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事业部 搜狐证券 |独家推出
张傲

安信证券

研究方向:

联系方式:

工作经历: SAC执业证书编号:S1450517120004...>>

20日
短线
60日
中线
买入研报查询: 按股票 按研究员 按机构 高级查询 意见反馈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2/5 转到  

最新买入评级

研究员 推荐股票 所属行业 起评日* 起评价* 目标价 目标空间
(相对现价)
20日短线评测 60日中线评测 推荐
理由
发布机构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睿创微纳 2020-07-21 70.90 -- -- 100.60 41.89%
100.60 41.89%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中报,2020H1实现收入(6.93亿元,+172.86%),归母净(3.08亿元,+376.70%),超市场预期。仅Q2实现营收(4.62亿元,+201.23%),归母净(2.23亿元,+438.85%)。 测军品业务同比增长129.90%,关注弹载制导类产品放量节奏 20H1军品收入(1.63亿元,+129.90%),占收入比重23.58%,目前多个型号陆续交付使用,2020H1新增4个配套中标重点项目,预计在未来两年内将陆续完成研制定型和批产交付,并有2个重点项目进入定型、批产阶段,为军品高增长奠定良好基础,并关注十四五弹载制导类产品放量可能。 测温产品是重要增量,但扣除测温成长性仍十分突出 2020H1公司测温产品实现收入2.41亿元,同比增长545倍,非测温产品实现收入(4.49亿元,+77.60%)。其中:1)国内民品市场实现收入3.13亿元,其中国内测温收入1.31亿元,非测温收入1.82亿元。公司12μm全系列红外探测器的大规模量产出货,国内国际市占率持续加大,从人体测温、工业测温、电力测温、安消防等领域进一步拓展和巩固了与下游国内头部企业原有的深度合作,积极加强与国内AIoT龙头企业合作;加快汽车自动驾驶红外夜视产品的推广;并进一步拓展智能穿戴和消费电子领域市场,空间可期。 2)海外市场实现收入(2.17亿元,+172.09%),其中户外产品虽因疫情有一定负面影响,但仍实现收入(1.07亿元,+30.33%),公司产品性价比高,12μm红外探测器量产的先发优势,并与多个国际著名品牌达成战略合作,国际化战略夯实。而测温是海外主要增量来源,实现收入1.10亿元,考虑到疫情防控趋势,预计具备持续增长能力。 毛利率、净利率大幅提升。20H1公司毛利率62.86%,较去年同期提升11.48pct,或主要由于:1)价格端因防疫等需求端影响价格维持;2)产品规模效应、产品技术工艺提升带来成本下降;3)产品结构变化,高附加值和高毛利率的探测器和整机增速更快,预计2020年毛利率或将持续。同期实现净利率44.50%,提升19.03pct,主要由于运营和研发费用增幅较小,其中研发费用(0.69亿元,+46.10%),作为专业从事非制冷红外热成像与MEMS传感技术开发的半导体集成电路芯片企业,公司不断提升红外器件能力并拓展红外产品品类,并延申切入激光、太赫兹、微波等新技术领域,预计全年研发费用将保持较高增长。 存货、应付与合同负债均大幅增长。公司预收货款1.09亿元,较期初0.15亿元大幅增长;期末存货5.25亿元,其中原材料、库存商品、自制半成品分别为2.04、0.73、1.63亿元,较期初分别增长123%、205%、30.4%;应付账款1.52亿元中货款1.24亿元,较期初增加91.3%,均反应公司为应对饱满需求备产备货,考虑探测器、机芯、整机的生产周期一般分别为6.5、1-3、1个月,基本奠定全年业绩增长。 产能近乎每年翻倍式增长。公司与晶圆代工厂共建的8英吋MEMS晶圆生产线已投入量产,产能达到每月1500片晶圆,可年产各类芯片360万颗,产能端限制主要在封装环节。目前公司金属封装和陶瓷封装探测器产能达到50万只/年,新建晶圆级封装探测器产线产能达到100万只/年;完成一期晶圆级模组产品线建设,产能达到50万只/年;户外观瞄监控产品和测温产品等整机产品产能提升到20万只/年。目前公司固定资产和在建工程分别为(3.13亿元,+38.31%)、(0.21亿元,133.44%),产能扩张所投固定资产有限,预计明年或仍有较大提升,且产能释放后将带动ROE不断提升。 投资建议:坚定看好公司的长期成长性。公司是国内非制冷红外探测器龙头,技术国内领先、国际先进,军用普及率较低、国产化替代带动观瞄和制导等产品逐步进入批产放量节奏,民品因疫情影响加速红外作为图像传感器逐渐成为标配化,不断打开安防、消费、汽车等终端市场,打开成长天花板。公司长期成长性突出,上调全年业绩预测12.5%,预计2020-2022年净利润分别为4.51、6.50、9.27亿元,对应估值分别为62、43、30倍,维持“买入-A”评级。 风险提示:军品及民品市场开拓不及预期;红外测温产品波动较大。
光威复材 基础化工业 2020-07-15 40.39 -- -- 54.21 34.22%
54.21 34.22%
详细
国产军用碳纤维龙头,产品体系完善公司军品碳纤维涵盖T300H、T800H、M40J等产品,仍是公司主要利润来源。其中,湿法T300H稳定供货十余年,并在年报提出加速批产产品产能的等同性验证工作,将进一步打开产能空间;根据年报,湿纺T800H在某型号首飞预示一条龙项目取得标志性进展,已实现小批量,但因涉及多个型号,与资产有关的递延收益尚不能确认。考虑到航空产业链仍保持较高景气度,以沈飞为代表的三代机列装加速、新机型上量节奏快、复材占比提高,预计订单仍将保持稳健增长态势,而碳纤维作为重资产行业、标准化产品,规模效应突出,在军品价格目前仍稳定的情况下,盈利能力或持续提升。关注干喷湿纺和大丝束等低成本民品项目投产情况,打开公司长期成长空间公司2000吨/年12KT700S/T800S碳纤维募投项目预计年底投产,公司稳扎稳打,此前已通过试验线,其T700S产品已投入市场,军品方面已通过航天某型号地面实验,民品领域主要用于建筑补强、气瓶等,2019年通过第五大客户上海悍马实现收入2300万元,预计2021年伴随产能爬坡,市场销售或将覆盖成本费用,有望形成新利润增长点。根据公告,包头大丝束项目注册资本1亿元已全部出资到位,预计本月拿地并可以开始建设,由于包头电价仅为0.26元,低于威海目前电价0.6-0.7元,因此成本端有较大节省空间;公司是国内领先的碳纤维应用单位,仅碳粱业务2018年消耗碳纤维4600余吨,目前其大丝束纤维以国外采购居多,若自产纤维能满足需求则有助于降低采购成本。碳梁业务虽暂无扩产计划,生产效率有望进一步提升根据公告,目前公司拥有碳粱产线50条,其客户为维斯塔斯及维斯塔斯供应商迪皮埃等。碳梁市场增长依赖于维斯塔斯自身风电业务增长、碳梁业务在其他主机厂的突破以及在维斯塔斯市场份额的提高。因疫情一定程度影响,目前碳粱产能并没有充分应用,预计今年暂无扩产线计划,主要进行生产效率提升如提速等。先进复合材料制品长期看或成为新业绩增长点公司募投项目先进复合材料研发中心目前初步建设完成,部分设备到位,现已正式投产运营,基地内目前包括无人机方向和高铁部件方向在内的复合材料应用研发工作,如中航工业直升机所AV500无人机,预计建成后可生产涵盖航空航天、有轨交通等领域的150多种碳纤维复合材料制品,或将打造公司新的业务增长极。投资建议:公司既是国内碳纤维生产的龙头企业,已形成产品系列化发展,并且依托风电碳梁生产及航空、轨交等复材研发,也是国内领先的碳纤维应用企业。目前军品仍是主要利润来源,依托航空高景气,T300稳健增长,关 注T800等高性能产品跟随型号定型列装带来的业绩弹性;民品重点关注低成本化拓展,干喷湿纺T700S量产或将带来业绩增量,大丝束则有助于不断拓展应用市场并降低自身采购成本。我们预计公司2020年-2022年的净利润分别为6.30、7.78、9.56亿元,对应估值分别为55、45、36倍,维持“买入-A”评级。风险提示:军品新产品开发验证风险;价格下滑风险;安全生产风险
