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事业部 搜狐证券 |独家推出
燕楠

东亚前海

研究方向:

联系方式:

工作经历: 登记编号:S1710521120001。曾就职于信达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20日
短线
60日
中线
买入研报查询: 按股票 按研究员 按机构 高级查询 意见反馈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1/5 转到  

最新买入评级

研究员 推荐股票 所属行业 起评日* 起评价* 目标价 目标空间
(相对现价)
20日短线评测 60日中线评测 推荐
理由
发布机构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通合科技 电力设备行业 2023-06-01 29.51 -- -- 36.90 25.04%
36.90 25.04%
详细
公司多年深耕电源行业,受益于充电桩建设需求放量公司充电模块业务实现高增。公司主要从事电源的研发和销售,下游客户覆盖新能源汽车、智能电网及军工装备三大业务领域。公司是国内最早进入新能源车充电模块领域的企业之一,兼具技术与市场优势。2018-2022 年,公司总营业收入由1.69 亿元增长至6.40 亿元,CAGR 为40.93%。2022 年公司新能源汽车行业营收为3.50 亿元,占总营收的54.59%,YoY+158.15%。2023Q1 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19 亿元,YoY +78.40%。受益于充电桩行业需求增长,公司充电模块业务收入高增,新能源汽车业务收入增长较快,成为近年来公司业绩增长的重要支撑。 充电桩行业需求放量,公司充电模块业务有望高增。1)海外需求空间广阔,公司海外业务增长可期。充电桩产业支持政策频繁出台叠加海外市场广阔增量空间,我们认为充电桩建设需求在未来仍将保持高速增长,产业上游充电模块市场规模将同步提升,公司充电模块产品已通过欧标认证,并积极开拓海外客户,有望受益于行业需求放量。2)模块大功率化趋势明确,公司市占率有望巩固提升。新能源车快充需求增长推动直流桩占比提升,带动对直流大功率充电模块的需求,2022 年在扣除自用的竞争性市场中,公司市占率位列第三,行业下游价格敏感度较低,公司实行成本领先战略,有望通过性价比优势扩大网外大功率模块市场份额。3)定增助力产能提升,静待高功率充电模块项目落地。2023年4 月公司发布定增预案用于充电模块扩产,有望为公司扩大规模后形成充足产能支撑。 军工产品国产化进程加快,公司军用电源业务前景向好。子公司霍威电源专注于定制化军工电源方向,军工电源产品在国产化方面处于行业领先水平。2021 年公司完成定增,军工电源项目将于2023 年落地达产,产能登顶后预计每年可为公司带来销售收入29911.32 万元,期待项目完全达产后公司军工板块业绩兑现。电网智能化投资带来增长机遇,公司业务稳健增长。近年电网投资额稳步增长,电网智能化投资占比提升。公司从事电力操作电源行业超过20 年,在智能电网领域的产品包括电力操作电源、电力用UPS/逆变电源和配网自动化电源等,具有核心专利技术并兼具产品与市场优势,有望充分受益于电网智能化投资力度加大。 投资建议政策与需求双轮驱动下,充电桩市场增量空间广阔,作为核心部件充电模块头部制造商,公司有望充分受益于桩企出海和快充趋势下直流大功率充电模块的需求放量,新能源业务有望支撑公司业绩持续高增。 我们预计公司2023/2024/2025 年分别实现营业收入9.50/14.77/23.91 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0.97/1.85/3.23 亿元。基于5 月29 日收盘价29.49元,对应2023/2024/2025 年PE 分别为52.50X/27.67X/15.83X,首次覆盖给予“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新能源行业竞争加剧;新能源车销量不及预期;充电桩出海不及预期;智能电网投资不及预期。
双杰电气 电力设备行业 2023-05-30 7.50 -- -- 8.87 18.27%
8.87 18.27%
详细
核心观点公司是我国输配电产品领军企业,2023 年一季度业绩修复显著。公司前身成立于2002 年,2015 年公司在深交所成功上市。公司专注于配电及控制设备的制造和创新,业务覆盖智能电气、智慧能源和数字能创等三大领域,主要产品包括40.5kV 以下输配电设备及控制系统、110kV及以下全系列变压器、充电桩(站)等。2023 年一季度公司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分别为7.55 亿元和0.78 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09.14%和1122.42%,业绩大幅修复,实现扭亏为盈。 电网智能化转型加速,公司智能化产品推广有望加速。近年来我国全社会用电量稳步提升,新能源装机量持续增长。建设智能电网不仅可以降低输电成本、提升电网运行效益,还可以满足大规模清洁能源电力输送的要求,推动可再生能源发展。在国家政策和规划的指引下,智能电网市场规模有望持续上行。公司先后参与了吐哈光伏美变项目、嘉峪关光伏华变项目等,其研发的新能源箱变智能监控装置已通过型式试验,随着智能电网市场空间的持续扩张,公司智能输配电产品推广有望加速。 充电桩与储能市场空间广阔,2023 年公司新能源业务业绩有望高增。近年来我国新能源车销量高速增长,拉动充电基础设施数量持续提升。2017-2022 年,我国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保有量从44.6 万个增长到521.0万个,CAGR 为63.5%,预计2023 年我国新增340.0 万台私人充电桩和97.5 万台公共充电桩,市场继续维持高速增长态势。