶产能供给及公司出货目标的达成。 在硅片和组件出货量增长的同时,产品毛利率也稳步提升,呈现量利齐升的态势。2017年公司实现综合毛利率达到32.27%,同比提高了4.79PCT,其中两大核心产品硅片、组件的毛利率分别为32.71%、30.70%,同比分别提高4.55、3.50PCT。在2017年硅片和组件出货量分别增长44.73%和100.87%的背景下,两者的毛利率也稳步提升,2017年呈现量利齐升的态势。2017年公司ROE达到30.14%,同比提高8.37PCT,ROE的提升主要来自于净利率的增加,2017年公司净利率达到21.69%,同比提升8.24PCT。 研发费用11亿,同增97%,提高核心竞争力。2017年底,公司研发人员超过450人,全年研发投入11.08亿元,同增96.80%,研发占营收的比例为6.77%,占比较去年提升1.89PCT。基于完善的研发体系,公司推出Hi-MO2产品,PERC电池转换效率提升至23.6%,创造了新的世界纪录,60型单晶PERC组件转换效率达到20.41%,刷新该领域的行业纪录;同时在单晶生长技术、单晶硅材料薄片化研究等方面拥有较强的技术积累和项目储备,新上项目标准硅片非硅成本将不高于1元/片。 保山二期年产6GW 单晶硅棒项目是落实《关于单晶硅片业务三年(2018-2020)战略规划》的一环。根据《关于单晶硅片业务三年(2018-2020)战略规划》,公司力争单晶硅片产能2018年底达到28GW,2019年底达到36GW,2020年底达到45GW。保山二期年产6GW 单晶硅棒项目是在一期5GW单晶硅棒的基础上实施的,也是落实《关于单晶硅片业务三年(2018-2020)战略规划》的一环,二期项目总投资预计30亿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预计20亿元。 2018年国内光伏装机预计56-66GW,需求继续维持高位,平价背景下,单晶渗透率也有望提升。我们预计在工商业分布式、领跑者、光伏扶贫等带动下,2018年国内光伏新增装机或达56-66GW,需求继续维持高位。在光伏技术进步的推动下,平价上网步伐加速,同时太阳能发电能量密度低的特性必将引导市场向高效光伏产品倾斜。由于单晶晶面取向相同、无晶界,本身在晶体品质、电学性能、机械性能等方面具备优异品质和更高的转换效率,伴随着近年来单晶技术的不断创新,推动了单晶产品性价比的不断上升,因此单晶渗透率还将进一步提升。 需求维持高位,“以量补价”,业绩高增长。公司公布2018年经营计划,截至2018年底,单晶硅片年产能达到28GW,同比增加86.67%,单晶组件产能达到12GW,同比增长84.62%。2018年度单晶硅片出货量目标40亿片(含自用),同比增长82.07%;电池、组件出货量目标7.5GW,同比增长59.51%;自投电站开发并网量600MW。2018年实现营业收入245亿,同比增长49.74%,同时2018年公司三费费率与2017年度持平。在光伏需求维持高位,我们认为公司经营计划可以实现,“以量补价”可以保持业绩高增长。 投资建议:预计2018-2020年分别实现净利44.92、56.79和64.3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6.03%、26.42%、13.34%,当前股价对应三年PE分别为15、12、10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光伏政策和装机不及预期,产能释放不及预期。
天赐材料 基础化工业 2018-03-30 46.60 -- -- 47.80 2.58%
47.80 2.58%
详细
股权激励下,内生增长动力十足。公司发布股权激励方案,拟向457名员工授予限制性股票900万股。首次授予价格不低于23.64元/股,业绩激励要求:相较于2017年(3.05亿元),2018-2020年净利润分别不低于18%(3.60亿元)/135%(7.17亿元)/200%(9.15亿元),(注:以上净利润指标以不做激励成本的净利润的减项计算后的扣非归母净利润作为计算依据);激励计划形成6377.08万管理费用摊销(预计18-21年,年摊销额分别为4283.58/1555.58/471.56/66.36万元)。此次股权激励对象主要是中层管理人员(398人)及核心技术(业务)骨干(55人),共涉及457人。公司通过股权激励有望激发员工动力,促进公司内生增长。 “电解液一体化”铸造高壁垒,锂电材料平台效应初露锋芒。公司作为全球电解液龙头,通过纵向布局上游电解液关键原材料:锂精矿(九江矿业,在建)-碳酸锂(九江容汇+云锂股份)-{六氟磷酸锂(液态6F,成本低于固态6F)+氢氟酸2.5万吨/氟化氢5万吨(建设中)+硫酸(30万吨,19年达产)},大力投入新型锂盐及添加剂研发,构筑电解液一体化高壁垒,成本优势凸显。当前公司已是锂电龙头CATL、LG、比亚迪、国轩等的主要客户,并有望凭借和中央硝子在LiPF6的合作,进一步开拓海外市场。基于多年对化工精细品生产工艺的积累和深刻理解,公司搭建了循环经济(硫酸)生产工艺,横向拓展至锂电正极材料磷酸铁及磷酸铁锂(艾德纳米25000吨,建成)、三元正极材料(台州25000吨,建设中)领域,锂电材料平台型企业初露锋芒。 2018乃业绩拐点之年,19年将步入收获期。总体上,我们认为最坏的时刻已经过去,2018年将是公司业绩拐点之年。其一,未来电解液价格下降空间不大:1)当前电解液价格已经接近部分厂商现金成本价。2)经我们测算,“碳酸锂-6F-电解液”价格传导上,假设碳酸锂价格下降50%,对电解液价格影响有限,不超过15%。其二,2018年仍是公司“电解液一体化”体系建设期,硫酸和氢氟酸/氟化氢项目将在2019年投产,有望进一步降低电解液成本;当前电解液竞争格局稳定,龙头企业有望凭借成本及研发优势扩大市场份额,实现以量补价,强者恒强。2018年,公司磷酸铁锂,锂精矿业务将逐步释放产能,有望在今年贡献业绩。 投资建议:公司作为全球电解液龙头,通过纵向一体化延伸电解液上游关键原材料和横向拓展锂电正极材料,构筑成本护城河,平台效应凸显。我们预计2018-2019年扣非后净利润分别为3.5亿/7.58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7.78/8.04.亿元),同比增长16.1%/115%,对应估值为45/21倍。 风险提示:新能源汽车销量不及预期,竞争加剧导致产品价格下滑风险,锂精矿、氢氟酸等项目投产不及预期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9/12 转到  
*说明:

1、“起评日”指研报发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起评价”指研报发布当日的开盘价;“最高价”指从起评日开始,评测期内的最高价。
2、以“起评价”为基准,2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10%,为短线评测成功;6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20%,为中线评测成功。详细规则>>
3、 1短线成功数排名 1中线成功数排名 1短线成功率排名 1中线成功率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