睿创微纳 机械行业 2020-07-14 70.81 -- -- 99.91 41.10%
99.91 41.10%
详细
国内非制冷红外探测器龙头,产品技术国内领先、国际先进公司具有国内领先的非制冷红外芯片及探测器的研发批产能力。从先进技术节点上,公司2019年8月公告10μm1280×1024非制冷红外焦平面探测器产品的研制成功,目前国内尚未有同等像元尺寸下的1280×1024产品,其是继美国DRS第2家发布同等阵列规模和像元尺寸产品的公司。从市场主流技术节点上,目前为17μm/12μm像元中心距,而公司12μm1280×1024、1024×768、640×512探测器和17μm384×288探测器均实现数字输出、陶瓷封装和晶圆级封装,公司产品已处于向12μm过度阶段。此外,公司不仅从红外芯片、探测器、机芯模组到热成像整机的全产业链建设态势初显,并不断延申红外技术路线,切入激光、太赫兹、微波等新技术领域,奠定长期发展路径。 测温是增量贡献,但扣除测温,公司成长性仍突出今年由于疫情影响,相关公司测温类产品业绩贡献突出,但市场担忧若疫情缓解后业绩可持续性。而我们认为,从公司Q1收入来看,其实现收入(2.31亿元,+129.54%),其中测温相关收入6719.50万元,扣除测温产品仍有63%的增长,其中军品实现收入(5463.93万元,+143.71%),非测温民品实现收入(1.09亿元,+47.20%)。假设测温类产品延续Q1态势,或将新增贡献3亿收入,对公司有积极影响,但即便无测温类产品,公司成长性仍十分突出。长期来看,国产非制冷红外探测器2015年以后在军民多领域广泛应用,并成为替代进口主力军,但目前渗透率仍较低。公司作为国内非制冷红外探测器龙头,随着国产探测器上量、技术提升、规模效应推动成本不断下降,不仅军品在在手型号批产对业绩能形成明显支撑,且疫情或加快红外作为温度图像传感器成为标配化趋势,民品低成本化也为进一步拓宽应用场景、提高各行业渗透率提供历史机遇。 军品观瞄类有列装空间,制导类或成为新业绩增长点非制冷红外由于隐蔽性好、抗干扰性强、目标识别能力强、全天候工作等特点,军用主要应用于夜视观瞄、精确制导、光电载荷、以及军用车辆辅助驾驶光电系统等。根据北京欧立信咨询中心预测,我国军用红外市场总容量达300亿元以上。美、法等红外强国军队普及率较高,由于技术封锁和产品禁运,国内在以睿创微纳为代表的企业技术突破下,十三五开始实现国产化并逐步定型批产上量,但普及率远低于实际需求,仍处于大力追赶阶段,仅考虑公司2020年3月签署的1.935亿元这一单军品合同,并要求在9月底之前分批交货就可见一二。国内除了熟知的手持单目/双目、头盔、枪瞄等观瞄类红外热像仪配备较少,在以色列长钉、欧洲MMP等轻型反坦克弹等为代表的弹载应用端由于实战化训练推动,或将成为公司未来新业绩增长点。 民用成本不断下降,应用场景拓展与渗透率提升将打开成长天花板由于小像元、晶圆级封装等技术推进,以及产量2017-2019年3.68、7.50、15.30万只的每年翻番增长下,公司探测器ASP2017-2019年分别为5080、4374、3403元,成本不断下降或推动更多领域应用,不断打开下游市场空间,其民品应用涵盖消费、安防及测温等。其中户外热像仪品牌国内外市场占有率持续扩大;安防与国内海康威视等大厂在原有深度合作基础上,增加基于12μm新产品的布局开发,并积极拓展与国内AIoT龙头企业合作;测温产品线从高精度红外人体测温仪到工业测温产品进一步丰富和完善。此外,随着红外成本端不断下降及智能驾驶的推进,汽车红外夜视产品或将成为新的增量市场,其用量有望大幅提升。考虑到今年因疫情影响民品价格下降有限,且军品因定价体系决定其成本端相对价格端下降更快,因此预计毛利率或能够维持在Q1的58.9%附近。 产能有望实现大幅增长,而所需固定资产投资有限公司在探测器芯片生产环节与晶圆代工厂共建8英吋MEMS晶圆生产线开始投入量产,产能达到每月1500片晶圆,可年产各类芯片360万颗,因此产能端限制主要体现在封装产线,考虑到可以通过扩容和自动化水平提高等方式扩产,探测器产能有望大幅增长,根据2019年年报已经达到30万只/年,预计2020年或将延续高增长势头。而由于封装环节固定投资有限,产能释放后或带动ROE不断提升。 投资建议:公司是国内非制冷红外探测器龙头,技术国内领先、国际先进,军用普及率较低、国产化替代带动观瞄和制导等产品逐步进入批产放量节奏,民品因疫情影响加速红外作为图像传感器逐渐成为标配化,不断打开安防、消费、汽车等终端市场,打开成长天花板。而产能端公司并没有明显限制,有限的固定资产投入或将带来较大的业绩贡献。我们预计公司2020-2022年净利润分别为3.99、5.90、8.46亿元,对应PE分别为81、55、38倍。首次覆盖,给予“买入-B”评级。 风险提示:军品及民品市场开拓不及预期;红外测温产品波动较大
光威复材 基础化工业 2020-07-10 66.40 48.48 73.58% 82.88 24.82%
93.00 40.06%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20半年度业绩预告,实现归母净利润3.41~3.57亿元,同比增长10%~15%。上半年非经常性损益约2,517万元,同比减少约178万元;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约2,242万元,同比减少约4,690万元。单二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1.69~1.85亿元,同比增长11%~22%,环比变化幅度为-2%~8%。 公司全力保障生产交付,军民品业务均保持稳定增长。公司上半年在受到疫情影响的情况下,力保碳纤维及织物的生产及交付,业务保持稳定增长,收入较上年同期增长约36%;碳梁方面,疫情导致发货推迟,但仍实现了板块收入4%的增长。经过我们的估算,上半年整体收入增速较今年一季度12%的收入增速有所提升,我们认为主要因为一季度由于疫情影响导致军品收入确认延期的情况有所改善,结合下游生产按计划进行、以及未来航天及航空装备放量,公司军品业务有望维持较高增长。另外,随着全球疫情的好转,风电机组的推广及组装将推进,公司向欧洲推迟发货的碳梁也有望于下半年陆续发货,风电碳梁出口业务将恢复。这里还需要解释说明的是,公司上半年业绩增速低于收入增速主要是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较去年同期减少约4,690万元导致的。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主要包括军品退税,由于退税流程较为繁琐,一般时间跨度可能为1-2年,今年上半年退税进度可能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较去年同期要慢一些。