公司已形成了30kW-400kW 一体式充电桩、720kW 群充群控直流充电系列等充电桩产品矩阵,在国家政策推动下,公司充电桩业务持续向好。此外,公司积极布局储能、光伏等业务,新能源业务多点开花,新能源业务营收占2023年第一季度营收的比例超三成,有望为公司业绩贡献主要增量。 投资建议当前我国电网投资额逐年上行,储能、充电桩等新能源业务有望打造公司第二成长曲线,公司业绩有望迎来高增。我们预期2023/2024/2025年公司营业总收入分别为50.61/59.61/70.73 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51/3.43/5.05 亿元,对应的EPS 分别为0.35/0.47/0.70 元/股。以2023 年5 月25 日收盘价7.53 元为基准,对应PE 分别为21.78/15.90/10.81 倍。 结合行业景气度,看好公司发展。首次覆盖,给予“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环境变化、原材料价格波动、电网工程投资额不及预期等。
国机汽车 交运设备行业 2023-05-08 10.07 -- -- 12.37 21.75%
12.26 21.75%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 2022年年度报告以及 2023年第一季度报告,2022年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 395.69亿元,同比减少 9.96%;实现归母净利润 3.19亿元,同比增长 24.38%。2023年第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 102.17亿元,同比增长 15.65%;实现归母净利润 0.98亿元,同比增长 1296.32%。 核心观点汽车贸易服务板块巩固深化存量业务,大力开拓增量业务。2022年公司汽车贸易(整车销售)业务实现营业收入 228.23亿元,同比下降27.46%;汽车服务业务实现营业收入 16.88亿元,同比下降 2.28%;非汽车贸易业务实现营业收入 9.01亿元,同比增长 20.62%;融资租赁业务实现营业收入 0.62亿元,同比下降 44.14%。在汽车进口贸易服务业务方面,公司深化与跨国汽车企业战略合作关系,且积极与新能源头部企业牵手开拓汽车贸易服务业务;在汽车租赁业务方面,公司 2022年内签约合同额实现同比增长 23%,依托央企背景及资源优势不断深化与多家央企国企的合作;在汽车整车出口业务方面,公司 2022年实施整合重组,为汽车整车出口业务的发展夯实基础;在汽车零售业务方面,公司深化“批发+零售”协同模式,持续发展跨国品牌以及高端豪华品牌。 汽车工程服务板块市场开拓成效显著,新签合同额、经营收费额双创历史新高。2022年公司工程承包及工程技术服务业务实现营收 138.57亿元,同比增长 44.36%。在汽车工程业务方面,公司积极把握新能源汽车产能扩张机遇,与多家新能源主机厂深化合作关系,中标比亚迪郑州、重庆、西安等国内多个基地装备产线总承包项目;在装备业务方面,公司智能装备 AGV 业务为一汽解放、中国重汽、陕西重汽三大重卡客户及上汽、广汽、吉利等众多乘用车品牌提供服务,且新签蜂巢能源等项目。 积极巩固战略合作业务,把握汽车贸易服务板块以及汽车工程板块市场机遇。根据公司年报,2023年公司将在稳固现有业务的基础上,加大对新的业务增长点的开发和培育。在汽车贸易服务业务,公司将继续拓展国产车业务,积极探索布局整车出口业务;在汽车工程服务板块,公司将积极把握国际品牌车企在德国和美国两大中心区域产业链布局调整的机遇以及国内车企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战略布局的机会,有针对性地开拓重点国际市场,公司业绩有望持续增长。 投资建议我们预计 2023-2025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 426.12/464.57/509.78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4.52/6.81/9.29亿元,EPS 分别为 0.30/0.46/0.62元/股。基于 2023年 4月 28日收盘价 10.22元计算,对应 2023-2025年PE 分别为 33.81/22.45/16.46倍,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超预期波动;新冠疫情风险;国际化经营风险;汇率大幅波动。
江淮汽车 交运设备行业 2023-05-05 11.86 -- -- 12.78 7.76%
14.74 24.28%
详细
事件江淮汽车发布2022年年报以及2023年第一季度报告,2022年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365.77亿元,同比减少9.26%;实现归母净利润-15.82亿元,同比减少891.24%。2023年第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107.86亿元,同比增长10.26%;实现归母净利润1.48亿元,同比增长151.00%。 核心观点公司营收与利润增速转正,毛利率显著提升。2023年第一季度公司营业总收入与利润增速均实现转正,根据公司一季度报告,利润的好转主要为国际出口业务持续发力所致,2022年公司出口整车11.46万辆,同比增长55.88%,公司海外业务有望继续维持高增长。同时公司毛利率不断上升,2023Q1公司毛利率为11.57%,同比上升4.64pct;2023Q1公司费用率为10.44%,同比下降0.12pct,较2022年全年水平下降2.18pct。 商用车业务受行业拖累,2023年有望实现复苏。2022年公司受商用车行业整体销量减少影响,商用车业务实现营业收入161.14亿元,同比下降31.58%;商用车业务2022年毛利率为8.85%,同比下降0.74pct。 随着疫情对于经济影响的降低,商用车行业有望于2023年实现复苏,公司商用车业务规模有望实现正增长。 积极把握新能源乘用车发展机遇,同时积极推进对外合作。公司积极发力新能源乘用车业务,推出了聚焦女性市场的花仙子、聚焦运动圈层的爱跑等车型,且公司2023年3月30日已注册成立钇威汽车科技有限公司,进一步发力新能源乘用车市场。公司积极深化与外部优质企业的合作,根据公司年报,与大众合作方面,大众安徽首台预量产车型已于2022年12月下线,研发中心一期已投入使用,二、三期及零部件产业园建设按计划推进;与蔚来合作方面,2022年全年累计交付整车13.58万辆,同比增长46.2%,自合作以来已累计交付超30万辆。 投资建议随着公司发力新能源乘用车以及积极探索发展新模式,我们预计2023/2024/2025年公司的营业收入分别为440.30/495.33/563.51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10/4.56/5.87亿元,EPS分别为0.05/0.21/0.27元,基于2023年5月4日收盘价11.99元计算,对应的PE分别为238.71/57.42/44.60X,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经济超预期波动;原材料成本大幅上行;转型效果不及预期。
岱勒新材 非金属类建材业 2023-05-01 14.72 -- -- 17.65 19.90%
23.52 59.78%
详细
事件2023Q1,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53亿元,同比增加24.90%,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0.21亿元,同比增加56.82%,考虑公司产能释放进度,基本符合预期。 点评Q1末公司已满产运行,期待全年产能加速释放。受一季度春节假期、硅料价格大幅波动等因素影响,下游硅片企业需求增长放缓,导致公司一季度产能释放速度趋缓,产销量较2022年四季度略有下降,3月份起下游行业开工率快速提升,截至2023Q1末,公司产能已满产运行,即产能已经释放至接近300万公里/月,根据公司2022年产能释放和出货进度估计,公司实际释放的产能每月可以增加10-20万公里,预计随着下游需求逐步放量,公司出货量有望从二季度加速提升,目标市占率维持在20%左右。价格方面,2023Q1公司金刚线价格35-38元/公里,较2022年有所下降。 公司产能计划稳步进行中,二季度末有望达到600万公里月产能。 公司2023H1将产能提升至600万公里/月的计划正在稳步推进中,有望在6月末顺利实现,如果达到目标产能,将是2022Q2末产能120公里/月的5倍。随着公司产能的快速提升,公司全年产销量有望实现同比高增,规模效应显现,带动公司的盈利能力向上。2023Q1公司毛利率33.63%,较2022Q1提升5.57pct,在规模效应和降本措施影响下,预计全年公司毛利率仍有提升空间,有望达到35%-40%。 积极布局金刚线细线化,新业务培育中。钨丝金刚线方面,随着产量的增加,价格已经有明显下滑趋势,制约钨丝金刚线大规模量产的主要原因仍然是上游钨丝供应不足,公司正在积极开展与钨丝厂商的合作,以突破供应端的瓶颈,有望在行业技术和规模实现突破后占据领先地位。 新业务方面,公司正在有计划地开拓氢能业务,目前仍处于前期研发试验阶段,长期看无论是政策端的支持推进还是市场对新能源需求的释放,氢能从制氢、储运到燃料电池等环节均存在广阔的技术升级和渗透率提升空间,公司此次布局有望打造全新增长曲线。 投资建议受益于下游光伏行业持续高景气、公司产能快速释放以及技术水平提升带动的毛利率改善,公司盈利能力提升,业绩有望迎来高增阶段。 我们预计公司2023/2024/2025年可依次实现营收15.82/25.08/29.16亿元,归母净利润3.26/4.48/5.21亿元,基于4月26日收盘价16.09元,对应2023/2024/2025年PE分别为11.12X/8.08X/6.94X,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产能落地不及预期;行业竞争超预期;产品销售不及预期等。
海德股份 银行和金融服务 2023-04-28 12.62 -- -- 20.49 8.41%
13.95 10.54%
详细
事件2023年4月26日,海德股份发布2022年年报及2023年一季报。 公司2022年及2023年Q1分别实现营业收入10.63/3.05亿元,同比+59.46%/+51.65%;归母净利润分别为7.00/1.92亿元,同比+82.63%/+50.84%。 点评不良资管业务稳步发展,提供稳健业绩压舱石。公司持续发力TOB困境资管领域,深耕能源、商业地产、上市公司重组重整三大业务方向。 1)能源:公司及所属集团在能源领域具有丰富的经验,为公司开展能源类纾困项目,获取优质现金流回报提供了有力资源支持。截至2022年底,公司能源类不良资产存量投资余额为50.7亿元,实现收入6.48亿元,同比增长168.31%;2)商业地产:公司聚焦北京、长三角、珠三角、成渝等经济发达区域的困境商业地产项目,获取租金及项目改造增值收益,截至2022年底,公司商业地产类困境资产项目存量投资余额达9.16亿元;3)上市公司重组:公司于2022年11月两次竞得上市公司海伦哲共计11.96%的股权,并协助其进行内部治理。根据公司公告,2023年4月20日,海伦哲股票已撤销退市风险警示。公司将以海伦哲项目为契机,助力更多上市公司提质增效,实现B端业务结构的进一步优化。 依托“大数据+AI技术”优势,个贷不良有望迎来快速增长。公司较早布局切入个贷不良资产管理业务,并通过金融科技手段赋能个贷不良资产收购、管理、经营与处置的全流程,具备一定先发优势。公司清收个贷不良服务业务的模式分为受托清收和收购清收,其中受托清收将成为公司未来主要模式,规模占比将逐步达到80%以上。受托清收模式按照清收回款金额的30%-40%收取清收服务费。据公司数据,公司目前收购个贷不良资产的折扣率平均为本金1折以内,预计1年本金回收率约15%、2年回收率约20%、3-5年回收率约25%-30%。公司将在国内积极布局处置团队、调解中心及司法处置网络,形成线上、线下互动处置格局,从而快速做大个贷不良资产清收服务规模,力争实现未来1年累计管理资产规模不低于1000亿元、未来3年累计管理资产规模不低于4000亿元的目标,为公司带来较强的盈利弹性。 