但我们认为,军品退税属于经常性损益,长期看不会影响公司的经营和盈利能力。 建议关注公司T300外其他型号碳纤维带来的增量。公司目前利润主要来源是军品T300级碳纤维及织物,但是材料是在不断进步的,公司其他新型号碳纤维项目的投放值得大家关注。“高强高模型碳纤维产业化项目”已于2020年3月27日结题验收,预计2020年底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有望助力公司进军航天领域、并开拓高端体育休闲市场;公司国产T800H级一条龙项目完成了批次性能评价和相关标准等工作,开始小批量供货。另外,公司AV500系列无人机总装首架完成,多项关键装备配套复合材料结构产品逐步转入批量生产阶段,有望为公司增加利润贡献。2020年民品方面,除了碳梁业务,T700S/800S型号也值得关注,“军民融合高强度碳纤维高效制备技术产业化项目”建设顺利推进,有望在今年内投产,该产品主要拓展的市场领域包括压力容器和建筑补强等。 投资建议:买入-A投资评级,我们预计公司2020年-2022年的净利润分别为6.30、7.78、9.56亿元。 风险提示:军品新产品开发及验证风险;价格下滑风险;安全生产风险。
航天发展 通信及通信设备 2020-07-09 15.30 -- -- 20.01 30.78%
22.60 47.71%
详细
电子蓝军龙头,导弹储备与实战化训练核心受益标的 以火箭军、空军等导弹为代表的武器装备不断推陈出新及我军实战化训练增加,各型武器系统及装备均面临实战化条件下的测试、试验、标校、评估和训练问题,将不断带动电子蓝军业务测试保障需求增加,子公司南京长峰作为电子蓝军及电磁安防领域龙头企业,2019年实现收入(18.40亿元,+17%),利润(3.15亿元,+70%),考虑公司电磁科技业务较为稀缺,有望核心受益于导弹上量及实战化训练等带来项目系统化、大型化及高附加值化,预计将保持高速增长。 打造网络安全国家队,有望成为公司重要业绩贡献点 公司立足国家网络安全需求,重点以公安、网信、运营商和航天科工集团网络安全需求为牵引,根据业绩承诺,2020年网络安全三家子公司将合计实现净利润1.68亿元,在疫情影响、公安部大力推动信息化建设成立大数据局以及网络安已成为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指标的时代背景下,预计将大概率超额完成业绩承诺,网络信息安全业务将成为公司的重要业绩贡献点,此外,根据重组报告,公安部三所持有锐安科技54%股权,公司也将推动尽快取得锐安科技的控制权,关注后续进展。 投资设立微系统研究院,微系统业务或逐步做实 公司公告联合集团相关单位共同设立微系统研究院,注册资本10亿元,将成为集团微系统领域的支撑单位,依托航天科工市场,着力推进雷达和弹载系统的微小型化、芯片化及综合化,实现核心部件的自主可控。微系统研究院虽2018年11月成立,2019年已经实现收入1.39亿,考虑到当前基数较低以及自主可控的需求,有望继续保持高速增长。 指控通信业务存在业绩弹性,正处于业绩转型阶段 子公司重庆金美是我国军用战术通信系统核心设备供应商,当前公司持股69.23%,公司指控通信业务正稳步推进多个重大项目,在巩固现有战役战术通信系统基础上,开发新一代指控信息系统技术,大力拓展军兵种和专网通信市场。此外,公司已顺利通过航天科工集团5G产业发展立项批复,为军用通信产业升级发展奠定坚实基础。考虑到互联互通或是军队信息化建设的重中之重,公司指控通信业务有望实现恢复性增长。 集团电子信息技术产业化集成平台,关注后续集团相关安排 司以电子信息技术为核心,通过新产业布局和非核心业务剥离,业务板块逐步清晰,目前已形成电磁科技工程、网络信息安全、微系统、指控通信等几大核心主业,是航天系纯正的国防信息化标的。6月10日,集团董事长高总指出要将公司建设成集团电子信息技术产业化集成平台,成为集团公司新的增长极。当前,集团及相关方合计持有公司21.59%股权,持股比例仍较低,关注后续集团相关安排。 投资建议:公司内生与外延并重,是被低估的纯正国防信息化标的,也是集团“电子信息技术产业化集成平台”。公司以电子信息为核心,其中电磁科技业务较为稀缺,高速发展;通过收购锐安科技等,依托航天科工集团和公安部三所打造网络信息安全国家队,贡献业绩增量;成立微系统研究院,实现核心部件自主可控,发展可期。我们预计公司2020-2022年净利润分别为9.39、11.77、14.13亿元,对应PE分别为26、21、17倍,维持“买入-A”评级。 风险提示:业务发展低于预期;收并购等资产整合进程不及预期。
楚江新材 有色金属行业 2020-06-25 8.93 -- -- 11.53 29.12%
11.53 29.12%
详细
铜加工龙头地位稳固,军工新材料业务成长可期铜加工龙头企业,业绩稳健增长,有望受益于行业集中度提升公司深耕铜加工领域多年,已基本占据国内市场主导地位,2019年公司实现铜板带产量19.62万吨,稳居国内第一,市占率达10.49%,根据公司计划,2020年铜板带产量将达23万吨,实现全球第一,且伴随公司可转债募投项目有序推进,产能仍将保持稳定增长,预计市占率亦将逐步提升,公司目标是实现25%-30%市场份额。当前我国铜板带制造企业近百家,产量共计187万吨,前8家企业产量约占全国总产量的38.8%,行业集中度较低,进一步整合空间较大,而公司作为龙头企业将主动推动行业整合,行业集中趋势或将愈加明显,考虑到目前铜板带行业盈利水平仍处于中低水平,净利率仅3%左右,预计伴随行业集中度提升,有望呈现量价齐升态势,公司毛利提升的同时,盈利能力有望继续增厚。 天鸟高新:高性能纤维预制件保持高速发展,未来市场可期子公司天鸟高新作为我国纤维预制件领域领军企业,2019年实现收入(3.09亿元,+34.19%),净利润(1.12亿元,+79.98%),受益于导弹、火箭等型号批产上量、军民机碳刹车盘存量换装及新机型放量、光伏热场预制体的批量化,业绩增长确定性强,预计未来三年有望保持至少30%增速:1)异形预制件领域,公司产品广泛应用于火箭发动机喉衬、喷管及超声速飞行器头锥、机翼前缘等处,且在该领域无直接竞争对手,有望受益于商业航天发展及实战化训练背景下火箭、导弹等型号的批产,未来放量可期;2)碳刹车预制件领域,公司是国内唯一产业化生产飞机碳刹车预制件企业,已批量配套于我国所有主流军机及民用客机型号,市占率行业领先,在碳刹车取代粉末冶金的大背景下,我国军民机数量增长将进一步打开碳刹车预制件市场空间,同时,考虑到预制件的耗材属性,现有存量换装+机队数量增长有望确保公司业绩稳步提升;3)热场预制件领域,公司是国内主要热场预制件供应商,其产品是直拉单晶硅炉、多晶硅氢化炉及多晶硅铸锭炉中重要耗材,而单晶硅、多晶硅是太阳能光伏及半导体行业关键原材料,需求量呈现不断上涨趋势,因此碳纤维热场材料无论在存量消耗还是新增消耗两方面均具有较大市场空间。 顶立科技:热工装备龙头,关注后续分拆上市进程子公司顶立科技是我国航空航天及军工领域特种大型热工装备的核心研制单位,其是国内唯一具有碳及碳化硅复合材料热工装备、高端真空热处理系列装备、粉末冶金系列热工装备三大系列高端热工装备企业,在国内热工装备行业处于龙头地位。在碳纤维热工装备领域,其 技术优势明显。2019年公司实现收入(1.97亿元,+5.67%),净利润(6633万元,+4.62%)当前公司收入主要来源仍是装备业务,预计伴随我国运载火箭、航天飞行器及C919等项目的实施,有望为高端热工装备及下游新材料行业提供新市场需求,根据可转债报告,至2020年高性能复材热工装备潜在市场将达到103亿元,此外,建议持续关注石墨提纯、3D 打印等新材料产业化带来的业绩弹性。当前,顶立科技已满足子公司科创板分拆上市新标准,持续关注后续进展。 投资建议:公司是低估值军工新材料标的,作为铜基材料加工龙头,通过可转债募资等方式不断拓展铜板带和铜导体等业务提升市场份额,并依托在热加工装备和高性能纤维复材预制件的技术优势,考虑军品上量并进一步拓展热场材料、高铁碳刹车预制件等军民新材料业务,存在业绩弹性。预计公司2020-2022年净利润分别为5.51、6.46、7.53亿元,对应估值分别为22、18、16倍,维持“买入-A”评级。 风险提示:新材料业务拓展不及预期;传统主业整合低于预期;产能扩张不及预期