储能领域布局不断深化,实现资管+产业双轮驱动。公司与永泰能源共同投资设立北京德泰储能科技有限公司。2022年12月,德泰储能与长沙理工大学贾传坤教授共同投资设立储能装备公司暨储能技术研究院并取得储能专利技术,有利于深化德泰储能在全钒液流电池储能领域的投资布局。目前,德泰储能已在上游资源端、钒矿技术端及市场应用端均有所突破,初步实现全钒液流储能全产业链布局,有助于强化公司资管与产业协同,也将为公司带来新的利润增长点。 投资建议公司目前已初步确立TOB困境资产重组+TOC个贷不良+储能产业资管三大业务版图。随着公司TOB业务的稳健发展及TOC业务的快速发力,结合公司较低的杠杆水平和持续优化的管理能力,公司未来三年业绩增长可期。我们预计2023~2025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0.51亿元、13.17亿元、16.6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9.7%、25.3%、26.1%。 以2023年4月27日收盘价为基准,对应2023年PE为16.61x,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市场环境变动风险、监管趋严、行业竞争加剧。
天壕环境 能源行业 2023-04-28 11.79 -- -- 12.52 5.48%
12.43 5.43%
详细
事件2022 全年公司实现营收38.42 亿元(同比+87.3%),归母净利润3.65亿元(同比+79.22%),扣非归母净利润3.56 亿元(同比+139.67%)。 2023Q1 公司实现营收12.98 亿元(同比+52.73%),归母净利润2.04 亿元(同比+53.86%),扣非归母净利润1.98 亿元(同比+48.22%)。 点评神安全线贯通后管道燃气业务量价齐升带动业绩大幅增长。2022 年燃气供应及安装业务收入为35.81 亿元(同比+111.88%),毛利率为24.68%(同比-2.78pct),销售量为1171.25 百万立方米(同比+77.53%),单位售价为3.06 元/立方米(同比+19.35%)。燃气供应及安装业务收入大幅增长主要来源于神安线管道全线贯通后燃气售气量较上年同期大幅增加,以及天然气单位售价的稳健增长,但受制于原材料成本的上涨,毛利率出现小幅下滑。2023Q1 燃气供应及安装业务的销量和收入延续增长势头,且毛利率出现改善。2022 年水处理工程及膜产品销售收入为2.10亿元(同比-30.89%),销售量900866 立方米(同比-28.60%),单位售价233.01 元/平方米(同比-3.21%),毛利率18.49%(同比-12.80pct),主要系水务工程项目施工被外部环境影响发货进度,且原材料价格上涨。 稀缺资源神安管道运营发力,未来业绩成长潜力可期。神安管道全线联通陕西、山西、京津冀等地区,建设周期约五年,总投资额约50亿元,设计输气能力50 亿立方米/年。除前期投资规模大,开工建设需经国家发改委核准批复,中期难以在同区位出现同等规模的天然气输送管道。①需求侧,神安管道线可辐射京津冀、江苏等地工商业发达、能源需求旺盛的消费区地,而且销售为预付账款模式。②经营侧,管道燃气业务受到特许经营权制度的约束,在经营方面具有排他性,而公司在山西、河北、广东等地的多个县市均具有特许经营权。2022 年9 月,公司与华电集团签署供气协议,其中九期燃机项目天然气需求在3 年内有望达到8 亿立方米/年,预计远期总需求有望达24 亿立方米/年。③供给侧,神安管道沿线分布着神府区块、长庆、延庆等多块天然气资源存储丰富的气田。2023 年3 月,公司拟参与中国油气控股重组交易。若交易达成,公司有望从三交煤气层项目获得气源补充,提升公司在燃气产业链的议价能力和话语权。销售市场开拓+气源获取双管齐下,为公司2023年和2024 年的20 亿方~25 亿方和30 亿方~35 亿方供气目标铺垫基础。 投资建议伴随公司神安线全线贯通,公司未来业绩或将持续放量。我们预期2023/2024/2025 年的EPS 分别为0.81/1.09/1.55 元/股。以2023 年4 月25日收盘价11.45 元为基准,对应PE 分别14.06/10.46/7.39 倍。结合行业景气度,看好公司发展,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新建项目进度不及预期、天然气气源供应不足、环保政策变动。
万丰奥威 交运设备行业 2023-04-27 5.63 -- -- 6.63 15.91%
7.31 29.84%
详细
事件2023年 4月 25日, 万丰奥威发布 2022年年报。 2022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163.82亿元, 同比增长 31.73%; 实现归母净利润 8.09亿元, 同比增长 142.69%; 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 7.53亿元, 同比增长 283.65%。 核心观点“双引擎” 战略稳步推进, 公司业绩稳健增长。 公司稳步推进“双引擎” 发展战略, 2022年两大业务板块均实现稳健增长。 汽车金属部件轻量化业务实现营收 143.75亿元, 同比增长 35.17%, 毛利率为 17.02%,同比增加 3.68pct,其中汽车铝合金车轮/镁合金业务分别贡献 63.91/46.09亿元营收, 同比增长 36.54%/62.49%。 通航飞机创新制造业务订单充足,销售业务持续优化, 2022年实现营收 20.08亿元, 同比增长 11.42%。 毛利率增长叠加费控能力增强, 公司盈利能力不断增强。 公司 2022年毛利率为 18.46%, 同比上升 2.37pct; 期间费用率为 10.43%, 同比下降 1.67pct, 其中销售/管理/财务/研发费用率分别为 1.26%/4.44%/1.68%/3.05%, 同比下降 0.35/0.76/0.30/0.27pct; 净利率为 6.30%, 同比上升2.02pct。 汽车金属部件轻量化业务盈利能力不断提升, 通航飞机创新制造业务持续开拓成长空间。 汽车金属部件轻量化业务方面, 公司充分发挥轻量化技术应用优势, 卡位新能源赛道, 与主流新能源车企开展战略合作,同时优化价格结算联动机制, 加强大宗物资采购和原材料库存管控。 通航飞机创新制造业务方面, 公司持续深化“研发-授权/技术转让-整机制造和销售-售后服务” 经营模式, 研发推出的高附加值机型 DA50、 DA62及纯电动飞机 eDA40广受业界关注, 随着国内通航市场发展, 公司有望凭借全球领先的技术优势及品牌知名度提前占据市场优势。 投资建议预计公司 2023-2025年营业收入分别为 182.84/203.67/227.01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9.99/11.83/13.35亿元, 对应 2023-2025年的 EPS 分别为 0.47/0.55/0.62元/股。 基于 2023年 4月 25日收盘价 5.68元, 对应的PE 分别为 12.18/10.28/9.11倍, 维持“推荐” 评级。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波动; 原材料价格波动; 国际贸易及汇率波动; 政策落地不及预期。
天洋新材 能源行业 2023-04-27 10.70 -- -- 11.49 7.38%
11.49 7.38%
详细
环保粘接材料领先企业, 营收规模节节攀升。 公司深耕环保热熔粘接材料二十余年, 是国内领先的环保粘接材料生产商, 2021年公司在热熔环保粘接材料市占率达 40%。 随着未来“双碳” 政策的推进, 绿色环保型粘胶剂市占率有望提升, 将带动公司市场份额进一步提升。 近年来,受公司产能扩张以及下游需求带动, 公司收入逐年增长。 2018-2021年公司营业收入从 5.61亿元增长至 10.68亿元, 年均复合增长率为 23.9%,其中 2021年同比增长 52.7%; 2022年前三季度营业收入为 10.7亿元,同比增长 45.4%。 光伏行业景气上行, 叠加公司积极扩产, 业绩增长空间持续打开。 2019-2022年我国光伏新增装机容量从 26.52GW 增长至 87.41GW, 年均复合增长率为 48.82%。 光伏新增装机容量持续提升带动光伏组件产量稳步增长。 2018-2022年我国光伏组件产量从 84.3GW 增长至 288.7GW,年均复合增长率为 36%。光伏封装胶膜为光伏组件的核心组成材料之一,2018-2022年我国光伏胶膜需求量从 9.3亿平方米增长至 31.8亿平方米。 公司持续扩大产能, 公司光伏封装胶膜产销量也实现大幅增长, 2022年前三季度产量、 销量分别为 4508.15万平方米、 4384.4万平方米, 分别同比增长 151.87%、 147.62%。 2022年公司光伏封装胶膜销售收入约 7.29亿元, 同比增长约 125%。 公司紧抓行业机遇, 积极扩大光伏胶膜产能。 公司预计 2022年光伏封装胶膜有效产能达约 1.6亿平方米/年, 2023年达约 3.5亿平方米/年。 未来随着公司产能的陆续释放, 有望打开业绩增长空间。 公司积极扩产及整合电子胶板块, 实施国产替代。 公司电子胶产品正逐步实现进口替代。 公司积极拓展电子胶领域客户, 2021年与汇川技术、 公牛集团、 方太集团、 美的集团等客户达成合作, 同时与华生电机加深合作。 公司推进电子胶产能建设, 产能将由 830吨/年提升至 1730吨/年, 未来有望贡献业绩增量。 同时公司积极整合电子胶业务板块, 协同效应有望进一步增强。 投资建议基于公司在光伏封装胶膜和电子胶领域的布局, 未来业绩增长空间有望持续打开。 我们预期 2022/2023/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14.09/29.64/55.50亿元, 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53/2.09/4.71亿元, 对应 EPS分别为-0.12/0.48/1.09元/股,以 2023年 4月 26日收盘价 11.07元为基准,2023/2024年对应的 PE 分别为 22.88/10.16倍。结合光伏封装胶膜行业高景气, 看好公司未来发展。 首次覆盖, 给予“推荐” 评级。 风险提示原材料价格异常波动、 下游需求不及预期、 环保风险等。
冠盛股份 交运设备行业 2023-04-27 13.98 -- -- 16.70 15.89%
18.47 32.12%
详细
事件2023年 4月 25日, 冠盛股份发布 2023年一季报。 2023年 Q1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6.28亿元, 同比增长 3.53%; 实现归母净利润 0.28亿元,同比增长 17.17%。 核心观点汽车后市场需求释放, 公司营收稳健增长。 公司主要产品包括等速万向节、 传动轴总成、 轮毂轴承单元、 橡胶减振、 悬架转向、 减振器等多个系列, 各产品线型号可适配全球大多数车型, 营销网络现已覆盖海内外 120多个国家和地区。 受益于国内外汽车保有量提升及平均车龄增长, 后市场需求长期向好, 随公司全球营销网络布局持续推进, 产品种类不断丰富, 我们预计公司营收将长期维持稳健增长。 毛利率稳步提升, 公司盈利能力持续增强。从整体上来看, 公司 2023年一季度毛利率为 23.35%, 同比上升 2.77pct; 期间费用率为 16.20%,同比上升 1.17pct; 净利率为 4.46%, 同比上升 0.52pct。 公司毛利率的提升主要得益于公司不断开拓高毛利新产品品类, 我们预计随着公司继续对于新产品品类进行培育, 公司盈利能力有望继续攀升。 前瞻布局前装市场, OEM 业务打开新成长点。 公司充分利用自身在底盘系统领域的研发优势, 加大在整车配套市场的投入。 2022年公司通过发行可转债募集资金投资 OEM 智能工厂建设项目, 投产后有望新增 300万只新车配套传动轴产能, 并携手国机精工共同研发新能源汽车新一代驱动电机轴承产品。 目前公司已与多家新能源整车厂建立合作关系, 未来有望在配套市场中实现弯道超车。 投资建议考虑到公司在全球后市场布局完善以及在 OEM 业务的战略布局,我们预计 2023/2024/2025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 35.06/41.32/48.92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2.86/3.45/4.27亿元, EPS 分别为 1.73/2.08/2.58元/股。 基 于 2023年 4月 25日 收 盘 价 14.49元 计 算 , 对 应的 PE 分 别为8.39/6.97/5.63倍, 维持“推荐” 评级。 风险提示全球汽车保有量增速放缓; 原材料价格波动; 境外市场销售的风险。