海格通信 通信及通信设备 2020-06-11 11.39 -- -- 13.62 19.58%
15.04 32.05%
详细
北斗新基建蓄势待发,公司已从芯片-终端-系统-运营全产业链布局。 北3全球组网在即,考虑系统调试时间,或将于2021年正式投入使用。 北斗作为国家时空基础设施建设的重大工程,预计后续或将大力推广北斗服务,其已进入产业化、规模化、大众化、国际化全面发展的阶段。海格通信目前是不多已形成北斗“芯片、模块、天线、终端、系统、运营”全产业链研发与服务能力的厂商,或将是北斗基础设施建设走向标配化的核心受益标的。其中:①在芯片端射频芯片、基带芯片、抗干扰模组等布局完善并具有领先优势,子公司长沙海格等积极推进员工持股,为北3放量奠定良好基础;②北斗终端尤其是特殊机构客户领域占据较大市场份额,预计伴随招投标正常化,并叠加二代终端更新换代,特殊机构用户订单或将有恢复性增长;③子公司星舆科技依托其全国性高精度定位网络和高精度地图业务,着力打造以时空大数据为核心的北斗产品应用体系,依托大湾区地理和产业优势,拓展北斗+智慧城市各行业应用场景,或将成为公司重要业绩增长点。 被忽视的卫星互联网建设标的,关注项目落地进程。 公司自2005年开始布局卫星通信业务,已经形成从终端系统到运营服务的整体技术和业务能力,目前在通信卫星、天通、北斗等领域均有布局。根据2019年年报,公司参与了我国正在快速推进的宽带卫星通信系统重大工程项目,已全方位布局宽带卫星领域,如卫星互联网信息系统、终端、天线及TR组件、芯片等领域,持续关注项目落地进程。 无线通信全频段覆盖,或将受益于十四五通信体系建设。 公司是全频段覆盖的无线通信传统优势企业,主导产品包括短波通信、超短波通信、卫星通信、数字集群、多模智能终端和系统集成等相关产品。预计十四五信息化建设或将是重中之重,考虑到公司是无线通信领域的主流供应商,并积极参与新一代空、天、地、海一体化网络建设,把握无线通信智能化、多模融合发展机遇,充分发挥公司产品手段齐全、宽带窄带融合、公网专网融合和通信导航一体化的优势,积极开展新一代产品布局与开发,巩固大容量市场和拓展增量市场,无线通信或仍将是公司未来重要的业绩增长点。 投资建议:公司近年来不断剥离非核心主业,聚焦深耕无线通信、北斗导航、航空航天、软件与信息服务四大核心主业。考虑到国防信息化建设或是十四五重中之重,公司依托无线通信全频段覆盖优势并及紧抓智能化、多模融合发展的趋势,将保持稳健增长;北斗导航依托全产业链布局军民共进,不仅高精度芯片有领先优势放量在即,且着力打造以时空大数据为核心的北斗产品应用体系,下游北斗应用拓展及卫星互联网的前瞻布局将成为公司重要的业绩增长点。我们预计2020-2022年公司的归母净利润分别为6.96、8.92、10.66亿元,对应PE分别为40、31、26倍,首次覆盖,给与“买入-A”评级。 风险提示:订单不及预期;民品市场拓展较慢。
中航高科 机械行业 2020-06-09 15.58 -- -- 19.93 27.92%
30.15 93.52%
详细
剥离地产业务,集团直接控股 2019年底公司作价10.05亿元转让江苏致豪100%股权,完成地产业务剥离,形成以航空新材料及高端装备制造双主业竞争格局。根据公告,航空工业集团拟吸收合并公司原控股股东,并直接持有公司42.86%的股份,使公司成为集团二级子公司,预计集团直接持股后,将有助于优化管理结构,推动内部资源整合,持续关注后续变化。此外,股东制造院旗下特种所以及精密所与公司复材及高端装备业务有望形成优势互补,或将有助于拓展公司复材及装备器械应用场景,并完成机床业务转型升级,进一步实现扭亏减亏。 复材产业链关键环节占据主导地位,依托新机型放量成长性突出 公司卡位复材产业链关键环节预浸料阶段,并在军航用预浸料领域占据主导位置,依托复合材料的设计性、多年的树脂体系积累及集团渠道关系构建深厚壁垒,将持续受益于“我国存量军机换代需求旺盛+新机型复材用量占比”核心逻辑,未来业绩增长确定性高。根据公司2020年规划,新材料业务计划收入(28.06亿元,同比+36.88%),利润总额(5.14亿元,同比+53.43%),呈现进一步加速释放态势。 积极布局民用复材市场,或成为未来业绩增长新支撑 我国国产民机产业正处于跨越式发展阶段,C919用复合材料已实现此领域国产材料零的突破,未来批产后国产替代空间充足,当前公司已完成C919首批国产预浸料交付,并正式获得CR929前机身工作包RFP项目,未来伴随各民机型号进入量产阶段,民机用预浸料、蜂窝芯材等原材料用量将逐步提升,成长空间广袤。此外,公司民用领域产能扩充有序推进,蜂窝材料、刹车盘副等业务领域进展顺利,关注民品业务后续成长情况,有望成为公司未来业绩增长新支撑。 投资建议:公司在复合材料产业链关键环节处于主导地位,直接受益于以20为代表的新机型放量,成长性突出;控股股东变更为航空工业集团,作为国有投资改革试点,关注后续变化。考虑到Q1业绩超市场预期及季度间确认节奏,我们预计公司2020-2022年净利润分别为4.27、5.74、7.52亿元,对应估值分别为52、39、30倍,维持“买入-A”评级。 风险提示:军品订单不及预期;民品领域拓展不及预期;集团整改进程不及预期。
楚江新材 有色金属行业 2020-06-03 8.21 -- -- 8.77 6.82%
10.58 28.87%
详细
铜基加工龙头,产能扩充有序推进,有望受益于行业集中度提升 公司是铜加工行业龙头,根据年报,2019年铜板带产量19.62万吨,占国内市场份额10.49%,且预计2020年达到23万吨左右,实现全球第一。公司产能扩充正有序推进,此次募投项目将新增:1)铜板带年产8万吨(芜湖5万吨、清远3万吨),预计2021年达产,产能扩充的同时将保持公司市场占有率领先位置,并加速实现铜板带产品高档化转换,扩展新业绩增长点,提升公司盈利水平;2)铜基材料年产30万吨(铜杆26万吨、细线4万吨),预计2022年底建设完毕,有望实现铜导体产业链纵向延伸,提高产品附加值,构建铜导体领域优势位置。考虑鑫海高导现有铜导体材料年产能超10万吨,及公司正在建设的12万吨铜导体项目,将为公司铜导体产业链布局形成有力支撑;3)铜合金线材年产2万吨,预计2021年底建设完毕,将通过设备换代及工艺提升实现生产效率提高及成本降低,发挥规模优势。 行业进一步整合空间较大,看好公司在行业整合及产能升级后可能带来的量价起升趋势。根据中国有色金属加工协会数据,截至2019年底,我国铜板带制造企业近百家,产量共计187万吨,前8家企业产量约占全国总产量的38.8%,集中度较低,行业进一步整合空间较大。