三孚新科 基础化工业 2023-04-27 80.66 -- -- 87.28 8.21%
87.28 8.21%
详细
事件点评三孚新科拟以不超过1亿元收购江西博泉40.08%的股权。2023年4月25日,三孚新科发布关于签订《投资框架协议》的公告,拟购买舒平、李洪斌、博盛鑫、吉安博略、创钰投资所持有的江西博泉40.0788%股权,金额不超过10,019.70万元。目前三孚新科持有江西博泉10.92%的股权,收购完成后,公司将共计持有江西博泉51%的股权。 江西博泉主要从事PCB专用化学品业务,客户资源丰富。江西博泉主要经营PCB专用化学品业务,可研制脉冲镀铜、填孔镀铜等PCB及载板铜面电镀工艺所需化学品。目前公司产品已经实现量产,并应用于PCB厂商中,其客户包括沪电股份、崇达技术、方正科技、胜宏科技、生益电子、深南电路、广州美维电子有限公司等。 通过收购江西博泉的股权,将进一步拓展公司在电子化学品产品领域的业务布局。公司收购江西博泉股权后,可补齐在脉冲镀铜、填孔镀铜等PCB铜面表面处理其他关键制程中的电子化学品产品,丰富公司产品品种,拓展公司在PCB电子化学品领域的业务布局,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另外,双方在协议中约定了业绩承诺事项,目标公司2023/2024/2025年年度净利润分别不低于2,000/2,600/3,380万元,50%股权转让对价将作为本次业绩承诺的附条件股转款。 公司复合铜箔一步法工艺突破顺利,叠加收购江西博泉壮大产品线,看好公司未来发展。2023年第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0.84亿元,同比下降2.54%;实现归母净利润-0.12亿元,同比下降106.02%,净利润下降的主要原因为公司办公大楼新增折旧、研发投入力度增加等。尽管短期内公司业绩承压,但公司在复合铜箔领域取得重要进展。公司的一步式全湿法复合铜箔电镀工艺实现升级突破,已具备产业化条件,工艺良率可达95%以上,采用超低浓度钯催化技术降低成本,在品质、良率、成本、产能等方面表现突出。同时,公司收购江西博泉,壮大公司产品线。公司有望在未来扭转逆势,实现业绩的提升。 投资建议公司积极推进复合铜箔一步法产业化,相关设备有望贡献一定的业绩增量,同时公司持续拓展电子化学品产品线。我们预期2023/2024/2025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44/1.63/1.99亿元。看好公司未来发展,给予“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研发和成果转化不及预期、原材料价格异常波动、产品市场消化不及预期等。
金石资源 非金属类建材业 2023-04-25 25.11 -- -- 37.30 5.85%
27.39 9.08%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 2022年年度报告和 2023年第一季度报告。 2022年, 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10.50亿元, 同比增长 0.66%; 实现归母净利润 2.22亿元,同比下降 9.19%。 2023年第一季度, 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1.68亿元, 同比增长 14.22%; 实现归母净利润 0.35亿元, 同比增长 6.20%。 点评2022年利润下滑主因萤石产品产销量同比下滑。 1) 量: 2022年酸级萤石精粉和高品位块矿合计产/销量分别约 41/43万吨, 分别较 2021年减少约 6/4万吨, 2022年紫晶矿业因矿山安全事故停产约 4.5个月,导致公司萤石产量较目标产量减少约 5万吨, 目前已全面恢复生产。 销量大于产量的主要原因为公司基于对市场价格的提前预判, 年初通过长单锁定低价酸级萤石精粉, 下半年以高价卖出, 该部分贸易量约为 2万吨, 毛利率达 15%。 2) 价: 2022年公司酸级萤石精粉/高品质萤石块矿的销售价格分别为 2506/2092元/吨, 分别同比提升 7%/16%, 主要原因系 2022年国内外供给端收缩, 下半年需求旺盛, 供需错配下, 萤石价格上涨。 3) 成本: 2022年公司酸级萤石精粉/高品质萤石块矿的销售成本为 1562/695元/吨, 分别同比提升 11%/26%, 主要原因为紫晶矿业停产、振翔矿业车间技改、 庄村矿业开采部分低品位原矿、 龙泉砩矿从尾矿回收生产萤石精粉以及境外销售费用增加。 据百川盈孚数据, 2022年萤石粉行业平均成本约 1803元/吨, 公司酸级萤石精粉成本低于行业均值。 高执行力促进技术落地转化, 2023年新业务布局全面展开。 1) 内蒙“选-化一体化” 项目, 选矿方面, 目前已建成两条产线, 第三条产线预计将于 23年 8月份试生产, 届时公司将新增 60-80万吨酸级萤石精粉产能; 氟化工方面, 30万吨利用低品位萤石生产氢氟酸(部分配套氟化铝) 项目将于 2023年底建成, 一期 12万吨下半年试生产。 2) 江西金岭100万吨/年锂云母细泥提锂项目: 一年内完成锂云母提锂项目从实验室到规模化生产, 2023年 3月进行带料试车, 得到的锂云母精矿品位为2.5%左右, 锂云母精矿及尾矿已在 4月实现销售, 目前仍在进行各系统调试, 力争全年实现产销 4-6万吨锂云母精矿。公司继续进行技术接力,正在开展含锂矿石的研究攻关, 后续成果值得期待。 3) 金石新材料含氟锂电材料项目: 一期的六氟磷酸锂项目已经在 2023年一季度进行调试,工艺基本打通, 后续视市场情况排产。 4) 湖南金石智造: 一年完成湖南金石智造从搭建到客户挖掘, 并完成民爆相关的 7项科研项目, 其中的BCHM 型现场混装乳化炸药车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 公司“硬科技”智能装备崭露头角。 公司多项目提前达产, 高效执行力助力公司实现从技术到规模化生产的快速兑现, 多个新项目将于 2023年集中投产, 公司“深加工” 新业务布局全面展开。 资源及成本护城河持续深化, 萤石行业景气有望上行。 公司优质单一萤石矿资源业内领先, 又利用技术优势进军伴生矿以增加萤石储备,资源优势持续夯实。 此外, 公司有望依靠优质单一萤石矿, 以及行业领先的规模、 技术及区位优势, 牢筑成本护城河。 短期内, 萤石价格有望震荡上行。 据百川盈孚数据, 截至 2023年 4月 21日, 酸级萤石精粉的价格为 3091元/吨, 同比提高 19.30%, 月环比提高 5.49%。 目前工厂库存 10.53万吨, 同比降低 23.09%, 矿山开工仍旧低迷约束供给, 空调销售旺季及制冷剂行情复苏有望提升需求。 供给、 需求和库存三方共振下,萤石价格有望震荡上行。 长期来看, 我国易开采萤石矿和高品位萤石矿资源日趋减少, 矿山安全环保管理趋于严格, 二者均将对萤石供给端产生约束, 后续萤石行业整体生产成本或将继续提高; 需求端, 新能源、 新材料对萤石的需求有望放量提升。 综合来看, 萤石价格中枢有望随着成本线抬升以及供需两方的不同步增长而上移。 投资建议“资源+技术” 双翼齐振, 萤石主业优势持续夯实, 新业务全面展开, 再填盈利增长极, 我们看好公司长期发展。以 4月 21日收盘价 35.22元为基准, 预期 2023/2024/2025年公司 EPS 分别为 1.00/1.54/1.71元/股,对应 PE 分别为 35.28/22.86/20.61倍。结合行业景气,看好公司长期发展,维持“推荐” 评级。 风险提示产品价格异常波动、 项目投产不及预期、 安全环保政策升级等。
森麒麟 非金属类建材业 2023-04-25 29.09 -- -- 29.62 1.82%
35.65 22.55%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23年第一季度报告。2023年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6.58亿元,同比增长14.53%,环比增长7.52%;实现归母净利润2.50亿元,同比增长7.33%,环比增长79.86%;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2.40亿元,同比增长4.33%,环比增长215.79%。 点评盈利能力强势修复,2023年第一季度归母净利润创2021年以来单季度业绩新高。海运费下降及海外经销商库存消化,共同引领公司订单修复,原材料价格稳中有降,业绩修复如期而至。2023年第一季度公司销售毛利率为22.34%,环比提升3.99pct,销售净利率为15.09%,环比提升6.09pct,二者均已基本恢复至去年同期水平。2023Q1轮胎的主要原材料价格整体下降,据百川盈孚数据,2023Q1天然橡胶和合成橡胶价格均同比下降超8%,环比变化相对稳定;2023Q1炭黑季度均价虽同比提升16.33%,但环比下降6.86%,截至4月23日,炭黑价格已降至8644元/吨,较年初的11094元/吨下降22.08%。海运费方面,自2022年四季度以来,海运费持续下降,现已修复至历史平均区间,伴随海外经销商库存消化,公司一季度订单持续修复,2023年3月份公司半钢胎已供不应求,目前公司的青岛、泰国基地均满产运行,订单仍十分饱满。 泰国二期将于23年年中完工,期待新基地达产贡献业绩增量。公司现有青岛、泰国两大在产基地,泰国二期600万条半钢胎和200万条全钢胎产能正加速释放,预计2023年年中可具备满产条件,届时,公司半钢胎实际产能将达2800万条,全钢胎有望达100万条,且泰国二期智能化水平在泰国一期基础上继续升级,智能工厂增效、提质、降本效果有望续创新高。此外,公司另新建西班牙、摩洛哥两大海外基地,预计将于2025年建成。2023-2025年,公司半钢胎实际产能有望分别为2800、3200、3800万条,产能增幅分别为27%、14%和19%,伴随后续智能化建设及产能投放,公司产品结构将进一步完善,业绩弹性有望进一步增加。 投资建议公司高端化、智能化、全球化齐头并进,未来三年产能持续释放。 以4月21日收盘价29.53元为基准,预期2023/2024/2025年公司EPS分别为2.03/2.51/3.11元/股,对应PE分别为14.52/11.76/9.49倍。结合行业景气,看好公司发展,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产能建设及投放不及预期,原材料价格剧烈波动,国际贸易摩擦等。
冠盛股份 交运设备行业 2023-04-13 17.41 -- -- 17.86 -0.50%
18.47 6.09%
详细