根据年报,公司将积极推动行业整合,目标为实现25%-30%市场份额,目前铜板带行业盈利水平处中低水平,净利率仅3%左右,预计伴随行业集中度提升有望呈现量价齐升态势,公司毛利提升的同时,盈利能力有望继续增厚。 天鸟高新高性能纤维预制件保持快速发展,未来市场可期 公司是纤维预制件领军企业,为国内唯一产业化生产飞机碳刹车预制件企业,市占率行业领先,且其异性预制件产品应用在天线罩、尾喷管、喉衬等,将直接受益于导弹、火箭等武器型号批产列装。根据年报,公司是在军机刹车盘预制件上占有绝对份额,并已应用在主流民机,且是C919碳刹车预制件唯一供应商。天鸟目前主要是产能问题,公司已完成其配套融资募集、引入国家军民融合基金战略投入,募集资金将用于《飞机碳刹车预制体扩能建设项目》、《碳纤维热场预制体产业化项目》等,预计2020年将释放部分新产能并将于2021年建成投产,预计投产后天鸟产能有望得到进一步扩充,为持续高增长奠定良好基础。2019年天鸟高新收入(3.09亿元,+34.19%),净利润(1.12亿元,+79.98%),净利率同比提升9.22pct,其中异形预制件销售同比提升42%,碳纤维复合材料实现收入2.88亿元,超额完成其2019年业绩承诺8000万元。考虑到军品异形预制件受益于导弹、火箭等型号批产上量、碳刹车向民用飞机和汽车高铁应用、及光伏热场预制体的批量化,预计公司2020年10000万元业绩承诺完成无忧。 顶立科技已符合科创板分拆上市标准,持续关注后续进展 根据可转债报告书,公司为我国航空航天及军工领域特种大型热工装备的核心研制单位,是国内唯一具有碳及碳化硅复合材料热工装备、高端真空热处理系列装备、粉末冶金系列热工装备三大系列高端热工装备企业,在国内热工装备行业处于龙头地位。在碳纤维热工装备领域,其是我国30m3以上超大型尺寸碳纤维复合材料热工装备的唯一供应商,技术优势明显。2019年顶立科技实现收入(1.97亿元,+5.67%),净利润(6633万元,+4.62%),净利率同比提升1.49pct,且2019年已完成厂区搬迁,并完成国内首台可旋转式Si化学气相沉积炉出口。伴随我国运载火箭、航天飞行器及C919等项目的实施,有望为高端热工装备及下游新材料行业提供新市场需求,根据可转债报告,至2020年高性能复材热工装备潜在市场将达到103亿元。此外,当前楚江新材已满足子公司分拆上市新标准,持续关注后续进展。 投资建议:公司是低估值军工新材料标的,作为铜基材料加工龙头,通过可转债募资等方式不断拓展铜板带和铜导体等业务提升市场份额,并依托在热加工装备和高性能纤维复材预制件的技术优势,考虑军品上量并进一步拓展热场材料、高铁碳刹车预制件等军民新材料业务,存在业绩弹性。预计公司2020-2022年净利润分别为5.51、6.46、7.53亿元,对应估值分别为21、18、15倍,维持“买入-A”评级。 风险提示:新材料业务拓展不及预期;传统主业整合低于预期;产能扩张不及预期。
中航高科 机械行业 2020-05-04 14.74 -- -- 18.15 23.13%
25.17 70.76%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20年一季度报,实现营业收入(7.71亿元,+12.78%),实现归母净利润(1.86亿元,+62.68%),超市场预期。 收入、归母净利润大幅增长超市场预期,新材料业务成长显著公司2020Q1新材料业务远超市场预期。航空新材料业务收入(7.63亿元,+58.96%),归母净利润(1.92亿元,+193.03%),主要因复合材料业务收入增长、确认收入产品结构变化以及规模效益导致的毛利率提升所致。在地产业务剥离(上年同期实现收入1.95亿元,扣除新材料业务的6553万元及机床装备亏损1051万元,其大约实现净利润6700万)以及机床装备业务因疫情影响需求降低(本期收入1278万元,下降34.08%,净利润减亏至-938.59万元)的情况下,仍保持了整体收入增长13%,净利润增长63%,扣非归母净利润增长57%。 公司作为上游原材料标的,上半年收入利润确认或高于下半年。参考2019年情况,2019H1新材料业务实现收入(11.57亿元,+48.04%),净利润(1.90亿元,+122.25%);2019年实现收入(20.50亿元,+48.40%),净利润(2.87亿元,+36.63%)。根据2019年报,2020年公司新材料业务力争实现收入(28.06亿元,+36.88%),利润总额(5.14亿元,+53.53%),目前Q1基本占全年规划收入的27%。 毛利率、净利率大幅提升。2020Q1公司毛利率32.71%,同比提升1.43pct,或主要因公司产品结构调整高毛利率占比提升及规模效应带动成本下降所致。Q1净利率提升6.17pct至24.09%,或主要因新材料业务的毛利率提升及费用率下滑所致。其中费用率方面,因疫情影响销售人员费用减少,2020Q1销售费用同比下滑37.76%;因母公司存款利息收入增加致使Q1财务费用同比大幅下滑;管理费用同比增长6%,基本保持平稳,研发费用同比增长25.22%。 持续关注发出商品等资产负债表科目的变化。2020Q1存货13.85亿元,同比下滑54.15%,或主要受江苏致豪股权转出所致;预付款项0.78亿元,较2019年末增长30.06%,或表明公司正积极采购原材料以应对订单增长。应收账款12.91亿元,较2019年末增长99.53%,主要源于子公司中航复材收入增加所致,回款主要集中在年末。此外,要重点关注半年报和年报发出中发出商品的变化,反应新材料行业景气度,2019年末公司发出商品(11.51亿元,+42.98%),其增速高于收入增速。 卡位优势明显,在产业链关键环节占据主导地位,依托20机型放量成长性突出 中航复材处于航空复合材料产业链中游预浸料的关键环节,并占据主导位置,依托复合材料的设计性、多年的树脂体系积累及集团渠道关系构建了深厚的壁垒,其2015-2019年利润复合增速为28.39%。目前以J-20、Z-20、Y-20等为代表的新机型逐步量产,其复合材料占比较原有机型均有较大程度的提高(根据知网,国外先进战机复合材料占比30%甚至更高、先进直升机复合材料占比近50%),势必带动对复合材料需求量的提升,且新机型的附加值较高,因此预计未来2-3年随着新机型量产交付,复合材料需求及价值量将有较大提升,有望至少保持30%以上的复合增长,成长性突出。 投资建议:公司在复合材料产业链关键环节处于主导地位,直接受益于以20为代表的新机型放量,成长性突出;控股股东变更为航空工业集团,作为国有投资改革试点,关注后续变化。考虑到Q1业绩超市场预期及季度见确认节奏,我们预计公司2020-2022年净利润分别为4.04、5.36、6.96亿元,对应估值分别为45、34、26倍,维持“买入-A”评级。 风险提示:军品订单不及预期;民品领域拓展不及预期;集团整改进程不及预期。
振华科技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0-04-30 18.65 -- -- 23.44 25.41%