事件2023年 4月 12日, 冠盛股份发布 2022年年报。 2022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29.41亿元, 同比增长 18.26%; 实现净利润 2.38亿元, 同比增长102.88%。 其中第四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7.69亿元, 同比增长 15.05%; 实现净利润 0.62亿元, 同比增长 282.05%。 核心观点汽车后市场需求旺盛, 公司业务快速发展。 得益于国内外汽车行业发展环境持续向好, 公司主要业务稳健发展。 从产品品类来看, 公司主要产品传动轴总成/等速万向节/轮毂轴承单元/橡胶减震系列/减振器系列 / 悬 架 转 向 系 列 营 收 分 别 增 长 15.73%/6.59%/2.84%/52.02%/6.83%/68.02%, 且对应的毛利率分别增加 2.79/3.02/3.04/3.51/1.09/1.87个百分点; 从地区上看, 公司在主要市场均实现增长, 其在北美/南美/欧洲/亚非/国内营收分别增长 2.86%/6.30%/26.94% /19.14%/35.52%。 产品毛利增长叠加费用率降低, 公司盈利能力上升。 从整体上来看,公司 2022年毛利率为 22.97%, 同比增加 2.82pct; 费用率为 12.69%, 同比下降 2.47pct; 净利率为 8.09%, 同比增加 3.37pct。 在公司费用中, 受益于美元对人民币汇率波动对汇兑收益产生积极影响, 公司全年财务费用率为-1.71%, 同比下降 2.78pct。 我们认为随着公司不断发展高毛利系列产品, 公司盈利能力有望进一步上升。 前瞻布局前装市场, 公司 OEM 业务加速发展。 公司充分利用自身在底盘系统领域的研发优势, 积极加大在整车配套市场的投入。 2022年公司公开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募集资金, 计划投资于 OEM 智能工厂建设项目, 新增 300万只新车配套传动轴产能。 目前公司已与多家新能源整车厂建立合作关系, 未来有望在配套市场中实现弯道超车。 投资建议考虑到公司在全球后市场布局完善以及在 OEM 业务的快速推进,我们预计 2023/2024/2025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 35.06/41.32/48.92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2.90/3.54/4.39亿元, EPS 分别为 1.75/2.13/2.65元/股。 基于 2023年 4月 11日收盘价 17.67元计算,对应的 PE 分别为 10.09/8.29/6.67倍, 维持“推荐” 评级。 风险提示全球汽车保有量增速放缓; 原材料价格波动; 境外市场销售的风险。
国元证券 银行和金融服务 2023-04-07 6.79 -- -- 7.35 5.91%
7.43 9.43%
详细
投资拖累业绩,整体表现优于行业平均。2022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53.41亿元,同比-12.6%;实现归母净利润 17.33亿元,同比-9%。根据中证协数据统计,2022年证券行业营业收入/净利润分别同比下降21.38%/25.54%,公司业绩表现相对优于行业整体。Q4单季度,公司营业收入/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14.8亿元/5.7亿元,分别同比-39%/-2%,分别较 Q3环比+4.13%/+39.72%。受市场下行影响,2022年公司自营收益由盈转负,拖累整体业绩。 财富管理转型稳步推进,资管业务结构优化。2022年公司实现经纪业务净收入 10.06亿元,同比-15%。公司加快财富管理数字平台建设,积极构建线上、线下联动的客户服务体系,推进财富管理转型。2022年,公司实现资管业务净收入 0.9亿元,同比-11.2%。公司资管业务以提升投研能力为核心,业务结构有所优化。截至 2022年末,公司资产管理规模 242亿元,同比-37.1%,其中,集合资管业务管理规模达 105亿元,同比+46.1%。 债券承销规模高增,投行业务有望受益于全面注册制推进。公司投行业务稳步发展,在赛道选择、区位特色及集团协同方面已形成一定差异化竞争优势,有望持续受益于安徽省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及全面注册制的推进。2022年,公司实现投行业务净收入 7.77亿元,同比-18.3%。 2022年,公司完成股权/债券承销规模分别为 131.83亿元/224.37亿元,债券承销规模同比大幅增加 93%。据 Wind 数据显示,截至 2023年 4月3日,公司股权业务共有在审项目 21项,排名行业第二十名。 公司区域特色鲜明,“十四五”战略规划引领成长。公司紧密围绕“十四五”战略,以投行为引领,聚焦平台化、数字化、专业化、市场化、机构化五大发展方向,持续提升金融服务能力。在国资背景的支持下,公司未来有望持续受益于“长三角一体化”及“中部崛起”战略,业务机会广阔。 投资建议2022年,受市场下行影响,公司业绩表现有所承压。但随着公司积极调整经营策略,持续深化战略布局,四季度公司业绩环比修复明显。 我们预计公司 2023-2025年总营业收入分别为 66.23亿元/74.64亿元/85.47亿元,同比增长+24/+12.7%/+14.5%;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20.57亿元/22.48亿元/26.04亿元,同比+18.7%/+9.3%/+15.8%。以 2023年 4月4日收盘价为基准,预计对应的 2023PE 为 14.68倍,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股基交易活跃度下降,投行业务开展不及预期,战略推进不及预期。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1/5 转到  
*说明:

1、“起评日”指研报发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起评价”指研报发布当日的开盘价;“最高价”指从起评日开始,评测期内的最高价。
2、以“起评价”为基准,2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10%,为短线评测成功;6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20%,为中线评测成功。详细规则>>
3、 1短线成功数排名 1中线成功数排名 1短线成功率排名 1中线成功率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