35.23 88.90%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20年一季度报,实现营业收入(8.88亿元,-23.33%),归母净利润(1.11亿元,+2.53%),符合预期。 利润平稳增长,深通信出表致使收入同比下滑一季度收入同比下降主要因子公司振华深通信自2019年5月起不再纳入公司合并报表范围,导致营业收入同比减少2.83亿元,利润同比保持稳定增长,预计增长贡献或主要来自于新型电子元器件业务,且公司作为军工电子元器件上游企业,随着信息化建设及国产替代刚性需求,高新电子业务或将保持增长,全年业绩有望维持平稳增长态势,根据公司2020年度主要指标预计,营业收入37.26亿元,较2019年新型电子元器件同比增长12.57%,利润总额4.05亿元。 毛利率净利率稳步提升。受公司持续推进产品结构调整,着力于提质增效、降本控险及高附加值产品销售占比提高积极影响,公司2020Q1毛利率同比提升14.88pct,环比提升1.55pct 至51.12%,预计伴随高附加值产品占比继续提升,后续或仍有提升空间;公司Q1净利率12.46%,同比提升3.81pct,或主要因毛利率大幅提升及财务费用受深通信出表及公司利息收入增加同比减少63.37%所致。 存货基本保持平稳,预付账款增加28.87%。公司2020Q1存货较2019年末下降1.16%,基本平稳;应收账款20.34亿元,较2019年末增长49.30%,主要因电子元器件行业客户回款主要集中于下半年所致;因部分企业Q1发货确认收入,预收账款较年初下降54.16%;预付账款1.83亿元,较年初增长28.87%,或反应公司正积极备货应对订单增长。 从现金流量表看,因公司参加应收账款证券化及保理业务,支付代收客户回款9712万元,且深通信出表后导致现金流净额增加7114万元,2020Q1实现经营性现金流净额-2.20亿元,同比下滑14.63%。 加速向高端转型,目前已布局IGBT 并参股森未科技公司目前持有成都森未科技20%股权,其IGBT 产品可对标英飞凌,且已实现小批量量产和销售。森未科技产品均采用第六代或第七代IGBT 技术相关,其已实现第六代产品的国产化,其中650V/50A 和1200V/100A 产品已实现小批量量产和销售。森未已经掌握全球IGBT产品市场上普遍采用的“沟槽栅+场截止技术”主流技术,通过国内工艺代工验证,通过与英飞凌公司同类产品进行对比测试和实际工况下的性能对比,结果表明其系列产品性能可完全对标德国英飞凌产品。 关注公司后续在IGBT 领域的持续进展。根据2019年报,公司完成多款IGBT 芯片研制,并完成国内首个IGBT 特种行业标准编制,且IGBT模块已配套多家用户。公司拥有领先的产品技术布局,并依托中国电子集团渠道优势,或可占据军工市场较高的份额。持续关注公司后续在IGBT 领域的布局进展,或将成为公司新的业绩增长点。 关注集团芯片等优质资产的后续安排公司作为电子元器件业务的上市平台,此前已先后整合振华永光、振华新云等,目前中国电子和振华集团旗下仍然拥有较多元器件和芯片业务资产有待整合。振华集团目前持有振华风光51.6%、成都华微54.1%等股权,其中成都华微是国内自主替代FPGA 龙头、ADDA 骨干企业;振华风光是国内半导体分立器件的研制生产骨干厂家,持续关注相关优质资产的后续安排。 投资建议:公司聚焦军工电子元器件业务,将充分受益于未来两年军工行业的确定性增长,仅依托原有军工电子的利润体量并给与可比公司一般估值即可支撑百亿市值,而IGBT 业务的拓展,并依托集团芯片资产的期权或带来公司价值重估。我们预计2020-2022年公司的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50、4.72、5.71亿元,对应PE 分别为27、20、16倍,维持“买入-A”评级。 风险提示:订单不及预期;资产减值计提节奏低于预期;集团资产安排节奏较慢
楚江新材 有色金属行业 2020-04-27 8.20 -- -- 8.76 6.83%
11.53 40.61%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 2019年度报告,实现营业收入(170. 48亿元,+ 30.07% ),归母净利润(4.161亿元,+ 12.83%) ) ;20Q Q1营业收入(39.01亿元,+ 32.26% ),归母净(-0.94亿元,-230.90% )铜基材料龙头地位稳固,军工新材料业务快速增长公司是铜基材料龙头,并积极布局军工业务,同时完成天鸟高新及鑫海高导并购使公司整体业绩增厚,公司整体毛利率下滑 0.27pct 至 7.69%,或主要因铜合金线材毛利率下滑 3.31pct 所致,公司净利率下滑 0.4pct 至 2.7%。 分业务看, 铜基材料业务收入(170亿元,+ 28% ),其中,铜板带与铜导体是主要收入来源,1) 铜板带实现销量(19.36万吨,+8. 07%) ),收入(68.30亿元,+5.08%),毛利率略有下滑 0.39pct 至 8.95%,或因新增产能带来折旧增加,后续或因原材料价格而有所波动,同时广东清远(3.5万吨)、安徽芜湖(4万吨)新建产能预计将于 2020年初投产,2021年达产,考虑产能爬坡铜板带业务讲进一步扩张;2) ) 铜导体实现销量(17.72, 万吨,+78.8%, ),收入(75.51亿元,+75.03%),毛利率提升 1.01pct 至 4.01%,主要因 2019年公司完成鑫海高导 80%股权收购,并使铜导体业务具备横向扩张及纵向提升品质的有利条件,鑫海高导 2020-2022年业绩承诺分别为 5000、5500、6000万元。 军工装备及新材料业务收入(5亿元,+ 150% ), 其中:1) ) 天鸟高新因我军实战化训练增加及异形预制件在导弹火箭等型号批产上量,实现收入(3.09亿元,+34.19%),净利润(1.12亿元,+79.98%),异形预制件销售同比提升 42%,超额完成其 2019年业绩承诺 8000万元,其中碳纤维复合材料实现收入 2.88亿元。 此外,公司完成天鸟配套融资募集、引入国家军民融合基金战略投入,募集资金将用于《飞机碳刹车预制体扩能建设项目》、《碳纤维热场预制体产业化项目》等,预计将于 2020年建成并与 2021年投产,预计项目投产后天鸟产能有望得到进一步扩充,为持续高增长奠定良好基础; 2) 顶立科技实现收入(1.97亿元,+5.67%),净利润(6633万元,+4.62%),顶立科技 2019年已完成厂区搬迁并完成完成国内首台可旋转式 Si 化学气相沉积炉出口,装备业务或将稳步增长,关注墨提纯、3D 打印等新材料的产业化带来的业绩弹性。 存货增长 18.61% ,现金流情况持续改善。根据资产负债表,公司存货(12.62亿元,+18.61%),其中在产品(5.73亿元,+20.88%),或反应公司订单情况良好,未来伴随产品交付将逐步兑现至收入。根据现金流量表,受益公司销售规模持续增长,及销售商品、提高劳务收到的现金同比增长 25.39%,实现现金流入(192.28亿元,+25.21%),现金流净额(2.12亿元,+18.53%),且收现比达 1.11,反应资金周转情况向好,现金流情况持续好转。 公司 2020Q Q1实现收入(39.01亿元,+ 32.26% ),归母净利润(-0.94亿元,-230.90%) ) 。 收入同比增长主要因公司“年产 4万吨紫铜带项目”投产且公司完成鑫海高导并表后收入较 2018Q1大幅提升,Q1出现亏损主要因公司按订单备产,但铜、锌原料价格 Q1急剧下跌,以沪铜为例,其价格从 1月初的 48000元/吨一度降至 35000元/吨,目前已回到 42000元附近,公司出于谨慎考虑,经减值测试后公司计提存货准备 7783.48万元所致。毛利率方面,公司 2020Q1毛利率同比下滑 2.56pct,环比下滑 2.89pct 至 4.59%,主要因疫情对下游客户产品交付造成一定影响,但目前公司已全面复工,并采取多种措施保障经营活动,关注后续好转进程。根据一季报预计,Q2伴随市场需求逐步回暖,金属基础材料及军品业务盈利空间扩大且公司铜板带产品升级、产能置换及智能化改造项目建成投产后,产销规模持续增长 ,220020年 11- -66月预计归母净将达到 . 0. 10- -00. .515亿元。 铜加工龙头,产能扩充 有序推进 ,并有望受益于行业集中度提升公司是铜加工行业龙头企业,2019年铜板带实现产能 19.62万吨,占国内份额10.49%,预计 2020年将达 23万吨左右,实现全球第一,且产能扩充有序推进,铜板带方面,广东清远(3.5万吨)、安徽芜湖(4万吨)新建产能已于 2020年元月初全线贯通进入试生产,预计 2021年达产;铜导体方面,12万吨铜导体项目预计 2020年投产, 此外 公司可转债项目已顺利过会, 将新增 5万吨铜合金 带箔材 、6万吨铜合金 压延带改 、30万吨铜导线、2万吨铜合金线材产能,有助于公司完成定位中高端产品的结构调整,提高公司市占率及产品附加值。当前铜加工行业集中度较低,公司将积极推动行业整合,目标为 25-30%市场份额,目前铜板带行业盈利水平处中低水平,净利率仅 3%左右,预计伴随行业集中度提升有望呈现量价齐升态势,公司毛利提升的同时,盈利能力有望继续增厚。 天鸟高新高性能纤维预制件保持高速发展,未来市场可期公司是纤维预制件领军企业,为国内唯一产业化生产飞机碳刹车预制件企业。 市占率行业领先,将直接受益导弹、火箭等武器型号批产列装。根据年报,公司是在军机刹车盘预制件上占有绝对份额,并已应用在主流民机,且是 C919碳刹车预制件唯一供应商。公司目前主要是产能问题,募投项目预计 2020年将释放部分新产能并将于 2021年建成投产。 考虑军品异形预制件受益于导弹火箭等型号批产上量、碳刹车向民用飞机和汽车高铁应用、及光伏热场预制体的批量化,预计公司 2020年 年 10000万元业绩承诺完成 无忧 。 顶立科技符合科创板分拆上市标准,关注后续进展子公司顶立科技是我国新型热工装备的龙头企业,装备业务发展较为稳定,此外,石墨提纯及 3D 打印等新材料的产业化或将为公司带来一定业绩弹性。当前楚江新材已满足子公司分拆上市新标准,关注后续进展。 投资建议: 公司是低估值军工新材料标的,作为铜基材料加工龙头,通过可转债募资等方式不断拓展铜板带和 铜导体等业务提升市场份额,并依托在热加工装备和高性能纤维复材预制件的技术优势,考虑军品上量并进一步拓展热场材料、高铁碳刹车预制件等军民新材料业务,存在业绩弹性。我们预计公司2020- -2022年净利润分别为 5.55、6.47、7.252亿元,对应估值分别为 20、17、14倍,维持“买入- A ”评级。 风险提示: 新材料业务拓展不及预期;传统主业整合低于 预期 ;产能扩张不及预期
星网宇达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0-04-17 26.04 24.58 37.24% 30.22 16.05%
39.50 51.69%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19年度报告,实现营业收入(3.99亿元,-0.89%),归母净利润(0.12亿元,-35.09%);2020年一季度收入(0.98亿元,+23.24%),归母净(0.10亿元,+151.18%)。 计提商誉减值导致利润下滑,2020年有望重回增长轨道 收入与去年基本持平,利润受计提星网船电商誉减值准备影响同比出现下滑,毛利率下滑1.73pct至46.77%,净利率下滑7.23pct至3.62%。分产品看,1)惯性导航产品,完成单一惯性仪表到多传感器组合的拓展,已批量应用于无人机等领域,实现导航产品全产业链打通,提供新利润增长点;2)卫星通信产品,某型车载、船载双频动中通天线已形成批量订单并开始供货,民用领域取得近3000万订单,较18年实现大幅增长,稳控业务收入(1.58亿元,+101.30%);3)无人系统产品,根据年报,3款陆用型及2款海用型靶机完成鉴定即将全面投入市场,且2020年初已中标两个项目,总金额超过8000万元,无人车产品已形成小批量订单,2020年或将形成一定销售收入。分季度看,受益订单情况逐渐好转,19Q4实现收入(1.97亿元,环比+181.42%,同比+57.6%),归母净0.07亿元,环比+75%,较上年同期实现扭亏为盈,且20Q1继续保持增长态势,收入(0.98亿元,+23.24%),归母净(0.10亿元,+151.18%),毛利率52.55%,+3.04pct,净利率17.47%,+14.23pct,同比改善显著,并有望继续保持。根据投资者关系记录,2020年公司各业务板块拓展将有序推进,产值均将有所提升,预计2020年整体收入同比增长70-80%,2021年收入预计增长30%左右,且利润增速将高于收入。 库存商品增长17.27%,现金流情况改善显著。公司存货(2.36亿元,+8.26%),原材料、在产品及库存商品分别增长7.07%、8.75%及17.27%,或表明公司正积极储备应对订单增加;受益全年回款情况好转,公司现金流净额(0.26亿元,+151.90%),较去年同期扭负为正,改善显著。 卫星通信动中通天线是公司利润增长压舱石 卫星通信业务是公司产值及利润重要贡献点。根据投资者关系记录,公司产品市占率较高,供货量、产值及利润规模均属民企第一。公司动中通天线产品性能达到国内一流水平,并获得某军兵种型号项目的批量订货。根据投资者关系,2020年一季度卫星通信业务新增订单已经达到2019全年水平,且后续还将有2-3个型号在今明两年陆续释放,预计伴随我军卫星通讯系统二代改造,后续有望保持稳定增长,每年增长将有30%左右。 积极开拓无人机及无人车领域,民用自动驾驶核心收益标的 智能无人系统2020年有望实现跨越式增长。其中,无人机方面,公司主要瞄准军用靶机市场,2019年已完成3款无人机研发且在军方竞争性采购中成绩优异,后续将陆续签订订单,伴随我军训练强度增加及公司市场份额提升,或将收获更多订单;无人车方面,公司于2017年布局军用市场,在陆军无人系统挑战赛中斩获较好名次为后续型号项目打下坚实基础,此外,通用型300公斤级500公斤产品研发并已在陆军及火箭军实现小批量交付,根据投资者关系记录,伴随陆军智能化信息化建设推进,预计将有1/3的陆军装备将实现无人化,或形成千亿市场规模,业绩增长前景较为乐观。 民用领域,公司凭借自主研制组合导航技术已参与到百度阿波罗无人驾驶计划供应商体系,并完成供货几百套,且公司是阿波罗计划量产无人车组合导航系统的唯一供应商,预计2020年供应量将会更多,同时公司产品在国内首款L4级自动驾驶量产汽车上已实现小批量应用。 突破低轨通信卫星天线等关键技术,或将为公司提供增量市场 公司依托低轨卫星技术与传统卫星通信技术的同源性积极布局,突破微波天线、射频终端、波束跟踪、卫星波束无缝切换等核心关键技术,且上述技术均具备较高门槛。公司动中通技术是卫星应用核心设备,后续将在该方向上持续投入,利用公司在军用卫星通信领域关键技术及产品优势,力争在该方向上实现重大的市场突破。伴随低轨卫星建设加速推进,市场容量将比传统高轨通信市场高出一个数量级,公司依托优势技术储备及生产储备,将会取得较好市场总量。 投资建议:依托惯性技术打造智能系统产业链,其中卫星通信是公司的重要利润增长点,并已突破基于低轨卫星的微波天线、射频终端、波束跟踪、卫星波束无缝切换等核心关键技术,是低轨卫星应用的潜在核心受益标的。我们预计公司2020-2022年净利润分别为1.28、1.67、2.21亿元,对应估值分别为32、25、19倍,维持“买入-B”评级。 风险提示:卫星通信业务不及预期;低轨星座市场拓展较慢。
楚江新材 有色金属行业 2020-04-16 7.49 -- -- 8.65 13.97%
11.53 53.94%
详细
一季度原材料价格波动导致大幅计提减值公司一季度大幅亏损,主要因公司根据订单备产,但铜、锌原料价格Q1急剧下跌,以沪铜为例,其价格从1月初的48000元/吨一度降至35000元/吨,公司处于谨慎考虑,经资产减值测试后计提存货减值准备7783.48万元,预计或对后续季度影响较小。因此次新冠疫情,对公司下游客户产品交付造成一定影响,毛利率或有所下滑,但目前公司已全面复工,并采取多种措施保障经营活动有序展开,关注后续好转进程。 铜加工行业龙头地位稳固,且有望受益于行业集中度提升公司是铜加工行业龙头企业且产能扩充正有序推进,当前铜加工行业集中度较低,公司将积极推动行业间整合,目标实现25-30%市场份额,目前,铜板带行业盈利水平处于中低水平,目前净利率仅3%左右,伴随行业整合及市场份额提升,有望呈现量价齐升态势,公司盈利能力或将继续增厚。 天鸟高新高性能纤维预制件保持高速发展,未来市场可期天鸟高新是纤维预制件行业领军企业,在军机刹车盘预制件上占有绝对份额,且产品已应用于主流民机,是C919碳刹车预制件主要供应商。 当前公司正加速推进新产能释放,为后续业绩持续增长打下坚实基础。 顶立科技符合科创板分拆上市标准,关注后续进程子公司顶立科技是我国新型热工装备的龙头企业,装备业务发展较为稳定,此外,石墨提纯及3D 打印等新材料的产业化或将为公司带来一定业绩弹性。当前楚江新材已满足分拆上市新标准,关注后续进展。 投资建议:公司是低估值军工新材料标的,作为铜基材料加工龙头,通过可转债募资等方式不断拓展铜板带和铜导体等业务提升市场份额,并依托在热加工装备和高性能纤维复材预制件的技术优势,考虑军品上量并进一步拓展热场材料、高铁碳刹车预制件等军民新材料业务,存在业绩弹性。我们预计公司2019-2021年净利润分别为4.62、5.50、7.04亿元,对应估值分别为18、19、15倍,维持“买入-A”评级。 风险提示:新材料业务拓展不及预期;传统主业整合低于预期;产能扩张不及预期
七一二 通信及通信设备 2020-03-19 24.75 -- -- 31.86 28.31%
34.98 41.33%
详细
事件:公司3月17日发布2019年度报告,实现营业收入(21.41亿元,+31.69%),归母净利润(3.45亿元,+53.52%),经营性现金流净额(2.21亿元,+83.56%)。 科研成果逐步转化,新产品列装带动业绩加速释放 公司业绩增长主要来自于订单加速释放,公司通过常年高比例研发投入实现多项新产品突破,其中某无人机配套产品已实现批量列装,多款无线通信终端产品实现了武器平台推广与扩展,某机型综合射频系统进入实物竞标阶段、某指挥系统一体化通信设备进入鉴定试验阶段。此外公司高毛利率系统产品实现收入(6.17亿元,+59.23%),进而带动利润大幅增长,2019年毛利率46.59%,提升0.55pct,净利率16.11%,提升2.33pct。伴随研发成果逐步落地转化为销售业绩,订单及市场份额逐步增加,尤其是高毛利率产品收入增幅较大、占比提升推动公司利润增速显著高于营收增速。 存货及发出商品稳定增长反应公司订单呈现加速释放态势。2019年公司存货(23.60亿元,+25%),其中发出商品(6.28亿元,+17%),由于军品检验交付后需满足取得客户确认单和完成军品审价两个条件方可结转成本,而随着军改后军品审价的推进,发出商品后续将得以确认并反应与收入中;在产品(10.31亿元,+29%),主要因为通信终端正常生产交付周期为10-12个月,系统产品约为12-15个月,部分订单要求交付周期在3个月,因此提前备货。 应收、预收账款同比增长带动经营性现金流增幅显著。军改逐步落地后公司无线通信终端及系统产品订单不断增长,2019年应收账款(14.12亿元,+20.79%),预收账款(6.80亿元,+6.25%)均较往年稳步提升叠加公司全年回款情况良好,2019年公司实现经营活动产生现金流量净额(2.21亿元,+83.56%)。 公司装备覆盖全兵种,在航空超短波领域有核心竞争优势 公司专注无线通信行业发展,是我军无线通信装备的主要供应商,产品应用遍布5大战区,是业内少数可以实现产品全军种覆盖的企业,是我国铁路无线通信领域的领军者和行业标准的主要制定者。 公司军品主要为航空无线终端(语音电台、数据链电台、数据处理终端等)、地面无线通信终端(手持、背负和车载终端)以及系统产品(机载CNI系统),根据招股说明书,军品占比基本在80%以上。与中电科10所、海格通信、烽火电子、中原电子等相比,各有侧重,公司是我军超短波无线通信设备的主要供应商,尤其在机载超短波通信领域,具有核心技术研制能力。 根据《军队建设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军队信息化建设成为我军装备建设重点工作,指挥控制一体化市场规模迅速增长,公司紧跟军用通信装备发展趋势,多领域展开下一代通信关键技术的研究工作,同时深度参与军用超短波通信、数据链、卫星通信、卫星导航等诸多通信体制的制定,在军用无线通信领域已形成较强核心竞争力。考虑到军改影响逐步落地,以20等为代表的新机型等核心装备放量的因素,公司成长性可期。 城市轨交领域发展迅速,或成为未来业绩重要支撑 根据年报,公司精准把握城市轨交高速发展机遇,相继中标天津地铁1号线改造、4、10号线、成都地铁17、18号线和佛山轨道交通2号线等多条线路,并成功新开辟广州、上海及西安等多个轨交通信业务,其中广州黄埔区有轨电车1号线和上海地铁十五号线均以公司自研LTE体制无线通信系统中标,新通信体制得到全面应用。到“十三五”末,全国将新增城市轨道营运里程4,545公里,运营线路长度将达8,000公里以上,巨大的城市轨道投资将带动城市轨道交通调度指挥系统的旺盛需求,公司通过对轨道交通系统基于LTE及下一代的系统解决方案研究及加大系统集成开拓力度,已参与多条线路项目的方案设计,为后续拓展市场打下良好开端。 投资建议:公司是国内军用无线通信设备核心供应商,已实现全兵种覆盖,并在航空超短波领域具有核心技术优势。随着军改落地,军队信息化推进,以及高研发投入带来的高附加值产品定型,成长性可期。此外控股股东作为天津地区国企混改先锋,关注后续进一步混改推进。我们预计公司2020-2022年净利润分别为5.24、7.69、11.01亿元,对应当前股价的估值分别为36、25、17倍,维持“买入-B”评级。 风险提示:订单落地节奏不及预期;混改进展不达预期。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2/5 转到  
*说明:

1、“起评日”指研报发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起评价”指研报发布当日的开盘价;“最高价”指从起评日开始,评测期内的最高价。
2、以“起评价”为基准,2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10%,为短线评测成功;6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20%,为中线评测成功。详细规则>>
3、 1短线成功数排名 1中线成功数排名 1短线成功率排名 1中线成功率排名